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丝自媒体原创,拒绝转载!文|刘冷丝栏目|丝说大学专业和就业硕士研究生就业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部分专业的毕业研究生就业形势比本科生要严峻得多。比如,就2016年数据来看,直属教育部的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签约就业率分别为64.22%和75.01%,这样的就业率比很多一般类型普通高校本科生就业率都要低。相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就业率要好很多,但也只是和大部分一本院校本科生就业率想等同。四所直属教育部师范大学硕士生就业情况国内研究生近十年也一直在扩招,这势必会造成就业人数的增加。相比而言,就业市场对于研究生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加,目前面临的是更加激烈的就业市场。第一,研究生对个人定位太高,有的并不切合实际。研究生作为社会高层次人才,相对应本专科学生,有着天然的优越性,他们对用人单位的态度跟本专科生相比,对于单位的性质、薪酬待遇等要求较高,普遍在乎岗位的级别、专业是否对应、工作是否稳定等。同时,由于部分研究生年龄偏大,较本专科的学生比较现实,考虑的问题较多,对岗位的要求也较高,部分研究生宁可待业也不找不合心意的工作。而今的用人单位也不像以前唯学历论,更加倾向招聘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强、可塑性高的学生,这使得本专科学生较研究生相比、就有很大的优势,如年轻有活力、薪酬低等,这也是导致研究生就业难最直接的原因之一。东北师范大学第二,研究生学术水平欠佳,个人竞争力不强。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学习不刻苦,把读研的目的看作多领一张证书。随着高校的扩招, 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却没有显著增加,很多高校都会出现一个 导师带好几个学生的情况。一些学生心理落差大,平时不愿意下功夫研究专业知识,学术水平甚至比不上本专科的学生。还有就是研究生较本专科相比学制短,还没有努力钻研专业知识就该考虑就业了,这些都是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直接原因。第三,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很多研究生毕业前未接受职业和就业培训。大多数研究生抱着就原来本科学习的专业去继续学习的心态,没有明确读研的目的,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主要是为了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了解自己专业将来的就业方向,没有去了解自己专业相关的技能和岗位知识,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在毕业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更没有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导致在毕业后缺乏就业的竞争优势,导致就业状况不佳,甚至有的不如本科生。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应该加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升研究生就业素质。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特点,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增设研究生就业指导等课程,从自身出发,解决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高校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具有特色的和个性化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北京师范大学高校还需要强化研究生的科研和实践环节,定期开展专题学术研讨。逐步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把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融入到课程和专业体系建设中,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同时,高校研究生管理机构要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健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专业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科研平台和研究生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条件,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华中师范大学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即二级学院,要紧紧抓住学位论文的开题、评审和答辩几个关键节点,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定期对学位论文的进度和内容给予评价,建立严格的学位论文盲审和抽检制度,从而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唯有从用人单位出发,培养和塑造研究生,才能从根本上促使研究生顺利就业,才能让研究生更好地服务社会,也服务自己。敬告|刘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首发媒体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
对于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并不着急找工作,原因是在于,他们还有继续学习和深造的计划,希望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将来能够信心百倍迈向就业市场,找到起点更高、薪水最好、前途更大的好工作。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学生,为什么到了毕业季也不愿意就业了。不得不说,一些高学历人才的求职问题值得社会关注。作为高学历的硕士毕业生,有些毕业生之所以不着急找工作,是因为他们有“眼高手低“的现象。在衡量一个工作是否值得从事的时候,他们的心态往往显得非常挑剔,导致到最后会形成这样一种尴尬,他们看得上的工作,用人单位看不上他们,用人单位向他们抛出了“橄榄枝“,他们又觉得工作的层次太低,薪资待遇不够满意。挑来挑去,就是没有适合的工作,面临着“无业可就“的尴尬。一些硕士毕业生有畏难心态,这些同学在当年本科毕业阶段因为升学,多数没经历过求职过程,对求职并不了解,在经历了几次求职的失败后,信心上收到了打击,便有了消极的心态,不愿出去找工作。说到底,还是因为对于就业有一种畏难现象,害怕面对社会、面对工作、面对自己。作为应届生,必须突破这种畏难情绪的限制,勇敢走向就业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一些人会用好吃懒做之类的看法去看待这些同学,但事实上很多时候问题是高学历人士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往往会导致很多深远的影响,其实不是中国人心理比别人更强悍,而是整个社会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无知。高学历人士的心理问题的比例丝毫不低,没有任何研究说明教育水平可以直接降低心理疾病。反而很多高学历的人,由于长期以来所谓的学霸光环,让自己的心理问题被进一步忽视。心病还需心药医,对于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应该是系统的和积极的,在高学历人群中尤其重要。高学历往往意味着高学业压力和高工作压力,特别是外界期待的压力。压力+心理问题的组合势必雪上加霜,而多年以来,类似题主这样的问题往往连心理二字都不提,就把问题抛出来,会有多少人知道心理很可能是问题的根源呢?为人父母,无论子女怎样,都还是要管要顾,于是这些心理问题最终转化成了啃老的高学历。更可怕的是,社会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多数不是关注心理问题,而是所谓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之类......但是,华哥认为,不能给这类人群盖上“好吃懒做”的帽子,高学历真的是没那么容易获得。华哥也是硕士学历,经历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研过程,知道能考上研究生是多么不容易,不仅仅是知识的储备,还靠坚强的毅力。因此,关注这个问题,一定不能忽视心理健康,华哥呼吁社会相关方面应加大对这类人群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给与他们心理疏导和就业帮扶等。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较快,最近20年来,大学的数量翻了好几倍,现在已经有2000多所了,大家读大学的目的,十有八九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是大家的共识。可是,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形势很严峻,一方面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我国不少企业都在裁人,用工量减少了,所以不少应届毕业生觉得,2019年就业真的不容易,可能是最难的就业季了。确实,今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确实困难,不仅国内普通本科生工作难找,就是在国外留学多年的海归,工作都不好找。大家都知道,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不少父母都非常的重视教育,送孩子出国读书越来越普遍,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乎每个人亲戚中都有孩子出国留学。但是,由于国外经济不景气,留学生想要在国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所以不少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寻找机会。刘明高考过后就出国留学了,在美国读的本科,最后在英国读的硕士,学的是目前国内最好就业的计算机专业,家里为了供他出国留学,花了将近200万,2019年毕业,满以为回到国内自己是香饽饽,找到一份管理岗位的工作很容易!可是,他从去年秋季校园招聘开始,就投了不少国内顶尖互联网公司的管理岗位,一路上都是失败,没有一家愿意接纳他,导致他现在都有点心灰意冷,找了一个通信行业的实习生岗位,希望自己在春季招聘中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很多人会想:海归又如何,不也是难就业吗?其实从刘明的学历来看,没有任何问题,美国的本科,英国的硕士,相信业务水平也不差。但是问题在于,无论你的学历再高,在互联网行业都很难进入到管理岗位,必须要从技术岗位做起!不少海归硕士在互联网行业年薪都是30万左右,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无论你是国内本科,还是海归,在就业中都不要好高骛远,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你觉得海归很吃香吗?现在的工作是不是越来越难找?欢迎留言讨论
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000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 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转自:北美留学考试资讯在“就业难”大环境下,“学历无用论”时不时被拿出来遛一遛,那,硕士、博士学位值不值得读?其实,美国劳动局去年就公开数据,研究生平均薪资为$69,240,比本科生平均薪资高出32.14%。而且,有些岗位本科学历可能就够用,但有些岗位想拿高薪或入行,没有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是不行的!因此,在USnews各专业研究生院排名公布后,求职网站BalanceCareers根据Payscale职业中期年薪、劳工部2016-2026岗位需求,从目前大学热门Master项目中,整理出就业最佳 & 最差的Master学位Top10?8. Biology生物学年薪中位数: $73,2622016 预计增长率: 9%热门职位: 生物学家,自然科学经理,教师9. Architecture建筑学年薪中位数: $75,0452016 预计增长率: 4%热门职位: 建筑设计师10.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年薪中位数: $74,2342016 预计增长率: 8%热门职位: 人力资源经理(HR)版权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小编写,如有转载,请告知
经济类专硕除了“老大哥”金融还有应统、国商、保险、税务、资评这些都是茁壮成长中的小弟分数随着报考热度水涨船高今天就跟大家讲讲税务硕士◆税务硕士◆税务硕士(Master of Taxation,简称MT),旨在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收制度、税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税务稽查、税务筹划以及税务代理等高级税收实务并熟练掌握其分析方法与操作技能,具有解决实际涉税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学制:2年°学费:一年6k至6w不等°导师制度:采用双导师制度,即校内导师+校外(实习)导师°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少部分学校考英语一)、数学三(部分学校考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433税务专业基础(高校自主命题)°复试科目:专业笔试+综合面试+英语听说测试(部分院校还需英语笔试)No.1为何推荐税务硕士?目前由于国家对税务的严格管理,对税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税务硕士需求比较大,此专业的就业前景比较广阔。但是由于经济专业考研的持续升温,税务专硕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税务和金融、国商同属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自然也是不错的,主要面向税务机关、企业、中介机构及司法部门等相关职业:(1) 税务局或者进律师的税务所从事相关工作。(2) 考取注册税务师CTA,从事税务审计,税务代理等工作。(3) 考取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税务、会计方面的咨询工作。(4) 可以在公司里从事税务管理,还有很多大的咨询公司的税务顾问等。总之,税务硕士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各级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内外资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的财务部门。No.2税务硕士择校建议择校方面,税务硕士属于经济类专业,那么择校也可以参考金融、会计这些相关专业,尽量去经济发达的一线与超一线城市,先选地区再选学校。这类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才越具备这方面的就业优势,除了师资力量与教研投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工作机会也是非常之多的,所以如果不是铁了心要回老家,还是尽量选择超一线与一线城市的院校。考试科目也是值得大家考虑的问题,英语基本是考难度稍简单的英语二,只有极个别要求较高的院校考英语一。数学大部分考数学三,一部分院校考396经济学联考综合,一小部分学校考数学一,从难度来看数一>数三>396,如果你数学不好的话可以考虑选择考396的院校,但是要注意考396的话如果初试上岸失败,调剂机会会很少。这些都是要根据你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来决定的,如果你感到纠结,可以先锚定几个考察科目相近的院校,前期以难度最大的院校作为第一目标,后期再根据自身实力进行调整。No.3税务硕士院校推荐以下是2020年招收税务硕士的高校,大叔总结了它们的985、211性质,英语和数学类别以及复试分数线,供大家参考。下面综合报考难度、院校实力、地域发达度、就业前景等因素将应统高校大致分为了几个梯队供大家参考:▲第一梯队——顶尖985学校以及四财一贸中地理位置比较好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这些学校位居经济发达地区,名气大、实力强。相对应的报考人数不仅多,生源质量也很好,竞争压力无疑是最大的。▲第二梯队——其他985名校与财经强校包括山东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经济类行业均享有较高的声誉,毕业之后工作前景不错。▲第三梯队——地理位置比较好综合类实力强的211院校以及部分财经类学校包括辽宁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在当地认可度较高,专业课难度也基本是比较基础的水平。▲第四梯队——地区性的财经类院校以及双非学校包括山西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兰州财经大学等。地方性的财经院校一般在在当地的专业实力认可度是比较高的,如果考虑毕业后在学校当地就业在考研期间积累的人脉资源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提供一定帮助。如果考研的目的只是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对以后就业没有太高的要求,这些财经类学校的性价比还不错。▽关于税务硕士的科普与择校就是这些内容啦如果你还有一些疑问或者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考研专业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告诉我们哦!
文 | 白芷娘鱼许多本科生毕业后,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并且看到很多工作门槛都设置到硕士了,于是决定接着考研,然而硕士毕业就能百分百找到合适的工作了吗?恐怕也未必, 目前在上海几乎是6个人竞争一个岗位,剩下5个要么在家待业,要么继续深造学习,要么做兼职工作。讲述人:小Z 清华美院毕业 漆器专业我自幼学习美术,曾经的梦想是做一名文物修复员。费了好大的力气考上了清华美院,在学校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尽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本专业的内容,这样之后找工作就会有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到了大三暑假那年,想着应该去实习了。我才发现在各个招聘网上你几乎找不到几个文物修复的工作,有也只是招学徒的工作,并且学徒的要求还得是研究生毕业,本科生是不招的。但是为了能够达成自己的梦想,大三决定接着考研。然而研究生毕业后我才真正明白一件事,梦想是很不切实际的。我达到了学徒的标准,但是学徒得继续学习3年,而且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这个收入我根本无法接受,本身在外地读书已经用了7年时间,这7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已经让家里吃不消了。如果继续让家里人养着3年,我自己都无法接受更何况是父母了。迫于生存压力,我试图找过一些高薪的设计工作,想着设计无非就是画画嘛,应该可以做的。然而看到应聘时的要求是要会多个设计软件,这个让我学纯艺术的人情可以堪。我是一个连Photoshop都觉得蒙圈的人,并且好像天生对电脑有点排斥,总之设计行业我做不了。兜兜转转了一圈,去了一所专科院校当美术老师,目前到手税后月薪6千。未来还是很迷茫,因为在北京合租房子也要三千多,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很害怕一辈子就这样。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肯定不会选美术了,搞纯艺术真的要饿死,设计行业你就得学电脑技术。要是早点有人告诉我什么专业能赚钱,学什么知识能赚到钱,我就不会被坑25年了!或许小时候有各种各样的梦想,但是毕业后我的梦想是只要赚到钱。职业科普很重要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梦想是很贵的,很多梦想都是需要用金钱来堆积出来的。如果你想做职业赛车手,那么你就得有一辆赛车,普通人能买得起赛车吗?如果你想做科学家,那么你就是得留学出国,去顶级的实验室工作,但是普通人有那么多钱进入国外的私立名校吗?先不说考不考的进,光SAT考试费就要几千元,即便考上了,6万多美金一年的学费普通人能付得起吗?如果你想做文物修复员,那么你得在北京一些博物馆工作室拿着最低的收入熬上几年,家里的经济实力允许吗?难道普通人就不配有梦想吗?当然不是,而是能活下来是第一步!也许很多家长朋友非常不愿意过早的让孩子去接触社会,很多学生到了研三才知道什么职业能赚钱,什么职业就是得家里供着的。家长普遍认为大学毕业之后再选择就可以了,但是公司是菜市场吗?是你在挑公司还是公司在挑选你?你必须符合公司要找的人才,你才有收入。而学历只是面试的一个门票罢了,公司要找的人才不是你学校成绩考了几分,不是你平时作业拿了几分,而是你是否有技能去胜任这份工作。比如做游戏概念设计师,你至少得会画场景概念图吧?且不说你能否画的好,就你连PS板绘都不会,你怎么能胜任这份工作呢?如果学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就知道社会的工种、以及不同工作的收入,然后之后让学生再去选择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这岂不是更实际?这让我联想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大学不能谈恋爱,毕业又开始催结婚。同样,大学生也是如此,为什么你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因为你根本对社会不了解。这方面,日本的父母就做的很好,从小告诉孩子不同的职业,让孩子尽早的接触社会。你在日本的初中学校去问孩子,你将来要做什么工作,他们会很清楚的告诉你,我要做超市服务员,我要做厨师,我要做公务员。而在中国初高中学校里,甚至到了大学你去问学生你将来要做什么,他们大部分会说,“我还没想好。”因为他们的从小对职业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如何让他们进入深度的思考,将来要做什么。而你只有让孩子知道他将来要做什么,他才有机会去准备。不要技术的工作,都是低端的,但凡高收入的工作都需要你具备该行业非常专业的技能以及知识,这不是到了工作以后再去学习的,而是需要你在大学期间,甚至更早的时间里就要去准备的。搞清楚读大学的目的如果你读大学的目的是为了赚钱,那么恐怕大学的博雅教育就要让你失望了。先说美院,他们从来不是以工作为导向的。赚钱是多么俗气的东西,你既然选择了艺术这么高雅的东西,你就不能掉进钱眼里,谈钱就是俗气。什么房子、车子、票子通通都是俗气的。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物质保障,你连一罐好的颜料你都买不起,你怎么搞艺术?尤其搞雕塑系的,恐怕鲜有人知道那一堆烂泥都要2000块,然而你的收入恐怕连2000元都没有,你怎么买这堆烂泥。其次其他专业学科,你仔细看看大学的课程表,哪个是课程是教你怎么胜任工作的?学校教你怎么做会议PPT吗?学校教你做项目计划书吗?学校教你怎么和客户谈判吗?学校教你怎么获客吗?大学从来都是教通识教育,也就是博雅教育。大学管的是你的精神世界,你的精神层次,而不是职业技能。光有职业技能,你一定走不到职场的高段位,光有大学的文化知识,你连职场都走不进。因此我们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读大学,读大学对我们的人生有何作用。如果单纯从赚钱角度来说,的确本科毕业可能还不如小学毕业开餐馆的,但是本科毕业在思想的深度上远远是高于没有学历的人。大学教育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搞清楚钱应该怎么赚?如果你只知道怎么耕地,那么你只能做农民,如果你能知道农业技术拓展应用,那么你就可能成为有机农业的老板。当然如果你只会画出美丽的作品,却没有软件技能将这些美的理念应用到商业设计中,你就不能进入设计行业。因此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是两项必不可少的。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帮助你找到工作,能够让你进入这个行业,但是大学的博雅教育能让你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本文作者:Kathy,UCL校友,UCL公共政策硕士(MPP)。本文由InVisor独家邀稿,转载请联系授权。实习与实践活动是我出国留学的契机在国内念大学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要出国,直到大三上学期快要结束的时候,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还是很迷茫,后来紧接着的两个假期机缘巧合地参与了几个public service领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才萌生了留学的想法。相比起美国,我更喜欢英国的氛围和环境,所以申请重点就投入在了英国学校上,像UCL、LSE、华威等等学校都在我的考虑范围内。紧接着就是亲自调查各校的项目情况了。在认真浏览各个目标院校官网的项目设置,课程安排、学生简历、未来就业面等等后,综合考虑了未来职业对口角度,也听取了身边同学关于留学专业选择的经验,我最后把UCL的MPP项目——公共政策硕士设为主目标。当然,由于准备留学事宜的时间太紧,再加上我有重度拖延的DeBuff,所以准备申请材料时非常仓促,修改文书熬了好几个通宵、雅思备考草草了事就奔赴考场。UCL的MPP要求雅思总分达到7.5分,单项6.5分,当时我是压线险过,虽然松了口气,但是当时真的是非常、非常、非常紧张,完全不敢想象没有达到要求的后果会如何。所以在这里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申请需要的材料一定要提前规划做好准备,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这样才能更有底气,也更有可能申请到自己想要的学校。好在申请过程中总算是有惊无险,最终还是开开心心地去UCL啦!从云里雾里到醍醐灌顶的MPP学习之路在我看来,UCL的MPP项目的国际学生比例与商科类项目相比要更多元化一些,结识到的朋友来自南北美、欧洲和非洲的都有。同学们的来路也是各有千秋,有从牛剑工科、商科本科毕业的学霸,也有工作多年后选择重新回归校园的大神……总之,MPP是一个包容性非常强的项目,在这里你能认识到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深交之后还能了解到不一样的人生故事。课程方面,我当初选择UCL的MPP的原因之一,就是出于对其专门开设的研究方法课程的喜爱。每一个方法课你都可以选择高阶(advanced)或者是导论(introction)——如果你想要多学习一些多元的东西,你可以选advanced;如果你刚开始的基础不太好,想要从最简单的慢慢来,你就可以选择introction。当然,在上课之前,我依旧特地向认识的学姐打听了上课情况。在了解到课程老师很有趣,授课方式轻松活跃的同时又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后,对这门课的喜爱真的是又添加了不少,在正式开课前别提多有动力了!在这里也插句题外话给大家一个小建议:在选课之前,有条件的话可以问一下学长学姐们对课程的看法,他们都是过来人,会比较了解不同老师的风格和不同课程的内容设置,因此他们的建议也是选课时非常值得参考的一部分,这样就比较容易选到自己喜欢的课啦~另外的核心课程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当然也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性格啦),要么就是Reading超多、每周在几十几百页的知识海洋中遨游;要么就是考验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经济学上的应用,内容比较难懂。总而言之,若是做不到上课仔细听讲和用心复习的话,一言不合就挂科那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写论文作业的时候也是,虽然老师会在论文DDL好久之前就会督促大家开始想选题找数据,但是临时抱佛脚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届时忙到焦头烂额不说,还很可能低空飞过及格线甚至fail掉——所以千万不要以为随便划划水就能通过,更重要的是,你要对自己的所学所得负责呀!其中,最为核心的课程TAPP(InVisor留学小编提示:TAPP为课程”Theories and Actors of Policy Process“的简称)既要注重理论又要结合实际。你需要参考查阅的资料书籍晦涩难懂,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搞清楚,对于像我这样政治理论基础较差的人来说,看资料看得云里雾里都是常事,但随着知识积累和自身身心的沉淀,慢慢就会习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的学习。TAPP虽然难,却也有非常”温柔“的一面。首先,TAPP并没有太多的作业,而且需要完成的作业基本上都能hold住。前面也说到向师姐打听到了以往的上课情况,师姐诚不欺我呀!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性格也很温和,上课的时候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大家能更好理解知识要点,课后也经常非常耐心地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此外,无论是课上老师要求的、还是课下小伙伴们自发组织的group discussion,都可以说是我最喜欢“凑热闹”的活动了——大家各抒己见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别人不一样的角度看法,不知不觉中便已经把课程内容吸收掉啦!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学院的“网红课程”——Public Policy Economics and Analysis啦!这是一门非常考验个人经济思维能力的课程,我有个小伙伴本科是经济学专业的,经济相关知识的技能点可以说是比我高了不少,但是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不一定能答得上来。但就是这么神奇,大家还是很喜欢选修这门课程,几乎每一堂课都爆满。此外,因为我们考试一般都是在第三学期,你现在学得挺好等到考试的时候可能也忘得差不多了,不多熬几个晚上温习之前的内容又得倒在挂科这条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啊。现在回头想想,还是非常怀念那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的日子的:和小伙伴结伴上课,下课一起赶去图书馆预习复习;和外国同学一起讨论政策话题,了解不同国家对同一政策的看法;节假日放假,无论是一个人独自漫步在伦敦街头,还是和朋友们一起逛吃逛吃,在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奢侈”的享受。最后一句:没有那么多的水专业,只有不爱钻研的人目前我已经毕业回国工作,比起问我留学时经历的各种点滴,往往被问到更多的问题是”MPP项目是不是跟国内某些MBA一样水分大?”我的回答永远都是那三个字:“并没有”。尽管身边的同学分配时间的侧重各有不同,有埋头读书破万卷的学霸、有实习工作众多的职场达人、有人脉很广的 social queen/king,当然也会有随便混日子的,但至少我个人包括我周围的小伙伴,都从这个项目的学习中收获了很多。在我看来,很多项目被人说是水专业真的很冤枉,其实都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把时间花在专研项目领域之上罢了。如果喜欢本文,欢迎点赞支持!本文由InVisor独家邀稿,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