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深圳鹏城实验室召开。部署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要求,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部署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赋予广东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光荣使命,为我省推进省实验室建设、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高标准推进省实验室建设是加快补齐基础研究短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高端人才聚集的迫切需要,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瞄准国家实验室建设目标,一盘棋推进省实验室建设。会议强调,全省各承建地市、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推动省实验室建设的担当能力和作为能力,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精准发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创新运作管理模式和创新资金投入机制。二要在汇聚创新资源上精准发力,加强现有资源整合,用好国内资源,积极引进国外资源。三要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上精准发力,聚焦重点领域、急需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四要在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上精准发力,聚焦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做好“人才服务”这篇大文章,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五要在营造创新生态上精准发力,大力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六要在压实各方责任上精准发力,把省实验室建设当做一项系统工程,各方齐抓共管、合力推动。会前,省直有关单位以及承建地市、省实验室等参会代表分组参观了鹏城实验室展厅和网络靶场、省实验室建设进展综合展等。现场会上,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材料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季华实验室)等首批4家省实验室领衔科学家代表作大会经验交流。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赵忠贤受邀对省实验室建设提出建议。 省实验室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目前,广东省先后启动建设三批共10家广东省实验室。这两年来,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是如何开展的,跟小科一起回顾一下吧!一、部门联动,省市共建,迅速推进省实验室组建1.部门协同,创新服务方式省实验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建立适应省实验室发展需求的政府服务流程和政策工具。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为省实验室引进科研团队、落实财政预算提供有力保障。省委编办、省自然资源厅、省教育厅、海关等:高效完成省实验室事业单位注册、土地规划审批、科研资源共享、进口设备免税等工作。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科技厅:“两两成组”合力筹建第三批省实验室。2.省市共建,平台项目顺利落地在省级统筹基础上,承建地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入高端创新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启动平台建设,为省实验室提供空间载体、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经费、人才引进等保障。同时,在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计划中省市共同凝练组织项目,支持省实验室承担项目或自主立项。3.优势互补,与大科学装置结合省实验室建设充分依托现有大科学装置,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与天河二号紧密融合。省实验室根据重大科研任务需求,筹划论证一批新的大科学装置,如鹏城实验室的国家网络靶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冷泉系统大科学装置等陆续启动建设。二、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强化构建省实验室制度体系1.在省级层面:加强统筹,奠定制度基石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出台了建设管理办法和省级财政投入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省实验室的功能定位、管理和投入模式等,在赋予省实验室人事、财务、薪酬、科研组织等自主权、实行社会化用人和市场化薪酬制度等方面大胆创新,为省实验室建设发展奠定制度基石。2.在地市层面:专项支持,落实举办主体责任有关地市采取“一室一策”专项支持措施。广州市出台《推进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创新发展若干政策》、东莞市出台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通知、佛山市出台《关于优化季华实验室采购管理事项的通知》等制度措施,赋予省实验室采购自主权。3.在省实验室层面:大胆探索,强化依章程管理能力鼓励省实验室建立符合实际需要制度体系,目前省实验室一室一章程,并自主制订规章制度达245项。鹏城实验室出台41项、再生医学省实验室出台32项、季华实验室出台21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出台22项制度,制度内容涵盖科研组织、人力资源、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并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省实验室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同的用人机制,按需设岗、合同管理、能进能出,保持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合理比例,吸引聚集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汇集一批院士专家,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200余个,汇聚8家香港科研机构、40余位港澳科学家参与建设。鹏城实验室目前人员规模已达1800人,拥有一批设立了院士工作室且基本全职工作的院士和160余位高端人才。三、高端引领,汇聚资源,提升平台整体效能加强对接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尤其港澳高校科研力量。再生医学省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共建高等研究院、与香港大学共建心脏研究中心、与香港大学共建发育与癌症中心等。湛江湾实验室积极对接与中船集团、中海油集团等优势创新资源。省实验室积极吸引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等,进行联合攻关。季华实验室围绕国产机器人系统自动生产能力的短板,与复旦大学等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力争填补国内空白。四、聚焦需求,任务导向,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1.承担一批国家重大战略科技任务鹏城实验室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季华实验室承担科技部02专项。2.承接一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鹏城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等联合行业骨干企业迅速承接和实施10个省重大科技项目。深圳湾实验室、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广州)等分别牵头承担“系统肿瘤微环境异质性与食管鳞癌复发转移及治疗耐受研究”、“大湾区及其邻近海域冷泉系统生态过程与资源开发原理”等第一批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3.自主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截至2019年8月,省实验室及社会总投入自主设立科研项目数超200项。制作:省科技监测中心部分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智能科学技术研究院是助力“数字地球”发展趋势,应对全球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交叉革命,数字产业与生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的亟需而成立的智库法人机构。研究院由国内外长期从事全球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研究,数字科技经济与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研究,国家发展战略与全球化趋势研究,政府决策者和产业实践者群体共同发起成立的科学研究与实践机构;人类文明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政治格局、安全格局和竞争格局。研究院是致力于智能超脑生态系统耦合工程与数字产业集聚区战略,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移动终端和“边缘计算”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万物智联与万物感知的数字孪生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以推动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与行业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及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建设为目的,推进国家引领全球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具有重要历史使命的战略架构创新机构。研究院以高端的两院院士团队、国际科学家群体与国际国内政企精英及权威智库专家合作为依托,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为背景,以实地调查研究为依据,针对目前各级政府和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热点、疑点、难点等问题提供专业、高效的决策依据和战略架构方案。研究院以战略架构即是世界的未来为使命,以“引领数字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开创智能世界新趋势”为宗旨,坚持世界哲学与世界历史及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立场面对智能科学革命,从世界文明多元的维度举办丰富多样高规格和高水准的圆桌会议活动,“从全球数字高新技术成果产业链的上游到下游”、“从创新到落地”和“产、学、研、政、经”五位一体等特点,以“跨界创新,互联融合”为理念,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平台,创建全球智能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机制。研究院将聚集全球智能产业创新应用,国际合作与产业化发展,邀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企业和外国专家和企业领袖共聚平台,交流行业现状,展望产业前景、探索发展新模式、增强国际交流合作,引领全球智能化新时代。研究院汇聚智能制造领域全产业链相关行业负责人、企业家、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工程师以及金融界、投资界、新闻界的各路精英共聚平台。研究院形成国际化产业化生态闭环,研究院对标国际,引领未来——汇集全球顶尖智能工业资源,分享前沿理论技术与创新应用成果,探讨智能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全球伙伴,引领智能工业未来发展。研究院横向合作,精准对接——聚集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制造业、轨道交通、电子制造、通讯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防军工等重要行业用户单位,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投融资等对接活动,为全球智能工业产业链条搭建专业、高效的科技服务平台。研究院聚焦产业,落地发展——全球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及权威投资机构齐聚广东,聚焦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5G通信网络、智能家居、智慧交通、数字城市、虚拟现实等重点产业方向,推动科技协同创新,项目落地的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立足粤港澳为深化全球智能工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全球化合作的数字产业生态链、供应链战略支撑的平台。研究院致力于探索解决世界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的新架构、新战略、新模式,积极探索在“数字世界”趋势下的“全球数字枢纽中心”建设的新战略、新路径、新对策;通过新定位、新工具、新规划,积极架构全球城市新商业版图崛起的全球生态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战略合作平台,积极提升全球城市文明崛起的治理结构与核心竞争力,助推企业赢得在未来新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全球产业链分工中更多的市场份额,竭力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全球数字共同体工程。研究院以“数字科技革命、城市产业聚集区建设、交通和通信发展、智能科技共生共享”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全球智能语音控制与交互技术的规模化与大产业化开发应用领域,全球数字视觉技术的大产业化与规模化集成应用领域,孵化具有前瞻战略襟怀的数字企业领袖建构1-3个全球数字科技独角兽企业集团公司,以全球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战略创新引领全球城市商业版图的建构,研究院以“智能超脑生态耦合工程的数字城市、智能城市、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为核心,研究院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人工智能)的未来城市数字化孪生的数字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方向,通过应急管理、智能交通、城市物联网、V2V等多个应用场景充分展现“交通区域自适应算法、多媒体融合应急管理系统、软件定义城市功能技术、工业宽带总线协议”等核心技术定义城市功能的发展战略,充分展现研究院利用创新技术聚焦现代城市真正痛点:管理、交通、安全、通信、数字化融合。同时,加速推进5G和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应用的落地,让智慧城市的关键应用逐一实现。研究院聚焦“生态、协调、智慧、创新”等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目标,合理疏解功能聚集,改善单中心模式,建设核心大城市带动的都市圈和城市群,打造区域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全球数字产业聚集区。实现核心城市与节点城市交的快捷和便利连接,实现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群。强化信息基础设施、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应用等产业开发,打造全球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和开放化,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建筑、生产和物流、政府治理、安全、水基础设施等技术和服务创新,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畅通的区域交通圈。建设世界物联网数字枢纽中心,形成多向通道网、海空航线网、快速公交网,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能力。通过数字科技整合优化机场、港口和高铁资源,建设国际机场和陆海港口群,打造国家交通门户枢纽。研究院主要以数字科技革命与数字产业革命对经济社会、信息技术、文化科学协调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进行规划;对开放、发展、创新中所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梳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并负责组织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从国内外理论前沿及战略政策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帮助各地企业及政府制定全局性、局部性、技术性的发展规划。研究院是一个汇聚全世界最具人文智慧与科技智慧的心智群体的国际数字科技产业中心。研究院以会员制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国内数字科技与数字产业经济形势分析、投资决策、发展战略规划、项目投资分析等方面的战略和投资咨询,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研究院是数字文明时代的参与者、建设者、见证者。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时代之后,随着上个世纪下半叶IT技术的兴起又跃迁迈入了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数字文明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又加速了人类向数字文明时代过渡的进程,特别是近两年以“互联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前数字文化时代的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共享平台”“分享经济”“均分利益”一波又一波地冲击并推动了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型、过度。电子商务、智能穿戴式医疗监护设备、智慧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加工、人类基因组图谱、生命科技为代表的各领域的突飞猛进的变化都是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这些数字文明时代为代表的新的生产方式相联系。可以预计未来的10年甚至50来年左右的时间,人类将生活在有别于我们之前100年完全不同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数字生态环境之中。而以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应用所衍生的新的世界关系,定将是哲学家、政治家、历史学家必须面对人类文明转型的认知跃迁,这种人类文明的转型也必将影响世界各种社会制度的变迁、政权的更迭和世界格局的改变,因此我们人类必须面对数字文明时代来临时的一切现实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有一席之地,那就必须自觉主动地拥抱这个数字文明时代到来,错过了这一时机,又会出现晚清我们处在农耕文明的冷兵器时代而面对的已经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先进国家的竞争,到那时,谁跟不上这个时代,谁就会处于一个及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之中。所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我国向数字文明时代的转变,这是个人、企业、国家、民族所面对的历史性机遇与挑战,何去何从?路在脚下,数字文明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必定属于新生产方式相称的新生产关系下的互联网、物联网、智联网经济领跑者!来源: 中国经济网
#广东#1、中山大学中山大学(简称:中大),于1924年始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是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广东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其于1952年由原中山大学文理院系与岭南大学文理院系合并而成。学校学科实力强,影响力突出:有19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前1%,入选学科领域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并列国内高校第3位,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中国教育部直属。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如今的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发展为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前10%;10个学科领域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4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入选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排名第6位,华南地区首位。3、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简称:暨大),始建于1906年,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五个校区,校本部在广州市,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重点共建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第一侨校”,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齐全,文理工医兼备,设有37个学院和研究生院、本科生院,有58个系,20个直属研究院(所);有本科专业9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4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1种;有博士后流动站19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4、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于1909年始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优势,以热带亚热带区域农业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还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为广东省“211工程”、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98个本科专业,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有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果树学和预防兽医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等等。5、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简称““华南师大”),于1933年始建,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前身为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82年10月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学科布局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门类。接下来依次就是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以上就是2020年广东排名前10的大学,前两名是“985大学”,也是全省仅有的两所!
金秋时节,绽放金色的梦想,金色大地,收获金色的未来。2020年9月23日,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开工奠基典礼在广州番禺工业经济总部园区举行。广州市番禺区土地开发中心主任仇金荣,广州市番禺区投资促进中心(区招商办)副主任缪莉,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驻会副会长苗燕、副会长(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会长)瞿培华教授、副会长(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院长)巢文革,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环,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会长张泳东、秘书长夏展熙,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党委书记万治红,湖北省公安县麻豪口镇党委副书记陈军,广州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阳斌,深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副站长陈少波,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书记李冬青,深圳市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原副总工秦绍元,深圳市福田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原副站长张慧敏,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房建三部部长周楚荣,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易举,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工王莹及禹能防水集团董事长秦宏舢、副总经理黎小平,董事常务副总经理陈佳洱等出席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开工奠基典礼,共同见证禹能防水这一历史时刻。澎湃激昂,旗鼓飞扬,禹能防水集团在新的起点上,扬帆起航,开创新征程。秦宏舢大会伊始,秦宏舢董事长首先代表禹能防水集团对各位出席本次典礼的领导、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与感谢。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的顺利开工奠基,不仅是禹能防水集团完成华南产业基地升级布局后,禹能第四个五年计划内又一重大标志性工作的启动,更是禹能人从2002年到2020年,十八年奋发向上,不断追求卓越、光辉创业历程的美好见证。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的建设,让禹能紧紧植根番禺这块南方热土,禹能将以此为契机,继续坚持聚焦建筑防水产业领域,秉持“实在、专注、坚持”的企业精神,践行“贡献国家、建设当地、福利员工、成就客户”的企业愿景,在“让建筑更美好,让生活更美好”的大道上行稳致远。仇金荣仇金荣主任发表了致辞。瞿培华瞿培华会长代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深圳市防水行业协会及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对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开工奠基表示祝贺。他肯定了禹能18年来飞速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创造了“两个第一”,即:第一个在华南设立生产基地、第一个建设总部大楼。“先有番禺后有广州”,广州番禺是个好地方,具有GDP及经济发展的显著优势,他希望禹能能立足、扎根番禺,辐射华南防水行业市场,为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陈环陈环副会长发表了致辞。王阳斌王阳斌副总经理代表建设单位与项目总承包方发表了致辞。受邀领导嘉宾们共同上台进行醒狮点睛。各受邀领导嘉宾们为禹能防水集团总部大楼开工培土奠基。合影禹能防水集团将以番禺全国的交通区位、人才储备、宜居宜业的复合优势,在总部大楼中以“精心防水、实业报国”的专业和热爱,布置华南理工大学禹能防水高分子材料联合研发实验室,中国建材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禹能防水联合研发应用中心两个国家标准化实验等系列,推动禹能面向未来的创新引擎,并以5G时代互联网+的系统思维,全面提升禹能防水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标准化系统服务、防水系统培训与输出等,以“扎根番禺、放眼全球”的姿态,奋勇拼搏,在推动禹能向中国专业防水系统服务商发展的同时,为番禺带来建筑防水产业聚集的效应,为建设中国防水强国提供来自禹能、来自番禺的力量。
央广网广州12月11日消息(记者郑澍)12月10日下午,由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承办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海洋材料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在广州高新区举行。座谈会由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毛新平院士主持。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等省市区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柯伟院士、蹇锡高院士、王玉忠院士、毛新平院士、岳清瑞院士、李贺军院士、宫声凯院士、彭寿院士、张平祥院士、刘正东院士等10名院士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与我国海洋战略中海洋材料产业发展现状、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等开展深入交流并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国家海洋材料学科和海洋工程装备发展,助力“海洋强国”建设。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韩恩厚研究员以“发展海洋材料,助力海洋强国”为主题针对国家和广东省海洋发展战略做了全面汇报。与会院士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设性建议。毛新平院士:材料是一切装备、装置和大工程的基础,常规的建筑材料在海洋服役环境中行为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加强腐蚀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研究,通过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相关产业的协同。柯伟院士: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用联盟,促进协同创新攻关。蹇锡高院士:腐蚀问题在海洋材料中非常重要。有机高分子材料无论是从耐腐蚀、轻量化还是从海水综合利用角度在海洋工程和海洋经济发展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王玉忠院士:高分子材料在海洋涂料、保温防火防腐一体化材料中具有重要价值。岳清瑞院士:重大海洋工程更要关注海洋材料的防腐蚀问题,碳纤维复合材料由于耐腐蚀性能好和轻量化可以应用在跨海工程中。李贺军院士:建议根据仿生学开发海洋涂料,可以进一步促进在海洋应用方面的长远发展。宫声凯院士:通过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海洋材料的顶层规划。加强海洋材料损伤失效机理研究,强化海洋腐蚀环境实验室装备模拟,重视海洋材料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彭寿院士:需要强化浮力材料、海水淡化用材料研发与工程应用,重视离岛零排放房屋建设用材料。张平祥院士:加强对海洋专用钛合金的研究,开发钛合金工艺的成型技术,研究低成本制造钛合金的工艺,控制海洋生物对钛合金的腐蚀,加强钛钢复合材料的研究。刘正东院士:海洋用钢需求依然旺盛,除了不断研发耐蚀钢,还需要特别重视焊接材料、腐蚀防护技术的研究。广东省科技厅领导对各位院士专家提出的关于加强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的建议表示感谢,希望通过中国海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助力广东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牵头,联合机械、能源、环境等学部院士,周廉院士、薛群基院士,翁宇庆院士担任项目负责人,近30位院士,85家单位,150余位专家历时两年时间共同完成了“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并提出了我国海洋发展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海洋是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海洋发展,材料先行,先进海洋材料通过海洋工业转化为具体装备和生产力,是可持续利用发展海洋必需的物质基础。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是由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沈阳中科腐蚀控制工程技术中心联合举办的省级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研究院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布局,开展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学科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应用,将建设成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科研成果产业接轨”、“产学研用资等要素大力协同、合力创造”的创新平台、我国腐蚀防护技术创新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基地。
据悉,在去年9月份,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与广州市相关负责人等共同为空天信息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进行了揭牌仪式。近日,从广州市相关部门发布的消息可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将在广州市黄埔区护林路以北,丰乐北路以西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园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园区总投资400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一类工业用地,新建5个主要单体建筑,另有动力房、气体房等配套小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据悉,该产业园主要是进行太赫兹技术研究、推广及相关产品生产制造。通过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工艺,从微波和光学两个方向瞄准太赫兹核心技术的突破,力争产出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凝聚国内外优秀太赫兹人才。待园区建成投产后,年实现产值(营业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太赫兹【THz,频率在0.1~10 THz(波长为3000~30μm)范围内的电磁波】是波动频率单位之一,又称为太赫,或太拉赫兹。通常用于表示电磁波频率,是一种新的、有很多独特优点的辐射源。太赫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雷达、遥感、国土安全与反恐、高保密的数据通讯与传输、大气与环境监测、实时生物信息提取以及医学诊断等领域。目前,我国民用太赫兹技术已得到比较广泛的使用,最突出的就是机场,客运站等使用的安检仪——太赫兹安检仪。这种安检仪最大的优点就是具有非接触、无电磁辐射、并且能对金属、非金属等多种类违禁品实现成像检测等优点。据悉,太赫兹安检成像能做到分辨率小于1厘米,即一个硬币大小的物体都能被辨识。同时,太赫兹探测技术具有普适性,人体衣物内藏匿的陶瓷、液体、粉末、炸药乃至体积较小的打火机都可以被太赫兹探测出其形状与位置。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2019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获批的首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将在数据科学、机器人与自动系统、生物医药及生物医学工程、先进材料、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领域培育人才,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教学产研合作,推动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建基于清水湾校园以学科主导的学术基础,港科大(广州)将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多个前沿研究领域纳入其独特及非传统的枢纽结构(功能、讯息、社会、系统),清晰实现并有效提供跨学科学术制度的建设成果。港科大(广州)在首阶段将聚焦研究生课程,时机成熟后将会开展本科生招收工作。港科大现正招收第三届港科大(广州)先导计划研究生,将于2021年9月开课。目标招收共150名全日制哲学硕士(MPhil)或哲学博士(PhD)研究生。中央财经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院将依托中央财经大学师资力量,根据研究院的定位设置研究机构,分批入驻研究院。鼓励各研究机构针对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产出一批标志性、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首批入驻的研究机构包括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中财大在财税体制改革、金融科技、数字经济、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政府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绿色金融理论研究与实践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研究能力,一直扮演着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角色。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11月21日,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建设启动大会在南沙举办,包括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力学所南方中心、沈自所智能院、中科院广州分院、南海所、华南植物园等新建科研院所、迁建科研院所以及三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标志着明珠科学园进入全面建设的新阶段。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定位为面向前沿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型大学,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将主要承担研究生教育。学校一期规划建筑面积约23.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21.58亿元。目前,国科大广州学院(北部组团)正加快推进配建地块出让工作,计划12月进场开展软基处理施工。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11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建设在光明科学城宣布正式启动,标志着学校筹建工作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校园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市委书记王伟中等出席中科院深理工选址具体位于光明区新湖街道新羌社区及圳美社区交界处,邻近地铁中山大学站和科学城东站,占地面积810亩,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学校光明主校区于今年7月获批立项,建设项目已正式移交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据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介绍,工程预计2022年10月实现主体封顶,力争2023年底达到交付使用条件。
广东共青团根植中国南方的青年价值叙事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底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如果你也有这种困惑,请往下看▼01.学生版02.圆圈版想象这个圆圈代表了人类的所有知识。你小学毕业时,了解了其中一小部分。高中毕业时,了解了更多。拿到本科学位后,你有了自己的专业。硕士学位让你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钻研。继续阅读学术论文,你会逐渐抵达人类知识的边界。一旦抵达了边界,你便专注于此。你花几年的时间试图突破边界。终于有一天,你推动了它。这个凸出来的部分,让你获得了博士学位。当然,对你而言,这个世界看上去不一样了。但别忘了全局是长这样的。这是一组非常生动的图画,最后那张图更是“意外结局”的典范。它让人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对于走在硕博道路上的人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提醒:不要因为推动了一点边界而洋洋自得,也不要一味沉浸在自己的领域中,忘记了这个世界的辽阔和丰富。也愿所有在学术道路上的年轻人,都能为人类知识边界的拓展,推动那么一点点。03.兔子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比喻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导师负责给研究生指出兔子在哪里,并指导学生学会打兔子的本领。反之,研究生则是从导师那里了解到兔子的位置、大小、肥瘦,并采用从导师那里学到的打兔子本领擒获一只兔子(就是做完论文)。有人由此衍生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之区别的“兔子理论”:本科生:学习捡“死”兔子。本科及以前所学知识都是别人已经发现并经过了反复验证的知识,是固定、稳定的,属于“死兔子”。此阶段的学习训练只是学会找到一条比较便捷的路径把已经死在那里的“兔子”拿回来。硕士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这只兔子在哪里?需要导师指给你,或者需要导师和学生一起来确定其位置。导师在“指兔子”的同时还应该告诉学生瞄准并射死兔子的本领。硕士生需要遵从自导师处学来的方法和技术,去把这只尚在活动中的兔子打死,然后再通过以往已经具备的方法把兔子擒在手中。博士生: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此时的兔子也是活的,但可能不在你的视野里跑着,而是在树林里跑——导师可以确认一定有这只兔子存在,可是,需要你先从树林里把这只兔子撵出来,判断是否值得去猎取,再用更高级的猎取技术去射击并沿用原有方法将兔子取在手中。博士后阶段:此时,导师叫合作导师,他就要和博士后一起来确定究竟到哪里去寻找兔子,此时面对的可能是不一样的森林,需要一起商量后确定是否需要在这里伫足,并重复以上过程。04.专业分析版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较为全面的从学习、分析、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本、硕、博学习的区别,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本科学习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本科是素质教育,是从未成年到成人的教育,是让他们完成文明教育的过程。素质教育不在乎学什么专业。例如,家长们对子女找配偶的要求是要找个大学生,而不是要求找学某种专业的。家长们未必能解释为什么,但他们知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基本上不动手打配偶。本科教育是培养做人的品格和修养的过程。研究生教育不是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这就是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的最主要区别。这个区别决定了你们应注重学习什么的问题。你们的学习带有研究性质,这对你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与本科生有了不同。本科生毕业后终生从事其所学专业的人数比例原则上不会超过10%。这里我说的不是上世纪50年代的本科毕业生,而是指有了博士生教育以后的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终生从事其硕士专业的比例会高一点,约15%。硕士生学习与博士生学习的区别而博士毕业生以博士专业为终身职业的人数应不低于三分之二,低于这个标准则说明博士教育本身不成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生的区别是专业水平差别,不是素质差别。两类毕业生在为人的素质上没有差别,其区别是研究技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严谨逻辑的专业能力,而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进行深度研究的学术能力。硕士生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与专业有关的事务性的工作,做学术研究的很少。因此硕士生要注重学习普遍性的研究技能。完成任何一项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事务工作,都需要进行调查了解基本情况,判断问题的性质,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找到实施的方案和路径。这些解决问题的程序和学术研究的方法很相似,例如,文献回顾、找到有意义的问题、提出假设、进行实证、做出结论。无论是研究具体的事务性问题还是研究学术性问题,都需要广义上的研究能力,懂得基本的研究程序和常用的研究方法。由于硕士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前者是事务性的,后者是学术性的,因此你们对于学术的态度不能一样。博士生要有较强的批判精神,即发现错误的能力,因为发现现有知识的缺陷,才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很多学术研究所发现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用处,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讲,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属于非理性的,因为从事这种研究的人得不到实质性的经济收益。然而,人类的科学进步就是建立在发现了很多人们认为没用的知识的基础上的。然而,发现新知识、进行新探索、推动新进步是有乐趣和满足感的事,于是很多博士选择在低工资的大学就业而不选择高工资的企业。这或许就是家长们常说的,“这孩子读傻了”。但当你领到博士学位证书时如果还没“读傻”,还仅仅只是考虑工资、待遇、级别等方面的问题,那你可能是个含金量不高的博士。
根据建设库大数据研究院表明:广东建筑企业在2020年表现良好,中标数量超过100次的企业有99家,中标前三名分别是: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博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公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标数量分别是642/568/554次。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中通服建设有限公司,2018年1月22日由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更名而来,始创于1950年,是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00552hk)旗下的综合性大型企业。公司现有资质: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涉密信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安防监控)甲级;通信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甲级;信息系统集成及服务壹级;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壹级;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甲级;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维修壹级;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丙级;广东省有线广播电视台工程设计安装;有线广播电视工程总承包贰级;通信网络代维(外包)通信基站专业甲级;通信网络代维(外包)通信线路专业甲级;通信网络代维(外包)铁塔专业甲级;通信网络代维(外包)装维专业甲级;通信网络代维(外包)综合代维专业甲级;信息服务业务(仅限互联网信息服务);承装类四级、承修类四级、承试类五级电力设施许可,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贰级,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叁级,机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施工劳务不分等级;境外通信、建筑智能化工程和境内国际招标工程;上述境外工程所需的设备、材料出口及劳务输出;计算机软件开发;通信、电子设备维护、保养;销售: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不含广播电视发射设备、接收设施),通信器材,计算机及零配件,建筑材料;电力销售;房屋租赁;电信业务代理等。以下是建设库大数据研究院统计的广东省2020年全国建筑企业中标100强。(点击图片查看大图)PS:本次数据统计来源于全国各省市建筑交易中心类网站所发布的中标通知书,信息来源威权、真实、有效。本数据源于中标企业公示结果。
据央视新闻报道 9月16日,广州高新区管委会、 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 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院签订《共建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协议》,打造全国最高水平的中医药创新研究院,这也是国内首次在中医院创新研究方面联合多个前沿学科。这次三方共建的广东省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联合研究院将集聚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的优势力量,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助力构建中医药健康医学新模式,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攻关能力。通过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以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英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将担任研究院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