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武贤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8月23日,在广西科技“两周一展”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破解这一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组织架构是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专业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介绍,今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文章来源:广西日报)

非引人也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

本网讯 3月30日,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高等院校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签约活动暨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出席并致辞。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成立。韦玲摄曹坤华说,以科技创新改善民生就需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后一公里,中试就是架起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桥梁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作出探索和实践,适时兴办广西产研院。由广西产研院直属研究所——功能材料所带头在全区建立分门别类的中试基地,为各产业服务。曹坤华表示,广西科技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迫切需要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厂房,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广西中试环节的缺失成为高校、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广西产研院瞄准“中试难”的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共用共享”的鲜明特色,采取公益性和市场化手段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推动建设一批聚焦关键产业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广西产研院与高校共建协议。韦玲摄据了解,广西产研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是广西首个专业的通用型共享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具备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放大开发的硬件条件,提供基础研发、中试设计与试验、分析检测和试制品的市场开发等全过程服务。基地采取市场化方式运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中试设备使用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地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成功效率。希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社会创新型企业与广西产研院携手联动,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以及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逐步形成聚焦在细分领域的创新生态。(记者 陈自林 通讯员 黎霞)【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梦千年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宁揭牌成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8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西产研院)揭牌成立。这是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广西、推动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广西产研院揭牌成立。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 摄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破解我区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广西产研院在发展目标上,2020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在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杰西卡

广西将“撤并转”一批科研院所,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和地位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7月14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年来我区科技创新领域政策最全、突破最大、“干货”多的政策文件——“广西科改33条”。该政策文件90个政策点90%是激励政策,通过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等,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摄广西提出“蛙跳式”产业发展过去5年是广西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黄金阶段。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近期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广西科改33条”),在已有改革基础上又提出了一系列新目标、新谋划、新举措,形成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广西方案”。近年来,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和江西的VR产业,已成为当地发展闪亮的“名片”。借鉴这些外地经验,“广西科改33条”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蛙跳式”产业。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大力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推动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蛙跳”式发展(非均衡、超常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近、甚至赶超的一种增长方式和增长过程。)据了解,广西科技重大专项优先支持“蛙跳”式产业发展,连续支持不少于3年。一批科研院所将“撤并转”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之一,但我区科研院所存在“小、散、弱”的问题。据了解,按照“优化一批、整合一批、转制一批”的思路,我区将打破现有建制和体制限制,通过撤并转等方式重新配置科技资源,整合重组业务相同的科研机构。重点优化提升广西科学院、广西农科院、广西林科院科研实力,打造面向东盟、国内一流的地方科研院所。在我区研究资源比较集中的中医药、畜牧水产、海洋等领域试点整合重组或重新剥离组建若干具有广西特色优势的科研院所。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医学科学研究院等。部分院所逐步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新闻发布会现场。 南国早报记者 佘鸿雁摄大幅提高科研人员待遇和地位“广西科改33条”中90%是激励政策,直接关于“人”的政策就有10条,将大幅度提高我区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地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如用人单位可自主确定高层次人才工资水平和分配形式,不受控高线限制,突破薪酬总量控制的“天花板”。同时明确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科研岗位、创新团队和一线科研人才倾斜,合理提升科研人员的收入。项目过程管理更简化科学研究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灵感、不确定性等。如果科技项目过程管理过于繁杂,科研人员负担过重,将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高效开展。“广西科改33条”提出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实行科技项目关键节点“里程碑”式管理,科技项目直接费用调剂权全部下放等举措,通过简化过程管理,对重大项目特事特办等方式,减少行政手段对科研活动的干预,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自主权,让科研人员能潜心从事科研活动。外籍专家可领衔承担广西科技项目我区科研基础薄弱,但此前,科研项目只能由区内单位牵头承担,这种地方保护模式已不适应近年我区开放创新发展的趋势。“广西科改33条”突破了现有规定,科研项目向区外单位和个人开放,允许与我区签订协议的国内外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申报自治区科技项目,允许跨境联合项目资金拨付至国外(境外)单位,探索外籍科学家领衔承担广西科技项目。以此集成区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为我区科技创新服务。编辑丨陈程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紫荆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 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问题

昨日(8月23日),在广西科技“两周一展”启动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此举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我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产业“两张皮”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为破解这一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十分必要。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其组织架构是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专业研究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介绍,今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来源: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008/24/592868.html?_s=1598243507【来源:广西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残花泪

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成立 助力广西创新驱动发展

8月23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宁揭牌成立。自治区科技厅 供图广西新闻网南宁8月23日讯(记者 黄勇椋)8月23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南宁揭牌成立。在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在揭牌仪式上,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广西新闻网记者 黄勇椋 摄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是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该院主要业务是围绕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其发展定位是成为引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制度创新示范平台,产业技术供应方、新兴产业策源地、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者、开放合作新高地,科研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发展目标上,2020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

包强

广西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 助力产业升级

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 俞靖 摄中新网南宁8月23日电(记者 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广西产研院)23日在南宁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广西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当前,广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科技与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缺乏协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滞后。为破解广西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强化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盘活、融合、利用现有科研机构研发力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及时转化和产业化,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组建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据悉,广西产研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型独立法人事业单位。该院旨在以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实现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为使命,以突出市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引领产业升级、凝聚创新合力为基本原则,围绕制约广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坚持前端聚焦、推进中间协同、注重后端转化,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对接,打造引领广西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和科技制度创新的示范平台。广西产研院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理事会、产研院本部、专业研究所三个层级。其中,专业研究所是产研院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主体,采取自建、共建或加盟等方式组建。该所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研发,以产品为目标汇聚创新成果进行二次开发,以企业为对象开展合同科研服务,通过技术成果自我转化和产业创新投融资服务,孵化、衍生科技型企业。根据发展目标,2020年广西产研院将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产研院分院、联合创新中心)8家以上,初步构建市场化运作的产研院治理体系。2021-2025年,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与团队,在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制造、大数据等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届时,广西产研院自建、共建或加盟专业研究所将达50家左右,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00家左右,累计攻克关键或共性技术200项以上,转移转化先进技术1000项以上。在当天的揭牌仪式上,广西产研院还向2家直属自建专业研究院所所长颁发任命书,向首批6家加盟专业研究单位交换《加盟意向书》。(完)

事兼于义

广西首个专业通用型共享功能材料中试基地成立

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通讯员 朱小刚日前,广西科技厅与高等院校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签约活动暨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作为广西首个专业的通用型共享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广西产研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具备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放大开发的硬件条件,提供基础研发、中试设计与试验、分析检测和试制品的市场开发等全过程服务。基地采取市场化方式运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中试设备使用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地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成功效率。“广西中试环节的缺失成为高校、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广西科技厅支持广西产研院进一步加大对共享中试基地的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的统筹和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以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为起点,根据广西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各市区域优势特点,择优择重,布局重大产业的共享中试基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基本思路,按步骤、分层次稳步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打造高水平中试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广西重点优势产业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条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支撑引领广西重大产业高质量发展。签约活动中,广西产研院分别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共建协议,在基地建设、产业化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长效合作机制。 【责任编辑:曹原青】 本文来源:中国日报网

孔雀镇

广西劳模何克准:一直在创新“铝”程上的博士后劳模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里,广投集团在选树先进典范,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工作方面收获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共有19人和11个集体获自治区劳模等重要荣誉。此次受表彰的先进模范,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忘我的奉献精神、卓越的劳动创造,积极投身集团乃至广西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凡的业绩,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广投人敬业务实、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为全集团职工树立了标杆和榜样。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我们对标先进,齐头并进,用榜样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启迪人,以“起步就要提速、开局就要争先”的奋斗姿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凝聚起加快广投高质量发展,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的强大力量。何克准现任南南铝加工航空交通铝合金新材料与应用研究院副院长、航空航天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研究。他带领一支航材研发创新团队,开发了航空航天用大规格高性能铝合金板材、高品质铝合金铸锭坯料等产品,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他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项目3项、自治区级项目9项,项目内容为航空航天铝合金材料的研制及产业化,成果在国内外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梦想出发踏“铝”程,振兴家乡志在胸作为铝土矿资源富集省区,广西坐拥丰富的铝产业资源,并积极推动铝产业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成为我国重要的铝产业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铝产业链,但仍面临着资源依赖严重、产业链短、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做大做强广西铝产业,是无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儿女的理想。何克准的追梦“铝”程就腾飞于此。何克准是土生土长的南宁仔,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的他从小就对这片土地拥有着无限热忱,彼时年幼的他总梦想着成为一名出色的材料工程师。源于热爱,2002年,何克准顺利考入老牌工科重点大学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8岁的年轻人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从未离开过家乡的他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奔赴3000公里以外的城市求学。在东北大学,勤奋好学的何克准深深扎入材料研发的世界,这一学,就是十年。硕博期间,何克准选择了铝合金研究课题,并在2012年博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广西。寒窗苦读数十载,也许不为其他,只为了心中的一个振兴家乡梦。2创新驱动新活力,刻苦专研破难题回乡后,何克准进入南南铝加工研究院,投身心爱的材料事业。彼时公司科研项目尚未开展,他被借调到了中厚板项目组,加入到了设备选型与谈判工作中。在与德国人的交流中,何克准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不曾涵盖的工程应用知识,并深深学习到了德国人对待工作的细心严谨、一丝不苟。很长一段时间里,何克准每日的必修课就是在熔铸制造中心、挤压制造中心现场勘测。他将生产现场的每一寸场地烂熟于心,琢磨设备的构造,想想生产的需要,短短三个月内,粗厚的劳保鞋已磨破两双。中厚板设备安装阶段,说着一口流利英语的何克准担任了现场翻译工作,他整个人沉在了安装现场,细心的天性、求知的内心使他不放过每一个细节。通过对设备的深入学习、与外籍工程师的深入交流,他了解到了设备生产的每一环节,为今后铝合金新产品的研发和试制打下基础。中厚板生产线设备顺利安装后,何克准加入了研究院航材研发团队,投身于航空航天铝合金重大项目的申报和新产品的开发。航材研发团队在我国铝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张新明教授的带领下飞速成长,在生产现场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是为何克准后续的研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时间如白驹过隙,几年时间里,年轻的航材团队持续攻关,攻克了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工程装备的铝合金材料的研制和生产难题,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完成了关键基础原材料保障供应,实现自主可控。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和扎实的科研基础,奠定了何克准向公司重大战略领域材料“排头兵”进步的基础。工作至今,何克准带领团队开展重点攻关,完成了69项企业科研项目,11项政府项目结题验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发表核心期刊和外文论文20余篇。他个人也获得获得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大赛铜奖、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八桂青年学者、广西青年科技奖、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高层次人才认定D层次人才、广西杰出工程师奖、广西青年五四奖章、南宁市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南宁市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奖励和荣誉。3“抗疫”“研发”双作战,担当作为挑重任2020年春节之际,“新冠”疫情突袭华夏大地,企业运转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过程中,涌现了无数默默无闻的“逆行者”。何克准正是这其中的一员。大年初三,何克准匆匆从外省赶回南宁进行自我隔离。在他心里,始终放不下公司航空航天任务型团队技术带头人这份责任。2020年2月3日,南南铝加工部分复工,何克准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带领航空航天领突击队抓住了研发设备、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空档期,开展了大量热处理、检测分析实验和生产试制工作,有效保证了国家重大装备材料的研制和生产进度。日夜奋战,不问征程。2月11日,何克准团队攻克了定量无损检测新型铝合金残余应力的难题;2月19日,航空用7050铝合金超厚板成功交付;2月20日,航天用某合金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作为先进示范党员,何克准忘我践行初心使命,在疫情期间,带领着“党员突击队”走在前头,干在实处。年轻的他潜心扎根生产现场,与身边的年轻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紧紧把住研发旗帜,向技术瓶颈和疑难问题发起攻坚。2020年,何克准凭借过硬技术和突出业绩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身背绶带的他腼腆地笑着,坚守初心、创新严谨的工匠精神凝成他的闪亮勋章。行者梦虽远,步履不停歇。何克准以梦为桨,以勤为舟,信念坚定的他探索在铝加工领域的无边海洋,研发之路也许漫长,但意志之星指引方向,信念之风吹向前方,他举着旗帜,正向着远方。来源:南南铝加工 广西投资集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428640914@qq.com

贾谊

投资五百多亿元!防城港11个项目列入广西“双百双新”项目

近日,第三批广西“双百双新”产业项目出炉,此次下达项目共133项,总投资3985亿元。其中,“双百”项目27项,总投资2639.5亿元;百亿园区项目共12项,总投资856亿元;“双新”项目94项,总投资489.5亿元。防城港市有8个百亿级项目列入双百项目,其中百亿投资项目2个,百亿产值项目3个,百亿园区项目3个。百亿项目总投资510.8亿元。双新项目有3个,总投资7.6亿元。百亿投资项目1.柳钢防城港配套延链产品制造项目,总投资166亿元,建设钢材大市场、钢卷开卷及裁剪加工、年产100万t钢渣超细粉生产线、年产6万t钢结构加工、建筑用管线管钢、特种钢丝绳等项目,为广钢做好配套服务。项目不涉及产能指标问题。2.冷轧高强钢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建设年产290万吨镀锌卷、彩涂卷和中高碳冷轧钢带生产线一条;建设年产50万吨高强板、载货汽车耐磨板、薄板、厚板生产线—条;由盛隆冶金主导,联合钢铁研究总院、乌克兰科学院黑色冶金研究所、钢铁(大马)集团公司共同合作建设钢铁材料研究院,打造冶金产业转型产品升级战略重要平台和载体。,项目不涉及产能指标问题。百亿产值项目3.标准件智能制造项目由广西国电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建设,建设交通设施标准件总部基地及工业标准件生产基地。预计年产值达102亿元。4.天地和镀锌钢管生产项目由防城港天地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建设,建设年产150万吨精品镀锌(镁、铝)钢管生产线,以及50万吨镀锌板带、螺旋焊管、脚手架、涂彩板等产品生产线。项目建成后填补了西南地区镀锌钢管的空缺,有利于延伸钢铁产业链。预计年产值106亿元。5.榕鼎防城港镀锌钢制造项目由防城港市榕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项目分一、二期建设。其中:一期建设年生产60万吨、80万吨热浸镀锌带钢及热镀锌型材加工项目。二期建设年生产20万吨精密镀锌带钢、镀锌钢管、彩涂板、热镀锌钢管及热卷开平板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购置生产所需设备若干套。达产后产值达105亿元。百亿园区项目6.五金铜材卫浴加工项目由防城港市天舜投资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建设铜基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进行铜材卫浴产品全套加工。预计达产产值113亿元。7.防城港市九龙湖特种钢精深加工基地由防城港市新城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76.8亿元建设,项目占地2000亩,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路网、污水处理厂、生产厂房、钢铁物流中心及企业服务楼等相关配套设施。一期项目用地1000亩,二期用地1000亩,基地建成后,可容纳钢铁涂镀精深加工及配套服务企业10-20家,建成达产后,基地年产能达600万吨,生产汽车用钢、家电用钢、海洋工程用钢、高端制造业用钢等高端产品。预计达产产值240亿元。8.防城港高新区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0亿元,用地面积约3000亩,主要建设医疗器械园区、医药制造区、研发孵化区、科技创新孵化区、综合服务区、核心展示区、商务办公区、金融贸易区、配套职工住宅等及配套路网,项目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项目将建成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基地,集聚国内外优质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发制造贸易商,实现医药产品链、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度结合,打造产业集群。预计达产产值112亿元。双新项目9.环保智能装备及高端自动化产品制造项目项目投资3亿元,拟建设6座标准厂房、1栋研发中心、1座自动化仓库、5G智能综合楼、众创空间及配套工程等,产品包括全自动金属屑回收系统、生产高端非标类液压产品、全自动创新型智能鞋机、高端节能产业组件、高端数控机床组件等。10.智能高低压电力产品项目项目投资2.5亿元,主要建设年产10000套高低压成套设备等系列电力产品生产线。生产智能型固体绝缘环网柜、真空全绝缘环网柜、电缆型智能用户分界开关、高低压成套设备、电力金具、光缆金具、电缆附材、电缆桥架、智能型路灯等系列产品。11.防城港冶金智能装备制造项目项目投资2.1亿元,建设钢铁冶炼铸造设备、智能型机加工设备生产线,年产钢铁厂烧结台车整套设备150台、自动起重行车16台(套)及炼铁炼钢备品备件16000吨。配套建设厂房、研发楼、办公楼、宿舍楼、电房、泵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