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州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这三所名校,免除入学考试!维克多

广州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这三所名校,免除入学考试!

广州在职研究生可以选择这三所名校在职研究生目前在全国各地都在招生,下面,我们再来看看2020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和专业有哪些?现正招收广州在职研究生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对外经贸大学等。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以下三所院校的招生专业和学费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广州班招生专业:新闻学、法学、民商法学、企业管理、人力资源与管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等。学制学费:学制为2年,学费在2-3万之间。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法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举办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商事专业研修班(广州)。2004年、2009年和2012年,教育部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进行了三次学科评估,结果均为全国大学法学学科排名第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方向招生简章广州班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国家重点大学。为了满足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经北京市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广州举办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方向)研修班。中科院心理所广州班招生专业:大数据与用户体验心理学、管理者心理资本开发与培养专业、咨询心理学专业、家庭养鱼专业、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等。学制学费:学制为2年,学费在3-5万之间。国家现代心理科学综合研究机构中科院心理所,是中国科学院重点支持的创新工程单位之一,也是全国首个心理领域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国家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心理学学院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有60多名毕业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州班招生专业:金融学学制学费:学制为2年,学费为2.4万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校实行免试入学政策,近年来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研读过程中,学员会遇到两种考试,一种是结业考试,另一种是申硕考试,两者的内容都与学员进修的专业有关,学员在修习课程时要认真学习。上述就是为同学整理推荐的广州3所院校的招生情况。上述院校均在招生,还免试入学,取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均可报考!

石涛

2020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和专业

现在,在职研究生受到了很多地区在职人士的关注。那么,下面,小编先来为同学们整理一下2020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和专业有哪些?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心理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大学。这些院校都在广州地区开设了外地班,当地学员及周边学员可以报考。同学们可以点击小程序查看招生简章!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专业有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等等。那么,广州在职研究生是要如何报考呢?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方式为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申硕是免试入学,同学们无需参加入学考试,只要满足条件即可参加研修班报名,满足本科有学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即可参加后期申硕考试,获得学位证书。所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满足条件即可提交报名材料,等待院校审核,院校审核通过即可入学学习。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2020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和专业以及报考方式。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在职研究生靠谱吗?2020中国传媒大学管理学在职研究生招生情况

垃圾梦

学费便宜的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盘点

说起报考广州在职研究生,很多在职人士想要了解学费便宜的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下面,小编就来为同学们整理一下:其实,广州在职研究生学费的高低是和报考方式相关的。现在,广州在职研究生有同等学力申硕和中外合作办学硕士两种报考方式,如果同学们想要选择学费便宜的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那可以选择同等学力申硕,通过同等学力申硕方式报考广州在职研究生,无论选择哪所学校,学费都是很低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是什么?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学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等。我们分别来看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广州地区开设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招生专业有传播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等等。学制2年,学费在3万左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广州地区招生,招生专业为金融学,学制2年,学费为2.4万。以上就是小编为同学们整理的学费便宜的广州在职研究生招生情况。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小程序查看招生详细信息或者报名!另外,同学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更多文章!中国社科院在职研究生可以网络上课吗?2021级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在职研究生招生启动,1月16日开学

尽见

80多名研究生汇聚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

8月15日 ,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打破了平日的安静,80多名研究生人才汇聚于此,通过“妙笔生花”“鼓舞联欢”等活动,培养团队协助意识。这些研究生大部分都是刚刚考上湘潭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在职研究生。据悉,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成立至今,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战略”,结合地方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与扶持政策不断拓展,持续输送复合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广东在职研究生教学实践基地于今日举办首届在职研究生联办成果汇报暨2020级新生团建交流活动,吸引了80多刚刚考上湘潭大学、湖北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在职研究生以及部分往届学员参加。记者了解到,基地成立一年来,以莞穗深为中心,逐渐向粤西、粤北、粤东等地区拓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建立了十多个分部(分基地),为学校、政府、企业间全方位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开展研究生学历教育,引导并协助业内教育机构丰富学历层次和教培项目。据介绍,基地教学办公点设立在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已有多所全国“985工程”“211工程”及专硕专业较强的省重点高校进驻,联合培养在职研究生理论教学与实践交流。目前,基地联办专业有:公共管理MPA、工商管理MBA、工程管理MEM、教育管理Ed.M、社会工作MSW等非全日制专业。 尽管现在还没有开学,但研究生们在基地的团建活动中提前感受到了校园气氛。“妙笔生花”游戏考验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鼓舞联欢”结合非洲鼓文化与合奏乐章的学习体验,让他们体会同心协力合奏乐章的成就感……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李直建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杨洪权

风行者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广州市原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接受审查调查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广州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苏泽群简历苏泽群,男,1953年1月出生,汉族,广东中山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71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任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1987年12月任省委办公厅正处级干部;1990年5月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4月任珠海市委常委;1992年6月任珠海市委常委,斗门县委书记;1997年4月任江门市委副书记;1997年10月任江门市委副书记,江门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市长;1999年1月任江苏省扬州市委副书记、扬州市政府市长;2001年8月任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06年12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07年1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2010年2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11年12月任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12年1月任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2014年12月退休。(广东省纪委监委)

庶人之剑

广州市原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接受审查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广东省纪委监委消息:广州市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广东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苏泽群简历苏泽群,男,1953年1月出生,汉族,广东中山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71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任省委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1987年12月任省委办公厅正处级干部;1990年5月任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1年4月任珠海市委常委;1992年6月任珠海市委常委,斗门县委书记;1997年4月任江门市委副书记;1997年10月任江门市委副书记,江门市政府副市长、代市长,市长;1999年1月任江苏省扬州市委副书记、扬州市政府市长;2001年8月任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06年12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2007年1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副市长;2010年2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11年12月任广州市政府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市长;2012年1月任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2014年12月退休。(广东省纪委监委)

晨风

广州,再一次全球瞩目!

《机遇之城2020》报告发布,广州晋身“超一线”城市之列;科技部复函,明确支持广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近期,一个个重磅消息让全国乃至世界目光再次聚焦中国的南方——广州,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正在持续迸发汹涌澎湃的新活力!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老城不老 其命维新珠江浩荡,时代潮涌。时光倒回两年前,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州,深入街道社区、文化场所、高等院校、生产企业实地调研。在考察广东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殷殷重托,重如千钧。700多个日夜过去,又一个金秋十月,广州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广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实举措服务“一核一带一区”建设,以更强担当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质量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老城市,老在历史、在底蕴、在积淀;新活力,新在变革、在探索、在创造。正是因为老城市的底蕴在,新活力昂扬迸发、源源不竭;正是因为不断焕发新活力,2200多年的老城历久弥新、出新出彩。如今,老与新在新时代再次碰撞升华。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前进,广州,老城不老,其命维新。美丽的广州珠江两岸。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老城·育新机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走在前列,广州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关山万千重,山高人为峰。面对风险挑战,路在何方?“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拨云见日、掷地有声。融入新格局,激发新活力。大城市有大的样子,大城市有大的担当。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探索、走在前列,广州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育新机,广州紧抓创新第一动力珠江边,广州的天际线有了不一样的风采,阿里巴巴、腾讯、唯品会等一众创新企业“顶流”汇聚。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产学研深度融合——这就是在数字经济时代,广州打出的一张王牌“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中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苏俊杰 摄广州试验区的建设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3月底,广州试验区总投资超5800亿元的项目加快建设;7月底,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推进会召开。唯品会公司总部大厦、复星南方总部(南地块)已于今年7月6日、23日竣工交付。环球市场、阿里巴巴、华邦、赫基等项目预计今年底也将竣工交付使用。“阿里巴巴感受到广州未来在数字经济领域大胆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愿意搭上广州这艘‘大船’。”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战略发展部华南区总经理刘楠如是说。得数字经济者得天下,广州是一艘“大船”,更是一艘“快船”。◆育新机,广州努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疫情当前,生物医药在全球产业界炙手可热。在这一领域,广州已提早布局,企业集群初具规模。有数据显示,广州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700多家,细分为175家药品生产企业和1110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物医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上市企业37家。在广药、香雪、达安基因、金域医学、迈普等领军企业周围,已集结了一批专、精、特、新骨干企业。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耀烨 摄 百济神州高级副总裁刘建刚笑称,刚来到中新广州知识城时被“吓到”了:一片荒土,同事惊呼“地上有蛇”;没有公交车,出租车也不愿来,有时候打电话连信号都没有。短短几年时间,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康方生物等世界知名生物医药项目已根深叶茂,成为未来广州新经济的增长极。在广州,大块头有大智慧,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个体工商户更是老城市活力的底色。今年6月,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广州的小店有超过28万家在5月收入超过去年同期,逆势增长的小店数量全国排名第一。◆育新机,广州促消费扩内需在《机遇之城2020》报告中,“消费活力”这一指标在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备受关注。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一环,在这一单项中,排在42个被观察城市中第一位的正是广州!能挣会花、重生活品质的社会风尚,让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来一直位列全国前列。在广州,“夜经济”红红火火。“如今,疫情对餐饮业的影响越来越小,每逢周末餐厅基本上可以达到满座状态。”华灯初上,琶醍一家餐厅的老板正忙着招呼等位的顾客。消费回来了,信心就回来了。琶醍夜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伟荣摄从早年的灯光夜市、大排档、音乐茶座,到今天的全国首个城市夜间消费联盟在广州成立,消费对城市经济的强刺激效应彰显无遗。据《阿里巴巴夜经济报告2020》显示,在支持支付宝消费券夜市商家的环比增速中,广州琶醍园区以21%的增速排名全国第三;滴滴出行大数据显示,6~7月广州夜间出行需求恢复率居全国一线城市首位。此外,推出汽车更新换代消费补贴、打造直播电商之都、“广州欢迎您”系列文旅活动火爆……热闹的烟火气里,折射着广州经济的强大韧性与内生动力。老城·焕新颜漫步在这座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中,处处可见新风貌、新气象“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关心与关怀,化作前行动力;信念与信心,为新征程壮行。特大城市发展建设,如何既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肌理,又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满足人民美好需要?漫步在这座22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中,处处可见的新风貌、新气象,正是广州对这一时代之问的生动回答。城市更新,让老城市永葆青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广州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在全国超大城市、老城市中率先探索统筹推进“三旧”改造、“三园”转型、“三乱”整治等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促进城市生态修复和城市功能修补,努力探索城市有机更新、探索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有效模式。2019年,广州旧村、旧厂改造项目开工23个、完工13个;完成202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永庆坊二期、旧南海县社区、泮塘五约等一批亮点项目完工;完成105家专业批发市场转型疏解。整治“散乱污”场所3.9万个;拆除违法建设4800.35万平方米。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雪明 摄城市更新不仅关乎市容市貌,更关乎社会民生方方面面,一兴而百兴:在暹岗村,旧改后引入了学校,解决了当地村民长久以来村中无学校的“心病”;在茅岗社区,旧仓库旧厂房蝶变为承载高新科技发展的临港数创中心,集体收益将增长3倍;在文冲村,改造遵循村民意愿,邀请了广州市有关专家、高校教授,将超过35座古建筑一砖一瓦进行编号逐块“搬迁”,古建筑群不仅保存完好,更为活化利用创造了条件。城市更新,不搞大拆大建,力求人居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保护的共赢。绿水青山,让老城市颜值爆表作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宜居之城,广州近年来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焕发云山珠水、吉祥花城的无穷魅力。蓝天下的珠江新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摄2020年7月,广州市一次性通过省黑臭水体治理检查验收,广州市治水案例正在参评“第十二届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海珠湿地碧道、增江碧道、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典范在全国宣传,“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正在成为现实;“广州蓝”在朋友圈里频频亮相,这背后是PM2.5连续稳定达标,广州空气质量排名全国九大中心城市第一位;加快推进白云山越秀山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工程建设,风姿秀丽的岭南山水不仅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还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点。在绿水青山的滋养下,老城市还是那么美,但美出了新的活力、美出了新的风韵。发力基建,让老城市近悦远来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可研报告,消息传来,振奋人心。此外,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港、地铁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穗深城际轨道开通运营、南沙大桥建成通车、芳村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12个公路项目完工……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四通八达的海陆空铁立体交通网让广州枢纽功能更突出,门户地位更稳固。老城·闯新路老城不老,其命维新,归根结底就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循道而行,功成事遂。老城不老,其命维新,归根结底就是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要跳出舒适区、勇蹚深水区、敢闯无人区。秉承“杀出一条血路来”的精神,老城市广州,还是那个“敢饮头啖汤”的开路先锋。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勇闯新路。近年来,广州出台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形成近中远期相结合的政策体系,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不断深化穗港澳全面合作,加快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与中科院合作建设南沙科学城、明珠科学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来了、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有了、港澳多个职业资格互认了……广深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第一批4大类27项重点合作项目;广佛拟携手建设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探索建立利益共享的财税分成机制等改革举措,为全国都市圈治理与协同发展探路。在营商环境改革中勇闯新路。广交会秋交会开幕日,有望成为广州的“营商环境日”。这,只是出新出彩的一例。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骆昌威 摄日前,广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了《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修改建议稿)》,对标国际一流标准,聚焦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了切实管用的改革制度。其中提出要完善人才积分落户政策,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户籍准入年限在广州可获累计认可,跨地区落户积分互认的大胆尝试,更是引来全国点赞。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所说,营商环境改革要“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从1.0到2.0再到3.0,广州营商环境改革“三级跳”,聚焦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实现从“政府端菜”向“企业和市民点菜”的转变。在推动自贸区建设中勇闯新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的核心要义。近年来,南沙自贸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放管服”改革、金融开放创新、深化粤港澳合作、法治环境建设、科技和创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累计形成678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4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在全国率先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率先试点聘任港澳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打造全国首个“无证明”自贸区,7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自贸区的每一次成功探索,都是改革红利的再一次释放。老城·谱新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2019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结果发布,广州名列前茅;而在“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广州在10个席位中独占3席。幸福广州,从何而来?幸福来源于更扎实、更有温度的民生保障。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老城市广州,切实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在民生事业上谱写新的篇章。一组数字,温暖人心:今年广州已培训粤菜师傅超2000人次,提供500个岗位专供扶贫点粤菜师傅就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广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占从业人员30.5%;今年以来培训家政从业人员约1万人次;挂牌运营首批“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构建15分钟优质家政服务圈……学做粤菜,妈妈给孩子挣出了学费;培训清洗空调技能,来自贫困家庭的小伙子收入翻番,这样的真实案例,让“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更有现实温度。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波 摄在广州,幸福的人们各有各的幸福:2019年,7000多套公租房为住房困难群体解困、长者饭堂服务范围扩大到重度残疾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5.88万个、体育场馆惠民超过1000万人(次)、加装旧楼宇电梯1872部、完成2.03万名来穗人员及其随迁人员积分制入户、开展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中心建设试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老城市的民生新篇章里,写的正是你我他的广州故事。幸福来源于更丰富、更有营养的文化大餐。老城市广州,正致力于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在文化建设上谱写新的篇章。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广州深入实施推动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八大工程96项工作任务,老城市的文化魅力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6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发布,规划建设广州市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和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引来市民点赞、游客打卡。走累了,不妨去博物馆逛逛。广州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61家,尤其是部分场馆夜间开放的消息,让文博爱好者们跃跃欲试。“让博物馆在晚上‘亮’起来,让游客能感受到古代王宫宁静、浩大的气象,生动触摸历史。”南越王宫博物馆副馆长李灶新如此说道。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摄走出文博场馆,还有大戏可叹:惠民演出深受欢迎,2019年,“羊城之夏”1000多场主题活动,惠及约200万观众;文艺精品层出不穷,《醒·狮》登上“荷花奖”舞剧奖榜首,《大营救》勇摘“群星奖”,木偶剧《垃圾大战》拿下“广陵杯”五个奖项,《广州故事》等9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文化广州,关乎城市竞争力,更关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老城市迸发新活力,靠的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在防疫一线,广州数十万在职党员回社区打头阵、挑重担,带头参与社区值守、带头做好关爱服务、带头筹集急需物资;在推动创新发展的互联网企业里,产品研发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还有互联网企业开发党建答题闯关小游戏,打造学习教育微平台;在白云区大源村的“蝶变”故事中,最核心一条经验就是坚持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广州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优化“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这是以更高质量推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根本和基石。牢记嘱托,不负使命。紧扣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矢志奋斗,是广州对总书记深情厚望的响亮回答。游客在“云道”中穿行。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忧子 摄我们始终坚信,只要全市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只要我们团结协作、拼搏奋进,就一定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就一定能让广州这座老城市焕发蓬勃生机活力,迎来更加出新出彩的美好明天!策划/毕征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涨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贺风玲

前识

超40人身家过千万,12人过亿,名创优品如何成就造富奇迹?

11月1日零点,天猫双十一抢先购正式开抢,无数剁手族瞬间从“打工人”晋升为“尾款人”。从“打工人”到“尾款人”,没有“剁手”烦恼的,都是那些“有钱人”。事实上,这个时代的造富速度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快,“打工人”一样在批量变富。他们不是鼎鼎大名的创业者,作为勤奋的追随者,也同样被这个时代奖励。10月15日,自有品牌价值零售商名创优品正式登陆纽交所,股票代码“MNSO”,市值一度超过70亿美元。伴随着名创优品的成功上市,超300名获得股权激励的员工身家飙升,其中超过40人身家超千万,更有12名员工身家过亿,一举实现“财富自由”,造富能力领跑实体经济领域上市公司。名创优品身家过亿的高管中不乏80后、甚至85后。他们从打工人做起,短短几年时间,个人财富一跃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名创优品上市前,惠及多达300人以上的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公司并不多见,名创优品的上市激励,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奋斗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空间。名创优品身家过亿的高管中不乏80后、甚至85后。他们从打工人做起,短短几年时间,个人财富一跃超越了绝大多数人。名创优品上市前,惠及多达300人以上的股权激励计划在中国公司并不多见,名创优品的上市激励,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奋斗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空间。据了解,名创优品此次股权激励计划不拘一格,覆盖各层级、各专业条线的人才,不以职级一刀切,关注历史业绩,关注能力。未来,名创优品还预留了总股数的5%用于后续的股权激励,主要激励对象为新招聘的优秀人才及目前已在职的员工。上市让大批持股员工身家飙升据悉,为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正式IPO前,名创优品已在内部进行了三轮次的员工股权激励,涉及员工总人数超过300人。获得股权激励的员工职级覆盖专员、主管、经理、总监、VP各个级别。在股权授予上,名创优品没有根据职级一刀切,而是更加关注员工的能力和表现,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给新员工和未来候选人留下机会。在名创优品所有获得股权激励的员工中,执行副总裁窦娜的经历堪称励志。大学毕业的窦娜在叶国富初创的饰品公司从买手做起。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极强的执行力,快速脱颖而出,逐级升任产品经理、产品总监,至名创优品执行副总裁。名创优品成功上市,这位85后女生以超5亿元的身家造就了自己的“财富神话”。根据股权授予情况及股价计算,名创优品的上市让其内部诞生了12个亿万富翁。除了核心团队外,另外近300个受到股权激励的名创优品员工也享受到“诚实勤奋”带来的红利,其中不乏身家超千万的90后年轻员工。对此,叶国富在内部公开信中写道:这个时代正在悄悄奖励诚实的人。人与人之间,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比聪明,而是比诚实、比勤奋。时间会奖励诚实勤奋的人。除已有三批次股权授予之外,名创优品还预留了总股数的5%用于后续的股权激励,主要激励对象为新招聘的优秀人才及目前已在职的员工。被纳入招聘计划的准毕业生,已经在公司长期服务的老员工,都将有机会被纳入后续的股权激励计划中,未来,一样有机会享受到公司上市和快速发展的红利。名创优品的未来是平台型企业名创优品是一家产品驱动的全球化创意居家生活用品零售商,聚焦高颜值、高品质和高性价比,为全球消费者提供超过8000个核心SKU的美好生活用品,涵盖生活家居、电子电器、纺织品、包袋配饰、美妆工具、玩具系列、彩妆、护肤洗护、休闲食品、香水香氛、文具礼品等11个品类。其公开递交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超过42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在中国市场开拓了超过2500家门店,海外市场超过1680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立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自有品牌综合零售GMV达520亿美元,名创优品以27亿美元(约合190亿人民币)占比5.2%,被Frost&Sullivan称作“全球规模最大的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商”。该报告还显示,中国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市场未来潜力巨大,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5%,在2024年末预计达到1800亿人民币市场规模。作为出海速度至凶猛的中国零售品牌,上市后一周时间,名创优品巴黎首店开业,位于著名的老佛爷百货旁边。10月底,十四五规划公布,实体经济成为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分析指出,名创优品势必会乘着这波东风快速发展。而深耕线下实体的名创优品,未来也不仅仅只是零售企业。在上市致辞中,其创始人、CEO叶国富公开表示,未来的名创优品一定是一个平台型的企业,以线下为场景、以零售为依托,去实现更多有想象空间的全球化事业。(资讯)

解剖刀

为广州量身定做青年英才

广州正着力构建国际人才新高地,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将为广州在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抢占全球创新高地提供空前机遇。广州要进一步开放思维、开放视野、开放胸怀,既要吸引不同门类、文化、国别的优秀人才来穗创新创业,也要选送优秀人才赴海外留学培养,提高国际化水平,形成区域异质性、互补性,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广州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能力卓著的留学人员,菁英计划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孕育而生。量身定做按需“下单”菁英计划着力打造“走向全球、享誉全国”的独具广州品牌特色的地方性公派留学项目。项目主要瞄准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选派优秀学生到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公认的一流高校及其相关专业,师从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或进行联合培养。聚焦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精尖缺”青年英才,服务于广州实现广聚英才、打造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实施十年来,菁英计划共选派352名菁英人才(含10名定向培养人员),其中联合培养博士184人,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168人。菁英计划已成为广州培养国际青年人才的重要抓手,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国际青年人才,他们在各行业领域发挥着中坚骨干作用,为广州在未来发展和竞争中赢得先发优势。在培养目标选择上,一是聚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侧重于高校在校生、广州地区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在校生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5周岁,在职人员年龄不超过40周岁,主要是为广州培养青年后备人才。二是聚焦“高精尖缺”。培养对象主要是国家原“985工程”高校及港澳台地区名列全球前200名高校的在校生;培养专业方向聚焦广州重点产业领域;选派就读全球位列前150名的国际知名高校或排名前50名的学科领域。在培养方式上,突出自主培养。菁英计划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实际所需“下单”,发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按需“接单”,使人才培养实现“量身定做”,形成“自主遴选、自主培养、为我所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式包括意向培养、定向培养两种,即赴国外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或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培养周期较长,分别为36-60个月和12-24个月。在资助方式上,一是完善资金资助方式。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定向培养人才的资助经费,提升了用人单位参与菁英计划培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优化资助资金结构。菁英计划资助生活费、差旅费,包括1次往返国际旅费(其中国际旅费标准为欧美地区人民币0.8万元,亚洲地区及大洋洲地区人民币0.6万元),以及每月1.3万元的生活费补贴。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广州留学人员和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在项目的组织、评审、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全链条留学服务体系。项目申报前,提供项目申报、评审、答辩等相关事宜的全过程咨询;申报成功后,协助其办理留学协议签订、户口档案挂靠、组织参与行前培训等。在国外留学期间,与人才保持即时沟通。按期回穗后,协助就业,为意向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政策咨询、融资服务等,搭建常态化交流平台。对标需求亟待完善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求和广州打造人才高地工作实践要求,菁英计划仍需进一步完善。首先,资助范围有待进一步拓宽。培养人数有待增加,9年时间平均每年资助35人。培养方式相对单一,针对企业在职人员特点的培养方式相对欠缺,资助对象主要为高校在校生。学成回穗人员深入企业一线的较少,政策设计需进一步契合产业发展需求。其次,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成长性激励机制仍有待建立,尤其是针对在资助期或履约期间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或荣誉,缺少物质或精神奖励。长效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强化,对于技术前景好的菁英人才科研项目,缺乏持续性跟踪扶持。第三,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侧重前端,中后端服务仍有待进一步强化,缺乏抓手来开展海外人才服务。相关部门缺乏更加有力的服务抓手,对社会化、市场化人才服务力量的撬动作用不足,尚未形成资源整合优势和有机服务网络。优化思路创新机制要着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做优菁英计划,广聚天下英才,为打造“国际人才港”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强化思想引领政治吸纳。一是突出思想引领,增强政治凝聚力。依托菁英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谊会等平台,定期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时事热点、马列经典等理论知识宣讲,引导增强政治意识、政治认同。二是突出活动引领,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开展国情政情社情研修、主题实践等活动。推动人才与广州对口帮扶地区青年人才建立结对培养关系。优化菁英人才培养类别。一是鼓励自由探索培育高潜力青年科研人才。选取青年科研人才自主选题赴国外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原创性自由探索研究,并推荐其在科研基地和团队展开创新活动。二是契合产业发展培育产业创新青年人才。每年支持部分广州重点产业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开展3-12个月的国际短期培训,市财政按照用人单位实际给付资助的一定比例给予支持。三是定向培养党政紧缺公共管理青年人才。每年择优遴选在市属事业单位工作的专业能力强的党政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在海外顶级政府管理类院校开展12-24个月学历教育,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经费。创新菁英人才选拔机制。一是打造菁英人才培养共同体。联合菁英计划合作高校、用人单位及培养导师,通过资源对接、学习考察等方式,共同推进计划实施。遴选导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等博士人才培养相关人员,聘任“菁英大使”,赋予其培养候选人推荐权。二是实施菁英人才“蓄水池”工程。勾勒满足广州产业发展需要的菁英人才需求地图,引领菁英人才培养方向。依托菁英人才培养共同体,精准实时掌握高校博士生源信息,建构菁英人才储备库。创新菁英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打造菁英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建立菁英人才成果管理信息发布系统和成果展示与利用系统,促进资源共享共用。探索菁英人才实施联合创新项目,开展前沿性、交叉性学术探究,以悬赏揭榜方式解决广州地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一线的科研命题。举办青年学者峰会、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人才国际论坛,推动建立大湾区青年人才交流互访机制。二是打造菁英人才研修营。充分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面向全市产业领军人才、海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征集聘任200名“创新导师”。创新菁英人才评价机制。一是建立菁英人才同行评议机制。利用大数据,记载其专业培训、学术研修、科研论文、发明专利等数据,追踪其学习成长轨迹,构建菁英人才的“知识图谱”。组织同行专家对菁英计划进展进行检查,建立菁英人才的全程跟踪评议机制。二是研究建立菁英计划培养质量监测与动态评价管理机制。创新菁英人才激励机制。一是建立菁英人才长效激励机制。每年择优遴选若干个科研项目,给予持续性跟踪扶持和服务。对于特别优秀的科研项目,优先推荐参加其他人才项目评选。二是加强对菁英人才的精神激励。依托各大宣传平台,面向海内外推介菁英人才创新创业典型,以菁英计划品牌感召天下英才。创新菁英人才服务机制。一是大力支持菁英计划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谊会发展。基于“民办非营利、市场运作、政府扶持”的原则,为广州建言献策,定期组织国情研修、讲座沙龙、产学研对接等活动,推动协同创新。二是强化广州市领军人才与企业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搭建人才与专业服务机构的线上线下对接平台,提供知识产权、资本对接、市场推广等领域的专业服务,引导、支持菁英人才创新创业。(作者系广东省博士博士后人才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来源:神州学人(2020年第12期)作者:郑厚明

真夜

跃居全国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首!广州凭什么?

推出人才绿卡、优化人才入户,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环比升24.30%广州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日前,招聘平台BOSS直聘发布的《2020二季度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广州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榜单首位。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天津、苏州等二十多个城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争相在人才引进上下功夫。各大城市抛出了“绣球”,人才是否愿意接住,人才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们的选择。在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人才作为发展第一要素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城市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资本、交通等要素,而是越发注重人口的发展,人才的引进。于城市而言,优质人才的流入、留存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广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1.97万,环比上升24.3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2%,就业形势总体趋于平稳。随着广州复工复产的加速推进,企业招聘需求正在回升。“疫”线精准防控,赢得岭南春来早《报告》指出,人才吸引力城市15强榜单由于疫情发展态势和防控政策的不同,座次出现洗牌。广州复工复产较早,社会生活秩序已基本恢复,求职者活跃程度较高,第一次跃居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季度榜单首位。一边是疫情阻击战,一边是复工总动员,源源不断返穗复工的人潮彰显着广州这座中心城市的魅力。既抓疫情防控,又抓复工复产,广州分区分级、分类分时精准施策,加大帮扶力度,运用科技手段,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莫道岭南春来早,“疫”线更有早行人。企业防护物资缺乏,广州市工信局主动为企业提供“代购”“跑腿”“安心送”等服务,协调落实口罩314万个、红外体温计2168支,助力1000多家工业企业复工复产;产业链难以疏通,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出台“一十百千万”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数十名区负责人联系百强企业,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千名党员帮助万家企业,大力推进复工复产。精准推进疫情防控的能力,是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体现。让城市更安全,人才才能更安心。作为一个实际管理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及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广州经受了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截至6月1日,广州的治愈率达到98.8%,治愈率一线城市最高,这个成绩实属不易。以大力量排查小风险,用大动作避免小概率。因时因势完善措施,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是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阶段的一个标志。从前期对确诊病例的重点阻击,转向对疫情潜在风险的全面出击,广州正以最大的力度、最有力的措施、最强的责任感,守护这座城市的健康。发力“新基建”,广州产业韧性吸引人才集聚“OPPEIN is confident in our quality……”在第127届广交会中的欧派家居“云直播间”,轮值主播正用流利的英文介绍欧派家居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疫情下,从线下走向“云端”的展会模式,无论对于参展企业还是采购商来说,都是一次全新体验,于广州经济韧性而言,同样如此。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李明华表示,今年以来,虽然广州经济发展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广州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充沛的市场活力。这也是人才持续看好广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经济新业态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疫情催生线上服务业等新经济模式加速发展。数字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迅速发展,据统计,抖音广州公司成立于2017年,目前用工已近3000人,今年以来在持续补员。报告同样显示,“新基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相关行业人才需求增长,也体现在人才吸引力指数上。互联网/IT行业所属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半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4.5%;上半年,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增长16.4%,5G等领域同样快速发展,助推电子/通信行业人才吸引力指数回归前十。发力“新基建”,广州已谋定后动。正在建设中的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片区,热火朝天。7月7日,广州市审议通过《广州市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推出数字新基建40条,聚焦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充电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开展23项重点任务和17条政策措施。并指出,广州将定位国际一流水准,打造数字新基建城市典范。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总体上看,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年底将达417万人,同时,新基建产业人才市场重心进一步南移,广东需求人数占比全国最大。广州产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在全国领先,这些都为广州“新基建”发展成长提供了沃土。这也让新基建人才投身广州的热情和能量得以释放。广州人工智能企业佳都科技今年全年招聘量约350人,截至5月底完成率已经达到70%。广州车联网企业高新兴表示,今年5月初,高新兴智能网联总部基地落户黄埔区,该基地未来将新增1000个供应链就业岗位以及500个研发岗位。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指数的波动仍将持续,经济发展形势、城市治理水平、产业发展环境等要素持续考验着城市人才吸引力。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7月16日,广州举行第157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三大工程羊城行动的推进情况。广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何士林介绍,截至上半年,广州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69万人、占从业人员30.5%,其中高技能人才84.1万人、占技能人才31.2%。为了留住人才,广州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制度,具有高级以上职业资格并符合相关条件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可以申请将户籍迁入广州,或按规定申领人才绿卡和享受积分入户政策。同时,广州尝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资格互认,鼓励符合条件的港澳技能人才参加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在南沙区引入国际和港澳职业资格培养评价体系,截至2019年底,已有266名学员同时取得国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引进目的在于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其长、贡献其力”,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引进而引进。“广州是全国对高层次金融人才最为重视的地区之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获评2019年广州金融领军人才(新引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言,率先在全国出台高层次金融人才支持项目,显示了广州在金融发展上对于人才的战略性部署,过往的多次修订体现了广州对于金融人才建设的前瞻性预判。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聂林坤表示,广州正加大金融招商力度,为金融人才提供更好发展环境。据其透露,今年1—5月,广州共落实金融招商项目135个,预计投融资总额超2200亿元。在城市高维竞争的今天,人才已成为城市发展增速提档的关键,事关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城市吸引高端人才,还应该积极打造城市群效应。二季度,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人才内部流动率已经高达97%,“以城市群为单位的人才大战2.0阶段”初具雏形。如今,广州正谋划打造一批“零换乘、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典范,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引领带动实现大湾区互联互通。广州发力引“孔雀东南飞”,更要让“孔雀”常留广州。广州为何拥有这么高的人才吸引力?广州推出的一揽子政策也透露了“答案”!近年来,为“筑巢引凤”,广州出台人才绿卡政策、优化引进人才入户,2019年,广州市人社局办理了在职人才引进入户67679人,比2018年增长34.1%。留学人员来穗工作,可以享受租用广州市人才公寓、子女入学便利、购买1辆免税国产小轿车等优惠。事业有奔头:职业前景吸引人才“广州的产业很健全,各种人才来到广州都有用武之地,有广阔的舞台可以施展自己的才能。”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谌新民告诉记者。除了找到合适的岗位,不少人才还十分看重职业的晋升与评价。近年来,广州不断优化人才政策,让人才看到奔头。为此,广州市出台“广聚英才计划”,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重点集聚一批大湾区发展需要的高端专门人才,增强人才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匹配度。在人才综合评价方面,“广聚英才计划”探索实施“人才举荐制”,将经广州市高端创新人才举荐委员会委员联名推荐并通过公示的人才直接认定为市高层次人才或入选相应市级人才项目,与现有模式共同构成“认定+评定+推荐”的人才综合评价体系,挖掘并支持一批大湾区急需紧缺人才,努力实现“塔尖更高、塔基更实”。记者了解到,留学生还可以直接申报评审相应等级职称,其中高层次留学人员可按规定直接聘任相应职称的职务,不受任职年限、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等限制;此外,为解决人才认定“一刀切”的担心,今年,广州正式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权限下放至企业,此举将推动广州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方面的主体作用。待遇有保障:“花式”补贴吸引人才“待遇是吸引人才的主要方式,建议给予高端人才税收优惠,可以在部分区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全市。”谌新民说。据悉,广州为了吸引人才,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待遇上给予支持。比如留学人员来穗工作,可以享受购买1辆免税国产小轿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优先给予市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等支持。今年7月,广州市还正式启动了博士安家费申报受理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境内博士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安家费,对国(境)外引进的博士,分两期发放20万元安家费,每期10万元。如何吸引人才来广州创业?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了解到,广州通过各种补贴支持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人员创业,可按规定享受1万元/户的一次性创业资助、5000元/户/年、最长3年的租金补贴、最高3万元的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创业且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按其为应届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来穗创业的人员也可申请这些优惠。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伙经营或创业企业的可申请每人最高30万元、总额最高300万元的“捆绑性”贷款,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500万元的贷款。此外,广州还采取住房保障措施,免除人才的住房后顾之忧。“广聚英才计划”提出,将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或免租入住的人才公寓,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可无偿获赠所租人才公寓。广州将通过新增筹建、园区配建、城市更新、共有产权等方式,力争3年内新增3万套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住房,优先供给重点人才使用。广州大学教师:10来天就拿到人才绿卡, 孩子顺利入读小学为了让高技能人才扎根广州,广州实施人才引进制度和人才绿卡制度。2019年,广州市人社局办理了在职人才引进入户67679人,比2018年增长34.1%。“广州是一个包容、务实、随和,并且文化很丰富的国际化都市。到广州这三年多来,我充分感受到了广州市对人才的重视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让我们青年人才觉得有奔头。”“只需要10来天就拿到人才绿卡啦,办理非常方便!小孩早已顺利入学啦!”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徐来告诉记者。徐来老家在四川,2016年底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广州就业。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师徐来“我在中山大学读的硕士,对广州这个城市很有亲切感。因此博士毕业后,没有任何犹豫地来了广州。”在徐来看来,广州是一个包容、务实、随和,并且文化很丰富的国际化都市。2019年,徐来的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但孩子已申领了香港身份证,如何在广州入学成了一大难题。徐来经过多方询问,了解到可以办理人才绿卡,申请人领到该卡后,自己可以参加广州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职业技能培训,随迁子女也可按本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可享受广州市户籍居民同等待遇购买自住房等。徐来介绍,发出申请之后,大概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拿到了人才绿卡,小孩也顺利入读了小学。“到广州这三年多来,充分感受到了广州市对人才的重视和政策的不断完善,让我们青年人才觉得有奔头。”整合自:广州市新闻办、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刘春林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陈忧子、邱伟荣、王燕、骆昌威、杨耀烨、高鹤涛、莫伟浓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叶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