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MPA、MEM、MPACC四个专业,是在职人员热衷报考的管理类研究生中的热门专业。那么这几个专业,分别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群呢?MBA,工商管理硕士,简单来说就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或创业者。考上后所学的课程都是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除了常规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等。一般是比较适合企业在职人员报考。MPA,公共管理硕士,是为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考上后所学的课程是偏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如:公共经济、社会公共关系、公共行政关系等等。一般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报考较多。MEM,工程管理硕士,相对于以上二个专业来说,更具化,更有针对性,一般是从事工程方面相关工作的人群才会报考。MPACC,会计硕士,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一般也是在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人群会报考。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扩招18.9万,与此同时,考研大军不断壮大,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与日俱增。尽管围绕着在职研究生“是否有用”“证书含金量”“单证双证”等争议不断,但仍然无法阻挡在职人员报考热情。甚至有人疾呼:在职研究生,是在职人员“捡漏”名校的最后机会!提到名校,无论是美国常青藤为代表的名校教育,还是国内985/211为代表的名校教育,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寒门学子,都对名校有着狂热的追捧。这也从侧面展示出了这些名校独特的地位——享誉国内外的名气、遥遥领先的教学质量、无可复制的学术精神、深厚的人脉关系......能让无数人都如此“疯狂”,名校浓郁的吸引力的背后必定有其原因。1名校的光环有多耀眼,名校的门槛就有多高。对于早已离开校园,身处职场厮杀的在职人员来说,一边是工作生活压力,一边是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的内在需求,想要靠自己考进名校读全日制研究生,无论是难度,还是现实可执行度,显然不适合在职人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北京市部分双一流高校进行同等学力申硕招生。2同等学力申硕,简单来说就是免试入学,参加课程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符合申硕考试条件者,参加申硕考试,论文答辩后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的突出优势之一就是免试入学,这极大地降低了职场人士的入学难度、缩短了学习拿证周期,非常适合打算进入名校深造的职场人士。3至于同等学力申硕是单证,不是双证这个问题。首先,单证,即这个硕士学位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具有法律效力,含金量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其次,免试进入名校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再次,费用方面,同等学力申硕学费仅为2-5万元/2年。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同等学力申硕真的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一种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在职研究生政策会日益规范,考试难度和报考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届时,也许想要读在职研究生,就要像高考万人挤独木桥那样,想要免试就读名校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有人说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是“捡漏”名校的最后机会也不为过。2020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方向: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导力、互联网经济与人工智能、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大数据科学与应用、日语语言文学;公共关系与营销管理、新媒体研究与网络传播、环境艺术与美学、文物与博物馆、新闻编辑策划与评论;国学、活动策划、财政税收、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商务英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来了来了!都问小语种外语专业考研有啥优势,快康康北京语言大学吧,小语种等外语专业考新传做跨文化传播学术最适合了,其他国家的媒体只能你来研究,还等什么呢?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了12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友好人士和汉语应用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北语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有同学喜欢北语,想做跨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想出国深造,可以试一试。关于北语你需要知道的事1 学校简介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2 学院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学院扎根于北京语言大学辉煌的跨文化交流传统,秉承北语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彰显社会关怀的壮心,大力发展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3 老师介绍新闻传播学院在职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有叶晓君、云国强、粟花、郑一卉、刘军茹、郭之恩、张海华等教师任职,教师专业研究领域涵盖广泛,包括新闻史论、传媒业务实践、传播学理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等。叶晓君 学术兴趣:文化研究,媒体社会学,媒介化灾难承担课程:《文化研究》,《新闻传播专业英语》,《灾难、媒体与社会》云国强学术兴趣:传播理论与思想史、新媒体与社会运动、影视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开设课程:传播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西方媒介批评、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网络文化与传播等。粟花研究兴趣:媒介与社会性(mediation and sociality),跨文化传播, 人际传播,质化研究方法。4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方案学制规定: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或3年,具体由各学科培养方案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学制为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制为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课程体系 :以下节选专业课程的内容,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一)必修课: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课程(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三大类,历史理论类,方法与实践类与媒介文化研究类历史理论类: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媒介技术与媒介理论等课程;方法与实践类: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非虚构写作等课程;媒介文化研究类 :网络文化与传播 ;纪录片理论与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文化等课程。北语新传研究生好不好考?北京语言大学地处北京市,是一所国际化高校,学校导师都是博士。好几个导师在北大毕业然后去国外深造过,考研难度是比较难的,17年、18年都没有招新传学硕,19年才开始招生。最终统招进来的也是个位数,新闻学2019年没有招满,接收了调剂生。 1 报考信息(考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范围)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方信息,官网没有公布参考书目。只给了考试范围和分值。2 分数线3 复试办法(由于疫情原因2020复试推迟,以下根据2019年复试办法整理)(一)凡达到分数线考生均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复试名单中的考生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 案单位红章);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人民币100元,报到时交至各相关学部(院)的报到点;7.同等学力考生提供到普通高校进修本科课程10 门以上的成绩单(教务处盖章有效);8.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一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二)实施办法1.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为 1.0:1.2 至 1.0:2.0。2.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初试成绩满分500分,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加初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后大排队,排在名额之外者自然淘汰。3.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2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按百分制打分,不计入复试成绩。4.录取工作将严格贯彻“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各院系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体检身体健康状况等,提出录取名单,交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2)任何一门同等学力加试课程的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3)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考试违纪、替考,或身体及思想政治道德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录取。(4)未经复试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三)复试内容1.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占复试成绩的20%) 按百分制打分。2.专业综合面试(占复试成绩的30%) 专业综合面试旨在对复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等 素质进行考察与测试。专业综合面试由各专业组成复试组,按百分制打分。3.专业综合笔试(占复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涉及本专业若干课程的知识,按百分制打分。4 参考书目同学们在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时候。除去研读给出的参考书目,还要多看期刊、论文,多关心关心本专业发生的时事,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 新华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等(美)华夏出版社 4.《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巴兰(B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s,Ferment,and Future》(3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5.《新闻学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刘建明6.《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 李希光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麦奎尔8.《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9.《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10.《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天纳.赛佛林等11.《中外广播电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
今天,双宋CP离婚的消息在网上炸开了锅,公开的原因是:性格不合。我们暂且不去探究深层真实原因,但我相信性格不合肯定是主要原因。宋仲基曾透漏,上学的时候宋慧乔就是理想型,也意味着一直是暗恋对象。但还是以两年短暂的婚姻生活闪电收场。爱过,却无法长久。其实,专业、职业选择亦是同样的道理。你所谓的喜欢,如果不增加契合度上的匹配,终究会败在“性格不合”的梗上。无论是高考填志愿、考研、还是在职进修,在出发之前,如果能不走弯路,精准地找到一个“天赋”+“喜欢”双剑合璧的领域,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今天还是继续结合MBTI进行的专业选择指南系列最后一篇。当未来未知,而你的“喜欢”不一定是“真喜欢”时,借助这个工具可以帮你做出更为靠谱的选择。毕竟,扬长避短是突破自我的最快途径。01与SP型气质相投的专业类型SP型人是四型性格中艺术细胞最为丰富的一类人,也是娱乐圈最盛产的类型,他们雕琢技艺、沉醉于生活。建议爱自由的SP们尽可能往如下特质的专业靠拢,充分挖掘潜能。1)五官灵敏、喜欢探索——技术性强的专业SP型人有着发达灵敏的感官天赋,不同于SJ型人的是,他们更喜欢探索,对未知充满了渴望,而对象就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事物,如机器、兵器、汽车、生物、医药等,他们往往能更快成为技术大咖。因此,理学、工学、农学、医学中重技术型的专业为SP型人的首选,特别是思维T型的SP们。而那些更注重管理、控制类的工程专业建议不选,SP更喜欢随性发挥,而更注重控制、标准化、监管类的专业是SJ的特长。2)审美天赋、求变求新——艺术创作类专业通常,SP型人对色彩、声音、外观、时尚、外界新鲜事物有着比较强的敏感度,在审美、品位上有着自己的追求,他们不喜欢受规则束缚,更喜欢随性自由的模式,在艺术创作领域往往能找到自己的那束光。因此,新闻传播类、艺术学类专业是SP型人的优选专业。这个领域内,他们往往能享受到自由创作的乐趣,以及永远不重样的生活。3)追求刺激、遇事淡定——公安学、营销类专业有人说:“我是P型娃,受不了自己的拖延症啊。”其实,性格的两面型是相对的,拖延的另一面是淡定,不焦虑,处事不惊。SP型人善于应对突发事件,那些经常让我们忐忑、有紧张感的情景,他们能更稳当地行事,也更容易发现案情中的蛛丝马迹。同时,因为本身就喜欢挑战、刺激性的事物,而这种刺激,反过来可以改善自己的拖延症。因此,公安类、营销类、公共关系类专业非常适合SP型人,有趣、有料、还有肾上腺素的飙升。4)观察敏锐、细节到位——事实分析、资产评估类专业不急不躁的SP型人,因为本身观察力敏锐,注重精确度,往往更能发现细节上的端倪。当然,这些细节更多的在于能用眼睛看到或者感知到的,如数据、身体症状、珠宝、典当物等。因此,数学类、医学类、资产评估等专业很适合SP型人。5)生活的体验派——有趣好玩的专业有趣好玩的生活体验几乎大家都喜欢,不过很多人会因为时间、赚钱、家庭或者各种不得已的原因而“被迫”搁置。但是SP型人往往是最愿意付诸实践的一类人,并且很多SP把这种爱好和事业结合在一起,他们大都喜欢大自然、美食、运动、旅游等。因此,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旅游管理类、体育类等专业是非常棒的选择。话说曾有葡萄和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学生分享,虽然学习的过程辛苦了点,但是确实乐在其中。02SP型下四种性格类型的优势专业以及短板专业SP气质类型根据自我充电模式不同和决策方式不同,分为如下四种性格类型:友善独特的创作者型ISFP、率性乐天的表演者型ESFP、独具匠心的手艺者型ISTP、敢于冒险的挑战者型ESTP。创作者型ISFP“艺术家”是他们另外一个称号。艺术家给人的感觉是独立创作,情感丰富。ISFP正是这样一类人:不喜欢喧闹和过多交际,内心充满炽热的情感和艺术灵感。不难发现,独立创作的艺术作品恰恰是他们最佳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因此,艺术学类——特别是美术学类、设计学类——是ISFP型人的首选,还有教育学类专业(幼教、小学、艺术教育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医学类专业都很适合他们。因为性格比较内向,不喜交际,所以新闻传播类、营销管理类专业尽量避开;同时,思维型发展不充分,在对逻辑思维要求高的领域也尽量不选,如经济学类、理学类、工学类。表演者型ESFP外向的ESFP常常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活力四射的乐天派,经常喜欢用表演的方式娱乐气氛,他们期待能聚焦更多的观众的目光。因此,新闻传播类、艺术学类——特别是音乐与舞蹈类、戏剧与影视学类——往往能带给ESFP更多乐趣,另外,教育学类、管理学类、公共关系、人力资源、营销专业都是ESFP的擅长领域。因为喜欢和更多的人发生链接,热闹的场面,所以需要忍受长期孤独的设计类、美术学类、专业尽量避免;此外,思维型弱尽量避免经济学类、理学类、工学类专业。手艺者型ISTPISTP是最具工匠精神的一类人,他们往往要将手上的作品打磨至最佳状态才肯罢休,是典型的巧匠。喜欢动手的他们,讨厌和别人一样的千篇一律,这让他们更容易打造差异化竞争力,技术领域是他们一展身手的绝佳之地。因此,工学、农学、医学、法学更偏向技术性的专业非常适合他们。此外,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类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本身内向再加上情感不轻易表露,这会给人以距离感,当然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不喜欢多言,更喜欢实干。因此,教育类专业、管理类专业尽量规避。挑战者型ESTPESTP型常出企业家、谈判专家,当然,他们也可以是独立采访人、旅游达人,外向而又思路清晰的他们在灵活性大的工作中,总能快速适应并做到有条不紊。因此,管理类、新闻传播类、市场营销等专业是他们的首选专业。当然,医学、经济学类也很适合他们。不过,外向的性格使他们难以沉心许久单独做一件事,所以,设计类、美术类这些需要长时间安静下来才能做好的事情尽量规避。另外,SP四型共有的短板是直觉N和判断J.短板直觉N意味着不善于理解抽象性的事物,如哲学理论或心理学理论;另外,战略思维较弱,容易因过多关注细节而全局性把控不够。因此,尽量规避战略规划类专业、心理学、哲学等重学术性的专业。短板判断J意味着对结果和计划把控点不够,SP型人更注重享受过程,不喜欢太受规则束缚。因此,财务管理类、控制工程类、行政类等专业尽量不选。03适配专业一览表SP型性格仍然按照XSFP和XSTP型为大家推荐适配专业:注: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本科专业整理而来,新增专业或者留学专业列举不够详尽,请大家根据性格特质进行辨识选择。
根据权威机构“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科整体水平属于B+,位居全国第9,上海第3,仅次于复旦和上交,上大新传专业实力连续5年均排名全国前10,上海大学周边大型剧院,马戏城、多媒体谷等文化娱乐和商业消费区众多,且上海都市影视基地——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区围绕四周,这些条件都吸引着不少学子报考!关于上大的详细新传考研信息继续了解下去吧!No.1 关于上大你想了解的那些事01 学校简介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教育部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是拥有国家试点学院的17所高校之一,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之一。上海大学近几年迅速发展,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成立24年的上海大学在全国已经初步拥有了一定的名气,在各大院校排名榜上也成绩斐然,成为众多学子的目标院校。根据2019年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行榜显示,上海大学位列中国大陆第16位,连续2年成为排名最高的“211大学”。02 学院简介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国内一流的新闻传播学院,是一所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学院,是一所具有独特魅力和广阔前景的新闻传播学院,是一所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大学共同重点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与上海大学共同重点建设的全国唯一一所双共建的新闻传播学院。学院的目标与愿景是,服务于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总体规划,建成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特色显著、引领前沿的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院。学院由原上海电影学院新闻传播系、广告学系组建而成。上海电影学院的前身是影视艺术与技术学院,再往前追溯则是创办于1987年6月成立的原上海科技大学新闻系。现已建成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体系,包括新闻传播学本科、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等。其中本科专业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艺术与科技(会展)以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等五个相关专业。03 老师介绍学院设有三个系:新闻系、广告系、新媒体系(筹),截止2019年4月,专业教师6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2018年-2020年内,根据学校一流高校生师比标准,以及标杆学校本学科的教授、副教授比例,专业教师人数将达到100人,其中教授(研究员)将达41人,副教授(副高)将达39人。04 学费标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费缴纳标准为8000/学年学制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学费缴纳标准为23000/学年学制为2年No.2 上大新传到底难不难考?2019年,上大学硕统录取11人,报考人数竟然有490人,报录比达到1:45;专硕统招录取15人,报考人数达到918人,报录比达到1:61,这个报录比可是够吓人啦!但是报录比也不能作为考研难度的唯一标准,很多同学可能考完一两科就放弃了,并没有坚持完成考试,所以大家可以把报录比作为参考而不是唯一标准。上大20考研,专硕招生人数增加到了20人,学硕增加到了25人,这对于想报考上大的同学,又增加了不少机会!01 报考信息【050300新闻传播学】本学科在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新闻传播思想、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新媒体与社会发展、广告理论与实务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一)学制:3年(二)研究方向:01.(全日制)新闻理论与实务02.(全日制)传播理论与实务03.(全日制)广告与传媒经济04.(全日制)广播电视与新媒体 (三)指导教师:严三九、郑涵、杨海军、吴信训、张咏华、张敏、张祖健、查灿长、郝一民、李建新、齐爱军、沈荟、王晴川、薛中军、赵士林、孙藜等教授、副教授和青年骨干。(四)招生人数:统招计划数25,推免计划数45。(五)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 或 203日语 或 244德语(二外)或 245法语(二外) 3.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4.874新闻传播业务5.复试科目:专业综合知识(六)联系电话及联系人:(021)65876018 蒋安【050200新闻与传播】(一)学制:2年(二)研究方向:01.(全日制)新闻传播:立足于新技术环境下新闻学和传播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变化,关注新闻传播的新业态。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实务、创意传播、健康传播、公益传播等。02.(全日制)广告会展:立足于上海拥有发达的广告业和会展业的资源优势,突出广告、会展的专业特色。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广告传播、品牌研究、公共关系、会展理论与实务等。03.(全日制)新媒体研究: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全媒体新闻传播的新趋势、新现象,重点研究新时代多种媒介、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和新闻传播资源的整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全媒体新闻、数据新闻、人工智能、数字营销等。(三)指导教师:严三九、郑涵、杨海军、吴信训、薛中军、李建新、沈荟、赵士林、王晴川、孙藜、齐爱军等教授;黄建新、龙锦、郜明、孔秀祥、赵为学、尤游、胡维平、海阔、汪洋、牛盼强等副教授和青年骨干。(四)招生人数:统招计划数20,推免计划数48。(五)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4英语二 或 203日语 或 244德语(二外)或 245法语(二外) 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六)备注:1.本专业在新闻传播学院培养。2.在职人员面试时需提交已发表的新闻作品3-5件,或调研报告1-2件,或其它研究成果1-2件。3.联系人:蒋安 联系电话:(021)6587601802 历年分数线及报录比新闻传播学(学硕)2017年 报考人数476人 统招人数17人 复试线366 报录比1:282018年 报考人数568人 统招人数15人 复试线357 报录比1:282019年 报考人数490人 统招人数17人 复试线379 报录比1:45新闻与传播(专硕)2017年 报考人数796人 统招人数30人 复试线371 报录比1:272018年 报考人数1029人 统招人数30人 复试线380 报录比1:342019年 报考人数918人 统招人数15人 复试线379 报录比1:6103 复试信息(一)复试前准备工作 1. 复试分数线各招生院(系)在不低于国家教育部公布的最低复试分数线的基础上,根据报考生源和招生名额等情况精准划定本单位各专业复试分数线和其他学术要求,不得出台歧视性或其他有违公平的规定。按照教育部相关要求,我校实施差额复试,原则上各招生院(系)的复试比例不低于1:1.2,部分院(系)可根据学科特点、专业需要及上线考生情况适度上浮复试比例。各招生院(系)的复试分数线经学校审定批准后由研究生院统一公布。2. 资格审查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复试前必须对考生进行报考资格审查,审查工作由各招生院(系)组织进行。各招生院(系)要严把复试入口关。在复试前要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核验结果等进行严格审查核验,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3. 各招生院(系)须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二)复试 1. 各招生院(系)要针对学科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精心设计复试内容,注重考察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外语口语及听力等方面,加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查。复试总分300分,复试考核形式、内容及各部分的成绩比例由各招生院(系)根据专业、学科情况确定,并在复试前向考生公布。复试过程中,每位考生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如遇特殊情况,经院(系)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审议可对考生组织多次复试。同一学科(专业)各复试小组的面试方式、时间、难度和成绩评定标准原则上应统一。2. 同等学力考生除上述复试外还需加试2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方式为笔试(满分150分);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90分以下)不予录取。3. 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物流工程与管理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该成绩计入复试成绩。4. 为确保复试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复试过程需全程录音、录像No.3 考上大前我要做哪些准备?2018年开始,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正式取消官方发布的参考书目,但从真题的变化上看,之前的参考书目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以下是根据经验贴和之前官网给出的参考书目整理,同学们在此基础上也要多多关注热点和阅读论文期刊,提升自己的知识阈值,这才是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关键。01 参考书目学硕初试参考书目:【640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童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年《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新闻学概论当代教程》郝雨 杜友君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年《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郭建斌 吴飞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传播研究方法》陈国明 彭文正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二选一)《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二选一)《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册)方汉奇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年【874新闻传播业务】《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新闻编辑》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专硕初试参考书目:【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新闻传媒业的他律与自律》张咏华等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年【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希光等 清华大学出版 2011年《新闻编辑学》蔡雯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 复旦大学出版 2011年《智能浪潮:增强时代来临》【美】布雷特·金 中信出版集团 2017年02 历年真题【874新闻传播业务】(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直播2、新媒体矩阵3、数据新闻4、AI5、软新闻6、新闻体裁(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新闻编辑的工作内容2、平台型媒体的内涵和特点(三)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用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分析旅行通讯的特点2、分析人民日报 h5《快看呐!我的军装照》谈融合新闻生产的影响(四)论述题(20分)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对新闻生态的影响(五) 评论写作题(50分)根据材料,写一篇1500字的新闻评论(材料是新华社报道宋艳红照顾瘫痪哥哥24年,时至今日52岁还未嫁人,兄妹俩都想死后捐献遗体)【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一)名词阐释(每题20分,共40分)1. 新媒体(至少两个观点)2. 舆论监督(广义和狭义)(二)简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1. 米德的主我与客我2. 定性研究的几种方法(三)论述题(50分)论述网络环境下群体极化现象的成因、表现、影响【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2.冷媒介3.区块链4.传媒的极权主义理论(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传播学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2.“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当前短视频APP快速发展的原因3.根据自媒体现状,谈谈如何理解“受众即市场”(三)材料题(50分)根据传媒和媒介规范原理一样,分析当前国籍环境下,谈谈中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影响力。(四) 论述题(50分)根据把关人理论,分析算法推荐技术对新闻生产与新闻传播的影响。【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一)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注意力经济2. 数字鸿沟3. 《向导》4.文化产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党报有何特点?2.简述数据新闻的特征。3.新闻报道策划有哪些主要类型?(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何为人际传播?结合实例论述,为什么人际传播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媒体传播?2.何为信息茧房理论?运用理论阐释新媒体环境终检房现象,对人们信息沟通的影响。(四)新闻短评800字(40分)材料是人民日报2019年11月5号第七版 支教志愿者谢彬蓉的故事
记者 | 王一越编辑 | 孟佳丽国庆假期结束后,周颖租到了一间四人寝室的床位,但同住的室友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为了全身心备战12月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早出晚归的周颖很少能和室友说上话。早上6点起床早读,赶去8点开门的学校图书馆门口排队占座,晚上10点30结束学习,11点宵禁前回到寝室,12点上床睡觉——周颖的生活就像上了发条一样,没有娱乐,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活,她至少要持续4个月。周颖是考研“二战”大军中的一员。在考研的圈子里,他们喜欢把首次考试称为“一战”,失败后再考的叫做“二战”,以此类推,直到成功“上岸”。周颖没能在去年上岸,而眼下,离她再次踏进考场,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一次,周颖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将达到340万人,预计增长17.24%——几乎是招生规模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临近毕业,就业还是考研,始终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道重要选择题。尽管大部分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进入职场,但先工作还是先读研,是两种不同的加码方式。毕业就工作,趁着年轻,积累经验,锻炼能力,通过实践提升个人竞争力。读研则相反,学历就是最好的背书。问题则在于,哪种加码方式更有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未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最近几年,选择考研的人越来越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从2015年的165万人到2019年的290万人,国内研究生报考的人数在逐年递增,增长率也从2015年的-4.07%,到2019年的21.85%。其中当然有热爱学术研究的专业型人才,也不乏想要通过提升学历换取一份好工作的人,同时还夹杂着许多对未来感到迷茫而随波逐流的学生。谁都想要增加自己的求职筹码,但学历是否真的能给你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本科毕业后的三年到底该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还是待在象牙塔中继续“修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些当事人,他们有选择继续读研的学生,也有曾经弃考而进入工作岗位的公司人,同时,人力资源专家也从雇佣方的人才需求角度为我们拆解了一些问题。他们为什么考研?1、更好的文凭,更好的学校,更好的工作周颖考研的目的很明确,她希望毕业后可以进入公立学校当老师。这是她和父母都认定的职业,体面、稳定,有寒暑假。但好学校的教师岗位竞争十分激烈,除了必备的教师资格证之外,还有专业对口的要求。周颖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通过考研进入本校的教育专业是她心中的最佳选择。“如果是本科,想在上海这边做教师肯定是做不了的,但如果你是研究生,而且还是教育专业的,以后在上海最少也可以做个小学教师。”周颖说,“如果想有更好的发展,还是得考研。” 高学历是一份好工作的敲门砖。凭借研究生学历在招聘时求得更大的赢面,是不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首要原因。在麦可思针对2018年本科毕业生的调研中可以看到,53%的人选择考研是出于“就业前景好”的动机。尤其对于非“双一流”本科院校的考生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考研来为自己翻盘。张元是浙江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硕士的研二学生,她当初的目标志愿是浙江大学,“也是为了好找工作考虑,起码要读比本科更好的学校。”抱着和张元一样想法的,还有大批以“双一流”高校为目标的学生,这使得这些高校的招生数量占据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的六成以上。金融专业是浙江大学财经类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学科之一,这是张元选择该方向的重要原因。2017年起,就业导向的专业型硕士学位招生比例首次超过了学术型硕士,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就业场景更清晰的专业成为热门。2、“慢就业”的缓冲期没有进入心仪院校,但张元依然选择在本校继续读研,“我觉得自己找不到好工作,也不想工作,觉得校园生活还是很美好。”张元对这样的想法有些不好意思,她是一个典型的“好学生”,从小乖巧听话,成绩一直不错,高考结束后,父母帮她决定了志愿,大学期间,她几乎没怎么为自己考虑过未来,直到大三下学期,有点内向的她才发现自己对进入成人社会充满恐惧。没有任何实习经历,甚至没投过简历,张元后悔本科的时候没有积累任何实践经验,“和那些大神比起来,我的简历是一张白纸。”浏览了各种招聘简章后,她更没信心了,觉得自己达不到要求,会在竞争激烈的求职中落败。于是,张元决定给自己一个缓冲期,去磨练职场的技能和心态,也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未来的方向。工作不好找,考研成了避风港,在麦可思的调研中,17%的学生因为“就业难”而选择了考研。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研究生报考人数的涨落和就业周期总是有所呼应。斯坦福大学学者Wendi Goh的研究显示,1976年到2005年间,美国就读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表现出明显的反商业周期行为——就业率每增长1%,入学率下降4.09%;GDP增长1%,入学率下降2.04%。“他们的动机主要是改善自己在劳动力市场的机会。”Wendi Goh分析称。而如今,不再需要为温饱担心的中国这一代年轻人,当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获得优势时,他们同样选择了用“考研”作为自己进入职场前的缓冲。3、学位大扩招,硕士成常态张元所在的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都选择了考研,最终考上的大约有四分之一。学校为各个专业的考研学生准备了专门教室,她的同学基本从大三下学期,甚至更早,就开始占位复习。而在重点高校里,升学氛围愈加浓厚。相比普通高校,他们有比例更高的推免名额,竞争也集中于此。“我们专业的保研比例是10%,很多同学从大一就想要争取,所以一直在认真备考,有的同学是大二、大三才明确,但也会很努力,还会参加各种加分活动。”一位通过推免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就读的研二学生说。还在东北的一所一本财经类院校读大三时,高恺周围将近70%的同学都有读研打算,在同辈压力下,高恺跟随大部队开始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备考历程。“当时没有想得那么清楚,只是感觉先学着,大家都说要考首都对外经贸大学或者是东北财经大学,就随波逐流地想考这几个。“很快,秋招的气氛弥漫到校园里,他又有些坐不住了,立马进入海投简历、轮番面试的求职过程。在拿到一家头部期货公司的offer后,他也随即放弃了考研。然而工作两年后,高恺逐渐发现同事里多以研究生学历为主。供给端的连年增长,使得研究生在人才市场中的比例上升,这是规划中的必然趋势。长期而言,研究生规模和国家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从1950年代小学扩招,1960年代中学扩招,1990年代本科扩招再到21世纪研究生扩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得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进一步上移。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7年至2014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占比从0.2%上升到0.55%,而这一数字在美国是12%到14%,增长的空间还有很多。职场中的研究生越来越普遍,给了高恺无形的压力,“会让我们这些本科生在工作当中有一种自卑感,这种不自信会导致对自我能力的怀疑。” 高恺甚至动起了考在职研究生的年头,他认为有了工作经验之后,自己更知道哪些知识需要针对性地补充,而更重要的是,“我也需要这个学历的证明。”研究生学历真的能让你更有竞争力吗?如果把一个应届本科生和研究生放在一个竞技场里,学历毋庸置疑是一个重要的竞争力。“因为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难以评判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学历、学校、专业就变成了评判学生未来能够走多远、做多好的基本评价要素。”智联招聘校园与国际业务总监齐放说。环境的熏陶与长期的积累能够帮助研究生建立起一些本科生未必具备的素养。“研究生的社会阅历相对丰富,心智成熟,抗压能力强。”探时代COO李承志说,“他们有很好的学术功底,解决问题时善于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在薪酬标准上,公司通常给予研究生的起薪也会比本科生高20%到50%。然而,这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没有专业限制、门槛不高的通用型岗位,公司反而偏向招聘本科生,“研究生的成本更高,而且岗位能够提供的回报没法和研究生预设的价值匹配,人员流动性也会比较大。”李承志说。但这类通用型岗位又正是大部分人文社科专业毕业生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在李承志看来,不少研究生是学习型人才,虽然学习能力强,但在诸如社交、沟通、团队协作等社会化能力上较弱。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通用型岗位上不可或缺的,在这些方面,研究生未必比本科生更有优势。最近几年,每逢毕业季,“就业难”这样的话题总是成为热门,但与此同时,不少大公司却找到李承志,抱怨起“招工难”的苦恼,一边是焦虑的毕业生,一边是求贤若渴的大公司,其背后无疑是公司需求与学生能力无法匹配的落差。“现在很多研究类的课题没有实际应用场景,所以你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对工作的帮助不大。”李承志举了个例子,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拿着管理类的硕士文凭,在公司的眼中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因此,仅仅一纸学历,无法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桥梁。选择读研,要注意这些事对于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读研还是工作,无非都是想要一份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酬。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毕业后获得国内硕士学历的群体月收入为7371元,要低于学历未提升群体7419元的月收入。齐放认为这在情理之中,“本科生工作三年以后,已经变成了一个社会求职者,在跳槽的时候薪水是递增的。”所以,即便读研,对刚踏入社会时的起薪还是得有一个合理的期待,当然,在进入职场以后,研究生的潜力也是不可预估的。 “学习的底子不是一天练成的。”李承志认为,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是扎扎实实的学习能力所蕴含的成长潜力。除了对薪水要有合理预期外,瞬息万变的人才市场需求也可能是一个风险,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它的周期性,而脱离社会的校园对于这种变化的反应往往是滞后的。三年的时间,曾经炙手可热的专业等到毕业时可能已经人才饱和,读研未必就能为你换来一份理想的工作。但不可否认,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进入人才市场,使得很多岗位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一些研究技术型的岗位,高学历成为敲门砖。不过对于很多非技术类的通用型岗位像是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学历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起你的教育背景,你是否对行业有成熟的认知、你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你是否擅长沟通等等要素都在这类岗位的能力模型中。对于想要借助升学来暂缓就业的学生,未来3年里,更重要的是为自己做一个清晰的规划,搞清楚你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你是否具备这份工作所需要的硬技能和软技能。“这件事不见得你研究生读了两年或三年,就能想清楚。”齐放觉得,一份具有含金量的学历,根源还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并在研究生期间内有目的地充实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李承志同样认为,对于最终想要进入职场的研究生来说,清晰的规划和能力的补充才是这附加的3年最需要重视和积累的东西,“如果一直没有把缺乏的能力补齐,光靠学术修养是不够的,除非你在一个纯粹的学术环境里。”张元没有后悔自己所做的决定,她认为最终争取来的这三年过得很有价值。和导师一起工作,和拥有社会经验的同学相处,不论专业知识还是思维方式都在点滴的进步中,“研究生是一个比本科生更为社会化的环境。”张元说。虽然她还是有些青涩,但至少对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恐惧了。考虑了太多的现实因素,也许我们需要回过头去想想研究生的本质是什么。依然有毕业生为了寻找真正喜欢的专业而读研,为了深入研究而继续攻坚。始终不变的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一旦选择了便不要总想着回头。毕竟,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每一条都不是捷径。(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元、高恺为化名)本文文本版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每一个自考生都会面临两个问题,选什么学校好?如何选专业?今天小编就从这两个问题入手,解答同学们的疑惑。自考生如何选择学校有意向报名自学考试的同学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报名条件:需为年满18周岁的中国人,报考专科的,学历不限,无论小学初中是否毕业均可报名;报考本科的,在办理本科毕业手续之前,必须拿到专科文凭。第二,最好根据专业来选择大学。专业的选择直接决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复习备考计划的制定。而且在一个省内,自考的专业和主考院校是一一对应的,在选择了意向专业的同时就基本确定了主考院校。比如在河南省,主考软件工程本科段的是郑州大学,主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段的是河南科技大学。考生在报考前,务必需要了解各地区主考院校和专业设置。第三、自考跟学校的联系不密切,主考院校只负责考生的实践课考试和论文。自考本科阶段一般20科左右,实践课四五门,所以有十五门左右的课程都需要参加省教委统一组织的考试。考生在报考前,需要详细了解报考院校的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及考试科目安排,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权衡哪个院校专业最适合自己。第四、专科接本科的考生,报考时还需要具备专科毕业资格,即使主考学校对学生入学时暂不作硬性规定,考生自己也要了解清楚具体的报考要求,免学到中途再走弯路。第五、自学考试的某些专业,或某个层次,对考生来说,还有具体报考条件的限制。比如报考医学类的各个专业,就需要在职、专业对口等条件。另外目前自学考试的多数专业都有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考核,考生选择的助学学校,是否具备较好的实验和实践环节考核条件,这也是考生完成学业必不可少的条件。总之,考生在报考时,首要的是考虑清楚自己未来的规划,由此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选择出合适的院校。自考生如何选择专业 一般来说,参加自考本科的学生,无非两个情况,一是无专业限制,只需尽快拿到自考本科文凭,另一种则是有专业限制。情况不同,选择专业时要考虑的也不相同。一是无具体专业限制的考生,首先考虑的是通过率高、考试科目少、考试时间短的专业:(1)销售管理:一年有四次考试时间,分别是4、5、10、11四个月,最快可以一年通过全部科目,拿到销售管理自考本科毕业证。(2)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新闻学、学前教育:这四个专业考试科目较少,且没有高等数学,考试课程也比较容易,一般在一年半内可以顺利通过。 除以上专业外,无须考高等数学的还有:商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现代企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关系等专业。二是有具体专业限制的考生,选专业时要结合自身从事行业、考试用途及职业特点进行考量。(1)考各类资格证书:考生根据自己所在行业报考相应专业,如:从事教师当报考教育类专业,像学前教育、教育管理;从事医生当报考医学类专业,像护理学、药学等;从事建筑工程当报考工程类专业,像交通土建工程、建筑学等。 (2)考公务员、考研都会有专业限制。据统计,在公务员考试当中,会计、行政管理、国际贸易是热门专业,这样的专业在考试中可选择的职位很多。研究生考试中,是否涉及专业跨考,对考试成绩和通过率有很大影响。考生具体可查看当地公务员、研究生的招生简章。 (3)升职加薪:根据自身职业特点,结合工作实际选择,选择与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比如从事人力岗位,可报考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从事计算机工作,网页开发、软硬件工程师等是不错选择。最后提醒诸位考生,报考专业与课程时应循序渐进、先易后难。根据课程之间的必然联系,掌握前后照应,循序渐进,不应错乱。建议大家先报考专业课后报考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考试安排次数多、周期短;专业课一般一至一年半轮转考一次,机会少、周期长。
MBA、MPA、MEM、MPACC四个专业,是在职人员热衷报考的管理类研究生中的热门专业。那么这几个专业,分别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群呢?MBA,工商管理硕士,简单来说就是为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或创业者。考上后所学的课程都是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除了常规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还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等。一般是比较适合企业在职人员报考。MPA,公共管理硕士,是为政府部门、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考上后所学的课程是偏向公务员事业单位的,比如:公共经济、社会公共关系、公共行政关系等等。一般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报考较多。MEM,工程管理硕士,相对于以上二个专业来说,更具化,更有针对性,一般是从事工程方面相关工作的人群才会报考。MPACC,会计硕士,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一般也是在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人群会报考。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整体扩招18.9万,与此同时,考研大军不断壮大,在职研究生报考人数,更是与日俱增。尽管围绕着在职研究生“是否有用”“证书含金量”“单证双证”等争议不断,但仍然无法阻挡在职人员报考热情。甚至有人疾呼:在职研究生,是在职人员“捡漏”名校的最后机会!提到名校,无论是美国常青藤为代表的名校教育,还是国内985/211为代表的名校教育,上到达官显贵、下到寒门学子,都对名校有着狂热的追捧。这也从侧面展示出了这些名校独特的地位——享誉国内外的名气、遥遥领先的教学质量、无可复制的学术精神、深厚的人脉关系......能让无数人都如此“疯狂”,名校浓郁的吸引力的背后必定有其原因。1名校的光环有多耀眼,名校的门槛就有多高。对于早已离开校园,身处职场厮杀的在职人员来说,一边是工作生活压力,一边是专业能力亟待提高的内在需求,想要靠自己考进名校读全日制研究生,无论是难度,还是现实可执行度,显然不适合在职人员。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提高在职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北京市部分双一流高校进行同等学力申硕招生。2同等学力申硕,简单来说就是免试入学,参加课程学习,提升专业能力;符合申硕考试条件者,参加申硕考试,论文答辩后可申请授予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硕的突出优势之一就是免试入学,这极大地降低了职场人士的入学难度、缩短了学习拿证周期,非常适合打算进入名校深造的职场人士。3至于同等学力申硕是单证,不是双证这个问题。首先,单证,即这个硕士学位证书是国家承认的,具有法律效力,含金量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其次,免试进入名校学习,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能可贵的事情。再次,费用方面,同等学力申硕学费仅为2-5万元/2年。相较于其他学习方式,同等学力申硕真的是投入产出比非常高的一种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未来在职研究生政策会日益规范,考试难度和报考人数也将不断增加。届时,也许想要读在职研究生,就要像高考万人挤独木桥那样,想要免试就读名校可就不那么容易了。所以,有人说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是“捡漏”名校的最后机会也不为过。2020同等学力招生专业方向:大数据与互联网金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导力、互联网经济与人工智能、企业管理;项目管理、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大数据科学与应用、日语语言文学;公共关系与营销管理、新媒体研究与网络传播、环境艺术与美学、文物与博物馆、新闻编辑策划与评论;国学、活动策划、财政税收、房地产投资与金融、商务英语、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
来了来了!都问小语种外语专业考研有啥优势,快康康北京语言大学吧,小语种等外语专业考新传做跨文化传播学术最适合了,其他国家的媒体只能你来研究,还等什么呢?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和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已经培养了12万余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友好人士和汉语应用的专门人才。所以说北语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如果有同学喜欢北语,想做跨文化传播学术研究,想出国深造,可以试一试。关于北语你需要知道的事1 学校简介北京语言大学(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简称“北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建立的,创办于1962年。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汉语、中华文化教育为主要任务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外语、中文、信息科学、经济、艺术等专业教育,同时承担着培养汉语师资、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出国前的外语培训工作等任务。北语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语言教学与研究为特色和优势,中文、外语及相关学科协同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科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八个门类。2 学院简介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09年,前身是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学院扎根于北京语言大学辉煌的跨文化交流传统,秉承北语人文社会科学的精神品格,以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彰显社会关怀的壮心,大力发展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以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为特色的新闻传播学科。3 老师介绍新闻传播学院在职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院有叶晓君、云国强、粟花、郑一卉、刘军茹、郭之恩、张海华等教师任职,教师专业研究领域涵盖广泛,包括新闻史论、传媒业务实践、传播学理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媒介研究、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广告与公共关系等。叶晓君 学术兴趣:文化研究,媒体社会学,媒介化灾难承担课程:《文化研究》,《新闻传播专业英语》,《灾难、媒体与社会》云国强学术兴趣:传播理论与思想史、新媒体与社会运动、影视文化研究、媒介研究等。开设课程:传播学理论、社会学概论、纪录片理论与实践、西方媒介批评、社会研究方法以及网络文化与传播等。粟花研究兴趣:媒介与社会性(mediation and sociality),跨文化传播, 人际传播,质化研究方法。4 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方案学制规定:北京语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或3年,具体由各学科培养方案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学制为2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学制为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年(含休学和保留学籍)。课程体系 :以下节选专业课程的内容,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一)必修课:包括跨文化传播研究;国际传播研究等课程(二)选修课:选修课分为三大类,历史理论类,方法与实践类与媒介文化研究类历史理论类: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媒介技术与媒介理论等课程;方法与实践类: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非虚构写作等课程;媒介文化研究类 :网络文化与传播 ;纪录片理论与研究;中国当代青年文化等课程。北语新传研究生好不好考?北京语言大学地处北京市,是一所国际化高校,学校导师都是博士。好几个导师在北大毕业然后去国外深造过,考研难度是比较难的,17年、18年都没有招新传学硕,19年才开始招生。最终统招进来的也是个位数,新闻学2019年没有招满,接收了调剂生。 1 报考信息(考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范围)根据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官方信息,官网没有公布参考书目。只给了考试范围和分值。2 分数线3 复试办法(由于疫情原因2020复试推迟,以下根据2019年复试办法整理)(一)凡达到分数线考生均有复试资格,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请复试名单中的考生携带以下材料参加复试:1.准考证;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3.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4.一张1寸免冠照片(体检表用);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 案单位红章);6.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费人民币100元,报到时交至各相关学部(院)的报到点;7.同等学力考生提供到普通高校进修本科课程10 门以上的成绩单(教务处盖章有效);8.同等学力考生提供一篇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署名前2位)。(二)实施办法1.复试实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为 1.0:1.2 至 1.0:2.0。2.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初试成绩满分500分,占总成绩的60%。复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加初试成绩(换算成百分制100分)后大排队,排在名额之外者自然淘汰。3.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2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按百分制打分,不计入复试成绩。4.录取工作将严格贯彻“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保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与各院系将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体检身体健康状况等,提出录取名单,交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5.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录取:(1)复试成绩为复试各方式考核成绩之和,复试成绩不合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2)任何一门同等学力加试课程的成绩低于60分的,视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3)复试期间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或考试违纪、替考,或身体及思想政治道德状况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录取。(4)未经复试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三)复试内容1.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占复试成绩的20%) 按百分制打分。2.专业综合面试(占复试成绩的30%) 专业综合面试旨在对复试考生的专业知识和分析能力等 素质进行考察与测试。专业综合面试由各专业组成复试组,按百分制打分。3.专业综合笔试(占复试成绩的50%)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内容涉及本专业若干课程的知识,按百分制打分。4 参考书目同学们在学习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时候。除去研读给出的参考书目,还要多看期刊、论文,多关心关心本专业发生的时事,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1.《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传播学引论》(增补版) 李彬 新华出版社3.《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等(美)华夏出版社 4.《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巴兰(Baran S.J.)(美)戴维斯(Davis D.K.)《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Foundations,Ferment,and Future》(3 edition);清华大学出版社5.《新闻学概论》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刘建明6.《转型中的新闻学》南方日报出版社 李希光7.《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麦奎尔8.《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方汉奇9.《全球新闻传播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彬10.《传播学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天纳.赛佛林等11.《中外广播电视史》 复旦大学出版社 郭镇之课外期刊:《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新闻记者》、《新闻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