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讯 (记者/李新雄)8月23日,在广西科技“两周一展”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破解这一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组织架构是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专业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介绍,今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
本报南宁讯 4月27日上午,广西“两山”发展研究院在广西林科院揭牌。“两山”研究院作为广西林业行业一个新型的理论研究平台,挂靠广西林科院运行管理,院长由广西林业局局长担任。“两山”研究院在广西林科院设置办公室和研究中心。办公室由广西林科院抽调专职人员组成,具体负责“两山”研究院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研究中心人员构成包括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两类,兼职研究人员主要为“两山”发展智库入库专家,包括区直林业系统和广西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聘请的国内外相关领域权威专家。“两山”研究院作为广西林业行业的“智库”,主要围绕“两山”理论开展理论与实践互融互促关系的研究,探索新时期生态林业科学发展的重大规律和重要途径,总结形成广西生态林业实践模式的成功经验,为广西林业“金山银山”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两山”转化指标体系研究、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与实现机制研究等。实践研究主要包括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研究、森林康养与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森林城市建设与技术研究、生态文化与林业品牌建设研究、林业大数据与智慧林业研究等。(张 雷)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7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干货”多的政策文件——“广西科改33条”。该政策文件90个政策点90%是激励政策,通过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摄广西提出“蛙跳式”产业发展过去5年是广西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广西科改33条”),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谋划、新举措,形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广西方案”。近年来,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和江西的VR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闪亮的“名片”。借鉴这些外地经验,“广西科改33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蛙跳式”产业。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非均衡、超常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甚至赶超的一种增长方式和增长过程。)据了解,广西科技重大专项优先支持“蛙跳”式产业发展,连续支持不少于3年。一批科研院所将“撤并转”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但我区科研院所存在“小、散、弱”的问题。据了解,按照“优化一批、整合一批、转制一批”的思路,我区将打破现有建制和体制限制,通过撤并转等方式重新配置科技资源,整合重组业务相同的科研机构。重点优化提升广西科学院、广西农科院、广西林科院科研实力,打造面向东盟、国内一流的地方科研院所。在我区研究资源比较集中的中医药、畜牧水产、海洋等领域试点整合重组或重新剥离组建若干具有广西特色优势的科研院所。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医学科学研究院等。部分院所逐步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摄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和地位“广西科改33条”中90%是激励政策,直接关于“人”的政策就有10条,将大幅度提高我区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如用人单位可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工资水平和分配形式,不受控高线限制,突破薪酬总量控制的“天花板”。同时明确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科研岗位、创新团队和一线科研人才倾斜,合理提升科研人员的收入。项目过程管理更简化科学研究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灵感、不确定性等。如果科技项目过程管理过于繁杂,科研人员负担过重,将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开展。“广西科改33条”提出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实行科技项目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科技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等举措,通过简化过程管理,对重大项目特事特办等方式,减少行政手段对科研活动的干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让科研人员能潜心从事科研活动。外籍专家可领衔承担广西科技项目我区科研基础薄弱,但此前,科研项目只能由区内单位牵头承担,这种地方保护模式已不适应近年我区开放创新发展的趋势。“广西科改33条”突破了现有规定,科研项目向区外单位和个人开放,允许与我区签订协议的国内外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申报自治区科技项目,允许跨境联合项目资金拨付至国外(境外)单位,探索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广西科技项目。以此集成区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为我区科技创新服务。编辑丨陈程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8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西产研院)揭牌成立。这是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产研院揭牌成立。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 摄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破解我区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广西产研院在发展目标上,2020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在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8月23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宁揭牌成立。自治区科技厅 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23日讯(记者 黄勇椋)8月23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宁揭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在揭牌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该院主要业务是围绕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其发展定位是成为引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制度创新示范平台,产业技术供应方、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者、开放合作新高地,科研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目标上,2020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来源:广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俞靖 摄中新网南宁8月23日电(记者 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西产研院)23日在南宁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广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缺乏协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为破解广西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据悉,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该院旨在以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使命,以突出市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引领产业升级、凝聚创新合力为基本原则,围绕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对接,打造引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制度创新的示范平台。广西产研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其中,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该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根据发展目标,2020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届时,广西产研院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将达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还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完)
昨日(8月23日),在广西科技“两周一展”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破解这一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组织架构是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专业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介绍,今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来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08/24/592868.html?_s=1598243507【来源:广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扶绥讯 12月2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以下简称广西研究院)暨国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脱毒种苗实验室启用揭牌仪式在扶绥县举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农业农村部直属国家级科研机构,承担着我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等重要职责。2017年11月6日,广西研究院与扶绥县政府签署共建协议,占地170多亩。在农业农村部和区、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该院及参与建设的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等6个科研机构积极筹备推进院、所各项建设。目前已获批的四项总投资为8435万元的基建项目已陆续完工并逐步投入使用,部分实验室已具备启动运行条件。广西研究院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强大的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为后盾,以“扎根扶绥、服务广西、辐射西南、面向东盟”的定位为目标,全力打造国家级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高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据悉,多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扶绥县先后建设了国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岜锡现代甘蔗农场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扶绥甘蔗专家工作站,并支持广西久洋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和综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配合制糖企业推广甘蔗全程机械化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带动了当地种植模式、良种使用等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陆新琦 甘璐僖 罗尊)【来源:崇左新闻网-左江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12月2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西研究院在广西崇左市扶绥县揭牌。这是中国热科院在广西设立的首个研究分院,未来5-10年将重点聚焦广西当地蔗糖、水果、蔬菜等千亿元产业和茶产业、蚕桑、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深度挖掘并利用地方特色农业生物资源,持续推进广西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热科院于2018年1月正式启动广西研究院建设,该院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强大的科技技术和成果为后盾,以“扎根扶绥、服务广西、辐射西南、面向东盟”的定位为目标,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国家级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果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合作基地、农业高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基地,解决广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基础性、前瞻性、应用性的关键科技问题和共性技术难题。根据定位和目标,广西研究院成立后,将以实际行动扛起服务广西及滇桂黔石漠化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振兴、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的职责使命。将持续提供甘蔗、木薯、杧果、香蕉、澳洲坚果、剑麻、荔枝、蔬菜等产业升级所需的优良新品种、现代化种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智能农机新装备、农产品加工新技术等科技动力,同时为企业、农户等提供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服务和科技培训服务,促进广西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向经济和社会效益转化,为热带农业产品功能拓展、产业链延伸及产业高值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借助热带农业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广西经贸加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扩大广西特色农业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热科院广西研究院还将与中国热科院前期在广西建设的田东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百色综合试验站等各类科研基础设施共享、共用、共管,实现“一盘棋、一体化、全覆盖”。目前,该院获批的共计投资8435万元的基建项目已陆续完工并逐步投入使用。(李莹)
本报南宁讯 (记者/赵超 实习生/杨心怡)8月25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在广西大学揭牌成立,旨在为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咨询参考,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产业发展等提供智力支持。据介绍,建设广西自贸试验区,对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加快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开启了我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广西自贸试验区研究院由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指挥部和广西大学合作共建,聘用国内外高端智库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团队,构建理论支撑、咨政献策、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的高端平台,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政策制订、人才培训等提供智力服务,为建设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作出贡献。广西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将发挥好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作用,服务好自贸试验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高端智库。广西大学将把支持自贸试验区研究院作为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和“部区合建”工作的重要支点,把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提高服务发展的贡献度,作为提升学科发展水平和落实“部区合建”任务的重要机遇,切实支持研究院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一流的咨询建议、培训大批的专业人才、提供丰富的前沿信息,靠成果体现价值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