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赵婀娜 张烁 吴月
01—考研人数再创新高研究生考试于今日起正式开始,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本次考试报名人数高达341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近年来考研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报名人数每年都在刷新纪录。据数据统计,2016年研究生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大关,达201万人。到2018年,考研报名人数升至238万,较上一年增幅达18.4%。2019年全国考研人数规模达到290万人,比2018年再增52万人,增幅升至21%。02—考研热只增不减是为何不喜欢大学本科所学专业。这是部分考生对面记者采访时所说。“当年高考填志愿,家人觉得学医以后肯定有前途,稀里糊涂地填了学校和专业,结果发现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很多同学在大学学习了四年之后,才明白自己喜欢的专业是什么,于是考研成为了换专业最好的选择。不愿意离开校园,这是另一部分原因。相比较于上一个原因,这一部分的同学很多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于工作的恐惧感让他们选择逃避。而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在工作中,因为专业和学历的原因,处处碰壁。因此选择考研,希望通过提高学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03—研究生是说考就考的吗这是一份表格,上面显示的是今年部分985高校的保研率其中,清华北大的保研率首当其冲,几乎是总招生人数的半数。什么是保研?保研就是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得到保研资格的学生,是不用参加研究生考试,而直接去大学读研究生的。也就是说,保研率越高的学校,剩余的招生名额会越少。带来的后果是,竞争更加激烈。例如招生人数为100人的学校,报名人数为200个,那么就是淘汰100人。可是如果这个学校保研率为50%,意味着这200位报名的同学,需要竞争剩下的50个名额,淘汰的人数变成了150人。985和211院校是考研学子争夺的重点院校,同时他们也要面对保研率逐年上涨的残酷真相。04—为什么名校保研率只涨不跌我们需要承认名校光环的存在。好的学校在老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大部分是好于一般学校的。因此,想去名校读研的学生,除了本校的学生之外,还有广大的其他学校的学生。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此外,名校本身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已经是出众的学生。很多名校学生在高中时就是以学霸出名,大学成绩也依旧夺目。加上在一个很好的平台,获得了名校的保研资格,也不出人意料。对于大学而言,优秀的学生也是学校的骄傲。因此,名校也会对别的名校学生抛出橄榄枝。以北大为例,在北大研招网的信息共开处有今年保研学生的名单。仔细查看名单学生的本科院校,为985的占绝大多数,剩下的全部是211。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来自其他学校。这几种情况造成了名校的保研率逐年上涨。05—情况总有例外虽然名校的竞争压力很大,但是专业与专业之间,报考人数是有差异的。热门的专业,一位难求;而冷门的专业,几乎没有竞争压力,只需要考过本专业录取分数线。因此报考人数在分数上的体现就是,分高的专业,报考的人数就高;分少的专业,报考的人数就低。不过分数的高低不是由某一个单独的因素影响。以2018年的国家线为例,文学类的专业,国家线为345。农学类的专业,仅为255。简单介绍一下农学类专业,如果有读研想法,并且对以下专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试。农学类在研究生阶段,一共有13个大类。分别是作物学、园艺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林学、水产、草学、科学技术史、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13个大类中又分成了45个专业,这里就不过多展开。06—总结考研形势的严峻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由诸多因素,共同造成了现在的局面。而最有希望避免这样的竞争方法,就是在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考上不错的学校,并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说明:本文由高考圈旗下公众号高中生平台(ID:vtstudy)创造,转载请注明。
我国大学生数量的逐年增长,导致许多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选择走上考研之路,进一步导致了我国考研大军的日益壮大。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考研人数已经再创新高。面对2019年290万研究生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许多网友包括正打算考研的大学生们不禁开始担忧,以这样的发展速度,在未来,研究生是否也会变得像本科大学生一样“烂大街”?虽然考研数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研究生身份的竞争力和含金量,绝对不能光凭考研的基数来判断。我们不能忽略的有以下几点:一、 考研和考大学不同!为什么大学生数量的暴增会导致本科生“含金量下降”?这是因为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度和我国创办的大学数量的增多,学生们已经处于“不愁没有大学上”的状态。基本上只要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认真对待高考的学子都可以上大学,而上大学就几乎等于百分百取得大学毕业证,因此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会导致大学生烂大街的现象愈发明显。但是考研则不同。虽然每年考研人数在增加,但是各高校招收研究生的数量没有增加,甚至还在缩减。考研是为了筛选更好的人才,绝对不是一概照单全收。这就意味着,并不是你选择了考研,就一定能成为研究生。考研人数越来越多,只会导致考研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二、 研究生数量也要分地区!首先,因为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就以研究生来说,在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研究生的数量自然更多。外省学子想要前往北上广求职,没有研究生及以上的学历,是很有难度的。但是对于那些三四线城市,研究生绝对没有达到所谓的“爆满”程度。特别是相对较落后的偏远地区,研究生数量更是寥寥无几。况且,就算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所有研究生的数量不过几百万,相对于14亿人口而言,相对于千百万数量的大学生而言,还是比较小的一个群体。三、 高校的政策有所限制除上面两点以外,高校的政策也注定了研究生的数量。目前各高校对于研究生的招收数量仍然有严格限制,肯定不可能像招收本科生那样广泛或是扩招。为了招收精英人才,研究生质量肯定要有所保障。且各高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能力也限制了招收的研究生的数量。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更高的学历绝对不是一种随大流的门面表现。深造和升华自我是与发展的社会对接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生所学的知识如果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数量再多也不会出现“烂大街”的现象。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实际能力,是缓解人们担忧的“研究生含金量降低”问题的首要方法之一。作者:河西
当前,2020考研报名已经结束,那么明年考研报名人数是多少?成为广大考研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参考近5年考研报名人数变化曲线,成一条平滑的上升态势,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是290万人。在今年考研前,就有很多人预测2020年考研报名持续上升,很大概率突破300万,唯一变化的就是究竟是300多少万。如今,兰州交通大学发布了一则《陈兴冲副校长检查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场确认工作》的新闻,在该新闻透露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数据就是2020的考研报名人数。根据该新闻报道,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全国考研人数达到340万左右,比2019年增加50万人,增加15.6%。增加50万!如果该数据为最终正式数据的话,应该是超乎很多考研同学的意料,尤其是在基数这么大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个增量!最后再参考下历年考研的报录比可能有部分数据略有些出入,但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看大,从2009年,到2019年,虽然招生人数也在持续增加,但相对于考研报名人数的增长速度来说,依旧不够,报录比也是从2.9:1,增长到4:1,各位考研同学们的压力依旧很大。好了,现在考研报名人数可以说,已经明确了,在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各位考研的同学们也沉着复习,努力备考。考研这场战争,虽千万人吾往矣!祝大家都能赢得心中那一个梦想,加油!(校园教育原创)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图源:图虫创意芥末堆讯 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指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将突破300万,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64.1%。据了解,1949年研究生招收数仅为242人,在学人数仅629人;2012年研究生招生数的不到59万人;到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目前,我国已建立起涵盖111个一级学科和47个专业学位类别的学科体系,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文章还特别提到,在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文章还提到,1990年,我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19.6%,到2020年,这一比例已达64.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文章中指出,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此,新华网也发文指出:截至2019年,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境外研究生培养项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若干所高校走出国门到海外创办分校,硕士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达260多个。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距离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还有40天。从上周开始,上海、江苏、安徽、广西、河北、湖南、浙江等多个省份开展了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的现场确认工作。而多所高校也公布了它们的报考人数,其中涨幅最多的竟达93%。近日,2020考研已进入现场确认环节,多省份已密集进入考研报名现场确认阶段。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多个考点实行网上确认,如天津大学今年的信息确认工作就在网上进行。(考生在网上提交相关个人材料后,若收到“审核通过”的通知,则说明考生已完成报名信息确认工作;反之,考生则需要根据提示内容,持相关材料原件到天津大学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多个高校也在网站上公布了今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统计显示,今年的报录比普遍超过3:1今年报考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人数更是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382人,较去年增长93%。而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2020年全国报考北京招生单位的考生共有46万余人,较2019年增加了6万余人,增幅达到18.7%,突破了历史新高。报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6个招生单位的人数均超过1.5万人。另外,23157人正式确认报考南开大学,较上年度增长18.6%;西安交通大学总计有2049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615人,增幅超过40%;14681名考生报考南昌大学,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公共管理专业,考生数达到824人;报考山东师范大学人数为13932人,相比于2019年增加1674人,同比增长16.32%,各校数据皆创创历史新高。考研人数的上涨直接导致考研难度的增大。考生最青睐的十大专业分别是:工商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会计、公共管理、计算机技术、法律硕士(法学)、工程管理、广播电视和新闻与传播。2019年34所自主划线院校分数线整体涨幅比较大,“清北复交”这些名校多有上升的势头,部分地方院校分数线上涨也非常厉害,其他院校各专业均以上涨为主,尤其是经济学、工学、管理学各34所自主划线院校的各专业普遍上涨。除了分数线上涨外,还有一些原因导致了考研难度的加大:一是近几年保研人数不断增加,挤占了大量考研名额,无形之中增加了考研成功的难度;二是考研报名人数的激增导致考研复试线有所提高,这一点已经非常明确了,从2019年的复试国家线普遍上涨就能看出来;三是各高校对于考生的复试考核要求更高,复试将变得越来越复杂,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考研复试更加看重各位考生的综合能力,比如考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逻辑思维及应考心态等等。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也就是对于一部分研究生,如果在其学习过程中被发现是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有可能被要求停止继续攻读学位。虽然就目前来说,分流制度尚不成熟,且没有统一的规定,但这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信号,未来的研究生将“严进严出”。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学生为了增加自己的优势,选择了出国留学。留学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首先,通过出国留学,你将体验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开拓新的视野,了解不同的风俗和活动,体验新食物、习俗和社会氛围,你将有机会看到你专业可能没有接触到的地方。感受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方式。其次,通过留学,你将沉浸在一种新的语言环境中,无数的外界刺激能让你在最大程度上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再次,出国留学最大的好处之一就是有机会结识来自不同背景的新朋友。这对于打开人脉,拓展交际圈来说,再有利不过了。留学还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为迈入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当你完成你的留学计划,留学高校知名度、留学经历及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为你打开更多优秀企业的大门。
目前硕士研究生每年报考人数大规模增加,2019年报考研究生数量将近300万。大家对考取研究生的热情高涨,引起社会更方面关注。与之相对应的是,博士研究报考人数很少,录取人数也少,据统计2018年博士研究生录取人数不足10万人。目前我国对博士研究生需求量还是挺大的,但很多人都是硕士毕业后就不再选择继续读博了,背后原因令人深思。1、年龄问题按照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一般大学毕业22岁左右,这就意味着读完3年硕士,年龄都在25岁左右了。这个年龄如果选择继续读博士,博士毕业可能都要30岁了。当自己本科同学30岁的时候有的成为公司领导,有的准备生二胎,有的人都二次创业了,你仍然在象牙塔里读书,内心肯定会有波澜。2、经济问题硕士毕业一般都在25岁左右,在这个年纪经济还不独立,仍然需要让家里负担生活开支,个人的压力会很大,特别是男生。如果家里条件不好,特别难张口给家里要钱。一个25岁的大男人,家里从小学供到研究生,那么多年仍然没能给家里带来回报,继续给家里增加负担,压力可想而知。博士期间一般老板都会发一些科研奖励,学校也会有一些教学金,但这些都是很有限的,顾着自己还有可能,照顾家庭就困难了。3、科研能力很多同学考硕士并不是为在学术上有多大提高,而且为了找一个好工作。目前情况来看,硕士就业前景要比本科生好得多。硕士毕业时能够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工作,很多人都会选择直接参加工作而不是继续读博深造。很多同学在硕士期间已经被课题和试验蹂躏得死去活来,生无可恋。发现原来考研时打算为祖国科研事业贡献终身的理想是那么不好实现,科研原来没有那么美好,就这样选择了工作而不是继续深造。4、毕业要求高博士毕业时对学术能力要求很高,必须有真才实学,如果抱着混日子心态去读博士,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博士要求是宽进严出。很多高校博士毕业时对SCI论文数量有要求,甚至还对影响因子有要求。五、六年博士都没有毕业大有人在。你能想象一个30多岁高材生仍然为毕业发愁,那种无助和孤独的感觉吗?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些导师为了让学生给他多干一些活,故意压着数据不给学生用,故意卡着不让毕业。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5、就业一般情况下,博士毕业大部人都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也有一部分博士高不成低不就,毕业一年也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学生,看着白发苍苍的老母,那些殷切期盼的眼神。而自己依然无法用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善生活,是何等的悲凉。6、家庭读博期间是可以结婚的。由于学术压力大,但是很多人都没有结婚,甚至没有对象,特别是女博士,往往被调侃成男人,女人,女博士。博士毕业之后找对象、生孩子,生活总是显得太匆匆,比别人晚几拍。综上所述,目前继续攻读博士的处境不太好,但我们国家非常需要高端人才,耐得住寂寞,进行基础研究。如何解决博士的后顾之忧,鼓励更多优秀的人去读博士,是大家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我们国家的科研水平需要更多的高精尖的人才,希望博士能获得更好的待遇。
最近7年时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201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165万人,2016年研究生报考人数177万人,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01万人,2018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38万人,2019年研究生报考人数290万人,2020年研究生报考人数341万人,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了377万人!物以稀为贵,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一多,考上研究生的人数自然就水涨船高。达到研究生学历的人多了,那么研究生的“含金量”就不再那么高了。本科生扩招,导致本科生遍地走;研究生不断扩招,导致研究生多如牛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正逐年缩水,如今的大学生还有必要选择考研吗?估计很多人的答案就是一个字:有!不管现在研究生学历是不是变得越来越水,不管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低到了怎样的程度,至少研究生学历现在算是高学历。就算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之高渐行渐远,但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却在不断激增,以下三个原因,值得我们深思:第一个原因:研究生学历成了就业的“敲门砖”。就目前来看,拥有研究生学历,才能参加一些比较牛的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一些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进行招聘的时候都明确要求对方必须具备硕士研究生的学历,毕竟现在本科生基本上满大街都是,而在人才市场中,十有八九的人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如果你没有拥有研究生的学历,估计连用人单位的招聘面试都参加不了,那么在就业方面就有比较大的“中梗阻”了。所以,多年以前的研究生和现在的研究生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差别:前者身份尊贵,诸多单位抢着要;后者正逐渐变得普通,用人单位开始用挑剔的眼光看待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于是研究生学历成了一些用人单位的就业最低门槛。第二个原因:研究生教育不再是精英培养。在数十年前,硕士研究生已经是这个社会的顶级精英,我们村的一个牛人在多年前考上硕士研究生,直接去高校任教;后来他又攻读了博士学历,现在已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但是现在,如果你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你想要进高校任教?不好意思,你的学位太低,至少要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才有希望,如果有海外“镀金”的经历,估计效果会更好一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简单,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已经不再是精准培养精英,研究生学历的普及程度在未来的日子里只会越来越高。第三个原因:读研可以拓宽人脉开阔眼界。有些人读研,是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以退为进;有的人读研,是为了祸害学妹,哦不,应该是为了找到心仪的人生伴侣;有的人读研,是为了拓宽人脉开阔眼界。不过话说回来,读研确实可以让一个人所站的平台变得更高一些,人脉资源变得更丰厚一些,眼界也自然变得不一样。不管研究生的含金量低到什么程度,不管研究生学历的水分会激增到哪一种境界,我觉得在未来的日子里,考研的人还是会继续增加的,你相信吗?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整体国民素质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本科学历的含金量却出现了“缩水”的现象。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走上了考研的道路。2019年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290万人,创下了近些年来的又一新高,考研的难度也随之增加不少。据某教育机构预计,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甚至会突破300万大关,达到330万人之多。为何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变得越来越多?背后的原因非常现实,也令人心酸。本科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被迫走上考研之路在大学时期,很多同学其实并没有过考研的想法,而是想要等到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直接就业。但当他们毕业后,进入就业市场时,却发现他们很难找到与自己的预期相符的工作。对于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来说,那些他们看得上的工作,往往都要经过层层选拔,或者需要具备硕士学历,而那些一般的工作,待遇比较低,大家还都不愿意去。这种情况下,大学毕业生由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只能被迫走上考研之路,以提高自己学历的方式,来增加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大学毕业后不想去就业,想要走科研道路,必须读研深造对于理工科的同学来说,如果大家毕业后想要走科研道路的话,仅仅具有本科学历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选择读研深造的这条路。而且对于大多数理工科的同学来说,如果大家真的确定了要走科研道路的话,仅仅读完研究生是不够的,如果我们想要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我们甚至还有必要在硕士毕业后,在攻读一个博士学位。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盲目跟风参加考研在大学里,其实有很多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都没有明确的规划。他们平时里虽然也会按时上下课,按时写作业,但是提到自己的未来,他们却表示从没有考虑过。到了大三下学期,大家都有了自己在未来的打算,有的同学选择了就业,有的同学选择了考公,有的同学选择了考研。当这些没有规划的同学在求职受挫时,他们便会盲目跟风参加考研。而如果没有明确的考研目标,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打酱油的人。高考失利,想要通过考研,来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想在每年高考时,都有很多同学发挥失常,最后只能勉强考上一所二本院校。对于这些同学来说,他们在大一进校后,就会产生一种名校情结,想要通过考研来实现学历上的跨越,圆了自己的名校梦想。每年考研备考时,这一类型的同学不占少数。但是我建议大家,在报考研究生院校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来选择。报考名校很重要,但是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在考研这条路上,选择有的时候真的会大于努力。结语对年轻人来说,在年轻的时候感到迷茫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面对求职的困难,考研提升学历确实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大家要始终记住,考研是为了增加我们在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而不是一种逃避就业的选择。作为一名考研人,你考研的原因是什么呢?欢迎与大家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