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初试,还有 37 天,21 考研党正在如火如荼地紧张冲刺中,22 考研大军也即将抵达战场。最近宗师君收到很多私信:“我明年才考研,我要先了解什么呢?应该做哪些准备呢?”为此,宗师君特意为大家带来一篇考研小白基础扫盲文,可以让同学们快速获悉考研的十大常见问题,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始开启考研之路,避免盲目备考,闭门造车!01考研时间关键时间节点考试大纲发布:7~9 月招生简章发布:9~10 月网上咨询开放:9 月下旬预报名启动:9 月下旬正式报名:10 月中旬现场确认:11 月中旬考研初试:12 月倒数第二个周末复试 or 调剂:次年 3~5 月注:每年的时间都略微有一些小变动,具体情况还需要自己多关注。考试时间:第一天:上午 政治(8:30~11:30)下午 英语(14:00~17:00)第二天:上午 数学/专业课(8:30~11:30)下午 专业课(14:00~17:00)02报考条件考研不仅仅是全日制本科才能报考,所有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都可以报考(包括成人教育等)专科毕业两年后也可以以同等学力报考。03考研初试、复试情况初试01 初试科目初试科目共四门:两门公共课(政治和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法、哲、史、教等这一类纯文科专业是不考数学的。考数学的专业:数学也被分为一二三,与数学联系大或是重工一类的考一,轻工一类的一般考二,经管一类的一般考三。一门专业课(分为 13 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注:MPAcc、工商管理等则考管理类综合+英语;医学类(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以及法律类考政治+英语+专业课,均为统考;艺术类则考政治+英语+专业理论+专业基础。02 考研分数(500 分)政治:100 分英语:100 分数学或专业基础:150 分专业课:150 分注:管理类联考分数是 300 分(包括英语二 100 分,管理类综合 200 分)。03 公共课试卷结构① 政治马原 24 分;毛中特 30 分;史纲 14 分;思修法基 16 分;当代 16 分。② 英语完形 10 分;阅读 A 节 40 分;新题型 10 分;翻译(英语一 10 分、英语二 15 分);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英语一 20 分、英语二 15 分)。③ 数学数一:高数 56%、线代 22%、概率统计 22%;数二:高数 78%、线代 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 56%、线代 22%、概率统计 22%。复试01 报录比与复试比即报考人数和拟录取人数的比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考学校专业的激烈程度。之所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反映是因为中途弃考,盲目跟风报考的人比较多,不少人是去陪考的,所以大家在择校时理性看待这一指标。02 复试比即进入复试的人数与拟录取人数的比值,各个学校的专业复试比不同。有些学校的热门专业竞争极为激烈,复试比甚至达到一比几百,常见学校的复试比 1:1.2 或者 1:1.5。02 等额复试与差额复试等额复试指的是招生人数与参加复试人数相等,例如:某个专业招生人数 10 个,有复试资格的也是 10 个人。这就意味着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无论复试成绩是高还是低,最终都能被录取。差额复试是指参加复试的人数大于招生人数,例如:某专业招生人数为 10 个,有复试资格的为 15 个人,相差 5 个人。这就意味着 15 个人当中有 5 个人最终会被淘汰,差额率为 1:1.5。有热门专业差额率可能达到 1:2,甚至更高。差额复试使得考研复试的作用真正得到发挥和体现,更有利于选拔真正适合读研,有科研潜力的考生。04考试方式政治、英语、数学、管理类联考、法硕/医学类专业课都是统一出题,即统考;而其他专业的“业务课一”、“业务课二”则都是各院校自主命题。下面具体说一下几个比较特殊的考试方式:全国统考:只能报考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外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注意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这三个方向应届毕业生不得报考,细则请仔细阅读招生单位发布的招生简章。法硕联考:只能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类别领域。管理类联考:只能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审计硕士。经济类联考:只能报考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05分数线区别国家线国家线即全国硕士研究生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过了这条线才能参加考研复试,一般在每年的 3 月底 4 月初公布。考研国家线划分为 A、B 两类,A 类分数线最高,其次是 B 类地区。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般相差 2~10 分。如果考生成绩有一科或者总分不过国家线,那么就意味着此次考研失败,也没有机会参加调剂。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报一区的考生单科或者总分没过一区的分数线,要是过了二区国家线,那么还是有机会参加二区招生单位的调剂。院校线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相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院校线是复试资格线,院校线决定能否进复试,一般学校直接采用国家线。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批准 34 所院校可以自主确定分数线。这 34 所自划线院校,即 39 所 985 除去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五所大学,也是考研难度相对比较大的院校。单科线单科线是各科的分数线,每科都过单科线,总分过国家线才有资格参加复试。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单科线都不太一样。06考研地区的划分考研地区总体分为两大类,国家按照一类、二类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类: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 21 个省(市)。 二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10 个省(区)。每类地区考研要求分数线(俗称国家线),是不一样的,一类对应 A 区线,二类对应 B 区线,其中 A 区要求较高,B 区较低。07学硕和专硕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是硕士两种硕士的不同形式,前者偏向研究后者偏向实践。学制也不同,一般学硕为三年硕士,专硕为两年硕士,但是也有部分专业学制相同比如法学一般都是三年。法学(刑法)这样的就是学术硕士,而法律硕士不分专业的一般是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一般在理论上学习相对简单,比如英语学习的就是英语二,但是拥有校内理论和校外实践的两位导师,而学术硕士就只有一位。在收费上,学术硕士一般每年不超过 8000,但是专业型硕士的学费会比较贵,很多都是 1w+。08了解信息的网站学校官网:可了解到专业目录、参考书目、导师信息。09四六级影响考研吗就报考院校来说,大部分招生单位对于四六级没有硬性要求,少部分专业可能会因为特殊性对英语等级有一定的要求。另外,四六级成绩高,不一定考研英语就能拿高分,二者并不是完全正比的。在复试的时候,四六级成绩会作为证明材料提交,但不会直接决定你的复试成绩。导师更看重的是你的初试英语成绩,以及复试时你的英语考核和口语表达能力。10学习规划建议收集资料阶段1、9~10 月搜集考研信息。2、10~11 月确定考研目标。选择专业,全面了解所报专业的信息,准备复习。第一轮复习2020.12 月~2021.6 月一轮复习,特别是数学和英语,着重于基础的复习。第二轮复习1、7~8 月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二轮复习。2、8~9 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课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准备 9 月下旬的预报名。3、10 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同时,这时候也是网上报名时间,一定要及时关注相关信息。4、11 月中上旬现场确认。第三轮复习1、10 月三轮复习阶段开始,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冲刺复习。2、11 月中下旬以后就要进入模拟实训,做考前整理。看完上面这些内容,相信 22 考研 er 对考研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完常识之后,同学们就要合理定位自己的考研目标院校与专业,积极搜集相关信息,制定备考规划啦!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数学不太好,又不想背太多专业课,考研有什么专业推荐吗?”“硕士不想继续读文科,理工科更是一窍不通,商科有哪些专业前景好?”“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都有哪些专业?两者有什么区别?哪个更容易上岸?”接下来,宗师君就为大家揭秘考研专业中与商科最相关的两大联考类专业——管理类联考与经济类联考,盘点两者的三大区别:可报考的专业及条件、考试科目及考题范围、分数线及上岸难度。文末还为大家准备了 199 管理类联考与 396 经济类联考的考研复习资料及历年真题解析,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免费领取!01管理类联考 VS 经济类联考——适考专业管理类联考:管理类联考是指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包括 7 个专业,分别为: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旅游管理硕士(MTA)图书情报硕士(MLIS)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为了方便大家如果以报考人群分类,宗师君从适考人群的角度做了一个分类,以供同学们快速了解这七大专业。适合应届生报考的专业有:会计硕士(MPAcc)、审计硕士(Maud)、图书情报硕士(MLIS)、工程管理硕士(MEM)。适合非应届生报考的专业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管理硕士(MEM)。简而言之,如果你是在职人士,可以报考会计硕士(MPAcc)等专业,但如果你是应届生,就无法报考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旅游管理硕士(MTA)、部分院校的工程管理硕士(MEM),因为后者对报考条件有工作年限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2020 年工程管理硕士(MEM)新增工业工程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分支专业,允许应届生报考。经济类联考经济类联考是为了部分经济类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替代以往的 303 数学三,共包括 6 个专业,分别为: 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资产评估硕士经济类硕士的报考条件,不会单独区分考生是否有工作经验。具体的报考条件,如是否限制同等学力,是考 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或者是数学三,请以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简章为准。02管理类联考 VS 经济类联考——考试内容及分值1 管理类专业考试科目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卷面结构及分值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包括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共三大部分,满分为 200 分。① 数学(问题求解 15 题、条件充分性判断 10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② 逻辑推理(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③ 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 1 题 30 分+论说文 1 题 35 分)共 65 分。199 考察重点01 数学部分( 75 分):主要考查的是初等数学,是小学、初中、高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考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考查具有相当的灵活性,非常重视解题技巧,体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02 逻辑推理( 60 分):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包含形式推理、论证推理以及综合推理三大部分。 逻辑推理题题干及选项阅读量与信息量较大,阅读速度与抓取关键信息能力是做好该部分的基础能力。03 写作部分( 65 分):包含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两个部分。 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能较快地找出一段论证中的漏洞,是考察批判性思维的直接体现;论说文,类似于初高中的议论文,要求能够审题立意并做出合理论证。2 英语二(204)卷面结构及分值英语二,包括完形填空一篇、阅读理解四篇、新题型一篇、翻译(英译汉)、小作文、大作文,共六个部分,满分为 100 分。① 语言知识运用(完形填空)20 道题 10 分② 阅读理解 20 道题 40 分③ 新题型 5 道题 10 分翻译(英译汉)15 分④ 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 15 分2 经济类专业考试科目经济类专硕的考试科目,包括政治(100分)、英语(100分)、第一门专业课(150分)以及第二门专业(150分)。第一门专业课只有两种选择:数学三或者 396 经济类联考,满分都是150分,第二门专业课视目标院校当年的招生大纲而定。以人大 2020 金融专硕为例,第二门专业课考的是 431 金融学综合(统称),但它并不是全国统考,而是各高校自主命题。好了,言归正传,我们来看看什么是 396 经济类联考。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简称“ 396 经综”,是部分院校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替代以往的 303 数学三。396 考察重点01 数学基础( 70 分):考查形式为 10 道选择题(每题 2 分)、10 道计算题(每题 5 分。主要考查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但考查范围比数学三考查范围小不少,且难度低不少。类似于微分方程、无穷级数、二重积分、特征值、特征向量等都不要求。02 逻辑推理( 40 分):考查形式为 20 道选择题(每题 2 分)。 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03 写作部分( 40 分):包含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两道题(每题20分)。论证有效性分析,要求能较快地找出一段论证中的漏洞,是考察批判性思维的直接体现。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 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观点或命题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态度、观点并加以论证。这里补充说明一点,管理类联考的考试科目( 199 管综及英语二)是“必选项”,但是经济类联考的考试科目并不是“必选项”。如果你觉得自身数理基础好,可以选择考数学三的学校,后续在院校调剂的时候也会方便许多。03管理类专业 VS 经济类专业 ——上岸难度1. 分数线从分数线来看,管理类专业与经济类专业,近两年的国家线都保持一致,但是在 2015~2017 年这段时间里,经济类硕士的分数线更低一些。图片来源于“中国教育在线”值得注意的是,自《 2021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政策发布,管理类联考下各专业学位将分开划线。通俗点解释,对管理类联考的考生来说,去年只有 175/44/88 这一条统一国家线,今年则会有 MBA 、MPAcc 、MPA、MEM 等七个专业不同的国家线。所以管理类联考中的热门专业,如会计硕士、审计硕士等专业,将有很大概率会提高分数线,而限制有一定工作经验方能报考的专业,如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则有一定概率会调低分数线。2. 考试科目数量经济类联考对应的是经济类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有 4 门,而管理类联考对应的是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仅有2 门,分别为 199 管理类联考以及英语(二),不用考高数以及政治。所以从考试科目数量来说,管理类硕士的上岸难度比经济类硕士要更低一些。对于不擅长高数以及死记硬背的同学,管理类专业更是他们的报考首选。3. 考试内容从考试内容来看,以 396 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与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为例,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数学基础和写作部分。396 经济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高等数学,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等,都是大学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而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都是高中及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论证有效性分析中,396 经济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材料更多涉及的是企业、经济、商贸等相关领域。而 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的材料涉及范围相对更广,社会各个领域范畴都有可能考到。所以综合考试内容以及考察范围来说,管理类联考的难度比经济类联考低,上岸概率更大。如果你一早就决定考研报考商科类的专业,只是在这几个专业里纠结……宗师君建议你,不仅要了解该专业的考试内容、复试情况、目标院校的报录比等,更要多方面去搜集专业信息,比如读研以后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毕业以后这个专业的就业方面与前景,看看是否与自己的个人兴趣、就业期望匹配。最后,宗师君也为大家准备了199 管理类联考以及 396经济类联考的考研复习资料,私戳宗师君,即可领取。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喜欢此文章的欢迎进行分享、点赞、关注和收藏,需要什么方面的文章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一起学习进步,一起成功!注意,考研大纲还有一个月到达战场,相比前两年的同学早这么多,我们还是很幸福的,具体会有什么变化,今天我们不说。目前很多学校(学院)都陆陆续续公布招生简章了,前段时间也汇总了几所比较早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期公布招生简章。目前公布的很多都不是学校汇总公布的,而是各学院或者是单独学硕公布的,因为今年专硕工科会有比较大的变化,具体什么样各学校还要以教育部的正式文件为准。各院校基本上都会在7、8、9这三个月集中发布,比起考研大纲,招生简章附带东西对我们更有用,更有针对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那些已公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科目变化。已公布招生信息的院校1、厦门大学——生物仿生及软物质研究院2、天津大学——MPA教育中心此招生简章是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的,全日制的同学还是要等一段时间。3、清华大学——工程管理硕士4、上海海事大学——会计专硕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院校都公布了MBA、MEM等专业的招生简章,比如清华、北大、厦大、西交、天大、山大、上海海事、浙财、西工大、河海、新财、汕大等等。有在职想考的同学可以去各学校官网看看。专业目录科目变化的院校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交虽然没有公布招生简章,但是却公布了一份土建学院的招生简章部分考试科目变化,有想考的小伙伴可要好好看一下。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由于工程类专硕调整,专业目录会有较大的变化,可能初试科目也会有所更改,大家可要关注一下,别只看19年的就完了。3、福州大学福州大学只是公布了招生专业目录编制的通知,具体的公布时间并没有公布,其中第一条第五小条中说工程硕士涉及调整,以教育部发文为主,但是文件预计是九月份下发,暂时按往年情况上报,所以由此推论福大的专业目录有可能在九月份之前公布查找招生简章之前那篇文章写过招生简章应该看哪些内容,今天就不重复了,因为有些小伙伴是第一次考研,不太懂,主要说一下招生简章的查找方法。招生简章登录招生单位的研究生院网站即可查看(如果还未发布今年的,可以查看去年的)。每个学校的网站布局不一样,我们要仔细找一下,一般研究生院官网都会有一个“招生信息”,有的可以直接看到,有的需要在找“硕士研究生教育或者硕士研究生招生”。然后你就会看到“XXX大学2020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20的还没出来你会看到“2019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或者有的是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是分开的。先以19的招生简章作为参考。当然学校比较大的各类通知、参数书目等等,都会在研究生院的网站上发布通知,如果是某专业的还需要小伙伴们到各专业所在的学院官网去查看通知。最后再说一下,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一定要仔仔细细的通览一遍,并把关于自己参考的专业重点阅读。特别是与往年做比对,有出入的地方要加以重视,这就可能是今年变化的地方。
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学导论,管理类专业备考知识点公共安全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一、公共管理学概述(一)公共管理的含义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在中国,公共管理不仅是一种理论形态、一种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同时还是一个学科。因此,我们必须从公共管理的内涵人手进行阐释,才能从理论形态上、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上和学科意义上准确地理解公共管理。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The 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onference),1993年由波齐曼(Barry Bozeman)整理编辑出版了大会研究成果《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Public Management:The State of the Art)论文集。1993年美国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由唐纳德凯特尔(Donald F.Kettl),和布里顿米尔沃德(HBrinton Milward)整理,编辑出版了大会研究成果《公共管理的现状》(The State of Public Management)论文集。这两本论文集对公共管理的含义进行了阐述。波齐曼在《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一书中,通过总结所收录的各篇论文的观点,指出学者们关于公共管理所达成的共识包括:第一,关心规范研究和规范理论;第二,焦点集中在公共管理和公共组织的明确特征尤其是政治影响上;第三,问题焦点甚于过程焦点;第四,强调组织脉络背景和经验知识;第五,关注战略和多元组织问题。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Jeffrey D.Strassman)1990年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完整的公共管理教科书。在谈到该书为什么使用“公共管理”而非“公共行政”概念时,他们说原因在于公共管理涉及以往公共行政所无法包含的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战略问题,即关于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它们更广泛的使命和目标问题;二是公共管理不仅在政府机构的背景上出现,而且也在其他公共机构的背景上出现,而公共行政总是与官僚机构相联系。他们还认为,公共管理注重组织的外部管理,而公共行政着眼于内部管理。唐纳德凯特尔认为,公共管理运动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途径是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既不同于以往的公共行政途径,也不同于政策分析中的执行研究途径。凯特尔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的研究成果,将公共管理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排斥公共行政和执行研究。公共管理从一开始就明确拒绝公共行政和政策执行研究这两种传统。这从主要的公共管理学者很少是公共行政学家或政治学家这一点就可以得到说明。公共管理学者来自于各种学科背景,倾向于推进原有的知识背景而产生新的见识。他们把公共行政学和政策执行研究抛在一边,因为他们认为前者对政策和管理没有多大指导意义,而后者则给人们描绘出一幅政策及项目很少起作用的灰暗、令人失望的图画。其实,公共管理更多的是从商学院的战略研究中成长起来的。第二,是一种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与政策执行研究致力于研究取得项目或政策目标的不可能性不同,公共管理致力于研究如何产生结果。政策执行研究的发起者普雷斯曼(Jeffrey L.Pressman)和韦尔达夫斯基(Aaron Wildavsky)在《执行》一书中说:联邦的项目起作用是令人惊奇的事;林恩(Laurence E. L ynn)在《管理公共事务))中则说:“政策执行者对于政府绩效的获得是关键的。第三,以高层管理者的战略决策为焦点。公共管理分析的单位是公共部门的高层管理者的行为。在公共管理者看来,公共管理是要给公共管理者坚定的支持以便使他们取得结果,高层管理者的工作是决定战略;公共行政学主要的任务寻找行政原则一这些原则很少对实践者有指导作用;政策执行研究则似乎认为执行难以有结果。第四,通过案例研究来发展知识。公共管理研究通过一种粗糙的演绎方法,通过与商学院相类似的决策案例和公共管理者的个人经验来寻找真知灼见。公共管理者认为,难以做出预测和发展出模式,但可以靠观察来了解什么东西能起作用,什么东西不起作用,并从观察中提出管理者所能运用的命题,最终的目标是确定规范,以指导公共管理者的行为。第五,为管理研究取得与政策研究相同的立足点而努力:在公共政策学院中,政策分析已取得支配地位。这不仅是因为经济学往往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且还因为政策被当作更重要的问题;公共管理在政策分析中是次要角色。但是,成功的政策创新表明,它们很少是由政策分析的综合研究所产生的。相反,由于管理者最了解情况,管理实际更为重要。因此,公共管理者自觉地为管理能够取得与经济学和政策分析同等的地位而努力。费利耶(Ewan Ferlie)等人在《行动中的新公共管理》一书中列举了新公共管理必须研究的四个重要的且具有争论的主题:第一,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差别和相似性;第二,组织变迁;第三,正在变化着的公共管理主体的角色与关系;第四,公共服务组织的战略顶层。从国外学者关于“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的论述中我们发现,公共管理至今还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范式,它是公共行政 (public:administration)中重视分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它是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以公共部门管理问题的解决为核心、融合多种学科相关知识和方法所形成的一个知识框架。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与范围、管理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因此,公共管理学的概念是: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二)公共管理学的概念范畴“公共”是公共行政学最基本的范畴,管理主体、管理的目的与性质、管理所肩负与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以及活动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公共”。由此构成的概念体系和管理理念组成了公共行政学思想体系。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以来,不管出现了多少理论流派,都是围绕“公共”这个核心展开的。公共行政实践所进行的各种改革,也都是围绕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公共组织职能及其行为方式,公共利益的分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保证,以及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与市场、与社会之问管理体制的重新架构,体制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等方方面面进行的。因此,从公共行政学的理论研究到公共行政实践,“公共”始终都是公共行政学各类问题的核心。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分支学科,.“公共性”理所当然地也是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以“公共”为核心,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事务(publi affairs)、公共物品(public goods)、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s)、公共部门 (public sector)、公共治理(public governance)共同构成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体系。1、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administration(行政、管理)和management(管理)是两个含义相近的词,以至于人们经常将这两个词互换地加以使用,例如“business administration”(商业管理)、“administrative behavior”(管理行为)。但事实上,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是有明显差异的。公共行政的概念必须回答和解决由谁来进行公共行政、什么是公共行政活动的内容与范围以及如何行政这三个问题,即公共行政的主体问题、公共行政的内容与范围问题以及公共行政的行为方式问题。在学术界,关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之间关系的理解,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学派,认为公共管理在实践上,就是以市场化和企业精神为主要特征的公共行政改革;公共管理在理论上,就是为改革提供支持的理论与观点,主要包括管理主义、新泰勒主义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绩效管理理论等。第二,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替代品,将公共管理看作一种不同于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的新途径、新范式或新的学科框架,即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第三,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属概念,公共管理范围更为广泛、公共行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目前国际学术界关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研究来分析,主流的观点认为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是关于公共行政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和审计的应用方法论等方面的总的看法。奥特(J.S Ott)、海德(Albert C Hyde)和沙夫里茨(Jay M Shamtz)1991年主编的《公共管理精华读物》中明确指出:“公共管理是更广泛的公共行政领域的一个主要部分……公共管理的焦点是作为一种职业的公共行政和作为这种职业实 践者的公共管理者……公共管理集中关注那些可以用来将思想和政策转变为行动的 管理工具、技术、知识和技巧。这些工具的能力包括职位分类、招募和选择程序、 影响管理、预算分析和规划、监督技巧、长期或战略计划、项目和组织评估、反 馈和控制机制(特别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反馈和控制机制)、合同管理、项目 管理和组织重构等等。”因此,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学中一个涉及技术和方法 的子领域,关注的是效率、责任制、目标的获取以及大量的其他管理方法和技术 问题。罗森布鲁姆(D.H.Rosenhloom)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 途径》中认为,公共行政是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理论的应用和为全社会或社 会的一部分履行规制和服务职能而执行立法的和司法的政府法令的过程。这是 一种相当广泛的含义,涵盖了所有的公共部门及其管理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它在实施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活动的 内容与范围、公共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并不能替代公共行政的全部。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公共行政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公共管理则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公共行政更加关注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公共管理更加关注结果、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和外部取向。公共管理理论吸取了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包括从“理性人”的假设中获得绩效管理的依据;从公共选择与交易成本分析理论中获得政府公共部门应以顾客为导向,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服务质量、公共责任和社会公众满意程度的依据;从成本一效益分析中获得确定政府绩效目标,测量与评估政府绩效的依据;从私营管理中吸取管理的具体方法,提出在公共部门的管理中也应引进市场与竞争机制,采取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承诺制、决策与执行分开等方法。无疑地,公共管理学的出现给公共行政注人了新的活力,使公共行政获得了 实现其目标的新手段,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公共行政的自我发展。2、公共管理与公共产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公共管理活动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认识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因为一方面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更多的是互补,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之间是逐步过渡的,即有一个可以称为准公共事务的中间地带;另一方面公共事 务通常是以一定的产品的形式来表现和实现的。因此,公共管理活动离不开公共事务的管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需探究采取什么样的提供方式会更加有效。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和目标。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布坎南把公共产品界定为“任何由集体或社会集团决定,为了任何原因,通过集体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萨缪尔森等著的《经济学》认为,与来自于纯粹的私有物品的效益不同,来自于公共产品的效益牵涉到对一个人以上的不可分割的外部消费效果。相比之下,如果一种产品能够加以分割,因而每一部分能够分别按竞争价格卖给不同的 个人,而且对其他人没有产生外部效果的话,那么,这种物品就是私人物品。公 共产品常常要求集体行动,而私有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被有效率地提供出来。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认为,公共产品是这样一种物品,在增加一个人对它分享时,并不导致成本的增长(它们的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而排除任何个人对它的分享都要花费巨大成本(它们是非排他性的)。世界银行发布的((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认为,公共产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物品。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使用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减少对其他使用者的供应,非排他性是指使用者不能被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这些特征使得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进行收费是不可能的,因而私人提供者就没有提供这种产品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公共产品也称为公共商品、公共物品或公共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与公共产品相对应是的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即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公共产品的上述特征以及其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的特点,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虽提供却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而私人物品的效用边界清楚,市场是提供此类产品的最佳方式。公共产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加以划分。按照公共产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将公共产品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严格满足和完全具备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产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等。只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是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道路、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都是准公共产品。按照是否具有形状,将公共产品区分为有形的公共产品和无形的公共产品。有形的公共产品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产品,如公共设施;无形的公共产品主要是指政府所提供的法律、政策和制度一类的服务。按照受益范围,将公共产品区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全国性公共产品是指全国范围内居民都受益并由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国防、外交、全国性立法、国家行政事务管理等。地方性公共产品是指一定地区或社区居民受益、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性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如地方性行政管理、地方性法规、城市基础设施、地方政策等。一般来说,全国性的公共产品大多属于纯公共产品,而地方性公共产品则以准公共产品为主,有些实际上已属于俱乐部产品。关于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方式,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所以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产品,实现排他性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在福利经济学家们看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它怀疑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给者的合理性。戈尔丁、布鲁贝克尔、史密兹、德姆塞茨以及科斯等人从理论和经验两方面论证了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的可能性。德姆塞茨和戈尔丁从技术的角度讨论了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即如果存在排他性技术,则私人可以很好地供给某些公共产品。例如,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在入口处可以设置收费站,因此高速公路可以通过私人投资、私人收费的方式来兴建。在认识公共产品时必须注意:第一,由于私有制国家也有公共产品,公有制国家也有私人物品,因此,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的划分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联系。第二,在不同社会中,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影响和制约,公共产品的范围存在着客观的差别,例如,森林、土地、矿产资源等在私有制国家完全可以成为私人物品,公共性并不确定,而在公有制国家则成为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公共性,这点往往是通过法律予以明确规定的。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部门的重点不是直接提供公共产品,而是如何为保证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营造环境。3、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一方面,公共政策以调节公共利益为目的,具有公共管理的性质,而且公共政策需要通过公共管理系统才能得以贯彻实施;另一方面,公共管理过程中,高级管理层常常要制定有关公共政策,而直接运用公共政策来管理公共事务是中、低层公共管理的常见方式。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密切相关,但还是有着质的区别。就其政策的属性及其针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内涵而言,公共政策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联系的历史现象;就学科而言,公共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西方兴起的专门学科,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公共政策是指拥有合法权威的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内的政府,以及由它们授权的有关机构或部门为了解决公共资源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分配等社会问题所作出的正式的决定或安排,这种决定或安排是确立一定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依据,通常可以表现为法律、政令、计划、方案、程序等形式。因此,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就二者的区别而言,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具体通过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就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言,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结果的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过程,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过程。因此,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有着某些相通或相同的地方,具有密切的联系。第一,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公共管理的基本特性是公共性,其目标是提高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什么是这一社会的公共性,如何提高公众的基本生活质量,以什么标准去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则必须依赖公共政策。可以说,公共政策使公共管理具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公共管理必然也必须在相关公共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公共管理就会失去管理活动的目标,也失去中心,其公共性也就会在特定的社会中变成抽象的、不可理解的东西。不仅如此,由于公共政策有法律、政令等各种表现形式,因而它还是公共管理机构及人员在进行管理工作,即从目标确立到具体的实施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要求。它制约着公共管理主体的行为,使公共管理主体必须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放在首位,按照法律和政策的要求去从事公共管理活动,即公共管理人员必须依法进行管理。第二,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公共政策虽然总体上属于观念领域,其自身并不实施管理行为,但是,由于在根本上,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生活的有序化离不开公共政策,进而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的进步离不开公共政策的合理制定,而使社会生活秩序化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宏观的调节和导引,因此,实际上公共政策具有其特定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比较公共管理而言,公共政策是从宏观角度来调节和控制社会生活的,公共管理则更加偏重依据一定时期的有关法律和大政方针来具体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实现公共政策。所以,从对社会生活的调节和控制来说,公共政策具有宏观公共管理职能。第三,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公共政策本质上是一种指导思想和原则,虽然它具有宏观公共管理职能,但这种管理职能就公共政策本身来说,其功能的发挥还只是表现为对社会公共生活的引导。这种抽象的观念和原则只有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才能变为现实。公共政策的现实化过程一般都必须依赖于各种具体的公共管理行为,表现为公共管理过程,所以公共管理是公共政策实现的基本途径。公共管理实现公共政策通常表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公共管理活动就是直接针对公共政策的执行和贯彻而设计和进行的,这一部分公共管理的直接目标就是要把有关公共政策变为现实。另一方面,一些公共管理部门虽然不直接针对公共政策的实施来设置和运行,但在其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政策作为行为准则与指导思想必须融人公共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行为中,其最终结果也就体现或实现了公共政策。第四,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基本上是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在内的国家公共部门,制定和贯彻公共政策是公共部门进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而就公共管理来说,其主体系统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公共组织,而其中的政府是一个广义的政府,即包括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在内的政府。因此,高层次的政府如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乃至市级政府,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行为就是公共管理的行为,其制定有关公共政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一个政府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所以,一般在政府这一层面上,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合二为一的。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当代公共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工商企业管理的一些经验、方法和理论引入到公共管理之中。作为人类社会的管理活动来说,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着相通之处,都必须履行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和控制等在内的一般的管理职能。但由于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不同、管理对象及内容的不同、管理行为的依据不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差异。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类管理活动。其区别主要表现在:(1)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的事务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因此,与工商企业管理不同,公共管理包括了政府或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具有了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的特征。(2)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公共管理的服务导向、顾客导向是基于委托一代理而形成的,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民主、宪政理念;工商企业管理的服务导向、顾客导向是基于利润而形成的,是为了在竞争中争得更多的顾客和市场份额以获取更多的利润。(3)效率意识的强弱不同公共管理所需经费大部分来自于公共财政预算,公共管理者并没有太多的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成本一效益的观念和意识差;工商企业运作的经费来源于本企业的生产所得,以获取更多的企业利润为动机,成本一效益的观念和意识强。公共管理提供公共产品,工商企业主要提供私人物品,也参与公共产品的提供。(4)责任的性质、范围不同与工商企业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在工商企业管理中,权威和责任的划分是比较清楚的;在公共管理中,公共管理运作的规模和复杂性、对官僚机构加以政治控制的要求、对一致性和协调的寻求等因素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这种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5)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程度不同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一般而言,政府工作人员的雇用和解雇要困难得多。在公共部门,雇用和提拔雇员的功绩系统,包含了几种标准,这往往超出了技术效率的观点。5、公共治理与善治“公共治理”(public governance)与“善治”(good governance)是公共管理的核心概念。治理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银行1992年度的报告就以“治理与发展”为标题;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6年度公共管理发展报告的题目是“转变中的治理”;《国际社会科学杂志》1998年用了一期来专门探讨治理问题。治理概念的定义繁多,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包括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一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络等六种不同的用法。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治理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里,治理被等同于单个国家的可统治性,是“为了发展而在一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资源的管理中运用权力的方式”。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有人把治理视为公民社会的“自组织的组织间网络”,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政府的治理,在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和跨国的地区性政策网络中普遍存在。全球治理委员会也认为:“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要进一步解决公共管理学研究什么的问题,包括从公共管理的产生中进一步认识它与公共行政、公共政策的关系,从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的关系中进一步认识公共管理学的特征,从而科学地认识现阶段公共管理是作为分支学科的学科定位还是独立范式的学科定位。(一)公共管理的兴起1.公共行政的反思(1)公共行政的发展演进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公共行政学自产生后100多年以来,经历7许多重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许多理论流派。但迄今为止构成公共行政学研究背景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心理的因素没有变,共同体信念没有变。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学(tradi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和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behaviorism public administration)两个发展阶段。在这两个发展阶段上,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模型,但公共行政学研究仍零植于领导艺术、经济效率与政党关系等方面;以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科学管理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务员的专长也受高度重视。 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技术视野是这两个阶段公共行政的标志,而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没有受到重视。这两个阶段的区别是传统公共行政学着重从制度、体制的构架与研究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所以,成尔逊、泰勒、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等着重研究的是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原则以及分工、层级节制体系、法令规章及工作标准,把专业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公共行政之中,提出了职能化、专业化管理的原理,总结概括出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理;倡导“理性化一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公共行政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着重从人和组织行为对效率的影响上寻求提高公共 行政效率的途径。所以,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波齐曼、凯特尔、普雷斯曼、韦这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分析与执行学派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分析公共行政行为及其活动,使公共行政研究从体制结构的研究转向了公共行政行为的研究,将公共行政所关注的问题由体制结构转移到了公共项目(public program)及其产生的结果(consequence)上。以经济和效率为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忽视了公共行政所应负的广泛的社会责任,其结果是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时代,长期存在着普遍失业、贫穷、疾病、无知和绝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政治制度的粮本威胁,导致了各种社会危机,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民权运动高涨。政策科学和公共行政学集合在一起,以塔尔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罗森苏韦克、高斯、雷格斯等为代表的学者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整个公共行政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寻公共行政的解决途径和公共行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谋求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及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以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能、高效率。这种研究强调公共行政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使公共行政学发展到系统权变公共行政学时期。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Frederickson)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理论(new public administratior。)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应是社会公平(social equity),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强调公共行政的顾客导向,将顾客的需求作为行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行政组织设计方案应该遵循的目标。70年代出现和兴起的政策科学(p01icy science)和公共政策分析(Public Policy Analysis)成为了公共行政中的主流学派。为了适应公共行政部门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管理的要求,以普雷斯曼(Jeffrey L Pressman)和韦达夫斯基为主要代表的学者谋求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的结合,使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转而重点研究政策执行和公共项目(Public Programs),而不再重点研究机构(Institu1ion)。正如凯特尔(I)onald F.Kettl)所说,政策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结构与过程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上。总之,在当代,从科学知识的发展来说i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公共行政,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明显趋势导致了公共行政学多元式的综合(merger of p1Liralism)研销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强调各学科之问理论与方法的互补,运用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来解释与解决公共行政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些不同的理论与方法都县存同公其行政学范式下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自我调整,例如罗森布鲁姆提出公共行政就是运用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方法采履行对整个社会及各个部分进行规则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以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为代表的企业家政府理论(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 theory),主张把企业或私营部门经营的一些成功的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公共部门中来;以胡德等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从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吸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公共管理的P途径和B途径逐渐汇合,形成了公共管理这个新兴的分支学科。 2.公共行政的反思为了迎合工业革命后社会对政府管理效率的需求,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奠基人,威尔逊(w()odtow Wikson)认为执行宪法比制定宪法更加困难。为了使政府不走弯路,他把政府划分为两个领域(spheres)即“政治”与“行政”,他认为就政府应当做什么而言,政治领域就是由大多数选举出来的代表来决定各种选择;行政领域就是政府贯彻执行经过合法程序所通过的各种规定,这种执行过程不是政治干预。根据威尔逊的观点,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有关,行政与公共政策的执行有关。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发了公共行政应当从政治中分离出来的基本思想:(1)行政学科应当建立在单一的组织原型的基础上,它能普遍运用于一切政治制度;(2)任何良好的行政科学必须使它自己从政治学领域中分离出来;(3)行政科学的指导价值是效率;(4)有效的公共行政要求政府权力有单一的领导中心。”同时,他还认为建立独立的公共行政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不走弯路,使政府专心处理公务和少作政治干预,加强和纯洁政府的组织机构,为政府的尽职尽责带来美誉”。威尔逊的这些思想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基础,并对后来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理论与实践已证明政治与行政是不可分的,但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说,威尔逊关于“政治一行政二分法”(the politics administration dichotomy)的思想对于公共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和形成公共行政学范式,以及调和发展民主与追求行政效率、行政专业化所产生的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民主宪政的内涵要求民众的控制和参与,这就会与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相冲突。行政效率理论和专业化理论强调的是系统化的规则与内部程序,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同于民主化的监控。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所面临的基本难题就是如何调和这两|种思想或观念。正是从解决这一基本难题出发,威尔逊提出了把政府划分为“政治”与“行政”两个领域。继威尔逊之后,怀特(Leonard white)在1926年出版了美国第一本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1)行政是一个单独的过程,无论从哪一级角度看,其基本特征是大致相同的;(2)行政研究应当建立在管理的基础上,而不应当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上;(3)行政由一门艺术转化为一门科学的趋势日益具有重要意义;(4)行政已经成为,而且将继续是现代政府的中心问题。怀特的这本书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具有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标志着这门学科的基本形成。但值得提出的是在美国,公共行政研究与专业培训的增长则是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公共行政学明显地表现为两种取向:一种是以弗雷德里克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new肌lblk:administration),它强调民主取向,强调社会公平与公正;另一种是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policy analysisor public sciences),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51年拉斯韦尔(H.Lasswell)等主编的《政策科学》一书。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政策科学迅速成长,在七八十年代成为与公共行政学相抗衡的学派。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的推动,特别是前者对政策执行的研究培育出了公共政策途径。由此可以看出,效率、公平公正、民主、秩序等共同构成了公共行政的价值体系,从而使公共行政的研究表现出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管理主义的取向,它秉承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传统,关注效率,强调工具理性;一种是宪政主义的取向,它秉承政治学和法学的传统,关注民主、社会公平,强调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限制。公共行政从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是以管理主义为研究取向的;新公共行政学是以宪政主义为研究取向的。20世纪70年代由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发展而来的公共管理分支,表现出强烈的管理主义取向。例如,佩里和克雷默 (Kenneth L Kraemer)在《公共管理:公共的和私人的观点》一书中在界定什么是公共管理时明确表示,他们关于公共管理的灵感来自威尔逊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并将威尔逊的思想基础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1)以政府作为主要的组织脉络背景;(2)以执行功能作为合适的焦点;(3)以发现有效管理的原则和技术作为发展管理能力的关键;(4)将比较作为该领域研究取得进展的方法。因此说,公共管理学是新泰勒主义的复兴,或者说是古典行政学的回归。这样,无论是政策分析途径还是公共管理途径,都可以看作是对公共行政学途径的补充与发展。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形成的、并在60年代中期以前一直居于支配地位的公共行政学是建立在科层制理论和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基础上的,它将自己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于行政组织或官僚体制上,以组织的内部为取向,注重机构、过程和程序以及行政原则的研究,并以行政效率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在与厄威克(Lyndall Urwick)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中,古利克 (LutheI&,lick)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原则概括为“P()SIⅪORB”,即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c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budgetmg)七个原则或原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学行为主义的批判。在这些批判者中有西蒙、达尔、阿普尔比(Paul H.Appleby)、诺顿朗(Norton E.Long)和沃尔多等。行为主义革命从对体制(官僚机构)的研究转向对政治行为的研究,从而使公共行政学失去了在政治学中的中心地位。然而,至今行政学的根基并未真正动摇,新的范式并未确立。尽管西蒙猛烈地抨击行政学的政治一行政二分法及其行政原则,并提出一种以决策为中心的行政理论,但他最终并未摆脱行政学框架的束缚。2、公共管理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和商学院逐渐成长起来。波齐曼和凯特尔等学者对此作了清楚的说明。波齐曼在《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称为P途径;另一种是来自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the business approach),简称为B途径。在波齐曼看来,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是一种以政策研究定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的一种新学科,公共政策学院部分地是以与旧的公共行政学院决裂的方式创建起来的。然而,这种新学院或新学派很快发现了自己的局限性:停留于政策制定或部门管理很少要求正式的定量分析或重大的政策设计,而对政策执行或政策管理有更多的要求。公共政策学院需要某些与公共行政学相类似,但又与这个旧的学科有区别的东西。公共管理正是在70年代开始兴起的执行研究热潮中,作为这种解决办法而出现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所发起的政策执行研究,将项目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机构方面的重要性不再由它自身所决定,而是由它与公共项目绩效的相关性所决定。许多执行研究的学者将执行研究看作是一种新的东西(既不同于政策制定研究,也不同于传统的行政研究)。凯特尔认为,执行研究从两个方面推动了公共管理的形成:(1)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尤其是结构和过程)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这种研究焦点的转移具有深刻的含义,即学者们再也不能单一地看待组织及其对公共项目的贡献了。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对项目做出贡献。(2)执行研究首次使绩效问题变成了争论的焦点,公共行政学者们不能再自信地假定如果行政人员以正确的方式执行并调整行政系统的话,那么,政治家所制定的政策就能产生有效的结果。管理绩效问题超出传统行政学所能解释的范围,这就正如哈格罗夫(Erwin C.Hargrove)所说:在政策方案和政策结果的链条中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绩效管理。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也超出了政治学,从而具有了一个更广泛、综合的跨学科基础。这是因为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焦点留下了一些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执行运动的学者们也想从绩效重要性的发现中创立一种新的知识体系,而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带来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知识基础。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学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在这个过程中,工商企业管理的研究者们为公共管理学的产生作出了贡献。他们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然关注组织结构和强调以过程为取向,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并把焦点集中在战略和组织管理上。1991年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大会论文集――《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可以看作是公共管理学派的“宣言”。这次会议的主要动机是“把不同公共管理途径的信徒们团结起来”,目的是:(1)评估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2)发表和交流最新最好的公共管理研究成果;(3)通过弄清理论、研究和方法论的分歧来推动公共管理的发展;(4)为公共管理学者之间的交流创造便利条件。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后,公共管理学逐步成为与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共同进行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三大途径之一。欧文E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是三种不同的范式或途径,它们之间是相关的。然而在美国公共部门的研究中,这三个学派的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很少,他们有各自的追随者,有各自的学术会议和杂志。由于公共管理的特点以及其更适于当代公共管理实践的要求,被部分学者看作是代表了公共部门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它更具生命力,更有前景。(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确定研究对象的基本思路作为公共行政学的分支学科,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和方法论体系决定了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固有规律。公共管理学应按照学术活动固有规律来开展其研究活动,才能揭示公共管理现象、各种公共管理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公共管理学是以公共管理活动为基本对象,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管理什么、如何进行管理、管理中的各种关系以及发展规律的学问。从这个角度看,公共管理学不是对公共行政学的否定,而是对公共行政学的积极发展。从研究对象来说,公共管理学不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更多地将自己限制在对政府行政机关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范围扩展到其他非政府的公共组织方面。从研究焦点来说,公共管理学从以往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与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环境、战略与绩效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说,公共管理学改变了以往以规范研究为主的做法,重视量化方法与案例方法的应用,广泛吸收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分析方法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手段。公共管理学的发展,离不开更开放的学术视野和更广阔的学科发展平台。我们主张公共管理是经济学、管理学乃至社会学等多学科融合的结果,但政治学、行政学仍然是公共管理学的学科基础。切断公共管理学与政治学、行政学的内在联系,极容易导致把公共管理看作是纯技术化的“管理主义”倾向。公共管理学应该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统一体,不仅要解决“如何做”的问题,也要解决“为谁做”的问题;不仅要回答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公共事务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的“管理”问题,同时更要回答“为何做”和“为谁做”的“公共”问题。由此分析,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其服务的对象。这又使公共管理学研究具有了实践功能。公共管理学所包含的每一种理论与方法,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公共管理实践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具有重大的咨询参考意义。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实践性是公共管理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公共管理学研究应重视实践、注重现实。但现实并不等于现存,用恩格斯的话来说,现实是具有必然性的现存。公共管理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只研究现存的东西和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否则,其结果只会远离现实。公共管理学研究既遵循学术规范,研究和探讨各种公共管理现象、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同时又服务于公共管理的实践活动。因此,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目标也必然包括两个方面:在学科理论与学科建设方面,研究各种公共管理现象、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学学科体系与基本范畴体系;健全和完善公共管理学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公共管理教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在为公共管理实践服务方面,公共管理学着力于为公共管理活动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可供选择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要研究如何推行电子政务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公共管理方式、建立电子化政府;研究如何开展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如何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能力、建立和发展公共责任机制;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估等);研究如何应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来解决公共事务的管理问题,以促进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类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为公共管理实践提供具体操作规程,提供有效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因此,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提高公共管理绩效。2.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是人们对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与说明。因此,随着人们认识与说明的不同,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也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例如,罗伯特登哈特(Robert B.Denhardt)认为,公共行政学理论来源于公共组织理论、政治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等,由此出发,他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1)政治与行政;(2)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3)组织与管理;(4)理论与实践;(5)公共组织理论。美国杰克瑞宾(Jack Rabin)等教授编写的《公共行政手册》 (Handbook ofPublic Administration)一书,把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概括为: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理论;公共人事行政理论;联邦与政府间关系理论;公共政策与分析理论;公共决策理论;比较公共行政理论;公共行政的法律规则理论;公共行政教育理论;司法行政理论;行政发展理论;行政环境理论等。美国詹姆斯佩里(James L.Perry)教授在他1996年出版的《公共行政手册》 (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一书中,把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概括为:公共组织理论、行政责任理论、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理论、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公共行政伦理理论、公共行政技术与方法论。公共行政学者霍哲(Holzer)教授和盖布雷林(Gabrielian)博士将100年来美国公共行政学总结为五大理论:诚实、党派及像企业一样的政府;经典管理模式;政治与政策制定;人类行为;项目的有效性。与研究对象相联系,关于公共行政的概念,德怀特沃尔多在他早期研究《什么是公共行政?》中认为,公共行政存在着“两种典型定义:第一,公共行政是为达到政府目的而对人与物质的组织与管理;第二,公共行政是管理国家事务的艺术与科学”。他认为,关于公共行政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沦,其原因在于“‘公共行政’这个词有两种用法”,“一是知识探索的一个领域、一门学科或一种研究;二是一个过程或一种行为――管理公共事务。这两种含义紧密相关,却又各不相同”。他还认为,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这一特定过程的学问”,而“公共行政就是政府持续不断地活跃着的业务工作,这种业务工作通过一系列组织和管理程序,同法律的执行联系起来”。FA.尼格罗和L.G.尼格罗认为,公共行政学研究政府的公共行政活动,而公共行政可以分解为如下内容:“(1)是公共机构中的一个协作性集体的努力; (2)它遍布于三大政府部门(行政、立法和司法)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 (3)它在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而是政治过程的一个部分; (4)在许多主要方面与私人行政不同;(5)在为社区服务方面与大量的私人团体和个人有着密切联系。”理查德J斯蒂尔曼二世(Richard J.StillmanⅡ)编写的公共行政学教材《公共行政:概念与案例》,列举了12种关于公共行政的概念,并指出:这些公共行政概念中一般地都包含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是指政府行政部门的活动,当然,它也与立法和司法部门相联系;第二,公共行政必须明确地表达和执行公共政策;第三,公共行政包含着涉及与协调人的行为和人的努力的广泛问题;第四,公共行政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私域管理;第五,公共行政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第六,公共行政执行法律的活动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对我国来说,在公开出版的教科书中,“行政管理’’理论一般都包括行政环境理论、行政组织理论、行政领导理论、行政决策理论、行政职能理论、行政执行理论、人事行政理论、财务行政理论、行政法制理论、行政道德理论、行政监督理论、行政发展与改革理论等。我国的“行政管理”理论与西方公共行政学理论在理论的具体内容上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我们在研究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时,有两个方面的基本任务:一是公共行政学应包含哪些基本理论;二是各个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我们也不能把以往公共行政学中各学派的理论观点就等同于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是对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与说明。因此,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构成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的外延;系统地认识与说明各种行政现象、行政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则构成公共行政学基本理论的具体内容。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公共行政的认识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 20世纪80年代行政学在我国的恢复到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研究生专 业目录的修改。在这段时问里,我国的行政管理学是作为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进行专业设置的;相关概念“行政”、“行政学”、“公共行政”、“行政管理”、“行 政管理学”,在含义上没有明确区别,都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第二个阶段是从1997年研究生专业目录提出修改一直到现在。在这段时问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获得了日益深入的发展,并处于由计划经 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转轨时期;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西方国家以政府改革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的思想理论大量传人中国。与体制转型的社会现实相联系和受 外来新思想的影响,以政府管理为核心内容的行政管理概念已经不适应我国社会 发展的要求,改变原有行政管理的主体范围、管理对象范围、管理方式以及行政理念的要求日益强烈。显然,与公共行政学相比,尽管政府行政机关仍是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主体,但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也同时纳入了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之中。3.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我们按照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公共管理资源与公共管理手段等基本范畴及其内在逻辑联系建构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该体系包括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公共资源管理、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具体如下:一是公共管理主体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理论、公共领导理论。二是公共管理价值与规范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政策、公共管理伦理、公共责任、公共管理法律和公共管理监督。三是公共资源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四是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共管理技术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危机管理、传统行政管理方法、当代公共管理治理的新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五是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公共部门改革、公共治理新模式。4.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作为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公共管理途径,与公共行政学途径、公共政策途径相比较而言,其基本特征在《公共管理:艺术的现状》和《公共管理的现状》这两本论文集中已经作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凯特尔认为,公共管理运动所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途径既不同于公共行政学途径,也不同于政策分析中的执行研究途径。公共管理途径的倡导者试图从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中汲取可以广泛应用的经验教训。凯特尔综合了20世纪80年代公共管理学的代表性著作,对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进行了较全面的归纳。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主要表现为:(1)研究对象与范围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并不像公共行政学那样,将自己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是把研究对象扩大到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特点。公共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行政二分法作为其理论基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者来自各个不同的学科,他们充分吸收了当代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因此,公共管理学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策科学与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政治学以及公共行政学等学科日益相互融合,最终导致公共部门管理领域新途径的出现。公共管理学者来自于公共行政学、经济学、政策分析、管理学等学科领域;公共管理学突破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它在保留传统公共行政学、政策科学的某些主题的基础上,在研究领域及主题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涉及诸如公共物品、外部性、公共服务供给、理性人、交换范式、制度选择、公共选择、政府失败、多元组织等大量新主题;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从经济学的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问题,常常被人们称为“以经济学为基础的新政策管理理论”或“市场导向的公共行政学”。(3)具体研究问题的特征。公共管理学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从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这使得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政治环境、项目执行、绩效评估、公共责任制及公共管理伦理这样一些在公共行政学中没有的或不被重视的主题成为公共管理学的核心主题。同时,公共管理学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如公共物品、公共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委托一代理、产权、交易成本、交换范式、制度安排与创新、政府失败、准市场、学习型组织、多元组织、认知风格、管理网络、管理工具、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等等。(4)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重视经验研究、重视从经验中汲取知识和重视以问题为导向,又是规范的,提倡研究 “应该不应该”的问题,用以规范公共管理行为。因此,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这就有别于公共行政学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囿于普遍适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5)更具现实性。公共管理学将其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体系,反过来又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与公共行政学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研究途径或研究方法。早期的公共行政学者主要采用制度或法理的研究途径(形式主义的研究方法),侧重于政府制度、机构、法规方面的研究;20世纪20年代,受“科学管理革命”的影响,公共行政学采用了所谓的“原则”研究途径,注重一般的行政管理原则的探索和概括;三四十年代,受政治学“行为主义革命”的影响,公共行政学推崇经验科学的研究方法,把观察、实验、模拟、抽样、访谈、调查一类的方法用于对行政行为的研究;二战后尤其是五六十年代之后,公共行政学者广泛地运用运筹学、系统分析、损益分析、案例研究、计算机模拟等新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波齐曼认为,公共管理学研究可分为两种途径:公共政策途径(the policy approach,又称为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the hlsiness approach,又称为B途径)。波齐曼在《公共管理:学科的现状》的导言――“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则力图将P途径和B途径加以综合,认为公共管理途径应具有如下特征:(1)既关心战略,又关心过程,但以一种外部的焦点为取向;(2)在强调硬知识(管理方法、技术尤其是定量分析技术)的同时,继续关注“软知识(管理的政治环境、价值等);(3)以资深公共管理者(中层和高层管理者)为方向; (4)给公共管理中的“公共的”下更广泛的定义,以便将非营利组织、私人企业的公共方面包含其中;(5)关注理论和规范研究。P途径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但P途径的公共管理对政策分析强调计量分析与经济学应用的思路不满,更看重政治和管理的层面。具体地说,P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眭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B途径重视的不再是内部行政管理的机制与过程,而是受管理主义的影响,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在这一派的理论中,许多概念是直接从企业管理借鉴过来的,如民营化、企业型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评估等。具体来说,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问的管理外,还强调对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按照波齐曼的说法,公共管理这两个来源或途径有其各自的体制与职业上的背景或基础,P途径主要来自公共政策学院,并流行于“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中,其研究成果(论文)最常见于《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杂志;而B途径主要来自商学院,并为管理科学学院的公共部门管理学部以及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所使用,其论著最常见于《管理科学评论》、《管理科学院院刊》和《公共行政评论》等杂志。波齐曼将这两种途径加以比较,认为两者有某些共同点,如以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这两种途径又各有所长: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而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一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作为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P途径和B途径之间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但它们之间也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的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对公共管理过程就会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戴维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他说:公共行政的研究有三条相对分明的途径,各自对公共行政有不同的阐述。一些人把公共行政视作一种管理行为,与民营部门的运作相类似;另外一些人则强调公共行政的公共性,从而关注其政治的层面;还有一些人注意到了主权、宪法和管制实践在公共行政中的重要性,从而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法律事务。三种不同的研究途径对于公共行政的运作,倾向于强调不同的价值和程序、不同的结构安排,也用不同的方法看待公民个人,而每一种途径对于如何发展公共行政的知识也有各自不同的主张。更为复杂的管理途径又可以分为两派:传统的管理途径和当代以改革为导向的“新公共管弹”。公共管理学更多地以经济学为基础,因此,经济学途径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在当代公共管理及公共政策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学途径是公共选择理论和新制度学派。莱恩在《公共部门:概念、模型与途径》(第三版)一书中认为,公共部门中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过程是通过来自公共选择、新制度经济学、政策执行、管理与评估等不同领域的模型或途径来进行研究的。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新制度主义或新制度学派是一种新的、影响在不断加强的公共政策研究途径。它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制度自身是人类设计的产物,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目的结果;制度之所以在社会中存在,是因为它们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官僚制);作为持续不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制度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因而它们不仅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2.公共管理学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从学科归属来看,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又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与公共行政学有诸多的相同和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差别。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在方法上的突出特征是强调用跨学科研究途径来研究公共管理问题,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既保留了公共行政学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又注意随时吸收当代科学方法的新成果。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1)实践抽象法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基本也是最古老的管理职能,在长期的公共管理实践中,人们已形成一些较稳定、定型化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式或思考方式。因此,如果将这些经验式的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就可以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这种对管理实践进行总结、概括和抽象,以获得新的公共管理理论的方法,就是实践抽象法。实践抽象法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共管理人员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如他们如何确立问题,如何搜集信息去分析问题,如何寻求、判别与选择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案,如何实施最优的方案等等,找出公共管理过程或某一个环节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抽象出公共管理的理论、原则、方法等,用以指导新的公共管理实践。实践抽象法的基本取向,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不断反复。(2)实体分析法公共管理中的实体分析法,就是在进行公共管理研究时,将公共管理的主体即公共组织,如政府公共部门、非营利组织和准政府组织等,作为一个实体来看待,重点分析该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从而获得对这一实体活动的条件和规律等的认识。运用这一研究方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熟悉、了解政府部门和相应的非政府组织及其行为过程,了解法律、政策等要素。例如,制约公共管理机构的主要因素、公共管理机构的目的、所开展的活动、所拥有的资源和权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等。通过对这些基本问题的理解,去分析公共管理机构作为实体性存在的基本状况,获得公共管理的认识和理论。实际上,实体分析法不仅仅是研究公共管理的方法,也是公共管理实践中经常使用的工作方法,因为在公共管理中,通过这种实体分析法,往往可以形成一套理论和技术,帮助公共管理人员去分析本部门关于管理目的、制约因素、资源和权限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等情况,从而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提高管理的效率。(3)实验法实验法的本质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使用这一方法的必备条件是:实验环境必须是经过周密设计并排除与实验无关因素干扰的可控环境,实验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结果通常必须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为了得出精确可靠的实验结果,可以进行反复实验和对比实验。实验法最初来自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分析可以做到精确,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涉及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难以真正准确地加以预测的。因而严格地说,社会科学中的实验分析更多的只是一种准实验分析。公共管理学中实验分析更多的是准实验分析,通过选择某些对象或领域,甚至人为地提供某些条件,推行管理实验或政策实验,以取得经验,全面推广或铺开。实验法也是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公共管理研究中,可以通过选择特定的对象或领域,甚至人为地提供某些条件,进行管理实验或政策实验,以取得在更大范围推行某一类公共项目、实施某一种改革甚至整个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实验法可以采用典型实验法和跟踪实验法进行研究。(4)系统分析法就其本质而言,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公共管理学中使用系统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公共管理系统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鼓励对公共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公共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同时的研究;引导人们注重这一系统中的结构、层次与功能;促使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开拓新的知识领域。系统分析方法的内容包括整体分析、环境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方法为公共行政学理论与管理知识的汇合、为各种公共行政学理论流派的统一创造了机会。系统分析方法给人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个公共行政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看待公共行政的途径,也为研究公共行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同时,系统理论还为公共行政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提供了基础。运用这种研究方式着重研究的是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确定关系模式即量变形态;致力于谋求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及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以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能、高效率。在这方面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塔尔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高斯、雷格斯等。(5)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通常是指把所要研究的对象与不同的或相似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或将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的情况进行比较,通过鉴别事物之间的异同及其制约因素等,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找出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相应地,比较分析法可分为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公共管理学中的比较分析要求研究者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要求对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公共管理系统及过程加以比较,从中既找到公共行政学的一般的或普遍的理论,又发现各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特色,丰富整个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及方法理论体系。比较研究法是公共管理研究和学习中的一个极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对我国来说,在当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向深入、加人WTO后进一步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背景下,这一比较分析方法更为重要。如运用纵向比较法,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公共管理所包含的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和方法等的比较,就能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公共管理的不同变化和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出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和实质,加深对现阶段公共管理的认识。又如,运用横向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同一时期或不同时期公共管理系统和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各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公共管理特色,尤其是总结发现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而择优弃劣、取长补短,为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提供有益的借鉴。(6)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来临,人们也开始不断地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事物,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导致了公共管理学多学科交叉式的综合研究方式。这种研究方式强调各学科之间理论与方法的互补,运用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来解释与解决公共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7)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的要点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这种方法的重点是强调人际关系、政治等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而不是抽象推理或刻画细节,因而它特别适应公共管理学及工商管理学研究的需要。案例分析既是当代公共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又是当代公共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
以下这些高校发布21考研招生简章,初试科目有变动!!一、招简【用途】获得该校的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等诸多宝贵信息。【时间】一般公布招简时间集中在7-9月份,但往年也会有一些学院和个别专业先于高校发布考研招简信息。【值得关注的汇总重点】报考条件、招生专业及方向(重要)、招生人数(重要)、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和参考书(重要)、学制、学费、奖助政策、宿舍、复试方法(重要)。招收专业:一些技术专业或方向因现行政策或教师等缘故,作出调节乃至已不招收。录取人数:搞清楚招收配额是否包含推免。联考录取人数相较往年转变状况对你才更有意义。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和教材:重点了解院校考试科目有没有转变。假如考题方式转变,相对的考试内容、教材及其考试题种类、总数等都是变,要及时调整。考研复试方式:有的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会给出考研复试方式,有的沒有。沒有出考研复试方法的则是在每一年考研复试前一段时间会公布有关方式,提议各位看一下以往的考研复试方式,重点关注复试分数线、复录比、初试考研复试考试成绩比例等。二、部分高校公布2021考研招生简章1、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1考研新增了中国语言文学硕士专业,去年只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新传专业334的初试参考书目有变动。及时跟进、询问,看看所报专业是否在2021考研还会招生,或者又有哪些新增的。首次招生的专业,一般都比较好考些2、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3月份就发出了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预告,包括招生专业目录、自命题科目等内容。同时还公布了考试大纲、参考书目以及历年真题,并表示这些与2020考研基本相同。3.东华大学东华大学公布了2021考研金融硕士专业的招生简章,内容包括初试科目、复试内容、录取方式等。4.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大学2021教育管理硕士专业招生简章,但该专业有年限限制,应届生是报考不了的。三、部分高校初试科目变更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2、吉林大学——化学学院3、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自命题科目有变动4、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法学有变动5、佳木斯大学自主命题考试科目将发生重大变化6、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专业课考试将采取全国统考的形式,统一采用“313历史学基础”。7、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拟调整专硕初试考试科目专硕0854电子信息类(01计算机技术02网络空间安全03人工智能 04软件工程)初试科目中“204英语二、302数学二”拟调整为“201英语一、301数学一”,8、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招收专业:国土资源与生态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二级学科)招生规模:8~10名硕士研究生面向专业:经济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地理学、资源科学、遥感与 GIS等相关专业9、复旦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学院从2021年起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生。“软件工程(专业代码083500)”专业的相关研究方向和部分招生计划调整到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代码081202)”等专业招生。软件学院继续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生,招生专业为“电子信息(专业代码085400)”。2021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生50人左右、非全日制硕士生80人左右。2021年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以学校9月份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为准。【考研高赞备考书单】考研英语单词:《考研词汇闪过》,按考频划重点,省时间真题:英一《考研真相》/英二《考研圣经》每个句子都图解,不用害怕看不懂文章适合四六级没过、基础弱用其他书都没这么详细!考研数学1、教材同济六版/七版《高等数学》同济五版/六版《线性代数》浙大四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练习题李永乐《复习全书》张宇《高数十八讲》汤家凤《高数辅导讲义》考研政治1、理论徐涛《核心考案》肖秀荣《命题人知识点精讲精练》2、视频:徐涛3、押题书:肖秀荣的肖4、肖8卷
在每年的考研大军中,跨专业学生都占了较大一部分,但并不是所有专业适合跨专业考研,像医学专业就不允许跨专业考研,文科专业跨理科专业都是非常难的。如果你选择跨考,最终可能"名落孙山"。那有哪些专业适合跨专业考研呢?如果你不太清楚,不妨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哪些专业跨考难度系数低,跨专业需要注意什么?"一、哲学跨专业考研成功率最高的专业之一。哲学专业考试简单,纯背诵内容!毕业以后,可以选择老师或者公务员,本专业研究生对考生专业没有特殊要求,是想考上名校的学生最佳推荐!哲学专业有哪些较好的学校?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例,院校排行榜: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考试科目不同,具体的研究方向与考试科目各位考生可登录院校研究生院官网查看招生目录与考试科目,或者登陆研招网硕士专业目录查看。二、法律硕士(非法学)从前的法硕简直就是专为跨考而生的,不允许本科学法律相关的同学报考,只招收非法律专业的考生。不过现在已经开设了法律硕士(法学)这一专硕,但与法硕(非法学)招生也并不冲突。图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年法硕非法学法律硕士(非法学)是全国统考,不考数学。公共课考英语、俄语、日语三选一以及政治。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刑法、民法;综合课: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图为武汉大学2020年法硕招生数目全国联考,所有学校考的都是一样的内容,复习方法以及参考书都一样,打消了跨专业考生的诸多顾虑,而且复习到一半突然想换学校也毫无压力。三、管理类七剑客有七个专业学位,他们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考的内容是一样的,统称为管理类联考。考试科目只有两门,管理类综合能力和英语二。是的,不用考高数就算了,连政治都省了。这7个专硕就是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审计硕士。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卷面结构:数学、逻辑推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说文)。专业性不强,这个数学据称,初、高中水平就可以。英语二是大学四级的难度,可以说很友好了。上手容易,文理科生都可以报考,是非常适合跨考的专业。四、国际商务硕士国际商务专业是专业硕士,该专业大部分学校的专业课考396经济类联考,公共课考政治和英语一,这个专业虽然属于经济类专业,但是在考研中也是不考数学的,因此难度也会小一些。国际商务硕士是旨在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高级商务专门人才。这个专业挺热门,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比较吃香。(ps:学费不便宜)五、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等为学科基础,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为直接工作方法为案主(client)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解决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帮助案主重塑自信,走向社会正轨。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特色课程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六、新闻传播先给大家看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2012届就业率较高的本科专业中,新闻传播学以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3.8%高居所有专业的第30位,高于平均就业率91.5%。但是,毕业三年内职业转换率高的本科专业,新闻学以42%高居第二。也就是说,虽然新闻传播学的毕业生找工作比较容易,但在三年内,有近半数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了。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新闻行业已经不欢迎万金油式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需要各种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的毕业生,着力培养专家型的记者。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以及网络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在意与自己相关专业和行业报道的专业水准了。传统新闻学专业学生虽然新闻功底扎实,但缺乏跨行业的专业知识。好比一位缺乏经济学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的记者,是很难写出一篇有水准的财经报道的。随着外汇市场、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期货、产权交易市场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现有各类财经新闻采编及制作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水平也显得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在IT领域,如果同时有一定的工科学科知识背景,报道会更具深度。因此,新闻专业也是在众多跨考专业中,为数不多的跨专业考生比科班考生更有优势的专业。在这儿还要再提醒各位打算跨考的小伙伴一句:选择专业时还是要因人而异,注重自己的实际情况
成人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主修课程《管理学》复习题公共管理专业主修课程《管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技术技能是( D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A.基层 B.中层 C.高层 D.各层2.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是指( C )的形成与发展时期。A.科学管理理论 B.人际关系学说 C.行为科学理论 D.期望理论3.目标系统中最上层的目标是( B )。A.社会经济目标 B.宗旨任务 C.专业目标 D.组织文化目标4.决策就是( C )方案。A.筹备 B.拟定 C.选择 D.执行5.( B )更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团队精神。A.工作轮换 B.工作扩大化 C.工作丰富化 D.以上全部6.正确处理直线经理与职能经理的关系,应该将指挥权给( A )。A.直线经理 B.职能经理 C.双方 D.共同上级7.传递信息的速度最快的是( D )网络。A.轮式 B.链式 C.Y式 D.全通道式8.吉赛利在其著作( A )中提出了领导性格8种个性特征和5种激励特征。A.《管理才能探索》 B.《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 C.《经理的职能》 D.《组织的科学原则》9.打破现状,就必须解决( B )问题。A.急性 B.慢性 C.目标 D.人员配备二、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1. 1.时间序列分析法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D )。A.移动算术平均法 B.生命周期分析法 C.德尔菲法 D.指数滑动平均法 E.多元回归分析法2.越是组织的最高主管人员,其所做出的决策就越倾向于(ABCE )决策。A.战略型 B.非程序化型 C.科学型 D.经验型 E.风险型3.对管理者考评的基准有( ABC )。A.个人品质 B.考核目标 C.管理原理 D.技术技能 E.应变能力4.利克特的四种管理模式包括( ACDE )。A.利用-命令式 B.开放式 C.集体参与式 D.温和-命令式 E.商议式5.最常用的综合控制方法有( ACDE )。A.财务比率分析 B.关键点控制 C.损益控制 D.内部审计 E.投资报酬率控制三、判断题(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1.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 )2.全面质量管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日本人在二战后迅速接受这一理念并付诸实践。( √ )3.愿景是组织对于“我要到哪里去”的思考。( √ )4.活性化不仅仅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管理的目的之所在。( √ )5.在21世纪,知识与职业管理者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因素。( √ )6.职业生涯管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管理活动中的体现。( √ )7.赫茨伯格认为薪金、安全、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 )8.领导特质理论认为,领导的才能与先天的特质有很大关系,但只要努力学习,特质的不足都是可以弥补的。( × )四、名词解释1.目标协调原理目标协调原理是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能取得协调一致,人们的行动就会趋向统一,从而为实现组织目标所取得的效率就会越高,效果就会越好。2.组织中的职权分裂当解决一个问题或作出一项决策,必须汇总两个或更多管理者的职权才能实现时,就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职权是分裂的。3.职能制组织结构中的“隧道视野”是指在职能制组织结构中,每个部门都只关注自己所分担的那一块任务,每个部门的人都努力追求本部门利益的最大化,但没有人对整体负责,没有人对顾客负责。4.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是赫兹伯格提出的一种内容型激励理论。该理论把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不能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后者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五、简答题简述系统的观点对组织管理的主要启示。答:首先,管理者的工作就是要协调组织中各个部分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相互依存的部分能够在一起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3分)其次,组织的某一个部分所采取的决策和行动会影响到组织的其他部分。(3分)最后,管理者必须认识和理解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组织忽略了政府的法规、供应关系或者各种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那么他是不能长久生存的。(4分)
先不说正事,先容小编吐槽一下下···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阿~受不了啦~居然还有小白不懂怎么查自己的专业课代码,都要开始复习专业课了,复习哪一门你都不造···吐槽完毕,开始说正事,考虑到这些考研小白白白白白,小编一咬牙一跺脚,做了个伟大的决定,要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搜集有效有用的专业数据信息了,一所学校到底好不好考,数据说话!看完还不会,你别来见我了(怼:说的咱们好像见过似的)大家都知道,从决定考研那一刻开始,就开始寻思着报考哪所学校,或者说哪所学校对于自己来说考上的把握比较大一点。这个目标的确定不能靠自己主观臆断,也不能听别人“瞎说”,必须要亲自经过一番数据证明对比,最终定下目标。嗯哼~,就小编这么多年在考研界摸爬滚打的经验来说(怼:吹大牛也不脸红),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目标院校专业的六项关键数据: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复试分数线。这些数数据的来源无外乎官网各种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复试通知名单,录取名单,以及官网提供的历史数据。以上废话已经说的大家眼睛都看出茧子来了,关键是怎么找???今天小编就手把手教教小白加懒癌晚期的筒子们,认真看啊,全网独家择校选专业秘籍1 怎么找官网小白白们电脑上都有浏览器吧,(我知道你有手机,干正事别用手机) ,浏览器输入**大学研究生院就可以找到,要认准官网和网站,别被那些假的野鸡大学网站骗走了。当然,有些学校他不叫研究生院,有什么**大学研究生处,**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搜索**大学,比如:进入该学校官网一定会看到招生就业一栏,要么是在首部,要么是在左侧(如下图山东大学)从这里可以准确直接的进入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公布网站。2 进入研招官网该怎么找有用信息我们要搜集的目标是招生人数、报考人数、录取人数、报录比、推免人数、复试分数线。一、招生人数首先招生人数大多数会在专业目录里面出现,有些则不对外公布。仍以浙大官网为例:直接点击硕士生招生进入信息专栏:给大家一个小方法,一定要留意信息公布的时间,这对我们查找信息很有帮助。去年浙大招生简章公布时间为9月下旬,今年也差不多在这个时间,其他学校也一样,今年招生简章公布的时间可以参考去年的时间。▽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有些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是分开公布的,比如山东大学,也有一部分像浙大把所有当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在一个页面上,就比较贴心了哈~▽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关于招生简章要看的内容,后续小编会继续详细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看,敬请期待吧~下图是浙大2017年专业目录,大部分学校的专业目录都是长得这样子,也就是在专业目录里面能找到你要考试的科目(专业课代码)以及该学院或者该专业的招生人数,推免人数。注意!注意!注意!注意区分专硕和学硕哦~别看错了。▽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下面是山东大学的2017招生专业目录部分截图,提醒大家要注意研究方向,虽然考试的科目一样,在报考时,需要你填写研究方向,不要忘了在哪里看。关于招生人数,老铁们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除了在官网上,也可以向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求助攻,了解一些内部消息。最好看一看近几年的招生人数情况,招生名额越多,也就意味着录取的希望就大一些,否则就很危险,如果你连招生人数都不知道,不幸报了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也许从你定下目标的那一刻就注定失败。二、推免人数有同学会问,像山大这个都没有公布推免生招生人数怎么办?有两种途径:1.研招网:查看报考专业招生计划和推免人数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硕士目录一栏查询。输入你要查找的学校和专业,然后会看到一下界面,将鼠标放在下图①专业两个字旁边的倒三角那里,会出来②处的黄色小框框,然后就可以看到专业招生人数以及推免生人数。▽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2.通过院校官网公布的推免生录取名单推免生录取结果大概在十月下旬左右公布,并且名单同样会公开,大家打开名单一数就知道推免生有几个人了。这样总的招生人数减去推免的,就可能是最终统招人数。▽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三、报考人数及报录比关于报考人数,一般情况下,我们是看不到当年的报考人数情况,只能查找往年的报考人数,悲催的是,往年的也不一定能找到。有些可爱可亲的学校把各种历史数据做好供考生参考,简直不能更贴心~比如山大,浙大等等;有些学校吝啬的招办老师懒得啥都不对外公布,一脸傲娇的样子~好气哦~有了这些可靠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知道该学校该专业报考热度如何,录取比例怎样,分数线如何,这样的目标适不适合你,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从而给自己定位。像上图,浙大16年政治经济学报考15人,录取3人,也就是报录比5:1,相当高啊,但是要知道,报录比说白了很容易吓唬人。真正能反映该专业竞争激烈程度的是,复试录取比例,也就是差额复试比=复试名单上的人数与最终录取人数的比例。那这个复试录取比例该怎么看呢?小编已经不止一次的跟大家说过了:①是复试名单,几乎所有学校都会复试分数线发布之后,陆续公布进入复试名单,可以清楚的看到进入复试的同学有多少人;(时间:34所公布相对较早,其他学校会在3月中旬国家线公布之后出复试名单)要注意的是,在该学校的研招网上面不一定能找到,有些学校会通知说到各个院系的官网上面去找,大家就搜**大学**学院官网就可以。以山大为例: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复试也就是上线人数为8人;▽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当然不要忽略了一些加分政策上线人数,比如山大的公共管理专业,统计数据一定要做到全面。②是最终录取名单,根据教育部要求招生过程保证公开透明,最后录取结果一定会在官网公示(有些是在研究生院官网,或者在院系官网公示),最后录取人数也一目了然。(复试结束4月底开始陆续公布)▽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录取名单是我们获取该专业最终录取人数的直接方式,结合17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我们就可以知道,该专业是否有扩招等等;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有可能大于初始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通过上图山大录取名单对比复试通知名单,发现上线8人,刷掉3人,调剂1人,最终录取6人。而且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中初试第二,最终复试逆袭成了第一,初试第四名被刷,最后一名(第八名)成功录取。所以说,我们目前第一大关就是冲入复试名单,然后认真准备复试,不到最后进入拟录取名单的那一刻,绝不放松。敢说有多少复试失败的同学,都是初试一结束就放羊了,没有重视复试,导致最终遗憾的结局,所以在此也提前给老铁们提个醒。数据就在这,就看你会不会对比、会不会看。其他专业以此类推,以同样的方法对比,就可以得出该学校是不是大坑!作为择校选专业的一个重要指标。注意差额复试比例不同于报录比(报考与最终录取比例),复试差额比例更能反应该专业竞争激烈与否。四、关于该专业招不招收调剂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大家可能也会关注这个专业往年有没有招收调剂生,山大是直接备注了哪些学生是调剂过来的,如果没有备注,该怎么查看调剂生名额呢?▽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大家注意到没有,最后一位调剂生的考生编号,显然和其他同学都不一样,其他一志愿的同学,除了后五位,其他的都一样,而这位同学很显然是从校外调剂进来的。考生编号前五位是报考学校代码,山大10422,北大10001,大家看明白了吗?通过这个办法可以查出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有没有接收校外调剂,因为有些学校拒绝校外调剂生;如果接收,通过查询调剂生的考生编号前五位,也可以知道他们是来自哪些学校,可以知道调剂生源的大致范围(有些学校喜欢招985/211的调剂生)但是像浙大,录取名单里面没有公布考生编号这个办法就不适用了。▽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五、分数线大家看一所学校,第一要看的就是分数线:“这个学校的分数高不高哇,我能不能考上呀~”,都是以分数线作为参考。分数线分为国家线、34所自划线。国家线又包括A区B区线:①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一区系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 (市)。②B类考生: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的考生。二区系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51考研网当然,除了看一些大方向的分数线,更重要的是校线、院线。这些应该不难找,按照分数线公布的时间,在该学校研招网上面找就可以啦~▽点开放大看更清楚哦~好啦,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择校选专业信息数据搜集秘籍,希望,哦不,一定对你们有用。无论你现在已经定下目标或是在几个选择之间犹豫,只要老铁们按照小编给大家的指示,加上地域、就业、个人喜好等等因素的考虑,做好数据搜集对比,心中就会有明确的答案。现在已经4月,考研倒计时250天,希望还没定下目标的同学们尽快做好选择, 已经定下目标的同学,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基础!ppps:如果这篇对你有用,欢迎分享给更多研友看哦~如果有其他疑问可以留言哦~
部分学校公布2021年考研大纲!别急着备考,或许你的初试科目已改变!2020年考研已经进入尾声,备考2021年研究生的同学只有知道了考研大纲,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目标院校的研究生考试。不过,从去年开始,部分学校陆续改革考研内容,这就使得考生不得不重视考研大纲,避免做无用功。值得众多考生注意的是,部分学校已经公布了2021年考研大纲!2021年考研大纲已公布?考研初试科目改变,考生该如何备考?近日一位在职的考生联系小水,她说她要报考的学校陕西理工大学已经公布了2021年考研大纲。她想考的古代文学专业初试内容和复试内容没有变化,只不过跨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的加试科目有了新变化。因为她如今已经工作,但是基础并不是太好,所以只求考上一所大学读研就行。一来是圆自己的文学梦,读个文学类研究生;二来是想有个研究生文凭。而陕西理工大学往年报考的人数不多,又是理工类院校,考文学的人也不多,基本上都是调剂读研的居多,所以选这个学校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这样查到了2021年考研大纲,那么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也就清楚了,这样她备考也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去年开始,很多高校六七月份就开始公布考研大纲,但是今年的变化却是让小水没有想到的,因为提前发布大纲具体到了院系。其实不光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已经公布了2021年的考研大纲,还有包括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在内的多所高校已经公布了考研大纲。特别是早在三月份的时候,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2021年考研大纲就已经公布,这是小水没有想到的。而且不少学校在大纲里提及考研初试内容改变的问题,如五月的时候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就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专业课考试修改做了通知。如果考生忽略了大纲的改变,只是盲目备考的话,很可能做的都是无用功,毕竟大纲变化的话,考的是新内容,考生就很难考高分,想读研自然也就成了奢望。那么,考生在查到2021年考研大纲后,要注意哪些问题呢?01、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的变化或许很多考生是按照往年的考研大纲进行研究生的备考,但新大纲公布之后,考生就要注意考研初试和复试内容的变化,及时做一个调整。特别是那些改革考研初试科目的院校,考生查到考研科目和参考书目之后,应该及时更换新的书目,抓紧时间看书备考。要是等到临考的时候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考生基本上就会成为考研炮灰!02、考研报名的附加条件如小水上面提到的陕西理工大学,报考古代文学专业的话初试和复试内容基本不变,但是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的科目却有了太大的变化。同等学力及跨专业加试的参考书从《中国文化概论》和《西方文化概论》改成了《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明显看出,改之前和改之后的内容截然不同,如果跨考的同学和同学学历考生还是按照之前的参考书备考的话就容易吃大亏,要知道加试两门科目不及格的话,就算考生通过了初试和复试,学校也会不予录取的!不过,也有很多考研院校会将大纲延迟到九月份才公布,那么备考的同学可以参照去年的考研大纲,因为大部分考研院校年年换大纲的概率很低。一般去年刚改过的学校,不会再次变动。而一直没有变化的院校,考生就要注意,时常看看院校官网,注意新考研大纲的公布!如果你今年报考的专业突然不招生了,你会选择换专业再考这个学校吗?有人说,专业无所谓,只要考上自己想去的学校,成功读研就行。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考研调剂到二本院校,有必要读吗?为何很多人去读研却后悔了?为何不建议考生在家里复习考研?让你成为炮灰的不止是你的懒惰!2021考研党如何选学校和专业?这些实用攻略能助你在211或985读研
管理类硕士有哪些专业可以考?哪一个更适合你?考研初试有管理类联考科目的专业有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EM(工程管理硕士)、MPAcc(会计专硕)、Maud(审计硕士)、MLIS(图书情报硕士),这些都是在职考生想要备考管理类硕士的专业选择,接下来就让必尚考研一一为大家介绍这些专业吧!1、MBA(工商管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全称为工商管理类硕士研究生(英文名为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简称MBA)。该学位的设立,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即每年十二月末的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国家线后方可参加复试,复试通过后才可录取。专业代码为125100。MBA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其他硕士研究生只是培养科研型和教学型人才,偏向理论,不参与实践;MBA的招生要求一般为大学本科毕业、并有三年以上工作实践经验的人员。想要备考MBA的考生,可选择的院校有: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2、MPA(公共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又译公共行政硕士(台),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想要备考MPA的考生,可选择院校有: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等。3、MEM(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代码125600。是2010由中国工程院提议,委托清华大学进行学科论证,同年批复新设置的一种专业学位。工程管理是针对工程实践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包括: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决策的技术经济论证和实施中的管理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等。随着现代工程出现了规模巨大、决策流程复杂、涉及技术种类众多、组织结构庞大、历时漫长、参与人员众多等趋势。工程管理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得工程管理人员在现代工程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想要备考MEM的考生,可选择院校有:南京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东南大学等。4、MPAcc(会计专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又称专业会计硕士(MPAcc)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立的一种专业学位。专业代码为125300。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系统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备会计工作领导能力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想要备考MPACC的考生,可选择院校有:南京审计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等。5、Maud(审计硕士)审计硕士(MAud)于2011年2月1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设置该硕士。审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审计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置的专业学位。想要备考审计硕士的考生,可选择院校有:南京审计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等。6、MLIS(图书情报硕士)为适应新形势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对图书情报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图书情报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图书情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图书情报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置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2010年10月9日,国家图书馆和武汉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合作培养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截至2019年10月,全国共有48所院校招收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想要备考图书情报硕士的考生,可选择院校有: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等。如果有任何考研相关的问题,都可以私信: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