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转企改制 将建设卓越科技型企业能抱一乎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转企改制 将建设卓越科技型企业

11月13日,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展史上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刻!“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完成转企改制,“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增忠、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董事徐凯、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成员、总工程师阮锦发、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监事、经营管理班子及员工代表共同出席了揭牌仪式。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前身是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创建初期职工仅13人,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理化试验。六十年代围绕“三废”利用和节约“三材”等开展建筑材料、工程结构、施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自然养护煤渣砖、粉煤灰中型砌块墙体、民用建筑混凝土空心楼板和大型预应力屋架的试制生产,传统的木材、石材在建筑工程的应用技术以及重要工程新型工程新型结构的试制检验分析等,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为当时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作用。1985年以后,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开始施行改革,包括所长负责制、中层干部任期制和职工内部聘用制,迈出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坚实一步。1990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事业费减拨到位,真正走上了以市场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的道路。1997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所经省编办批准,更名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2004年,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由福建省建设厅剥离,并入福建建工集团总公司。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如今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已拥有员工1500名,2018年营业收入将超过6亿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曾先后被建设部授予“科技成果推广先进集体”“全国建设技术创新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历史上的多数变革,不仅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带来了市场化的活力,也为转企改制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今,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正式由事业单位改制成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至1亿元,意义重大。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林增忠在致辞中指出,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标志着省建科院转企改制迈出了实质性、关键性的第一步,也是省建科院从传统的科研院所向现代科技型企业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是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从高速的“增量建设市场”向稳步的“存量置换市场”变化的必然趋势,将为福建科技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他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契机,树立党建思维,抓好国企党建工作;二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起点,探索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征程,优化产业布局,拓宽业务发展领域;四是要以转企改制为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大科学研究力度。他指出,要以结合市场需求开展科研工作的原则,逐步建立灵活的创新运营机制,以研究院、孵化器等形式促进产品产业化业务发展,不断激励和提升科研人员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科研成果市场化,融入产业链,积极探索BIM技术、绿色技术、建筑产业化技术的积累升级,并加强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他期望,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在崭新的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成就。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健表示,转企改制后,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将以城市建设、运营维护、更新改造一体化服务商的战略定位,致力于通过领先的建筑科技成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绿色发展,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贡献自身力量。十三五期间,国家宏观环境整体呈现“新常态”“大战略”及“新需求”三大趋势。一方面,经济仍保持稳定较快增长,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发展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复返,发展方式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转变。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内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机构,其战略格局正在由“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调整,大力发展城市双修、装配式建筑、地下综合管廊、智慧城市建设、建筑产业化、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等技术领域,积极探索传统业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领域融合发展。始终以先进技术和优质服务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为城乡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贡献自身力量。

尽见

广东省第七届(东莞)新型墙材技术交流大会举行

10月23日,由广东省墙体材料行业协会主办,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承办,广东省第七届(东莞)新型墙材技术交流大会暨“河道淤泥、污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与产业化应用”项目推广会在东莞茶山举行。来自广东省各地级市相关墙改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以及墙体材料、水泥、混凝土、砂浆和建筑垃圾等固废产出、利用、处置企业的代表共约200多人参加。会议特邀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专家、行业协会与成功产出、利用、处置固废再利用实践企业,围绕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绿色化“四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主题,从宏观层面到企业实践,详细解读了固废利用新政策及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业动向,交流了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理的高端技术,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各界在固废资源化发展的协同合作。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李建新作了“土壤固化技术在余泥渣土资源化方面的研发及应用”专题报告。他指出,以“源头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化”的处理原则,余泥渣土资源化利用路径的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余泥渣土的吸水率问题。目前在可通过采用土壤固化技术,使土体由亲水性变成憎水性,经脱水干化后,可作为做道路水稳层、制备免烧砖、制备免烧陶粒的原料,形成可循环再生利用的资源化利用路径,以达到余泥渣土减量化的目的,推进海绵城市、生态浮岛等绿色建设技术发展。东莞理工学院生态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郑愚教授,分享了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成果。他带领团队基于盾构渣土的特性,设计了盾构渣土的石、砂、泥高效分离体系,并针对这些初级产品分别设计相应的资源化产品,包括建筑材料、人行道砖、透水砖、路缘石、砌筑砂浆、多孔陶粒、免烧砖、工程用土等,建立了盾构渣土的资源化产品库,实现盾构渣土的高效资源化利用。东莞市土木建筑学会秘书长郑金伙表示,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广东省墙材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和支持墙材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管理措施,参与从事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理与产业化应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携手并进共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共同推动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理与产业化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媒体记者 吕晓敢/文、图全媒体编辑 贾庆森【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新小子

深装总建设集团“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广东省科技厅认定

2020年3月4日,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认定2019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通知(粤科函产字[2020]141号),深装总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深刻彰显了我司研发实力。深装总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建的“建筑节能与室内环境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由公司总工程师、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胡庆红先生担任负责人。工程中心的宗旨是加快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工程中心着力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公益服务等。公司科技创新战略应围绕“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领域科技需求,在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保障方面的研发成果显著,并成功升级建筑生态研究院和实验中心。建筑生态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研发方向围绕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及技术体系开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控制及提升、室内环境及建筑材料检测、室内环境治理、负氧离子环境营造等领域,契合并支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装总建设集团深耕公共装饰领域多年,始终坚守专业主义,先后完成了一大批国家、省、市级重点项目,数十项工程获国家级、部级等全国性奖项,数百项工程获省、市级优秀工程奖项。拥有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130项;20余项课题研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省市级工法40项;主参编国家、行业标准20余项;百余项国家、省、市级科技示范工程奖、科技创新成果奖。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的支持下,集团“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蓄冷)调温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可见光响应的持续杀菌、净化空气净化功能组件关键技术的研发”等多个项目获科技创新计划立项。与深圳大学、中国建材研究总院等国内高等院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目前,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两大领域的试验和检测能力:建筑装饰材料基本性能评价、建筑装饰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测试与评价。建筑面积868㎡,设备投入约721万元。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全面铺开、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深装总将继续传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走出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和产学研联合创新的具有深装总特色的技术创新发展之路。相信,深装总的公共建筑装饰事业和工匠精神建设将更上一层楼。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使物自喜

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乐春逝世,享年100岁

11月19日,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官网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离休干部,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乐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0年11月17日2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崔乐春同志1920年7月14日出生于河北省宛平县。1938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河北省宛平县七区小学、宛平县县委、房山县县委、通县地委、国家计划委员会、顺义县县委工作。1958年后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人事处处长、党委副书记、副院长。1983年离休,享受正局级待遇和副部级医疗待遇。讣告称,崔乐春同志一生务实勤奋,兢兢业业,作风朴素,密切联系群众,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发展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做出重大贡献。他的不幸逝世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有限公司的重大损失。根据本人遗愿,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处矣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助力“数字地球”发展趋势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助力“数字地球”发展趋势,应对全球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革命,数字产业与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亟需而成立的智库法人机构。研究院由国内外长期从事全球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研究,数字科技经济与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国家发展战略与全球化趋势研究,政府决策者和产业实践者群体共同发起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机构;人类文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研究院是致力于智能超脑生态系统耦合工程与数字产业集聚区战略,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万物智联与万物感知的数字孪生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以推动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与行业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及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目的,推进国家引领全球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具有重要历史使命的战略架构创新机构。研究院以高端的两院院士团队、国际科学家群体与国际国内政企精英及权威智库专家合作为依托,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依据,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提供专业、高效的决策依据和战略架构方案。研究院以战略架构即是世界的未来为使命,以“引领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开创智能世界新趋势”为宗旨,坚持世界哲学与世界历史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立场面对智能科学革命,从世界文明多元的维度举办丰富多样高规格和高水准的圆桌会议活动,“从全球数字高新技术成果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从创新到落地”和“产、学、研、政、经”五位一体等特点,以“跨界创新,互联融合”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创建全球智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机制。研究院将聚集全球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国际合作与产业化发展,邀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企业和外国专家和企业领袖共聚平台,交流行业现状,展望产业前景、探索发展新模式、增强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全球智能化新时代。研究院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全产业链相关行业负责人、企业家、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以及金融界、投资界、新闻界的各路精英共聚平台。研究院形成国际化产业化生态闭环,研究院对标国际,引领未来——汇集全球顶尖智能工业资源,分享前沿理论技术与创新应用成果,探讨智能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全球伙伴,引领智能工业未来发展。研究院横向合作,精准对接——聚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业、轨道交通、电子制造、通讯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防军工等重要行业用户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投融资等对接活动,为全球智能工业产业链条搭建专业、高效的科技服务平台。研究院聚焦产业,落地发展——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权威投资机构齐聚广东,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5G通信网络、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方向,推动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落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立足粤港澳为深化全球智能工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全球化合作的数字产业生态链、供应链战略支撑的平台。研究院致力于探索解决世界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的新架构、新战略、新模式,积极探索在“数字世界”趋势下的“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建设的新战略、新路径、新对策;通过新定位、新工具、新规划,积极架构全球城市新商业版图崛起的全球生态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提升全球城市文明崛起的治理结构与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赢得在未来新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更多的市场份额,竭力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全球数字共同体工程。研究院以“数字科技革命、城市产业聚集区建设、交通和通信发展、智能科技共生共享”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领域,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孵化具有前瞻战略襟怀的数字企业领袖建构1-3个全球数字科技独角兽企业集团公司,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战略创新引领全球城市商业版图的建构,研究院以“智能超脑生态耦合工程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为核心,研究院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未来城市数字化孪生的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方向,通过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物联网、V2V等多个应用场景充分展现“交通区域自适应算法、多媒体融合应急管理系统、软件定义城市功能技术、工业宽带总线协议”等核心技术定义城市功能的发展战略,充分展现研究院利用创新技术聚焦现代城市真正痛点:管理、交通、安全、通信、数字化融合。同时,加速推进5G和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应用的落地,让智慧城市的关键应用逐一实现。研究院聚焦“生态、协调、智慧、创新”等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合理疏解功能聚集,改善单中心模式,建设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实现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交的快捷和便利连接,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群。强化信息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等产业开发,打造全球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化,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建筑、生产和物流、政府治理、安全、水基础设施等技术和服务创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畅通的区域交通圈。建设世界物联网数字枢纽中心,形成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能力。通过数字科技整合优化机场、港口和高铁资源,建设国际机场和陆海港口群,打造国家交通门户枢纽。研究院主要以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对经济社会、信息技术、文化科学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进行规划;对开放、发展、创新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负责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从国内外理论前沿及战略政策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各地企业及政府制定全局性、局部性、技术性的发展规划。研究院是一个汇聚全世界最具人文智慧与科技智慧的心智群体的国际数字科技产业中心。研究院以会员制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国内数字科技与数字产业经济形势分析、投资决策、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投资分析等方面的战略和投资咨询,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院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时代之后,随着上个世纪下半叶IT技术的兴起又跃迁迈入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数字文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加速了人类向数字文明时代过渡的进程,特别是近两年以“互联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前数字文化时代的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共享平台”“分享经济”“均分利益”一波又一波地冲击并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型、过度。电子商务、智能穿戴式医疗监护设备、智慧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加工、人类基因组图谱、生命科技为代表的各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变化都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数字文明时代为代表的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可以预计未来的10年甚至50来年左右的时间,人类将生活在有别于我们之前100年完全不同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数字生态环境之中。而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应用所衍生的新的世界关系,定将是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必须面对人类文明转型的认知跃迁,这种人类文明的转型也必将影响世界各种社会制度的变迁、政权的更迭和世界格局的改变,因此我们人类必须面对数字文明时代来临时的一切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那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拥抱这个数字文明时代到来,错过了这一时机,又会出现晚清我们处在农耕文明的冷兵器时代而面对的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先进国家的竞争,到那时,谁跟不上这个时代,谁就会处于一个及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所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变,这是个人、企业、国家、民族所面对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何去何从?路在脚下,数字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定属于新生产方式相称的新生产关系下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经济领跑者!来源: 中国经济网

省科学院地理所编制项目《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3月26日,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的《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下简称《规划》)顺利通过了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规划》以推进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提出了从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等领域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的重要举措,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和资源、资产、资本“三位一体”管理为导向,较好地统筹了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将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全面履行“两统一”职能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12月启动,项目组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专家评审会、相关部门和各处室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和融入多方诉求,根据省最新要求修改方案,形成了专家评审稿。会上,评审专家们对《规划》进行了认真审阅,对整体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一致同意《规划》通过评审,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性修改建议,为《规划》成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引。(省科学院地理所人文地理部 王如珂/供稿)【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动画师

广东将迎来一批“高大上”的新高校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9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将在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系统、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领域培育人才,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学产研合作,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基于清水湾校园以学科主导的学术基础,港科大(广州)将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多个前沿研究领域纳入其独特及非传统的枢纽结构(功能、讯息、社会、系统),清晰实现并有效提供跨学科学术制度的建设成果。港科大(广州)在首阶段将聚焦研究生课程,时机成熟后将会开展本科生招收工作。港科大现正招收第三届港科大(广州)先导计划研究生,将于2021年9月开课。目标招收共150名全日制哲学硕士(MPhil)或哲学博士(PhD)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师资力量,根据研究院的定位设置研究机构,分批入驻研究院。鼓励各研究机构针对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出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首批入驻的研究机构包括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中财大在财税体制改革、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政府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研究能力,一直扮演着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角色。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11月21日,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南沙举办,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力学所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所、华南植物园等新建科研院所、迁建科研院所以及三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标志着明珠科学园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定位为面向前沿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型大学,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将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学校一期规划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1.58亿元。目前,国科大广州学院(北部组团)正加快推进配建地块出让工作,计划12月进场开展软基处理施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11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在光明科学城宣布正式启动,标志着学校筹建工作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校园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市委书记王伟中等出席中科院深理工选址具体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及圳美社区交界处,邻近地铁中山大学站和科学城东站,占地面积81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学校光明主校区于今年7月获批立项,建设项目已正式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据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预计2022年10月实现主体封顶,力争2023年底达到交付使用条件。

性习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助力 “数字地球”发展趋势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助力“数字地球”发展趋势,应对全球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革命,数字产业与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亟需而成立的智库法人机构。研究院由国内外长期从事全球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研究,数字科技经济与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国家发展战略与全球化趋势研究,政府决策者和产业实践者群体共同发起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机构;人类文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研究院是致力于智能超脑生态系统耦合工程与数字产业集聚区战略,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万物智联与万物感知的数字孪生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以推动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与行业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及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目的,推进国家引领全球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具有重要历史使命的战略架构创新机构。研究院以高端的两院院士团队、国际科学家群体与国际国内政企精英及权威智库专家合作为依托,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依据,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提供专业、高效的决策依据和战略架构方案。研究院以战略架构即是世界的未来为使命,以“引领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开创智能世界新趋势”为宗旨,坚持世界哲学与世界历史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立场面对智能科学革命,从世界文明多元的维度举办丰富多样高规格和高水准的圆桌会议活动,“从全球数字高新技术成果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从创新到落地”和“产、学、研、政、经”五位一体等特点,以“跨界创新,互联融合”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创建全球智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机制。研究院将聚集全球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国际合作与产业化发展,邀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企业和外国专家和企业领袖共聚平台,交流行业现状,展望产业前景、探索发展新模式、增强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全球智能化新时代。研究院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全产业链相关行业负责人、企业家、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以及金融界、投资界、新闻界的各路精英共聚平台。研究院形成国际化产业化生态闭环,研究院对标国际,引领未来——汇集全球顶尖智能工业资源,分享前沿理论技术与创新应用成果,探讨智能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全球伙伴,引领智能工业未来发展。研究院横向合作,精准对接——聚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业、轨道交通、电子制造、通讯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防军工等重要行业用户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投融资等对接活动,为全球智能工业产业链条搭建专业、高效的科技服务平台。研究院聚焦产业,落地发展——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权威投资机构齐聚广东,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5G通信网络、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方向,推动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落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立足粤港澳为深化全球智能工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全球化合作的数字产业生态链、供应链战略支撑的平台。研究院致力于探索解决世界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的新架构、新战略、新模式,积极探索在“数字世界”趋势下的“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建设的新战略、新路径、新对策;通过新定位、新工具、新规划,积极架构全球城市新商业版图崛起的全球生态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提升全球城市文明崛起的治理结构与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赢得在未来新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更多的市场份额,竭力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全球数字共同体工程。研究院以“数字科技革命、城市产业聚集区建设、交通和通信发展、智能科技共生共享”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领域,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孵化具有前瞻战略襟怀的数字企业领袖建构1-3个全球数字科技独角兽企业集团公司,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战略创新引领全球城市商业版图的建构,研究院以“智能超脑生态耦合工程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为核心,研究院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未来城市数字化孪生的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方向,通过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物联网、V2V等多个应用场景充分展现“交通区域自适应算法、多媒体融合应急管理系统、软件定义城市功能技术、工业宽带总线协议”等核心技术定义城市功能的发展战略,充分展现研究院利用创新技术聚焦现代城市真正痛点:管理、交通、安全、通信、数字化融合。同时,加速推进5G和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应用的落地,让智慧城市的关键应用逐一实现。研究院聚焦“生态、协调、智慧、创新”等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合理疏解功能聚集,改善单中心模式,建设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实现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交的快捷和便利连接,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群。强化信息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等产业开发,打造全球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化,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建筑、生产和物流、政府治理、安全、水基础设施等技术和服务创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畅通的区域交通圈。建设世界物联网数字枢纽中心,形成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能力。通过数字科技整合优化机场、港口和高铁资源,建设国际机场和陆海港口群,打造国家交通门户枢纽。研究院主要以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对经济社会、信息技术、文化科学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进行规划;对开放、发展、创新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负责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从国内外理论前沿及战略政策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各地企业及政府制定全局性、局部性、技术性的发展规划。研究院是一个汇聚全世界最具人文智慧与科技智慧的心智群体的国际数字科技产业中心。研究院以会员制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国内数字科技与数字产业经济形势分析、投资决策、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投资分析等方面的战略和投资咨询,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院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时代之后,随着上个世纪下半叶IT技术的兴起又跃迁迈入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数字文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加速了人类向数字文明时代过渡的进程,特别是近两年以“互联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前数字文化时代的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共享平台”“分享经济”“均分利益”一波又一波地冲击并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型、过度。电子商务、智能穿戴式医疗监护设备、智慧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加工、人类基因组图谱、生命科技为代表的各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变化都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数字文明时代为代表的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可以预计未来的10年甚至50来年左右的时间,人类将生活在有别于我们之前100年完全不同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数字生态环境之中。而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应用所衍生的新的世界关系,定将是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必须面对人类文明转型的认知跃迁,这种人类文明的转型也必将影响世界各种社会制度的变迁、政权的更迭和世界格局的改变,因此我们人类必须面对数字文明时代来临时的一切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那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拥抱这个数字文明时代到来,错过了这一时机,又会出现晚清我们处在农耕文明的冷兵器时代而面对的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先进国家的竞争,到那时,谁跟不上这个时代,谁就会处于一个及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所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变,这是个人、企业、国家、民族所面对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何去何从?路在脚下,数字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定属于新生产方式相称的新生产关系下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经济领跑者!来源: 中国经济网

官事不治

广东大湾区中医药科创联合研究院启动建设,张伯礼任理事长

据央视新闻报道 9月16日,广州高新区管委会、 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院签订《共建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协议》,打造全国最高水平的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这也是国内首次在中医院创新研究方面联合多个前沿学科。这次三方共建的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将集聚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的优势力量,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构建中医药健康医学新模式,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攻关能力。通过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以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将担任研究院理事长。

伏胜

广东省将迎来15所高水平新大学,遍布广东各地!

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2021年,广东就将迎来第一届新高考。在当下的关口,卓小越也发现广东省的多个城市都在筹办新的大学,有的还在规划中,有的已经开工,还有的已经建设完成,在招聘师资力量,准备开始招生了。一、大湾区大学地址: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广东省在建大学中备受关注的一所,大湾区大学,是一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育合作背景下,广东省2019年规划筹建的综合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大湾区大学的选址定在东莞市,建设时间是2020-2026年,责任单位为东莞市大学筹建办,总投资估算约100亿元。项目预计2021年动工,2022年完成一期校园建设,2026年完成二期校园建设。东莞将大力推动创新型大学建设,包括高标准开展了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目前大湾区大学正加快制定完善办学方案并同步谋划开展校长遴选。预计开学时间:2022-2026年二、中山科技大学地址:中山市翠亨新区2019年6月中旬,中山市向广东省教育厅提交了中山科技大学的申报材料。2019年12月19日,中山科技大学筹建办公室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山科技大学的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学校将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最终办学规模是10000左右的在校学生。学校选址定在中山市翠亨新区东部临海区域,是南沙、前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和广深港澳四大城市两个“同心圆”的圆心位置。学校用地面积约3000亩,建校总投入约100亿元,分三期建设: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设并启用;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设;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设。预计开学时间:2022-2026年三、广州交通大学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广州交通大学,是以广州航海学院为主体,成立于广州的一所新高校。2019年9月10日晚,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广州市政府申请设立的广州交通大学。2019年11月10日,广州航海学院成建制移交广州市人民政府管理。广州正在进一步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空港、海港和铁路、公路枢纽。为此省、市政府支持整合广州地区交通类高等教育资源创办新的大学“广州交通大学”。目前筹建工作已经展开,将投入1000亩土地,计划2021年启动招生。预计开学时间:2021-2022年四、深圳海洋大学地址:深圳市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2020年8月17日指出,将加快推动深圳海洋大学组建工作。深圳市委《关于勇当海洋强国尖兵 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曾提出,要大力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创办国际化综合性海洋高等院校,推动国际知名海洋大学与深圳合作办学。预计开学时间:待定五、深圳音乐学院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区2018年11月13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的《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思路》透露,深圳将加快深圳音乐学院筹建进度。2020年8月,深圳音乐学院计划开工建设,将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创建运营。深圳音乐学院选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国际大学园区内,紧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深圳音乐学院计划将于2021年启动招生,办学初期,每年招收本科生200人、研究生30人、博士生10人。未来根据学院发展情况,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办学规模达到1000人。预计开学时间:2021-2022年六、深圳理工大学地址:深圳市光明科学城深圳理工大学,即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是广东省深圳市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共建的应用研究型大学。深圳理工大学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生命健康、智能工程、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设立学科专业,形成理、工、医等多个门类的人才培养体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同时开展本科教育。2020年11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启动会在光明区举行。中科院深理工选址光明科学城,占地面积81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学校光明主校区于今年7月获批立项,建设项目已正式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力争在2023年底交付。预计开学时间:2024-2026年七、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地址:广州市南沙区2018年1月10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签署框架协议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定位为面向前沿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型大学。2020年11月2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沙区分局已公布实施《中科院明珠科学园(DZ0108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成果,显示该区珠江街东部、明珠湾大桥西侧区域将规划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据了解,该片区高校总投资约为21.58亿元,计划2023年8月具备开学条件,2023年12月全部交付使用。预计开学时间:2023-2025年八、佛山理工大学地址:佛山市佛山理工大学建设工作已纳入省“十三五”规划。佛山已获省同意新建一所本科高校“佛山理工大学”(暂定名)。按照全省高等学校“十三五”设置工作推进会要求,佛山正加紧调研,设计论证办学方案,正式启动筹建工作。预计开学时间:待定九、汕尾理工学院地址:汕尾市城区马宫街道汕尾理工学院是汕尾市规划待建的一所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由广东省教育厅牵头协调深圳大学对口帮扶建设,是汕尾市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沿海经济带靓丽明珠的重要抓手。该项目自2019年6月份建设以来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前首栋楼将实现主体结构封顶,按计划明年9月启动区交付使用,非启动区2022年7月交付使用。预计开学时间:2021-2023年十、广工揭阳理工学院地址:揭阳市惠来县广工揭阳理工学院是一所省市共建的理工科应用型本科院校,由广东工业大学对口深度合作共建。据介绍,首期工程于2020年3月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630920㎡,揭阳理工学院是揭阳市建市28年来第一所本科院校。2020年12月2日,揭阳理工学院已完成工程主体结构77%,预计于明年7月建成,明年9月正式招生。预计开学时间:2021-2022年十一、阳江应用型本科学院地址:阳江市江城区白沙街道阳江应用型本科院校(筹)为公办全日制本科高校,由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211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对口帮扶建设,是以新机制、新模式建设的高标准、开放式与全方位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预计开学时间:待定十二、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地址:深圳市航城街道黄田社区凤凰岭2020年6月,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的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项目取得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目前,各项建设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项目总投资27.9亿元,批复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预计开学时间:2024-2026年十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地址:东莞市大朗镇屏山村及松山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秉承教研合一的理念,定位为卓越的专业教育及研究型学府,致力发展成为以“问题导向”研究、新科技和专业教育著称的全球一流教研中心。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总体计划招收学生6000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硕士研究生26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人。2020年8月上旬,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公开招标,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选址地块批前公示,该项目用地横跨“松山湖+大朗”2个镇区。预计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前分阶段完成一期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开学时间:2023-2026年十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地址:广州市南沙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的大学,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019年9月26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动工。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表示,明年香港科技大学迎来建校30周年。现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生就要入驻新的校园。预计开学时间:2022年十五、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地址:肇庆高新区香港公开大学(肇庆)选址于中国广东省肇庆新区,是香港公开大学与肇庆学院联合举办的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应用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大学,校园占地面积约2500亩。主要课程采用英语教学。香港公开大学(肇庆)初期将开办创新商学院、创意媒体学院、科技学院及语言、人文及社会科学学院,在不久的将来设立护理及健康学院,根据肇庆市和大湾区人才需求,开办实用本科课程,并在条件成熟时招收研究生。预计开学时间: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