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调研报告」找差距 抓落实 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两代人

「调研报告」找差距 抓落实 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区域发展的基石。为深入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和区委安排部署,本人围绕“精准施策助推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这一课题,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聚焦工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有力举措,为推动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全区工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洪泽区初步形成了以盐化工、机械装备、现代纺织、电子信息等为主的工业产业体系。并着力打造以盐化凹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食品产业为主的“三新一特”工业产业体系。今年1-8月份,全区规模工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23亿元,入库税金4.1亿元。其中,“三新一特”工业产业实现应税开票销售53.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43%,工业质效显著提升。(一)盐化新材料产业。现有规模企业66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42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34%。主要产品为元明粉、工业盐、硝酸、氯乙烷、三聚氰胺以及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产品,主要企业有银珠集团、金象赛瑞、春江润田、国瑞化工等。(二)机械装备产业。现有规模企业35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24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20%。主要产品为汽缸套、汽车半轴、无缝钢管、螺纹钢等,已初步形成从零部件加工,到生产设备总成的产业集群,主要企业有海珠公司、华晨机械、汽车半轴、富港特钢等。(三)现代纺织产业。现有规模企业34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19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15%。主要产品毛纺、棉纱、加弹丝、无纺布,主要企业有宏港毛纺、翔宇纺织、联合化纤、华龙无纺布等。(四)电子信息产业。现有规模企业21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8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6.7%。主要产品有电子触摸屏、高档机柜、电子测量仪器、电池、电子元器件等,主要企业有宇天港玻、瑞特电子、康丽欣电池等。(五)食品产业。现有规模企业16户,今年1-8月份实现应税开票销售8.6亿元,占全区规模工业的7%。主要产品有肉鸡宰杀、面粉加工、调味料、菌菇加工及粮食加工等,主要企业有华斯达食品、大湖面粉、紫山食品科技等。二、存在的问题从走访调研情况来看,我区工业企业总体运行良好,85%以上企业能够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保持正常有序运转,部分企业发展战略清晰,信心充足,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区工业还存在着产业层次不高、两化融合成效不佳、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帮办服务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等方面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主导产业层次不高。从目前四大主导产业来看,现代纺织产业基本停留在纺纱工序阶段,无产业配套;机械制造产业还停留在配件级,产业链低端;电子信息产业缺乏自主终端产品;盐化新材料产业链条不长,初级加工品多,断层产品多。总的来说,产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从当前“三新一特”产业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目前洪泽仅有戴为电动车和汽车半轴制造有限公司2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仅有15家,且基本处于配件加工阶段,缺乏核心技术支撑,发展潜力不足。从区级层面来看,存在着产业发展方向不清、产业定位不明晰、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没有在打造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做文章,如:机械加工、新型纺织行业发展还缺乏统筹规划。二是两化融合成效不佳。全区目前仅拥有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0家,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0家,实现“企业上云”的企业仅有15家,可以说我区大部分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一方面,部分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对“两化融合”认识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和动力,对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进程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受到资金、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和资金支持,导致两化融合推进效果不佳。三是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开发园区建设初期功能定位模糊,没有科学预留相应空间,近年来,随着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多,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路、网、电、气等基础设施供应不足,大型超市、员工宿舍、菜市场、休闲区域等生活设施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园区招商和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苏淮高新区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调整,废水排放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一些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释放,运营成本加大。食品产业园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土地规划调整缓慢,基本生产要素不能满足园区入驻企业的生产需求,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1户。四是帮办服务力度不够。我区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和招工难题。海珠公司、佳禾木业等企业运行质态良好,但无有效资产抵押,融资困难,规模发展受限;春江润田、翔宇纺织等企业因不同程度的缺工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汽、电等要素价格与周边相比,缺乏竞争优势,尤其是天然气价格高居全省前列,富港特钢天然气消耗量大,点供气难以实施,无法满负荷生产;土地、环保、消防等部门在项目审批方面主动性不够,影响到项目建设进度。协同会办力度不够,时常存在推诿、拖延现象,项目落户和营商环境等激励机制不活,影响投资积极性和新增长点培育。五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近几年项目引建情况来看,我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统计数量不少,但质效不高,存在过度包装现象,产值和税收较低。新建项目推进较缓且规模企业转化率不高,未能对全区工业经济产生大幅拉动。2017年8个新竣工项目中只有紫山食品1家培植成列统企业,2018年9个新竣工项目中只有陶氏工贸、亚润智能和曜曜科技3家培植成列统企业。今年到目前为止,5个新竣工项目中有4个均为技改项目,而另一个戴为电动车项目估计年底才能过渡为列统企业。三、推进洪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出击、精准施策,助推洪泽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一要激活创新转型“强引擎”,增强工业发展竞争力。勇于争抢“创新第一口活水”,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的同时,加大科技奖励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信心。引导海珠机械、华晨机械等重点企业稳步发展整机产品及配件制造;鼓励宏港毛纺、联合化纤等纺织企业引入设计元素,增加产品附加值;督促国瑞化工、新东风化工等企业技改增效、扩大产能;推动新源太阳能、悦丰晶瓷等新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扶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立足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零部件构建完整产业体系。二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增强工业发展新动力。步入数字经济时代,要牢固树立大发展大融合理念,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深入解读“企业上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等政策内容,增强企业推进两化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在用足、用好上级产业引导资金基础上,结合我区实际,探索出台推进工业企业“两化融合”的专项政策,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三是加强示范推广,通过总结提炼试点示范企业的典型经验,形成借鉴和参考,逐步提升我区制造业的“智慧”水平。三要突出园区建设“大平台”,增强工业发展承载力。园区作为工业集聚的主要载体和产业承接的重要平台,要不断优化运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功能配套水平。工业园区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一方面,着力抓好园区内道路、供电、蒸汽、排污、绿化等设施建设,为重特大项目落地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结合园区企业需求,加大对超市、商场、公园、酒店等配套设施的投入,全面提升园区服务环境。食品产业园和苏淮高新区要积极对接市级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推进设施建设,打造全市食品产业和盐化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各乡镇工业集中区要立足镇域特色加快发展,岔河可大力发展稻米加工产业、东双沟加快发展机械加工和新材料产业、三河着力发展木业加工业、朱坝发展玻璃制造和电子产业。四要打造营商环境“聚宝盆”,增强工业发展软实力。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在强化服务上用情用心,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市场主体信赖。一是高度重视企业生产要素的调度、衔接和保障工作,在科学调度电力、蒸汽、土地等资源、提升金融服务力度、优化审批程序等领域主动作为,确保企业正常运行、增产增效;二是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应急资金互助会作用,加强银企对接,促进信贷资金更多地向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倾斜,支持有产能、有市场的企业开足马力、扩大生产;三是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结合我区实际,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推我区企业降本增效、做优做强。五要瞄准产业招引“主方向”,增强工业发展续航力。优质项目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是完善项目招引机制,通过“以商引商”、“拜访晤商”、“对接招商”等形式开展招商活动,全力主攻“三高一强”和“三新一特”产业项目,进一步补链、扩链、强链。二是健全项目推进机制,紧扣优质项目建设时间节点,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项目推进上来,及时帮助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全力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见效。三是以打造江北新区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为目标,建立以产业链条为依托的联合招商模式,瞄准江北新区智能制造、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上下游“链”环节,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把洪泽打造成为江北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作者:洪泽区工信局局长 周宗燕(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奋力展现新面貌!

大名府

伊春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掌握工业企业运行情况,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伊春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9月下旬,我们组成调研组,以走访、重点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我们深入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园区,了解发展园区现状,走访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抽取8户重点调查对象,了解结构性改革、“三去一补”等情况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全市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014年,受木材停伐及市场疲软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断崖式下降,2014年—2016年降幅分别为28.2%、15.7%、10.1%。面对经济发展连年下降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制定一系列调结构、转方式、稳增长发展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西林钢铁集团成功重组,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对经济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在重点企业拉动下实现快速增长,质效稳步提高。1-8月份,全市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其中,在建龙西钢的带动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强劲,增加值同比增长71.5%,实现利润8亿元,同比增长1.6倍。二、调研的企业基本情况(一)园区经济发展情况黑龙江伊春生态经济园区于2004年5月筹建,2016年3月晋级为省级经济园区。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截止目前,已有闺蜜企业35户,其中规模以上5户(华能公司、伊春药业、黑尊科技、越橘庄园、中盟食品);小微企业园50户。2019年上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83032万元,同比增长10.1%,实现销售收入78884万元,同比增长10.2%。其中,“中小微”企业实现产值961万元,仅占园区产值的1.2%。实现销售收入666万元,占园区销售收入的0.8%。(二)重点调查企业发展情况我们抽取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伊春华宇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伊春绿时代家具有限公司、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格润药业、嘉荫县华银热电有限公司、伊春太阳风新能源有限公司8户企业就改革、“三去一补”等情况进行重点调研。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多错并举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立于2010年,主营业务为蛋制品加工,为降低成本,2018年新建养鸡场,自己养殖蛋鸡;为提高产品质量,对设备进行技改。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实行预定制减少库存囤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互联网相关平台寻找新颖热销家具和同行探讨新技术来补充自己的不足。嘉荫县华银热电有限公司安装新建热源一处,投入一台82吨热水炉,135吨蒸汽锅炉一台,170吨蒸汽锅炉一台,配套安装25MW汽轮发电机组一台,以及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设施和电力配套设施等必要的生产附属设施,降低煤炭等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生产经营管理,通过与邮政部门联合代收供热费以及新增加互联网相关平台的收费渠道收取热费,补充自己原收费模式的不足。三、存在的问题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虽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但在制约和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调研中感到,伊春市工业虽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完全破解,以新兴产业、高新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还未真正形成,推动发展的动力不足,原有发展模式下隐含的问题和矛盾逐渐暴露和显现,给我们已习惯了的工作经验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一)综合性问题1、发展基础不强,层次不高竞争力弱。一是规模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大型龙头企业少。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户,占全省的1.9%,大型企业只有一户,多数企业体小力弱、产业链短、产能小。其中科技型企业缺乏骨干龙头带动,没有形成知名品牌,支撑工业经济壮大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二是工业结构不尽合理。目前全市主导产业多数是传统产业,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少,全市6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列入高新技术企业的仅有8家,均为制药行业。三是企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多数企业产品结构单一,且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多,优质产品特别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工业园区发展缓慢,集聚效应低带动力弱。由于园区成立之始,缺乏高标准规划,又急于扩张规模,招商心切,企业入园门槛低,导致园区只是由各类企业组成的聚集区,企业之间空间聚集的多,内部关联的少,产业散而不强,产业聚集和带动能力弱。区内中小企业占据多数,缺少对产业发展具有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致使园区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产业链条较短,延展不够,产品低端低档,配套能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优势。从翠峦园区看,园区企业大多都处于起步阶段,规上企业只有五户,缺少龙头企业,对经济带动力不强。3、招商实效差,落地企业相对少。伊春市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实施招商政策,引企落地。但从实效看,不尽人意。走访了解到,翠峦园区规模企业35户,其中一年以上没有生产任务的5户,在建的4户。小微工业创业园50户企业,多数为阶段性生产和季节性生产,市场份额小,竞争力弱,扩规模提质量任务艰巨。4、创新能力不足,限制发展空间。一是企业发展理念陈旧。个别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思想,缺乏现代企业家的眼光与气魄,企业做大做强的闯劲不足,后续发展速度较慢。二是经营方式落后。多数小企业以个人产权为基础的家庭和家族式市大多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其产权制度有明显的家族化倾向,没有真正建立现代经营理念。存在缺管理人才、缺技术人才、缺营销人才现象,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走访中了解到,多数企业生产为订单生产,没有建立积极的营销管理体制,备料等单现象较为突出。三是研发意识不强。我市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不足、人才缺乏问题,企业技术力量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致使大多数企业在较低发展层次上徘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空间。5、企业资金短缺,融资难。虽然金融机构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活体畜禽抵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多种贷款方式,但中小企业贷款偏少,主要原因:一是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现象。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或合伙制发展起来的,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差,资金往来都是通过个人账户或现金流转,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不敢给企业贷款。二是抵押物不足,担保机构偏少。全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金融资产、应收账款等质押、抵押不足。有的企业房产、土地没有产权证、土地证,有的没有缴纳土地出让金。部分企业因“两证合一”新政,无法办理抵押登记。同时,全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少,资本金不足,为银行风险分担和风险补偿能力不够,影响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二)个性问题不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尽相同,我们对调研中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整理,主要有以下几点:1、带岭区兴达家具有限公司反映,木质原材料来源困难,虽然通过搜寻购买旧木材、小规格的木材进行指接加工降低成本,但只能缓解成本压力,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企业希望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性政策,通过进口木材等渠道能使企业平稳过渡,能在同行业长久立足,并做大做强。2、建龙西林钢铁有限公司主要是企业升级改造、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发展问题。一是铁路运输问题。建龙西钢实现500万吨产能,年货物运输量将达到2000万吨。其中1500万吨采用铁路运输,500万吨采用汽车运输。南岔至西林仅仅是单线的铁路,已经不能满足建龙西钢的运输需求。二是铁矿资源短缺。建龙西钢实现500万吨生铁需要铁精粉760万吨,翠宏山铁矿年可提供120万吨,周边群采矿80万吨。其余560万吨均需要从辽宁、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区域采购。建龙西钢目前铁料资源70%来自进口,企业精矿粉外进依存度过高。三是煤炭需求缺口增大。明年底,建龙西钢140万吨焦炉即将建成,省内优质精煤资源需求将进一步加大,煤炭短缺问题将进一步加深。四是石灰石亟需替代资源。建龙西钢自有的五星石灰石资源储量1200万吨,仅能满足6年左右的需求,亟需寻找石灰石替代资源。企业希望:一是市政府能协调铁路部门,对汤林线至西林段由单线改成复线,帮助企业解决运输问题。二是省内精煤资源,需要省政府给予平衡解决,否则新建焦炉面临吃不饱或者吃不好的问题。三是建议把翠中铁矿及翠宏山整装勘查区作为建龙西钢的后备资源。翠中铁矿资源和石灰石资源也需要省市政府就近帮助寻找新的矿源,解决西钢长远发展问题。四是伊春周边尚有杨树河石灰石矿,南岔晨明石灰石矿等资源,可以给建龙西钢作为后续储备资源。希望市政府给予协调解决。3、伊春华宇电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属于绿色能源产业,虽然享受国家减免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但依然处于亏损状态,截止8月末,亏损524万元。主要原因:一是运行期间上网电量受到限制,不能全额发电;二是由于建设期间贷款额较大,发生的利息支出多;三是上网电价下降,比建设初期电价下降了0.1元左右。4、伊春绿时代家具有限公司,依靠林区先天优势,企业的广告效益以及实际产品质量,在实木家具行业占据一定地位,但是由于近几年网络营销的新兴,导致绿时代公司竞争压力加大,包括本地家具竞争也面临销量较少的危险。另外,成本逐年升高,使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企业希望政府能提供政策支持,包括本地产业企业的专项支持,部分税款的减免以及同银行进行政企银的合作,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流动资金。5、伊春森鼎禽蛋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明年扩大再生产,库房不足。希望政府将厂区附近的拆迁房为企业所用,重新修建后可作为库房使用。四、建议伊春市工业在经历阵痛后,实现稳步发展,但发展质效有待提高。为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推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针对目前影响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强化细化具体措施,不断改善融资环境,积极防控经济运行风险,保障骨干企业稳健生产经营,以此带动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要充分利用各级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多措并举,积极筹措资金扩大企业贷款过桥资金规模,帮助企业解决一时之需,努力防范化解企业融资债务风险。要加强与金融部门协调,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银企互利共赢、融合发展。二是强化政府融资功能。加快建立产业融资平台、融资性担保公司、政府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创新发展各类投资基金,不断提升投融资功能,保障企业资金供应渠道。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引导企业树立开放思维,逐步建立产权清晰、结构合理、财务规范、充满活力的现代企业制度,以股权改制为重点,推动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二)坚持激活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扩规模提质量。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少,是全市市情,小微企业比重大,发展质量不高。要确保经济高质量稳步发展,必须坚持内涵外延一起抓,既要聚集内生动力,又要招引借梯登高。一是加速推进存量项目建设。要认真梳理存量项目,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包保责任制,加强调度和督导,按照“前期促开工、建设促竣工、投产促增效”的要求,加快“建链、补链、强链”,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激活存量项目发展潜力,促进主导产业滚动发展、裂变发展、做大做强。二是优化招商引资机制。要树立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理念,打破县区“各自为战”模式,构建市、县、区大联合大招商工作格局,做到统一招商平台、统一收集招商信息、统一指挥调度项目洽谈、统一落实项目选址、统一督导检查,打造招商引资工作合力;三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众人拾柴火焰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进一步营造良好创业环境,给予场地、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倾斜支持,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创新创业大军,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汇聚发展强大动能。(三)要优化工业经济规划布局推进产业集聚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以更高的站位谋划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一是完善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要针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修订完善规划纲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全市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壮大主导产业,不断升级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优质项目,积极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结构,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二是科学规划园区布局。完善园区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产业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和预留空间。三是统筹布局产业项目。依据各园区的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科学界定主导产业,突出优势,在全市范围内统筹布局产业项目。(四)要加快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对企业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努力把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一是积极优化企业结构。认真落实各级关于支持工业企业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企业以延伸产业链条与加大项目投资为方向,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经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单个领域向多个领域转变,推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二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在提高产业层次、提升核心竞争力上下功夫,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全力打造优质产品、知名品牌,促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结合,努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赢得先机。三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实施企业人才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人才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完善人才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来源: 国家统计局网站

公刘

2019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人工智能(AI)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历经了“逻辑推理”、“知识工程”的两起两落。目前,随着智能算力与数据瓶颈得以解决,在AlphaGo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震撼中,“人工智能+”逐渐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走向繁荣。从全球产业发展来看,人工智能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全球竞争的主战场,关系着国家发展前途和命运。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通过技术突破、激起创新热潮,从而推进生产力变革与社会进步,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未来效果同样如此。面对这一历史机遇,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都加强了对人工智能的战略安排:美国、英国注重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日本、德国偏向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我国则提出,“现阶段的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未来随着5G、基础数据等新基建深入,人工智能应用必将爆发新动能。从人工智能产业链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基础/硬件、数据、算法/平台/软件、应用等四层。其中,基础/硬件、数据、算法/平台/软件分别对应了人工智能的“算力、数据、模型”三要素。很多时候不容易区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大数据产业是人工智能产业的初级阶段,人工智能产业是大数据产业的升级及蜕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关系与区别基础/硬件层包括GPU、DSP、FPGA、ASIC以及类脑等人工智能芯片,以及云计算、5G等相关的内容,是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支撑。目前在芯片领域,国外发展较早、积累较多,以NVIDIA、Intel、谷歌、IBM等为代表的芯片厂商具有技术上的领先优势。国内起步稍晚、市场需求强劲,以寒武纪、地平线、中星微等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快速发展和突破,尽快实现进口替代。AI芯片对比 数据层则结合不同技术研究需求,为各行业提供数据(集)的设计、采集、标注等资源及服务,是形成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目前,全球数据的快速增长催生数据产业蓬勃发展,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数据量,但是也存在采集汇聚困难、数据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率不高、数据集不成体系、公共数据资源及服务缺乏等不足。未来,人工智能多模态非结构数据量大、种类复杂化;多模数据组合标注等需求将进一步突出,数据生产将更加智能,流程化、效率将大幅提高。以数据堂等为代表的企业,重视智能算法模型研发、智能数据工厂建设,具备多行业数据需求研究规划、大规模数据众包采集、大容量数据高效生产等能力,在未来的数据服务市场中将获得更多的青睐。人工智能重点领域与数据层关系对应表  算法/平台/软件层包括了机器学习、强化学习、类脑学习等算法理论,以及开发平台,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目前主流的深度学习框架包括TensorFlow(谷歌)、MXNet(亚马逊)、Caffe/2+PyTorch(Facebook),百度Paddle Paddle以其易用性和支持工业级应用而逐步被国内用户接受。同时,百度、华为、阿里、腾讯、商汤、讯飞、旷视等国内巨头,面向不同应用领域打造开放平台,努力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技术架构  应用层是人工智能走向市场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与各领域融合,对于改善传统环节流程、提高效率、提升效能、降低成本,甚至推动传统领域变革等方便,提供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来看,其应用没有另有领域限制、其方案层出不穷。如百度阿波龙量产下线,提供了L4级量产园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在雄安、厦门等多地开展实地运营里程超过10000公里;推想科技的医疗影像AI解决方案,为影像专业医生提供辅助阅片服务,已累计合作全球300+大型医院;科大讯飞基于智能语音识别技术,让机器能够“听懂”人类语言,在智慧教育、城市超脑、交通超脑等多行业提供应用,其中“交通超脑”试运行让示范区域内通行效率提升10%;新松智能家居服务机器人,不仅包含智能看护、亲情互动、家政服务等功能,还拥有强大的家庭卫士、环境感知、自主学习等黑科技……人工智能的起落,还未走远;人工智能的兴起,已悄然而来。人工智能做应用者,得用户;搭平台者,争生态。而善用数据者,才能成就优秀应用或平台。阅读并下载完整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全文,请登录数据堂官网查询。来源:东方网

孰能辞之

调研报告: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切合点有十大领域

“2020中国制造论坛”11日在佛山举行。论坛现场,《财经智库》对外发布工业互联网调研报告,提出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切合点有十大领域。 姬东 摄中新网佛山1月11日电 (夏宾 蔡敏婕)“2020中国制造论坛”11日在佛山举行。论坛现场,《财经智库》对外发布工业互联网调研报告,提出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切合点有十大领域。据悉,报告调研历时半年,调研的企业、机构遍布中国南北,涉及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朱森第在论坛现场表示,从调研报告结果来看,工业互联网和制造业实现融合发展的切合点和重点是在远程运维等十大领域。一,远程运维。通过工业互联网进行预警,对一些大型关键设备实现安全运营保障,以实现远程维护。二,质量管控。通过工业互联网能够做到生产、制造流程的可管控、可追溯,实现全流程的监控。三,协同设计。通过工业互联网能够将异地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以实现产线产能的提高,及相互之间的设计资源共用。四,共享制造。通过工业互联网能够整合许多制造资源,破除每个企业都要把自己所需的制造资源都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局面,如此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五,定制生产。通过工业互联网能够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六,物流仓储。物流仓储是智能制造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工业互联网可实现物流上的互联互通。七,工艺革新。工业互联网对工艺创新有许多帮助,将使得工艺创新大大缩短进程,参数优化、反馈补偿、智能迭代、工艺仿真、数值模拟、方案比较、复合工艺到工艺的研制,过去十年磨一剑,现在可能缩短到三年磨一剑。八,精益管理。中国的制造企业对精益管理和精益生产的重视程度远未达预期。而借助工业互联网,可在手机上实现轻量化的软件和模块的操作,达到精益管理、精益生产的效果。九,营销服务。工业互联网结合大数据可对用户需求做出分析,最后做到精准营销。十,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最终要形成能够面向各个行业提供的多种解决方案,而5G环境下,有很多的原来难以做到的解决方案现在也得以实现。如何有效地推进中国制造的智能化?在调研了许多企业后,朱森第提出了五个关键词,即系统设计、制造工艺、网络环境、精益生产、智能装备,而这五个词的英文字母拼起来就是“SMILE”,“我们抓住了这五个关键,我们就能笑迎智能。”(完)

播鼗

疫情影响下固原民营工业运行状况调研报告

为了准确了解疫情对民营规模以上工业造成的影响,倾听民营企业的呼声,准确掌握民营工业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按照自治区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局及时组织县(区)统计局人员深入企业现场,在全市4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中,随机抽取2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一)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1-8月,全市规上工业55家(包括六盘山热电厂和电力公司),民营企业45家,占规上工业81.8%。其中:其他责任有限公司14家,占民营企业的31%;股份有限公司1家,占2.2%;私营有限公司30家,占66.7%。在民营工业中:中型企业3家,占6.7%;小微型企业42家,占93.3%。从县区分布看:原州区28家,占全市民营企业62.2%;西吉县7家,占15.6%;隆德县5家,占11.1%;彭阳县5家,占11.1%。(二)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1-8月,全市民营工业企业45家,停产企业占17.8%,减产企业占46.7%。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9%;完成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9.6%;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70.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21.3%;产成品同比下降34.3%;资产总计同比增长10%;负债同比增长12.4%;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5.3%;四项费用同比增长8.8%,利润总额同比下降8.9%;平均用工人数同比下降10.6%。(三)民营企业复产达效情况。1-8月,全市45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全部复产,复产率达100%。从20家抽样调查企业生产恢复情况看:恢复达10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55%;恢复80%-99%占调查企业的25%;恢复60%-79%占调查企业的15%;恢复60%以下占调查企业的5%。从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看: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占调查企业的45%;经营状况一般的占45%;经营状况不佳的占10%。从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看:行业总体运行良好的占调查企业的50%;运行状况一般的占45%,运行状况不佳的占5%。(四)疫情对企业生产的影响。从民营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看,疫情对我市民营企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50%企业订单下降。国内订单量比去年同期下滑10%以内的企业占5%,10%-20%的企业占10%,20%-30%的企业占20%,30%-40%的企业占10%,50%-60%的企业占5%;基本持平的企业占35%;订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0%-20%的企业占5%,20%-30%的企业占5%,50%-60%的企业占5%。拥有国外订单的企业只有1家,产品出口订货量比去年同期下滑70%。二是部分原材料采购受阻。有40%的企业反映原材料采购不畅。三是占50%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四是10%企业租金压力大。五是85%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从我市调查情况看,在疫情期间民营企业物资基本保障率和员工复工率明显高于其它企业。二、民营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产品价格下降。从企业抽样调查问卷看,产品价格下降的占40%,其中价格下降10%以内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20%,下降10%-2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0%;下降20%-3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10%;基本持平占40%;价格上涨的占20%,其中上涨10%-2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5%;上涨40%-50%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5%。(二)企业经营困难。据问卷调查,70%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85%的企业存在资金周转困难;60%的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高;35%的企业认为税费负担重;20%的企业认为人员成本上升;15%的企业存在招工难;20%的企业存在拖欠账款严重。(三)企业融资困难。据问卷调查,民营企业融资需求满足和较满足率仅为25%,有75%的企业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是:20%的企业抵押担保不足,15%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25%的企业贷款项目风险高;50%的企业受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影响较大;10%的企业受金融行业严监管政策影响。(四)企业创新不足。据问卷调查,有单独研发的部门或研发团队占调查企业的30%,其中2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小于等于10%,10%的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大于10%;没有单独研发的部门或研发团队的占70%。创新能力不足是民营企业的最大短板,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三、民营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一是民营企业供给侧改革有序推进。从调查的20家民营企业库存看,15%的企业超过正常水平20%以上,70%的企业处于正常水平,15%的企业低于正常水平。二是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拥有研究开发人员293人,R&D经费投入4133万元,期末有效发明专利数6件,当年专利申请62件。三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固原市引进了宁夏金昱元资源循环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广拓能源有限公司、宁夏兴昊永胜盐业科技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炔烃节能有限公司、宁夏金昱元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宁夏丰源纺织有限公司、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等一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助力固原市高质量发展。全市有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占民营企业的15.6%,分布在原州区5家,西吉县1家,隆德县1家。四、民营企业对未来的期许据调查,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有求稳求顺的心理,对未来发展存在前景担忧、筹划消极、被动作为等问题。(一)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回答乐观的企业仅占调查企业的15%;回答一般的企业占65%;回答不乐观的企业占20%。(二)行业总体运行状况。回答乐观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0%;回答一般的企业占70%;回答不乐观的企业占20%。(三)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回答提高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5%;回答持平的企业占55%;回答下降的企业占30%。(四)利润总额同比增速。回答提高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10%;回答持平的企业占60%;回答下降的企业占30%。另外,75%的企业对未来资金需求增加或持平,有75%的企业用工增加或持平,有50%企业会增加投资或者保持原来的投资水平。五、对策建议从民营企业地位看,民营企业是我市工业企业的主体力量;从问卷调查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具有调头转型快的天然能力,因我市民营工业企业基础弱,规模小,造血功能不够健全,在大灾大难面前“免疫”能力较差,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一)积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思想观念和政策设计层面上做到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从行动上解决对民营企业关注不够、扶持不够、推动不够的问题,注重引进和培植育龙头民营企业,壮大民营经济。二是优化服务环境,真正了解和收集民营企业需求,有针对性解决一个或几个突出问题,让民营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一心一意做大做强。 (二)切实为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解难纾困。为民营企业解难纾困必须要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以问题为导向理顺发展环节,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以需求为切入点制定帮扶措施,加快民营企业发展。据调查,目前民营企业最需要帮扶的有六类:一是税费社保费类。需要帮扶减免或延迟缴纳企业占调查企业的25%;二是租金贷款类,需要帮扶减免或延迟偿还的企业占调查企业45%;三是流通类,需要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的占15%;四是信贷类,需要帮扶信贷资金支持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75%;五是援企稳岗类,需要补贴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70%;六是简化手续类,需要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的企业占调查企业的40%。(三) 以创新为引领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一是帮助指导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技术人才,组建创新团队,从产品、工艺、业态、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依靠科技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重点扶持,运用政府科技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撬动民营企业扩大研发投入,发展科技型民营企业;三是鼓励民营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学科研机构结对建立合作关系,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固原统计】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複製人

固原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调查报告

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之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主体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小微工业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在国家、自治区、固原市减税降费等各项纾困政策支持下,小微工业企业依靠内生动力,迎难而上,企业复产复能加快推进,在“活下来”的前提下,积极作为,重整行装再出发,为全市工业经济大灾之年持续增长作出了“刻骨铭心”的重要贡献。为了准确了解规下工业发展情况,固原市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市106家规模以下工业进行了问卷调查,未复产企业占17%,正常生产经营占83%。据初步核算,规模以下工业增长9.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在全市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生产经营状况一是企业受惠面明显扩大。由于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扩大了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规下工业企业受惠面明显扩大。全市享受到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规下工业企业占75%,扣除未复产企业后占比达90%。二是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全市规下工业企业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4.4%。增幅较一季度提高26.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31.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呈快速增长态势。三是生产用电持续增长。全市规下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6.7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9.8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四是融资难度有所缓解。有56.6%的企业认为无需要贷款,有26.4%的企业有需要贷款,其中8.5%的企业全部贷到或部分贷到银行贷款,仍有17.9%的企业没有贷到银行贷款。五是招工需求基本满足。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选项中,76.4%的企业表示本季度无招工需求;6.6%的企业表示有招工需求,其中:3.8%的企业招到部分所需员工。六是生产预期比较乐观。问卷调查显示,认为2021年一季度生产会加快的企业占5.7%;认为生产会持平的企业占43.4%;认为生产会增长减缓的企业占34%。这表明,在2021年第一季度规下工业企业中,七成以上企业生产会增加或持平,企业生产增速有可能继续呈现稳中向好之势。二、企业面临主要问题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能力薄弱,对市场依赖度较高,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原材料成本高、市场需求不足、资金紧张,值得关注。一是原材料成本高。据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市规下工业企业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3.6%,增幅较一季度提高18.4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38.7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因素就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原材料成本成为规下工业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二是市场需求不足。问卷调查显示,45.3%的规下工业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由于市场需求不足,企业产品订货达不到预期。全市规下工业样本企业中产品订货量高于正常水平的企业仅占4.7%, 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占39.6%,低于正常水平的企业达38.7%。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已成为不少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三是企业资金紧张。问卷调查显示,在全市规下工业企业中,有33%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有10.4%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很紧张,资金缺口在20%以上;有22.6%的企业认为资金比较紧张,资金缺口在20%以内。三、工作建议一是加快规模以下企业发展,要从全市实际出发,发挥“船小易调头”功能,不求全,但求专,以特色农副食品加工业等为依托,补齐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经风雨,磨成长,扬长避短,促进发展,拉长产业链,发展一个、带动一片、促进相关产业。二是高度关注企业的生产情况、利润状况,及时对处于半停产、亏损工业企业进行跟踪调研,了解企业真实情况和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影响企业利润的关键性问题进行梳理解决,确保企业正常生产。三是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下沉一线、深入企业,开展精准对接帮扶,第一时间形成问题清单,实现清零行动,培育企业不断壮大,变“规下”为“规上”。【来源:固原统计】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敌基督

近期工业品整体涨势较猛,这份西北煤化工实地调研报告值得一读!

近期工业品整体涨势较猛,我们趁此机会对西北的煤化工企业进行了走访,一是深入产业,加深了解,尤其是对西北的几套相对容易混淆的MTO装置进行一个比较详细清晰的梳理;二是了解目前产业链中各个企业对当下化工品价格的看法。此次调研历时8天,从西安出发,途径西安、延安、榆林、达旗、最终结束于大路工业园。走访了多家聚烯烃、乙二醇、甲醇生产、贸易、运输企业,以下是各家企业的走访详细情况。DAY 1 西 安聚烯烃贸易企业A母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致力于橡塑流通领域,集原料经营、仓储物流服务及技术咨询为一体,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目前拥有20多家分公司。此次走访的企业A就是其中一家,此公司于去年年底成立。主要代理中石油西北公司陕西的资源。销售的下游企业种类较杂,整体产品比较低端,附加值低的农膜、注塑为主。高端占比不到20%。(最高端医疗类、食品类),管材料需求较好,主要由于关中地区正在进行国家水网改造,需要大量用HD,西北地区管材生产主要在银川和兰州。目前整个陕西聚烯烃需求30-40万吨,大多产量还是需要外销。中石化已经退出陕西市场,市场主要是中油和煤化工资源为主。现在陕西市场无论煤头油头都依靠竞拍成交,市场平分秋色。目前产业往西北转移,带动了当地的需求提升。农膜方面陕西当地基本被山东地区农膜企业所覆盖,陕西本地企业难以竞争。2020年,中石油西北大区聚烯烃产能共投放30万吨;陕西本地塑料主要来自蒲城清洁能源,距离西安近是其主要的优势;后期还有延能化的装置准备投产,西北产能后期将进一步增大,延长、中煤等装置主要直接火车拉往外地。对接的下游大小客户都有,贸易方式也不同,大型下游大多会在年初定半年左右长约(会参与点价交易,部分企业有5000吨左右的长约量),另外的小型下游由于企业体量较小,一个月几十吨的客户较多,对期货接受度不高,很多对点价没有认知,对贸易仍然停留在传统交易的层面。公司区域划分比较细,比较限制贸易扩张。总部层面会统一参与期货交易、点价,主要用于套期保值。但套保比例很低,大约3%。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关中下游市场对期货接受度仍然较低。目前对降解塑料暂时还没有参与。LD今年行情较好,最好的时候日涨幅达到800-1000元,认为短期下游包装膜不会因为LD-LLD价差高出现替换,但是时间如果超过3个月,可能会考虑调整配方。受疫情反复影响,纤维料需求一直很好。近期价格上涨有显,拉丝料在9000元左右,下游编织工厂接受难度大,有暂时停止生产的想法,等待价格回归合理价位。今年EVA因为光伏需求非常好,很多与LD联产。这波涨价以LD为代表。LD下游量比较小,小众需求,国内投产意愿比较低,主要靠进口。公司当下对拉丝料价格表示观望,总体认为价格偏高,策略上认为在8800以上除非有客户预定要,不然坚决不主动接货。聚烯烃贸易企业B公司成立于2014年,集塑料制品的加工、生产以及销售;塑料原材料、橡胶原料以及制品、化工原料以及产品的销售等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主营国产煤化工,油化工等各类聚丙烯聚乙烯原材料,市场涵盖了陕西和周边省份以及华东、华北、西南、华南等地区,尤其薄壁注塑餐盒产品专用料终端销售量占比高达80%以上。公司拿货模式主要来自上游工厂采购,占比90%,临时外采占比不到10%。陕西一年用量50多万吨(塑编协会统计)。给下游定价主要方式是在出厂价基础上+30元/吨,蒲城另有10元装车费,实际只赚20元/吨,基本只赚价差,自己会留一些现货敞口,标品货源可能会考虑套盘面,一般正常情况企业保留2-3天库存。公司目前成立了期现部,目前正在招人,计划在华东操作期现和点价。目前西北上游企业想扩大直销比例,不想让贸易商分一杯羹,正在大力开发终端客户,但是终端开拓很难。考虑到账期、规模等因素,参与难度很大,以目前的产业格局看,贸易商仍是必须的,不然上下游衔接不起来。目前整体陕西直销率在50%以上。这波上涨西北贸易商整体还是现货多配了一些。西北到华东运输主要汽运,火车也有。西安到临沂车运费用大概250左右,到华东350左右。大体上看铁路会比汽运便宜60-80元/吨,铁路运费波动不大,大多波幅在30左右。但是铁路运输有周期,下游在当天下单上游不一定能发货,可能会拖延2-3天,到货比较慢,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季节性上,大雪天对火车运输依赖比较大,因为汽运会受高速封路影响。最近聚烯烃价格涨势较猛,下游有抗拒,有数家对接下游考虑停车。薄前期拉丝共聚价差拉平,公司看扩大,相对价格偏低,目前拉到400,有部分资金盘面套非标,目前绝对价格偏高,目前9100的西北共聚,公司认为高估。也发现部分下游开始用粉料或者过渡料替代。薄壁最近需求增量的比较快,下游设备数量增加的很快。主要也是受外卖需求好的影响。前期农膜行业前期修改标准计划增厚以减少破损浪费,但是落地难度比价大,商家考虑成本仍然不愿意增厚。而且农膜厚了会影响弹性与韧性,某种程度还是影响使用。 DAY 2 延 安聚烯烃生产企业(MTO)CMTO企业C是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能源综合利用的新型能源化工企业。下属共有180万吨/年甲醇装置,去年年产量约181-182万吨左右。42万吨/年HDPE装置,30万吨PP万吨,另外还有2.5万吨/年乙丙橡胶装置、20万吨正丁醇和8万吨的2-丙基庚醇。由于在今年6月之前装置仍一直处于试运行,年初全年目标产量聚烯烃62万吨,目前稳定生产,目标不减,已经完成生产66万吨,现在目标全年70万吨。从产能上看,180万吨的甲醇产能与72万吨的聚烯烃产能并不匹配,这是因为工厂还有部分乙烯来自石脑油裂解。厂区在2013年立项,中间缓建2年,先后订址黄陵、洛川,最后到富县,所以虽然投产较晚,但是仍然用的是一代DMTO技术,目前烯烃操作能力在60%- 105%。计划2021年8月会检修技改(,技改后负荷可以达到110%。附近自己有油田,天然气属于其中的伴生气,没有进国网,厂区自己拉了管线,所以不受西北限气影响,天然气成本1.09元/立方。厂区的甲醇生产不经过精馏,直接用于生产聚烯烃,含水9-10个点。有粗醇罐3个2万吨,还有一个小的,因为外购的是精醇需要单独放,总罐容大约1万吨,另外还有聚烯烃库容1万吨。另外聊到聚烯烃装置的切换与检修,由于装置大,过渡料产量高,牌号切换并不容易。检修一般考虑全场区甲醇聚烯烃一起停车,一般2-3年大修一次,开停一次需要大几千万。公司前10个月略亏,月均营业额接近5个亿,本月烯烃价格好, 目前营业额已经接近5个亿。聚烯烃销售以网上拍卖为主,运输则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液体则以公路为主。聚烯烃的目标主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京津冀地区。全国有30所中央仓库辐射20个省。DAY 3 榆 林液体化工运输企业D公司主要操作陕西的液体化工运输,是陕西最大也是唯一一家总车数超过100台的运输公司,公司总共有450台车,自有车辆将近100台,其余为挂靠车辆。其中250台左右负责甲醇运输,30多台车负责醋酸运输。,另外也承担LNG、煤焦油、柴油的运输工作。目前主要给神华榆林做运输,一天3000吨左右,约占神华的一半。经营上面偏好固定长约,主要由于公司车队体量较大,优先考虑利润稳定。明年5-6月之后神华基本结束外采,省内运输需求会大幅下降,会考虑向外省拓展,同时考虑部分裁减车队。运费方面,短程(100公里内)一般是单程运输,单程运输费用大致按照0.45元/公里参考(0.45元/公里当中运力成本当中油费20%-25%,过路费15%,工人工资30%。)远距离单程一般不考虑。极偶尔发车单趟到山东运费大约450。更多的是双程运输,榆林到山东300元/吨,返程200元/吨,(一般双程运输的参考0.3元/公里左右定价)。一般榆林去山东运甲醇,返程运油品。目前运输车辆以铝合金罐为主,甲醇拉完拉油不用洗。如果洗的话,大约一次300-400元,打水蒸汽,耗时2个小时左右。目前个人买车跑运输大约2年可以回本,公司考虑场地及财务成本需要3-4年。甲醇短途车主要以烧柴油为主,长途车烧LNG。目前国5标准已经没法进入厂区,柴油车国5标准还可以继续运输工作。陕西省内国三在近三年内报废有补贴,金额大约在 2-3万元/辆,主要对象是14年之前的老车,但是报销体量较大,实际补贴兑现有问题。甲醇生产企业E企业E是天然气制甲醇企业,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甲醇企业,工艺上改为煤制。拥有60万吨/年甲醇装置,去年技改之后生产能力可达70万吨。2019年该企业维持超负荷开工水平,2020年截止目前生产的产量在71万吨左右,预计今年全年产量可达75万吨。前期甲醇装置故障检修刚刚结束,目前甲醇库存较低,企业甲醇库容6万立。企业建厂时间较长,产品质量较好,乙醇含量多在20PPM以下;目前以长约及现货销售为主,2019年企业长约占比50%,主要为周边烯烃需求,现货量多汽运至河北、山东一带。随着后续烯烃外采量减少,该企业计划再次启动其火运优势,此前考察企业车皮线路于2016年停用,不过该企业火运发车装置有约13条线,一车皮40吨左右,可同时装车8-9车皮,销往华东区域铁路运费不确定,至浙江预估500-600元/吨。如果西北烯烃配套甲醇装置投产顺利的话,本地附近甲醇消耗最多在20万吨左右该地未来销售路线大概率向东走。从汽运运输来看,本地煤制油稳定之后明年回程车有减少可能,山东至此运输有上涨可能。今年甲醇全年低位运行,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完全成本在1750元/吨附近,现金流成本大约1400元/吨,原料煤外采为主,单耗原料煤燃料煤合计单耗2.05吨(煤炭来自集团内部,运费38-40元/吨),另外耗水8吨(水成本较高,10元/吨水),电费0.45元/度。从煤炭价格来看,目前在490元/吨,高于5月份150元/吨。目前陕北煤炭转化率22%附近,后期有提升空间。厂区基本保持2年一大修(明年是大修年),正常装置春检和秋检时间不固定。对延长中煤二期投产的看法,认为其甲醇空分装置有问题,其需要持续外采2万吨/月,甚至可能持续到明年6月份。DAY 4聚烯烃生产企业(MTO)F陕西公司主产品设计产能60万吨的聚烯烃,近几年实际平均产量将近70万吨,负荷把控属于附近区域的一个标杆,厂内聚烯烃库容2万吨,拥有20多个异地库,总库容在10万吨以上。甲醇制烯烃单耗大约在3左右,煤到烯烃的转换大约9比1。副产品有C4-C5,丙烷、MTBE和丁烯,工厂有裂解深加工装置OCU,可用富裕的C4生产丙烯乙烯,可根据C4和丙烯、乙烯的价格和相对利润,进行产品选择性生产,聚烯烃能产23个牌号,特别高端的做不了,只能做到比通用料线性拉丝稍微品种高一些的料,总体牌号切的比较少,产通用料的时候负荷可以开的更高,因此切高价料并不一定划算。同时是公司对产品创新有要求,偶尔会处于政治性考量的牌号切换,承担了央企的社会责任,疫情期间产了大量S2040。另外关于牌号生产切换,生产企业与销售公司有沟通机制,一月一次产销协调会,会根据市场调整。目前牌号切换技术成熟,一天就可以完成,过渡料较少,今年整体牌号切换并不频繁,拉丝的量比较大。明年陕西公司二期CTO可能考虑明年开建,目前处于环评阶段,初步计划可能倾向高压。产品销售方面,企业目前产品80%给贸易商,长约为主(长约主要是为了确定贸易量),具体每一单再签小合同(为了确定价格)。销售模式和中石化相似,客户有等级划分,主要根据贸易量参考,价格上会有奖励机制,计划性会比较强。PP主要去华东,PE主要去华北,这几年西南需求好,去西南的量逐年增加,去西南汽运300多的运费。公司没有自己的运输公司。输完全依靠第三方车队。产品定价机制方面,公司设有定价委员,参考两桶油各地区报家,近期开始更多的参考宝丰、大唐等煤化工企业的价格,结合自身库存和产品品质进行定价,从而实现工厂的产销平衡以及工厂和贸易商之间的合作共赢。公司有计划参与期货套保与外贸。检修方面,今年刚检修一个月,明年预计不会有检修。上一次在17年,甲醇基本与烯烃同步,偶尔甲醇装置出问题会考虑临时外采,来源是周边甲醇厂,但远兴100%供蒙大,开车以来只外采过一次,大约十多万吨的量。本次技改加了气化炉,目前共7台。今年疫情期间公司的经营情况。认为今年整体聚丙烯行业价格比较低,本地库异地库基本都堆满了。下属还有个煤机制造厂,当时作为一个应急临时仓库。厂库聚烯烃设计库存能力2万吨,今年疫情期间被迫放到了3万吨。赛科纤维料卖到2万多的时候,中煤榆林纤维料最多卖到11500,因为领导要求不能哄抬物价,当时产品倾向于直销给口罩厂,例如道恩等企业。当时在疫情的冲击下催化剂紧缺,虽然切换了,但是产量仍然并不大(S2040仍属于小牌号)。聚烯烃牌号今年只新增了S2040,其余牌号整体稳定。疫情期间甲醇价格低迷,但公司仍不考虑不降负荷外采,主要考虑自身体量较大,降负荷外采会立马提振市场,意义不大。对于聚烯烃后市看法,认为年底可能行情大概率就最近这一波了,下个月就开始对供需逐步悲观,对线性不太看好。聚烯烃生产企业(MTO)G公司于13年开始建设,15年12月25日投料,一次成功,2016年就达成投产超产前期,当年产量63万吨。公司MTO采用的是DMTO-1,设计产能为30万吨PP ,以及30万吨高压聚乙烯,没有转产EVA。设计可生产PE14个牌号,PP157个,已经生产的是22个。聚烯烃加工成本2000左右。前期连续2年亏损。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空分、压缩均为国产。上游前期没有甲醇配套装置。现在即将投产设计产能180万吨甲醇,同时联产40万吨乙二醇。有4个甲醇罐,共计12万立方。前期最多放过超9万吨,安全液位大约在80%。聚烯烃库容很低,8000吨就到预警线。下游要加可降解塑料PGA,今年刚立项,同时集团要求在明年12月投产,建设周期极短。MTO单耗为2.97-2.98,曾经开到过负荷110% 目前是105%左右。今年预计全年产量57万吨。主要因为今年四月经历了57天的一次检修。甲醇投产后聚烯烃负荷不会提升。一小时进料238吨。前期甲醇外采基本全是长约,采用第三方平台的月度价格结算,短期出现极端价格也会考虑周均价结算,但仍然参考第三方报价。92以上的粗醇就可以,新投产的甲醇也是粗醇。(目前外采的999甲醇,甚至买回来后还需要加水)采购甲醇在300公里以内,最远到过新疆广汇,之前大概有过一年左右的长约,汽车发货2000多公里,当时汽车的运费不比铁路高,甚至还更灵活一些。甲醇前期外采基本全是长约,采用第三方平台的月度价格结算,短期出现极端价格也会考虑周均价结算,但仍然参考第三方报价。MTO检修方面,基本每年会有小修,时间跨度在10天至一周左右,自己有罐容,基本对市场没有影响。15年开工到今年,就在今年4月检修了一次。根据这次走访情况来看,国内MTO装置运行目前都很稳定。聚烯烃排产原则以销定产,主要参考利润和客户需求,可能每年的产品结构都会改变。PP的K8003、S1003拉丝料是主产品。另外要在公司开户,竞拍最小单位是30吨(一车),提货期为一周内,基本在异地库提货。集团共有30个左右的异地库,厂库提货很少。聚烯烃销售上首先考虑销路畅通,目前价格较高,但下游抗性不大。定价上神华榆林、包头、新疆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上方有统一的销售公司协调资源。销售主要30%-40%直销代理,剩下的以网络竞拍为主。180万吨甲醇新装置动态方面,目前计划12月中下旬试车,达到满负荷需要一个过程,试车负荷6成,试车负荷到满负荷的时间不好判断。目前市场对冬季开车有担心,但表示对冬季开车很有经验,认为外界传闻的需要到3月才开车的说法站不住脚。前期空分、锅炉、气化炉等分段试车已经完成,即将开始联动试车。装置共3+2个气化炉,因此神华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单台气化炉。甲醇开产后外采订单会慢慢退出。乙二醇明年5-6月投产,也是集团内唯一一套。成本大约在3300左右,现在已经在建立销售与贸易团队。乙二醇投产后不会影响甲醇产量,不是共用合成气。测算过明年乙二醇的投产后的情况,至华东铁路运输与汽车运输成本只差几十块钱,销售至华东运费大约800元(EG的罐子要求特别高,不能混装,不能像甲醇一样返程拉油,只能空返,因此成本高。)根据现在华东将近3800的价格,已经做好了投产即亏钱的心理准备。DAY 5聚烯烃生产企业(MTO)H公司成立于2005年12月31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的九原工业园区科技园内,距离包头市中心约30公里,项目是世界首套、国家级煤制烯烃示范项目,总投资147.6亿元,占地面积约250公里。一期除了MTO装置其余装置全部依靠进口。年设计生产主产品聚乙烯30万吨、聚丙烯30万吨和部分副产品,包括硫磺、戊烯、甲基叔丁基醚(MTBE)、2-丙基庚醇等,项目有5台气化炉(每台日耗煤量1500吨),产品统一销售,销售总部在包头。聚烯烃主要销往华北和华东市场,以华北为主。2PH(二丙基丁醇)、MTBE、C4、C5等副产品主要在天津,山东等地区销售。近年产量突破设计能力,开工率逐年提升,至今累计生产聚烯烃591.58万吨,向集团上缴利润23.5亿。今年前期计划生产63.5万吨,目前已经完成生产任务,截至目前产量为(11月底)为64.17万吨,销售64.28万吨,产销基本平衡,预计年底可以生产70万吨左右。70万吨产量中PE产量略微会高2万吨左右。预计到月底8700万盈利,预计到年底盈利1亿以上。(1-6月基本全面亏损)。策略上会根据利润情况选择甲醇还是烯烃装置降负,甲醇外售与临时采购都有发生。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二期工程项目的论证。二期大致200万吨的甲醇已经确定,50万吨的PGA(生物可降解塑料)以及107万吨乙二醇确定(与PGA原料联产),剩余终端路线尚未确定,另外神华榆林5万吨可降解塑料计划明年9月生产。论证大约需要到2024年左右,实际投产可能需要到2026年之后,二期计划产品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二期准备继续做全国示范,气化炉、空分等装置计划全套国产。C4、C5计划转聚烯烃。MTO单耗为2.94,一个小时进料260吨。今年3-4月降负荷,主要因为疫情需求不佳以及运输受阻导致胀库,负荷降到8成,导致成本提高(折合一吨聚烯烃成本上升500-600元/吨),全面亏损。去年10月份检修过一次,明年检修计划预计在10月份,具体还要考虑运行情况,但大概率是全厂区全部停车。今年原计划有16天的检修,由于今年效益不好,以零星检修的方式完成。装置早期基本是每1年半检修一次,目前慢慢放长至每2年检修一次。公司聚烯烃金属元素含量控制的很好,杂质方面优于石化企业。总体考虑,在原油60美元以上,煤制烯烃企业才比油制有优势。聚烯烃销售价格比较灵活,参照石化行业做比价,与榆林不同,基本没有长协长约。全密度装置HD与LL的年产量,以线性7042为主,销售竞拍为主。HD、LD与LL的成本大致相同,牌号不同有差别。全密度装置调整不按需求调整,也不参考价差和利润,工厂会在年初定下生产计划,全年贯彻。(主要考虑物料平衡,每吨全密度装置调整不按需求调整,也不参考价差和利润会在年初定下生产计划,全年贯彻,主要考虑物料平衡(每吨HD和LLD丁烯单耗差距0.08),个别时候会考虑高附加值产品。今年生产纤维料S2040共1.8万吨,体现了国企担当,目前想开发一个新的技术,S2040H。异地库与整个集团共用。曾与下游企业对接过,考虑直接在厂区内直接建塑料膜厂,但是由于是国企,这样的合作形式审批难度极大。DAY6甲醇生产企业 I目前该集团拥有甲醇年生产能力212万吨,稳定轻烃年产20万吨(2018年底投产,2019年8月8日开,与易高装置相同,开工不太稳定,去年只开过2次,大约1-2个月)。该企业后续有年产15万吨的有机硅项目(明年6月投产,15万吨有机硅消化甲醇12万吨)、年产12万吨的甲醇钠项目(明年3-4月份投产),以及石墨烯项目,还有20万吨DME项目。后续随着MA下游产业链的完善,MA自用消耗量预计能达60%以上。除此以外,近期准备投产两个新技术装置(加氢气化、催化气化),属于煤制气,主产品是LNG,年产量大约产量2亿立方。开工后会减少甲醇的合成气来源,之后每开一套大约会影响甲醇300吨-500吨日产量。内蒙厂区实际产量能达到160万吨(也是今年年初的计划产量)。但今年由于疫情与较多的故障,最终年产品估计在140多万吨。(由于设计时长是7200小时,因此明显开工率表现会比较高。极限开到130%)。厂区现有6万立交割厂库(以前是2万立方),明年还有2万立的新规划,交割库贴水太大,交割库有些形同虚设的感觉。销售端70-80%交付给长约,目前库存是负的。在东盛配有800万吨的煤矿。但热值比较尴尬,为4800左右,作原料煤不够,作燃料煤浪费。因此甲醇的原料、燃料煤主要外够为主。(燃料煤使用4500,单耗1.6+,原料煤5500,单耗0.6+,由于燃料煤热值低,单耗略高)厂区位置不好,离煤矿较远,距离主力原料煤矿240公里,动力煤矿距离100公里(与世林同一个煤矿)。自己的煤炭发秦皇岛。厂区共15个鹤位,一个车40分钟(与大多工厂相同),装运西北荣信最快(管道粗),25分钟就好。明年4月有大检修计划(换催化剂),25天左右,2套60万吨的装置轮修,先修二期。今年前期故障确实很多。甲醇装置一般合成和空分的问题比较多,检修概率比较大,尤其是空分。开停车一次400-500万成本(短停),利润不好会考虑降负荷。检修配件方面,国企喜欢用进口的(会考虑最好的),但是新奥这些私企,会考虑性价比,用国产。销售方面,主要给附近MTO供货有长约,大约一个月4万吨左右。山东盛德源25万吨的二甲醚近期在内蒙古周围新建厂区,将给与长期供货(管道运输)。内蒙古整体配套服务以及环保政策上面有优势(环保要求没那么高)。认为明年开始西北压力会很大,外省方面跟渤化有合作倾向,认为渤化5月份会投产。认为目前市场有较高的隐形的需求,延安能化每周外采几千吨。燃料方面,目前主要使用的主流危化品燃料有甲醇、杂醇油、混油、渣油、废油等,近期环保查的越来越严,现在只要烧出来有味道的,有废气的都没法使用。因此目前对甲醇燃料需求反而越来越大。另外今年烯烃开工率高,利润太好,是今年甲醇隐形需求最大的增量。另外还有不少甲缩醛、草甘膦新建的工厂,公司当下也在考虑MTA装置。公司认为西北价格能挺住,主要认为公司库存低,了解到的下游库存也不高,尤其是山东库存也不高。同时认为明年神华榆林、鄂能化投产后必然会影响西北供需格局,认为发货至少发到鲁南,但是到华东与进口货竞争压力很大,往南最多到只能到连云港。DAY 7乙二醇、甲醇生产企业 J公司成立于2006年;2010年10月甲醇装置建成,2011年4月正式投产,2个月后满负荷。企业拥有年产20万吨甲醇(多元料浆煤气化, 早期计划是30万吨甲醇,最高时候达到33万,由于乙二醇合成气来源与甲醇共用,乙二醇装置投产后,甲醇产量下降至20万吨。)、14万吨MTG(甲醇制稳定轻烃装置)及一期12万吨的MEG项目(2018年4月份投产,本来计划为24万吨,乙二醇市场较差,取消改为DMC)。其中MA装置可开满年产可至33万吨,MTG装置停车许久暂无重启计划;MEG采用上海浦景化工的技术。甲醇单煤耗大约在2左右。甲醇满负荷可日产1050吨。乙二醇现金流成本约在3600元/吨,甲醇在1700元/吨,装置偏小,单耗高,由于甲醇也亏损,所以合成气的使用没有调整。目前三台锅炉轮检,停一台会使得蒸汽不够,无法精馏,目前甲醇日产650吨。目前甲醇、乙二醇都处于零库存,周边销售情况略紧。销售方面基本就是最原始的现货销售方式,没有长约,但附近MTO会稳定每天拿一些。销售主要靠汽运。乙二醇有三个装卸台,甲醇有一个装卸台。甲醇有两个大罐,一个合理容量约1.2万吨,乙二醇只有一个1万吨。因为日产量低,疫情期间罐容压力也不大。乙二醇往华东大约550的运费,海运汽运都有。乙二醇还可以发铁路(因为华东距离远,1000公里以上铁路运输划算),其中海运相对成本低一些。冬季销售中会有一半会卖给燃料市场,觉得燃料市场对冬季需求支撑很强,今年价格低,以及环保因素,甲醇价格比天然气合适,今年燃料需求会表现特别强。主要终端是直接烧锅炉和醇基燃料。说起为什么甲醇性价比比天然气高但是下游不优先考虑甲醇锅炉,说是主要处于安全考虑,甲醇是危化品,甲醇锅炉仍然处于灰色地带。检修方面,目前基本维持两年一大检修一年一小检。4-7月的时候乙二醇价格太差,因此曾经合成气全部转为甲醇。全年计划25万吨左右。乙二醇从成本考核,最低负荷也得开到85%,不然就不如不开。目前仍然优先考虑优先生产乙二醇。有机硅主要工艺为合成气制草酸二甲酯制DMC,因此DMC上市后EG量会减少大约一半,目前市场对DMC预期利润很可观。对后市觉得近期基本调整到位,短期可能会稳一稳。前期下游本身库存低,需要补至安全库存,近期涨价太猛,目前心态上比较偏观望。甲醛、醋酸还不错。就MTBE差一些。公司对于盘面套期保值基本不参与,上市风险把控比较严,目前没有专业团队,尚无参与期货打算。甲醇生产企业K公司有一期年产60万吨甲醇(前期规划120万吨)项目于2012年10月份投产,集团拥有煤矿约3000万吨。累计投资170亿元建设沙圪堵循环经济化工园区、大路煤制甲醇化工园区和乌兰察布市旗下营氯碱化工园区,就地转化煤炭700多万吨,形成年产440万吨煤化工产能。厂区3套锅炉(2开1备),2套空分。副产品有硫磺硫酸。目前情况看前期计划的二期60万吨甲醇装置可能不建了,目前正在考虑其他装置,未来考虑煤制乙醇35万吨,已上报,尚在讨论中。上游有自己的煤矿,原料煤燃料煤都有,原料煤基本热值采用大于5500大卡的煤种。共有4个甲醇罐,平时用3个,1个备用(疫情的时候也没有启用),每个有2万方的罐容。厂区共8个鹤位,只白天装货。甲醇实际年产量在70万吨以上,一天约在2200吨左右。主要发货山东、河北以及周边,(周边占约20%,主要是附近MTO,外省占比约80%。)其中长约占比约80%。河北主要供二甲醚企业,长约大多在年底商谈。长约量如果没有拿满,基本依靠双方协商,没有销售的量依靠其他的客户消化。今年销售情况还不错,基本每月完成计划。定价参考大路园区企业。运输主要靠第三方车队,其余依靠返途的回程车。目前销售基本保持0库存的状态,现产现销,不会根据价格形式判断对库存进行调整。厂区离久泰MTO距离非常近,一般直接按出厂价报价,运输按趟计价。运费MTO出,每周二定价,每年供MTO大约3-4万吨。往港口会供浙江MTO,通过天津港走船。提货周期最长14天。历年检修大体平均参考13-14个月大检修一次,时常大约1个月左右。明年大检修计划在3月份。认为冬天涨价与冬季燃料关系比较大。近期荣信停售,周边下游需求挺好。认为国庆后传统需求还是比较稳定,但比起前期提升并不明显。总体而言对未来行情态度谨慎偏乐观。DAY 8聚烯烃生产企业(MTO)L西北极具潜力的大型民营化工企业,公司前身最早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最早的煤化工企业之一。新公司成立于2007年,装置于2010年10月份投产,11月销售至19年5月直至二期MTO装置投料,60万吨的MTO项目立项于13年,19年6月正式投产。目前已经投产的有100万吨的甲醇和60万吨 MTO装置, MTO装置甲醇消耗量在180-200万吨,大约有80万吨左右的缺口。前期有延期的200万吨甲醇和配套100万吨乙二醇项目,其中甲醇明年年底前必须投产,乙二醇进度上大约会相对慢半年左右。(200万吨的甲醇装置预计甲醇年产量可以达到230万吨,乙二醇的甲醇单耗大约在1.5吨甲醇左右,因此100万吨的乙二醇可以消耗150万吨甲醇,剩余富裕甲醇用于弥补MTO甲醇缺口,全部投产后整体企业可以完成内部甲醇平衡,但是乙二醇投产有推迟,明年年底甲醇将会出现大量外售)另外三期计划了100万吨的甲醇和50乙二醇,时间相对不确定,后续还有PTA(煤制PTA,即MTA技术)和PET(PTA和MEG落地后,最终完成一块煤到一匹布)。另外还有规划在临沂临港区上PDH装置。是全国唯一一家通过甲醛法量化产MEG的公司,能够适用于长纤(普通煤制乙二醇通常只能掺混油制去使用),纯度比较高,杂质比较小。同时如果未来MTA装置投产也将是内地唯一一套PTA装置。MTO目前开工率在110%左右,目前只产标品7042与2080。PE端是全密度装置,19年产了部分8007、8008等低压产品。排产主要根据利润考虑,没有特别大变动的话,基本产7042为主,明年MTO有规划检修,技改后可以投产低压管材和低压中空。聚烯烃主要销售面向华北,没有向华东辐射。主要汽运,没有异地库,整体运输距离比较近,最南端到河北山东。(1000公里以内,一般发货后24小时内可以到)。近期下雪发货有影响,一般影响0.5天-1天。甲醇与烯烃成交基本都是以招标的形式(送到价)。直销比例在10%左右(主要通向改性料、塑编、BOPP),其余90%通过贸易商消化。今年西北大的甲醇厂基本都检修完了,明年甲醇春检量不会太大。下游反馈方面,认为BOPP订单没有问题,可以维持到年底。塑编这边有一些压力,加工利润比较低,终端基本是月度订单,因此12月初下游塑编可能会调价,了解下来整体成本还是可以向下传导的,塑编制品库存前期有积压,随着这波 PP上涨,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对于后续PP行情,认为前期的主要逻辑盘面已经兑现,短期可能会有一个回调,但以对目前的下游反馈,认为下跌空间不会很大。小 结聚烯烃供应端从我们本次调研情况来看PP拉丝排产回升至中性偏高水平,LL排产比例同样处在中性偏高水平,非标来看LD依然强势,HD相对弱势,从全密度装置的排产情况来看,大部分均已转产LLDPE,故非标转产压力已相对前期有所缓解。近期石化库存压力初显,石化价格出现下调,但从整体显性库存水平来看仍显健康,新增产量与进口缩量部分抵消,PP和L估值也逐渐回调至合理水平。关于后市看法,PP拉丝由于前期上涨过快,下游塑编企业利润不加相对抵触,但由于价格月结算,原料价格上涨也可以传导到下游,压力不大;BOPP利润较好,目前订单多维持到明年1月,但从BOPP企业原料备货情况来看,多数备货25天到1个月,锁定利润,时间上来看与下游订单也比较符合,上周BOPP原料采购有所放缓,多消化库存为主,后续需要观察下游订单的持续性,总体来看,下游有边际走弱的迹象,但短期难言拐点。LL下游农地膜整体需求季节性走弱,部分区域如西北地区农地膜需求较好,另外双十二、圣诞节前包装膜需求仍然较好,包装膜需求支撑仍存。预计回调幅度有限。甲醇情况内地情况整体好于预期,厂家上游普遍库存极低,预售情况较好,不少企业实际库存为负,由于提货期的存在,资讯网站的内地库存实际不能表现真正的厂家销售情况,需要结合预售数据来综合判断,目前上游库存结构非常健康,且确实存在超预期的统计外需求,比如有机硅、甲醇燃料等,我们判断短期内地价格比较中性,结合近期伊朗与国内西南装置的限气问题,同时港口整体高库存低流通的格局综合判断,01合约下方回调空间有限。但另一方面,明年鄂能化(元旦后投料)、神华榆林(根据走访情况,12月下旬如预期投产相对可能性较大)、久泰装置投产之后,内地确实压力较大,整体陕北、内蒙地区甲醇需要向山东大量流出以达到新的平衡。乙二醇煤制工艺迅速发展,已建和在建的煤制装置逐渐增多。工艺不同,各生产厂家的生产策略有所不同,通常一头多用的装置会根据经济效益调节产量,若乙二醇经济性较好,会满产乙二醇;若乙二醇经济效益差,则会转产其他化工品。西北地区尽管煤炭资源丰富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但由于主要销区在华东地区,运费相对较高,在现货价格低位运行时西北厂家还是比较煎熬;且从品质上考虑,煤制和油制乙二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仅有部分煤制乙二醇属于聚酯级。传统工艺来看,目前西北地区部分前几年计划投产的小装置已经取消,按原计划投产的装置,产能相对较大。展望后市,乙二醇整体投产压力仍然较大,供需格局难有明显改善,但目前估值已经处在偏低水平,整体估值逻辑仍然受成本端主导,近期原油受OPEC+谈判利好支撑,乙二醇价格重心预计随着成本的上移,继续做空性价比不高。作者:南华期货咨询服务部 戴一帆Z0015428

海之泪

多地调研: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经营压力大 亟需多方位扶持

相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多地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虽然已经大面积复工复产,但仍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贵州省统计局日前发布一季度规模以下工业抽样问卷调查报告,该报告调查时点为2020年3月2日至25日,受访企业1732户、受访个体工业1305户。截止到3月底前复工企业1221户(包括2月份、3月15日已复工企业),复工率为70.5%。图:贵州受访规下工业企业复工情况(%)(来源:贵州统计局)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和个体工业目前正常生产的有2098户,占比为69.1%;暂时停产的有581户,占比为19.1%;关停破转的有263户,占比为8.7%;其他的有95户,占比为3.1%。调查显示,受访企业和个体工业预计营业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保持增长和基本持平的仅为22.1%,预计营业收入下降10%—30%的占比为25.3%,下降30%~50%的占比为25.6%,下降50%及以上的占比为27%。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白酒制造业,该行业虽复工复产快,因受“不聚会、不办酒席、封路”等疫情防控要求限制,白酒订单少,销量低,营业收入较同期下降。根据贵州省统计局的调研报告显示,订单不足、经营成本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原材料采购困难是受访企业和个体工业反映的最主要问题,分别占29.7%、16.5%、14.4%、13.9%。可以看出,疫情防控期间大多数企业市场需求大幅度降低、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企业面临断供停产和短期资金紧张,加重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目前疫情尚未全面解除,企业仍面临着较大的生产压力。陕西渭南市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对渭南市规模以下工业影响明显。从企业目前经营状态来看,全市当前上报的46户工业单位中,32户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复工未复产的2户,受疫情影响目前停产的22户,疫情之前就处于停产停工状态的8户),占到有效问卷的69.6%;剩余14户,2户一直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12户已经复工复产。在山西阳泉,阳泉市调查监测中心在三月上旬,对67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通过电话和微信等方式进行了生产经营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复工率偏低、订单减少、原材料供应缺乏等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难题。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相比规模以上工业,规下工业在疫情之下经营更加艰难。规模以上工业有规模效应,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订单也比较稳定,融资成本比较低,税收优惠等方面都比较多。而规模以下中小微企业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租金、工资、融资难融资贵、市场竞争等因素冲击很大。“船小好调头,但是船大好抗浪。”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相比各地规模以上工业的高复工率,规下工业的复工率明显要低很多。因为疫情影响,一季度消费也受到较大影响,这对规下企业的订单需求冲击较大。此外,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有些基层政府为了防疫,对规下工业的限制较多,扶持较少。另外,规下工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十分突出。彭澎说,规下工业、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员很多,包括很多创业群体,因此规下工业亟需有关部门加大扶持力度。陕西省商洛市统计局的调研报告总结了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当前最需要的政策措施:一、请求政府全面落实防疫措施,提供专业的防疫指导,保障充足的防护用品供应。二、请求政府协助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三、请求政府尽快明确和落实租金贷款等减免或延迟偿还,税费、社保费等减免或延迟缴纳的相关政策。四、请求政府协助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模式,降低融资成本。山西阳泉市的调研报告显示,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以及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实际困难,调查企业需要以下类型的帮扶: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占24.3%,提供防疫物资和专业指导占18.9%,税费社保费等减免或延迟缴纳占7.2%,租金贷款等减免或延迟偿还占15.3%,增加信贷等资金支持占13.5%,提供援企稳岗补贴占10.8%,帮助企业追讨欠款占8.1%。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和流通环节企业要加大协调力度,千方百计解决小微企业经营困难。

空镜子

爬坡过坎攀高端——来自中国制造业一线的调研报告之一

来源:经济日报7月5日,在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一艘总舱容为17.4万立方米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已经完工、等待交付。它将和此前交付的18艘姐妹船舶一起,穿梭于世界主要气源地和中国沿海城市。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因其设备复杂,技术要求高,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制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乘风破浪的背后,是多年的磨砺和投入,是对一个个技术指标和建造方案的反复捶打。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仅为1.5%,2017年这一比重上升至25%。中国制造已连续9年保持世界规模第一,形成了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我们也应正视,中国制造长期并仍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正如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随着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到了“由大变强”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巩固和发展既有优势,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无到有的艰难起步在万向集团的展厅里摆放着一辆线形优美的豪华混合动力跑车“卡玛”,车顶的太阳能顶板,在全天充电后可以续航1.5英里。据了解,这款车已在北美交付。“万向造整车是为了保证零部件做得更好。可以说,目前全世界在北美生产的车,每两辆会有一辆用到万向的汽车零部件。”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说。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发展的缩影。因为改革开放,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一起走到了舞台中央,万向得以异军突起,从承接低端的加工制造业迅速起步;因为改革开放,中国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万向得以早在1984年就主动出口,倒逼自己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因为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整体积极向上,万向得以形成了整车制造产业链,并不断实现“奋斗十年添个零”发展目标。中国制造可谓艰难起步。1978年,一位日本记者在重庆炼钢厂采访时发现,这家年产30万吨原钢的工厂使用的机械设备全都是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其中竟然还有一台140多年前英国制造的蒸汽式轧钢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也在不断给自己“添个零”。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是日本的三分之一;如今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8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仅为1.5%;2017年这一比重上升至25%,大体相当于美德日三国的总和。1984年,我国首次发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工业行业中仅有化工、机械、食品、纺织等13个大类行业;如今,我国制造业覆盖了国际标准行业中制造业大类所涉及的24个行业组、71个行业和137个子行业,成为全球制造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从易到难的优化调整采访宁波杭州湾吉利汽车研发中心时,新能源零部件试验室、电子电气实验室、材料实验室、排放试验室……一路走来,让记者目不暇接。当记者走进发动机半消声室时,顿时感觉世界安静了。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介绍说,“这个房间的噪音只有17分贝,发动机有一点声音都能听到。我们要通过各种测试,让吉利发动机的噪音保持在36分贝以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80年后,改革开放通过吸引外资进入,让中国汽车工业在资金、技术极度匮乏的困境下,打通了一条生路,也让中国制造企业看到了新的方向。1997年前后,单是浙江和江苏就有8家以上的民营企业提出了造车战略,而这与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1992年至1998年,中国制造的产能迅速提升,满足老百姓吃穿用的制造行业已能满足基本消费需求,以食品、服装、家电产业发展最为突出。1998年,中国提出制造企业要转型升级,汽车成为消费新需求,也因此成为要重点发展的行业。于是,中国制造业开始由服装、饮料、家电为主的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制造发展的清晰脉络。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发挥劳动力、土地、原材料等要素资源的成本比较优势,积极承接全球制造业转移,从最初的低端加工制造起步,靠低价取胜。改革开放20年后,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升级,开始追求品牌和质量,向着对技术和资金要求更高的领域迈进。统计数据表明,改革开放40年来,代表消费升级的主要制造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1978年至2016年,汽车和集成电路产量分别增长了188.1倍和4429倍。同时,中国制造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2017年,我国机械工业占比不断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电子、仪器仪表、汽车、医药、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电气机械等。从大到强的未来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制造体系,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支撑我国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转变。”苗圩说。新工业革命兴起带来了全球制造业发展模式的变革,中国制造正处于新的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共享经济、协同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产业层出不穷。智能制造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深刻影响生产组织方式和发展模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记者一路调研采访看到,重视研发投入和掌握创新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企业的共识。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沈子瑜回忆,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沃尔沃,资金因此好几年都非常紧张,但企业研发投入却一直占到市场销售规模的10%以上。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创新投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为52.89亿元;2017年上升为1.75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占GDP比重达2.12%,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此驱动下,中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大飞机、量子通信、海洋工程装备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我们也清晰地看到,中国制造业发展仍有一些长期性、结构性问题亟待解决。40年的发展过程中,“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固然推动了技术水平提升,但部分行业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中国制造的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研发支出的比重仅为4%至5%,远低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平均水平。同时,制造业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不断凸显。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并存,不能适应消费升级需要;要素成本价格不断上涨,制度性交易成本偏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日益加大。正视现实方能明确目标。改革开放已然40年,全球经济早已成为互联互通的共同体。中国制造要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对内对外同步开放,加快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从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转变。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对中国制造业未来充满信心。记者 黄鑫

第一博

锻造品牌靠质量 自中国制造业一线的调研报告

锻造品牌靠质量——来自中国制造业一线的调研报告之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忠阳改革开放40年,中国制造不仅见证了物质品种的极大丰富,更见证了产品质量与品牌的不断跃升。工业和信息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93.7%,产品满意度水平明显提高。赛迪规划所研究员岳维松表示,经过40年的奋力追赶,我国在家电、手机等大部分工业产品上,质量水平已与国外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甚至“略有领先”。产品质量迈上新台阶走进位于杭州湾的吉利研发中心展厅,领克、博瑞、博越……一辆辆高颜值、充满时尚科技感的新车,让人仿佛置身国际顶级车展。“这都是吉利近年来新上市的车型。”吉利集团副总裁杨学良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总销量达到了76.66万辆,同比增长44%,远超中国车市整体4%的增幅。吉利汽车在市场上的表现之所以如此出众,首先是产品质量上来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前不久发布的C—NCAP成绩显示,领克 01获得60.1的高分,这是现行中国汽车安全碰撞标准体系中唯一一款获得超五星成绩的车型。10多年前吉利汽车在人们眼中并不咋地。“上坡要推,雨天撑伞,晚上独眼龙。”作为吉利汽车路桥基地总装厂一名技术质量员,吕义聪至今还记得当初人们对吉利汽车的调侃,但经过吉利人的艰苦努力,“现在吉利的产品质量已能够比肩外资品牌”。吉利汽车是中国汽车业质量跃升的缩影。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汽车不仅产量小,而且品种少,“缺重少轻,轿车基本空白”。更重要的是,质量差。不过,今天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年销量近2900万辆。造船业也在提质增效。在长兴岛零号基地码头,一艘高达60米的大船即将竣工。“这是海外客户定制的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总装二部部长左德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交付18艘LNG船,没有一个漏点,这些高质量的巨轮已成为穿梭于大洋之上的中国荣耀”。“从质量看,尽管我国还有不少工业产品在一致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我国模具产品使用寿命一般较国外先进水平低30%至50%。”岳维松表示,但经过40年的追赶,中国制造质量水平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比2016年提高12.5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我国制造企业对中高速增长的市场环境适应性增强,产品满意度不断提高。全面提高体系创造力大型液化气(LNG)运输船,集高技术难度、高可靠性要求和高附加值于一身,被喻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全球掌握这一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面对这一‘超级工程’,我们沪东中华没有却步,而是投资10多亿元,历经十年磨砺,攻克了零下163摄氏度的超低温液货维护、耐超低温液货驳运、特殊动力控制三大核心技术,自主研制成功绝缘箱、殷瓦管、泵塔三大核心部件,成功摘得了这颗闪亮的‘明珠’。”提到这一成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沪东中华董事长陈建良显得特别自豪。高质量的产品,既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先进管理水平的必然反映。“大型客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产品,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及供应商,所以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管理创新。”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总经理助理吴跃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基本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实现和产品经营过程,坚持自主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协同高效运行,持续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的COMAC管理体系。在宁波杭州湾,记者看到,总投资60多亿元的吉利汽车研究院总部已经建成运营。这里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研发技术中心、整车试验中心、动力总成试验中心、整车试制中心及其生活配套措施,集设计研发、试验试制、质量控制、供应商协同开发于一体,能够进行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和总成试验,新能源电机的性能试验、底盘耐久试验、整车分析评价、结构研究及测量等,承载着吉利汽车的产品开发和技术突破重任。“目前,吉利汽车已形成在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四大研发中心和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四大造型中心,拥有13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告诉记者,近年来吉利产能之所以能够大幅度跃升,不仅在于研发实力的增强,还在于制造、采购、营销、人才的培训等方方面面的进击。从单一技术的突破,到体系能力的全方位构建,中国制造正奋力迈向“中国质造”。锻造中国品牌新高度7月15日,青岛奥帆中心,吉利汽车“向上的我们——帝豪家族200万豪友冠军之夜”盛典在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前夕举行。来到现场的每一位帝豪车主分享了自己与吉利的鲜活故事,真情打动人心,以至于站在舞台中央的吉利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发言时数次哽咽落泪。“虽然中国汽车年销量早已跃居全球第一,但乘用车市场56%的都是外国汽车品牌,更让人担忧的是,我们40%以上都是中低端的品牌,都是价格便宜的品牌,利润很少,有的根本不挣钱。”李书福坦言,品牌作为质量、技术、商业模式、企业文化等无形资产的有效承载体,代表着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更代表着产业链的高端和高附加值,现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高质量发展,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的代表,当务之急就是要扎扎实实提升品牌力。品牌力哪里来?“吉利采取了3种方式齐头并进。”李书福说,一是做好产品。从最初的“让老百姓买得起的车”,经“要造最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最终进化到了“造每个人的精品车”,吉利在产品上实现了转型升级。二是并购高端品牌。通过对沃尔沃轿车的收购,吉利既获得了更先进的技术,也极大提升了自身品牌形象。三是推出新中高端品牌。吉利与沃尔沃联手,针对市场“越级对标”,成功打造出领克。“以前我们卖车,最怕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帮忙吵架的人;现在我们卖车,最喜欢消费者回来,因为他会带来一个新客户。其中,郑州有个消费者,这几年就介绍了37个客户。”谈到品牌的变化,林杰感慨,“经过持续不断地积累蓄力,吉利汽车在消费者中的口碑越来越好!”汽车产业是全球竞争性最强的产业之一,消费者主要以品牌衡量其实力。没有自己的品牌,造多少车都是别人的辉煌;自己的品牌没有溢价能力,就永远只能屈居价值链低端。尽管如此,中国车企不放弃,不气馁,包括吉利、长城、长安、传祺、东风、福田等自主品牌都在奋力向上。世界经济版图不是以产品规模,而是以品牌实力划分的。当前,我国已形成了海尔、联想、华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但真正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不多,制造业品牌建设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