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很多人而言,就业不单单是“饭碗”的问题,更是一个将要奉献一生的岗位,可能还是是一个人几十年的归属。虽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就业情况和满意度在具体的学科中还是不同的,有的学科是热门专业,毕业就不愁工作,而有的学科却要面对着“毕业即失业”的状况。行业提高学历往往能够让薪资有质的提高,那么哪些学科的研究生工资更高呢?广东省教育厅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介绍了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质量分析以及其他内容。我们来看里边引人注目的广东研究生就业情况。总的来说,2018年,广东省研究生的平均月薪为7693元,其中有两类学科薪酬遥遥领先,但是一个昔日的热门专业月薪却几乎垫底。2018年广东省实际参加就业的人数约为54万人,比2017年增加了1.4万人左右,增幅2.6%,其中博士毕业生有2千人,硕士毕业生为2.4万人,本科毕业生25万人,专科毕业生27万人。广东省毕业生各学历层次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有4071元,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不低的报酬,其中大多数毕业生都留在了广东省内,由此可见广东省的人才吸引实力。我们具体来看看研究生的情况,平均月薪为7693元,其中管理学最高,高达9420元,其次是工学类,为9007元。从标准专业来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位列第一,平均月薪为13167元,第二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平均月薪为12543元。广东省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高前20位这样的工资放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很高的薪酬,刚刚毕业就能拿这么高的薪酬,看来专业的选择相当重要。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曾经的热门专业电气工程竟然排倒数第二,平均月薪只有4693元。排在最后一名的是口腔临床医学,平均月薪4063元。广东省研究生专业平均月薪最低前20位为何之前大热的专业到了今天收入会垫底呢?我认为是行业发展到了“高原区”,加上之前热门的时候,很多人盲从,以至于现在出现了人才饱和,市场不需要那么多人了。4693元跟9420元的差异还是非常突出的,由此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事实,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薪酬差异。这些薪酬差异同时也反映了目前行业发展动向,像人工智能相关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依然会是非常火爆。人工智能而管理类专业也将延续其热门趋势,毕竟管理类的顶级人才一直是市场稀缺人才。对于很多人而言,薪酬是选择专业时的一大重要因素,通过这份报告,大致可以了解各个专业和各个行业的情况。除此之外,这份报告也显示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薪酬的差别。研究生的薪酬平均薪酬为7693元,本科毕业生为4522元,而专科生的毕业生薪酬只有3362元,这直接体现出了学历的重要性。毕业生各学历层次平均月薪图所以,除了选择专业外,提升学历无疑也是能够大幅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当然啦,以上内容只是讨论了初次就业的薪资情况,想要分析哪个专业的潜力更大,还得看长远一些,毕业3年、毕业5年和毕业10年的薪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行业你毕业第一年的月薪有多少呢?你觉得读研三年出来的工资和本科毕业工作三年的工资,哪一个会更多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关注我,获取更多教育资讯和知识!
近日,根据佛山市相关部门发布的消息可知,2020年佛山全市计划安排省、市重点建设正式项目共357项,年度计划完成投资破1000亿元。其中,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建设项目被列入省2020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计划。据悉,这是继2019年7月,佛山市人民政府、东北大学与顺德区人民政府签署了三方共建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协议以来的最重要消息。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20亿元,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建设学习综合体、文体中心、学生活动中心、科研中心、学生宿舍、教师公寓、景观设施、室外运动场、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等。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位于佛山碧桂园博智林机器人谷内,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预计在读研究生总规模达到2000人。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会增加发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广药集团“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入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具有创新药物研究“卡脖子”式科技战略资源的Beagle犬专题近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发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调整名单的通知》,广药集团旗下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的“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被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名单,该资源库为全国唯一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同时也是广东首家进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研发机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与国家实验室级别相同,此次共有30个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和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成功入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此前,广州已有中山大学(2个)、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再加上此次新增的“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意味着又一广州研发平台晋级“国家队”,并填补了广东省没有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空白。文/李端全国唯一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掌握“卡脖子”式科技战略资源广药研究总院早在1983 年起就开始犬类实验动物资源的引种、繁育、保种育种及开发应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建成了国内历史悠久、种源纯正、管理规范、水平领先的实验Beagle 犬资源专业研究平台,主要为国内实验动物繁育机构、科研院所、高校、新药研发机构等提供高质量种犬、科研用犬、教学用犬等公益性服务,同时为相关机构训练并提供检疫犬,保障我国农林牧业、生态及生物安全。2010年,经科技部批准广药研究总院正式成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犬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据悉,实验Beagle犬是贯穿药物研发整个阶段最重要的实验动物,是创新药物研究“卡脖子”式科技战略资源。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在大力发展生命医学及生物制药产业,对高质量实验Beagle 犬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国外都把Beagle犬种质资源作为战略资源,严格控制该犬种质资源的出口,不对外共享。可以说,犬类实验动物资源是中国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芯片”,是核心要素。“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是国家从科技战略发展层面设立的、唯一的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肩负着中国犬类实验动物战略种质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的重任。此次,广药研究总院“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 被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有助于解决对国外资源的高度依赖和实验动物资源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基础资源支撑与保障。广药研究总院“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被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后,在“国家犬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基础上建设“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将继续推进实验犬资源的汇集、整合及开发利用,有望提供更多优质的实验用犬及多元化的疾病模式犬以满足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的需求,为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资源支撑,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实验动物资源利用开发技术全国领先为生物医药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广药研究总院是广药集团的核心研发平台,在实验Beagle 犬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资源信息共享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取得了众多开创性的突破。据介绍,广药研究总院建立了国家犬类实验动物种子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实现Beagle 犬生长繁育终身记录;首家引入RFID 电子芯片管理系统,实现种犬信息化高效管理;实现实验Beagle 犬资源数据化并全国共享集成利用;牵头制订“实验Beagle 犬共性描述规范”等多项技术规范;承担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实验用Beagle 犬及疾病模式犬研究开发平台”等国家省市科研项目40 多项;研发部分特殊疾病模式犬模型;建成国内首家“Beagle 检疫犬培训中心”等。值得一提的是,广药研究总院于2015年成功构建全球首例基因敲除Beagle 犬模型,填补国内外空白。这项技术的突破将打开未来对犬基因组实施精准编辑的大门,为开展其他人类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心血管疾病等)犬类动物模型的研究奠定重要基础。广药研究总院院长倪庆纯表示,广药研究总院将充分利用“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的资源优势及技术力量,实现定制人类重大疾病模型犬,填补国内外空白,并提高人类重大疾病精准医疗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促进我国医药水平的提升和居民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广药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争当粤港澳地区科技创新排头兵当前,广东省正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广州市也在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强市,推进IAB计划,发展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广药集团正积极在其中争当排头兵,大力引进创新人才、建设各类创新平台,打造创新驱动型企业,推动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地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部署的实现。据悉,目前广药集团已拥有由诺奖得主3人、国内院士和国医大师20人、博士及博士后近百人组成的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加上此次入选的“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广药集团累计拥有国家研发机构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6家。在广东企业创新500强排行榜中,广药集团位居广州企业前列。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引领下,广药集团持续取得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广药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5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35%。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表示,广药集团正大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企业,力争2020年冲刺世界500强,研究总院“国家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库”被纳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不仅为广药集团药物研发提供支撑,同时也有利于广药集团加强与粤港澳地区医药科研机构的合作,助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据悉,接下来,广药研究总院将在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总体框架下,进一步推进Beagle犬科技资源汇聚与整合,强化Beagle犬开发应用与挖掘,提升科技创新和支撑能力,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建成保种水平领先、科研实力一流、特色资源突出的犬类实验动物资源共享平台,争当粤港澳地区科技创新排头兵。
我国公认的四大一线城市分别是北上广深,其中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拥有8所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和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更是各省高分考生的首选高校。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四所双一流大学和9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中,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的名声全国都非常有名。北上广深的另外两座城市都位居于广东省,但是两座一线城市能拿得出手的顶尖高校真没有几所,广州市最强的两所大学分别是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其中占据一线地理位置优势的中山大学每年的分数线还排在武汉大学后边,而另外一所华南理工大学虽然是四大工学院,建筑老八校,但是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还没有同为四大工学院的东南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高,实在有点可惜,而另外一所一线城市,可能是成立时间太短,底气不足。除了其他各名牌大学的分校之外,也就深圳大学能够拿得出手,但是依然落选了双一流工程。根据调查,全国每100万学生中,全国博士招生人数为54人,广东省仅为33人,在研发方面,全国博士生比例为6.5%,而广东省仅为4%,所以作为一个经济大省,广东省开始全面发展自己的本土教育。特别是研究生招生方面,更是在不断进步。根据刚刚公布的2019年研究生招生计划显示,目前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公布了研究生招生人数。其中,招生人数最多的是中山大学,达到了6400人,其次是华南理工大学,招生人数达到了5700,两所985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总人数就超过了12000人。从增长幅度来看,华南理工大学相比于去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是最多的,达到了700多人,另外中山大学的增长人数也达到了400多人。其实,当前深圳已经引进了很多知名高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清华大学深研院,北京大学深研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南方科技大学等。但是,从大学建设来看,还是要培养一些本土高校,多做沉淀和积累,这样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
央广网广州4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 何伟奇)4月10日,记者从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目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状况下,广东将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和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介绍,近年来,广东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广东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现代工程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瞄准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加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和重大装备研发。在目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状况下,国内制造业面临供应链卡壳、国内商品出口难、企业复工不达产、产业政策亟需调整等问题。广东将通过加强重点领域的研发,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制造业十九条”,实现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引领和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杨军表示,对于突发性的、关乎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简化立项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可以第一时间用于科技攻关。4月8日,广东省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粤港澳实验动物共享服务与技术创新联盟、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技术创新联盟等3家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在短时间内整合各方优势力量,聚焦服务传染病诊断试剂、新发传染病疫苗研发等相关产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广东力量。据介绍,广东省科技厅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作为,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精心遴选高质量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入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进行调研摸查,进一步了解真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除了竞争择优类项目以外,还将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定向委托、揭榜制、并行资助等项目形成方式上深入探索,以精准组织实施好重大项目。杨军称,继续面向全国开放,集聚各类科技资源。据统计,目前已立项项目中有省外单位参与(含港澳地区)的占74%,吸引了一批院士团队及中科院院属科研机构、港澳高校等机构积极参与。下一步,将以更大力度面向全国开放集聚优质科研资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11月22日,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2017云栖大会-广州分会”宣布,将设立阿里云广东研发中心,拟招募1000名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工程师,旨在推动前沿技术与广东产业融合。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科技公司研发的重点项目,前后有谷歌公司业务拆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业务,推出无人驾驶程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甚至阿尔法狗一度击败职业围棋选手成为焦点。此次,阿里巴巴在广东成立研发中心,宣称将招募1000名AI工程师,打造智能生态圈。那么招募1000名AI工程师那么容易实现吗?据AI业内获悉,AI工程师平均报价在60w以上,而对于部分刚毕业的工程师普遍30-50w年薪属于正常情况,能给毕业生开出这等优厚条件无非就是为了挽留行业人才,培育公司发展潜力人员。而从业多年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实属百万难招,甚至还有公司采取补助、弹性工作时间等条件招募人才。所以阿里预计成立1000人的研发团队实属不易,行业需求大,其他企业同时也愿意开出同样的薪酬福利,在这点上预计人工成本将会是一大难题,有大财团的阿里云计算就不需要太担忧钱的问题,只是市面人员及其稀缺,是宁缺毋滥还是招聘在培训,值得思考。
南方网讯(记者/桓秋瑜)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小企业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筹码。作为外贸大省,广东智造享誉海外市场。7月28日,20家企业代表站上2020年“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夏季)舞台,轮流发布自家新产品、新技术,向世界展示“广东智造”的深层含义。这些经严格遴选被优中选优的新品,有着怎样的“魅力”?用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2019年8月,一场全球规模最大的检验医学大会在美国召开,作为国内少有的体外诊断试剂(IVD)核心原料的生产商,广东菲鹏生物有限公司向全球秀出了独特的菲鹏生物科技魅力。在本次“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上,菲鹏生物也带来了全新的产品——心血管疾病标志物检测试剂核心原料(NT-proBNP 、cTnI),“其中心力衰竭检测核心原料NT-proBNP,上市半年市场占有率已名列前茅。”从初期的艾滋病检测试剂原料,到如今的传染病、肿瘤、心血管等疾病领域深度布局,菲鹏生物从未停下探索脚步。凭借其深厚的技术沉淀、优秀的人才团队等优势,在国内体外诊断试剂核心原料行业独占鳌头,同时创新能力也得到海外市场认可,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700多个客户伙伴与研究机构的长期信赖与支持。“广东智造”不仅在生物产业发力,新材料产业上,广东同样不乏亮眼的产品。东莞市中图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图形化复合衬底(MMS),在发布会现场的展示让人眼前一亮。LED带来了照明的新一代革命,目前95%以上的LED芯片都采用图形化衬底作为基板材料。中图科技的MMS衬底产品,在蓝宝石衬底的基础上增加复合材料层,“光线打进来平面部分反射一次、锥体表面反射一次、穿透锥体直达蓝宝石表面再反射一次”,负责人介绍,产品利用复合材料层与蓝宝石材料折射率不同的特点,通过复合材料结构与多次的光学设计,实现二次光萃取,出光效率大大提高。MMS衬底为LED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高端设备制造业方面,“广东智造”也不落下风。光刻机是电子产业的基础核心装备,利用光来制作一个图形,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产业中线路图形刻写。中山新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首创的双面数字化光刻设备,双面光刻减少时间成本,无需掩膜版减少价格成本。作为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光刻机,推动了国内多个领域技术及行业的整体升级换代,产品也通过了海外市场的检测。通过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是这批历经市场考验的企业的“宝典”。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全球经济,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从“复工复产20条”“中小企业金融18条”等惠企措施,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的若干政策措施》,广东一直走在前列,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培育和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举措,在帮助企业新品拓市场、提销量上起到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了疫情对中小企业带来的影响,为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是已经通过严格遴选登上“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的“领头雁”,还是其它仍在自主研发路上坚持创新的广东企业,都将在科技时代中验证自身的实力。走上“专精特新”新品发布会的广东企业,将在政府搭台、媒体传播、产业赋能、资本助力下展翅翱翔。据悉,新一轮的新品征集工作正在火热进行中,欲竞争秋季新品发布会“入场券”的企业可抓紧机会报名。持续关注新品发布会,让我们共同见证更多广东好产品乘风破浪,创出更美好的未来。
今年7月,陈红大学毕业后到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制造研究所)担任科研助理。她一方面协作科研团队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事务性工作,包括项目采购、报销、技术服务登记等;另一方面兼任团队的知识产权专员,协助科研人员完成知识产权导航和检索工作。“科研助理的工作涉及科研全过程,不仅拓展了自身对研究的认识,还提升了管理水平。”陈红对目前的工作十分满意。为协助和陈红一样的毕业生顺利找到合适的科研助理岗位,广东省科技厅创新服务方式,依托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以下简称阳光政务平台)开发数据系统,在线动态统计相关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及吸纳高校毕业生情况,以减少繁琐的报送程序,提高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截至10月27日,广东省共有308家企事业单位累计实际开发科研助理岗位数5201个,实际吸纳应届毕业生人数3663人。在线动态统计及时跟进科研助理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2009年,我国首次提出聘用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像广东省人民医院自2017年开始就设立科研助理岗位,近3年来依托各科研课题组陆续招聘并入职79位科研助理,这些科研助理在提升科研工作效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研究科研项目吸纳毕业生计划,开发10万个科研助理岗位”的工作部署,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快速响应、协同联动,共同开展了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由科技部牵头制定印发的《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打通科研项目边界,拓宽科研助理范畴,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落实工作。广东省快速响应,将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强化科技创新服务的一个重要抓手。“除了下发通知,加强政策宣传、解读,鼓励承担国家、省、市(区)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科研项目或自主设立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省实验室及企业等创新主体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更主要是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一次报送、各级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广东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副处长易彤彤介绍,通过在线动态统计,将数据开放给各级主管部门查阅,便于相关部门及时掌握辖区内各项目承担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情况,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有力推进政策落实落地。科研助理报酬可从项目中列支学校已成立科研助理招聘工作领导小组、招收一名应届毕业生并到岗、科研助理招聘缺乏统一招聘平台……打开阳光政务平台,在线动态统计开发数据系统在不断滚动变化着。在科研助理岗位落实进展情况汇总表上,记者看到里面详细记录了各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的情况,包括像陈红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落实情况,以及困难与建议,如相关领域人才引进难、人力资源成本较高等。“针对表格中各单位提出的存在困难与建议,我们对之进行研究,对项目承担单位提出的选聘科研助理的方式、经费列支等疑问给予解答,并强化定期跟踪落实机制。”易彤彤介绍,广东还进一步在政策中明确科研助理的劳务性报酬和社会保险补助等相关支出可从科研项目中列支,拓展了经费支持范畴,为各单位科研助理岗位提供长期稳定支持。稳定的经费支持,可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潜力。“原来的科研助理以兼职为主,现在基本每个团队都配有专职科研助理,有利于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价值的研究工作中。”智能制造研究所科技业务部部长黄丹表示。科研助理政策也受到企业欢迎。广州市牛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罗金飞说:“作为软件开发公司,人才最为重要。我们主要是与学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招收科研助理,从中发现‘好苗子’,并培养出一支稳定的研发团队。”来源:科技日报
作为中国第一经济强省,广东去年GDP总量8.99万亿,逼近9万亿大关。1月25日上午,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世纪大会堂开幕,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 南方网 图1月25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作政府工作报告,晒出了广东过去5年的成绩单。从2012年到2017年,广东GDP总量从5.8万亿元增加到8.99万亿元,年均增长7.9%,连续29年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由2012年的6229亿元增至1.13万亿元,成为首个超过万亿元的省份。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经过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去年,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300亿元,位居全国首位,占GDP的比重也提高到2.65%。这是一项非常亮眼的数据,大大领先全国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1567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占GDP比重)达到2.11%。马兴瑞也提出了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部署。2018年,广东的GDP增速预期在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3%。2018年,广东将加快建设制造强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实体经济上,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2018年计划新增应用机器人2万台左右。此外,广东还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实现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来了!还是一口气来4个!2019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5G通信关键材料及应用”“电子信息关键材料”“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先导性新材料与技术”4个重点专项申报时间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2019年9月20日~10月14日17:00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2019年10月 20 日17:002019年度“5G通信关键材料及应用”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专题 1:高频电子电路基材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75)研究内容研制非聚四氟乙烯(PTFE)的热固性树脂体系,优化不同类型铜箔对基材无源互调(PIM)性能、基材剥离强度(PS)性能,研究低介电低损耗纤维等填料、填料表面处理、填料复配以及填料分散等技术,实现介电性能、可靠性及多层板可加工性等性能提升,形成自主可控的原材料供应链体系。研究非PTFE热固性树脂体系高频电子电路基材的工艺并实现产业化,验证并实现其在5G设备印制电路板中的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专题 2:射频器件用低损耗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76)研究内容重点开展高频低损耗陶瓷材料的研究,并开发相应的流延体系;开展与陶瓷材料匹配共烧的高性能银浆的研究,解决电子浆料与生瓷带低温共烧问题。利用超低损耗陶瓷材料及导电银浆制备高增益、宽带、微型化射频器件,研究量产工艺,实现产业化,在5G典型应用(场景)中验证并在5G产品中得到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专题 3:低介电低损耗天线材料的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77)研究内容(1)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树脂的研发制备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及合成工艺的优化,制备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树脂。(2)5G通信终端天线用基材膜设备的开发以及成膜工艺的研究通过成膜设备的开发以及成膜工艺的研究,解决薄膜材料的取向问题,制备出25 m、50 m、100 m不同厚度的介质膜材料,以及25 m、50 m厚度的粘结材料,制备出不同功能性的薄膜。(3)超薄无胶柔性覆铜技术研究及天线开发研究介质膜界面处理技术,优化该基材双面覆铜制备工艺;开发无胶柔性覆铜工艺设备,优化工艺过程参数,替代传统双面覆铜压合工艺,实现低粗糙度、高剥离强度的铜箔与基材的结合;开发低介电低损耗天线产品,在5G典型应用(场景)中验证并在5G产品中得到应用。(4)印刷式一体化5G高频天线的工艺开发及验证以低介电低损耗树脂为基础,研究相关工艺及装备,完成激光直接成型制作技术(LDS)的替代,实现5G高频低损耗天线超薄柔性印制电路板及天线振子的印刷式一体化制造,在5G典型应用(场景)中验证并在5G产品中得到应用。(5)制定技术标准并实现产业化完成5G天线相关技术工艺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实现基于相关技术5G天线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3000万元。专题 4:高效热管理材料研发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78)研究内容本专题需导热凝胶和导热垫片整体申报。(1)导热凝胶通过研制新型填料、聚合物基体遴选、填料表界面改性、导热凝胶复合等技术,制备高性能导热凝胶。研究填料分散、界面结合状态和网络结构;研究导热凝胶性能及其组分、微观结构、制备方法和工艺条件的关联规律。开展导热凝胶可靠性、失效分析、老化测试等评价研究,了解导热凝胶的老化和失效机制。开展导热凝胶在5G相关器件的典型应用研究,考察导热凝胶对5G器件节温和热阻值的影响,建立5G相关器件热管理的评价体系。(2)导热垫片通过不同条件(化学,磁场,电场,机械等)对不同取向工艺的研究和配方改良,将导热填料取向排列并混合在硅胶体系,实现整齐热通道,从而获得高导热性能的导热垫片。开展导热垫片可靠性检测、失效分析、老化测试等评估,了解导热垫片的老化和失效机制。开展导热垫片在5G相关器件的典型应用研究,考察导热垫片对5G器件节温和热阻值的影响,建立5G相关器件的热管理评价体系。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 5:5G 通信用关键材料测试评价技术研究与设备开发(专题编号:20190179)研究内容针对电子信息及5G毫米波通讯产品用高频基板材料,高频低损耗陶瓷粉材料,高效热管理材料(导热凝胶、导热垫片),LCP、MPI等天线用材料,工艺材料(焊料合金、焊锡膏、三防漆、阻焊油墨、表面处理材料)、电子信息关键材料及其主要工艺结构、应用产品,开展基于材料损伤机理的环境要素对材料、工艺结构及产品的关键参数影响研究;开发关键材料、工艺结构及产品的关键参数随环境要素波动的分析和测试技术;建立关键材料的一致性和长期可靠性评价方法;开发适用于上述关键材料、工艺结构和产品的标准测试样板、软件算法、夹具、配套附件;研发并搭建适用于上述测试方法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形成面向电子信息及5G通信关键材料的高端测试评价产业化服务能力。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2019年度“电子信息关键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专题一:高端芯片减薄工序临时键合光敏材料及关键装备(专题编号:20190180)研究内容面向高端芯片/器件的高精度超薄晶圆级加工需求,研发满足临时键合/解键合的光敏材料、关键设备及成套工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紫外激光响应材料的设计、配方优化及合成技术开发;(2)临时键合胶材料的配方设计及性能研究;(3)整套临时键合材料的工艺开发和验证;(4)紫外激光拆键合自动化设备的开发。申报要求本项目不限定牵头申报单位属性,但有产业化目标,须不少于项目总投入50%的自筹经费。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二:IC 芯片封装用陶瓷劈刀材料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81)研究内容(1)高性能劈刀核心参数的研究与制造装备的开发基于芯片封装用陶瓷劈刀型号和种类,研究劈刀关键尺寸与键合力、抗压、抗弯以及抗锤击等的影响规律,开发高性能劈刀制造设备。(2)高性能劈刀原材料配方技术研究和开发开发高性能陶瓷劈刀配方,研究成型技术及精细研磨加工工艺;制备高强度、高硬度、高质量陶瓷劈刀。(3)长寿命、低磨损劈刀端面掺杂技术开发基于精细研磨加工工艺,研究不影响表面粗糙度、精度以及焊接质量的掺杂方法,实现原有劈刀端面的降磨、自清洗以及增寿。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三:高品质聚酰亚胺基材及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82)项目1:柔性显示用透明聚酰亚胺基材研发及应用研究内容(1)研究面向柔性显示的耐高温、高透明衬底用聚酰亚胺前驱体,包括聚酰亚胺化学结构、组分、工艺及性能的相关性研究;开展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工艺研究;(2)开展高透明性聚酰亚胺柔性盖板材料研究,包括聚酰亚胺前驱体的化学结构设计、组分调控、制备工艺等,以及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工艺技术;(3)研究聚酰亚胺薄膜的表面特性及复合技术,以及高透光柔性衬底-光电功能薄膜-金属导电电极-多层薄膜封装的集成技术。瞄准彩色柔性显示的产业化应用,开展聚酰亚胺柔性衬底、盖板与薄膜晶体管阵列和OLED或量子点、电子纸等显示的集成技术研究,实现柔性显示的产业化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项目2:聚酰亚胺基无胶覆铜板基材产业化及应用研究内容(1)开发高品质聚酰亚胺前驱体,包括单体、填料、多层结构的设计及制备;(2)研究聚酰亚胺组分、结构、工艺与性能的相关性;(3)进行纳米分散、填充制胶、悬浮涂布线、亚胺化设备的开发及验证;(4)开展高品质聚酰亚胺的表面改性技术、复合技术的开发及工程化验证;(5)研究聚酰亚胺高端柔性覆铜板稳定化生产技术,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中进行验证。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四:薄膜晶体管用高迁移率氧化物半导体溅射靶材研究及应用(专题编号:20190183)研究内容开发TFT基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迁移率金属氧化物有源半导体材料,研究高品质金属氧化物原料制备技术,开发高世代金属氧化物靶材制备技术、配套的薄膜制备技术、金属氧化物TFT制备工艺等,研究可用于8.5代生产线及以上的生产工艺及与OLED显示的集成工艺。鼓励采用自主技术的国产化设备研制靶材。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2019年度“先进制造关键支撑材料”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专题 1:高品质热作模具钢研发与产业化(专题编号:20190184)研究内容研究优化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合金成分设计、全链条生产工艺对使用性能影响;研发高品质热作模具钢及模具生产加工工艺新技术,提高钢的纯净度,降低夹杂物,降低连铸坯表面裂纹,改善钢材内部质量,减少内部偏析、疏松、裂纹,实现碳元素偏析波动小,强度、韧性、耐腐蚀、耐磨损、热疲劳寿命等性能的协同提升;研发基于大科学装置平台的模具钢材料性能和残余应力等先进表征、控制技术;建立模具钢组织、性能与热疲劳特性的内在联系的数据库;研究残余应力对模具加工、服役行为及使用寿命影响规律;研究热作模具钢的服役疲劳失效机理,建立热作模具钢的疲劳评定标准;研究并开发不同工况下热作模具的表面强化技术与工艺,提高热作模具的耐磨性和服役寿命;研发模具钢全链条生产全工艺的数值仿真模型、疲劳寿命预测多尺度数值仿真模型及软件系统。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专题 2:超硬材料及其在典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85)研究内容开发具有高硬度、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的纳米/超细晶硬质合金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研究晶粒生长抑制剂在纳米/超细晶硬质合金中存在状态的调控技术,解决抑制剂分布不均匀的难题;研究大长径比硬质合金棒材/管材的近净成形技术和高致密化处理技术;优化硬质/超硬涂层刀具形状及几何角度设计和加工工艺算法;开发基于高分辨率、高帧率数字图像的刀具几何参数在线检测系统;研究涂层制备过程形核、生长及显微组织演化,揭示显微组织对性能(力学、高温及摩擦磨损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硬质/超硬涂层组织性能调控理论;探索涂层与刀具之间的匹配性,建立涂层与刀具之间的适应性准则;研究硬质/超硬涂层刀具的服役性能(切削、抗高温氧化及摩擦磨损性能等),揭示其失效方式和退化机理;研究适用于难加工材料的精密高效切削工艺,建立研发刀具高速切削数据库。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000万元。专题 3:高性能铝/镁轻合金在重点工程中的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86)研究内容(1)研究高性能铝/镁轻合金的成分优化设计与强化相调控;(2)研究熔体洁净化、细晶化和均质化处理技术以及大规格高品质7000系铝合金锭的铸造技术;(3)研究宽幅薄壁铝合金挤压材的制造工艺与性能均匀性控制技术;(4)研究大尺寸薄壁铝/镁合金高真空压铸件的控形控性技术;(5)研究相关的工艺与模具设计、连接等关键应用技术;(6)研究镁合金表面防护技术;(7)建立宽幅薄壁铝合金挤压材和大尺寸薄壁铝/镁合金高真空压铸件示范生产线;(8)实现研发的7000系铝合金宽幅薄壁挤压材在高铁车体、汽车保险杠等部件的典型应用,以及实现铝/镁合金高真空压铸件在汽车减震塔、底盘后纵梁、车门内板和电池包托盘等部件的典型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 4:电气领域环保含氟化合物的开发与工业化示范(专题编号:20190187)研究内容(1)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全氟异丁腈合成工艺路线开发;(2)过程催化剂开发及机理研究,建成吨级/年催化剂生产线;(3)全氟异丁腈工业示范装置开发;(4)全氟异丁腈物性参数测定及大气化学机理研究;(5)建立全氟异丁腈分析检测标准;(6)开发全氟异丁腈混气与回收装置。申报要求本项目要求由省实验室牵头申报。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3000万元。2019年度“先导性新材料与技术”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专题一:高性能催化剂的研发及其应用研究(专题编号:20190188)项目1:烷烃脱氢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工程应用示范研究内容(1)研究乙烷、丙烷、异丁烷脱氢的单原子催化机理,开发单原子催化剂的理论设计方法,获得通用性描述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指导适用于轻质烷烃脱氢的单原子催化剂的实验制备和性能优化;(2)探索活性组分、载体类型和制备条件等对催化效能的调控规律,开展单原子催化剂的载体优化及中试制备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现有移动床、固定床或流化床匹配的单原子催化剂的中试制备及应用工艺技术;(3)开展烷烃脱氢制烯烃(乙烯、丙烯、异丁烯等)高效单原子催化剂的小试实验,实现至少一种烷烃脱氢制烯烃的中试示范,并在中试示范场景下对单原子催化剂性能进行综合评价,推出低温高活性、高选择性、低成本、稳定性好、抗积碳能力强的单原子催化剂产品。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2000万元。项目2:碳氮偶联钯催化剂的研发及应用示范研究内容(1)研究碳氮偶联反应催化反应机理,获得通用性描述催化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定量构效关系,指导设计合成新结构的膦配体及其钯催化剂;(2)探索催化剂结构、催化中间体和催化剂尺寸对碳氮偶联反应的调控规律,重点开发用量低、应用范围宽和能使用弱碱的超级亚纳米或单原子钯基催化剂体系,实现高性能钯催化剂的宏量可控制备;(3)开展碳氮偶联钯催化剂的小试和中试示范研究,并在中试示范场景下实现高性能钯催化剂的生产工艺优化。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二:单晶铜箔的研究与开发(专题编号:20190189)研究内容调控单晶铜箔的生长动力学过程,实现高质量大面积单晶铜箔的可控制备;研究单晶铜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25 cm×30 cm以上单晶铜箔批量化制备的装备,满足单晶铜箔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求;实现单晶铜箔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及在5G高速通信PCB板中的工程应用。申报要求本专题须由省实验室牵头申报。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500万元。专题三:面向典型应用领域的超材料制备和示范应用(专题编号:20190190)研究内容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广东省产业基础,充分利用超材料的声、光、电、热、力、磁等一种或多种优异特性,针对特定应用,开展超材料的组分、结构设计及大规模制备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开发。研究超材料基元(组分)的筛选、大规模复杂结构建模与设计方法、高精度微结构的大规模制备/加工技术、多场耦合的性能调控与反馈机理、典型器件的设计与制造、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大尺寸超材料工程可行性和服役性能评价等,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材料工程化制备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制,完成超材料的典型工程应用。支持方式与强度无偿资助,每项不超过1000万元。联系人及电话1.高新技术处(专题业务咨询):张志彤,020-83163387 2.业务受理及技术支持:020-83163930、831633383.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性业务咨询):司圣奇 020-83163838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以省科技厅官网和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公布为准。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