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广州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产业格局散而不强严严实实

2020广州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竞争力报告:产业格局散而不强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孙越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万亿元的省份,广东省的经济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地位。在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广东独占两个。其中,广州是全球城市发展史中的一个奇迹,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只有广州是保持千年不衰的商业型城市。2019年,广州GDP超2.3万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四名,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上市公司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缩影,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广州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如何?辖区内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状况如何?其在全国城市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基于广州市辖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及市值、拟上市公司数量以及各上市公司财务和非财务等指标统计分析,时代商学院试图以此管窥广州市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状况。【摘要】广州上市公司实力不及杭州,企业市值规模偏小。在国内GDP前十大城市中,广州市的上市公司数量为183家,排名第五,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与第四名的杭州(201家)较为接近。此外,广州市的资产证券化率(总市值/GDP)达138.63%,在国内GDP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市。近半企业市值低于50亿元,尚无一家超3000亿元。截至11月30日,广州1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为171.74亿元,中位数为55.54亿元。其中,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3.8%,但无一家企业市值超3000亿元;总市值在50亿—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6家,占比25.14%;总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84家,占比45.9%。直接融资活跃度不及重庆和杭州。从融资情况看,截至今年11月底,广州的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包括增发、首发、配股)为242.94亿元,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11,直接融资活跃度较低,不仅低于京、沪、深一线城市,也低于天津、重庆、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六,不及苏杭。截至今年11月底,广州市新增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合计20家,在全国城市排行第6,远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也低于苏州和杭州。新三板企业数量与京沪深差距拉大,产业分布广而不强。截至12月5日,广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合计303家,总市值为924.64亿元,挂牌企业数量和总市值均排名全国城市第5位。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广州市无论挂牌企业数量还是总市值均处于垫底状态。从行业看,广州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集聚群。303家挂牌企业分属于54个不同的行业。从市值看,广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平均值仅为3.04亿元,中位数为0.59亿元,企业市值规模普遍较小。资本市场竞争力总榜:产业集聚效应偏弱,杭州几乎全方位吊打广州。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看,广州市产业聚集度并不高,产业格局呈多而不强状态。在四座一线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的综合得分分别是广州的4.4倍、3.04倍、2.56倍,广州的各个细分指标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均处于垫底状态,而且短期内这一状况难以改变。对比杭州,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新三板企业市值、IPO企业数量,还是城市资产证券化率,杭州均领先于广州,部分指标甚至是广州的数倍之多。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排行榜:黄埔胜于天河,医药生物占优。在综合排名榜单前30强企业中,注册地在黄埔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合计10家;其次是天河区,合计7家;番禺区以5家排名第三;越秀区、增城区和荔湾区均有2家上市公司进入前30强;南沙区仅1家上榜。从行业看,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在综合排名30强中占据领先优势,合计7家;化工行业紧随其后,合计5家;计算机、机械设备两大行业均有3家;电子、传媒、纺织服装均有2家。一、上市公司:实力不及杭州,企业市值规模偏小1.数量和总市值:跌出前四,不及杭州1993年10月28日,广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为港股上市公司中船防务(00317.HK),该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属下的大型造船骨干企业之一,前身是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8月6日在香港上市,并在同年10月28日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造船企业。绿景控股(000502.SZ)则是现存最早登陆A股的广州上市公司,该公司前身是海口新能源有限公司,1991年5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2年11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主营房地产开发业务。随后,该公司的控股权几度易主,截至目前,该公司控股股东为广州市天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所开发的地产项目主要在广州市花都区、佛山市顺德区等地。截至11月30日,广州共有183家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市场,下同,多地同时上市企业计为1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117家,港股上市公司为58家,美股上市公司为14家(各地上市公司数量包含同时在多地上市的企业),5家企业同时在多地上市。此外,若干家在伦敦、法兰克福等地上市的企业未纳入本次统计中。可以看出,广州企业的上市地选择范围较为广泛,但A股市场为各企业的上市首选地,港股市场次之。市值方面,截至11月30日,广州183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3.27万亿元(多地重复上市的公司,仅按A股市值计入),其中,A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2.06万亿元,港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0.86万亿元,美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为0.69万亿元(港股与美股上市公司市值已换算为人民币,各地上市公司总市值包含同时在多地上市的企业)。在国内GDP前十大城市中,广州市以183家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五,远低于北京、上海、深圳,与第四名的杭州(201家)较为接近。数据显示,2019年广州市的GDP为2362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位,据此计算,截至11月30日,广州市的资产证券化率(总市值/GDP)达138.63%,在国内GDP前十大城市中排名第五,仅低于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四市。此外,根据时代商学院近期发布的《 A股境内分拆上市专题报告:高市值上市公司意愿更强》,目前拟分拆子公司在A股上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前三大省份分别为广东、浙江和北京,企业数量分别为14家、8家和6家。时代商学院认为,这主要与各个省份的上市公司总数量有较大关系,广东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经济综合竞争力和金融实力最强省份,拥有超600家上市公司,居全国首位。2. 近半企业市值低于50亿元,尚无一家超3000亿元截至11月30日,广州18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为171.74亿元,中位数为55.54亿元。其中,总市值超千亿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3.8%,但无一家企业市值超3000亿元;总市值在500亿—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7家,占比3.8%;总市值在100亿—5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0家,占比21.86%;总市值在50亿—100亿元的上市公司有46家,占比25.14%;总市值在50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有84家,占比45.9%。从广州的市值前十大公司看,汽车行业有3家,分别为小鹏汽车(2839.88亿元)、恒大汽车(1792.03亿元)、广汽集团(1194.55亿元);地产、传媒、非银金融、电商、农林牧渔、交通运输、轻工制造行业各有1家。前十大市值公司里有2家超2000亿元,7家超1100亿元。【注:网易(NTES.O)的注册地址为开曼群岛,办公地址为杭州市,故不纳入广州市的统计范围,其市值为4107.94亿元】从侧面可以看出,汽车制造产业在广州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为广州地区市值最高的企业,恒大汽车和广汽集团分别排在第三位、第五位。3.工业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双双居首为便于A股、美股、港股上市公司分类统计,行业统一采用全球行业分类系统(GICS)划分。从行业看,工业、信息技术、非日常生活消费品三大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33家、32家和27家;房地产业排行第四,有21家上市公司;通信业务、医疗保健、日常消费品、原材料四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10家,分别为18家、17家、12家和10家;能源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总市值均最小。从总市值看,非日常生活消费品业总市值最高,为7587亿元,上市公司市值均值为281亿元;房地产业和医疗保健业总市值分别以4288.59亿元、4085.14亿元位居第二、第三;金融业总市值位居第八位,但上市公司市值均值高达328.08亿元,超过非日常生活消费品业均值(281亿元)。4.直接融资活跃度不及重庆和杭州从融资情况看,截至今年11月底,广州的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包括增发、首发、配股)为242.94亿元,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11,直接融资活跃度较低,不仅低于京、沪、深三个一线城市,也低于天津、重庆、杭州、宁波等二线城市。从盈利能力看,今年前三季度,广州市117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595.17亿元,同比下降6.26%;归母净利润合计577.32亿元,同比增长1.38%。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但仍取得正增长的净利。此外,今年前三季度,广州A股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均值为56.37亿元,中位数为14.24亿元;归母净利润均值为4.93亿元,中位数为0.96亿元。其中,归母净利润前三强A股上市公司分别为保利地产(132.04亿元)、广发证券(81.4亿元)和广汽集团(50.02亿元)。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来看,2019年,广州市A股上市公司董秘年薪的平均值为77.29万元,中位数为63.96万元。其中,董秘薪酬前三名的上市公司分别为分众传媒(477.69万元)、保利地产(377万元)和越秀金控(219.17万元)。5.新增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六,不及苏杭截至今年11月底,广州市新增上市公司(含A股、美股、港股)合计20家,在全国城市排行第6,远低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也低于苏州和杭州。IPO企业作为上市公司的后备军,排队数量基本决定了各城市未来新增上市公司的数量。部分城市可能目前上市公司数量落后,但随着注册制的全面铺开,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全面增加,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因此,IPO企业数量也成为衡量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时代商学院统计了目前(截至12月5日)申报A股IPO的企业数量(剔除已过会上市、审核未通过、终止的企业)发现,广州市的IPO企业数量为35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6位,约为北京市的1/3,均不及上海市和深圳市的1/2,也大幅低于苏州市和杭州市。二、新三板:数量与京沪深差距拉大,产业分布广而不强1.挂牌企业数量不及苏州,总市值低于杭州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补充,新三板是除A股外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最重要的场所之一。新三板不仅自身具备融资、交易的功能,还作为A股IPO的储备池,每年皆为A股输送不少新鲜血液。因此,新三板企业的数量及市值,也成为比较各城市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参考指标。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12月5日,广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合计303家,占全国总挂牌企业数量的3.65%,总市值为924.64亿元,挂牌企业数量和总市值均排名全国城市第5位。广州市303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250家是基础层,52家是创新层,1家进入精选层。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广州市无论挂牌企业数量还是总市值均处于垫底位置。挂牌企业数量和总市值均不及北京的1/3,也不及上海市的1/2。与杭州相比,广州尽管在挂牌企业数量超出杭州80家,但总市值却较杭州少96亿元。2.产业分布广,但未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从行业看,广州新三板挂牌企业行业分布广泛,没有形成较强的产业集聚群。303家挂牌企业分属于54个不同的行业。挂牌企业数量前三的行业分别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数量分别为53家、26家、22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挂牌企业数量最多,但也仅占广州全部挂牌数量的17.49%,而且仅32家集中在天河区,另外21家则零散分布在黄埔区、越秀区、海珠区、番禺区、荔湾区、增城区。值得一提的是,仅信息科技产业园区,广州全市就有天河软件园、广州科学城、广州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等多个产业园区。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和主阵地。据2017年广州市公布的《广州市科技创新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广州要在2020年以前重点建设14个科技园区,其中多个核心区将成为打造广州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然而,时代商学院统计发现,这14个重点建设科技园区分布在广州10个区,包括中新广州知识城、科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金融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广州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等,其中黄埔区和番禺区各分布3个。而具体定位中,这些重点建设科技园区的产业集群定位多有交叉重复,在园区实际运营中,其实它们处于相互竞争,多数园区内行业多而散,不利于全市产业整体发展布局。从市值看,广州市新三板挂牌企业的市值平均值仅为3.04亿元,中位数为0.59亿元,企业市值规模普遍较小。市值排名第一的挂牌企业是ST恒宝(即广州恒大淘宝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其挂牌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市值排名第十的挂牌企业为天祥集团,市值仅12.2亿元。三、资本市场竞争力总榜:产业集聚效应偏弱,杭州几乎全方位吊打广州时代商学院以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IPO企业数量、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新三板企业市值等指标来衡量城市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分别给予以上指标35%、35%、10%、10%、10%的权重,以各个指标的平均值作为基数(100),得出单项得分,随后乘以各自权重,加总得到综合得分,依此分析国内GDP前十大城市的资本市场竞争力。在时代商学院此前发布的《2020全国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疫情之年业绩分化重塑粤京浙争霸新格局》中,广东凭借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等多个指标的领先,在全国资本市场竞争力中排名首位,但在资产证券化率上略逊色于头部省份。北京的上市公司市值全国第一,且资产证券化率最高,综合排名第二,但IPO公司数量在头部省份中处于中下水平。广东与北京在资本市场竞争力上处于第一梯队,是仅有的两个综合得分超500分的省份,与其他省份拉开不小差距。需注意的是,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省会,是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广州的资本市场竞争力整体上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严重掉队。榜单显示,广州的资本市场竞争力以综合得分66.1分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五,低于北京、深圳、上海和杭州,而且综合得分相差超100分。在四座一线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的综合得分均超160分,上述三市的综合得分分别是广州的4.4倍、3.04倍、2.56倍,广州的各个细分指标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中均处于垫底状态,而且短期内这一状况难以改变。在新一线城市中, 广州的优势也不十分明显,资本市场竞争力已被杭州超越,而且苏州几乎贴身紧追,对全国第五座次虎视眈眈。对比杭州,无论是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新三板企业市值、IPO企业数量,还是城市资产证券化率,杭州均领先于广州,部分指标甚至是广州的数倍之多;广州仅在新三板企业数量方面微胜杭州,较杭州多80家挂牌企业,但广州的挂牌企业市值均值却远低于杭州。时代商学院认为,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地位是以区位优势、城市辐射力、产业竞争力、政策倾斜度以及历史底蕴综合而来,不单纯以经济体量大小和房价高低来度量,但近年来,广州的城市发展的确不尽如人意。广州经济总量仍在稳步扩大,2015年以来GDP每年迈上1—2个千亿元台阶, 2019年GDP为23628.6亿元,占广东省的四分之一,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但是,近年来,重庆市的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GDP已逼近广州市,两者相差仅2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重庆的GPD(17707.1亿元)已反超广州(17475.86亿元)了,差额高达231.24亿元,其GDP增速也高出广州1.6个百分点。此外,苏州也不可小觑,今年前三季度其GDP为14208亿元,与广州相差3000亿元左右;其经济增速为2.4%,也高出广州1.4个百分点。需注意的是,从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看,广州市产业聚集度并不高,产业格局呈多而不强状态。广州拥有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5个,电子产品、汽车及石油化工制造业是它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基础较强,以广汽集团、东风日产为龙头的整车制造产业链在广州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带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并诞生了小鹏汽车等造车新势力。不过,上海以特斯拉为首、深圳以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车产业链正对广州形成强有力的冲击。在其他新兴战略产业群发展中,广州的发展优势并未凸显,并遭遇其他城市全方位竞争。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航空与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等产业不仅面临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的竞争,还面临杭州、重庆、成都、苏州等新一线城市的狙击;此外,在先进制造业还要与佛山、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城市分食。一方面,这与广州千年来的商贸型城市发展模式有关,千年商都积累的浓厚商业氛围让广州在交通运输、餐饮、旅游、贸易等服务行业如鱼得水,汽车产业的发展更与之相辅相成。另一方面,这与广州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多而不强有关,园区数量多达几十个,而且运营效率低下,发展定位多数同质化,缺乏足够强大的品牌效应、产业集聚效应和扶持政策吸引企业和创业者进驻。此外,广东的粤商文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地企业家对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进行研发生产的科技制造行业涉足较少,民营上市公司较为务实,不愿承担过多风险,对通过资本运作做大做强企业的意愿不强。广州作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毗邻深圳和香港两大金融经济中心,如何找准自身的城市发展定位,与深圳错位竞争,提升自身发展实力,显得十分重要。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排行榜:黄埔胜于天河,医药生物占优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30日,注册地在广州市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117家。本报告将基于财务及非财务两个维度,从产品竞争与创新能力、盈利能力与成长性、资本市场稳健性、资本结构与财务风险、ESG及国际化与资本运作能力等六个方面综合分析广州市A股上市公司的发展水平,并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赋予的权重进行统计打分和排名,并依此综合分析广州市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单项排名与综合排名结果如下。(指标详情请参考时代商学院发布的《2020海南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报告:医药生物表现抢眼,海口包揽ESG前十》)在综合排名榜单前30强企业中,注册地在黄埔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合计10家;其次是天河区,合计7家;番禺区以5家排名第三;越秀区、增城区和荔湾区均有2家上市公司进入前30强;南沙区仅1家上榜。从行业看,医药生物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在综合排名30强中占据领先优势,合计7家;化工行业紧随其后,合计5家;计算机、机械设备两大行业均有3家;电子、传媒、纺织服装均有2家。此外,综合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万孚生物、中海达、方邦股份,分别隶属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三个行业。从产品竞争力和创新力单项排名看,医药生物行业鹤立鸡群。该项评分排名前十企业中,医药生物行业占据一半席位(5家),而且包揽前三;计算机行业则有2家;电子、机械设备、化工行业各有1家。从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单项排名看,黄埔区的上市公司占优。在该项评分排名前十企业中,黄埔区的企业有5家;天河区则有2家;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各有1家。从国际化和资本运作能力单项排名看,智度股份、白云山、金发科技位居前三,分别位于花都区、荔湾区、天河区,分别为传媒、医药生物、化工行业。该项评分排名前十的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仅化工行业有2家。从ESG看,广州市国有企业表现较为出色。该项评分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效益、公司治理方面得分中,国有企业合计8家,并包揽前6名;民企仅占2席,分别是比音勒芬和中海达。该项评分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分别为海格通信、岭南控股和广汽集团。从二级市场稳健性单项排名看,广州酒家、视源股份、中达安位居前三,分别隶属食品饮料、电子和建筑装饰行业。此外,该行排名前十的上市公司中,番禺区合计4家,黄埔区和天河区均有2家,荔湾区和白云区各有1家。从资本结构和财务稳健性单项排名看,电子和传媒行业表现较为出色,各有3家上市公司跻身前十,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和房地产分别有1家进入前十。【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不比而周

2019年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GDP同比增长6.8%(图)

中商情报网讯:2019年,广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动调结构促转型,扎实推进“六稳”工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活力不断增强,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初步核算,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8%,增速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37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454.00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16923.23亿元,增长7.5%。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1.06:27.32:71.6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3%,占服务业比重达67.5%,比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服务业主导型经济日益巩固。数据来源:广州市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四川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品生产向好。2019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及其辅助性活动增加值276.31亿元,同比增长3.7%。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451.99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种植业增长稳定,全年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同比增长1.4%,蔬菜产量同比增长4.5%;在香蕉、大蕉、柑橘类等水果产量大幅增加的带动下,园林水果产量增长5.9%。渔业持续增势良好,全年实现产值增长6.8%,水产品产量增长2.4%。工业生产稳中有升。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9201.01亿元和4582.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和5.1%。三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5%,其中汽车制造业今年下半年以来降幅逐月收窄,同比下降0.5%;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长5.2%,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长2.2%,增速同比均提升2.4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增势较好,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产值分别增长31.5%、32.8 %和10.9%。服务业增势良好。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256.50亿元,增长12.6%。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4757.99亿元,增长17.3%,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220.50亿元,增长15.8%。主导行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6.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同比增长14.5%。现代高端服务业中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同比增长35.2%,以总部经济管理投资为基础的综合管理服务和组织管理服务业发展加快,同比分别增长11.2%和29.6%,同比分别提高23.1个和15.6个百分点。与居民服务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增长较快,其中文化体育娱乐业(12.9%),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0.9%),卫生和社会工作(16.1%)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二)三大需求稳中提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速。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增速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是2014年以来的最快增速。投资三大领域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4.8%,工业投资增长9.1%。随着国铁、城际铁路、地铁、高速公路、港口码头等项目持续推进,全市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投资分别增长29.5%、25.5%和21.6%。5G网络及基站建设带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22.7%。民间和国有投资齐发力,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7.8%,增速比上年提高36.9个百分点。在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项目的带动下,国有投资同比增长36.1%,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旺销。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8%,增速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7.7%,住宿餐饮业增长8.1%。限额以上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9.9 %和34.0%。同时,品质化类消费增长势头好,限额以上化妆品类和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8%和28.9%。高端产品进出口占比提升。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值9995.81亿元,增长1.9%,对欧盟、日本进出口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进口总值4737.83亿元,增长12.7%。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装备、优质消费品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出口总值占商品出口总值比重分别为15.8%和51.3%,占比分别提高0.4个和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进口总值占商品进口总值比重分别为31.5%和48.6%,同比分别提升3.1个和1.5个百分点。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1.43亿美元,增长8.1%。(三)新兴动能活力释放工业新动能加快集聚。2019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8.4%,其中仪器仪表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增长15.1%,医药制造业增长16.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2%,比重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增长53.5%;培育成长中的生物药品制造业、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和工业机器人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23.7%、9.6%和9.8%。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健康时尚类的化妆品制造业产值增长19.1%;智能化、个性定制类的家用电力器具增长稳定,增速为8.1%。全市工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产业结构不断迈向高端化。高端智能产品增长迅猛。2019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产出,全年产量同比增长1.1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全市液晶显示屏产量同比增长12.5%;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平板电脑等符合消费潮流的智能化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4倍、2.2倍、18.3%和68.4%;新材料产品中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32.1%;高性能装备类产品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26.5 %。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2019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12.9%。网络订餐方式广受欢迎,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1.7倍,对全市餐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3.6%。“互联网+”相关服务快速增长,1-11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3%,成为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中拉动力最强的行业。体现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能力的高端专业服务业快速增长14.5%。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增长30.0%,快递业务量增长25.3%。保税物流新业态发展迅速,保税物流进出口总值达1120.6亿元,增长24.8%,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11.2%。(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金融市场运行良好。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06234.51亿元,增长11.2%。其中存款余额59131.20亿元,增长7.9%;贷款余额47103.31亿元,增长15.6%。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长17.3%,增速快于短期贷款12.5个百分点,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企业经营提质增效。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效益进一步提升:一是企业亏损面缩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比1-10月收窄1.5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利润总额增长较快。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行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分别达到了42.2%、32.9%和19.3%。三是企业资金面有所改善。去库存持续推进,产成品存货下降4.9%,产成品周转天数比去年同期缩减0.09天;去杠杆效果稳定,企业负债率为48.2%,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四是企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8%,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高出全省2.2个百分点。(五)交通枢纽功能增强2019年,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6.6%,其中公路货运表现较好,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7.7%、7.8%;客运量同比增长3.7%,其中铁路、航空客运量增长良好,同比分别增长8.8%、8.1%。广州港国际大港辐射力持续提高,截至12月底,广州港已开通集装箱航线217条,外贸航线111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增长12.3%;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22.30万TEU,增长6.0%,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0.4%。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同比增长5.2%;开通国际航线115条,其中国际航段增长8.0%。(六)民生领域表现良好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5052元和28868元,分别增长8.5%和10.9%,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就业持续扩大,全市新增就业33.7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保持在合理区间。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65.12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与民生有关的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和教育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2倍、48.9%和18.8%。价格水平总体平稳。201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0%,全年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5%,涨幅同比扩大5.0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之后的核心CPI上涨2.1%,涨幅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生产价格方面,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持续走弱,分别下降1.4%和1.0%,购进价格降幅持续扩大。总体来看,2019年全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经济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稳健,新经济新动能加快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和动力坚实稳固。

洋洋大观

智库发布|广州蓝皮书2020年度系列研究报告发布

03:59新冠肺炎疫情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哪些影响?广州未来发展的总体趋势如何?7月24日上午10:00,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州市新闻中心(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利路61号政务中心大厦首层)举办第159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广州蓝皮书2020年系列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专题)。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以及各蓝皮书主编,采取总发布、重点专题发布和书面发布相结合的形式,全面系统介绍广州蓝皮书2020年系列报告,进一步展示广州城市智库成果。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跃国介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研创的广州蓝皮书系列共有9本,内容涵盖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主要领域。包括《广州经济发展报告》《广州社会发展报告》《广州国际商贸发展报告》《广州金融发展报告》《广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报告》《广州城乡融合发展报告》《广州创新型城市发展报告》《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综合2020年广州蓝皮书系列研究报告的主要分析结论,张跃国指出,当前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个主要特点:一是经济增长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广州GDP总量达23628.6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2676美元,已经达到国际公认的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旅游、文化、健康、汽车、家政养老五大新型消费领域成为热点,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城市第一位;高端高质产业加快成长,新兴产业蓬勃兴起,IAB、NEM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486.36亿元和938.88亿元;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385.9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二是民生社会建设提质增效,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整体提升。广州以“共建共享、平安幸福”为目标,形成四级联动治理体制,社区治理效率较高,有效地畅通了社区居民诉求。数字平台成为多元参与城市治理的新通道。广州是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医疗高地建设成效显现,全市拥有三级医院66家、三级甲等医院38家,有9家医院进入全国前100名。广州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劳动力市场景气指数较高,就业总体规模达到2019年的930.27万人。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旧村活化改造、村级工业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国际大都市建设品质提升。广州宜居城市排名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处于中等水平,居全国主要城市第一。三是创新动能快速积聚,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2019年,广州R&D经费支出占GDP比例呈现加速上涨的态势,达到2.80%;2019年知识成果、专利授权快速增长,企业创新能力整体提升,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709家。在技术创新支撑下,重大技术应用加速推进,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5G基站建设速度在国内城市中最快,建设数量最多。已建成5G基站20246个,集聚5G产业相关企业60余家,5G产业园获批省首批5G产业园,数字经济已成为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四是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近年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全方位推进,率先在开发区开展了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等。同时,大力推动营商环境与国际最高水平接轨和港澳规则对接,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和核心引擎功能不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效应明显,世界级城市群日益成熟。城市国际交往富有特色,对外伙伴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国际机构合作取得新突破,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多层次国际化教育合作扎实推进。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广州发展态势如何?张跃国提出,广州主要发展态势有五方面特点: 一是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并保持一定增长速度,高质量发展趋势将得到巩固。预测2020年广州GDP增速区间为0.4%~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负增长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但降幅会远低于第一季度;对外贸易仍将维持低位运行,稳外贸的任务会非常艰巨,预计全年进口增速为-1.0%,出口增速为0%。二是就业形势趋紧,民生压力增大。预计就业人数为930.27万人,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旅游、餐饮、租赁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失业压力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需求仍处于紧张状态。三是科技创新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型产业稳定发展。但受疫情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存在下降的风险。四是文化产业呈现向中高端上扬发展的新态势。文化旅游、网络游戏、互动社交、动漫、新媒体等发展成为新兴优势产业。五是城市人口规模保持继续扩大空间。2019年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46%,城市化快速发展仍将持续更长一段时期,城市人口规模会适度增长,城乡融合发展态势更加明晰,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敏 许晓芳 王燕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胡俊联系我们:lilunbu@gzdaily.com

名成者亏

中商产业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21年广州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发布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广东珠三角九市各具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加快培育产业园区。未来,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作为其中重要的一方将迎来更多新机遇,广州产业园区发展前景明朗。为了更好的了解广州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中商产业研究院特推出《粤港澳大湾区专题——2021年广州市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研究报告》。《报告》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概况、广州经济运行情况、广州产业布局、广州产业园区现状、广州产业园区案例、广州产业园区投资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另外,附录广州市产业园区名单汇总。以下为报告详情:PART1:产业园概况产业园区是培育科创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产业园区,势必迎来如火如荼的发展机遇,也势必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新一轮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将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区的一个“黄金时代”。PART2:经济运行分析2019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628.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6.8%。另外,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恢复势头进一步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475.86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15.87亿元、工业增加值3196.96亿元。其中,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2.9%。PART3:产业布局现状从产业结构来看,广州市产业体系完整,轻重工业体系齐备,传统制造业强势,做大做强IAB、NEM企业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新体系的整体提升。广州市支柱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通讯、石油化工、消费品;新主导产业包括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与NEM(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PART4:产业园区分析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显示,广州市各种园区数量约为2346个,涉及的类型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开发区、综合园区、生态园区、商务园区等。此外,广州曾印发《广州市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实施办法》,为有效管理新型产业用地(M0)的准入和实施,广州于2020年4月发布了《广州市新型产业用地(M0)准入退出实施指引(试行)》。据悉,目前首批新型产业用地(M0)项目正在建设中,最快的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底建成。据了解,广州市首批M0项目共15个,分布在荔湾、白云、花都、番禺、增城、黄埔6个区,地价按同地段办公用途地价的20%计收,大幅降低企业拿地成本。其中,荔湾区项目最多有4个;白云区M0项目合计占地面积最大,约19.8公顷。PART5:产业园区案例《报告》以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COCO大院文化创意产业园、美东电子商务产业园、神山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平谦国际汽车产业园、凤凰创意产业园等产业园为案例进行分析。PART6:产业园投资前景根据《广州市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明确广州将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都市现代农业”五大产业为主导,携手大湾区城市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未来,广州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下,整合大湾区资源,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助力产业与载体、载体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促进广州市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和新旧动能转换。PART7:附录

金融成为广州第四大支柱产业

11月26 日,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广州金羊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金融高质量发展广州峰会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办。国内金融专家及金融监管人士汇聚一堂,对广东及广州金融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把脉献策。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广东是中国的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同样也就是资金流的聚集地,毋庸置疑,广东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无可争议,广东金融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好时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指出。会上举行了《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0)》首发仪式。该书主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许鹏在现场解读中指出,广州金融业近年来积极践行服务实体经济宗旨,大力防控金融风险,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20年1-9月实现增加值1716亿元,增长8.9%,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9.8%,是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城市中排第四位。“据广州金融蓝皮书编制的广州金融业发展指数测算,以2006年作为基期,2019年广州金融业发展综合指数是2006年的12.4倍,14年间平均增速达23.17%,是同期广州GDP平均增速的2.22倍;表明广州金融业在此期间实现了稳健的跨越式发展。”许鹏表示,2020年,粤开证券迁入广州开发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筹建,正加快推进富卫人寿在穗设立合资寿险公司,创兴银行在穗设立境内法人总部等,进一步壮大机构实力。随着广州期货交易所年底开业,私募股权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完善。值得一提的是,广州金融创新活跃,金融创新指数表现更加抢眼,2019年达704036.91点,年均增速102.45%。据介绍,广州大力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2019年,全市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累计获批发行各类绿色债券638亿元,新增绿色保费收入488亿元,三项指标在全国各试验区中均排名第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吴昌盛在作主旨演讲中介绍说,广州金融业从业人数在2019年末为83万人,占全市从业总人数7.4%。“广州金融业资产规模保持较快扩张的同时,金融增长质量始终处在比较好的水平。吴昌盛介绍说,自2016年以来,广州金融机构每年不良贷款率都没有超过1.5%,近两年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下,在今年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背景下,目前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仍然控制在略高于1%的水平。专家建议:提升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许鹏:抓住广州期货交易所等开业建设契机,集聚更多金融机构与要素。许鹏指出,当前,广州金融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广州要抓住广州期货交易所等重大平台开业建设契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特色金融,进一步发展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更好服务新兴产业培育与成长,促进金融与产业共同成长;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现自身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提升。吴昌盛:广州要着力增加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供给。结合广州实际,针对企业、科技创新带来的投融资需求要着力增加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的供给,完善创业投资支持机制,促进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技术研发和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应用,突破“卡脖子”的技术瓶颈、资金瓶颈,支持广州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同时,针对个人消费扩大带来的金融服务需求,要着力增加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营造更加便利高效的消费金融环境,助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家电以旧换新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助力发展直播电商、线上门店等新消费模式。广州市金融机构要着力发挥金融资源配置技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现代服务强市,要针对汽车及汽车电子、超高清视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等先导产业的发展,给予中长期信贷资源的倾斜,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来源:广州日报

参议员

2020广州网络安全产业调研报告:101家网安企业营收40亿

1月19日下午,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促进会第一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园授牌仪式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促进会介绍2020年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总体发展情况,发布2020年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调研报告简版(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广州涉及到安全业务的企业注册资金多、具有硬件、软件、集成、服务中多种业务的企业比重大,整体企业实力较强。该份调研报告对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整体情况进行摸查,调研了注册地在广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网络安全企业,调研范围覆盖政府机关、行业协会、查询平台三大类别,收集了101家企业的数据,形成广州市网络安全产业行业生态、规模结构、企业概况等方面的产业画像。产业生态上,调研报告关注了政策、投资、产业园、人才4个生态板块。人才培养方面,调研报告认为,广州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初步建成。广州通过专项培养、学校培养、校企培养等方式,初步构建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广州7所院校开设了网安相关专业,但是人才培养规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整体规模上,调研报告关注了产值、人员、地理分布三项数据。营收规模上,2020年,101家网络安全企业营收为40亿元,软硬件整体营收占比达到63%。人员规模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从业总人数2.1万人,从事网络安全业务人员0.6万人。地理分布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主要聚集在天河区,占比56%。企业整体情况上,101家网络安全企业中I类企业(核心网络安全企业)、II类企业(一般网络安全企业)、III类企业(边缘网络安全企业),占比分别为57%、26%、17%,注册资本大于1000万元的占76%。产品和服务上,调研报告认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的整体行业生态较为完整。 101家网络安全企业涉及最多的三个细分业务领域为安全设计与集成服务、安全咨询服务、应用安全。应用场景上,大数据、云安全、物联网安全是各大主要企业的“战场”,参与的企业数量位列前三。接下来,广州的网络安全产业应当如何发展?调研报告建议,一方面应当加强软性环境的建设,要加强政策引导与资金扶持,如出台地方性的扶持政策、出台网络安全产业专项基金或网络安全行业引导基金,促进产业的聚集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培育本地生态促进产业融合,如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广州)网络安全产业园的政策扶持,鼓励本地网络安全企业聚集;政府打造为本土网络安全企业服务平台,鼓励本地企业加强企业联合与合作。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潇丽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静【来源:广州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方体之

增城千亿级显示产业集群显雏形,助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

10月15日,广州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增城举行,来自全球OLED行业产业发展、技术研究、市场运营等领域的专家代表围绕“加速推动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进行了深入探讨。近年来,增城致力打造新型显示产业新高地,引进了一批新型显示及上下游配套企业(项目),随着各个项目陆续投产,增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未来远期规模可达千亿元。乘着广州打造“世界显示之都”的东风,增城区政府正在积极谋划推动,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致力打造一个新型显示产业新高地。在增城开发区的南香山下,一座高度现代化的超视堺第10.5代TFT-LCD全生态产业园拔地而起,为增城区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千亿级产业集群注入了强劲动能。在超视堺8K项目的辐射带动下,空气产品电子气体、康宁显示科技、超视堺国际智能科技等一批产业上下游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向增城汇聚而来。如果说超视堺8K项目是增城在“大屏”生产领域的“巨无霸”那维信诺AMOLED模组生产线项目可算得上增城在“小屏”世界的“尖刀兵”。除了龙头企业的落户,不少创新型企业也开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崭露头角,成为增城新型产业集群中的新生力量。触沃电子是增城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截至目前,增城已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力支撑。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新兴现代产业支撑,从研发生产到技术服务,从科技创新到产业集聚。增城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全产业链的路线图已经越来越清晰,一股蓬勃的产业动能,正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源泉。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徐静 通讯员 增宣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 通讯员 谢锡权、郭晓莼、增宣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其有私焉

2021版代餐粉行业白皮书在广州发布

今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获悉,日前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现食生活代餐节上,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现代健康产业研究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委会员、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等政校企领导共同发布了《2021版代餐粉行业白皮书》。 第二届“百颐年杯”大学生营养代餐粉研发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据介绍,本届现食生活代餐节以“全民代餐健康”为主题,倡导人们关注合理膳食。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宋宗约在会上表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代餐粉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进步,助力构建有机农业、品牌农业等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对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娄文勇在会上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代餐粉行业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通过与代餐粉行业企业进行产学研的联动,学院将科学研发、科技成果传递市场,为全民大健康目标做出贡献。 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协会会长兼健康食品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明宝在会上强调,代餐粉行业作为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国民对于绿色健康、营养均衡等品质追求。代餐粉行业的发展对农产品原产地的经济具有带动促进作用,有效推动广东省“互联网+现代农业”及“互联网+消费扶贫”工作”。 会上还公布了第二届“百颐年杯”营养代餐粉研发创新大赛结果,政企研等机构代表共同为获奖队伍进行颁奖。据悉,该活动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三创型人才,同时拓宽代餐粉市场、推动代餐粉行业趋向多元健康化发展的大赛。第二届创新大赛共吸引了80多所高校、371支队伍进行参赛,其中22支队伍在比赛获得奖项。 近年来,大健康产业是仅次于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的第五大产业,也是近十年来增速最快的产业。《2021版代餐粉行业白皮书》通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原料选择、工艺技术、营养配比等内容详细解读,为下一代产品升级提供明确方向。开发上,要区分东西方人体质差异、做更适合东方人体质的代餐粉;食用上,代餐粉作为主食替代产品,餐前半小时是最佳食用时间。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幸 通讯员 谢涵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杨耀烨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影

季真

上半年广州商办市场成绩单发布 金融及TMT行业逆势增长

来源: 凤凰网房产广州站近日,戴德梁行发布《2020年上半年广州商办市场》报告,回顾了甲级写字楼及优质零售市场上半年的表现与亮点,并对下半年的发展走势进行展望。数据显示,二季度受全球疫情蔓延及新增供应入市影响,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平均租金环比下降2.7%至184.5元每平方米每月,空置率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6.7%。在国外疫情仍未完全受控的情况下,预计短期内企业仍持观望态度,扩租及升级搬迁计划暂缓甚至搁置,以压缩运营成本为目的的搬迁需求将占主导。同样受疫情影响,零售商营收压力维持高位,全市优质零售市场空置率环比微升至6.9%,购物中心首层平均租金水平环比微降至777.4元每平方米每月。预计下半年购物中心及商户将“加码”促销,拉动消费需求。甲级写字楼:疫情影响显现,广州市场韧性强二季度越秀商圈的星寰国际商业中心投入使用,带来8.7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全市甲级写字楼市场存量突破500万平方米。疫情在全球蔓延给写字楼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全市平均租金环比下降2.7%至184.5元每平方米每月,空置率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至6.7%。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写字楼市场净吸纳量录得1.97万平方米,仅为去年同期的三成。上半年租赁活动以短平快的小面积成交为主,其中小于800平方米的成交宗数占比达50%,较去年全年提高9个百分点,租金面积大于3000平方米的成交占比仅为8%,低于去年11%的水平。图1: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租金&空置率情况,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市场韧性十足疫情冲击下,国内一线城市空置率及租金普遍承压。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场表现出较强的韧性。一来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广州上半年市场新增供应仅8.7万平方米,是一线城市中最低的,且部分项目因疫情推迟入市时间,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疫情压力,写字楼空置率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至6.7%,是空置率最低的一线城市。不仅如此,在租金水平普遍下调的情况下,广州是所有一线城市中降幅最低的。图2:北上广深二季度空置率及租金同比变化,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金融及TMT行业“逆势增长”经济下行环境下,金融及TMT行业 “逆势上扬”。戴德梁行研究院副院长、华南及华西区研究部主管及高级董事张晓端分析,今年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5% 及 8.4%,受益于此,金融机构及TMT企业成写字楼吸纳主力,上半年租赁成交面积占比分别高达32.2%及20.9%。与此相反,抗风险能力较弱、前期快速扩张且以初创公司为主要租户的商务空间品牌开始出现退租撤场现象,行业洗牌现象加剧。越秀吸纳表现活跃,珠江新城“以价换量”上半年全市甲级写字楼市场仅越秀商圈有一个新项目入市,新增供应刺激了越秀租赁需求的释放,助其以31,454平方米吸纳量领跑全市。作为核心商务区,平均租金水平位于全市最高位的珠江新城,上半年下调了租金以价换量,是唯一录得空置率下降的商务区。图3:各商务区上半年市场表现,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预计年内租金下降态势持续下半年,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预计有37.9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均集中在琶洲商圈,优质项目间竞争将加剧,年内空置率或将持续攀升。随着租户议价能力的提高,写字楼业主方下调租金的态势或将延续至年底。中长期来看,广州未来三年新增供应预计达176.4万平方米,与深圳逾470万、北京近290万及上海约645万平方米的体量相比,压力较小。张晓端指出,写字楼租金水平走向与经济发展趋势紧密关联,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即将迎来新增供应小高峰,为产业及经济发展提供更充裕的空间。新增供应将刺激市场“去化”,进而影响租金走向,合理的新供应及空置率有利于维持城市经济活力。优质零售市场:购物中心派亿元消费券带旺客流 化妆品类“高歌猛进”二季度,广州优质零售市场依旧没有新增供应入市,存量维持在469.6万平方米。由于市场形势不明朗,部分租户尤其是餐饮类商户出现退租现象,全市空置率环比微升至6.9%。由于零售商营商压力的持续,不少购物中心租金有所松动,全市平均租金二季度环比微降至777.4元每平方米每月。二季度起,购物中心逐渐取消租金减免措施,转以发放各类优惠券带旺商场人流。五月份,万达商管在全国发放总额逾2亿元的消费券刺激消费,受益于此,广州万达广场“五一”期间销售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1%。除此之外,包括正佳广场、天河城及万菱汇在内的各大商场加码节日促销,推出丰富多样的推广活动。化妆品牌扩张势头迅猛,引领零售业复苏。彩妆集合店WOW COLOUR本季在全市主要购物中心开出6家新店,另外完美日记及其姐妹品牌完子心选、知名新零售品牌KK集团旗下的THE COLORIST调色师在新店扩张上亦表现不俗。餐饮品类拓店扩张则由喜茶、娃哈哈、SEVENBUS及广笼记等品牌领衔。夜经济“点亮”消费复苏广州夜经济“底子好”,拥有成熟的夜间经济产业与商圈,为消费市场回暖添足马力。数据显示,广州零售和餐饮企业夜间营业额占比高达7成,夜间开放的餐厅占比近72.5%。除此之外,广州还是全国夜场电影超过1000场的3座城市之一,24小时便利店占比超过71%,夜经济发达水平领跑全国。张晓端分享,广州全面发力夜经济,二季度举办主题为“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联动全市大型商圈、商业综合体及文旅场所,共同“点亮”消费市场复苏。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开业仍受限,具备社交属性的Live House(室内演出场馆)及清吧承接了外溢需求,吸引更多年轻人前往。新能源汽车线下店“遍地开花”搭乘了政策及资本红利,新能源汽车行业近年进入高速发展期。在购置税免征、指标倾斜、各类补贴加持下,部分车企如小鹏汽车、蔚来等积极布局线下门店,抢占市场先机。新能源汽车“驶入”购物中心已是常态,通过在核心地段商场的大型门店展示,为客户提供直观高效的体验,同时触及4S店或传统营销方式无法覆盖的潜在消费者,带动汽车销量上涨。3月初,为刺激汽车行业销售,广州率先推出政策,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综合性补贴,并对置换或者购买“国六”新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效果显著。IP经济走上风口IP经济大热,商业化运营的IP往往能依靠话题度为购物中心造势,创造可观营收。价值千亿的超级IP泡泡玛特掀起“盲盒”浪潮,在港上市后身价暴涨,二季度更将实体店开进广州高端商场太古汇。爆红“新物种”超级文和友,以沉浸式体验场景成为炎夏中的羊城“热话”,与太古汇强强联合后,叫好又叫座。不仅是购物中心,旧街区也借力IP经济焕发新活力,“中国最美书店”钟书阁落户永庆坊、“广州最美麦当劳”登陆沙面,搭乘强IP营销的“顺风车”摇身一变打网红打卡点。预计未来购物中心乃至历史街区联合多元化IP营销的方式将越来越普及,IP不再局限于餐饮品牌及卡通动漫,有望往影视、手游等更多元化的领域拓展。下半年广州优质零售市场预计将迎来两个购物中心开业,合共约38万平方米新增供应入市。预计三、四季度随着电影院等娱乐业态的重开,将显著拉动购物中心客流的回暖,商场招商及商户销售压力将得以缓解。图4:历年广州优质零售市场新增供应,数据来源:戴德梁行研究部

爱未知

“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

来源:南方日报原标题:“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有利于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企业集团,助力广州建设世界文化名城11月22日,在2020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简称“文交会”)开幕之际,由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2020广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2020广州最具价值文化园区”榜单正式出炉。本次评选纯属公益性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主要考察企业的企业规模、社会效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投入产出、创新能力、合规性,以及园区规模、成熟度、创新、合规性、投入产出等,经过前期研究、行业推荐、确定候选名单、规范性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优中选优确定最终名单。主办方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系列榜单的推出,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企业集团,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氛围,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增速迅猛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5G、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的利用,在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新基建”加快实施等多重因素利好推动下,广州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互联网文化、数字出版、社交媒体、工业设计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左右,远高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速。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69.6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52%,预计2019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GDP比重为6.7%。税收贡献方面,2015—2019年广州市的文化企业税收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均在6%以上,2018年,文化企业税收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了7.73%。就业方面,201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吸纳从业人员67.31万人,占全市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7.58%。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助推广州文化新业态强劲增长。2015年至2018年,文化产业新业态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38.6%。广州通过打造文化企业品牌、大力推动文旅融合、着力发展游戏电竞产业、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激发文旅消费等一系列举措来激发老城新活力,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办方表示,接下来,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将组建工作组,对系列榜单中的广州文化企业、文化园区进行持续深入调研,充分发挥榜单企业、园区的模范示范引领效应,擦亮文化企业、文化园区亮点,打响广州文化产业品牌,助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新格局下谋求产业繁荣新机遇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文化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最大的打击。据初步估算,春节假期广州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仅为11.96亿元,同比下跌90.20%;2020年1—3月份全市电影票房减少收入约6.5亿元;文化娱乐行业一季度减少外地来穗人士带来的营业收入约为34亿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表示,目前,广州文化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疫情虽然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倒逼企业通过积极创新谋出路,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展现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尹涛表示,微信成为防控疫情最重要的线上“战场”之一,短视频平台成为疫情第一发布渠道,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化快速增长。“疫情让众多文化企业更加意识到了要重视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更加迫切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顺利度过寒冬。可以预见,运用这些前沿技术的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尹涛进一步指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数字内容、视频直播等成为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州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明充表示,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社交媒体等领域企业登上新榜,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亮点1品牌影响力大、就业带动力强截至2020年10月,广州市的国内外上市文化企业达到45家,2019年有8家广州文化企业入选2019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酷旅(要出发)2016—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门类众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关联效应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正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力量。在广州诞生的微信2019年带动就业机会2963万个,其中直接带动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同比增长16%,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22%。文化产业还带动间接就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诸如交通、建筑、餐饮、住宿、零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网络直播、数字音乐产业更是如此,广州虎牙吸引月活跃主播数达到了66万,间接带动就业高达几百万人。亮点2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西关永庆坊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市首个非遗街区建成开放,成为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10家大师工作室进驻永庆坊非遗街区,大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长隆旅游度假区、融创文旅城、正佳广场等地标性城市文商旅综合体加快建设,助力广州打造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粤文化”文化旅游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旅游合作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文旅融合创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文旅业态快速发展。广州还涌现了广之旅、长隆集团、酷旅(要出发)等文旅龙头企业和文旅独角兽企业。亮点3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近年来,广州市通过“三旧改造”为文化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数量和质量 “双提升”,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约400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2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2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有33个。羊城创意产业园2017年产值超120亿元,2019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已成为旧厂房改造成功的经典范例。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的入园企业和相关机构达100家,园中入驻企业年产值从改造前的1130万元激增到2019年的150亿元,增幅达1300多倍。亮点4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绩显著据初步统计,到201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达到3000家左右。2019年文化企业全年累计专利申请数6274件,平均每家科技型文化企业专利申请数为18.7件;全年累计发明申请数2565件,平均每家科技型文化企业发明申请数为7.6件。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10月,在科技部、中宣部召开的第二届“文化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广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位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榜单”第三位。亮点5打造文旅品牌北京路完成改造提升2017年底,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2020年9月,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完成改造提升。此次改造提升致力突出岭南特色,打造集商业购物、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与现代交融,国潮品牌与国际时尚交相辉映的高品质全国示范步行街。2020年“双节”期间,北京路步行街总人流量超400万人次,客流同比增长约15%;营业额超6亿元,同比增长16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园区通过搭建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重大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发挥越秀“广府文化源地”引领作用,2019广府庙会吸引海内外游客逾500万人次,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亮点6游戏电竞产业发展迅速2019年,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为801.41亿元,增长31.0%。广州市游戏企业2768家,游戏上市公司达到14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游戏企业,如网易、多益网络、三七互娱、星辉游戏、爱九游、百田、华立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广州市电竞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广州市促进电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力争在2021年建成“全国电竞产业中心”。2020年广州趣丸网络公司组建“广州TTG”战队,成功晋级王者荣耀2020春季赛四强、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八强。广州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云湖竞城等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加快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亮点7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广州正式出台《广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政策推动和5G技术的普及,广州市数字内容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广州动漫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总产值超百亿,约占全国产值1/5。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知名动漫品牌,涌现奥飞动漫、漫友文化等一批国家重点动漫企业。中国(广州)国际漫画节已成功举办十三届。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猛,涌现了虎牙、网易CC直播等骨干企业,2019年虎牙直播营业收入达到83.75亿元,同比增长79.6%,成为国内游戏直播的龙头企业。数字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1/4,涌现出酷狗音乐、荔枝FM等一批数字音乐龙头企业,酷狗音乐近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50%。亮点8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近年来,广州加快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开展“广州欢迎你”“百家媒体进广州”“百趟列车进广州”“广州文化旅游品牌国际传播季”等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文化旅游体验点、一批广州旅游网红打卡点、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举办雕塑艺术乡村巡展,组织艺术院团进社区、进景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开展“文化有约·精品巡演”和“文化进万家”活动,激发了市民文化旅游消费意愿。2018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5040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抓住全新机遇 讲好广州故事在“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解读榜单新变化。他指出,广州的文化消费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各种跨界新业态不断涌现,都离不开广州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文化改革创新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要抓住新的机遇,不断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问:今年系列评选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由50强精简至30强,还增加了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新的榜单,这样的变化有哪些深层次的涵义?尹涛:今年系列评选体现“优中选优”的原则,新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榜单,申报企业行业范围更广、业态更新。这样的变化有着深层次的涵义:一是发挥文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此次评选“优中选优”,入选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代表性园区,进一步凸显了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和集聚作用,这将进一步激发广州市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从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二是重点关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这次参评和入选的企业来看,通过数字化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比重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出广州市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也相信,广州市文化产业将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问:新冠疫情危中有机,广州文化产业应当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变革创新,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尹涛:一是加快培育文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新技术与内容生产相互渗透融合。培育壮大数字文娱、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文旅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智能技术和创新服务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行业中的应用,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二是支持新兴文化消费带动行业复苏。大力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鼓励文旅企业推动文旅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探索文旅消费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鼓励开发新型文旅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文旅消费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契机,培育文化和旅游领域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支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支持推出文旅消费券、惠民卡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问:广州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构建岭南文化中心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广州文化企业应当如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尹涛:一是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广州要继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展示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广州文化软实力。二是打响四大品牌。广州要深入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等重点片区的建设,办好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大型特色活动,继续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品牌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不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以更大力度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广州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问: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如何重新定位?尹涛:根据工银国际的保守情景预测,2019—2035年,中国经济的内驱潜力有望实现倍增。此时双循环的“发动机”便是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升级这一启动器。随着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文化产业将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以此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缓解消费意愿的不足。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有助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而助力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帮助广州品牌加速新型消费需求的成长,将年轻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转化为丰富的细分市场。撰文:蔡华锋 郑洁琳编辑统筹:甘韵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