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教育事业也不断的与西方接轨,其中高等教育随着几代留学回国人员进入高校成为各大高校的骨干教师力量,甚至走上校级领导岗位。国内高等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和科研体系基本与西方接轨。科研方面,虽然国内研究者还鲜有能问鼎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但是人数众多的中间层级科研队伍和能力已经是世界重要的科研力量,应用层面成果部分领域已经领先世界,顶级科研团队的建设和成果,仍需要几代科研工作者的积淀。科学最高奖项作为进入科研领域的入门证就是获得相关领域专业的博士学位,国内大学生不仅考研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攻读博士学位也成为毕业后的一个热门去向。那么,应该怎么对待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应该期待得到什么,自己是否适合攻读博士学位呢?笔者以个人的经验,讨论分享一下经验。高等教育学位制度首先,笔者认为博士学位并不能证明你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各行各业顶端都聚集或者筛选了大量精英,这些精英没有攻读博士学位,是因为在他们的领域,他们获得成功,博士学位并不是必须的条件。但是,如果你选择科研作为你的职业,那么,你就必须有博士学位。换句话说,博士学位只是你要从事科研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不是证明你比别人强,也证明不了你已经成功,仅仅是证明了你具备了从事科研工作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如果你只是想光门耀祖,向谁证明你成功,读博士是没有意义的,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李开复博士在工业界取得巨大成功因此,攻读博士学位最基本要得到的是,通过你在导师指导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过程,掌握理解科研工作方法,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从而可以做一个基本合格的科研工作者,这是攻读博士学位最低的目标,也是博士学位带给你的最根本的能力和素养。进一步,与硕士学位相比,攻读博士学位一般需要4~5年,一些特殊专业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这个阶段与硕士学位又不一样。可以说,攻读博士学位是一种半读书半工作的一段经历,这个阶段,不仅可以提高你的专业知识深度,同时,也锻炼了你职业技术或者职场方面的能力,包括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管理能力等一系列综合能力。所以,你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公司高管,政府官员都是出自博士团体。换句话说,获得博士学位,你不仅可以得到一般的科研职业培训,同时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职业、职场的培训。所以,博士毕业后不仅仅是只有一条科研道理,你可以重新选择。笔者周围接触的博士生,有很大一部分往往走入一个误区,他们认为拿到博士学位,只能去做科研,如果做其他工作,就觉得丢人,是因为进不了高校或者其他科研院所,才去企业或者其他工作。这些同学把自己的路不仅没有通过读博变宽,反而更加窄了。笔者认为,攻读博士学位核心是培养自己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深度能力,有了这些方面的锻炼,可以拓展个人视野和边界,做更有价值的事情。当然,你可以继续从事科研工作,但是,你也可以利用这种能力从事其他的事业,只要能更加实现你自己的价值和对社会有贡献。简单来说就是,博士学位是为了实现个人目标而服务的,而不是个人为博士学位而服务,本末倒置。另外,就笔者个人经验来说,攻读博士学位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你可以跟这个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和工作,因为每个专业顶级的课题组,导师还是团队,他们之所以能够做到顶级水平,肯定是包括了非常好的科研思维,方法论,团队高效管理等一系列的优点,在读博的几年内,你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使自己价值观,专业素养,方法论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提升。尤其对于出身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这些家庭的孩子,有些智商很高,但是由于受到父母思维和视野的局限性,并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等等,如果能有机会与国内精英学习共事,会对自己有个质变。笔者回顾自己的读博的收获,比起那张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困扰很久的一些价值观,工作方法方面,格局方面的提升,真是改变了整个的人生轨迹,对于读博阶段和导师,满满的都是感激!总结一下,攻读博士学位你可以得到从事科研工作的入场券,给你更宽更高的视野可以选择,但是不要被博士学位束缚住,另外,对于寒门子弟,攻读博士学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与行业最优秀的人学习共事,解决底层家庭的一些价值观和思维的局限性。仅此而已,博士学位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人生需要不断地拼搏努力!正确认识,让博士学位助力自己实现人生目标!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年限、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基本要求。2014年以来,清华大学先后召开了第24次和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确立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博士生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是一所大学人才培养高度的体现。清华大学还先后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以及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推动了一系列涉及博士生培养的改革举措,原《规定》中的部分条款和要求已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2016年7月,学校将《规定》的修订工作列入《制度建设五年任务分解方案(2016-2020年)》,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本次修订历时两年多,学校及时学习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教育和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并贯彻落实到《规定》修订工作中。学校还开展了广泛的院系调研和师生讨论,组织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院系师生代表、相关部处负责人等征求意见会10余场。坚持立德树人,坚定培养目标清华大学“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价值塑造作为第一要务,以立德为出发点,以树人为落脚点,培养把个人追求融入社会进步主流的时代新人。《规定》的修订遵循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学校教育理念,将博士生培养目标修订为“培养博士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增加了“学风严谨”、“身心健康”等要求,在新时代继续弘扬和传承学校重视学风和体育的优良传统。完善学术评价,激励原创研究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因此被列入清华大学完善学术评价制度需要首批修订的文件。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突破学科界限,推动交叉创新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快推进博士生学科交叉培养,既支持医工交叉等基于师生学术兴趣自发开展的交叉培养,也重点建设了一批学科交叉博士学位项目。2018年,学校修订通过了试行三年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理顺了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机制。为与之衔接,《规定》修订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交叉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此类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可突破现有学科培养方案框架,在学位课程基本符合主修学科(申请学位的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修所涉其他学科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在给予灵活性的同时,加强培养过程把关,要求在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环节聘请所涉其他学科专家参加。引导学术就业,促进全面发展清华大学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明确了博士生教育“着重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学术创新人才”,“鼓励和支持博士生面向学术前沿开展原创性研究,毕业后到主流的学术科研机构就业”。基于这一导向,新的《规定》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同时,支持博士生在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时,“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和技能,例如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强化过程考核,严格分流退出2014年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发布了多个文件,要求高校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清华大学各学科和院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规范体例术语,适应综合改革2017年起,清华大学加强了规章制度规范建设,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规定》在修订过程中按照新的体例要求,采用条文式表述,分八章二十六条。此外,学校综合改革的推进也使得《规定》中部分术语不再适用。例如,2016年起学校全面实行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因此有关博士生选拔方式的表述由“参加全校组织统一入学考试的普博生”修订为“经普通招考录取的普博生”;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后,教研系列的副教授、助理教授均可以独立指导博士生,因此有关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的表述由“三至五位教授”修订为“三至五位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新《规定》发布后,由在学研究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学生咨询委员会调研了博士生同学的反馈。被调研同学表示,新《规定》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博士生更加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在普遍支持《规定》修订内容的同时,同学们也期待各学科和院系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继续保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新的《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将从201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为配合新《规定》的实施,目前学校已经启动相关配套文件的修订工作,特别是各学科博士生学术创新成果的要求,配套文件预计从2019级博士生同步实施。
2017年,教育部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共青团中央的申请,同意创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作为最年轻的大学,新建立的超强文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到底有多厉害?小编将分别从学校简介、学校优势、主管部门、办学特色、师资力量、院系设置、优势学科、报考录取情况、学校前景分析共9个方面为大家介绍这所最新的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门一、学校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社科大,是经党中央批准,由教育部审批,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基础,整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资源于2017年创办。学校将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流文科大学。作为培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才的研究型大学,目前拥有六大学部,研究范围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宗教学、语言学、文学、历史学等学科领域。主校区设在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还将在青岛建设校区。开学典礼二、学校优势①目标明确。坚持有特色、高水平、高起点的办学方针,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双一流”文科大学。②拥有良好的建校办学基础。社科大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创办。③师资力量雄厚。学校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及国内外知名教授、名师。④地理位置优越。校本部在北京市房山区高教园区,在建校区为燕郊校区、青岛校区。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将以学校本部作为主要基地。⑤硬件资源完善。图书554万余册,同时有丰富的中外学术数字信息资源。配有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餐饮中心等基础设施先进。航拍校园三、主管部门学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7年,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党中央国务院重要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师云集、名家辈出。人才优势都是其最突出的优势。曾集聚了郭沫若、郑振铎、吕叔湘、丁声树、何其芳、俞平伯、钱锺书等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学科结构最完整、综合实力最强的学术期刊群,在国内外学术界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教学楼四、办学特色①“本-硕-博”一体化培养。目前办学层次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经过2-3年的本科学习基础上,优秀的学生可选择申请继续深造。②“师徒制”指导模式。为每名本科生设置由专家学者担任的学业导师,每位导师将只指导2至5名学生,导师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指导,言传身教。③国际联合培养。先后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在校生可选择海外学习,继续攻读学位。④教学与科研结合。为本科生提供科研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和导师的科研活动,通过实践掌握研究方法,接触学科领域前沿内容。⑤师资力量雄厚。实施特聘首席教授制、特聘讲席教授制、课程主讲教授制、讲座教师制等师资建设制度,聘请社国内外知名教授,聘任顶尖教师投入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整合、设立交叉专业。为学生提供有序转调专业的机会,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激发学习兴趣。⑦精英教育模式。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一般为15至30人,固定教室。根据各院系的差异化培养要求,授课还采取大型综合课、系列化小型独立课、研讨课、长学时课、短学时课、结合科研的多种形式的研讨课等。⑧完备的奖学金体系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奖学金包括新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补偿贷款代偿、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图书馆五、师资力量中国社科大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国内外知名教授、长江学者、教学名师、国内外知名学科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科研专业人员3000余人。学部委员61人、荣誉学部委员133人;研究员646人,副研究员707人;学科带头人38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的国家级人选31人;享受政府特别津贴人员1600余人。研究生院现有博士生导师607名、硕士生导师905名。近4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万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597名、硕士生导师907名,在校研究生3000余人。招生专业六、院系设置据2018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8个学院,即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政法学院、管理学院、考古与文博学院、媒体学院。目前专业如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文学院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经济学院开设经济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开设英语(国际经济、政治方向)专业。其余专业目前正在努力建设中,预计在2018年开始招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七、优势学科据2018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34个中国国内优势学科、69个学校重点学科、5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17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108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114个;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优势学科与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华民国史、欧美近现代史、中国边疆学、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类型学、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市场学、世界经济、当代中东研究、美国外交、中欧关系、日本政治、区域经济合作、信息资源管理、美学、夏商周考古、一带一路与中外关系史、俄罗斯东欧史、发展经济学、会计学、金融监管学、人口统计学、国际政治理论、欧洲经济、美国政治学科、日本经济、周边与全球战略等。新生开学升旗仪式八、报考录取情况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重点高等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在招生省份当地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且符合学校录取标准的考生中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普通本科学费收费一般专业不超过5000元/生每年,外语专业学费不超过6000元/生每年。住宿费不超过1200元/生每年(3人间,包括独立卫生间)。2017年秋季社科大招收首批本科生,在全国18个省份计划招收390名全日制本科生。总体上分数线和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在同一个层次,属于985大学前列中相较靠后的位置。其中,在京文理各投放10个计划,全部招满。该校在京文科最高646分,最低613分,超一本线58分;理科在京最高638分,最低626分,超一本线89分。在河北以652分的提档线位居第十五位,实现了非985大学的超前排名。2017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正式开学,新生前往位于房山区高教园区的校本部,即社科院研究生院所在地报到。入学新生共392人,其中,男生191人、女生201人。本科生安排三人间宿舍,房间内安装空调、网络宽带,并设有独立卫生间和淋浴系统,如此的高配置在北京市的高校中相当少见。新生分配在14个行政班,每两个班级派有一名专职辅导员。接下来一周,接受了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朋辈辅导、学习生活安全教育、名师讲座、职业生涯讲座、爱国主义教育等),之后正式上课。社科大2017年本科一批次录取情况一览表九、学校前景分析目前,相较于自然科学,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严重滞后,社科大承担着建设社会科学重大历史使命。学校有鲜明的特点,科研和资源极其强悍,学术大师众多,研究领域广泛。办学层次到了硕博,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未来,每两到五名学生将配备一名导师。在以后,取消 “985、211”,进入全面推动“双一流”的时代。社科院大学无论是资金,办学空间,师资力量,还是专业发展前景,都有广阔的空间,前景较好。 学术自由,管理人性化、专业化,有通宵自习室,东门有门禁,出入保安会敬礼,就医也报销,管理人员都非常有礼貌,没有一点高高在上的戾气。2017级新生有望在高年级时申请推免硕士研究生,学校在硕士生培养阶段设有“硕博连读”,符合条件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免统一入学考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生就业实行学校推荐和学生自主选择的双向就业方式。优秀学生可选择连续培养方式继续深造;可选择通过学校组织的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方式出国学习;可选择就业,就业单位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单位、国有大型企业等,就业地区主要在北京等大城市。预计这所学校的分数线未来只会涨不会降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绝对值得一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欢迎你祝莘莘学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如果大家喜欢本篇文章或者有什么建议的话,在评论留言即可,我们会尽力回复、帮助你们O(∩_∩)O~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博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暴发增长态势仍在持续,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防止疫情反弹的复杂性也在增加。各地各招生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健康第一、公平至上、质量为先的要求,在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考虑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学科专业特点等情况,因地因校制宜,自主确定本地本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科学设计考核内容,严格考试招生组织管理,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和考生咨询服务,强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属地责任和招生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切实稳妥做好2020年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具体要求按照2019年有关规定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20〕4号)有关精神执行。招生单位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办法须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各省(区、市)博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方案须报省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后组织实施。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本地区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确保博士研究生招生科学、规范、公平、公正。教育部办公厅2020年5月6日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增大,为了缓解自身就业困难,在就业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很多本科生选择考研。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度增加,毕竟高学历能够在未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如今博士研究生的就业优势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然而每年仅有10%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何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想继续读博?一、攻读博士太辛苦,毕业困难所谓“硕士研究生严进宽出,博士宽进严出”,意思就是考硕士难考,毕业容易,博士正好相反。名校的硕士在本校直博相当容易,无需参加考试,填一张申请表即可。博士的科研任务要远大于硕士,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高强度的研究带来巨大精神压力,有的博士会出现大量掉头发、抑郁等现象。博士的毕业条件非常苛刻,需要发表多篇高质量的科研论文,获得一定的科研成果,才可以毕业。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博士延迟毕业率高达60%。二、对科研不感兴趣,无心读博很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历,增加自身的就业优势,未来能够找到一份薪资待遇不错的工作。部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期间浑浑噩噩,对科研丝毫不感兴趣,也没有取得任何科研成果,毕业时通过导师帮忙写一篇毕业论文应付了事。因此,大多数硕士研究生不适合读博,不喜欢做学术研究的人,读完博士研究生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会中途退学。三、读博年限长,毕业后年龄太大一个人正常年龄入学,中间没有任何留级和复读环节出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龄通常是25周岁到27周岁之间。攻读博士的学制是3年,但有多少博士生三年就能毕业的,通常都需要5年,甚至时间更长,这样一算,博士毕业年龄30周岁以上。读博士30周岁,一般会被家里各种催婚,事业上一事无成,压力山大。因此在年龄的压力之下,导致很多人放弃读博。现在博士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企业招聘时,会给一笔不少的安家费,当地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人才补贴,综合工资相当可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博士免笔试,可以直接面试,拿到编制的机会很大,让人羡慕啊
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文|冷丝栏目|丝说教育改革国家级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以前全国各类高校招生数据,可以看出,博士生招生人数远低于其他各类高校招生数量,所占比例也非常小。博士生招生数量还是较低,博士在就业方面优势很明显。先看看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吧!国家统计局招生数据数据说明,近5年,博士生招生每年的数量大概在8万左右,硕士生招生人数每年约79万左右,大概是博士生的近10倍。而本科生招生,每年人数平均在400万左右,是博士生的50倍,是硕士生的5倍。这样简单比较一下,博士生招生的数量确实还是偏少的。我国高校专科生招生数量大概为本科生的一半,招生数量也是巨大的。复旦大学也正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原理,博士生的就业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至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我国博士生招生起步很晚,发展倒是全世界最快的。我国博士生招生工作起步较晚,1980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1981年11月26日,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名单已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这次批准的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共151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专业点812个,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的导师1155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58个,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点3185个。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分布在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省市、自治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属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南京大学为了保证所授学位的质量,高等学校一律以校为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以学部为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以研究生院为学位授予单位;国务院各部委所属科研机构,一般以研究院为学位授予单位。多年来,围绕博士生招生,国家层次、招生单位不断改革博士生招生制度,完善招生办法,已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博士生人才选拔体系。但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融合与竞争,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和培养面临严峻挑战。国家队博士生招生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各种审查不断。2016年,教育部根据《关于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办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四川大学这一年,全国178所高校增列了365个学位点,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64个。25个省份的175所高校撤销576个学位点,其中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8个,博士点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个,硕士点2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04个。撤掉的的硕士点和博士点都远高于增加的数量。2017年1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召开,审议了《关于深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改革的意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和2017年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实施方案。中山大学国家这次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以优化学科结构为重点,引导学位授权单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是突出质量标准,按照新增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分别制定基本条件,改变过去以分配数量指标为主要方式的做法,通过质量标准通过规模控制;三是进一步扩大省级统筹和高校办学自主权。博士生招生和培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我国博士生招生规模由政府分配给高校,高校再分配给学院和导师,分配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导师的人数和历年的招生规模,这样的名额分配机制极大限制了高校和导师的招生自主权。武汉大学在直接攻博制度方面,教育部统一规定,2010年以前已在教育部备案开展招收直博生工作的高校,招生专业原则上是基础学科,招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本校博士生招生计划的10%。其他高校可在本校理、工、农、医学科门类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的专业内招收直博生,招生人数一般不超过本专业招生人数的20%。这样的硬性制度约束,导致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高校直招的博士生比例较低。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这两所高校的学科大多为人文社科类,博士生中本科直博和硕博连读生占比仅为约10%左右,这与国外大学博士生招生主体相对单一的状况相差较大。浙江大学而冷丝认为,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建立以高校为平台、政府为主导、社会多元参与、专门机构实施的多元化质量保障评估体系,在评估机制中辅助建立研究生教育专业化、社会化的评估机制,有效监督高校和导师的人才选拔和培养质量。本文全网版权保护,违规转载洗稿必究!敬告|冷丝所有文章首发『百家号』,如有错漏和最新信息,作者将在评论版块及时更正和补充,也请网友批评指正,谢谢您!同时严正声明『非法转载必究』。
2019年10月28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发布3则公示名单,至此大家期盼已久的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正式出炉。学术之路第一时间对拟录取名单进行了统计分析。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通过公开招考、硕博连读、直博生等3种方式招录2020级博士研究生。招生的专业主要为理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体育学、政治学等。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们知道公开招考录取45人。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们知道硕博连读录取4人。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接收推荐免试直博生拟录取名单公示,我们知道直博生录取29人。综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2020年共计拟录取78人,拟录取的考生主要为公开招考与直博生。根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复试之前公示的2019年社科学院“申请-审核制”博士报名纸面材料收到统计,我们知道共计收到272份申请。假如这是全部的申请人数,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出报录比为3.49:1。在公开招录的45人中,理论经济学3人,政治学20人,社会心理学5人,社会学8人,体育学9人。硕博连读分别在理论经济学、社会学招2人。直博生录取的29人中,理论经济学6人,政治学7人,社会学7人,社会心理学8人,体育学1人。即拟录取的78人中,理论经济学11人,政治学27人,社会心理学13人,社会学17人,体育学10人。其中直博生的拟录取名单中还公示了考生的本科院校,这29人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12所院校。其中清华本校的最多,为16人,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各2人,其他高校各1人。以上是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2020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的简单统计分析。整体上我们可以知道当前名校直博生的录取名额已经占据当年度博士招生总额的相当比例,因此我们建议未来立志读博的学子务必在本科四年级的时候关注直博生的选拔。
也许不少人不太明白,已经遴选为硕士生导师,为什么还需要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呢?之前临沂大学拒绝与300余硕士学历教职续约的新闻,不知道您看了没有?2000年之前,不少院校新进教职达到硕士学历即可。不是这些高校不想要招博士,而是年毕业的博士生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都被经济发达区域的高校引进。因此,非省会城市的双非院校不少教师都是硕士学历。在专科升格为本科、学院升格为大学等过程中,都有明确的教职博士学历比例要求,这些院校就出台了鼓励在编在岗老师以在职形式攻读博士学位的政策,如在职离岗、在职半离岗、在职不离岗。如在职离岗之前规定博士的3年学制,现在大部分院校调整为4年学制。延期毕业的话,只能走延期离岗学习渠道。博士研究生毕业典礼和学校签订《教职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协议书》后,读博期间有统发工资、绩效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的,可参与年度考核和正常晋升,但需完成规定的工作和学习任务。因此,年龄较大的硕士生导师以在职形式攻读博士学位是正常的呢。在国内不少普通高校都有类似的情况,甚至有博士生导师年龄比在职博士生还小的,毕竟是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呢!这类硕士生导师中大部分人的能力和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正常指导硕士研究生是完全没问题的。换句话说,博士生导师也就是博士学历,不也在指导博士生吗?但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硕士生导师,将硕士研究生撰写的论文署名自己一作是否合理,得看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贡献程度。科研论文撰写为什么大部分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署名二作,而博士研究生不少署名一作呢?首先,学术论文的贡献分配。在整个论文“产出”的过程中,和硕士研究生大部分内容由导师安排不同,如思路、实验方法、论文修改润色等,尤其是部分课题组第二导师对硕士研究生的一篇论文付出不比研究生小。当然,遇到全程不指导的"无良导师"也是有的呢。反而,博士研究生贡献非常大,导师仅仅是掌握个大方向,自主完成一个课题是博士的基本要求。也不是博士研究生中没有这样的情况,不少博士毕业求职时无法进入高校也是因为发表的论文都是二作,只能有2个选择:1)走师资博士后渠道,力争2年内有足够的科研产出后留校。2)进入企业工作。往往这样的团队口碑不是很好,不少人在报名读博时打听到类似的情况后都会选择退缩呢。其次,现有体系的影响。一个论文的署名贡献不是单纯的撰写个论文初稿,而要看想法、实验操作(经费)、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润色修改等。一般来说,国内较为看重的是通讯作者和一作者(一单位),导师署名一作、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署名二作的学术论文同样符合毕业要求。硕士生深造读博时,二作的论文同样可以作为支撑材料,但博士生毕业后求职时引进单位只认一作和通讯。其实,这就是国内大部分硕士生无法署名二作的原因之一,硕士就业时论文数量和质量不是关键,而二作也符合毕业条件。通讯作者一般是课题组负责人,课题的申报、经费和结题等工作都由其完成,往往也是圈内大牛,也是研究生们口中常说的"大老板"。一作往往是课题组内负责具体指导的青年教师(小老板)。现有体系有个"死循环",就是职称评定支撑材料、科研绩效奖励等认定仅认可一作或通讯,整个研究生指导工作是青年教师做的,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后却没有收获,谁有热情来做这个事情呢?因此,国内大部分院校的青年教师都要“争”硕士生的一作。青年教师科研起航也许不少人会问,为什么青年教师不自己做实验,发文章呢?有这样的青年教师,而且比例不低,且给自己指导的研究生挂个二作。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又容易造成团队研究生管理的困惑,同时指导几个研究生,到底论文给谁挂个名呢?都不挂名,无法毕业怎么办?这个时候平时积极主动,协助年轻老师开展实验的同学肯定优先,对不对?是不是感觉又回到了之前的"死循环"。遇到论文署名的问题,尽量和导师沟通好。自己的实验思路、撰写的论文初稿、联系的老外帮忙修改润色、回复审稿意见(中文还有个版面费问题)等,贡献较大的话,且有读博的意愿可以和导师沟通尽量署名一作(尤其是部分导师没有团队,自己可以通讯作者的情况下,没必要争学生的一作呢)。若是导师在论文的产出过程中贡献很大,自己贡献有限,署名二作也是可以的。青年教师实验室内开展实验不要走极端,比如导师都没什么贡献,为什么要带他名字呢?没导师名字,你做的课题就没法结题,没有经费支撑你也无法做这个课题出成果呢。另外,不是每个导师师德都很高,避免激化矛盾,影响自己毕业。之前,上海某211高校就有导师将硕士生的数据给博士生后,引发硕士生和导师双双离世的悲剧,心态一定要调整好,这样的悲观心态不要有。小西觉得越是学校平台不高的院校,产出的科研论文有限,类似的一作之争越多。想要改变这个情况,就得从源头做出改变,如研究生一作、青年教师二作的论文同样可以作为其晋升和科研奖励的支撑材料。最后,小西聊得比较散,也没有说为某些老师洗白。具体的署名顺序和对错,不了解到整个论文的产出过程,我也无法下定义是否合理呢。您觉得呢
众所周知,教育现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找工作时,许多大公司特别重视教育,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想从985或211毕业。有的人为了追求教育,可以读到博士后,但这也是少数人才可以坚持的。这些人毕业后往往是中年人,但不得不说,他们更容易获得高薪资本和许多人嫉妒。在论坛上没有这样的帖子之前,房东说,他22岁就从本科毕业了,然后读了3年研究生,工作四年后,他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他33岁了,准备毕业了,他在今后的工作中面临一些困难。一个是年薪40万的大公司的offer,另一个是年薪25万的大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有网友表示自己应该当老师,毕竟教师是现在最稳定的职业,他们非常无忧。在大学里更多的有可能拿到了教授的职位,年纪再大,也有不错的收入。如果你决定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你可能太老了,无法承受。当然也有网友表示,在互联网公司工作,收入可能会更高,虽然老师是铁饭碗,但拿到固定工资,其晋升空间不大。相反,如果你选择在一家大公司工作,他有更多的挑战,但也有更多的机会。对于这种观点,有人说,互联网公司还很年轻,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努力工作是可能的,但是到了中年以后,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精力了,他们受不了了,相反,这个行业不适合长期发展。你可以选择在这个行业努力工作几年,攒够风险投资,然后在后期创办自己的公司。事实上这两个职位都取决于能力,如果能力够的话,你在任何方面都可以拿到很高的年薪。一般来说,如果你想选择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你可以考虑当一名教师,如果你想从事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你可以选择一家公司。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发表评论文章。
编者按:那些知道自己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要做什么课题的人,他们攻读博士有明确的目的,他们不喜欢把某些想法搁置多年或几十年,所以才会静下心来花较长的时间去获得这个学位(当然,现实中这类人其实很少,很多人也许只是逃避现实而已)。他们已经不可能从平凡的东西中学到知识,甚至已经没有人包括他们的导师,可以直接指导他们的研究课题,如果博士研究生从他们的导师那里得到某些指导,或者资助资金通过特定的解决方案约束他们(这也是主管对一些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的最初想法),这些博士研究生反而有可能最终一事无成,从结果导向来说,他们攻读博士学位就是浪费时间。大多数伟大的成就都是30岁以前的人就构想出来的,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在30岁之前就开始着手这个事情,但他们当时就有这样的构思(这也是从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其实很少有人因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做的工作中而获得所谓天才得地位。除了像爱因斯坦得这类牛人,他们都不再需要任何资金的资助,就能进行课题研究,这意味着他们的论文可以是完全开放的或是变化的。但是,当涉及到资金申请时,就不可能有一个完全开放的研究项目;你不可能申请资助“永动机”,或者甚至像“物种起源”这样模糊的研究课题。我觉得攻读博士学位的目的应该是改善社会,而不是追求学术荣誉,我希望科研院所能激励博士研究生去改善社会,而不是仅仅追求发表晦涩难懂的引文。我心目中的博士研究生,应该不是为了赢得学术界的荣誉,而是旨在发现一些对实践者有用,并具有实际社会影响的新事物;我心目中的博士研究生,应该敢于从学校中走出去,从他们的研究第一天就与实践者交谈,而不是花费第一年(或更多的时间)去阅读晦涩的学术文献。然后,学生将与他们的导师,以及在他们的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一起共同创造他们的论文的内容。博士研究生不必费力地把一篇10万字的博士论文锁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而是应该与这些从业者分享一份简洁明了的2000字的文章,以收集获得有针对性的反馈。当他们有了与现实世界中有所不同的发现,他们就能获得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院应该更好地为早期的职业研究者提供帮助。要知道知识的本质是,拥有它,并应用它。【根据8月15日英国卫报报道编译报道】决定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很多,加深你对你喜欢的学科的了解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可以预知未来三年或四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活也很有趣,找到大学愿意为你付钱让你留下来也不是那么糟糕。但是,把攻读博士学位当作进入学术领域的捷径,可能不应该成为其中的理由之一。博士在大众文化中经常被美化,假如你看过《老友记》,你一定会想起罗斯·盖勒庆祝获得纽约大学终身教职的场景。在美国的大学里获得终身教职,意味着几乎不可能会被解雇。你的大学相信你的聪明才智,在一定程度上,愿意给你完全的学术自由,来研究你感兴趣的课题。简而言之,这听起来像是一场梦。不幸的是,事实正是如此,如果罗斯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就不可能在他30岁左右获得终身教职,除非他是古生物领域的天才。相反,他至少需要从事一份或两份博士后工作,这可能是一份任务重、薪水低、没保障的工作。他可能需要忙于撰写各种科研项目基金申请书,他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去咖啡馆闲逛。如果十年后,他最终获得了一个永久性的学术职位,他将成为某个研究团队中的一员,这个研究团队中博士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仅为3.5%。完成学术梦想的困难在于上升通道被打破了,雇佣大量的博士生对大学来说拥有巨大的好处,他们是研究和教学中的廉价学术劳动力,但对学生本身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博士的过度供应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到处都能找到学术性工作,这其实并不存在的,而且对少数人来说,这种竞争也非常激烈。初级职业研究人员的供过于求,意味着他们经常被大学当作廉价的学术劳动力。根据代表各高校讲师的英国大学与学院工会的统计数据,超过四分之三的初级研究人员,都被迫签订了不稳定工作合同或零时工合同。与此同时,对研究经费的激烈竞争,以及主管部门和初级研究人员之间权力失衡的关系,可能会使实验室和科研院所成为恃强凌弱的温床。根据英国皇家学会和威康信托基金会最新的研究结果,学术界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根据相关研究,40%的学者表示自己有心理健康问题。那么,为什么那么多聪明的人,他们本应该在其他职业上表现得更加出色,为什么却要去经历这种过程呢?因为成为一名学者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之一,你可能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成功推动或拓展知识的边界,你可能在由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中工作,无论是通过给学生讲课还是发表最新研究报告,这些工作都能产生非常显著的社会影响,这种满足感可不是一般工作所能提供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博士研究生来说,这是否真的值得呢?也许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学者教授,在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和德国,人们越来越认为博士学位,不仅仅是学术工作的传送带,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高级资格证书,可以成为从事多种职业的敲门砖。在英国的某些行业,比如科学和制药行业,随着对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博士毕业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目前,对于许多工作来说,博士学位却并不重要。在某些行业,攻读博士学位甚至可能会让你过得更惨,因为不少工业界或商业界领袖认为,他们在学位和入门级职位之间浪费时间毫无意义。而导致学生盲目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往往来自于那些对学术界以外的世界不了解的学术导师的建议,这样也导致结果很糟糕。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攻读博士学位也并不会妨碍你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如果你是大学生,你肯定也不会是唯一一个,会算计接下来如何才能能获得三年博士津贴的人,即使你不愿意为了追求教授的职位而苦苦挣扎,但在某些学科上,你可能愿意比其他人更愿意付出努力,有证据表明,获得博士学位后你的收入存在溢价增长空间。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3年半后,72%的博士研究生受访者的收入超过30,000英镑,而大学本科毕业生受访者达到这一收入的比例仅为22%。如果你打算攻读博士学位,请一定要认真考虑你读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知道博士生辍学率非常高。卡林·博德维茨是一位博士肄业生,她写了一本关于她读博经历的书,她说她攻读博士学位就是冲昏头脑的选择,她说:“读博对我就是浪费时间,最后,我变成了一个幻想破灭、失败的博士肄业生,我大失所望,灰心丧气,对于未来我没有任何计划,对我来说,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比女导游的露营徽章好不了多少。”请确保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导师,千万不要受到导师那些成果斐然的学术记录的影响,你选择的应该是一个愿意为学生付出时间的导师,而不是偶尔在某个项目上发短信远程遥控的导师,带博士研究生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喜欢做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不得不做的事情。同样,选择一个你真正喜欢的研究课题:三年(通常是四年,甚至更长时间)是你生命中的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这个课题应该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所帮助,因为最好的研究人员是那些对他们的研究领域充满热情的人,如果攻读博士学位无法让你成为一名耀眼的大学教授,至少也要确保你花了那么长时间,做了一些对你的职业生涯有点价值的事情。如果你还不确定到底要不要攻读博士学位,那就去仔细思考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那就不会被称为研究,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