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2019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超过八成的已就业毕业生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就业。薪酬方面,平均初次就业月薪为4443元,增幅为9.14%。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总体情况高校毕业人数前三:中大广工广大2019年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共有57.2万人,除去因休学、结业、肆业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人数为53.92万人,比2018年减少了3362人,其中研究生2.73万人、本科生26.08万人、专科生25.11万人。我省有男性毕业生24.80万人,女性毕业生29.13万人,男女比例为85:100。其中男性毕业研究生1.25万人,女性毕业研究生1.48万人,男女比例为84:100;男性本科毕业生11.41万人,女性本科毕业生14.67万人,男女比例为78:100;男性专科毕业生12.13万人,女性专科毕业生12.98万人,男女比例为93:100。从高校看,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有11441人,其次是广东工业大学,有10599人,第三是广州大学,有10340人。2019年广东省生源毕业生47.8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8.72%。广东地区中,毕业生最多的是广州市,有4.44万人,占毕业生数的8.23%;其次是茂名市,有4.20万人,占毕业生数的7.78%。外省生源毕业生有6.08万人,占11.28%,比例比2018年减少了0.87个百分点。在外省生源中,湖南省生源最多,有6024人,占外省生源数的9.91%;其次是河南省,有5930人;第三是江西省,有4799人。毕业生就业率如何?研究生就业率5个工科类专业就业率100%,法学最低报告显示,初次就业率为94.58%,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1.26%,本科生就业率为93.44%,专科生就业率为96.12%。研究生方面,毕业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1.26%,比2018年减少了2.26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研究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教育学类(93.23%)、历史学类(93.16%)和经济学类(93.11%), 较低的学科有哲学类(71.81%)、艺术学类(85.51%)和法学类(86.6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历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3.91个百分点;其次是教育学类。减少最多的是哲学类,减少了16.65个百分点;其次是艺术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就业率为10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0个,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5个。就业率低于80%的专业(毕业生人数大于等于40)有15个,就业率最低的是法学,为43.55%,其次是化学,为61.36%。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金融,为97.18%,其次是中药学,为96.62%;最低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82.11%,其次是肿瘤学,为84.8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研究生平均就业率低的还有金融学、内科学等专业。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就业率就业率最高前20名工科专业占7席报告显示,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44%,比2018年减少了0.40个百分点。从学科就业率看,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学科有艺术学类(94.80%)、教育学类(94.53%)、工学类(93.84%),较低的学科有法学类(88.80%)、哲学类(89.15%)、农学类(90.46%)。与2018年同期相比,就业率增加最多的是哲学类,比去年增加了5.06个百分点;其次是医学类。减少最大的是法学类,减少了2.30个百分点;其次是农学类。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最高的是纺织工程,为99.44%;其次是护理学类,为99.07%;第三是中医学类,为99.01%。就业率最高前20名中,属工科类的专业最多,有7个。就业率相对较低的专业有动物医学类(74.64%)、临床医学类(75.65%)、工商管理类(76.64%)等。在人数最多的前20个专业中,就业率最高的是商务英语和物流管理,均为95.92%;最低的是法学,为86.43%,其次是临床医学,为92.11%。人数较多的专业中,比全省本科生平均就业率高的专业有国际经济与贸易(94.9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4.91%)、土木工程(94.48%)等等;;而汉语言文学(92.57%)、软件工程(92.78%)、财务管理(92.79%)等专业则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就业率农林牧渔、轻工纺织、司法大类排前列专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12%,比2018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专科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大类有农林牧渔大类(98.22%)、轻工纺织大类(98.00%)和食品药品与粮食大类(97.91%),相对较低的专业大类有公安与司法大类(94.91%)、文化艺术大类(95.02%)和教育与体育大类(95.25%)。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毕业生人数在100以上)看,就业率为100%的有9个,分别是化妆品技术、家具艺术设计、机场运行、汽车车身维修技术、铁道机车、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制药设备应用技术、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舞蹈表演。就业率相对较低的10个专业中,有4个专业属教育与体育大类。最低的是西餐工艺,为85.83%;其次是数学教育,为88.05%;第三是中医学,为88.36%。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薪酬前20工学类专业占18席,月超1.1万2019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443元,其中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已就业毕业生中,超过6成的毕业生平均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毕业研究生学科、专业薪酬方面:2019年毕业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8180元。其中,工学类最高,为9578元;其次是管理学类,为9407元;第三是理学类,为8410元。艺术学类相对偏低,为6662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应用统计,为13930元,其次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为13892元,第三是工商管理(专业型),为13529元。在最高的前20位中,工学类最多,占18席。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研究生专业中,最低的是体育学,为4431元;其次是针灸推拿学,为4895元。本科毕业生学科、专业薪酬信息安全电子商务自动化排专业前三从学科看,本科的平均月薪为4862元。其中,哲学类最高,为5423元;其次是工学类,为5309元;第三是教育学类,为5194元。相对较低的为法学类(4398元)、农学类(4416元)和管理学类(4555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安全,为8235元;其次是电子商务类,为7406元;第三是自动化类,为7232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专业是中医学类,为3479元;其次是社会学类,为3706元;第三是机电技术教育,为3828元。专科毕业生专业大类、专业薪酬专科大类平均月薪3672元从专业大类看,专科的平均月薪为3672元。其中,交通运输大类最高,为4459元,其次是水利大类,为4144元,第三是轻工纺织大类,为4035元。较低的为农林牧渔大类(3165元)和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3420元)。从国家设置的标准专业看,平均月薪最高的是铁道工程技术,为6718元,其次是铁道供电技术,为6662元,第三是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为6611元。平均月薪相对较低的专业中,最低的是化学教育,为2549元,其次是物理教育,为2555元,第三是西餐工艺,为2659元。就业地区薪酬省内深圳最高,省外北京最高2019年就业地区流向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平均月薪为4396元,在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299元。在广东省内就业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深圳市,为5041元,其次是广州市,为4491元。较低的分别是云浮市(3529元)、揭阳市(3610元)。在广东省外地区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北京市,为6491元,其次是上海市,为6130元,第三是浙江省,为6090元。如从行业上看,2019年行业大类流向中,平均月薪最高的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5163元,其次是金融业,为5109元。较低的分别是住宿和餐饮业(3682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3952元)。从行业中类平均月薪看,最高的是烟草制造业,为6053元,其次是货币金融服务,为5561元,第三是铁路运输业,为5350元。就业地区流向省内占94%,广深佛排前三就业地区流向上,毕业生就业地区中,在广东省就业的占已就业毕业生的94.82%。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地级市,共吸纳38.74万毕业生,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83.07%,其中到广州市就业的毕业生最多,有17.0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36.63%;其次是深圳市,有7.97万人,占17.10%;第三是佛山市,有4.01万人,占8.61%。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分别吸纳5.99%、3.97%、1.79%的已就业毕业生。到广东省外地区就业的有2.42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数的5.18%,约有一半的外省生源毕业生选择留粤就业。外省地区中,到上海市就业的最多,有2708人,占到外省地区就业毕业生的11.21%;其次是北京市;第三是浙江省。2019年毕业生中,有11285人选择出国出境深造或就业,占毕业生数的2.09%。出国出境到英国的最多,占出国出境人数的30.90%;第二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占19.61%;第三是美国,占14.76%。毕业生自主创业超2000人自主创业,零售业最多广东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2055人,占毕业生数的0.38%。其中毕业研究生自主创业人数为66人,占毕业研究生数的0.24%;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1218人,占本科毕业生数的0.47%;专科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771人,占专科毕业生数的0.31%。按创业类型分,现代服务业占36.11%,传统产业创业占15.18%。从行业分类看,选择在零售业创业的最多,占创业人数的17.32%,其次是文化艺术业,占13.43%。从创业地区看,毕业生基本上选择在广东创业,占创业人数的92.51%。在广州市创业的人数最多,有699人,占创业人数的34.01%,其次是佛山市,占9.44%。选择在珠三角地区创业的占创业人数的71.05%。就业发展趋势分析学科人才冷热不均,大湾区成就业首选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有哪些趋势?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毕业生就业总量仍然较大。从近5年的毕业生规模看,我省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人数总体上呈上升的态势,规模逐年扩大,从2015年的49.35万增加到2019年的53.92万,预计2020年毕业生有60.3万人,加上择业期内二次择业和外省来粤求职的毕业生,就业总量巨大,形势依然严峻。其介绍,近年广东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首位,为高校毕业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近5年的就业率看,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在94%和96%区间浮动,保持在94%以上。“预计2020年广东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人数相比2019年会有所增加,但由于求职的毕业生总量巨大,2020年就业形势仍将严峻”。各学科人才需求冷热不均从近5年来各学科平均就业情况看,研究生的管理学类、工学类、经济学类一直是用人单位的“香饽饽”,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和月薪均在各学科前列,而哲学类、历史学类、教育学类等学科的需求偏淡,就业率和月薪均相对较低。本科各学科中,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在前列的有工学类和艺术学类,而法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和农学类的就业率和平均月薪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哲学类、教育学类、理学类和历史类就业率相对较低而月薪较高,管理学类、经济学 类则就业率较高而月薪较低。“综合毕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情况看,各学历层次的工科类毕业生普遍存在‘好就业、就好业’的情况;艺术学类毕业生在本科阶段较受欢迎,而研究生阶段则相对受到冷落;管理学类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工资待遇则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大;法学类、历史学类就业机会及待遇相对较少;理学类、经济学类、文学类、医学类及农学类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受学历因素影响较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就业薪酬逐年提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校毕业生平均初次就业月薪逐年不断提高,从2015年的3130元到2019年的4443元,增加了41.95%,每年约以9.15%速度增长。大湾区成毕业生就业地区首选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报告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吸纳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共接收了38.74万名广东应届毕业生,占全省已就业毕业生的83.07%。“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毕业生流向比例呈现上升态势,为当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行业流向制造业比例逐年下降报告显示,近年来广东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从近5年毕业生就业数据来看,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契合了广东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省教育厅相关人士介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的毕业生逐渐转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制造业仍是毕业生就业最多的行业,但比例逐年下降,已经由2015年的20.32%下降到2019年的14.03%,减少了6.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流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互联网+”发展较为成熟的服务业行业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来源: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北上广深,不管是文化生还是美术生,一直都是高材生必争之地,录取分数都非常高,令人望而却步!但是,对于成绩中等的美术生而言,也还有一些一线城市的公办大学可以考的。只是学校没那么好,只有个别有艺术类硕士点,但对于想去(留)北上广深的考生,也算是一个机会。 今天,编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中等生也有希望录取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公办大学,供2020届考生参考!图片01.中华女子学院 学校简介:中华女子学院(中央部委直属)由国家举办、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主管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接受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依法实施的指导、监督和管理。 2021年招生计划: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50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30人,计划投放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浙江、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10个省(区、市) 只招女生,只招文科【若个别省(市)艺术类不分文理,按省(市)招办规定执行】。 平行志愿省份:投档比例为1:1,院校录取规则与省内投档规则相同。 非平行志愿省份:我校对专业和文化考试达到分数线的考生,分省份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综合分相等时,优先录取专业成绩高者。综合分=省统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中华女子学院2020年美术类本科专业录取线1、北京市本科提前艺术B段美术统考(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490 2、河北省本科提前B段美术统考(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542.650403109 3、内蒙古自治区本科提前A汉授美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680 4、黑龙江省艺术本科一批A美术统考(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487.20228 5、浙江省艺术类第二批(视觉传达设计):最低综合分545 6、山东省艺术本科统考批:视觉传达设计最低综合分551.6,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551.7 7、河南省艺术本科A段:视觉传达设计最低综合分724,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综合分680 8、广东省美术本科类统考(视觉传达设计)最低综合分:492.992091 9、四川省本科一批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分252.67097094 10、陕西省提前本科美术统考(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投档分233 11、湖南省美术文(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分252.67097094 10、陕西省提前本科美术统考(服装与服饰设计):最低投档分233 11、湖南省美术文(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最高分295.6、最低分293.4 12、山西省: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录取线暂未公布。 备注:内蒙古、河南、山西等三省录取综合分=省统考成绩+高考文化课成绩,其余省份均为本省平行志愿投档分。图片02.北京农学院 学校简介: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属公办全日制农林本科院校,地处北京市昌平区。始建于1956年,学校现占地面积约1000亩,包括校本部、东校区、北校区、大学科技园市场。 开设专业:环境设计(城市环境艺术方向) 招生范围:一般只招北京、河北、山西等三省考生,具体以当年招生简章为准。北京农学院2020年环境设计本科专业录取线 北京提前批艺术类B段计划50人,投档50人,录取50人,最低录取综合分为490。 河北提前批B段艺术类计划5人,录取5人,最低录取综合分为550。 山西本科二批A段艺术类计划5人,录取5人,最低录取综合分为470.325分,综合分计算方法为:美术统考成绩/300*750*50%+高考文化课成绩(含政策性加分)*50%。
01院校简介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地方高校UOOC联盟发起单位,设有研究生院。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02近三年历年分数线暂无03近三年招生人数04参考用书复试科目《戏剧艺术综合》参考书目1.《戏剧学导论》,顾春芳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2.《戏剧艺术十五讲》,董健、马俊山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复试科目《表演艺术综合》参考书目1.《表演艺术教程》,林洪桐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2.《戏剧表演基础》,梁伯龙、李月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年版;3.《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复试科目《播音主持艺术综合》参考书目1.《播音创作基础》,张颂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2.《节目主持语用学》,应天常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3.《传播学教程》(第2版),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主持传播学概论》,高贵武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05知名导师罗莹: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导,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服装系本科毕业,北京服装学院服装系硕士毕业,1995年至今,深圳大学服装系任教,专业方向:服装设计、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设计、植物染产品设计。李新华:现任教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任教于动画专业,主讲设计速写、插画、连环画、动画角色设计、造型基础等课程。先后任艺术设计系主任、院长助理、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唐开军:博士、教授,湖北人,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深圳大学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陈建军:现为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权评议专家,世界包装组织(WPO)“世界之星”设计奖中国推荐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陈敏:研究方向:文化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设计管理、艺术商学、创意商学、美学、艺术史论职务: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意策划与设计管理系主任,文化产业研究院创意产业策划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MBA教育中心研究生导师。戴耕:毕业于西北纺织工学院服装系,硕士研究生学历,曾于2004年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学,2014年中国国家画院山水高研班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文化与设计。
城市解读:过去几个月,广州有多所高校宣布成立新学院或者研究院,主要目的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抢占科学研究的桥头堡。目前,广州正在大力推进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迫切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基础研究成果、技术转化应用和对应的专业人才,一方面需要相关企业自主研发培育,另一方面需要大力引进外部资源,同时也需要本地高校提供坚实有力的科研支撑。广州地区的高校发展得越快越好,广州的经济布局就越稳健厚实。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揭牌1月15日,广东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举行。该研究院定位为核心技术研发、平台支撑与服务、产业人才引进与培育,将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并与产业界合作研发一批核心基础性、前瞻性的共性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提供平台支撑;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技术咨询和重大项目指南建议。广工校长邱学青表示,广东省将积极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的第三极,对集成电路技术和人才需求巨大。作为广东省理工科高校“长子”,在国家需要、广东需要的情况下,广工要抢抓机遇,更要勇于担当,提高科技创新力度,加强与集成电路产业深度融合,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端人才。目前,研究院已获批广东省首批工程研究中心——广东省新一代通讯芯片与射频系统工程研究中心。集成电路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怡俊表示,研究院将面向5G通信、物联网、功率电子、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核心元器件及芯片设计,侧重应用基础和底层技术,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预期将在毫米波通信芯片及应用系统设计关键技术、GaN大功率器件及微波射频器件、基于AI的EDA工具设计理论等方面有突破性的发展。近年来,广工引进了一批集成电路领域知名专家。2019年,牵头承担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经费近亿元,主要围绕新一代通信和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性领域,攻克毫米波射频前端,光纤传感等“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广工建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广东省高端应用电子芯片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与集成电路相关的科研平台。(南方+)广东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成立2020年12月5日,广东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正式揭牌。该学院首任院长熊晓明介绍,2000年广东工业大学就开办了“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后又相继开办“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工程”等多个专业。广东工业大学与全志、 展讯、联发科、电子五所等20多家企业、科研院所组建“跨单位、跨学院、跨专业”的特色班,联合培养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人才。广东工业大学校长邱学青表示,国家和广东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广东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多方资源,凝练学科方向,促进交叉融合。希望应国家之需,打造契合国家战略需求的新兴学院;承发展之重,培养集成电路微电子领域的科技英才,为“中国芯”研制、生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邱学青说,未来几年在本科招生规模逐步扩大的同时,更要注重相关领域硕士、博士高层次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工有很多专业与微电子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希望以学院为牵头,组建集成电路微电子相关学科、科研团队跨界合作。(南方+)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揭牌1月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原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学院将按照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规划,计划第一步新设立预防医学、中医药防疫、公共健康政策、健康大数据等几个国家急需面向未来的学科方向,以高层次研究生培养为主,兼顾学术型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在未来5-10年中,学院目标建设成为具有重要特色的高层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国家疫情监控和中医药防疫预防方案的重要支撑,建设成为区域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政策制定的重要智库。据悉,目前该学院以社会医学与事业管理为主,未来将开设公共卫生本科、硕士、博士课程。(搜狐网)广州大学成立天文系11月8日,广州大学正式成立天文系。广州大学副校长周云表示,广州大学天文学科紧跟国际天文学发展态势,开展创新性研究,聚焦国家天文学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平方公里阵、中国空间站光学巡天望远镜、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一批在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成果。据悉,广州大学天文系是国内高校中成建制成立的第18个天文系(学院)。经过26年的发展,广州大学天文学科先后取得了广东省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等建设成果。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在广州成立2020年12月27日,暨南大学在广州举行“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南大学被誉为“华侨最高学府”,长期以来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在港澳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瞩目佳绩。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是该校整合法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新闻与传播学等学科和相关单位力量成立的校级研究机构。这是暨南大学协力攻关“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重要课题,加强港澳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原副主任杨健指出,在中央强调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暨南大学整合优势学科和相关单位力量,加强港澳问题研究和港澳人才培养,正当其时、空间广阔,必将大有作为。希望研究院准确把握中央治港治澳方略、全面了解反映港澳实际情况、大力组织研究力量协同攻关,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成为“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的重要交流合作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中国新闻网)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未来教育产业学院成立1月13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未来教育产业学院正式成立,目标培养面向大数据时代背景的“未来之师”“明日之师”。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卢羡文表示,未来教育产业学院以立足未来教育为目的,以培养优秀的教育人才为宗旨,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学校教师教育与教育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提升学校“高强大”特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未来,该学院将通过加强校、企间的跨界合作,实现教育、教学等资源共享;通过对教学资源和产业市场的共同开发,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形式,深化办学内涵;通过产、学、研、培结合,提升学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市场化培训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和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坚持互惠互利,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南方+)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奇安信信息安全学院挂牌成立1月8日,广外艺-奇安信信息安全学院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挂牌成立。广外艺-奇安信信息安全学院是由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与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信息安全学院。双方加大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力度,在专业建设、“1+X”认证、实习与就业、建设认证培训中心、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信息安全领域技能竞赛等教育教学开展合作,培养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长曾用强表示,此次合作的主要优势是将来自企业的老师、最前沿的技术知识、真实的项目带进来,改进教育教学,最终提升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大洋网)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揭牌2020年11月16日,生物岛实验室黄埔学院揭牌成立。该学院由生物岛实验室筹建,致力于为行业输送具有国际视野与一流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创业管理团队,打造生物科学领域的“黄埔军校”。生物岛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学院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打通“产、学、研、医、金”全流程创新链条,打造培养生物医药领域未来领导者的新型大学,促进项目成果转化,孵化科技创新企业,为行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目前,黄埔学院与西班牙UPF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以及汕头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通过本硕博连读、共建交叉学科等模式联合培养了近20位研究生;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力打造的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即将启动;通过与生物岛实验室合作的一大批知名科研院所、企业、医院、金融机构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以及临床(前)研究转化基地,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大洋网)全国首家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研究院广州揭牌1月14日,全国首家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研究院和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正式揭牌。在广东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围绕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发展的宏观和微观问题进行研究,在民办高校内尚属首创。广东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柳劲松介绍,学院整合全国教育名家与校内科研骨干,目的是打造一支高水平研究队伍,力争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并利用高水平研究成果指导各学校建设,进而促进广东省建设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和专业群,持续为广东省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高质量的人才。(金羊网)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2020年12月3日,由中山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在中山大学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从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目标出发,开展原创载荷的论证、研究与开发,将联合推动创新型通量卫星、冰卫星等全球变化卫星系列工程立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科学观测数据,致力产生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成果。据介绍,天基遥感观测是追踪并评估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对监测、理解和预测全球变化至关重要。全球变化天基观测系统是利用卫星(天基平台)对全球变化各要素进行观测和探测的系统。(大洋网)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2020年12月5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揭牌。据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20年9月成立,为校级科研机构。中心旨在进一步彰显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凸显广州中医药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打造中医药中外人文交流研究的特色平台和高端智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医药国际交流中心处长郑亚峰强调,进一步加强传统医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传统医药的新发展,而这些工作离不开中医翻译人才和外语+中医的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中国新闻网)
“目标大学扩招了!”近日,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黄小宾看到中山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扩招的消息后,格外欣喜。眼下正值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不少考生都关心,自己心仪的大学扩招了吗?广东共有27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南方教育智库独家统计近3年数据发现,广东各高校硕士研究生持续扩招,新的一年将有更多的考研学生成功“上岸”,来到广东继续大学生涯。注重研究生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教育部3月明确今年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9月又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同月,广东召开全省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此,记者采访广东多所高校发现,除扩大招生规模以外,各高校已做好深入改革的准备,优化学科设置、扩大专业学位硕士招生等举措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总量扩大深大华农等校增加千人南方教育智库统计发现,2019年和2020年实际录取人数对比,广东27所高校全部扩招了。其中深圳大学扩招1227人增量最大,华南农业大学、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扩招数量也超过1000人。两年前获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南方科技大学和东莞理工大学招生人数也大幅增加。南方科技大学2019年首次独立招生录取650人,2020年录取945人,扩招295人;东莞理工学院2019年录取79人,2020年录取187人,实现倍增。现在,不少高校也陆续公布2021年计划招生人数(最终招生人数以教育部统一下达为准),总体与2020年录取人数持平。广东医科大学力争扩招580人,广州大学计划扩招425人,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五邑大学等高校也计划增加200人左右名额。“2021年广州大学继续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硬件资源充足,可以说是有备而‘招’。”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唐春明介绍,该校硕士研究生2019年实际录取1742人、2020年2475人,2021年计划招生2900人,不断攀升。得益于高水平大学建设,广州大学近年新增一大批高层次教师和博士队伍,黄埔研究生院今年启用,6个院士团队领衔开展人工智能与区块链等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实力。多年来,增加广东研究生指标一直是广东高校的共同呼声。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中山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就曾提出,要补足高水平创新人才资源,应增加广东高校的研究生指标。经过持续提升,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在校研究生13.62万人,其中硕士生达11.67万人。结构优化中大、广东医公共卫生翻倍扩招“广东正在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到中山大学读公共卫生专业硕士,不仅有扩招利好,未来还可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选择报考院校时,黄小宾和几位同班同学的目标一致。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3月底广东在全国率先推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明确在2020年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0%;到2022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快速应急响应人才队伍全覆盖。统计招生学科专业目录发现,2021年多所高校公共卫生相关专业正在不断扩招。例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各专业方向共计划招生246人,比2020年扩招141人,翻倍增长;暨南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位)从45人提升到2021年的75人。广东医科大学2021年公共卫生学院各专业招生93人,比上一年增长14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唐焕文说:“学校作为粤西唯一一所大规模培养卫生健康人才的医科大学,在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扩招,有能力做好培养工作。”除了公共卫生相关专业,近年来,广东积极优化结构,招生增量向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全省主动撤销54个学位点,新增材料学等42个学位点,主动适应产业结构变化。产教融合广大专硕招生比例超70%9月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提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下称“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专硕扩招的背后,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社会所用的旺盛需求。3年前,广东全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首次超过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今年占比首次超过60%。各高校情况如何?统计招生章程发现,多所高校专硕人数比例不断提升。例如暨南大学2019—2020两年专硕与硕士学术学位研究生(下称“学硕”)人数一致,分别为1500人、1600人。2021年章程中提出,专硕计划招收2400人,比学硕多700人。广州大学专硕招生计划也显著增多,从2019年1250人、2020年1400人,明年计划增至2050人,超过总招生计划的70%。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安宁说,华师推动“新师范”建设,创设国内首家教师教育学部和粤港澳大湾区教师教育学院,建立“本—硕—博”教师教育一体化培养体系,培养社会急需的卓越教师。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引导高校建立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相匹配、优势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南方日报记者 姚瑶 杜玮淦见习记者 钱明雅
文/校园生活新风向(欢迎转载)给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我国有很多类型的高校,例如:“理工类”,“艺术类”,“政法类”,“师范类“等共有2000多所,每个院校的性质不同,专业方向也有所不同,各自都会有自己优势的专业,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艺术类”院校最新的“综合分析“,根据不同的点,还有“就业率”,“深造率”来综合分析,如今越来越多数的人选择这类型的院校,所以这个“排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以让更多考生在挑选高校时,多一份参考,艺术生可收藏。最新中国“艺术类”高校一流专业数量排名“博士点”数量排名:“南艺”位于第一,共有5个点;第二位是“中国美院”共有4个点,第三位为并列排名,都有3个点,它们分别是“西安美院”,“北电”,“上音”,“央美”。“硕士点”数量排名:“北服”位于第一,共有8个点,第二位有两个,都为6个点,分别是“央美“广艺”,第三位为并列排名,都有5个点,它们分别是“山艺”,“吉艺”,“云艺”,“南艺”,“中国美院”。“本科点”数量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中国美院”,拥有13个点,其次是“南艺”,共有8个点,排在第三名的是“川美”共有7个点,除此之外,还有四个院校拥有6个点,“实力”也是非常强的,它们分别是:“中央美院”,“山工艺”,“鲁美”,“湖北美院”。如何看待一个“学校”的真正“实力”,是通过学生未来的从业情况,继续升学等方面,在以上这些院校中,“本科类”各大高校“就业率”的情况如下:“央音”,“中央美院”,“中戏”,“上音”,“上戏”,除此之外,还有:“南艺”,“星海”,“上海视觉”这些院校的“就业率”超过了98%,其中排行最高的是“上音”。除了“就业”的学生,还有一部分会继续深造,“深造率”最高的院校是“央音”,该校有59%的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除了这个院校以外,还有“上音”,“中央美院”。从上述综合分析来看,这些高校的“实力”也很强,不亚于“清北”,其中在这类院校中排在前列的高校有“中央美院”,“上音”,“北电”,“中国美院”,“南艺”,考生在选择高校时可优先选择这些院校。这就是最新“艺术类”院校综合分析,综合实力不亚于清北,艺术生收藏,对于以上高校,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往期精彩山东这四所高校排名新出炉,中国海大表现亮眼,青大备受争议浙江省的这九所大学,坑害了无数学生,高三学子请注意广东将新增一所“本科”院校,耗资3.9亿,本地学子有福了目前正在筹建的三所“全日制”高校,各有其特色,考生多关注
艺术类专业为什么感觉就业难?因为这个行业聚集的毕业生太多,而且即使是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研究生都非常多,所以就业难。比如这连续三年就业红榜前十的专业中,艺术类专业占一小半了。人才供应过量、过多我们来看看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录取情况,比如2018年毕业的艺术类本科生人数达到了37.1万人,专科毕业生人数在17.5万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9万人,毕业博士研究生近600人。2012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人数为24万、专科15万;2008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4.2万,专科毕业生12.5万。短短10年间,艺术类本科毕业生人数增长了将近2倍,专科毕业生也增长了近半。艺术,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为主的,目前我们的全社会尚未达到全民精神生活满足的条件,市场需求只有那么大,而每年50多万艺术类人才涌向市场,就业难度可想而知。为什么美术类专业就业难度会更高一些在艺术类高校招生中,美术类招生占到艺术类专业招生比例的55-60%,也就是说,每年有近28万美术类人才需要就业,我国市场真的能满足这么多美术类人才就业吗?显然不能,人才供过于求。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每年培养出了大量的绘画专业人才,但一直出不了绘画大师,而是一大批像广东大芬村一样的拷贝工厂。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关键。结论另外一个问题是我们的很多艺术类考生,并不是因为热爱艺术而去选择艺术高考升学,而是因为艺术类专业文化要求不高,自己通过纯文化成绩无法考上一所较好的本科高校,走曲线升学的道路,这个很明显,毕业后这大部分学生并不会走上这条道路就业,于是统计出来的数据,也是艺术类专业的跳槽率、专业不对口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2012年,国家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建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7年,进入天津市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行列,被誉为“中国培养职教师资的摇篮”。2017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类本科各专业均为师范类,动画为天津市品牌专业。因为校名不讨喜,看着像高职院校,但实际上是正经的本科高校,在各省的录取线并不与该校的实际实力相匹配。太原师范学院山西省最好的师范院校是山西师范大学,但她在临汾,不在省会太原。自然太原师范学院就成为山西省会最好的师范大学,而且已经申请更名为太原师范大学。2014年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绘画、动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方向,2017年新增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浙江科技学院在杭州市,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农林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都太热门了,竞争激烈。浙江科技学院自然就相对好考得多,而且已经拟申请更名为浙江科技大学。现有创意设计与制造硕士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艺术设计(现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浙江省重点专业,服装设计为学校特色专业。绍兴文理学院绍兴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高,经济非常发达,紧邻杭州市。而绍兴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只有绍兴文理学院,拟申请更名为绍兴大学。现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美术实力前三强为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其中福大的美术专业位于厦门校区(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美术实力最强的是福建师范大学,其次是福建农林大学,紧接着就是福建工程学院了。该校拟申请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泉州师范学院作为福建省经济实力最强的泉州市,拥有最多的国产运动服装品牌,各种建材公司,各种箱包公司,还是闻名全国安溪铁观音。但公办本科院校仅有华侨大学和泉州师范学院,前者是中央统战部直属高校,很热门。而泉州师范学院就比较考了,而且该校预计最快2020年申请更名为泉州师范大学。2011年起泉州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美术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厦门理工学院福建省知名度最高的城市是厦门,这里拥有全国知名高校厦门大学,另外福州大学的美术类专业办学也在此(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当然,这两所大学太难考了。厦门理工学院就要好考的多,而且已启动更名为“厦门理工大学”的建设。拥有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一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名字也不讨喜,该校位于南昌市,办学历史已经有60余年了。她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也是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江西美术实力前五强,拥有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中原工学院中原工学院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始建于1955年,原名郑州纺织工学院,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工业部,1998年划转为河南省管理,2000年更名为中原工学院。 作为当年的八大纺院之一,设计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但录取分数一直比较低,主要受限于还是“学院”,不是“大学”。现设有设计学一级硕士点硕士点,下设装饰艺术研究、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平面设计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2017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是河南省老牌的师范院校,河南省两所重点建设的本科师范院校之一,设有艺术专业硕士(美术)、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美术),是河南省众多地方师范院校中,美术实力最强的。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岳阳市,是省属一本高校,是湖南省2018-2022年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硕士(设计)专业学位点。作为“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设计学或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高校之一(不含美院、艺术学院等专业型艺术院校)。美术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样,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的名字也不讨喜。该校位于广州市,拥有硕士点:民族学“民族艺术”学术型、教育学“学科教学(美术)”专业型、“中等职业教育文化艺术领域”三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工艺美术专业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美术实力比较强,但在各省的录取分数并不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这个名字也是很不让人喜欢,一个是有冷门的“农业”两字,二是她只是“学院”,第三“仲恺”两字给人感觉像民办的。实际上,学校前身为仲恺农工学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国民党中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学校位于广州2017年获批艺术硕士(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点,设计实力不算差,但在各地的录取线是真的不高。宝鸡文理学院宝鸡文理学院是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如今,宝鸡文理学院又再次申请更名为宝鸡大学。现有艺术硕士(美术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
千寻之寻——广东青年艺术家联展参展艺术家陈公拓 曾秋 段禺行 李瑾瑜王琼蔓 杜世浩 彭思翰 刘颐东展出地点雅趣艺术馆黄沙大道114号17楼展出时间2019年12月18日-2019年12月26日开幕时间2019年12月18日 10:30曾秋2000年至2004年,读广州美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读广州美院国画系研究生,师从陈新华教授,获硕士学位。现为大学教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岭南国画院画家。陈公拓广东乐昌人。1999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劲堃、苏百钧、林若熹等老师,获学士学位。2005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师从王见老师获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教师、乔十光美术馆签约画家、东阳美术馆签约画家、广东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报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段禺行2016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没骨花鸟研究方向,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林若熹教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术委员会会员。李瑾瑜2016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山水画艺术研究方向,获艺术硕士学位;师从陈钠教授。江门市中国画学会新会分会理事王琼蔓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17年攻读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林若熹先生。主攻方向:中国画花鸟方向。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术委员会会员。多次获校级奖项,同时参加过台北、北京、广州、温州、佛山等多地的展览。杜世浩201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篆刻专业,获学士学位。2018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攻读国画学院美术学研究生,师从祁小春教授。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在读硕士,岭南印社印员。彭思翰201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师从林若熹教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术委员会会员。刘颐东201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学士学位。现为广州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师从林若熹教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术委员会会员。
王宜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设置15年,根本性地改变了国内艺术人才培养的基本格局,也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国内艺术学科、艺术教育的繁荣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内最早试点艺术硕士招生的院校之一,始终在探索艺术专业学位的发展路径和人才培养模式,并与全国艺术硕士招生单位一起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契机与发展阶段。一、艺术专业学位教育:从“量”到“质”的发展变化专业学位的设置是国家在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决策,15年后的今天,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大政方针如何快速而又深刻地改变了全国艺术教育的结构、格局和模式,开创了艺术人才培养的崭新局面。专业学位的设立,促使艺术教育更积极有效地服务于国家文化事业的需求与发展,各类招生院校更紧密地与社会和行业结合起来,彻底打破了传统艺术教育封闭式自我发展的局限性,艺术人才培养也落到了实处,专业培养的目标、方向及评价标准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是基于新世纪以来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大背景,这应该是一种双向的关系。国家文化事业发展的巨大需求推动了人才培养的变革与繁荣,同样的,艺术高级专业人才体系化、规模化地产出与应用也服务于国家文化事业的建设,并成为其中的重要建设力量。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源起院校之一,经历了百余年发展,目前建立了较为齐全的艺术学科建制体系。在专业学位设置之前,只是招收很少量的学术型研究生,而且学科发展较为封闭,沿袭传统的院校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前所述,专业学位的设立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和缓慢的发展节奏。以2020年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招生目录为例。本年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四个一级学科只招收学术型研究生36人,其中第四轮学科评估A+和国家“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招生人数占据多数,其他三个学科的招生人数分别只有个位数。而本年度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电影、广播电视、音乐、舞蹈、美术(含书法)等五个领域的招生数量是153人,而且专业学位的招生数已经超过了本年度本科生的招生人数。可以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人才的培养主体是专业学位。这应该也是国内各艺术院校和有招生资质高校的基本格局。由此可见,15年的艺术专业学位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培养单位的招生与人才培养结构。北师大艺术专业学位既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传统艺术领域,也包括广播电视、电影、数字媒体艺术等较为新兴的传媒类领域。有一个数字很有意思,虽然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各类招生名额在全校不靠前,但生源上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在绝对数量上总是名列前茅,特别是影视类各专业可以说是全校录取比最低的专业之一。这或许也是国内很多院校共同面临的现象,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全国的艺术教育生机勃勃、潜力巨大、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也要问,与艺术类学子的热切渴望相比,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不是准备好了呢?已经15年了,我们的艺术专业学位教学和教育体系是不是已经完整和完善了?以北师大为例。传统专业领域如音乐、舞蹈、美术等已经形成了稳定和有效的培养模式,在向专业硕士过渡和发展方面相对比较平稳,特别是在培养标准、毕业规范等方面容易达成共识。2009年,北师大艺术学科提出了“从游式”教育理念。所谓“从游式”教育模式是“扎根本土教育传统而又顺应世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趋势的艺术专业教育方式”[1],“继承了古代儒家‘从游’及‘游于艺’的教育传统,参照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经验及人才培养体系,为满足时代对艺术人才的需要提出来的教学模式”[2]。“从游式”教学让学生(小鱼)跟从教师(大鱼)、学长或研究生(中鱼),在沉浸式、体验式和探究式的互动学术环境与艺术氛围中游学,培养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的兴趣及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合理地利用大学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师生在游学中传递和探究知识。虽然这一理念的提出主要是因应像北师大这样的师范类综合性高校本科艺术教育的发展,但基本上适应于现代艺术教育规律。“从游式”教育理念具有普遍性意义,尤其适应于传统学科。对于新兴的影视类专业学位,像北师大这样的师范类或综合性高校本科的影视教育还在探索中,尚不完全成熟,甚至有些院校的本科教育刚刚开始就快速进入到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中,肯定会经历不断调整和适应的阶段。并不敢说,15年后的今天已经解决了相关问题。比如,影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毕业规范和标准等,迄今仍然没有在国内得到很好的统一与协调。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评议组、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近两年在做的工作。经历了15年快速发展,全国艺术专业学位培养的确到了一个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时间节点。二、发展与探索、问题与思考北师大开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之初,就有一个明确的意识:谋求在专业共性和统一规范的基础上,体现师范类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优势。在最早开展的单证在职艺术硕士培养时,学校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有一定专业基础,但整体文化与艺术素养需要提升的情况,利用面授、有引导的自修及导师指导等方式,扩展学生的理论视野,打开其学术眼界,为其职业发展拓宽知识领域,并建立与学校和学界密切勾连的专业发展生态圈。之后,随着全日制艺术硕士成为培养主体,适当加强了专业学习与培养,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加强通识类和学术性课程内容,毕业环节始终强调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并重,始终不放松对毕业论文的高要求,包括音乐、舞蹈等专业领域,学生也必须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事实证明,对理论知识和文化素质的强调并没有影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反而是一个正向的关系。通过专业学位培养实践,我们认为,为了保障专业学位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避免不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应该制定一个基本标准,包括核心课程和明确的毕业要求,各个培养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之上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标准更高、更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标准。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和相关部门可以此为依据,考察和评价各高校艺术硕士培养质量和水平。通过15年的人才培养实践,我们也充分体会到一个运转良好的专业平台对人才培养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下简称“大影节”)创办于1993年,迄今已有27届,成为学校密切连接电影业界、政府管理部门、媒体、学界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要平台。北师大的影视类毕业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国内电影宣传发行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这与大影节平台实践和训练密不可分。在长达半年以上的大影节运作过程中,以专业学位学生为主体的运营团队承担了所有工作。这也是在践行“从游式”人才培养模式,高年级有经验的学生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形成了一个延续且高效的传统。这个传统延伸到大影节之外,一批批经过大影节训练的、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且与业界建立了密切关系的学生更为便利地进入行业,并且很快发挥了骨干作用。同时,这些毕业生成为良好的榜样,对后续的毕业生提供帮助,这是一种延伸状态的“从游式”教学。由此,逐渐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在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中专门设有“电影节运营与管理”选修课,参加大影节事务的研究生既可以得到高强度的专业实践,又可以修得学分。艺术与传媒学院其他各专业如音乐、舞蹈等,每年都在较为固定的时间连续举办国际音乐季、国际舞蹈交流活动,影视专业还自创了“学院奖”平台,这些平台给予学生较多的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是在一个教学单位中几乎汇聚了所有艺术专业领域的院系,学院层面有意识地利用多学科汇聚的效应,组织跨学科、跨专业的艺术活动。如近些年组织的音乐剧《往事歌谣》、多媒体话剧《兰若寺》等,都是集合了戏剧、影视、音乐、舞蹈、书法、美术等各专业的学生参与。我们发现,除了学院有意组织之外,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之间早就自发地进行各种跨专业合作和联合实践,这种自觉的专业互动往往会创作出意想不到的好作品。以上笔者列举了北京师范大学在专业学位发展中的两个做法,我们在国际化、与社会和行业联动、社会服务等方面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为专业学位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打好基础、创造条件。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与瓶颈。首先是招生规模和培养能力的矛盾。虽然我们都期待艺术专业学位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让更多学子进入学校,但在一些院校,专业学位的规模增长过快,带来了师资、培养资源短缺等方面的问题。扩大招生规模,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升学,可以解决或缓解就业压力,但也相应地稀释了专业学位的含金量,是否也会因此影响专业学位的信誉呢?艺术硕士应该是目前艺术专业人才的最高学位,之前有较多的人对专业学位存有偏见,认为专业硕士低于学术型研究生。但近几年我们惊喜地发现,仅以北师大为例,生源质量出现了反转,专业学位的考生生源与整体素质并不亚于甚至要强于学术型研究生。可见,艺术专业学位的信誉度和吸引力在实质性地提升。随着国内各专业博士学位的推进,艺术专业博士也进入到议事日程,这无疑会大大提升艺术专业学位的地位和关注度。同时,也要清醒地意识到,艺术硕士经过了15年发展,仍然在体制、模式等方面处于磨合中,对艺术专业博士虽是满怀期待,但也必须保持谨慎态度,全面提升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是15年快速发展后的首要任务。以教育博士为例,北师大拥有该领域的专业博士点,每年招生指标很多,但实际招生人数特别是每年毕业生人数较少。这或许可以作为艺术专业博士的借鉴,一方面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应齐心协力提升艺术硕士的培养质量。另一个问题在于培养质量与经费投入。在艺术专业学位的发展中,很多院校都面临师资不够、经费不足的问题。大部分院校的学费标准不高,而很多院校艺术专业学位的培养经费主要来源于学费,为了避免经费短缺的尴尬,往往选择扩大招生,这不一定与其培养能力相匹配。另外,涉及到学校体制方面的问题,学费经由学校和院级层层抽成后,最终留给专业发展的不到一半甚至更少,这要包括课时费、学生实践费用,还有兼职导师和校外人员课酬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维持专业开设已很不易,要想谋求大的发展和质量提升,显然需要国家、学校及各个层面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总而言之,艺术专业教育需要更多的持续性经费支撑,经费不足会制约专业发展。三、艺术专业学位的开拓与创新目前的艺术专业学位基本按照传统学科和专业分类,也包括影视、播音等较新的传媒类专业划分,具有较强的限定性,已经不太适应艺术学科和专业跨媒介、跨领域融合发展的现状,也不适应日益紧密的跨学科学术发展格局。因而,适当突破既有格局、扩展新的专业发展领域十分必要。作为第四轮学科评估的A+学科以及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科始终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这既符合北师大师范类综合性大学的特点,也是全艺术学科汇聚的艺术与传媒学院谋取更大发展的必然路径。2020年,北师大在广东珠海校区开始较大规模的艺术硕士和艺术领域教育硕士的招生,我们希望能够根据粤港澳大湾区的实际需求,在专业培养方面体现出自身特色。除了教育空间扩展外,艺术学科近些年也在积极建设跨学科艺术硕士专业,重点在艺术治疗领域。北师大在2019年开始招收艺术治疗方向博士生,近期计划招收艺术治疗专业学位研究生。这个专业领域可以凝聚学院全学科的力量,依托北师大在心理学、教育学、脑科学等一流学科的优势,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艺术专业类型。在这里,笔者也提请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给予支持。我们的艺术人才培养既要保持学科和专业的科学性、稳定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发展和开拓,适当扩展专业领域,设置跨学科的专业方向,因为现有的分类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参考文献:[1]王一川.中国古典“从游”传统与重建本科艺术专业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王一川,周星,等.研究性大学艺术专业的“从游式”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09(10).|本文刊于《艺术教育》2020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