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公司价值研究”专题战略合作在高金启动焚符破玺

“公司价值研究”专题战略合作在高金启动

来源:上海高级金融学院9月3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与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公司价值研究”专题战略合作启动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高金)举行。高金金融学教授、执行院长张春,高金金融学教授、学术副院长严弘,高金金融学教授、EED项目学术主任及执行主任蒋展,香港中国资本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晖,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区总经理李书艳共同参加本次启动仪式。当前,中国企业的直接融资比例约为15%,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企业直接融资比例达80%以上。对此,近期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中提到“积极支持民营企业扩大直接融资”,各地方政府也将支持企业直接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作为工作重点。虽然注册制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为企业直接融资创造了更多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直接融资增长仍旧遇到很多困难。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携手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公司价值展开研究,旨在建立更为科学、合理、有效、准确的企业估值测算体系。活动中,张春教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发言。他首先肯定了本次合作的意义,并指出,建立公正、独立、有效、便捷的第三方估值体系,将国际上最先进的企业估值研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帮助中国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企业、准IPO企业、拟IPO企业在直接融资中了解自己的实际价值,测算自己的估值。“这是一项为非常有价值的、利国利企利民的公司金融应用研究,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将发挥自己多年研究力量与学术力量的优势,支持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一起做好做实这项工作。”随后,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晖介绍其公司独立开发的“融易IPO”系列服务实现将投行业务提前,帮助企业在利润达到1000万元或者估值/市值达到1亿元时,就开始构建自己的上市战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企业估值是一直忽略但却尤为重要的因素,尤其是注册制打破了原有的固定23倍市盈率以后,企业估值定价是企业自身专业所不容易达到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可以为企业提供公正、独立的第三方估值意见。”在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北京企融智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晖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公司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张春教授为其颁发聘书。通过这次合作,未来双方将更紧密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领域优势,为中国金融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助推力。

金融研究机构,到底是怎么研究的?其实散户也可以做到

在投资领域,金融研究机构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他们不做投资,只做研究,然后将研究成果卖给同行以及自己集团下面的兄弟公司。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研究的?对散户有没有参考价值呢?与散户比起来,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更全面的金融理论基础知识。而在研究方法上,实际上无论是金融研究,还是其他什么研究,方法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实地考察,比如书面材料研究,比如行业消息分析等等。研究机构经常会被邀请到上市公司做实地考察,听取董事长、总经理的工作介绍。在这个层面,研究机构并不会获得内幕消息,因为这是违法的。上市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就像你在公司接待同行访问的时候,你不可能把公司机密信息都介绍给对方。实地考察的意义,是现场观感。比如企业生产井然还是一片荒废,从书面材料上很难判断。这有点像网上相亲和线下约会的区别。散户虽然没法让上市公司老总接待,但是企业还是能看到的,通过企业职工的收入、上工情况等,同样可以对企业作出基本判断。书面材料研究,主要就是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老板为什么都喜欢安排自己人当财务总管,因为企业的经营秘密最终都是体现在了财报上。当然,很多人会说,财报可以造假。这是一个逻辑误区。比如我们生活中用的各种证件,那也有造假的呀,我们要因此全面否定证件的意义吗?比如招聘中用的简历,粉饰和造假就更加普遍了,可是没有一家公司因此而不看简历。为什么?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全面分析,来判断简历的总体可信度。财报完全造假的情况是极少的,因为一个谎言需要100个谎言去弥补。更为常见的其实是财报的“粉饰”,是利用一些财务漏洞,让财报看上去更漂亮一些。比如一家小公司今年赚了10亿,公司会故意在账面上做成4亿,把剩下那6亿利润计算到明年头上,这样看起来这家公司就是高速发展的。因为公司老板也没有把握说明年一定比今年赚得更多。生意嘛,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再说行业消息分析,它是指大量阅读行业信息,然后从中寻找一些线索,得到一些结论。比如,印度疫情持续恶化,今年冬天气温可能明显低于往年,棉花价格持续上涨。这些消息汇总到一起,那就是一个行业性的重大商机。因为印度是重要的服装生产基地,疫情必然导致企业生产停滞。然后冬天即将到来,北半球国家的人民还是要穿衣服的吧?棉花价格上涨,说明需求可能很旺盛。那么由此就可以发现,国内服装行业订单将出现高增长。得到这个初步结论后,研究机构还会寻找更多线索来反向证明,以确定这个结论是否可靠。各大公募基金投资股票的时候,并不是完全靠自己判断。按照规定,他们必须依据研究机构提供的研究报告。如果基金公司看好某家上市公司,但是最近几年没有研究机构提到过该公司,那么基金就不能买它的股票。当然,研究机构并不是万能的,这几年闹出乌龙的也多的是。一方面,他们是有任务的,每天像做作业一样高频度地产出各种所谓研究报告,质量能好吗?另一方面,他们都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不可能对未来了如指掌。散户一样可以自己去做研究。实际上研究机构的人,并不都是学金融的。比如学化工的、通信的,甚至学天气预报的都有。在专业知识方面,研究机构也不一定个个都是100分的精英。好多人都是勉强及格,还有些人甚至是考了两年、三年才拿到相关资质的。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任何人,在一个领域内坚持十年,他都将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哈菲兹

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典型企业研究

来源:格隆汇来源: 艾瑞咨询核心摘要:金融科技市场分类: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参与企业按各自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金融业务开展方,这类企业主要指持牌开展金融业务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第二类,技术提供方,这类企业主要指专注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底层技术的科技研发公司;第三类,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方,这类企业主要指将前沿科技与金融业务相结合,为金融机构提供可落地的业务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的融合:值得一提的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也带动了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的合作融合,目前这三类参与者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技术提供方正努力补齐金融业务能力的短板,为金融机构提供从单一技术到整体业务的科技升级服务;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方一方面在加强前沿科技的研发,一方面在申请金融牌照,在金融业务与技术两方面发力;而金融业务方正加大前沿科技的研发投入,部分头部金融机构已经开展了面向同业的技术输出服务。融合的开始金融企业与科技企业不再泾渭分明金融科技产业图谱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服务商蚂蚁金服聚焦“BASIC”战略,服务全球个人与企业用户蚂蚁金服致力于用科技让普通人和小企业享受平等的金融和生活服务。通过科技开放,打造共赢的生态系统,实现全球收,全球付,全球汇。蚂蚁金服持续推动科技创新,通过在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计算五大领域(BASIC)的探索,不断驱动新金融的发展。旗下主要品牌包括支付宝、网商银行、蚂蚁金融科技、蚂蚁区块链、蚂蚁财富、芝麻信用、余额宝、蚂蚁森林、花呗、借呗等。截止2018年12月底,蚂蚁金服约有11000名员工,技术岗位员工占50%以上,高级技术专家的人数约占30%。蚂蚁金服积极进行全球化生态建设及技术输出,服务全球个人、商家和小微企业,如:蚂蚁金服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中小企业提供可靠高效、快速便捷的融资服务,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蚂蚁金服为践行目标,成立了“移动支付、数字金融、全球化、智能科技”四大事业群,其中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智能科技事业群,致力于用区块链技术拓展商业的边界。蚂蚁区块链由阿里巴巴达摩院提供研发支持,自2017年开始,连续3年位居全球专利数第一。通过蚂蚁双链通、蚂蚁BaaS、蚂蚁摩斯(MORSE)等平台,蚂蚁区块链已为商保快赔、联合风控、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保险、可信存证等金融相关领域提供技术服务,目前落地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已有80余个。用安全和保护隐私的方式打通数据孤岛 - 蚂蚁摩斯蚂蚁摩斯安全计算产品利用多方安全计算、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打造数据安全共享的基础设施。解决企业之间数据合作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打通数据孤岛,将计算移动到数据端,达成数据可用不可见,安全促进业务创新。截止2019年8月,蚂蚁摩斯已服务40余家政府、银行、保险、基金等多行业客户。天冕天冕“3+1”整体解决方案助力风控、营销决策智能升级天冕大数据实验室是亚洲领先金融科技集团WeLab旗下的提供金融风险技术、产品设计研发、营销获客推广等一站式服务的科技公司。天冕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为核心技术基础,自主研发出风险管理系统。天冕团队拥有多年的业务实操经验,反复验证的线上风控和营销策略,助力金融机构的风控和营销决策更精准、更智能。WeLab是亚洲领先的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科技创新为超过4000万用户提供纯线上金融服务。截止2017年11月融资规模已达26亿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马来西亚国家主权基金、长江和记旗下TOM集团、阿里巴巴创业者基金、红杉资本等等。天冕助力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邮e贷”业务落地客户介绍:中国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营业网点,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全部设立了省级分行。截至2019年6月末,邮储银行服务个人客户多达5.89亿户;不良贷款率仅为0.82%,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合作背景:中国邮储银行为了增加业务类型、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维持资产的高质量水平,经过多轮筛选,选择天冕共同打造了移动互联网信贷品牌——“邮e贷”。截至目前,天冕是唯一一家为其提供定制化线上信贷全流程服务的科技公司。苏宁金融技术业务协同:“5+1”核心业务战略、技术投入逐年增加苏宁金融依托苏宁集团八大产业体系,为国内四大金融科技集团之一。定位于“O2O融合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聚焦“5+1”核心业务战略,涵盖供应链金融、微商金融、消费金融、支付、财富管理和金融科技输出。苏宁金融现有2600余名员工中,科技人员占比64%,涵盖博士、硕士等专家级专业研究人才,包括来自高通、腾讯、华为等知名公司的经验丰富的金融科技实践人才。近4年苏宁金融科技投入占整体财务支出情况:2016(21.93%);2017(24.41%);2018(34.68%);2019Q1(44.02%)。微商贷:Fintech+微商金融的全流程应用苏宁金融依托农业、新能源汽车、便利店、电商、物流承运商、经销商等服务与业务场景,基于微商风控体系和物联网+区块链动产质押,及线上风控体系,打造有O2O融合特色的小微企业贷款产品。供应链模式下,为供应链上末端的小微企业如零售云商户、物流承运商、售后服务商提供服务;平台模式下,苏宁银行通过平台整合的开店经营、交易、客户评价等信用数据及销售采购数据,为技术服务类SaaS企业、物流类、电商类、线下连锁小店上的商户提供基于订单、应收账款或基于采购消售行为的融资服务。拉卡拉金科通过金融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拉卡拉金科作为拉卡拉集团旗下的金融科技平台,自主研发了“天穹”反欺诈平台和“鹰眼”风控引擎,已建立起完善的线上全流程用户信贷风控能力,并在多年信贷业务实践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和反复验证,可用秒级速度完成对用户的风险画像和风险评估。三大数字化风控科技推动金融机构风控转型拉卡拉金科自主研发的“天穹”反欺诈平台、“鹰眼”风控引擎及小蓝催管大师,三套数字化风控体系,目前已经实现秒级速度完成对用户的风险画像和风险评估。“天穹”反欺诈平台运用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金融科技技术,可精准判别用户特征,降低平台反欺诈风险。“鹰眼”风控引擎通过自动化的决策分析技术结合多模型迭代对用户进行更具象化的二次评估,最小化用户信用违约概率。“小蓝”催管大师应用于贷后环节,通过电话机器人可以降低公司的人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经过多年的实践,拉卡拉金科通过天穹反欺诈系统、鹰眼风控引擎和小蓝催管大师三大数字化风控科技,打造线上全流程风控平台,助力银行建立风控能力,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已为多家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金融科技赋能服务。随行付以技术创新为基石,全方位将小微商户需求纳入生态系统随行付支付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作为国内领先的线下场景智慧支付平台,随行付致力于以技术创新为小微企业提供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通过将小微商户的需求纳入生态系统,随行付一方面专注于渠道下沉,一方面以“智慧支付”赋能线下场景。随行付作为首家登陆开源中国的支付企业,其技术团队独立研发的数据同步中间件(Porter)系统,可为基于大数据的一系列前沿应用,包括为智慧新零售解决方案、AI智慧营销、企业级SaaS系统等开发提供基础底层架构支持,技术研发能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三大智慧科技解决方案覆盖新零售、智慧医疗及校园等场景以随行付主要提供的三类智慧科技解决方案为例:一,提供智慧开放平台,整合线下场景,布局新零售;二,提供聚合支付解决方案,以开源中间件(Porter)及随行付分布式配置中心(ConfigKeeper)为基础,提供覆盖多种行业场景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三,深入细分领域,通过技术对接联调、资金账户体系建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交易处理与运营等,为合作伙伴赋能,为教育、医疗、餐饮等行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快钱根植丰富线下场景,构建产融结合的业务模式数据驱动,风控、产品、运营全面提升宝付金融科技在支付业务中全面渗透通过支付+金融科技的形式,串联消费金融产业链的资金、资产、科技服务、流量平台等上下游生态,助力银行、信托、持牌消金、金融租赁、融资租赁等持牌金融机构,解决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等场景下涉及的扣款、放款、分账、资金归集、资金调拨等资金管理难题;通过支付+金融科技平台+消金平台,助力零售行业打通线上、线下交易,跨屏交易,打通产业的上下游资源,助力平台型零售企业完善生态闭环,将积累真实的交易数据,有效的形成信用资产,以便扩大经营规模。金融科技带动支付业务增长,开放平台促进企业生态发展拍拍贷坚持金融科技“自身业务赋能 + 技术对外输出”的双重战略拍拍贷坚持以赋能消费金融业务为核心、孵化金融科技对外输出的双重科技战略,致力于实现在科技、用户、机构和资本上的“双头”良性循环,其将业务经验、科技能力、客户沉淀、品牌塑造、产品积累等各方面赋能金融机构,目前已经实现了金融科技对消费金融对业务的全流程赋能。此外,拍拍贷于2018年成立了智慧金融研究院,在智慧金融研究院下成立人工智能、区跨链、金融云、大数据四大研究中心,推动整个行业向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和更安全的方向发展。开放原有生态,为金融机构提供全流程落地解决方案拍拍贷基于自身12年信贷能力与科技的积累,开放原有的业务生态,形成了系统性的开放生态,与合作的金融机构优势互补。截止目前拍拍贷已为50多家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了针对消费金融业务的全流程落地解决方案。极融专注信贷领域金融科技,国内外双轨拓展极融继承了母公司嘉银金科(纳斯达克:JFIN)多年深耕金融领域的获客、风控、运营等多项经验能力,致力于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消费场景内连接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助力金融机构业务高速增长.目前已为50多家持牌合作机构提供了50亿以上的放款辅助服务。2017年起,极融开始布局东南亚金融科技市场,服务助力国内出海东南亚小贷企业,至今已帮助多家客户落地印尼、印度、越南等消费金融市场。以助贷云为核心,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与科技的“双助” 服务充分考虑互联网业务的弹性和客户体验的苛刻要求,通过容器化部署的微服务架构,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保障在互联网流量爆发下水平拓展和高频迭代的需求,满足外部多场景、多资金方接入要求,目前可确保一个月内新接入5-6 家资金方。每2-3天通过云端微模型迭代不断输出集团在网贷业务上积累的运营经验,结合在客户现场本地化建模的方式辅助机构业务运营。金融AI服务商云从科技覆盖400+银行、50余行业场景解决方案,云从科技领跑同行云从科技是孵化自中科院重庆研究院的人工智能高科技企业,参与了人工智能国标、行标制定,成为拥有国家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应用平台、芯片平台的AI企业。云从科技核心技术先后获得10次国际人工智能感知识别领域冠军,获得158次行业POC冠军、胜率78.4%。其中,国内首发“3D结构光人脸识别技术”,打破苹果公司等国外企业技术垄断;跨镜追踪(ReID)商业应用技术,一次性刷新3项世界纪录并保持至今;人体3D重建技术,实现从0.1秒到0.005秒的跨越,并将世界纪录准确率大幅提升30%。云从凭借“集成生物识别平台”助力中国农业银行智能升级云从科技自2015年开始涉足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业,云从科技通过人脸识别、人群密度分析、跨境追踪、动作识别等AI技术,实现了柜面、手机银行、网银、智能柜台、ATM等银行全渠道、全流程的身份核验场景落地,并且在智慧网点的改造方面,积极探索VIP精准营销、网点智能化运营等新兴场景的开拓,助力银行业进行全面AI智能化转型。我们以云从&中国农业银行的合作为例展开介绍。方案简介:中国农业银行总行采购云从科技集成生物识别平台,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柜面、超级柜台、ATM机、食堂刷脸吃饭等场景进行用户身份核实、开卡时身份验证以及免携带银行卡进行刷脸取款应用、小范围的刷脸支付应用,目前已应用于全国范围内37个省分行,30000多台自助柜员机,日均交易量达200万笔,在用户身份核实、工作人员审核效率、用户交易体验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小宛

美英港新教育:雷丁大学公司金融研究生offer一枚

美英港新教育-学员背景学生姓名:Bian同学本科学校:南京审计大学本科专业:审计(ACCA)硬性背景:均分85-89 雅思5.5软性背景:1. 会计师事务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证券公司实习经历2. 学校创业部副部长、艺术团团长经历申请timeline10月24日提交申请时间11月13日offer发放时间录取学校和专业雷丁大学 公司金融硕士录取offer展示专业介绍培养目标雷丁大学公司金融硕士学位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企业面临的一系列公司金融服务和公司交易。在雷丁大学公司金融硕士学位的课程学习中,通过实践研讨及广泛应用案例研究,学生将沉醉于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企业管治、兼收和并购的精彩世界中;培养投资、资本预算决策、首次公开募股、分红方案和资本结构、企业估值和风险管理领域的必须知识及技能。雷丁大学公司金融硕士学位课程毕业的学生将获得公司投资考试中企业理财顾问师免试资格。主要课程申请要求学制:9个月或1年学费:23250英镑/年语言:雅思6.5(单科不低于6.0),托福100(口语不低于21,其他不低于20)

斫轮

如何研究金融公司的基本面?——浅谈银证保的研究方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银行、券商、保险从不同维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服务,在追求经营效率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大金融的财务报表构成不同于一般企业,我们如何研究金融企业的基本面、有哪些指标可以关注、在不同的市场行情阶段呈现什么属性。雪球联合机构间市场投资者教育基地请到了华西证券 非银金融组组长罗惠洲来聊聊银证保的研究方法,以下为演讲实录:各位投资者大家下午好,我是华西证券非银金融组组长罗惠洲,今天我们的主题是大金融,我们按照银行、证券、保险的顺序来介绍一下这三个最重要的金融领域的业务模式跟实体经济的关系、发展趋势、值得关注的指标和投资策略。一般来说在经济下行周期实体经济比较艰难的时候,要么在经济极度繁荣甚至泡沫化的时候市场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就是金融不从事生产是如何创造价值的呢?确实制造业会生产各种各样的工业产品或者是消费类商品,但是金融是作为实体经济的血液实现了跨时间和空间的一个价值的交换,提高了资产资源配置的效率,实际上能够通过市场的手推动资源向真正有价值的企业加速流动,进而服务实体经济。所以我们今天主要是从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主要的金融领域来分析大金融的研究框架和当前的投资逻辑是什么样的。今天主要的内容,就包括业务介绍、宏观经济和政策影响的因素,几板块的估值方法;观测指标,就是跟踪哪些指标可以帮你确定现在这个板块的水位;配置的节点,就是在怎么样的一个周期或者什么样的位置配置银行、券商和保险会是比较好的配置节点。另外就是优选标的,我们今天不推荐个股,但是我们会分享一下选择标的的方式 。首先来看银行,我们分析银行基本上就是像半个宏观研究员一样,银行被称为“百业之母”,因为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公司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会对资金有源源不断的需求,那银行则是持续不断地为实体经济、为企业提供资金,并且同时获取利润。我们从宏观经济到微观指标我们来便利银行的业务本质基本面、总量研究和估值框架。首先就是银行是现代经济当中货币供应的主体,央行提供信用基础,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派生增加货币供应量,截止到今年7月末我国的流通货币是7.99万亿,基础货币是接近30万亿。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派生提供了183万亿左右。不仅是信用派生,银行还为整个经济提供了流动性。我们看到其实从职能部门来讲,财税、央行和外管局都是会参与到流动性的创造过程当中,他们各自是通过实施财税政策、吞吐财政收支,央行则是通过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调控流动性。外管局是通过调解外汇帐款,影响基础货币量,当基础货币流入到金融体系之后主要就是通过商业银行、影子银行的这种信贷业务,外汇、债券交易、类信贷业务进行信用扩张,然后把我们的货币供应量扩大到M2。如果比较笼统的把M1看作是企业客户,把M2-M1准货币当做是潜在的购买力或者是投资需求的话,那资金的供需双方通过多种融资渠道实现了资金的流动,为实体经济资本市场创造了流动性。银行在信用扩张和流动性提供的过程当中他的收益来源于系统性风险的承担和整个银行对于经济环境的预判。首先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有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监管风险,他的收益就主要还是体现在,微观层面上体现在净息差收入,再加上一个中间收入,包括服务的佣金和一些费用。从宏观角度分析,银行的收益是来源于信用性风险的承担和经济周期的则时。承担了存款久期,小于贷款久期这样一个期限错配的风险,以及负债端无风险存款刚兑,资产端有风险贷款信用的一个空间上的配置风险。对于未来经济周期其实银行都会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研究团队来研究当前所处在的经济周期的位置、经济结构、货币政策和监管取向,对这些都会有判断,他会根据这些判断来进行择时。比如说贷款投放的结构性调整。其实整个大金融的财务报表就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和一般企业不一样,而且大金融里面银行、券商、保险还各自不一样。其实普遍会认为银行的研究会比较简单,因为每个人几乎都会去银行存款,包括贷款,企业贷款,觉得银行可能就只研究这两个指标就行,但实际上如果我们再细致一些去看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话,其实能够帮助我们来研究或者是进行银行板块的投资。银行的资产类科目大概分为五类,包括:现金、信贷、同业、债券、非标。当中的风险收益的排序情况就像这个图里面的右侧。现金类的风险最低,信贷类业务的风险最高,如果看这个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块,负债科目大概可以分为五类,包括:客户存款,向央行借款,同业负债,发行债券和其他负债。负债类业务实际上贡献了银行近半数的利润,这里面占比最高的就是低成本客户存款。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高于存款成本的这部分实际上就是负债类业务给银行贡献的利润。我们可以从右边这个图看到,我国大中小型银行的负债当中存款占比最大,除了普通债、普通股以外,银行还使用了大量的夹层资本工具,这些工具的损失吸收特性不同,资本层次不同,偿付优先级也有差异,就是在这个上面的箭头表示的,偿付的优先级是存款高于普通债务及可转债,最后都会高于普通股。分析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就会把他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跟利润表的科目进行匹配。银行资产端贡献的利息收入和负债端的利息支出的差构成了银行净息差收入。资产端的客户贷款业务带来的信贷成本是记入了资产减值损失。银行的盈利驱动因素主要就是净息差收入、非利息收入,主要就是手续费和佣金,也包括一些投资的损益、汇兑的损益。后面我们会详细的来分析这个净息差收入可以观测哪些指标,又有哪些宏观经济的因素会影响它。至于说进入到营业收入之后,影响他最终利润的就包括着业务以及管理费,因为银行的网点非常多,也会培养非常多的支部或者分支公司、分支网点的工作人员。整个衡量银行的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就是ROE。这里面其实银行是一个通过加杠杆来提高自己盈利能力的行业,净息差受到资产负债久期、存贷款结构、期限错配和风险偏好的影响,这里面也会有一些政策因素,比如说最近几年一直都在推的利率市场化对于息差的缩窄可能对银行都是一个挑战,加息、降息以及营改增、价税分离都会对银行的净息差带来影响。杠杆要素是与资产规模、资本充足率情况有关。中间业务收入是主要受网点的数量、表外资产相关。这里面其实从2017年开始的资管新规,包括金融去杠杆,都会对中间业务收入尤其是大类资管类的业务产生一定的制约。我们把流动性当作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生命线,流动性风险一般就是,虽然商业银行有清偿能力,但是没有办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者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这样的风险我们把它称之为流动性风险,也是银行面对的最大的一个风险。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就是来管理流动性,来管理存贷款的久期。安全性。因为商业银行属于负债经营,而且更多的会接触到储户的存款,那这一部分其实从储户的角度来讲他的承担风险的能力或者说承担风险的预期是非常低的。大家把钱存到银行里,其实几乎没有考虑到将来取不出来的这么一个问题,所以安全性是银行的第一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就要求银行首先要做好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其次要合理安排资产规模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国内企业融资现在还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经济体最大的债权人,银行的净利润增速与我国GDP增速高度相关。有的时候被看作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实从下面这个图也能看出来,就是经济增速放缓的时候,比如说今年疫情以来,其实能够看到经济形势放缓的时候银行的利润增速是会明显下降的,而且是稍微有点滞后于经济的走势。当国内经济形势复苏,银行是有望加速复苏,也就是说无论是从估值上还是从业绩上会形成一个戴维斯的双击。社融环境其实对银行股的影响是通过这样的路径来实现的,就是社会信用环境的改善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的回暖,它的经营情况也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抗风险能力的增加会让银行的资产质量稳健向好,银行的业绩表现就会得到提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跟银行股走势也有比较强的相关性。一般来讲我们会把社融规模的增速看作是银行股走势的一个绿色信号。当社融环境企稳或者是改善的时期银行股其实是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刚刚讲了,从微观层面上来讲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还是存贷款业务的净息差以及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那我们看存贷款业务的净息差,它主要是从三个维度:量、价、质。宏观环境对量、价、质的影响都是怎么样的方向作用呢?这个主要是一个汇总图。当GDP增速升高的时候,企业盈利情况改善,资产质量提升。这样的话,从银保监会的一个要求还是从银行自身的资金管理上,他的准备金提取比例或者是规模都会有下降。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放贷,贷款规模就会有所提升。当然在经济回暖或者是复苏上升期间,企业他随着复工复产、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他的资金需求也在提升,贷款需求也在提升,所以贷款规模会受到准备金提取下降和贷款需求提升的双向作用。从量上就会提振整个银行的息差收入这块。利率环境对于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就比较复杂,因为不仅有存贷利率还有同业市场利率,再包括债券的利率,都会从不同角度影响银行的净息差。这个图主要讲的就是社融以及M2在微观层面上对银行规模的一个变动。息差收入其实也有一定的顺周期的属性。净息差其实它就是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再除以升息资产的平均余额。我们可以看到银行的净息差和贷款利率水平正相关,对债券市场利率不是特别敏感。在利率上行的时候,资产端收益明显,负债端利率成本变动有限,利率上升往往伴随着较大的融资需求,银行的溢价能力有所提升。在质上其实一般来说银行的贷款他是有分类的,比如说超过一段时间,到期并没有还款的这部分资金,他会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后三类就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进行五级分类之后按照监管要求是需要确定各级的具体比例。银行放贷的资产质量和经济长周期的相关性比较高,和短周期的相关性相对来讲不是那么明显。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基本上从2019年开始就长期维持在2%以下,不良率也是我们研究银行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我们看一下银行的估值周期。因为银行受到严监管,无论是从央行的信贷额度、资本充足率还是利率、准备金率,包括资本充足率的考核,其实银行的经营是有一点同质化的,包括银保监会、政府的产业导向,其实银行受到的监管,从监管这个角度是有点同质化,但是在经营层面上现在也越来越呈现出差异化的竞争。我们可以看到大型的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农商行他现在的业务侧重、资产结构会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银行的估值其实也受到无风险利率、无风险溢价的一个双轮驱动。无风险利率上行,银行估值就会得到一定的提振。信用利差上行会抑制到银行的估值。经济的名义增速和无风险利率上行时,银行股表现的比较突出。名义经济一些指标下行风险,溢价上行时,银行股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以上就是银行的一个分享。接下来我准备用比较长的时间来详细讲一讲证券行业首先来看一下券商的基本面。根据证券业协会,我国现在是有券商牌照的134家,上市的48家,今年上半年全行业合计实现营收2100多亿元,净利润830亿元,利润增长25%。可以看到整个这个图里面的行业ROE在2015年达到了高位之后一路下探,在2018年的时候差不多触底3.52%回升,在今年上半年我们如果进行年化的话是接近有8%的水平,已经是五年来的最高。上半年,因为有一些券商他的净利润如果规模比较小的话,他这个同比有可能会非常大,所以我们选择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个亿的上市券商来看一下这个增速的排名,超过10个亿的上市券商有19家,就是净利润超过10个亿,其中增幅靠前的有越秀金控,当然他这个主要是事件型触发,是广州证券的股权变更,东方财富、中信建投、国金和华泰证券。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因为投资者可能对于证券公司都比较熟悉,主要的业务划分就是经济资管、投行这些属于轻资本业务。那自营和资本中介,资本中介它又分融资融券也叫“两融”和股票质押。自营和资本中介包括现在投行里面大投行里面的直投或者是项目跟投就属于重资本业务。除此之外还有海外和其他。右边这个图就是39家上市券商的一个整体的营收结构。这个每一年都会变化。在2012年之前实际上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也就是通常讲的经纪业务可能会占到50%以上,投资净收益加上公允价值变动一般用来表征自营业务收入对营收的贡献。这块如果市场行情好的话也会贡献超过30%甚至50%,这个需要看当年的市场环境,如果市场交投活跃度也不高、市场情绪也不高,那这两项基本上营收贡献就会略有下降。那么利息净收入一般来表征资本中介业务,就是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带来的利息上的收入。承销性收入代表着投行业务。一般来说普通的年份投行净收入行业的平均水平大概是在8%-13%左右,当然不同券商他的营收结构不一样。在2012年之后随着“两融”以及股票质押的崛起,我们看到经纪业务+自营的占比逐渐在下降,资本中介业务的规模在提升。我们可以分业务条线来分析券商的盈利情况。不同业务条线它也有一些指标可以观察。比如说经纪业务相当于贡献了营收的大头,它的收费方式就是股票、股基的交易额乘以佣金率。佣金率,去年年底应该是在万分之2.84左右,因为各家券商现在已经开始推,无论是互联网券商还是线下的,佣金率的下降趋势是比较明显的。经纪业务除了代理买卖股票和基金以外,它还有帮基金公司的代销,代销金融产品。基金的销售他除了自己的渠道、银行的渠道或者第三方,像天天基金网这样的,还包括证券的营业部也会帮忙代销金融产品。这个占比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小的,但是未来成长空间还是很大的。投行主要是股权承销、债权承销和并购充足。这个承销保荐费率跨度会比较大,有的公司承销费率只有1%,或者是百分之一点几,有的会收到百分之十几,12%都有。后面就是资管,我们可以观察券商资产管理规模,然后再估算一下他往年的管理费率。信用中介业务其实值得重点说一下。融资融券它相当于是券商为散户在场内提供一定的融资,就是资金和券源的融通。股票质押主要还是面向上市公司主要大股东,这块其实在2017年-2018年构成了证券行业的主要风险,就是当市场快速下跌的时候或者是长期保持在低位的时候,曾经在高位做的,就是市场比较活跃的时候做的股票质押业务都会有很大的风险暴露。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讲到后面的时候会看到券商的整体估值会在2018年的10月份达到最低,然后再提出股票质押纾困政策之后它会有一定的提升。再往下就是自营。自营主要就是权益类和固收类,固定收益债券方向的。这个主要还是看规模收益率,但很多券商不会披露,需要通过风控指标的表格,半年度会有一个表格出来,来估算它的规模。我们现在看到的证券行业实际上和2012年之前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一般来说会把2012年作为证券行业的创新元年,为什么呢?那一年开了券商大会,提出了很多现在来说比较成熟但当时是完全的创新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甚至转融通、股票质押这些重资本业务。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证券公司就基本上告别了纯粹靠天吃饭,就只靠牌照然后看资本市场的活跃度和景气程度来影响当年公司盈利能力的那么一种现状。现在证券公司可以利用资产负债表承担一定的风险来获取资金收益,来更多的参与到资本中介、股票投资、FICC就是固收、大宗商品和外汇以及另类投资,就是也包括了地产、股权投资和VC。可以看到净业务贡献营收的占比是逐年递减的。这个一方面是其他业务的增加,另外一方面可以看到从2014年开始因为互联网券商的崛起导致佣金价格战的加速。自营的占比,这个有点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当年市场表现比较好的话,它这个占比会比较高。但是利息收入一直是在稳健增长的。2014年有一些配资,当年配资需求很大,但现在又不是,现在就比较稳健。怎么来看券商的发展趋势呢?我觉得是需要放在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观察。我国的GDP体量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二,但是资本证券化率还是非常低的。在宏大的趋势背景下我们怎么看证券行业的发展空间呢?首先就是需要了解的就是我国金融领域在今年的1月1号以及4月1号分两批对外开放,全面的牌照向外开放。它其实一方面是被动的这种积极履行入市的承诺和贸易协定,另外一方面也是主动的,就是我国金融市场融入国际市场,深化金融领域的互联互通,包括深港通、沪港通、沪伦通,其实都是为了主动的融入国际市场。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在资企业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尤其是内资券商牌照,很多外资实现了由参股转为控股。很多知名的金融机构加速布局。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已经有7家外资的金融集团拥有了内资券商牌照的控股权。这7家金融集团他在他自己的主体的辖区,有一部分他是可以开展商业银行业务的。也就是说从事实上来看,内资券商已经向外资商业银行放开。那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如果我作为内资的商业银行从公平竞争的角度我和外资商业银行一起来竞争的话,有没有内资券商牌照那就成为可能影响我们竞争实力的一个要素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国内的商业银行去争取券商牌照或者说部分券商业务的开展,我觉得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政策背景,可以看到从2018年10月份开始整个的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是持续提升的一个状态。然后我们宏观经济也面临着动能的转型,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需要更快的发展高科技或者新兴产业,那传统依靠抵押品,无论是厂房还是土地、房屋的这种间接融资可能就和我们的发展需求不匹配,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大力的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价格已经完成了。我这里面基本上是对应的。下面的这个图就是A股市场各个板块的一个成立时间的排序,包括它改革的排序。但上面文字部分主要还是,可以看作是一个对应关系吧。我们现在从科创板、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和新三板精选层,包括我猜想的可能未来还会有一个国际板,会一一对应的承接新兴产业包括科技龙头,像蚂蚁金服或者是国盾量子。主办就对应的是大中型企业,创办板对应的是一些新兴产业,也有一些高科技的公司,而中小板和新三板会更多的承接一些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那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为了应对美国在第一岛链以外的这样一种威胁,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那沿线的一些国家他也会有一些优质资产,那他的上市其实未来也是可以构想的。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内资券商需要有一个航母级投行,一个或者几个航母级投行。我们目前内资券商的实力又稍微有点弱,截止到去年底内资券商的总资产规模是7.36万亿,而外资投行基本上是我们的4倍。在营收方面外资投行也是内资券商的5倍以上。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到,我们在银行领域,工行、建行、农业银行其实基本上打平甚至是超过国外的商业银行,从保险上来看我们的规模体量也基本上匹配,甚至于说超过。但是当我们比到券商的时候,我们称之为证券公司,外资可能称之为投行,其实在规模上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就能看出来摩根大通相当于中国排名前10的券商的市值之和。但我个人理解内资券商其实不必跟随外资投行的评价体系,因为外资投行他所处的环境是过度追求金融自由,他是以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为主导,然后他想来自由市场。比如说他们会在交易、信用衍生品会消耗非常多倍的杠杆,这样就难以避免资金会在金融体系里面空转,从功能性的角度其实并不一定能适应当前国内经济的需求。也就是说,其实不必追求规模上,我们只需要在功能上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就可以了。那么我们现在时代对证券行业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呢?首先就是发挥直接融资功能,服务实体经济,扶持新兴产业。另外一方面为什么会把居民财富增值放在这里面?首先当居民财富增值效应比较好的话,其实他能够通过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来实现国内经济的大循环。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我们不光要发展一级市场去给企业进行融资,就没有一个活跃的二级市场其实你一级市场也没有源头活水,就是资金的源头活水。所以说我觉得从2015年6月份之后,无论是资本市场里面的投资者还是监管层,其实都想清楚了,就是没有活跃的二级市场也不会有一个直接融资功能充分发挥的一级市场。除此之外,国内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包括从过去一个月我们看到外资北上资金一会儿流入一会儿流出,那么他对于他们重仓的股票股价的影响其实也是会有比较大的波动,这个时候作为国内资本市场的主要的中介方证券行业他应该怎样来保持或者说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金融稳定,来维护国内核心资产的定价权,其实都是当前整个行业在研究的一个方向。当我们看未来三年或者是过去两年的政策研究的话,就绕不开深改12条。这个是2019年9月9号到10号证监会在北京召开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来的这12条。它的原话就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12个方面。我们看到从2019年9月份提出这12条,其实很多都已经落实了,而且基本上是箭无虚发,每一个提法他都有在推进。所以我觉得与其研究一些个股上或者投资者会去猜测哪些公司会有什么合并预期、混改预期,不如我们直接研究整个政策的明牌,就是未来三年都会指导整个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一个深改12条,其实每一条都有在落实。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其实都不用看政策影响,其实目前政策就是利好证券板块。在这样一个政策利好的背景下,我们看证券行业的行业趋势,就是业务上在积极转型。之前比如说我们的投行业务主要就是承揽,找项目。承做这块因为定价被限制在那里,主要的承做还是为了应对证监会对于文件的一些格式化或者是一些内容上的要求。承销主要还是看你的机构客户以及渠道。现在的投行是向上下游进行延伸,大中小券商的差异化竞争(41:28)。比如说有一些券商当他竞争不到一些非常优质的投行项目的话他可以转向新三板或者是一些中小规模的企业项目。那是怎么向投行的上下游进行延伸呢?向前延伸基本上就是股权投资,比如说PE,通过证券公司的直投子公司或者是另类投资子公司对一些还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进行投资。另外就是在做保荐承销的过程当中,现在科创板有要求,创业板不强制要求的这种保荐跟投,甚至于说会投资比较大的比例。项目孵化是在比较前期,也会帮一些准备上市的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之后就相当于原来投行,就是狭义投行的下一个。证券公司可以通过再融资和增发或者发债,或者说沿着我们企业客户所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对他进行并购重组的财务顾问服务。这样对投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之前定价就是23倍市盈率卡在那里,现在你可以定更高的价格,更高的发行价。当然你也要考虑自己的承销能力,就是你定了一个很高的价格,你能不能发得出去。而且为什么这里会有证监会会有要求,某些项目会要求跟投呢,就是也会从一定程度上来制约保荐机构的定价上限,因为你定得特别高,然后你又跟投了,当你这部分股份解禁的时候可能你就需要亏钱出场。除了大投行以外对应的就是大资管,也就是我刚刚提到的,我们除了一级市场要为整个经济动能的转换进行贡献或者是努力的时候,其实我们二级市场也要服务居民的财富增值。这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买房投顾业务,现在叫基金投资顾问业务。从去年9月份,5家公募基金试点,去年年底是3家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试点,今年2月份有7家券商和2家银行试点。这个其实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去年年初的时候某基金发了某一款产品,当时差不多有一万个投资者进行申购,到去年6月底的时候,这个产品的收益率是60%。但这一万多个投资者里头有多少人享受到了60%的一半呢,就是30%以上的收益率,这一万个人里面只有10个人,也就是说只有千分之一的基民享受到了基金产品收益率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可能基金产品赚钱,但是基民没有赚到钱,那么现在大家就通过买方投顾来想办法,能不能在基民追涨杀跌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投资的建议,当然也有另外一种买方投顾的方式就是全权委托投顾,当然这个就需要履行信义义务,包括九民纪要制度上和激励设计上的一些绑定从业人员和投资者的利益。从监管层的角度还是希望二级市场能够带来真正的财富效应来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服务经济的内循环。另外,除了大投行和大资管以外就是大交易类业务。这个其实就越来越考验券商的资产定价能力和资本金的实力,这个主要就是体现在股权投资,固收,权益以及FICC。FICC不是作为单向投资,更多的是作为做市商的一个服务。当然股票市场也呈现出来这种非方向化投资的规模在扩大,从融券业务规模的扩大其实能够看出来。刚刚讲的是业务发展方向,现在回过头来看证券公司的发展方向,就是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大的方向还是集中度提升的,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可能会有这样的大型的全能型券商和特色精品券商共存。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是有并购整合机会的。客户的机构化这个也能看出来,其实各家券商纷纷搭建研究所,一方面是通过卖方研究服务机构客户,一方面是整合企业资源服务投行资管形成协同。下面可以看到这个竞争格局,其实马太效应还是一个集中度提升的。因为无论是什么创新业务,它都从风险管控上,监管的要求,都是有一个业务资格的试点。那试点几乎都是从大型券商开始。这个标榜的就是刚刚提到的买方投顾业务。今年调整了券商分类评级,那在新的评级方法下,大型券商也是比较占优的。这个也是从集中度上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排名前三和排名前五的投行的市占率都是提升的趋势。但是我们只能说是大的方向是集中度提升,这个短期实际上集中度和景气度会存在一定的翘翘板。比如今年5月份以来市场的交投活跃度有提升,情绪有回暖,风险偏好有提升的情况下,所有券商的零售经纪业务还是回暖态势。当春江水暖的时候,你前期做的这个业务结构的优化,那些比较小的努力,就有点被整个大的趋势性的市场转暖来冲淡。所以说在景气度提升,就是整个行业景气度提升的时候,集中度往往会下降。当整个行业的景气度下降的过程当中,只有那些整合资源能力比较强的龙头型券商他才可以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会过得比较好,盈利能力会超过其他券商很多。我们最后来看一下券商的一个估值方法。刚刚也讲了证券公司的经营情况跟资本市场波动率息息相关,然后资本市场又波动幅度很大,那这个时候市盈率就不能体现公司的实力和板块估值。比如说在券商利润非常高的时候他往往市盈率比较低,那大家是不是觉得他现在被低估了,但实际上下一个季度或者半年之后他的净利润又下来了,同比下降,他这个市盈率就没有办法体现公司真正的实力和板块估值的水位。反过来看,券商的净资产流动性非常好。我们看左边是一般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部分,右边是券商。因为券商他几乎没有什么厂房、流水线,就是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这部分占他总资产的比重非常小,所以说我们可以认为券商的净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好。而且你看他这里面很多项目他的价值是随行就市,几乎就是每次披露财务报表他都是最新的,根据这个季度或者这半年最新的估值来给你一个价值。也就是说券商的净资产,几乎就可以看成是他的清算价值。除了清算价值以外,券商还有他的牌照价值,牌照价值主要体现就是零售经纪与客户资源、投行团队,包括团队的研究能力、产业链的企业项目资源,还包括研究所的研发能力,企业客户资源,就是这些可以看成是券商牌照价值以及自身发展的积累的价值。所以说在极度悲观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1.1倍市净率,就是PB,看成是券商。当然我们说的这个是整个行业的。对个股可能并不适用。如果我们观察整个板块整体的市净率或者是大型综合类券商我们选五六家来算他平均的PB的话,如果是1.1倍或者1.2倍可以当成是绝对的底部。我们后面也有个图可以看到,但凡跌到1.2倍以下,他基本都是快速反弹。用这个板块整体的PB来判断现在估值的水位,现在就是2.1倍,我们看到今天收盘之后整个券商板块整体的市净率是2.1倍。他在历史的估值里是什么水平呢?就是在中位数和平均数中间,就是差不多是中游水平。我们看到这里,在这个时点,就是2018年10月18号,当时因为资金对于券商的股票质押风险非常担心,觉得一旦这一块出问题比较大会直接影响到券商的净资产,会侵蚀到券商的PB里面的B,也就是说分母都有可能会侵蚀到的话,他不会给你一个非常高的估值。当时是1.06倍PB,但是很快就反弹上了。从2014年以来,整个板块的平均PB是2.01倍,中位数是1.86倍。如果我们再往前年,2014年之前为什么没有放呢,因为他会有一个非常高的,把他划进来的话这些差别就不是特别大了。为什么中枢会下移呢?有两点。第一点就是上市的券商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他的个体差异性对于板块的估值影响就不是特别大。另外一个就是重资本业务的开展。你已经开始有一些类似于存贷业务,你开始往外融资了,资本中介嘛,无论是融资融券还是股票质押,你开始收利息了,那整个市场对于你的估值水平就会下调一个台阶。而且你这里面股票质押业务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一般来说,投资者会认为券商是“牛市旗手”,一般在牛市之初,它像报喜鸟一样会有一个快速的响应,快速的上涨,然后从感受上来讲一般会先于市场结束。在这里举了中信证券的例子,是因为他上市比较早,他经历了2006年的阶段,以及2006年底到2007年中期的这么一个大盘整个上证指数表现也比较好,我们看到中信证券的表现是接近3倍于上证指数的涨幅。在2014年11月开始,也就是说上一轮牛市,就是比较大的牛市,这49天中信证券上涨了148%。其实他就是到1月7号基本就结束了,之后就再调整,他最后一波不到20%的涨幅,但是那一轮上证指数一直涨到6月12号。我们可以看到时长上来讲,券商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他的上涨的时间也会短,很短很快,但是上涨的幅度很大。最近的一次可以看到从6月16号到7月8号这15天中信证券上涨了48%,上证指数是在整个上涨结束会更晚一些,上涨的时间会更长,上涨的幅度会小于券商的幅度。所以说如果我们人为的,当然这个不一定科学,只是以我的入行以来经验上来讲,券商板块在牛市里面会呈现四个阶段,首先就是主题概念引导的估值修复,这个阶段差不多幅度在30%左右,比如说你观察今年2月份到3月6号的涨幅,可能券商上涨幅度不超过20%,那基本上就不符合第一阶段的特征。那这个阶段是什么特征呢?主要就是政策托底,或者说是主题概念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度。比如说像漫长的熊市之后,在2014年3月份到10月份,整个券商指数上涨了接近33%,或者说股灾之后,他这个相当于一种出清,负面影响的出清。再包括2018年10月19号到11月19号,差不多20个交易日上涨32%。这个阶段领涨的基本上是前期负面因素压制最大的,或者说符合这个主题概念的个股会最先反映。当然我这里面补充了今年5月25号到7月9号就是快速上涨,涨幅超过30%,我们一般把它认为是券商行情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整个市场受到券商板块的情绪上的提振,市场进行回暖,估值提升,这个时候可以看到券商的基本面就发生变化,成交放量,指数上涨,两融增加。也就说从经济业务,自营和资本中介业务,券商的基本面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拐点。业绩确定性和估值弹性就相当于戴维斯双击,资产关注度也比较高,是快速上攻的这么一个方式。当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中间可能会有调整。第三阶段基本上就是业绩兑现,业绩兑现之后走势就开始分化,整体可能会有回调,幅度在15%-20%的下跌幅度。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热点扩散。其实这个阶段券商的配置价值,就是券商或许还会上涨,但是他上涨的幅度相比于其他板块或者其他行业性价比就不一定那么高了,所以一般来说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券商相对收益最高的时候。第三阶段第四阶段可能热点就会向,比如说科技成长或者说金融地产内部板块都出现了轮动,就是热点扩散到保险、银行或者地产。我这里面要强调一下,这个不能作为投资的依据,但是我们可以类似的进行分析。因为我这里面还提到了,每一轮券商上涨他的不同阶段,比如说四个阶段,他这四个阶段里面的主线都是一致的,他不会涨着涨着换方向了。我们看到2014年其实他的主题概念就是互联网+券商,然后我这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当然我们是采用后视镜回过头来看可以给它清晰的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相对于整个指数和其他行业,就是整个宽基指数都会有一个非常大的超额收益,但是第三阶段就开始板块调整,个股分化。分化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炒小、炒估值低,估值低的、前期涨幅小的、市值最小的可能会在调整阶段他会在板块内进行领涨。第四个阶段基本上就是当业绩兑现之后他是一个加速赶顶的过程。第二轮其实我们是从2018年10月19号开始。但为什么这一轮就没有第四阶段呢?因为到2019年3月8号因为贸易谈判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行情就提前结束了。当然最近的就是进入到今年,其实可以看到2月3号,也就是春节假期回来之后第一个交易日一直到3月5号,券商上涨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其实如果没有3月6号那一周的美股流动性风险,很有可能这一波也可能称之为券商上涨的第一阶段。但是这个相当于行情提前结束,所以我们把5月25号或者说你要稍微短一点从6月22号开始,就是6月底到7月初的这波行情当成第一阶段的话,它是符合这个特征的。这一轮的主要逻辑就是混业加上大投行,它是站在我国宏观经济对于资本市场以及证券行业要求的角度,就是说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证券公司提供哪些职能哪些就是这轮券商上涨的主线。从7月9号到9月17号就是上周其实可以看到它是一个板块调整的过程。在这之后,其实我们是比较期待后续的一个行情的。这个其实就是上一轮牛市的复盘。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上涨速度还是非常快的。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的配置价值,你就可以把资金从券商板块彻出来去投真正的牛市的主题行情。我刚刚说的这个主题是券商自己的逻辑。这一轮券商的逻辑就是刚刚主要提了,就是服务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主要的方向就是大投行,然后我把39家上市券商他披露承销净收入的营收占比给它列出来,这个就是今年中报上半年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承销净收入代替保荐、财务顾问,来代表投行业务贡献营收的比例。可以看出来,国金、天风、中信建投和光大都是今年6月底到7月初涨幅比较大的。除了大投行以外就是混业还有财富管理。财富管理就是刚刚提到的,一级市场的承接能力它需要一个活跃的不断有增量资金的一个二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发展主要依托对居民的财富管理,刚刚也提到了这一块。混业其实近期,无论是资金炒作还是投资者的猜测,都会往这个方向想,就是哪些券商会有合并的预期,会不会商业银行拿券商牌照。我觉得现在可能在监管层都在研究不同路径,因为我们确实是要打造航母级投行,这个是比较确定的。因为这个相当于一个时代的要求,那我们看混业,在前面讲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时候其实也讲,现在7家外资金融集团已经控股内资券商牌照,这7家里除了高盛以外都可以做存贷款业务,实际上已经有外资商业银行拿到内资券商牌照了,所以说内资商业银行想要拿券商牌照也是一个合理的想法,当然我觉得可能不会马上放开,它会以试点的形式,比如说选两家先开展券商的某一块业务,从资本市场功能型需求,是不是我们从投行开始介入啊,因为银行的企业客户资源是最丰富的,他首先掌握企业客户他的项目资源,另外他还有企业客户的经营收据,他知道这个公司每个月的流水,或者是每个季度的订单,到底有没有应收到帐,这些数据银行还是掌握的。所以从企业资源和风控或者说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讲,银行其实对接券商的投行业务是会比较搭,从资源整合上会是比较有效的。目前来看我们从2017年开始已经在调整金融领域的监管的顶层架构。2017年我们就正式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他主要就是弥补之前长期的分业监管存在的监管套利、监管竞争或者是一些业务上的监管空白,业务之间协调困难等问题,而且他主要的核心目标就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说2017年我们就成立了金委会,2018年的时候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所以之前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现在就变成了“一委一行两会”,就是从监管的顶层架构上来讲我们的这个混业基础已经具备了,那现在无非就是混业要不要做、怎么做的问题。所以说这个就是大投行混业、财富管理,就是未来一到两年券商如果有上涨的话都会是他的主要逻辑。第三部分讲一下保险。保险就是诸多假设,因为他很多精算假设,这里面就简单给大家汇报一下关于保险行业的基本面、估值方法、股价的影响因素以及行业趋势。一般来讲我们存钱取钱会频繁的接触到银行,炒股开户又和券商密集的进行互动,包括投顾,但是保险产品,尤其是商业保险产品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频繁的接触到的,所以说大家对于这个子板块可能会更陌生一些。简单来看,保险公司如果我们笼统一点看,其实就是负债端和投资端。负债端就是卖保险产品收保费,投资端就是把我收来的保费当中的一部分资金投出去,无论是投固收、非标还是权益来实现一定的收益,其实目的都是,比如说未来某一定比例的投保人出险了,保险公司他要有资金进行赔付。首先来看这个负债端,卖保单收保费。按渠道分有个险、银保、团险、电销和互联网。缴费方式有期缴和趸缴。趸缴就是一次性交齐,期缴比如说一个季度或者一年交一次。而产品特征它是有传统、分红、万能和投资连结险。这里面个险渠道的利润率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利润率相对比较高,银保渠道的利润率低就是通过银行销售的,最近几年其实从中国人寿的这些大型的内资险企都是有大力发展个险的战略。期缴这种缴费方式,就是期缴可以给公司带来稳定的现金流,每一年或者每一季度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保费收入。趸缴就是一次性缴费。传统险就是只具备保障的功能。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结险同时会具备一定的投资属性,我们从保障属性来看它分:终身、定期,意外和健康险基本都是以生命终止或者是疾病残疾的发生来作为保险责任,这个属于保障型产品。两全和年金还包括晚期返还和保险期间内生存给付。因此两全和年金还有储蓄的性质。我们如果分析负债端就需要了解保险责任准备。因为不能收来钱了就全部投到久期特别长的投资渠道当中去,因为你需要留一部分资金来为支付未来保险义务来进行准备,这里面就包括四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和长期险责任准备金。保险如果要是个险的话它就需要搭建产品代理人团队,我们可以观察到2015年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门槛之后,代理人规模快速增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保险行业也是第三产业能够提供比较多就业岗位的这么一个行业。接下来看一下投资端。投资端就可以分流动性资产、固收、权益还有一些非标甚至是举牌等。权益类资产,几家大的险企公司的投资比例差不多是10%-13%,中小型保险公司他可能会投20%或者20%以上。其实我们从投资收益上来讲可以看出来险企的投资会很保守,因为偏保守就是他的投资风格。刚刚讲了行业,那么现在看一下国内的这几家保险公司。目前上市的一共是A股有5家,H股有1家,这6家公司里面只有新华保险他是单一的发展人身险的业务。国寿集团既有财险也有寿险,但是他上市的这部分是人寿公司。然后我们从市占率上可以看到或者说从规模上可以看到,国寿和人保分别在人身险和财产险领域具有领先的优势,但是平安集团总保费的收入是最高的。正是因为保单的特殊性,比如说交十年他可能在第二十年需要赔付,那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保费记到现在,既使是期缴也不能完全把保费收入当成是公司的当前的价值。当然你也不能给他推到20年之后,如果赔付了,根据是否出险来判断这个价值。所以保险公司或者保险行业他的估值方法就非常特殊。他是基于复杂的精算假设对利率、生命表、费用、理赔支出的概率、退保概率,都进行精算假设。一般来说理论上是需要根据实际经验,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现在就获得未来的实际经验,所以进行定价假设,只能采用最优估计假设来代替实际经验,这样的话就会出现剩余边际和有效业务价值,这两者都可以用来理解成未来利润的贴现值。这里可以看到保险公司的估值体系,就是内含价值的估值体系。就像刚刚提到了银行和券商都可以用总市值比上他的净资产来算他的市净率,或者说用你的股价除以没股净资产也是市净率。保险公司他真正的净资产一般说是用内含价值来体现。内含价值就是有效业务价值和调整后的净资产的总和,这块来评估。当时有的时候,因为这个内含价值不包括新业务,就是当年销售的保单带来的价值,所以有的时候把新业务价值也考虑在里面。这样的话我们如果用内含价值来当成是保险公司真正的净资产的话就用P/EV,也就是市值除以内含价值来表征保险公司现在的估值水位。当然这个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公司可以不披露他评估方法用到的诸多假设,而且这个P/EV适合寿险。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影响新业务价值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一般来说会考虑代理人团队、人均的保费,包括产品的结构,基本上是以这三个因素考察的居多。其他的有一些保险集团的价值,因为它除了寿险以外还会有财险或者说集团运营他就会可以用分拆估值法进行估值。回过头来看最直接的保险板块的历史表现。其实从2007年到上个月,13年的时间,保险指数累计上涨了162%。相对收益还是有跑赢的。而且可以看到2009年之后大部分年份保险板块表现都有超额收益,这里面就是保险的利润来源,利差、死差和费差,这三个要素,分别就代表了他的利润来源。跟利差相关的,会影响到利差就是利率水平和投资收益。当利率上行的时候,保险公司会明显收益。因为他的负债成本就是保单这块负债端成本基本是稳定的。利率上行就意味着他这边投资端的固收类的投资收益率就会提升。高投资收益率就意味着利差益,利差对他来说有收益,而不是利差损。利率下行就会导致内含价值和新业务价值都会降低。所以我们看到近期一个参考,就是750是国债收益率涨回到3.14%以上,是从4月份底的2.5%已经上升了60个BP,但是保险板块的估值其实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个利率上行对于保险公司经营的一个利好作用。所以过去半个月保险板块表现比较好也会有这方面的影响因素。死差就是寿险保费周期性变化。险企的保费稳定的增长。这一块就是负债端的改善会提升估值,比如说保费的高增速,公司战略转型对于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费差主要还是源于综合成本率的控制。我们看到几家上市险企的综合成本率都稳定低于100%,除了因为保证保险,就是陆金所业务涉及到的保证保险,今年上半年的赔付率有一点提升,所以平安的上半年综合成本率略有上升。但是整体上来看,其实财险行业发展非常有利。我们来展望一下行业的发展方向,来评估一下现在保险板块的估值是在哪一个位置。首先我们看到国内的保险深度,也就是保费收入比上国内生产总值GDP,其实我们看到是到这个位置,2018年、2019年的时候都是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和美国、日本的数据。保险密度就是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会更低。所以我们回过头来看过去三年的保险保费的复合增速是11%。可以预期未来三年仍然是保险行业的红利期,因为保险产品它有一定的可选消费的属性,就是它不是必须的商业保险产品,它只有在你收入达到一定程度了或者说你对健康和保障有更高的需求,可能保险的需求才会体现出来。所以它呈现一种顺周期,当经济向好的时候,保险的需求也会提振。代理人团队开单也会越来越多。然后现在中国的平均寿命也在提升,生活水平也在提高,对健康的重视和保险的需求也是与日俱增。比如说10年前大家可能不太信任保险代理人,但是过去这些年其实代理人团队他的专业化、服务流程化越来越规范,所以大家对于保险公司的观感和保险产品的观感也会越来越好。最后就是用这个表来总结一下我们今天的主要内容。就是银、政、保他的业务跟经济的互动、政策的影响、估值以及现在的配置时点。这里面主要讲一下,这个配置节点刚刚在里面没有讲太多。银行就是在宏观经济指标转好的时候,银行会受到经营数据明显的改善,就是他的贷款质量、不良率下降或者说贷款规模、升息资产规模的提振。那为什么说年底呢?比如说这一年公募基金它的产品收益率已经非常好了,到四季度它可能想要保住胜利果实,他会有一部分资金配置在低估值的银行里面。因为很多公募基金它是有权益类的仓位要求的,它不能低于80%或者60%,这个跟股票类的基金和混合类的基金,他的仓位会有要求,就是不能空仓。这个时候他会在四季度或者年底,保住前期的基金收益率,他会挪一部分仓位到银行比较安全的低估值品种里面来。券商我们是看好未来两年的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且觉得这个上涨幅度远远没有体现出来整个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当然不是说现在买啊,大家还是要把握买入的时机,或者说你要是长线投资者的话没有问题,短线的话你要看好股市后面的表现,因为券商他会呈现出来非常高的一个弹性,他的β属性非常高,他和市场共振且幅度大于市场。保险公司为什么说在三季度末和四季度初会是比较好的配置时点?因为这个时候会涉及到保险行业以及保险公司整个的年底估值切换,就是它的P/EV,因为平时他也不披露他的诸多假设是什么,然后到年底的时候他会今年的P/EV或者这半年的P/EV跟明年,因为他又有新单了,内含价值,一般来说也会有比较好的增长,所以到年底的时候他的估值明显会又降一个台阶,这个时候就会显得很便宜,他的配置价值和安全性就体现出来了。而且在行业轮动风格切换的时候,比如说如果说你觉得现在整个市场策略在板块之间进行轮动,如果看不清方向的时候,其实有一部分机构资金也会先从前期涨得比较多的撤出来,转投到银行和保险里面,相当于打一下底仓。从标的上来选,券商刚刚讲得比较多了,就是这一轮的主线,就是宏观经济以及新兴产业的直接融资需要什么,需要哪个业务条线,我们就看哪个业务条线比较突出的券商。银行他就是金融科技和零售为主线,大家可以关注一下零售业务做得比较好的银行,他虽然估值比较高,但是他经营的前景也会比较好。保险从短期来看,寿险的弹性会比较大。刚刚讲到保险,其实四季度也会迎来下一年的保险销售的开门红,各家都会制定一些产品上的代理人的一些策略,这个时候也是板块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当然这里面提到了一下,你要注意外资的比例。因为10月份、11月份外资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加大,外资流入还比较好,如果流出的话可能有一两个标的,就是外资持股比例比较高,然后流动性又非常好,虽然公司质地完全没有问题,但是短期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个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分享。

模特们

九方金融研究所——投研实干家,行业追梦人

来源:北国网2020年7月21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中标2020年开发远程培训课程的公告结果,上海九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课题——《投教视域下的财务分析》和《投教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与经验分享》赫然榜上有名。此次课程入选,不仅展现了上海九方云旗下品牌九方智投研究团队九方金融研究所的一流的投研实力,而且为丰富中国证券业协会远程培训系统课程资源,提高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助力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上海九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2门远程培训课程开发课程那么这一研究团队究竟师出何名呢?九方金融研究所是九方智投为更好地服务于投资者而特别成立的金融研究机部门。研究所汇集几十位行业专家,他们的研究领域自上而下覆盖宏观政经、行业赛道、公司财务、金融工程、行为金融、技术分析。研究所以“聚焦金融、着力创新、引领行业、打造品牌”为指导方针,引进领先的金融数据终端( Wind、Choice等 ),并广泛参与业内研究合作与交流,倾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金融研究所。投研实力派,专业品质高产出九方金融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广纳贤才,搭建起一支由海内外高学历精英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其中既有从业十余年的资深投顾,也有来自券商和私募的一线投研精英,更有来自全球知名学府的博士硕士,人才梯队完善。其中王健、黄伟和张志丹作为明星导师,作为多家媒体财经栏目客座嘉宾和行业研究专家,其研究实力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研究成果被媒体广泛转载。研究所在投教工作方面经验丰富,在与投资者的沟通中,善于发现投资者的困难与问题,自觉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巧用“四感模型”,提升投资者积极性,并根据投资者现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研究所在加强系统投研能力建设,提升研究团队专业化水平方面高度重视,不断精进业务,加强团队建设。公司于7月开始启动 “投研团队研究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研究所30余名投资顾问都参与系列培训。7月20日,首期专题培训邀请的嘉宾是来自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桂浩明就《证券研究的框架与逻辑》进行了精彩分享,全体参与者对证券研究的框架和逻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桂浩明与研究所成员合影九方金融研究所密切洞察市场行情,研究成果高质高产,仅2020年1至7月,就发表900余篇研究文章与报告,近期更是针对突如其来的牛市进行了复盘与分析,并向广大投资者推出了投资研究饕餮大餐——2020下半年宏观策略。行业追梦人,超越自我勇争先目前,我国拥有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其中约95%以上为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这些中小投资者缺乏专业的投资知识,易被部分无良企业通过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手段侵害合法权益。2020年3月新《证券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证券市场基础制度,旨在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也督促证券投资咨询机构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满足投资者的投资理财服务的需求。与此同时,投资咨询行业面临着行业创立以来空前的挑战和机遇,投资者的教育也成为当下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与需求。站在行业发展的风口浪尖,九方智投及旗下研究所坚持站在用户角度,做投资者喜闻乐见的投教内容,突破以往投教行业以机构为主导,投资者被动接受的局面,致力于输出实用的,利于投资者接受的内容,打破教条主义的藩篱,将投教工作中与用户的沟通工作做到极致。同时,九方金融研究所不会停下自我迭代与升级的脚步,将永葆自我驱动力与追求核心竞争力,通过内部培训与学习,以及对外的各种行业活动,不断进行业务的深化与升级,做投顾行业孜孜以求的追梦人,超越自我勇争先。

龙珠

六大金融研究成果亮相

昨晚,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举办“金融街之声”专场活动,集中发布六项金融街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重磅研究成果,并正式启动“金融街发布”平台。据悉,“金融街发布”平台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北京金融街服务局联合打造,为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协会等组织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信息发布、解读、传播服务,构建中国金融政策信息的权威高地,汇聚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权威声音、业界动态。此次活动选取了“金融街发布”六项最具代表性的线下成果进行发布,汇聚了监管机构政策工具的创新成果、国家级智库及行业协会的一线调查,以及金融机构深耕市场的精准洞见,指引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前沿动向。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发布《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白皮书。白皮书是对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实践的阶段性总结。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向世界展示中国金融科技监管的最新成果,旨在提出一套既守住安全底线、又包容合理创新,高度适配我国国情的金融科技监管思路与方法,为健全全球金融科技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副总裁李月发布《全球重点国家及区域投资风险分析2020》报告,全面揭示了在国际宏观形势变局中,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哪些风险和机遇,以及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给经济全球化及海外营商环境的影响。中国证券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亚琳发布《中国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报告2020》。利用行业协会的信息优势,《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实体企业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形势下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为证券行业如何精准服务实体经济提出有效建议。光大云缴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长智发布《中国便民缴费产业白皮书2020》,展示了光大云缴费作为中国最大的开放便民缴费平台,如何通过应用新技术打造智慧城市、利企便民、支持复工复产、促进民生,为银行同业提供了发展思路和借鉴蓝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金融科技50人论坛学术委员杨涛发布《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了有效支撑。北京金融街合作发展理事会副主席谢平发布《中国保险科技洞察报告》。中国保费规模目前已然跃升世界第二,《洞察报告》揭示了与经济周期相逆的保险行业,如何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激发自身潜力,应用新技术、新场景,有效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国资深纪录片导演李成才发布并分享了金融纪录片《基金的力量》和《百年金融》,以真实的影像记录回顾和见证中国金融历史。文/本报记者 程婕

布老虎

央行研究机构:对技术公司金融监管应实时介入

来源: 北京商报 崔启斌 宋亦桐 技术公司涉足金融业务为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因同质化竞争、监管宽松等问题带来风险隐忧。11月17日,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提出,对大技术公司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以避免相关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甚至大而不能倒。在徐忠看来,大技术公司涉足金融领域可谓优劣并存。徐忠举例称,大技术公司信用评分模型运行较快,能提高信贷缺失的效率和客户体验。像一些网上银行的在线贷款是纯信用的,无需抵押和贷款,30秒申请最快3分钟到账。但这并不能改变基于信息处理的金融中介模式。可能把一些原本属于关系型贷款的转向交易型贷款。但同时,他也提出,模型、算法、模式的相似性会带来同质化竞争,并带来顺周期的问题。大技术公司平台本质上是通过客户与平台之间的重复博弈来抑制客户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恰恰就是这种相对强势的地位,有可能扭曲两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大技术公司的信贷供给与传统的银行贷款是互补关系。但徐忠也提示,最近一些调研发现,电商平台有不断拉长应付账款周期、加剧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谈及对大技术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不公平监管的影响,徐忠提到,大型技术公司涉足金融领域,一方面与其在平台、技术、客户和数据方面的优势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受到的监管比较宽松有关。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大技术公司可与金融机构形成比较好的互补关系。在支付、资产管理等领域,大技术公司可能与金融机构形成一定竞争关系,并可能因为监管标准的不统一而享有不平等、不公平的竞争优势。对大型技术公司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以避免相关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甚至大而不能倒。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技术公司金融业务监管的主要难度有三方面:一是大型技术公司金融业务一般都是基于海量的电商、O2O、社交等数据,而监管部门并不掌握这些数据;二是许多技术公司的金融业务并不是持牌经营,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三是金融监管部门的专业能力相对不足,这种不足主要是相对于大型技术公司的技术应用的能力、金融科技的能力等,监管部门的监管规则和能力都是相对滞后的。“今年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之前由于我们的监管体制不太健全,同时中国的大银行多,小银行少,给金融科技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促进金融科技健康发展,徐忠认为,至少需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科技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科技创新代表不了制度。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监管方面的制度。二是要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在当前金融科技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下,金融监管需要考虑如何既促进创新又防范风险。三是在金融科技公司越来越多地使用大数据的时候,怎么样处理好数据使用的效率与隐私保护的关系。四是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风险的形式发生了变化,监管怎么与时俱进。“监管部门未来的监管侧重点应是,统一各种交易数据,例如建立网联,统筹第三方支付的数据和信息;坚持持牌经营,对于非持牌业务要逐渐纳入监管;提升监管的专业能力,使得监管能力和监管规则能力跟上市场发展的趋势。”黄志龙如是说。

采茶女

亿欧智库:《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研究报告》重磅发布

[ 亿欧导读 ] 《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研究报告》阐述了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的必要性及布局策略,分析了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八大场景的现状、市场规模及应用案例,最后展望了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的趋势。文/薄纯敏 亿欧智库分析师中国银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利用金融科技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当下商业银行普遍关注的焦点,而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甚至建立起竞争壁垒,更是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五大行”与”BATJS”相继结盟,更是将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推到了风口浪尖,之后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报道、研究和实践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涌现。亿欧智库作为一家致力于推动新科技、新理念、新政策服务实体经济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一直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如何促进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创新。继《2017中国智能金融产业研究报告》、《2017中国保险科技报告》、《2018银行业创新形态及模式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研究之后,亿欧智库基于大量桌面研究以及对金融科技的理解,并与多家银行从业人员、金融科技公司高管沟通交流,撰写了《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业研究报告》。本次报告中的金融科技公司特指为银行提供服务的金融科技公司,即银行级金融科技公司,既包括大型互联网公司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也包括初创公司如氪信科技、同盾科技等。银行业特指商业银行,包括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等。我们认为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贯穿银行运营的三个层次体系:管控层(银行体系架构的“神经中枢”,即基础架构)、交付层(处理银行业务活动的作业“后台”)及界面层(与客户直接交互的界面和触点),涉及八大应用场景——银行云、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审计、智能投顾、智能投研、智能客服、生物认证。在这八大场景中,智能营销、生物认证、智能客服是目前银行业采纳最为广泛的应用,智能风控、银行云是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公司集中发力的市场,智能投研和智能审计是两个还未被完全开发的市场。亿欧智库根据与金融科技公司高管与银行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分别计算了八大场景的客单价、银行采纳率,最后通过“市场规模=客单价*商业银行数量*银行采纳率”的公式来估算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结果如下:预计2018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达到116亿元,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45亿元。2020-2025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的市场规模受监管、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会比较大,保守估计2025年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为313亿元,乐观估计市场规模为493亿元。虽然金融科技银行应用市场规模庞大且发展前景可观,但是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其盈利模式还有待探索。对于银行级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收取开发费和安装费,偏向一次性收费,未来盈利想象空间不大。分佣模式相对更好,但是实现难度非常大,主要受限于金融科技公司在银行生态中话语权非常小。同时,金融科技公司服务银行多为定制化开发,变动成本长期存在,面临边际成本不能大幅度下降的问题。因此,金融科技公司亟需思考服务银行的盈利模式,否则难以真正实现大规模盈利。报告完整版下载请移步亿欧官网。

说卫灵公

21金融研究:银行转型 谁是王者?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原标题:21金融研究:银行转型,谁是王者?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深入推进,息差明显收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备受考验。在此背景下,依靠息差的传统模式亟待变革,发展中间业务和综合化经营成为应对挑战的重要转型方向。具有资本占用低、风险小、稳定性好等诸多优点,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工商银行的中收规模达到885.01亿,位居榜首。中收规模呈现出国有大行高于股份行、股份行高于城商行、城商行高于农商行的趋势。从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这一核心指标看,股份行表现突出,其中民生银行最高为30.9%。综合化经营也成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增加中收的重要手段。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及部分股份行已各自拥有证券、保险、租赁、基金等子公司,但现阶段子公司对银行利润贡献较少。其中,租赁是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宠儿”,已有20家上市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 股份行中收业务占比高有市场人士将“非利息收入”视为中间业务收入,但这一分类不够准确。比如“非利息收入”中的投资收益来源于银行自身的投资行为而非对客户的服务,且证券交易也影响到资产负债表,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中间业务。因此,本报告将中间业务收入对应到利润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一项。中收规模和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大体一致,呈现出国有大行(500-900亿,2019年上半年数据,下同)高于股份行(100-400亿)、股份行高于城商行(2-50亿)、城商行高于农商行(2亿以下)的趋势。具体看,四大行中收规模排在行业前列,上半年工行的中收规模达到885.01亿,位居榜首。位列第五的为招商银行,其次为中信、民生、兴业。这四大股份行的中收规模已经超过四大行中的交行,它们在中间业务方面探索较多,甚至在行业内形成颇具特色的标签,被称为“轻型银行”。受中间业务收入的带动,7万亿资产的招行营收规模已超过了约10万亿资产的交行。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上半年的中收规模仅93.39亿,低于大部分股份行。这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邮储银行综合化经营程度相对较弱;二是在代理模式下,邮储银行每年为邮政集团代理金融网点提供的金融服务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代理网点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由银行转移给了邮政集团,因此不体现为邮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城商行中,2019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以52.96亿的中收规模居首;农商行中,常熟银行以1.89亿的中收规模居首。与国有大行、股份行相比,农商行中收规模体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究其原因,一则中间业务种类较少,二则经营中间业务能力不足。从增速看,六家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中收业务增速最高。2019年上半年邮储银行中收规模同比增长21.6%,显示其已发力中收业务。主要因为其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驱动银行卡手续费收入高增长(+17.1%),以及电子支付业务驱动结算收入增速较快(+33.9%)。股份行中,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收增速居前列:2019年上半年三者中收规模分别为282.92亿、127.49亿、235.46亿,同比分别增长29.4%、21.7%、17.0%。具体看,中信银行代销业务、银行卡业务、托管业务手续费增速分别高达37%、34.1%、45.1%,推动了净手续费的大幅回升。光大银行则是由银行卡收费、担保及承诺函业务手续费高增长推动。兴业银行则是因为银行卡业务手续费(46.2%)、代理业务手续费(39.1%)增速较快推动,其中收规模2019年上半年首度超过交行。城商行中,青岛银行、成都银行中收增速居前列,上半年二者增速分别为69.6%、54%。农商行中,青农银行中收增速最高,为47.1%。三者也是所有上市银行中中收增速最高的银行。具体看,青岛银行银行卡手续费翻倍,成都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和代理业务手续费增长约50%,青农银行主要因为其他业务手续费暴增191%。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张家港行、西安银行、郑州银行、常熟银行、贵阳银行、北京银行6家银行中收规模出现了下滑,增速分别为-90.6%、-22.3%、-19.1%、-17.5%、-13.3%、-5.5%。6家银行中,北京银行的中收体量最大,其中收规模下滑主要因为保函及承诺业务手续费下降了24.7%。在衡量中间业务水平时,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是一个常用的指标。中间业务规模与营收占比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家银行“轻型化运营”的典型指标。用这一指标对比发现,股份行的中间业务占比较高,国有大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20%左右。而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不足10%,仍有待发展。具体而言,2019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数值最大的7家银行均为股份行,依次是民生银行(30.9%)、中信银行(30.4%)、招商银行(28.2%)、平安银行(27.1%)、兴业银行(26.2%)、华夏银行(25.5%)、浦发银行(23.2%)。这说明股份行的中收业务颇具优势。五大国有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在15%-22%之间,处于中游水平(邮储银行的这一比例低于10%)。城商行、农商行则分化严重,比如宁波银行的这一比例高于20%,位居前列,但10余家城商行、农商行的这一比例仍低于10%。综合来看,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平均值在14.2%,最高为30.9%(民生银行),相较于国外银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仍偏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处于成本不敏感、量增价跌的阶段。所谓“成本不敏感”,主要指2019年上半年中收成本收入比大多在20%以内,江苏银行甚至低至3.93%,占比不高。中间业务具有规模效应(除担保承诺业务外,基本不用承担信用风险),规模越大,收益越高。随着多元化金融需求的出现,银行从事中间业务的积极性在不断提高,长期看业务规模可稳步上升。但一方面监管调控持续,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这使得中间业务的费率(即服务价格)有所下行。 大行中收业务结构较全面上市银行对于中间业务的统计口径不一,名称差异较大,甚至计入类别的方式也不一样。比如有的银行单独设有理财业务收入一栏,有的则将理财业务收入计入托管业务或者代理业务手续费。不过这缺少明细数据进一步调整,因此横向比较只能相对反映各银行的中收结构情况。本报告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结算及清算业务(含电子银行业务)、投行咨询业务(含债券承销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代理及委托业务。从构成看,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种类相对比较丰富。虽然银行卡业务、结算清算业务占据主要位置,但其他业务均有一定贡献。比如建设银行中收以银行卡业务(31.1%)和结算清算业务(22.9%)为主,其他五类业务占比在3%-13%之间。中国银行还特别披露外汇买卖价差收入,上半年该项数据为35.49亿,约占其中间业务收入的6.17%。这可能因为中国银行曾作为国际贸易的专业银行,以经营外汇业务见长。和其他类型银行相比,国有大行结算清算业务优势明显。其中,农业银行该项收入占比高达34.20%。具体看,主要是由于该行对公结算等业务收入增加以及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增长41.7%。结算清算业务需要全国乃至海外的网络和强大的基础设施来支持,这方面国有大行具有其他类型银行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结算清算业务手续费一直都是国有大行中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此类业务市场格局也较为稳固,但由于结算类业务价格为政府指导,在让利实体的背景下,该类业务收入面临下行压力,上半年交行支付结算手续费收入为10.24亿元,同比下降了12.48%。股份行方面,银行卡业务贡献突出。数据显示,大多股份行银行卡业务对中收贡献超过了50%。其中上半年中信银行银行卡业务手续费210.87亿,占中收业务的三分之二。分析来看,2019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银行卡手续费同比增加53.64亿元,增长34.12%,主要由于信用卡手续费及收单业务收入增长。银行卡业务构成简单,分为信用卡、借记卡两大产品。但借记卡基本无账户管理费、年费,因此该部分收入主要来自信用卡。股份行将银行卡(尤其是信用卡)作为获客的重要手段,因此股份行该项业务对中收的贡献高于其他类型银行。国有大行银行卡业务也不弱,但国有大行中收来源更为广泛,从而导致银行卡业务占比低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所在区域往往也是股份行重点耕耘的区域,二者无法抽出太多资源与之竞争,因此二者银行卡中收业务占比也相对较低。2019年上半年,一些城商行、农商行银行卡中收业务增速甚至出现下滑。比如,2019年上半年北京银行银行卡业务手续费2.86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7.7%。此外杭州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青农商行银行卡手续费分别下降8.0%、11.1%、7.1%、15.5%。城商行方面,代理业务贡献较多。统计数据显示,13家A股城商行代理业务占比平均为33%。其中,郑州银行该项收入占比最高达68.2%。代理业务主要分为代理销售、代理收付款、代理结算、代客交易等内容。因为城商行长期在地方耕耘,且股东大多为当地企业,其代理业务优势明显。此外,部分城商行的投行咨询业务也较为突出。投行咨询类业务是银行为对公客户提供的投资银行、银团贷款等融资服务,以及财务顾问、资金证明等咨询类业务,主要包括债券承销、银团贷款、财务顾问等。一些城商行此类业务策略相对激进,投行咨询业务在中收中占比较大。在业内,南京银行的债券承销业务占有颇具重量的一席。该行也单独披露该项数据:2019年上半年债券承销收入为6.85亿,约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三成。相比而言,农商行的中收业务品种较少。部分农商行的基层行把中间业务发展当成“副业”,往往用能吸收多少存款、发放多少贷款的标准来衡量开办中间业务的作用,缺乏系统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程序。从规模看,7家农商行中收均未超过2亿,其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在代理业务、结算清算两项业务,此外,银行卡业务有部分贡献。换言之,农商行“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占比高,但“知识密集型”中间业务如投行咨询、资产管理、担保承诺等收费性中间业务占比偏低。这可能与农商行体量较小,且人才储备不足相关。 租赁成为综合化经营“宠儿”综合化经营也成为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重要手段,增加稳定利润来源的同时,也为银行增加了弹性。所谓综合化经营,即商业银行在原来存贷款业务的基础上,有条件地介入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租赁、期货等领域,向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一些业务也会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比如银行基金子公司基金管理手续费、证券经纪佣金收入计入托管业务中。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实质上经历了“混业-分业-混业”的转变。2011年通过的“十二五” 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中国牌照类非商业银行业务因此有了更大发展。当前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均积极开展综合化经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6月末,已有9家设立证券公司(大多注册于香港),6家投资保险公司,11 家参与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家设立金融租赁公司,4 家投资信托公司。此外还有多家银行设立期货、消费金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均以控股为标准)。具体看,除邮储银行外,五大国有银行综合化布局最为完备。其中建行最全面,拿下了证券、保险、基金、租赁、信托等牌照,工行、农行、中行尚缺信托牌照。股份行金融牌照的丰富程度虽弱于国有大行,但至少也有两块以上的金融牌照。除银行控股实现综合化经营之外,中信集团、光大集团、平安集团也在推进金融控股集团改革,因此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的金融牌照布局不多。城商行主要拥有1-2块金融牌照,而且大多集中在租赁公司。城商行租赁子公司最近几年密集成立,比如青岛银行旗下青岛青银金融租赁公司于2017年2月成立、贵阳银行旗下贵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7月成立。相比之下,农商行基本没有综合化布局。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利润贡献尚小。以数据较为全面的五大行和招商、兴业、浦发为例,八家银行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合计利润占银行总利润的比例在2%-8%之间。其中,建行最低为2%,招行最高为7.5%。从利润贡献的角度来看,融资租赁业务设立最为广泛,贡献利润占比最大,其次是证券、信托、基金。近年来,银行系保险公司资产规模扩张迅速,其利润也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对银行利润的贡献也在增加。究其原因,在于各项业务与银行主业的协同契合程度。金融租赁公司主要依靠其母公司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获取资金支持,以满足其业务开展的资金需求,其本质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延伸,与银行协同无任何障碍,因此规模与业绩增长在银行子公司中占首位。证券、信托、基金业务大多借助银行的渠道、资源,缺乏深层次协作,因此发展中规中矩。保险子公司借助银行渠道实现了资产总额的迅速扩张,具有规模化效应。比如农行2012年入主嘉禾人寿并更名为农银人寿,2014年农银人寿扭亏后利润稳步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800.43万、1.11亿、1.39亿,今年上半年达到18.57亿。整体来看,综合化经营子公司与银行的协作方式主要为渠道合作、小规模的客户介绍等,银行业综合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金融混业继续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近期来看,商业银行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成立理财子公司,理财子公司与相关子公司(券商、信托、基金)的协同将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子公司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