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章,一般分为学术型招生简章和专业型招生简章,要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应的简章来看。每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都是在前一年的夏秋之交发布。但是,对于想从前一年春季就开始准备的同学来说,可以参看前一年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通常会保持相对稳定,只要国家没有大的政策变动,一般变化不大。而在看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时我们究竟要注意些什么呢?一、录取总数重要程度:★所有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都会开宗明义地点明XX年计划录取人数。一般在专业目录之中可以直接获取到数据。二、报考条件重要程度:★★★如果你是应届本科毕业生,那么这一部分对你来说并不重要;如果你是非正规本科毕业生,例如没有学位证,自考生、党校毕业等等,请注意报考条件上的具体要求,是不是能够以同等学力报考(请回复同等学力查看相关说明)。所有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中都包含报考条件,它主要规定如下内容:01考生的基本政治素质。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02学历要求。最低要求是本科毕业、学士学位,并且会对同等学力考生做出额外要求。例如要有进修经验、工作经验、曾经发表论文等,并且需要加试。注意:1、如果本科毕业和学士学位这两条要求同时存在,就暗示本科期间受到取消学位处分(一般是因为考试作弊)的同学没有资格报考。2、成人自考生、成人高校毕业生和专科毕业生一般会被归类于同等学力考生,但是具体情况因招生单位而异。此外,有的招生单位会拒绝专科毕业生报考。属于这一范围的考生,一定要详细阅读目标院校的报考条件。03年龄和健康年龄会规定上限。关于年龄上限:从2013年开始已经取消了40岁以上不得报考的限制。健康标准则由国家统一划定,(例如色盲不许报考化学、交通、仪器相关专业,乙肝携带者不许报考医药、食品相关专业)各校具体实施,同一个专业对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健康要求一视同仁。所以报考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即使跨校)的考生没必要过分担心,跨专业考生需要查阅高考考生手册或这所学校的本科招生章程,从而确认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满足要求。三、报名日程重要程度:★★报名日程,也是所有招生简章必备的内容,该板块主要向考生介绍报名方式和报名注意事项。1、报名方式近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方式统一为全国网上报名因此招生简章淡化了对此的说明。至于考研报考费用,从2013年开始,报考点选择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和广西的,需要网上支付报名费,其他一律都是现场确认时缴费。2021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大部分省份考研报名普遍采用“网上确认”形式来代替“现场确认”。费用则是因地而异。2、报名注意事项一般的,各招生单位都有自己的报名注意事项,考生一定要遵守。例如2010年中国药科大学就要求考生必须填写导师姓名。北京大学(含医学部)要求考生额外上传本人电子照片。四、考试日程重要程度:★考研分初试和复试,初试通过者才能进入复试。招生简章会分别初复试的日程和考查科目作说明。但是都不可能非常细致,这是因为初复试考查科目由专业目录详细指定,而复试日程则是来年再具体确定。五、联系方式重要程度:★★联系方式也是招生简章必备的内容。研招办(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联系方式是必须的,便于考生与学校取得联系。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也可能会给出。联系方式一般包括地址、邮编、电话号码、电子邮箱、网址。一般的招生简章最后都会附上招生办公室的电话。如果在上述情况下,你还是不清楚,可以打上面的电话咨询。六、学制、费用与待遇重要程度:★1、招生简章一定会明确地指出学制。传统上学术型硕士生为3年学制,对于已经进行学制改革的高校,文科一般为2年,理科一般为2.5~3年。专业型硕士生一般为2年,有些学校的法律硕士为3年。2、招生简章也一定会明确地指出费用和待遇。费用包括学费、住宿费等;待遇包括奖学金、助学金、生活补助、勤工俭学岗等。如果学校区分公费自费,招生简章就会明确说明。七、考试科目及代码重要程度:★★★看招生简章的主要目的就是知道该校如何招生并且如何考试,因此你还需要看以下内容:初试考试内容是什么?代码是什么?代码发生变化了吗?如果发生了,为什么变化呢?初试考试内容中哪一些是国家统考的?哪一些是学校自己出题的?专业目录也会给出每个专业的初试考试科目。注意:考试科目与所考查的课程不是一码事。现在流行综合科目,即是把多门课程的考题合并到一张试卷上,也就是说一门科目往往牵涉多门课程。此外,有些学校的专业目录还会给出每个专业的复试考试科目。八、参考书目重要程度:★★国家不允许在专业目录里出现“指定教材”字样,但是如果出现“参考书目”字样,暗示这必是主要复习用书。有些招生单位的专业目录不会给出任何参考书目,例如中国人民大学;有些招生单位的个别专业不会在专业目录中给出参考书目,例如北京大学;有些招生单位不会将参考书目附在专业目录里,而是另文规定,例如南开大学。所以还是需要仔细阅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End -以上讯息来源于中国考研网。22考研择校已经开始,预祝诸位历经千帆,不悔考研!
来源:怀珠教育咨询网来源:怀珠教育咨询网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是首批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国培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高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本文以下内容由怀珠教育结合院校官方信息及山西省招办杨怀珠编写的山西省高考志愿填报方法与技巧书整理而成,转载请标明出处。更多院校介绍可以关注怀珠教育公众平台或者登录怀珠教育咨询网院校导航栏目查询了解。院校简介历史沿革:1946年成立东北大学,1950年更现名。地址:吉林-长春属性: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2019在晋招生1A专业理科专业:教育学类、英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心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学类、日语、商务英语、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类文科专业:哲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类、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法学、俄语、日语、商务英语、新闻传播学类更详细的招生计划可到怀珠教育咨询网查看院校优势专业世界一流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第四轮学科评估:教育学A+、生态学A+、统计学A+、世界史A、生物学A、马克思主义理论A-、政治学B+、体育学B+、中国史B+、理论经济学B、应用经济学B、心理学B、戏剧与影视学B、中国语言文学B-、外国语言文学B-、数学B-、物理学B-、化学B-、地理学B-、音乐与舞蹈学B-、美术学B-国家级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原理、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世界史国家级特色专业:心理学、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科学、小学教育、物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哲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草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保险、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社会工作、教育管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英语笔译、英语口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环境工程、风景园林、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图书情报、音乐、广播电视、舞蹈、美术、艺术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教学(思政)2019院校专业录取规则专业志愿级差:对于进档考生,按照实考分由高至低和专业志愿由先至后顺序,结合专业志愿分数级差进行录取;第一、第二专业志愿之间级差5分,第二、第三专业志愿之间级差3分,其他专业志愿为平行志愿,有专业志愿与服从专业调剂之间级差1分。同分录取原则:同一专业录取时,若等效分(实考分减去专业志愿分数级差)相同,优先录取实考分高的考生;若实考分仍相同,优先录取政策性加分高的考生;若政策性加分相同或均无政策性加分,优先录取相关科目成绩高的考生(文科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理科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专业调剂原则:对于所报专业志愿无法满足并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按照实考分由高至低顺序,结合招生计划向其他专业进行调剂录取,额满为止。同一批次中包含多种性质类别(公费师范、非公费师范、非师范等)的专业时,调剂范围为同一批次的所有专业,其中以下情况除外:(1)若考生未填报任何公费师范专业,则不会被调剂到公费师范专业;(2)若考生未填报任何少数民族预科专业,则不会被调剂到少数民族预科专业;(3)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只录取填报本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接受专业调剂。15-19在晋录取分数线增量走势图理科线增量走势图:文科线增量走势图:注:曲线图上方第一行数字为高增量(院校各年度录取最高分与控制线的差值);第二行数字为计划数(院校各年度在晋招生总人数);图中“52”、“33.3”为院校认同高度(院校近四年录取线增量平均值),该认同高度是杨怀珠老师为了方便考生在选报志愿时对各院校进行定量比较,而对录取数据及院校相关信息的分析得来,同时它也客观地反映了院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图中“●”、“○”为低增量(院校各年度录取最低分与控制线的差值);关于曲线图更详细的解读请查看杨怀珠老师编写的《山西省高考志填报方法与技巧》一书中第十三节院校录取线随年度波动的描述。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ID:whzh_21bcr),已授权。文化纵横——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重生。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在过去数十年里取得重要成绩,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典型的看法是,研究生质量下降,原因是招生太多,应砍掉一半大学的博士点,压缩研究生规模。本文作者认为,这种“一刀切”的解决方式看似痛快,实际上行不通。他认为中国教育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不能仅从教育本身,还要从社会角度来考虑研究生培养问题,真正的要害是教育资源错配:那些无意以学术为追求而希望借高学历来实现升官、发财或出名者的大量涌入,那些不太有必要大搞研究却争着设硕博点的专业的增加,实际上对有志也有潜力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造成了无形的挤压。这应该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尽管本文发表于9年前,却对理解今天的问题依然具有参考意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尽管“文革”前——当时还没有建立学位制度——中国的少数著名高校就开始了研究生教育,但无疑,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在过去30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取得了巨大成就。仅就每年获得学位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数量而言,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做事就肯定会出问题;而且问题还不老少。其中一种比较普遍,而且很致命的批评是,目前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原因是招生规模太大,学位授权单位和“点”太多。而对应措施,除了加大国家的教育投入、提高研究生导师自身素质外,最主要是压缩研究生教育。例如有学者建议:按照大学的功能定位,重新审查和规范学位授予点的资格;纯教学型的普通大学,不允许招收研究生;教学与研究型大学,只招收硕士研究生;少部分研究型大学,才能招收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全国至少应砍掉二分之一大学的博士授予资格。这种看法在学界有一定代表性。他的某些判断和建议有道理,但我不完全同意他有关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基本判断,特别是其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加强行政监管的思路。我认为,无论是分析、判断中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是提出必要和可行的调整,都应当基于中国社会的语境以及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而不是基于抽象的教育理念或局促于某个学科;尽管我不排除政府的作用,但我认为,调整和改革必须更多交给事实已存在的(广义的)教育市场、受教育者和教育机构,而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彻底整顿”。质量有问题? 中国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增长了,特别是在1990年代以后;毕业生的平均质量也确实下降了。但这是否真的意味着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了?更重要的是,是否对中国社会很不利?质量下降和数量增加之间肯定有因果关系,但是什么样的?回答似乎一目了然;但我的分析会展示,答案并不那么确定;许多答案甚至取决于定义。从宏观上看,一个社会的无论哪个层面的教育,一旦开始从精英选拔向更多人扩展,无论社会和个人(教师和学生双方)做出何等努力,学生的平均教育质量都一定趋于下降。这个铁律,与社会的教育投资、教学软硬件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刻苦程度无关。关键是,教育质量不仅仅取决于教育者,还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潜质,甚至后者更为重要。虽然理论上说人人都可以通过教育提高自己,但人的天赋不同,通过教育提高和改善自己的可能就总是有限度;即使天赋相近,由于求学者的偏好不同,对未来职业和收益的期待不同,也会影响他学习意愿和学习的自觉投入。教师和其他外部条件不决定一切。同样面对孔子的循循善诱,弟子三千中,也只有七十贤人;颜渊“欲罢不能”,而宰予却大白天睡觉,乃至令孔子感叹“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因此,虽自诩“诲人不倦”,孔子对那些思维不灵活的学生并不坚持这一原则;强调“因材施教”的前提就是不认为人的自然禀赋或学习能力是相同的。假定任何社会全部人口中,颜渊类、宰予类以及介乎其间者比例大致稳定,那么随着教育的从精英向大众扩展,学生平均质量就一定下降。如果一个学校或一位老师只招收一位学生,碰巧招到了爱因斯坦或颜回,那它或他/她的教学平均质量就是任何其他学校或老师不可企及的;而既然并非所有求学者都是潜在的爱因斯坦或颜回,教育扩大导致学生平均水平下降则是必然。事实上,所有国家的无论所有层次的教育一旦从精英开始走向大众,是渐进地还是急剧地,其毕业生的平均质量都下降了。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正经历这个宿命,快速地;但原因之一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比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历史发展更为迅速。20年前,我听到中国教育界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说,中国大学生平均水平比许多发达国家一点不差(隐含地是,还可能超过):而今天,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超过23%的中国,教育界人士就很少这么说了。这表明研究生平均质量与教育条件和导师有关,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关系那么大;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最重要的是受教育者本身的素质,即所谓“人才”。数量增加,平均质量就下降。这似乎是教育的悲哀。但真是吗?也许用平均质量作为判断标准本身有问题,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教育界视野局促,对自身能力缺乏自知之明、夸大了教育功能。判断标准应是社会效用的;据此,更有意义的标准,无论对教师、学校还是国家,应当是也从来都是其“培养”的少数顶尖人才的水平。我们不是根据宰予,而是根据颜回、曾参来评判孔子的。若是关注顶尖人才,尽管缺乏经验调查数据,我还是推断,30年来中国培养的研究生的质量很可能在不断提高,尽管若做得更好些,可以提高更快些。若是人才最重要,那么问题就是,现有的尽管问题多多的研究生招生体制是否把有潜力的人才排斥出去了?只要不存在或出现这个现象,那么问题就不是太大,因为这些人对于研究生教育质量和社会科技学术创新具有决定意义。而教育规模扩大有再多问题,也不至于排挤了这些有潜力并有意愿的求学者,相反,一些在先前教育规模过小的条件下无法获得研究生教育的仍然有天分者很可能因此获得了这种教育,从而很可能是整个社会选拔培养的优秀人才绝对数量增加了;这就是教育规模扩大的收益之一。这不是说没有人才遗漏;有,一定有,任何时代的任何筛选机制都不可能将天下人才尽收囊中。而教育条件总体而言更是大大改善了。20年前中国的研究生尽管个体潜质很好,但实际所受教育培养比较有限;当时有一些优秀导师,但数量很少,整体而言高校科研院所经费严重不足,图书资料陈旧,实验条件缺乏,学术前沿的信息渠道不畅通,有些学科的学术自由宽松度也显然不如今天。当时的研究生毕业后是大多比较出色,但这在多大程度上是教育培养的成果,令人怀疑。我更倾向归功于这些学生自身的学术潜质和意愿,加上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各方面急需人才,学科急剧地恢复性扩展,他们得以早早进入了教学科研一线,迅速成为生力军、开拓者甚至是领军者。今天尽管由于学生多了,不爱学习、学不进去乃至混文凭的人在数量上甚至比例上都可能比之前多了,老师关心学生不够,甚至有些老师不负责任,但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科技文化通讯都有了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外语能力更强了,互联网使关注国内外学术前沿的人有了更宽更快的了解渠道,对于好学且能学的特别是有天分的人来说,我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环境还是改善了。因为,如果学术潜质和偏好是天分,那么这些变量就不大可能因为有其他某些同学不爱学习而改变。而导师也并非决定性因素,孔子、老子和柏拉图都是谁指导的?我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期待规模扩大后的顶尖研究生的最高水平超过20年前顶尖研究生的最高水平。目前这批人还没有获得充分的机会展示其实力,部分因为中国科研学术人口的年龄结构——文革后最早进入高校科研机构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如今大都在壮年时期,占据着绝大多数最重要的学术科研位置。上面说的主要还是一些有学术传统的学科。但一定不要忘记,在过去30年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当年的无线电系哪儿去了?电机系又哪儿去了?一系列新的院系专业出现了。即使一些系或专业名字没变,但知识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例如,计算机系;例如经济系的基础理论就不再是劳动价值论而是价格理论。评价中国研究生教育,我们必须把学科发展和分工因素考虑进去。说这个因素,是因为这会对顶尖人才在不同学科中的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导致某些学科中顶尖研究生数量和平均质量下降。20多年前,中国的顶尖文科学生大多进入了文史哲,理科则大多进入了数理化,这些学科产生了“一时间多少豪杰”的现象。而如今,文科高考高分学生更多选择了经济、法学、管理和金融,理科学生更多选择信息、生物、材料和各种工程。很自然,有些学科中培养的顶尖研究生数量会少一些,甚至有些学科“门庭冷落车马稀”,勉强保持招生数量导致平均质量下降了。但从社会角度来看,这表明学科不可避免的消长更替,实际上是顶尖人才在不同学科的重新配置,可能更有利于各学科的全面和协调发展,有利于新学科的创造和拓展,并因此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全面发展。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变动,应当从社会总体收益上看,从各学科的边际收益比较上看,而决不能固守本学科。上面的分析已表明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不能局促于本学科甚至教育圈。而坚持这一眼光更进一步,我们还会发现,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甚至研究生教育,如今对许多人来说,几乎是一种社会福利或准福利了。我个人并不赞同把高等教育视为社会福利,人人都有一份。但问题不是你我是否同意,而是社会上有许多人已把或正在把高等教育视为一种类似福利、要求国家和社会向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东西,因此,过去10年来社会对研究生教育有一种逐渐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不论消费者是否真的打算并适合从事科研和教学。在此我不讨论这种消费需求对不对,是否理性;甚至我愿意承认其中有不理性的、机会主义的成分。但问题是面对这种需求,教育能怎么办?若有人感觉自己因“文革”失去了高等教育以及随之而来的其他机会,因此希望并强烈敦促自己并不打算从事研究教学的孩子考研和考博;有人恪守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理念,不管自己有无能力从事科研和教学,还是希望读研,拿个文凭留在手中;还有人为了便利自己在官场或学界晋升,想有个研究生文凭。怎么办?这种需求并非少数。教育是否有某种义务满足这种需求?我说没有;按照传统教育定义和我们根深蒂固的教育信念,不应当,甚至感到讨厌。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目前的研究生筛选机制根本无法有效甄别各类考生。怎么办?换用其他机制又很容易引发社会对公正的猜疑。这种社会需求和种种相关的社会心态事实上都在塑造着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而且,这些需求真的一点合理性、一点点社会效用都没有吗?教育真的不应有而且真没有满足诸多个体这种小小的个人幸福(包括虚荣心)的社会功能吗?我完全同意,教育界应当以培养更多高质量学生为追求,甚至是信仰,并以此判断一个教育体制、一个学校或一位老师的优劣。但对于社会来说,这个标准是不够的或如今不够了,更非惟一的;甚或社会主要不应采取这个标准,标准应当是教育对于整个社会的福利。对社会来说,教育的意义总体上是功能性的,工具性的。 数量的问题? 研究生教育扩张,从社会角度来看,有收益,但也要坚持从这个角度,考察这个收益的成本或代价。不能“一好遮百丑”。最明显的问题是,由于相当数量不打算也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这使资源本来就紧缺的高校和教师无法集中资源培养真正有能力、有潜力而且有意愿从事教学科研的研究生,并因此不利于对于中国研究生教育和科教兴国具有决定性和指标意义的顶尖人才培养。这是我最担心的。还有一些高校或其中某些学科(特别是一些广义的文科)放松甚至可能是没有标准,招收了一些缺乏基本学术资质的官员、商人或其他人士读研、读博士,成了变相的买卖文凭,败坏了学风,败坏了教育。目前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批评意见,大多集中在这两方面。我都同意。但从社会角度来看,问题更大,更多。问题之一是社会资源浪费。研究生数量剧增,不打算或没能力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人进入了研究生群体,他们耗费数年时间学习自己不感兴趣或强迫自己感兴趣或是伪装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加上他们为考研支付的时间和精力(有的连考多年),这是相当大的社会成本;不仅他们本人或家庭为此支付了时间、精力和金钱,还有社会失去的他们若就业可能创造的财富。目前还有相当数量研究生是公费的,这意味着纳税人(部分)支付着他们的学习费用;即使是全自费,从社会角度看,也同样耗费社会资源。在中国这样一个还不能算很富裕的社会,这种耗费值得痛心。但人们更经常忽略的是研究生教育扩张对教育功能的另一种伤害,并因此是另一种社会资源浪费。这需要我们理解研究生特别是学位制度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信息功能。如果仅仅是为学习知识,哪怕是考虑规模效益,也未必需要办大学、办研究生院,设立各种学位。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制度以及相伴的学位制度有其他重要的社会功用。功用之一是节省劳动力市场的交易费用;特别是随着社会人际关系的陌生化,更需要劳动力产品标准化,而大学、研究生教育以及学位制度本可以向劳动力市场提供一些基本信息,大大节省市场上选择人才的成本。用人单位可以借助学历和学位大致或初步了解求职者的基本资质,缩小自己的筛选范围;求职者同样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而节省费用。研究生教育数量剧增,平均水平降低,特别是研究生知识和能力严重参差不齐,研究生和相应的学位制度的信息功能就弱化甚至丧失了。这种状况如今在中国和国际上都已出现。至少在某些行当,如今用人单位不再简单看学位,还看重甚至更看重本科是哪个学校,看重研究生毕业于哪个学校、哪个学院、哪个专业甚至哪位导师;许多人曾经迷信“海龟”,如今对“海龟”也不再那么盲目迷信了,道理都一样。当丧失或部分丧失了这种功能后,研究生教育的学位和学历对社会就意义不大了,而只是或更多是对自己有心理暗示和满足的符号。这其中受伤最大的是那些有真才实学并愿意从事科研学术研究的毕业生,因为社会很难根据其学历和学位判断他或她的实力。生活中伯乐总是少的。有实力的研究生必须同实力明显不如他或她的研究生一起重新竞争本来对他/她更为合适的工作职位,他/她的就业变得更难了,而且可能失去,例如科研教学职位。当众多求职者都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之际,这些学位对社会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用人单位就不得不对每个求职者的资质重新严加审查,或借助其他更有意义的但不那么正式的标识来获得相关信息,就业市场会出现一些新的标准,表现为一些隐性的但有效率的歧视。还有一个损失是,某些著名高校或专业多少年积累起来的学术无形资产因此被零打碎敲地出卖了。这种状况也伤害了研究生教育的消费者。物以稀为贵。当标准降低,很多人都能达标,只要有意愿或有钱或当了官就可以上,当然还会有人考研,但人们从考上和毕业中获得满足会大大降低。说的是研究生本人作为亲历者从中获得的固有满足感,而不是从社会对研究生的赞美评价中获得那种满足感。同样考试满分,在没有伴随其他收益的前提下,一个人凭真才实学,一个人请他人代考,只有前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才有骄傲和自豪,而后者也许会庆幸,却没有骄傲和自豪。人可以骗社会和他人,却骗不了自己。近年中国研究生消费意愿一定程度的降低也许部分反映了这个问题。还可能有一种潜在的长远伤害,对中国的伤害。这就是中国民众可能产生了一种普遍的错觉:即所谓“土鳖”不如“海龟”。这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界都是不公平的。更进一步,这会造成某些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转向西方教育,求取满足自己或孩子的研究生教育的消费需求,国内大量财富会向国外流,进而造成中国高校教育资源进一步紧缺,需要国家,实际是纳税人,加大教育投资。这种情况其实目前已经有了,还不少;在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都有。不少人花费了数十万人民币到某个西方国家的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大学读一年研究生学位,其知识含量并不比中国的主要高校甚至一般高校的某些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知识含量更高。再进一步,过度扩张的研究生教育有可能导致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缺乏足够的品牌效应,甚至摧毁中国高等教育已有的无形资产。这会非常不利于中国在国际上增强其科教文化的软实力。如果中国主要高校的研究生不能成为某种品牌产品和放心产品,即一听说毕业于北大或清华,各国科教机构都争着要——还不限于从事与中国有关的教学研究,如果世界各国还没有如今中国人对哈佛、普林斯顿、剑桥、牛津等西方高校研究生的那种迷信甚至迷恋(这都是有的),那么中国在这一方面的软实力就不够。中国的软实力不可能仅仅靠多办一些孔子学院来有效增加。在当代中国,尽管社会转型已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却未必为这些看来本不该进入研究生教育的人提供了他们愿意接受的足够的工作机会。他们选择上研究生并非不理性,他们的选择对自己也许就是最好的。若这一点成立,那么,可以说,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快速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毕业生的隐性失业;当然,鉴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说,研究生教育扩张是一种必要的提前的人才储备。这一推论有一定根据。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引发了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作为对策之一,教育部就以多种方式扩招了一些研究生,还通过对某些职业导向的研究生限制收费来降低研究生教育的个人成本,就是一些典型例证。我还说了,一些没有从事科研学术的潜力和意愿的人进入了研究生教育;这个命题至少隐含了两个可质疑的未明言假定。一是有关受教育者,似乎所有人在进入研究生教育之前就可以也应当明白自己愿意干什么和能够干什么。这个假定不现实。除少数天才为自己的强烈偏好驱动外,大多数人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的甚或就没有稳定的职业偏好。职业偏好在很大程度上是逐渐自我发现的,部分也是社会塑造的产物。我个人就有这样的经历。现代社会应当创造更大的空间,让更多人在社会生活(包括在学校)中不断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允许他们在职业选择犯一些“错误”。这不就是我们渴望创造的个人自由要素之一吗?并因此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其中的另一错误假定则是有关教育者,似乎教育者可以预先精确知道研究生教育的社会成本和收益,据此确定最佳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并只选择或更多选择那些将从事科教工作的人进入研究生教育;否则就是研究生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个假定同样错误。从教育的实际状况来看,有时浪费是必须的,是效率的保证,并在这个意义上是有效率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研究生教育社会收益的整体价格的一部分。砍掉一点?中国教育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 对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因此,真正的问题并非其平均质量下降了还是提高了,因此应予以简单肯定还是否定,不是应批评多一点还是应赞扬多一点。对这些问题,人们可以任意评说。有意义的问题是我们当初能否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收益,或以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大的收益——我认为从理论上看本来是可能的。但现在问题已经在这里了,还为撒了的牛奶哭泣没有必要,也没收益,再严厉的批评都是无的放矢。眼下的最重要的问题则是如何改善。对于行动者来说,最有意义的问题是如何从这里前行。正是在这一点上,我根本反对上述学者的思路:砍去一半高校的博士点、压缩研究生数量。我就从他的建议开刀。因为他的这一思路为学界不少人分享,甚至在研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也大致倾向这一主张;也因为这个建议大刀阔斧,痛快淋漓,不仅大快人心,而且似乎可以立竿见影,就看领导有没有决心。但我的分析结论是,刘先生的建议看似可欲,实不可欲,也行不通。不可欲,因为后果很糟,甚至会出人命。这绝非夸张。不说对北大清华这样的著名高校的博士点——其实也并非都强——谁能下手;即使那些近年来刚刚获得甚至勉强获得博士点的地方院校,也很难砍掉。这里有一个棘轮效应,或行为经济学上的禀赋效应,你给了人家的东西,很难拿回来了。某校可能是经过了十多年甚至更长久的努力,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金钱,好不容易才获得一个博士点,或是增设了一个点,现在你要砍它,砸人家的饭碗,人家会束手待毙吗?这涉及太多的既得利益(不带贬义)了。为申报博士点引进的教师;已经或期待获得博导头衔的老师;在读的和备考的博士生;若这个点是在任领导努力获得的,就涉及在任领导的政绩;若是前任领导努力获得的,则还要加上对前任领导的评价;甚至有关一个学校的生死存亡。结果会师资流失,当地民众和舆论的议论,当地党政领导的干预,甚至不能排除校方明里反对暗地默许和支持学生上街游行抗议。而请注意,该学者建议至少砍去一半高校的博士点,而不是砍掉一半的博士点,这意味着全国至少要砍掉183所高校,假定一个城市大致有两三所高校失去全部博士点,这意味着要准备有60—90个甚至更多城市出现突发事件。谁敢动这个奶酪?教育部敢吗?但我的这些设想都多余了,是我太天真和较真了,因为事情根本走不到这一步。即使要做这事,教育部也一定要借专家评审。但专家下得了手吗?即使学术标准最严格的专家,一旦真到了某校,就可能就下不了手了,至少下不了那么多,那么快。所有的人在这类问题上都是,甚至应当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想想“批评从严,处理从宽”的政策。我这不是批评专家学者言行不一,而这是孔夫子留给中国知识分子的“君子远庖厨”的原则。而且,评审是集体行动,人们大都希望自己做好人,别人当恶人;就算有个别铁面无私学术至上的专家,也不顶事。更何况我怀疑有没有这样行动而不是言辞的铁肩担道义的专家。并不全是推论,我也有这种经验。我参加过法学学科的评审,见过评审专家,我也是其中之一。大约在10多年前起,当时全国只有200个法学本科专业之际,在所有相关会议上,我都听见主要高校法学院校长建议教育部组织评审砍掉一批不合格的法学本科专业。但评审的结果是——全国如今有630多个法学本科专业了。评审意见中,最严厉的要求也就是整改。博士点会有例外吗?因此,这个“砍点”的事,就算教育部在社会、学界或上级压力下启动了,也行之不远。“出师未捷身先死”,就死在这些主张“出师”的专家学者手中。最多砍两三个点,做做样子。而大多数点会因此继续,而且经过评审后,这些点的正当性更强了。这其实不是全部的麻烦。别说真砍点,即使对博士点来一次全面的督促整改和检查,也可以预料,对许多学校也近乎灾难。相关学校和博士点会有大量动作,规定的和自选的,合法的、非法的和灰色的,耗费资金人力无数,而这些人力物力本可以也应当用在教学科研上的,高校的资金会进一步紧张。最后结果很可能是上下合谋,你好我好大家好。会是这样吗?我相信必定是这样。想想前几年的全国高校教学评估中的一些情况。这是整顿吗?有可能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吗?这是折腾。“彻底整顿”则是大折腾。而建国以来,我们总结的一个最严肃的教训就是“别折腾”。“砍点”的建议出局了,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才刚刚开始。我们应当想一想,为什么这个不可思议的建议会在一些著名高校的教师心中获得更多共鸣,会被《南方周末》当做有魄力的教育改革建议?这反映了在中国高校和媒体中,包括在许多一直强调解放思想、反对教育管理过度行政化的学者和教育家心中,包括一些标榜自己有改革意识的媒体,其实骨子里有强烈的计划经济和教育行政管理的情节。一遇到问题,他们不是从市场找出路,不是仔细分析内里的复杂因果关系,而是一拍脑袋,然后全力劝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甚至政府来大动作。这其实是中国教育,不仅是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研究生教育中至少有一部分问题就与教育行政管理有关。这不全是批评,我知道这是历史,也尊重历史。问题是当中国社会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却还试图走老路,走回头路,这就不太对头了。这里还有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更大的身份和地位问题。许多学者和教育家忧国忧民,有学术责任感,这很好。但还要问的是,什么环境塑造了他们以这种方式忧国忧民?会不会其地位和位置令他们有一种偏见?注意,忧国忧民和学术责任感并不自动消除偏见和盲点,有时甚至会强化某种偏见。我认为有。最重要的是,这种“砍点”一般不会落在自己学校,自己学院,自己头上,甚至不用自己去执行——波斯纳法官说过,若是让法官亲自执行,他判死刑就会更慎重。这个建议的背后或多或少有一种“饱汉不知饿汉饥”、“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态度,尽管看起来超然。我访问过一些边远省份的大学,那里的条件确实很弱,师资极为困难,不但难以引进,甚至留不住人;许多高校因此希望有一个博士点,在一定程度上就为了培养和吸引师资,也希望从当地或中央政府多获得一些教育资源。这些校长院长想获得博士点也许有个人的政绩追求,但这不是全部;他们也想尽可能为本校师生和当地人民谋求些利益,做些实事。一位只关心个人政绩的领导当然很坏,但一位连个人政绩完全无动于衷的校长院长有可能关心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利益吗?我们这些位于北京、上海、武汉的著名高校的学者也许会认为,这些学校的水平太低了,他们根本不应把精力放在争取博士点上,应当放在教学科研上。我同意。但如果当地教学科研在重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博士点,我们该怎么办?想想30年前,中国设立硕士、博士点之际,哈佛、牛津是不是也可以居高临下指责:“你们中国居然还想设博士点?”应当有一种社会的角度,而不仅仅是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太坚持原则的人常常因为他没有或不愿换位思考。 来点实在且可行的 反对诉诸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以“彻底整顿”的方式来压缩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不意味我主张维护现状,或拒绝教育行政部门的一切行政措施。我只是说,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过了宏图大志,大刀阔斧的创业时期,需要更为精细审慎的雕刻和打磨。我在这里提出三项具体措施。具体并不意味着就事论事,缺乏一般性思路和方向。恰恰相反,我力求从具体中展示一种思路,反映我对中国研究生教育更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我的追求方向。(1)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令禁止各高校从非科研学术机构招收在职博士生。有关的弊端已经有很多分析讨论,我只简单再说几句。这样做不大可能因此造成人才的遗漏。因为只要不在科研教学结构,在职博士生,无论在官场还是在商场,都不大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研究真正的学术问题,招收这类在职博士生从一开始就注定没有什么从事学术科研的前景。我不否认其中某些人对学术科研有一定兴趣,但这种偏好不必须在博士学习中满足,他完全可以自我提高或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博士教育既非业余爱好也非继续教育。此外,他既然不愿意放弃现有工作来攻读博士,也足以表明他/她的学术偏好还不够强,上或不上博士对他的满足都增减不大,也就不大可能过多损害他的幸福。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的在职博士生往往是官员,通常高校对他们都降低了招生标准。但天下没有免费午餐,学校并非慈善家,它也是要回报的,被招博的官员也可能给予回报,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导师。这既会导致招收官员读博的学校或导师获得额外的利益,更多高校会就此展开竞争,对全国高校的教学科研造成重大损害;也会导致这些官员运用手中权力不公平地分配资源,其实是以权谋私。此外,博士招生名额目前是稀缺资源,在职官员占有了,在学术上可能排挤一些更有实力和能力的学术竞争者;到官场上或某些职场上,则可能排挤一些实际工作能力更强但没有博士学位的竞争者。这同时不利于中国的学术和中国的政治。解决这个问题也不很难。招官员读博在理工科以及某些文科院系很少,倒贴钱让官员或商人读数学或物理学博士,他也不会读。这类院系事实上常常是博士名额招不满。只是许多学校为完成招博任务,便于向社会和主管部门交代,也防止下一年招生名额减少,便把这些空额转到一些所谓“好招生的”专业,那些学科知识不系统、不严谨、考试标准很容易放松的专业。据我所知,有的大学一个不大的学院每年博士招生名额超过150人,超过或接近该学院每年本科招生人数。可以想见(或不能想见),如此招收的博士生水平会如何,而在职博士生往往进入的就是这类学院和学科。这种情况在一些高校已持续多年,也是这些学科研究生水平难以提高甚至学术声誉逐年下降的主要症结。就此采取行政措施,不会有什么不利的重大社会后果。(2)第二,除非是专门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在那些主要靠个人天赋、无法有效积累和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行当,不设研究生学位,或让市场逐渐将之淘汰。说得更明白一点,我反对在影视表演、戏剧表演、相声小品表演、绘画书法以及诸多体育运动项目设立研究生学位,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尽管可以在这些行当设立真正的“研究”生。多年来,已有不少学校设立了这些学位,甚至开设研究生班,我认为就学位制度而言,这是完全错误的。我并非轻视这些行当,恰恰相反,我非常尊重,甚至正因为尊重。因为在这些行当要想杰出需要的天分更多,而不是知识传授或学术研究;研究生教育对这类人才成长基本没什么实际助益。这也并非否认这些行当有知识和技能,我只是说,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非常不同,这些行当所需要的往往是“无言的”或“默会的”知识,既很难通过训练来提高,也无法有效积累和传递。这些特点在艺术圈内非常典型:杰出艺术家的发生几乎是横空出世或旱地拔葱;即使从时间上看,似乎有前人,其实前人与后人之间基本没有什么关系。说句刻薄但真实的话,在这些行当中,往往是最没有希望成为顶尖的人才会努力争取学位。肯定有人痛恨我的这一分析,坚持认为广义的“艺术”可以拓展研究生教育。反对理由可以是,第一,之前有师徒制,并且曾出现过代代相传的辉煌。看似代代相传的现象确实存在,但问题是,这是否真的是代代相传呢?艺术中师徒制的核心并非知识和技能的有效传授和累积,而是师傅借此发现有天分的人才,以及师傅的行界声誉为后辈天才提供崛起的便利,且交相辉映,师傅也会因此获益。赵本山有什么师傅?拜赵本山为师的人又有谁——至少就目前而言——达到了赵本山的水平甚至当年赵本山的水平。这也不是师傅不用心或学生不用功。常香玉不可能对孙女不用心;梅兰芳也不大可能对梅葆玖不用心,但小常香玉的艺术成能同常香玉相比吗?梅葆玖先生可以同梅兰芳相比吗?广义的艺术界,子女承父母业不算少,极少有人达到父母的水平,更不说超过了。如果看透了这一点,在广义的艺术(不是艺术史或艺术学理论之类的,这些其实并不是艺术)行当中开展即使是师徒制的研究生教育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另一种反对意见是,即使不能培养艺术大师,不会大大改善学生的职业表现,但些许提高也好呀——社会不仅仅需要大师,也需要一些“中师”或“小师”。这种观点仍然不理解艺术的特点,不理解艺术的社会需求特点。艺术大致是“武无第二”,是“一招鲜吃遍天”。极小的差别,有时甚至完全是个人特点,就决定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差异。你很难说葛优比另一位优秀演员强在何处,但到了市场上葛优的电影票房上亿,而另一位从各方面看都似乎不逊色的演员可能就几百万甚至没有票房。艺术需求的规律是很难接受替代。差一点就是差,只有最好,没有次好,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马太效应在艺术圈内非常显著,而现代媒体的发展使这种情况更严重了——迈克尔。杰克逊一个人就几乎占据了全世界的同类演出的市场。在当代,以培养“中师”或“小师”为目的的研究生教育没什么实在的意义。(3)第三,应逐步放开对职业导向的研究生教育以及某些实际并非学术导向的所谓学术研究生、主要是硕士生的收费。中国近年来研究生数量激增和始终旺盛的社会需求,除了其他因素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教育市场缺乏有效的价格调节机制,无法协调供求。虽然一些学校的EMBA教育收费管制已经放松,但对其他一些职业导向的专业硕士学位收费还管的比较紧。2009年,为防止就业难,教育部推出了针对法学本科毕业生的法律硕士项目(有学生称其为“法骡”项目,因其混合了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的特点),并且全国一刀切,把价格限定很低。这其实不利于这个市场的发展,也不利于产生这类研究生的品牌,不利于优秀的毕业生。中国各高校的教育水平显然有差别,不仅在品牌上,而且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有差别,可调动的资源也不同;并且,至少有些学校对这类项目有比较长远的打算,希望创设品牌。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于所谓的“民生”考量的措施打乱了各高校的规划;事实上是迫使各个高校放弃自我创新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规划和追求。此外,至少有些职业导向或名为学术导向的研究生毕业后会有较高的收入,而当限制价格之际,他们为教育支付的货币费用不足以购买他们实际获得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们至少花费了部分纳税人的钱来追求自己获利颇丰的职业。这种状况对于那些职业回报不高的但社会又不可缺少的专业的研究生是不公平的,不利于中国各个学科的全面协调发展。在理科中,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数量多,职业导向明确,市场需求较大,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其实都不从事教学科研,收入颇丰;而学数学的人较少,但国家需要,预期回报偏低;对这两类学生若不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作出学费调整,对整个社会不利,对这两类学生也不公平。但这不可能靠教育部来管,因为即使同一专业,各大学的研究生去向也不同。研究生教育因此一定要放权给高校,放权给高校就是放权给市场。不要总是担心市场会出问题,市场不理性。其实市场一定会迫使想生存下去的高校理性起来,只追逐货币收益的学校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研究生教育需求的前瞻 因此,我的建议并非是头痛医头的对症下药,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都基于我不大相信行政主导,而更信任中国研究生教育长期发展和实际存在的市场。许多学者都批评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理解他们批评的实际是变相的买卖文凭,大肆办班挣钱这类对于大学来说近乎饮鸩止渴或杀鸡取卵的行为。这不是市场化,而是市场化不够的表现。而且不要以为不讲市场化就没有教育市场了。教育市场一直都隐性存在的,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教育需求——即使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想一想1977年恢复高考时,为什么考分最高文科学生更多选择了中文、哲学和历史,其次是经济,却很少有人选择法律。并不是那代人对文学历史哲学特别爱好,而是因为即使在文革期间这三个学科的某些知识也似乎比其他学科的知识更有用,文革造成的收益想象实际上塑造了那一代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而到80年代中期,尽管还没有提市场经济,文学就失去轰动效应,经济、法律、管理、金融等专业就开始大行其道了,尽管这时大学生就业仍然是国家包分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市场,需求和供给问题也没消失。据此,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数量的增减,就必须放在社会需求的大背景下综合考察。上面三个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就考虑了当下和未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哪怕分析判断有偏颇,也并非出自我个人的好恶。在这三个方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即使不采取积极措施,但只要不采取其他激烈措施,不按常理出牌,我估计,在这三个方面都会向我建议的方向变化。就总体和长远而言,中国人的研究生教育需求会稳定下来,甚至可能下降。在目前一浪高过一浪的考研浪潮中,我的这个预言看起来很不现实。但我坚持这个预测。必须看到过去30年里,特别是过去15年来的研究生教育需求激增,是中国社会文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环境和政策引发的。由于“文革”后必要的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政府官员的选拔上,在各个行业的职称晋升制度中,都强调了学历,由此引发了不仅是一大批政府官员考研和在职读研,事实上更大量的是高校领导和教师考研和在职读研。作为一个普遍社会现象,追求高学位,其中难买有官员以权谋私的现象和因素,但更有传统中国社会关于教育和职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在其影响下,几乎每个家庭只要可能都会敦促孩子追求高学历。一系列特定的时代因素也夹杂进来了,一些因文革或自认为因文革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父母对孩子有特别高的学位期待;市场经济社会引发的激烈就业竞争;不少女大学生试图用更高的学历克服就业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高校对师资的需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中国的经济和教育调整;以及其他我在此不可能也不打算一一提到的具体因素,共同创造了日益增长的研究生教育的市场需求,持续了将近30年。是,将近30年;因为近年来这个需求势头实际上已经弱化。首先是市场,然后是社会和舆论都开始改变那种一味追逐高学历的社会氛围。转折点或许已经出现。最重要的标识是,尽管近年来考研的考录比列下降——这标志着考研更容易了,成本降低了,教育供给增加了,但这个本应刺激研究生消费的价格信息并没有导致随后几年考研人数的增加。事实上自2006年以来考研人数就稳定了并有所下降。如果不是因为2008年下半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以及教育部为保大学毕业生就业采取了某些应对政策,这个态势完全有可能持续下去。事实上,经过十多年的的扩张,原先没有学位但希望获得学位的人,无论是在政界还是科教学术界,大都已经获得了学位。更年轻的一代的官员,特别是是年轻一代高校教师,许多在进入职业前都已获得了硕士、博士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职学习这块需求已经大大减弱了。社会风气也已开始了某些变化。2004年7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向党中央上报并联合印发了《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报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具体意见。在干部晋升上,学历的意义比之前降低了。国务院发改委主任张平的中专学历,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大专学历,已经受到媒体的关注,并且受到了甚至是过度的赞扬。受关注和赞扬表明还很罕见,但这有可能是一个风向标,意味着在各行各业,学历都不再是决定性的,人们更关注实力了。其他因素也在重新塑造着研究生教育的市场需求。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职业的发展,就业和成就自己的渠道更多了,人们对自己的利益和偏好趋向有更多的自觉,对研究生教育的机会成本和实际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考上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的社会评价仍然很高,但至少已不再具有“光宗耀祖”的传统意味了。新一代父母也许仍希望但不再像前一代父母那么强求子女获得高学历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也不大轻易接受父辈这类期待和要求了。简而言之,社会对研究生学位的需求日益务实了。这一点在艺术研究生教育市场上最为明显。尽管不少高校先后设立了艺术类研究生,但真正杰出的有市场号召力的艺术人才很少进入研究生教育(甚至根本就没进过高校,例如葛优),进入的对学位也大多是“有它不多,没它不少”——学历和学位并不有助于其事业或实质性收益,相反可能耗费他/她的一些成本,至少是时间和精力。也有跻身艺术界的人士试图通过研究生学历或学位来改善自己的事业,但消费者对此是不买账的。谁关心迈克尔·杰克逊或麦当娜的学历?10年前不少人议论甚至谴责巩俐想读北大社会学系的在职硕士,巩俐放弃了,事业和成就毫无影响。未成明星的演员,即使获得了较高学历,大多是在艺术院校任教或“两栖”。研究生学位和学历对他们其实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个例子是90年代初设立的书法博士。据报道,就读者大部分为专业从事书法教学的大学教师,此外还有些日韩留学生。最重要的是,这篇报道的题目是“书法博士孤独守望传统艺术”。我非常尊重这些孤独的艺术人士;但我们所有人都摆脱不了市场,而市场正减少这类研究生的需求。可预期的中国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会进一步弱化就业竞争,进而弱化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一个最大的变量是中国的人口构成,几十年来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已经造成全国的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小学、中学生数量锐减;这个人口现象必定会影响中国的高等教育需求,然后是研究生教育的需求。从供给的一面来看,全国主要高校的教师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专业化了,不再期望有许多人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很高的兴趣。真正的哲学家或数学家什么时候关心过社会是否关注自己呢?关注自己有多少学生呢?学术职业化和高校教师收入增加也促成了年轻一代教师更重视学术的传统和尊严,对研究生的潜质更为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从关注招收研究生的数量转向了关注质量。如果这一代学人形成并确立了这一传统,可以预见,这会比刀切斧砍式的行政措施更能有效压缩或稳定研究生数量,并逐步提升研究生的质量。因此,我判断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个转型期,至少为转型准备了一些条件。教育市场的供求关系将主导中国的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在当前这种情势下,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某些稳妥的措施,不仅适时,更是可能。只要不出“昏招”,市场也会自我调整。但中国的研究生教育还会有另一个重要发展机会。这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文化影响力的增加,外国来中国留学的研究生数量可能会急剧增加。这种状况在许多发达国家就出现过,至今仍在延续。美国至今吸纳着大批中国、印度等其他经济相对落后国家的留学生;在欧洲,在澳洲,加拿大,也都有这种情况。事实上,德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上保持其博士产出第二大国的地位,很大因素就在于其对外国留学生敞开了研究生教育的大门,尽管这个门太大了点。如果这一点为真,中国未来的研究生教育也许会在这方面有新的发展。但所有这都只是预测。成事在天,我们只能谋事,也应当谋事。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文化纵横”,作者苏力。本文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原标题为“数量与质量——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问题和回应”,篇幅所限,内容有编删。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1、问:什么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答: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我们通常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考研),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选拔要求因层次、地域、学科、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区别,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一般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外语、高等数学(根据报考专业的不同而有区别,有的专业不考数学)和专业课,思想政治理论、外语、高等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部分专业通过全国联考的方式进行命题)。我们一般将硕士毕业生称为“硕士”,将博士毕业生称为“博士”。2、问:研究生的种类有几种?答: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两类。(1) 学硕: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2) 专硕:相对于学硕而言的研究生类型,专业型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在培养上更侧重实务和应用。截止到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硕士已达40 个类别。研究生的其他分类方式:(1) 按学习方法不同:分为脱产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2) 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和自费研究生。前者的培养经费由委托单位提供,录取时要签订合同,毕业后到委托单位工作。后者的培养经费由自己提供,有时候也可以从导师科研经费中开支,或获取社会赞助。以往,国家计划研究生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 。其中前者毕业时实行双向选择的自由就业制度;后者则在录取时就必须签订合同,毕业后按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以前国家计划非定向研究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费”研究生,在2013年2 月6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取消公费研究生计划。)现在,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国家设有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直招士官学费补偿贷款代偿、退役士兵教育资助等助学政策。(3)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硕士生入学考试分为全国统考、单独考试、管理类联考、法硕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以及推荐免试。(90%d 考生都是属于全国统考) 3、问: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是什么?答:以下6方面不同:(1) 培养方向: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学硕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 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偏向于学术研究;而专硕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偏向于实践。(2) 学制:全日制专硕一般2-3 年,其中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而全日制学硕基本上以学习理论为主,学制一般为3 年。而在校的主干课程基本上是完全一样,生活、学习与导师培养方式等等都没太大区别。(3) 入学难度:最近几年考研人数一般在170-200 万人左右,录取比例约为3: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专硕的招生考试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也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 的录取比例在6:1 左右;而法律硕士录取率有的时候则不到10%,此外,“在职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在职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在职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4) 学习费用: 有些学校和专业,专硕学费与学硕接近或者相同,专硕同样享受学业奖学金。专硕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经管学院的一些专业(工商管理、金融、会计等)的专硕学费较高,一万至几万不等,例如,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 万元,而在职MBA 的学费有的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有的学校专业硕士不享受学业奖学金,各学校学费及奖学金政策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请参照报考学校的招生简章。(5) 文凭颁发: 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毕业时均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专业学位证书,但会注明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专业硕士的学位证编号前加字母“Z”以示区别。(6) 文凭认可度: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在职专业型硕士: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2021考研:考研择校择专业注意事项考研谁都希望自己能一次性考上,考研究竟还是要花费许多时间和金钱的,而且一次考研其实也是一家人在考研,考研比之高考要难多了。所以假如你的外语、数学不好,那许多抢手的专业你是不适合报的。考研和博弈一样的,你要知道自己压箱底子的东西是什么。最好是外语和数学。许多学生之所以终究没有考研成功,多半是在外语、数学这样的科目上没有上线。所以西安南极光寄宿考研在考研择校的时候,要充沛考虑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科学的进行择校!所以,咱们在考研选择专业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国内社会经济局势关于这一点,许多考生常常知道缺乏,他们仅把考研当成自己的事情,却忽略了国内大背景对未来个人就业及出路的的重要作用。若你留神两会的陈述及代表的讲话,你或许就会对这个词形象深入--生态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咱们的环境问题越发突出,关于这个日益紧张的问题,十八大陈述指出:"建造生态文明,是关系公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把生态文明建造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造、政治建造、文化建造、社会建造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造的成长必然会需要更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尽管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并不是特别抢手,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专业的未来开展远景不必定就比不过所谓的抢手专业--金融等,一方面抢手专业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另一方面,抢手专业的"海归"人员相对较多,相比之下,竞赛压力天然不小。总之,关注国家的时事抢手,洞悉国家大事,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开展趋势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对选对专业,十分必要。就业局势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首要决定考生将来从事什么专业。那么近几年一些抢手专业的高温不下势必致使许多学生为了以后获得好的就业时机,获得丰厚的酬劳,就抱着“舍生忘死”的执著情绪、本着“敢拼才会赢”的拼命三郎精神勇报抢手专业,成绩被挤得头破血流、落花流水,偶然的幸运者也是伤痕累累,满腹痛苦。面对这种情况,考研君建议各位考生定要依据自身情况理性分析,脚踏实地,切不可意气用事、刚愎自用、盲目追风、夜郎自大、好大喜功。专家指出,尽管近年报考研究生的人越来越多,但仍有一些专业报考量缺乏,单个乃至变成招不满或无人报的现象。在单个校园的抢手专业,即便是总分超越350分,也未必能保证被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生。因此,一些抢手专业或抢手校园中那些相对冷门方向及专业,同学不妨有选择地报考,比如石油、地质、环保、文物、珠宝鉴定等社会需要和人才提供现在不成正比。而且,眼前的“热”专业,并不代表以后的就业局势必定会好,或许研究生毕业时所谓以往“抢手”专业已经成为其时的冷门了。所以,考生要把握社会宏观走势,判断社会各就业需要。要了解就业特色,分析需要总量。当然,关于一些下定决心要从事某专业的考生可以尝试着竭尽全力,但要全面搜集信息,理解信息,要锲而不舍、锲而不舍,要信心百倍的一往无前。个人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对本科所学专业并不是很喜欢的同学,考研给了大家重新选择自己人生的时机,若是你真的明白了自己的爱好,而且乐意突破一切阻力,为了自己的爱好竭尽全力,那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个选择是有危险的,究竟这是跨专业考研,假如你本身基础比较弱,为了成功走进目标院校,只能比他人付出更大的尽力。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也指出:假如人们吃饭没有胃口,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成绩只能引起厌恶和吐逆,至少也是消化不良。反之,假如在饥饿的情况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从这个论述中,可以看出,爱好关于学习的重要,它可以使大家学习时称心如意。再则,研究生毕业后要继续自己的专业,假如没有爱好会感到枯燥、无聊和乏味,这样浪费的不只有是咱们三年名贵的学习时间,更是一生的日子情味和日子质量。所以咱们在选择专业时要对自己的爱好作清晰明了的知道和判断。历年复试分数线和录取名额复试分数线的高低、录取名额的巨细意味着竞赛力的强弱。考生在选定某些专业时可依据往年的这些实录来定夺专业的取向。校园的研究生培育年限现在,大多数校园研究生培育年限为3年或2.5年,少数校园学制为2年,而且考生要把握准确信息,结合切身实践再做选择。据200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首场大型现场咨询会上的消息,2008年研究生招生目标将做调整。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不作硬性规定,由校园依据专业和质量要求来决定弹性学制。这就更需要学生事前要了解自己所报考校园、专业的学制,依据自己的财力、精神、进行选择。国际经济局势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敞开的社会,尽管相比过去,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咱们不得不确认,在许多方面咱们都需要学习和学习西方的先进之处。关于某些就业,或许在国内并不是开展的特别好,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却是远景明亮,那咱们就可以依据实践情况,客观分析这种专业是否在未来会更受欢迎。本科专业的限制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在考研这个窄小的道路上,考察的并不是谁更有潜力,而是有限的时间内,你能比他人发挥出多少来。所以,咱们不能忽略本科所学专业对考研专业的限制作用。若是你本科学的是法学,但是你考研想考数学专业,那毫无疑问,考研的难度会非常大,究竟文科与理科的学习还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但是若你是法学,你想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那这个难度就会相对小许多,付出一样的尽力,你成功的时机天然就大得多。总之,理性的准确的专业选择对你考研的成功及未来的成长远景都具有非常重大的含义,就像走路一样,方向对了,天然离目标越来越近,但是若方向错了,走得再卖力气也是徒然。为了不做无含义的事,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和精神,考虑好专业再去复习吧,这样的话天然就会顺风顺水,事半功倍。个人实践情况现在国内有两种研究生培育方式:一种是学术取向的,一种是就业取向的,比如MBA、MPA和法律硕士等。这样可以大致将考生的学业开展取向分红两大块。一般情况下,读就业取向的研究生学位比读学术性取向的学位花费要多,但未来的就业报答预期要大。由于各学科和专业之间就业率的差距很大,考生在选择时要考虑的不只有是自己的爱好,还要考虑家庭和个人的经济接受能力。假如负担很重,要求你要赶快获得一份薪水可观的就业,那么即便考生对天文学到达痴迷的程度,恐怕也不得不暂时委屈一下自己的爱好。究竟人生除了自由开展外,还有许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南极光寄宿考研集训营)
“今天是2019年11月21日星期四,距离2020考研只剩最后30天,你准备得怎么样?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3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学习历史,品味经典。大家好,我是Z君ZXC。让我们通过一些影视资料,来回忆一下研究生的历史。研究生(Postgra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是中国学历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种类型。人们习惯将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将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研究生研究生主要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硕士(master)的称呼最早起源于五代,指的也是品德高尚、学问渊博的人,但是一直不是官职。古人云:”硕者,大也。”古代常用与硕士含意相似的“硕老”、“硕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1935年4月,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效仿英美体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学位授予法",但是在旧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缓慢,只有少数高等学校招收过一些研究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研究生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1950年,新中国开始招收研究生。1980年,新中国通过了第一部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1年,新中国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研究生。2014年,规定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上交学费,取消公费研究生计划。2017年以前,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是指在职研究生,主要通过十月联考、同等学历申硕、一月统招在职研究生等方式进行招生。2017年以后(包括2017年),双证在职研究生统一命名为非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一同参加12月底的全国统考,划定相同分数线,毕业时同样获得双证。目前,我国招收研究生的二级学科、专业已发展到381个,分布在88个一级学科、12个学科门类中。经教育部批准,现有招收硕士生的单位共799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454所,科研机构345所;博士生招生单位399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2所,科研机构156所。中国大陆标准学位服随着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善,研究生的种类和学习方式也非常灵活多样。我国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包括三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转制科研院所。硕士生的学习实行学分制,与本科一样,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研究生按照学籍管理的不同,分为学历教育研究生和非学历教育研究生。前者指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后者指不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没有学籍,可以获得学位证书,但没有研究生毕业证书。研究生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一般地,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就读年限为3年,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为2年。研究生按照学习方法的不同,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分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 )和自费研究生。国家计划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国家提供,又分为非定向研究生和定向研究生(简称定向生)。硕士研究生根据考试方式主要包括全国统考、单独考试、法律硕士联考、MBA联考等。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2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距离2020考研只剩最后30天,你准备得怎么样?祝愿各位考研学子考研必过的高分啊!!!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颁发了第16届"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此次"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共有12位学子获此殊荣,他们有的是刻苦勤奋的"学霸",有的是多才多艺的"达人",有的是志愿活动的"先锋",有的是坚韧励志的"榜样",有的是科研工作的"典范"……本期,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资金来源于2003年设立的"寸草报春晖"校友年度捐赠项目,至今共有753名学生获奖。今年是"寸草报春晖"校友捐款活动开展的第十七个年头,总募款近160万元,约5500人次的校友参与了活动。马晗瑞:教育学部教育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辅修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三年平均学分排名专业第一,曾获NITORI国际奖学金、校级三好学生、连续三年京师一等奖学金等。2016年加入Operation Smile国际公益组织,同留学生一同举办感恩节义卖活动,为唇腭裂儿童筹集手术善款3000余元。2017年,在人民大学举办的模联会议中获得最佳危机处理奖。2018年8月赴比利时,在当地NGO为欧洲难民提供物质帮助、为难民儿童提供教育支持,并协助当地NGO进行慈善宣传。在未来,马晗瑞希望能在国际教育领域继续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教育发展专业、范德堡大学国际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录取offer,或将于本年年底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郭一苇:法学院瀚德德语专业2016级本科生连续四年法学专业成绩、总专业成绩、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连续获得京师一等奖学金、一等奖励性助学金、叔蘋奖学金等。2017-2018学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8年,代表北师大首次参加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竞赛的英文赛和中文赛,一举取得英文赛中国赛区特等奖(The Overall Winner),个人获最佳被害人代理人(Best Victims' Counsel)奖项,跻身海牙国际赛决赛圈;在中文赛中也夺得海牙总冠军(1st Place),个人获最佳辩手(Best Speaker)。在被誉为法学生的"奥林匹克"竞赛的2019年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赛区选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四名并成功晋级国际赛,这也是中国参赛队的最佳书状成绩。Shelter No.19乐队主唱,参与词曲创作、改编并演出诸多歌曲,代表作品《Wide Awake from Hypnosis》《狮眼》等,与乐队在各live house参与演出。同时还是北师大吉他协会副社长,组织学院129合唱培训并任指挥等。郭一苇即将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法律硕士,体验不同法系的法学教育,提升专业素养。未来,我希望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涉外法律人才,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周璐: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专业2016级本科生曾赴贵州、重庆和青海中小学进行暑期支教;2019年,带领云海支教队前往青藏高原,尝试利用"互联网+"改变传统支教,建立暑期线下支教+平日线上支教的长期支教新模式,获评北京市优秀实践团队。作为大学生代表,被选为国庆70周年专项行动先锋志愿者。校友捐赠代表着一种师大精神——从师大走出来的学子们又回到了师大,成就自己的同时也能成就别人。在师大,畅所欲言和理想主义,青春热血和责任力量,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作立身路上的一点灯光,将过去和未来一起点亮。周璐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珍惜在师大的时光,奋力拼搏,勇于担当,让自己的理想从师大生根发芽。李嘉莉:哲学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本科生大学前三年整体的专业成绩、综合成绩均位于专业第一。三年来的寒暑假期间参加了5次支教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教学技能。参加了2次暑期调研和2次寒假返乡调研,曾获评"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19年7月组织的"晋东南古村镇探缘"暑期实践队,被泽州县电视台报道,受到实践地的大力支持与关注。作为一名即将投身于基础教育事业的公费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李嘉莉会加强学习,磨练教师技能,努力成长为一名"四有好老师",在教育行业发光发热,为母校争光,展现母校风采。黄迪: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大一时开始主持科研训练项目"基于微滴式数字PCR(ddPCR)对猛禽血孢子虫感染强度的定量研究",获全国及北京生物学竞赛奖项。大二时参加iGEM设计可瘦身肠道微生物,赴美与全球353支队伍同台竞技,最终勇夺金奖与最佳疗法提名。黄迪是一个想要以己科研力量推动社会进程的终身学习者;她想成为一个兼容并包的人,一个秉持open mind、温良恭俭让之人。人不是something that you are,而是something that you do,更确切地说是somewhere that you go。黄迪将继续深造,学会思想、学会创造,做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不知足而常乐。王耀璞:历史学院历史专业2018级本科生承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国庆专项活动表演任务,并被评为"先进个人";参加央视《时代楷模发布厅》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会,合唱曲目《不忘初心》;在白鸽校园服务中心和童梦悦读星火小学支教项目做志愿服务;参加寒假"优秀学子回母校宣传"活动,向家乡学子宣传师大。获得校运动会女子4*400接力赛团体第二名、师生协作跑第四名;参加"思享杯"演说大赛、 "国防梦·少年行"校级演讲比赛、"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朗诵等;参加2018年历史学院毕业晚会表演;历史学院未来教师素质大赛"优秀选手",复赛"二等奖";2018年军训结训汇演主持人。王耀璞毕业以后打算回到家乡,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有一份热,发一分光。璩路路: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寒假返乡调研项目"精准扶贫的地域模式、典型经验及启示";作为主要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水土资源态势与可持续利用途径"和"乡村振兴重点区域识别与特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并协助出版专著2部。除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外,广泛参与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以及野外实地考察工作,2018年10月15-22日在欧洲瑞典,参加第二届IGU-AGLE国际地理学联合会全球农村发展和土地能力建设会议并作报告,之后对延雪平、斯德哥尔摩等地区的乡村社区进行实地考察。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6次参加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及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工作,实践调研工作累计历时约3个月,涉及陕西、内蒙、宁夏、重庆、四川、贵州、甘肃等地区共14个县域。"校友金声奖学金"不仅代表一项荣誉,也体现了校友们的殷切关怀和期望,这将激励璩路路继续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奋发图强、心怀感恩,不断进步。将来毕业以后成为师大校友,要更好地发挥师范专长,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不辜负学校及校友的这一份鼓励与帮助。同时,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多参与公益活动,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回馈社会。吴俊杰: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级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5篇SCI论文,在重要的国际会议(OHBM)中展示了自己的学术成果,还与汉语言文化学院、哲学学院的同学合作申请和完成了2018年度学科交叉基金项目。吴俊杰感谢往届的师兄师姐们设立并传承了校友金声奖学金,激励着后辈学子勤于学习、善于开拓、勇于创新。他很快就要在另外一个城市开始新的教学和科研生涯了,希望自己可以像往届校友一样,在北师大以外的地方,用实际行动继续践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严宇桥:艺术与传媒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2014级本科校友以主持人身份获得2018、2019年连续两届"京师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一等奖,2019年度"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论文一等奖。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2篇,其中CSSCI期刊3篇,IEEE、ISSHP论文各2篇,第一作者发表EI论文一篇。2019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严宇桥第一时间于户籍地加入抗疫志愿服务行列,作为抗疫志愿者在河南郑州参与协助园区消杀、协助门岗执勤、撰写防疫稿件、参与抗疫宣传片拍摄以及编辑防控知识等工作。2020年3月,获北京师范大学"新冠疫情专项课题研究"立项。"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既是火种,也是引领。毕业以后严宇桥的计划是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科研领域报效母校,为母校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争取作出更大的贡献。孙泽民:化学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作者)发表多篇SCI论文十余篇。曾任化学学院16级博士生党支部组织委员,化学学院秘书处干事,现任化学学院18级博士生党支部纪检委员。能够得到此次"校友金声奖学金",使孙泽民更加坚定内心对于奋斗的渴求。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要心怀感恩,努力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学校"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牢记这份荣耀与责任,继续传承师大之爱、校友之情。张婉淯: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8级硕士研究生2018学年学业成绩和综合测评均名列专业第一,参与多个科研项目,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在2019年祖国70华诞之际,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参与了群众游行方阵。参与了"上学路上"公益组织,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帮助留守儿童更好的成长。在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和学校校长办公室实习,获得了"社会工作奖"。张婉淯希望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将校友们对我们的爱传递下去,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奋发向上,以校友们为榜样,为学校、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孔梅: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政治经济学专业2017级博士研究生自2017年入校以来,参与课题10余项,参与著作2部,发表文章10余篇。其中"跨越绝对贫困后的多维反贫困新目标"一文获总书记习近平、政协主席汪洋和副总理胡春华的重要批示;"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阶段三重点:聚焦深度、提质防返、谋划衔接"文章被教育部采纳;关于"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后返贫"的建议被纳入政协信息双周协商会专报中,并获得副总理胡春华的批示。孔梅相信,"校友金声奖学金"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资助,它包含着校友们对母校深沉的热爱,也寄托着校友们对学弟学妹的关爱与期望。木铎金声犹在耳,寸草之心报春晖。希望每一个荣获"京师校友金声奖学金"的北师大学子能够铭记母校的培养,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不辜负学校及校友的这份鼓励与帮助。用实际行动践行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素材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想考研的同学,这些考研知识你了解吗?(史上最全考研知识点)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分数线是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即是基础分数线?A.国家线 B.自划线C.院线 D.专业录取线【答案】:A【考点】:国家线、自划线、院线、专业录取线【解析】:①国家线国家线即全国硕士研究生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是基础分数线。国家线包括应试科目总分要求和单科分数要求,单科包括专业课、公共课两种。通过国家线指的不仅仅是总分通过了国家线,单科每一门也都要通过国家线。②自划线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分数线一般先于国家线公布。而且基本上都会高于国家线,也不排除有个别学校个别专业会低于国家线。因此报考34所自划线院校的小伙伴可以提前知道自己是否能进入复试,没进入复试的也可以尽早准备调剂。这些学校一般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的。③院线院线是各招生单位在国家线的基础上,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余缺确定的复试资格线,一般学校直接采用了国家线。所以说,院校线才是真正的复试线。④专业录取线由于大部分院校录取采取差额复试方式,所以最终的录取线和院线并不完全相同。由于每一个专业都有热门冷门之分,所以每个专业的录取都会自然形成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通常将某个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数称为专业录取分数线。专业线即录取该专业的最低分。2.下列哪所学校不是34所自划线院校?A.南开大学 B.东北大学C.中南大学 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答案】:D【考点】:34所自划线院校【解析】:「北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吉林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江苏」: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浙江大学「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建」:厦门大学「山东」:山东大学「湖北」: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广东」: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重庆大学「陕西」: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兰州大学3.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到规定报考点去确认自己的报考信息,没有缴费的考生要现场缴纳报名费,再采集个人电子图像等信息,这个行为是在进行什么?A.预报名 B.正式报名C.现场确认 D.现场缴费【答案】:C【考点】: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确认【解析】:考研报名分为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预报名,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报名之前的初次报名。预报名成功后,如果对自己的信息没有想要修改的地方,就不需要正式报名了,因为正式报名和预报名都是有效的。现场确认是考研报名必需的一个环节,不是网上报名过后就完成了考研报名,网报之后还需要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才视作完成了考研报名,如果考生不去现场确认则无法参加研究生考试。现场确认主要就是要考生在规定时间到规定报考点去进行现场确认,主要是确认自己的报考信息,没有缴费的考生要现场缴纳报名费,再采集个人电子图像等信息。现场确认非常重要,一旦考生发现自己的报考信息有错误的地方可以及时在现场确认时联系修改。还有之前网报时学籍证明未通过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可以提交证明材料进行再次验证。综上,考研经过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确认三个阶段。4.企业管理学硕的同学,数学应该考哪一门?A.数一 B.数二C.数三 D.数农【答案】:C【考点】:数一、数二、数三【解析】:哪些专业考数一?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3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哪些专业考数学二?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哪些专业考数学三?经济学门类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经济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5.考生考试报名前应仔细查阅「当地报考公告」,考试应该查阅的是哪个地方的公告?A.本科院校所在地 B.报考院校所在地C.户籍所在地 D.报名考试所在地【答案】:D【考点】:报考公告【解析】:考生考试报名前应仔细查阅「报考考试当地公告」,应届生的报考地一般就是本科院校所在地;往届生根据各地的不同要求,一般在户籍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报考。二、多项选择题1.考研中的“三跨”是指什么?A.跨地区 B.跨学校C.跨学科 D.跨学院【答案】:ABC【考点】:“三跨”【解析】:三跨生是指: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通过跨学校(学校层次不同)、跨地区(两地之间发展水平不同,且地理距离较远)、跨学科(学科之间相关性较低)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学生。2.考研政治中,都考哪些科目?A.中国近现代史纲要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C.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D.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答案】:ABCD【考点】:考研政治科目【解析】:考研政治共38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内容分五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4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4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6分)-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16分)3.下列哪些专业硕士适用英语二?A.工商管理 C.会计C.工程管理 D.审计【答案】:ABCD【考点】:英语一、二的适用专业【解析】:完全适用英语一的专业所有学术硕士全部适用(13大门类,110个一级学科);8类(法律硕士含法学专业与非法学专业)专业硕士适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建筑学,城市规划。完全适用英语二的专业7类专业硕士适用: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不适用英语一或英语二的专业学术硕士中的外国语专业及专业硕士中的翻译硕士,初试外国语科目具体参照相关规定执行,不适用英语一或英语二试卷。4.下列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说法,正确的有?A.全日制工作日集中上课,非全日制可以选择周末上课;B.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费差不多;C.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D.同专业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是可以相互调剂的【答案】:AC【考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解析】:「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总结如下:·全日制有奖学金,非全日制没有奖学金;·全日制工作日集中上课,非全日制可以选择周末上课;·全日制基本有宿舍,非全日制基本没宿舍;·全日制调档案,非全日制基本不调档案;·全日制都有派遣证,非全日制可能没有派遣证(没有派遣证很难参加校招);·全日制学费8000左右,非全日制学费1-10万不等;·全日制是可以调剂到非全的,但是非全是无法调剂到全日制研究生的。综上所述,如果你没有工作,请毫无犹豫选择全日制;如果你有工作的,可以考虑选择非全日制。5.下列哪些省市属于报考二区?A.广西 B.山西 C.青海 D.江西【答案】:AC【考点】:「A区」和「B区」【解析】:A类考生指的是报考一区的考生;B类考生指的是报考二区的考生。一区和二区是教育部根据各地的经济、教育发展水平而划分的院校区域。一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21省(直辖市)二区: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省(自治区)6.考研英语都考查哪些部分?A.听力 B.阅读 C.翻译 D.写作【答案】:BCD【考点】:考研英语题型【解析】:考研英语满分100分,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种题型。· 英语一:第一部分是英语知识运用,即我们常说的完型填空,总共10分,20题,每题0.5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A部分是传统阅读理解,共4篇文章,每篇5道题,共40分。B部分是新题型,5道题共10分。C部分是翻译,从文章中抽出5个长难句进行翻译,5道题共10分。第三部分是写作。第一题是小作文,应用文写作,要求100字左右,10分。第二题是大作文,要求160-200单词,20分。· 英语二:第一部分是英语知识运用,总共10分,20题,每题0.5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A部分是传统阅读理解,共4篇文章,每篇5道题,共40分。B部分是新题型,5道题共10分。C部分是翻译,选择一个段落进行翻译,共15分。第三部分是写作。第一题是小作文,应用文协作,要求100字左右,10分。第二题是大作文,要求150单词,15分。7.研究生招生报考类型有哪些?A.非定向培养研究生. B.定向培养研究生C.自费生 D.委托培养【答案】:ABCD【考点】:研究生招生报考类型【解析】:①非定向指在录取时不确定未来的工作单位,在校期间享受国家规定的奖学金和其他生活待遇。毕业时应服从国家就业指导,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进行安排或实行双向选择。②定向培养研究生,指在招生时即通过合同形式明确其毕业后工作单位的研究生,其学习期间的培养费用按规定标准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通俗说就是你上学的学费,单位帮你出,你毕业以后回到该单位工作)③自筹经费即指通常意义上的自费生,除个人缴纳培养费外其他待遇与公费生一样。④委托培养是指不脱离现有工作单位的在职人员报考研究生的特有类別。8.全国统考的考生都会考察的科目包括?A.政治 B.英语 C.数学 D.专业课【答案】:BCD【考点】:考研科目【解析】:共四门:两门公共课、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 一门专业课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分为13大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其中:法硕、西医综合、教育学、历史学、心理学、计算机、农学等属统考专业课;其他非统考专业课都是各高校自主命题。9.数学二都考察哪些科目?A.高数 B.线代 C.概率论 D.统计【答案】:AB【考点】:考研数学科目【解析】:数学:理工类(数一、数二) 经济类(数三)数一: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数二:高数78%、线性代数22%、不考概率统计数三:高数56%、线性代数22%、概率统计22%10.英一和英二的基本区别有哪些?A.英语一和英语二两者适用专业不同B.英语一和英语二真题题型、分值分布不同C.英语一和英语二两者考试难度不同D.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大纲词汇要求量不同【答案】:ABCD【考点】:「英语一」和「英语二」的区别【解析】:· 英语一和英语二两者适用专业不同。· 英语一和英语二真题题型、分值分布不同。· 英语一和英语二两者考试难度不同,一般情况来看英语一要难于英语二。·英语二大纲要求的阅读理解单词量与英语一相同,但在大纲中英语二阅读理解没有说明有超纲单词,而英语一明确说将有3%的超纲单词。三、判断题(每题4分)1.每名考生的目标院校只能有一个。()()【解析】:考研与高考不同,考研初试只能选择一个院校作为目标,所以择校尤为重要。2.初试成绩过了国家线,皆可参加复试。()()【解析】:对于所有的考研人来说考研国家线是最基本的线,考研过线的要求是:单科过线并且总分也得过线。如果你的分数是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过该学校要求的最低复试分数线,就没有复试的资格,但是可以调剂到其他有调剂名额的接受你这个分数的学校。3.大学挂过科不能参加研究生初试。()()【解析】:大学挂过科不会取消你参加研究生初试的资格,但有些院校会在复试时做出一定的要求。4.学硕可以调剂到专硕,但专硕不能调剂到学硕。()()考研专硕只能调剂到其他学校的专硕,但考研学硕一般可以调剂到专硕。每个学校都有调剂的具体要求,不同学校可能存在差异,但很多学校都要求调剂专业和报考专业前四位专业代码相同,或者要求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具体查看拟调剂学校官网往年公布的考研接收调剂的要求即可了解。5.预报名成功后,可以不需要参加正式报名。()()【解析】:考研报名分为预报名和正式报名,预报名,顾名思义就是在正式报名之前的初次报名。预报名成功后,如果对自己的信息没有想要修改的地方,就不需要正式报名了,因为正式报名和预报名都是有效的。更多大学干货,关注
又到一年报考季,考生寒窗苦读12年,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作为一所以省命名的大学,河南大学一直受到考生及家长们的高度关注。那么,河南大学到底有哪些好专业呢?本期推送,小编替大家整理了河南大学的“王牌”专业合集,一起看看如今河南大学那些备受关注的“王牌”专业吧!地理科学专业(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前身为始创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地学系,历经九十余载的辛勤耕耘,学院现已发展成以地理科学为主体,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区域经济学等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院。学院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98%。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4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百人计划和中原学者4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3人。学院拥有环境与规划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教学、研究机构。英语专业(外语学院)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与河南大学同岁,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这里大师荟萃,人才辈出,成果丰硕,优势突出,为国内瞩目。外语学院具有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培养体系,现设有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翻译6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连续多年进入全国A++行列,2017年位居全国第五。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与科研成果丰富,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多项。外语学院实行“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专业课堂+实践活动+文化环境”的育人模式,形成了“注重教育质量、注重学术研究、注重地方特色、注重社会服务”的办学特色。经济学专业(经济学院)河南大学经济学科是河南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经济学院是河南大学重点发展的研究型学院,致力于培养“创新型、研究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目前,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系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设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5个本科专业,其中经济学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财政学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名师荟萃,英才辈出,现有本、硕、博、留学生等在校生2000余人。法学专业(法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源于1907的河南法政学堂,1985年恢复建系。内设一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2019年法学专业入选“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2年法学院获批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现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司法文明史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省法学一级重点学科,院内设八大教研室。学院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8人。学院始终秉持“法天立极,会通中西”的院训,致力于培养卓越法治人才,助力法治中国的建设。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院)河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校深厚办学底蕴,培养具有大视野大情怀大境界,具备初步临床能力、基本科研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从事临床医学的医疗、预防、康养、教学和科研工作。基本学制5年,毕业授予医学学士学位。获得毕业及学位授予资格的学生,可申请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具体参照相关管理办法及当年推免政策。化学专业(化学化工学院)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始建于1923年,是河南大学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学院本科教学培养体系完整、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条件优越。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中原千人1人,省优秀专家2人,省特聘教授2人,河南大学“杰出人才特区支持计划”第四层次特聘教授1人,黄河学者5人,校特聘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40人。以学院为依托,建设有科国家级、省级等科研平台8个。现有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单价10万以上仪器设备总价值4200万元。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数学与统计学院)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拥有数学和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包含师范方向和“明德计划”拔尖人才实验班)、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河南省一流建设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2020年招生工作有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学院实行“按大类招生,按学院培养”,将四个本科专业跨学科门类统一设置为“数学类”,考生在选择填报高考志愿时,只需填报“数学类”,不用选择具体专业。二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面向河南省部分市县招收“农村学校”地方公费师范生。护理学专业(护理与健康学院)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成立于2000年7月,其渊源可追溯到1929年创办的开封内地会福音医院护士学校,是我国较早开设高等护理教育的单位之一。2019年护理学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学院设有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五个教研室,一个护理学综合实训中心,拥有两个学校重点实验室,一个教育部虚拟教学仿真平台,两门国家级金课,一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有护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护理硕士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注重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会计专业(商学院)河南大学商学院经过90余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中部地区培育商界英才、服务社会发展的教学科研重地。学院现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一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电子商务为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12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6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特聘教授1人,其他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50余人次。学院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高,院团委曾被评为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物理学专业(物理与电子学院)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始建于1923年, 现有国家级一流专业——物理学、河南省一流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河南省卓越工程师培养改革试点专业——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共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开设拔尖人才培养“明德计划”实验班、本硕一体“菁英计划”实验班、新工科“卓越计划”实验班。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建一流专业、育一流人才”为办学目标,形成“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从“专业基础、思辨意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四个方面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人才。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学院)河南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1999年,是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联盟成员,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首批会员。拥有软件工程技术二级博士学位点,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工程专业河南省专业评估排名第一。拥有“河南省智能数据处理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学科引智创新基地”“河南省现代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和“河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荣誉称号,是河南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建设牵头单位和河南大学文明单位。行政管理专业(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政教系,2002年4月9日启用现名。1923年始设哲学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任系主任。1927年设立政治系,1960年成立政治教育系,后折枝为林成就河南大学经、法、商、管诸专业。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公共管理硕士(MPA )、教育硕士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哲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三个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行政管理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哲而慎独,管则致知。这里是科研创新的阵地,这里是党政干部的摇篮。本科生培养能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从事专业工作的专门人才;研究生遍布于全国各大院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旅游管理专业(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河南大学文旅学院洋溢着澎湃的创新力量。2018年,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成立,拥有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旅游研究基地一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等四个校级科研机构和两个院级科研机构。除此之外还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博士17人。1993年,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本科招生,先后获得旅游管理硕士、旅游管理专业学位(MTA)授予权,2017年获批旅游管理二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开始本科招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河南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2010年正式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10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年1月,学校聘任徐光春同志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2019年2月,学院入选河南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2019年11月,学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共建焦裕禄精神研究院。学院已建立起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含干部教育方向) 本科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毕业生是省内外众多单位招聘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首选目标。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达到70%,就业率达到98%。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建筑学院)河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是河南大学重点发展的一个工科学院。1931年5月由土木水利专家、河南大学校长许心武先生倡议创办土木系,学院拥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3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材料与结构研究所、钢与空间结构研究所、古建园林设计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学院建有功能齐全的实验室,注重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全院教职工正以团结、勤奋、踏实、创新的工作态度,为推进学院跨越式发展而共同奋斗。历史学专业(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前身为创建于1923年的中州大学历史系,是河南大学传统优势学院之一,拥有中国史、世界史和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开设历史学(国家一流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世界史(明德计划实验班)、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省一流专业)四个本科专业;建设有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和教学平台。三个一级学科全部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由中国史、考古学为重要支撑的黄河文明学科群为河南省特色优势学科。中药学专业(药学院)河南大学的中药学科始建于1956年,2002年招收药学(中药方向)本科生;2003年获批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招收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先后获批河南省第七、八、九批一级重点学科,2010年获批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2017年,中药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的专业认证。拥有高级职称教师35人,博士化80%以上;专业实行精英教育,小班教学,导师制及过程性评价培养模式;文理医工多学科环境下,注重素质教育,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原则;拥有20多个实习实训基地及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大力推动政产学研协调发展,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始建于中国科举考试终结地——河南贡院旧址,1903、1904年最后两场全国会试在这里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欧风美雨和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如今,河南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学校有37个学院(教研部),98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河南大学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以来,河南大学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按照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条主线、三个根本、六个一流、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改革创新,力争到本世纪中叶,跻身综合性、研究型、有较大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行列。金秋九月、铁塔湖畔。河南大学期待各位学子的到来!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官微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联系,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考研法硕是如今较为热门的考研专业,报考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考研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同学们必须要比原来更加努力备考,才有功成名就的那天,有很多学生对于法硕也有很多疑问,不了解法硕具体是什么?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虽然仅一字之差,但是对于法学学子来说不同的选择侧重方向就不同,当然要备考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很多考研人对于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一直混淆不清,导致自己在择校选专业时产生一些疑惑。接下来小锦来给大家梳理一下其实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的区别。1、招生条件不同:报考法学硕士的考生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不限本科专业(但实际考生多为法学本科),但不招收同等学历的非本科生。报考法律硕士的必须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具有本科同等学历)的非法律专业的毕业生,且同等学历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二年以上;同等学历的专科毕业生必须工作三年以上。(从2009年起,允许法学本科毕业生报考法律硕士。)2、录取考试方式不同: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除公共课外)。法律硕士是通过全国法律硕士专业试点单位联合考试来招收的,全国有权招收法律硕士的院校只有一些重点院校,且试题由国家统一命题。3、学位不同:法学硕士是科学学位研究生,所有学科的国家承认的正规本科生(一本二本三本)都可以报考,并且可以享受学校的公费、奖学金、助学金待遇;涵盖法学所有学科。法律硕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是非法律本科专业才能报考,一般针对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金融、行政执法与监督等部门、行业的高层次法律专业人才与管理人才。一般不享受公费待遇,部分学校有奖学金,但是和学费相比仍然较少。简单总结就是:法学硕士对本专科所学专业无特殊要求法律(非法学)硕士要求本科时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法律(法学)硕士要求本科时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学制及学费不同法学硕士一般学习期限为3-4年,以3年较为常见。法律硕士分为两种情况:法律硕士(非法学)通常学习期限为3年法律硕士(法学)通常学习期限一般有三种:2年,2.5年,3年。命题方式不同法学硕士是全国有资格招收法学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各自单独命题(除公共课外)。以上是小锦为大家准备整理的法律硕士与法学硕士之间的区别,如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留言参与讨论!!期待大家如愿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