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咖云集观点碰撞,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举行说而不休

大咖云集观点碰撞,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举行

10月23-24日,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国内外人工智能产业专家及行业精英呈现一场思想碰撞、成果分享的学术盛宴。现场发布了哪些AI领域的重磅消息?广东又将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哪些新部署?有哪些AI新成果、新技术闪亮登场?相关领域的大咖又分享了哪些成果与思考?速度跟上小科回到大会现场看看去!启动与合作: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仪式科技部批复了《关于支持深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国科函规〔2019〕183号)在10月24日上午的主题大会上举行了深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启动仪式根据国家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有关工作部署,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深圳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深圳发挥研发能力强、高端人才聚集、产业链完整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健全智能化基础设施,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全面提升人工智能产业国际竞争力。第二批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启动仪式去年第一届高峰论坛上按照《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统筹布局发布了首批4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今年大会上启动建设了第二批共8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为它们进行授牌▼▼▼它们涉及智能金融、智能视觉、智慧交通、机器人智能交互等领域,分别是:1.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金融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深圳市商汤科技有限公司:视觉智能处理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3.科大讯飞华南有限公司:机器人智能交互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4.鹏城实验室:基础理论与开源软硬件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5.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交通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6.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无人船艇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7.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设计与制造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8.广州云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机协同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科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大会着力加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合作举行了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科技合作项目签约仪式▼▼▼1.鹏城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鹏城生态-鲲鹏联合创新实验室。2.鹏城实验室和深圳云天励飞技术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3.鹏城实验室和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4.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和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广东省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5.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签订《广电运通与中科院自动化所战略合作协议》。6.季华实验室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先进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合作协议。7.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跨海交通集群工程智能建造关健技术研究"。8.四会市人民政府、国家电投集团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香港点芯数据集团、肇庆市金融工作局签订《共建"三网一车"创新投资基金合作框架协议》。新 品 发 布:创新人工智能的技术主题大会上华为、科大讯飞、佳都科技发布了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华为:两款基于Atlas智能计算平台的产品华为与亚联发展联合推出了变电站智能运检解决方案这一方案将传统的人工监测变成机器自动识别、解放了电网运检人力、提高运维效率,有效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华为与远光软件联合推出了智慧财务解决方案通过OCR+大数据技术,实现企业员工移动报销、智能税务管理、智能票据识别能力。科大讯飞:教育大数据平台科大讯飞发布基于“数据采集共享、数据存储计算、数据管理监控和数据可视化展示”为一体的数据管理及数据决策的大数据平台,完成区校教学及管理数据的有效治理,做到用数据说话、决策、管理、创新,助力区域教育科学管理和学校教学可持续发展与减负增效。佳都科技:华佳MOS——新一代智能综合监控系统华佳MOS基于工业互联网,面向地铁运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的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由边缘计算平台、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AI中台及智慧应用构成。人工智能重要成果展主题大会现场设置了人工智能重要成果展,全球一流的人工智能科研机构及近20家龙头企业,展示人工智能研究、应用、设备、解决方案和服务,为人工智能企业家以及科研人员交流合作提供平台,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观 点 碰 撞:分享对人工智能的思考主题大会上来自中、英、美等国家的人工智能领域顶尖科学家、学者、产业界代表围绕“AI & ALL”这一主题献上了精彩的主旨演讲▼▼▼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大会致辞广东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面临新一代产业变革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华为将争取用5—8年的时间,以鲲鹏跟昇腾为核心引擎,助力广东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全面助力广东数字经济跟数字政府创新和发展,将广东建设成为国家数字经济与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和全球的数字经济创新中心。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前主席Dame Wendy Hall(达梅.温迪.霍尔)大会致辞人工智能影响着方方面面,除了技术方面,还有社会方面,要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福利的,是朝着好的方面去发展的。要思考如何合法、合理地分享数据;如何打造完备的系统、培训非科技领域的人才加入到人工智能的产业中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潘云鹤“AI 2.0和工业经济发展智能化”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研究认为,中国的工业智能化发展实际可以分为5个层次进行,最低的一个层次是工厂运行智能化,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经营智能化,第三个层次是产品创新智能化,第四个层次是供应链接智能化,第五个是经济调节智能化。这5个层次有4个层次是企业感兴趣——第一到第四层次。政府对3个层次感兴趣——第三、第四、第五。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三、第四的层次是微观和宏观经济的交界点,十分重要。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Pascal Fua“Mapping Brain Connectivity from Images: Machine Learning to the Rescue”(从图像映射大脑连接:机器学习到救援)21世纪最大的一个挑战就是人们大脑里面是如何产生结果的,事实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们找到答案。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大脑,同时更好地了解退化性的疾病,最终找到疾病的治疗方法。我们使用人工智能就是去建模。人脑的信息是非常大的,我们需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去模拟这些数据,否则我们没办法真正地了解人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郑南宁“无人驾驶面临的挑战”无人驾驶,我们还需要研究什么?完全自动驾驶面临的挑战之一就是对复杂交通场景的周密感知,对任何的路况、任何的天气状况都能够做出安全的反应;挑战二是预行为理解,要进行预行为的判断;此外,还有意外遭遇的应对,机器要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挑战四是网络安全;此外,还有人机交互,主人用语音跟它交互,同时无人驾驶要理解,它还要进行一次双重的验证。实际上全自动的无人驾驶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望而生畏的挑战,尽管我们现在取得如此大的进步,但是真正要让无人驾驶步入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我们还需要付出艰难的努力。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统计系与计算机系教授朱松纯“常识获取:通用人工智能必经之路”只有当共享的东西高度融合以后,人和机器才能说得着话,这是核心。不然,就像现在的机器人看起来都像傻瓜一样。人工智能进一步的发展,目前面临的阶段就是大统一。把各大领域进行综合起来,计算机视觉、认知科学、语言对话、机器学习等。中国曾经的发展,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我希望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通用人工智能基本的能力,加上目前各行各业的结合训练,帮助中国实现另一次腾飞。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张晓东“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我想人工智能也许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三点:1.人工智能无法解释因果关系。你不告诉它,它不会理解,所以,它可以识别人已知的各种各样模式,但不能探究为什么有这个模式;2.人工智能只有准确无误识别所教过的内容,没有感知和推理的能力,判断的能力也是没有的,如果有一点干扰和噪音,可能马上出错;3.人工智能不能测量人类的精神状况。目前没有任何机器可以测量出人脑的健康状况,我们只能看到人的行为才能够断定他的大脑状况是什么样的。云从科技创始人、博士周曦“人机协同定义智慧城市”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人机协同这件事情呢?因为,现行的人工智能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有两个基本问题:如果人工智能做得不好,那么完全靠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生命、财产或者是其他的问题是一个巨大的伤害。如果它做得太好,什么事都被人工智能干了的话,我们是不是就失业了。人是不是就会变成《黑客帝国》里机器的宠物。这两个问题,我觉得其实它的答案很可能是人机协同。如果我们能够做好人机协同,那么,我们就能够去以人的长处去弥补计算机的短处。我们提出人机协同,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第一是人机交互;第二是人机融合,人工智能能不能更好地提供服务, 第三是人机共创,共创指在专家侧,人工智能能不能跟专家创造更好的产品。华为公司智能计算业务部Atlas业务副总裁张迪煊“昇腾万里,共创AI新时代”华为在人工智能战略的落地方式,将以面向全栈、全场景AI的解决方案来提供。我们提到的全场景包括:公有云、私有云、BN计算,终端的全场景。全栈是从技术维度来呈现的,主要面向底层的芯片层,芯片使能、框架以及应用使能。我们更希望应用是跟我们的合作伙伴一起面向我们的客户进行交互。我们有了大量的算法平台以后,将会投入15亿美金面向未来及全球的开发者,也欢迎广大企业和个人开发者一起来迎接AI的计算产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博士杜兰“A.I.赋能,世界的下一种可能”今天,我们希望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做很多的拓展,给我们带来享受的红利。我们朝两个方向进行拓展:第一,在万物互联时代,人和机器的交互,通过语音变得更加方便。机器可以将最优秀的人类专家的能力给普通人赋能,把这种能力在各种各样的行业进行应用。第二,我们有可复制、推广、量大面广的应用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已经出现了,能够证明这个应用是有效的。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

俏冤家

「积淀」走进科学院系列之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紫冬盛开蝶自来

这是海淀·故事第775篇文章9月19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3,2,1,发射!”伴随着冲天的火光和欢呼声,我国第37、38两颗北斗导航卫星冲天而起,直入天际,三个小时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这两颗卫星将成为我国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前发射的十二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我过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而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前辈们又为其付出了多少努力。北斗导航卫星发射现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1968年,为加速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所整建制划入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名为空间控制技术研究所,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0二研究所。1970年,根据自动化学科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重建自动化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标志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我国第一个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的过程中孕育,应国家建设的重大需求诞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成长。从“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到高性能功能数字信号处理器研制成功,从满足国家需求的精密感知与先进控制到面向内容安全的网络信息处理,从深入百姓生活的“汉王”品牌系列产品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控制技术,几代自动化所人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果。雪后的自动化所筚路蓝缕 临危受命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召开了包括中央各部门、各有关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技术工作人员大会,动员制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来自全国 23 个单位的 787 名科技人员提出了发展远景规划的初步内容,体现出全国“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在规划制定过程中,深切感到某些新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为了更快地发展这些新学科,使其在短时间内接近国际水平,把计算技术、自动化、电子学和半导体这四个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列为“四大紧急措施”,经周总理同意,确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采取紧急措施,尽快筹建相应的四个学科研究机构。不久后,自动化研究所应运而生。1986年9月19日,自动化所举行了建所30周年的纪念活动,历届所领导合影留念在那个火红的年代,以柯岗为代表的多位苏联专家来所讲学,草创研究所的先辈们抓住每一个机会,努力的吸收养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自动化研究所日益壮大。图为科研人员在进行操作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苏联的人造卫星一号发射成功,此后,我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我国开展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1958年5月17日,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自此,欣欣向荣的自动化研究所临危受命,加入了这次注定载入史册的攻坚任务之中。而几乎与此同时,自动化所还承接了原子能反应堆自动控制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综合自动控制两项任务,自动化研究所草创不久,便被委以重任,投身最需要的地方,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奋斗,这也成为一代代自动化所人的信念和追求。攻坚破难 东方破晓1966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正式成立六五一设计院,并开始进行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方案设计工作。自动化研究所在其中所承担的“东方红”乐音装置、调制器和短波发射机研制工作也提上日程。同年10月2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两弹”(导弹、原子弹)结合试验。试验前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要求,这一方针后来成为人造卫星研制人员的座右铭和工作指导方针。同年12月,中科院六五一设计院完成了东方红卫星总体技术方案设计。196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持续进行,除却个别国防工作外,其他的科研工作全部陷入停滞状态,而卫星上天的梦想一直在科研人员的心中生根发芽,无数个夜晚,他们秉烛达旦,焚膏继晷,孜孜以求,只为让“东方红”的声音响彻天际。科研人员在调试“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1970年4 月 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圆满实现了“上得去,抓得住,报 得及时,听得到,看得见”和一次成功、初战必胜的要求。太阳系第一次听到了来自神秘东方的声音,从此这颗人造卫星一直漂浮在它的轨道上,注视着这个美丽古老的国度,见证他在一天天的日起月落间崛起。“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紫冬悄绽 继往开来“2010年7月30日,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备处主任、所长的钱伟长教授逝世,享年98岁。钱教授因在多领域皆有建树,被称为“万能科学家”,而他却说:“我没有专业,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这位被称作中国力学之父的老人,参与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组。1980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促进了力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动化研究所首任所长,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先生钱教授回国建设新中国的几十年间,始终关心着自动化科学的发展,他曾说:“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几十年来,自动化研究所秉承老所长的训导,薪火相传,代代不绝,许许多多的优秀科研成果喷薄而出。(2010.7-2015.10)自动化所领导班子。左起:杨一平、王小明、王东琳、徐波、战超近年来,自动化所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0余项。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专利申请和授权量连年攀升,多年位居北京市科研系统前十名绘;制的“脑网络组图谱”第一次建立了宏观尺度上的活体全脑连接图谱,获得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虹膜识别核心技术突破国外封锁,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走出“中国制造”之路;基于自动化所语音识别技术的“紫冬语音云”在淘宝、来往等阿里巴巴旗下移动客户端产品中得到推广;“分子影像手术导航系统”通过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安全性及有效性检测认证并进入临床应用;“仿生机器鱼高效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研制的机器海豚实现了1.5倍体长的最高直线游速,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机器海豚完全跃出水面。“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分别成功应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保工作中,为社会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与中国日报社合作构建“全球媒体云”综合平台,受到广泛好评;“基于ACP方法的石化企业智能管理系统及应用”先后应用于茂名石化、齐鲁石化,为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并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一路走来,自动化研究所硕果累累,星光熠熠。2012年智能化大厦竣工,将为研究所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中国自动化领域一穷二白的时候,自动化研究所应运而生,它临危受命,总是活跃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总是冲在科研领域的风口浪尖。从最早的人造卫星、氢弹原子弹,到三峡水库,北京奥运会,总有自动化研究所的身影。紫冬之春注:紫冬并不是一种真实的花,因紫冬与自动谐音,故而自动化研究所化用其名来自称。“面向过去,万千丰碑伫立,展望未来,无数紫冬盛开。编辑 / 马超群审校 / 冯焕丽更多海淀历史文化故事【积淀】清华园火车站:燃烧的青春旧地朝花【积淀】《延禧攻略》是一份历史攻略?听说这里有答案【积淀】岁月荡金波 颐和园中来

吊人索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 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

原魁讲解机器人的类型。市民认真聆听讲座。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原魁做客“珠海文化大讲堂”,带来主题为“智能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讲座,讲解机器人的类型、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给市民带来一场科技盛宴。采写:本报记者廖明山苑世敏摄影:本报记者赵梓人物介绍:原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研究,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出版专著与译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曾为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专业评审组成员与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机器人有哪些种类?机器人有哪些类型?讲座开始,原魁介绍了机器人的种类。“要讲智能机器人,首先要让大家知道机器人都有哪些类型。机器人种类非常多,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它分为三类。”原魁说,“首先,在工厂里干活的机器人叫做工业机器人。其次,在我们身边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机器人,叫做服务机器人。这两者之外的机器人,我们把它叫做特种机器人。”随后,原魁逐一介绍了三类机器人的特点。“工业机器人的结构总的来说比较简单,一般来说由本体、控制器、示教盒三部分组成。‘示教盒’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因为机器人的大脑是一个计算机,必须通过人为编程这个计算机才可以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给计算机编程就是通过键盘敲代码,但是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因为它的工作环境与运动轨迹等往往非常复杂,工作人员通过键盘做编程非常困难。所以,从工业机器人开始发展的时候,人们就一直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给工业机器人配一个特殊的部件,叫做示教器或者示教盒,通过这个东西实现编程目的。”原魁说,“工业机器人又可以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其主要作用就是做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做人做不了的事情,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除工业机器人外,直接为人们提供服务的“服务机器人”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家用机器人、教育和娱乐机器人、陪伴机器人、手术辅助机器人等都在此列。“服务机器人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类型——医疗机器人。有了这样的手术辅助机器人,年轻医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完成复杂手术。因为机器人有非常好的基本素质,精度、稳定性远远高于人类。”原魁说,“现在最广泛使用的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第三类机器人叫做特种机器人,它们往往是为了满足某个特殊需要或为了完成某种特殊的任务而开发的。“比如军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无人机)、水下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等都属于特种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让机器人智能起来?原魁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为了让工业机器人“更聪明”,人类给它加入了视觉系统。“机器人视觉是智能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使机器人能够看清所处环境中感兴趣的物体。从发展现状来看,机器人视觉系统一直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制约了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采用‘示教-再现’的工作方式,只能重复固定动作,对工件和工装卡具的精度都有较高要求。少数机器人采用了视觉系统,具有一定的自主识别工件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原魁说。在服务机器人发展现状方面,原魁表示,虽然服务机器人种类很多,但智能水平普遍很低,不能自主执行复杂任务。少数机器人有一定的智能,可以实现语音对话和简单目标识别,但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未来,以视觉为代表的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离线编程与自动编程技术将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机器人的智能化程度将不断得到提高。”原魁分析智能机器人发展趋势。人工智能不是机器人在讲座中,原魁还就“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与市民进行分享。“人工智能是指能够自主学习并能够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计算机程序。智能系统与人工智能系统最大的区别是人工智能系统有学习能力。”原魁说,“此外有一点要明确一下,人工智能是一种计算机程序,不是机器人。”随后,原魁回顾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1956年夏,美国的一批学者在达特莫斯大学举行了两个月的学术讨论会,探讨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等问题,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的术语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目标。例如,计算机下跳棋、机器翻译、机器定理证明等等。”原魁介绍,“人工智能目前处于新的起步阶段,存在很多未知因素,对待人工智能未来发展一定要回归理性,务实推进。所有的人工智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领域,用人工智能更好地解决问题。”原魁还介绍了智能机器人中所应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中应用到的人工智能技术,环境感知功能可以使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实时准确感知环境、安全行驶,目前这一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一些特定场景下得到了应用。”讲座最后,原魁总结道:“现在大部分智能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还比较低,有待于未来用智能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各类机器人的智能水平,这是智能机器人用到的两项最关键的技术。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机器人变得更聪明,从而可以完成更多的复杂任务。”来源: 珠江晚报

不考不鸣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孙哲南确认参加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2018年10月18日-19日,由深圳市科创委员会指导,亿欧公司主办的“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将于深圳盛大召开。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技术学院教授孙哲南,确认参加“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人物介绍】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这些走在时代前沿,并在人工智能产业中发光发热的新技术,是孙哲南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孙哲南在科研工作中,孙哲南博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在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8项,获得14项软件著作权,虹膜识别科研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专利优秀奖,个人获得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孙哲南博士主持研发的虹膜识别和人脸识别核心技术孵化了三家高科技公司,相关产品在煤矿、银行、军事、公安、手机等领域推广应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其科研部门,同时也是孙哲南博士所供职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着百余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等等。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为学术委员会主任。【生物识别】在生物识别领域,孙哲南博士深耕多年。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生物识别技术分别是: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掌纹识别。生物识别技术在安防产业大放光彩,最直接原因是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在警务领域,它是追拿罪犯的关键技术;在智慧园区领域,它是快速通行、本地生活的帮手;在金融、政务领域,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先进手段。多模态生物特征检验,是生物识别发展的主要方向。多模态,顾名思义,是指纹、人脸、虹膜、掌纹、体态等单一生物特征模态的融合,实现1+1大于2的效果,创造出用更智能化、人性化的系统,更精准高效地确定人物身份。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2023年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2016年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50亿美元左右。深入认识生物识别技术,了解其在产业中落地的可能性,掌握行业先进动态,用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手段赋能改造传统行业,迎来新一轮升级发展,是科研机构及走在市场一线的企业最关心的事情。未来,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企业,在安防领域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挖掘企业潜力?相信你有很多的疑惑或见解。欢迎来到现场,共话智慧生活。【报名链接】:https://www.iyiou.com/a/bati2018?herkunft=6661【大会介绍】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即将出炉的大背景下,由亿欧公司主办的“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y Areas Tech Innovation Summit, 简称BATi)将于10月18-19日在深圳举行。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本次峰会的指导单位,梁永生主任将出席会议并作致辞。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作为深圳市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大力夯实科技创新基础、推动创新举措落地、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创新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迈进。在这个时代,不论信息如何发达,走在科技最前沿,对于科技理解最深刻的永远都是奋斗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他们知晓未来技术将创造什么样的新机遇,也明了其将带来什么样的新挑战。“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将邀请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带来最前沿技术的解读。随着一大批科创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创业创新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如何把握新趋势就至关重要,“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将邀请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等投资大佬齐聚峰会圆桌,分享创业创新的新方向。2018年以来,智能产品、新消费品牌大量出现,作为科技中心和消费中心,“粤港澳”在这两方面的优势得天独厚,一大批创业公司崛起:大疆、优必选、碳云智能、商汤科技等,将在“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上集中展示。此外,为促进“粤港澳”融合,将有专门的环节,使香港、澳门和内地的青年创业者将在峰会上进行对话。2018年10月18日、19日,我们期待与您相聚于这场2018大湾区顶级科创峰会,共同开启世界新硅谷——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篇章!更多活动详情:https://www.iyiou.com/a/bati2018?herkunft=6661

不过一枝

出门问问&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建语言智能与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

机器之心原创作者:高静宜3 月 29 日,「语音智能与人机交互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成立,该实验室由中国人工智能公司出门问问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翻译研究团队联合建立,将专注于自然语言理解、多轮对话管理、问答系统、机器翻译等人机语音交互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出门问问成立于 2012 年 11月,是一家在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探索等技术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根据此前路透社报道,于 2015 年 11 月出门问问完成 C 轮融资后的累计融资金额达 7500 万美元,投资方包括 Google 、红杉资本、真格基金、SIG 海纳亚洲、圆美光电、及歌尔声学。「我们不能止步于产生需求时才进行研发,或是仅仅满足于照搬、挪用国外的新技术、开源算法。只有在探索前沿、核心算法上进行投入,我们才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突破。」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说。李志飞在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曾加入 Google 研究院从事机器翻译的研发工作。基于这样的想法,出门问问对技术研究合作在经费投入也没有设置门槛和限制。「只要能做出比较有意思的成果,甚至对我们的技术不一定有直接的影响,都没有关系。我们是有情怀的,可能比较理想主义一点,但我们是真正希望能够做出一些创新的。」李志飞说。事实上,能够促成这次为期三年的合作基础是,双方共同看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人机交互趋势,且在研究资源方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专注于机器翻译,而机器翻译是 NLP 技术最集中、最核心的应用,同时团队在基本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技术有非常扎实的研究成果,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是十分领先的团队。而出门问问在成立之初就把眼光放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并在两年前开始发力人工智能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商业化,先后发布了 Ticwatch 智能手表、Ticmirror 车载智能后视镜等 AI 落地产品,由此带来的研究优势是具备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构建端到端的系统,能够完成需要大量工程师、产品经理共同构建的工程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李志飞看来,企业做研究与科研机构有很大区别,大多数企业很难全力做比较长线的研究,作为创业公司要保证足够的前沿技术敏感寻求实验室共建是有效途径之一。他以深度学习的崛起作为案例说:「深度学习开山鼻祖 Geoffrey Hinton 曾在学界做了很多年相关研究,在 2007 年,当时我还在微软研究院语音识别组实习,他们就开始与微软进行合作,探讨把深度学习算法部署在微软系统里。直到 2012 年的时候,他们在语音识别领域做出了巨大的突破,之后 Google 才开始跟进。在美国,对于技术最早的探索大多还是在科研界。这也是国外很典型的一种模式。」这次合作目标计划从搭建面向特定应用任务的自然语音处理系统开始,逐渐延展到场景构建和算法设计的创新,再到第三年设计具备演化拓展能力的算法和系统,推动合作企业的业务迭代。比如,基于自然语言的人机对话系统中,目前的瓶颈在于自然语言的理解以及上下文的对话机制,在听歌的场景下,用户说:「我想听周杰伦的歌」、「他有没有摇滚歌?」,在车载场景下,用户说「我要导航到国贸」、「找目的地附近的停车场」,这两处场景就存在一个比较通用的上下文指代的问题。「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就是把语音交互做到三个比较大的应用场景里,即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李志飞介绍说,「未来发展的整个趋势就是无手无屏的语音交互,换句话说,就是在用手和用眼效率比较低的场景。在技术层面上来说,未来把物理世界的知识深度结合到自然语音交互也是一个趋势。和人类沟通一样,人机交互系统只有在拥有了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快速、深度、有效地沟通,这个过程涉及到知识表示、逻辑推理等问题。我们最核心的终极目标,就是打造一个无处不在的懂你的虚拟个人助理。」研究目标之外,李志飞还希望可以在这次合作中摸索出一套产学有效合作对接的机制。过去有很多产学合作只实现了单方面的需求,比如企业支持学界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却并没有深度创新点进而作用于企业迭代,或者学界只为企业提供人力,实验室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收获。只有构建一套既能够帮助科研机构解决实际有用、有意思的问题,同时可以帮助企业得到算法技术本身的提升的机制,才能使合作双方配合默契、有效,进而实现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这不是一个短平快的过程,要实现预期成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保持耐心。」李志飞说,「事实上,很多学界研究人员对实际产品系统并不够了解,我们希望在这次合作中,他们可以花一些时间来了解我们的系统。这样他们就无需自己从头搭建一个系统,而是可以直接在我们基于工程人力、数据所快速完成的原型系统中,进行算法验证。我想,这也是研究里面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独一无二的系统里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远比拿出一个很多年前的问题来琢磨有趣,也比把某些算法的准确率提高百分之五更能得到认同。我们的系统是基于自然语言的人机对话,是在移动场景下用户直接去使用的,是一个非常新的系统。在这里找新的方向,就好比开辟了一个新的城池,再在城池中去种菜,而非在老城里发明更好的种子。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容易出成果,也更能得到行业认可。」

虽疾不死

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中科慧远」已批量出货手机玻璃盖板外观检测设备

文 | 小妍@边界计划编辑 | 王艺瑾近年来,消费电子元件微型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对工业质检的精度、准确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国内逐渐攀升的人工成本也加速了“机器替人”的趋势。目前,PCB、FPD、半导体、光伏、汽车电子等行业都逐渐在用自动光学检测技术(AOI,全称Auto Optical Inspection)替代人工目检。而以往的AOI设备主要来自国外,在运输成本和本土化服务等方面尚未满足国内企业的需求。这种情况为“国产替代”创造了市场空间。36氪近日接触到的“中科慧远”是国内一家可以实现AOI全套实机生产的工业外观精密检测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孵化,并获得中科院自动化所及政府基金的千万级投资,还在2018年获得联想创投和丹华资本的Pre-A轮融资,在2019年获得中科创星的千万级A轮融资、某政府基金的过亿元投资。该公司CEO张武杰告诉36氪,计算机视觉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尺寸量测、与机械臂抓取相配合的引导定位、精密对位、外观检测这四个领域,而中科慧远选择了外观检测领域,现阶段的核心产品集中在手机盖板检测。该公司在去年9月研发完成了盖板玻璃成品检测设备、白片检测设备、丝印在线品控设备和高精度3D玻璃背盖检测设备,并从今年开始批量出货。该公司还从今年开始研发显示面板的来料检验、贴合检验、显示模组检验和玻璃边缘检验设备,并计划明年将产品线拓展至非3C领域。谈及为何一开始要做手机盖板外观检测,张武杰表示,首先,和汽车等行业相比,手机行业的体量足够大;同时,以往手机玻璃盖板都是人工检验,但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人员培养周期又长,还存在人眼疲劳引起的误检漏检造成后续返工等问题。与之相比,中科慧远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可以在解放人力的同时,为企业降本增效。具体来说,以往人工检测效率是每天1000-1200片,而中科慧远的机器检测效率可达到每天4万-4.5万片,且出货品质相对稳定,能保证实时交付。此外,张武杰表示,在外观检测领域,手机玻璃盖板的检测难度很高,因为它透明、高反光、受环境干扰大、对缺陷的容忍度低、对检测精度要求高。这意味着,攻克手机玻璃盖板检测之后,会更容易把技术复用和延伸到精密制造和高端装备等领域。而中科慧远之所以能把这事儿做成,是因为其核心团队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相关技术领域已经积累多年经验、并花了三年时间深入产业内部。目前,中科慧远的客户包括伯恩光学和京东方等玻璃盖板或面板领域的头部企业。张武杰预计,他们今年底的合同订单额可达五六千万,明年收入可达一亿,其客户一般可以在1到1.5年时间内收回设备的购买成本。中科慧远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正涛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科学家徐德博士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顾庆毅是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曾任广岛大学副教授;CEO张武杰是连续创业者,曾创立北京兰瑾科技有限公司。(封面图片来自pexels.com)

伏击战

广东 新动能势猛劲足

广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燃料电动城市客车生产车间。梁启华摄(人民视觉)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5G研发、机器人……一系列新兴产业,正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今天起,本版推出“纵深·广东新动能观察”系列报道,展现广东新动能发展的亮点,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并为其他区域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观察广东动能变化,两句话可作参考:早期“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现在“东南西北中,创新到广东”。言外之意,广东的“人口红利”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看来,变化“的确如此”。2007年,从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辞职创业的姚维兵,开始做汽车生产线智能设计。他回忆说,“没掌握新技术时,吃了不少苦头,500元的小项目都接。”如今,公司已经拿到了98项发明专利,特别是在开发了全球领先的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后,组装效率提升5倍,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姚维兵的创业之路,广州开发区企业家都不陌生。从食品、日用品、建材、化工、五金等企业“挑大梁”,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唱主角”,79平方公里的广州开发区正是广东经济动能转换的缩影。2018年头10个月,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万亿元,先进制造业约占六成,而10年前这一占比仅一成多。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大省广东正逐渐摆脱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路径依赖,开始拥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动能转换,质效提升,创新型经济正如高速列车般呼啸向前。“转移”与“转型”发展遇到“天花板”,倒逼新旧动能转换广东新旧动能转换,始于珠三角结构调整。11年前,珠三角突遭国际金融风暴“寒流”,一批外向型中小企业“感冒”。深圳市宝安区加工企业几乎关了1/3。广东顶住压力,顺势实施产业转移战略,引导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周边,减轻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压力,俗称“腾笼换鸟”。“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全省80%,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动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产城融合,就能大大改善广东发展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这是珠三角发展的必经之路。“动筋骨”才能“强体魄”。广东两大工业重镇——佛山市和东莞市闻风而动。佛山坚决淘汰污染型企业,400多家陶瓷企业关停并转,技术改造,只剩60多家。2008—2012年,东莞忍住经济滑坡“阵痛”,每年拨20亿元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年之间,广东省建起8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珠三角转出劳动密集型企业、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约14万家。5年前,广东继续倡导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珠三角人意识到,既要“腾笼换鸟”,更要“扩笼壮鸟”,防止企业外迁“水土不服”、本土产业“空心化”等问题。2014年,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奉命担任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却不按套路“出牌”,不搞低端产业,而是引进氢燃料电池模块、氢能源整装客车、加氢站、氢能源车示范线、氢能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即便是产业帮扶,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我们就是认准一个目标,变低端产业转移为高端产业共建,培育支撑当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国说。风雨过后见彩虹。2013年之后,东莞经济触底反弹,经济增速重进全省前列。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2017年,全市智能手机年出货量3亿多台,约占全球手机市场1/4。佛山一举摘掉污染帽子,重现“碧水蓝天”,陶瓷业效益不降反升。2013年至今,全市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三,工业总产值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当2017年结束时,广东新动能厚积薄发,新经济势头强劲。全省3.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撑起经济“半壁河山”,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之首。专家认为,回顾广东动能转换进程,“转移”与“转型”是两个绕不开的节点。如果说产业转移是动能转换“第一季”,产业转型就是动能转换“升级版”。如今,广东重新站到新起点,开始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大数据、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数,广东均居全国前列,为动能转换奠定基石和优势。”广东省工业化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处长孟辉认为:“广东要继续依托数字经济优势,抓紧产业协同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体系,合力并行,跨越发展。”“制造”与“智造”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蜕变,“世界工厂”迈向“创新高地”“先进性”和“智能化”,是广东培育新动能的两大着力点。“你们能想象,一根小天线涉及多少高科技吗?”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卜斌龙见面先科普:通信业快速发展,天线越来越多,而增建铁塔又耗费资源。怎么办?在技术团队的攻关下,京信通信取得近千项核心技术专利,突破了天线小型化、轻型化、一体化等难关,研发出多制式融合天线、多系统共用天线。到2015年,京信通信专利技术数量跃居全球前列,移动通信天线业务稳居全球前三,挤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动网络业务。“两年少建铁塔45万座,节约土地两万亩。”卜斌龙说。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广东首先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先后建起66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361家省级战略性新兴骨干(培育)企业,并在全国率先发展超高清视频(4K)产业。华为、腾讯、科大讯飞、迈普医学、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等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7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全国第一。当京信通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疆拓土”时,广东乐源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则在传统手表制造业“精耕细作”。公司总裁乐六平拿出一块黑色石英表介绍说,“别小看这只小手表,它可是世界首款机械指针与智能系统混合手表,里面有我们研发的智能手表机芯、穿孔触摸彩屏+机械指针等技术。”岭南大地,许多面临危机的传统制造业,正通过技术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海天酱油的传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这个延续了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因为工艺落后,一度在市场竞争中风雨飘摇。10多年前,引入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库等新技术,逐步走上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成了全球调味品制造业龙头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挂空挡。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敢抢敢拼,异军突起;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攻坚克难,重焕生机。这是广东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说。“珠东”与“珠西”谋篇布局,为创建世界一流湾区提供引擎2018年冬,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分别在深圳、佛山如期举行。两场盛会背后,正是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两大产业带的稳步发展。一江两带,互为支撑。珠江东岸创新意识强烈,广州、东莞、深圳3市聚集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珠江西岸,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几乎覆盖全部工业门类。推动珠江两岸错位发展,体现了广东决策层的良苦用心。2017年,广东提出打造180公里“中国硅谷”,把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深圳空港新城、坂雪岗科技城、深圳高新区等重大科技平台串联共享,组成科技创新长廊,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与融合,做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位于“中国硅谷”核心位置的深圳,率先把高新技术产业定为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广东动能转换的“领头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起36个实验室、研发中心以及6个海外中心,孵化出1500多家企业,培养20多家上市公司。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副院长刘仁辰说:“研发平台、人才培养、投资孵化、创新基地、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产学研功能齐备,一站式解决科研配套服务,这在海外都不多见。”珠江东岸创新不止,珠江西岸也是激情澎湃。仅2018年,珠江西岸新引进亿元以上投资的智能制造项目228个,30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或投产。据广东省工信厅预测,两年后,珠西装备制造业将迈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梯队,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两万亿元。不久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都盯上“机器人”,分别启动建设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博智林机器人谷。随着美的、碧桂园的“转轨”,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德国汉诺威机器人学院、弗劳恩霍夫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等相继进驻。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胸有成竹地说:“5年后,我们基地年产机器人7.5万台,可以带动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珠洽会”开幕式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大力度推动珠江西岸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努力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18年12月,广东新动能基金正式启动运作,目标规模200亿元,为广东优质上市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会长向晓梅说:“珠江两岸是广东创新意识最强、产业门类最全、动能转换最快的地区。两岸比翼齐飞,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发展引擎。”(记者 刘泰山)

爸爸们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外籍员工发不当言论已解聘

#互联网大事件#11月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所外籍雇员被爆出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发表歧视性、种族主义言论。此事发酵后,激起了不少中国网友的热议。随后,该员工在网上做出所谓的“道歉声明”,但被不少网友指责“避重就轻”、“没有诚意”。11月7日中科院科学院自动化所研究所表示:知悉相关情况后,研究所对于该外籍人员的错误态度表示极度震惊及愤慨,并表示严厉谴责。研究所认为,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尊重中国文化是我所聘用员工的首要条件。目前研究所已立即对该人员停职检查,并正在研究下一步处理意见,后续将及时对外发布。据此前通报,Mark A.Kolars为该所科学艺术团队项目聘用人员,主要从事视觉特效设计相关工作。网友们对这件事有什么想吐槽的吗?

久矣

广东 新动能势猛劲足(纵深·广东新动能观察①)

广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燃料电动城市客车生产车间。   梁启华摄(人民视觉)编者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坚实基础。近年来,广东持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5G研发、机器人……一系列新兴产业,正在广东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科技创新,正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今天起,本版推出“纵深·广东新动能观察”系列报道,展现广东新动能发展的亮点,总结其发展过程中的创新经验,并为其他区域进一步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观察广东动能变化,两句话可作参考:早期“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现在“东南西北中,创新到广东”。言外之意,广东的“人口红利”正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维兵看来,变化“的确如此”。2007年,从广州本田汽车公司辞职创业的姚维兵,开始做汽车生产线智能设计。他回忆说,“没掌握新技术时,吃了不少苦头,500元的小项目都接。”如今,公司已经拿到了98项发明专利,特别是在开发了全球领先的多车型共线柔性总拼系统后,组装效率提升5倍,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姚维兵的创业之路,广州开发区企业家都不陌生。从食品、日用品、建材、化工、五金等企业“挑大梁”,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唱主角”,79平方公里的广州开发区正是广东经济动能转换的缩影。2018年头10个月,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59万亿元,先进制造业约占六成,而10年前这一占比仅一成多。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大省广东正逐渐摆脱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路径依赖,开始拥抱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动能转换,质效提升,创新型经济正如高速列车般呼啸向前。“转移”与“转型”发展遇到“天花板”,倒逼新旧动能转换广东新旧动能转换,始于珠三角结构调整。11年前,珠三角突遭国际金融风暴“寒流”,一批外向型中小企业“感冒”。深圳市宝安区加工企业几乎关了1/3。广东顶住压力,顺势实施产业转移战略,引导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向周边,减轻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等压力,俗称“腾笼换鸟”。“珠三角经济总量占全省80%,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发动机。珠三角产业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产城融合,就能大大改善广东发展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分析,这是珠三角发展的必经之路。“动筋骨”才能“强体魄”。广东两大工业重镇——佛山市和东莞市闻风而动。佛山坚决淘汰污染型企业,400多家陶瓷企业关停并转,技术改造,只剩60多家。2008—2012年,东莞忍住经济滑坡“阵痛”,每年拨20亿元扶持高新技术企业。5年之间,广东省建起87个省级产业转移园,珠三角转出劳动密集型企业、淘汰产能落后企业约14万家。5年前,广东继续倡导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珠三角人意识到,既要“腾笼换鸟”,更要“扩笼壮鸟”,防止企业外迁“水土不服”、本土产业“空心化”等问题。2014年,佛山市副市长许国奉命担任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指挥部总指挥,却不按套路“出牌”,不搞低端产业,而是引进氢燃料电池模块、氢能源整装客车、加氢站、氢能源车示范线、氢能技术研究院等项目。“即便是产业帮扶,也不能只顾眼前利益。我们就是认准一个目标,变低端产业转移为高端产业共建,培育支撑当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国说。风雨过后见彩虹。2013年之后,东莞经济触底反弹,经济增速重进全省前列。以智能手机产业为例,2017年,全市智能手机年出货量3亿多台,约占全球手机市场1/4。佛山一举摘掉污染帽子,重现“碧水蓝天”,陶瓷业效益不降反升。2013年至今,全市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全省第三,工业总产值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五。当2017年结束时,广东新动能厚积薄发,新经济势头强劲。全省3.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撑起经济“半壁河山”,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之首。专家认为,回顾广东动能转换进程,“转移”与“转型”是两个绕不开的节点。如果说产业转移是动能转换“第一季”,产业转型就是动能转换“升级版”。如今,广东重新站到新起点,开始建设“数字经济强省”。“大数据、互联网、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数,广东均居全国前列,为动能转换奠定基石和优势。”广东省工业化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处长孟辉认为:“广东要继续依托数字经济优势,抓紧产业协同创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体系,合力并行,跨越发展。”“制造”与“智造”新兴产业崛起,传统产业蜕变,“世界工厂”迈向“创新高地”“先进性”和“智能化”,是广东培育新动能的两大着力点。“你们能想象,一根小天线涉及多少高科技吗?”京信通信系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卜斌龙见面先科普:通信业快速发展,天线越来越多,而增建铁塔又耗费资源。怎么办?在技术团队的攻关下,京信通信取得近千项核心技术专利,突破了天线小型化、轻型化、一体化等难关,研发出多制式融合天线、多系统共用天线。到2015年,京信通信专利技术数量跃居全球前列,移动通信天线业务稳居全球前三,挤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移动网络业务。“两年少建铁塔45万座,节约土地两万亩。”卜斌龙说。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浪潮,广东首先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先后建起66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培育361家省级战略性新兴骨干(培育)企业,并在全国率先发展超高清视频(4K)产业。华为、腾讯、科大讯飞、迈普医学、华大基因、光启研究院等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广东已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平板显示、高端软件、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等7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全国第一。当京信通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开疆拓土”时,广东乐源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则在传统手表制造业“精耕细作”。公司总裁乐六平拿出一块黑色石英表介绍说,“别小看这只小手表,它可是世界首款机械指针与智能系统混合手表,里面有我们研发的智能手表机芯、穿孔触摸彩屏+机械指针等技术。”岭南大地,许多面临危机的传统制造业,正通过技术提升插上腾飞的翅膀。海天酱油的传奇,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这个延续了300年历史的老字号,因为工艺落后,一度在市场竞争中风雨飘摇。10多年前,引入大数据、物联网、自动化生产线、立体仓库等新技术,逐步走上智能化、规模化、品牌化之路,成了全球调味品制造业龙头企业。“新旧动能转换不挂空挡。新兴产业无中生有,敢抢敢拼,异军突起;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攻坚克难,重焕生机。这是广东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原因。”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说。“珠东”与“珠西”谋篇布局,为创建世界一流湾区提供引擎2018年冬,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分别在深圳、佛山如期举行。两场盛会背后,正是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两大产业带的稳步发展。一江两带,互为支撑。珠江东岸创新意识强烈,广州、东莞、深圳3市聚集了全省六成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珠江西岸,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等地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几乎覆盖全部工业门类。推动珠江两岸错位发展,体现了广东决策层的良苦用心。2017年,广东提出打造180公里“中国硅谷”,把广州科学城、东莞松山湖、滨海湾新区、深圳空港新城、坂雪岗科技城、深圳高新区等重大科技平台串联共享,组成科技创新长廊,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流动与融合,做强珠江东岸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带。位于“中国硅谷”核心位置的深圳,率先把高新技术产业定为支柱产业,全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成为广东动能转换的“领头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起36个实验室、研发中心以及6个海外中心,孵化出1500多家企业,培养20多家上市公司。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副院长刘仁辰说:“研发平台、人才培养、投资孵化、创新基地、科技金融、国际合作等产学研功能齐备,一站式解决科研配套服务,这在海外都不多见。”珠江东岸创新不止,珠江西岸也是激情澎湃。仅2018年,珠江西岸新引进亿元以上投资的智能制造项目228个,304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或投产。据广东省工信厅预测,两年后,珠西装备制造业将迈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梯队,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达两万亿元。不久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美的集团、碧桂园集团都盯上“机器人”,分别启动建设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博智林机器人谷。随着美的、碧桂园的“转轨”,沃特玛新能源汽车、德国汉诺威机器人学院、弗劳恩霍夫工业自动化研究所、亚琛工业大学机床实验室等相继进驻。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胸有成竹地说:“5年后,我们基地年产机器人7.5万台,可以带动形成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在“珠洽会”开幕式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示:“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更大力度推动珠江西岸区域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努力把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18年12月,广东新动能基金正式启动运作,目标规模200亿元,为广东优质上市公司发展注入新动能。广东省区域与产业创新研究会会长向晓梅说:“珠江两岸是广东创新意识最强、产业门类最全、动能转换最快的地区。两岸比翼齐飞,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发展引擎。”

旦而哭泣

盘点广东省工科实力非常强的几所高校,都在广州

广东省的经济是非常发达的,相应的发展资源非常的丰厚,自然高校教育实力也是比较强的,强大的经济支持,以及丰厚的发展资源为高校的发展铺好了一条康庄大道。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广东省工科实力非常强的几所高校:中山大学中山大学校本部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前身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手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学校的办学起步就非常好,后续的发展也非常不错,办学实力非常强,社会认可度很高。学校的特色有:微电子学、网络工程、临床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等,都是非常不错的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广阔,报考性价比非常高。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18年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于1988年正式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学校一共设有28个二级学院,82个本科专业,整体的办学规模较大。学校的王牌专业有:网络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都是非常不错的工科类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好,报考性价比相当的高。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学校于1995年由广东工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广东机械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整体的办学基础还是非常不错的。学校一共设有20个二级学院,81个本科专业,整体的办学规模较大,办学实力也比较强,办学质量高。学校的王牌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学校相应的工科专业实力非常强,在业界具备非常好的口碑,报考性价比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