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类文章可以发表在《工程技术》杂志上。期刊简介:《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 工程技术》简称《文摘版:工程技术》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09年批准的国家级电子教育类学术期刊,本刊现面向全国广大学术工作者征集工程技术类优秀学术稿件。 《文摘版:工程技术》将突出工程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反映建筑、水电、石化等工程领域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工程技术行业的交流与成果展示,为推动我国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服务。主要栏目:工程技术、工程设计、城乡规划、预算造价、水电工程、路桥工程、安全质量、房项目管理、工程机械、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信息:主管单位: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单位: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周期:月刊期刊级别:国家级收录方向:维普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5586国内统一刊号:CN 50-9210/TB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期刊信息中国工程技术类期刊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ISSN:1994-2060 eISSN:1997-003X)为同行评议开放获取期刊,由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和国际著名出版商Taylor & Francis Group 共同出版,一年一期,主编是香港理工大学的Kwok-Wing Chau教授和中山大学的Jie-Min Zhan教授。2019年期刊影响因子5.8,JCR 1区,中科院1区,2020年即时影响因子8.248,是一本名副其实的TOP期刊。期刊主页:https://www.tandfonline.com/toc/tcfm20/current投稿链接:https://rp.tandfonline.com/submission/loginJCR分区JCR1区中科院分区中科院1区发文类型期刊发表的文章类型中以Article为主,还有部分Review等论文。收稿范围主要包括航空、土木、环境、水力和机械工程领域的应用研究,旨在通过稳健的数值技术产生精确的流量预测和最佳设计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进一步了解流体运动的物理原理。年度发文量2016 (43),2017 (37),2018 (54),2019 (80),2020(103)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期刊的发文量并不大,近几年的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这种程度的扩刊有利于影响因子的进一步增长,相信随着期刊影响因子和知名度的提升,稿源会相对充足,刊文量会进一步增长。以上数据显示了2020年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期刊国人发文比例占78.641 %,排名第一,对国人非常友好,其次是越南和伊朗,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国内发表数量较多的单位有:香港理工大学(15篇)、中南大学(8篇)等。*数据来源:Web of Science影响因子从2010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开始,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期刊发展稳步向前,影响因子逐年递增,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1.033、1.167、1.918、2.163、5.800,2019对比2018年影响因子更是增长近3倍,突破5分大关。根据我们的计算,2020年期刊即时影响因子为8.248,有望再创新高!*数据来源:InCites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审稿周期2020年平均约2.5个月版面费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 为金色开放获取期刊,实行双盲评议政策,文章一经发表可以马上开放获取,版面费1500美元,约合人民币9732元,对于一本即将8分多的期刊,这个价格非常便宜。*注: 根据作者所在区域不同,税费不同,无稿件提交费用。*数据来源:Taylor & Francis Online总体来说,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是一本十分不错的期刊,影响因子今年有望再创新高,发文量增加,审稿不慢,对国人很友好,版面费也不贵,工程学领域的朋友建议收藏!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响因子的情况,本期对工程技术领域1091本期刊的最新即时IF进行了计算(数据采集时间2021.01.16)。为了对即时IF与2019正式IF进行对比,我们原创性地提出了“完成度”的概念。完成度指即时IF达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实就是即时IF与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断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况。这1091本期刊中,完成度超过100%的有666本,占比达到了61.04%,和同期材料、化学、环境期刊占比差异很小,表明各领域期刊的总体发展步调基本一致。完成度超过100%意味着这227本期刊明年IF上涨已成定局。完成度超过200%的期刊有12本,其中Teknik Dergi完成度竟然达到561.01%,简直不可思议,但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其2019IF太低(0.093),所以提升空间较大的缘故。完成度在150%-200%之间的期刊有53本,这些也将是2020IF的大赢家。而完成度还没及格(小于60%)的期刊有42本,2020IF将会有较大跌幅。工程技术领域影响因子排在前面的一些期刊其实有点打擦边球。比如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Trends in Biotechnology、Medical Image Analysis、Biotechnology Advances、Biomaterials为生物医学相关,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和环境能源相关,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也很难再称之为化学工程了。所有期刊的平均完成度已经达到了108.11%,同样和同期材料、化学、环境期刊基本一致。因此排除影响因子绝对值的因素,各领域期刊的相对发展速度总体上几乎没有差异。更多期刊情况请参见下表。版权声明:本文转自“学之策”,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工程技术是一个非常大的类别,期刊数量仅次于医学生物,为了提前了解各期刊明年影响因子的情况,本期对工程技术领域484本期刊(IF>1.5)的最新即时IF进行了计算(数据采集时间12.02-12.05)。为了对即时IF与2019正式IF进行对比,我们原创性地提出了“完成度”的概念。完成度指即时IF达到了上年度正式IF的百分之多少,其实就是即时IF与2019IF的比值,可以判断每本期刊的IF增速情况。这484本期刊中,完成度超过100%的有163本,也就是说这163本期刊明年IF上涨已成定局。这个占比(33.68%)要高于大类方面的材料(30%)和化学(28.09%),仅次于环境(34.97%)类期刊,看来工程技术领域仍旧是宝刀不老。其中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即时IF为4.577,完成度最高,达到了159.64%。影响因子10以上的期刊中,Nature Biotechnology完成度最高,为113.98%,不愧是Nature旗下。CEJ即时IF已超过11.5,明年过12无疑了。Bioactive Materials非常厉害,从8.727已经涨到了12.012,完成度高达137.68%。上述所有期刊的平均完成度已经达到了94.02%,整体要落后于材料类的94.8%、化学类的94.1%和环境类的95.67%,但相差不大。声明:本文转自“学之策”,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沃斯(WOSCI)由耶鲁大学博士团队匠心打造,专注最新科学动态并提供各类科研学术指导,包括:前沿科学新闻、出版信息、期刊解析、论文写作技巧、学术讲座、论文润色等。
近日,西安工业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陕西省薄膜技术与光学检测重点实验室教师纪红芬,在国际顶级期刊《Energy Storage Materials》(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实时影响因子16.80)发表题为“Ultrahigh energy density in short-range tilted NBT-based lead-free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 by nanodomain percolation的研究文章。该文章由纪红芬在学校公派访学期间完成。纪红芬为论文第一作者,访学单位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为论文第一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为论文第二作者单位。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是谢菲尔德大学王戈博士、陆智伦博士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鲍伟超博士,共同通讯作者是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王大伟研究员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刘士余副教授。利用晶体化学的设计思路,通过Sr0.7Bi0.2TiO3和Bi(Mg2/3Nb1/3)O3双固溶掺杂钛酸铋钠(NBT)陶瓷,形成弛豫铁电体,实现了宏观结构的超细电滞回线以及微观结构的多相极性纳米电畴,最终实现了NBT基弛豫铁电体的超高储能密度(470kV/cm电场下,储能密度达到7.5J/cm3,转换效率达到92 %),并且采用朗道理论和纳米畴渗滤理论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进一步制备的MLCC在1013 kV/cm的电场作用下,储能密度高达18J/cm3,转换效率达到93 %,并具有良好的温度、频率、疲劳稳定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晶体化学设计有效储能密度的新方法,促进了高储能无铅陶瓷电容器的发展。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通讯员:西安工业大学王宵)
近期,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环境微生物技术团队田海龙博士(第一作者)和屈建航教授(通讯作者)关于微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高效降解去除酚类污染物技术的研究,相继发表在工程技术领域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科院JCR一区TOP,2019影响因子IF=9.038)和Bioresource Technology(中科院JCR一区TOP,2019影响因子IF=7.539)上。并在该研究基础上获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专利号ZL201710811661.6)。这些论文的发表将为促进我校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论文著录信息如下:(1)Biodegradation of phenolic compounds in high saline wastewater by biofilms adhering on aerated membranes(2)Enhanced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higho-aminophenol concentration by two-stage MABR and its biodegradation mechanism以上研究由我校与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合作完成,其中河南工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和通讯单位,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为通讯合作单位。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农药、染料、医药以及石化等领域。大量含酚废水的产生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健康。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法工艺复杂,成本偏高,易二次污染。微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MABR是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利用透气膜与附着生长型生物膜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水体污染物进行消耗和降解,达到水污染防治标准。该课题组设计了新型双级MABR反应器系统和单级MABR系统,分别实现了高浓度邻氨基酚和混合酚(苯酚、对硝基酚、对苯酚)在高盐环境下的生物强化处理;全面解析了生物膜的微生态变化规律和酚类降解基因组成,发现了关键降解菌属和种群协作及竞争关系网络,阐明了MABR对酚类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去除机制。本研究为高浓度酚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新型高效酚类降解菌剂的研发提供了必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0105)、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81100211400-8-2)、河南工业大学校基金(2016BS004、2017QNJH12)的支持。生物工程学院始终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并积极提升科研水平,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等开展了深度合作。环境微生物技术团队由7名博士组成,先后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授权发明专利5项,在该方向已发表10余篇高水平SCI收录论文。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来 源 / 生物工程学院 编 辑 / 苏嘉宝 责 编 / 张静超 监 制 / 李 磊
做为区块链专业领域全球第一本国际期刊,IET Blockchain是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与同济大学、上海区块链应用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SERCBAAS)合作推出的全新开放获取期刊,旨在发表与区块链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及产业发展相关的前沿研究成果、科技创新和最新观点。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始于加密货币。近年来,随着研究的进步和技术的成熟,区块链技术迅速由金融界延伸至工业、商业和社会生活,覆盖内容分配、数据管理、能量贸易、供应链监控等各个方面。在中国,该技术连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已成为国家战略意义上的重点学科。上海市依托同济大学在本领域所积累的国内外资源,成立了上海区块链应用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联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推出新刊IET Blockchain,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正式发布。IET Blockchain由同济大学、上海市区块链应用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刘儿兀教授担任创刊主编,汇聚了全球区块链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编委会,他们来自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电信联盟(ITU)、万维网联盟(W3C)、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多名院士在内的56名学者专家。他们将负责区块链标准、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智慧城市规划及政策等八大领域的投稿和审稿,力争将期刊打造为国际上区块链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的首选平台。期刊创刊主编刘儿兀教授表示,IET Blockchain将充分利用同济大学、上海区块链应用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学术积累和产业界资源,依托中国政府、国内外高校以及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对区块链技术的持续性资源投入,促进该领域学术的交流与发展,更好地为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服务。【来源:新民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近日,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取得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领域国际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本期推送,我们一起来揭秘——王新海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新海课题组开展的单原子催化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成果"A recyclable polydopamine-functionalized reced graphene oxide/Fe nanocomposite (PDA@Fe/rGO) for the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1,1,1-trichloroethane"在化工领域国际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影响因子10.652)。通过非均相催化对地下水污染中的氯代烃化合物的降解和去除问题是环保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非均相催化对地下水污染中的氯代烃化合物的降解和去除问题是环保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也取得了诸多成果,但针对地下水中TCA具备高效可持续降解能力的催化材料开发仍面临巨大挑战。课题组设计了具有TCA高降解活性的PDA@Fe/rGO/SPC催化体系,实验结果表明PDA@Fe/rGO催化材料具有三个特点:较高的TCA降解率;性能稳定且易于磁分离,可以多频次循环使用;应用成本低廉。该工作提供了受TCA污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与修复的新型催化材料,拓展了氯代烃类污染源的处置方法,而且由于其性能稳定、易于实施、成本较低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地下水TCA污染的修复工程中。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博士后Usman Farooq博士为第一作者,合作导师王新海副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吕树光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该研究工作受到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南大学博士后启动基金等经费的资助,同时得到了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工业冷却水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爱可沃德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于欣博士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欣博士在构建表面等离子体增强介晶半导体可见光消除抗生素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Efficien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ntibiot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inced by nanostructuredAg/AgCl@Ti3+-TiO2mesocrystals"发表在化工领域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TOP, IF = 10.652),化学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于欣博士为第一作者,其与马新起教授、赵俊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河南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介晶半导体以其独特的高度有序的结构,近年来在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利用介晶半导体高效的电荷传输的特性和贵金属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效应,采用原位沉淀和还原组装的策略制备了核-壳结构Ag/AgCl@Ti3+-TiO2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催化消除抗生素废水和工业对位酯废水领域表现出了非常优异的性能,未来有望用于工业制药废水、养殖业排放废水等难降解环境污染物的净化处理。制备样品的TEM照片: (a)Ti3+-TiO2介晶; (b-d) Ag/AgCl@Ti3+-TiO2复合材料该研究工作得到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博士后基金、河南省博士后基金等经费的资助,同时得到了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省废弃物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多酸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化学化工学院是河南大学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学院下设化学、化工、高分子科学、应用化学4个系,有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4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河南省一流专业,应用化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纳米材料与器件学科群为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为省级重点资助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为省级重点学科。学院学术氛围浓厚、治学传统严谨、工作作风踏实,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6%以上,考研录取率达到50%左右。2014-2018年,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5项,省部级项目88项,发表学术论文1460篇,其中SCI、EI收录775篇,出版专著、教材7部,专利授权40余项,科研成果获奖165项。同时,学院高度注重产学研结合,致力于以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原素材来源:河南大学官网、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SCI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2 SSCI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 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3 CSSCI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4 北大核心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 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5 南大核心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组织评定的,两年一评。通过对全国所有符合两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号多版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学术性期刊,进行他引影响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引用该刊前2年所登载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该刊自引)与前2年该刊载文量之比;总被引频次指某刊被统计当年被CSSCI来源期刊文献所引用该刊创刊以来登载的文章的总篇次(含该刊自引)。结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来源期刊。目前南大核心来源期刊,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国内最权威的一种,入选难度高于北大核心。 6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创建于1989年,收录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千余种。目前已积累从 1989 年到现在的论文记录3714291 条,引文记录 38942322条。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内容丰富、结构科学、数据准确。系统除具备一般的检索功能外,还提供新型的索引关系——引文索引,使用该功能,用户可迅速从数百万条引文中查询到某篇科技文献被引用的详细情况,还可以从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献或著者姓名入手,检索到一批近期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交叉学科和新学科的发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还提供了数据链接机制,支持用户获取全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检索方式多样、完整、方便等特点,自提供使用以来,深受用户好评,被誉为“中国的SCI ”。7 医药类统计源期刊(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8 统计源期刊统计源期刊全称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收录自然科学类。“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Ref:学术资料大全
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是:从平均层面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在连年升高,而且增长速率有越来越快的趋势。在此背景下,一大波期刊已经迈过了10分的门槛,若干年前遥不可及的10分期刊已经显得并不是那么值钱,因此很多人觉得10分已经泛滥了。那么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呢,10分是否真的已经烂大街,或者仅仅是对个别领域而言?鉴于此,本文对各个领域期刊的IF分布进行了汇总。注:IF来源于2019IF,期刊领域以2020中科院升级版为准。材料科学材料科学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Nature Reviews Materials (71.189)。387本材料科学期刊中,IF>20的有12本,占比3.10%,10-20的有15本,占比3.88%。这两个比例仅次于综合性期刊,在分学科领域中排名第一。5-10分比例也很高,共计有44本,占比11.37%,仅次于化学期刊。化学化学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Chemical Reviews (52.758)。378本化学期刊中,IF>20的有7本,占比1.85%,仅次于综合性期刊和材料期刊。10-20的有11本,占比2.91%,低于综合性期刊,材料期刊和生物期刊。5-10分有47本,占比12.43%,排名第一。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环境与生态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是Nature Sustainability (12.08),因此该领域没有IF大于20的期刊。367本环境生态期刊中,IF>10的仅有2本(另一本为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10.466),占比0.54%,但是2020IF中WR和JHM过10几乎没有悬念。5-10分有41本,占比11.17%,仅次于材料和化学。工程技术工程技术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是Nature Biotechnology (36.558)。1099本工程技术期刊中,IF>20的有2本,占比0.18%(另一本为Progress in Energy and Combustion Science,28.938)。10-20的有11本,占比1.00%;5-10分有77本,占比7.01%。因此总的来说,工程技术领域高分期刊占比较低,而且高分期刊偏向生物、能源等。生物学生物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是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55.47)。854本生物期刊中,IF>20的有9本,占比1.05%。10-20的有21本,占比3.63%;5-10分有69本,占比8.08%。因此,生物期刊高分期刊数量不少,但鉴于期刊总数较多,因此占比相应下降,但是10-20区间的占比仍然居于第三。医学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毫无疑问是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92.278),目前即时影响因子正在向着500迈进。3340本医学期刊中,IF>20的有39本,占比1.17%。10-20的有76本,占比2.28%;5-10分有308本,占比9.22%。可以说,医学领域的高分期刊总数是极为庞大了。综合性期刊综合性期刊的IF分布和前面几个领域有明显区别,即“贫富差距”较大,占比最大的不再是1-3分区间,而是<1区间。IF>20的有两本,为Nature和Science遥遥领先。其后10-20的有3本,为National Science Review、Science Advance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5-10的有5本,大名鼎鼎的Science Bulletin和PNAS在此区间。其它其它领域,地球科学432本,农林科学673本,计算机科学511本,数学509本,物理298本的分布情况如下。这些领域除了物理以外,高分期刊都非常少。例如数学领域,5分以上的期刊占比不足0.6%;农林科学领域,5分以上期刊占比不足2%。这些学科,想发一篇5+论文还是非常困难的。注:① 影响因子不是评价一本期刊质量的唯一标准,请理性看待;② 所有即时IF依据WOS数据计算,和最终JCR数据可能会有出入。③ 人工统计,若有错误,敬请指正。版权声明:本文转自“学之策”,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无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