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这样一个视频,视频的标题是《专科怎么了?我们宿舍的博士生就是专科出生的》对此我没有看视频,也不对视频的内容作任何分析,但从标题来看,确实是有些“招黑”。举个例子,这个标题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在说“没读书怎么了?咱们村的百万富翁不也是个小学文化的农村人吗?”本来不少学生在参加高考和读专科以后专升本之间徘徊。有人说,参加高考难度太大,不如走专升本路线。我就来简单剖析一下,专升本这条路到底有多难走?1.升本学校限制从原则上来说,985、211这些高校是不举办专升本教育的,而且学生也不能跨省升本科。也就是说,在大多数省份学生如果走专升本路线的话,那么顶多升到一个本省的普通本科学校。就这一点就比其他那些参加高考的学生少了很多竞争优势。有人说,学校无所谓,还不是要看学生的自我能力,学生能力强自然就有好工作。这说法也未免太过偏颇。这里不作差别区分,就假设学生都是一样努力的。如果学生走高考路线的话,只要认真努力一点,那么走一所211大学真的不是很难,如果发愤图强的话,运气好一点,考上985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如果学生走专升本路线的话,那么未来的到了就给你封堵了很多条。首先就是你的专业已经定型了,不可能再有什么转专业之说。除非你打算以社会考生的身份重新来。除此之外,就算你再努力,所就读的本科学校高度也被严重限制,对于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当然,如果你是想在未来走远一点儿的话。2.考研究生难度也更大像一些985学校都是有自己的保研名额的,而且大多数学校在录取研究生时,都会优先考虑自己学校的学生。考研的初试加复试,没有高考那么公平,人为因素更大。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是没有什么名气的学校学考研的话,尽量把各个学校招研究生的几项标准都看清楚了,观察这些学校的情况。不过这都是考虑到你实力足够的情况,大部分专科学校的学生毕业后都是直接工作的,就算上了本科,又有大部分学生选择工作,选择读研的已经是一少部分人,而考研能成功的人又是少数人中的少数人。所以学生想着走专升本,再考研究生这条路,真的是,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了,尤其是在一个普通学校,没有什么资源人脉给你添油加力,那更是难上加难。综上,给学生的建议就是能走高考就尽量走高考,实在迫不得已也可以选择走专科路线。高考可以说是很多人改变命运的时候,如果你没什么背景,家里也没什么实力的话,那么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高考。专升本,考研,再考博的人不是没有,但是真的非常稀少,如果你见到他们的话会发现他们下的功夫绝对比那些本科学生考研的功夫多很多,而且大多数时候他们都走了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力气。相比之下,高考真的是算一条比较轻松的道路了。所以希望同学们在高中三年,一定要好好学习。再怎么也要考上一所本科院校。毕竟当今社会是非常残酷的,如果进入社会找工作,很多公司的基本学历门槛就是本科,如果想要入北上广发展,不少公司对学历的要求更高,最基本的就是985,211的学历。为了增加自己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要在高中就把学习成绩提高。
填报志愿时,对于高考成绩并不是非常理想、在本科录取线边缘徘徊的学生而言,报考志愿是相当纠结的一件事情。压线考生花高价可以报考一些民办本科大学,否则就只能报考专科院校。学费的差距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大不相同,使得专科和本科之间存在的一道“鸿沟”让不少考生感到相当犹豫。面对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成绩和院校选择,相比复读,很多学生或许会想要先上专科,未来通过专升本提高自己的学历,再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但是真正想要专升本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因为觉得高考竞争激烈、难度更大而不选择复读,那么实际上专升本的难度很可能高于高考!【院校和专业存在限制】专升本,并不是对于所有院校和专业的专科学生都“适用”的。首先,专升本的本科大学一般质量不会太高,985、211等重点大学是没有专升本项目的,一些普通本科才有此类名额;除此之外,学生想要升本科不能跨省,一般只能选择和自己第一学历院校同一省份的学校,因此选择范围大大受限制,并且难度还不低。除此之外,专升本学生选择的专业范围更狭窄,基本上只能选择和自己专科专业一致、对口的专业,并且日后没有转专业可能。而如果选择复读,有信心能够再努力冲刺一年,考上一所普通的本一应该是不难的;要是能够更进一步、考出更高分数,逆袭一所211也不是没有可能,在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都远比专升本要广泛和自由的多。【专升本之后再考研的实现可能性有多大?】专升本之后将自己的学历提升到本科,但是对于专科生而言还是远远不够。毕竟如今不少就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对于第一学历非常看重,光光取得一个专升本的本科学历当然还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所以不少学生会将专升本之后的考研计划纳入自己的规划之中。但是,对于专升本学生而言考研的难度有可能会更高。随着每年考研难度不断增加,不少优秀的学生想要考上高质量研究生都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更何况在相同竞争中一开始的学习环境相对处于劣势、落后一些的专科生们。专科出身的学生在一些非常看重第一学历的院校就会遭受到“区别对待”,考研难度大大增加,所以每年能够见到专科生专升本后考上较好研究生的数量并不多。因此,如果能够凭借高考直接报考本科,甚至冲刺更好的第一学历,最好还是要选择高考直升。因为专升本的限制性较大,难度也很高,且同样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就业时还不可避免受到“歧视”。复读还是未来专升本比较好?你们认为呢?
广东省对于高校的投入一向是大手笔,南方科技大学,在2020中国大学生均学校收入排名榜中,南方科技大学平均每名学生投入55万,这一数据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位,超过了清华大学这样的顶级名校。深圳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进入了全国前50名,事实上广东省对于专科院校的投入,丝毫不亚于全国其他地区。作为一所专科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经费预算21.65亿,这个数据在全国都是绝无仅有的,甚至可以与一些211高校相媲美。作为一所超级职业学院,2020年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即使这样也以9.41万的生均经费拿下广东省专科院校的榜首,成为广东省最有希望升格本科院校的专科院校。当然有人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原则上不允许升格,其实这个闸门已经松动。国家在大力提倡高职院校升格,不过一般是不得去掉职业二字,大多数的改名都是某某职业大学或者某某职业技术大学。2020年后半年河北有5所专科层次的高校进行公示,掀起了专科院校升本的高潮,相信作为曾经改革开放领头羊的深圳以及广东肯定不会甘居人后,而需提早未雨绸缪。教育部的政策是先推动一批高职类院校升格本科职业大学,等到学校数量足够之后,还会继续推动职业研究生教育。所以广东省的专科院校中的受到重视的院校升格本科的希望大增!在3个维度中列出各个维度的前5名。第1个维度是经费预算排行榜。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1.65亿。2.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10.39亿。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9.51亿。4.广东理工职业学院,8.02亿。5.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6.49亿。第2个维度是全日制在校生数量。1.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4万人。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3万人。3.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2万人。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17万人。5.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1万人。第3个维度是生均经费数量排行。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9.41万元。2.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9.22万元。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8.13万元。4.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7.12万元。5.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5.53万元。从上述数据中大家可以看到深圳的两所学校表现突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拿下2个第1名,1个第2名。学校开办有4个联合培养的试点本科专业,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2012年首次在与深圳大学联合培养招收应用本科学生234名,其实就是在为升本做准备,只是缺少一个契机而已。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拿下1个第2名,1个第4名。但是在学生数量上虽然排名不太靠前,但是也是不到15,000人左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由深圳教育学院,深圳工业学校,深圳财经学校合并组建而来。2019年被教育部财政部列入第2类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B档。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拿下一个第1名,一个第5名。生均经费排行榜不占优势,但也位居中游水平。作为广东省人数最多的专科学校,2016年成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被列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B档。2018年12月19日已经成功升格本科院校,但学校并未更名,所以很多排名中还将这所学校列为高职院校。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拿下两个第3名,在校生人数也突破了1万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C档,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直属高校,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3年成为中国民航局与广东省共建高校。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拿下1个第4名,1个第5名,在生均经费排行榜也拿下了第6名。综合表现可以说仅次于两所深圳的院校。学校主校区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另外在广州市和佛山市分别设有分校区。综合以上信息表现强势的深圳两所院校其实升格希望是最大的!图表探索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近日,据广东省教育厅消息,目前全省在校研究生13.62万人,其中博士生1.94万人,硕士生11.67万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和产教融合。新世纪后广东历经两次博士点、硕士点“大扩容”:2011年新增44个博士一级学科点和146个硕士一级学科点,创历年纪录;2018年21所高校新增47个博士点、115个硕士点,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各1个,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7个(高校16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0个(高校27所),排全国第8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授权单位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3个,排全国第7位。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有专业博士学位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95个。三年前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今年占比首次超过60%。科教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目前,全省有研究生导师2.7万人,其中博导0.76万人,硕导1.94万人。广东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促成了校企协同创新新机制,近500名高校导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3000多个,助力6家企业培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总值达数亿元。早在2015年,广东分别建立了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东莞、中山),后来又陆续协同广东省科学院、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引导省内高校与省实验室、省科学院及高新企业主动对接。在这些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全省重点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广东特色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企业实验室就是教室,产业难题就是论文选题。如今越来越多高校与部分地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省级实验室联合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面向大湾区、国际打开办学格局,为广东制造业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安宁说,华师正在大力推动“新师范”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在前期协同粤东西北6所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基础上,创设了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教师。暨南大学则以国际学院为平台,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全英语教学专业,计划今年启动港澳台侨及海外留学研究生招生,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设立6个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或办学点。形成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广东制定《学位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工科、农科等急需学科,适度控制相对饱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序推动学位点动态调整。近年来,全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主动撤销了54个学位点,新增了材料学等42个学位点,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科学,持续优化学位点布局。“专业学位点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显著提升,特色基地建设成效愈加显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举例,联合培养研究生人均专利2件,薪酬一般为8000-12000元,超过50%留在所在地市,近100%留在大湾区。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引导高校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差异化调整,进一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来源:南方日报网络版】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近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官方网站发布了佛冈校区“首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招标公告,根据发布的公告我们可以了解到新校区资金已到位具备开工条件,同时新校区首期工程(共17栋,总建筑面积约180322m,占地面积约27507m)城建佛冈校区!规划图!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新建佛冈校区,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升本。在2018年的时候新学期工作研讨会的时候提出“升本发展"的目标,同时根据学校官网学校领导分工,李志强副校长专门负责学校升本的工作。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作为广东省民办专科院校的领头羊,甚至超越很多的公办,从近年高考录取分数就足以说明了。同时,城建学院是全省唯一一所连续4年上榜【广东省教育厅创新强校工程A类院校】的民办高职。此外,城建学院在各个领域的获奖情况,近年也是大幅上升。如:2020年底,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高职组)“电子商务”和“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赛项,两个赛项都上榜的只有一所民办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并且都是获得了一等奖,其中一项总成绩甚至力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校的建筑专业在全省专科院校中久负盛名,建筑专业是学校王牌专业。来自广东大学生
时代变化之快,研究生已经不再是凤毛麟角,相反,现在的大学生们都会将考研列入学习计划中。在校大学生们热衷考研,在职人员也会因种种原因选择回校再深造。研究生报考人数每年都在飙升,在校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多。近几年研究生报考现状,专硕研究生占比较大今年广东省在校研究生已经超过了十三万人,同时,广东省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远超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硕占总招生的60%。越来越多高校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专业型学位硕士报考人数开始慢慢超过学术型学位硕士,各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政策也有着改变,开始逐渐偏向专业型学位硕士,专业型学位硕士的招生比例已经赶超学术型硕士。我国开设专业型硕士的时间并不长,过去几年大众不太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专业型硕士学位才逐渐被接受。早期高校里的专业硕士大都是调剂过来的,很少一部分是主动考进来的。其实在西方,专业型硕士学位比例早就超过了学术型硕士学位,很多出国留学读书的学生,最后拿到手的也是专业型硕士学位证书。近几年国内完全不一样了,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报考人数增长迅猛,备受关注。这种巨大的变化说明了一种情况,考生们正在不断接受、认可专业型学位硕士。专业型学位硕士人数逐渐增加,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第一点:专硕研究生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早期,因为高校的专业硕士生源主要是往届毕业生以及一些在职人员,在校培养时间不长,社会普遍认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相对简单,用人单位对证书的含金量有所质疑。时过境迁,人们发现两者是在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一个培养的重心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培养更高层次的高素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一个则是侧重学术理论性的培养。另外,高校在不断提升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能力,高校的培养体系在不断完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专业型硕士的学历含金量不会越来越水,只会越来越高。第二点:考生越来越认可专硕生专业型学位硕士在学制上比学术型学位硕士更受考生的喜爱,课程设置上也比学硕更为灵活,主抓实战,侧重培养学生如何将学术知识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专业型学位硕士考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考察内容多元化,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现在社会的就业压力如此大,考生在选择学历深造时目的性也会更强,专业型硕士相对于学术型硕士,更能同时兼顾学历和实用性。加上当前社会大多数企业对专业硕士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发展前景也是可喜的,就业前景不错,竞争力和学术型硕士相比不差多少,自然越来越多的考生愿意选择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另外,专硕采用双导师制,学生不仅在学习上多了一位领路人,在日后找工作时也多了一点人脉。同时硕士研究生的毕业难度小一点,论文要求也低一点,考生更容易毕业拿到文凭。第三点:考试难度相对较低,考生成功的机会更大研究生考试总体来说并不比高考轻松,考生们的压力并不比高三的学生小,尤其一些考生还有本科毕业论文的压力。而专业型学位硕士相对学术型,考试难度更小,导师面试也更容易些。对于很多只需要一张研究生学历文凭的考生来说,选择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意味着少了很多压力。此外,各大院校正在不断开放专业性学位硕士的招生名额,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考生的成功率,考生成功的机会更大。这种前提下,报考同样的研究生考试,考生当然更愿意选择报考专硕。众多考生当中,哪些人适合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呢?第一类:备考专业课基础薄弱的考生学硕考试比专硕考试总体更难一些。在实际应用这一块,专硕比学硕考虑的更深;但在理论知识这一块,专硕又比学硕简单许多。若你的专业课基础比较薄弱,备考期间精力又不是很足,或者准备跨专业考研,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相对来说更有优势。比如:文科生跨考理科专业,工学院学生想考金融专业等,专硕为更多学生开启了新方向。第二类:就业不走学术路线的考生各大高校的专硕培养方向主打实用,相对于学硕,专硕的培养重点更多是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专硕比学硕更加侧重教学实践,但在专业的深度造诣上不如学硕。若读研的目的是为了有个学历,增加自己找工作的筹码,报考专业型学位硕士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打算在专业上、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那么建议不要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报考学术型学位硕士更有深度一点。比如一个农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想要以后在植物农药研究这一块有所深究,或者说由于其本身专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未来想要找到一份专业相关的好工作,就必须有个学术性很强的硕士学位,不建议报考专业型硕士学位。专业型硕士学位已经成了研究生报考的大热门,各大高校对专业型硕士学位的支持也是有目共睹的,这并不是一个新型学位,早就存在了。因其特有的优势,发展的非常迅速,而且学术型硕士学位和专业型硕士学位,在学历含金量上也渐渐趋于相等。【羊驼有话说】两种类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广大考生在报考时,选择学术型硕士学位还是专业型硕士学位作为备考方向,建议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各方面情况来做选择。#1月新年启航计划#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罗勉报道 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广东省全省在校研究生13.62万人,其中博士生1.94万人,硕士生11.67万人。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培养创新科技人才,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和产教融合。新世纪后广东历经两次博士点、硕士点“大扩容”:2011年新增44个博士一级学科点和146个硕士一级学科点,创历年纪录;2018年21所高校新增47个博士点、115个硕士点,新增博士、硕士单位各1个,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有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7个(高校16所),硕士学位授权单位30个(高校27所),排全国第8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9个,排全国第6位;硕士授权单位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53个,排全国第7位。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全省有专业博士学位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95个。三年前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今年占比首次超过60%。科教融合推动关键技术突破目前,全省有研究生导师2.7万人,其中博导0.76万人,硕导1.94万人。广东以研究生联合培养为纽带,促成了校企协同创新新机制,近500名高校导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3000多个,助力6家企业培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总值达数亿元。早在2015年,广东分别建立了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佛山、东莞、中山),后来又陆续协同广东省科学院、东莞市名校研究生培育发展中心建设联合培养基地,省教育厅安排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引导省内高校与省实验室、省科学院及高新企业主动对接。在这些基地的桥梁纽带作用下,全省重点科研机构、高校、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构建广东特色政产学研协同育人新机制。企业实验室就是教室,产业难题就是论文选题。如今越来越多高校与部分地市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省级实验室联合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面向大湾区、国际打开办学格局,为广东制造业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安宁说,华师正在大力推动“新师范”建设和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在前期协同粤东西北6所本科高校联合培养教育硕士的基础上,创设了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教师。暨南大学则以国际学院为平台,建设“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全英语教学专业,计划今年启动港澳台侨及海外留学研究生招生,在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设立6个境外研究生培养基地或办学点。形成学位点动态调整机制2015年,广东制定《学位点动态调整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工科、农科等急需学科,适度控制相对饱和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有序推动学位点动态调整。近年来,全省高校根据社会需求主动撤销了54个学位点,新增了材料学等42个学位点,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围绕产业需求设置科学,持续优化学位点布局。“专业学位点数量保持稳步增长,对制造业的支撑力度显著提升,特色基地建设成效愈加显著。”广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举例,联合培养研究生人均专利2件,薪酬一般为8000-12000元,超过50%留在所在地市,近100%留在大湾区。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学科专业快速响应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引导高校通过学科专业结构的差异化调整,进一步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央广网广州11月16日消息(记者郭翔宇 通讯员粤仁宣)近期,随着“复合污染下的大湾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高级研修项目落幕,标志着广东省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圆满完成。今年,广东省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11期,其中国家级高级研修项目4期、省级高级研修项目7期,共培训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660人次。这些项目具有三个“高”的特点:一是选题站位高。深入推进国家和广东省重大发展战略,聚力打造国际人才新高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扶贫攻坚、疫情防控、食品安全和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大力提升专技人才能力素质和战略竞争力。如:“创新驱动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高级研修项目,紧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提升专技人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能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探讨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高级研修项目,面向全国脱贫攻坚战线的专技人才及本省17个驻村工作组一线同志提素质、补短板,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发声唱和;“临床实验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检测和防控”等3个高级研修项目,侧重新冠疫情防控技术前瞻性、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前沿性和产业实践代表性,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役贡献“广东力量”。二是学员层次高。参训学员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36人、副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251人、企事业单位中高级管理人才173人。二是师资水平高。高研班聘请权威名师或行业大咖授课,其中院士6人、知名专家教授75人,学员们普遍反映受益匪浅。高级研修项目是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重点项目,是提升专技人才能力素质的重要抓手。2011年至今,广东省举办国家级和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共60期;培养培训高层次专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4090人次,其中,正高级专技人才1526人次,副高级专技人才1692人次,企事业单位中高级管理人才872人次。2021年起,将实施新一轮知识更新工程,探索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领域,依托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开展新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新华网广州5月22日电(记者郑天虹)日前,GDI智库发布“2019应用大学排行榜”,在全国800所高校以应用指数、学术指数、声誉指数、二次评估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建构的综合指数排名中,广东7所院校进入全国前100名;前200位高校中,广东16所入围,数量位居全国第1。其中,首批14所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有4所进入“2019应用大学排行榜”前100名,10所进入前200名,全部进入前300名。“以生为本”激发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习兴趣近年来,广东充分利用产业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大学发展迅速,尤其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研教协同”成为助力应用型大学行稳致远的坚实后盾。长期以来,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科轻专业、重校园轻社会等错误倾向。为凝聚发展共识,自2013年起,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通过每年举办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等,组织专家多次“头脑风暴”,还通过调研交流、国际比较等方式,逐渐凝炼出“以生为本”“标准引领”“面向产业”“协同育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面向产业”优化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15年以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多所高校协同完成《广东省应用型本科学校建设标准》,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凝练人才培养定位,从育人导向、师德师风、课程体系、校风学风四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树立应用型观念、实现产教结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推广实践教学等方面设计课程体系,从鼓励学生竞赛、发挥大赛引领等方面提升学生应用技能,从树立国际化理念、建设机构平台、打造合作项目等方面提升学生国际化水平。标准形成后,先后在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8所院校进行试点校验。我国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步晚,可依据的制度、政策文件相对缺乏。近年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在总结提炼发展理念、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参与和指导等方式,完善指导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提升人才培养的稳定性、持续性和科学性,分别在国家、省级和校级层面,深度参与各种指导性文件的研制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方案等,并把研究成果加以转化运用,直接促进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白云学院3所试点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标准引领”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科学路径在“2019应用大学排行榜”中,上述3校分列全国第21、100和299名。在具体成果上,3校申报的“具有企业家精神和潜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及成效”“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基于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械类特色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等项目获得广东省高等教育类教学成果奖。2015年以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先后赴14所首批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指导、交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召开研讨会、合作项目等形式推动相关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研教协同,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更明确、学科专业结构更优化、师资队伍更优质、制度建设更齐全、教学规程更科学,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关注乐居买房,掌握购房好时机。】
“现在在干嘛呢?”我在电话这头问道。“没干嘛呢,在家呆着,因为疫情影响去非洲的航班全都停了,回不了公司。”他漫不经心地回答道。我:“那没打算在国内先找份工作吗?这……自从1月回来都大半年过去了”。“是呀……没办法,我是铁了心要回非洲去的,暂时先不找工作了,先学一门技术吧。”之后他岔开了话题,没让我继续问下去。半个留守儿童初中寄宿亲戚家他叫,是我在广东梅州某县城的高中同学,因为营养不良个子矮小,额头很高,平时不爱与别人交往。由于我睡他的上铺,同时也是同一个乡镇考进来的,所以班里跟他走得比较近的,除了我之外,也没有第二个人了。升算是半个留守儿童。由于家贫,他父亲30岁结婚,婚后带着老婆到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听升介绍说,务工的父母听信厂里人的生财之道误入六合彩迷途,生活过得很是拮据。升被父母带到东莞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升初成绩在班里排进前10名,但由于没有东莞户口,升的父母不得不又把他送回了农村老家。小时候住过的土坯房。初中第一年,没有爷爷奶奶的升在亲戚家过得并不好。亲戚嫌伙食费给得少了,又碍于面子不能赶走升,便经常针对他,一点小错便要吼他。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用柴火烧好晚上的洗澡水,有一回升在学校打乒乓球回得晚了,干完农活回到家的亲戚发现还没烧好热水,硬是骂了他足足一小时。升跟我讲起这事的时候,尽管已经过去3年,他也没能释怀,“我被送回老家,从来没怪过我的父母。他们也是迫不得已,因为私立初中的学费太贵了,而老家免费。但我从来没见过有人能这么势利,何况还是亲戚一场,那时正是我长身体的时候,她连猪肉都要隔好几天才买一次,为了省油还要把猪肉和咸菜一起炒,难怪蛋白质跟不上。所以当时我心无旁骛只想考进县里的高中,早点脱离这家亲戚。”通过“做题”找回一点自信中考的时候,老天又跟升开了一个玩笑,分数差县重点高中五六分。原因出在40分的体育分他只考了11分,后来还被学校的体育老师拿来当反面教材。升不甘心,于是家里又托关系让他进了县里的一所初中复读,并在一年后如愿。因此准确地说,升其实大我一届,如果当年他的体育再考好一点,他就是我的师兄了。来到县城的重点高中,升才发现比起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城里同学,他除了会做题,可以说一无是处,德智体美几乎样样不沾边。别人嘲笑他长得矮他不能回嘴,因为打不过人家;他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数学叫奥数,有一种英语叫夏令营;他跑步跑不赢同学打球又老是走步;他也不会书法不会画画五音不全。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高考只认卷面上的分数,至少在做题这方面,还是能找回一点自信感。我是高二分班之后才和升在同一个重点班同一个宿舍,亲眼见证了他努力的过程。他之所以选文科,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而且文科的政史地似乎考的就是死记硬背。他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每天5点半起床,六点准时到教室后面的空地里背书,课本在齐腰高的水泥墙上一摊就是两个小时,每天晚自习后也几乎是最后一个离开。我曾经问过升他怎么那么能坚持,他答道:“这有什么,我初中的时候条件艰苦多了,上学要踩半个小时的单车。冬天到学校两只手都已经冻得通红。中午还要踩回家帮忙煮饭,住的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的瓦房。”大学“自由得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但以我的观察来看,高中时的升勤奋过头了,有种以战术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的嫌疑,已经到了死读书的地步。不过,这种勤奋还是得到了考试分数的回报。渐渐地,升考试的排名从前10跃升到了第1,很少再被超越。皇天不负有心人,高考时升拿到了他想要的船票,以班里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广州一所重本。但他万万没想到,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成绩,四年后会让他跌得很惨。大学的时候我们也经常联系,大一那会儿升经常会跟我抱怨大学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太自由了,自由得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又感觉很新奇,似乎什么都有可能。第一年,他加了两个社团,一个是学生会的后勤部——一个似乎就是为了开会而创立的部门,另一个是学校里类似书店的勤工助学组织——除了赚点零花钱和跟其他同学聊天似乎也没学到什么,他投入了大量时间,经常帮其他同学顶班。因为课少,升又去了学校附近的一家肯德基做起了兼职。大二的时候升又迷上了“远方”,以为到过很多地方,发了很多朋友圈就是所谓的厉害。自打上大学起,升便没再向家里要过生活费。他做了很多份兼职然后用自己赚来的钱去全国各地穷游。这其中让我深感佩服的是,在一个寒假里,一个人坐了34个小时的硬座从广州去到哈尔滨看雪。曾经我也提醒过升,别迷失了自己,该为自己的将来打算,他说他想好了要读研。大三快到大四那会儿他认识到自己虚度了太多光阴,但已经太迟了,接连两个专业相关的证书没考过,专业课也差点挂科。升没将重心放在学习上导致的后果之一是,他在课堂上再也不能集中精神,经常打瞌睡,以至于有一门课的老师课后还找到他,提醒他要去找医生看看,因为那位老师教了几十年书,还没有遇到一位每节课都困到昏昏欲睡的学生。升说,临近毕业,回过头来看身边的同学,留学的已经收到offer,找工作的已经上班,考研的已经复习完一轮,而自己却还像只无头蝇,似乎忘记了没有什么是可以一劳永逸的,高考分数只能代表过去的做题能力,自认为的“优秀“,除了能麻痹自己,毫无意义。升考研的结果不难想象,他人云亦云地报考了一门所谓的热门专业——金融,最终落荒而逃。拍毕业照的时候,升邀请了我,他跟我讲在面试了好几份工作后已经决定好“二战”考研,但说话的底气,已经听不到他高中背书时的那种坚定。最终,次年的“二战”他仍以失败告终。“漂”到非洲要为哥哥攒首付再后来,听说去非洲工作工资很高,毕业半年的他毅然决然地去了非洲。工资虽然比国内高,但是付出也是等价的,非洲工作满一年才能回国一次,而且几乎天天都要,休息日很少。升在给我发的微信里写道,“工资方面我很满意了,在这边公司包吃包住几乎没有开销。我已经攒了三四万了,等过年回去的时候就能给我哥凑出10万元的房子首付。”我惊异他为什么要帮他哥付首付,他反问我,“我父母都这么大岁数了,家里我不帮他谁帮他呢?他初中毕业就出来社会做廉价劳动力也只够养活自己。我只帮忙首付而已,其他就靠他自己了。”去了非洲后,他经常给我发那边的照片,吐槽那边的马路、电力和懒散的工人,甚至给我发了一张在国内已经消失已久的手机万能充。有时也感叹一下非洲的人欲望很少,活得很纯粹,虽然大部人的收入很低,但也不见得过得不开心。升在非洲拍下的泥泞的公路。在非洲出行,车里往往要备一支枪。每每谈到钱,他都眼神放光疫情过后,我们见过一面,他给我讲了好多非洲的轶事,说公司那边人也挺好的。反正都是赚钱,国内国外也无所谓。“那以后呢?总要回国内的吧?不然女朋友都找不到。”我问。他自嘲道,“不管那么多了,毕业两年现在身上就两万块,谈什么女朋友呢?反正我也觉得没人会看得上我……还是多赚点钱吧,高中同学里,有公务员有老师有外企员工有个体户,也有已经结婚生子的,总而言之,就数我最没出息了。”听他这么贬低自己,我也没法太多安慰,因为我知道他的家底。谈话中每每谈到钱,他都眼神放光中又带着点蠢蠢欲动,尤其讲到理财时更是滔滔不绝。他的想法很多,未来还是有很多种可能的,毕竟我们都才25岁。不过眼下,因为疫情,升没法回去非洲,只能困在国内,说想学门技术——python,还给我展示过几个他自己捣鼓的小成果。联想到最近铺天盖地的编程广告和升的数学水平,我预感他交的学费十有八九要打水漂了。前几天,升说他要去武汉打新冠疫苗了,听他说非洲那边的国际航班从这个月底开始逐步恢复,可能这一两个月内便会回到公司上班。我一直在劝升在国内发展,因为去非洲虽然暂时工资高,但职业规划、前景和成家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说到未来,有时自怨自艾,有时又信心满满。对于未来,他仍然有许多迷惘。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申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