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商情报网讯:据悉,在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上,广州狮岭镇箱包皮具、深圳宝安区五金塑胶加工、佛山市顺德大良镇装备、佛山市南海丹灶镇五金、惠州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中山东凤镇厨卫、肇庆国家高新区园区智慧用能服务、揭阳揭东区注塑日用品等广东省9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正式启动,通过打通品牌、生产、加工、物料供应等产业链多个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生产和与数据对接。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个小企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但是一个集群却可以利用规模成本优势。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往往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是地方招商的重要目的。为此,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出广东省107个产业集群。2020年广东省107个产业集群汇总表(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如若转载请标明来源)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世界产业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经济发展先行一步,规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市场消费规模巨大,区域创新综合能力多年保持全国第一,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但也存在发展支撑点不多、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产品供给不够、发展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稳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大等困难和问题,在提升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本土领军企业和自主知名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空间,急需攻坚克难不断突破。目前,广东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增长趋势,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增长潜力巨大,对广东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两者合计,广东战略性产业集群去年全部营收达到16.5万亿。2020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一览2020年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一览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广东省产业集群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据悉,在2020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大会上,广州狮岭镇箱包皮具、深圳宝安区五金塑胶加工、佛山市顺德大良镇装备、佛山市南海丹灶镇五金、惠州仲恺高新区电子信息、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中山东凤镇厨卫、肇庆国家高新区园区智慧用能服务、揭阳揭东区注塑日用品等广东省9个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正式启动,通过打通品牌、生产、加工、物料供应等产业链多个环节,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生产和与数据对接。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一个小企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但是一个集群却可以利用规模成本优势。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往往集聚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是地方招商的重要目的。为此,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出广东省107个产业集群。2020年广东省107个产业集群汇总表(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遗漏与不足,欢迎指正!如若转载请标明来源)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2019年广东省资质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33.41亿元。同比增长21.3%。同时,企业持有充足的合同量。行业龙头企业发展向好,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新增总承包和专业分包企业同比增长19.1%。建筑行业集中度较高2019年,广东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633.41亿元,同比增长21.3%。广东建筑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产值前10%的企业完成总产值13483.26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81.1%。2019年,广东总承包和专业分包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额46377.02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22159.22亿元,同比增长13.2%。建筑业新签合同额是决定企业未来建筑业产值规模的关键因素,持有合同量比较充足,企业发展可持续性有一定保障。2019年,广东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2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5.9%;实现利税总额1094.41亿元,同比增长10.0%;利润总额570.27亿元,同比增长5.9%。新增资质建筑企业数量增长快2019年,广东共有建筑企业6643家.其中,特级资质30家,同比增加7家;一级资质1048家,同比增加226家。新增资质企业数量增长快,净增资质建筑业企业987家,同比增加158家,增长19.1%。2019年新入库的总承包和专业分包企业1215家,建筑业总产值净增加1243.65亿元,产值贡献率为42.6%;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38家,占比11.4%,产值贡献率为35.0%。2019年,广东省全省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329.2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总数不断增加,全省建筑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39.1万人,比上年增长13%。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商情报网讯:汽车产业是广东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广东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两大行业,从区域分布看,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从行业分布看,广东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整车制造业和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两大行业。前三季度,汽车整车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65.57亿元,同比下降0.7%,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2613.70亿元,下降1.0%,两大行业工业总产值占汽车产业的96.2%,合计完成增加值1224.81亿元,占96.7%;其次是汽车用发动机制造完成工业总产值121.60亿元、增加值22.54亿元,占比分别为2.1%和1.8%,其余行业占比明显偏低。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区域分布看,汽车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珠三角核心区。前三季度,珠三角核心区完成增加值1265.77亿元,下降1.8%,占全省汽车产业的比重高达97.5%;其次是北部生态发展区,完成工业增加值23.11亿元,增长11.8%,占全省的1.8%;沿海经济带占比明显偏低,仅占0.7%。从地市分布看,广州是全省汽车产业占比最大的城市,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837.61亿元,下降2.2%,占全省的比重高达64.5%,其次是佛山,实现增加值174.43亿元,增长4.4%,占全省的13.4%;其他较大的市还有深圳市(89.97亿元)、东莞市(37.04亿元)、惠州市(36.43亿元)等。资料来源:广东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广东汽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广东培育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 支柱产业稳基本盘,新兴产业创增长点改革开放四十年,广东三十五年执牛耳。下个四十年,广东如何保持全国经济第一地位不动摇?9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解读了《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下称《意见》)以及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形成“1+20”政策体系。这被视作“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指导广东发展的重要举措,信号意味浓厚。《意见》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除此之外,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跨上新台阶,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典范,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看来,在当前加工制造业影响力不断弱化、生产要素优势不再明显的背景下,广东提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恰当其时,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被誉为广东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只有将要素驱动转化为创新驱动增长,才能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广东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或许能为其他地区带来借鉴意义。”林江说。20个产业集群营收超16万亿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产业经济发展先行一步,规模质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市场消费规模巨大,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整体竞争优势。数据显示,2019年,广东规上制造业增加值达3.06万亿元,规上制造业企业总数近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全国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广东拥有40个,是全国制造业门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配套设施最完善的省份之一。然而,广东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广东省政府副省长王曦在发布会现场强调,广东依然面临产业整体水平不够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不够稳固等问题。实际上,广东早在2018年9月就已组织相关单位,分批调研了全国先进省市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做法和省内产业集群现状,欲借他山之石推动广东转型升级。最终,广东选定了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王曦介绍称,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主要选择产值在5000亿元以上、具有坚实发展基础和良好增长态势、对广东经济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集群,旨在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具体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产业、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突出‘稳’,发挥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而广东这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2019年营业收入合计达15万亿元。”王曦说。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则突出“进”,通过选择产业辨识度高,切口小(产值在2000 亿元以内),有高成长性的产业集群作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有利于广东进一步抢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该产业集群具体包括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实际上,这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2019年的营业收入就已高达1.5万亿元。战略性产业的布局建设并非易事。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厉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战略性产业尤其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具有建设周期长,资本投入量大,风险不确定性大的特点。但正因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重点布局,需要有人埋头去做,战略一旦确立形成优势后,将是一个长期受益的过程。以5G产业为例,尽管华为和中兴等5G龙头企业取得了一定的领先地位,但依然在遭遇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产业链协同联动发展不足等问题,仍制约着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崔丽表示,未来不确定性会成为必然情况,唯有加大投入才能将优势进一步扩大。广东要成为探路者,而所有创新试错都是有成本的。如何帮助企业解决试错成本过高的问题,是接下来广东需要在培育新动能过程中关注的重要因素。五大方面促进价值链跃升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如何落地实施。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意见》为此专门提出,要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五方面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推动“1+20”政策文件落实落地,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岸明在发布会上提出“五个一”工作体系。他提出,每个集群要按照“一张龙头骨干和隐形冠军企业清单、一份重点项目清单、一套创新体系、一个政策工具包、一家顶尖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做到动态调整、及时更新。拿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举例,广东该产业集群要实现到2025年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的目标,需要协调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宏观政策引导等多方面举措。陈岸明表示,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方面,广东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与产业集群发展相匹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针对当前微电子专业人才不足,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建议,应扩大高校微电子专业师资及招生规模,推动有条件的高校建设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还要鼓励各市在户籍、个税返还、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对集成电路人才给予优先支持。针对基础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难题,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建议,广东要加快重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补齐高端创新资源短板。“一方面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历史契机,进一步汇聚高水平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一批国内外大院大所和著名高校、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高层次创新人才来粤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加快省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着力弥补广东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打造集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产业化及人才培养引进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体系。”龚国平说。对于战略产业的建设,林江建议,未来要避免产业建设的无序发展或野蛮生长,政府、企业、第三方机构等应改变传统思维模式,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通过创建更加民主透明的机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损失,尽量把控风险,通过开展合作,凝聚共识。广东省工信厅厅长涂高坤也建议,广东要强化集群发展的联动和协作,尤其是推动广东各地市优化集群技术、人才、资本、土地等要素配置,推动集群产业链、供应链的地市分工协同,合力促进集群价值链整体跃升。他透露,广东省工信厅正牵头编制《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届时将把“1+20”战略性产业集群政策文件全面吸纳进去,科学优化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及细分领域的空间布局,着力推进“一核一带一区”产业链协同,推动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匹配。(作者:李振,黄浩博)
中商情报网讯: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五年来,广东建筑业在结构调整上稳步推进,行业改革不断深化,市场秩序逐步规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逐年提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广东建筑业发展总体规模明显扩大2018年,广东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11.69万个,比2013年增长304.5%;从业人员337.54万人,比2013年增36.1%;资产总计29237.57亿元,比2013年增长150.1%。建筑业增加值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逐渐提高。2018年,建筑业企业法人单位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849.75亿元,比2013年增长77.8%。从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看,虽然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在3-5%,但从2008年以来占比缓慢上升,贡献率不断提高。2018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比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5.2%,比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行业分类看,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加值率最高,建筑业增加值增长最快。2018年,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83.19亿元,比2013年增长358.1%;其余依次为建筑安装业,增长105.7%;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60.4%;房屋建筑业,增长39.6%。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建筑业法人单位数在国民经济全行业中位列第七2018年,建筑业法人单位为11.69万个,在国民经济19个行业中排在第七位,比2013年上升了1位。从企业报送的渠道看,联网直报建筑企业(包含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及劳务分包企业,下同)6509个,增长30.7%;非联网直报建筑企业11.04万个,增长361.4%。从企业类型看,2018年,内资企业数占绝对优势,共11.59万个,比2013年增长304.7%,占比为99.1%。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私营企业数,共9.81万个,增长5.5倍,占内资企业的84.6%,比重比2013年提高31.8个百分点。外资企业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数分别增长304.3%和166.7%。从建筑业行业结构看,增长最快的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增长360.7%,占51.1%;其余依次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增长289.7%,占14.4%;建筑安装业,增长265.0%,占17.9%;房屋建筑业,增长229.7%,占16.6%。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位列国民经济行业第三建筑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对全社会就业、尤其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贡献较大。2018年,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为337.54万人,占全部行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的7.7%,仅低于制造业和批发和零售业,排在第三位。从报送方式看,联网直报建筑企业241.41万人,增长9.9%,占建筑业法人单位从业人数71.5%;非联网直报建筑企业96.13万人,增长239.8%,占28.5%。从建筑业行业结构看,近五年发展最快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共80.25万人,增长100.6%,占建筑业从业人数23.8%;其余依次是土木工程建筑业58.91万人,增长36.1%,占17.5%;房屋建筑业的从业人数165.25万人,比2013年末增长20.5%,占49.0%;建筑安装业33.13万人,增长20.3%,占9.8%。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哪个城市平均薪酬领跑全省哪个行业最多金你的薪酬处于全省什么水平最新广东薪酬调查报告出炉啦快来一起看报告吧~2020-2021年广东薪酬调查报告17日,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发布的《2020-2021年广东地区薪酬趋势》显示,2020年所调查的453个职位的平均月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幅为2.02%。从地区来看,深圳平均月薪破万,连续8年居于榜首,达到10213元/月。广州平均薪酬水平在所调查地市中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38%。行业方面,金融业平均月薪持续领跑,平均月薪达17333元。今年的调查总样本量达到252万,数据覆盖广东省9个城市地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19个行业,453个职位。全省平均薪酬稳步增长增速持续放缓整体而言广东省2020-2021年的平均薪酬为7769元/月,调查中453个职位的平均月薪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整体而言,所有职位的平均增幅为2.02%,与去年相比增速有所放缓。从地区来看广东省不同地区的平均薪酬同比增幅集中在-3.02%~4.38%之间。其中,广州薪酬同比增幅最大,为4.38%;随后是深圳、珠海、中山、佛山,分别为3.27%、3.04%、2.78%、2.01%。从行业来看TOP1医疗设备、器械制造业的平均薪酬同比增幅最大,达到13.13%。TOP2医药和生物工程制造业的平均薪酬同比增幅排第二,为12.86%。深圳平均月薪破万持续8年居于榜首第一梯队深圳薪酬水平最高,达到10213元/月,同比增长3.27%,增速有所放缓。广州位居第二,平均薪酬水平为9366元/月。第二梯队珠海(8100元/月)、佛山(7621元/月)两个城市属于第二梯队,平均薪酬在7500元/月以上。第三梯队中山(6991元/月)、惠州(6603元/月)、东莞(6496元/月)三个城市属于第三梯队。第四梯队肇庆(6073元/月)、江门(6015元/月)的薪酬水平相对较低,在6000元/月左右。金融业平均月薪持续领跑医疗设备、医药行业涨幅最大“金融业”以17333元/月的平均薪酬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是全省平均薪酬水平的2.23倍。TOP2 薪酬水平排名第二的是“互联网、软件、IT服务和信息传输业”,为12685元/月。TOP3 薪酬水平排名第三的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10334元/月。这三个行业平均月薪均已突破万元。平均薪酬水平最低的三个行业分别是:▼3“纺织服装和服饰制造业”(5577元/月)▼2 “居民服务业”(5478元/月)▼1 “住宿和餐饮业”(4854元/月)分别低于全省平均薪酬:28.21%、29.49%、37.51%。职工的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平均薪酬水平越高总体来看,广东省职工平均薪酬与学历和工作年限均呈正相关关系,即职工的学历越高、工作年限越长,平均薪酬水平越高。而且,随着学历的提升,工龄越长,职工薪酬增幅越为明显。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的职工中,平均薪酬水平随着工龄的增加差异幅度较小,态势相对平缓。在“博士研究生”学历的职工中,平均薪酬水平随着工龄的增加差异幅度较大,态势相对陡峭。看完薪酬报告了解清楚岗位和地区薪酬行情下一年的职场小目标你定下来了吗
中商情报网讯:产业用地出让活跃程度代表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活跃情况,同时也是反馈一个地区产业招商情况的晴雨表,中商产业研究院持续对全国各行业的产业招商数据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并不断地完善此数据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产业地产情报库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广东省产业投资前十城市排名揭晓。据榜单显示,1-6月广东产业投资前十城市分别为:广州市、东莞市、江门市、清远市、佛山市、珠海市、惠州市、肇庆市、汕尾市、河源市。其中,广州市1-6月产业用地出让面积全省第一。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手握城市底蕴、产业基础、人才积累及政策支持上的绝佳优势,是难得一见的“全能选手”。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广东海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在广州拿地投资。以下是2020年1-6月广东省产业投资前十城市详细排名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广东省产业地产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由于非洲猪瘟还没有解除,新冠肺炎疫情又来了,对于畜禽产业而言,2020是最严峻时期,危机与机遇并存。疫情对生猪市场的影响也十分突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各种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且覆盖面和力度不断加大。在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包括饲料生产和运输、生猪出栏和补栏、屠宰加工、活猪和猪肉跨区域调运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复工推迟和区域隔离的负面影响。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地千方百计抓好农业生产。生猪生产也好于预期,重大动物疫情保持平稳。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3629万头,同比首次由负转正,比去年底增加549万头,已恢复到2017年年末的81.2%;生猪存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达到3.4亿头,比去年底增加2929万头,存栏量相当于2017年年末的77%。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从生猪出栏情况来看:2020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25103万头,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0.4个百分点;猪肉产量1998万吨,降幅收窄10个百分点。家禽、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牛羊禽肉产量为1491万吨,同比增长3.4%;禽蛋、牛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1%和7.9%,有效满足了市场需求。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文章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文化产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已成为重要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呈爆发式增长,继续位居全国首位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达29.74万家,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的14.1%,占全省全部法人单位数的9.5%,较2013年(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1.85倍。其中,规模以上法人单位9072家,较2013年增长41.6%。分产业类型看,2018年广东文化制造业法人单位4.59万家,较2013年增长55.4%;文化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5.40万家,较2013年增长239.4%;文化服务业法人单位数19.75万家,较2013年增长235.5%。文化批发零售业、文化服务业单位数量和增速均明显高于文化制造业。分行业看,2018年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排名前十位的小类行业依次是其他广告服务3.67万家,专业设计服务2.54万家,工程设计活动1.89万家,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1.43万家,文化活动服务1.32万家,首饰、工艺品及收藏品批发1.14万家,其他文化艺术业1.04万家,文具用品批发0.92万家,文化艺术培训0.90万家,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0.83万家。分地区看,2018年各地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深圳10.22万家、广州7.44万家、东莞3.10万家、佛山1.86万家、珠海1.03万家。珠三角核心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比较集中。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比重大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比重连续5年超5%,对GDP增长拉动率超1%,贡献凸显。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787.81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占广东GDP比重达5.79%,按现价计算,比2013年(3011.0亿元)增长1.92倍,占GDP比重提高了0.9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自2014年以来已连续5年占GDP比重超过5%。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在文化产业投资和消费双重驱动下,广东文化产业对GDP贡献率从2013年的5.66%提升到2018年的9.61%;对经济增长拉动率由2013年的0.46个百分点上升至2018年的1.08个百分点(以现价计算),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对广东国民经济发展贡献突显。分产业类型看,2018年广东文化制造业企业增加值2327.7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40.22%;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增加值532.9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9.21%;文化服务业企业增加值2927.2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0.57%。分行业看,201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行业排名前十位的小类行业依次为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636.95亿元、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420.30亿元、应用软件开发391.27亿元、工程设计活动337.10亿元、塑胶玩具制造269.89亿元、其他广告服务243.78亿元、珠宝首饰及有关物品制造213.27亿元、音响设备制造193.03亿元、专业设计服务160.08亿元、互联网游戏服务156.17亿元。分地区看,2018年各地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全省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深圳1996.11亿元、广州1369.69亿元、东莞533.49亿元、佛山357.89亿元、汕头263.34亿元,与上年排名相同。广东保持全国文化产业发展龙头地位广东文化产业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2018年,广东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达29.74万家,占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210.31万家)的14.1%,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广东文化产业增加值5787.81亿元,占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38737亿元)的14.9%,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占比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近年来,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数、资产总计、营业收入等指标高速增长,年均增速均快于文化制造业,其中文化服务业发展最为强劲。2018年,广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36.59万人,占全省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7.3%。其中,文化批发零售业、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分别为28.46万人和126.92万人,比2013年增长48.2%和37.8%,为解决广东就业问题贡献了必不可少的力量。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数为172.82万人,比2013年下降55.4%。2018年,广东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文化服务业资产总计分别为9229.06亿元、2968.47亿元、15307.39亿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30.5%、68.3%和187.1%。文化服务业增速明显高于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2018年,广东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244.32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1.5倍;文化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0794.98亿元,比2013年增长12.7%;文化批零和零售业4385.0亿元,比2013年增长72.5%。文化服务业创收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文化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化新业态增长强劲,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看,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2],2018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69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1%;占规模以上全部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20.0%,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其他智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广播电视集成播控,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实现1倍以上增长,发展势头强劲。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等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均在30%以上。文化新业态和新发展动能的加速形成,有力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文化骨干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近年来,全国副省级城市文化骨干企业[3]规模优势明显,结构逐步优化。2018年,深圳有文化骨干企业2775家,从业人员53.0万人,资产总计10990.2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84.2亿元,各项指标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均位居第1,其文化骨干企业户均资产和户均营业收入分别是全国的1.9倍和1.8倍。深圳、广州文化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分别位居第1位和第3位。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