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走进田间地头,一场特殊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李健

走进田间地头,一场特殊的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

南方网讯(记者/何雅柔 通讯员/岳青)作为我省青年的最高荣誉,记者4月29日从团省委了解到,经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广东省青年联合会联合决定,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马星等10名同志、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等10个集体获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获奖者们没有集体领奖,他们中的代表兵分五路来到南粤大地的乡镇村居,用自己所长参与到各种扶贫活动当中,用这样特别的亮相方式为脱贫攻坚贡献自身的力量。坐标:韶关乐昌廊田村(省定贫困村),花式授课吸引学生广东女子篮球队在2019年WCBA总决赛中首次夺取总冠军,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坚持训练,多名队员入选国家队并顺利取得东京奥运会入场券。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政文组长期高质量报道各类政文新闻,多次荣获中国新闻奖。这两个优秀的集体都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奖,他们派出了多名代表并邀请了广东男篮代表任骏飞、赵睿一同来到廊田村,和当地的驻村干部一起走访慰问贫困户,结合自己的特长给村里的青少年和贫困户子女们进行了篮球教学和朗诵教学。这些优秀青年“老师”专业又不乏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廊田村的青少年。孩子们纷纷表示:“哥哥姐姐好厉害,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能上这样有趣的课。”活动现场,团省委书记池志雄为两组五四青年奖章的集体颁发了奖章,随后广东青基会“杜锋篮球场”项目也在现场启动。广东女子篮球队代表给廊田村青少年进行篮球基本教学。通讯员供图坐标:茂名高州市沙田村(省定贫困村),田间课堂助农脱贫毕业后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主动投入家乡扶贫攻坚和公益事业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朱焱宗获得了“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他和其他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一起来到沙田村,深入了解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公园与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龙眼加工提升项目,分析项目建设经营状况、产业带动效应以及贫困帮扶情况,围绕荔枝、龙眼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等专题为贫困村电商从业者、果农、对接贫困户等进行了一场现场授课,帮助当地青年在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更好地完成产销各环节工作。“作为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我们要发挥‘头雁’效应,深挖产业帮扶,拓展思路,提升规模效益,带领更多农村青年脱贫致富。”朱焱宗说。朱焱宗给沙田村青年进行现场授课。通讯员供图坐标:汕尾海丰新山村(省定贫困村-2019年脱贫),对话青年科学家哈工大(深圳)材料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马星是今年“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奖个人,他从事生物医用微纳米机器的国际前沿科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其研究成果“最小纳米火箭”打破世界吉尼斯纪录。他赶赴省定“红色村”汕尾市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在一棵大榕树下开展了一场“五四”青年节宣讲活动,与当地30余位青年学生面对面交流,分享作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与感想体会,“同学们要诚实守信,持之以恒发扬奋斗精神,敢于追梦圆梦。”活动现场马星给同学们赠了书,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领略更精彩的世界。许多当地学生都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科学家,都被马星教授深入浅出的故事深深吸引。学生小宇说:“一直以为科学家都是大天才,原来也是要一直努力才行的,以后我也要认真读书,也争取成为马老师一样的大科学家。” 马星在大榕树下开展宣讲活动。通讯员供图坐标:湛江坡头区沙城村(省定贫困村),共享知识盛宴扶贫先扶志,扶志必扶智。29日,“青年云支教”广东乡村学子健康成长计划项目示范点在湛江坡头区沙城村启动,向当地捐赠爱心教学设备,展示“云支教”教学场景。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蔡鑫伦、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书彦等“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也来到现场,给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中小学生,开展了一场“青年课堂”。蔡鑫伦研制成功世界首颗“高性能硅基电光转换芯片”,这是突破光电子芯片“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张书彦带领团队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共同研制中国散裂中子工程材料衍射谱仪,取得了大量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两位在学术领域的顶尖教授,跟学子们交流了自己少年时期的学习方法、求学心得,并勉励大家:“你们要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努力学习、打好基础、造福家乡,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张书彦与青少年学子交流学习方法、求学心得。通讯员供图 坐标:清远英德寨背村(省定贫困村),义诊巡诊暖人心29日,为缓解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而开设广东共青团“健康直通车”走进寨背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护士长、国家第二批援鄂中医医疗队队员陈二辉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援助武汉协和医院的陈振光医生等随同前往。陈二辉在支援武汉战疫期间,服务雷神山医院C6病区,在精心护理基础上积极开展多种中医特色疗法,推广八段锦,惠及全国万千新冠肺炎患者,他被特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与他们一起的,还有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医疗界别获奖者,他们一同面向寨背村青少年群体开展义诊巡诊送健康活动,包括心血管疾病早期筛查及风险评估、脊柱侧弯预防筛查、中医知识科普、八段锦养生操教学等,为当地青少年和村民们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以前只知道中药很苦,今天才知道中医原来那么博大精深。”青年小花笑着说道。陈二辉在进行八段锦养生操教学。通讯员供图团省委设计开展这次特殊的颁奖仪式,其目的既是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同时也是通过青年榜样的率先垂范,号召全省各界青年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这是广东五四青年奖章颁奖仪式第一次走出会场讲台、走进田间地头。虽然没有颁奖台,却是在广袤乡村这个大舞台进行的。”团省委书记池志雄说道,“也希望广大青年能向‘五四奖章’获奖者学习,继续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贡献广东青年力量。” 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个人名单(共1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马 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甘学德 广东省广垦橡胶集团柬埔寨春丰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焱宗 高州市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苏金标 广州市黄埔区永和消防救援站班长李正强 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三水供电局技术员李金娟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四级高级法官张书彦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张莹莹 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赵 建 广州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副科长蔡鑫伦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奖集体名单(共10个)广东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时政采访部政文组数字广东“粤省事”团队广东省纪委监委办公厅综合信息处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民兵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多语言志愿服务队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鲸豚救护小组江门市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鱼菜共生创业团队广东女子篮球队广东省审计厅经济责任审计二处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创业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区港澳青年之家)第二十二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个人和集体名单文 宏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兰荣贵 广东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塔吉克斯坦金矿勘查项目部地质组负责人刘婷婷 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运动员苏 铠 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学明 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总会执行主席陈 节 深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九大队副科级警官林子凯 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廖程浩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环境研究所所长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设计院常规岛与公用设施所华南理工大学植物资源化学团队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广东工业大学微纳加工技术创新团队茂名市高州市宝光消防救援站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电梯安全性新技术研发团队

春花开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沙基地开建 将新建24个国家计量标准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沙基地项目开工。 向一鹏 摄中新网长沙5月20日电(向一鹏 刘灵宁)今天是5月20日,为第21个“世界计量日”。当天,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沙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长沙市岳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宣布项目开工。计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是发展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开展战略合作的重要项目,上述项目将汇聚中国计量院、国防科技大学和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三方力量,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级精密测量标准实验室,共同打造综合性计量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计量标准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是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支撑和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际互认和对外贸易,有效落实‘质量强国战略’的强力技术支撑。”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吴方迪介绍,长沙基地采取“整体规划、分期建设、央地合作、共建共享”的模式,将在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新材料等7大领域,新建24个具有前沿性、基础性、唯一性的国家计量标准。水表等各种计量仪器。 向一鹏 摄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向曙光表示,该项目将有力提升湖南计量科学研究与检验检测能力,为湖南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质量强省建设、科技创新引领、高端装备制造注入强劲动力。近年来,湖南市场监管部门加快推进计量科学研究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建立全省最高计量标准230项,可开展检定、校准和检测服务项目1100余项,技术服务覆盖全省20条产业链,形成了以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为龙头、市州计量所为支撑、行业计量授权机构为补充的检验检测体系,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质量技术支撑。当天还举行了湖南省首届“计量助推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与会专家分析和研判了当前国内外计量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形势,探讨和展望了计量与仪器仪表及传感器产业交流合作的前景。“所有和测量、结算有关的,都要用到计量,它关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表示,计量不仅是工业的“眼睛”,更是制造业的“大脑”,国家的计量能力决定了技术开发能力与科技创新发展,未来计量将向着智能化、量子化方向发展。(完)

蹇裳攫步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印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情况本行动计划所指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风能、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太阳能、氢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省积极统筹利用新能源资源和开发条件,坚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核电装机规模、天然气储备能力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截至2019年底,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5153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1614万千瓦,气电装机225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1289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93%,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29%;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网2200公里,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4座,充电站约2350座,充电桩约12万个,加氢站34座;2019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约4100亿元。二是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提升。风力发电机组、逆变器、高效太阳能电池和集热器、氢燃料电池电堆等研发制造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氢能利用、储能技术、充电桩和智能电网建设位居全国前列,自主品牌“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天然气水合物连创试采纪录。三是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产业方面产生了一批优势特色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带动、重大项目支撑、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的态势。(二)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存在问题:一是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明显低于苏浙鲁等省份,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地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丰富的新能源尚处于示范、试采阶段,开发成本较高。二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快。电网建设不能满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发展需求,粤东西北部分地市及县区天然气管网不完善。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国家级和省级联合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缓慢,高级创新人才缺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核心技术、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四是整体竞争力不强。缺少带动力和控制力强的龙头企业,产业配套和集聚效应不够明显,高端装备制造水平落后于长三角地区,产业标准体系和产品检测认证体系有待完善等。面临挑战:一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技术封锁加剧。二是各省份竞相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越发激烈。三是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波动加剧,省内自产气源少、天然气利用成本处于全国高位。四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军事影响等约束趋紧,国家相关补贴政策退坡等,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三)优势和发展机遇。我省是经济大省,能源消费需求大,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新能源产业已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资源和技术优势突出,商业化开发应用进程有望加速;港口资源和海洋油气资源丰富,在海上天然气及其水合物开采和LNG接收站建设等方面发展潜力巨大;省内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和凸显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为新能源制造业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工作目标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聚区,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一)扩大产业规模。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0250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约1850万千瓦,气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700亿立方米,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约500万千瓦,储能规模约2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二)提升创新能力。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燃料电池、天然气及其水合物、智能电网等领域建成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推动广东成为国内新能源示范区、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区。(三)完善基础设施。到2025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体系;储能初步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源—网—荷—储全面布局;天然气主干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建成天然气主干管网2780公里,进口LNG接收站储气能力达到534万方(液态);建成充电站约3600座,充电桩约17万个,加氢站约300座,基本建成适应珠三角需求、辐射周边的充电、加氢设施体系。(四)强化产业协同。通过整合或调整规划,建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装备和产品研发制造基地,新能源产业规划、设计、运维等应用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更加高效。三、重点任务(一)有序推动新能源开发应用。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规模化开发海上风电,因地制宜发展分散式陆上风电,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和集热;推进丙烷脱氢等工业副产氢、谷电制氢及清洁能源制氢等氢源建设,扩大氢能利用规模;稳步推进生物天然气开发;推广地热能与集中供热、制冷、燃机发电等方面的应用,示范开发海洋能。推进可再生能源、氢能在5G基站、特高压、充电桩、大数据中心等领域的应用。(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利用好能源领域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的契机,以企业为主体,对准系统集成、硬核技术、关键材料、精密工艺等方面的应用短板实施攻关。推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支持珠海市大万山岛兆瓦级波浪能试验、河源黄村地热能综合利用示范,加快前沿技术产业化进程。(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1技术攻关领域1.核能。重点推进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加快海上小堆和铅基快堆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海水淡化、制氢、余热再利用等综合利用。2.海上风电。重点开展低风速、大容量、抗台风、防盐雾风电机组技术攻关,加强主轴承研发制造,提升叶片设计及新材料研发应用,推进风电机组集成、远距离输电、新型风机基础等技术研发。3.天然气及其水合物。重点推进高温高压深水领域气田勘探开发技术、高精度勘查及原位探测技术、高效开采的多井型钻完井技术、储层改造增产技术以及运输储存、安全环保开采等关键技术攻关。4.太阳能。加快突破PERC技术,推进高效晶体硅电池、新型纳米离子电池和浆料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CdTe等化合物半导体薄膜电池、薄膜电池集成应用技术(BIPV)以及逆变器、智能组件等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探索基于等离激元效应的光能新利用技术、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技术。5.氢能。开展PEM电解水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等氢源低成本高效制备、低温和高温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零部件及其系统集成的技术攻关,加快金属板氢燃料电池电堆、新一代碳板、膜电极、催化剂、碳纸以及高压储罐、低压固态储氢、低温液氢系统等技术研发。6.生物质能。加强农林废弃物二代先进生物燃料技术攻关,推动清洁焚烧、二噁英控制、中高温发酵、干式厌氧发酵、生物质天然气提纯、生物质液体燃料等关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研发。7.地热能。加强中高温地热资源(水热、干热)勘查技术及梯级综合利用技术的攻关,支持地球物理探查技术、地热钻探技术、地热发电、地热制冷、供暖烘干等装备的研发。8.智能电网。重点攻关智能电网核心材料及元器件,突破智能电网重大装备,建设电力大数据平台、能源区块链平台系统,加强人工智能与电力融合、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多能互补综合供能/供电、电力通信、电力网络安全等装备及系统研制。9.储能。研发推广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适合南方的低温蓄冷实用技术,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飞轮储能及混合储能技术等,推动新型充换电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加强储能系统集成、试验检测、监控运维、梯次利用技术研发应用。  (三)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充分整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鼓励地方科创研发平台申报创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建设一批重大科学装置,重点支持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及分中心建设,积极支持省属产业和科技投资平台对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等央企技术平台;支持国际知名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鼓励省内新能源龙头企业与国外领军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究。(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2重点建设产业支撑平台1.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重点开展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建设,开展先进核能、化石能源、多能互补、固态储能等领域的研究。2.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云浮分中心、汕尾分中心、佛山分中心、阳江分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开展海上风电基础理论和共性应用技术研究,燃料电池关键材料与集成技术、氢能动力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制氢加氢关键技术研发。3.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开展生物质能、波浪能和地热能的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开展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研究、开采技术及资源、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4.南方电网数字电网研究院。综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新能源、微电网、综合能源的监测和管理提供服务。开展海上风电等智慧能源相关核心控制器硬件在环测试。5.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开展交直流高效输送风电方式、深远海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成套技术、新型储能技术、智能微电网试验研究。6.广东省智能电网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电网)。推动发输变配用系列智能化产品基础研究、工程化应用和产业化,实现智能产品规模化转化应用。7.广东省能源互联网创新中心。开展能源互联网直流化、能源信息化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和关键设备研发,推动直流系统及直流设备产业化标准和规范建立,并建立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基地。8.高能高安全性动力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及隔膜材料与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储能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领域,开展基础问题研究,研发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等关键技术。9.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科技创新中心(南沙)。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采、核心技术、装备研发以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控等关键工程技术攻关。10.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展海上风电、高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液氢工程化研究,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离激元技术、四代核电与聚变堆工程化研究,智能电网与储能系统研究。11.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推动华南首个快中子能谱研究堆申请国家重大科学装置,依托热室基地开展燃料辐照后检测、先进核能材料、燃料再生循环利用、核安全机理性、材料失效分析等研究。  (四)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重点扶持根植于广东在核电、海上风电、太阳能、氢能、智能电网、储能等领域具有优势和潜力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实行EPC总承包模式,引进上下游供应链企业,促进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相关配套企业聚集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集群。(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专栏3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1.核能。广州重点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制造,四代核电、核聚变装置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深圳、阳江、东莞、江门重点发展核电运行维护、先进燃料研制、核材料研发与检测、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惠州、江门、湛江重点发展核电工程施工调试、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2海上风电。重点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加快粤东海上风电海工、运维、科研及整机组装基地建设。3.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依托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构建覆盖设计、研发、总装、建造和应用等上中下游环节的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产业链。推进深圳、惠州、潮州、揭阳、茂名等地LNG接收站建设,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4.太阳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建设光伏生产设备、辅料、逆变器和高效PERC电池生产基地。5.氢能。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和高明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6.生物质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建设,扩大生物质能应用,带动相关设备研发制造。7.智能电网。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重点发展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通信与物联、智能终端、电力大数据、智能输变配工程集成等产业。依托惠州重点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监测、控制和保护装备的研发、制造。  (五)加快能源新基建。健全全省电网主干网架,加快推进智能变电站、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建设,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即插即用”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县县通工程”和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形成全省多气源、多主体天然气供应格局。探索削峰填谷的氢电综合调峰站建设。强化充电保障能力,优化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布局,实现车、桩与智能电网灵活互动。稳步推进加氢站、氢油综合能源补给站和液氢站建设,初步建成与氢能应用相适应的供氢网络。(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应急管理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重点工程(一)海上风电领跑工程。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基本建成现已规划的浅水区项目,开展省域深水区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出台我省扶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2025年前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平价上网,到2025年底累计投产海上风电约1500万千瓦。以省内风机骨干企业为引领,做大做强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推进海上风电机组向大容量、智能化、抗台风方向发展,加快形成集整机制造与叶片、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以及大型钢结构、海底电缆等加工为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提前布局海上风电运维基地,配套相关基础设施,组织开展运维技术设备研发制造和专业队伍建设。支持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集中送出示范工程、漂浮式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海上制氢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建立健全海上风电相关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先进核能推进工程。坚持有序开发核电,推动惠州太平岭在建核电工程建成投产,开工建设汕尾陆丰、湛江廉江等地核电项目约1200万千瓦。重点开展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AF)建设,加强核能先进燃料技术研究,提前布局低温超导、超强磁能、超高温材料等核心技术领域。支持中广核研究院申报高通量研究堆大科学装置,推动国产三代核电技术通过英国通用设计审查(GDA)及欧洲用户要求(EUR)认证,加快研发四代核电产品,促进示范项目落地。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核燃料组件以及事故容错燃料(ATF)的工程示范研究。按照集中建园为主、分散布局为辅的模式优化产业布局,重点推动广州南沙产业园和中广核阳江热室基地建设。(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天然气发展利用提升工程。积极落实国家油气体制改革,促进广东形成上游资源多渠道供应、中间管网统一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全省天然气市场体系。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接收和储备能力,大力推进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加快推进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推动建立广东天然气交易中心,完善全省天然气市场运行机制和监管体系。推进重点用气企业和园区实现天然气直供(或准直供),推进广东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和船用LNG加注站建设。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内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构建功能清晰、核心突出、辐射带动、协同互补的大湾区天然气装备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包含天然气开发利用及深海天然气装备、LNG装备等高端装备研制和服务的产业体系。(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应急管理厅、能源局,广东海事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加速工程。大力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基本查清先导试验区等南海北部重点海域资源储量,完善开采理论,攻克深水未固结储层多井型开采的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装备。推动建立大科学装置“冷泉系统实验装置”,加快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基地建设,初步建成世界领先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技术及装备的工程化开发平台。研发近海底高精度探测和随钻测井等勘查技术装备、高效产能模拟实验装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底沉降等环境监测设备,形成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产能模拟、开发和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系列装备。支持成立涵盖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储运、服务等环节为一体的工程公司,加快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能源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五)太阳能产业壮大工程。推进千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建设,拓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大力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支持太阳能集热器、光伏设备、逆变器、封装、浆料等省内细分龙头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打造品牌、做强做大。重点支持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CdTe(碲化镉)光伏发电玻璃的生产和相关设备制造,推动HJT(异质结)电池、TOPCon(钝化接触)电池关键制造设备实现自主生产。争取千吨级太阳能等离激元利用示范项目落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基于在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隔膜片等核心零部件制造方面全球领先的优势,布局建设以SOFC为核心的清洁高效发电产业集群。结合省内炼厂分布,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加氢站布局。整合利用省内大型化工氢源,提升低成本氢源供给规模化水平。积极推进富余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宽氢源渠道。依托中广核和中集集团推进低温液氢设备、高压储运、低压固态储氢产业建设。推广高温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应用示范,支持建设大型民用液氢示范工程。(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应急管理厅、国资委、能源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七)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统筹规划垃圾焚烧发电、农林生物质发电、生物天然气项目开发,健全城乡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收储运集体系。加快全省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推进生物天然气开发,推动实施珠三角大型餐厨垃圾制气-有机肥多联产示范项目、农村种养基地生物天然气和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支持生物天然气并入城镇燃气管网。依托省内研究机构着力突破多种原料混合高产发酵、干法厌氧发酵等关键技术,支持生物质预处理、气化、制气、提纯等相关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应用工程。实施大湾区智能电网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推进人工智能与电力领域深度融合,扩大输电线路新材料新技术应用,提高全省电网侧、用电侧的智能化水平。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产业平台和研究中心,重点发展智能电网基础装备、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电力机器人、输变配工程集成、储能及智慧能源系统等产业。推动电网侧储能布局,推进电源侧火电联合储能和“可再生能源+储能”发电系统建设,鼓励用户侧储能电站和智慧楼宇建设。支持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加强电力大数据、能源工业互联网、电力全域物联网、电力网络安全等装备及系统研制;推进智能电网关键材料、核心部件、设备集成,以及先进储能中的充放电、通信装置、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制造。(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作用,强化部门协作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行动计划的部署,明确本地区、本部门目标任务和实施路线图,强化责任落实,做好跟踪服务,推动行动计划顺利实施。(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加强规划衔接。将行动计划内容纳入正在编制的“十四五”全省能源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能源基础设施规划等,加强规划引领和统一布局,储备落实新能源开发和产业项目。同时做好与“十四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配套落实地林海等资源。(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三)强化政策扶持。落实国家有关新能源开发的税收优惠、补贴等扶持政策。对新能源项目审批建立绿色通道,优先安排海上风电、地面光伏发电以及垃圾等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用地用林用海。统筹好现有财政资金支持省能源实验室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支持企业对硬核“空白”技术的研发。研究完善绿电交易机制。鼓励金融创新,推广绿色金融,积极发挥省产业发展基金、省创新创业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支持。通过重大人才工程广纳新能源创新人才,支持省内高校加强新能源关键领域学科建设,支持新能源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商务厅、地方金融监管局、能源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做好跟踪评估。积极跟踪新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定期对行动计划推进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检查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分析行动计划实施效果,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对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建立和更新名录清单,完善推进机制,保证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能源局,各地级以上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来源: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曼陀羅

多所名牌大学选址落户广东!这3家在广州

你知道吗多所名牌大学选址落户广东!其中,广州就有3家之多想就读心仪的大学,不用出远门广州将新建三所高校!它们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01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2019年5月,中科院与广州市签署了《中科院广州市共建南沙科学城合作协议》和《中科院广州市共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合作协议》,并公布了拟入驻明珠科学园15个建设项目。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广州学院。★ 包括中科院在穗的6个机构整体搬迁项目(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所、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研究部、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广州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力学研究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共9个新建项目。效果图今年11月,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南沙举办,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在内的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定位为面向前沿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型大学,一期规划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1.58亿元,计划2023年8月具备开学条件,计划2023年12月全部交付使用。效果图02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8年12月21日,广州市政府、广州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在广州签署了举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协议,标志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落户广州。效果图根据最新规划,港科大(广州)项目面积约1.13平方公里,是一所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家化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今年10月29日,港科大在香港举行媒体简报会,宣布港科大(广州)于7月已完成平整,部分建设团队已入驻办公,校长也正进行全球公开招聘。据了解,港科大(广州)将参照国际标准及传承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利用自然地景、特别是毗邻的水道优势,致力创建绿色智慧校园,还将在大学广场放置一个与清水湾校区一样的日晷雕塑。学校首阶段将培养4000名研究生计划于2022年9月正式开学未来5年内将在全球招聘400名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800名行政岗位职员03广州交通大学2019年9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关于对广州交通大学等4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的公示》透露,广州市政府申请设立广州交通大学。该大学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建设基础,专任教师人数预计达617人。“广州交大”建校规划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枢纽。措施:以广州航海学院为基础,整合广州地区交通类高等教育资源来创办新的大学“广州交通大学”。投入:基本建设投入资金62个亿,建交通科技创新平台资金30个亿,总投入近100个亿。进展:筹建工作已经展开,将投入1000亩土地,计划2020年启动招生。根据2019年召开的黄埔区一届五次党代会暨广州开发区党工委2019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学校将在黄埔区筹建,这意味着黄埔区将极大提升科教水平,也将增强广州高等教育资源。除了广州以外,广东多个地市在高等教育领域持续披露消息!中山科技大学2019年12月,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公室揭牌仪式在中山市举行。中山科技大学将争取成为由中山市政府举办、省市共建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高校,选址翠亨新区。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启用;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设。翠亨新区(资料图片)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2018年1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协议书,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建设中科院深理工。去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将其纳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科院深理工正式进入筹建阶段。根据计划,深圳滨海明珠工业园区9.5万平方米用地改造为该校过渡校区预计明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中科院深理工过渡校区目前,中科院深理工正面向海内外引进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师队伍,计划设置不少于300个教授系列岗位,首批面向全球引进约100名高端人才。现有全职教职人员均具备博士学历,包括中国和发达国家院士6人。此外,学校引进了32支创新团队,包括2个诺奖实验室。学校会将英文纳入工作语言,专业类课程计划全英文授课,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教授和学生为外籍。香山大学香山大学由澳门科技大学与中山市政府合作举办,是一所民办本科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选址板芙,计划投资3.9亿元,购置了位于板芙镇1800亩土地用于教学、科研、产学研及相关配套。新建大学暂命名为“香山大学”,已写入2020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航拍板芙。 图源自板芙发布目前,“香山大学”已完成部分校区道路改造,部分办公区和宿舍区的内部装修,并在校区开办了香山创智研究院。板芙智装园效果图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选址位于东莞市松山湖功能区大朗镇屏山东片区,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为11.97万平方米;二期用地面积约10.77万平方米。松山湖国家高新区内聚集的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企业,对科学技术交流和科研成果转化均有重要推动作用,而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校区在此建设,未来将实现产学研用的高度融合。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今年9月,佛山市庆祝2020年教师节大会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透露,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选址拟为南庄紫南科力远侧地块。下一步,省教育厅、佛山市、禅城区、广州美术学院四方将尽快签订相关补充协议。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效果图#你最期待哪家高校建成呢?#========== 福 利 时 间 ==========你有超凡眼力吗?找茬来挑战!即日起到12月31日每过1关抽1次奖有机会赢广州塔观光票、融创乐园通玩票、友谊剧院演出票、潮墟大礼包、手机充值话费!广式生活等你玩转!策划 | 中国广州发布编辑 | 黄慧敏责编 | 黄嘉露 来源 | 广东发布、信息时报、广州政府网、中国青年报、中山发布、中山日报、佛山发布、深圳晚报、板芙发布

绝路桥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关于测量放大模块的招标公告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对下列设备进行招标:一、招标项目简介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需采购测量放大模块1套,以提高科研能力水平。根据相关规定,采用自主公开采购方式,欢迎具有完成该项目能力的投标人前来参加。本次招标的资金已经落实。二、招标相关事宜:1、招标编号:浙计设招-JL201162、投标截止时间:2020年12月1日上午9:003、开标地点: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1号楼4楼404三、招标项目一览表四、招标内容及技术要求:1、相关法规、管理条例与技术标准、行业规范1、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规范,有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2、行业标准及规范,有新标准按新标准执行;3、其他相关标准。2、通用技术要求1、以上所列仅为仪器设备的基本要求,投标人(制造商或代理商)须按有关标准及规范完成本次招标仪器设备的制造与供货、运输(含保险、装卸车)、安装、调试与技术培训、检验、检测、通过有关部门验收、质保期内服务、终身维修等各项工作,并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具体配置说明、技术参数及产品样本由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供。如中标,投标人及制造商须对中标仪器设备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负全部责任。2、投标人应保证提供的货物为合法生产企业的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按国家规定应通过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的产品,应保证已按国家规定通过了鉴定(批准),并附鉴定文件(批准证书)的复印件。实行产品许可证制度的产品还须提供生产许可证复印件。投标人的投标产品必须具备相当于或高于招标文件中采购人所要求的相应的技术指标,并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耐用性。3、投标人提供的投标产品应适合采购人的工作条件。货物安装运行对环境如有特殊要求应在投标文件中加以说明。3、工作范围根据招标文件,各投标人须按国家有关标准及规范完成下列工作:1、完成仪器设备的设计、供货(含运输、装卸)、安装、调试、检验、测试工作,并在采购人的配合下通过验收;提供各种数据资料;直至通过验收;2、包括全套设备及软件和所有设备内部接管、接线并留出用于连接的连接件和电源接线。即提供的设备安装到相关位置后,接好相关电源即可进行调试和正式运转。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中标人应派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对设备进行正确安装及连接;3、调试及试运行中,中标人应派遣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与我院操作人员一起进行设备的调试及试运行工作。因设备自身质量问题或安装出现差错,中标人应全权负责消除差错直到采购人满意。在调试期间中标人应在现场负责测试和调试,以检测其设计、制造、运行效果等。并提供所有测试和调试所需的工具、材料、仪器,一切费用由中标人负责。所用仪器、仪表应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4、产品验收按相关国家标准、投标文件及技术协议,以国家计量检定部门验收为准。5、对我院的操作人员及维修人员进行技术培训;6、质保期内设备的维保、维修及所需随机备品备件(易损件)、专用工具(如有);7、售后服务的措施及承诺等。4、具体要求五、投标人须知:1、合格的投标人应具备的资格要求:有能力提供招标装置及技术服务,并能严格履行招标文件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供应招标文件指定装置及技术服务能力及较好的售后服务的企业法人;应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实力,能够真正体现供货商的集中供货和售后服务的综合实力。同时,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有良好的技术服务业绩。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或列入省财政政府采购黑名单,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投标人应遵守有关的中国法律、法规和规章。2、投标文件的签署和份数:1、投标文件需打印或用不退色的墨水填写,投标文件需按招标文件提供的格式要求由投标人盖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签字,投标人名称应写全称。2、投标文件需装订成册,不得涂改和增删,如有错漏必须修改,修改处须由投标人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代表同一人签字或加盖公章。附:投标文件格式请与招标人联系获取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下沙路300号联系人:林峰联系电话:0571-85128856传真:0571-85025249【来源: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徒友益散

广东五部门联合发文

近日,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有关先试先行政策内容发面:(八) 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工程。对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争取国家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争取国家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指定医疗机构内提供已获发达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批准的前沿医疗治疗服务。鼓励港澳医务人员来粤开展学术交流,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医务人员直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施中成药注册标准、检验标准互认,构建一体化中药评审机制。(省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牵头,省科技厅、港澳办、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另外还提到: 支持深圳市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做精做深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 组织实施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专项,提升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水平。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指的是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全文如下:广东省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依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粤府函〔2020〕8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总体情况(一) 发展现状。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主要包括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具有“四高一长”的发展特点,即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近年来,我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稳步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止到2019年,全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超过5000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500亿元,有效发明专利量为9702件。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凸显,拥有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等产业集聚区,拥有3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家省实验室,建有国家基因库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拥有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一批知名医科大学,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  (二) 存在问题与面临挑战。我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仍存在规模有待提升、集聚度不高、产业链不健全、关键技术与装备缺乏、龙头骨干企业和大型跨国企业较少、高端人才和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偏少、体制机制有待优化等突出问题。同时,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纷纷加大支持力度,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  (三) 优势和发展机遇。随着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芯片、基因测序、生物信息等技术广泛运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快速转型,发展前景广阔。我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基础雄厚,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集聚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实现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规模、集聚效应、创新能力国内一流,体制机制、服务体系、市场竞争力国际领先,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进位赶超,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一)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集聚效应显著增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力争实现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建成10个特色鲜明、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形成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  (二) 产业结构优化完善,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推动精准医疗、智慧医疗、海洋医药、医养融合等新业态发展壮大,在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领域形成若干个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销售收入超千亿的龙头企业1家,超五百亿的企业2家,超百亿元的企业20家,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  (三) 产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支撑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争取建设1家国家实验室或分支机构、5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获得新药上市注册批件20个,创新医疗器械注册批件40个,有效发明专利量超过1.5万件。建成一批合同研发生产、产业中试、药物非临床评价、临床研究等公共服务平台。重大慢性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四) 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国际合作水平显著提高。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机制、临床试验激励机制、应用推广机制不断完善,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定点使用新疗法。吸引世界知名医药企业、医疗机构来粤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5个左右。推动重点企业加快开拓国际新兴医药市场,国际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 完善双核多节点产业空间布局,打造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区。打造以广州、深圳市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市等为重点的产业创新集聚区。支持广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布局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研发外包、高端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支持深圳市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做精做深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支持珠海打造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标准化、高端制剂、医养结合等领域。支持佛山、中山市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支持惠州、东莞市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江门、肇庆市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发展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价值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医药健康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健康龙头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不断壮大集群企业队伍,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产业链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生态。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重点企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实施兼并重组,加快产业链关键资源整合,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推动集群企业与信息服务、研发外包、智慧物流、现代供应链等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竞争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卫生健康委、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提升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技术前沿和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开展源头创新和底层基础性技术攻关,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创新链布局。围绕产业集群需求,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创新平台,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研发外包、检测检验等服务机构建设。加强产学研医合作,联合共建研究中心、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快新技术、新产品转化应用。对接国内外高端生物医药创新资源,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在广东先行先试和落地转化。(省科技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升生物安全治理水平。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建立监测预警大平台。加强传染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技攻关体系建设,推动公共卫生应急科技协同创新,提升药品、疫苗、检测试剂和医用防护物资研制、生产和储备能力,建立战略性防控药物临床研发评价体系。推动生物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促进人类遗传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对不同等级风险生物技术研发活动的安全管理,提升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一流的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加快药品器械审评审批机制改革,推进建立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检查中心。全面推进告知承诺制、默示许可制、附条件审批、滚动审评等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创新产品注册上市。完善创新产品应用推广制度,推动医药健康新产品惠民应用。发挥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等作用,提升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建设能力。完善粤港澳生物制品、生物材料、实验动物通关机制。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评价机制,汇聚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积极推进产业链国际合作,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全球分工,加强与创新型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交流。(省科技厅、药监局牵头,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医疗保障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重点工程   (一) 十大产业特色园区建设工程。发挥广州国际生物岛、广州科学城生物产业基地、中新(广州)知识城生命健康产业基地、深圳坪山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坝光国际生物谷、珠海金湾生物医药产业园、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山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佛山高新区医药健康产业园、东莞松山湖生物基地等产业集聚带动作用,建设十大综合性产业园区。支持惠州、江门、肇庆及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一批产业特色园区,推动韶关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粤港澳)中心与产业园建设。支持园区建设药物筛选、中试放大、临床前评价、注册申请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危险废物、污水废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建立绿色低碳的发展模式。(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优势领域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围绕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细分领域产业集群。加速创新药物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抗体、蛋白及多肽、核酸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加速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发展新型制剂技术产品。加快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培育现代中药大品种,推进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的选育和规范种植,打造一批从原料药、中药材到药品的示范产业链。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和高性价体外诊断产品。鼓励发展精准医疗、智能医疗设备、医疗云计算等新业态,打造智慧医疗健康新兴产业。(省科技厅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多梯次企业集群建设工程。支持医药健康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收购、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体化企业集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遴选一批创新实力强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建立创新型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主营业务收入1000~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在高校、科研机构和医疗机构集中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医药健康专业孵化器,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依托省领导联系跨国企业直通车机制和国际交流平台,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与健康知名机构、世界500强制药企业、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等来粤设立生产基地、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加强产品品牌建设,发展一批临床价值大、规模效益明显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知名品牌。(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商务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药监局和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产业集群核心关键技术强基工程。发挥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及省市省企联合基金作用,实施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支持脑科学、生命组学、再生医学等基础研究。实施生物技术安全、合成生物、绿色生物制造和生物医用材料等专项,提升生物制造能力和生物安全治理水平。围绕重大疾病、常见多发病、突发性传染病,组织实施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高端医疗器械、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等专项,提升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水平。围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求,支持生物疫苗、抗病毒创新药和体外诊断等研发。围绕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等重要人畜共患病开展防控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南海特色海洋生物来源的创新药物研发,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中高端产业链。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推进智慧医疗相关成果的研发、转化与应用。布局临床医学研究科技专项,促进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省科技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重大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工程。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打造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三位一体的生物医药与健康科技创新高地。推动生物岛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建设,支持省实验室面向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建设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在产业集群的核心区,加快建设国家基因库、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人类细胞谱系装置、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等,布局生物样本库、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若干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推动粤港澳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深度合作。布局建设国家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P4)和一批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P3)。引进共建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支持国家级大院大所在粤建立分支机构,加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中国科学院药物创新研究院华南分院等建设。在优势领域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30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牵头,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 研发外包服务补强工程。落实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和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培育发展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机构,打造药学研究、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研究、技术转让服务和咨询服务等研发服务链,建设全链条的研发外包服务中心。支持从事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测试等外包服务企业申报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落实药物非临床试验研究机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委托合同研究机构(CRO)、委托合同生产机构(CMO)、合同研发生产服务机构(CDMO)等奖补政策。建设全省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园区平台建设和成果需求对接等提供综合性服务。充分利用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专利快速预审平台,加强高价值专利快速授权和布局。(省科技厅、药监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医疗健康产业优化升级工程。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建设一批特色诊断治疗专科,推动肿瘤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第三方医学检测等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创新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养老模式,推进构建养老服务综合体。推进医养结合、智慧治疗、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加快发展健康管理产业,围绕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力发展健康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健康检测咨询和保险服务。推动健康交叉产业发展,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与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集健康疗养、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养生旅游产业。(省卫生健康委牵头,省科技厅、民政厅、文化和旅游厅、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 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工程。对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争取国家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开业的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争取国家允许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指定医疗机构内提供已获发达国家或地区主管机构批准的前沿医疗治疗服务。鼓励港澳医务人员来粤开展学术交流,探索推动符合条件的港澳和外籍医务人员直接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施中成药注册标准、检验标准互认,构建一体化中药评审机制。(省卫生健康委、药监局牵头,省科技厅、港澳办、中医药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依托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整合科技、工信、发改、卫健、医保、药监等部门力量,合力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鼓励各地区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搭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技术交流、战略咨询和公共服务平台。强化跟踪评估及统计监测,加强对各地、各部门推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的动态跟踪。(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牵头,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 加大资金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强化风投创投扶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研发创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支持重点企业境内外上市、挂牌,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激励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境外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技术改造奖补等政策。(省财政厅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加强人才保障。加大“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对生物医药与健康高层次人才支持。加强高校生物医药与健康学科建设和专业配置,引导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一批医药健康专业人才。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视同科研项目纳入科研绩效考评。(省委组织部牵头,省教育厅、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 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开展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高价值专利培育,加强知识产权储备和运营。深入开展集群重点技术领域专利导航,建立产业细分领域专利数据库。开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发明专利优先审查和专利快速预审、确权、维权和协同保护工作。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开辟生物医药产权交易专项板块,提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省市场监管局牵头,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地方金融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 加大用地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产业集群建设内容纳入各地国土空间规划,加强用地供给。对将“三旧”改造用地用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类项目的县(区),省按相关规定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国家下达的年度林地定额,优先用于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领域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该类项目使用林地申请优先受理审核。(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省科技厅、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 强化应用推广。推动我省生产的高品质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并扶持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对纳入《广东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的医疗专用设备,采用首购、订购等方式采购,促进生物医药新产品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鼓励在粤医疗机构加大对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供应稳定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比重,开展国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应用评估与医疗机构考核工作。(省医保局牵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声明:本平台部分及文字、图片来源于干细胞之家微信公众号,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所有。转载的文章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微信平台证实,对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撤稿。

未信

广东被超级低估的院校,马上升大学!实力暴涨,低分考生的福音!

今天和大家推荐一所被超级低估的二本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推荐理由有三个:1、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中国屈指可数的GDP万亿的头部城市。2、学校本身实非常不错,相比同类大学,最近几年实力暴增!3、这所大学,即将从学院,升格为大学!下面是具体论述!一、广东有一座被考生和家长超级低估的城市:佛山“世人皆言北上广,厚重少文是佛山”。考生皆知北上广深,但知道佛山的却非常少!如果2020年佛山,GDP没有过万亿,可能并不会引起太多的人关注,但这座城市,你只要细细地品,绝对值得拥有!1、买房,就是买一个城市的股票,看的是城市的“增长潜力”,选大学,也是如此!下面还是用数据说话(1)从GDP数据来看,佛山与东莞差距越来越小。2017-2019年深圳、广州、东莞、佛山GDP比较(亿元)数据来源:wind,苏宁金融研究院2、从人均GDP来看,佛山已经达到世界银行认可的高收入标准(即人均GDP高于1237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2010-2019年佛山、广东、全国人均GDP数据表(元)佛山的地址位置,是最接近一线核心圈的,和苏州与上海的关系,是一样的,苏州主要是为上海作配套的。这类城市本身条件不错,很容易承接核心城市转移出来的资源。佛山南海,禅城,顺德相比广州的花都,增城,从化,南沙,佛山更像是广州的市辖区。佛山市城镇空间格局示意图佛山市上市公司市值,2019年在全国排名第8,超过苏州,直追南京!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上市公司,基本都聚焦于“制造”,低调的“制造之都”佛山,有很多著名的制造企业,美的、海天味业,海信家电,小熊电器等等,无一不是闻名全国。佛山市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看这个产业空间布局局,是不是有种“开飞机”,直上云霄的感觉?一座城市的实力,除了反映在各种经济指标上,更反映在对人才的吸引力上。如果拿佛山和东莞相比,佛山在这方面有很多指标,更胜一筹!从人口增量指标来看,远超东莞。据广东省统计局2019年统计公布,珠三角2019年常居人口增量,佛山名列第三,东莞名列第五。二、分数一直被低估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力暴增,有着动人的发展前景!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一直是佛山的短板。正在补上!2016年中国最缺大学的十大城市2020年三月,佛山市教育局发布2020工作要点: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全力做好香港理工大学(佛山)筹设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强特色”建设,加快推动佛科院更名大学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广东财经大学佛山校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全学段办学。加快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建设。统筹推进北京科技大学顺德研究生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佛山研究生院、东北大学佛山研究生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广州美术学院佛山校区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广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载体,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对于佛山市而言,只有一所本科院校,太少了。要发展高等教育,一方面要加强本地大学的升级、迭代,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好大学来佛山办分校区。佛山市十三五规划中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规划定位:第一点:要把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成广东省高水平理工大学。按照“立足佛山、服务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办学定位,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以超常规举措,将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建成为广东省高水平理工大学。2020 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全国理工类院校排名进入前100 位。到2020年,佛科院在校全日制学生达18,000人,理工科专业集中度达60%以上,服务佛山支柱产业的专业占比达80%以上。第二点:重点打造与佛山产业匹配的六大学科群。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食品工程、节能环保、制造服务等六大领域高水平优势学科群,着力构建“以工为主”的学院、学科及专业基本架构。第三点:实施“学校+企业+科研院(所)”开放式办学战略,加强与龙头企业、知名企业,以及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共建高度开放高层次科技研发服务平台。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力分析第一,马上就要升大学啦!个人非常看好佛科院的前景,一方面省市重视,另一方面佛山市,是有“真金白银”的支持!升大学的可能性,远比其他省市二本院校的升格机会大。之前看过一篇新闻报道:《60亿升级 佛科院能否超越汕大》2016年至2018年,省财政安排省市共建专项补助经费5亿资金,支持佛科院教育教学的业务指导、科研创新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等。与此同时,佛山市政府2015年至2020年投入30亿元,主要用于学院领军人才引进等工作,另一方面,市政府还将投入25亿元,用来支持学院建设新校区。60亿元大手笔资金打造大学,这是什么概念?用汕头大学来对比会很直观:根据汕头市外事侨务局统计,至2014年底,李嘉诚捐资汕头大学已经达到约45.9亿元港币(约等于36.1亿元人民币)。2020年4月20日左右,广东省教育厅公布《关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考核意见的公示》(下称《考核意见》),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的建设期满考核为“总体达成预期建设目标”。相信2020年以后,还会有很多钱!也会很有发展!!第二,佛科院的学科实力分析6个2013年获批的硕士点,相比于东莞理工学院,硕士点数量要多。但方向上,有不同。下图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历史因为有农牧学院的底子,所以有畜牧学、兽医学的硕士学位授予点。相比于佛山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2021年一共才招四个专业的研究生。但人家现在在很多省份是一本招生!下图为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有钱就是好呀!下表为佛山科技学院的奖学金东莞理工学院,也有新生奖学金。第三,佛科院,有众多的产业学院(1)机器人产业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佛山市南海区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佛山市新鹏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泰格威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和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四家研究所或佛山市龙头机器人企业,合作成立机器人产业学院。(2)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佛山是聚集1000多家光电企业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2016年1月与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等12个佛山光电企业,共建了广东省首批产业学院——半导体光学工程学院,被广东省推荐申报教育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3)新能源产业学院——材料科学与能源工程学院2017年,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建新能源产业学院、与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共建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国城市燃气氢能发展创新联盟(以下简称“中国城燃氢盟”)是由佛燃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联合相关中国城市燃气和氢能行业领域知名企业、高等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及行业组织共41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为联盟副理事单位,联盟秘书处设在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佛山作为国内最早专门布局和发展氢能产业的地区之一,现已建设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形成了有战略高度、有家国情怀、有持续创新、有原创突破和有完整体系的“五个有”发展特色,构建起“佛山氢能智造”体系。在2015年底学科差异化发展时就已经开始了氢能人才培养的实践,面对国家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计划,学校更坚定深耕氢能领域,成立了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等本科专业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以本硕一体化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持续为氢能研究输出高质量人才。看看上面的资料,一不小心,佛山在氢能这块,就在全国做到了名列前茅!广东的加氢站全国最多,这与佛山肯定有关系!!三、勋哥建议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目前还是二本,但升值空间巨大,低分考生可以重点考虑。从2020年部分省份的录取数据来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在四川和青海已有一本招生(也有二本招生)。在山西、江西、安徽、河南、湖南等省,是二本招生,但其录取分数线已差不多摸到了一本线附近。从录取数据的角度来看,这所大学给二本考生机会时间,已经不多了!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因为历史原因,合并了很多学校,使得学校成为一座综合性的大学,专业开设的种类很多,不仅适合理科考生,对于文科考生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经管相关的应用性专业,其实就业也是非常不错的。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定位来看,这所大学,主要以工为主,但理学、经济学、法学的学科位置,也属于靠前。如果要选择专业,下面的优势专业可以重点参考。参考文献1、老游说房产2、佛山市教育局官网3、南方都市报《60亿升级 佛科院能否超越汕大》4、佛山科学技术学院2020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5、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官网本文为志愿填报找勋哥本人原创,如有转载,须经本人同意!

欣欣向荣

正式公示!广东2所高校拟更名转设,申报材料将报教育部审批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布了《关于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结果的公示》,明确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将转设为珠海科技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将转设为广州新华学院,申报材料报请省政府审核后,将报教育部审批。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校区是吉林大学在珠江三角洲设立的战略窗口。2002年1月13日吉林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订《珠海市人民政府吉林大学合作建设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协议书》。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占地5,000亩,现有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吉林大学南方研究院、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国家地球物理探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珠海分中心、符号计算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吉林大学海洋油气资源研究中心、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方基地、吉林大学粤港澳台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等9个教学、科研和管理机构。已经形成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培养的完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高等学校功能体系。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经教育部2004年5月18日批准成立,现由吉林大学与珠海市华政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在吉林大学珠海校区合作建设的独立学院。学校现设23个二级学院、9大学科专业集群,5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近30000名。林大学珠海学院就业率较高,在独立院校中是非常的不错的。学校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7%+,并且在独立院校排名中连续三年居于第一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是中山大学依据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的精神,与广东东宝集团有限公司按新机制新模式申办,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当年招生的一所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现有广州校区和东莞校区,占地面积1456亩,面向全国招生,已招收十三届学生,在校生2.2万余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备,与中山大学实现校园网互联、图书资料等信息资源共享。目前建有经管、文法、理工、医药和艺术五大实验实训平台。目前学校设有19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45个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医学影像技术、康复治疗学等是广东省独立学院中唯一开设的专业。公共管理学科和医学技术学科在2017年分别获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从2020年录取情况来看,该校生源充足,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一次性满档。学院2019年位居全国独立学院科研竞争力排行榜第11位、广东省第4位。根据国家的部署,广东正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更名。今年7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转设更名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广州理工学院。对于这2所高校的转设各位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凡尔赛

考研初试成绩即将公布,这些院校调剂信息已出,有你的目标院校吗

每年考研成绩会在二月中旬公布,又是一年一度让人紧张又激动的时间,所以相信最近大家都有看到各种关于考研初试成绩的信息,考研成绩是只有正式发布通知才能知道的,但是院校调剂信息确实早已经发布的,因为毕竟每年院校的实际报名名额与招生名额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有的高校人满为患,有的高校还有很多空缺,而往往有空缺的学校,基本都是不差的,原因也很好了解,知名度高的学校会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报名,所以这就给了许多调剂生很好的机会,已经有各个高校以及研究所发布了调剂信息,下面是一些已经发布调剂信息的院校以及研究所,大家可以找到自己目标院校赶快查阅相关调剂信息。说不定可以捡漏,进入名校哦。(数据来源中国研招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华北科技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华女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机电研究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航天五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航天704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13所北京化工研究院航天九院772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航天六院101所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三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外交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10所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北方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天津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财经大学河北燕山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718所)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山西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太原师范学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山西大同大学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吉林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大学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化工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大学辽宁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化学工艺沈阳化工大学大连海洋大学沈阳铸造研究所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渤海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体育学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沈阳工程学院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锦州医科大学辽宁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上海复旦大学东华大学MBA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微电子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空间电子设备研究-539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药物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江苏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常州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盐城工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淮阴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徐州)矿大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江苏自动化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微波光子学团队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审计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工程学院浙江浙江理工大学温州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宁波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万里学院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浙江海洋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蚌埠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淮北师范大学合肥学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阜阳师范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福建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江西华东交通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宜春学院南昌工程学院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青岛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聊城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山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山东体育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烟台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潍坊医学院鲁东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威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河南河南理工大学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机电工程研究所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中原工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湖北长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纺织大学三峡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江汉大学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湖北文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师范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湖北医药学院武汉大学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矿冶研究院湘潭大学中共湖南省委党校中国舰船研究设计(701所)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吉首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南华大学广东五邑大学汕头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财经大学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海洋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药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金融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广西广西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海南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医学院重庆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共重庆市委党校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西华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成都医学院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绵阳师范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209所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贵州贵州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民族大学云南昆明医科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中科院云南天文台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理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警官学院黑龙江哈尔滨工程大学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省科学院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佳木斯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626所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陕西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京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电子工程研究-206所西安近代化学研究-204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23所榆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理工大学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中国航空研究院603所西安体育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财经大学中共陕西省委党校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空军军医大学甘肃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理工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天水师范学院宁夏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新疆石河子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大学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新疆农业大学喀什大学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昌吉学院青海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西藏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每年的考研调剂也是决定考研能否成功上岸的关键环节,更是选择一个好学校的关键环节,所以大家在成绩出来之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查看目标院校的调剂信息,多做一个相同专业学校的考察,以免错失了进入名校的好机会哦~

经权

张工调研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并看望慰问院士

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工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调研,并看望慰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张工首先来到时间频率基准实验室,看望75岁高龄仍坚守在科研一线的李天初院士。他高度评价李天初院士多年来推动市场监管领域科技进步,特别是推动时间频率测量极限取得突破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对他始终践行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的科学家精神致以崇高敬意。之后,张工又到重力基准实验室、高温红外辐射特性测量实验室和生物计量实验室调研,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积极发挥技术优势,主动参与疫情防控科研攻关,提供高质高效计量服务取得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张工强调,要坚决落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科学谋划“十四五”市场监管科技创新工作。要聚焦基础科研,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科学领域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联动创新平台,打通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计量科技创新步伐,推动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科技创新源头解决“卡脖子”难题。要加强市场监管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发挥好领军人才科研引领作用,做好“传帮带”,着力提升市场监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总局有关司局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有关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