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她是北大的工科博士,主攻机器人控制器设计,却凭借诗词一举成名。看似毫无交集的二者,谁料想会因为热爱,被紧紧地拴在了一起。新青年演讲第64期《中国诗词大会》冠军陈更和你聊聊读诗到底有什么用?我成长在咸阳城边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星光熠熠的夜晚,有鸟鸣清悦的早晨,有野草自然生长的土地。我喜欢那里慢悠悠的节奏,不慌不忙,适合读诗。大家好,我是新青年陈更,来自北京大学的一名工科博士生。作为一个工科人,每天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和文献、数据、设备、论文以及各种各样的软件打交道。然而,很多人却是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认识了我。2016年,自从第一次走上诗词大会的舞台,几乎场场不落的我,被大家戏称为诗词大会的“四朝元老”。之所以参加第四年的比赛,不是因为前三次没有拿到冠军不甘心,而是因为这是我热爱的事情。我珍惜每一刻与诗词相伴的时光,也把它看作一场过瘾的游戏:“我押了,你随意!”不过押了之后的输赢,也不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当然也不能丢人。就这样,带着参加《吐槽大会》般的勇气,我又一次回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参加比赛的时候,有一位选手让我印象深刻。比赛间隙,他没有拿着《唐诗宋词》准备比赛,而是拿着一本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集《万物静默如谜》安静地读着。这本书显然与接下来的比赛没有什么关系。我问他:“你怎么在看这本?”他说:“因为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不想因为比赛打乱了阅读计划。”就在那一刻,我的心仿佛被柔软地一击。这才是真正的爱诗人,只有赤子心,没有胜负心。我又一次深刻地感到《诗词大会》就是我的人间净土,让我一次次得到净化。现在,社会上常常有一个问题,读诗到底有什么用?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有这个疑问。我只能说,一个人读多了先贤哲人的诗词后,会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常常和人笑说:“我是一个21岁才启蒙,刚学了5年的诗词小学生。”是笑谈,也是事实。诗词不仅照进历史与美学,还照进生活,让读者看到诗人的人格与灵魂对自己的引导。自那以后,我深陷在诗词的世界里,寒暑假读,吃饭读,坐地铁读,在食堂排队的时候读,坐火车读,睡前读,早上涂面霜的时候读,所有能利用的时间我都用来读诗了。诗词已经渗入我的生活,难舍难分。但其实比读诗更重要的是读人。诗人就好像是坐在我对面的朋友,我与他是手握着手的。所以,我看到李商隐有好多话都不能明说,有好多难言之隐,他把梦想藏在内心深处;我看到苏东坡这个老顽童又一次在溪水边喝醉了,正呼呼大睡;我看到那个我们以为很粗犷的边塞诗人王昌龄,竟然每一次都深情、郑重地送别那些也许只是点头之交的朋友。在这个年代,“有用”似乎是唯一的评价标准,但诗歌带给我们的,譬如坚定、勇气、同情心、宽容与爱,却是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的。当你敞开心扉去体会另一个人的爱与痛,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我读诗常常是在假期的时候。在那些美好悠哉的日子里,我和爷爷奶奶住在农村,就更能体会诗歌。当读到“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的时候,我正好就在我们家院子的门口。门口有一条土路,上面老是跑满了小猫小狗,到处都是村舍、柴垛、大槐树,还有农田。恰好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我从诗中抬起头,看到我爷爷和另一位老爷爷坐在不远处的石碾子上。这不就是诗里的场景吗?那个诗里诗外相契合的情景,直到如今都历历在目。很多人在吃尽苦头后会变坏,会放弃一些原则。比如《人民的名义》里的祁同伟,他以前遭到了一些不公的待遇,所以在当上公安厅厅长后就要牢牢握住手中的权力,为了把握这些权力甚至泯灭了自己的良心。但是写下这首诗的元结,他吃过的苦头绝对不比祁同伟少。可是,他在乱世中刚刚得到安稳的生活,却为了不搜刮百姓,宁可辞官而去。他说:“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这种气度是永远都不会消弭的响亮声音,有穿越千年的力量,所以很打动我。就是这样的诗歌,能让人觉得心不死。当你越接近它,就越被它深深地吸引,越感到其中有我们正需要的正能量。深读诗词让我的生命更宽广厚重,更能耐心坚韧地面对艰深曲折的科研工作。而从诗词中汲取的力量,让我永远不累,永远有向上的劲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如果我能在传播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给诗词的传播带来了些许影响,那就是值得的。我是新青年陈更,谢谢大家。她说,这是一场不在乎输赢的“赌博”。参加四届诗词大会,登台14次,就像是一场游戏,输也好,赢也罢,都不曾改变初心。她说,在辞藻韵律中与诗人酣畅淋漓地对话,敞开心扉去体会他们的爱与痛,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正能量,是最惬意的时刻。她说,没有功利心,只有赤子心,诗歌带给她的力量,都是无法用“有用”来衡量的。她更愿意做一个传播者,传递文字之美。那些融入血脉的热爱,终会生根发芽,所有看似“无用”的学习,都是时机未到。青年说×诗词大会冠军陈更访谈实录 陈更 ▼问:你曾说书贯穿了你的成长,是谁影响了你?答:我们家爱文学的特别多。我小叔30岁的时候,他的孩子已经会走路了,他还依然在家里大声地背纪伯伦的散文《我的生日》。他就住在咸阳那个小城市里,甚至住在农村。周围的人都在干什么?在打麻将,在种地,但是他在家里背散文。我现在想起来都会觉得很感动。他觉得纪伯伦的散文写得很美,他要把它背下来,就一遍一遍地朗读。我爷爷现在80岁了,依然每天晚上看报纸看到深夜、凌晨,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他都80岁了,不需要写文章,不需要有优雅的谈吐,不需要彰显自己的内涵。他就是爱读。所以,我们家有很多爱读书的人。问:为什么一定要进北大?答:因为从少年起就非常关注这个校园,关注这个校园里走出来的那群人。所以就会对这个园子产生很多从少年时就开始的情愫。有的时候,一些情愫其实很简单清澈,但是它经过时间的积累以后,就会变得特别深。我想,我一定要生活在季羡林老师和宗璞老师他们生活过的地方,看着他们写过的紫藤花和莲花,感受他们曾经在这里为文学、为他们的事业所挥洒的热情,从而让自己变成一个心中常有热情的人。问:为什么会回复很多陌生人的留言?答:因为我始终觉得,如果对方愿意到你这里来倾诉,虽然是在向你倾诉他的烦恼和问题,但其实也是在馈赠你。这说明你给了他信任,而且他也期待你能给他一点鼓励,这已经是一种肯定了。所以,我不能辜负这份肯定和信任。我一直以来都很想成为一个创造价值的人,有时候就可以从改变一个人的情绪开始。有很多作家,他们致力于用文字来给人力量和温暖。而我从那些文字中汲取到的东西,经过我自己的酝酿和消化再传递给他人,也是一种价值的创造。问:孩子们从小被要求背诗词,他们会觉得开心吗?答:大家都说孩子不能理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不能理解“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但是,不能深刻理解诗词的深层含义,并不影响他们去感受一种朦胧的、若有若无的、若隐若现的美。而且,他们读起来会觉得朗朗上口,非常顺口又节奏铿锵、抑扬顿挫,他们一定会喜欢的。我并不觉得孩子背诗会很痛苦,因为孩子本来就有自然的上进心,又有自然的表现欲。其实对他们来说,背诗词是很好的游戏,是表现欲的释放,同时也是语言的启蒙。问:怎么会想到用短视频来解读诗词?答:因为现在短视频是最流行、最新、最热、最火、最受关注的一个传播媒体,我就想试一试。我确实受高晓松老师影响比较大,觉得他可以把很多艺术、油画、历史,尤其是希腊历史、国外历史,把很多军事、财经、财政制度这样的事情嘻嘻哈哈地就讲出来了。我开始发现,与人互动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意思的。一个人不能太闭塞,太高冷,只是待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还自以为很厉害。如果你不能传达东西给别人,我觉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想试一试。问:对喜欢的人表白时,说什么诗句?答:因为古人都比较含蓄,所以好像确实比较少,可以说李商隐的那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或者温庭筠的那句“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如果这些都太直白了,可以更含蓄一点,“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等都可以。问:羞于对父母说“我爱你”时,可以用什么诗句代替?答:当然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与好朋友告别时,说什么诗句?答:“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冰雪到时春。”就是希望将来我们再重聚的时候,你现在所遇到的所有困境都会迎刃而解,迎来一个生命中的春天。问:吐槽生活的压力时,说什么诗句?答:我倒是想到了一句比较稍微剑走偏锋的:“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现在的老板,都希望我们一个人可以做100万人的工作,这个要求太苛刻了。问:想送给那些努力奋斗的青年人哪首诗?答:那我就说一首李白的诗吧!“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希望大家能够像松树一样坚强、挺拔、常绿,又可以抗打击、抗挫折。
本文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湖南大学 文字 / 李妍蓉 图片 / 秦蕾本人提供女博士是什么样?智商高,情商低,难相处?那工科女博士呢?修仪器,做实验,发paper?你以为这就是真相?看看湖南大学这位优秀的女博士如何撕掉这些充满误解的标签。读博士难不难?难!但不是你想象的难!2016年,顶着不小的压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二年级的秦蕾,选择了“2+3”模式的硕博连读。“周围的人都希望我走一条大多数人走的常规路线:毕业、工作、结婚、生子,但我总觉得,我还可以积累更多,也可以实现更多。”正是抱着这种想法,秦蕾开启了大多数人口中那种“满心为科研,一把辛酸泪”的博士生活。秦蕾的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于环境水污染检测与处理,是通过将金属纳米材料与一些生物分子、化学试剂、碳材料等的结合与功能化,对环境水体中的典型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汞,抗生素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检测与催化降解。除了博士一年级,上了4门专业课程,秦蕾博士生活大都就是看论文、写论文、做实验。这也是和秦蕾一样的博士们最日常的画像。在外人看来这种枯燥的生活,秦蕾却觉得开启了自己的“巅峰”状态。从时间上来说,她可以完全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上。因此,是更“自由”了。“进入专业学习环节后,大家需要阅读海量文献,做大量实验,在完成实验室相关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小论文的撰写以及大论文的规划。而发表2篇SCI论文,是在读博士进入学位答辩程序的必要前提。”截止目前,秦蕾一共发表了SCI论文9篇,其中1篇ESI高被引,另外还有2篇正在通过同行评议,合作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一项,合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了一项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重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秦蕾永远记得,为了在《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SCI 2017= 14.499)上发表论文,自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完成,光修改就用了3个多月。而自己“精雕细琢”的作品,最后审稿意见却不那么好的时候,自己身上的那种挫败感。而每每这个时候,秦蕾的导师曾光明教授,就会和她们一起谈心,鼓励大家。二导师赖萃教授也会耐心的分析问题,指导完善实验设计等。“此时此刻,信心真是比金子还金贵!”或许正是要经常面对这种“挫败”,秦蕾发现自己博士期间练就的最大本领,就是对未来的底气和自信——“当时那种情况我都坚持下来了,那么没有什么解决不了。”而这份底气和自信,秦蕾将它当成这段博士科研时光的最大褒奖。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如期毕业的博士?你的误解太深了!今年,秦蕾做了一个在外人看来颇为“离经叛道”的选择——申请延期毕业半年。据“青塔”的报道,2010-2017年,我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一直在60%以上。而已经完全能顺利毕业的秦蕾,却主动申请,成为这60%当中的一员。“对于延期毕业,外界的误解太深了!”秦蕾说,很多博士生想把论文写得更好,对这些可能成为国家优秀博士生的学生,学校会进行重点培育,因此很多博士生都会主动要求延长培养时间。”获得2018年博士生国家奖学金的秦蕾,就属于这样一类。“延期毕业其实也正好说明了很多博士生们希望自己具备真正的学术素质,对自己的学术科研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那些科研成果和学位论文未达到毕业要求的延期毕业,真的是少数。”秦蕾说。这半年,秦蕾打算继续优化自己的实验设计,再发表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对这“多”出来的半年博士生活,秦蕾很是享受。“读博士、做科研真正有趣的地方就在于你会得到很多新发现,就这些新发现,大家一起探究,在交流之间,你会得到更多想法和思维上的碰撞,你会开启更多的新世界。”秦蕾坚信,这“多”出来的半年时间,以后也会给她带来更多。是博士生,也是小文青初见秦蕾,刚刚从办公室出来的她穿着一件干练的黑色毛呢西装外套,搭配一件温柔的白色毛衣,让她的气质知性又亲和,给人一种“很会穿”的感觉。“挺多人说我不像工科生,可工科的女博士就一定要灰头土脸吗?”秦蕾打趣道。“我们博士生也爱美,爱穿搭,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整洁漂亮。”秦蕾说,自己在科研之外,也有一颗少女心,喜欢养多肉、做十字绣、看原版电影。而她周围的女博士群体,更是“无所不能”:琴棋书画、吉他摄影、唱歌舞蹈……。真实的女博士们,让人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们对生活的热爱。“我们是女博士、但我们也不只是博士,我们也是小仙女、小文青。”秦蕾说,其实对大多数博士生而言,她们最重要的,不是做实验,而是做自己;她们热爱的,也不仅仅是科研,更爱世界、爱真理。
小编是一名工科女博士,毕业已经三年有余,目前在一所高校任职。三年前的现在,小编找工作有过盲目、有过迷茫。今天小编总结一下自己的求职之路,希望能够对即将毕业的同学们有一些作用,不再走小编走过的弯路。小编博士最后一年除了写毕业论文,大部分时间在找工作。由于一开始工作规划不清晰,面试了几十家不同性质的企业。这显然是盲目而不合理的,浪费时间、精力、金钱(主要是去外地面试的路费及住宿费),但一个好处是通过接触这些企业小编明确了自己真心喜欢什么职业。小编大学在北方读的,专业是计算机,所以小编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北京的IT公司。一开始小编目标瞄准了大大小小的IT公司,主要原因是IT公司收入高、团队合作可以与人打交道、科研可以大批量转换为实际应用。于是在找工作的第一个月,小编几乎每天不是在做网络笔试就是在进行电话面试。细数下来,小编面了大约12家IT公司,也拿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但在这些面试中小编发现自己的博士学位并没有给自己加分太多,反而,会随之带来年龄、婚姻、后代等问题。此外,IT公司的高强度加班也与小编的期望有所出入(仅是小编个人感受及经历,请大家辩证看待)。明确IT公司不适合小编后,也许是逆反心理作祟,于是小编开始转向朝九晚五的事业单位。公务员、银行等单位小编均尝试过,得到了一些offer,但与之前博士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事业单位的优点是可以朝九晚五、工资固定,对小编而言的不足是收入不高且几乎要放弃掉之前所学的知识(依然是小编个人感受及经历,请大家辩证看待)。思量再三,小编还是希望能够继续从事博士期间所做的工作,于是小编开始转向高校面试。每个城市可选的高校只有几所,所以在选择高校的时候,小编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学校发展前景、专业在学校受重视程度、科研平台、工资待遇、地理位置等。综合考虑,小编最终选择了现在的高校。虽然大学教师工资待遇不高不低,但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与学生接触,小编很满足自己的选择。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小编找工作之路有多么纠结。小编回头想想,自己当初找工作一开始目标不明确,缺乏清晰的工作规划,走了很多弯路。建议目前正在找工作的小伙伴多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要再走小编走过的弯路。以上是小编的一些想法,仅代表小编个人想法,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本科生和研究生有何区别?硕士和博士又有什么不同?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大家怎么说吧!01/@61发际线已经说明了一切……02/@SuperMario小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我会带你去那个地方,然后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并开枪给你示范。然后你跟着我学着开枪把老虎干掉。”中学,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已经被我关在笼子里,在森林的西北角,我给你一把猎枪,告诉你猎枪怎么用,你自己去森林找到那只关着的老虎,干掉它。”本科,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大约在西北角的位置。我给你一把猎枪,你自己琢磨一下该怎么用,会用之后去森林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硕士,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有只老虎,具体位置不知道,不过肯定是有的。你自己想办法找到那只老虎干掉它。你可以自己去买一把猎枪,或者用其他的方法。”博士,老师告诉学生:“给你一堆小树苗,你去种一片森林,然后看看能吸引过来什么动物,等动物长肥了再捕猎回来……愣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种树。”03/@momo酱两个本科生相亲,聊时事八卦和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两个硕士相亲,聊专业,聊工作,一起吐槽导师。两个博士相亲,互相介绍自己研究的领域,回去的第一件事情是查一下对方发了多少SCI。04/@地图小子儿子写日记:“夜深了,妈妈在打麻将,爸爸在上网……”爸爸检查时,很不满意地说:“日记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孩子马上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赌钱,爸爸在网恋……”爸爸更不满了,愤怒地说:“看看本科生是怎样写的。一定要提倡正能量,以正面宣传为主!”孩子再修改为:“夜深了,妈妈在研究经济,爸爸在研究互联网+生活……”爸爸看后说,这还差不多,但深度不够,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后你长大了成了硕士研究生,你就知道应该这么写了:“妈妈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动态博弈,爸爸在研究人工智能与情感供给侧的新兴组合。”爸爸接着说,要是你打算成为博士,得这样写:“妈妈在研究复杂群体中多因素干扰及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新型‘囚徒困境’博弈;爸爸研究的是:大数据视角下的六度空间理论在情感供给侧匹配中的创新与实践。”05/@QilanYuan博士和硕士从能力培养上,我觉得是很不一样的,他们适合的出路也大不相同。这里仅说说我理解的工科博士和硕士的区别。博士注重培养科研能力。科研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解决领域内最前沿的问题以及发表论文的能力,这包括了你在自己领域的知识积累、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此外你或许还需要学会很多学术圈的“游戏规则”。博士这条路,我觉得最适合将来进入科研领域的人,这些人的出路大部分是留在高校当老师,去研究所,还有个别会去企业搞研究或者研发。博士去普通企业的最根本问题是,你在博士期间培养的大部分能力,可能并不是企业所看重的(企业就最注重的是做出产品卖出利润),所以待遇上一般不会比硕士高很多,这是最普遍的情况。当然有普遍就有例外,对于热门领域、实用技术的顶尖的研究人才,去企业可能都非常抢手。硕士主要培养的可能是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发现,基本就是大部分企业所看中的能力。不同学校所培养的能力也不尽相同,至于毕业要求,一般只要熟悉了解专业知识,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多做一些很小的创新就够了。硕士途径培养出来的人,去企业也有能力胜任专业性强的工作,当然也可以继续深造,走科研道路。总而言之,念硕士是一个性价比相对比较高的选择,时间成本比博士少2-3年,竞争力又比本科生强很多;也是一个灵活度高的选择,将来去企业或者去学校都是可以的。06/@命运sniper本科生关注的问题:大学宿舍里都有哪些惊为天人的事情?有哪些适合学生去的旅游景点?如何进行考前突击?挂科/差点挂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如何判断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硕士关注的问题:如何跟导师相处?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撰写一份亮眼的简历?如何快速完成毕业论文?博士关注的问题:如何高效阅读学术论文?有什么撰写学术论文的好工具?如何预防脱发?被延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相亲是一种怎样的体验?07/@中国大学MOOC针对这个问题采访了浙江某高校化学、农学、电气工程、管理学等专业的十位博士生,以及新闻传播、土木工程等专业的六位硕士生,整理了以上几位同学的观点,形成如下内容:1.科研是一个屋子,本科生在窗外观望,硕士生在客厅踱步,博士生在书房坐定。本科很少涉及科研工作,毕业设计和一些必须的科研活动通常只是硕博或者老师带着打打杂,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少有深入的思考。硕士和博士都需要在导师框定课题范围之后,独立主导课题实现的全过程。硕士要解决从理论到应用的问题,方向上比本科时更进一步。博士则更多研究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所以博士的课题往往会更宏大,更底层,更具不确定性。2.本硕博在培养认知能力时的侧重点不同。从学生的能力成长上来看,本科着重培养基础认知能力,硕士在本科基础上着重培养认知创造能力,博士在硕士基础上着重培养细分领域更底层的认知创造能力。本科通过学习,理解和吸收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赏风景。硕士是老师交给你一个小的科研问题,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你需要用已有的方法论,或者对已有方法论略施改进,然后解决这个问题。博士则是通过自己长期对某一领域的钻研,提出这个领域的一个或者一系列关键问题,通过建立自己的方法论,解决这些问题。3.心态上,学历越高面临的压力越大,这与研究生严格的科研要求、论文发表篇数、日常工作量、毕业要求、导师等息息相关。本科和硕士的专业性较弱,除了科目学习和研究工作外还需要花大量精力参加实习、培训、社团等,打造求职硬技能和软素质,提升求职竞争力,精力在学业上的集中度不够。博士生是华山一条路,全心全意做科研,毕业是第一要义,科研能力是未来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随着学历的提升,文章久投不录、毕业遥遥无期、发际线越来越高、对象越来越难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际交往的圈子越来越小、同龄人越混越好等各种压力和烦恼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明显,博士生可能是大学校园内幸福感最低的群体。这正印证了那句很火的话,读研后才知道不读博并不是因为不想读博,而是读不了博。4.论文上,本硕博在研究领域、发表门槛、篇幅、题材、原创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本科的论文是升级版的读书笔记,平均1万字即可达到毕业要求,原创内容较少,以整理提炼前人的知识为主;硕士和博士论文以自己原创内容为主,硕士的毕业论文评价3万字达到毕业要求,博士平均则为5万。部分毕设要结合学生的实习经历,其中博士论文在篇幅和深度上远远超过硕士。在论文的门槛上,大部分硕士往往针对一些项目以及国内学术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也只需要发中文期刊即可,博士则需要对国内外上最新的该领域研究进行学习并提出创新,层次上有区别。5.工作上,硕士在求职中占有一定优势,博士生就业面缩窄。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性依次增强,所找的工作专业对口度依次增加,工作的研究性依次增大。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硕士生相比本科生学习研究能力更强;相比博士生,年龄与更广的择业范围是优势之一。而博士生相对本硕就业面会有一定缩窄,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为主要出口。08/@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享了自己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别的理解,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读书应该有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习新知识,让自己知道得更多,知识面更宽;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就是不仅学了“是什么”,还要学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识背后的道理;第三个层次是要学到人家是怎么获得的知识,或知识是如何研究出来的,即了解别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第四个层次是如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包括所需知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用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上,并从事科学研究;第五个层次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思路和理念应用到更为宽泛的领域,包括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升。这里的前三个层次属于被动学习,后两个层次属于主动学习。前者需要老师来教,后者更需要“自悟”,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领,而仅仅不是传授。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即单纯学习知识或学习“是什么”。到了中学,特别是高中期间会开始学习一些“为什么”。到了大学本科主要是学“是什么”和“为什么”,这期间对“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学时多很多,并开始接触第三个层次,关于“怎样做”的问题,即学习一些初级的研究方法,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对于独立做一项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应该更系统地学习研究思路和方法,即加强第三个层次知识的学习,并开始涉及第四个层次的问题,即开始能够做初步的、简单的研究。到了博士生阶段,基本上进入了主动学习阶段,即集中完成第四个层次和第五个层次。从培养目标的差异上看,硕士培养的是“会做事情”的人,博士培养的则是“会思考、会创新、有智慧”的人,这应该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要通过学习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使思考变成一种能力和习惯,而且这种思考是不断深入、不断扩展的。你会从狭义的、只局限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拓展为广义的、对专业知识以外问题的思考。不了解科学的“外在”意义,一个博士只能算是一个会使用方法的技术员,这无异于只读了一个硕士。实际上,硕士以前的学习是一个能够“学进去”的过程,而到了博士就需要经历一个“学出来”的过程。“学出来”指的是在学习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人们能够通过掌握科学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使其在各个方面,包括精神和文化等方面得到大幅度提升。了解这些会使你的学位比一个技术学位更有价值。你是否真正达到了博士的水平,并不单纯看你在科学之内取得了多少成绩,更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能够跳到“科学”之外去看科学、看人生。
我是工科博士,我是真的出生在农村寒门,大学4年的本科学费都是国家助学贷款,在前两年我才自己攒钱把助学贷款还了。我是2009年读的本科,还助学贷款的时候差不多快有10年过去了。但是国家一直都没有要利息,原因是我在继续读硕士、博士,没有经济来源,而硕博7年的学费,我在前两天办理毕业手续的时候才交齐,而这之前学校从来没有催过我交学费。所以你们明白了吗?为什么我在博士论文里,首先感谢的是国家的资助和培养,我感谢我们的祖国的教育,因为它不会让一个诚心想念书的人因为交不起学费而上不了学,我就是那个受益者,我也感谢我们的父母,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但是倾尽所有,砸锅卖铁也要供我读下去,我不是什么寒门贵子,我只是一路走来,念了20多年的书,吃了一点苦。我相信读书有用,我相信努力的意义,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是那些日复一日的忍耐和坚持,让我爬到了学历的最顶峰,而我也相信,我曾经为之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在将来都将成为我生命里重要的支柱,都是我安身立命之本,苏轼说:古之力大势者不为有超世之才,亦为有坚韧不拔之志。论语说: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和你共勉,加油!读书人!
一提到博士,以前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生活中也很难遇到一个博士朋友,对博士全都是崇拜之情。最近几年随着博士人数的增多,薪资待遇和相关福利逐渐被“缩水”。以前企业引进博士不仅给予高薪待遇,还会分房配车,另外每月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如今各事业单位、高校对博士的需求量减小,他们也面临着相应的就业压力。那么,很多人会好奇,现在的博士毕业后月薪或年薪能达到多少呢,相关福利待遇如何呢?就目前来看,博士的薪资待遇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国内、国外名校毕业且能力较高的博士,有对口的研究方向和相关课题,大多数年薪都不会太低(25万以上)。对于那些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水平一般的博士来说,只凭借一张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就业,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收入,年薪6万左右的也不在少数。不同专业的博士,收入差别也非常大,金融、计算机、互联网等领域的博士,薪资待遇普遍较高,年薪几十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一些互联网公司与科研机构开出近百万的年薪也很常见。很多专业的博士所做的课题与实际生产相差太大,可以说是华而不实,用人单位即使招聘这类博士,薪资待遇也只是普普通通。企业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他们只关注研发出来的产品所带来的的利润。其实很多博士会选择去高校做一名教师,高校为引进名校毕业、科研能力强的博士,会直接给予副教授职称和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安家费,工作年薪十几万元,提供相应住房,还会有百万的科研经费,时机成熟了,跟企业合作几个项目,综合下来年薪近百万还是有可能的。如果学校和能力一般的博士进入专科院校当一名教师,只能拿着每月几千块的月薪。所以,同样是进高校当老师,收入也是截然不同的。博士与博士之间是不一样的,差别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概而论。像工科及生产实用需要的博士,企业会高薪争抢,而一些心理咨询、教育、健康养生公司招聘博士就是为了撑门面进行对外宣传,博士学历的价值被大大弱化,薪资待遇也不会太高。所以,泛泛地去谈博士的年薪收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专属于“金融人”的VC/PE时代已不复存在。文丨柴佳音编辑丨王庆武来源丨投中网33岁的刘文义拥有VC/PE圈最为常见的“光鲜背景”。985金融本科、常春藤名校MBA、MBB实习经历,这样的履历让刘文义毕业后便顺理成章成为北京CBD商圈的一名“金融打工人”:进入知名VC机构,开启投资生涯。但是,工作8年后,刘文义渐渐发现,公司招聘启事已从当年的“海外金融背景优先”,变成了“理工科博士优先”。新入职的同龄博士虽缺乏投资经验,却凭借过硬的科研成果拿到了和他不相上下的职级。突然,刘文义意识到,专属于“金融人”的VC/PE时代已不复存在。8年时间,足以使VC/PE的行业热词从“财务获利”变为“深耕产业”。环顾业内,曾经仅凭“追热点”、“做高估值”、“A轮进B轮出”等所谓高明的“金融手段”维系生存的机构多已关门大吉。那一刻,刘文义突然决定“把手头的工作缓一缓,抽出时间去拿一张工科文凭”。33岁了,“再去拿张工科文凭吧”卢鹏便是做起了投资人的理工科博士之一。在卢鹏看来,理工科博士涌入VC/PE圈更多是一种“双向选择”。“其实,VC/PE圈对于理工科的毕业生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卢鹏对投中网直言,“理工科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一般是研究所、工厂、普通办公楼,收入一般,接触的人也有限。那种天天出入五星级酒店、西服革履、交际圈上流的‘金融人士’生活,我们怎么会不向往?”但是,如愿成为硬科技投资人后,卢鹏却依旧如履薄冰。“中国VC/PE行业大的投资逻辑都是根据移动互联网时期建立的。到了所谓的‘硬科技时代’,一切重新开始,这对于我这个‘投资新手’来说,很难。”卢鹏告诉投中网,“但我愿意持续学习。”持续学习,这也是刘文义入行8年以来每天都在做的事。刘文义说,“对于行业的了解、政策的疏通、格局及概况的研究,以及尽调经验的积累、模型的搭建、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市可行性的熟悉,每一项都是巨大的工程。”VC/PE猎头Carrie验证了刘文义的看法。“没有过硬专业实力和人脉资源的中年投资人的出路往往不是在这个行业内继续向上流动,而是被‘无情抛弃’,被更有拼劲、更能熬夜的年轻人所顶替。”Carrie告诉投中网。但是,刘文义看到,“35多岁之后,留给投资人再去深造学习的时间不多了”。这也是刘文义在33岁萌生“再去拿张工科文凭”的原因所在。“知识是自己的,学扎实了总是好的。”刘文义表示,“毕竟在投资领域,知识就是金钱和地位,也是陪伴创业者走下去的第一要义。”“只懂金融的投资人,在圈内可能越来越混不下去了。”刘文义笑称。学金融,竟成VC/PE求职劣势Carrie正亲历体验“甲方诉求的改变”。长期服务于多家医疗投资机构的Carrie,已将发布在朋友圈的招聘要求统一调整为“医学博士或曾在医药公司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员优先”。实际上,VC/PE对人才的诉求转变早现端倪。“未来做投资,我们基本上不招学金融和财务的。”一年前,2019年4月,达晨财智总裁肖冰在投中举办的“中国投资年会”上的此番说辞,就曾在投资圈广为流传并引发热议。“我们基本上都是招技术背景的、有产业背景的,甚至是原来就是做研发的人加入到投资团队里面。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投到那些真正前沿的技术里面。”彼时,肖冰对此解释称。如此看来,“专业学科博士,变身VC/PE圈抢手的香饽饽”的背后因由,其实不难理解。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Q3,中国创投市场的投资热点集中在医疗健康、智能科技、IT及信息化等领域。其中,仅在2020年Q3单季度内,医疗健康领域交易数量便实现同比上涨220%,交易规模大涨652%,单笔交易均值猛增135%。投资是极度依赖于人的行业。在产业投资爆发且医疗、硬科技企业“扎堆IPO”的2020年,机构对投资人的喜好从金融背景转向理工、医疗等专业背景似乎也是理所应当。“从金融背景到理工背景,已然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团队的调整和变化。行业的变化是更多地投技术,那么招更多的技术人员加入到投资团队,这是我们投资上要做的改变。”肖冰提到。对此,Carrie认为,VC/PE圈一向是一个“学历爆炸、人才爆炸,掌握单一知识的人才数量急剧爆炸”的集中营。那么,当产业投资时代来临,具备复合背景的优质候选人理应被各家机构所争抢。“要知道,理工科、医科其实集中了高考中极为优秀的一群人,他们智商高,牛人辈出。”Carrie告诉投中网,“而且,学霸不仅仅是能把专业课学好那么简单,这些人的学习能力极强,进入VC/PE后补充金融知识并非想象中困难。同时,他们多数肯吃苦,职场适应能力比同龄人高很多。”但在另一猎头Sherry看来,相比于工科或医科背景,刘文义拥有的金融背景依旧是投资人的“立身之本”,且“本就具备竞争力的理工科或医科博士转做投资一定要慎重”。具体来讲,Sherry认为,只有具备以下三种能力的理工科或医科博士,“才值得转来VC/PE试试”。“首先,他们最好在自身相关专业领域有丰富研究经验或长期从业经历;其次,他们应具备基本的经管和财务知识且富有个人独创性的商业战略眼光;最后,他们需要是一个在自身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协调能力的聪明人。”Sherry表示。这样的博士,实则稀缺,但VC/PE无疑在热切期盼。市场所缺的真的是博士吗?在“彼此需要”的大逻辑下,优秀的博士积极涌入,VC/PE热情拥抱。但是,市场所缺少的真的是博士吗?Sherry认为并非如此。她告诉投中网,“长期以来,市场缺的是产业经验,在金字塔顶端的VC/PE行业尤为如此。”“机构‘空心化’问题长期存在。”一PE机构合伙人廖瑛向投中网佐证了这一观点。具体来讲,目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没有经受过传统行业洗礼、没有在产业中实践过的情况下,直接选择将“投资”作为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其实,投资并不适合应届毕业生,但是谁都无法也无权阻止年轻人对于这份工作的向往。毕竟它表面看起来十分光鲜诱人。”Carrie告诉投中网。“年轻人仅靠分析报告和资本逻辑就想来做投资,这是很危险的。”廖瑛提到,尤其自2019年起,资本市场处于折点式的波动期,“即便有些新员工简历背景非常漂亮,但是如果他们不懂产业,也很难投出好的案子。”同时,由于部分投资经理缺乏产业实战经验,对项目的理解更多来自于团队前辈的指导,因此在报项过程中,年轻的投资经理往往会将机构前辈所表达的倾向无限放大。“这样,也就背离了投资的本质。”廖瑛表示。当然,在投资行业,绝对的经验主义亦不可取。“合理的团队应该是金字塔结构。新业务、新产业、新模式,都需要从业人员持续学习、持续了解、持续与行业里的企业去交流,这中间没有什么资历好讲。”Carrie告诉投中网,“最终,VC/PE行业会回归到它本来的价值属性,由合理的市场分布来承载合理的从业人员。”(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文义、卢鹏、廖瑛均为化名)
欢迎点击关注!获取更多有价值信息哦!工科博士,给人的印象是呆板、没有文学细胞。然而,最近,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专业一位博士毕业答辩的致谢词,采用文言文,引经据典,从孔子名言到二十四孝,文采飞扬,引起了答辩组老师的注意,老师们专门为他增加了一个致谢词讲解缓解。整篇致谢词共703字,在工科学生中甚是少见。从自己的求学经历,到对导师的感谢,再到对家乡、父母、兄弟的愧疚,言辞之恳切,只有读过博士的人才懂。尤其是对垂垂老矣的父母、在外求学兄弟的愧疚,让在场的女老师都为之动情,不仅潸然泪下。只能说,写的很好,作为一个工科博士,只有瞻仰之情!说实话,看到致谢词中对家人的感谢和愧疚,真的感同身受,好像自己的家人。当初自己博士毕业,也是这种状态,无论对父母还是家中妹妹,都是充满愧疚。一个博士学位,让家人遭受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如果我在场,也会为之动情,更能够理解为什么女老师当场潸然泪下!把文章附于文末,供大家拜读!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欢迎留言评论交流。
一场脱口秀表演即将开始。北大街宏府大厦距离钟鼓楼很近,处于西安最繁华的地段之一,每周五晚8点,“可乐喜剧”会在这里举行一场脱口秀演出。7月的西安,即使已是傍晚,微风依然燥热。宏府大厦二楼,一个挂着黑色帘子的小门店,就是“可乐喜剧”的简易剧场,围绕不到4平米的舞台,摆着三排椅子。按照以往的经验,这样一场演出一般会来100多名观众,大学生和年轻上班族占很大比例。固定演出临近晚上8点,小剧场门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主持人牛奶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在微信群里沟通演出事宜。牛奶本名梁墩煌,是“可乐喜剧”这个厂牌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也是脱口秀演员,他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动力学院的一名在读博士。周五晚上西安多处路段过于拥堵,很多观众没有按点到场,演出推迟了10分钟。8点10分,表演正式开始。梁墩煌站在舞台上,一手拿着麦克风,一只手搭在麦架上,带着一点嬉皮的笑,介绍自己的时候故意着重了“交大在读博士”几个字,现场发出“吁~~”的哄笑声。“要不是接触了脱口秀,现在应该已经博士毕业了”,笑声更大了。他走到舞台边缘,和第一排观众互动,得知一位女士的工作是房地产行业的管理层时,坏笑着调侃:“真的吗?姐姐,我最近不想努力了”,全场笑成一片,甚至有人吹起口哨。除了梁墩煌,这个晚上将有5名演员登台表演。有少儿编程老师,暂时无业的年轻男子,IT行业从业者,医学专业大学生,甚至还有西安另一个脱口秀厂牌“玩笑喜剧”的主负责人。在西安,几乎90%的脱口秀表演都是兼职。白天,脱口秀爱好者们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到了晚上,会活跃在西安各个脱口秀开放麦现场或者商演的舞台上。梁墩煌和他的朋友们表演的脱口秀,其实应该是Stand-up comedy,正确译法为单口喜剧,而在国内,大家默认这种表演形式为脱口秀。最近几年,本地线下脱口秀表演,也成了西安年轻人新的一种娱乐方式。“串场”的自我修养晚上9点多,脱口秀表演进行到三分之二处时,突然出现了意外。原本定好最后一个要出场的脱口秀“练习生”,因为当晚才从北京赶来所以迟到了,作为主持人的梁墩煌,不确定演员几点能到,只能在台上不断拉长自己的“串场”时间。即兴,也是一个脱口秀演员的自我修养。梁墩煌口中的段子,从陕西历史讲到陕西话,引申到陕西话的爆破音带来的气势感。“副驾驶坐西安女娃会怎么说话?”观众们等着梁墩煌抛出笑点,他提高声音用西安话说:“加油加油!前头端直走!”这句方言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我感觉我旁边坐的不是妹子,而是驾校教练,我有时候都忍不住想要买两条烟给她!”梁墩煌调侃到,大概是“西安女娃”和“驾校教练”的梗触及到了有相似经历的观众,笑声变得热烈了。讲段子的时候他基本不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段子内容和讲话手势,逐渐透露出了他在这个舞台上的人设:会讲脱口秀的理工男。作为一名在读博士,梁墩煌身上有典型的工科男特质:没有非常精准的表演,讲段子很在意逻辑结构。同样都是创造性工作,他还是会感慨,“做科研可比脱口秀难多了”,但同时又庆幸自己有科研经历,“科研会给我很多创作灵感,让段子内容更丰富,我也想通过这种幽默的方式,让大家知道博士平时都在做什么。”其实,每个脱口秀演员有自己独特的“人设”或“标签”,这些几乎都来自他们的生活经历或工作环境,脱口秀舞台就像一个出口,演员们以段子为线索,交换着不同行业的荒诞故事,引发观众的共鸣和笑声。20分钟后,最后一个演员终于到场了,交接完麦克风,直到下了场,梁墩煌才松了口气,擦掉满脸的汗。城墙里的喜剧当晚的脱口秀表演进行了一个半小时,有观众离场的时候还在讨论演员们的段子。对于梁墩煌来说,可乐喜剧成立两年,目前每场演出能来100多名观众,在没有过多宣传的情况下,已经是一个比较满意的状态了。两年前,“可乐喜剧”成立之初,西安已经有了“唐蒜铺子”这个本地脱口秀厂牌,创始人啸雷也有一大批固定粉丝受众,方言段子为主的演员们更容易吸引到西安本地观众,年轻的“可乐喜剧”并不被人了解。“刚开始只有俩观众,还是我硬拉过来充数的同学,”梁墩煌回忆“可乐喜剧”成立后的第一次演出,“两个人有点少,就把旁边火锅店等位的顾客都拉过来了,”梁墩煌形容这场演出是“惨不忍睹”:“第一个演员上去讲了5分钟之后,底下两个观众觉得太没意思了,走了,最后我们拉来的几个观众也都走掉了,全程坚持下来的就只有我那两个同学。”其实,梁墩煌对脱口秀的兴趣在大学时候就产生了,当时,国内并没有太多关于脱口秀的表演,他对脱口秀的认知和模仿,几乎都来自网络,直到综艺《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的出现,他才发现,原来国内一直都有人在做脱口秀,而且还做得蛮不错。综艺引发的热闹只是昙花一现,但它却点燃了“脱口秀”这把火,把它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大批年轻人开始加入到脱口秀队伍里。“可乐喜剧”的演出场地,墙上贴着国内脱口秀演员李诞、王建国等人的照片,当晚演出的演员李震和韩庆华,包括梁墩煌自己,也曾有过在北京深圳讲脱口秀的经历。无论从脱口秀的发展,还是内容的专业程度,北上广深远远高于西安。脱口秀在西安,就像是“城墙里的喜剧”,不只是因为演出场地所在位置基本在城墙内,而是在习惯以相声、秦腔娱乐生活的西安人眼里,作为新生事物的脱口秀毕竟还是小众。但“玩笑喜剧”的负责人李震对西安脱口秀发展持乐观态度,在他看来,未来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古都”标签之外,高校林立的西安也是一坐“青春城”,脱口秀作为一种更适应年轻价值观的新形式,有“潜在”的发展土壤。近两年,西安脱口秀厂牌越来越多,这种现象让演员们既欣慰又跃跃欲试,但出圈太难,无论是受众还是传播度,西安的脱口秀发展依然处在初期,如果说有什么支撑着这些“城墙里的喜剧演员”们往前走,大概就是观众的积极回应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了。是观众也是演员几天前,单口喜剧演员六兽在微博上发表了一段话:“单口演员都有病,坚持在这个舞台上的人大部分都在饥渴于被认同和鼓励,笑是最好的正向反馈,所以他们才忍受磨练,尴尬,挫败,去追求那一点点复现笑声的机会,然后从中得到慰藉。单口演员都有病,你们是药。”梁墩煌无比认同这个观点,对于脱口秀演员来说,所有痛苦的创作过程,都会在观众大笑的那一刻被稀释掉。观众除了是“药”,其实更是脱口秀表演的“新鲜血液”。不同于传统曲艺相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脱口秀选人几乎没有门槛,演员们基本都来自观众。梁墩煌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一个爱好脱口秀的观众,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登台表演,是在2018年3月,深圳一个脱口秀俱乐部举办的开放麦上。“其实当时已经看过很多场开放麦和演出了,就觉得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毕竟身为一个工科生,除了讲笑话,我好像也没什么才艺可以展示,”场外背稿等待演出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的演出顺序是倒数第二个,突然萌生了一个段子:“没想到今天我后面还有一个演员,要是我讲完观众都走了,我只能跟后面那哥们说声对不起啊。”上场后,他用这段话缓解了初次登台的尴尬和紧张,且效果颇好,观众们用笑声肯定了他的表演。开放麦是梁墩煌脱口秀的起点,也是绝大多数脱口秀爱好者练习的聚集地。如今,除了每周五晚固定的演出之外,“可乐喜剧”在一周会有三次开放麦。场地通常在酒吧或书店,观众只需要6块钱的象征性购票即可进入。开放麦让爱好脱口秀的观众得到上台机会,也为“可乐喜剧”挖掘了不少演员,让没有经验的喜剧新人更快登上舞台。脱口秀效应除了拥有观众的笑和演出机会,实际上,脱口秀让梁墩煌获得了更多的东西:敏锐的观察力、乐观的性格、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在梁墩煌身上,这些都是一种“脱口秀效应”。“作为一个工科生,我的生活圈子非常小,”梁墩煌的交际圈主要集中在自己的专业方面领域,接触脱口秀、成立“可乐喜剧”之后,他的生活变得更多样,要做很多事,协调场地,为演出做准备、经常在舞台上讲话,跟大家分享心得,这些舞台表演经验,让他的沟通技能增长飞速。讲脱口秀以来,他最大的变化,大概是可以跳出自己生活中的惯常角色,以更大的视角来审视周围的一切,当然,对于脱口秀,他还有很多困惑,也经常会陷入很多脱口秀演员都有的“创作环幻觉”中:“有时候自己写了段子觉得观众肯定得笑死,结果一讲却冷场了。”提到未来的职业发展,他有自己的思考:“做优秀的脱口秀演员和优秀的科研人并不矛盾,甚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脱口秀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思想上的输出和分享。”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另一个行业或者群体,是他想做的事。当然,他更倾向于有一份自己的本职工作,“毕竟工科博士的话,也能给社会做出一点贡献,推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发展,对吧?”梁墩煌笑说。至今,梁墩煌的家人从来没有看过他的表演,有时候甚至会疑惑他到底在做什么,这些都被他编成段子在表演时分享。实际上,对于家人来看演出,梁墩煌也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情:“有点不好意思,面对家人和面对陌生观众真的不同,家人之间太熟悉了,有些话不太能讲得出来。”梁墩煌想象有那么一天,他可以很坦然地请让父母来看一场自己的脱口秀表演:“那就说明我已经自己足够好笑,足够强大了。”【来源:华商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在现在自媒体大热的时代,“网红”逐渐成为了大家最想追逐的目标,成为网红后,每天拍拍段子,拍拍视频就能获得金钱收益,这里说到的金钱收益可不是区区几十几百,而是我们这些普通上班族好几个月、甚至好几年的工资加起来都不能与之媲美,我们常说网红用最轻松的工作换来了最多的钱。说到网红,大家也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网红靠本事赚钱,有人则认为网红发布的视频有失大雅,会影响到未成年的学生等。但小编最近发现一位“网红”,她的身份很特殊,是一位工科女博士,相信这个学历,必然是网红圈的大姐大。工科女博士成“网红”?看了她的视频才知道,什么叫知识改变命运?她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有八百多万,能做到这个成绩的,可谓是相当厉害,这位女博士发的短视频属于一股清流。其他网红的视频风格会尽量往俗上靠,越俗看得人越多,这位女博士则不同,她的视频主要风格是以教育类为主,弘扬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这位女博士家庭出身不是很好,没有富裕的家庭背景,学费都要靠自己打拼才交上。但是她一直都不信命,一直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她一直在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步走去,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求学的这几年路途非常苦,但是我知道,学习的苦是最轻微的苦,只有先把这些苦承受过来了,将来在社会中才不会那么苦。视频风格一直是以鸡汤形式,更像是一位人生导师一样,关于爱情、关于学习、关于上进在这里面有能找到答案。在学生迷茫的时候,家长迷茫的时候都可以从视频中找到一些解决方式。知识就是力量,不管是山区孩子还是城市孩子都不能抛弃学习学习一直都是我们从小说到大的事情,就像上面的这个女博士,她之所以这么火,是因为她学历很高,她的知识涵养很丰富,她说的话可以让人信服,这些都是知识带给她的力量,有知识的人说出来的话深度是不一样的,这类人是可以受到尊重的。这位女博士也在多个视频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不管是普通家庭还是富裕家庭,不管是山区孩子还是城市孩子能不能抛弃学习,通过学习改变的事情太多了。山区孩子虽然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但老师没有放弃,学生没有放弃,国家没有放弃,身为山区的孩子必须要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才能走大山,看到外面的风光,让自己的家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是山区孩子唯一的出路,他们必须这样做,也只能这样做。城市的孩子家庭条件各方面可能会好一些,拥有了这些便利条件,我们更要努力学习,通过学习让自己的人生再上一个台阶,不能每天只知道潇洒快活。你要知道你现在的生活环境,是很多山区孩子努力学习想要触碰到的身在云端的生活,不要辜负了这一切。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了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万种惆怅成为网红也好,成为博士也罢,都是想要将来有更好的生活,将来有更多的钱,说起来可能很现实,但是每个打工人、创业人都想实现这个,这位女博士在视频说了这样一句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为了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可解世间万种惆怅,这位女博士也靠着自己的不断努力,到达了一定的巅峰。她自知出身不好,却没有退缩,而是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毕业能成为博士的人都是狠人,她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不给让任何一个喜欢学习的孩子失去机会,国家为了孩子更好的学习,肯定会伸出援手。所以孩子们不要害怕,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有国家这个坚强的后盾在支撑,钱不够国家给出钱,学校条件不好国家给整顿,山区教育质量不合格国家拨老师下去,身为学生的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的知识财富和经济财富。“网红”可能会过气,但知识可以永存现在网红更新换代速度特别快,可能今天还红,明天就过气了,这位女博士也可能在将来某一天会过时,但是她的视频肯定会被人们反复观看、反复收藏,这些都是极具意义的,不是看了一遍就不再看的俗段子。网红过气不可怕,知识可以永久保留,这也是一大优势,我在这个领域没有发展了,但是我的学识、我的涵养还在,我照样有很多路可以走,而且条条大路通罗马,任何地方都可以有我的一席之地,就看我如何选择。所以说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是成立的,这位女博士就是一很好的例子,就是靠着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学习才收获到现在的成就。著名主持人何炅曾经说过这句话:努力了可能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小编有话说:女博士之所以能红,跟她博士生的头衔也有关系,如果换一个初中毕业或者高中毕业的人说这些,会有人看吗?我们要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句话,并且要去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有让别人信服的资格。今日讨论:针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大家有什么观点?#1月新年启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