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广告学原理与实务》怎么复习效率高?广告学考研党看过来!况爵禄乎

《广告学原理与实务》怎么复习效率高?广告学考研党看过来!

考研路上不孤单,我们陪你一起走。欢迎关注微博@“考研烽火台”。《广告学原理与实务》是武汉理工大学新传学硕(广告方向)考研的必读书目,由于这本书又厚又难理解,所以很多同学问我该怎么复习。今天学姐就告诉大家怎么高效复习这本书,拿小本本记好哦。01定位广告学综合的参考书的有两本,但两本书的比重是有所不同的。《现代广告通论》更加重要,在试卷中的所占比重也更加多。如2020的真题中,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大部分(红色字体的题)出自《现代广告通论》。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最好以《现代广告通论》为主,将《广告学原理与实务》作为补充。由于两本书有内容重合之处,可以将《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的内容补充过去,以背诵《现代广告通论》的内容为主。02重点1、获奖案例《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的每一章前面都会有一个获奖案例(如图),大家可以拿个小本本将每一章的案例进行整理,便于复习。这种容易考选择题,选择题虽然分不高,但是“一分压倒一批人”,大家要重视起来哦。如“华堡不见活动的代理公司”。2、书中图片有一些偏知识点的图片涉及的内容也经常会考,容易考考简答题如“马斯洛需求层次”(如图)。如果是一些广告案例的图片,那是帮助你理解的,不用特别关注,仔细看几遍即可。3、英文(缩写)可以将书中的一些常出现的或者加黑的英文或者英文缩写,单独用小本本记下来。武理812考试中每年都会有一个英文缩写的名词解释,做好积累,分就轻轻松松的到手啦。如2020的CTR名词解释。4、加粗字体书中加粗字体一定要注意,尽量都记住(如图中利基媒体等)。因为太多,而且有的很简单,不用做笔记,直接照着书记忆就可以了。容易考考名词解释。5、前面有连串序号(符号)的内容这种内容一般比较多,可以只在笔记本上 画一个框架出来(不用抄全部内容),知道它分这么多点。然后结合笔记本和书本记忆。这样非常节省时间,后期背熟了,可以直接对着笔记本的框架复述。这种容易考简答题哦。03建议大家可以先复习《现代广告通论》,将《现代广告通论》看完一遍后再开始复习《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因为《广告学原理与实务》中的很多内容翻译的不是很通顺,很难理解。但是你读了《现代广告通论》后,对一些基本的理论有了理解,再读《广告学原理与实务》就会更加轻松。《广告学原理与实务》不用整本书都背诵,记住我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重点内容,这本书就可以复习的很好啦。-END-考研路上不孤单,我们陪你一起走。如果有任何更多关于考研的疑虑,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有我们的专业导师在线答疑哦,今天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就可以私聊小编获得陈力丹老师的论文大合集哦,赶紧读起来吧~作者:东东编辑:奈奈今天烽火台还为大家准备了新传考研加油包(精选论文专题大礼包),只要点赞、评论、转发,然后私信小编就可以领取了!后续免费资料欢迎关注哦!精选论文专题大礼包

何塘

20萌新必看系列丨新闻与传播推荐书目——理论篇

新闻传播学是众多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研究的交叉路口,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而庞杂。对于一般初学者而言,其能够认识的往往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部分,类似于管中窥豹。更重要的问题是,大学本科阶段的概论性质的教材对相关重要理论只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大部分本科生和初学者都不可能阅读新闻与传播学的原典著作,造成的一个结果是考生对新闻传播相关知识只是限于一些概念的了解。但是研究生考试无论是理论考察,还是实务应用,一个基础前提是考生对相关知识、理论,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鉴于此,作者编写了这篇新闻传播学经典学术名著引读,涉及了新闻学经典、传播学经典、广告学经典、广电学经典、文化研究经典、交叉研究经典等著作,旨在给考生提供一张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学术地图,让初学者在短期内了解本学科的全貌。本书既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备考的综合性读物,也可以作为新闻与传播学初学者的入门读物。我们广泛阅读书籍,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不仅参考各大高校所设定的考研参考书目,也浏览了网络上(如豆瓣读书)对书籍的评价,最终,选取了100多本新闻与传播专业相关的经典文本,分别从著作的名称、出版年代、作者、理论背景、理论阐述以及运用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在筛选经典文本的时候,力图涵盖新闻与传播相关的所有专业,经典文本不仅涉及了新闻传播史论以及相关理论,也有实践方面的内容。理论方面,威尔伯·施拉姆等人的《传媒的四种理论》、哈罗德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卡尔·霍夫兰的《传播与说服》、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埃里克·麦克卢汉的《机器新娘》等,带领我们领略新闻传播大家的广博思想。史论方面,方汉奇的《中国新闻传播史》、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埃弗里特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马丁杰伊的《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1950》、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等,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史学的渊源长河。实践方面,奥莉娅娜·法拉奇《风云人物采访记》、约翰皮尔格的《别对我撒谎》、威廉·E.布隆代尔的《〈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大卫·奥格威的《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张子让的《当代新闻编辑》,以新闻传播人的传奇故事及人生教我们写作、采访、编辑等。本文作为导读,只能对全书作以概览,希望借助本书,能为更多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台阶,让我们登高临远,建构自己的制高点。今天我们推荐理论方面的书籍:《单向度的人》1、著作名称:《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2、出版年代:2006年3、作者介绍: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是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著有《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单向度的人》、 《理性与革命》、《批判哲学研究》等。4、理论背景:《单向度的人》第一版写于1964年,是马尔库塞的一部读者最为广泛的著作。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这部作品为他在60年代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他被媒体称颂为“新左派之父”,成为了美国和欧洲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这部著作标志着马尔库塞思想的又一次转折。这次转折表现在,马尔库塞对现代文明,特别是美国文化的批判,主要依据的不是弗洛伊德的文明理论,而是他早年研究黑格尔哲学的主题:人类解放的先验理性准则。而且,在这部著作里,马尔库塞还扩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早期论点,如批判工具的合理性,模糊手段和目的的区别。这部著作的基本思想是: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5、理论阐述:《单向度的人》除导言外,全书共十章三个部分,它们是“单向度社会”、“单向度的思想”和“抉择的机会”。作者通过对政治、生活、思想、文化、语言等领域的分析、批判,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成功地压制了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这个社会成为单向度的社会,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这种人丧失了自由和创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1、著作名称:《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2、出版年代:2004年3、作者介绍: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信息社会、电子世界的先知,20世纪的思想巨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领军人物。他一生勤于学问,拿了百个学位,写了十余种书 ,留下几百万珍贵的文字,代表作有《机器新娘》、《理解媒介》、《谷登堡星汉璀璨》等。他一生完成了几次重大的学术转向,从工科转向文学、哲学、文学批评、社会批评、大众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成为多伦多传播学派的旗手和主帅。他提出的“技术媒介决定论”、“地球村”等理论,给人文学科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他的思想现在仍然对若干学科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媒介研究、现代艺术和符号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4、理论背景:《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是最早研究广告的学术专著,出版于1951年。该书汇总了59篇短文,一个是冷冰冰的“机器”,一个是充满激情的“新娘”,用机器作为新娘的定语,即是工业时代民俗的整体勾勒,也是麦克卢汉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展示。这59篇短文紧紧围绕工业时代的报纸广告,59幅图片生动地再现了20世纪初期的广告状况。这本《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确立了麦克卢汉现代大众传播最杰出、最风趣批评家的地位,他是20世纪最富有原创性的媒介理论家之一。5、理论阐述:《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标题以隐喻的形式反映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纸质媒介毫无置疑地成了人们交流和传播的首先,人们逃离了口语时代的种种禁锢,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自由,权威不再具有神话色彩,蒸汽机让这个时代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工业革命成为一个时代的终结点,也成为另一个时代的起始点。工业时代的到来,使得“民俗”不再仰仗民众的智慧和劳作,民俗的主体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民俗的展现形式也在顺应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着。《传播与说服》1、著作名称:《传播与说服》2、出版年代:1953年3、作者介绍:卡尔·霍夫兰(Carl Hovland,1912-1961),1912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芝加哥,1936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担任该校心理学系讲师、助理教授、教授,是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也是宣传与传播研究的杰出人物。二战期间和战后,霍夫兰和一批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实验,对态度与说服进行了细致研究,提出了众多影响颇大的理论。他们形成了“耶鲁学派”。4、理论背景:卡尔·霍夫兰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研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态度的形成与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他是将实验心理学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的第一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夫兰应聘担任美国陆军总部心理实验室主任,率领专家小组指导和研究美军的思想训练计划,研究军内教育电影对提高士气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战后回到耶鲁大学,在1946年到1961年间,霍夫兰领导的“耶鲁传播与态度变迁计划”就传播与态度的改变问题进行了50余次实验,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由洛克菲勒基金资助,大约30位社会科学家(包括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政治学家)参与研究。他们将研究成果结集出版,产生了一批关于态度问题的耶鲁丛书。1953年出版的《传播与说服》(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一书概述了这一系列实验的理论基础和内容框架。5、理论阐述:《传播与说服》一书中关于传播与态度改变问题的研究以意见(解释interpretations、期望expectations和评价evaluations)和态度(对于某些客体、个人、组织或符号的接近或回避的反应)的改变程度来衡量说服的效果。《娱乐至死》1、著作名称:《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 Public Discourse in the Age of Show Business) (小编注:原著是两本书,有的出版社将之合并为一本出版)2、出版年代:2004年3、作者介绍:(美)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1931-2003)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 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4、理论背景:现在是一个新的时代了,一个崭新的“娱乐业时代”,怕是以前的人怎么样也想不到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谁又能说得清呢。不过,我倒是有些怀念那个已然消逝了的“阐释时代”呢。现在我们真的住在了“地球村”里了,得到的信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实际能用上的到底有多少呢,每天满眼的喜感新闻、悲惨新闻、国内国外的政策政论、国与国之间的交际往来,有多少影响了我们的实际生活呢?作者处在一个电视泛滥的时代、娱乐化了的时代,出于忧虑而写下了这本书,以此来警示人们-应如何面对娱乐化了的电视。《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5、理论阐述:全书共十一章,作者在前言中写到: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会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第二媒介时代》1、著作名称:《第二媒介时代》2、出版年代:2001年3、作者介绍:马克·波斯特(MarkPoster),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厄湾分校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西方文化思想史、批判理论、新媒体研究。专著有《福柯、马克思与历史》、《批判理论与后结构主义》、《信息方式》、《第二个媒介时代》等。4、理论背景:互联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现代性观念的产物,但是在互联网上文化却具有后现代文化的特征。因而,对于人对现代性的思考就成为了马克·波斯特媒介研究的核心。早在1986年他就开始接触了互联网,虽然那时仅仅是通过调制解调器来上BBS。他写作《信息方式》的时候,万维网还不存在;当他的《第二媒介时代》1995年首次出版的时候,万维网才刚刚起步。5、理论阐述:《第二媒介时代》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上篇“理论再思考”中,波斯特对诸多理论家的贡献进行了评价,如波德里亚、利奥塔、哈贝马斯、哈拉维以及瓜塔里等。下篇“媒介”中,作者发展了他的独创性研究方法,分析数种文化材料,如信息方式下的政治:斯派克李的影片《做正事》、沃坦要什么?瓦格纳的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矛盾有女性主义以及对海湾战争的电视报道等。《数字化生存》1、著作名称:《数字化生存》2、出版时间:1996年3、作者介绍: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1996年7月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4、理论背景:1991年,《连线》杂志的发起人走进在阿姆斯特的一家酒吧,他的《连线》杂志濒临倒闭,为了筹集资金他已经遭遇了无数冷遇。在这间酒吧里他遇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尽管心灰意冷,但他还是向这个陌生人介绍了自己的《连线》杂志。让他喜出望外的是,几天后,这位教授决定对杂志进行投资。这位雪中送炭的投资者就是尼葛洛庞帝。尼葛洛庞帝明确表示为了投资安全、提高杂志品质,要求在最后一页开辟自己的个人专栏。然而就是尼葛洛庞帝的这个个人专栏使《连线》势如破竹,刮起了媒体旋风。1995年,《连线》初期的18篇文章集结成书出版,这就是著名的《数字化生存》。然而即使是当初的编辑也没有想到,这个一开始只谨慎地印刷了10万册的书会大获成功,被译成三十多种文字在全球广泛发行。犀利的见解使尼葛洛庞帝成为wried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数字化生存》一书充满这种洞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5、理论阐述:《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比特的时代;第二部分,人性化世界;第三部分,数字化生存。《传播的偏向》1、著作名称:《传播的偏向》(The Bias of Communication)2、出版年代:1951年3、作者介绍:哈罗德伊尼斯 伊尼斯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受业于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获硕士学位,后转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著名社会学家帕克,获博士学位。1920年起直至去世,执教于多伦多大学,任政治经济学教授、政治经济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长。他在政治经济学、文明史和传播学诸领域的成就,使他成为世界级的著名学者、多伦多传播学派的先驱。前期的代表作聚焦于加拿大经济史和文明史,作品有《加拿大的皮货贸易》、《加拿大经济史》、《鳕鱼业》。后期的两本代表作成为传播学的经典,它们是《传播的偏向》和《帝国与传播》。4、理论背景:伊尼斯的《传播的偏向》是在加拿大出版的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该书初版于1951年,此时西方正处于二战后思想界恢复和反省之时,也是所谓“现代的黑暗不祥”被最深刻地揭示之时,此时西方文明自我否定和向其他文明借鉴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何选择在这一时期有着广泛的讨论,本书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出版了,并在历史、传播、媒介理论的重构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一书写就于二战后思想界恢复和反省之时,也是所谓“现代的黑暗”被最深刻地揭示之时,西方文明自我否定和向其他文明借鉴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种借鉴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即以异种文明为对象,或以本族的原型文明和其历史发展为对象,伊尼斯更倾向于第二种方式,他也理所当然地同他的很多前辈一样,把目光投向古希腊以希求问题的解决。他推崇口头传统,尤其是古希腊的口头传统,认为该传统达到了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相互平衡的理想境界,并且可以给当代的西方文明以非常有益的启示。5、理论阐述:传播学泰斗麦克卢汉为《传播的偏向》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伊尼斯的著作本身是不容易读懂的。但是,只要尝试读那么一次,就可以知道,他是值得一读的。这样去读他,虽然要花掉不少时间,但总的来说还是节省时间的。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篇浓缩的专论。他的每一页书上都包含了一个小小的藏书室。常常还有一个参考文献库。正因为如此,看懂《传播的偏向》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无声的语言》1、著作名称:《无声的语言》2、出版年代:2010年3、作者介绍:爱德华·霍尔(Edward T. Hall,1914-2009),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奠基人,研究领域广泛,是闻名遐迩的人类学家、文化学家、心理分析专家、政府和企业界的高级顾问。他的足迹遍布世界,对原始民族和现代民族、东西文化都有实地的考察和深刻的体验。他是理论实践并重、书斋田野兼顾、学者顾问合一的多学科的横向人才和怪杰。霍尔一生敏于创新,勤于笔耕,著述甚丰,著有《无声的语言》、《隐蔽的——维》、《超越文化》、《生活之舞蹈》、《空间关系学手册》等书。4、理论背景:《无声的语言》是跨文化传播(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视野宏阔,洞见深刻,理沦崭新。霍尔按知觉程度将文化分为显形、隐形和技术性三个层次,按内部构造将文化分为元素、集合和模式。他系统讲解直观而实用的“文化教学示意图”,解说文化变革,提出“文化即是交流”的命题,首倡“时间语言”和“空间语言”,并给予生动的解说,意在帮助人们挣脱文化枷锁,逃离文化囚笼。5、理论阐述:《无声的语言》共有十一章,解释了一种文化即无声的语言,作者分析了人们沟通的很多方式,主要描述了非语言的人类沟通方式。文化是一个大系统,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是其中的两个子系统,本书除了提出研究文化的框架之外,着重阐述的就是这两个子系统。霍尔研究表明,人的行为往往比言论更重要。一方面,在这件事上市政官员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其内心想法的雄辩证明,因为时间系统的结构、意义和间歇是易被觉察的。另一方面,时间可以表明事情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影响发生在哪个层次上。最后,人们对待时间方式会有差异这将给人带来烦恼,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受制于另一种交流形式,这种形式一半采用语言,另一半不采用语言来表达。

宝之至也

42万字答题语言!2019版木铎新传考研「热点专题书」新鲜出炉!

我们来了!!!内部学员和预售热点书全部发货完毕!第四批印刷正式开始!热点专题书基础属性:热点专题书版本:2019 3.0 VIP版身长:书界刘雯身厚:1.6cm主食:肚藏42万字,暂时吃不动了五大功能袋:1)2019新传学界业界前沿理论+热点一网打尽;2)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媒介经营媒介伦理等各学科经典理论专题;3)18年经典案例+19年最新案例分析;4)5年真题汇总+模拟题预测;5)经典论文拓展。技能:最大范围的捕捉考点,10发9中的押题,收拢万千迷弟迷妹的心!自我评价:感谢爸爸妈妈把我生的这么好(@木铎编辑部)2019热点书进化的五个关键点一、内容全面且增加了重难点标注42万字到底有多厚?请看2019木铎热点专题书实测:内容多不怕,最怕的是还都是精华!由于该热点专题书涵盖新传考研所有前沿热点,且每一个热点内容都链接五大板块(理论分析+热点案例分析+历年真题+模拟题+论文),发现初稿就有54万字后,编辑团队再度结合真题、高频考点、预测考点,再度精简语言,最后定下42万字终稿。所以,内容多只是为了给你更多的选择,标注出的重难点则会高效率帮你做出选择并完成复习。二、新增16个前沿热点和理论专题不论是老牌考点代表中央厨房、三微一端、媒介融合、融合新闻等,还是新晋考点小生VR&AR、后真相、人工智能、机器人新闻写作等,亦或去年大热的非虚构写作、智慧媒体、县级融媒体等,再包括今年必考的5G、区块链、主播说联播等,统统是今年热点书的重点关注和修订专题。除了大家认知里的前沿热点,基础理论专题同样重要,所以我们新增了传播学派专题、框架理论、刻板印象、信息茧房等高频理论考点!三、应试性强可直接用于答题还有50天左右的时间,比起晦涩高深的理论,大家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简单粗暴直接的应试性内容和答题语言积累上。首先是应试性考点,木铎编辑团队在动手修订热点书之前,为研究往年真题,提炼必考考点、高频考点并预测考点就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20个专题的80个热点,每一个都是近三年学界业界研究的重点和趋势。其次是应试性内容,重点在每一个热点的理论分析上,每个热点至少有5点理论分析,每点理论分析都可以单独出题,而具体分析内容都可以当做现成的考题答案去看去背去研究。最后是答题性语言,热点专题书一改市面所有热点书弊端,精简晦涩学理语言,通俗易懂,简单直接,结合热点班课程划出重点可直接背诵,力求每字每句都能直接用于答题。四、模拟、押题和拓展论文全部更新专题书中的每个热点都有木铎押题团队贡献的模拟预测题(木铎的押题有多准,我们已经说累了!具体参见:木铎考研今年又神押题了!)及讲师团队出马筛选的近年经典和前沿论文。可能这就是我们初稿就有54万字的原因吧。成本都不是事儿,内容给我加,往满了加!五、咳咳~颜值是真的高!脱离往年土黄土黄的外衣,今年的热点书披上了北大红的战袍!(书OS:感谢妈妈把我生的这么好!)先预祝各位,开门红红红火火大吉大利顺利上岸!那么,今年的木铎热点书到底有多火?(到了到了!终于到了!)(开心开心!真的开心!)(很强很强!真的很强!)(良心良心!真的良心!)(好多好多!但都好重要!)(不说了不说了!去冲刺400+了!)嗯……一向被嫌弃宣传经费不够的木铎,只能用大家真情实感的评价为自己代言一下了!最后!附上热点书的使用说明书!「木铎考研」2019版热点专题书使用说明 学弟学妹好,木铎考研2019版热点专题书已经完成第三批次发货,本书内容主要源自两大部分:一是近5年60余所考研院校真题中出现的高频专业词汇;二是2017、2018、2019三年内新闻传播核心期刊所有高引用论文,之外辅以当年2019年度热点案例分析,综合而成热点专题书。所以,你不难发现,这本书其实就解决了你们最头疼的两个大问题:一是真题如何分析使用,二是整理论文专题。现就热点专题书如何高效使用作出几点提示,帮助大家在有限时间内充分利用资料,获取最大的复习效益。第一、快速通读全书,巩固基础理论:拿到书之后,先看一遍本书的目录部分,了解本书一共涉及哪些专题、哪些热点。然后开始配合热点班课程通读全书,注意这里的通读不是让你逐字逐句细嚼慢咽,而是快速通读,当然也不是让你囫囵吞枣。拿一支笔,根据课程进度安排,最多指定10天时间,每天30-50页的看书进度,边看边理解,这个过程既是让你掌握全书的主要内容,也是帮你回顾自己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熟悉但又不够清晰的内容。然后结合热点班课程,在书上标记上年度重点和补充要点。第二、分析目标院校真题,标记重点专题:跟着热点班课程通读一遍之后,此时你已经对全书有了基本的印象,掌握和巩固了大概30%左右的知识点。此时,你不要慌着去背诵,因为内容太多,你不知道该从哪里背起,反而会因为很多内容背不会感到焦虑。此时你需要拿出自己目标院校历年的真题,认认真真翻看一遍真题,然后凭借你第一遍看书的印象,在书上标记出来那些专题或考点出现在真题上,这类专题就是你复习的重中之重。不要以为考过的就不会再考,恰恰相反,考过的内容说明有老师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第二年他还会出相关的题,只是考查的角度变化了一下。第三、明确重点顺序,去粗取精:通过将真题与热点书对照后,你应该知道了这本书里面哪些专题是你目标院校考查的重点了,把这些重点的专题/热点排个顺序,然后结合热点班课程屡次提到的重难点专题,这些就是本书中你最应该花大量精力去掌握的内容了,大概会占据全书的50%左右。这些专题要着重理解记忆,掌握专题后面每个模拟题的答题思路,并学着自己给自己出题,预测出题角度。第四、押题模拟,学会组织答案:热点班配套有20天的练习,每道题都会有参考答案,这些答案大部分都会出自专题书。每个专题后面的模拟题,答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理解完专题内容之后,要自己学着去根据已经掌握的内容组织答案,如果时间不允许,罗列出答题框架也行,这个步骤非常关键,是巩固和实际运用的训练。第五、次重点专题/热点,理解即可: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容全面、答题实用性强。在做好前面几步之后,其它的专题和热点也不是一定就不会考,只是说复习中可以不用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记忆,而是理解为主。怎么叫理解呢?就是当你看完这个专题的某个知识点(一个简答题问题的形式)之后,第一段位是能短时间内分辨出这个知识点每个小标题阐释的角度(这个非常重要,是培养答题思路),第二段位就是看到每个小标题之后,自己就能对小标题后面的内容展开阐述,脑海中有相关的语言和案例可供论述,第三个段位就是你合上书,就能很快想到这个知识点谈的什么问题,从哪几个角度阐释,这几个角度在其它知识点上是否也通用。(这三个段位也是你背书的步骤)如此,你就算是完全掌握了这本书,不必苛求完美,能掌握全书80%内容,到考试的时候,我相信你一定会觉得很多题目似曾相识。所以,越熟练越自信。墨墨学长2019年10月26日凌晨你们墨墨学长的凌晨就是指早上五点~木铎编辑团队为今年热点书熬了数个通宵,至少我们可以承诺,拿出来的成品一定对得起团队掉的头发,黑的眼圈!在此再次感谢热点书团队主创们:分多多学姐(武大学硕)、楠楠学姐(南大学硕)、小苏打学姐(武大MJC)、西蒙学姐(西南政法MJC)、壳壳学姐(华科MJC)。主编:元元学姐总编:墨墨学长

宿于逆旅

考研8大辛苦专业排行,这里有你吗?

大家都知道考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在这些不容易里,有的专业是大家公认的最辛苦的专业,今天学姐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看看你的专业在不在里面?第八名 外语许多非专业的考生觉得掌握外语是非常加分的,而且学好外语对于出国留学,考研,阅读外国书籍都十分有帮助,所以非专业的考生也都会去考。因此英语等外语专业的学生就有一些些压力了,虽然你的英语成绩比较好,但是人家其它专业的学生外语也不差,还有另外一门专业傍身,简直是不占任何优势。外语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绝对是痛,小学要考,初中要考,高考还得考,以为上了大学就不学?还有四六级和考研英语等着你,真的是一辈子都躲不开的痛呀!第七名 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数字出版等专业。近些年来,新闻传播学逐渐成为跨考专业最热门的专业之一,主要是它不考数学,而且近些年来自媒体行业蓬勃发展,就业也相对轻松,也让更多的同学看到了希望。但是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新闻传播学每年的神仙打架真的让人望而却步,好多学校动辄就380+,400+,分数线也高得吓死人。第六名 机械不少同学对机械专业的就业前景存在着误解,认为该类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其实,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通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且机械专业属于工科类,近些年来工科类的就业前景真的挺好的,工资待遇也很不错,因此研究生也就越来越难考。第五名 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一直以报考人数多而出名,很多同学跨考会选择汉语言文学类,要知道汉语言文学可是考公务员事业编的好专业,岗位需求多,人数需求也多。而且汉语言文学多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工作相对轻松自由,非常适合女孩子报考,因此报考人数就出奇的多。汉语言文学更难的一点是因为背的东西就相当的多:美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古代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等,一长串看起来就让人头晕。第四名 建筑学建筑学从高考开始,就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竞争较大、分数要求高、考取难度大。和一堆大神、学霸同场竞技,那压力不知道得有多大,更别提建筑学要背那么多的书,考研真的是非常辛苦。第三名 会计学会计学你以为只要考研就够了吗?当然不行,你还得考会计师资格证,初会、中会、注会让你一个头两个大,绝对难为不死你。每天和各种数字表格打交道,大学四年除了考证还是考证,到了研究生你还得考,要不是没有证,那你工作接着考。可见一个会计证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名 法学法学是全国统考,辛苦程度和医学生肩并肩。法学本科就非常辛苦,那么多的法律条文,还有各种案例分析,考司法证更是不容易,本科就业机会也比较少,需要沉淀,考研难度可想而知。每当我在图书馆在低声说着:杀人、抢劫、盗窃、纵火?的时候,身边的人总以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只能回以一个更异样的眼神:莫慌!我不会伤害你,我只是在背厚重的法律条文和复杂的案例分析!第一名 医学别的专业读四年就毕业,医学专业得读五年,甚至有些专业直接要求本硕连读,别人都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了,医学专业的孩子们还在和福尔马林里面的大体老师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而且现在想要留在一些比较好的医院,你就必须得有研究生的学历,不然根本没有机会进入三甲医院,学到更好的技术。医学专业的孩子们考研也是相当辛苦的,既要求理论又要求实操,而医学又是容不得一点马虎的专业,再加上医学生又需要实习,实习一天还要看书,真是辛苦医学生了!考研虽然辛苦,但考上研究生之后的欢乐你们不懂!考研想成功上岸,英语的学习必不可少,如果你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不知道怎么学习考研英语,学姐建议你听巨微4轮全程班,课程全程干货没有闲聊,考点划分详细,知识点清晰,录播讲课直播答疑,非常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大幅度提分。当然,还有很多专业也很辛苦,学姐这些排名仅代表个人意见,如果你还有别的意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学姐瞅瞅还有哪些专业的孩子们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呢!

吉米秀

2021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没有再难的了

2021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没有再难的了考研路上,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考研很辛苦,但有些专业真的让人更是苦不堪言,有不少同学吐槽:只需专业选的好,年年期末赛高考!今天西安南极光毕业考研自习室就来盘点一下考研最辛苦的十大专业~医学与其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不同,医学类考试要考医学综合。医学综合涵盖了医学中首要的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知识点又多又杂。一种疾病从它发生的原理、开展的症状、各种检查及诊断列最后的医治计划都串联着考试各科的内容。现在许多大型三甲医院都要求研究生学历,也加重了考研难度。并且医学又是一个十分崇高的专业,容不得半点马虎。再加上医学生又需要实习,实习一天还要看书,真是辛苦医学生了!优异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法学法学是全国统考,辛苦程度和医学生肩并肩。法学本科学习就十分辛苦,辣么多的法律条文,还有各种事例分析,考司法证更是不简单,本科工作机会也比较少,需要沉积。考研难度可想而知。优异院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工作压力小,但学习起来也是相当辛苦,熬夜敲代码是常事。许多同学选择计算机考研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的成长远景,只需可以考研成功,毕业后年薪20万不是难事.优异院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化学工程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实践性很强,课程时间不够,要想成绩优异,就必须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他人在和男朋友/女朋友谈情说爱的时候,你要整天泡实验室。并且化学工程本科学历工作没有任何优势,只要选择继续深造,科研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优异院校: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会计学会计学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培育具备财政、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财政、金融问题的根本能力。会计专业考研一向热度很高,也是因为会计专业属于万金油,工作简单。都以为会计是文科,但会计还考数学,看着每天和RMB打交道,但大学四年除了考证还是考证,一个会计证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是多么的重要!优异院校: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建筑学建筑学是研究修建物及其环境的学科,也是关于修建设计艺术与技能结合的学科,旨在总结人类修建活动的经验,研究人类修建活动的规则和办法,发明合适人类日子需要及审美要求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建筑学是集社会、技能和艺术等多重属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建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现代感十足的学科~是科学、人文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既需要美学素养又需要科学才华~优异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汉语言文学本专业是培育具有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在新闻文艺出书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育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档专门人才的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除了在新闻文艺出书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外,还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这么有文化的专业,背的东西天然许多:美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应用写作、古代文学史、近代文学史、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优异院校: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机械专业机械专业首要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不少同学对该类机械专业的工作远景存在着误解,以为该类专业的对口工作看起来不太“体面”。但其实,机械专业还涉及不少交叉学科,经过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为跨机械专业、跨行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械生的期末便是一个又一个的零件图,重要的是还不让用电脑,横眉冷对工图纸,俯身甘为“机械牛”。优异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书学、国际新闻、数字出书等专业。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达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达现象的学科。涉及的领域为互联网与新媒体。新传是近几年十分火爆的学科,也是许多跨考生的选择,因为新传不考数学。新媒体开展这么快,工作也相对轻松。但每年的神仙打架真的让人望而生畏。优异院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外语英语专业是最常见的。在许多非外语类专业的同学看来,学好英语或其他语种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最起码阅读国外书籍、出国留学或考研时,比他人有优势。可是,跟他人比技能性的专业技能时就显缺少优势了。比方,许多金融、法学、工学专业的同学英语也不差,人家还有一个专业技能。我学会了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汉语,却倒在了英语、法语、阿拉伯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泰语、意大利语、德语、西语、乌克兰语以及学挪威语、芬兰语、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保加利亚语、荷兰语、爱沙尼亚语、丹麦语、格鲁吉亚语、白俄罗斯语、亚美尼亚语、马其顿语、埃塞俄比亚语、匈牙利语、希腊语、塞尔维亚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罗马尼亚语、瑞典语、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乌克兰语、印地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印尼语、马来语、越南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爱尔兰语……优异院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考研从来都不是什么易事,既然作出选择,便只管风雨兼程,这将会是你人生路上一段宝贵的经历……(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南极光毕业考研自习室)

梦哭泣者

二战390分上岸武汉理工广告学:改变战术更接近成功!

考研路上不孤单,我们陪你一起走。欢迎关注微博@“考研烽火台”。一战经历我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是新传专业非常热门的学校。我从3月份开始努力地学习,但是十月份的时候专业书变了,增加了几本书,删掉了几本书。当时我的心态都崩溃了,感觉自己根本复习不完,于是对专业课自暴自弃。结果考试时发现,专业课考得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难,如果我当初能调整好心态,好好复习还是得到一个很不错的成绩。痛定思痛,我决定重振旗鼓,报考一个专业书变动不大,不是那么热门,但是实力强劲的学校,于是我选择报考武汉理工大学。01专业课规划武汉理工大学的新传学硕有两个报考方向一个是广告学,另一个是出版学。由于我对广告更感兴趣,我选择了广告学方向的学硕。武理新传学硕考试非常看重基础,想要获得好成绩,必须把每本参考书背得透透的。如果你是背书狂魔,那就非常适合报考理工大学的学硕。我是从7月份开始着手考研复习的(因为6月份要着手毕业答辩等事情)经过7月到12月21号这半年时间,最后专业分一共252分,取得还不错的成绩。接下来讲讲我的专业课如何复习的。(一)广告学学硕的专业课的参考书籍616新闻传播理论:1.刘建明等.《新闻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2.本书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3.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六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812广告学综合:1.丁俊杰,康瑾著.《现代广告通论》 (第3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2.维尔斯等著.《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第9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二)6本书分为3类,按类复习1、第一类:传播对应的书籍是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虽然很薄但是内容丰富,每一章都很重要。而且里面有很多专业名词,著名的假说,初读可能觉得很难懂,但是不要着急,多读几遍甚至背几遍下来,就会好很多。如果实在不明白,可以参考一些讲师的视频来配合理解。传播学一共15章,可以先略读一遍,对大概框架有所了解,再对着笔记详读,记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接着再对一些细小的知识点进行记忆;最后就可以根据框架把整本书大大小小的知识点一遍又一遍地记忆。传播学的这一本书就占616的150分中一大半的考点,非常重要。我建议整本书背5到6遍,确保自己大知识点牢固,小知识点有印象,可以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意思。2、第二类:新闻对应的书籍有3本《新闻学概论》,其中刘建明等 《新闻学概论》是去年才加上去的参考书,十分重要。本书编写组.《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的党性原则,舆论监督等内容十分重要,经常出论述题。这两本《新闻学概论》需要重点记忆。李良荣的《新闻学概论》作为另外两本的内容补充即可。我建议先阅读前两本(刘建明和刘建明)的《新闻学概论》,将书的内容框架理清楚,再将李良荣书中有,而前两本没有的内容进行补充。因此新闻这一类,必须要做好笔记,这样能节约不少时间。最后背诵和复习时,就不用背多余的内容,省时省力。比如本书编写组和李良荣的书中都有关于新闻舆论监督的内容,那么就以前一本为主,后一本中的重复的内容就不用背了,只将多余的补充在笔记上即可。3、第三类:广告广告有两本书,《现代广告通论》和《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由于第二本是翻译过来的,很多句子不是很通顺,而且内容零散,容易看的头疼。所以最好先看第一本《现代广告通论》,这本结构清晰,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还有很多例子帮你理解。而且812的150分中,这本书就占了绝大部分,需要重点背诵。而第二本书《广告学原理与实务》,书很厚,内容很多,需要对书中加粗的黑体字重点记忆,并且根据往年的真题对书进行分析,有可能考的重点记忆,其他的了解即可。02专业课时间安排7到9月初我都是在读书,做笔记,画出每本书的框架,进行整理。并且开始尝试对传播学和广告学的《现代广告通论》背诵记忆。9月到10月间初将3类的内容全部背诵一遍,有的可能还不熟练,但是必须对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10到11月初重点知识已经牢记在心,可以直接默写,一些细节可以简单地说出来。11月到12月初重点知识更加牢固,小的知识点可以完整地说出来。6本书的框架牢记于心,随便一个知识点,你都知道在那本书,哪一章哪一小节。03公共课规划(一)英语一英语一的词汇更多,阅读更难,因此一定要好好背单词,这是重中之重的。其次要珍惜每一套真题,错的多不要紧,但一定要彻底搞懂自己错在哪里,一套卷子改错改半个小时到两个多小时都很正常。同时基础不太好的(例如我)可以看看唐迟的英语阅读方法和其他老师的长难句解析。英语一真题可以多刷几遍,培养语感和手感,每天几篇不要间断。英语作文可以按照真题的类型,准备好几个模板,能熟练的背诵和模拟写几篇作文,作文就应该没很大问题了。(二)政治肖秀荣的资料,徐涛的课程,已经是政治考研公开的经验了,还是挺好用的。1000题老老实实多刷几遍。肖8选择题,肖4选择题加大题的知识点一定要全部把握。2020肖秀荣的肖4 答题压中的大题并不多(材料压中了,题目没中,哭了),但是徐涛的考前预测压中了很多(但是我只背了肖4)。所以建议2021考研的同学们最好肖4和徐涛的考前预测两手抓。(分不是很高,就不讲经验,讲一点建议)04公共课的时间安排公共课前期主要是知识积累,主要是背单词,看视频和刷题,每天并不要花很长时间在公共课上面。但是在11月中旬以后,专业课渐渐的熟练,要把时间渐渐的花在政治和英语作文的背诵练习上。我只能提供每个月的任务,因为每个星期,每天的任务还要大家根据自己的进度来进行调整。在这里提醒大家,每天学习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但是学习效率越高越好。每天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月计划顺利完成,就能一步步朝着胜利的方向前进。不要盲目比学习时间长短而让自己陷入焦虑。05最后总结考研是一件非常磨练心智的事情,在备考期间时,我们经常会感到焦虑烦躁甚至想要中途放弃。在半年多的时间里,不能出去玩,不能睡懒觉,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花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又不知道真正学进去了多少。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过于焦虑甚至自暴自弃。有人说考研就像在黑暗中洗衣服,只有最后一刻考试的时候,你才知道你的衣服洗没洗干净。所以直到考试的那一天,我们都不要放弃,坚持就是胜利!-END-考研路上不孤单,我们陪你一起走。如果有任何更多关于考研的疑虑,也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有我们的专业导师在线答疑哦,今天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就可以私聊小编获得陈力丹老师的论文大合集哦,赶紧读起来吧~作者:东东编辑:奈奈今天烽火台还为大家准备了新传考研加油包(精选论文专题大礼包),只要点赞、评论、转发,然后私信小编就可以领取了!后续免费资料欢迎关注哦!精选论文专题大礼包!

漂疽疥臃

考研干货分享:热门专业介绍之——新闻传播学

今天,要讲的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也是一直以来深受跨考大户追捧的明星款硕士——新闻传播硕士。一、新闻传播学专业简介(0503)1.一级学科简介: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本学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2.学科方向简介:(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新闻理论研究: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等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第二,新闻业务研究: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第三,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主要包括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类型、制作和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和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受众、收视(听)率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新媒体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新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由广告学和传媒经济学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本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众传播的形成时期。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主要分五个方向:第一,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的传播特性、功能、类别、程序,广告发展的历史与变化趋势;第二,广告运作与管理:研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经营机制;研究社会对广告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品牌传播:围绕着品牌建设而进行的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以及媒体运用;第四,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的本质,传媒产品的性质与产制方式、传媒的消费结构、行为与绩效、媒体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等内在规律。第五,传媒经济实务:研究传媒组织的决策、战略及其他经营管理问题。二、易混淆专业解析——新闻学和传播学考研的专业同类型的考研专业都会有很多的分支,有很多相似的专业。给大家介绍一下容易混淆的两个专业——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具有不少相通之处和相似性。新闻学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层面,具体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制和运作;而传播学研究范围广泛,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紧密结合,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传播活动,以及研究传播活动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1.研究范围不同。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2.就业方向不同。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3.考研复习要点不同。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借鉴;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并且要多看欧美原著。三、就业前景新闻传播硕士中的学硕与专硕的区别在于,学硕更看重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能力,凸显的是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而专硕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跨考大户的专业,是目前最热门也是最难考的文学下的最热门专业。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不再喜欢招纯新闻学毕业的学生,毕竟一个人培训三个月都能采写新闻,但一个不懂经管法、小语种的人三个月及以上都不能掌握那些技能,反而是具有经管法优势和或者小语种优势的学生更受欢迎。所以,跨考此专业的人非常多,老师会比较喜欢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方面,常规的专业对口的工作一般可以选择记者、编辑、文案等。这也是很多跨考新传专业都是带着做记者的一份强烈职业理想。还有些同学职业理想并不明晰,对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可以试试看,做做看。再者,就是为了硕士学历来考新传专业,这一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去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去高校做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或者更加深入的研究这门学科去考博士,当然这是所有专业硕士毕业之后都可以从事的工作。大家各自的目标和理想有所不同,将来从事的职业可能也多种多样,但不管怎么说,硕士学历对于你来说都是一个加分项。四、融媒体时代下的新要求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而今,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所趋,当下已不少传统媒体已经完成了阶段性的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还有部分仍在不断建设和完善中,因此,对于新传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闻传播专业要求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新闻传播与社会联系密切,非常注重实践,常常会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英语、计算机更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历的要求也更高。具体包括:熟悉新闻传播特点,有良好的新闻感或相关潜力;关注时事及社会问题,思路清晰、思维活跃、思辨能力强;文字驾御水平高,大学英语水平4、6级以上;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能力,能熟练使用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新闻、中文、法律、经济、政治、哲学、教育、管理等相关专业均可;具有一定的行业背景或人脉资源;有较强的对外交往和合作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具有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对于跨考生来说,只要你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思维视角,能够将所见所闻所思诉诸笔端、形诸于文,那么即使非新闻科班出身也可以在媒体中得心应手、如鱼得水。所以,报考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生,一定要仔细权衡自身、院校、社会三方面因素,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你确实底气十足,当然应该奋力一搏;但如果你平平凡凡,建议不要轻易报考新闻传播专业,因为选报其他专业,毕业以后照样可以有机会从事新闻传播工作。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后再慢慢充实自己也不迟。世界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就非新闻科班出身,但凭借着雄厚的文学功底和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为世界树立了一座传播理论的丰碑;普利策历经坎坷,办报事业中面对强手而不屈不挠,最终成为国际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物;再看国内公认的著名国际新闻主持人水均益,也不是新闻传播科班出身,所学专业为英国语言与文学专业,但经过努力,不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儿并非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古人不是常说:“退一步海阔天高”吗?以退为进,未必不是真英雄,英雄不问出处!对于从事新媒体行业而言,由于没有传统路径制约,网络媒体更倾向于“企业化运作”。目前,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遵循“创意产业”的规律,广告经营人才也很适合投身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不像报纸期刊业“求精求专”的用人需求,其对个人的经营意识与创新精神方面要求更高。读研期间,可多读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关注产业新闻,了解国内外传媒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一些网站制作技巧以及相关的技术软件也非常必要。此外,在学习与实践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市场嗅觉很重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用人标准明显不同,其需求的专业方向也相对广泛。

奔梦路

院校报考指南|新传考研,怎么选?

栏目介绍专业已经选好的情况下,是否陷入了院校选择恐惧呢?院校哪家强,核电站来帮忙!锁定周三栏目《院校报考指南》,为你分析同专业不同院校,避雷填坑,为你续航助力!03新闻传播学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20年9月,第五轮评估即将开始。在这之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第四轮评估中,法学的结果吧!以上就是新闻传播学的院校排名了,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几所院校,为大家提供参考。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等信息传播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学校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是一所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新闻学院目前共设新闻学、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传播学、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网络与新媒体(媒体创意方向)五个专业方向,有着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教学培养体系。传播研究院现有硕士专业6个(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学、传媒教育、出版、新闻与传播)。在积极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的同时,还着力推行“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教研发展理念。长期为各中央媒体、门户网站、省级广播电视集团输送后备人才。因为中传的MJC是分方向的,而且报名的时候就得确定,报名确认之后也是不可变更的。各个方向会分别划复试分数线并各自举行复试。而且有的时候选择对了方向就是成功了一半。图片来源于知乎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为11.7:1,全国第一。可以说,报考中传难度近年来越来越大,应该说,就体制内的认可度来看,中国传媒大学的新闻传播专业是一路上升的。在2018年双一流学科评分中,中国传媒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传播学并列全国第一。不仅仅是体制内的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在自媒体和泛传媒圈的知名度也在不断攀升。虽然中传广受好评,但是其报考难度还是不能忽视,建议大家慎重考虑自身情况。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任院长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范以锦教授。目前,学院下设新闻学系、广告学系、广播电视学系、网络与新媒体系、口语传播系和计算新闻传播研究中心。设有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舆情大数据研究中心。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院和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挂靠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院建有华南新闻传媒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华南新闻传媒协同育人中心。始于2008年的公益性“传媒领袖讲习班”(暑期学校)是研究生教育品牌。暨南大学的这个专业还是不错的,考试难度不低,因为毕竟是在广东的学校,而且还是211。但是作为A-院校,其考试难度肯定略低于A+院校,如果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冲击985,但是又想借助考研打开985,211的大门的同学,可以好好备考,做好充足的准备,考取这所院校。另外,因为院长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社长,也许学校会有一定的人才输出链条,将来的就业也是有一定程度的保障,这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因素。苏州大学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院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点2个:新闻与传播、出版;学院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苏州广播电视总台、苏州报业传媒集团等多个媒体单位建立了实践实习基地,并主动对接相关高层次媒体和企业平台,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了更多的高层次平台和机会。每年度举办苏州大学大学生电影节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分会场活动和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定期聘请学界知名学者和业界资深人士来校举办专场讲座。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实力不错,难度也不是很大,位居苏州,地理位置好,发展情景大。而且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发布的全国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位属于B-,位居全国第25名。学习环境学校氛围都挺好,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在苏大也是很不错的。可以作为暨南大学的同等类型学院考虑一下,结合一下地域因素,慎重报考。浙江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共建高校,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传媒类高校,素有“北有北广、南有浙广”“北有中传、南有浙传”之美誉。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传播学2011年获批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2012年开始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媒体传播两个方向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共102人。目前,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是李良荣,他出版并参与出版了许多新闻学的专业书籍,有很高的学术成就。浙江传媒学校只招专硕不招学硕,招收人数非常多,每年都在不断增加,但是报考人数也非常惊人。浙传的专业方向分的很细,各个方向的分数线近年来看还是很稳定的,在350-365左右。随着报考人数的增加,竞争压力也是有的。浙传作为传媒名校,在传媒领域就业优势是非常强大的,再加上有近几年发展很好的浙江卫视加持,媒体资源非常丰富,未来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虽然是一所双非院校,但是它的地理位置以及非常好的就业前景,都是值得大家去尝试的!

独奏者

「2020年暨南大学广播电视硕士」报录比、参考书、经验分享

大家好,关于暨南大学广播电视硕士考研信息汇总,了解一下!暨南大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是全国高校中第一批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拥有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学位系统,依法设立了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学校目前拥有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临床医学博士、EMBA、MBA、MPA、MAPcc等21种专业学位;各层次学位授权点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1928年,暨南大学在上海开设了新闻类课程。1946年,新闻学系正式创立,第一任系主任冯列山,第二任主任詹文浒。1949年,暨大新闻系并入复旦大学新闻学系。1958年国家在广州重建了暨南大学,中文系于1960年复办新闻学专业,杜导正参与了专业建设工作。1970年,新闻学专业随中文系一道并入华南师范大学。1978年,复校后的暨南大学再次成立了新闻学系,2001年,新闻学系扩建为新闻与传播学院,走上加速发展的轨道。研究生教育方面,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等4个科学学位硕士专业,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专业学位硕士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媒经济学等5个博士专业方向。研究生教育以与传媒联合培养和开放共享为主要特色。学院建有华南新闻传媒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华南新闻传媒协同育人中心。一.考试科目招生方向01(全日制)影视导演艺术02(全日制)广播电视节目制作03(全日制)口语传播04(全日制)纪录片创作05(全日制)视听新媒体应用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720广播电视专业综合能力838广播电视专业基础二.考试大纲838本科目主要考查内容如下:了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重要阶段及其代表性节目了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语态变化及其观念变迁了解中外广播电视艺术热点现象掌握广播电视技术与广播电视艺术的关系掌握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掌握中国广播电视艺术前沿理论动态掌握纪录片美学与历史以及典型的纪录片导演与作品了解基础电影理论以及代表性电影思潮与流派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2、简答(每小题10分,共40分)3、论述(每小题20分,共40分)4、分析(每小题25分,共50分)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人类学纪录片2.电视栏目剧3.真实电影4.轴线规则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策略。2.简述广播节目形态演变的基本特征。3.简述文艺作品的审美价值坚守与市场需求的关系。4.简述“左岸派”电影的艺术风格。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电视娱乐节目从“审美”到“审丑”,再到“审怪”,你如何理解这一说法?2.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影视文化为什么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四、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观看引进的国外影视大片,而我们的影视剧也逐步在国外上演并流行起来,有一种观点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720主要考查内容如下: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的基础原理、专业知识以及创新思维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文稿创作与写作技巧熟悉影视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论写作了解广播电视的语言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掌握拍摄、剪辑、后期制作等基本业务知识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业务前沿重要议题、专业技术以及发展动态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2、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3、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4、实务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试题示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 跳轴2. 微纪录片3. 视觉传播4. 电视单本剧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2. 简述春节联欢晚会的仪式感营造。3.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人文艺术价值。4. 简述音乐电视的音画关系。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 结合作品分析网络IP小说改编影视剧的发展现状及问题。2.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影视剧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四、实务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以“民间艺人:在热爱中守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写出三集系列电视纪录片的策划方案。(25分)三、参考书1.《当代广播电视概论》 陆晔 赵民2.《中外广播电视史》 郭镇之3.《纪录片概论》 聂欣如4.《纪录片制作教程》 谭天5.《电视节目策划实务》 谭天6.《当代视听节目编导与制作》 周建青7.《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 王润兰8.《新编西方电影简明教程》 潘天强9.《影视美学》 彭吉象10.《影视视听语言》 张菁 关玲11. 传播学小王子 孙祥飞四、分数线、报录比2019年复试分数线1、2018年广播电视招生指标为25人,推免人数13人、统考指标12人、报考人数242人、上线人数78人、复试分数线为60.95分、录取人数为32人。2、近几年分数线2014年 360分2015年 325分2016年 335分2017年 340分2018件 358分2019年 366分3、报录比2018年 报考242人,录取19人,报录比1:132017年 报考168人,录取18人,报录比1:92016年 报考78人,录取53人,报录比1:1.4育明考研备考策略暨南大学广播电视专硕的报考人数从2015年开始是逐渐增加的,并且增加的速度较快,但招生的人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这也就加大了报考的难度,所以大家应该按照其招生目录上的要求,完成主要考试内容的备考内容,熟悉其考题的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准备。关于专业课的复习:看书时,结合大纲有重点地看,第一遍以理解为主,没有做笔记。第二遍是开始边看边做框架、笔记。九月开始以背笔记和其他的积累为主,不断重复,直到考前。当然,之后还看过其他一些书籍作为补充,但书名记忆不深。论文需成专题看,例如媒介融合、网络直播等热点专题,可利用一个礼拜,只看该领域的论文,以深入了解。此外,在做专题时可尝试预测,自己出题来练习。坦白讲,今年80%以上的考题,都在我的预测范围内,直到考完了我仍感到不可思议。但问题在于我平时练习甚少,值得警惕。其实,但凡考上的同学,或多或少都做过一定的预测,否则,一旦遇到多几道陌生题目,考场上紧迫的时间也难以下笔。做题模考。关于做题,在此说明,题目没有标准答案,市面上也会有一些所谓的参考答案。但我认为,市面上的答案参差不齐,肯定不会比自己做来的用心,更何况在做题过程中锻炼的是自己的思考能力。坦白讲,直到11月看到题目我仍无从下手。所以现在写不出答案是很正常。在此建议,除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规范以外,可到知网搜索相关论文。在多阅读几篇论文后,会有一定的积累,然后自己总结答题。这个环节我认为在暑假便可开始,两三天做一道题也可以,但贵在坚持!此处需要敲黑板:暨大真题有一定的重复率,几乎每年都有一两道题重复考。因而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育明教育王老师祝各位考生考研成功。

空世界

“房租、生活费和责备,时常压得我喘不过气”

写在前面 在动笔写这篇经验贴之前,我特地翻出了陪伴了我整个考研历程的经验贴册子,里面不少我的随手记:“想去看看冬天的未名湖”、“再坚持一下,天会亮的”、“冲冲冲”,字字记录着或亮或暗的考研回忆。于我而言,经验贴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各种不同的学习经验,而是它本身就成为一种力量,修复几近崩溃的情绪,予我继续走下去的勇气。比起罗列学习经验这些所谓的干货,我可能更擅长讲故事。毕竟经验本身也是扎根在我的故事里,是鲜活的存在。所以,我这篇文笔笨拙但字字真诚的贴子若是能够在你的考研岁月里照亮某一个灰暗的时刻,那么它也不算是毫无价值的了。在我的两年考研历程里,纵然看了那么多篇经验贴,我也依然固执地走了不少弯路。但现在回想起来,正是那些所谓“弯路”,才让我最终通向了未名湖。考研没有捷径,经验无法复刻,无论听过多少前辈的指点,这条路始终要靠我们自己摸索,我们该走的弯路一步也不会少。我们也必须去经历某些事情和时刻。也或许,这正是考研的魅力所在吧。天道酬勤我本科就读于某一211的工科专业,因为是调剂,所以对本专业可以说是毫无兴趣。虽然不至于混日子,但的确没什么意义。误打误撞倒是摸索出来一些对广告学的兴趣,大二转专业未遂,就想着考研去读广告学。三月份决定考研后,在几所学校之间犹豫不定。彼时北大的广告学还是传播学的五个小方向之一,并且只有一个统考生的名额,我自然而然把这个最冒险的选择放在了最后。或许是命中注定吧,在图书馆闭馆的那个中午,我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听着广播里的《Dream it possible》,突然热血起来,既然选择了考研,选择了去更高的地方,为什么不去北大?虽然只录一个,但那个人为什么不会是我?就这样,高中的北大梦重新长出来,并且愈发茂盛。正是当时一霎那的英勇,才有了后来的两年考研时光,是代价也是收获。现在回想起一战还是会觉得可惜,倒不是觉得一战一定会成功,只是后悔没有坚持到最后,在最后一个月自暴自弃,赴死般地上了考场。然而,我发现那些专业课题目并不陌生,我也完全能够回答出来。却因为后期处于半放弃的状态从来没有做过真题练习,导致很多题没来得及写完,每门专业课都有将近二三十分的空白。考完那天的绝望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我不是输在了考场上,而是提前输给了选择放弃的自己。所以,还是那句话,不到考试那一天,谁都不要放弃。坚持到底并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放弃的话却是会后悔很久。对于二战的成功,感慨颇多,或许最适合的就是“天道酬勤”这四个字。我并不是天赋型选手,二战就像一头苦苦摸索的蛮牛。房租、生活费和工作的压力、一战的悔恨以及来自家人时不时的责备,时常压得我喘不过气。尽管那么多次崩溃,但这次没有选择放弃,不断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我知道已经没有退路和机会,必须背水一战。计较每一道题、每一个理论;再多看一会儿论文;咬牙写完一套题,无论多么差劲。终于,所有付出都有了回音。看到专业课分数的那一刻,又意外却又觉得值得。我想,笨鸟想要先飞,终究是要靠努力和勤奋。公共课1 政治从初中起,我的政治成绩就一直平平,高中又选择了理科。虽然我复习政治的时间不算短,但两次成绩都很一般。所以,我很清楚政治注定成不了我的优势,我也实在不适应临时的、刻板的记忆。于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也只是达到平均水平,保证它不会拖后腿就可以。这样就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英语和专业课中。因此,对于政治,我可能没有资格给大家分享学习经验,更多的是谈一谈教训吧。如果大家对政治有更高的要求,可以多多看一些高分贴。 一战时,我在暑假刚开始就开始看徐涛老师的讲课视频,其实开始的时间算是比较早的。但现在想来,当时听完课之后除了记得一些玩笑话,很多重要的知识点我不但没有记住而且根本没有理解。然后就开始稀里糊涂地做起1000题,第一遍当然是惨不忍睹,第二遍第三遍也并没有变得更好。或许我没有找到做选择题的正确方法,记得住的全是生硬的、零碎的正确答案罢了。遇到未曾见过的题,自然是束手无措。可以说,第一年的学习几乎是白费力气。我也必须承认我的确也没有真的用心去学习政治。 二战时,对于选择题,也只是刚刚开了窍,起码不再停滞于死记答案。脑子里开始有了大概的史事框架,前因后果也开始活络起来。马原那些之前根本不理解的知识点也终于明朗了起来。做起选择题时,我也开始有了思考的过程,不再是稀里糊涂。所以,根据我自身的感悟和经历,做选择题需要有一张知识图谱,而不是一味的死答案。但后期我又把过多时间投入给了主观题的背诵中,忽略了选择题的温习,导致考场上不少选择题我都做得模模糊糊。政治是个需要反复记忆、反复温习的学科,希望大家到后期也不要因为背诵而丢掉了选择题,毕竟选择题分数才是政治分数的重中之重。至于辅导老师、教材、网课等,我并没有推荐的选择,当时也只是随大流,甚至很多东西我都没有看过。但我想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效果也因人而异,不必过分纠结在这些外在辅助的选择上。2 英语一可以说,复习英语过程中的波折和崩溃不输专业课。因为初高中的英语水平还不错,总觉得在考研英语上也会轻松些。但事实证明,遗弃英语的学习太久之后,我再也找不回做题的自信和语感。说起来有些愧疚,就连六级我也是考到了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所幸最终飘过。对于英语一,我的学习方法笨拙且原始,甚至在别人看来很是耗时耗力,但从结果来看,也是值得的。那接下来,我就从单词、阅读、作文和其他四个方面详细谈谈我的个人感受。 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我一直坚持背单词到最后一天,前期主要用恋练有词和墨墨,后期就完全依靠我自己的笔记。恋练有词体量小,单词少,很容易背完。但我背完之后就再没用过它。至于市面上其他的单词书我也没有看过,总觉得用处不大也不喜欢。我更喜欢墨墨背单词,不但能够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而且对我而言记忆效果也不错。我的回忆里都是一战的整个暑假,五六点就要起床在学校唯一开放的自助图书馆门口排队抢座位。自助图书馆九点才开门,我就在队伍里戴着耳机用墨墨刷单词,一刷就是一个半小时。七八月份的太阳让人无处可躲,脚边是两排书包,耳边是背英语和专业课的声音,又吵又闷。但我还是要感谢这闷热的两个月的早晨,不知不觉间为我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外就是我的三本笔记了。我的笔记完全来源于真题,不仅仅限于阅读题,包括单词和一些我觉得可以写进作文的句子。笔记按照年份和题型进行整理,很方便我从笔记里回溯到真题查看某个单词的语境和用法。这也是延续了我初高中学习英语的习惯和爱好,笔记放在手边每天随时翻看并随手添加标注,不断地增强记忆。到后来,我可以猜得出来某个单词或是某句话来自哪篇阅读,它们不再是独立的、零碎的,而是嵌入了鲜活的真题里面。(英语笔记) 阅读阅读题是英语重中之重,也是我花时间最多的版块。从第一遍的精读到第三遍的模拟练习,是一个耗时耗力的、慢节奏的大工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瓶颈,比如做了几篇阅读之后,发现仍然会错很多,甚至越来越差;每做一篇新的阅读题,之前总结的套路好像再次不适用;模拟练习的时间把控还是不够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英语的学习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需要大量的前期输入与摸索。直到考前几天的最后一次模拟练习,我也错了不少。两次考完都觉得不理想,一度担心会不会翻车,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好的。所以,你要相信你所做的努力并不是徒劳的,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收到应有的回馈。我只做了真题,因为我私以为考研英语有其独特的套路和规则,一般的预测卷和练习题并不能将其特点拿捏得很到位,对做真题用处并不大。当然也可以为了图个心理安慰买来看一看,并不需要做题,只看阅读题的文章即可。一方面在真题做完之后可以保持阅读的感觉和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积累一些单词,保持一定的新单词输入。对于做真题,其实我来回做了很多遍,但现在想来真正有价值的大概就只有三遍。做几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稳扎稳打并且及时进行总结思考。 第一遍的精读最是重要但也最考验耐性。当时,一战整个暑假的下午都属于英语,从两点到六点,若是没做完或是没整理完就会更久。既是第一遍,我就没有限定时间,完成一篇阅读花费20到30分钟不等,保证每道题认真完成绝不敷衍。比做题更关键的是做完题之后的笔记整理。一个多小时完成的四篇阅读,却需要两三个下午才能整理完。我当时就只用了最大众的黄皮真题解析书,这本书的解析很全面也很细致,完全够用。首先,对文章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和剖析,确保能够真正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文章的段落安排与整体逻辑,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宏观上的把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很多涉及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题不仅仅体现在文章中的某一个词或某一句话,而是需要顾及前后文以了解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变化。毕竟是考研英语,所以答案很少有直接的外显,更多的是隐藏项。至于积累单词,我想那就无需赘言了。总之,既是精读,就需要耐心和细致,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知识砌好。 如果说第一遍主要针对的是文章内容,那么第二遍就是针对选项。英语是门需要语感的玄学,但其实所谓语感也是有套路可循的。我大概总结了一些选项的错误类型,无非是张冠李戴、成份杂糅、范围缩小/扩大、无中生有等等。分类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更清楚地分辨对错,并不是每一个选项都有类可归。再者,第二遍强调的是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我们不是独立地看待某一道题和某一个选项,而是要有意识地将同类型的题目放置一起进行思考,学会比较不同类型的题目,久而久之,自然能够悟出一些规律和方法。我们的目的是从题目的分析中慢慢悟出考研英语的正确之路,这也是语感形成之路。接下来就是必须经历的模拟练习。预留出近五年的真题,并进行限时的练习。模拟练习并不是只做阅读题,而是整套真题。在模拟的三个小时内,尽量做到像考试般认真,不要轻易打断。毕竟在考场上没有时间能够浪费,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争分夺秒。做完之后及时进行整理,近五年的真题尤为重要,更要多多琢磨。作文考研作文最忌讳的就是模版,这是老生常谈了。但这不意味着不准备模版,只靠临场发挥,重要的是如何准备不那么千篇一律的模版。模版不仅限于人手一本的王江涛作文书,还可以从各大考研英语公众号、真题和其他市面上的小众作文书中摘录和总结,这需要自己多多搜集、多多留意。小作文的模版比较简单且分类清楚,比如道歉信、辞职信、感谢信等等,重点在于作文格式、特定开头和结尾语句的运用。大作文重要的是行文逻辑,也就是段落的安排,例如介绍漫画、漫画的深刻意义或是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最后的思考与升华等等。先是有思路,再有内容。我整理出的模版并不是完全复刻,而是会进行一定的删改和调整,方便自己记忆和举一反三才是关键。所以,模版不需要复杂的单词和句式,只有把它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考场上才能顺心应手。不得不提的一点,真题里面的一些语句比市面上现成的模版更简洁有力,也更有用。除了积累模版,还需要动手练习。从输入到笔下的输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切记一定要多多动手写作文,一是练习手感,二是培养思考。背诵作文并默写是毫无用处的,因为考场上写作文是需要一边构思一边行文,重要的是思考过程。每天一练也好,一星期三练也好,给自己留出练习写作文的时间。坚持练习之后,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紧张的事情,句式和模版也就信手拈来了。 其他解决完阅读和作文两个大头,剩下的选词填空、新题型和翻译相对比较简单一些,也不用耗费过多的时间,但我每道题都认认真真做完并且及时进行整理。如果大家感觉某个版块有些薄弱,可以多费些心思。众所周知,选词填空的性价比不高。我的做法就是重点分析选项中词与词之间用法的不同,以及记忆一些习惯搭配。至于新题型,我也并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直到上考场我也隐隐担忧这一块。大家可参考一下其他前辈对于新题型的经验之谈。对于翻译,我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因为我自己能够切实感受到做翻译的进步,自认为这次考试的翻译做得也不错。首先,无论自己翻译得有多么差劲,也一定要逼迫自己去翻译,即使遇到陌生单词,也可以尝试猜测一下。然后,对照和比较答案,注重如何调整语序和特定句式的翻译,反复阅读要翻译的句子可以培养一些语感。如果有时间,可以翻译全文,多多益善。(英语笔记)或许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学习英语可能有些固执和封闭,没有听过课、很少看考研英语公众号的推送内容也没有关注过哪位英语老师,一是的确没那么多时间,二是所谓的信息和资源可能是冗余,并无多大价值。但笨鸟先飞,找到了方法就坚持下去,我想结果不会太差。专业课终于来到了专业课的经验介绍,打字的我突然开始沸腾。毫不夸张地说,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就是一部血泪史。一个人在黑压压的路上跌跌撞撞地摸索,走了不少弯弯绕绕的路;一次又一次怀疑根本没有路;又一次次开始新的征程,然后看到点点光亮,最终到了梦想中的地方。在这场征途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崩溃的时刻,甚至要重新开始某段路程,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咬牙坚持下去,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这条路的尽头会是什么。专业课的学习是阶段性的,从传播学的框架建立到基础知识的细节掌握,到批判能力的具备,再到深度思考和答题逻辑的形成,以及到最后的模拟练习和输出。整个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全面却浅尝辄止的分析、为了批判而批判或是一味的理论堆砌,到真正有深度、有逻辑和有自己想法的思考,需要突破瓶颈。突破瓶颈之后,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窥其本质,写出来的答案才有自己的风格。这风格是鲜活的,多样的,绝不是千篇一律的模版和条条框框。等复习到深水区,自会明白其中的奥妙。 读书读书是第一步。对于跨考生来说,也是艰难的一步。我只在一战刚开始的前两个月集中读了一些书,二战九月份才开始,也没有时间再去读书。所以,我读过的书算是比较少的,都是来自于前辈们的书单。他们的书单都是经验的积累,经历过一届届的考验和斟酌,自然不会错的。在此,我就不单独列出我的书单了。对于读书这件事,我其实目的性很强。读书不在多,而是要明白为什么读书。我觉得初试的读书与复试的读书不太一样,复试读的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挑选,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视野。初试则需要明白读一本书对自己有什么用,能够补充什么观点和知识,是否可以用于专题或是答题中,而不是因为别人的选择去读一本书。就比如,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是北大考察重点,但自己又不够清楚,那就可以去读关于这个学派的书;或是对传播学的发展脉络了解不够,无法回答一些宏观的关于传播学史的论述题,就可以翻看一些相关的书。总之,初试的读书是为了建立传播学框架,不断充实框架下的内容,书中某些观点和理论还可以为自己的答案点些高光。传播学是个跨学科领域,涉及很多其他领域,比如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等。我备考期间没有读过其他领域的书,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兴趣不大。但是又需要去了解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如果一本社会学的书过于难啃,那就不如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整理出社会学的主要框架、代表人物和理论。善用互联网,你会发现很多现成的并且相当全面的资源。当然,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抱目的地去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调整情绪或是开阔视野。毕竟我的方法比较应试,大家姑且听之。我到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在决定报考北大传播学之后读的第一本书就是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在此之前,我对传播学这个学科一无所知。所以,就连这本非常基础的入门教材我都读了一个星期。对当时的我来说,虽不至于是天书,但也看得非常吃力,看完之后也毫无印象。好在那一点兴趣支撑着我读第二遍。读第二遍时,我开始有意识地做笔记做标注,每一章每一节都详细地列了框架。说是框架,由于我什么都不敢舍掉,所以更像是简化版的誊写。每天反复温习,一点点推进,第二遍又花了我一个多星期。接着开始读第二本、第三本入门教材。这个过程说起来轻松,但当时读书速度没有长进、不知道如何平衡各本教材不同的框架、这个点是否需要记忆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使我一次次陷入迷茫和混乱中。还好当时的我没有选择放弃,每次同时翻看几本教材,不断地修改和补充我的笔记。现在回看这些手写的笔记,勾勾画画,有些混乱,内容也都是很基础的知识。但要感谢自己磕磕绊绊走过的这些弯路,才有了后来。从入门教材到进阶书籍,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正是我亲身经历过这些,所以我想告诉大家,读书就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慢到快的过程,急不得催不得,也必须自己去经历、去感悟。到后期,会逐渐发现曾经令自己头疼的书读起来变得轻松,意识到不是每个章节都是有价值的,开始辨得好坏,懂得筛选。 做笔记没有谁第一次做笔记就能做得很完美,总是要不断调整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笔记。因为我毫无基础,不善记忆,所以相信勤能补拙,断断续续地做了很多笔记。除了一些读书的笔记,后期在小绿(《新闻传播学考研复习专题精编》)这本书上也补充了很多零散的笔记。我把小绿按照专题拆成几个小册子,一直放在手边方便翻阅和补充知识点。甚至遇到某个知识点盲区,我也可以在小绿中找到,颇有常看常新之意。近些年的学长学姐几乎不怎么推荐这本书,但我觉得它的框架清晰、内容丰富,有些话语都可以直接用于答题之中。只是涉及到电子和互联网时代的内容有些过时,也根本不碍事。至于手写还是电子版,这些形式并不重要。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出整洁的、完美的笔记,是为了最大程度方便自己的记忆,自己能够明白即可。我的笔记也实在拿不出手,但就是透过这些七七八八的笔记,我才真正触摸到传播学。整理专题于我而言,专题是专业课的灵魂,无数次崩溃也是因为整理专题。我的回忆里常常是这样的:电脑桌面上同时打开几篇论文,短的七八页长的有二三十页,我反复地琢磨推敲,如何将论文中的观点吸收进我的专题里面,将不同的文章内容进行糅合,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答题思路和风格。整理专题是一直持续到了考研前几天,有新的知识便会整理进去。因为输出时不意味着输入就可以结束了,而是要一直保持新的输入。要明白的是,专题不是一味的、大篇幅的粘贴复制,观点的胡乱拼凑。整理专题是一个反复思考、锤炼、培养答题思路的过程,这直接关乎到后面的真题作答。专题的分类并没有一致的标准,5w、传媒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可以。乍一看我的专题分类有些乱,但里面有一些是临考试前的整理,没有刻意归类。所以,不用为了刻意的归类反而阉割一些内容。(专题分类)专题来源于老师论文、期刊论文、热点新闻等。 首先,老师论文是重点。考北大,一半都是在研究北大的老师。要通过阅读老师的论文和文章,掌握老师的思路和观点,学习其风格和话术表达。胡师姐公号有老师论文合集,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对老师近五年的论文进行选择性阅读,毕竟那么多篇论文和文章,要完全读完也是不太合理的。那么对于一些常读常新的经典论文,是需要精读和反复阅读的。北大传播学的老师的论文和文章,都不拘于条条框框和标题,乍一读很难摸到清晰的框架和思路,所以才需要反复阅读,琢磨背后深藏的逻辑关系和奥义。每位老师都有极强的个人特色和风格,我个人很喜欢吴靖老师的话术表达和观点,温柔但有力量。因此特地将吴靖老师的两篇论文打印了出来,时不时地学习。我想,我的答题风格和习惯多半是受到了吴靖老师的影响。当然,除了北大老师,还有很多其他有名的学者。比如刘海龙、胡翼青、彭兰、喻国明等等。通过阅读其他学者的文章,可以获得更多启发,填充一些知识空白。 阅读期刊论文是为了了解学界的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一般都会读《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当代传播》四大期刊近三年的论文,依然是有选择性的阅读。相比较北大老师论文的阅读,我对于期刊论文的阅读就显得比较工具性。二三十页的论文,我在快速读完之后,会锁定有用或有价值的部分,然后按照我的专题逻辑进行调整和补充。在读过大量的论文之后,就能判断出来一篇论文是不是水,也会对一些频繁出现的理论或知识点格外得敏感。就比如我注意到不少论文和文章都提到了“媒介考古学”,是一个较受关注的领域,就特意地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果不其然,真题的一道名词解释就是“媒介考古学”。同样,我也押中了“零工经济”。还有基特勒,他是近期较热的媒介研究学者。在今年技术决定论的论述题中,我特地提到了基特勒,并将他的观点与麦克卢汉进行比较,相信会有加分。 除了论文,还要善于运用搜索功能。一些老师的文章和考研公号的推文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听学姐的推荐,我关注了一些公号,包括《海螺社区》、《文化纵横》、《探索与争鸣杂志》等。不得不说,我从这些公号的文章中学习了很多可谓高光的观点和理论,有些印象深刻的看过一次便一直记着反复使用。在专业课二的考场上,做到最后一道题的时候,我就用到了戴锦华老师的观点。题目具体是什么我已经记不太清了,大概是关于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想到了戴锦华老师提到的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中的想象,在共产主义未能到来的情形下,真正可以造福人类的东西,所造富的只能是某一些人,使他们成为“智人”、“后人”。人与人之间不单纯是贫富差距,穷人和富人被固化为不同的身体、不同的生命长度和智能状态。写完这一点,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视角向下、关怀底层的方向。最后用波德莱尔在《穷人的眼眸中》的一句话“我希望有一个未来,到那时候,快乐与美就像城市灯光一样,被所有人共享。”作为总结。我记得答完题放下笔的时候,感觉异常爽。我没有浪费一点平时的准备,也把我所想的都写了出来。所以,不要觉得某个点无用,也不要觉得是浪费时间,它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帮到你。当然也有很多时候,没有目的性地点开一篇推文,尤其是读到戴锦华老师的文章时,常常被文字的力量所震撼,被温柔的笔力捂地心头一热,那些难过也不那么难过了,就继续投入到学习中。 新传考研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是需要了解一些新闻事件、新技术和新出台的条规法例的。看新闻热点除了记住它,把它当作例子,更要明白其反映的本质。热点不是个专题,不能单独地看新闻事件,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关系,只需要再往深层一想,就能把它归到一个专题中,是关于粉丝文化还是关于网络舆论。越是勤于思考,思考就越容易成为惯性,看到某个新闻事件,会下意识地用理论解释它。而且感触越深的新闻,后期越是能够把它当作自己习惯使用的例子,所以不要浪费对某个新闻的感情。 真题练习北大的真题风格很是突出,比较自由开放,死记硬背是远远不足以应付的。研究真题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我读完两个月的书,对传播学有了基本的框架之后,就把近些年的真题打印出来以便随时翻看和思考。一是能增强熟悉度,不至于无从下手,二是能够不断地补充和精进答题思路和内容。在开始时,只能勉强答一些简单的名词解释,到后来可以动笔试着列出简答题和论述题的框架,最后一道题就有了更多的视角和想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方式和风格。研究真题需要多思考、多比较、多总结,可以将每道题进行归类,并将不同年份的真题进行比较。有些知识点会反复考,有些题目其实只是换了个角度或是换了个说法,这都需要我们多多揣摩。熟能生巧,看得多想得多之后,会慢慢领悟到真题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近年来,我感觉北大的出题越来越平稳,重点也很突出,比如批判学派尤其是传播政治经济学派、政治传播、传播与技术、国际传播等等。北大连着两年以不同视角考了一带一路,说明越来越重视全球传播、对外传播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因此,我特意整理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在“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的目的、核心和立足点”这道题中特意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世界主义”、“文明冲突论”等等。至于真题的答题思路,其实在整理专题时就已经差不多形成。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没有万能的模版和套路,北大老师最不想看到的也是这些,他们想看到的是属于你自己的思考逻辑。另外,学硕很注重批判能力,答题中一定要体现出来。而且真正的批判不是为了批判而批判,也不是批判理论的堆砌和浅尝辄止的运用,不是看到综艺就是文化工业,看到广告就只有消费主义。有时候也需要反思题目本身。前期那么长时间的输入,就是为了转化到答题纸上。如何把全部所学展现在笔尖下,也是一个需要练习的过程。而我一战就是败在了没有动过笔。所以,一定勤写勤练。我是从十月份底开始练习的,刚开始不但写不完,而且整个输出过程也很不流畅,当然也很口语化。但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初练者必须要经历的。重要的是,做完之后一定要及时复盘、总结问题所在,以及再次精进思路。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研友,我们从一个星期中抽出两天来练习做题,做完之后互相交流答案,往往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在一定强度的练习之后,慢慢会形成肌肉记忆,输出也变得流畅。专业课考试是我发挥最好的一次,掌握的知识和准备的专题都没有一点浪费,这并不是什么运气,我很清楚是因为我前期的输入和后期的练习足够充分。所谓运气,也不过是你的努力收到的回馈。复试毫无疑问,这次复试是最特殊的一次复试。无论是资料的准备还是模拟面试的练习,都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北大传播学的复试并不算得轻松,也是有一定难度和考量的。尤其这次的线上复试充满了不确定性,难免压力更大。因为没有想到自己会通过初试,所以考完之后再没看过专业课。等成绩出来之后,我才慌慌张张地开始了复习。因为疫情,这次复试一拖再拖,由之前的一个月左右拖到了两个半月。时间虽然充裕,但也更容易消耗人的斗志,复试方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更使人焦灼。可以说,我复试的焦虑和压力完全不亚于初试,并没有因为第二名的名次而感觉到有一点的放松。至于复试资料,只要真的用心准备都不会差。几乎每个人都会担心非传播学的学术背景,本科表现平平,总觉得毫无成绩。我很感谢学姐很耐心地帮我分析和挖掘,我才发现我并不是一无所处的。除了基础资料,我的作品集里包括了研究计划、两篇读书笔记、毕业论文、本科所做的一项课程作业以及投稿的歌词。我的毕业论文当时有意靠拢社科方向,算是能体现初步的社会网络分析能力。本科的课程作业虽然与传播学无关,但编程和绘图是我的优势。至于歌词,是因为我想向老师展现出一个全面的、鲜活的我。为了写好研究计划,看完了三本书又读了很多论文,反反复复改了很多遍,改到最后甚至已经不想再打开研究计划的文档。所以,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可以拿出手的成绩,只要仔细挖掘并且善用话术,相信你也能展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和优势。但是,润色不是夸大,诚实至上,毕竟谎话容易被识破。我最大的弱势就是面试能力,我不善言谈也很容易紧张,没有任何演讲经验,在众人面前公开讲话都有些异于常人的困难。因为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原因,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差到了无法言说的地步,六级考过几次才过也是因为听力成绩惨不忍睹。第一次模拟面试时,我几乎没有勇气面对镜头。两道英语题一道也没听懂,面对专业课问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甚至能够听到我的心跳声。整个模拟面试下来,几乎只说出几个字。关闭视频之后,我一个人在房间哭了很久。就我这种表现,不但会淘汰甚至有可能创造复试成绩最低分的记录。在第一次的重创之后,又听到初试时经常听的《你曾是少年》,我回想着初试时的点点滴滴,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一步,离北大就只差一步我怎么能放弃,我必须要去北大。之后,我开始疯狂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每天早上两个小时。我总结和准备了三十多道面试英语题,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要练习敢于开口讲话。我每晚都会给学姐发录音,叙述我一天的活动或是讲故事。最开始,我每讲一句话都会磕磕绊绊很久,录音里几乎全是断断续续的沉默和停顿。但我还是逼着自己脑子里一边构思一边讲出来,无论多么艰难都要讲出来。也要感谢学姐的耐心和鼓励,每次的录音我都能收到回馈。到后来,我脑子里已经储存了一些常用的句式,竟然也能慢慢流畅起来。英语的练习已经花了我很多时间和精力,却又绝望地发现,空白的两个月使我的专业课能力也下降了。我逼迫自己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回忆起基础知识,练习答题思路。跟搭档一起模拟面试,一起总结、整理专业题,竟整理出二十多页的文档。从三月份开始到五月份复试结束,我跟搭档几乎每天都抽出两个小时来模拟面试。我们互相提问对方二十分钟,剩下的时间一起讨论、看论文、总结问题。刚开始,我对于开口讲话非常抗拒,总是跨越不了心理障碍,每次模拟面试之前都是无止境的焦虑。我的搭档是个很阳光也很耐心、面试能力很强的姑娘。她不断鼓励我要自信,要开心,让我相信我是在进步的,我也是可以的。除了跟搭档练习,我自己也会录视频练习。甚至连跟朋友聊天,我都用发语音代替打字。最后,虽然我还是很容易紧张,面试也并不那么完美,但于我而言是一次跨越。我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构建出来思路,表达虽然还是无法做到很是流畅,却也不会像最开始的磕磕绊绊。回想我的复试准备过程,好像每天都很忙,有太多东西要去练习。学英语、学专业课、看书、模拟面试、准备各种资料。好像我的复试也要比别人艰辛一些。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这次没有充足的时间,从零开始的我或许依然无法赶上别人。所以,虽然异常艰辛和困难,但也终于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弥补了我的弱势。其实,我现在也并没有办法评价网络复试和线下复试孰好孰坏,但终归是一次特殊的体验。整个房间环境、网络是否稳定、着装、光线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这次面试不像往常按照成绩排序,而是随机排序,并分为两个考场。我排在倒数第几名,当时难免有些崩溃。本以为要等到下午,结果在十一点左右我的电脑屏幕突然从“考场1”变为几位老师,面试就这么匆匆忙忙地开始了。 整体的面试节奏比较快,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进入考场后,先是展示相关证件,然后从三套试题中选出一套。一套题里包括一道英语题、两道专业题和一道个人向的问题。但是这次面试答题没有时间做太多思考,在半分钟之内就要想好如何作答,的确是对于临场能力和知识掌握熟练度的一次巨大考验。 英语题是最近读的一本书,这个我已经提前准备过了。专业课的第一道问题是关于信息主权的,第二道是直播带货对于乡村扶贫的好处与弊端,两道题都没有什么难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老师们根据提交的材料和作品集进行一些提问,张慧瑜老师问了我的研究计划,王维佳老师问了我研究计划中的研究方法。吴靖老师翻了我的个人资料,看到了我的本科专业是交通,就问我交通与传播的关系。这个我也提前准备了,但在考场上突然灵光一现,讲到了疫情期间一个有趣的发现。隔绝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以及病毒的传播,最终回到了最原始的、最初的交通的隔绝,比如封城、封路。回答完之后,看到吴靖老师点了点头,我就姑且大胆地认为她是比较认可我的答案吧。总的来说,老师们还是比较温柔,即使是也并没有给人压迫的感觉。意外的是,整个面试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紧张,可能因为要一直保持思考反倒没有时间顾虑太多其他的东西。虽然还是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也算是尽力了。等待录取结果的日子依然煎熬,面试时的问题和失误在脑子里一点点放大,我对自己的能力实在没有信心。我不敢奢望什么好的成绩,我知道相比于他人我的弱势实在明显。直到5月20号的下午一点多,手机弹出来录取消息,研友告诉我我们两个都录取了。在拟录取名单上看到我的名字时,一颗悬了两年的心终于尘埃落定。两年的付出和努力,终于在5.20这天收到了回报。二战录一战结束后,陷入了长时间的颓废期。室友们都有了更好的去处,而自己还在迷茫,家人时不时的埋怨和责怪,虽然不重却一点点消磨我的信心和意志,我也怀疑自己选择北大是不是根本就是条错路。整个学期都在逃避去图书馆,甚至就连做毕设都很抗拒。心里很清楚不能再逃避做选择,但却一次次逃避二战,直到毕业搬离宿舍那天,我才惊觉我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朋友劝我另做选择,可我还是义无反顾地再次选择了北大,心里实在容不下其他。说是执着,其实是倔强固执。后来朋友才告诉我,她当时其实并不真的相信我会考上北大。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会生出一种不真实感,那个遥不可及的北大梦是真的实现了吗? 六月份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七月份在一个小公司找到了工作。公司距离家里两个小时的路程,来回四个小时。我就在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上用墨墨刷单词,或是翻看专业课笔记。但是,太久不学习的代价就是就连基础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我清楚地记得,当我绝望地发现我连某个基础理论的学者都回忆不起来时,手中的笔记突然被地铁上涌动的人流挤掉,被踩了几脚。当时我就突然明白了电视剧中失魂落魄的剧情和画面并不是假的。六点下班,八点半才能回到学校,就匆匆忙忙在自习室里看一会儿小绿册子或是论文,但每次只能学半个多小时。运气好的话,能够早回来半个小时。 因为心思的确没放在工作上,八月份的时候公司就把我辞退了。虽然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复习,但还是要挣生活费和房租。整个八月就一边接一些零碎的稿子,一边复习。等到真正开始复习的时候,已经九月份了。 从九月到十二月,有太多回忆。每天骑着共享单车往返于出租屋和图书馆;专题又遇到了麻烦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躺在床上哭;一天的学习毫无效果,回家路上一边骑车子一边哭着说考北大好难;就连跟同学一起等鸡排的时候也坐在门口流泪;记忆里总是阴天和下雨天,还有一直循环的“我一定要去北大”的歌单。但回忆也不全是灰蒙蒙的,周四闭馆的下午,可以回到屋子里跟室友煲汤,晚上可以去后街买一袋甘梅薯条。算是为数不多的彩色。不管前一天晚上有多难过和崩溃,第二天早上依然踩着单车去图书馆,听着SHE的《你曾是少年》,脑子里全是我要逃离这里,我一定要去北大,只觉得脚下都是力量,又是斗志满满地开始新的一天。考研这条路上,谁不是中二热血的追梦人呢?考试只有两天,却异常漫长。每次去考场之前,我都会站在酒店房间的镜子面前给自己加油打气。但我没想到,英语考试是我做得最差的一次,大脑好像停止运转,每道题都做得毫无底气,甚至在铃声响起的时候勉强做完。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正好下雨,我又没带伞,行尸走肉地回了酒店。直到打开房间的灯时,我才恢复了感觉,一下子就颓了。我以为二战就已经败在了英语上,甚至不想再去考第二天的专业课。还是研友一个劲地打电话安慰我,才勉强复习起专业课。十一点多睡着,早上四点醒来就开始背书,也毫无困意。站在考场外等待入场的时候,我抬头看着天空,脑子一片空白却也不慌,只是默默祈祷着考试顺利。等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我发现那些知识突然活了起来,下笔也从未如此流畅过,不知不觉就写完了15面的答题纸。答完最后一道题放下笔后,也刚好响起考试结束的铃声。在贴有北京大学封条的信封上签下我的名字时,如释重负地呼了口气。我知道,一切都结束了。我一直都是个很不自信的人,一战也是因为完全丧失了信心而自暴自弃。二战时依然陷入了不停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中,甚至觉得自己的状态远远不如一战,大概是源于根深蒂固的性格因素吧。一次次在学习中受到打击,一次次靠研友和室友的鼓励修复本就稀薄的信心。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产生一些生理性的反应。头痛、发冷、浑身发抖,什么东西也看不下去,常常要缓一段时间才能重新回到学习状态。其实,现在我也依然没什么自信,写经验贴时常常底气不足,就连分享课也是紧张地排练了好多遍。但是,我还是想告诉大家,不管有无信心,永远不要放弃。只要低头努力,未来会有好的消息等着你,每个灰暗崩溃的时刻后来都会变为成功的点缀。这篇经验贴断断续续写了很多天,仿佛再一次走完了两年的考研时光。想什么都讲却不知道要讲些什么,而我也要开始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了。在写下这最后一段的时候,手机里正好放着《你曾是少年》。那么,希望你像歌词里一样:你会成为最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