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就业有多难?研究生目标月薪三千,本科生愿零工资试用……疫情之外,问题在哪?罂麦

就业有多难?研究生目标月薪三千,本科生愿零工资试用……疫情之外,问题在哪?

对2020年应届毕业生来说,这个毕业季太难了。疫情之下,企业岗位招聘需求呈现断崖式萎缩甚至是冻结。同时,874万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使得当前应届毕业生这个群体就业压力空前。不少人在社交平台自嘲,“2020年成史上最难毕业季,毕业即失业”。2019年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定调2020年经济工作时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稳就业被摆在尤为突出的位置。今年以来,“六稳”工作更是屡被提及。高校毕业生就业涉及人数众多,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无疑是稳就业的重点。“我们去年挂在网上的招聘需求,1个岗位收到了几百份简历,但是都没要,你知道最夸张的是什么吗?有个应届生直接提出零工资试用,如果3个月表现好再谈工资。”深圳一家金融咨询服务平台CEO张可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段时间结合我们整体面试情况来看,现在的大学教育在专业培养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前段时间我们刚面试了一个研究生,在面试过程中他说他专业就是做动画设计的,而且还拿过很多奖,也符合我们的游戏动画设计师岗位,所以打算让他过来试试,但是试用期做出来的动画效果并不让人满意,所以就没有录用。”深圳南山科技园一家游戏公司HR郑小艳向记者表示,“后面我们在面试的过程中增加了一个环节,现场根据创意进行人物、场景、动作设计,完成我们指定的作业,这样能减少双方的时间成本。但是前来应聘的90%都是学历跟能力不匹配的。”当春招遭遇疫情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大四生汤可研在今年6月毕业后就能进入武汉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分析师助理。“我之前因为实习放弃了备战研究生考试,希望通过实习提高能力,然而新冠疫情打乱了公司的人员招聘计划。”汤可研表示,“武汉市区的写字楼复工情况不是很乐观,之前实习的一家证券公司还在实行轮班制,尽量减少人员聚集。我在3月份的时候就收到了HR明确答复,今年公司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我再看看其他工作机会。”“我已经投了很多份简历,从专业对口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再到不对口的品牌营销,产品策划甚至是房地产销售等岗位都投了,按道理说我的学校也不差,但目前为止只收到2家公司回复。”汤可研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我现在整天在家除了上招聘网站刷信息,就剩下焦虑。差一点的公司不想去,好的公司去不了,高不成低不就。实在不行,就备考雅思,出国留学一年再做打算。”为了方便大学生通过春招求职,2月28日,教育部联合5家社会招聘网站成立了24365校园招聘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毕业生登陆注册即可参加求职招聘。不过,武汉工商学院大四学生胡思睿向记者表示:“现在很多企业只是在网上挂着招聘岗位,简历投出去后根本收不到回复,也不会有电话沟通和面试。”据记者了解,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都会独自或者联合举办“2020届毕业生空中双选会”,目的是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学生注册审核通过后就可投递简历,用人单位进入“学生大厅”查看所有已投递简历,然后可向合适学生发起文字或视频沟通。视频挂断后,单位给出面试结果“合格”或者“不合格”等相关备注,以便学生查看。武汉工商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部指导中心的梅老师向记者表示:“今年春招都是网上进行,岗位比去年同期减少70%~80%,今年武汉工商学院的大四毕业生有4000人,签约的学生不到2%,只有50人有单位签约,而且签约的50人中有80%去了互联网教育行业。来招聘的企业,往年我们都是有相对严格的要求,就是需要跟学校的专业对口,但是今年放松要求,一些房地产营销岗位的也都过来招聘,但是招聘需求很少。”薪水达不到预期也是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应届生岗位的平均招聘薪资为5838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4.1%;2020年应届生的薪资期望居高不下,平均期望薪资高达6139元,较2019年增长16.3%。中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记者称,在目前高度激烈的应届生求职环境下,学生应明晰自我认知,快速调整求职期望。继续读书成为毕业生的热门选择。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20届高校研究生报考人数最终确定为341万人,比去年多50万人。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透露,今年计划将研究生扩招18.9万人,专升本扩招32.2万人,并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等岗位,增加博士后岗位规模。熊丙奇向记者表示,如果最终实现扩招18.9万,那么今年研究生扩招幅度将超过20%,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可能突破100万大关,这一规模已接近1998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108.36万人)。当前一些学生把考研作为就业避风港,这种以提升学历为导向的考研并不利于提升学生本人竞争力,如果扩招是迎合“应试考研”和“学历情结”,无益于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也会导致研究生进一步贬值。考公务员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大选择。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0应届毕业生春招求职报告》显示,近四成2020届应届毕业生倾向于考公务员。企业勒紧裤带过日子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熬过了国内的疫情,现在还要熬过国际疫情。中国第一季度有超过46万家公司停止营业,其中超过一半的公司营业时间超过3年,新注册企业数量也大幅下跌,一季度约有320万家新注册公司成立,同比下跌29%。虽然复工复产在火热进行,但疫情导致海外市场疲软,全球产业链持续断裂,中国外贸企业订单减少,资金周转不易,不少企业难以撑过四五月。缩减成本,熬过疫情,努力活下去是众多企业当下目标。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春节假期结束以来)活跃求职的2020年应届生较2019年增加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规模同比下降22%,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应届生岗位创造主体的小微企业(100人以下)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我们之前一直有做校招,每年通过校招形式录用几十个,2016年~2018年通过校招合计录用175人,试用期后正式入职有71人,2019年并没有实际录用。今年也还在放出招聘岗位,但实际上没有入职应届生。”深圳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副总裁Fiona向记者表示,“疫情不确定性下,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公司没有精力再去培养应届生了,不裁员不降薪就已经是很好的公司了,活下去、熬过去才是最重要的。”“2020年校招竞争异常激烈,线上线下总计收到8400多份简历,招录比例是1:210,某些岗位竞争甚至比公务员还激烈。”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的HR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今年的招聘见闻。能否留下来还得看能力疫情之下,各类云上生活刺激了互联网行业逆势上扬,招聘需求有所扩大。据梧桐果统计,互联网行业春招毕业生需求量同比上升36.51%,在线教育行业毕业生需求量更是同比增长89.17%。港股上市公司卓越教育董秘朱常叙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今年的校招和社招是如常进行,今年校招有1000人,社招有600人,没有因为疫情减少,反而今年还加大了对一些好学校的校招力度,排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100名的我们还招了40多个,今年人员招聘还相对容易点,因为就业形势严峻,好学校投递的简历也多,现在招聘线下转为线上,学生就业心态也会更珍惜offer一些。”值得关注的是,一边是大学生难就业,一边是企业用工找不到合适人才。“在面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学历和能力存在不匹配现象,就是学历很高,但是能力一般。”张可说,“有研究生为了得到工作,主动提出降低薪酬,要求3000元/月。这个还不是少数,现在研究生找工作工资也不会像以前那么高,太多人才涌入,有些岗位其实普通本科生也能做。”熊丙奇向记者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在培育人才结构方面是和社会脱节的,大家都是以学历为导向,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投入不足,知识与应用脱节,培养了一批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不对口,导致就业难与招工难的结构性矛盾。”北极光创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此前每年都有春招和秋招惯例,受疫情影响,今年春招计划有变,也缩减了岗位需求。公司会在个别高等院校通过校招方式招聘实习生岗位,是否能留下来还得靠个人能力。(应采访对象要求,汤可研、张可、胡思睿、郑小艳均为化名)记者观察丨“研究生抢着干销售”凸显教育与市场错配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专业不对口、薪水达不到预期等因素导致应届毕业生入职签约率低。考研和出国留学仍是大多数准毕业生的第一选择。不过,当前的考研热存在诸多不理性成分,有一部分考研学生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层次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种以提升学历为导向的考研,导致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因而,在求职招聘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也存在招工难。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与社会劳动力需求脱节的问题,有的专业人才急需但是没有,有些专业的学生又不需要太多。比如,技工类工作已呈现“用工荒”局面。智联招聘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技工类岗位针对应届生的需求同比上升37%,而投递人数同比上升7%,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速度。有企业HR表示,在面试过程中有些基础岗位普通本科甚至专科毕业生就能做到,比如销售业务、中介服务类,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环境下,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也会前来竞争。“高学历低就业”现象并不陌生。受教育的劳动力从事了与自身教育水平不匹配的工作,导致出现高学历失业人群,浪费教育资源。过度教育以及我国劳动力市场与教育系统之间的失衡现象值得反思。此外,高等教育的教学手段、师资建设、教育理念和教学课程与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存在落差,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能力与学历不匹配,也给其就业带来压力。我国已明确将重点投放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同时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企业的迫切需求是吸纳“招之能战、战之能胜、人岗匹配”的人才。因此,大学在课程设置中应该培训大学生的实习和实战经验。专业硕士教育,实质更应是职业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而非以学历为导向,一味追逐研究生或更高学历文凭。

测谎仪

一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求职路,到底有多难

澎湃资讯记者 杨喆 实习生 孙嘉璐 林毅珍“除了毕业证书上多了个‘非’字,我其余的材料跟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我们的师资、完成的作业和论文都是同样标准的。但就因为选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回首自己的求职经历,童欣(化名)感到很心酸。收到选调生的拟签约通知,却因“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被拒签;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报考系统里找不到非全日制的选项;入职公立医院后,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无法获得编制,且享受不到所在城市的人才补贴。今年刚从中南大学毕业的童欣,是2016年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诞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的一员,她屡屡受挫的遭遇亦是这一群体尴尬求职境遇的缩影。不舍名校情结,接受调剂“非全”童欣本科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考出了393分的成绩。这一分数高出当年医学类考研国家线98分,比中南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执行同一分数要求)也高出了83分。2017年考研国家线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要求“我报考的是中南大学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后来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就读。”童欣告诉澎湃资讯,由于当年是国家第一年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上线人数不足,很多原先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本科应届生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就读。“我的考研成绩还蛮高的,虽然可以调剂到普通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就读,但我还是想留在中南大学这所名校,于是就接受了校内调剂到非全日制硕士。”童欣说。学信网上童欣的考研信息 受访者供图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虽有教育部的“背书”,但社会上针对“非全”研究生的偏见依然存在。不少人认为非全日制等同于过去的在职研究生,课时、师资、考核等各方面的含金量都不如全日制研究生。而童欣告诉记者,除了真正在职读研的那部分人,很多应届本科生攻读“非全”研究生其实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脱产学习。而且为了学习,这些同学往往比全日制研究生付出了更多。“学校没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安排宿舍,我们只能自己在校外租房子住。国家给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活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享受。”童欣告诉记者,同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和她一样是应届本科毕业,三年来他们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的。童欣所在学院也为其出具了“学习方式证明”,证实其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方式为全脱产学习,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位授予标准等均与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童欣所在学院为其出具的学习方式证明 受访者供图因为“非全”身份,选调生录取被拒签2017年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分研究生管理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2020年,第一届入学的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迎来了毕业。在他们即将离开校园时,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在毕业前半年左右,童欣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2019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来中南大学定向招录2020届选调生。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童欣很期待这个机会,但她看到招录公告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后,对自己能否报考心存顾虑。她找到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请示领导后答复童欣先报名考试。于是童欣按照要求提供材料报考,也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之后我就认真备考,最后笔试和面试环节也都顺利通过了。”童欣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为童欣出具的选调生拟签约证明 受访者供图今年5月22日,童欣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拟签约通知。但就在签约前,她却等来了自己无法被录取的消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回复我,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不能录取。工作人员说组织部领导讨论后决定只招全日制的学生。”童欣给记者发来了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规划办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当她提及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通知质疑广西选调生拒绝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合理性时,工作人员表示,广西选调生招录公告是去年10月发布的,与前述通知原则上是不冲突的。“于是,我在笔试和面试都通过的情况下,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终与选调生失之交臂,所有的努力也都化为乌有。”回首数月前的这段经历,童欣非常沮丧。一波三折的执业医师考试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童欣在实习单位完成了一年实习后,于今年上半年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网上报名时她却发现,报考系统中的学习形式选项里并没有非全日制,“作为一名统招研究生,留给我们的报考选项都没有。”童欣向记者提供了国家医学考试网的报名页面截图,其学习形式选项中包含普通全日制、成人脱产、夜大学、函授、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师承或确有所长等类别,在如此丰富的学习形式中,就是找不到“非全日制”的踪影。国家医学考试网报名页面 受访者供图遭遇这一尴尬后,童欣和同学们曾与相关部门沟通,学校也出面协调。然而在报名结束后,她和同学们仍一度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而未通过资格审查。童欣曾就此事联系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学考试中心,得到的答复是,如果毕业证上写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能参加考试。除非考生出具承诺书,承诺日后取得的毕业证没有“非全日制”字样,不然资格审查就不能通过。“我们就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证上肯定是有体现的,这样的回复让我们很为难。”但为了获得考试机会,童欣和同学们通过网络信访的方式向湖南省政府反映了相关诉求,最终他们获得了考试的机会。入职后“非全”仍是困扰即使在顺利入职后,“非全”的身份依然困扰着童欣。成为选调生无望后,童欣于今年7月进入了广西柳州的一所公立医院工作。按照这家医院的招聘公告,全日制应届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提供事业单位编制,享受柳州市人才政策,由柳州市发放购房补助8万元。童欣所在医院2020年招聘公告 医院官网图“那些毕业于普通院校和我一起入职的全日制研究生,他们都可以免试获得编制并享受市里的人才补贴。而我虽然毕业于985高校,但就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编制遥遥无期,硕士研究生的人才补贴也拿不到。”童欣说。澎湃资讯从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了解到,按照现行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暂时不能享受柳州市的人才补贴。“之所以没有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的文件来,是因为柳州市人才补贴是一种奖励政策,是奖励给特殊人才的,这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补贴。”柳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工作人员建议,童欣可以用全日制本科学历领取相应的补贴,但本科与研究生的补贴金额有所不同。9月4日,柳州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看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在给予编制的问题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研究生应该平等对待,工作人员表示会和医院方面进行沟通。童欣告诉记者,她就编制的问题曾多次和医院协商,但医院现在的态度是,按现有政策一年后她是无法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获得编制的。医院会帮其尝试申报,但无法保证最后的结果。同日,记者也拨通了童欣所在医院人事科韦姓科长的电话,对方拒绝就此回应。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事物的社会接受度,童欣的母校中南大学也在这届学生毕业前也做了大量工作。记者从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为做好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去年就专门印制了相关宣传册,并随就业推荐信一起发放给了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我们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老师们都希望他们顺利就业。”9月4日,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综合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资讯,学校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告知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中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推荐信 受访者供图该工作人员表示,童欣还没有向学校反映过这些她在求职中遭遇的不公。了解相关情况后,他们会及时和童欣本人取得联系,尽学校所能帮助她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我经常在想,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差,也是参加统考进的中南大学,和全日制的研究生一起学习,按照统一标准毕业。教育部也发了文件,可为什么求职时还受到这么多歧视呢?心里真是非常委屈。”谈及未来,童欣依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应受访者要求,童欣为化名)本期编辑 周玉华作者/来源:澎湃新闻#选调生# 内容如有不妥,请点击头像-私信联系小编修改或删除

金铃传

公共卫生专业读研,港中科VS英国G5哪家强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疗水平的提升,公共卫生专业也愈加受到关注,很多同学选择去留学深造,以获得更好的前景和发展。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公共卫生专业求学香港or英国,怎样选择学校吧!香港 首先来看一下中国香港地区,港中科三所院校中,开设公共卫生方向专业的有:1、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公共卫生硕士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学制:一年学费:168000港币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0,单项不低于5.5必修课程:生物统计学导论流行病学导论公共卫生法则卫生行为与交流卫生领导力与管理健康政策与政治就业情况:港大的官网显示,他们学校的公共卫生硕士主要供职于医院、诊所、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和国际卫生组织等;主要参与社区健康评估,卫生保健筹资和管理,制定和执行卫生保健政策等。2、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公共卫生硕士 Master of Public Health 学制:一年学费:172800港币语言要求:雅思总分6.5,无小分要求必修课程:公共卫生基础流行病学导论生物统计学导论卫生系统、政策与管理环境卫生科学公共卫生疾病之传染病卫生与社会行为入门就业情况:港中文官网显示他们的毕业生主要供职于威基国际有限公司、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香港赛马会灾难防护应变教研中心、英国利兹大学、加拿大温哥华政府部门、灾害与人类救援研究所等等,也有部分学生选择留校任教。介绍完香港的高校,我们再看看英国大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开设情况。英国 英国G5院校中,开设公共卫生方向专业的有以下两所~1、伦敦大学学院 UCL 全球卫生和发展理学硕士 MSc Global Health and Development 学制:一年学费:19420英镑语言要求:雅思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必修课程:全球卫生的概念与争议全球卫生的研究方法与依据全球卫生的权利与政治全球卫生系统卫生经济学和决策科学理学硕士 MSc Health Economics and Decision Science 学制:一年学费:18790英镑语言要求:雅思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必修课程:全球卫生系统医疗卫生经济评估医疗统计学卫生计量经济学根据申请者的不同背景,他们会被要求出席以下三门理论课程之一:卫生经济学概论卫生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的核心原则就业情况:UCL的两个专业去政府部门和无政府组织的大概占据了37%,去医疗服务或者产品公司的占据了30%,入职医院的大概19%,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念书或任教。2、帝国理工学院 IC公共卫生硕士 Master of Public Health学制:一年学费:34500英镑语言要求:雅思总分7.0,单项不低于6.5必修课程:统计学思维和数据分析导论流行病学基本原则与方法疾病大师班公共卫生实践基础卫生经济学就业情况:IC的毕业生很多成为了公共卫生分析师、卫生服务研究人员、传染病控制顾问、环境流行病学家、卫生政策顾问或公共卫生主管等多种角色。顺顺把香港和英国这几所名校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纠结中的同学可以参考一下~考虑性价比:港大>港中文=UCL>IC考虑院校排名:IC>UCL>港大>港中文大陆发展:以上都是顶尖名校,认可度不存在问题境外发展:香港有一年工签,英国也在考虑恢复PSW签证;相对而言,留港容易一些总之,大家在选择具体的学校和专业时,一定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成绩和兴趣、学校排名、职业发展等哦!

为所欲为

2020毕业生就业到底有多难?

01毕业人数800+万人竞争压力大据教育部官网消息,10月30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召开的,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中提到,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会议要求,要实现岗位信息与求职信息“无缝对接”,关心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农村生源学生、残疾学生等特殊群体就业,确保每一个人都实现稳定就业。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大规模跟踪调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这还只是本科生毕业人数,还有70万左右的研究生加入工作当中。毕业人数874万02受疫情影响,许多岗位缩招甚至裁员因为疫情的影响,今年年初的职场注定是不平凡的,此次疫情,对于餐饮、房产、传统零售、酒店旅游、影视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冲击无疑是致命的。这些行业在疫情期间处于完全歇业状态,租金、人工、退款等各项支出压得企业主不得不从别的渠道进行节流。很多企业仅减薪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即便是现裁员也不足为奇。当然,艰难险阻的背后,永远藏匿着更大的机会,就看你如何把握。离职03云招聘和研究生扩招,寻找新出路为了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许多高校或者企业采取零接触的云招聘方式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工作岗位,许多大型企业也纷纷入驻云平台。云招聘28号教育部回应扩大硕士和专升本招生,此间消息才得到证实;其扩大规模与去年相比较增加了18.9万人!教育部副部长表示:科学确定分校招生规模方案,精准测算全国现有44万左右硕士生导师,1.2万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尤其是这几年来新增大概2000多个硕士点。扩大招生规模,比去年增加18.9万,专升本规模争取增加32.2万人。研究生计划增量可能会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要扩大研究生招生和专升本规模,增加基层医疗、社会服务等岗位的招募。

陌要爱

研究生扩招,会导致研究生含金量下降,就业困难吗?

2000年后,总共有四次较大规模的研究生扩招节点1.扩招年份:2003年扩招6.63万人,增幅32.72%事件影响:非典SARS2.扩招年份:2009年扩招6.45万人,增幅14.45%事件影响:金融危机、全日制专业硕士诞生3.扩招年份:2017年扩招13.9万人,增幅20.84%事件影响:非全日制研究生诞生4.扩招年份:2020年扩招18.9万人,研究生招生规模或将达到110万事件影响:新型冠状病毒01扩招有侧重,国家急需这些专业的人才当然,扩招也有所侧重。按照教育部的介绍,扩招必须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倾斜。据介绍,研究生计划增量,将重点投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专业,而且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以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专业学位为主。投放到什么专业为主,要看社会需求,主要投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的领域,现在这些领域非常缺人才。对于这些扩招政策,扩招没有采用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投放,招生在一些重点领域,特别是公共卫生领域增加了名额,这跟此次疫情有直接相关性。2004-2016研究生报录比2020各院校扩招情况面对招生规模扩围除了欣喜之余,大家又开始担心起来未来的就业市场上,研究生学历是否会贬值?群里经常传的笑话:说不定今后科软博士生都要招收695人02对考研党来说,扩招究竟是喜还是忧?网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赞同扩招,这将会有更多人有机会考上研究生;反对扩张,认为扩张将会导致研究生含金量下降。每年越来越高的报录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考不上,也没有利用秋招的时间去找工作。扩招的越多,考研的氛围越重,考不上的人只能越多,就业压力只能越大,难道越来越多的人考研考不上可以解决以后就业的问题?所以,短期的扩招可以帮助18.9万人缓解就业,但这个在800多万的应届毕业群体里面,仅仅只是少部分人。相对于报考人数340万来说,即便扩招18.9万,也将会有240万人没有书读,这部人只能去就业、出国或者二战。很多人本来好好准备就业,但是非常多的都在准备考研,但考不上是大多数,本来不用就业压力那么大的,当你知道你没考上的时候,就业也耽误了。没办法,这个趋势,只能耽误更多。不知道是应该引导更多人去考研(只能更多考不上),还是需要引导更多人去提前准备就业。今年解决了18.9万名额,明年又有几十万人考不上也没投入时间就业,照这情况注定非常多人会一直考不上的。在经济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更多人面对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主动或者被动地选择了考研来度过这段艰难时期。人民币贬值,贸易战催化加压,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减少,更多人持币观望或者投资黄金,市场对金价的乐观态度也导致了黄金价格的异常走高,反观资本市场的惨淡,互联网寒冬的到来也加剧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更多应届生体会到了工作不易,许多人将考研当作增加筹码和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因此很大程度上,考研形势的变化,与同时期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各类资料可以看出,在2010年报名考研的人数只有140万人,而从那以后的2010-2016年也仅仅是从140万人次上涨到了177万人(与之相伴的还有应届生数量的增长),考研人数的突进是从近三年开始呈现出异常突进的形势的,那么在2016年发生了什么使得那部分人做出了在下一年考研的决定?可以看出2015年之前的经济处于更快的发展阶段,2015-2016年经济发展形势减缓,工业生产指数降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也降低。也就是说考研的人数增长速度和应届生对就业市场的乐观程度程反比。当然众所周知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看待这样的现实或许今天的压力能够成为明天的机会。那么这种高压竞争模式究竟会持续多久?这个恐怕没有人能知道。以及会不会在今年创下新高之后继续增长?从目前的趋势来看,答案是肯定的,明年的考研人数可能又会是下一个“历史新高”,目前的增长率和增长人数作为下一年数据统计的基数,恐怕也顶不住千军万马的考研人疯狂涌入。现在的问题实际在于,这样的情况对我们每个正在经历者今后的影响以及对于个人而言这意味着什么。读研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机会和挑战,并且同样的经历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有不同的价值,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引导出不同的阶段性结局。因此这里想说的是,同样的导师,也会带出来截然不同的学生。搭上这波红利的同学,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本科生或研究生了,就必然有理想体面工作,你需要了解知道,研究生更多了,研究生就不算什么,核心还是自己有真本事! 国家社会现在给了你们机会,好好学习,提升自我。不然三年之后有了本科学历或研究生文凭,没真本事和强大的学习能力,照样白搭。在共克时艰的当下,是否选择考研,首先要考虑清楚投入和回报是对于个人而言是否值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考研的难度会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什么时候考研,选择什么方向,具体选择什么专业,也是对于每个本科生以及未来有读研打算的人无法逃避的问题。最后,好好珍惜今年的扩招抓紧上岸,21年报考人数绝对会直线爆炸。

灰体

新冠肺炎撞上史上最难就业季,闲谈考公考研,研究生会贬值吗?

文|明窗邀华月 首发|明窗邀华月上次说了考公 新冠肺炎撞上史上最难就业季,闲谈考公与考研(上)今天来说说考研。2月28日,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倾斜。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随后,各地的文件也陆续公布,如湖南省人社厅文件重庆市教委文件但,考生们增加了录取希望的同时,有一点请不要忽略,这次扩招,名校研究生扩招的幅度非常有限,比如网上已经出现了某名校的咨询回复:因此,本次研究生扩招18.9万的基本情况就是:1.非全日制不会扩招,扩招主要集中在全日制研究生。2.学硕扩招极少,主要集中在专硕,主要扩招专业是理、工、农、医和师范类。3.名校扩招幅度小,非名校扩招幅度大简单的说,对本次扩招的主要目的,还是缓解应届生就业难,同时用扩招顺便解决一些冷门专业招生难问题。所以,这样将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名校研究生学历贬值问题今后基本不会发生。二是非名校研究生学历贬值现象今后将呈指数级增长。说起学历贬值,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名校的学历并没有贬值。还是用数据来说话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招生27万,包括本科大专中专,此后数年都在30万的规模。1992年,高考录取75万。1996年,高考录取并轨改革,同时大学生不再由国家包分配,包学费。真正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序幕,1997年高考录取100万,2005年高考录取500万2019年高考录取820万。可以说,96年之后因为对大学生不再包分配不再负担学费,而且还可以收学费扩大内需,大学扩招从顶层设计上再没有了任何顾虑,唯一的限制大概就是校舍不够多不够大了,这是录取总人数不断快速翻倍重要原因之一。重要原因之二,是全社会对读书改变命运的深刻认同,以及无数中国家庭对大学生这一精英身份的深刻认同。但,随之而来的,是学历贬值。请看这组对比数据1978年,研究生恢复招生,全国录取1万人。2004年研究生录取32.6万,对应1982年的高考招生人数。2017年,研究生录取80.5万。超过1992年的高考招生人数。很显然,数字表明,04年时研究生还相当于80年代初的大学生一样稀少,到17年时,研究生已多于90年代初的大学生数量了。那么,是不是可以简单的推导,考研,就相当于提升一个层级,完成从大众教育向精英教育的身份转变呢?特别对人数庞大的“双非”院校而言,考研与考公,一直被誉为逆袭的两条捷径,今年研究生扩招,岂不是逆袭的机会大大增加?千万不要这么简单的以为。事情的真相是,考研不算逆袭,考上名校研究生才算逆袭。因为,社会对精英的标签化处理,从未缺席。还有一个数据其实非常残酷。这些年,大学生录取总数不断扩大到800万,但,985,211院校的招生总规模却常年保持基本恒定。例如北大清华,近10年的高考录取人数没有明显波动。2015年,112所211大学录取总人数约48万,这个数字,前后几年的波动都不大。(PS:还有很多非211的军校和警校分数线在211之上,但总人数有限。军校每年招生1万,警校每年招生2.5万。)为什么名校没有大幅度扩招,明明“市场前景”非常广阔。道理和今年名校研究生不会大幅度扩招一样,名校,用这种严苛的方式,稳定了自身学历的稀缺性,稳定了就业市场的认同。曾有一位高中教师和我讨论过,如今大部分“双非生”,穿越回90年代,是考不上大学的,如果穿越回80年代,可能连高考都不能参加,因为高三会考后有一次资格考试,成绩不好的劝退,不用参加高考了,留下的学生也大部分考不上,毕竟当时一年只录取几十万人啊。你看,国家包分配时代,每年录取几十万大学生。国家不包分配时代,211院校每年录取不过50万。在八十年代,这50万,被称为天之骄子。在九十年代,这50万,由国家包学费,包分配。在21世纪,这50万,是211院校加军警院校招生人数,或者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或者继续由国家包分配。所以,50万,就是应试教育中精英群体的大概范围。这个结论当然不宜摆到台面上来说因为对750万双非生,这是扎心且残酷的。但真相就是真相,不会因为残酷而不叫真相。虽然我们具备了一年800万的大学生教育规模。但就业市场上每年提供的优质岗位数量始终有限,而用人单位门槛的设置,又无疑更加凸显了名校与非名校的区别。谈到近年来考公在二本、三本院校特别火热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公务员考试,准入门槛上不存在任何学历歧视,只要你的学历国家承认,就有资格报考,也有概率考上。而体制外的好岗位,往往不给这些院校入围的机会。对此,我是这么看的。因为扩招是国家决定的,就必须给扩招一个交代,不搞学历歧视,自然要成为一种国家行为。但其它用人单位可不一样,因为扩招不是他们决定的,这些单位去招人,当然就要设置门槛,去挑选与企业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精英”。我要指出的另外一点更为扎心,公考虽然表面很公平,但在岗位分配上,体制内对名校生也是宠爱有加的。这些年来,好的岗位,一般都是用于名校招录定向选调生了,吸引力不大的岗位,则拿出来通过公考招录。顶级名校就不说了,中央部委的常年合作对象。就以在985院校中处于中游的吉林大学为例,这有一份2020年黑龙江省在吉林大学招录定向选调生的公示,截图前部分给大家看看,看看这些的岗位如何。该省在吉林大学共计招录114名定向选调生(大部分是研究生),全部安排在省厅或市局的岗位,极个别是哈尔滨城区分局(毕竟是省会)。对体制内比较了解的人应该很清楚,这样的岗位,属于优质且稀缺的机关岗位了。所以,体制内的公考表面上不搞学历歧视,但在实际的岗位分配上,通过定向选调生这样的方式,实现了优质岗位向名校生的倾斜。看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本文的结论考研不算逆袭,考上名校研究生才算逆袭。2020,研究生大规模扩招,你,真的读懂了吗?如果读懂了,记得分享给家里要考研,或者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哦。延伸阅读 选调生为什么比普通公务员更容易晋升,一文看懂原因明窗邀华月: 不一样的视角看体制

最难找工作的三个专业,如果学了你该怎么办

2018年,国内做了一次调查,将大学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哲学、经济学、生物学、外语、数学、心理学等专业就业难度较大,、失业率较高,且工资水平没有达到社会预期。这些专业为何难找工作,它们的就业方向又有哪些呢?一、哲学:不充分就业率为51.7%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应当具备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的能力,从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目前国内众多学校都已经开设哲学专业,如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等。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刚毕业时的月薪为3000左右,毕业2年后的月薪达到4500左右,毕业四年的约为6000元,每年薪资涨幅都差不多。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哲学专业的失业率为5%,不充分就业率(指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为51.7%。经调查发现,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比例分别为18.46%、14.46%和6.5%。该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影视传媒、房地产和快速消费品四个行业,比重分别为14.78%、8.62%、7.13%和4.62%。因此,就读哲学专业的学生,关注这四大行业的动态,对于以后就业或有好处。二、经济学:失业率5.1%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经济学两类。目前国内开设经济学的专业有福大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多是财经院校和综合院校。据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学专业学生刚毕业时的月薪在3000元左右,毕业2年后月薪为4000元左右,毕业四年约为5700元左右,以后不断增加,每年的涨幅都在1000元左右。整体来看,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上涨还是相对较快的。经济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城市是北京、上海以及深圳三个地区,比例分别为13.2%、12.14%以及6.53%,该专业的毕业生行业分布主要在金融投资、房地产、快速消费品以及服装纺织四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0.52%、8.77%、6.26%以及4.13%。最新的数据统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失业率为5.1%,不充分就业率为42.9%,相比哲学专业好一些。三、生物学:早期平均工资3150元生物学专业学习的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训练的是学生初步生产开发、研究管理和教学的能力。毕业后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生物学专业能够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中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商业服务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国内开设生物学专业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据最新数据,生物学专业的失业率为5.1%,不充分就业率为44.8%。生物学专业毕业生早期的薪资为3150元/月,中期约为6000/月。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医学、机械工程等。这些专业从事的工作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上面三个专业来看,专业学习难度较大,未来工作的不对口几率较大,失业率也相对较高,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要提前关注可从事行业的动态,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简单爱

选调生被拒签、编制难落实:一位“非全”研究生的坎坷求职路

“除了毕业证书上多了个‘非’字,我其余的材料跟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区别。我们的师资、完成的作业和论文都是同样标准的。但就因为选择了非全日制研究生,我失去了很多机会。”回首自己的求职经历,童欣(化名)感到很心酸。收到选调生的拟签约通知,却因“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被拒签;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报考系统里找不到非全日制的选项;入职公立医院后,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无法获得编制,且享受不到所在城市的人才补贴。今年刚从中南大学毕业的童欣,是2016年研究生招考制度改革诞生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中的一员,她屡屡受挫的遭遇亦是这一群体尴尬求职境遇的缩影。不舍名校情结,接受调剂“非全”童欣本科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在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考出了393分的成绩。这一分数高出当年医学类考研国家线98分,比中南大学医学类专业的分数线(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执行同一分数要求)也高出了83分。2017年考研国家线和中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要求“我报考的是中南大学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后来被调剂到非全日制公共卫生专业就读。”童欣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由于当年是国家第一年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上线人数不足,很多原先报考全日制研究生的本科应届生被调剂到了非全日制就读。“我的考研成绩还蛮高的,虽然可以调剂到普通学校的全日制研究生就读,但我还是想留在中南大学这所名校,于是就接受了校内调剂到非全日制硕士。”童欣说。学信网上童欣的考研信息 受访者供图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虽有教育部的“背书”,但社会上针对“非全”研究生的偏见依然存在。不少人认为非全日制等同于过去的在职研究生,课时、师资、考核等各方面的含金量都不如全日制研究生。而童欣告诉记者,除了真正在职读研的那部分人,很多应届本科生攻读“非全”研究生其实是跟全日制研究生一样脱产学习。而且为了学习,这些同学往往比全日制研究生付出了更多。“学校没给非全日制研究生安排宿舍,我们只能自己在校外租房子住。国家给全日制研究生的生活补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不能享受。”童欣告诉记者,同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和她一样是应届本科毕业,三年来他们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班级的同学在一起学习的。童欣所在学院也为其出具了“学习方式证明”,证实其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方式为全脱产学习,其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学位授予标准等均与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同。童欣所在学院为其出具的学习方式证明 受访者供图因为“非全”身份,选调生录取被拒签2017年入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我国正式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分研究生管理后招收的第一届学生。2020年,第一届入学的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迎来了毕业。在他们即将离开校园时,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在毕业前半年左右,童欣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2019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来中南大学定向招录2020届选调生。打算毕业后回家乡工作的童欣很期待这个机会,但她看到招录公告上“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后,对自己能否报考心存顾虑。她找到组织部的工作人员咨询,工作人员请示领导后答复童欣先报名考试。于是童欣按照要求提供材料报考,也顺利通过了资格审查。“之后我就认真备考,最后笔试和面试环节也都顺利通过了。”童欣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为童欣出具的选调生拟签约证明 受访者供图今年5月22日,童欣收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拟签约通知。但就在签约前,她却等来了自己无法被录取的消息。“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回复我,因为我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所以不能录取。工作人员说组织部领导讨论后决定只招全日制的学生。”童欣给记者发来了她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干部规划办工作人员的通话录音。当她提及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通知质疑广西选调生拒绝录取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合理性时,工作人员表示,广西选调生招录公告是去年10月发布的,与前述通知原则上是不冲突的。“于是,我在笔试和面试都通过的情况下,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终与选调生失之交臂,所有的努力也都化为乌有。”回首数月前的这段经历,童欣非常沮丧。一波三折的执业医师考试作为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童欣在实习单位完成了一年实习后,于今年上半年报考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考试。但在网上报名时她却发现,报考系统中的学习形式选项里并没有非全日制,“作为一名统招研究生,留给我们的报考选项都没有。”童欣向记者提供了国家医学考试网的报名页面截图,其学习形式选项中包含普通全日制、成人脱产、夜大学、函授、电视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师承或确有所长等类别,在如此丰富的学习形式中,就是找不到“非全日制”的踪影。国家医学考试网报名页面 受访者供图遭遇这一尴尬后,童欣和同学们曾与相关部门沟通,学校也出面协调。然而在报名结束后,她和同学们仍一度因为“非全”研究生的身份而未通过资格审查。童欣曾就此事联系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医学考试中心,得到的答复是,如果毕业证上写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不能参加考试。除非考生出具承诺书,承诺日后取得的毕业证没有“非全日制”字样,不然资格审查就不能通过。“我们就是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毕业证上肯定是有体现的,这样的回复让我们很为难。”但为了获得考试机会,童欣和同学们通过网络信访的方式向湖南省政府反映了相关诉求,最终他们获得了考试的机会。入职后“非全”仍是困扰即使在顺利入职后,“非全”的身份依然困扰着童欣。成为选调生无望后,童欣于今年7月进入了广西柳州的一所公立医院工作。按照这家医院的招聘公告,全日制应届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提供事业单位编制,享受柳州市人才政策,由柳州市发放购房补助8万元。童欣所在医院2020年招聘公告 医院官网图“那些毕业于普通院校和我一起入职的全日制研究生,他们都可以免试获得编制并享受市里的人才补贴。而我虽然毕业于985高校,但就因为读的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获得编制遥遥无期,硕士研究生的人才补贴也拿不到。”童欣说。澎湃新闻从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了解到,按照现行政策,非全日制研究生暂时不能享受柳州市的人才补贴。“之所以没有按照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的文件来,是因为柳州市人才补贴是一种奖励政策,是奖励给特殊人才的,这不是一个普适性的补贴。”柳州市人社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工作人员建议,童欣可以用全日制本科学历领取相应的补贴,但本科与研究生的补贴金额有所不同。9月4日,柳州市委人才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看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下发的相关文件,在给予编制的问题上,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的研究生应该平等对待,工作人员表示会和医院方面进行沟通。童欣告诉记者,她就编制的问题曾多次和医院协商,但医院现在的态度是,按现有政策一年后她是无法和全日制研究生一起获得编制的。医院会帮其尝试申报,但无法保证最后的结果。同日,记者也拨通了童欣所在医院人事科韦姓科长的电话,对方拒绝就此回应。考虑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事物的社会接受度,童欣的母校中南大学也在这届学生毕业前也做了大量工作。记者从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了解到,为做好首届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就业工作,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在去年就专门印制了相关宣传册,并随就业推荐信一起发放给了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我们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老师们都希望他们顺利就业。”9月4日,中南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综合办的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学校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告知用人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中南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推荐信 受访者供图该工作人员表示,童欣还没有向学校反映过这些她在求职中遭遇的不公。了解相关情况后,他们会及时和童欣本人取得联系,尽学校所能帮助她解决就业中遇到的难题。“我经常在想,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差,也是参加统考进的中南大学,和全日制的研究生一起学习,按照统一标准毕业。教育部也发了文件,可为什么求职时还受到这么多歧视呢?心里真是非常委屈。”谈及未来,童欣依然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应受访者要求,童欣为化名) 来源:澎湃新闻

玫瑰城

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补短板 研究生扩招与学院建设并行

2020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国家线公布后,多个地区多所高校正在陆续公布今年的扩招计划。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此前表示,今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硕士研究生扩招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教育部新闻办负责人近日向媒体表示,今年将扩招医学硕士,具体如何落实,其称“还在研究”。但已有多地多校披露了医学研究生扩招计划。广东省3月底印发文件提出,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同比增长50%;到2022年年底,广东将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卫生快速应急响应人才队伍全覆盖。郑州大学增加计划1200多个,扩招专业主要向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学科倾斜。宁波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指标比去年净增1008名,增量指标重点倾斜专业包括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新冠肺炎疫情凸显我国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储备的不足,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今年开始大规模扩招,可以应对未来5-10年高层次人才的缺口。”山东省预防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委员、滨州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董兆举说。然而,同医疗机构相比,公共卫生部门的就业待遇差,使得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规模小,人才流失严重。扩招发令枪打响后,高层次人才能否源源不断地流向基层、一线公共卫生部门?公共卫生专业规模有限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却是一个人才培养规模不大的学科。《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数为1230万,医生占737.5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仅占18.8万。据统计,我国设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公共卫生学院的高校93所,具有公共卫生专业硕士招生资格的单位共78所。2016年全国公共卫生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约1.27万人、2500人、400人。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在全国处于前列,该校2019年9月公布的招生计划显示,2020年招收的公共卫生全日制硕士生只有100人左右。复旦大学每年招收的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MPH)只有30人左右。一些地方高校的MPH招生人数每年不超过10人。“公共卫生的硕士点虽然多,但每个硕士点的招生人数却不多。比如我们学校从2014年才申报了MPH硕士点,由于办学时间短,学校比较慎重,开始时每年招生不足10人,后来慢慢扩招到十几人、二十几人,虽然扩招比例很大,但实际增长的人数并不多。”董兆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缺乏。2019年6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一场研讨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指出:因为长期积累的各种问题,以及受近期政策性原因导致收入进一步下降的影响,疾控系统人心浮动、人才加速外流。近三年来,仅国家疾控中心流失的中青年骨干有百人之多,有些地方疾控机构人才流失可能更严重。各级疾控中心的人才流失确实成为问题。2018年,我国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18.8万人,而2003年时这一数字是20.8万人。从2014年到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从0.64降低到了0.63。缺口扩大、人才底数不足的情况下,扩招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或可以起到缓解燃眉之急的作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转入公共卫生领域没有资质门槛,而且在实践当中,很多临床医学领域专家都转入了公共卫生领域,他们医术高明,但长期从业后发现医治病人的效果往往比不上预防疾病,后者可以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目前,临床医学的专家参与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课题,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董兆举说。也就是说,对于解决疫情暴露的公共卫生短板来说,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专业人才有着共通之处。就业结构有待优化 事实上,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专业的就业率都相对较好。在很多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都是最高的。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徐州医科大学2012-2017年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统计情况显示,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良好,基础医学和生物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初次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临床医学研究生格外受到三级以上医院的青睐。徐州医科大学上述6年的数据显示,临床医学硕士毕业生中,近95%就业于医院,其中60%左右就业于“三甲”医院,20%左右就业于三级医院,15%左右就业于“二甲”及以下医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问题在于高层次人才难以下探到基层。“全国大多数县级医院里的博士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集中在市级以上医院。”一名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上述6年全部硕士毕业生选择县级医院及社区医院等“二甲”及以下等级医院的比例为7.0%-18.0%,且大体上呈下降趋势。同临床医学专业相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更广。以徐州医科大学为例,近一半的毕业生到医院就业,32.7%的毕业生到江苏各县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监督所、卫生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就业,13.5%的毕业生选择高校、职校、卫校等高等教育单位就业。问题在于,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与医院相比薪酬待遇相差过大。“疫情其实不会频繁发生,造成疾控中心在整个医疗体制中不被重视,基层疾控人员平时工作不多,待遇、职称都差,但若遇到疫情工作强度又大,所以行业吸引力不大。”上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办公室人士告诉记者。当然,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视,高层次人才仍在流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2013-2018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毕业生数据显示,选择去非医院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保持在50%左右,且近两年呈现上升趋势。建设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研究生扩招的同时,人才培养机构也在“火线”增加。4月初,清华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将企业股中心全部资产—— 2亿股万科股票(约计53亿人民币),一次性捐赠给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持续新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引起社会关注。目前,清华大学仅招收定向培养的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以及非全日制公共卫生硕士,并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合作在深圳举办公共卫生博士项目。同一天,南方科技大学宣布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4月17日,西湖大学与杭州市西湖区政府签订《建立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备忘录》,宣布规划新建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将聚焦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据悉,该中心将成立一批开展独立研究的高水平实验室,计划经过5-10年的时间,形成一套高效能、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西湖大学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该合作目前尚未出台包括人才培养在内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西湖大学与浙江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招生简章中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方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近日撰文指出,要鼓励双一流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是只有医学院校来设置这一专业。他还建议建设一所国家重点的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比如叫做“中国公共卫生大学”。还有观点认为,每个省份应该建立一所公共卫生大学。该建议与美国的情况类似,美国每个州中有1到2 所大学设立了独立的公共卫生学院,并与本州卫生部门共同进行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等规划与执行。国内也有观点认为,可以考虑将疾控中心归属到大学。对于增设公共卫生专业,董兆举认为,“很多综合性大学合并了医学院校,具备设立公共卫生主业的基础,但在没有医学专业的院校,除非进行联合培养,否则并不现实,公共卫生毕业生如果没有医学基础,从事疾病控制工作后容易出问题。”而研究生扩招亦需解决培养问题,首要的就是实践环节。临床医学硕士学习期间,要进行33个月的科室轮转,公共卫生硕士也需要时间不短的实践环节。“随着研究生扩招,在医院轮转的研究生越来越多,但是医院科室内的床位和病人数量相对固定,很多患者不愿意配合见习和实习,使得学生的实践资源和机会大大减少。”上述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办公室人士说。(编辑:张星)【来源:21经济网宏观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企业管理硕士看起来高大上,就业难的原因在哪里?

冷丝自媒体原创,严禁他人转载文|刘冷丝栏目|教育改革10多年来,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一直在不断地扩招,培养和就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想。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硕士毕业生的声誉,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一些困扰。某学生积极准备考企业管理研究生本来,企业进一步发展正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尤其是在西部地区。一方面,这些研究生在很多工商、企事业单位也少有突出表现。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要求年轻化,出现了愿意要本科生而不想要研究生的情况。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于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自身的培养上出现一些状况。除去清华、北大、人大和几所传统的财经类大学,大多数高校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和那样不尽人意的地方。一个核心问题,许多高校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都有很明确的表述,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相反造成泛而不精、不专。培养模式上,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改革,很多高校的培养还是基本停留于理论课程学习,对于不同的研究方向只有很细微的差异,理论与实际脱离较为严重。现代企业非常需要管理高端人才因此,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普遍感到学习内容空洞无物,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用人单位的主管也感觉这些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低下,不太好“上手”。有鉴于此,很多专家和企业业界呼吁高校,必须有效地改革目前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一,企业管理硕士的课程应当优化和及时更新,导师的整体素质恐怕也需要提高。比如,案例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要求精而深,减少必修课程,增加更多的任选课程,允许学生跨系、甚至跨学校选择课程学习,要激发研究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学生个性同未来的定位发展结合起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在职的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大多较为成熟,已经定型,都有各自的个性。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加高端的管理人才另外,培养单位还应当适当减少导师的其他工作量来增加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和共处时间。其三,学校应该贴近实际,采用更加灵活和具有弹性的管理方式。比如,在学习的时间上给予更宽松的管理,允许学生在学业期间进行创业活动和自我研究活动, 引导学生接触最新、最前沿的知识和了解实际经济问题中的最真实的问题。其四,校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很多高校在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实行“双导师制”,但是,这种本来很好的培养机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所谓的业界导师,他们也只有在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时有可能出现。企业和财务管理高端论坛无论是在职研究生还是本科直读的研究生,他们都非常需要高水平的业界导师的指导,至少可以给他们实践实习的机会。这对于以后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其中的很多实践真知并不是用语言就能够清楚表达的,而是需要亲身感受,才能有所体会。总之,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和专业,培养的人才当然是应用型的人才。整个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高校都需要强调的知识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当然也要提高自身学习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中占得先机。敬告|本文如有错漏,作者将在跟帖中及时更正,也请各位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