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科研项目而言,拥有一个好的选题尤为重要,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赛恩斯编译认为,一个好的选题应当要有关注、有特色、有价值和有基础。一、有关注。所谓有关注就是指在选题时必须关注的相关事宜。一要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热点,有无新的学术增长点、是否是立项部门优先发展、重点资助的学科领域,另外还要关注各立项部门拟倾斜资助、扶持的弱势学科、专业;二是关注国家、地区的相关政策方针,力争围绕国家和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坚持以应用为主、现实为本进行选题;三是关注立项部门每次在申报之前发布的项目指南及相关文件、通告等,了解资助范围、资助的项目类别等信息,需查阅历年来已立项的相关项目,可以粗略看出资助领域、强度,避免重复研究;另外,关注相关规章,了解限项、职称、年龄、经费等具体要求。二、有特色。是指选题的视角独特、新颖,地方特色明显。要做到选题有特色,就要结合当地的资源特点和优势选题,如特殊的生物、海洋、气象、地质、矿产资源或当地独有的地域资源和民族文化、历史等。立足地方特色进行选题,具有和地方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直接、最易得到支持的优势,具有优先研究开发区域资源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有特色的项目是立足当地作出的前瞻分析,其结果亦将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无形中又实现了大学服务社会的本质功能。三、有价值。科研项目能否获准立项,其关注的共性问题在于项目的创新程度和研究价值。判断一个项目有无价值标准很多,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项目可能有原始创新的苗头,助其发展就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二是项目重视学科交叉,因为交叉容易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开辟新领域,建议在平时的研究、生活工作中,经常接触与自己学科、专业差别大的学者,吸取可行的思路和方法,将新的技术手段、方法及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三是项目能够促进某学科的重大发展或培养更多的人才或创新团队;四是项目跨地区、跨国度联合申报较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有基础。就是强调不要偏离自己的研究领域,任何项目申请都不是一时的空想而毫无根据。研究基础和条件是科研项目评审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强调创新,但并不否认前期的研究基础,任何新的研究都是建立在他人或申请者本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再对未知知识进行的探索,或许这就是厚积薄发在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另一方面讲,前期工作基础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申请者的科研素质和能力。
科研课题研究策略的运用、实践与提炼,很多人弄混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老师们做课题研究,时常混淆课题研究的指导策略和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策略,前者在研究之前已有,后者则在研究中产生;前者是指导性策略,后者是成果性策略。指导性策略从何而来?指导性策略,可以从教学经验中提炼出来,也可以从研究文献中借鉴。每一课题,从研究目的出发,应对相关领域的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或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对相关研究或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整理研究现状,找准研究起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包括其在研究中形成的新的理性认识、新观点、新方法、新模式、新策略,以作为自己研究的指导,并在实践中进行验证。研究策略在课题报告中如何呈现?指导性策略一般在课题报告中“研究过程”、“研究措施”中逐条呈现,分阶段、分步骤、按秩序和逻辑关系分别撰写。现以课堂教学“四步策略”公式法为例进行说明。策略一、强化规则,为……奠基策略二、创设情境,为……激趣策略三、确定目标,为……定向策略四、鼓励思辨,为……提升思维品质上述四个策略,若出现在开题报告、研究报告中,可作为指导性策略,每条策略可作为一个大标题,在其下分别撰写策略含义、目的意义、案例以及正反辨析,省略号部分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填充。成果性策略如何呈现?在成果报告中,除需撰写上述“四步策略”含义、意义、案例及辨析,还应生成、提炼出新的策略即成果性策略,所以,成果性策略一般是在研究后期,在研究的中期报告或结题报告中成型,撰写时需写清楚其生成、提炼的过程。
国家语委科研网消息,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2020年科研项目立项工作顺利完成。本年度科研立项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在“大语言文字工作”思路指导下,以服务国家事业发展需求为核心,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站位和覆盖面,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经过专家评审和公示,2020年共设立53项科研项目。其中重大项目5项,重点项目9项,一般项目4项,语言教育专项3项,国家语委科研中心项目12项,后期资助项目4项,中青班项目16项。立项名单如下:
一手要项目,一手“转包”“分包”,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工程承包领域,在科研领域也时有发生。当前,科研“以项目论成败”的导向使得科研人员不得不积极争项目、囤项目,干不完再分包出去;一些科研机构垄断大项目,充当项目“二传手”;甚至个别科研人员在项目中“藏猫腻”,通过假分包、假外包,虚报劳务费等方式违法套取项目资金。科研项目转包、分包问题,严重背离科学研究的本意:不是认真开展学术研究,争取取得具有原创价值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而是把学术研究变为争夺资源、分配资源的游戏。这也是一直被诟病的学术研究“重立项,轻研究”的表现之一,很多研究者把精力用到申请立项上,在申请到项目之后,不是把精力投入学术研究,而是包装成果,再以曾获得的项目、包装的成果,去申请新的项目,一些人由此变为“学术包工头”。要治理这一扭曲的学术研究现象,必须改革我国科研管理和学术评价体系。学术研究为何会存在“重立项、轻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很多科研项目由行政部门主导,研究人员所在的高校、科研机构把获得项目作为研究人员的成就。也就是说,只要项目到手,还没有开展研究,就已经功成名就,这就把大家的精力都导向到申请课题上,具体的学术研究反而被漠视。在学术界,甚至一度存在“说过了,就是做过了,做过了,就是做好了”的学术潜规则。以项目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让一些课题组的负责人,变为了四处参加评审,申请学术课题的业务员。申请来课题后,就交给课题组的年轻教师和学生做,而“业务”做得不错的业务员,和课题设立方混熟之后,就逐渐变为“学术包工头”。而那些真正做研究的研究人员却因没有人脉关系而难以申请到课题——在我国学术研究立项中,还特别重视研究人员的“头衔”、身份,而“头衔”与身份,也是和项目挂钩。比如,某个人获得某项课题、入围某项计划,就变为了某某基金获得者、某某学者,这是下一次申请课题、项目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导致学术评价“头衔化”、学术头衔利益化。本来,获得某个科研项目、入选某个人才计划,只是给研究人员提供资助,以便更好地开展学术研究。但目前的现状,却是以是否获得项目、入选计划,以获得项目、入选计划的层次、数量论英雄。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国家的重视。今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意见要求,要统筹科技人才计划,加强部门、地方的协调,建立人才项目申报查重及处理机制,防止人才申报违规行为,避免多个类似人才项目同时支持同一人才;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评价使用导向,坚持正确价值导向,不把人才荣誉性称号作为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待遇确定的限制性条件,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避免与物质利益简单、直接挂钩。这就是治理学术评价头衔化以及学术头衔利益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推进学术管理与评价改革时,主导改革的恰是有各种学术头衔的学术既得利益者(包括能获得很多项目的“学术包工头”),他们很难朝自身的利益开刀,因此推进改革,必须改革传统的改革机制,要广泛听取青年教师、科研人员的意见,制定突破既得利益阻碍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落实。在具体的学术管理和评价中,要推进学术管理和评价去行政化,实行基于学术本位的管理和评价,即在学术项目立项时,要进行学术同行评价,谁有能力做出研究就给谁,而不是看申请者的头衔与身份;在具体进行学术研究时,要由学术共同体评价研究进展和成果,以此引导学者把精力投向真正的学术研究。(来源:光明日报)
最近几年来,课题研究在中小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是偶然的,一是因为各级教育科研课题已经被列入社会科学成果评选、教育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评选的范畴,二是各级教学能手、最美教师、名师、先进教师评选都把课题研究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进入2020年以来,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纷纷开始组织申报。山东省临沂市教育局网站已经挂出课题申报通知。该市要求申报选题范围参照《临沂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选题指南》执行,也可结合实际情况自拟研究课题。申报不收取任何费用,采取限额申报方式。临沂市教科研中心网站截图据参与课题评审的专家介绍,临沂市课题立项评审近年来把关越来越严格,相当一部分课题由于不符合要求“不予立项”。课题不被立项一般有下列八大原因:一是抄袭严重。市教科研中心每次立项评审时都对上报课题进行查重,查重率在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一律“不予立项”。二是题目不伦不类。有些课题题目搞成了论文题目,如《开展书香校园建设,营造育人良好氛围》有的则写成了散文或新闻报道的题目,如《风景这边独美》。三是选题缺乏针对性,有些课题理论性太强,不适合中小学研究;有的研究课题太大,难以在一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有的则存在假大空的现象,如《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这样的题目既没有限定是哪些“学生”,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也没有限定学科,研究起来就像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四是方案过于简单,课题背景依据、研究意义论证不充分,课题目标表述不明确,课题研究内容细化不够,研究步骤和措施设计不够具体。五是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研究过程不一致。研究内容没有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展开,研究过程设计偏离研究目标。六是缺乏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只有了解了课题相关内容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展创新性研究。好多课题不被立项,是因为缺少“研究综述”或者综述太简单。七是申报课题的学校没有能力承担本课题研究任务。一般说来,学校要承担市级课题,必须承担过县级以上课题,而且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方面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学校要具备必要的人才资源和学术资源等,否则很难得到立项。八是重复研究。有的课题把多年来研究来研究去的一些话题搬来继续研究,而且也没有什么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色,这样的课题已经没有继续研究的必要。课题研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短的一年,长的1-3年,研究启动阶段需要举行开题仪式,研究过程中课题管理部门还要开展中期检查或年度检查,最后要写出研究报告。课题的立项可以说是课题研究的起点。开题会议
9月28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布202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结果。据统计,本年度共有51个项目通过评审立项,来自35所高校。其中复旦大学共有5个课题项目批准立项,数量最多,浙江大学有4个课题批准立项。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各有2个课题批准立项;其余14所高校各有1个课题批准立项。
来源:募格学术 作者:黑魔王2020年4月29日,马军教授在科学网发表了题为《淡化SCI论文能挽救工科吗?》的博文,并获得了浙大学报英文版等公众号的转载。我认为马军教授对工科的了解还是有些不够深入,因此其博文中的观点存在一些漏洞。主要问题有三个。其一,什么是工科?其二,工科的科学问题只存在于技术实施过程吗?其三,工科是否应该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论英雄?一、什么是工科?工科(工程学)是指如材料科学、计算机、信息、电子、机械、电气、建筑、水利、汽车、仪器等研究应用技术和工艺的学问。可以说,除了文、理、经管等在各大学占据少数的专业,工科是世界上最为庞杂的学科。那么所有工科的情况都一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像自动化等学科,其理论研究本身近乎纯粹的数学研究。对于材料科学等学科,其实验研究又近乎纯粹的物理、化学研究。那么自动化和材料科学属于什么学科?毫无疑问,它们是工科。工科的专业,从事的研究近乎理科,在当今世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马军教授用传统的理、工分野去论述各个学科应该干什么,我认为是不合理的。科研工作,本身就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各个专业的研究者应该专注于什么样的研究成果,应该由各个专业自己决定。我认为现在应该倡导的,是各个专业的各级学会,应该发挥其作用,抓紧制定各自专业的学科评价标准。在这一方面,我认为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CCF)的做法很值得提倡,他们为各类计算机期刊、会议制定了CCF分类,利用这些期刊、会议的标准,对计算机方面的科学研究指引了方向。二、工科的科学问题只存在于技术实施过程吗?马军教授认为“对于工科教职人员来说,应该把工作重心和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挖掘工程领域的技术难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挖掘其中的技术难题,本身确实是工科的一种研究思路。但是我想说的是,工科的科学问题,也有可能早已被前辈研究者提出,明晃晃地摆在那里,那么这些问题难道不应该去尝试解决吗?除了一些新兴学科,计算机、机械、自动化等学科都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谁敢说这些学科以前面临过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在目前已经发表的科研文献中,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难道没有一丁点可以改进的余地?进一步解决已经提出的问题,改善现有的技术,也是工科应有的研究思路。此外我认为,科学研究还得考虑科研机构自身的情况。马军教授也提到,不同层次的大学占据着的学生资源差距很大。我现在说一句更加真实的话,不同层次的大学占据着的经济资源差距更大。让一些根本没有人力、财力的科研机构去尝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实际上是几乎不可能能够完成的任务。让这些机构的科研工作者去挖掘其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更加是天方夜谭。我认为,让少数有实力解决工程实践难题的机构沉下心去攻关,而让占据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科学技术,才是工科发展的健康推进模式。不论资质、不论能力,只会导致工科发展陷入无序和混乱。三、工科是否应该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论英雄?而谈到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马军教授认为:“工科教职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应侧重于横向科研经费的数量和实际工程项目的完成。”这一观点,我则严重怀疑,可能会让工科彻底玩儿完。 这里的问题主要是三个:首先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为什么要给高校之类的科研机构?其次是,科研机构将精力放在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之后研究生的生存问题,最后是“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之后,如何处理随之而来的学术腐败。当前企业在寻求将项目外包给高校时,看中的并不是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多么突出,而是高校的劳动力成本有多么低廉。也就是说,工科教师拿到的横向项目,未必有多少技术含量,甚至一些横向项目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敢问在这样的重复性劳动中如何挖掘工程实践中面临的难题?高校教师热衷于拿横向项目,也不是横向项目更加有研究价值,而是横向项目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收益。大多数高校对于横向经费的管理都十分松懈,在学校抽成(也就是收取管理费用)之后,教师们可以自由安排经费的使用。这个自由安排,可以十分自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工科的研究生们,会被完全异化为廉价的“产业奴隶”。敢问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工科研究生的生存权利?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本身就是一种商业化行为。目前在工科教师中,除了少数特别热衷于人民币的,大多数对于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都持一种随缘的态度。但是如果这些东西成为主要的晋升通道,回扣、洗钱之类的行为必将肆虐于工科校园。敢问就靠高校等科研机构现有的纪检、审计机构,能否处理“唯”横向科研经费或者实际工程项目带来的腐败?总体而言,我赞同马军教授提出的工科应该重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但是我认为工科专业也不应该放弃研究已有的科学问题。而对于以横向科研经费和实际工程项目作为工科教职工的主要评价标准,我完全反对。同时我认为,高校应该更加严格地管理横向科研经费,避免学术腐败和不良教师对研究生的压榨。
一,立题 为一科研课题拟定一最适当之题目,作为该项目研究的课题名称,是科研设计的总纲或其指导中心,假说。实验,措施等皆为此而设,是整个科设想与过程的高度浓缩物。一个好的课题名称,能使人对该科研工作一目了然,不仅可知其目的,内容和主要方法,其至透过题目还能看出其假说的科学性。力争做到鲜明,具体,确切,若能同时反映出‘立意新颖’则属更加。常见的毛病;题目过大,笼统模糊,过于深奥,趋于时尚,人云亦云,或者过于具体,太过实际等。在拟定某些科研课题的名称时,可适当考虑采用下列形式;立题=处理因素(具体而不含糊)+受试对象(明确而不省略)+预期效应(限定而不笼统)+工作定性(适当表达留有余地)大的科研题目从宏观出发,制定一项大的科研设计,其题目必然也会很大,属于战略性的,仍然各有一战术性的题目名称。战略性题目是总的探索方向,战术性的题目则是一个个具体的进攻目标。二,前言有的科研设计书专门设有这一项,并明确规定应该填写的内容;有的则以“简要说明”代之,其性质与前者基本相同。许多科研设计书虽无此项要求,设计者也常主动加上一段,称为前言,引言,序言或绪言。这一小段文主要是应道文章开端,其“破题”作用,在一段文章中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科研设计书中(特别是填写式的)若无此项目则完全可以不要,可直接入手,开头就写“立题依据”三,立题依据要求回答“为什么要科研这个课题”,着重说明选定此题的出发点以及主观与客观的条件是什么,选题的独创性,完成的可能性及其实际意义(实用性)如何。根据什么临床试验,动物试验或其他间接试验提出来的。情报科研的情况和预实验的初步结果亦应在本项中反映出来,以增加确立这一选题的依据性。存在问题;内容过多,文字太少,过于简单或较为抽象,三言两语,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对于争取课题的批准是不利的,选题依据若不充分,课题的成立就很困难。不事实求是,用主观臆断来代替客观事实。吧“迫切需要”或“急待解决”之类的词汇拿来作为“依据”。具体不抽象,提出事实,言之有据,令人信服。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中高成办字[2020]22号关于举办“国家科研项目申报与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暨全过程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的通知各有关单位:2020年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党中央、国务院聚焦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强化契约精神,优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全过程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和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文件,着力改变“重立项、轻验收”“重过程、轻结果”“揭了皇榜人人都能交账”的问题,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定于2020年8月20日-22日在上海举办“国家科研项目申报与科研资金管理改革暨全过程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旨在更好的为企事业单位服务,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最新政策,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体系,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和使用效益,保障科技计划的顺利实施,助力高质量发展。本次培训班课程设计注重前瞻性、时效性、实操性,内容丰富,务实高效。望各单位高度重视,组织动员相关人员积极参加。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内容(一) 系统解析国家科研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改革最新政策1、科技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绩效评估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科发监〔2020〕165号)政策解读与答疑;2、财政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后补助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9〕226号解读与答疑;3、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大授权力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通知》财资〔2019〕57号政策解读与答疑;4、科技部等20部门《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国科发监〔2019〕323号)解读;5、财政部科技部《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1月1日起施行)解读;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科办资〔2018〕107号)解读;7、《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2019〕260号)解读;8、讲解《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政策文件与应用实务;9、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解析;10、科技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科发资〔2019〕45号解析;11、讲解《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管理规定、资金管理办法、财务验收办法》)并答疑;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内容解析。(二) 国家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与评估、执行与调剂、监督检查、结题审计等1、聚焦减负和绩效导向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特点和发现的问题梳理归集(重点);2、如何正确理解与运用国家科研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三性原则”和规范要求;3、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编制的特点、方法及注意事项;4、项目(课题)任务(预算)书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5、各科目支出的科目内涵、编制及评估重点;6、科研项目(课题)经费执行中的调剂与程序事项;7、国家科研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监督检查方法和内容、监督检查巡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案例分析等);8、结题审计的流程与审计报告附件材料清单、审计要点。(三)国家科研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解读与实务操作(最新工作重点)1、课题绩效评价内容、技术层面的要求、专家选择和流程;2、课题绩效自评价报告编写要求、注意事项及审查重点;3、课题单位接受结题财务审计需要重视的相关事项;4、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评前审查的重点内容及重点要求(初评、复查的最新要求);5、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综合评议的重点内容和重点要求;6、项目综合绩效评价需要提交的材料(9个附件)及其关注点;7、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要求及编写、注意事项及审查重点;8、同行评议、第三方评估和测试、用户评价等综合绩效评价方式的实施和要求。(四)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及招投标项目最新政策与操作实务1、讲解重点研发计划定位、改革任务和措施、形成机制;2、详解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整体目标和任务部署,申报指南的制定思路及项目(课题)可行性研究报告、(申报书)形式审查材料准备注意事项和视频评审答辩重点内容;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申报、组织实施及过程管理;4、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招投标模式下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增材制造标准领航行动计划(2020-2022年)》项目、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项目、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工业强基专项、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项目、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项目、绿色工厂、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项目、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招投标流程、指南解读、鼓励行业和案例分析;5、国家基地和人才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申报要求、材料准备、考核评估、运行评价及监督管理;6、发改委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专项、企业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补助项目等)申报解析与实务操作;7、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要点、材料组织、运行评价及监督管理。二、参会对象1、各地科技主管部门、科技园区管委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及下属科研机构、医院、科技型企业、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科技咨询机构等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项目(课题)组、财务管理人员、审计人员等;2、国家(省市)各类科技计划承担(拟申报)单位财务与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项目骨干与科研财务助理。三、时间地点培训时间:2020年8月20日—22日(20日全天报到)地 点:上海市 (具体地点报名后另行通知)四、培训费用培训费:2980元/人(含专家授课费、资料费、结业证书等),培训前汇款每人优惠200元。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培训结束颁发结业证书。五、报名与联系方式请参加人员按要求认真填写报名表(附后),报本期班班务组。我们将按报名先后传发报到通知。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工作委员会二0二0年七月六日来源: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注 : 如有相关培训、国家项目申报、成果评价、专家调研等需求可关注发私信给我们。)
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是否令你焦虑难安?举不胜举的创业大赛是否让你眼花缭乱?想深入了解创新idea的来源吗?创新创业比赛获奖者来分享经验了!/王玥/——食品学院包装工程专业2016级学生科研项目、发明创造、各类竞赛,她都成绩斐斐。她是中国包装创新奖学金一等奖的获奖者中全国唯一的本科生。她也曾带队参与四川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斩获了省级银奖。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她也获得不错的成绩。科研兴趣计划时期的复合膜、省级创新训练项目时期的保鲜方式、将两者结合创新得出的食品级面膜……王玥所研究的课题都是围绕抗菌材料展开并逐渐深入的。“选定一个方向,最好就坚持下来。”她如此说到。导师的意见、文献的广泛阅读、对实验的不断思考、对生活的关注、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所有的要素组合起来构成了王玥在科研上的成就。除此之外,做科研还需要其他素质或能力。王玥以“能动能静”一词概之。“静”可静心思索、撰写文案及总结创新,“动”可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项目或者课题的优势、团结协作并进行良性竞争。提到参加此类赛事的经验或建议,她表示首先要了解比赛本身,比如“创青春”和“互联网+”比赛都更偏向于商业,而“挑战杯”则更注重学术研究。“就像写作文一样,要充分审题,方能扣题。”此外,在撰写计划书的时候,在官网上查看历年比赛的优秀作品也是很有必要的。从模仿中创新,从传承中发扬。最后但最重要的是,结合当下热点,找准课题,充分挖掘课题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坚持就会有转机,努力就会变幸运。坚定地朝自己的方向走去的王玥一路努力一路变幸运。她也将这句话送给学弟学妹,祝愿他们常怀四心——好奇、上进、感恩、宽容,一起变幸运。/罗浩天/——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中共党员,现任园艺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大一至今共获包括第五届“互联网+”创业大赛省级银奖在内等7项大奖。2019年11月,他负责的《“渭川千亩”科技助农帮扶计划》项目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国家银奖,是我校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最好成绩。与创新创业的结缘,看似意外,却又是命中注定。他谈到,因为家人或多或少从事不同程度的商业活动,所以“商业”这样的词汇便时时出现在身边,也因此从小在心中播下了“创新创业”这颗种子。“创新创业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困难层出不穷。”谈及当初备赛过程,罗浩天不免感叹一番,“时时改稿子到凌晨三四点已经是家常便饭,偶尔还会在调研过程中不被农户所信任,因为不容易,所以得来的调研信息尤显珍贵。”创新创业不是单打独斗,这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当然团队成员架构要合理,团队成员和项目要有高度符合性。在备赛过程中要认真参加培训,每次参加培训都会有新的思路,甚至给你的项目找到新的方向。“如果我们有一个创新且可行的想法,不要浪费它,将其与自身专业相结合,通过调研、走访、实践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对所做产品要充分了解,当然项目本身要有价值与意义,能高效解决社会痛点。”最后,罗浩天也提到,当自己提出的项目确实足够好,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自己的团队,多和指导老师沟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能完成的,过程总会有许多的磕绊。也因此,他始终坚信,遇到任何坎坷都放松心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这样,项目所遇到的问题才能轻松应对。“我鼓励师弟师妹们去参加各类比赛,从0-1固然困难,但请相信我,当你一路走来并坚持到最后时,你会感激那个一直未曾放弃的自己。”采访的最后,罗浩天如是说道。/曾宣烨/——管理学院学生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连续两年必修课成绩、综合素质测评成绩专业前五,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挑战杯”四川省一等奖、“互联网十”全国总决赛银奖、“农科学子”全国一等奖等20余项校级以上奖励。现已有一篇文章被CSCD期刊录用。曾宣烨感兴趣的项目公开招募成员后,她积极报名参加,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她渐渐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由于每天要面对纷繁复杂的种种事项,所以她会在前一天晚上做好当天的总结和第二天要完成的事项,包括每个小时自己应该要完成哪些事,出现时间冲突时应该如何解决,新增事项留出多少备用时间等等。曾宣烨不仅在创新创业上颇有成就,在时间管理上,她也有一些平衡和协调学生工作、学习成绩和创新创业关系的方法。合理利用时间、规划时间。由此在学习与工作中找到平衡,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并从中找到对于学习和工作的热爱与激情,是她一直践行的道理。“过程即是奖励。”对于开展创新创业的心路历程,她认为相较于结果而言,要更加注重过程。这句话虽然说起来比较容易,而且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一路上,曾宣烨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她也有一些小建议想分享给正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发展的同学们。她认为首要关键的是项目,项目质量直接决定在比赛中能走到哪里。其次是团队的成员,要找到目标一致、行动力强的成员。最后,一定要付诸实践,要敢想敢做,坚持并且有持续且强烈的成功愿望。/路雪峰/——茶学专业2017级学生作为“蜀色茗香”团队的队长,2019年,他带领着团队斩获了第五届四川省“互联网+”国赛的铜奖。他与创新创业的初相遇,还得回溯到刚入大学时。受班助师兄影响,又恰逢班主任是创新创业的指导老师,在周围环境的作用下,他很快便接触到了创新创业的相关项目,也因此发现了自己对创新创业的极大兴趣。“开始时取得好成绩会很难,项目的专业性很强,作为一名新生,这时候要做的,便是坚持。”在这样一个充满未知性的挑战面前,路雪峰毫不退缩,灵感迸发时大胆创新,将好的想法及时转化应用;迷茫疑惑时转向导师,导师专业的建议、适时的点拨时常让他茅塞顿开。从生涩懵懂到如今的游刃有余,路雪峰成长为了“互联网+”团队的队长。“我主要负责给团队制定方向,分配任务。”他坦言,一个团队若想走得远,队长是决定性因素之一,“若一个队伍的队长做不好决定,协调不好队内关系,队伍很难继续发展。”“有时候仅是计划书排版问题都可以做很久,更别提大改一次上万字的计划书。”他提到,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工作量都很大,成员们加班加点改策划、PPT是常事。而作为队长,面对着成员们五花八门的观点、不同指导老师不同的意见,他必须果断坚决地做出最有益于团队的判断。在省赛结果出来的刹那,路雪峰虽高兴却也忧心忡忡。省赛并非当场评出结果,得知成绩后再准备国赛,时间十分紧张,这也直接导致团队受到一定影响,他也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一定要先一步做好准备。”尽管前路坎坷困境更甚,但做出了选择便只顾风雨兼程。谦逊,坚持,有担当,成功离不开任何一个重要因素,走好每一步便能稳扎稳打,抵达胜利的终点。听了以上的经验分享,你是否对创新创业更了解了呢?创新创业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这条路不仅很漫长,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挑战的热血不会冷却,只会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勇往直前。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图片:本人提供 文字:苏楷翕 刘乔祎 周炆婷 叶鑫雨编辑:王瑶 李汶玮 黄嘉颖 责编:钱炜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