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赴苏州工业园区调研。李亚平强调,园区要充分发挥中新合作平台优势,进一步加快开放创新,加快转型升级,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李亚平一行首先来到苏州金龙客车公司,详细了解企业运营、技术和出口等情况。经过二十年发展,金龙公司旗下海格客车目前拥有300多款车型,已建成具备年产35000台大中型客车能力的现代化客车制造基地,海外贸易网络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研发,总投资1.57亿元的新能源技术研发中心将于年内完工。李亚平对企业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国际化化步伐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企业瞄准前沿技术,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努力保持稳健发展。位于阳澄湖畔的苏州若航直升机场,一期总投资近2亿元,可提供空中观光、商业飞行、应急救援、直升机托管维修等服务,去年共接待游客8000多人次。李亚平详细询问机场运营情况,希望不断完善优化服务,持续扩大辐射范围、影响力,努力为苏州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救援工作水平提供新渠道。调研中,李亚平指出,工业园区要抢抓新一轮扩大开放机遇,积极争取政策,加快先行先试,加大重大平台载体建设力度,加快高端人才集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丰富“园区经验”,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吴庆文,副市长杨知评,市政府秘书长周伟参加调研。
12月24日,金海湖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祥宏到工业园区部分企业走访调研。经发局、园区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在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调研马祥宏一行先后来到贵州天烨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雷克雅特科技建材有限公司、贵州梵领服饰有限公司、贵州华禾制锁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主要生产工艺、产品类型及市场竞争、存在问题等情况,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困难问题,并征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的意见建议。在贵州华禾制锁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贵州华禾制锁科技有限公司成品马祥宏强调,今年是新区营商环境提升年,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树立抓产业、谋产业、强产业的鲜明导向。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切实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园区企业认真检视存在的问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贵州梵领服饰有限公司调研马祥宏强调,要牢牢把握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机遇,坚持绿色环保的企业发展理念,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市场等优势互补,更好地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要立足工业园区锂电池等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让企业集中精力研究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产业,从而焕发新活力,实现稳中求新、稳中有进。相关部门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主动深入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认真检视问题、查找差距,真刀真枪抓好整改落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要进一步强化落户企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工作,切实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或服务落到实处,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监制 | 刘国栋监制 | 李昌新审核 | 刘仕超编辑 | 张珍记者 | 苏忠进金海湖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往期精彩回顾
产业园区招商一直是各地区重点关注问题。那么,什么是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如何招商?按照联合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产业园区是在一大片的土地上聚集若干个企业的区域。是指以为促进某一产业发展为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位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按照不同的角度有多种类型分类:我们最常见类型有:物流园区、科技园区、文化创意园区、总部基地、生态农业园区等。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园区也在不断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大家对于中国产业园区运营现状了解多少呢?在对产业园区招商中又存在什么问题呢?根据中国产业园区发展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对产业园区现状进行分析:01产业园区的演化产业园是我国未来产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形式。产业园区从成立之初经历了传统、聚核、聚链、聚网四个主要阶段。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02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产业园区从以政府主导为到多种模式并存,这期间离不开产业园区的政策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引导园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园区迈入创新驱动,提升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相继出台了如下政策措施:03产业园区的分类及数量、规模总体产业园区的一般分类:产业园总体状况▼产业园的数量状况:从整体上来看,国家级全国产业园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其他类型产业园。在总体数量上,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居多,总体数量占比达70%以上。根据2019年全国产业园总体状况为:国家级开发区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数量最多,达到22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为201家和135家;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与其他类型则数量较少,分别为19家和23家。主要产业园类型生产总值情况:近几年,以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主要产业园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占据了全国产业园的大部分产值贡献:04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从产业园区的历史进程来看,单一的开发模式已经不适用经济的发展,现在产业园区的盈利模式以复合的模式为主,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产业园区盈利模式▼05 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五种模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未来发展趋势:一是产品模式将由“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过去单一的产品模式已不再适合经济发展。未来产业园将更强调“城市经济”,即产业建设与城市生活配套的有机结合;二是盈利模式将转向合作共赢思维: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方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而是通过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模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合作共赢将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三是运营模式将由“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未来,在众多的产业园中,政策、服务、产业配套合适度将是竞争的发力点。虽然全国各地区都在加大园区运营,紧抓产业园区发展及招商,但由于各种原因,产业园区的各项发展不尽如意。其中,产业园区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便是招商引资难。面对产业园区招商难的局面,最为常见的痛点如下:招商现状:招商难,精准招商更难在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产业园区招商作为关键环节,只有做到精准招商,锁定符合园区/区域发展的优质项目,才能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为园区增强竞争,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很重要,但招商引资也很难。这已成为了行业内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如何化解产业园区招商引资问题显得至关重要。纵观整个产业园区招商情况,影响招商的主要有3个关键因素:01产业定位不清晰:产业园区的核心竞争在于依托区域内专有优势资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有不少产业园区盲目跟风,无规划无体系无创新,“三无”让区域内企业失去了对园区的兴趣度,最终导致招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02过度依赖资源:产业园区政策优惠是吸引招商引资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只靠优惠政策,不仅无法吸引更多优秀企业,还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如此一来,不仅没有发挥出优惠政策应有的效益,反而桎梏了产业园区的发展。03园区运行效率低下:产业园区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合理的竞争淘汰机制,导致企业同质化严重,无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不利于产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面对以上问题,产业园区招商应如何做?链接产业资源,大数据助力精准招商产业园区招商固然难,需做好园区产业定位规划,联合外脑智囊团,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产业园区招商的精、准、快。链接产业资源:要想产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关键点是园区内的产业企业要集聚,即同一产能的企业要少,不同产能但处于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要全。应要针对产业链上的企业展开招商引资工作。依托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可根据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后台数据整合及需求分析,快速精准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及园区,从而使园区与企业达到无缝对接,实现精准招商。
3月25日,区委书记胡选坤调研沾益工业园区城西片区发展情况。区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姜德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办公室主任李学光等参加调研。在沾益工业园区城西片区,胡选坤现场查看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详细了解片区总体规划、发展定位、项目用地、企业生产经营及水、电、路、气、污水管网布局等情况。在云南绿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项目施工现场,胡选坤实地察看了项目施工进度,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胡选坤要求,要认真梳理项目问题清单,帮助企业尽快完善相关手续。要规范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和运输安全,加快项目施工进度,力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随后,胡选坤还到曲靖市沾益区温氏畜牧有限公司、云南益康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鸿贵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每到一处,胡选坤都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重点询问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叮嘱企业加强市场调研,找准发展定位,加大科研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企业。胡选坤要求,要紧紧围绕功能定位,完善园区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细化板块分类,确保招商项目平稳落地、平稳建设、平稳达产。要深入研究,摸清家底,尽快理顺区属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规范管理,盘活资源资产,增强造血功能,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要千方百计解决好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要素保障,为园区长远发展打牢基础。要健全完善园区管理机制,挖掘发展潜力,激发创新活力。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诚信为本,全力以赴帮助企业和项目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记者:雷学高 通讯员:万鹏 李懿 姚旭
【编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去年底,上海市嘉定区承担了一项千亿体量的高科技战略任务。在发展空间日渐逼仄、招商竞赛升级、项目追求亩产、高科技产业变数多等几重压力之下,如何完成如此体量的大任务?2020年5月11日,课题组调研了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这里可谓是观察眼下国内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窗口。高难度的战略任务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一个肩负国家战略任务的特色园区。传感器是卫星雷达、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汽车、手机等几乎所有智能硬件的关键部分,有很多方面的应用属于高精尖范畴,更有相当部分应用于国防领域。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目标是弥补智能传感器“中国芯”短板,聚焦智能硬件、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领域,发展基于MEMS半导体工艺,涵盖力、光、声、热、磁、环境等类目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据工信部《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要求,“集中力量打造以上海、江苏为重点的长三角产业集聚区”,目前,长三角地区已集聚了全国50%以上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上海芯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芯物”)产业合作副总裁朱佳骐介绍了这个项目出台的经过。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国家级产业平台,是工信部要建设的15个创新中心之一,目前落户嘉定。该创新中心由以刘鹤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小组发牌。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作为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布局中的“一翼”,于2019年12月24日启动。当时即有32家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额248亿元;同时《关于嘉定区进一步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有关意见》发布,预计到2025年,嘉定区以智能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关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使其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产业高地。对于千亿目标,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徐嵘表示,嘉定完成这个任务时间紧迫。“目前全嘉定区约有275亿元传感器相关的产值,嘉定工业区内相关产业按工业统计口径有160亿元产值。如果要实现达标,嘉定工业区应该实现约600亿相关产值,全嘉定才能完成1000亿的目标。现在距离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产业能级规模固然重要,但在普遍追求“亩产”的今天,有产值还得创造利润,产生税收。但从投入回报来看,在传感器行业取得好绩效是个高难度任务。徐嵘表示,“西方国家在这个领域发展得比较早,我们在追赶,需要付出很多的沉没成本。很多时候投入很大资本,但技术差距不会缩小,也没有任何回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千亿目标,并非仅靠传感器产值,而是传感器相关全产业链。传感器的市值并不高。徐嵘举例,嘉定工业区有家生产手持额温枪芯片的企业,其产品占全球、全国市场的很大份额,一直供不应求,但总产值只有1亿元左右。所以千亿传感器产值,需要兼顾上下游,譬如智能教育、智慧驾驶等上下游的产品才能实现。重要的是,这些下游产品更容易赢利,更有市场开拓能力。市场能力是徐嵘口中的高频词,战略产业与市场赢利能力,一直以来似乎是一对相悖的概念,但战略产业也必须有市场能力,这已是政府和企业的共识。“中电海康集团(海康威视母公司)的董事长陈宗年曾经讲过,上海很有为国担当精神,但不能只做高技术含量、但不赚钱的产品。一定要把高技术产品的下游市场也做起来,只有兼顾能赚钱、能市场化的产品,高技术产业才能发展起来,否则难以为继。” 徐嵘说。徐嵘表示,目前行业里有市场能力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凤毛麟角。政府可以为行业引进必备的平台公司,由平台公司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以此吸引上下游企业进驻园区。但市场开拓还是要靠企业自己,不能仅仅依赖政府财力投入。“我们需要的不是林黛玉式的企业。我们需要的是能从石头缝里自己长出来的企业,不仅有技术,还能发现市场、攻占市场,能把技术变为市场欢迎的产品。”传感器项目其实是泛集成电路产业,这个行业除了技术难度大之外,环保压力也不小,据嘉定工业区管委会副主任沈杰介绍,集成电路项目除了投入高之外,还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点,“我们要投入很多去做排放废水废气的治理。为了发展这个行业,还特意向环保部门报备,调整了环保政策,才达到引入集成电路企业的标准。”另外,嘉定工业区目前的土地存量已经不多了,嘉定工业地块能拿出来开发使用的大概有2000亩左右,如果算上可以动迁的地块,可以达到2800多亩,大多数都是10亩、20亩这样的小块地。这导致嘉定工业区使用土地非常谨慎,徐嵘很严肃地说:“我们非常关注土地产出效率,所以在引进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时非常谨慎。一来这些企业投入大,一旦失误会造成很大资金浪费。外省市出现了很多这种失败案例;二来我们的土地资源有限,引入项目要保证质量。”集成电路属高新技术,如何识别好项目是一大难题。沈杰也称,高技术项目的引进需要外部专家审议,但即使是通过专家审议的项目也不能完全确保无虞,技术和市场瞬息万变,风险始终存在。相对于宏大的千亿目标,目前嘉定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积累并不多。在相关领域,已经上市的嘉定公司有沪硅产业,成规模的企业有新傲科技、新漫晶体等企业。其中新傲科技的产品占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产值7亿元,利润3000万元。星地通(上海星地通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去年产值做到147亿元。徐嵘称,以上企业有不少是科技部副部长王曦院士在上海时扶持的项目,发展了20年才成长起来。(据公开资料,上海新傲科技成立于2001年。)这些项目在发展之初,各级政府给予了各种支持,才帮助它们渡过了最艰难的阶段,目前具备了一定市场能力。显然短期内培育高科技企业难度不小。纵然如此,上海对这个产业园寄予厚望,沈杰表示,“市里希望是尽快做成国家级园区。”千亿目标的实现路径无论面对的是什么局面,要实现千亿目标,第一重要的还是招商引资。为此嘉定工业区出台了传感器产业扶持39条,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用优惠政策引进那些拥有核心技术、独创专利的人才。譬如买房最高一次性扶持70万元。而对于企业的扶持,主要是办公用房、税收、融资担保这些方面的扶持,只要符合政策,应补尽补。这些年,无论是上海各大园区,还是环上海地区,都在出台各种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谈到嘉定区的招商优势时,徐嵘坦诚,“相比上海其他区,乃至上海周边,在纯粹资金扶持上我们没有太明显的优势,我们只有从营商环境和服务效能上去吸引企业,企业看重的也不是资金扶持,而是能够提供什么服务。”迈柯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迈柯博)是一家新近从张江迁到嘉定的国际公司,其母公司为Xsens Technologies,这是一家基于微型MEMS惯性传感技术的运动、方向和位置测量产品的供应商,总部位于荷兰,在硅谷、洛杉矶、加罗尔、新竹等地设有分支机构。迈柯博在嘉定做的是手环项目,迈柯博智能穿戴事业部总经理韩超阳称,该公司搬到嘉定,就是看中了这里扶持资金之外的产业平台。韩超阳强调,迈柯博来到嘉定并不是特别在意有什么直接的扶持政策,而是嘉定这里发展传感器的公共服务和产业配套。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因为这里有芯物和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配套,“当然扶持政策在一个园区集聚效应形成之前是必不可少的” 。朱佳骐认为,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核心吸引力来自芯物这个公共平台。朱佳骐称,芯物是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本体,其核心任务是解决传感器领域的共性难点技术,同时孵化企业实现新技术商业化。另外芯物已经布局了8英寸晶圆生产线,还布局光学方面的产业。简而言之,芯物分两条腿走路,先解决卡脖子的共性技术问题,然后和其他企业分享这些技术,服务企业解决产业链的完整性。朱佳骐强调,芯物的创立就是为了承载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这是国务院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小组发牌的。它既是一个平台企业,又是1000多家企业的产业联盟,分硬科技攻关和软服务两块,有自己的晶圆生产线,有联合实验室,也有测试中心,还有会展服务。芯物联合实验室的目标是把中国最好的传感器企业,最好的技术聚集在一起。发展产业需要这样的聚集效应,有了聚集效应才会产生化学反应。目前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这样完整的聚合,如果企业投入的话,很长时间看不到效果,压力非常大。所以需要在国家的支持下,完成这个聚集任务,项目所需资金,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1:1配套。朱佳骐称,芯物目前有几十个项目在推进,希望能从其中孵化出一批独角兽企业,这些企业的研发工艺都由芯物提供。虽然芯物是国家平台,作用非常关键,但这家企业并不是事业单位,而是由12个相关行业的股东组建的股份公司,这12个股东在业界地位显赫,譬如格科微电子、中电海康、汉威科技等,尤其中电海康已经培育了十几家上市公司。正由于中电海康的入驻,徐嵘表示对完成千亿目标有“豁然开朗”之感。沈杰也强调了大平台对于嘉定完成千亿目标的关键作用,嘉定以前没有足够的集成电路产业积累,但集成电路产业链很长,靠这么一小块地去做这么大产业,压力会很大。所以嘉定需要借助国家大平台,一是国家工信部的平台芯物,此外还有国家发改委的装备材料平台。值得关注的是,由于该领域需要大量启动资金,之前很少有民营企业介入,不过但凡民营企业有底气进入,那肯定是有稳定资金扶持,或者已经获得稳定收益。譬如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制造探测器晶体的上海新漫晶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明星企业,这是在嘉定一手培育起来的民企项目。要达到千亿的发展目标,沈杰表示不会去刻意发展某个细分领域,但最终必须要在资本市场有成果体现,即培育3-4家主板上市企业,培育一批科创板企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产业链条和要素集聚效应。“我们在全国范围摸查之后发现,和嘉定传感器产业规划相匹配的企业大概只有20家左右。我们也希望引进一批与这些企业有交集的基金和投资公司,一起继续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当然科创板对它们有一定吸引力,还有上海一体两翼的产业布局对它们也有吸引力。”作为嘉定工业区的副主任,沈杰特地强调特色园区和嘉定工业区的关系,“我们做特色产业园,其他产业照样发展,并不是专门发展传感器。不然要饿死了。”嘉定的传统强项是汽车板块,原有的发展方向不变,会在传感器和汽车板块寻找交集。其中汽车电子将是嘉定一块新的发力点。由于汽车电子门槛较高,之前嘉定在这方面积累不多,嘉定计划在下半年通过产业峰会等形式推动汽车电子产业。“嘉定搞汽车电子很有优势,将来汽车电子会成为我们发展的重点,这个市场非常大。”沈杰强调。对于智能传感器特色园区的发展,企业对工业区的生活配套提出了自己的诉求。上海嘉捷通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捷通”)是2004年就入驻嘉定工业区的民营企业,致力于高精密度中小批量和快速印制电路板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去年产值2.8亿元,纳税1400万元。嘉捷通董事长严学锋认为,围绕产业发展的生活配套还是不够,很难留住工人,“我们到嘉定新城大概15公里,晚上公交车都没有了,周边没有任何生活设施,每年招几十个大学生,留住十分之一就不错了。没有办法,我们又在成都开了分公司。”对于土地使用政策,嘉定也在逐步放松政策限制,譬如宿舍、办公、研发等综合用地比例本来是15%,现在可以调到30%。最后沈杰强调,产业的聚集,最重要的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串联,本地供应链的支持。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的出现,是因为有国家级大型公共平台的支持,行业里的企业都会聚拢过来。全国范围内有各种传感器、物联网产业相关的园区,但做得实、做得好的没有几个。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加大园区交通设施建设力度,支持芯片企业改进技术、减少污染一、园区特征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位于嘉定工业区,成立于2019年10月。园区起步晚、起点高、使命强,整体处于由传统工业园向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园区初步转型阶段。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是上海集成电路产业“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弥补智能传感器“中国芯”短板,重点聚焦智能硬件、智能驾驶、智能机器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应用领域,发展基于MEMS半导体工艺,涵盖力、光、声、热、磁、环境等类目的智能传感器产业。目前已有32家企业签约入驻产业园,总投资额248亿元。其中,中电科13所MEMS项目、华进半导体等17个项目投资过亿。预计到2025年,嘉定以智能传感器芯片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关产业产值将突破千亿元,并将打造成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传感器及智能硬件产业高地。二、发展优势一是国家级功能平台优势。园区内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是上海仅有的两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之一,致力于先进传感器技术创新,联合传感器上下游及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优势。园区内及周边有若干行业龙头企业,如中电海康等大型企业。龙头企业对于行业集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尤其是芯片制造类龙头企业对于产业上下游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三是产业生态优势。园区集聚上海矽睿科技有限公司、矽立科技、万物工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32家知名企业,遍布传感器芯片设计、制造、材料、系统、应用、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不同环节。四是空间资源优势。园区共3平方公里,可供产业用地有830亩,可租售物业面积达15万平方米,可供各类高科技企业入驻。三、存在问题一是综合配套有待进一步改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位于嘉定区的北部,紧邻江苏省太仓市,距离嘉定城区有一定距离,距离上海主要功能区也相对较远,不利于集聚高端人才等创新要素。二是工业用地的集约高效利用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园区内还有一部分传统企业,部分地块的土地面积产出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三是部分高排放项目对区域环保造成较大压力。芯片制造及封装需要较高的技术,但也是产业链中耗能、排放比较突出的环节。园区内部分芯片制造及封装项目,对于嘉定保持较好的环保目标具有较大挑战。四、未来发展建议在智能传感器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背景下,智能传感器产业园有潜力依托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大型平台,在行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在终端应用领域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成为全球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高地。对照园区未来发展目标,结合存在问题,园区应重点在以下几方面着力改进。一是积极与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沟通,结合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大园区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变交通盲点为区域节点。二是探索政府、企业、园区多方共赢的园区二次开发机制,结合特色园区提升容积率等任务,在区及园区层面配套相应的二次开发政策。三是积极与经信委、发改委、环保局等部门沟通,支持芯片企业改进技术、减少环境影响,同时支持专业污染治理环保企业发展。四是在园区层面,针对园区管理运营团队,定期开展行业知识培训,并鼓励管理运营人员沉入一线,在实践中改进工作方法。[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张云伟、张靓,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刘星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把大众创业引向深入的创新引领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临湘市工业园将如何打好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组合拳,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赶超、跨越发展作为“重头戏”呢?最近,笔者带着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过去的一年,园区干群协力同心,攻坚克难,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86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71.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上交税收1.06亿元。一年来的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重大项目顺利“通关”因沿江产业政策调整,原重大项目被迫“搁浅”,投资5亿元的限时竣工项目深圳瑞琦户外和新开工建设的湘陆科技,顺利通过岳阳园区办的重点项目考核。2、其他项目如期“拔寨”投资5.35亿元的钓具浮标电商项目有序推进;与上海大学共同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全面建成;36万㎡的标准化厂房PPP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大基础项目得到完善;回购项目完成7家;两大环保项目全面完成;招商项目聚力拓展。(二)破解压力求得作为1、破解了政策调整的难题。随着沿江新增化工项目“一脚踩死”,必须另辟蹊径。一是迅速对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二是迅速布局化工产业转移承接地,把杨桥的3600亩地块重新规划设计作为化工转移承接地;三是迅速争取省、市支持,将临湘工业园纳入全省保留的9家化工园之列。2、排除了纠纷矛盾的阻力。因国家产业政策和融资政策的调整,引发群体事件、诉讼案件,必须果断处理。一是依法依规妥处金牛陶瓷等企业的停产、转让、债务及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二是成功打赢土地征拆引发的诉讼案件3个;三是处置控建拆迁事件40个,对14户违规搭棚、违规装修的进行了现场拆除和制止;四是成功处理了麒麟山庄的维稳事件。3、稳住了环保督查的压力。一是全力推进2个中央环保督察限时项目,按时运行。二是完成了骆家垅积存污水应急处置、企业雨污分流、园区污水处理厂、卫生防护距离内征拆等4大环保整改任务。三是连续奋战60天、“三班倒”作战、8个星期不休息,化解了环保督察的难题。4、攻克了制约发展的难关。一是白码矶排污口通过5项环保整改,通过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和省水利厅专家的评审。二是顺利通过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申报。三是鸭栏码头的多次上访及媒体炒作事件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四是特色浮标小镇上报了国家发改委“全国特色小镇”典型案例;五是“湖南省临湘市双创示范基地”成功获批。(三)争资融资取得突破面对金融政策紧缩、国家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园区资产规模不大、资产不优的艰难情况,成功包装项目争资到位7000万元;理清富园公司实有优质资产14.86亿元,成功向农商行等机构融资1.17亿元。(四)环保监管守住底线1、园区环保拉好“底线”。一是投资1.3亿元的北控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和初期雨水收集池2个项目,按国家一级排放A标准实施;二是投入0.7亿元对滨江工业大道全面绿化,在污水处理厂建立了统一的污水管网在线监控及计量监测平台。2、达标排放不踩“红线”。园区各企业共投入7800多万元,对废水、废气收集净化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3、监控环节不留“边线”。 一是企业生产的废水全部实行达标排放,排放过程“全天候”在线监控;二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对园区周边水、大气、土壤质量状况进行监测。二、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压力与制约(一)产业定位难把握由于受国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政策的影响,化工园面临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前途迷惘。4家在建企业停建,5家新签约企业手续齐全无法开工,1个投资10亿元的意向企业和4个投资5亿元的意向企业无法入园。(二)安全环保难掌控主要是:化工园处于长江大保护的敏感地域,受国家大政策的影响;各级检查督查频繁,不得马虎对待;当时入园企业的环保标准不高,提质改造难度也不小;环保投入的历史欠账多,需要“补课”的科目也不少。(三)运转资金难筹措2018年园区自力更生、自谋发展、艰难举债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和初期雨水收集池两个中央环保督察项目1.3亿元;完成土地回购5000万元;集镇三纵三横道路工程3000万元;其他基础设施配套工程2600万元。但园区下属平台公司湖南富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信用等级低、融资渠道窄、抵押资产少,征地拆迁任务重、基础设施投入大,使得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四)项目发展难实施项目建设不是纸上谈兵,说发展就能发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是抓产业、抓项目;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级以上产业园区综合评价办法》;岳阳市委政府对项目建设的考核更具体更明确,强调“一个地方的发展,产业是‘命根子’,项目是‘牛鼻子’”。可以说项目建设层层有要求、个个有压力。三、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与优势今年是是决战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是接力打造“精彩北大门、品质新临湘”的攻坚之年。尽管还面临产业定位、调区扩区、规划环评、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引强做大产业项目、对接“飞地经济”的困难和挑战,但也有三大优势:(一)吃下“定心丸”, 面对挑战不犹豫继全市三级干部会后,市委书记谢胜又于2月27日下午,在三湾工业区召开了产业发展调度会,会上谢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思路、集中精力、找准定位、突出重点抓产业发展;要汇聚多方资源,加强领导,争取多方支持园区项目建设;要精准发力,依托临湘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的力度,脚踏实地抓好项目的落地和签约;相关部门要攻坚克难,对产业分区进行调整,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打好园区产业建设的“翻身仗”。会上谢书记还强调要实行书记抓调区、常委抓项目和市级领导挂点重点产业项目责任制。这些都让园区发展吃下了“定心丸”。(二)确定“风向标”,面对劣势不偏航临湘市委政府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一号工程”,在政策上给予越来越多支持:一是将园区争融资平台并入惠临公司,多项争资融资项目优先安排到园区。二是进一步优化园区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正在推动优化营商环境“九条措施”的落实。三是从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进驻园区现场办公,工作绩效由园区直接考核,真正实现“园区的事园区办”。四是坚决兑现招商引资“四优惠四鼓励”政策,鼓励大招商、广招商。这些政策都为园区发展确定了“风向标”,确保狂风巨浪不偏离航线。(三)吹响“进军号”,面对硬仗不胆怯今年园区的提质和改扩建工作,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打赢这场硬仗,市委政府提供了体制支持,给园区大会战吹响了“进军号”。一是引进来。利用“人才绿色通道”,选调、借调、任职和反聘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协调本领硬、攻关手法新的人才引到园区工作。二是推出去。市委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园区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并明确规定,园区重大人事任免,作为领导小组组长的余岳雄书记有重要发言权。三是严考核。通过加强考核,把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绩效考出来;通过加强考核,把主动做事、善于想事、能够成事的人选出来。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与思考今年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思路是:贯彻落实三级干部会议和产业建设调度会议精神,坚持工业强市、园区兴工、项目立园,深入开展“五个100”和“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始终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抓发展的“一号工程”,持续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切实加大招商优惠力度,用实实在在的招商,引进实实在在的项目,不断推动招商向工业聚力、项目向园区聚集。具体来说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园区发展上要完成“四大任务”1、考评考核往前靠。完成岳阳“园区大会战”各项重点目标任务,争取在岳阳市10个园区的考评考核中排名靠前;完成市政府的各项目标任务,考核确保全市一类单位。 2、经济指标硬增长。工业总产值增长7.8%,达到4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达到3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达到85 亿元;完成税收1.2 亿元。3、项目落地要做实。滨江产业园引进万佳和、新榕兴、玻璃瓶项目和上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等;三湾工业园引进3-5家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钓具标杆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园主要是临港新区新金宝项目配套、引进万盏光电和科技孵化场,力求这些新引进的项目高效益、高税收。4、争资融资求实效。争资3000万元,融资3亿元,产区定位更加明晰,项目建设更有成效。全年计划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3个,开工1个项目;力保入园落地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年内开工投产。(二)调区扩区上要打好“两大战役”1、滨江产业区战役咬紧三大目标(1)株冶地块实现产业转移一是如期启动功能布局规划设计;二是顺利完成规划环评,前几天市委谢书记主持的产业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了调区扩区、规划环评土地征收和设施配套等几个问题;三是无缝对接调区扩区工作;四是扎实推进项目落地。(2)电子信息园做到落地生效一是早日完工标准化厂房建设;二是配套落地新金宝项目;三是认真选择3-5家好企业入园;四是逐步完善扩区工作和相关手续。(3)港航物流产业搞好无缝对接一是对接岳阳在全国城市发展地位和长江沿线交通枢纽定位;二是对接岳阳港口规划、省水运投资集团公司和岳阳市港口建设大会战指挥部,找准港口产业定位和合作方向;三是对接临港新区“飞地”经济合作,把港口物流建设纳入临港发展的总规划、总部署;四是对接鸿路钢构、中财集团、三一筑工以及湖北的蓝碧盛等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争取用社会资金撬动码头二期建设。2、三湾工业区战役倒逼三项工作(1)利用现有厂房,进行招商引资三湾工业区有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要求入驻率达到90%以上,要利用现有厂房进行广泛招商。(2)规划向南扩区,完成前期工作三湾园区原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现已开发完毕,目前无地可供,拟向南扩园3平方公里,实现“产城融合”,新扩园范围目前没有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未编制产业规划,并且有部分基本农田和生态公益林需要调整,这项工作要尽早动作。(3)清理“僵尸企业”,实行“腾笼换鸟”三湾园区目前低效企业较多,个别企业呈僵尸状态,2017市政府为推进钓具电商产业的发展,已经启动三湾园区土地清理回购,现已回购企业7家,但清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债务纠纷错踪复杂,加上招商合同中政府(园区)承诺未兑现,清理难度非常大。要对这些 “僵尸企业”实行“腾笼换鸟”,置换成环境友好型、劳动密集型的项目。(三)创新发展上要推进“三大改革”1、创新融资平台转型改革。富园公司与惠临公司合并,实现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目标。2、创新人事与绩效考核改革。设置绩效工资系数,实行更为灵活的人事薪酬与绩效考核制度。3、创新征拆安置工作改革。成立指挥部,做到征拆安置统一打包,建立高效精简的征拆安置队伍。(四)保障措施上要完善“三大体系”1、完善督查考核体系。要加强督查,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以督促改、以督提能、以督促效。2、完善队伍建设体系。着力打造学习型、效能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干部队伍,守好廉洁、安全、环保和债务底线。3、完善营商环境体系。一是推动落实岳阳市园区管理“九条措施”,做到园区的事在园区办,推行委托代理制;二是园区负责做好牵头考核工作。(作者系临湘工业园党工委书记、主任)
【编者按】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调研园区:金桥5G产业生态园调研时间:2020年8月13日30年前,位于浦东新区的金桥还是一片农田。30年后,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是“上海制造”的一张名牌。从1990年代的“白色家电”到21世纪前十年的“汽车”消费潮,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错过任何一次产业浪潮。5G时代,金桥再出发,围绕5G展开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的金桥5G产业生态园(简称“5G产业园”)志存高远:欲打造成为全球5G技术的策源地、5G应用产业创新发展的经济高地、5G全球高端人才和资源集聚地。8月13日,课题组走进5G产业园,了解这个特色园区再一次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和高远目标的实现路径。为什么选金桥2019年是5G商用元年,运营商、通讯企业、制造企业等纷纷加快了5G战略规划进程。作为上海制造业名牌的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紧跟步伐,走在前列。5G的商用帷幕首先在超高清视频领域拉开,金桥捷足先登。2019年4月,5G 超高清视频产业基地落户金桥。2019年7月,华为全球首家5G创新中心落户金桥。经过一年酝酿,2020年3月,金桥5G产业生态园开园,“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成为金桥5G 商用的三个重点方向。建成后,该园区将会成为上海首家5G全覆盖、提供完整5G产业链条件的创新园。“金桥是5G发展的沃土。”金桥管委会产业促进处处长沈乃恩对发展5G产业充满信心。全球有4家掌握5G核心技术的企业(华为、高通、三星、诺基亚贝尔),金桥集聚了两家:诺基亚贝尔和华为。这为金桥推广5G应用提供了绝对优势。金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现代家电、食品和生物医药四大传统支柱产业,则成为5G技术应用的潜在企业和合作伙伴。实现从“加工”到“制造”再到“智造”的转变,金桥的硬核不仅在产出和规模,更在于紧跟时代,保持内驱,精准踩点。30年来,金桥从出口加工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现代科技园,如今,金桥已经形成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高端产业体系,一批优质龙头企业如日立空调、柯达、夏普、东芝、西门子、上汽通用、沃尔沃、欧姆龙等集聚于此。2019年,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2450亿元,税收总额510亿元。金桥以占浦东新区1/50的土地贡献超过1/4的工业经济规模。金桥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为发展5G奠定基础。华为5G创新中心总负责人陈芸浠表示,5G推广和应用成本很高,金桥企业实力雄厚,有试错的能力,通过大企业和大企业融合尝试之后,做成标杆,再推广到小企业,实现批量推广。华为首家全球5G创新中心落户金桥也并非偶然,早在1996年华为上海研究所(以下简称“上研所”)就已经在金桥成立,这是华为全球最大的研发机构,覆盖了海思芯片、无线网络、高端智能终端、车联网、5G等产品的研发。沈乃恩表示,华为5G相关的许多技术都在上研所,目前可转化渠道少,还在不断探索。华为的研发成果已经进入无人区,怎么市场化?怎么让用户能够接受?5G技术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投入应用端。更为重要的是,上研所承诺将所有的5G研发成果在金桥开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沈乃恩说。大视讯产业方面,金桥集聚了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咪咕、央广视讯、中国网络电视台、天翼视讯等,以及移动网络大数据平台中青视讯、人民视讯等企业,最近还引进了环球网,形成了完整的移动互联网视听产业链。“未来车”方面,金桥设计了涉及申江路、东靖路和金海路等10条道路共30.6公里的开放测试道路规划,规划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是上海首个中心城区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和已投入运行的嘉定(面向乘用车测试)、临港(面向商用车测试)以及奉贤(面向地库测试场景)开放道路测试道路实现四位一体、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成为上海市自动驾驶测试场景的重要组成内容。依托金桥深厚汽车产业基础,开放测试道路的修建将会集聚更多智能网联汽车设备供应商,推进未来车产业集聚发展。华为已经构建的统一开放的车联网解决方案为5G产业园发展车路协同提供支撑。陈芸浠解释,“通过5G+车路协同发展,一些技术可以融合到车联网产业,进而延伸到汽车零配件、车企上,推动这个产业能够自成生态。”谈到哪个方向5G应用见效最快?沈乃恩表示,“老百姓对大视讯的感受会更明显,因为‘5G+4K、5G+8K’影像发展非常快,园区内相关企业的技术已经走在前列。智能造未来市场最大,但是推广速度、成效不如大视讯快。”除了华为5G创新中心,上汽联创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创新中心、中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等开放平台也聚集在金桥,致力5G产业发展。谁最需要5G实际上,5G 的最大应用在企业。5G支持增强移动宽带、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与海量机器类通信三大类应用场景,“5G应用落地最先是在B端(企业),而不是在C端(用户)。在B端推广后,再从B端传导到C端,让用户感受到。”沈乃恩说。对个人用户来说,4G已经能够达到300Mbps(每秒兆比特),5G速度更快,但是也更加昂贵。中国电信上海理想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丁富强表示,一个5G基站一年的电费就高达50万元,成本非常高,用在居民区非常奢侈,更适合在产业园区配置,用于企业智能制造升级,通过智能制造升级帮助企业降本增效。万物互联是5G时代的关键词。除了传统通信数字产品业务之外,智能硬件、智慧家庭、智慧政企等多元的数字化服务正在铺开,泛智能终端是趋势。智能造一旦推广开来,将会产生万亿级规模。然而,智能制造行业整体数字化程度比较低。据了解,目前中国大多数规上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为47%、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49.2%、工业企业智能制造就绪率仅为7.6%,尚处于过渡阶段,5G专网的部署空间大。5G在商业端的应用和推广,需要在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试验和探索,同时这些企业也要有一定的自动化基础。金桥的智能造首先在这类企业中展开试点。沈乃恩坦言,“5G智能造是有钱人的游戏,大企业有这个财力。园区初步在寻找一些有一定的智能造基础、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同时这些企业还必须盈利较好。智能造投入非常大,就是要有钱有资金量的企业,才能去做这个技术升级。”“十三五”期间,金桥重点发展的汽车和智能制造产业、移动互联网视讯产业、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产业为5G时代的智能化升级打下了基础。据悉,烟草机械、中微、汇大机械等企业已经完成了一期智能造工程,生产效率提高3倍。为什么是3倍?首先,在无人工厂,机器将取代一部分工人,工作人员将会减少三分之二以上,节省了工人的开销。其次,机器可以24小时运转,而工人8小时运转。此外,5G高速传播,设备中出现问题会提前反馈,减少设备失误率,设备利用率从40%提高到75%。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购买设备的资金量缩小,占用场地减少,同时也可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据了解,5G产业生态园制定了在园区建设20个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方案,方案正在逐步落实中。试点企业除了有财力和自动化基础之外,生产的产品市场要稳定。比如,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卷烟销往全球,需求量非常大。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上海烟草机械和华为上海研究所多方合作,为企业打造烟机“5G+智慧工厂”项目,在生产线上运用AGV机器人,技术人员可以实时下达指令,精准远程管控,提高生产效率。从目前5G推广情况看,主要集中在国企、央企、大型外资企业等实力强的企业。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前期成本投入高,一些中小企业对是否进行智能造升级,仍有诸多犹豫。调研中,园区和企业告诉课题组,运营商、通讯商、试点企业正在共同努力,做好案例试点,帮助金桥打造标杆,让所有企业看到智能造确实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海做出来了,可以向长三角、向全国推广。“价格确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标杆。但是我们努力给企业提供机会,不能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沈乃恩表示,园区正在设计更精准、针对性强的企业培训,要让5G应用深入人心。同时也在做一些重要的数据分析,让企业看到,智能造能够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成本。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外企、合资企业的集聚地。华为5G技术和诺基亚贝尔的结合能够给企业更多选择。同华为一样,诺基亚贝尔不仅掌握了5G技术,同时也掌握了wifi6传输的核心技术。据悉,可口可乐等外资企业有强烈的智能造升级意愿,这些企业也有足够的自动化基础。但是一些外资企业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只支持诺基亚贝尔技术。怎么办?沈乃恩表示,一切让市场来决定。课题组了解到,针对外资企业的智能制造升级需求,园区正与诺基亚贝尔沟通推出一套“5G+智能造”方案。“做智能制造就是为了便宜,为了多快好省。所以在这一块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尝试。”沈乃恩表示,“两家5G企业在金桥,也给我们发展5G 园区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企业要选择哪家5G企业?选择权就交给市场吧。”此外,园区正在完善5G基础设备,今年预计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成300个5G基站。华为5G创新中心肩负重要任务,汇聚华为5G核心芯片、关键器件、系统设备等领域前沿技术,向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加速5G研发成果转化,同时也在和金桥龙头企业合作,探索应用场景。产业生态如何构建上海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的“应用高地”“核心技术策源地”“系统解决方案输出地”,金桥是一张王牌。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将在这里开展5G在智慧交通、工业能源、智慧金融等重点垂直行业创新应用。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产业拓展部行业总监房泓旭告诉课题组,中移产业研究院选择落户金桥的原因有三:产业契合度、华为的吸引力以及营商环境。这也是其他企业选择金桥的三个主要原因。沈乃恩表示,5G产业生态园最大的特点不是依靠政策和补贴来招商,主要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招商,靠生态环境吸引企业。5G需要运营商跨出既有的通信生态领域,面向各行业企业,寻找新的合作者。“中国电信理想集团可以在金桥找到一些合作伙伴。工业内网改造,还需要我们在企业侧了解实情,和华为等企业相互配合,边探索,边找答案。”丁富强介绍。很多人认为,华为来了,运营商建了基站,完成信号传输,5G就可以用在智能制造生产上了。其实还有很长路要走,需要华为和运营商一起寻找、推动企业参与,形成产业生态。华为5G技术领先全球,但目前的问题在于:相关技术没有赋能到行业,都“躺”在实验室中。5G产业链长且复杂,具体如何用?用在哪些领域?各方都在探索。这也是华为5G创新中心的职能。陈芸浠对此作了更详细解释,第一,我们要帮助金桥对接更多华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助力金桥形成5G生态;第二,帮助华为把更多5G技术赋能到金桥的企业,然后辐射到整个上海和长三角,促进地区产业升级。第三,和本地龙头企业共同探索应用场景。除了探索示范行业应用和方案,推动生态和标准建设,华为5G创新中心正在落地国内第一个云化的5G网络和终端及应用测试、认证验证平台,以及建设测试服务平台,验证需求管理平台等。5G技术嵌入制造业中,需要云集通讯企业、运营商、制造企业、其他技术企业。金桥的产业基础优势、平台集聚优势,能够帮助5G技术实现与产业的快速融合。运营商则需要为企业定制网络联通方案。5G通信产业主要集中基站建设、网络架构、终端联通、应用端这四个层面。除了基站建设和应用端,还要在网络架构、终端联通两个环节进行疏通。过去铺设的网络都在4G侧,智能制造升级首先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工艺特点和业务需求来进行企业内网改造,这也是理想集团正在金桥做的事情。此外,理想集团还从事内网改造完成后的数据采集侧工作。5G行业是交叉融合、互联互通的。在大数据侧,华为有很强的硬件能力,但是场景侧,运营商更理解这个产业。所以,从基站建设到应用终端,围绕智能造企业的问题、需求,华为、运营商会共同为智能造企业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我们发掘企业的需求点,并以需求倒逼研发,同时围绕需求搭建上下游产业链。需求只要出来,即便没有量,但是在研发侧有足够的价值,华为也会去做。这个生态就会慢慢建起来。”陈芸浠介绍。据了解,园区还将打造多个5G产业创新孵化器,构建立体的5G协同创新体系,推进5G领域头部企业与各行各业伙伴的创新合作。企业与人才集聚效应待放大3月12日,在5G产业园揭牌仪式上,有42家企业、重点项目入驻和签约,总投资额达130亿元,之后,每月园区都会新增相当数量的企业。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淘汰了一批落后产能,一些传统生产制造业厂房空置出来,亟待一批新企业入驻,5G是方向。沈乃恩介绍,“要以智能造需求为导向,引进一批新企业。”国内其他地方有很多适配的小企业和团队,园区想从外地的企业中发掘一些好苗子。5G产业生态的形成,金桥大企业可以提供应用场景,然而这个领域新颖、链条长、生态复杂,需要更多“有所长”、有实力的技术团队、民营企业参与进来。据了解,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大约有5.5万5G人才。园区要成为5G全球高端人才和资源集聚地,这些还不够。沈乃恩说,“打造5G生态产业链,需要更多的5G人才和企业。我们有信心再集聚一批更优质的头部企业,提升我们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后劲。”据悉,浦东新区在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了全市首家“5G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该基地将以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为目的,组织5G相关企业和研究单位,在金桥建设“5G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打造“5G技能湾”品牌。金桥5G产业生态园:提供更优质5G+综合服务方案,制定个性化支持政策一、园区特征金桥5G产业生态园位于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面积约5.4平方公里,是上海首个以5G全覆盖、提供完整5G产研条件的创新园。园区目前已吸引了48家企业和重点项目入驻,总投资额达130亿元。园区面向全球招引“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5G产业链相关平台、龙头企业和重要项目,着力打造“1个联盟+1个展厅+3大产业+5大平台+N个创新孵化器”的产业生态架构,重点在5G+智能制造、5G+智能交通、5G+传媒三大应用领域形成发展优势,致力于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5G技术的策源地、5G应用产业创新发展的经济高地、5G全球高端人才和资源集聚地,助力金桥打造“东方智造城”。二、发展优势一是产业生态优势。园区依托产业链和创新链招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5G产业生态体系。吸引了以华为、诺基亚贝尔等为代表的5G 核心技术企业,以中移动、中电信等为代表的5G核心运营商,以信通院华东分院、北理工通敏检测等为代表的5G核心功能企业,及汇聚了斯润天朗、理想信息、华录科技、道同信息等一批5G应用示范企业。二是功能平台优势。园区集聚了华为上海5G创新中心、上汽联创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中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中国信通院5G标准开放实验室、阿里云创新中心等五大对外创新平台。5G+超高清视频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超高清内容基地、国家级超高清联合实验室、金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联盟等,为园区三大主导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理念支撑和实践条件。三是市场化优势。金桥开发区集聚了62家全球500强企业,拥有55000名5G相关人才,资本雄厚的优势企业和高端通讯人才资源有利于园区5G技术应用和市场推广。金桥开发区以浦东新区1/50的土地贡献了超过1/4的工业经济规模。2019年,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50亿元,营业收入6803亿元,税收收入510亿元。金桥开发区拥有智能造、大视讯、未来车等与5G技术紧密结合的应用场景资源,能够为园区5G技术和应用企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区位与交通优势。园区位于金桥开发区北区,是上海内环、中环与外环距离最近的区域,西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靠外高桥保税区,南接张江高科技园区。公共交通便利,毗邻4条轨道交通和19条公交线路站点。三、存在问题一是5G产业应用规模效应不明显。5G应用的行业间存在壁垒,各行各业需求差异大,尤其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存在场景碎片化、服务个性化的问题,5G商用规模化开展受到制约。市场推广业务体系需要数字集成供应商,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对应用企业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有较高的要求。二是产业政策支持有待加强。5G产业处于前期起飞阶段,需要政策给予更多支持。第一,5G创新项目试点政策较为保守。中国移动两年前提出在金桥南区开展智能网联试验未得到政策支持,目前在北京房山区、湖北武汉等地开展试点项目。第二,5G应用领域补贴政策不明确。5G应用项目前期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但是目前缺乏针对布局5G应用领域的企业和项目的补贴政策。三是国内5G业务推广面临同类技术竞争压力。园区内华为和诺基亚贝尔都有WIFI6业务,但是可口可乐、通用等美国企业做自动化工厂智能改造时,信号端只支持诺基亚贝尔等美国企业供应商,不接受华为的信息传输。四、未来发展建议为做强做大金桥5G优势产业,打响“5G金桥,智连世界”品牌,加快5G产业的研发创新和应用场景建设,未来园区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设立产业联盟,提供更优质的5G+综合服务方案。针对5G产业前期推广成本高、规模效益不足等问题,鼓励未来车、智能造、大视讯等主导产业领域形成产业联盟,共同开展5G市场应用。二是发挥园区招商优势,在更广范围内招商优质企业。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园区产业链招商优势,在珠三角、环渤海、京津冀等全国范围内招引优质头部企业,扩大5G应用场景实践。三是依托金桥开发区产业优势,增强企业间互联互融互通,强化产业根植性。充分发挥园区统筹协调作用,依托园区龙头企业和对外平台功能,增强企业点对点需求对接,强化企业间产业上下游协作,助力金桥5G产业生态的完善和优化。四是依托园区专业化服务能力,强化针对5G产业、特色园区的个性化政策制定与实施。充分发挥金桥开发区管委会企业服务和产业促进功能,强化园区企业政策诉求调研,为园区5G产业发展争取更具针对性、特色化的政策支持。[本文执笔人:王琳杰、崔园园、张云伟。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红网时刻永州7月22日讯(通讯员 何云飞 周向 何骏华 周意生)7月20日,道县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天明深入县工业园区调研,了解企业生产情况,破解园区发展难题,研究园区升级工作,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林,县政府副县长周晓芬,县工业园主要负责人参加调研。李天明一行深入企业、走进厂房,详细了解园区调区扩区进展情况,深入调研园区企业生产管理、市场营销、发展难题等情况,与园区负责人、企业管理者共谋发展良策,提出指导意见,安排部署园区发展下段工作。李天明要求,要积极抢抓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更深的认识、更实的举措、更强的担当,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快发展、率先突破,着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机制、压实责任,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贯彻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切实做到“一件事一次办”,做强园区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人才支撑,全力建设成为产业承接的洼地、对外开放的高地、宜居宜业的宝地,确保企业引得进来、落得了地、发展得好,助力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4月19日,毕节市政协主席杨宏远到金海湖新区(毕节高新区)调研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新区党工委书记赵伟,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马祥宏,管委会副主任周锋,以及市政协教卫体委、农工党毕节市委等单位负责人和有关界别委员参加调研。在贵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调研杨宏远先后来到贵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贵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毕节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每到一处,杨宏远都进车间、看生产、听介绍,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生产经营、市场销售、发展计划和用工等情况,询问制约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共商破解难题的措施办法。在贵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调研在贵州磐石高科新材有限公司,杨宏远对企业立足长远,不断突破创新的发展理念表示赞同。他表示,企业要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设备优势、技术优势的特点,深挖经济增长点,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在贵州丕丕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杨宏远希望企业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融合发展,坚定信心,进一步扩大产能,树立产业品牌化意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新区要探索优化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减轻中小企业债务负担,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推进企业提质增效。在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杨宏远对企业在新区支持下,坚持科技创新,抢抓市场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表示肯定,指出要引进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完善产业配套,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毕节气候凉爽、电力充沛和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推动锂电池产业集群发展。在贵州金沃新能源有限公司座谈时,杨宏远指出,要发挥职教城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学生更好就业、企业更快发展、园区提质增效,实现多赢。在听取毕节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业务开展等情况介绍后,杨宏远希望企业持续加强与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助力毕节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毕节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在贵州贵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调研调研中,杨宏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和对贵州对毕节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配套和基础设施,促进要素集聚,努力实现产业好、服务好、配套好、效益好、流动好,全力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毕节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座谈赵伟、马祥宏表示,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1234”、市委“11345”总体思路和新区党工委“113343”工作思路,聚焦建设西部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示范中心目标,以申创国家高新区为抓手,打造一流发展环境,实施好“毕才毕用”工程,抓紧抓实产业大招商工作,培育壮大“1+3+X”产业体系,做好“高”“新”两篇文章,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来源:金海湖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我国产业园区具有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高新区、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区等以及近来陆续提出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等。产业园区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在产业园区中,存在两种典型的盲目开发模式:一是过剩式开发,走进园区,物业大量过剩,空置现象严重,看不到任何产业氛围,产业园区变成工业“鬼城”,二是等待式开发,政府和开发商划定产业园区后,因招商引资、基础设施配套等原因,开发缓慢,只围墙不建园。一、产业园区怪象在招商引资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动用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来吸引大公司投资落户,而各类公司也冲着廉价派送的资源而来,急速扩张,工业地产的开发,变成了一场以社会资源作交易的圈地运动,怪象频出。1、新型圈地运动高大上的策划理念,虚拟的项目,完美数字指标,理想的利税。先拿地,再围挡,几通一平过后,静候企业拿钱为我建园,外看一片繁华似锦,内看陋室空堂。碧云天,荒草地,养田鼠不错,养企业难办。工业园变成了“圈地园”,开发商削尖脑袋,硬拼土地“红利”。2、进的来出不去不少开发商初衷多为钻政策空子,榨尽优惠空间,用住宅地产模式开发工业地产,“一锤子”心理比较严重。服务平台呼声叫得最响,做得最差,以工促商、以商养工的长效收益意识淡薄。企业被诱哄着走进来,哭喊着出不去。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工业园成了典型的跛脚鸭,“烂尾楼”遍地,被人怒骂爱谁谁。3、标准化并不标准产业园仿佛成为标配城,人有我有,我差但有,模仿甚于创新,千篇一律,同质化、同构化严重。没有缜密的市场调研,忽略与核心客群的精准对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将工业园区建成只可欣赏不可把玩的瓷娃娃,比一比还好,碰一碰不可。4、盛到碗里都是菜产业园不应是大型企业的专属区,也不应是中小企业的试验田,更不应是小微企业的“攀高枝”,而应是大中小微企业按照产业链条的需要进行梯度式配置入围。忽视全产业链的企业有效配置,单纯的铺罗撒网,奶多奶少都是娘,来者不拒,尽收“麾下”。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打造,势必造成繁华背后的荒凉再现。二、产业园区发展误区1、价值构成松散,增值空间有限从园区地段价值、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等项目价值构成体系来看,产业园区的价值构成显得过于松散,增值空间尤为不足,需要从供应者、购买者、投资者和竞争者等多方面加强凝聚力,提升项目的价值。2、整体策划不够,园区定位模糊脱离前期整体策划的快速投资,脱离准确定位的重复建设,只能导致项目资金的过早沉淀和项目发展的后继乏力,造成项目审批难、落地难、开工难,方案一改再改,迟迟不能启动,短期无序,远景疲软。3、规划设计粗放,产品结构单一在区域内同类化、同构化和同质化园区比对中缺少定向的市场需求,在没有产业基础和主导产业做支撑的开发建设中,难以形成明显的行业聚集力和竞争力。园区产品设计比较粗放,尚有很大提升空间。应结合充分的市场调研,为企业量身打造出特色化、创新性园区产品。4、功能分区功能不足,综合配套过于机械功能分区无法突显功能,综合配套过于机械,产品缺少使用价值,园区缺少产业氛围,难以做到与市场严丝合缝的对接。目前,多数西部产业园区项目依然保留了产业园的部分开发模式,在功能分区、综合配套以及产品结构上,缺少了更多的市场亮点,无法形成独特的市场吸引力。5、为什么和干什么在开发建设中,缺少系统的前期策划,缺少缜密的市场调研、强劲的资源整合、准确的项目定位以及行之有效的开发模式和盈利模式,致使多数项目从一开始便处在一个为什么和干什么的尴尬境地当中。三、产业园区发展趋势1、从面对存量,精细管理走向精细化发展之路,重点发展主导业务,加强园区的产业定位和产品、服务精细化管理,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和服务体系,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个项目效益,打造品牌效应。2、从“园区经济”转向“城市经济”秉持“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强调围绕以人们的需求为中心,以提升人的幸福感为前提打造产业新城,为城市、产业企业和城市居民创造共享价值。3、“盈利模式”转向“合作共赢”思维随着新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物理空间成为“共享资源”,园区的盈利模式也由传统的“物业租售模式”向“投资共生模式”转变。过去园区强调为客户创造价值思维,未来双方不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而是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产业园区的模式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实现入园企业,共同享受入园企业的成长收益。4、从“管理园区”转向“服务园区”产业园区的更新就是城市的更新,随着产业园区配套与服务的升级,产城逐渐融合为一体。产业园区不再是传统地产买卖租售的行业,通过服务、运营才能得到长期稳定的回报。5、产业园区转型依旧是主流园区是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载体,园区的生活性配套、生产性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主导产业上下游产业配套状况决定着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速度和效益。6、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的迫切需求,紧扣产业变革趋势,紧抓关键技术瓶颈,加强信息网络、智能制造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布局,形成一批战略性产品和技术系统,培育新业态,形成新产业。7、区域产业结构化差异布局产业园区最重要的是差异化。区域产业结构差异能够为区域产业协作的形成提供经济基础,各区域的工业化发展导向则是根本的动因,两者相互影响。四、产业园区发展如何破局1、抢抓机遇,深挖项目价值,探索盈利模式鉴于产业园区产品单价低、开发强度低、招商难度大、利润空间小、建设进度慢、资金回笼周期长等特点,理顺开发思路,探索盈利模式是项目的重中之重,掌握合理的开发次第和开发节奏是项目在功能布局和资金平衡使用上必须处理好的先手棋。2、细分市场,甄别客群,做好选择性针对性包围细分市场,抓龙头企业和区域领军企业等主要目标市场,以区域内多领域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为必要补充。在客群选择中,以入园要求强烈的意向企业为核心群体,顺水推舟,争取首先取得突破;以符合项目定位的入围企业为重要客群,定向围攻,力争形成内部组团;以游离于外围的观望企业为投资客群,进行拉网筛选。做好策略化营销,做到有甄别,有选择,因企而异,对症上策。3、控制投资节奏,确保项目形象和效益双轮驱动地方政府常把项目建设形象与土地指标、证件办理、配套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倒置捆绑,产业开发商在投资节奏把控及项目建设形象上需做合理把控,才能得到形象、进度两相宜的可控局面。4、以市场为导向,准确定位,精细规划,精准对接深入市场调研,从宏观政策、区位特征、产业基础、竞争环境、客户需求入手,做好项目准确定位。同时,结合阶段性招商成果、推广经验和市场反馈,精细化园区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做好园区产品户型结构、物业功能分区、分类组团关联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5、内外结合,平衡开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按照产业园区物业建设的基本规律,园区需要做好诸多地块同步开发的建设,做好主力开发,兼顾平衡开发,由此,外在基础设施的有效利用和内在配套设施的有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厂房等企业所需的主要物业产品难以实现重点建设。6、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在产业园开发建设中,多数周边实力园区云集,且多数均经过了一定的市场培育期;如何使项目后发先至,笑傲市场,有赖于项目核心竞争力的整合打造。通过对资金实力、聚集引力、辐射张力、发展潜力以及面对压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推断项目的可持续性。7、借力行业资源,创新推广模式,实现园区低成本招商在现代产业园区的营销推广中,企业这一生产主体无法利用较低的成本与市场精准对接;而价格不菲的传统媒体,又往往无限地加大了企业的推广成本,其效果却是非常有限。借力强大的行业资源进行精准性营销推广,是实现园区低成本招商的破局之道。8、加快信息化集成,实现园区从快速发展到科学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寻求突破,为园区及企业提供全方位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项目低成本、高效率建设和运营。从“市场、成本、资源”三个因素全面深入,注重打造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构建园区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