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真题详解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4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933行政管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南京大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行政管理学考试代码:933适用专业:行政管理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1.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答:(1)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2)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先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因为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2.绩效预算与绩效管理答:(1)绩效预算是一个将资源分配与可评价信息相联系的预算模式。它要求政府机构对其使命、目的、和目标进行战略性规划并制定绩效计划,同时提供一个可量化的评估系统,进而对绩效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调整未来的预算,进而实现以结果为中心的管理。(2)在工商管理中,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组织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美国学者罗伯特·巴克沃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交流的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和其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管理者及员工都融人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3.标杆管理和目标管理答:(1)标杆管理: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一流公司的最佳实践,并以此为基准与该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进入或赶超一流公司,创造优秀业绩的良性循环过程。其核心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秀的企业学习。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创造自己的最佳实践,这实际上是模仿创新的过程。(2)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4.行政规制与行政许可答:(1)行政规制是对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的规制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规制,即对规制者的规制。OECD的定义是政府出于收集信息或者干预个体的经济决策的目的,在文件起草或者行政形式上对市场主体提出的规则要求。(2)行政许可是指行政主体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以颁发特定证照等方式,准许相对人行使某种权利,获得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许可含有准许、允许或授权的意思。在法律上指一方允许另一方从事某种活动。在不同的部门中,许可的涵义并不相同。民事上的许可通常指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关于特定民事权利的有条件使用行为,如土地所有人允许他人通过或使用其土地的行为。当许可人为行为主体,许可目的出于行政管理需要时,就形成了行政许可。这时,行政许可就表现出与民事上的许可不同的特征。5.跨域治理与多中心治理答:(1)跨域治理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治理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市民社会,基于对公共利益和公共价值的追求,共同参与和联合治理公共事务的过程。这种治理关系的实现可能是基于法律授权、地理毗邻、业务相似或者治理客体的特殊性,通过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与公民社会等多元主体之间的互动、谈判、协商与合作,实现公共事务治理的良好绩效。(2)多中心是指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体制治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多中心意味着无中心,对应着单中心,反对权力的垄断和集中化。多中心治理体制存在许多决策中心,他们在形式上是相互独立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1.人事行政中的功绩制原则。答:人事行政的基本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治理原则。(1)功绩制原则主要表现在:①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以工作实绩和贡献作为考核、评价公务员的标准,作为公务员,升降的重要依据;②以工作实绩和贡献的大小,作为公务员享受工资待遇的主要条件,对考核连续多年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可以提前晋升级别,越级晋升职务,而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的,不得晋升工资,而且还要降职。(2)功绩晋升制是指以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的晋升制度。最早实行功绩晋升制的是英国,后来功绩晋升制被许多国家仿效。(3)功绩晋升制的具体做法各国有所不同,但大致都遵循下列程序:①公布职务空缺和任职条件;②通过一定方式产生预选对象;③对预选对象进行考核;④根据考核结果确定晋升对象;⑤正式履行任命手续。(4)在这些程序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考核因为功绩晋升制的精髓是以工作实绩作为公务员晋升的主要依据,而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只有通过科学的考核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5)实行功绩晋升制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将其作为功绩晋升制的基础,有的国家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以确保考核的顺利进行。公务员的晋升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工作实绩。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1.参与强基计划并录取的同学都会本-硕-博连读吗?不是,强基计划为录取学生配备一流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学习环境与氛围,施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同时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但并不代表所有参与强基计划入学的同学都必须连读,或者说能本-硕-博连读。也就是说,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高校的同学在大学期间还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并且让自己成为原本一同经过强基计划入学的同学中的佼佼者。甚至于假设有位通过枪机计划入学的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不学了、堕落了,是有可能被踢出这个班级的。2.高考成绩占比85%,是固定不变的吗?基本不变,具体看各校招生简章。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的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校考成绩约占15%,有的高校综合素质评价可能会有占比(例如,武汉大学的综合评价占5%,校测占10%),所以,校考成绩占比最多15%,但校考成绩是有一票否决权的。作为拥有一票否决权的校考成绩占比预计不会更低,因此,高考成绩占比85%应该基本不变。3.能否转专业本科阶段不能,参与强基计划的同学原则上是不能转专业的,转专业会退出强基计划。并且如果某同学通过强基计划入学的分数线未达到该高校的提档线,是很有可能被退学的。但是,如果有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本-硕-博连读,在硕博阶段是可以转专业的,可转入与本科阶段相关的交叉学科专业。以上,是针对强基计划的三点问题进行分析。如有其他疑问,可在下方评论或私信,小编将一一为您解答!关注强基计划平台(微信公众号同名(mqsxgh)),获取更多资讯!
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新公共管理[中央民大2020年研;中山大学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华南师大2013年研]答:新公共管理是指以自利人为假设,基于公共选择代理人理论及其交易成本理论,以传统的管理主义和新泰罗主义为基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管理方式。新公共管理的前提假设是:通过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运行机制,政府能像私人组织一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效率。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通过行政改革进行自我解构,全面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模式,塑造企业型政府。这一理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经济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市场机能、强调大规模使用企业管理的哲学与技术、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风格。新公共管理的特点主要有: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2政治—行政二分法[华南理工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8、2015年研;华侨大学2017年研;南航2015、2013年研;复旦大学2000年研]答:政治—行政二分法是指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一书中提出的“政治与行政是所有政府具有的两种基本功能”的观点。政治与政策和国家意志的表达相关,存在于政府表达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行政则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存在于政府执行国家意志所必需的活动中。由于政府体制的不同,这两种功能的区分程度及其关系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一般而言,政府的民主程度越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与表达功能之间的区别也就越小。但是,即使在君主制政府中,分工的需要也都使区分这两种功能成为不可避免。自此以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和“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就成为行政学中一种影响很广的观点。政治和行政分离的理论是对19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体制改革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官僚制[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研;杭州师范大学2018研;西南财大2016年研;福州大学2016年研;广西民大2009、2008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答:官僚制又称“科层制”,是指所有大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在20世纪,马克斯·韦伯对官僚制进行了经典性研究。韦伯认为,官僚制的合理性在于它使行政受法规约束以及要求知识成为决策基础。他指出,无论在任何类型的政治制度内,在所有承担着复杂和大规模行政职能的组织内,包括工商企业、工会、政党等等,由职业专家实行的管理都逐步占据优势。他把官僚制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行政管理体制:①等级制,即每个官员都拥有明确的特定权限,并对其上级负责。②非人格化,即每个官员的工作是根据固定的规则而不是根据官员的好恶来确定;每项具体事务都必须保留文字记录。③延续性,即行政官员是一个专职的薪金阶层,其职务稳定,并有望正常晋升。④专业化,即官员都是择优录用,受过专门训练,并系统了解所在领域的全部知识。4渐进决策理论[中山大学2019年研;广西民大2013年研]答:渐进决策理论是指由美国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教授提出来的决策模式。该理论认为,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不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修正和补充的过程。渐进决策,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5公共选择理论[东北大学2019年研;汕头大学2018年研;南航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中央财大2016年研]答:公共选择理论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布坎南,出发点是人是理性的自利主义者,人的行为动机是自利的、行动上又是理性的,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该理论认为,一种良好的政治制度应达到这样一种状况:它不否认政治家存在着追求自身利益的动机,但它能够保证政治家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的结果是实现国家利益,而要做到这一点,要靠政治市场上看不见的手——选举制度的良性运转。6企业家政府[中山大学2019年研]答: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家政府理论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提出。传统政府官僚体制的危机催生了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出现,传统官僚体制所带来的组织僵化、效率低下、非人格化等问题迫使公共管理者寻求政府改革的出路。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和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包括:①掌舵而不是划桨;②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③注重引入竞争机制;④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⑤重产出而非投入;⑥具备“顾客意识”;⑦有收益而不浪费;⑧重预防而不是治疗;⑨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⑩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企业家政府理论对于重新审视现代的政府角色、正确地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但企业家政府理论也在忽视公共性、责任、导致重复浪费、腐败等方面招致了其他学者的批评。7公共组织[厦门大学2020年研;东北大学2019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华侨大学2018年研]答:公共组织是指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主要指国家或政府组织(广义的公共组织包含第三部门组织)。广义上的公共组织是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狭义上的公共组织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具体如下:①公共组织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强制性;③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④公共组织具有明显的政治性;⑤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⑥公共组织具有独占性或非竞争性。8权变组织理论[北京大学2019年研;四川大学2003年研]答:权变组织理论是指主张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从中找出合适的组织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静态结构只重视“效率”“技术”“组织结构与层次”;动态行为角度只重视“行为与心理”“人际关系”“非正式组织”。这两种角度都简化了对组织的分析,实际上是把组织看做一个封闭系统。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强调应该用系统论的范畴、原理和方法,全面分析和研究组织的管理活动、内部结构、成员的相互作用以及情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建立起系统模型,更精确地对组织进行分析。权变学派认为,组织不仅有静态的结构、动态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有机的生长体。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组织要不断进行修正、变革与发展,从而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方式。9派出机关[广西民大2018年研;对外经贸大学2015年研]答:派出机关是指上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法律规定和管辖范围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派出机关不构成一级政府行政机关,其权力是委派机关的延伸,因而以委派机关授权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为转移。派出机关的主要职能是承上启下实行管理,即督促检查辖区行政机关贯彻执行行政上级的决议和指示,同时向委派机关报告辖区行政机关的情况和意见并完成委派机关交予的其他事项。10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东北大学2019年研]答: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指以直线制为基础,在行政首长领导之下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级领导的参谋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模式的运行机制由职能专业化程度决定,是一种集权度较高的组织模式。参谋部门只替领导充当助手,对下级不能发号施令,没有决策权。直线职能制缉织结构是一种以直线结构形式为主,以职能结构形式为辅的较为复杂的结构形式。它吸取了直线制和职能制两种结构的优点,既具有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职责清楚、秩序井然、效率较高、组织稳定的优点,又具有职能制组织专业化分工、适应性强的优点,更有利于组织效率的提高。其主要缺点是:直线的指挥系统与专业化的职能系统之间容易产生矛盾,使组织运转陷入混乱;各职能部门的横向联系较差,容易产生脱节或冲突。11行政领导制度[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研]答:行政领导制度是指在行政组织中,从根本上约束行政领导活动,保障领导者个人与组织协调行动的制度,使领导者的个人能动性与组织能量最大限度地得以整合和发挥,保证日常行政领导活动顺畅开展的制度措施。这一制度保证了行政活动富有成效,避免无的放矢。行政领导制度主要包括:①民主集中制;②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③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12公共政策执行[中南财大2020年研;对外经贸2017年研]答:公共政策执行是指把政策内容付诸实施的过程。政策对象对政策执行的接受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认同是接受政策的中间层次;内化是接受政策的最高层次,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有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并内化为自觉行动。组织者对政策执行过程应加以控制,这种控制表现为:①政策执行中的协调。在政策执行中采取各种方法调节各项执行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行政机构和群众互相配合协作。②政策执行中的方案调整。它既包括对原方案与实际问题之间产生的偏差的调整,也包括采用各种限制措施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13行政伦理[中国地质大学2019年研,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研;武汉科技大学2017年研;北航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5年研;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研;中央财大2015年研;广西民大2014年研]答:行政伦理是指公共行政管理领域中各类行政主体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行政伦理学是分析行政人员作为道德主体的可能性、必要性,探究行政人员的道德品质及其价值选择与伦理责任等问题的理论学说。其扩展研究对象包括行政组织伦理、行政制度伦理、公共政策伦理三个方面。从伦理学体系来看,它属于应用伦理学;从行政学体系来讲,它属于行政哲学范畴。麻烦大家关注+点赞点击:了解更多,下载更多考试资料!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类核心课,公共管理学综合测试复习题公共管理学综合测试公共管理学(高起专)综合测试1单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1分,共10分)(A)国防(B)法规政策(C)广播电视(D)空间技术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活动的非经济性(B)非政治性(C)非行政性(D)经费的自主性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威尔逊(B)马克斯·韦伯(C)泰勒(D)伦纳德·D·怀特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梅奥(George E. Mayo)(B)马斯洛(Abraham Maslow)(C)弗鲁姆(Victor H.Vroom)(D)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经济人(B)理性人(C)道德人(D)社会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政府组织(B)准政府组织(C)非营利性组织(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平等、效益(B)效率、公正(C)平等、公正(D)效率、效益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行政学导论(B)行政学研究(C)政治与行政(D)行政学原理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首长制(B)委员会制(C)分离制(D)分权制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组织人性化、工作秩序化和管理科学化(B)组织标准化、工作分工化和管理规范化(C)组织标准化、工作秩序化和管理规范化(D)组织人性化、工作分工化和管理科学化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2分,共10分)(A)效率(B)公平公正(C)民主(D)秩序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A)社会团体(B)基金会(C)民办非企业单位(D)事业单位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无(A)公共管理更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B)公共行政更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C)公共管理更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D)公共行政更关注内部取向,而公共管理更关注外部取向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A)特质理论(B)领导魅力理论(C)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理论(D)领导权变理论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无(A)公共行政途径(B)公共政策途径(C)企业管理途径(D)行政法途径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无名词解释(共20分)说明:(每个名词4分,共20分)答案:参考答案:是指公共部门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目标,通过调配、协调政府与社会之间、政府不同组织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公务员之间、政府不同职能之间等可能产生的阻碍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使社会和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预定目标,发挥整体最大功效的过程。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美国当代蓍名管理专家弗雷德菲德勒从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认为,任何领导行为都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关键要看它是否气情境因素相适应。他认为,领导效果是领导者类型和领导情境配合的产物。如果领导者的类型与情境相容,领导者就是有效的一否则就是无效的。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解题思路: 无答案:参考答案: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且是非官方的,即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非营利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是公共行政 (public administration)中重视分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它是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60分)说明:(共60分)答案:参考答案:(1)首长制的优点是:权力集中,责任分明,行动迅速,指挥灵敏,冲突较少,效率较高,易于考核优劣。首长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推诿和扯皮,消除或减少个人意志、不负责任的现象。(2)首长制的缺点是:过于倚重行政首长,容易影响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监督机制不完备时,容易产生个人专断;一旦决策失误;容易导致严重后果。(3)委员会制的优点是:能够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委员来自不同的方面,在代表性,有利于系统内部的协调;各委员分工合作,可以减轻主要负责人的工作负担;也可以避免个人滥用职权。(4)委员会制的缺点是:权力分散、责任不明确,行动迟缓,效率较低,难以考核优劣。在现实生活中,其具体表现为:名为集体负责,实为无人负责;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坐失良机,贻误工作等等。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征:(1)合理的分工(2)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7)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以增进公共利益为目标(2)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行为绩效评估比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内在的联系: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2)区别: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2) 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3) 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责任并不简单,公共行政官员有责任通过担当公共资源的管理员,公共组织的监督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社区参与的催化剂以及基层领导等角色来为公民服务;(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是身份不清;二是缺乏资金、内部组织不健全、行为缺乏代表性和规范性。由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政策实施和法律等构成的外在环境问题:一是对非营利组织基本政策的实施存在着培育和监督管理脱节、重登记而忽视监督的现象;二是法制薄弱,法制不完善。(2)我国非营利组织改革发展的基本取向大力培育非营利组织:第一,在社会领域推进“政社分开”改革;第二,重点在资金方面进行必要的资助。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第一,逐步完善有关非营利组织的尤其是其活动的法律法规;第二,在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的过程中,通过依法行政和强化法律追惩的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强化各种法律规范的实施和监督,特别是对非营利组织运行的规范化、服务质量、政府资金使用进行监督。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要想从根本上避免青基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自身管理,尤其是财务方面的管理。青基会掌握着大量的社会捐赠资金,如何使用好这些钱,让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用,这是青基会管理人员的根本职责所在。应该让青基会的财务公开,且管理成本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使其有一个合理的约束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二,加强监督,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部监督,如引入社会上的会计师事物所,定期对青基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二是内部监督,我认为青基会可以成立一个内部的监事机构,成员应该包括社会捐赠人,或者是他们的代表人员。因为捐赠人知道该怎么利用好他们捐赠的资金。第三,青基会应该聘请一些法律专家作顾问。平时可以向青基会的管理人员提出一些问题解决办法的合理建议,出现问题了还可以立即着手解决。而不会出现这次事件中打官司用了6年时间的情况,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第四,青基会应加强与社会上主要媒体的沟通,特别是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报刊等大众传媒。不仅向媒体发布好的情况,把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及时向媒体披露,这样就会使信息更加对称。还以这次事件为例,既然徐永光秘书长说香港《壹周刊》是无端中伤,那么如果青基会早一点把出现的问题发布出去,很可能就不会出现这样的事件了。(2)看待任何事物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处理,因此,希望工程的成功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必有一定的借鉴和学习参考之处。第一,建立一套刚性的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有效对策;第二,加大对第三部门的宣传力度,提高其在百姓中的认知度。(3)希望工程的隐患给我国的非营利性组织的改革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第一,财务方面应该加以规范。相对应的财务方面的政策应该相应地出台。第二,应该大力避免体外循环,加强各方面的监督。第三,加强管理,这里是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双重管理机制的健全。第四,不断的加强立法,大力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解题思路:无公共管理学(高起专)综合测试2单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1分,共10分)(A)新公共行政学(B)公共选择理论(C)新公共管理运动(D)新公共服务理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B)省人民代表大会(C)省委书记(D)国务院财政部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美国学者威尔逊(B)美国学者波齐曼(C)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D)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产权拍卖(B)规制(C)志愿者组织(D)家庭与社区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计划、组织和监督(B)计划、协调和控制(C)计划、管理和控制(D)计划、控制和监督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准备阶段(B)综合整理阶段(C)实施阶段(D)评估阶段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人员支出(B)公用支出(C)资源支出(D)项目支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感情因素和身体因素(B)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C)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D)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综合管理类、一般管理类和行业管理类(B)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C)一般管理类、行业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D)综合管理类、行业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2分,共20分)(A)问题溪流(B)文化源流(C)政策“原汤”(D)政治源流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无(A)政策发布和信息分开(B)政策监控和政策修正(C)政策反馈和信息反馈(D)双向互动的政策沟通和政府回应机制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无(A)政府部门的行文(B)网络媒体(C)信访机构(D)各部门的信息交流刊物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A)“管理方格图”理论(B)社会系统学派(C)权变管理理论(D)经验主义学派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无(A)规划(B)指挥(C)控制(D)沟通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无名词解释(共20分)说明:(每个名词4分,共20分)答案:参考答案:决策树也称为分层决策图,是用二叉树形图来描述决策问题,它将各种方案以及这些方案可能性的大小以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结果都绘制在一张树状结构图上,表示出具有一定顺序的决策和机会事件,显示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形和在决策点可供选取的所有方案,并将方案可能产生的结果标在决策树的节点上,同时标出每一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值,从而可以比较直观、清晰地表达决策的逻辑要求,以便于进行决策分析。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德尔菲法 (Delphi-method)是借用Delphi即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来命名的一种政策行动预测方法。德尔菲法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再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来作为预测结果。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就是运用综合的指标体系对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所产生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进行考察、测定和评价的过程,即组织根据岗位绩效目标来 比较和评价人员在一个确定的绩效周期内完成岗位职责、实现绩效目标程度的过程。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是指经人民大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变更原来批准预算的过程。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 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与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相联系,仅仅是指对政务信息内容资源的开发;广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是与广义的政务信息资源概念相联系,不仅包括了狭义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一切相关内容和含义,还包括了信息技术研究、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设备制造及信息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建立、信息规则设定、信息环境维护、信息人员培养等活动。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60分)说明:(共60分)答案:参考答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通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依法组织收入。即要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足额征缴各项预算收人,做到应收尽收,保证收入预算的完成。(2)合理调度预算支出。要严格按预算安排和项目的进度及时合理地拨付预算资金。(3)确保预算收支平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分析财政、经济发展形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收支的平衡。(4)加强预算监督。要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的监督体系,严肃财经纪律,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及时解决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预算的顺利执行。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严格区分政务官与事务官;(2)强调政治中立;(3)公开考试,择优录用;(4)实行功绩晋升制;(5)强调官风官纪和职业道德,重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考虑如下方面:第一,应基于以公共理性为主导的多元综合理性的原则;第二,应与政策环境相适应;第三,应能有利于协调政策目标群体,即政策受众的当前利益、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第四,政策工具的选择应具有灵活性,针对某一政策问题是选择使用单一的政策工具抑或是综合应用多种政策工具,或是以一种为主其他为辅,取决于对以上三方面的条件要求满足的程度;第五,政策工具的性质和效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因受到环境和目标群体变化的影响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对有关工具的使用的方式或使用的力度应及时予以调整。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关于人性的假定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以物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种成本;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最核心的资本,认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其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2)工作的性质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属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活动范围有限,短期导向,主要由人事部门职员执行,很少涉及组织高层战略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扮演的是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的角色。(3)管理内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存在于雇佣关系从发生到结束的运动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这些基本内容,而且纵深发展,大大拓宽了原有人事管理的内容,形成全方位的管理。(4)管理部门的地位不同: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部门视作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且从事管理的人员进不了决策层。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成长为除了落实具体人事事务之外,还负责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的拥有咨询专业技术的中枢性机构,且人力资源管理者不仅进入高层领导,还成为核心成员之一。(5)管理方式和手段的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标准化式的管理,管理手段较为刚性,主要运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管理的人性化,理解员工的需要,采取柔性的、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推行市场化的政策取向;(2)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科学开发政务信息资源;(3)重点建设数据库资源,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4)完善政务信息政策法规,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创造了良好环境;(5)重视信息人才开发和培养。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政务信息资源法制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地位。信息资源法具有独特的调整对象即信息资源关系,它不仅包括围绕信息技术所进行的信息活动在人们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也包括围绕信息资源所进行的各种信息活动在人们之间产生的社会关系。因此,信息资源法的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不能为其他法律所调整。就这个角度而言,信息资源法完全可以独立于其他法律部门而存在于法律体系之中。信息资源法是一个独立的、新的法律部门,也就必然形成信息资源法体系。信息资源法体系是指信息资源法的结构及分类,也就是信息资源法包括哪些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调整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分级分类、交换共享、公开、开发利用等信息活动过程以及信息技术活动领域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和安全问题的全部法律规范的总和。(2)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信息资源法体系决定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化建设的内容。为此,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制建设的内容框架,主要包括:1)政务信息资源管理法律制度;2)政务信息机构组织管理法律制度;3)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法律制度;4)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法律制度。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本案例主要反映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如何按照科学决策的原则,运用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科学、合理的行政执行手段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在掌握准确、全面的信息的基础上,依据科学的原则和科学、民主的程序进行科学的决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并在执行方针政策的过程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执行方式和手段,注重控制行政执行中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下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依靠行政领导者所谓“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经验决策方式,以及在执行政策时的盲目单干等。(2)就本案例来说,该县领导是在省里的计划生育工作会议上受到了批评才采取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本县的计划生育工作。从政策的出台过程看,该县领导对本县计划生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出台的具体政策、措施有些脱离实际,有的显得过激。从制定政策的目标看,该县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偏重于近期目标和短期效应,既希望取得所谓“立干见影”的成效,忽视了长期政策目标的实现。从政策执行的过程看,该县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首先没有依靠基层的政府和有关的职能部门,没有调动基层领导和部门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没有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进行的舆论宣传显然缺乏针对性;再次,在执行县计生政策时缺乏必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对出现的偶然事件(如育龄期妇女外出打工问题、替身妇女问题等)没有应对方案或应急措施;最后,在执行政策的方式上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如采用高额罚款的办法,不但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容易激发各种矛盾,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社会问题。(3)从政策实施的效果看,该县通过领导分片包干负责,率领工作队具体督促实施。这是中国政府传统的运动式的完成中心工作任务的方式。这种方式在短期内相当有效,就本案例来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口的增长,但是,这种政策的执行所需的成本非常大,它需要花费领导者和工作人员的相当大的人力资源成本和相当大的物质、资金等相关的费用。因此,由于成本过于高昂,该县的计划生育政策就不可能依此进行下去,必要造成政策的“一阵风”、“一场雨”,不能从根本上需要我国计划生育的长期国策。(4)该县政府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在调查研究该县的实际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制定决策方案,通过专门化的、制度的组织机构(如加强或充实基层计划生育部门)专门负责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长抓不懈。同时,减少或避免执行政策中出现的高额罚款办法,提倡用激励的办法倡导少生、优生,用惩罚的办法控制超生,用宣传教育的办法提高人民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同和支持,另外,在执行政策的同时关注、关怀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多管齐下,相信该县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解题思路:无公共管理学(高起专)综合测试3单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1分,共10分)(A)规范性(B)垂直性(C)间接性(D)潜在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比例原则(B)非克减原则(C)非歧视原则(D)民主公开原则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公平(B)效率(C)绩效(D)政府能力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计划、组织、指挥和协调(B)决策、执行、控制和监督(C)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D)组织、指挥、实施和监控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实际操作机构(B)领导决策机构(C)监督控制机构(D)办公机构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雇佣关系(B)委托代理关系(C)合作关系(D)利用关系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马克斯·韦伯(B)泰勒(C)威廉·盖伊(D)德鲁克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公共政策制定(B)财务监督(C)公共部门效能(D)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民营化(B)内部市场(C)特许经营(D)产权交易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监察权、处分权、建议权和审议权(B)检查权、调查权、强制权和处分权(C)调查权、强制权、建议权和审计决定权(D)调查权、处分权、建议权和强制权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10分)说明:(每题2分,共10分)(A)行政命令(B)行政咨询服务(C)行政处置(D)行政监督检查参考答案:A,B解题思路:无(A)权力冲突(B)文化冲突(C)角色冲突(D)利益冲突参考答案:A,C,D解题思路:无(A)国防部(B)外交部(C)劳动与社会保障部(D)民政部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A)自然灾害(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A)英国思想家洛克(B)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C)美国思想家杰斐逊(D)法国思想家卢梭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无名词解释(共20分)说明:(每个名词4分,共20分)答案:参考答案: 公共危机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急事件或者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指因不可抗力或突然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引发的、给社会正常的生产与生活秩序以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的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是指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内依据立法目的和公正合理原则自行判断行为的条件、自行选择行为的方式和自由作出相应决定的权力。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公共危机管理法制属于非常态法制,是针对突发事件引起的公共紧急情况制定或认可的处理国家权力之间、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公民权利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作为预防、控制处置危机的法律手段,公共危机管理法制是整个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非常规状态下实行法治的基础。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Fundamental)的再思考和彻底性 (radical)的再设计从而使企业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 (dramatic)的改善,从而达到削减成本、提高利润、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是指根据社会需求,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包括管理的公共事务的范围(管什么)以及采取什么方式进行管理(怎么管)这两个方面。政府职能具有整体性、执行性、多样性、动态性、程序性、依法性等特点。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60分)说明:(共60分)答案:参考答案:公共危机是一种非常态的社会情境,是各种不利情况、严重威胁、不确定因素的高度积聚。公共危机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突发性和紧急性。(2)高度不确定性(3)影响的社会性(4)决策的非程序化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MBO),是通过参与式的目标设置、实施和评价等活动来管理组织的一种方法。目标管理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目标管理是一种分权与自我控制的管理;(2)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管理。它要求上级部门充分发挥下级的能动作用'吸收下级参与到各项管理决策中来;(3)目标管理是一种面向成果的管理。目标管理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向重视组织的目标;(4)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法治政府的含义主要体现在:(1)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法行政的要求,遵循法律保留原则;(2)法治政府应当符合合理行政的要求,遵循比例原则;(3)法治政府应当符合程序正当的要求,遵循正当程序原则;(4)法治政府应当符合高效便民的要求;(5)法治政府应当符合诚实守信的要求,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利益;(6)法治政府应当符合权责统一的要求。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新方法和公共管理的一场革命,在公共部门中的广泛运用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与其所属工作人员之间等一系列社会关系发展的结果。从社会背景上说,它主要缘于三个方面:(1)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先导。新公共管理强调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理念,强调了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强调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利用社会与市场力量实现公共服务市场化,强调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营部门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被引入公共部门的。(2)解决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推动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作为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信任关系的有效措施,强化了公共责任机制的宪政理念和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并促进了公共行政学说史上宪政主义与管理主义的有机融合。(3)放松规制、提高公共部门的主动性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功能目标。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就是要寻求一种新的公共责任实现机制:既要放松具体的规制,又要谋求结果的实现;既要提高公务人员的自主性,又要保证公务人员对公众负责、对结果负责;既要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与能力,又要切实保证服务质量,实现效率、责任和法治的内在统一。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2006年,我国“十一五”纲要对下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作了具体部署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金融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纲要”还明确指出了我国未来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即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2007年中共十七大又进一步明确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和具体改革内容。(1)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指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是按照公众的需求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回应公众和社会的需要为政府职能定位的现代政府。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要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切入点。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着力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使其成为各级政府及部门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责任,贯穿行政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建立高效政务服务体系,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政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基层建立“政务超市”,提供在线政府服务。(2)责任政府:责任政府是能够回应社会和公众的正当要求并加以满足,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政府。建设责任政府,就要创新监督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实行结果管理。通过科学确定政府绩效目标、政府绩效标准、政府绩效评估内容和评估指标体系,实行政府公共部门系统内部评估与外部社会评估相结合,完善绩效评估程序和方法,强化评估结果的运用,从而实现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结果负责、对法律负责和对公众负责的统一。(3)法治政府:对于行政体制改革而言,法治政府意味着:用法律手段推动改革进程,把机构改革过程和改革成果法制化;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既不能失职不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坚持和自觉地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实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审计、监察等专门监督。因此,要树立法治观念,做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行政关系的法制化;健全和完善行政法治的规范;完善行政法治程序;强化行政法治的监督,构建完备的权力监督法律体系;转变观念,在人民和政府关系认识上,注意向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转变;在法治理念上,注重向依法规范和制约行政权转变;在责任意识上,注重向强化政府责任转变,特别是要注重克服以往立法比较重视设定公民责任、对设定政府责任重视不够,行政执法过于重视行使行政权力、不太重视承担行政责任的现象。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有计划、渐进式地推进公共部门改革,使公共部门改革持续开展;(2)组建精干、高效的改革机构,重视发挥参谋咨询机构的作用;(3)重视与改革配套的立法建设,把改革纳入法制轨道;(4)注重提高公共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改善公共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5)注重内外部监督,形成以结果为本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机制。解题思路:无答案:参考答案:1、我国国务院历次机构改革的规律及特征是:(1)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行政效率是主要表现;(2)改革主线明确,均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展开;(3)改革重点不断变化,1982年改革以精简机构为重点,1988年、1993年和1998年改革则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政企不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改革重心,2003年机构改革则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政府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2008年改革是对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大部制改革的尝试和调整;(4)每隔5年左右时间进行一次改革,改革的力度和范围不断深化;2、我国行政组织变革的内涵和目标:(1)我国行政组织变革体现了时代发展和行政管理活动自身内在的要求。在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加快步伐的新阶段。行政组织变革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行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2)我国行政组织变革应当确立一下目标: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组织结构;提高行政组织的法制化水平;提高行政组织的管理水平。解题思路:无
到底为什么要看这么多思考架构?有用吗?简报实验室创办人孙治华老师曾分享:“锻炼对于未知解决能力和想象力。透过将每个步骤写出来后,进一步找出搜寻关键字。有时候与竞争者差别就在于有没有做事情的条理,以及排列先后顺序是否正确。”几句话点出了建立思考架构重要性。思考架构是帮助大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思考能力等。有了框架之后如何使用才是重点,因此在每个思维架构后又提出了思考方式,让大家有更多反思跟练习的机会。有框架的人胜于有模糊的慨念,而有顺序的人又更胜于只有框架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未知,那就会卡关很久,但如果有清楚的步骤、建立清楚处理“未知”问题框架,就能针对问“对的问题”且“清晰思考”,将帮助大家大幅增加有质量的资料,成功达到最后的目标。当然,这样的书容易被大家当作“工具书”来使用,读完之后没有创造,反而得不出其价值所在,所以建议大家开始前,不妨先列出自己工作、职场所遇到的挑战,或者设想一个具体的情境,如: 会议中、行销提案发想简报自己的新产品给老板和开发新市场,将事情问题化,才有机会透过框架一一拆解,才更理解思考架构的运用方法。例如,很多人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常常不得其门而入,到底如何训练这项能力呢?其实真正通往“解决问题”的通道并不是只有纠结眼中看到的问题,而是要思考这问题背后要探讨什么议题,所谓“真正的问题”和“重要的议题”。其中最应该放在心中的基本问题,就是“为什么”和“怎么做”。假设问题:1、如果透过个人品牌来创造商业模式,则会选择哪种商品?2、20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情严重,对于哪些产业产生正、反效应?3、如果要提高网络上产品的业绩?相信很多人一看到这些问题就蒙了,到底从哪个地方着手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商业方面构想,反复问问看自己“为什么”和“怎么做”,再来把自己所想到的要点都列点在便利贴上面,再来删除不需要的讯息,重新排列顺序,将能有效率的明朗问题,产生具体行动。解决问题框架:定调问题所在的领域→整理议题,并解将之结构化→搜集所需的资料→提出假设→思考策略→提出可行方案最后,总结思考架构图监的应用 3 层次:1、掌握自己的思维形态:倘若无法切确掌握自己想法时,变不知道如何从中改变再进化。2、扩展自己的思维:利用不同方式解题,可以利用不同思考架构, 改变顺序,或者提升效率等。3、将自己的思维化为理论:将自己想法转换成一种理论或者自创架构,将能把这些学习的架构内化,再创造成自己能使用的工具。不管哪种情况发生,都必须要根据事实采取应对策略。换句话说, 最重要的是:对于未知的状况和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学习如何“综合各项事实与资料,透过架构辅助。找出自己的答案(解法)”, 帮助大家学会用系统化且正确的逻辑思维,找出核心问题,让解决问题的效率事半功倍!
大家都知道,中国很多城市都实施了摩托车禁令,这让无数人感到非常遗憾,因此完善的城市交通工具可以很好地缓解交通压力,可惜被禁止了。然后有人会问,为什么只禁止车主,不能帮摩托车厂家?这里专家给出了一个合理的答案,一起来看看!首先,我要明确的是,这项禁令实际上并不是对摩托车的限制,而是对某些地区的摩托车交通的限制。简单来说只是限制人们在特殊道路上驾驶,没有禁止正常的摩托车上路驾驶。虽然很多城市都有禁止的法律,但大多数城市仍然允许合法的摩托车通过。只要你通过齐全,普通的上路就没有问题了。回到主题,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摩托车制造商在当前环境的驱动下,摩托车可以很好地缓解交通压力,专家做了一个测试,摩托车主开30%,交通压力可以缓解70%,这可以说是法宝为交通拥堵控制!而且摩托车现在交通管理系统越来越完善,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越来越少,很多城市已经开始了解禁止行为。随着限制的不断放宽和摩托车厂商产品的不断完善,肯定不会禁止摩托车。摩托车也为国家GDP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至少他能提供很多工作,为什么不呢?毕竟摩托车没什么问题,是那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你说什么?
本文为"抽烟不喝酒饮茶不读书"原创文章,未经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摘编、转载、引用或者转化音频、视频,特此声明。公务员面试考试,虽然你感觉是要回答很多内容,但是你要知道你回答的内容的核心是什么,你应该紧紧围绕的核心就是考点,你的所有回答都要围绕考点进行,你的所有语言都要围绕着考点进行。关于考点,面试题给你的材料可能有很多文字,也可能文字并不多,就是短短一两句话。无论文字的多还是少,文字其中一定隐藏着考察你的考察点,也就是所谓考点。关于考点你需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你必须要在凌乱的文字梳理出来,然后就是针对这个考点进行论述。如果你没有找到这个考点,你的答题就一定不合格了,你对这个考点的论述不够精彩则会导致你的得分相对比较低。最难的难点是你找到这个考点,因为能够进入面试,对于一些问题的论述不会太离谱,而在凌乱的文字中,找到考点则相对来说比较难。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答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现实生活中和网上有很多类似的辅导,关于别的机构或者辅导班的解题思路,我不评价。我抛砖引玉,告诉大家怎么找公务员面试找考点。我找老题的原因是欢迎大家找其他老师的解题思路进行比较。我之前写过一些关于公务员考试的帖子,以后我还会写一些题的具体的答题思路,有兴趣的可以加一下关注。因为理解和表达有障碍,要是不懂可以下面留言,问题如果比较典型,我会解答。关于公务员的面试,首先要搞清楚这个面试考试的作用是什么。既然公务员考试,毫无疑问是为了选拔公务员,也就是为了选拔处理政务能力比较高的人,所以整个考察一定是考察你处理行政事务的水平和能力。即使是也考察别的能力,也不会是考核你的主要的考点。来一个真题,找一下考点。(这个题我以前给大家分析过,大家可以参看我别的帖子)2010年(面试单位:中央办公厅等)领导批评了你的工作,因为你报告中的一个数据错了,但该数据是小王报给你的,你会怎么办?这道题,大家看到领导批评,看到数据是小王报给你的,很容易把这道题理解为如何面对领导的批评,如何面对同事和你合作过程中的失误。如果这个题要是这样理解,我在这里反问一句,如果这道题真的是这样的考点,这个题的层次和学生会的面试有什么区别,总不会是中央办公厅的面试题的层次是和学生会面试的层次是一样的吗?得到的答案肯定是非常确定的,就是这个题的考察点一定不是如何面对领导的批评,如何面对同事和你合作过程中的失误。那么这个考点是什么那?作为行政事务的人员,最重要的是如何处理政务的能力,所以这个题的最关键的核心是如何看待政务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找到了考点是如何面对政务中出现的错误,第一步就大功告成了。答题要围绕着政务中的错误展开。最明显的错误不是自己的错误,而是要纠正还在出现的错误,也就是首先要防止小王错误的数据还有影响,这个肯定是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要让小王立刻更正数据。因为这个错误还再发生,所以这部分需要着重答。领导批评自己有没有错误那?如果领导的批评超过了工作的角度,到人身攻击的程度,那么这个是领导错误了,任何人犯错了,都要修正,即使是领导因为工作批评你。如果答出来如果领导批评到人身攻击的程度,需要适时的提醒,那么你这个回答就很精彩了。最后一点,就是如何面对自己这次的错误。面对自己的错误,当然要有态度,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犯。所以这次错误不能白犯,以后建立一个自己的纠错机制(答出建立自己的纠错机制,这个答案已经趋近完美)。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决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有人可能会说问问题还不简单,只要是想问的,有疑问的都是问题。比如说今天的房价是多少?该不该辞职?要不要深夜发邮件给老板等等问问题其实体现着一个人的思考力和解决事情的能力。问题问得好,会让人刮目相看,获取更多的机会。孙圈圈在《请停止无效努力》这本书里提到,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不是所有真正的问题都值得解决。为什么说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真正的问题?比如说:牛奶为什么是白色的?在我们生存的大环境里,我们见过的牛奶就是白色的,这是一个常识问题。问这个问题对于牛奶是不是白色没有任何的意义,对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也没有改变。假如这个问题不能被解决,对生活没有任何的意义,那它就不算是一个有效的问题,就不是真正的问题。不是所有的真正的问题都值得被解决。孙圈圈曾经带领一个咨询项目,有个困难总卡在一个关键决策人物身上,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沟通,怎么改方案,怎么准备资料,方案就是通过不了。开始的时候一直以为问题出在自己的团队里面,或者是因为自己的自身能力和解答能力有限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所以一直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后来无意中知道,团队的负责人是空降过来的管理人员,大家对他不熟悉,不信任,工作也没认可。无论方案做得多么的完美,都没有解决这个负责人的核心问题:如何获取同事的信任。了解这个问题后,孙圈圈和她的团队立刻准备了另一个方案,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后面顺利的就把这个咨询项目完成了。有些问题并的根本并不是表面想的那么简单,要深入了解,如果没有无意中了解了这个问题,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这个项目可能一直就完成不了不是核心的问题,不是根本的问题,不是客户最需求的问题,把其他问题都解决了也没有什么用。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就好像去医院看病一样,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有的人的能力一年也赚不了10万,他问怎么在5年之内赚到一个亿?这就是不切实际的问题,不切实际的问题并不值得去被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可以按照紧急重要维度的原则把问题进行分类:能解决的对自己有起到关键作用的问题能解决的对自己并不那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但难以解决的,又或者说是一时半会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不重要的并且很难解决的问题重要的是先找哪些能解决的问题并且对自己有关键作用的问题来解决。比如:一个顾客来买房,需要解决的问题:价格、位置、学位、户型等等客户说价格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那么大的预算,其他的问题可以商量,幷没有那么重要。所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先介绍那些能满足顾客心理价位的房子,而不是一味的介绍位置好又或者学区好的房子怎么找到这些关键对自己又有用的问题呢?好的开始,成功了一半;好的问题,事半功倍!①先了问题产生的背景,挖掘提问题方的诉求比如,先了解问题的目的、利益方、可用资源、时间要求等等这些问题的背景;然后挖掘对方的需求、利益点:为什么会提这个问题?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需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实现?找到这些关键因素,逐个分析,直至解决问题,顺利推动事情的发展②找准问题,确定关键因素思考,这个问题解决了是不是就有利于事情的顺利发展?解决的是表面问题还是核心问题?这个问题是否得立刻被解决,还有没更重要的问题需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有没什么好的方法去解决?比如说,一个客户临时把签合同的时间改了。接到这个问题的第一时间是了解这个问题的背景,比如为什么要改时间?改到什么时间?改时间签对公司的业务有没影响?双方的利益是否有影响?通过深入的了解,你发现其实改时间签合同是因为对方在谈另一间公司,因为价格的问题,所以还在犹豫。你了解这个问题后,立刻找出对方的公司的价格预算,和担忧价格的因素。了解清楚合同签不成对公司的影响有多大。假如价格还可以商量,这个合同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立刻约对方公司重新关于价格问题进行商量,消除对方公司的后顾之忧,把合同签下来。这时候价格问题才是核心的问题,关键的因素。③区分描述性问题和规定性问题?描述性问题的是结论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讨论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比如牛奶是白的吗?规定性论题跟个人的主观看法有关,讨论的是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比如说公共场所是否应该禁烟?分清两个问题,在对于描述性议题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是结论,但对于规定性问题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依据。④列举清单模式孙圈圈说可以设置一个关于属于自己问题的清单,这样会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比如圈圈的清单是:澄清需求、挖掘诉求、找准问题、确定关键、确定可行、正确思考而根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习惯来制定清单,也可以用套用六个w模式来解决问题?如:who:问题的关键人物是谁?另一方是谁?谁想要解决这个问题。what: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内容?why: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where:这个问题会出现在哪一类人,或者哪一类事情方面。when:这个问题解决的时间对于事情有什么影响?how:如何去解决?用什么方式解决?根据这样的思考,找出关键性并且对自己有用的问题最后,根据公司核心需求,跟领导提关键性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相信,平凡的你也可以脱颖而出,让领导对你刮目相看,对你升职加薪。
【侠客岛按】修宪,是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之前,中央公布了修宪建议。前天,修宪的草案也已经向社会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王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了草案的说明。其实,早在3月1日,当时的《人民日报》3版要闻,刊登了一篇“轩理”的署名文章,内容就是对修宪的四个问题的解释。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来自官方的、对修宪问题最权威的解读,不可不读。文章涉及的四个问题是:1、解释为什么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2、解释为什么要对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3、解释为什么要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4、解释为什么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比如,第一个关于党的领导的问题,文章解释道:在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的题中应有之义。现行宪法已在序言中确定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次宪法修改《建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实进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条文,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而第二个问题,文章这样解释:将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的一致性,使“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得以贯彻和体现。文章还强调: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文章肯定了80年代开始建立的干部退休制度,称: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干部退休制度已经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982年十二大党章至2017年十九大党章都有一条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更多的内容,可以阅读全文。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轩 理上个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战略举措。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站在健全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制度设计,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国务院管理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等。这些重大修改建议,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关于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最根本的制度。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不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的题中应有之义。现行宪法已在序言中确定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次宪法修改《建议》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实进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条文,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历史深刻地启示着未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会沦为空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征程上,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新要求,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二、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是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制度性安排《建议》提出,将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国家主席制度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章和宪法相关规定来看,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后来历次修正后的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规定每届任期五年,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第九十三条第四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的一致性,使“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得以贯彻和体现。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是着眼于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在宪法上作出制度安排。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干部退休制度已经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982年十二大党章至2017年十九大党章都有一条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三、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为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建议》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专门增加“监察委员会”一节,并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为监察委员会建立组织体系、履行职能职责、运用相关权限、构建配合制约机制、强化自我监督等提供了根本依据。这一重要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战略决策,展现出我们党一以贯之推动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的勇气和决心。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建立中国特色监察体系的创制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出发,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改革及试点工作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建议》将改革实践成果提炼上升为宪法规定,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充分的法理支撑。目前,党内监督已经实现全覆盖,而行政监察对象主要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范围过窄。这就要求适应形势发展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真正把权力都关进制度笼子,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建议》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并作出相关规定,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监察法制定于宪有源,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监察机关列入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将有效解决监察覆盖面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健全党领导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必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四、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建议》提出,“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这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从国家根本法的层面扩大了地方立法的主体和权限范围,是完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大举措,是对我国地方立法实践探索与成功经验的提炼升华和宪法确认。地方性法规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地方立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极富针对性的制度保障。2015年3月15日,全国人大审议通过新的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使我国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在原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9个较大的市基础上,增加了273个市、自治州。此次,《建议》把设区市立法权进一步提升到国家根本法的高度予以权威确认,必将极大推动地方因地制宜运用立法手段解决本地具体问题,让社会主义法治的触角更加灵敏,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充分迸发,加快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进步伐。此外,《建议》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还在制度层面对宪法作出其它适当修改。比如,增加“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条款,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具体化为宪法条文,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提高宪法意识,培育宪法信仰,更好地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比如,将宪法序言部分“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完善了统一战线制度,有利于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比如,将“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八项“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从制度层面与国家监察体制相衔接,既保持了我国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又充分体现了实践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可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转载自《人民日报》(2018年03月01日03版)
来源:金融界网站国家统计局30日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疫情防控向好形势进一步巩固,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制造业和非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改善。制造业PMI为50.8%,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2%,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4%,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 在官方数据出炉后不久,最新发布的4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录得49.4,较3月回落0.7个百分点,重返收缩区间,也显示制造业景气不佳。需要注意的是官方PMI数据中新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环比升幅收窄。此外,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从46.4大幅下滑到33.5;非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从38.6下滑至35.5。需求不足是当下主要问题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二季度内需回暖的确定性较强,但修复速度与逆周期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密切相关。在地产政策没有较大边际放松的情况下,内需回升将呈现渐进复苏的节奏。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的核心问题,需警惕需求不足带来的通缩风险和信用风险。疫情海外扩散更多是外生变量,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困境中,有可能解决的核心问题。如果总需求不能恢复,3月和4月复工复产所生产的产品,将面临去库存压力,生产也很可能再度收缩。 招商宏观认为从三大需求来看,海外疫情还在继续冲击贸易需求和全球供应链;消费受制于失业率上升、收入预期不确定;投资受制于工业品通缩、地方财政收入压力,及房住不炒、污染防治、资金使用效率、宏观杠杆率等约束。综合判断国内的生产恢复快于需求恢复,经济将呈现“弱复苏”格局,即环比回升;但同比增速回归常态还要等到全球疫情受控之后。财新智库莫尼塔研究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4月国内复工复产继续推进,但出口订单猛烈下滑,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修复。在二次冲击下,企业家信心、就业、工业原材料库存问题都更加突出。4月1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六保”,对中小企业、居民收入等薄弱环节的救济尤为必要,一揽子宏观政策亟待落地。宏观政策力度需加大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沈新凤认为,制造业方面,目前外需拖累效应正在显现,而国内复工复产进程相对乐观,致制造业需求复苏程度不及生产端,预计后续政策将聚焦上述矛盾,事实上近期高层已频繁释放稳投资、促消费信号,关注政策落地情况及效果。李奇霖也表示,近日出现了很多积极信号,比如两会召开时间确定、北京降低防疫等级、政治局常委会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等,稳经济尤其是稳内需将成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在其看来,企业和家庭部门在资产负债表恶化、对未来预期不乐观的情况下,很难主动大规模投资和消费。唯有政府加杠杆,才能走出当前困境。5月将集中发行专项债,两会确定财政赤字率和特别国债规模后,需加快国债和特别国债的发行。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宏观政策要以更大的力度对冲疫情影响,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发行特别国债等措施,加大对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领域的支持。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大对制造业、新老基建、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