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其发展经历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集中于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平台级项目上。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工业企业完成智能转型升级,本质是用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服务。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互联网产业,应当从理解工业出发,利用工业PaaS和工业SaaS支撑高质量、智能化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政策加持,需求驱动,工业互联网是科技新基建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频出,纲领性文件出台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从最初的论证阶段逐步进入到国家引导阶段,各类创新工程,测试床项目陆续发布。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中将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5G共同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域,随着“科技新基建”的持续升温,工业互联网领域后续政策可期。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由于过去的工业软件、数据产品等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了相关信息化产品在工业企业的推广。现阶段,监控生产、提升效率成为企业主要诉求,也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明显的应用成效。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热度居高不下,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者逐步增加,已经有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在经历多次迭代后,开始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工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的落地阶段,空间广阔工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网络层和平台层快速发展。网络层,标识解析体系的建设快速推动,已经初步建立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平台层,企业上云推动的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而需求驱动的行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均得到快速发展。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由于存在稀缺性,加大了竞争优势,积累到一定数据量后有望实现平台级发展,市场空间仍然广阔。1.是什么?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互”1.1.工业互联网是什么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从定义上来看,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形成的新领域、新平台和新模式,是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与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不同,工业互联网链接的是人、数据和机器,是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传感技术及互联网的高度融合。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多个阶段。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在工业4.0、智能制造等环节的创新和研究纷纷集中于工业互联网、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等平台级项目上。根据咨询机构IoTAnalytics的统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预计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6.44亿美元。工业互联网的内涵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帮助工业企业完成智能转型升级。根据工信部《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我国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概括为三大体系,即:网络、平台和安全。工业互联网三层级中,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从工业企业智能转型升级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到网络层的互联互通,对内实现统一接口,打通信息孤岛,对外扩大互联网骨干网覆盖范围,为实现产业链各环节的泛在互联与数据畅通提供保障。其后利用平台级服务能力,辅以安全保障,方能实现企业的智能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用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服务。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工业互联网平台,承载了大量基于微服务架构的数字化模型。这个数字化模型是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工艺、模型工具等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并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组件。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封装了大量工业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的知识库,作为连接企业IT和OT的核心,以代码和信息技术的形式将行业理解和一线生产的经验固化下来,成功解决了制造企业内信息化与生产分离的情况,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成为整个工厂端或工业生产端的控制大脑。有了边缘侧和网络层收集来的数据,加之以PaaS层的数字化模型,即形成了“数据+模型”的服务。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理解工业,落点在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核心是用数据+模型做服务,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创造价值的内在逻辑。1.2.工业互联网从工业出发,以工业立身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不能简单复制互联网产业。在工业互联网概念提出的初期,是“互联网”+“工业”,还是“工业”+“互联网”的讨论一度非常激烈。自移动互联时代以来,我国的互联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互联网相关产业空前繁荣,“互联网+”也一度掀起改造传统行业的浪潮。然而,互联网思维不是万金油,工业领域与C端消费产业不同,其复杂程度、历史积淀均是消费互联网所涉及的领域所不可比拟的。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数字化企业、互联网思维能够改进的部分,但更多涉及工业机理和模型的内容是简单的互联网算法所无法解决的。换言之,凡是涉及信息流的工业领域,特征是数字化和共享,互联网思维适用。但是,工业是实体经济,没有物质产品就不叫工业,所以,凡是涉及物质产品和非共享信息的领域,互联网思维失效。工业互联网从工业出发,以工业立身。国家发展工业互联网,从根本上是为了服务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制造业由大变强的过程中,互联网作用是一种基础设施,是一类工具,是配角,不是主角。构建制造强国现代工业体系,既要有互联网视野,也要有信息技术视野,更要有工业发展视野,将三种视野深度融合,互相配合,才能实现工业由大变强,才能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工业互联网不是一个技术、一种模式,是从工业角度出发的结合各种各样现代化技术的综合体系。工业互联网姓“工”不姓“互”。工业互联网的使命是为了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制造业由大变强,是为了中国工业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个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和带动互联网发展都是副产品,不是主题。因此我们认为,在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传统软件企业,还是传统工业企业,均处于同一起跑线,不管是从工业向互联网融合,还是互联网向工业渗透,最终必须打造以工业为基础的平台和应用,才能够从概念走向落地。1.3.工业互联网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在工业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安全三层级中,平台层是核心。在工信部信软司组织编写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中,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架构给出了三个层级,分别是:数据采集(边缘层)、工业PaaS(平台层)和工业APP(应用层)。工业PaaS是可拓展的工业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层(即工业PaaS)的建设主要是构建一个可拓展的工业操作系统,为工业APP的开发提供基础平台。由于一般企业现有各类工业软件格式大多不统一,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层的主要任务仍然是整合现有生产端的MES、ERP乃至CPS等实时数据(边缘层采集),统一汇总分析(平台层的可扩展的操作系统),提供实时监控、生产管理、能效监控、物流管理等多种生产运行管理的核心功能(百万工业APP应用),实现整体产业链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工业PaaS和SaaS支撑高质量、智能化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从实践上来看,当把来自于机器设备、业务系统、产品模型、生产过程以及运行环境中大量数据汇聚到工业PaaS平台上,并将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也沉淀到平台上以后,只需通过调用各种数字化模型与不同数据进行组合、分析、挖掘、展现,就可以快速、高效、灵活的开发出各类工业APP,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研发设计、生产设备优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运营决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多种多样的服务。工业互联网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连接海量设备,自身承载工业经验与知识的模型,向上对接工业优化应用,是工业全要素连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驱动着先进制造体系的智能运转。从微观角度,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和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宏观角度,对于全行业乃至全品类工业产业而言,从小散乱弱到数字化、科技化经营的转型,着眼高质量发展,是建立现代工业体系的必备工具。2.为什么?政策加持,需求驱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2.1.政策密集落地,市场教育基本完成自《中国制造2025》以来,制造强国成为战略目标。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推动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中国制造2025》提出九大战略任务和五项重点工程,着眼于推动基于创新、两化融合、智能化的制造业全面升级,在工业软件、智能装备改造、机器换人等战术上的调整之外,更加注重工业品设计和创造的数字化科学化、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这是继2016年12月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工业互联网”之后,第一次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全面论述,是规范和指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8年2月24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的通知》,决定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政策和领导班子的齐备标志着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建设正式起步。政策频出,统一认识,培育市场。2018年2月后,工信部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工业APP等重点发展方向,陆续推出一系列文件,同时大力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APP、智能制造等试点项目。其中《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和《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18年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工作计划”)是未来三年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详细规定了到2020年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以及重点攻关方向,并从政策和资金角度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保障。纲领性文件出台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从最初的论证阶段逐步进入到国家引导阶段,各类创新工程,测试床项目陆续发布。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2018年6月12日发布《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公示》,评选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18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工作指南的通知》(工信厅联规〔2018〕36号)的入围企业。其中任务五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环境建设”,包含跨行业跨领域、流程行业、离散行业、特定区域四个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公示名单中,阿里云、东方国信、浪潮、青岛海尔、航天云网、用友网络、徐工、三一入选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东方国信、宝信软件等6家企业入选流程行业工业互联网流程行业平台试验测试。试点和示范项目进入常态化阶段,政策层面的市场教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互联网各层级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推广指南陆续出台,试点和示范项目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制造业全行业。仅2018年下半年,工信部就发布了5个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项目的公示,涵盖近千家企业。在政策引导下,市场对于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的概念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经历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从政策层面,工业互联网厂商角度的市场教育基本完成。工业互联网成为科技新基建,后续政策可期。“科技新基建”即信息产业领域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底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响应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北京提出2019年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陕西提出抓好600个省级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新基建”是对我国信息技术体系的一次大革新,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5G并列,将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体系全面转型升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2.需求层出不穷,真需求、真痛点开始得到解决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需求一直存在。自工业互联网提出以来,市场一直对工业企业需求存在质疑。尤其在近两年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企业是否有意愿参与工业互联网或企业上云,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认为,对于能够提升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整理企业数据资产的信息化项目,企业的需求一直存在,只是由于过去的工业软件、数据产品等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了相关信息化产品在工业企业的推广。监控生产、提升效率成为企业主要诉求。常规的工业产业链包含供研产销四个部分,企业经营过程中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生产物料的管理是提升企业效能、实现精益化生产的常规手段。在近年来的智能工厂、智慧工厂建设中,消费者定制、按需生产等新的生产要求也逐步被提上日程。根据信通院2018年底发布的《2018工业企业数据资产管理现状调查报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的价值逐步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数据当作资产来进行运营和管理,以实现更大的价值。工业企业开展数据资产管理工作,60.7%的驱动力均来源于内部的业务需求,现阶段需求最大的技术工具集中在大数据处理(44.59%)、数据管理(44.59%)和报表分析(43.24%),现阶段最大的应用需求为监控生产运营情况(68.92%)和提升资源使用效率(62.16%)。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数据驱动转型致胜――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为设备/产品管理、业务与运营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三大类,分别对应工业生产中生产过程核心控制、物料和精益生产管理、以及协同创新。降本增效是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最明显的应用成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12月发布了《2018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白皮书》,其中对国内6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展开调研,搜集、分析了229个平台应用案例,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应用场景带来的效果。据此次不完全统计,在现有发展状况下,设备资产管理是目前落地最广泛的场景,生产制造优化其次。发展迅速主要原因是应用逻辑相对简单、模式容易复制,行业属性弱,推广难度低。229家案例整体上看,能为工业企业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创造新价值四大成效,其中降本、增效最为直接和显著。解决真痛点的应用开始投入使用。2017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层面围绕工业互联网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组织体系、推进机制已基本形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正在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需求迫切但供给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设备连接能力、工业机理模型、云化软件等七大方面,难以满足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需要。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参与者逐步增加,已经有部分企业的部分产品在经历多次迭代后,开始满足客户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典型的如在边缘层,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推广大幅降低了设备上云成本、让设备规模化上云成为可能。2016年大西洋集团设备接入的软件成本大约是1.5万元/台,而到2018年,上海新朋联众设备接入的软件成本就降低到约1000元/台。此外在运营层,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帮助大西洋集团通过OT、IT的深度融合,实现集中资源调度,从而人员减少50%、良品率提升3%、综合能耗降低30%。从政策热炒到业务落地,工业互联网在摸索中落地前行。2019年2月21日-22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中国通信学会联合主办的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在京举行。在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加速,已从概念普及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国内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总数超过50家,重点平台平均连接的设备数量达到59万台。工业互联网自2017年底提出以来,短短一年时间内发展迅速,在政策、平台企业、需求方共同努力下达成诸多认识论层面的共识,正式进入实践阶段。3.怎么做?工业互联网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3.1.工业互联网网络层以标识解析体系为核心工业互联网体系中,网络是基础,而标识是网络的基础。工业互联网的建设,网络层先行,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建立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标识解析体系类似互联网领域的域名解析系统(DNS),赋予每一个产品、零部件、机器设备唯一的“身份证”,从而实现资源的区分和管理。标识解析体系主要由三要素组成:1、标识,这就相当于机器、物品的“身份证”;2、标识服务,即利用标识,对机器和物品进行唯一性的定位和信息查询,是实现全球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的精准对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服务的前提和基础;3、标识管理,即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实现标识的申请、注册、分配、备案,为机器、物品分配唯一的编码。标识解析体系是下一步网络建设的重点。2019年1月,工信部印发了《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及推广指南》,明确提出,将以加快企业外网络和企业内网络建设与改造为主线,着力构建网络标准体系、建设标识解析体系。其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工业互联网网络顶层设计,初步建成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根据《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标识解析体系构建行动”的量化考核目标是2020年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形成10个以上公共标识解析体系服务节点,标识注册量超过20亿。标识解析体系从部署角度分为三层架构。标识解析体系主要分为根节点、国家顶级节点和二级节点,每层节点保存不同的信息。根节点是最顶层的信息,主要归属管理层。国家顶级节点是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既是对外互联的国际关口,也是对内统筹的核心枢纽。二级节点面向行业提供标识注册和解析服务,未来将选择汽车、机械制造、航天、船舶、电子、食品等优势行业,逐步构建一批行业性二级节点。标识解析体系的应用场景多元化。从企业内部工业互联网建设来看,标识解析体系可以打通产品、机器、车间、工厂,实现底层标识数据采集成规模、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从生态构建角度,核心企业可以横向连接上下游企业,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查询,从而打通设计、制造、物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真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横向连接成平台,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共享数据,优化经营分析管理。从企业端实践角度,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追溯、库存可视化管理、核心零部件追溯机制等已经开始得到应用。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快速推动。自2018年下半年起,国家顶级节点(一期)工程启动建设,11月内,位于北京、武汉和广州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相继启动上线。随后,行业和区域的二级节点建设加速推进中,其中汽车、高铁等行业二级节点,佛山、南通等区域为主的二级节点进展最快,最具代表性。根据2019年2月工业互联网产业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的讲话,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十个行业和区域的二级节点。3.2.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迭代演进的过程工业基础参差不齐,平台应当分层发展。当前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方式就是推动工业和IT产业融合。但是由于不同工业产业的基础不同,有些行业已经基本完成数字化改造,而有些行业仍处于较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中,这就导致不同行业需要推动的融合不尽相同。对于尚未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企业,首先应当从网络连接出发,对原有的设备做互联互通,积累初期的数字化生产资源,进而推动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活动和过程的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历经三个步骤。对于已经完成数字化改造的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可以分成制造资源云化改造、制造能力开放共享和智能化创新三个步骤。第一步制造资源云改造。推动企业的IT能力平台化,将制造资源向云上迁移,降低信息化的建设成本,促进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达到制造资源的互联互通。第二步制造能力开放共享。推动制造能力平台化,促进制造资源开放合作和协同共享。企业资源云化后,可以研究和推动制造能力的问题,把制造能力的模型研究出来平台化部署,再共享。这也就相当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层“数据+模型”服务的核心。将技术、知识、经验和方法以数字化模型的形式也沉淀到平台上以后,只需通过调用各种数字化模型与不同数据进行组合、分析、挖掘、展现,就可以快速、高效、灵活的开发出各类工业APP,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协同研发设计、生产设备优化、产品质量检测、企业运营决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多种多样的服务。第三智能化创新。通过软件化、模型化、人工智能化,让创新的门槛极大降低,全民创新,让所有的人都成为创造者。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模式创新也十分活跃,企业集成创新的能力较强。进入这一阶段后,智能制造领域的个性化定制、C2F等模式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释放。目前国内大部分工业企业仍处于第一阶段,少部分位于第二阶段。因而从发展路径来看,企业上云和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是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主要内容。3.3.区域扩张,先声夺人,企业上云推动企业上云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一阶段建设。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和企业资源的数字化是基础。从国内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企业都面临着制造资源云改造、云迁移的需求,也即云计算领域的工业企业上云。促进各类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丰富专业云服务内容,推进云计算在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应用,有助于直接提高行业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是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首要基础性工作。以区域为基础,快速布局,推进工业云建设。工信部在2017年3月发布《云计算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作为与工业互联网互相带动的举措,工业云的发展将成为未来三年的重要应用促进行动之一。该计划明确表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深入推进工业云应用试点示范工作。以各地政府组织牵头,依靠拥有先进技术实力的云计算企业,构建制造业在内的工业云,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成为最终落脚点。从实践角度,区域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前期推广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发展较为迅速。如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三角地区,浙江省早在2017年4月即推出了“十万企业上云行动计划”,江苏省和上海市也分别于2017年12月和2018年12月印发了《加快推进“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和《上海市推进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目前已经有21省针对制造业企业上云提出了各类发展计划。从区域工业云到区域工业互联网。从工业云的视角解读,从研发设计类工具上云,到核心业务系统上云,逐步进化到设备和产品上云,以能力交易为导向,实现跨企业的制造资源优化配置,这一步即完成了狭义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随后企业在平台上沉淀应用,开放生态,最终实现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的搭建。由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理解为在传统工业云平台软件工具共享、业务系统集成的基础上,叠加了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和开发者集聚的功能,大幅提升工业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效率,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以推进企业上云较早的长三角地区举例,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正在成为长三角产业合作的核心,成为智能制造的新引擎。生产、管理、设备的全面上云让制造业企业在经营角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许多工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机登录企业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查明当日的工作任务。从经营管理角度,运营管理系统创建一种开放智慧工厂模式,形成扁平灵活、协同有效的共享智造生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从供研产销四个环节确保产品的周转和存货的灵活管理,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产业聚集和完备的工业体系,也为长三角构建区域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奠定了基础。在上海,依托大国企、大平台集中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在浙江,阿里云预计到2025年将连接2亿台工业设备,服务工业企业30万家;在江苏,超过60万台工程机械装备通过徐工集团的汉云平台“登云上网”。2018年,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百万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倡议正式启动,提出力争到2020年实现新增“上云上平台”企业百万家,运营成本降低2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长三角是中国工业产能密度最高的区域,也是中国IT与自动化企业聚集地,三省一市拥有多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数以百万的中小企业。工业互联网搭建了连接和赋能平台,让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对接智能化服务商,形成区域内N个面向行业的子平台,逐步形成服务生态,最终促进区域内的产业协同。3.4.行业扩张,厚积薄发,工业需求推动工业需求推动工业互联网行业平台的建设。世界上第一个工业云平台Predix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2015年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基于设备做远程维护;第二个平台MindSphere是德国西门子公司基于工业4.0理念建立,在2016年4月开放,主要用于泛在的人、机、物的链接,从而搭建数字孪生的工厂体系。ABB的Ability更是开始下沉到行业终端。可见最初的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本身就起源于工业巨头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不同行业发展各异,行业需求多样化。与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不同,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加深入工业知识和行业机理,很难采取通用的范式包罗万象。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行业龙头企业基于内部转型升级驱动力来推动数字化改造、企业上云、以及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根据我国统计局口径,把我国工业分为41个大类行业,上百个小类。由于各行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生产特征、业务需求和两化融合水平存在差异,现阶段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在各行业步调不一,应用重点和发展路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特征。电子、家电、电力等行业发展最好,流程型行业普遍优于离散行业。电力行业、电子行业均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是“中国制造”崛起过程中重要的参与者,历史上两化融合基础好。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装备密集和资本密集行业,是我国现阶段工业互联网普及度最高的行业。除上述三个行业外、石油石化、钢铁、交运设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国有企业集中的领域中,工业互联网发展也较好。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技术更新和资本投入上本身具备主观意愿,且资本密集型行业对精益管理、效率提高具有较强的需求,因而从早年工业1.0、工业2.0时代就比较关注两化融合。此外,流程型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普遍高于离散型行业,与上述提及的资本密集、技术密集有一定关系。流程型行业的特点是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流水化,本身就需要MES、PLC等信息系统参与过程控制,且故障停机带来的成本较高,工业企业需求明确,因而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上更有积极性。以钢铁行业为例,钢铁行业具有技术和劳动密集、前端流程、后端离散等特点。传统生产中高耗能、高排放,对环保限产等压力较大;此外钢铁企业生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人员流动性较高,工艺原理复杂,对于技术的传承以“老带新”为主,很难将管理方法和行业知识沉淀下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对炼铁高炉等设备开展实时运行监测、故障诊断、能源调度管理,提升产线运行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此外通过将经验和知识模块化、大幅减少停机故障和安全事故。除重点行业外,重点工业设备上云也逐渐被重视。由于工业门类复杂、行业壁垒高,跨行业平台推广存在一定难度,因此行业平台企业提出了利用关键工业设备的方式实现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办法。工信部2018年7月印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推广指南》,提出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推动工业窑炉、工业锅炉、石油化工设备等高耗能流程行业设备,柴油发动机、大中型电机、大型空压机等通用动力设备,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设备上云用云,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维修成本。这种工业企业较常见的通用型设备,不但弱化了行业准入门槛,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而言,还能能够通过不同行业积累的数据横向对比,精准运维,提升效益。同时这也是单一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发展的重点路径。我们认为,区域聚集和行业深耕都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重要路径,短期内仍是合作发展阶段。短期内,区域聚集受益于政府政策的推动和相关补贴的促进,发展更为迅速。但当区域聚集的业务流程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深耕行业、以工业需求为主的行业性平台将迎来快速发展。此外,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存在一定数量上的限制(分两期评选10家),在发展前期阶段也不会无限制扩张行业,更多是通过相关领域渗透、通用型设备管控等方式进入新领域,因而与固有行业平台暂时不会形成竞争。换言之,根据2019工业互联网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引述的观点,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4800亿元,而大家熟知的工业互联网公司规模仍然不大,大部分公司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尚不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海量的工业需求必将推动行业持续发展,当行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具备稀缺性的双跨平台有望借助前期数据积累的优势,实现平台级发展。4.相关标的推荐根据工信部《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主要落脚在如下方面:1、网络基础方面。重点推进企业内外网改造升级,构建标识解析和标准体系,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为工业全要素互联互通提供有力支撑。2、平台体系方面。重点推动建设若干个面向多行业、多领域应用的国家级平台,支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效应的企业级平台,形成国家、企业两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促进工业全要素连接和资源优化配置。3、安全保障方面。重点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形成国家、行业、企业协调联动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格局,建设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体系。4、融合应用方面。重点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示范部署,以应用促发展、以发展促应用。5.附录主要平台层公司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展:A股计算机行业以外,《2018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白皮书》根据2018年底调查情况汇总了我国主要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图谱,仅作为附录参考。
来源:艾瑞咨询、走向智能论坛公众号;由“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协会”整理发布报告| 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附PDF下载)点击“阅读原文”可免费下载“艾瑞咨询: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完整报告。报告简介《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研究报告》主要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能力、构建方式、应用场景、产业链、开发难度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通过对核心平台的功能及开发难度进行分析,预测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的发展趋势,并给出平台的发展建议。目录报告摘要1 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1.1 工业互联网平台简述1.2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1.3 工业PaaS平台的核心能力2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2.1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2.2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发展情况2.3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链图谱2.4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路径2.5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行业分布2.6 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布2.7 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对比3 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分析3.1 各类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力3.2 连接与边缘计算平台能力分析3.3 工业PaaS平台能力分析3.4 各领域数字化模型的开发难度3.5 各行业平台应用侧重点分析3.6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价值4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4.1 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趋势4.2 国内工业PaaS平台发展建议图表目录图1-1 工业互联网平台功能架构图2-1 2018-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图2-2 2018-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图2-3 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图2-4 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 图2-5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构建方式图2-6 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行业分布图2-7 2018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布图2-8 2018年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场景分布图3-1 2019年全球工业网络市场份额预测图3-2 2018年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能力以下是报告主要内容。
核心摘要: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产业互联网当前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环境基础,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企业服务行业发展不足,产业互联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产业互联网是流量红利枯竭带来的必然进程,也是互联网行业从注意力经济转向价值经济的途径。生产领域流程复杂、链条较长,产业互联网能够催生大量的节点型服务企业,产生新的机会价值。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而是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显现形态,其根本意义在于对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进行打破重塑。产业互联网与金融、制造、物流、零售、文娱、教育、医疗这7大行业结合,显现出完全不同的应用特征。金融因具备资金流、信息流双重属性,可成为其他行业建立连接的切入点;制造、物流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建立新的信息连接对于产业升级、成本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零售行业受消费互联网推动,正在向上游渗透形成更有效的流通链条;文娱、教育、医疗行业也在经历产业互联网化变革,但是行业核心环节的非标准化程度较高,产业上下游价值信号的打通仍有一定难度。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带来的产业升级是行业服务者将原有的竞争壁垒进行产品化输出的过程。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需要从自身优势领域入手,形成IT、产业、互联网的综合能力,将服务进行产品化输出。产业互联网概述:回归网络的连接本质产业互联网概念对传统产业各环节改造重塑,构建新型协同网络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连接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的过程,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渗透传统产业链各环节并进行改造重塑的基础上,将生产流程有效打通,建立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相互联结,实现生产的快速响应与协同。产业互联网是突破传统产业参与主体线性信息传导与被动型资源调度计划的模式,打破产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新的供应关系,最终向分布式、去中心化思维发展。在产业互联网的作用下,行业参与主体之间的资源与信息快速交互、响应,最终将重组产业网络并形成价值生态。产业互联网VS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回归连接的本质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并非两个相互割裂独立的概念。相反,产业互联网是在消费互联网基础上,在生产端与消费端进行连接链条的补全和重构,最终通过连接的融合,让生产信号、需求信号、价格信号能够有效传递,资金与物品实现最高效流动。产业互联网特征:打破与重塑价值逻辑流量红利消失下的被动转型产业互联网驱动互联网服务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消费互联网关注点为用户数量和用户注意力时长,其快速发展可以看作是跑马圈地的过程。但近几年,不管是用户数量还是用户注意力时长,整体上难以再取得爆发性增长。在此背景下,企业服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用连接、数据和智能三大要素去解决更多环节的痛点,这个过程可以看作精耕细作的过程。在此过程的早期(即现在),流量红利余温仍在,C端连接仍占主导因素,因此B2B2C型企业优势明显并备受关注。随着连接布局的完成,物联、数据和智能作用逐渐提升,专注于供应链效率提升的企业优势将逐渐凸显。尽管产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是技术与商业形态成熟后的必然,但C端流量红利的消失,在产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巨头向上渗透的合理路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阿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以消费端为入口,以技术为支撑,以平台为载体,建立了全新的行业基础设施。以此为基础,互联网科技巨头能够沿行业供应链向上渗透,完成供给端的赋能整合,实现业务协同和生产链条延伸。与其他行业相比,拥有这样的“超级整合者”的行业,生产与消费的联系更紧密,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融合更快速。生产端的提升与变革也为这些整合者带来巨大的生态效应。去中心化重构创造产业链新价值产业互联网推动产业链去中心化并重构新的中心消费互联网以流量和注意力经济为基础,生产链条较短、供需关系简单、服务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形成了互联网寡头垄断的总体格局;而生产领域的产业参与者更加多样,产业链长且交错复杂,产业互联网将多条产业链的上游资源、中间商、服务企业、核心生产企业、终端消费者等一系列环节组成多节点的生产网络,是信息流动的去中心化过程。艾瑞认为,生产网络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专业性决定了产业互联网领域难以出现全局性的垄断寡头。同时,生产网络的建立将形成多个连接的关键节点,催生新的节点型价值中心。工业时代轮转,产业互联网改变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模式自工业革命时代开始,以流水线为基础的精细化分工和大规模生产,几乎已经遍及所有行业,形成了由供给端驱动的生产-库存-营销-消费的供需模式。这种大规模生产的长周期、高库存、缺乏个性的特征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快速变化且多样的经济需求。产业互联网为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形成的生产-消费模式带来了新的变化,通过打通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向连接,形成需求-供给高度互动的快速反馈机制,推动全产业链的集成和创新。赋予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与环节重塑能力不再以概念创新为卖点,重整上下游核心环节是根本目的尽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有赖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核心技术,不断加速技术开发商业化进程并寻求更多技术可落地的实际应用场景,但产业互联网绝不是简单的“技术+”积木式概念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以线上化、数字化为基础,改造产业形态及组织方式,优化企业生产、经营、融资模式,并加强产业协同交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网络建设乃至跨行业共融发展。具体来看,生产环节中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内容创作、经营销售与协同管理等核心环节,均可成为产业互联网通过技术渗透改造的对象。新型技术场景、平台、管理理念等要素也需要通过融入产业互联网塑造的新型网状关系而实现落地应用。技术融合发展之后的产业形态显像为新兴技术落地寻找多元化应用场景与组织方式近年来,在本轮智能革命中新生的技术产业化扩散趋势明显,各类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规模持续增加。其中,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能够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有效连接,移动计算及移动互联网技术使智能终端成为产业互联网的末梢神经,云计算赋予产业互联网充足的算力支撑与资源共享机制,大数据能够对产业互联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及可视化使用,人工智能助力专家系统建立、人机交互与商业决策过程,5G提升通信传输效率并加速新的生产组织方式裂变生成,区块链构建的可追溯信任机制可以为产业互联网安全提供保障……产业互联网的良好包容性可以为各类技术的场景化应用与融合性测试提供实验土壤,以检验技术的产业应用意义与商业化效果。技术集成至特定阶段,可催生产业互联网形态多样化随着智能革命的逐步深入,新兴技术在自身发展迭代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速融合,推动实体经济业态发展与商业创新。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以实现互联互通、跨界重塑为主要目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传感器、5G等技术载体充分集成后,借助产业互联网综合平台加速对各传统产业的渗透迭代过程,在检验场景化可行性与验证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发展出互联化、扩散化、外部激发等产业互联网形态发展特征。未来,产业互联网各参与方将持续加码各类新兴技术,产业互联网的形态特征显像会愈加多样化,催生更大的商业想象空间。产业互联网应用:价值信号的路径重建金融:资金融通叠加信息流通双重切入金融是切入产业互联网服务体系的较佳入口资金具有天然的信息属性,而金融的资金融通作用需要通过产业价值传递来实现。艾瑞认为,现代金融服务与信息的生产、传递和使用的关系日益紧密,经济活动“金融化”程度加深,金融资源和信息越来越成为生产活动的必备要素。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资金的高效流动与信息的快速连接具有天然的相关性,对于数字化、信息化服务难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金融工具可能是比信息平台更有效的产业互联网连接手段。金融服务商在向上延伸做SaaS服务有一定优势对于缺乏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传统产业,产业互联网难以通过信息打通的方式实现连接,而金融服务商本身在产业链上占有优势,是这类产业实现连接的一个有力推动者。金融服务商能够通过“支付先行”向上延伸数据+技术+资金的打包服务。艾瑞认为,金融机构在产业互联网中的性质可能会发生改变,金融服务的内容将更加丰富,金融服务商能够成为类SaaS服务商的综合服务角色,也可能会像SaaS服务商一样形成整个生态。制造:生产交付与深度服务持续融合生产协作网络使得生产即服务(MaaS)成为可能生产即服务(Manufacturingas a Service)是制造商共同使用生产基础设施网络的产物。在实现形式上,MaaS的雏形是生产者共享制造设备(融资租赁)和制造产能(代工厂)、以及消费者即时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产品(共享3D打印)来降低成本实现灵活快速的生产。随着生产网络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程度提高,欧美等国家已经逐渐形成了专业的MaaS平台,为非周期性的灵活订单提供即时生产服务。MaaS:工业制造领域优先切入分散程度高的离散制造业工业制造可以根据生产模式分为流程制造业和离散制造业,其中离散制造业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和分散程度分为重型离散制造和轻型离散制造。目前中国已经出现的MaaS服务商,如生意帮、云工厂等,主要服务于轻型离散制造行业。而重型离散制造和流程制造行业,由于产能集中、需求波动小、生产过程难以拆分,产业互联仍停留在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连通阶段,尚未出现成熟的MaaS服务商。艾瑞认为,由于这些产业特征,工业制造领域的MaaS发展需要将信息流动与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结合,形成以生产要素(而非单纯的信息)为中心的生产合作网络。物流:新一代服务商加速多环节磨合打造数字化供应链生态圈,实现“飞轮效应”理想态传统物流主要以支持体系的角色存在,追求规模经济,实现部分物流节点上的体验、效率、成本的最佳。随着5G技术及物联网传感器成本的迅速下降,物联网在端到端供应链使用场景中逐渐普及,实现物流场景中的人、设备、车及货物等万物互联。进而成就行业整体的“飞轮效应”理想态。改造成本高是即时数据化连接推进缓慢的主要瓶颈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用户对物流成本敏感度较高,这要求物流企业进行精细化的成本管理,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物流行业货运存量大、涉及环节多、流程复杂,行业供应链的整体提升需要的车货匹配、流程可视化、供应可调度等条件,对大多数需求方来说并非必要条件,同时涉及到大规模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增加,大大侵蚀短期利润,这是影响物流行业产业互联进程的主要原因。艾瑞认为,改造成本的限制意味着物流行业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实现必然是渐进式的,其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竞争壁垒的不断提升和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零售:消费互联网驱动下的重生产业互联网打破传统零售供应链流通关系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零售的下一阶段发展将集中在中介流通环节和B2B关系网络的重建上。传统零售供应链条呈现线性状态,各参与方之间依次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多级分销商网络实现价值和供需信号传递,传递效率较低,需求信息回流通路不畅。而消费互联网带来的数据网络、供应链基础设施有可能重新建立起分散的零售商与供应商的直接联系,形成简单且高效的连接通路。文娱:价值链一体化过程远未完成内容平台使消费者同时成为生产者,参与价值叠加过程在文娱行业,用户获取内容渠道的多元化和短视频、直播等娱乐平台的爆发,使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普通用户不但能通过各类工具直接制作视频,成为内容的直接创作者,还能够通过互动、弹幕、投票、二次创作等多种方式影响作品内涵与创作走向。消费者作为生产者参与文娱内容生产,创建了一条去中心化的价值回流通路,使众多“素人”成为大众化娱乐内容生产者,更加快速、精准、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教育:需求端复杂,易从局部切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教育产业互联网的切入点教育行业下游终端用户类型多,个性化需求复杂,在整个产业链上难以数字化触及,教育产业互联网化最可能成功的是从管理环节切入,实现软件及服务供应商的平台化管理。目前,教育产业仍然极度分散、各教育组织平行独立,导致优质资源配置效率很低。通过搭建专注教育服务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更科学地重组行业供需关系,进而改善产业成本结构。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只有政府力量才能实质性推动医疗产业互联网医疗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我国医疗系统由于具有强公共服务属性,行业发展受政府和社保机构的强影响,医疗资源长期供不应求,医疗机构(医院)连接意愿不强,上游供给端(医药企业)和需求端(医患病人)对产业的作用能力较弱,产业互联网化发展驱动力不足。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医疗资源供给持续增加,就医方式也在日益改善。但医疗机构、政府部门、服务企业之间存在深厚的数据壁垒,产业互联网在健康医疗事业中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医疗产业互联网化仍然“步履维艰”。产业互联网行动:竞争壁垒产品化输出机会空间和行动建议行业分化与业务细分为产业互联网服务带来无限空间虽然目前产业互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进展不一,渗透程度总体不足。但在产业互联网的生产网络中,不同细分行业与不同业务环节的交叉能够创造出数量巨大的服务节点。这些节点内部也会进一步实现合作分工,形成新的合作网络。因此,艾瑞认为,产业互联网不断推进行业分化和业务环节细化,为服务者带来的机会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产业互联网的终局绝不会是寡头垄断的统一市场,而是参与者多样且极度活跃的交叉创新市场。
https://www.x9idc.com/news/?9497.html持续更新中一代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与成功实践:数据驱动的新价值网络-阿里云-2020-34页
诠科教经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报告导读2020年,企业数字化意识被疫情激醒,产业互联网理论落地为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行业特征明显的商业模式。产业互联网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9.0%,在数字经济结构中占到了80%,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所在,而产业互联网,正是产业数字化的最佳实现方式。六方主体凭各自优势入局在对产业互联网发展大方向的一致认同下,各方势力开始在工业品、办公采购、生鲜、服装、家居、建筑等行业争相布局,形成了互联网巨头、垂直平台、行业龙头企业、央国企、技术型企业以及品牌企业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产业互联网“3+1”范式在不同行业、不同业务模式下,跑出了一大批产业互联网典型模式。总结这些模式的共性特征,可以发现产业互联网已经形成“3+1”范式,分别是智能制造、数字供应链和双能力品牌,此外,数据智能则从技术维度贯穿上述三种范式。而“3+1”范式则都遵从“效率驱动可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在“3+1”范式下,在不同行业将持续产生新的商业模式,形成千峰竞起的大时局。如需下载完整PPT报告,公众号后台回复关键字“产业互联网”即可弹出下载链接,供大家学习!本文阅读需5分钟诠科教一图带你速览这报告来源|亿邦智库,编辑|诠科教
回复关键词【2019智慧文旅】下载完整报告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于5月21日-23日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召开。腾讯云启、腾讯云启研究院联合腾讯文旅、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在会议期间共同发布了重磅行业报告:《2019产业互联网智慧文旅研究报告》,报告首次全面阐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智慧文旅的发展轨迹。报告中提到,文旅行业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起点,伴随AI和5G等新一轮技术的崛起,智慧技术正在打开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文旅行业迫切需要装上新技术引擎,提高行业生产力,奔向未来的智能社会。当前文旅行业已经发展到 3.0 阶段,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升级,对文旅产品和文旅体验的要求也更加具体和个性化,解决旅游体验和旅游品质问题成为当前文旅业的重头戏,需要相关产业链、政府、企业链用技术将文化和旅游有机巧妙的结合,让用户的出行体验更有深度也更加智慧。报告指出,文旅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其拥有大量珍贵的文化资产和无形资产。如何有效地将这些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融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以及如何在当前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时代,更好的开发无形资产的价值,将给文旅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局面。近几年来,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文旅融合等旅游业转型升级方向相继被提出并落实,并获得了政策和社会的认同。在互联网巨头中,腾讯率先瞄准了这一领域,做出了智慧文旅布局,成立了腾讯文旅全新业务品牌,通过提供完整、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解决方案和服务落地,连接G2B2C,助力文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以腾讯多年的用户数据积累和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强大的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在旅行的智慧化、文化的智慧化、文旅结合的智慧化三大方面展开了探索与实践。针对如何把握住智慧文旅的发展机遇,报告指出,文旅行业的发展有三重动力:消费升级、政府推动、对外开放。消费升级对文旅行业提出了更高的个性化服务要求,政府推动对文旅行业提出经济增长的要求,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则提出了更多国际化的要求。借助于新一轮技术革命,文旅行业将走上富有智能化和个性化服务的道路。当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由过去的人口红利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技术决定行业经济发展,只有适应技术进步,充分利用新的生产工具,提升生产力水平,才能抓住发展机遇,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报告原文回复关键词【2019智慧文旅】下载完整报告- End. -本文编辑:腾讯文旅见习编辑 张聪聪审核:腾讯文旅 孙晖 仝晓琳 张璐图片素材出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化产业参考# 整合编译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11月21日,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成果发布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发布《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与投资机遇研究报告》。2020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5G+工业互联网”成果展现场。记者胡冬冬 摄基于深入调研和系统分析,追踪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脉络,研究报告提出,在投资上应把握资本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遵循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一方面,围绕服务型制造业建设,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提出了锻造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另一方面,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速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阐述了提升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建设的新业态新模式。研究报告提出,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工业互联网产业将呈现出更加丰富的业态,不仅追求解决方案的通用性,同时还强调对垂直行业细分领域的深耕。未来,在工业互联网产业链上有比较优势、对行业有深刻理解的工业软件或工业App提供商,工业领域龙头企业孵化的企业以及工业安全公司等将会迎来发展机遇,并带动其他生态企业发展。下一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与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继续围绕工业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企业商业模式、产业生态体系等细分领域展开研究,进一步强化投研结合,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吴曈)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 新基建政策驱动,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有望 超万亿1.1 工业互联网政策频发,成为新基建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互联网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以来政策频发。今年以来工业互 联网相关政策频发,2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 5G 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3 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推动工业互联网加快发展的通知》 , 4 月发改委发布推动企业“上 云用数赋智”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5 月《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发 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比 2018/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工业互联网的内容,我们认为“为制造业转型升 级赋能”的核心思想没有改变,在关注重点上从“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到了“工业 互联网”全领域,也从侧面反映了工业互联网的地位提升。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作为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载体,在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和企业复工复产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 建设更加迫在眉睫。当前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持续发布,有望促使产业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是 IT、OT、CT 技术的融合,有望转变企业生产制造模式,是新基建 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本质是 IT、CT、OT 技术的三重融合,通过 CT(通 信技术)连接企业内外各类数据,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数据打 通,依托 IT(信息技术)针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并与 OT(生产管理技术) 结合,使得过去生产制造过程中隐形的工艺和经验能够显性化、数字化、可复用、 可预测,最终形成工业经验和机理模型的沉淀,赋能和改造传统的工业体系,帮助 企业多、快、好、省,创造更多价值。工业互联网有望转变企业生产制造模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智能化生 产:企业制造模式由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2) 个性化定制:企业产品的生产销售由规模化定制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实现以用户 为中心的按需生产,有效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解决企业的库存和产能问 题;3)网络化协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由地理集聚向网络集聚转变,工厂不再是 企业生产制造的唯一中心,通过产业链协同、众包设计、供应链协同,有效降低资 源获取成本,打破企业的疆域,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4)服务化延伸:企业商业 模式从卖产品向卖服务拓展,通过产品上的智能模块,实现售后的多样化服务,拓 展企业利润空间。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新基建的概念 屡被提及,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新基建作为守住“六保”底线、完成“六稳” 工作的主要投资方向,再次获得从政府到社会的重视。2020 年 4 月发改委权威定 义了新基建的内涵,其中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基建网络基础设施之一,成为新基建 的重要组成部分。1.2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国内政策逐步完善 从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 4.0 到《中国制造 2025》,工业互联网一直是智 能制造的重要载体。工业互联网源于美国,2012 年由 GE 率先提出。随后以 GE 为 代表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试图依托其强大的 IT 技术打造工业互联网的通 用平台。2013 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工业 4.0”的概念,预计投资 2 亿欧元,推动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 自组织为标志的工业革命,试图依靠强大制造业基础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结合中国实际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促使中国从 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在这些政策的背后,工业互联网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 载体,始终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中国制造 2025》中就已经提及,“促进工业互联 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 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因此,工业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是顶层政策的延续, 也是制造业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环节。国家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 2017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 指导意见》,正式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目标,同时针对 2020 年以及 2025 年的发 展任务做了明确的规定。随后,工信部于次年出台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18-2020)》,针对国务院的政策进行了具体的落实和细分。在此之后,一系列 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工信部先后发布了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 安全建设的一系列文件。地方政府通过网络提速降费、上云优惠券、产业基金等形 式支持工业互联网建设。我们认为,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在步 入快车道。1.3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加快,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快于顶层政策规划,提前并超额完成 2020 年目标。我们对比 了两份顶层政策规划(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 网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年)》)与当前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度之间的差异,发现大部分政策目标已经提前并且超额完成。其中, 尤其以标识解析的发展速度最快。标识解析赋予了每个设备独特的网络位置,类似于 互联网中的 DNS 域名和手机中的 SIM 卡,是工业互联网网络建设的基础。当前我国 已经完成 5 个国家顶级节点、55 个二级节点的上线运营,接入设备的标识注册量超过 37 亿个,远超顶层政策中 2020 年 5 个顶级节点、10 个二级节点、20 亿标识注册量的 规划。此外,目前我国还完成了 10 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遴选、153 个 试点示范项目的评选、4 个国家级示范基地的建设,提前完成了顶层政策的规划。因 此,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在政策驱动下建设进程有望逐渐加快。我们测算 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4 万亿,发展空间广 阔。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19 年预计工 业互联网核心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的网络、平台、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增 加值达到 5361 亿元,2020 年预计达到 6520 亿元。我们认为到 2025 年,工业互联网核 心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24 万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9 年中国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共 37.28 万家,企业平均年收入为 28374.46 万元。我们假设到 2025 年,规模 以上工业企业均会在工业互联网相关领域有所投入。另外根据 GE 提出的“1%理论” (即工业企业 1%的信息化投入即可创造巨大的商业价值),我们假设企业投入资金占 总收入的 1%,即 284 万元,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025 年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 达到 10578 亿元。此外,结合 2025 年百万企业上云的目标,测算小微企业 2025 年部 署工业互联网的数量达到62.72万家,假设每家投入的金额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0%, 即 28 万元,则小微企业 2025 年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1779.65 亿元,两者合 计接近 1.24 万亿,发展空间广阔。二 5G、AI、云计算打破技术瓶颈,工业互联 网赋能千行百业2.1 5G 打破通信技术瓶颈,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造新应用 无线通信技术制约工业互联网泛在连接。早期的物联网通信主要应用 RFID 等单 向、半双工的通信技术,相对可以传递的信息量非常有限。随后,各类 WLAN(无线 局域网)技术例如蓝牙、ZigBee、WiFi 等不断发展,使得工厂设备的感知和监测成为 可能。但是,WLAN 技术传输距离有限,难以做到长距离的数据采集。为了解决传输 距离的问题,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应运而生。其中,NB-IOT 通过蜂窝移动 网络进行传输,可以支持每小区 5 万个终端的连接能力,信号覆盖范围也更加广泛, 能够应用在智能电表、智能路灯、智能烟感、智慧水务等远距离物联场景。但 NB-IOT 的传输带宽仅有 200KHz,峰值速率仅有 250Kbps,且移动性能较差,对于需要视频语 音实时交互、移动范围较大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如工厂自动巡检、无人运输、智能 制造等则力有不逮。因此,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在传输距离、传输带宽和速率方 面达到了瓶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5G 提供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型无线通信网络,助力工业互联网 突破通信瓶颈。5G 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高性能的新型无线通信网络。5G 网络的性能较 4G 有大幅的提升,峰值速率是 4G 时代的 20 倍,达到 20Gbps,可以支 持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5G 设备的连接密度是 4G 时代的 10 倍,达到每平方米 10^6 个,时延达到毫秒级,是 4G 时代的 10%。因此,5G 可以带来大带宽、低时延、高可 靠、广覆盖的通信能力,使得设备的泛在互联和海量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5G+工业互联网融合拓宽应用场景。5G 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大幅拓宽工业 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延伸出 5G+超高清视频、5G+AR/VR、5G+无人机、5G+云端机 器人、5G+远程控制等需要大带宽、低时延、广覆盖的应用。这将丰富工业互联网的 应用范围,真正实现工业互联网的泛在连接。因此,我们认为 5G 和工业互联网作为 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2 AI 和云计算助力工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化 工业互联网产生海量数据,云计算提供算力支撑。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会盘活企业 的存量数据,同时产生海量的增量数据,数据的存储、分析和计算需要更强大的算力 支撑。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实现底层 IT 资源的池化,即将过去独立的服务器、 存储设备组成一个规模更为庞大的算力资源池,使得 IT 算力能够像水和电一样实现 按需供给。因此,云计算技术能够提供弹性、可扩展、高性能的计算资源,可以满足 工业互联网海量采集数据的存储和分析,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算力支撑。人工智能赋予工业互联网数据挖掘能力,AIoT 助力工业互联网迈向智能化。工业 互联网对企业降本增效的赋能需要更智能的算法支撑。传统的 IoT(物联网)技术仅 仅只具备感知能力,对于数据的分析也仅限于对设备状态的感知、监测、跟踪,因此 应用领域较为有限,无法满足工业互联网的场景应用。而人工智能尤其是深度学习算 法与工业互联网具有天然的融合性。工业互联网可以为人工智能算法的提升贡献海量 的训练数据,而人工智能算法又可以赋予工业互联网更加深度的数据挖掘能力。AI 和 IoT 技术的融合,AIoT 赋予了工业互联网从感知能力向认知能力的升级, 而云计算又为这种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海量数据训练所需的算力基础。因此,云计算、 AI 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也将产生许多新的应用价值。例如,在设备层面可以结合 AI 算法实现产品的质量检测、设备预测维护和产品自动分拣。在企业层面可以实现产品 的辅助设计、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优化、生产流程的自动监控和实时决策。在产业链协 同层面,可以实现集团的辅助决策、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等。2.3 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设备管理和业务优化成热点 新兴 ICT 技术的突破为工业互联网带来丰富应用场景。根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 展白皮书》统计的国内 229 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 主要分为三大类 19 小类。第一类是设备/产品管理类,尤其是状态监测和报警类应用占比达到 70%。在此基 础上,预测性维护、故障诊断、远程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新兴的、基于深度 数据分析的应用也在不断兴起。第二类应用是围绕企业生产制造、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业务运营 与优化。典型的如钢铁企业通过对高炉的仿真与机理模型实现高炉“黑箱”的可视化, 并通过对炉内气流分布等参数的分析,建立物料投放的标准,从而能够提升冶炼效率。第三类应用是在企业内部数据打通后,工业互联网还可以赋能企业内外部的社会 化资源协作。典型应用如家电企业的按需定制,打通交互、设计、生产、物流、运维 服务等多个环节,通过建立用户社群,实现用户订单的个性化、按需定制,从而缩短 产品研发周期,又更加贴近用户,能够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设备管理和业务优化类场景技术复杂度较低、应用价值较大,逐渐成为应用热点。 从应用场景的分布来看,设备状态监测应用使用率达到 70%,生产制造优化类应用使 用率达到 32%,我们认为主要是这两类应用实施难度较低、应用价值较大。设备管理 类应用主要基于“设备物联+数据分析”,一方面涉及的工业机理较为简单,从技术实 现的角度来看,设备上云互联较容易。另一方面,设备互联之后,可以实现设备运行 状态监测、故障诊断、远程运维、预测性维护等,大幅提升设备的生命周期,节约设 备运维的成本以及停机带来的损失,在应用价值方面较容易体现。因此,设备管理类 应用成为热点。业务优化类应用主要基于企业的生产管理软件上云,在实施难度上也 相对简单。而上云后数据打通,可以带来排产调度优化、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等应 用,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能见度较高,因此也成为应用的热点。2.4 大型企业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主力 大型企业重点聚焦高价值应用,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主力。大型企业设备种类繁 多、生产经营复杂、信息化投入充足,因此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使用具有较强的 动力,且会聚焦于各类高价值应用。大企业通常信息化程度较高,采集数据并非其应 用发展的障碍,但是数据被封锁在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个子公司中,形成信息孤 岛,数据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打通大型企业各设备、系统、层级、部门之间的信息流 是当前应用的焦点,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能够低成本、高速度的实现大企业的 工业应用,并能够在此过程中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因此,大型企业更加 聚焦于高价值应用,如高单值设备的健康管理、生产过程的能耗排放、质量管理、供 应链和财务系统的管理优化等。根据《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的统 计,大型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应用中占比 62%,是工业互联网落地的主力。中小企业聚焦内部管理提升和外部资源获取,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长尾市场。中 小企业发展的痛点在于成本高、融资难、管理和信息化能力弱、订单获取能力差。因 此,在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方面,中小企业主要偏向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依靠一些经营 管理类 SaaS 软件来提升信息化水平,对营销、采购、财务、人力等方面进行信息化管 理。另一方面是依靠工业互联网获取更多外部资源,例如依靠协同制造和产业链管理 平台,对接大型企业的订单;又如通过对设备和工业信息数据的分析,提升信用等级, 争取融资信贷。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尚处于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初期,但凭借巨大的长尾 市场仍有广阔发展空间。三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建设的核心,软件企业更 具竞争优势3.1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核心,有望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 统 工业互联网建设,平台是核心。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在 2020 年 4 月发布 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 2.0 版本,工业互联网共分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 其中:1)网络是基础,主要负责实现要素之间的数据传输、信息的相互理解以及要素 的标记、管理和定位。2)安全是保障。工业互联网打通企业内外数据,带来新的安全 风险。因此,安全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3)平台是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向 下可以对接海量工业产品装备、业务系统的数据,向上可以支撑工业 APP 的快速开发 和部署,本身则是工业知识沉淀、复用和重构的重要载体。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是 工业互联网体系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是一个开放式的工业云平台。根据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 2017》,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架构主要包括边缘层(含 IaaS 层)、平台层(PaaS 层)和应用层(工业 APP 层)三个层级。边缘层通过大范围、 深层次的数据采集,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基础。平台层基于通用 PaaS 叠加大数 据处理、工业数据分析、工业微服务等创新功能,构建可扩展的开放式云操作系统。 应用层基于 PaaS 层的微服务组件、AI 大数据工具、工业机理模型,形成满足不同行 业、不同场景的工业 APP,使得工业互联网平台最终能够面向企业的生产制造和协同 管理场景,产生实际的价值。因此,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本质是一个开放式的 工业云平台。对比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了面向工业制造的端到端新 基础架构,有望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我们认为可以把工业互联网平台与 PC 互 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 IT 基础架构做类比。 1)在交互和数据采集方面,从 PC 互联网时代的键盘、鼠标和显示器,发展到移 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触摸屏,而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信息交互主要依靠边缘层的各 类工业制造设备和数据采集传感器。对比 PC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流量带来的价值, 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的海量数据将产生巨大的网络价值。2)在算力资源方面,PC 互联网主要依靠台式电脑主机和私有化的服务器,移动 互联网的算力支撑主要是手机端的芯片,以及云端的服务器。而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则 是云平台在工业体系中的落地,其算力支撑主要是依靠 IaaS 层的云基础设施,如高性 能的服务器集群等。3)在操作系统方面,PC 互联网主要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移动互联网时代主要 依靠 Android 和 iOS 系统,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操作系统则是工业 PaaS 平台。工业 PaaS 平台可以提供工业大数据系统、数据建模分析、应用组件开发和微服务组件库的 各类功能组件,为工业机理的沉淀和上层 APP 的开发提供了平台支撑,具有核心价值。4)在应用软件方面,PC 互联网基于 Windows 系统开发出办公软件 Office 系统, 辅助设计软件、娱乐信息软件等等。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在 Android 和 iOS 两大生态体 系中,孵化出了一系列杀手级的应用软件。工业互联网同样可以基于工业 PaaS 平台, 产生一系列面向各类工业制造场景、功能各异的工业 APP。工业 APP 通过工业数据建 模优化,封装了解决特定问题的流程、逻辑、数据、经验、算法、知识等工业技术, 具有丰富的应用价值。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实则构建了一个面向工业制造的端到端的基础新架构,有 望重构企业生产制造的全过程,成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3.2 工业互联网平台四类参与者:软件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主要有四类参与者,依托各自优势开展不同方向的平台应用:1)装备制造/自动化企业:以设备联网为切入点。装备制造和自动化企业沉淀了 大量的生产设备和工业系统,因此具有丰富的工业知识、经验和模型。这些企业首先 从自身的设备入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底层设备数据的采集集成,通过对自身 设备的联网应用,积累宝贵的经验,再逐步对外赋能。例如徐工集团的 Xrea 工业互联 网平台,核心能力即是强大的边缘设备接入能力,主要应用于设备状态监控、生产制 造工艺的优化等应用场景。2)龙头制造企业:以产业链协同为切入点。龙头制造企业在产业中拥有强大的话 语权,聚集了上下游供应链和客户的广泛产业生态,同时本身也在持续进行数字化转 型。因此,龙头制造企业往往会以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作为切入点,构建工业互联网 平台,聚集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提供平台服务。在赋能产业链的同时,也为自 身的降本增效带来实际的效果。例如海尔的 COSMOPLAT 平台,将客户需求、产品订 单、合作生产、原料供应、产品射界、生产组装和智能分析等环节互联起来,进行实 时通信和分析,满足了客户规模化定制的需求,也实现了研发、生产、销售环节成本 的下降和效率的提升。3)软件企业:以业务上云和流程优化为切入点。软件企业在企业前期的信息化转 型中就已经凭借各类生产管理软件介入到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链等各个业务环节。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软件企业首先会促使企业将传统的各类业务软件云化,打通各 业务环节,实现数据的交互。在此基础上,软件企业可以提供各类业务优化的分析工 具,帮助企业实现从管理层到生产层的纵向数据挖掘和流程优化。例如用友的精智工 业互联网平台,依托 iUAP 新型 PaaS 平台,以及 NC Cloud 等云 ERP 和管理软件,为 企业打造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实现企业营销、采购、人力、财务等各个 业务领域的协同管理和优化。4)ICT 企业:以新兴通用信息技术为切入点。ICT 企业的优势在于强大的信息技 术实力与软件算法开发能力,适合为企业提供通用的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如 5G、人工 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能力。ICT 企业通过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 PaaS 层构建各类 AI 大数据的分析组件,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优化提供强大 的算法和模型工具,从而实现平台价值。例如阿里云的 supET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 强大的算法和数据分析计算能力,依托云计算、智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 术,打造 ET 工业大脑,赋能企业的降本增效。软件企业兼具 IT 技术和行业 know-how,在平台建设中更具竞争优势。对比四类 参与者的能力特点,我们认为传统软件企业更具有应用落地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 三点:1)对比装备自动化企业和龙头制造企业,软件企业 IT 技术储备更强。软件企业 在 IT 技术的储备和研发投入上具有较为明显的领先优势,有望构建通用化的技术能 力,为企业提供 AI、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从而实现跨行业、 跨领域的平台应用落地。而装备自动化和龙头制造企业更多聚焦于特定的行业,横向 拓展会受制于对工业机理和 IT 技术的欠缺。2)对比 ICT 技术企业,软件企业落地能力更强。软件企业早在企业信息化转型 时就已经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制造体系中,具有更加深刻的行业 know-how,在工业企业 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对工业机理模型的认识更为深刻,相应的落地实施能力也更强。 而 ICT 技术企业更加侧重于通用技术平台的打造,对企业的业务痛点和工业机理模型 的打造尚有欠缺,因此在真正的应用落地实施方面软件企业更具优势。3)软件企业更具平台变现能力:专业服务贡献稳定现金流,功能订阅打开盈利空 间。由于工业体系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当前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变现模式主要仍是以专 业服务为主,未来逐渐向功能订阅转变。专业服务主要是指基于平台的系统集成,本 质还是一种定制化的项目制服务模式。而功能订阅分为三类,一类是云 IaaS 资源的租 用服务,一类是功能组件的订阅,一类是工业 APP 和工业 SaaS 的订阅。我们认为软件企业在变现能力上更具优势。一方面,软件企业本身就已经在为企 业开展定制化的系统集成项目,因此通过专业服务进行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是软件企 业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够为软件企业贡献稳定的现金流。而对于其他三类企业而言, 这种定制化的系统集成服务,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和业务流程,实施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软件企业在工业 SaaS 软件的订阅上具有先发优势。软件企业在起步阶 段可以优先将原本的企业生产管理软件云化,通过订阅模式降低软件使用成本,获取 更多的客户。随后可以在原有的云化软件基础上叠加更多的 AI、大数据分析等应用模 块,提升云化软件的使用价值。这种软件云化的先发优势,是其他几类参与者所不具 备的。未来,软件企业还可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更多云原生的工业 APP,丰 富平台的应用场景,从而打开长期盈利的空间。 四 首推十大双跨平台,关注工业互联网全产业 链投资价值4.1 平台层:十大双跨平台更具投资价值 十大双跨平台是工业互联网政平台建设的典型代表,入围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政策 扶持。我们在前文中阐述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而十大 双跨平台则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典型代表。2017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 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工业 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形成,支持建设 10 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建成一批支撑企 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企业级平台。”因此,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 平台的评选工作是国家对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落地的典型代表。2019 年 8 月,工信部 公布了 2019 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清单,十大双跨平台落地。我们认为, 十大双跨平台作为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标杆和典型代表,入围企业将显著受益于政 策的扶持。一方面,入围的平台企业有望进入相应地方政府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采购目录。在 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推动过程中,地方政府一般会针对上云企业发放“上云优惠券”(一 种财政补贴形式) ,要求上云企业需要采购指定云服务商的平台服务,才能享受到政府 的补助。因此,进入地方政府的平台采购目录,将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的 竞争力和客户资源,而十大双跨平台显然在这方面更具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入围的平台企业本身也有望获得更多的品牌影响力和政策倾斜,在对 接大型政府和企业项目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议价能力。因此,十大双跨平台既是国 家对工业互联网政策落地的重要体现,也为入围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价值和政策扶 持。我们认为十大双跨平台的入围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更大的投资价值。十大双跨平台是信创产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具体落地,国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 更具竞争优势。信创产业是在中美贸易摩擦、经济逆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针对中 国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领域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补短板”的重要布局。目前信创产 业主要针对芯片、服务器、操作系统等 ICT 基础设施进行国产化替代。但是我们认为,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新工业体系的操作系统,作为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 重要技术支撑,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必将纳入信创产业的发展体系。纵观十大双 跨平台的遴选结果,这些企业横跨装备自动化、生产制造、软件应用、IT、通信等多 个行业,但是相同之处在于均掌握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在工业互联 网专利技术布局方面,十大双跨平台有望助力中国逐渐实现技术上的可控和追赶。因 此,我们认为十大双跨平台本身就是信创产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具体落地。未来随 着工业互联网的不断推进,国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有望实现加速发展。凭借国产 PaaS 平 台孵化出来的各类工业 APP,有望在工业领域展开对国外工业应用软件和工业 APP 的 替代,最终做到工业生产数据、工业 PaaS 平台和工业 APP 的全产业链应用安全和风 险可控。重点关注十大双跨平台中的软件企业:用友网络、东方国信。我们此前分析了工 业互联网平台四类参与者中,软件企业的竞争优势。具体而言,软件企业在工业互联 网平台实施过程中,兼具 IT 技术和行业 know-how,在落地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另一 方面,当前工业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仍是以传统的软件系统集成为主,软件企业较为擅 长,有望贡献稳定现金流。而对于创新的订阅收入模式,软件企业依托传统的工业管 理软件云化,同样具备先发优势。另一方面,十大双跨平台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具有 典型代表意义,将显著受益于政策的扶持。因此,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十大双跨平台中 的软件企业用友网络、东方国信。此外,我们也建议关注建筑信息化领域的平台服务 商广联达,以及 AI 算法企业科大讯飞。用友网络: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工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 平台是基于用友30余年服务46万家工业企业的经验积淀精心打造的跨行业、跨领域、 跨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合 39 个工业大类,18 个应用领域,以连接、协同、共享 为核心理念,是用友云面向工业企业的社会化智能云平台。2017 年 8 月,用友精智工 业互联网平台正式发布,2018 年,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支持名单,成 为八家双跨平台之一;2019 年,精智启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性二级节点建设, 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 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成为经由国家认 可的十家双跨平台之一。目前精智平台已落地冶金、化工、机械加工、中医药、日化 等 10 个行业子平台和江西、湖南、重庆等 5 个区域子平台,并支撑双良、鞍钢等企业 建成一系列智能服务云平台,帮助新朋联众、大西洋等众多企业建成智能工厂。截至 5 月 15 日,精智平台有 8000+生态应用,涵盖通讯网络、智能硬件&IoT、IaaS、网络 安全、工业软件等;截至目前平台注册工业企业总数 467044 家,其中大型企业 6164 家;连接设备总数 571253 台套;发布 APP 总数 8318 个;平台开发者数量 26191 个, 活跃开发者数量 5310 个;平台用户总数 6376931 人,活跃用户 1981826 人。东方国信:依托大数据技术打造 Cloudiip 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方国信作为国家规 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和首家在创业板上市的大数据公司,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势和 对钢铁、能源、电力、高铁、化工等 29 个工业行业大类的实践,打造了 Cloudiip 工业 互联网平台,接入炼铁高炉、工程机械、风电、热力等 20 大类 70 余万台设备。2019 年 Cloudiip 入选工信部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Cloudiip 的核心能力是东方国信 的大数据技术,以自主研发的行云数据库 CirroData 和 Cloudiip-DataPlatform 为底层数 据服务环境,结合弹性资源管理、行列混合存储技术、大规模并行化计算等技术,提 供工业大数据存储、计算、分析和服务能力,支持 PB 级关系数据存储和计算,支持千 台规模的集群管理,同时引入 BONC-DataScience,实现 OT 人员自助管理和分析工业 数据。目前,Cloudiip 面向冶金、钢铁、电力等行业,及炼铁高炉、空压机等高耗能、 高通用性和高价值设备,优化设备管理、研发设计、运营管理、生产执行、产品全生 命周期管理和供应链协同等工业应用场景,形成覆盖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领域的 智能制造全面解决方案。广联达:建筑信息化平台服务商,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赋能施工企业。广联达 是建筑信息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依靠造价软件实现早起的业务增长,目前一方面在进 行造价业务的云转型,一方面在积极拓展施工信息化的新业务。在工业互联网领域, 广联达依托丰富的信息化技术,正在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平台助力。公司的 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项目入选 2019 年工信部评选的“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未来在施工信息化方面发展空间广阔。数字项目集成管理平台依托 BIM、边云协同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 技术,提供包括 BIM 模型转换接入、硬件设备控制、工地图像分析、业务系统集成和 数据共享等多项服务。产品采用“大中台+小前台”的产品模式,可帮助施工企业实现 多业务协同和多系统数据互通,并能有效积累数据资产,协助客户提升决策能力,有 效的解决施工企业当前最紧迫的信息化难题,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2 IaaS层:服务器企业受益于平台建设和边缘计算 工业互联网平台本质是工业云平台,平台建设拉动 IaaS 层服务器需求。我们在前 文中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架构,其本质是一个工业云平台,通过底层的各类 传感器采集数据,并上传至工业 PaaS 平台进行分析和建模。在此过程中,海量数据需 要足够的算力支撑。因此,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需要 IaaS 层的计算、存储等基础计算 资源。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有望拉动对服务器产业的需求,相应的服务器 企业或将受益。边缘计算成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边缘侧服务器迎来新增长。除了在工业云中 心的 IaaS 层需要用到服务器资源,当前边缘计算正逐渐成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为了满足工业实时性要求、降低网络和 IT 资源消耗,在边缘侧开展数据分析正在成为 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普遍做法。例如,IBM Waston IoT 可以根据监控数值的大小和频率 执行不同操作,在边缘识别并警告质量缺陷、安全风险等;,西门子 MindSphere 在边 缘控制器上集成分析引擎,通过运行 RMS 速度、零峰值速度、波峰因数等七类算法进 行振动分析,实现设备预测性维护。因此,边缘计算将逐渐兴起并与云计算协同,构 建云边融合的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边缘计算架构 2.0》白皮书分析,边缘计算具有 五大价值:1)海量异构数据的联接需要依靠边缘侧的兼容;2)业务的实时性需要边 缘分析保障;3)数据的聚合、统一等清洗优化工作可以在边缘侧进行;4)边缘侧智 能如预测性维护可以带来显著的效率与成本优势;5)边缘侧更贴近设备,在访问控制 和威胁防护等安全保障上有望大幅提升。因此,我们认为受益于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IaaS 层的建设以及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 网领域的兴起,服务器企业有望直接受益,建议关注国内服务器龙头企业浪潮信息、 中科曙光。4.3 边缘侧:关注摄像头和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设备 摄像头和机器视觉设备在工业生产中具有丰富应用场景。在工业互联网建设的过 程中,边缘侧的感知设备是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起点。而在各类感知设备中,摄像头和 机器视觉设备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例如,大华股份下属子公司华睿科技,产品涵盖 全系列工业相机、镜头、视觉传感器、智能工业相机、视觉控制器、算法软件等,可 实现读码、OCR、视觉测量和定位、缺陷检测等应用。我们认为摄像头和机器视觉设 备在工业互联网建设过程中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建议关注国内摄像头领域的龙头企 业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有望借助工业互联网建设提升渗透率。当前中国制造业 的自动化程度依然较低,但是人员成本仍在持续增长。因此,凭借工业互联网建设的 政策东风,企业有望在边缘侧率先实现自动化升级改造。在此过程中,代表先进制造 能力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有望持续渗透率的提升。我们看好相关企业的投资价 值,建议关注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龙头企业埃斯顿,以及国内工业自动化龙头企业 汇川技术。4.4 网络侧:通信模组出货量有望快速提升 工业互联网网络侧的投资重点在模组,海量传感控制单元将直接推动模组出货量 爆发。无线模组是设备接入网络和定位的关键部分,属于工业互联网中网络层的硬件 载体。通常情况下,每增加一个工业互联网连接数,就需要增加 1-2 个无线模组,行 业垂直应用的快速发展推动无线模组出货量大幅增加。通信模组是工业互联网最边缘 的核心网元,无线模组可分为通信模组和定位模组,分别满足网络通信和定位功能。 根据制式划分,又可以分为蜂窝类模组和非蜂窝类模组,同样地,蜂窝模组特指 2G5G 窝类模组,而非蜂窝类模组分为局域网模组(WiFi4/5/6、蓝牙、Zigbee)和 LPWAN 模组(NB-IoT、eMTC、Lora、Sigfox)。目前,无线模组出货量最大的是非蜂窝模组, 但其可靠性、时延和容量等性能指标均无法满足未来工业互联网的需求。未来,随着 5GmMTC 标准逐步冻结和演化,5G 模组将会接棒,满足工业互联网演进需求。垂直应用场景定制化程度高,中游模组公司地位不可撼动。工业化的无线模组兼 具标准化和场景定制化特点,这就决定了上游芯片厂商涉足模组并不经济,同时下游 客户自行研发有难度。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移远通信。移远通信作为全球领先的模组供应商,和国内其他厂商相比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产 品和营销两方面。产品层面,移远的产品布局最全,涵盖 5G、LTE/LTE-A、NB-IoT/LTEM、车载前装、安卓智能、GSM/GPRS、WCDMA/HSPA(+)和 GNSS 模组,同时产品 良率稳定性最好;营销层面,移远的营销体系最完善,国内国外业务占比基本对半开, 分布也比较分散,不过分依赖大客户,激励机制相对灵活。4.5 投资要点总结 我们看好工业互联网全产业链的投资价值,建议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布 局工业互联网产业链各环节的增量市场。1)平台层:我们首推十大双跨平台中的软件企业用友网络、东方国信,同时建议 投资者关注建筑信息化领域的平台服务商广联达,以及 AI 算法提供商科大讯飞。2)IaaS 层: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以及边缘计算在工业互联网应用中 的兴起,有望驱动服务器企业的需求,推荐关注浪潮信息、中科曙光。3)边缘侧:我们看好摄像头机器视觉设备,以及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借助 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实现渗透率的提升,推荐关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埃斯顿、汇川 技术。4)网络侧: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建设有望催生通信模组的快速放量,从行业竞争 格局来看,我们看好移远通信的领先地位。……(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安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18日,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正式开幕,大会以“赋能高质量·打造新动能”为主题,围绕5G+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平台生态、安全保障、技术创新等内容展开研讨。期间,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了《全球工业互联网十大成长性技术展望(2020—2021)》、《工业互联网发展应用指数白皮书》、《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测算系统》。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为保障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推进,工信部下一步工作将在4个方面持续深入:“一是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发展。二是壮大产业生态,促进融合发展。三是坚持技管结合,促进安全发展。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开放发展。”“中国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在过去一年快速推进,高质量的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连接了18万家工业企业,具有一定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70个。”刘烈宏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加强时间敏感网络、数字孪生、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提升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值得关注的是,大会宣布,今后将每年如期在辽宁沈阳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辽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把发展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软”产业,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作为赋能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硬”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辽宁上云工业企业已有7000多户,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0%。
亿欧智库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对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现状、路径和落地案例做了全面的阐释,并通过典型的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的案例研究清晰地展示其如何赋能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融合发展的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产生的新型技术形态。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背景下实现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力,能够实现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产业链协同等应用价值,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一、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土壤和驱动力在中国语境下,工业互联网需要结合美德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多工业化进程并存、产业链条长且完整、不同制造企业规模共进共存的现实环境。因此,亿欧智库认为构建一个融合全链条、多模式、多路径的工业互联网体系与中国工业环境匹配度更高。亿欧智库发布的《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定义了中国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范围。在顶层政策的领导下,中国工业互联网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19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41万亿元,增速达到22.14%,同比增长2.97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持续的人力替代需求,未来通过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替代劳动力的经济性不断提升,技术的投资回报期越来越短,就会不断驱动企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这是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动力更来源于其带来的工业场景价值,工业互联网场景价值的体现将由点到面,从单点场景价值向上突破至管理流程价值,再突破渗透至产业协同价值。这些工业场景的应用和创新为企业带来了一个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从内部推动了工业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需求和价值作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柱,电子信息产业保持着市场规模全球第一的领先地位。然而受限于核心技术和国际贸易影响,行业增速有所放缓,不同规模、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也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痛点。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附加值较低的位置,国内厂商主要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同时受到全球贸易环境变化、终端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的影响,行业整体增速有所放缓,行业增加值、利润、出口交货值均出现下降趋势。从产业链角度来说,电子信息制造业复杂冗长,下游终端厂商主要面临消费者链接问题,中游电子元器件生产厂商主要面临制造体系优化、产业链协同问题,上游主要面临核心技术研发和突破问题。除产业链位置不同外,规模的不同也会造成企业面临不同的痛点;以及因为工艺所需要的技术精密程度、自动化要求高低的不同,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需求与工业互联网匹配度较高,其本身作为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将反向主推工业互联网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内大多工业互联网应用集中在工厂内部生产场景的智能化改造,如生产执行与异常管控、质量管理与异常控制、设备运营与备件管理、原料仓储与来料检验、计划排程与任务调度等等。为此亿欧智库在《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报告中总结了电子信息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路径。三、赛意信息在工业互联网的试炼与收获作为工业互联网领先服务商,赛意信息连通着制造企业与工业技术领域,有着长期的客户积累和产品技术优势,在其众多行业客户中,电子信息产业的工业互联网落地有着重要的标杆意义。自2005年成立以来,赛意信息一直围绕数字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随着制造业的加速转型发展,赛意信息不断完善业务布局,以客户价值为核心,整合后台多产品线资源,形成传统三大产品方案融合而成的全新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如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成康在访谈中所说:“在对行业理解的基础上,赛意信息形成了”一体三翼“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理念,就是要以用户价值为核心,结合新信息技术、工业场景和生态发展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的全新服务体系。”其中,结合工业场景创造的用户价值是赛意信息认为最重要的。因此赛意信息列举了“某PCB企业订单评审及主计划项目”、“南通越亚智能制造工厂项目”的具体案例,来展现其在深耕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服务能力。《2020电子信息产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报告——赛意信息专项研究》中也指出,作为老牌的主流工业软件实施方,赛意信息一方面链接大型工业软件供应商,另一方面连接众多的企业客户,产业链位置奠定赛信息意在技术和需求匹配上的认知优势。同时,长期项目实施经验和客户积累使得赛意信息天生贴近场景价值;技术先行者:自研、合作、投资齐头并进,扩大技术优势。这都是赛意信息构建未来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能力。(文章来源:砍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