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专业包括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两个比较“热门”的专业,也包括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关系学等“冷门”,但比较高薪的专业。公共管理类专业更加偏重文科,因此文科生的比重更高一点。从就业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整理就业率并不是很高,属于那种看上去“高大上”,但实际上比较“坑”的专业,如果是比较差的大学,基本上学不到啥东西。当然,如果从考公务员的角度上看,公共管理类专业还是比较吃香的,尤其是文字功底比较强的同学,在事业单位、公务员系统中发展比较好。企业的就业上看,如果学校比较好的话,起步会高一点,比如总经理助理等岗位,如果学校不太好,起步只能是行政、人力一线岗位,待遇还是比较差的。因此,如果想要轻松的过完大学四年,并找一个体面的工作,考一所“好大学”的公共管理专业也不错,在全国200多所开设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大学中,选取了107所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供大家参考。公共管理最好的107所大学中,有两所大学公共管理是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和清华大学,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为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另外,107所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中,有24所大学拥有一级博士点。从地域分布上看,公共管理最好的大学主要还是分布在北京、江苏和上海等发达地区。从公共管理具体学科排名上看,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排名前三,北京大学排名第四。从学校属性上看,公共管理最好的211大学包括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最好的普通大学是江苏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如何择校?三大院校供你参考公共管理硕士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毕业生成为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熟悉具体公共管理或政策领域的领导者,管理者以及其他公共服务人才。如果你是体制内人士,报考MPA对自己的职业晋升有很大的帮助噢!接下来,必尚教育给大家介绍一下MPA的三大院校考研情况!浙江大学是全国首批24所设立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点的大学之一,200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招收MPA研究生,至今共招收了4100多名学生,生源覆盖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30多个民族。浙江大学MPA教育项目依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全校之力办学,覆盖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国内优势学科。项目坚持“需求导向、质量为重”的办学方针,经过18年的探索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并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初试考试科目:204英语二(满分100分)、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200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复试成绩总分为100分,由面试成绩(含英语听说,60%)和笔试成绩(含公共管理专业英语,10%、思想政治理论笔试,30%)组成。MPA总成绩计算:统考成绩/3*60%+复试成绩*40%。厦门大学是我国MPA专业硕士学位的发起、论证以及最早进行MPA教育自主试验的高校之一。MPA教育目标是为公共事务、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与分析等方面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为政府和非政府部门的公共机构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与技术的专业管理者和政策分析者。我校MPA的主要培养方向为:1. 政策分析 2. 政府改革与治理3.公共服务管理 4.公共部门人力与绩效管理 5.非营利组织与第三部门管理 6.公共预算与财政管理 7.公共资源管理。初试:①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②204英语二。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外语、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内容的考核。复试采用笔试、面试和实验技能考核等方式,对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现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公共管理学科获批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华南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二批MPA培养院校,2003年获得MPA试办权,2004年正式开始招生。2012年,顺利通过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的合格评估。截至目前,累计招收2745名MPA学生,其中1559名学生已经顺利获得了MPA硕士学位。初试外国语:采用英语二试题(英语二重点考察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翻译能力);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公共管理硕士采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试题。复试院校自主命题。总而言之,公共管理对于体制内人士是非常友好的,而且已经是一个大趋势,含金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这种地方,学历多重要我就不啰里巴嗦了,考MPA会是你最快提升学历的性价比超高的选择。有任何考研上的问题,都可以咨询必尚教育噢!必尚教育是不二选择。咨询|考研|择校|备考|经验|资料|研招指导|复试调剂私信:考研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的2020年度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结果日前公布,我院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以及我院参与建设的管理科学与工程流动站,综合评估结果皆为优秀等级流动站。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评估每5年开展一次,评估内容包括基础建设、招收选拔、培养使用、成果产出等四个一级指标,评估成绩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2020年度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估2993个,评估等级为优秀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为434个。学院始终重视博士后工作。建院之初,学院依托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招收博士后。2007年8月,国家人事部正式批准学院设立“公共管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截止2020年,学院累计出站博士后460余人,现有在站博士后近百人。已出站博士后在高校、研究机构、国家机关等单位发挥着重要的骨干作用,部分博士后成长为相关机构的领军人才。供稿丨人事办排版发布丨发展办
近20位来自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10月10日云集中山大学,见证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揭晓。浙江大学毕业的黄飚博士所作《当代中国政府的试点选择》和中山大学毕业的博士王春晓所作《政策实验与卫生治理:基于福建三明医改的案例研究》荣获本届优秀论文奖。浙江大学毕业的黄飚博士获本届优秀论文奖今年102岁高龄的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学术泰斗,被誉为“中国MPA之父”。2017年,中山大学创立“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旨在发掘和奖励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夏书章教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高度赞誉了夏书章教授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和人才培养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期待中山大学继续支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工作,继续和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密切合作。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颁奖仪式现场说:“夏书章教授的道德文章,启迪和教导了大量的后辈学人,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学习夏老认真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愈久弥坚的家国情怀,为治国理政研究继续奋斗。”陈春声向与会专家学者提议,通过兄弟院校和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打造成国内公共管理学界最权威的人才培养奖项。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总共收到来自全国的60多份参评博士论文,经过专家多轮评审,最终9位参评人进入终审答辩。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介绍,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三轮评审均执行回避原则。10月10日上午经过严格激烈的答辩环节,评委现场打分,最终决出2名优秀博士论文奖和7名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谭安奎表示,与第一届评选相比,本次评选缩减了优秀奖人数,新设了提名奖。这种调整的目的,是在凸显该奖项的高、精、尖学术追求的同时,扩大该奖项的参与面与受益面,使更多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够得到鼓励和承认。据悉,本次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将分别获得奖金10万元人民币,指导老师将获得奖金1万元。提名奖是本次新设的奖项,每位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将获奖金1万元,指导老师将获奖金0.5万元。“非常庆幸能在母校得到此奖,这是对我研究工作的肯定,我会继续将理论成果用于更好地服务百姓”,获奖者之一的王春晓博士说,他通过结合工作经验,以福建三明医改试点的案例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医疗改革和卫生治理问题,为推广卫生政策做出自己的贡献。中山大学毕业的博士王春晓获本届优秀论文奖另一位获奖博士黄飙的研究,揭示了试点何以能够成功推动中国改革的内在原因,为更好地发掘地方治理智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他说:“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在试点问题上的种种考量与博弈,中央决策与地方智慧如何更好地互动结合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感谢评委对我研究的认可,我将继续努力。”夏书章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公共管理就是治国理政的事业。“青年学者不要忘记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掌握好真本领,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推动国家治理创新。”谭安奎表示,中山大学以开放、公正的态度,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定位为全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学术推进平台和人才发掘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慧。【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说起读博,似乎每个博士生都有一肚子苦水。后学君今天给大家分享《青年参考》报的一份博士群像,让我们一起走进博士的百态生活~我其实是个“报销学”博士在北京一所985高校攻读公共管理学博士学位的戚清源,是他家乡的高考“榜眼”,本科期间就已经在C刊(即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南大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一路顺利地保硕、保博,导师也是国内该领域的执牛耳者,在旁人眼中,他可谓是“学霸无双”。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但实际情况有点儿不一样。戚清源说,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用来读文献、跑模型或写论文,而是“折腾报销”。他的导师同时接了好几个科研项目,还经常举行各类学术研讨会,每个项目都需要大量发票,这些繁琐的任务落在了戚清源身上。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从本科上来的学术型博士就我一个,师弟也指望不上。一次被抓差,以后(任务)都是你的。”他抱怨道。报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远超想象。戚清源挖空心思搜寻发票,几乎每天都要跑几趟学校财务处,比去图书馆的次数还多,有时师兄师姐们的报销事务也要他代劳。“(报销)总得有人干啊。”他说。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戚清源表示,他只有在出国交流的那一年才有时间好好读书。付出不会没有回报黄琛是比戚清源高一届的学长,专业是政治学,也是这所重点高校本硕博连读的高材生。他的导师“腕级”更大,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教科书之一的作者。黄琛对《青年参考》报表示,这本书也有他和其他同门的贡献。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导师给框架,我们负责写,我负责两章。整本教材十余章,大半出自师门诸位弟子的手,导师亲自撰写了导论、第一章和结论部分,润色了学生们的稿件。(我们所写的内容)基本就是根据(导师)上课时的笔记改的。”教材出版后,作者一栏只写了导师的名字,不过在序言的最后,导师写明了哪些人为本书的写作“付出了努力”,包括谁具体负责了哪一章。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付出不会没有回报。黄琛的同门师弟王光宇对《青年参考》报表示,他去年能够顺利硕士毕业,完全得益于导师的鼎力相助。学院规定每名学术型硕士必须在C刊上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要么是第一作者,要么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很多博士生为了C刊发文痛苦到夜不能寐,何况是学制只有两年的硕士生?这道硬性要求几乎成了悬在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王光宇表示,他拼命写出一篇论文,投了两家刊物都石沉大海。“杂志审稿期要3个月,不录用也不会通知你,还不能一稿多投。”眼看毕业在即,他只能向导师求助,结果当天下午就传来了好消息。导师一作、他二作,论文刊登在3月的一本C扩(扩展版核心期刊)上,王光宇得以顺利毕业。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大家基本都是跟着导师发文章,要不然根本发不出来。”他对《青年参考》说。虽然平时帮忙筹备会议、搜集资料这样的琐事没少做,但王光宇觉得自己遇到了好导师,已经很幸运了。找工作,博士有优势“是肯定的”求职难是博士们经常抱怨的问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找到了令人羡慕的工作。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英国只有3.5%的理科博士获得了永久性学术职位。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为何博士毕业生总感到工作机会不足?英国剑桥研究人员职业发展机构Vitae首席执行官克莱尔·维尼表示:大多数博士毕业生想留校从事研究工作,但不是所有研究工作都在大学内部,还有一些在私人企业的研发部门,所以博士生会觉得岗位紧缺。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维尼认为,大学对博士生就业的情况要开诚布公,让学生意识到,除了专业知识外,他们还需要发展其他能力,如企业家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沟通能力等。“除了关注研究人员的学术研究,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们自身的情况。”维尼说。《青年参考》采访的几名没有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毕业生,他们均对这一观点深以为然。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你所学的专业并不会严格限制你的工作。”黄琛和戚清源的同届校友曾斌对《青年参考》说。虽然专业是国际政治,学术能力丝毫不差,但曾斌挤出时间自学了注册会计师课程,拿下了CPA证书。博士毕业后,曾斌进了一家咨询公司,干得风生水起。他表示,想从事什么领域、选择什么工作都是个人自由。如今转行的情况很普遍,现在在哪个领域,不代表以后会一辈子被“困”在那里。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在北京某中央部委工作的尚同喜对《青年参考》表示,他很庆幸自己读了博士。他的本科学校不算太好,虽然硕士考入了北京某985高校,但竞争依然激烈,幸运的是,这一切全部在读博阶段烟消云散。“211博士”的头衔很耀眼,在导师推荐下,尚同喜以中美富布莱特学者的身份前往哈佛大学交换学习了一年。去年毕业后,他考上了公务员,一切都顺风顺水。来源于百度图片搜索“博士找工作肯定比硕士容易。”尚同喜告诉《青年参考》。体制内的人也更认这个。这里本来就有好多校友,一提你的导师是谁,大家都认识,有优势是肯定的。只要摆正定位、调整心态,博士生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总会有回报。严格的学术训练让他们拥有更多的积累和更广阔的视野,无论是在研究岗位还是其他工作中都能为其带来优势。—THE END—本文来源于《青年参考报》文 / 见习记者 袁野
来源:考博圈(ID:kaoboquan100)作者:听雨 编辑:学妹2019年我考上了南京某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的博士,2019年9月3日-2019年12月3日,我在博士征程中已度过了约90个日日夜夜,过上了“7117”的生活,真正体验了博士是什么、怎么做,不得不感慨一句:博士真苦真难啊。不过在这3个多月的日子里,博士生活虽苦,但我过得很踏实和充实,我找到了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我确定了为之一生而奋斗的事业。所以我还是比较支持考博和读博的,因为在读博的过程中你会进一步沉底自己,思想会得到进一步升华。我在此为正在犹豫不决或迷茫不知所措的研三即将毕业生提供一些考博的经验和建议,为你拨开考博迷雾见真章。报考报考哪所或哪几所学校?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什么时候报考?应该提交什么报考材料?一些列报考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首先,关于该报考哪几所学校。学校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能否考上,在选择学校前最好咨询一下有关老师或博士过来人。我认为选择报考学校主要有两个依据:第一是你的专业,根据你的专业去选择报考学校,首先去搜索一些有你专业博士点的高校,之后去逐一筛选;第二是你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招生都是申请审核制的,所以你学术水平必须过硬,必须有学术成果,也就是有发表论文,而且还是核心期刊的论文,所以选择学校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是选择985,还是211或其他。其次,关于联系哪个导师、什么时候联系导师、怎样联系导师。确定好报考的学校后就开始联系导师,联系导师越早越好,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联系导师那就要抓紧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所谓适合自己的导师是指专业和研究方向和自己相似的导师,我建议选择比较年轻的博导,一般年轻的博导比较有活力有能力,在学术上更能帮到你,年纪大点的博导一般都没有精力去搞学术了,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导师就要给导师发邮件,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再次,关于什么时候报考。可以参考去年的招生简章,关注好报名时间,关注好报名时间不要遗憾错过。最后,关于提交报名材料。提交的报名材料需提前准备,可以参考往年报名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高校都需要提交报名信息表、专家推荐信、硕士成绩单、英语证明、学术成果证明和攻博期间的科学研究计划书(计划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创新点等,字数不少于3000字,这个一定要提前认真准备,比较重要)。材料审核标准:科研计划书、科研成果和专家推荐信。备考备考内容为笔试和面试的英语和专业课。备考要有针对性和高效性。首先,对笔试和面试英语的复习备考。笔试英语复习方式主要是获得报考院校的英语真题,真题是最好的参考和复习资料,通过做真题了解英语出题动态和主要出题源,充分利用英语真题高效复习英语。其次就是英语单词,坚持单词的记忆,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因为句子是由单个词汇组成的,单词是基础。再次就是其他练习题了,做完真题就要做一些模拟练习题,可以选择其他高校的真题进行练手,可以选择考博英语各大院校考博英语真题,我是选择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考博英语真题。复试英语的复习主要是听力和口语,听力我们可以用手机下载星火英语或扇贝英语等APP,口语就要出声朗读阅读,大胆去说英语。其次,对专业课复习备考。学校没有指定专业课复习教材,专业课主要考试专业知识综合和研究方法两门。专业知识综合主要是借鉴该院硕士考试指定参考教材去复习的,我专业课所用教材为: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该教材比较厚,学科知识也比较全)、张成福的《公共管理》,袁方的《社会研究方法教程》、欧阳康,张明仓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心得体会:笔试是你进入博士的拦路虎和敲门砖,你必须通过笔试才有资格进入面试,另外笔试的成绩比例约50%,所以你必须考出一个好成绩才能在没有关系和人脉的情况下杀出重围,因此做好笔试的复习备考工作。此外,复习备考需要合理规划好考博时间,该怎么规划时间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具体安排,前期注重写毕业论文,后期注重考博。考核考核分为笔试和面试。所以在考核中你需要认认真真做好笔试,踏踏实实完成面试。首先,关于笔试。我报考的南京双一流高校管理学专业考试科目为英语和两门专业课。笔试英语题型为阅读、文献翻译和写作,和往年英语真题一样,考试时间3个小时,其中阅读1和2比较简单,难度相当于四级,阅读3和4比较难,难度介于六级和考研英语之间,1篇英译汉比较难,1篇汉译英比较简单,写作是关于人工智能(AI)未来发展展望。笔试专业课主要考试内容为论述题,论述题主要考的内容为理论基础,即让你用某一个或某一些管理学、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解释某一社会现象,出题质量还是比较高的。其次,关于面试。面试考察英语外语水平和培养潜质,外语水平面试主要方式为面试导师提问英语问题(1-2道)。培养潜质主要考查学术研究兴趣、研究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要求以PPT(8-10分钟)的形式汇报本人学术背景、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对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心得体会:笔试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所以要构思好答题思路,尤其是论述题回答要有条理和逻辑,字体要工整和清晰。在面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稳住心态,灵活应对,在面试的过程中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沉着灵活应对即可,重要的是要全程保持微笑。
10月10日,近20位来自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的知名学者云集中山大学,见证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揭晓。102岁的夏书章先生为获奖学生及导师颁奖,并作总结讲话。我院院长江小涓教授在颁奖仪式致辞并揭晓榜单,我院副教授戴亦欣所指导的博士生周凌一荣获提名奖。浙江大学毕业的黄飚博士所作《当代中国政府的试点选择》和中山大学毕业的博士王春晓所作《政策实验与卫生治理:基于福建三明医改的案例研究》荣获本届优秀论文奖。夏书章为获奖学生及导师颁奖今年102岁高龄的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学术泰斗,被誉为“中国MPA之父”。2017年,中山大学创立“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旨在发掘和奖励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夏书章教授江小涓院长揭榜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高度赞誉了夏书章教授对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和人才培养发展所做的卓越贡献,期待中山大学继续支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的工作,继续和清华大学公管学院在教学科研各方面密切合作。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颁奖仪式现场说:“夏书章教授的道德文章,启迪和教导了大量的后辈学人,希望广大青年学者学习夏老认真严谨的学术精神和愈久弥坚的家国情怀,为治国理政研究继续奋斗。”陈春声向与会专家学者提议,通过兄弟院校和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打造成国内公共管理学界最权威的人才培养奖项。据主办方介绍,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总共收到来自全国的60多份参评博士论文,经过专家多轮评审,最终9位参评人进入终审答辩。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谭安奎介绍,为保证评审工作公平公正,三轮评审均执行回避原则。10月10日上午经过严格激烈的答辩环节,评委现场打分,最终决出2名优秀博士论文奖和7名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谭安奎表示,与第一届评选相比,本次评选缩减了优秀奖人数,新设了提名奖。这种调整的目的,是在凸显该奖项的高、精、尖学术追求的同时,扩大该奖项的参与面与受益面,使更多的公共管理人才能够得到鼓励和承认。据悉,本次优秀论文奖获得者将分别获得奖金10万元人民币,指导老师将获得奖金1万元。提名奖是本次新设的奖项,每位优秀论文提名奖获得者将获奖金1万元,指导老师将获奖金0.5万元。“非常庆幸能在母校得到此奖,这是对我研究工作的肯定,我会继续将理论成果用于更好地服务百姓”,获奖者之一的王春晓博士说,他通过结合工作经验,以福建三明医改试点的案例为突破口,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医疗改革和卫生治理问题,为推广卫生政策做出自己的贡献。与会人员合影另一位获奖博士黄飙的研究,揭示了试点何以能够成功推动中国改革的内在原因,为更好地发掘地方治理智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持。他说:“近年来我一直关注地方政府在试点问题上的种种考量与博弈,中央决策与地方智慧如何更好地互动结合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感谢评委对我研究的认可,我将继续努力。”夏书章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学科,从国家的层面来说,公共管理就是治国理政的事业。“青年学者不要忘记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掌握好真本领,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推动国家治理创新。”谭安奎表示,中山大学以开放、公正的态度,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定位为全国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的学术推进平台和人才发掘机制,为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智慧。文章来源丨人民日报编辑丨发展办
10月10日,第二届“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颁奖典礼在中山大学怀士堂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毕业生周凌一入围终审答辩,其博士论文《层级体系下的协作:纵向干预何以影响地方环境协作?》获优秀论文提名奖,华宇副教授戴亦欣获优秀导师提名奖。今年102岁高龄的夏书章教授是中国公共行政学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公共管理学和政治学的学术泰斗,被誉为“中国MPA之父”。2017年,中山大学创立“夏书章公共管理优秀博士论文奖”,旨在发掘和奖励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优秀博士论文研究成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优秀学术人才。夏书章教授为获奖学生及导师颁奖周凌一的博士论文基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行为,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探究了纵向干预在地方协作治理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纵向干预为中国地方协作治理提供了合法性与可置信承诺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协作机制深化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一味目标导向的干预虽能建立协作机制并完成目标,却很容易挤出横向网络中的互动,使协作机制难以维系。这一论文系统剖析了层级体系下纵向干预对地方协作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深化了协作治理理论在中国情境的研究。周凌一和导师戴亦欣周凌一,2014年9月至2019年7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清华大学“清峰励英”奖学金、清华大学综合奖学金等,现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青年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协同治理、环境政策、公众认知等,研究成果发表于Energy Polic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Sustainability、《公共行政评论》、《复旦公共行政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等期刊。戴亦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公共政策所副所长,中国清华大学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戴亦欣2007年获得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学位, 2006年至2007年在南伊利诺伊州大学爱德华兹威尔分校任讲师。同年底回到清华大学任教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治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在环境协同治理、低碳治理、科技政策和可再生能源政策领域从事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等11项基础性研究课题,并参与“973”、科技部专项基金等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Climate Policy、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Societal Transi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Sustainability、《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中国软科学》、《科学学研究》等期刊,是《公共管理评论》、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Public Budget & Finance” ,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多家学术期刊的匿名评审专家。编辑丨发展办
“作为疫情期间公管学院第一个完成在线答辩的博士生,特殊时期以特别的方式完成答辩,我感到非常幸运!感恩老师们的无私付出,感恩我的导师胡鞍钢教授和国情院老师们多年来悉心指导,感恩父母的养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清华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不负韶华,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在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其管理学博士学位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张君忆激动地说。张君忆同学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根据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在学校提出了“服从大局、精心指导、按时毕业”的毕业工作原则指导下,公共管理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根据学校毕业生在线答辩方案,周密规划组织了全院首场学位论文答辩,张君忆同学成为公共管理学院首位采用在线方式答辩的毕业生。在此特殊时期,学校研究生院经过认真论证后,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周密的在线答辩和在线投票方案,悉心设计了答辩工作流程和应急保障措施,为毕业生按期顺利毕业提供了有效途径。公共管理学院各级领导和老师高度重视,教学办公室为此次答辩的顺利展开做了精心、细致的准备工作,专门布置学位论文在线答辩教室做好技术保障,多次组织答辩秘书和预计4月毕业的毕业生认真学习在线答辩需要准备的材料以及在线答辩的流程,并就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准备了充分的预备方案,并在张君忆同学正式答辩会开始前,教学办组织了两次答辩流程预演,确保了答辩人和答辩委员会委员熟悉答辩当天流程,保证了答辩委员会委员在线匿名投票环节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力地保障了答辩会的圆满成功。学院首场在线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现场正式答辩于3月10日早上9点准时举行,答辩委员会两位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周绍杰副教授和高宇宁副教授在清华公管学院的主会场,另外四位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经济管理学院施新政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军副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罗楚亮教授通过网络视频方式参会。张君忆同学在北京家中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答辩。与此同时,还有12名公管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旁听了此次答辩会。腾讯会议答辩现场在线答辩程序与线下答辩一致,学院学位分委员会代表首先宣读答辩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开始,答辩秘书介绍张君忆同学基本情况,张君忆同学进行论文陈述,就劳动力市场、生育和女性就业等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并逐一回答答辩委员会委员提出的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罗楚亮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韩军副教授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对于张君忆同学扎实的学术研究功底表示赞许,并对于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点评。答辩委员会委员对答辩过程和结果给予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并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答辩委员会主席于安教授宣布,答辩委员会全票通过张君忆同学的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其管理学博士学位。历时两个小时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会圆满结束。导师胡鞍钢教授在家旁听答辩会导师胡鞍钢教授在学位论文答辩会后交流中说到:“祝贺张君忆同学,开启了自己学术生涯一个较高的起点。虽然是在疫情中,但是学院学生培养工作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线上形式的博士生学位论文答辩,特别有意义,在我们学院开创了先例。再次感谢各位老师,能在疫情中,以线上的形式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讨论会。”疫情防控期间,公共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工团队全力以赴,多措并举,为2020届毕业生形成了强大有力的支持。供稿 | 教学办
作为高年级博士生的你,想要将来从事教职,成为“青椒”吗?想要训练好基本功,再踏上“青椒”之旅吗?想要了解前辈的“青椒”成长之路吗?还等什么,那就报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教职之路”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与我们一起提升!活动目的为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索一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博士生职业发展综合能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面向高年级博士生的学术求职与职业发展需求,联合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共同推出“教职之路”——公管学院博士生教学能力提升系列活动,通过理论研讨、实战辅导、参访交流等形式,支持与帮助博士生提高教学能力,为学生未来教职选择提供参考和指导。本次活动为即将毕业并在高校求职的博士生定制,参与全部活动内容、并完成实践指导环节的博士生将获得由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与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主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承办: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工组、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嘉宾预告钟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和比较教育、教育教学创新。开设课程《国际和比较教育概论》、研究生教学能力提升证书项目《教学设计与岗位实践》与《教学的奥妙》及本科生教育学辅修项目课程《课程与教学:理论与实践》。曾获教育部、北京市和清华教学成果奖多项。梅赐琪,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央地方关系,官员管理体制,政策创新机制等,讲授课程包括: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政治学、中国政府与政治等。曾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曾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目前担任清华大学青教赛人文、社科、思政指导组组长,先后指导十余名青年教师在全国和北京市的教学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2018年全国第四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梅赐琪老师作为清华文科、思政指导教师组组长指导清华参赛教师获得优异成绩系列活动日程安排(说明:必选活动环节提供午餐或晚餐盒饭)结业证书及要求拟获得结业证书的同学需满足以下要求:完成所有必选环节的活动内容。根据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与教学需求,选择一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设计15分钟的试讲,并在11月27日的实操环节中进行试讲(需要在11月15日前报名)。报名与咨询报名链接:https://www.wjx.cn/jq/49531204.aspx报名二维码:活动咨询:夏老师 邮箱:ppi322@mail.tsinghua.e.cn本活动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博士生职业发展训练营系列活动之一,并得到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支持(“公共政策学科博士生职业发展能力提升计划”),该项目将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间,通过国内外公共政策学科培养方案调研与研讨、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访交流、组织博士生工作坊、博士生职业发展训练营等形式,探索推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学科在博士研究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支持与帮助博士生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供稿丨政策所、研工组编辑丨发展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