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工作研究:紧跟时代指引,满足群众向往臣以神遇

工作研究:紧跟时代指引,满足群众向往

——中铁二院开启“幸福美丽二院”新征程文/黄保荣有激情在状态,二院精神永放光彩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我们国家、社会、企业和个人要有新气象和新作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铁二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努力建设具有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民主和谐的企业氛围、诚信敬业的实干精神、绿色安全的工作环境、幸福健康的美好生活的“美丽二院”作为未来五年企业工会工作新目标。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中铁二院无论怎样发展,让职工群众过上幸福生活、增进职工群众福祉、让职工群众过上好日子,符合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实现建设“幸福美丽二院”新目标,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面向基层,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基层工会组织是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单元,是职工群众表达诉求、保障利益的基本渠道,各级工会组织要强“三性”、去“四化”,加强“四有四增强”规范化建设,研究探索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结合职工利益诉求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健全基层工会组织、配强班子、完善制度,提高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水平,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坚持能力提升,强化工会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和组织纪律,确保工会干部队伍作风优良。要以提升工会干部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为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兼职工会干部轮训工作,帮助广大工会干部尤其是新任职工会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着力解决“不会为”和“不善为”问题。要完善工会主席考核评价制度,坚持每年对二级工会主席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强对工会主席的管理、激励和监督。三是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要适应形势新变化,积极寻求新方法,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手段,切实在做优服务、做亮品牌、做大影响上下功夫。进一步探索创新项目管理实验室、劳模(专家)创新工作室、职工心理援助、“三让三不让”、海外工会建设等新工作品牌。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大力推广运用“互联网+工会”模式,通过建立中铁二院工会微信公众号和工会系统基础数据库,实现工会工作内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大力推广运用中铁工会APP,搭建服务职工网络平台,逐步构建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相互促进的职工服务新体系,不断提高工会工作吸引力和影响力。四是坚持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职代会建设,坚持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改革方案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经职代会审议,领导人员必须向职代会述职述廉并接受民主评议监督,全面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探索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创新厂务公开形式,建立职工代表议事厅微信服务号,实现参政议政常态化,使企业重大决策问题、生产经营管理重要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领导班子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密切相关问题都能及时接受职工民主监督,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五是加强沟通疏导,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以“你的心声我来听”、“企业开放日”、“互动话公开,交流促民主”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教育引导职工理解支持改革,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依法、理性、有序表达利益诉求,促进企业和职工协商共事、机制共建、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六是坚持保障职能,健全服务职工体制机制。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原则,以一线职工、困难职工、海外职工和常年出差职工为重点,健全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增强普惠关爱工作实效,努力满足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严格执行集团公司《“三让三不让”员工关爱工程实施意见》、《“三不让”帮扶救助实施办法》,大力实施“普惠”服务,不断提升普惠服务覆盖面和精细度。探索开展关爱员工“十个一工程”,积极搭建单身职工交友、职工子女入托平台,推动工会服务职工方式逐渐从注重困难职工帮扶向服务全体会员、职工转变,从物质资助向人文关怀、生活帮扶全方位服务转变,从时段型服务向常态化服务转变,努力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体系。七是坚持员工关爱,大力实施员工健康计划。深入开展职工心理援助活动,建立健康委员(EAP专员)队伍,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建立心理咨询室、放松室、减压舱等EAP服务场所,联系专业机构搭建心理咨询平台,通过购买社会化、专业化服务,进一步加强员工心理疏导,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大力开展“绿色办公室”创建活动,为职工打造绿色、健康、安全的办公环境。坚持开展职工健康体检,加强对职工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服务。八是坚持文化引路,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坚持“文化强企、文化惠家”理念,进一步深化“三位一体”职工文化体系,通过打造“交子”杯系列体育比赛、“2+2”职工文化精品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要丰富职工文化活动内涵,以弘扬劳模精神、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为重点,组织开展微电影、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以及“诚信天下、共谋未来”的“交子”文化融入到职工文化活动中,大力营造健康文明、和谐共享的文化氛围。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内容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我们要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更大的功夫,真正掌握报告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并把它充分运用到工会工作具体实践当中,为建设幸福美丽二院新时代指引方向。(作者单位系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来源:2021年《国企·党建》3月号刊登文章

屈原

「屏山时评」沉下心来把工作研究深透

□张清 陈静静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福建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寄予殷切期盼,全省上下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抓好贯彻落实。这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把工作研究深、琢磨透。近年来,福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些先行先试政策落地不够扎实,一些领域工作成效不够明显,与中央要求、与先进省市有差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工作研究不够深透。比如,有的对工作实情不了解,对大政方针、周边情况不熟悉,谈情况似是而非,说数字“大概”“也许”,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出台政策、举措“依葫芦画瓢”,思路大而化之、“放之四海而皆准”,措施浮在表面、上下一般粗;有的习惯守摊子、混日子,不愿动脑筋思考,不想走出去调研;有的本领不强、思维眼界不开阔、站位不高,不善于研究分析,抓不住要害关键;有的不敢担责,不愿创新,怕惹麻烦出问题,等等。省委书记尹力强调,要进一步增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们很多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对深入研究、前瞻谋划、科学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深进去研究工作,钻进去琢磨问题,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实效。把工作研究深透,要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能得过且过,“过得去就行”。重不重视研究工作,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作风硬不硬、党性强不强,关系到事业成败。党员干部要在其位谋其政善其事,对工作钻研和谋划有更高标准,有一股“较真劲儿”,肯下苦功夫、真功夫、慢功夫,努力做到过得硬。“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学习研究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终身习惯,着力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知识和素养。把工作研究深透,要把情况和家底弄清楚,不能盲人摸象,当“糊涂官”。摸清底数才能心中有数、精准施策。要扣好科学决策“第一粒扣子”,下决心进行认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经常到基层、一线、群众中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多向专家学者请教,深入分析工作进展成效、所处方位、面临形势、堵点难点、问题症结等,在此基础上靶向提出对策。要深化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收集、更新、分析、应用、共享,用大数据提高决策效率。把工作研究深透,要在谋划思路和政策措施上深进去、实起来,不能停留在概念上、文字上。谋划思路要“走一步想三步”,更具前瞻性引领性。政策措施要“往下深一层”,抓住要害,紧盯问题,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善于识变应变求变,主动对标先进省份、先进城市,多想新举措新招数新办法,力争各项工作有新突破新进展新成效。

叟何人邪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上)

本章重点:工作设计的目的及其影响因素本章难点:工作研究的内容与程序5.1 劳动生产率主要内容5.1.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目的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劳动生产率可以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时间单位和不同的人员范围进行计算。5.1.2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自然条件。学习要点: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学习重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学习难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5.2 工作设计主要内容5.2.1 工作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作设计就是设置生产系统中的工作岗位并规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图5. 1 工作设计决策5.2.2 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表5-1专业化分工的利与弊考虑到专业分工在生产中确实对许多员工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工作设计中一般用三种方法来解决:一是工作扩大化,二是工作职务轮换,三是工作丰富化。5.2.3 团队工作方式团队工作方式是指,与以往每个人只负责一项完整工作的一部分(如一道工序、一项业务的某一程序等)不同,由数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负责并完成这项工作。在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工作任务、工作方法以及产出速度等都可以自行决定,在有些借况下,小组成员的收入与小组的产出还挂钩,这样一种方式就称为团队工作方式。其基本思想是全员参与,从而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工作效果尽可能好。这里的工作效果系指效率、质量、成本等的综合结果。表5-2 泰罗制与团队式工作方式的对比团队工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以下是3种常见的方式。1. 解决问题式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s)。2. 特定目标式团队(special-purpose teams)。3. 自我管理式团队(self-managing teams)。学习要点:工作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团队工作方式学习重点:工作设计中的心理因素学习难点:团队工作方式

蹲乎会稽

「工作研究」弘扬工匠精神 助力企业发展

观点●工匠精神应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核心要素。应从多方面发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发展。我国自古就有弘扬和尊崇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元素。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应成为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产业链由中低端向高端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强技术创新力度、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企业应从多方面发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企业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创造优质品牌,提升企业效益。首先,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容。如今,创新能力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从创新看新时代工匠精神,应包含更广的分工、更大的范围。其次,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需以工匠精神为引领。通过制度提高质量标准,能够保障产品品质。在这其中,以工匠精神引领制度制定,用制度支撑“质量优先”,能够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此外,延伸品牌价值需工匠精神保驾护航。产品的品质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这就要求在研发中更加注重追求品质。引导员工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件产品,对产品品质拥有极致追求,恰是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的集中体现。为工匠精神构建保障制度。在组织方式上,要按照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进行设置,让全体员工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产品品质和创新上。这就需要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能够把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等职能作为重点,明确工匠的职责和权力。在制度设计上,需要给予工匠更多保障。用质量管控制度、操作流程制度、工匠培育与传承制度等来指导工匠的具体工作。此外,用待遇保障让工匠无后顾之忧,提高工匠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待遇,如安全保障制度、职业晋升制度、福利待遇制度等。让践行工匠精神的员工得到应有的待遇,强化技能型人才的激励制度,提高工匠人才的社会地位。在培养模式上,企业需建立科学的工匠培育制度,增加人力资本投入,通过“工匠工作室”等渠道,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工匠人才,同时形成尊重工匠的社会氛围,用工匠精神激励员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让工匠人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工匠精神植入企业文化建设。工匠精神是一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将工匠精神植入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助推员工工匠意识的培养。企业需构建质量管理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对高品质产品不懈追求的理念,将工匠精神内化于每位员工的工作理念中,厚植工匠精神的土壤,让员工对工作怀有一份职业敬畏感、认同感和责任感。为了践行工匠精神,企业要将工匠精神纳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营造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工匠精神进行大力弘扬和传承。用工匠精神引领企业员工行为。企业要通过多重制度保障和厚植工匠精神的文化土壤,最终让其落实到每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上。员工要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努力做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在工作中全身心投入,对职业怀揣敬畏之心,把每一个产品当作艺术品一样精心雕琢,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勇于创新,争做行业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中国高铁始终以工匠精神追求品质,凭借领先的技术和过硬的产品赢得了国际市场。尤其是“一口清”“一手精”“实名制”的工作标准,即职工必须将操作流程倒背如流;严格执行标准,高质量完成每道工序;在执行的每道工序后贴上执行者名字,做到员工对产品质量负责,是中国高铁“标准为王”“严谨制造”的最好体现,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工人日报》(2021年01月18日 07版)来源:《工人日报》

征服者

工作设计与工作研究(下)

工作研究主要内容工作研究是劳动过程优化方法的总称,是传统工业工程学的基础。它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组织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合理运用,并制定作业标准和时间标准,以改进作业,寻求最佳经济效益的方法。5.3.1 工作研究的基本内容工作研究的途径是通过方法研究制定标准作业,通过时间研究制定标准时间。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是相互联系的,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时间研究是选择和比较工作方法的依据。5.3.2 工作研究的步骤工作研究做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技术,有一套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因而需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其具体步骤如下图5.3所示。图5.3 工作研究的程序5.3.3 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就是通过现行的工作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在给定的制约条件下,开发出更有效、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率的目的。其具体目标主要有:使作业变得容易、安全并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作业环境等。方法研究包括程序(生产过程)分析(Process Analysis)、作业分析(Operation Analysis)与动作分析。程序分析是以整个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作业分析与动作分析则缩小到以某个作业或操作动作为研究对象。显然,应先做好程序研究,然后做动作研究为宜。1. 程序分析程序分析是以产品(零件)制造过程为研究改进对象的一种分析技术。它主要是从经济有效的角度,通过加工对象从原材料投入到制成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分析,探讨加工工艺(包括工序划分,运输路线,使用工具等)是否合理。此外,对加工对象所用的原材料、元器件也应进行价值分析,分析选用的原材料、元器件是否合适(是否有功能过剩或功能不足现象),有没有功能相同而价钱更低的代用品原材料、毛坯的大小形状是否适当等等。程序分析可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适当的技术。例如,分析整个制造过程采用生产程序图;分析物料或产品的流动采用流动程序图;有关工厂布置及搬运的分析采用线图等。2. 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主要是研究与分析其组成部份和影响作业时间的因素,重点在于改进操作方法,改掉多余的和笨拙的动作,协调人和机器的配合,以及工作中各操作工人的配合,以达到提高作业效率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目的。3. 动作分析动作研究就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每个操作和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改进不合理、不经济的部分,取消多余、重复的部分,以提高操作效率,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操作经验。动作研究的方法可分为三种:目视动作分析、影片分析、既定时间分析(PTS)。5.3.4 时间研究时间研究就是以时间为尺度,对作业系统进行评价、设计和运作,并把作业分解为适当的作业要素,测定作业要素所需时间的方法,是进行工作研究、作业改善、标准时间设定和提高作业效率的重要管理方法。时间研究是用时间定量表示作业的状态,在进行作业改善时,必须根据作业的动作时间对作业本身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切不可不修改作业条件而擅自改动动作时间。也就是说,时间只是动作的影子,而动作是受作业条件制约的。一般来说,进行时间研究有三种方法:秒表测时法;标准要素法;既定时间法。5.4 劳动定额5.4.1 劳动定额的形式与种类劳动定额一般有两种形式: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5.4.2 工时消耗分类劳动时间的消耗,是生产劳动规律性的综合反映。所以在进行时间研究时,首先必须对工人在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工时进行分类和研究,确定哪些工时消耗是必需的,哪些工时消耗是非必需的,以便采取措施降低产品工时消耗,减少和消灭工时损失,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工人进行作业所消耗的一切时间都是由定额时间与非定额时间两部分构成的,如教材图5.5所示。5.4.3 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有很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总的要求是做到全、快、准。“全”,是指凡是可能的工作都应该有劳动定额,“快”是指使用方法尽可能简便,迅速制定,在时间上能保证生产需要;"准"是指制定的定额先进合理,这是制定劳动定额的关键。1. 经验估工法2. 比较类推法3. 统计分析法4. 工程技术计算法学习要点:工作研究的基本内容方法研究时间研究劳动定额学习重点:方法研究学习难点:时间研究本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见上述各节内容):1. 工作研究的基本内容2. 方法研究主要内容?3.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

平拳

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被摆在解决实际问题必备能力的重要位置,并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这既是对党一贯坚持调查研究优良传统的继承,也为年轻干部在治国理政中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引。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政治站位。缺乏政治方向的调查研究,即使做得再扎实,都是“无根的”、徒劳无功的。如果政治站位不坚定,方向就可能产生偏差,调查研究也就南辕北辙,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所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首要的是不断加强政治能力训练,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有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才能破除陈旧的思维定势和工作模式。站高望远,才能有大局观,进而明确解决问题的难点所在,为开展调查研究找准方向。同时,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确保政治站位坚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摇、政治方向不偏,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责。唯有政治站位坚定,才能不受污风邪气的影响,达到“我自岿然不动”的政治定力,进而为调查研究保驾护航。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人民情怀。深厚的人民情怀既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现实要求,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年轻干部如果缺乏人民情怀,就很容易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缺乏真心实意的调查研究,必然引发群众的反感。如此调查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必然假、大、空,依靠如此结论做出来的决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当然,如果人民情怀不深,就很容易“下得去”但“沉不进去”。虽然进村入户,但不能与群众促膝谈心;虽然问计于民,但却容易偏听偏信。增强人民情怀,首要的是放低姿态到群众中去,拉近与群众的空间距离;以诚心打动群众,用诚心换真心,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让群众多说话,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好群众的“听众”;让群众说真话,认真思考群众说话的语气、情绪,发掘群众的睿智话语。与此同时,要多听多问多了解,认真倾听,但却不偏听;相信群众,但却不偏信,从而获得对问题的全方位认识。在此基础上,要对群众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鉴别真伪;仔细分析,分清主次,从而找准群众的真实心声。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问题导向。领导干部搞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查研究活动的主动权。没有鲜明的问题导向,调查研究就失去了“靶心”。没有“靶心”,调查就变成了一个信息之“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固然又多又全,但却让人漫无头绪;研究则变成了一根线索之“针”,什么都能从“眼”中穿。虽然看起来都相关,但却看不清本质。强化问题导向,首要的是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抓住前沿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大问题;紧扣地方发展需要,关注思考最多、抓得最紧、关系最切的现实问题,在对问题进行系统凝练的基础上,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在深入群众之时,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现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掘群众最关心、亟待解决的真问题,找到满足群众期求、符合地方实际、顺合中央精神的真举措,确保办法切实可行。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要有扎实作风。调查研究既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沦为典型的“形式主义”;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一时一地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妄图通过一个主题的调查研究终身受益,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是典型的静态思维。坚持无需要多走访、有问题必调研,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做派,坚决反对“伪调查主义”现象,在求实上着力,在求真上努力,在求全上用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调查无止境理念,随时准备修正错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通过科学调研,对不利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问题,要坚决地改,让群众有信心;对群众亟待解决的烦心事要及时办,让群众安心;对群众想要解决的难事要努力办,让群众放心。真正把调查研究能力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事”和“基础项”。(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系列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这堂课给年轻干部点题如何“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提高年轻干部政治能力 不负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 年轻干部应锤炼科学决策的能力努力成为改革攻坚的生力军 年轻干部如何做?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着力提高年轻干部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是提高党长期执政能力的根本深入一线问计于民 年轻干部须用好调查研究这个法宝从五个方面提高年轻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充分发扬钉钉子精神 推动年轻干部提高抓落实能力年轻干部提高政治能力的五个维度

明何由出

「工作研究」完善机制推动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

●观点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要完善机制,加大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突出公益性服务性,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与时俱进,大力发展职工文化事业。工人文化宫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工会组织维护职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也是职工群众学习知识、培养才干、增长技能、进行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所“职工的学校和乐园”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过一些困难。在新发展阶段,要完善机制,加大工人文化宫阵地建设,突出公益性服务性,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与时俱进,大力发展职工文化事业。经费保障是制约工人文化宫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二十世纪80年代,工人文化宫的各项开支完全由上级工会拨付,无需考虑创收问题。但后来,在市场经济浪潮中,文化宫面临发展难题,很多文化宫不得不选择出租场地来实现增收。此外,人才缺失也是制约工人文化宫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以商养文”“以商养宫”曾经让工人文化宫尝到过“甜头”,但是好景不长。深入分析发现,人才缺失是制约文化宫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人文化宫,开展的是文化活动,经营的是文化产品,满足的是文化需求,工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改革初期,文化宫经济效益较好,但是因缺乏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导致业务骨干流失较多;改革进入深水区后,陷入了“文化宫效益变差—专业人才大量流失—经济效益进一步下滑”的困境。工人文化宫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事关文化宫自身生存与发展,而且影响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的实现。在党委、政府和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各地纷纷出台工人文化宫建设奖励补助办法,新建、改建、扩建工人文化宫蔚然成风。欣喜之余,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整治提升只是工人文化宫回归的第一步,完善机制才是工人文化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加强和规范工人文化宫管理工作,突出公益性服务性,强化其服务职工的功能。完善资金保障机制。推动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将文化宫建设和管理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同级政府投资基本建设计划。推动落实财政保障政策,争取当地政府以项目补贴、购买服务、定向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文化宫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给予支持。各级主管工会应将所属文化宫的人员经费、公益活动费用列入年度预算。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推动实行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改变文化宫人员老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问题。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专业人员职称评审制度,提升专业人才比重,为发挥文化宫作用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鼓励通过挂职、兼职、选调、合作、共建等方式汇聚和使用人才,为文化宫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环境和平台。创新服务职工机制。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延展服务范围,培育具有明显优势的服务产品,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加强“互联网+文化宫”、智慧文化宫建设,增强服务的便捷性、灵活性,提升服务职工的信息化水平,满足职工特别是年轻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文化宫运营绩效和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责任体系和评价体系,突出分类考核和差异化考核,鼓励文化宫形成让党政放心、工会认可、职工满意、社会赞誉的良好氛围。建立与整体效益、工作实绩、工作量、工作难度相挂钩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文化宫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作者为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动起来

「工作研究」立足本职深化新时代高校工会建设

观点●高校工会要坚持立足本职,守好主责主业,深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法,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功立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高校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立足本职,守好主责主业,深挖工作内涵,创新工作方法,科学擘画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工会工作,激发广大教职员工投身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为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等教育需求建功立业。主动融入“大思政”工作格局,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一是紧扣工人运动时代主题,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开展劳模精神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以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岗位建功竞赛等工作为载体,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引导鼓励职工参与教学改革和科技创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岗位培训和岗位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教职工职业能力,提升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本领,构建高素质教职员工队伍。二是拓展教育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繁荣先进校园文化。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校本文化中汲取养分,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深挖活动的文化内涵、丰富教育功能、增强育人实效,强化文化育人功能,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发挥工会组织网络新媒体作用。维护工会网络阵地意识形态安全,推动形成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三是关注不同职工群体,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要关心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通过知识讲座、心理沙龙、创建职工“健康驿站”等方式,广泛开展身心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实现职工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要加强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建设,支持女职委创造性开展工作。落实好女教职工关爱和“三期”权益保护的各项举措,调动女职工参与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要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条件着力推动解决青年教职工租房住房难、婚恋交友难、子女入托入学难等突出问题,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润物无声的暖人心举措结合起来,把工作做到青年教师心坎里。四是树立正确评价导向,选树优秀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在开展各级各类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申报评选工作中,坚持正确评价导向,倡导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爱岗敬业、本领精湛的职业精神,选树和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在推进国家建设、学校事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精准服务水平一是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分析研判学校工会管理服务等方面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长期规划和年度改革计划,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重点改革任务的落实落地,不断激发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动力活力,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增强“三性”、去除“四化”为主线,牢固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工作理念,健全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工作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梳理修订有关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工会服务、管理和廉政建设、内控机制等规章制度,形成规范高效、与上级工会和学校有关制度相互衔接的制度体系。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工会决策制度和决策机构议事规则、“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等制度体系,提升工会委员会及其下设机构、工会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水平。要加强工会财务制度执行力度,维护制度的刚性约束,规范工会经费收支管理,保障工会经费使用安全。要深入梳理和分析工会各项工作廉洁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严格防范廉政风险。三是创新管理方式,建设智慧工会。开发相应网上工作系统,简化办事流程,变“线下办理”为“线上操作”,减轻基层工会工作负担。要加强工会网站和新媒体平台建设,提升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管理服务、教育、宣传综合效能。要强化工会干部业务知识教育和培训,着力提升专兼职工会干部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在敢担当、抓落实上下功夫,以良好精神风貌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工会)

葛洪

从三个维度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调查研究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可有效促使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掌握实情、破解难题,推动党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领导干部可从认知、方法、制度三个维度循序渐进,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认知维度:以客观的态度重视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转化为一种实际工作方法。中国共产党人极其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指出,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是上升到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层面加以强调,要坚持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制度,严格决策程序,切实做到没作过调查研究不决策、没经过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不作出决定,坚决防止和克服拍脑袋决策、随意决策,切实防范决策风险。调查研究作为一项优秀传统,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传家宝。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能力的有效方法。实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毛泽东经过长期调查研究,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邓小平调查总结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调查研究为党提高领导能力提供了可靠依据,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社会实际有效结合。调查研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调查研究。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深度调整,国际格局剧烈变化。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遇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相当复杂。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矛盾不能光靠经验,而是要深入调查研究,利用调查研究这个利器,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这样才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把握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沿着时代进步的逻辑前行。方法维度:以科学的方法实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调查研究不能停留于口头,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实际工作中,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做到上情与下情相统一。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做到务实与自省相统一。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树立求真务实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领导干部必须正视现实,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相互逢迎、一叶障目。做到调查与思考相统一。只调查不思考,就会蜻蜓点水;只思考不调查,就会脱离实际;又调查又思考才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结出丰硕成果。为了防止调查有余而思考不够的问题,要边调查、边思考。既要多跑、多看、多记,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脑多思考,这样才会使调查步步深入,认清事物本质,得到规律性认识。做到以往与当下相统一。调查研究应注重以往工作经验的总结,做到推陈出新。在信息化背景下,要调查研究的对象多、范围大,在坚持走访、蹲点等传统调查方法的同时,应注重运用现代化手段,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通过新媒体、大数据等方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研判形势、科学决策提供精准可靠依据。制度维度: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完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陈云认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决策是一个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走捷径、图省事。完善领导干部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调研程序的准备、调查、研究和总结阶段等皆不应缺席,且应拿出全局性指导性调研报告。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部脱离群众的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领导干部要坚持这一制度,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通过联系点调查研究,直接和及时了解基层干部群众所急所想。(来源:2020年11月2日《学习时报》,作者:任亮)监制/李小标 责编/刘文韬 编辑/陈蓉 制作/孙梦雨

根除者

「工作研究」浅析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辩证关系

●观点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基础;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更高境界,与劳模精神相辅相成。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根”与“魂”,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强大精神力量。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劳模精神的孕育、形成与发展,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紧密相连。不同时期劳模精神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劳模精神不断被注入顺应历史和时代发展潮流的鲜活元素。以爱岗敬业为基础,以争创一流为灵魂,以艰苦奋斗为本色,以勇于创新为核心,以淡泊名利为境界,以甘于奉献为底色的劳模精神,既涵盖了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美德,又囊括了艰苦奋斗、创业创新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追求。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典范。劳动模范不仅要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更要身体力行诠释劳模精神,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激励和影响更多人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劳模精神以劳动精神作为精神本源,与工匠精神相辅相成,是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意义上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类发展史也是劳动的发展史,以劳动为基础的精神信仰深深镌刻在人类文明的伟大进程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更能开创美好的未来。我国无论是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的经济奇迹,都自来于人民的伟大劳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始终是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身上所彰显的伟大品格和鲜明底色。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来实现。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都要以劳动精神为依托不断培育、形成和发展。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更高境界,与劳模精神相辅相成。未来,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进程中,不仅需要大批的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能工巧匠,需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培育更多大国工匠,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建功“十四五”、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当下,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不仅包括传承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的职业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和行业规范的职业道德,也包括不断推陈出新、追求尽善尽美的职业品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源于劳动精神但又高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加强调劳动形式的改变——由单纯的体力劳动转化为体脑兼用的劳动形式;一定程度上还代表着劳动观念的更新和重塑——纠正各种歧视劳动的不正之风,树立“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的良好风尚;也是对劳动价值的高度认可,新时代的产业工人是整个制造过程中发挥主导力量的技能人才,他们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和人生价值,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工匠精神与劳模精神具有共同的文化渊源、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