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组织召开了省院专项“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进展汇报会。省科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环境所贺斌研究员、刘芳华研究员、院士团队成员及科研管理部相关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院士团队代表、贺斌、刘芳华分别对杰出科学家项目“粤港澳大湾区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系统修复理论技术和工程示范”、百人B项目“南方丘陵区典型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物迁徙转移转化与调控”、百人B项目“电能微生物驱动的甲烷产生及镉砷形态转化新机制”进行了汇报。省科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高度评价了项目实施进展效果,并从不同的业务角度,对项目后续工作的开展献言献策,希望项目加强院属相关单位的合作,力争在合成生物学,光谱设备研发等方向有所突破,加强与省资源厅等部门的交流,推广项目组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领域的工作,加强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的能力,力争为省政府决策提供更好服务。 近年来,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环境所通过以上类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很好地开拓了新的学科生长点。 (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廖迎新/供稿) 【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中新网9月17日电 为推进我国表面涂装行业源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控制和水性涂料原料替代,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水性平台共同主办,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协办的“2020年广东省表面涂装行业源头减排水性涂料技术直播培训会”17日举行。会上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秀颖解读了VOCs减排政策,水性平台技术委员会主任叶庆峰、沈剑等技术专家代表介绍了水性涂料技术和成功案例经验,共计超过2000位来自广东省各地生态环境VOCs管理人员以及表面涂装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直播培训。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巨大,接近2500万吨/年。其中工业源占我国VOCs排放总量的40%,为最大排放源。在工业源中,工业涂装又是最大排放户,产生的VOCs排放约占1/4,其中最大的是机械设备制造类,VOCs排放量占16%,达160万吨,贡献的VOCs最多;其次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VOCs排放量约40万吨,贡献了4%;家具制造的VOCs排放量约30万吨,贡献了3%。此外,涂料制造产生的VOCs也占2%,约20万吨。因此有效控制涂料涂装的VOCs排放,十分必要,任务也十分艰巨。来自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赵秀颖博士解读了广东省工业涂装VOCs减排政策措施和涂料标准。基于排放量,广东省已经筛选了5583家VOCs排放企业,并根据相关要求,通过帮扶检查APP,逐一核对企业落实督查要点的情况。“通过交叉自查、落实整改、核查销号3个阶段完成整治任务,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共组织5个帮扶组进行帮扶检查,抽取已完成执法检查的企业核实企业综合整治情况。”关于涂料标准,广东省自2010年已陆续发布的VOCs行业排放标准有5项、综合标准1项,正在制定VOCs综合排放标准1项,5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限值标准包括家具制造、汽车制造、集装箱制造、印刷和制鞋行业这几大行业,目前正在开展《固定污染源VOCs综合排放标准》的征求意见。“集装箱制造业”和“轨道交通制造业”因为产业高度集中的特殊性,以及承载着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成为了水性化全面发展的领先行业。据水性平台统计,2014年集装箱行业的年油漆使用量约为30万吨,VOCs排放量超过14万吨。而当年,汽车行业的年涂料使用量约为16.5万吨,VOCs排放约8万吨,差距甚大。全面使用水性涂料后,集装箱行业VOCs排放量减少了90%,对VOCs减排贡献巨大。继集装箱行业全面水性化后,轨道交通行业将成为第二个全面实现水性化涂装生产的行业。据水性平台报告统计,2018年轨道交通涂料用量约为5万吨,VOCs排放量约为2.5万吨,全面使用水性涂料后,年VOCs排放量减少约2万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其它行业如家具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钢结构制造业等,因为产业分散,导致VOCs减排工作十分繁重、复杂、困难,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努力,包括需要政府的不断督促和贯宣,需要社会组织不断发挥纽带作用传输优秀技术,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响应。据了解,这已经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水性平台召开的第13场水性技术对接会,今年还计划在湖南省和京津冀这二个重工业地区开展类似活动,助力低VOCs含量涂料源头替代工作的全面开展。
近日,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土壤处副处长许菁、安徽省司法厅立法三处张书明处长带队,率领安徽省环科院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起草小组、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指挥办公室等单位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调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召开交流座谈会,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调研组就安徽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内容、土壤环境管理、建设用地“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探索等方面的难点问题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咨询交流。广东省生态环境厅详细介绍了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地方立法经验,并为我省条例的起草提出了相关建议。之后,调研组现场参观了广东省土壤污染修复与管控试点工程——广州锌片厂地块,了解了试点项目的工作组织机制、总体技术路线等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本次调研,学习了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污染地块环境管理等工作经验,对我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来源: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他吞吞吐吐为有序推进2020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的制订工作,2021年1月29日,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称“广州站”)组织标准编制单位召开2020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项目启动会。会议伊始,标准牵头单位广州站介绍了该项目的基本情况,并明确了广州站、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贝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和广东传利标准研究院等5家标准参与单位任务分工。随后,各参与单位代表分别进行发言。最后,广州站副站长陈泽雄同志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项目是近年来广州站牵头承担的第一个土壤类广东省地方标准,开创广州站制订省级地方标准之先河,对该标准制订的必要性给予高度肯定,同时鼓励各编制单位精诚合作,圆满完成该标准的制订与发布。最后,陈泽雄同志宣布2020年广东省地方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项目正式启动。会后,项目编制组技术人员针对该标准主要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对关键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研究。项目启动会的顺利召开,为项目编制单位如期开展各项工作,推动优质、高效完成标准制订与发布奠定了良好基石。《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效果评估监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标准编制单位参加项目启动会(广东省广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南方网讯(记者/陈伟峰 通讯员/粤环宣)11月24日,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2020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十四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先生出席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陈金銮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广东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铣成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平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暨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邵敏、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傅宁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就环境与能源、二噁英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信息化等领域作特邀主旨报告。侯雪松在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十分及时和必要。他高度评价广东在连续31年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成绩,对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利用科技支撑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表示赞赏,充分肯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助力科学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发挥全省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学术共同体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是要提升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污染治理和管理的现实能力,二是要重视发挥科学普及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利用学术品牌和学术交流平台发挥好智库作用。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陈金銮充分肯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及此次年会在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科学技术协会等指导下,在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科普助力公民环境素养提升、科技成果筛选推荐与成果转化、举荐青年人才、为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科技咨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陈金銮表示,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攻坚效果全面显现。2019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9%,比2015年提升8.4个百分点。今年1-10月,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PM2.5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第3,率先达到世卫组织二级标准;臭氧浓度改善至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阶段性清零。“十四五”时期,广东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计划聚焦水、大气、土壤、固废、核与辐射、低碳、监测等领域重点科技问题,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攻克臭氧污染治理、地表水溶解氧超标等“卡脖子”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本次年会邀请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核算了整个论坛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购买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红光村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在零碳的同时实现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会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向论坛承办方代表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颁发碳中和证书。年会期间共设置9个专题论坛,来自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围绕流域生态保护、固体废物、农业农村环境、海洋生态、自然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毒理、污染物暴露与健康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使命与担当等方面做了7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助力广东探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广东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年会现场还设置有环保科技成果展厅,展示2020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创新成果,介绍学会各分支机构,推广优秀生态环境技术和应用示范案例,宣传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和新项目等。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省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环保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2020-11-04 11:07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黄埔区了解到,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等重要科教创新平台落子知识城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和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也相继选址知识城,并于日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选址知识城10月28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与广州市政府、黄埔区政府分别签署《关于促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推动广州城市建设“四个出新出彩”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共建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省生态环境厅与广州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意味着双方将抓住“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战略机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推动广州市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同时,省生态环境厅支持广州市黄埔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与广州市、黄埔区合作共建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全力支持广州的绿色发展。根据协议,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选址中新广州知识城,按照“一中心两园”进行近远期总体布局,将立足国际生态环境科学前沿,聚焦粤港澳生态环境保护重大科技需求,汇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高端专家人才,建设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平台和环境智慧决策核心智库,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生态环境创新中心。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示意效果图 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将建设综合科研总部(基地)、生态环境部分平台、产业孵化基地、粤港澳生态环境国际交流中心和广东省生态环境应急技术与物资中心等。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选址知识城,将实质性支持黄埔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未来成为粤港澳三地环境科技聚焦区,高端科技成果输出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起到引领大湾区的作用。◆ 知识城科创教育版图不断扩大早在今年5月,知识城启动科教创新区、大科学装置区与中试和应用推广区等重大平台。9月份,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出炉。科教创新区计划引进14所高等院校,依托张景中、杜彦良、郑志明等八位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团队,聚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数字经济、5G应用、网络空间安全、电子信息等领域,依托中新合作平台,强调国际创新资源对接与高端人才输送,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科创教育产业生态圈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人才高地。“知识城的战略定位是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我们将紧紧抓住《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获国务院批复的国家战略机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完善“一核两心多园”城市格局,重点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国际一流智慧园区,打造成为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和开放合作示范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郑勇表示。目前,知识城已引进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研究院,三所高校9月陆续开学,1600名学生、200余名科研人员以及教职员工正式入驻知识城。未来,科教创新区将发挥研究院校集中优势,发展集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和职业培训三大功能,打造国际化共享式科教创新区。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缪璟、何瑞琪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缪璟、何瑞琪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来源: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3月12日,《广东省重点VOCs行业分级规则(征求意见稿)》在省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布。为提升全省VOCs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将推进VOCs企业差异化管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对广东省内13 个 VOCs排放重点行业,依据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划定了“A 级(引领性企业)”“B 级(合规企业)”和“C 级(不合规企业)”三类。对标杆企业将给予政策支持;对治污设施简易、无组织排放管控不力的企业,加大联合惩戒力度。◆ 适用于广东省内13 个 VOCs 排放重点行业当前,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是我省污染天气发生时的首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 O3和 PM2.5的关键前体物是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为提高 VOCs 治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3 号)中提出“(六)实施差异化管理。综合考虑企业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使用情况、无组织排放管控水平、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等,树立行业标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在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执法检查、政府绿色采购、企业信贷融资等方面,对标杆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治污设施简易、无组织排放管控不力的企业,加大联合惩戒力度。”。企业的VOCs排放处理装置 2020 年 7~12 月,广东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等单位开展了全省 500 家 VOCs 典型排放企业的现场核查。在此基础上,并参考借鉴国家《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中重点行业绩效分级规则,经专家咨询及修改完善,形成了《广东省重点 VOCs 行业分级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本规则适用于广东省内13 个 VOCs 排放重点行业,包括炼油与石化、涂料制造业、油墨制造业、包装印刷业、人造板制造业、制药行业 、橡胶制品制造业 、制鞋行业、家具制造业、汽车整车制造业、表面涂装业、电子元件制造业、塑料人造革与合成革制造业。◆ 针对不同治理水平的工业企业,分类施策规则制定三个层次的分级,分为“先进”“合规”“不合规”,清晰明了。制定的分级规则依据该行业生产特点、排放治理水平及行业 VOCs 管控法规要求制定,操作性强。坚持绩效分级差异管控,针对不同治理水平的工业企业,分类施策。确保同一区域、同一行业内,同等水平的企业减排要求相对一致,既让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享受政策红利,也让持续提标改造的企业看到希望,从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动行业治理水平整体升级,促进全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则依据企业环保绩效水平,将企业划定了“A 级(引领性企业)”“B 级(合规企业)”和“C 级(不合规企业)”三类。“A 级和引领性企业”代表该行业内环保绩效水平“先进”的企业:VOCs 原辅产品及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及无组织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和排放、环境管理等环保绩效水平处于行业先进地位,超出国家和广东省法规标准的基本要求。企业的VOCs排放处理装置 “B 级企业”代表该行业内环保绩效水平“合规”的企业:VOCs原辅产品及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及无组织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和排放、环境管理等环保绩效水平处于行业中 等地位,达到国家和广东省法规标准的基本要求。“C 级企业”代表该行业内环保绩效水平“不合规”的企业:VOCs原辅产品及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过程及无组织排放管控、末端治理和排放、环境管理等环保绩效水平处于行业较低地位,未达到国家和广东省法规标准的基本要求。企业绩效分级执行“短板原则”。即:在评级时,需满足该级别指标中规定的各项要求,有任意一项未满足的,降级评定;当企业涉及跨行业、跨工序时,可分行业或工序分别评定,但企业总体绩效以所含行业或工序中绩效评级较差的为准。存在未批先建,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排放浓度或排放量排放大气污染物,受到行政处罚或构成犯罪的,不应评为 A 级(引领性)企业和 B级(合规)企业。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杜娟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苏琬茜
图为连接深港的深圳湾大桥。 中新社记者 陈文 摄 中新网广州11月7日电 (记者 郭军)由暨南大学、中国民主促进会广东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高端论坛,11月7日在暨南大学举办。论坛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等共同见证了由暨南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发起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环境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并为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实验室揭牌。蔡达峰在致辞中称,此次论坛将有助于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暨南大学联合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相关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实验室,标志着粤港澳三地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有益探索与尝试,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引领区域绿色发展,助力广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民进广东省委会主委、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表示,随着粤港澳合作的不断深化,区域环保合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奠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但是,对标纽约、旧金山、东京三大世界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转型升级、资源能源利用、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粤港澳三地要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生态样板。据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实验室将以国家生态文明和重大环境战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国际环境学科前沿,以科学认知、技术创新和决策支撑为重点,加速推进全球高端人才聚集和科技原始创新,以“基础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孵化-决策支持”的创新链为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质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环境演变与气候变化协同应对提供科技引领和服务,远期将以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实验室为起点建设国家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实验室拟采用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联合共建模式,以暨南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粤港澳三地及海外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大型环保企业组织等合作共建。本次论坛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开展了主旨报告及圆桌对话等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等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发表主旨报告。来自粤港澳三地环保、科技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创新机制进行充分交流与探讨。(完)
省政府任命:任命孙哲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任命谷青云为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副主任;任命龚善初为韩山师范学院副院长;任命陈燕忠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院长;任命支光南为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董事长(局长);任命金圣宏为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命尹继卫为整合后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院长;任命李智广为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核安全总工程师,试用1年;任命董仲琪为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试用1年;任命傅湘龙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试用1年;任命刘中秋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试用1年;任命王宏斌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试用1年;任命郑耿忠为韩山师范学院副院长,试用1年;任命曹建忠为惠州学院副院长,试用1年。省政府免去:免去何少青的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职务;免去郑惠典的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职务;免去汤贞敏的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职务;免去姚德洪的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局长职务;免去高天明的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职务;免去尹继卫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院长职务;免去胡荣华的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院长职务;免去许能贵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职务;免去梁沛华的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职务;免去龚善初的揭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职务;免去陈燕忠的广东药科大学副校长职务;免去李先祥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职务;免去杨润贵的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职务;免去陈少平的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农垦总局)董事长(局长)职务;免去支光南的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省政府批准:南方医科大学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期5年,其成员如下:校 长:黎孟枫副校长:文民刚、熊梦辉、宁习洲、杨海文更多报道袁家军任浙江省委书记张国清任辽宁省委书记信长星当选青海省省长赵一德任陕西省省长刘宁当选辽宁省省长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办法》,按照生态环境部的统一部署,在总结评估“十三五”期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及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省生态环境厅大力推进《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科学谋划“十四五”及未来一段时间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为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满足国家要求和我省实际需要,我厅申请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列为省级专项规划。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于3月19日组织了专题研究,讨论了工作方案和规划重点,同意成立由华南所、广东省环科院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的编制技术组。4月3日,我省工作方案和调研方案通过了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南海局”)组织的专家审查,并按照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报南海局。建立规划编制协作机制。为保证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成立了由生态环境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省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文化和旅游厅、应急管理厅以及省林业局、省海洋综合执法总队、广东海事局、中国海警局南海分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联络员制度。4月28日,组织召开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和联络员会议,各部门均表示对规划编制予以大力支持。积极推动规划编制工作。协调编制单位任务分工,统一规划编制思路,分管厅领导亲自召集华南环境所、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技术支撑单位,确定规划编制的工作计划、编制思路及调研工作安排等。积极推动沿海各市编制各自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分管厅领导主持召开规划编制视频会,对各市规划编制工作计划进行调度。认真开展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工作,从4月20日起组织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分赴沿海各市全面开展调研,目前已完成对深圳、东莞、湛江等3市的调研工作,其他各市的调研工作将陆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