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个人洗护电商报告:2018市场规模达1881.9亿元 洗护用品要“里子”也要面子百合

个人洗护电商报告:2018市场规模达1881.9亿元 洗护用品要“里子”也要面子

全球个人洗护电商市场持续发展,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全球及中国个人洗护用品品类分析及电商市场研究报告》,围绕个人洗护电商市场发展概况、用品品类、市场企业案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解读。全球个人洗护电商市场持续发展,中国成国际企业重要市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个人洗护电商市场销售额达1182.6亿美元,销售额增长率达8.6%。全球个人洗护电商销售额预计在未来5年将会继续保持增长,到2023年将会达到1816.0亿美元,但增长速度将会逐渐放缓。数据显示,2019年2月,美国个人洗护用品电商市场规模全球第一,高达522.6亿美元;中国个人洗护用品电商市场规模紧随其后(304.9亿美元),韩国、日本和英国分居三、四、五位,市场规模分别为84.7亿美元、61.9亿美元、42.0亿美元。报告指出,2018年,电子商务收入约占宝洁在中国总收入的30.0%。对于联合利华而言,2018年其电子商务收入占比也大于20.0%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总收入。可见,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个人洗护企业重要的电商市场之一。中国市场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个人洗护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881.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8年化妆品零售额的71.8%,同比增长了14.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海淘、跨境电商和电商渠道的崛起,以及个人卫生支出增长、全民洗护卫生意识增强,共同推动中国个人洗护发展。个人洗护电商渠道重要性日渐突出,功能性洗护用品销量增加报告指出,电商渠道市占率由2011年的5.2%上升至2017年度23.2%,个人洗护电商渠道重要性日渐突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从B2C的天猫京东到C2C的淘宝,从品牌直营网点到团购网站,中国个人洗护用品的电商渠道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个人洗护品牌,涵盖了不同定位的各类产品。随着电商渠道配合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中国个人洗护用品市场的重心预计将会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电商渠道的推动下实现更快速的发展。总体而言,中国电商市场个人洗护用品品类可分为身体清洁、口腔护理和面部护理三大品类,2017年身体清洁、口腔护理和面部护理三大品类贡献了81.5%中国个人洗护市场销售额。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防脱生发成热门概念,401-750ml是最畅销的规格。脱发群体年龄的下沉让“防脱”成为年轻消费者新的消费诉求。霸王、章华等主打防脱概念的产品的品牌受到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另外,从不同年龄性别群体对牙膏功效的偏好来看,牙齿美白是95后女生的当务之急。而70后、80后用户群体也较为偏好牙膏的防蛀功能。消费升级与更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背景下,功能性洗护概念备受消费者青睐。比如在洗发水产品方面的防脱固发概念,牙膏产品方面的防蛀、美白概念。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功能性洗护概念将会继续引领个人洗护产品的设计与营销。洗护用品要“里子”也要面子,味道等可选择性更加丰富值得一提的是,洗护用品的包装、气味等也都成为用户选择的主要依据。包装方面,报告指出,在社交媒体自我展示的热潮下,产品的外表如今已变成中国消费者购买的主要驱动力。在许多在线社群中,“美貌”已变成小众牙膏非常受欢迎的标签。因此,面对这些新生代的热爱社交媒体的消费者,创新型地以视觉形式刺激消费者的感官变得重要。更高档、设计更加精美的洗护用品包装迎合了消费者追求更高级的个人洗护用品的需求。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个人洗护用品消费者而言,洗护用品不仅要“里子”,有过硬的品质,也要注重“面子”,有吸引人的包装设计。气味方面,持久留香沐浴露销售势头迅猛。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持久留香沐浴露淘宝天猫销售额达4843.5万元,2017年10月中国持久留香沐浴露占沐浴露市场份额达27.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个人洗护用品消费者对不同味道、不同含量的产品具有不同的偏好。个人洗护产品企业察觉并通过推出不同味道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这使得洗护用品在味道、含量等方面的可选择性更加丰富。男士个人洗护细分受到更多关注,00后、05后成市场新群体从用户方面来看,男性个人洗护细分受到更多关注,00后、05后等开始成为个人洗护用品的新群体。“他经济”背景下,针对男士个人洗护的细分产品受到男性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男性和女性在个人洗护产品功能、成分等不同方面的需求,艾媒咨询分析师预测,针对男性设计的个人洗护产品将会成为未来产品设计的趋势之一。此外,艾媒咨询分析师还表示,00后、05后的超新生代已经开始成为个人洗护用品新用户群体,其在购买渠道、产品喜好等方面都具有更加明显的群体特征。00后、05后的超新生代预计在个人洗护用品电商渠道的使用率更高,但又不仅仅只依赖与传统的B2C、C2C电商平台,而是通过兴趣平台APP+电商如Bilibili+电商、抖音+电商等方式被引流至感兴趣的产品电商店铺,最终实现消费。

2021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分析疫情使得产品需求剧增

行业发展现状:疫情将消毒杀菌深入人心,个人清洁护理产品需求剧增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将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消毒杀菌深入人心。根据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消费者表示疫情后更重视居家的清洁卫生,其中最在意的是居家,个人消毒和空气净化。其中,在个人清洁方面,人们更加注重杀菌除菌和安全防护两方面;产品方面则是以洗手液、消毒液、除菌洗衣液、衣物除菌剂为主。全球性卫生事件的出现将促使每个消费者的个人健康和卫生意识大幅提高,也带动了个人清洁护理产品需求的提升。在2015-2019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产品的市场规模由86亿元增至9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5%。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市场规模约为104亿元。竞争格局:2019年洗手液市场份额仅为28.7%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个人清洁护理产品主要由洗手液和香皂组成。其中,香皂2019年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1.3%,而洗手液达到了28.7%。但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洗手液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疫情推动洗手液需求剧增,线上销售增速272%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中国洗手液市场规模在2015-2019年都保持匀速增长,从2015年的2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7亿元,市场规模变化不大。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4亿元。而在香皂方面,由于香皂的历史悠久以及在中国市场扎根已久,并且有着极高的渗透率导致香皂的需求一直远远超过洗手液。2015年,中国香皂的市场规模为61亿元,随后一直上升至2020年的70亿元。随着线上渠道逐步成为洗手液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2020年洗手液品类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272%。前景预测:洗手液市场前景可观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个人清洁护理市场自2019年将以9.8%的年复合增速上升至2026年的183亿元。在洗手液方面,中国洗手液市场规模自2019年起将以25.3%的年复合增速上升至2026年的132亿元;在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香皂,成为个人清洁护理的龙头产品。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个人护理用品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院交流互动。(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鸣而当律

2021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和竞争格局分析 疫情使得产品需求剧增

行业发展现状:疫情将消毒杀菌深入人心,个人清洁护理产品需求剧增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疫情将人们的健康意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消毒杀菌深入人心。根据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消费者表示疫情后更重视居家的清洁卫生,其中最在意的是居家,个人消毒和空气净化。其中,在个人清洁方面,人们更加注重杀菌除菌和安全防护两方面;产品方面则是以洗手液、消毒液、除菌洗衣液、衣物除菌剂为主。全球性卫生事件的出现将促使每个消费者的个人健康和卫生意识大幅提高,也带动了个人清洁护理产品需求的提升。在2015-2019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产品的市场规模由86亿元增至95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5%。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个人清洁护理市场规模约为104亿元。竞争格局:2019年洗手液市场份额仅为28.7%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个人清洁护理产品主要由洗手液和香皂组成。其中,香皂2019年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1.3%,而洗手液达到了28.7%。但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洗手液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疫情推动洗手液需求剧增,线上销售增速272%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中国洗手液市场规模在2015-2019年都保持匀速增长,从2015年的25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7亿元,市场规模变化不大。但由于新冠肺炎的影响,2020年这一数字上升至34亿元。而在香皂方面,由于香皂的历史悠久以及在中国市场扎根已久,并且有着极高的渗透率导致香皂的需求一直远远超过洗手液。2015年,中国香皂的市场规模为61亿元,随后一直上升至2020年的70亿元。随着线上渠道逐步成为洗手液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2020年洗手液品类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在阿里平台销售额超过了20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272%。前景预测:洗手液市场前景可观根据弗若斯特沙的数据显示,预计中国个人清洁护理市场自2019年将以9.8%的年复合增速上升至2026年的183亿元。在洗手液方面,中国洗手液市场规模自2019年起将以25.3%的年复合增速上升至2026年的132亿元;在2024年市场规模将超过香皂,成为个人清洁护理的龙头产品。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个人护理用品连锁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金娃娃

护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概述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护理专业人才需求量超增,面对护理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开办好护理专业对实现小康社会,增强全体人员的身心健康是有十分主要的现实意义,为满足各类医院的医疗机种对护理人才的需求,我校拟开设护理专业。二、正文1、招生需求:思想品德优秀,热爱护理专业,初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和从事本专业。2、学习调查情况:为开设该专业我校在山西多所初高中学校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和兴趣倾向,根据结果显示对本专业有着浓厚兴趣的占70%,所以我校对未来本专业招生非常有信心。3、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精准,具有扎实的护理基本技能人才4、培养方向:(1)军区各级医院的专业护理人才。(2)已建立的社区卫生服务基地。(3)老年公寓养生园区服务人员。(4)家庭亚健康人员专门护理。5、师资力量与教学设施条件:我校聘请了资深的具有临床实战经验的老师们进行授课,为确保学生可以拥有锻炼与实践机会,特为学生提供了教室一间,实训教室一间,同时提供了该专业有关的仪器、器材,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多实践,多锻炼,多积累。为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好扎实基础。三、结论与建议1、结合全国医疗行业市场岗位要求开设相应课程;2、与多家军区医院签署就业培养订单与协议;3、实现考核上岗,建议开设此专业。参考要求:附:调研报告评审表编号: QD-73-10-19 C/0 序号:

假于异物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六成以上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过于乐观

北京7月6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6日联合发布的《2019-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六成以上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过于乐观,低估了未来护理需要。作为2020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发布成果之一,该报告以23个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为调查框架,居住于当地主城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两个人群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群像”、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认知偏差及护理规划意愿等问题。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的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依赖程度最严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照料。值得一提的是,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在费用支出方面,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作用亟待提高。此外,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十分困难。护理规划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的这一矛盾反映在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最后,报告分析了成年人“以房换护理”的态度——即“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发展空间。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报告提出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痛点、补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三是宣传改变认知、政策鼓励行动,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四是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扩大发展空间。(完)来源:中新网

何可胜言

英敏特全新发布《2020年亚太区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行业趋势概览》

英敏特最新发布《2020年亚太区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行业趋势概览》,为您带来关于产品创新和增长机会的最新洞察。英敏特亚太区美容个护行业趋势概览其中包括亚太区的热点话题: - 韩国口罩妆趋势- 迎合日本美容消费者- 在中国创造护肤级护发- 澳新美容业玩转娱乐- 印度可持续美容- 泰国抗衰老:了解消费者这份以亚太美容分析师洞察为主导的报告揭示了亚太地区美容与个人护理行业的消费者行为,并讨论了英敏特趋势预测如何塑造今日的美容市场。英敏特亚太美容及个人护理研究经理 Angelia Teo 表示,“因为今年的疫情,亚太地区的美容及个人护理行业受到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态度与行为也随之改变,行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但同时行业创新也层出不穷。在本年度的亚太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趋势概览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趋势的发展与品牌的机会点。”以下是一些亮点摘要:消费者更重视环保与健康疫情的发生促使消费者对环保与健康的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根据英敏特COVID-19追踪数据,87%的印度消费者对于环境保护的考虑大大提高,甚至高于排名第二的健康饮食。同时,根据英敏特全球消费者数据显示,78%的韩国消费者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创新环保的产品,90%的日本消费者认为情绪健康的管理十分重要。英敏特亚太区美容个护行业趋势概览所以,对于品牌而言,如何去分享并展现可持续理念,精准地对应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将会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发、纯净美容持续创新与创造新鲜体验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消费者始终愿意接受新概念,体验新产品。英敏特数据显示,中国的护发市场在过去5年以4.8%的年复合增长率稳定增长,上半年护发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长21%。中国消费者对于护发的关注在持续升温,众多品牌也纷纷从皮肤护理产品中汲取灵感,通过质地、成分等方面进行创新。英敏特亚太区美容个护行业趋势概览此外,根据英敏特全球消费者数据显示,75%的澳新消费者喜欢体验新潮事物。在西方市场,随着纯净美容和绿色美容产品不断增长,澳新地区的美容品牌应该更多思考如何创新消费服务,并向体验型美容品牌倾斜,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美容市场中脱颖而出,而不是仅仅专注于产品的清洁度或证明对于皮肤的功效或安全性。敬请访问英敏特官方网站,在"新闻稿"栏目阅读更多内容,并免费下载英敏特《2020年亚太区美容与个人护理用品行业趋势概览》!

赵高

《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发布 成年人长护险购买率仅8.2%

《2018-2019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护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反映在成年人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表现: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仅为8.2%。在探讨如何获取专业护理服务的资金时,受访的成年人更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的模式。□记者 李梦溪《2018-2019 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成年人长期护理保险的购买率仅为8.2%。也就是说,调查成年人群中只有8.2%的人购买了长护险。《报告》分为老年人篇和成年人篇,在23个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以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调研对象并进行详细入户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1.2万余份。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ADL(日常生活能力)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IADL(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报告》强调,目前调查地区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长期护理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成年人应尽早准备、应提升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报告》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王梓/制图65岁应开始关注失能风险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地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报告》显示,针对 60 岁(含)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其失能状态、护理服务使用情况、护理服务缺口等方面存在多元性和复杂性特点,调查地区也存在较为显著的护理服务和保障供给的缺失,导致服务负担和经济风险集中在老年人的家庭、尤其是子女身上。具体来看,调查地区有4.8%的老年人处于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 11.8%(见图1),超过10%的老年人在穿衣、吃饭、洗澡、如厕等方面的基本活无法完全自理;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往往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的退化,在ADL轻度失能人群中,IADL中度或重度依赖的老年人比例高达36%,而在ADL中度以上失能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大幅上升至 92%和95%(见图2)。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在调查样本中的占比高达25.4%。细分来看,退化最为严重的活动依次是:需要较强记忆和认知能力的技能,例如按时按量服药、管理财务;复杂性相对较低的日常活动,例如外出购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需要较多体力投入的活动,例如洗衣服、做家务。《报告》强调,处于不同年龄阶段、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的老年人可能在失能的诱发因素、失能的进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数据显示,65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见图3)。无论是目前处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失能状态的老年人,他们第一次出现较为明显的自理问题的年龄均为 65 岁左右;这说明失能不仅是一个可预见的风险,而且随着社会医疗技术能力的进步,也是一个可管理、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健康问题。据研究,AD(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老年人失智的主要疾病,而对失智老人的照护又被公认为养老服务业的“难中之难”。《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以罹患疾病数量来衡量,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会显著下降,97%的人同时患有至少一种以上的慢性病,其中AD、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帕金森症的患病比例与失能状态之间的关联度尤其显著。护理保障缺口存在较大匹配偏差《报告》认为,由于失能老人在年龄、失能状态发展情况、并发疾病等方面呈现的多元性, 他们在相关护理服务的使用和需求方面也必然是复杂而多样的。数据显示,93%的中度失能老人目前接受一种以上的护理服务,最重要的服务提供者依次是子女、老伴和保姆等非专业人员。在服务支出方面,基本医疗保险也发挥了一定的筹资作用,商业保险的作用很小。对于重度失能老人来说,95.4%的群体接受护理服务,且服务中心更多地向第三方机构转移;在服务支出方面,与中度失能人群相比,依靠政府财政的高龄补贴占比有所上升,但风险分散工具发挥的作用仍然较弱,商业保险的作用甚至出现下降情况。从服务缺口看,虽然中度失能人群的整体服务使用率高于需要率,但在具体的服务项目方面存在较大的匹配偏差。市场供给最不足的服务包括协助服药、护理尿管等管道、按摩推拿等医疗护理服务;与中度失能人群相比,重度失能老人面临更大的服务项目不匹配问题,医疗护理服务的供给不足问题最为严重。中度失能人群和重度失能人群均存在心理咨询服务供给不足情况。从保障缺口看,中度失能人群在护理保障方面面临较大的缺口,如果能加强基本保险或商业保险等第三方风险分散机制的作用,将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和中度失能人群相比,虽然高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重度失能人群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但从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和覆盖人群看不属于理想的筹资方式,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社会对于养老照护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今年6月8日,民政部发布《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征求意见稿)》,明确表示将增强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士的养老服务相关的生活照护、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心理支持等相关知识技能。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秘书长宋万召认为,老年护理服务的社会价值极大,应从多维度推动解决护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如引导社会转变就业观念,精准培养可胜任失能失智老人护理的专业技能人才,联合各方力量开展公益项目,面向全社会相关家庭开展培训支持计划,培训家庭成员掌握科学的日常照护技巧;同时,应尽快发展完善长期照护险,为养老服务的核心刚需做好保障。针对心理咨询服务供给不足情况,他特别提出,要培训养老服务相关工作人员,使其具备基础心理学常识和一般沟通技巧等,能够对老人心理问题更敏感;此外,要引入专业的心理服务力量(老年社工、心理社工、心理咨询师等),通过形式灵活的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团体辅导,对重点人群进行个案咨询和管理,建立预警评估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实现预防,治疗和康复并重。成年人长护险购买率仅为8.2%为真实反映调查地区长期护理的服务及保障情况,除60岁以上老年人外,30-59 岁成年人也成了受调查对象,调查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态度、成年人护理规划意愿和商业人身保险配置情况等。《报告》显示,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乐观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未来的长期护理需要。与此同时,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较为困难。由此可见,护理规划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种矛盾亦反映在成年人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仅为8.2%。此外,在探讨如何获取专业护理服务的资金时,受访的成年人比老年人更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的模式。《报告》认为,与各类商业保险产品的购买率相比,其人群占比接近普通人寿保险,并远远高于长期护理保险。如果能将这一潜在的意愿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那么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多管齐下提升服务保障能力针对调研结果,《报告》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和发展建议。《报告》认为,应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具体来看,要积极预防,并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手段兼顾不同情况人群的需要,加强基本保险或商业保险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风险分散机制来减轻个人负担,满足老年人对专业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从产业链看,《报告》建议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密切关注服务需要和实际使用情况之间的差距,通过抓痛点、补缺口的方法,迅速找到发展护理服务市场的突破口。 从宣传层面看,《报告》建议要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一方面通过对护理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的宣传,改变民众对自身养老和护理责任的认知,提升个人规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力推动护理服务供给体系以及相关金融产品市场的发展,加强市场 监管,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加强民众进行护理规划的动力。此外,《报告》认为应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扩大发展空间。建议在发展“以房换护理”、或其他以房产为基础的金融产品中,加强发展政策的指向性,寻找影响其参与意愿及行动的主要因素,制定和推动有针对性的政策,并以此为契机扩展发展空间。

爱别离

长护险系列研究报告丨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研究报告

2020年5月6日,国家医保局就《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意见》指出,将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并对长护险的筹资方式、参保与保障范围作了规定。《意见》的出台预示着我国长护险试点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长护险试点工作起源于2016年。2016年7月,人社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上海、广州等15个城市相继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试点工作,上海、广州构建起了怎样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评估体系,和已经实施20年的日本长护险制度相比,又有哪些异同?针对上述问题,60加将发布长期护理保险系列研究报告,本篇为系列研究报告第一篇:上海篇。摘 要高龄、失能老年人不断增加,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为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局面,2016年,《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2017年初,上海市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上海市长护险以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60岁以上人群为对象,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之后可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机构和住院医疗护理三种照护服务,其中长护险基金承担85%-90%的费用。经过3年的探索和实践,上海市长护险已经构建起较完备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估体系,但仍然存在护理人员缺乏、受益人群较少等问题,面临着制度建设是否会有力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是否会加剧服务结构性供需不平衡、评估等级与支付金额是否匹配等未知的挑战。01高失能率下毫无抵抗能力的家庭支持网络根据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2016年共同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2018年5月15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照护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当前高龄老人3000多万,失能老人4000多万。这些空巢、高龄、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比2000年的6.6%上升将近9个百分点。分年龄段来看,高龄老年人对照护服务的需求最为强烈,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从2000年的21.5%上升到2015年的41.0%,上升了将近20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是79岁及以下老年人的3倍多。由此可见,照护服务成为城乡老年人消费的重要项目。从具体服务项目来看,38.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看病服务,12.1%的老年人需要上门做家务服务,11.3%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随着老年人收入的不断提高,这些潜在需求都将转变成老年人有效需求。蓝皮书指出,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寿命质量并不乐观。约三成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也就是约七成的老人未来将有可能出现失能半失能的状况。因此,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占比逐渐攀升,照护需求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则是经济压力的倍增。据《上海市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预测,2020年上海市户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540万,越来越多的由疾病、伤残、功能衰退导致的半失能与失能老人的数量增多。“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许多家庭的真实写照。一旦家庭当中出现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后,对照护的需求迅速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家庭人手紧缺、经济压力增大等问题,甚至家庭气氛都变得紧张起来。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使得本已沉重的家庭压力更加是雪上加霜,这迫切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分担照护服务。此背景之下,2016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对外发布,正式拉开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大潮,全国15个地区先后开展长护险试点工作。上海市于2016年底发布《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2017年1月起,在徐汇、普陀、金山三个区先行试点,2018年1月1日起进入全市启动试点阶段。02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梳理1.明确长护险的基本保障内容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6〕110号)(已废止)和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7〕97号)文件当中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说明。长护险适用的对象是有护理需求的长期失能人员,主要包括参加职工医保以及参加居民医保的6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提供的是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服务和资金保障。2.规定资金筹集渠道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7〕97号)规定:对第一类人员(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按照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医保缴费基数1%的比例,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对第二类人员(参加居民医保的人员),根据60周岁以上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人数、按照略低于第一类人员的人均筹资水平,从居民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也就是说,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自医保统筹基金。3.严格评估认定在试点阶段,《关于全面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建设意见的通知》(沪府办〔2016〕104号)中指出完成做好四大项任务: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建设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信息管理系统、培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和评估员队伍、优化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流程,并以此制定了《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试行)》。《评估标准》采用自理能力维度和疾病轻重维度两个标准作为评估分值,将老人划分为正常、照护一级、照护二级、照护三级、照护四级、照护五级、照护六级、建议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就诊这八个等级。在此基础上,《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及服务管理办法》(沪府办规〔2018〕2号)进一步规范了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并最终确定以此文件为蓝本,统一并明确了老年照护需求评估工作中的细节和内容。文件共二十三条,对评估依据、申请条件、部门职责、评估机构资质和要求、评估人员技术水平、评估行为规范、评估方法、评估申请、受理审核、评估开展、评估结论告知及复核、评估费用、服务提供和计划、服务费用、评估和服务监管、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地规定和说明。随后,《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办理流程和协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沪人社规〔2018〕3号)对具体细则又进行了完善。4.确定照护待遇已废止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6〕110号)和修订后的《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沪府发〔2017〕97号)对社区居家照护、养老机构照护、住院医疗护理这三种服务形式的内容和待遇做出了规定。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的服务内容和规范参照《关于印发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和相关服务标准、规范(试行)的通知》(沪民福发〔2016〕46号)确定的两类服务、42项护理服务项目。享受社区居家照护和养老机构照护的人员为评估等级为二级至六级的参保人员,接受的服务根据不同等级享受不同时间的服务时长。5.规范资金结算办法为加强长护险基金管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结算办法(试行)》(沪人社规〔2017〕45号)对长护险的结算单位、评估费用结算、三种照护服务的结算进行了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统一管理长护险费用结算工作,统一先由评估机构、护理机构和服务提供机构进行记账,在汇总申报后经区医保中心审核,最终根据意见由市医保中心拨付资金。6.衔接其他政策《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沪人社规〔2017〕44号)对长护险和参加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进行了衔接,《关于进一步调整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的通知》(沪民规〔2018〕1号)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未覆盖的困难人群和未涵盖的服务项目予以兜底保障,衔接养老服务补贴政策与本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03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具体内容图1:上海长护险整体框架和逻辑结构 制图:60加研究院1.长护险基本内容概述长期护理保险是指以社会互助共济的方式筹集资金,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申请参加长护险的主要是两类人群:参加上海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简称“职工医保”)的人员和参加上海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居民医保”)的60周岁及以上的人员,其中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需按照规定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之后,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级至六级且在评估有效期内的方为参保人员。这里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是指对具有照护需求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人,按照全市统一的评估标准,依申请对其失能程度、疾病状况、照护情况等进行评估,确定照护等级。照护等级主要作为申请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养老服务补贴等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理论基础福利多元主义可以简单理解为“共济”、“互济”,是指供应福利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包含多个,政府、商业组织、非营利机构、家庭和公民个人都应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众多主体相互合作,在彼此依存的环境中分享权力,共同管理社会福利事物的合作网络。本着共担共惠的原则,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应在强化政府财政兜底和监管职能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机制、非营利机构的补充职责和家庭的支撑功能,实现社会性的多元主体供给格局。3.资金筹集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水平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确定。对参加职工医保的人员而言,按照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医保缴费基数1%的比例,从职工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对于参加居民医保人员,根据60周岁以上居民医保的参保人员人数、按照略低于第一类人员的人均筹资水平,从居民医保统筹基金中按季调剂资金,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筹资。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来自医保统筹基金,暂不实行个人缴费。图2:全国部分城市长期护理保险筹资来源及缴费标准 数据来源:60加研究院4.部门分工上海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是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主管部门,负责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制定和统一管理,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会同发展改革委、民政局、卫生计生委(现卫健委)、财政局协同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各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医保办)负责本辖区内长期护理保险的管理工作。图3: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部门分工 制图:60加研究院5.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早在2014年,上海市就已经完成了全市统一的评估工具。2014年12月,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受委托负责上海市老年照护需求评估体系的整合和方案制定,完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调查表》。通过分级方法将老人分成8个等级:身体健康且生活自理能力强、照护一级至六级、建议就医。经过多年的试点和实践,这套工具仍被沿用。(1)评估工具和标准评估人员使用《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调查表》进行现场评估,经过相关程序后得出评估结论。主要依据身体健康状况来评定,涵盖两个维度:自理能力和疾病轻重,分别授予不同的权重,计算最后总分来确定评估等级。评估机构可依据评估等级出具服务计划建议,作为服务机构制定服务计划的参考。图4:上海市与北京市老年照护评估标准比较 制图:60加研究院(2)评估流程:申请、告知、审核、复核老年照护统一需求工作由市人力资源社保局(市医保办)统一管理。首先由本人(或其监护人、代理人)向就近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或分中心提出书面申请,提交相关材料,选择意向服务机构。经审核符合申请条件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安排定点评估机构实施评估。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结果告知申请人(或其监护人、代理人)。定点评估机构在收到评估指令后委派评估人员完成上门评估、录入评估记录、出具评估结论等评估工作,并将评估结论反馈至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评估结论代为告知申请人,由申请人(或其监护人、代理人)确认。图5: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流程 制图:60加研究院(3)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质要求老人最终的照护等级和所享受的照护服务基本赖于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因此,评估机构的公正性、评估人员的专业性、评估方法的科学性都决定了评估结果是否令人信服、是否公平有效。为保证评估机构和人员的专业性,上海市对机构资质、人员要求和具体方法都做出了明确规定。评估机构应为依法独立登记的社会服务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具有稳定的评估人员、办公场所、良好的财务资金状况,具备完善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评估业务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等制度。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人数不少于10人,其中专职评估人员人数不少于5人。评估机构负责人和评估人员必须无相关违法违规等不良记录。评估人员是指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由评估机构聘用,经全市统一培训合格后,具体实施统一需求评估的专、兼职人员。评估人员按照专业技术背景,分为A、B两类。A类评估员应具有养老服务、医疗护理或社会工作等实际工作经验,且是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B类评估员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图6: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资质 制图:60加研究院6.服务提供经过统一需求评估,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向意向服务机构登记确认,申请人确定服务机构后,该服务机构根据申请人评估等级,结合评估机构出具的服务计划建议制定服务计划,并告知申请人可享受的长期护理保险待遇和养老服务补贴政策。随后便可享受服务。7.给付内容与待遇标准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为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和资金保障,目前有社区居家照护服务、养老机构照护服务和住院医疗护理服务三种形式。只要60周岁及以上、经评估失能程度达到评估等级二至六级且在评估有效期内的参保人员,即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社区居家照护待遇为:评估等级为二级或三级,每周上门服务3次;四级为每周上门服务5次;五级或六级为每周上门服务7次;每次上门服务时间为1小时。养老机构照护待遇为:评估等级为二至六级的参保人员,可以享受养老机构照护。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长期护理保险支付标准为:评估等级二或三级的20元/天;评估等级四级的25元/天;评估等级五或六级的30元/天。住院医疗护理期间发生的符合规定的费用,其待遇按照其本人所参加的本市职工医保或居民医保的相关规定执行。图7:长护险给付内容和照护待遇 制图:60加研究院8.费用结算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的收费标准为每次200元。社区居家照护的收费标准为:执业护士提供照护服务的价格为80元/小时;医疗照护员为65元/小时;养老护理员、健康照护员等其他人员为40元/小时。服务对象在社区居家照护的服务费用,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90%。养老机构照护服务的收费标准为:评估等级二或三级的20元/天;评估等级四级的25元/天;评估等级五或六级的30元/天。养老机构实际服务费用低于上述标准的,应以实际费用为准。服务对象在养老机构发生的长期护理保险费用,按实际在养老机构入住的天数计算,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85%。图8:长护险收费标准及支付金额 制图:60加研究院9.监督管理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是本市长期护理保险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制定和统一管理,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上海市民政局负责养老服务机构开展长期护理服务的行业管理,统筹配置养老服务资源。市民政局和市卫生计生委(现卫健委)共同制定长期护理保险服务规范。市卫生计生委(现卫健委)负责医疗机构开展长期护理服务的行业管理,加强对长期护理保险中各类护理服务的技术指导,推进落实本市医疗机构中的护理性床位与治疗性床位分类登记;会同市民政局负责评估机构的行业管理,实施评估人员的培训和评估质控管理。市财政局按照规定,做好长期护理保险相关资金保障和基金监督管理等工作。市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以下简称“市医保监督检查所”)受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委托,具体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监督检查等行政执法工作(见图2)。10.信息化长期护理保险信息系统实现了定点评估机构和定点护理服务的连接互通,将评估、经办、服务、结算等过程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为申请人提供上门服务过程中的服务内容派送、服务时间监控、服务结果评价和风险预警呼叫等服务,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将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费用等一一上传,同时实现了与行业管理部门相关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服务监管提供了便利,利于保障服务质量(见图1)。04上海长期护理险研究结论1.面临的挑战(1)受益人群较窄目前,长护险的覆盖人群是60岁以上、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评估等级达到二级至六级的群体。那对于其他低龄困难群体、精神类或残疾类疾病的人群,他们的失能问题该怎么照护,他们照护的经费来源又该如何保障。虽然其他困难群体也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补贴制度,但却没有纳入护理保险的范畴。当前的长护险划分的依据只是根据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来划分的,诚然依据多个维度和指标,但是并没有将精神疾病、经济状况等指标放入其中。虽然目前的划分标准和依据略微简单,但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2)医疗护理人员缺乏以嘉定区为例,居家养老服务助老员与受助老人比为1∶63,而助老员上岗持证率为48%(资料来源:《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的实践研究》,刘田静),护理服务人员供给不足,难以与医护工作形成完整体系。根据《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和相关服务标准、规范(试行)》中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就可见一斑,文件中要求的护理人员包括健康照护员、养老护理员、养老护理员(医疗照护)、执业护士、执业护师、执业专科护士五大类,提供基本生活照料还算好,护理员就可胜任,而提供临床护理却需要护士和护师来负责。一方面是医疗护理人员上岗持证率低,另一方面是一般养老护理员无法提供专业医疗照护。因此,护理服务有待提升,护理人员有待补充,长护险的实施还有待与医养结合政策相互联动。(3)筹资渠道单一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第六保险”,重要特性就在于其的社会普适性,强调社会互助共济。对于上海来说医保可能有很大结余,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将来享受护理服务的老人会越来越多,在不增加筹资负担的基础上,单从医保统筹基金中去划转,不采用多种筹资渠道,必然会面临资金压力大的问题。同时,很高的报销比例将来也势必会增加资金负担。虽然长护险重社会性,是普惠型保险,但是在很不确定的人口激增压力和失能人群增多的情况下,应该同时探索商业保险模式,形成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共同发力的形式。也可以借鉴其他试点地区的筹资模式,将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均纳入资金筹集渠道。(4)服务质量监管体系不健全按照目前的监管体系,由人社局负责业务监管,分别由民政局和卫计委负责养老服务机构和医疗机构开展护理服务的行业监管,财政局负责基金监管,医保监督管理所负责具体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在整个监督管理体系中,基本都是在强调政府的强硬监管和行政监管,诚然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可以保证长护险在试点过程中保持在正确的轨道行驶,但从社会性和福利性角度出发,享受服务的老人和家属、社会舆论等监管主体也应被纳入监管体系,更好地促进长护险制度的完善。2.突出亮点(1)统一协调,工具一致统一性主要体现在职能部门统一和老年照护评估工具统一。在2017年试点阶段,长护险由市民政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现卫健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市财政局协同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而在2018年全市推行之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主管部门改为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办)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卫生计生委(现卫健委)、市财政局协同推进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主管部门的变化提升了长护险实施的简易程度,长护险将不再仅被看作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当中重要的部分,而是通过社会保险的制度改革和实施去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这样就首先从制度上进行构建来反向推动养老照护服务的发展,相比之前由民政部主推长护险,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统筹工作将会面临更小的挑战和难度。2014年12月,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完成全市统一的、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上海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调查表》。经过多年的试点和实践,上海市目前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具被证明具有实用性强、灵活性强、考虑老人实际需求等特点,而且将之前碎片化的服务评估标准和需求评估制度进行了分类整理和升级优化,将民政、医保、卫生部门的资源进行了整合,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2)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早在2013年,上海市就开展了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而这项计划则成为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础和前身;2015年12月,上海市开启长护险制度研究;2016年,上海成为全国长护险制度试点之一,印发《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及相关文件;2017年1月1日起正式在徐汇区、普陀区、金山区三区展开试点;2018年1月起,全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上海市按照试点先行、分布实施的策略稳扎稳打推进长护险试点工作,并且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政策体系。从基础的需求评估到照护实施,从服务标准到资金管理,再到其他相关政策的衔接和契合都体现了其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和稳定性。(3)严格规范,加强执法力度《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清单和相关服务标准、规范(试行)》中涉及的两大类、42项服务内容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护理频次、护理工时、每项服务的操作和流程、对各类人员(养老护理员、执业护士、职业护师、职业专科护士)资质要求等都体现出长护险实施当中的严格性和规范性。为规范需求评估、服务实施、资金结算等行为,《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特别规定由民政局和卫计委负责行业监管、财政局负责基金监管、医疗保险监督检查所负责行政执法工作,特别是执法工作的开展为长护险照护服务的实施提供了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法律保障和行政监管。(4)政策衔接,各项协同推进目前长护险只针对60岁以上,参加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人员,为保障长护险试点未覆盖困难人群的权益和未涵盖服务项目的兜底,《关于进一步调整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的通知》特别规定:根据统一评估标准为困难群体提供不同限额的补助,确保了困难对象原有待遇不降低。同时,《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将已参加高龄老人医疗护理计划试点的人员直接纳入长护险范围之内,以确保这部分群体在评估有效期内享受应有待遇。为解决最重要的人力短缺问题,上海也已在2016和2017年推出“上海市养老护理人员技能提升专项行动”以及《加快推进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着实做到了政策之间的衔接和联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从萌芽发展到现在逐步成熟已经近7年的时间,算是国内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先行者之一。截止到目前,已经构建起较完备的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建立起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评估工具,但仍然存在护理人员缺乏、受益人群较少等问题,面临服务定价是否对倾斜居家养老服务有助力、是否会加剧服务结构性供需不平衡、评估等级与支付金额是否匹配等还未预知的挑战和难题。任何制度都因所处的阶段存在不同的问题,但上海长护险试点的实施确实帮助失能人群解决了重要问题。

凤兮凤兮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

来源:金融界网站作为2020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系列发布成果之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近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人口所)联合发布《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以23个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为调查框架,居住于当地主城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两个人群为调查对象,系统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群像”、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认知偏差及护理规划意愿等问题,为政府、相关金融行业、养老产业链等各领域了解老年人服务需要,预测成年人养老金融产品需求,精准定位相关政策及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总失能率为11.8%。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依赖程度最严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不同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护理服务需求。对于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子女、亲属等非专业人员是主要的服务供给者,但服务中心随失能程度的加重逐渐朝专业机构转移。对重度失能老人来说,养老院或老年公寓的重要性显著加强。 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在费用支出方面,个人筹资水平较高,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此外,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十分困难。护理规划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的这一矛盾反映在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 最后,报告分析了成年人“以房换护理”的态度——即“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以房换护理”模式适应的人群特征非常鲜明。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人员,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盘活房产资源的动力。 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痛点、补缺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三是宣传改变认知、政策鼓励行动,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四是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扩大发展空间。 保险业协会邢炜会长指出,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护理等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最关心的领域之一。保险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有关“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的号召,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机制,做好经验数据、服务能力、产品供给、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找准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定位,更好地服务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社科院人口所张车伟所长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已有几十个城市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巨大挑战,高质量的长期照护体系需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力量和商业保险在长期照护体系中的作用,需要我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据悉,这是继2016、2017年后,保险业协会第三次通过“中国大学生保险责任行”实践活动平台进行长期护理调研。调研开展三年以来,已就长期护理服务及保障需求积累了系统的调研数据及研究成果。

采绿

ICN:将《世界护理报告》转化为行动,我们该做些什么保护护士?

国际护士理事会(ICN)首席执行官霍华德·卡顿(Howard Catton)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包括各国护理协会在内的其他主要合作伙伴举行的虚拟会议,讨论了有关《世界护理报告》现状的后续步骤。会谈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探讨如何推进该报告中提出的战略方向,并根据COVID-19的影响,在今年早些时候护理和助产领导人三合会会议上批准了该战略方向。霍华德·卡顿(Howard Catton)讲到:“COVID-19大流行已经确定了世卫组织每个区域国家卫生服务的断层线,以及护士工作面临的持续压力。COVID的经验教训对于未来设计和建设改进的、可持续的、有弹性的医疗保健系统将是非常宝贵的,这些系统的核心必须是一支加强的、有价值的和复兴的护理队伍。《世界护理报告》中的战略方向不仅为未来的护理提供了路线图,而且为世界各地的人们需要和应得的高质量、负担得起和可获得的卫生服务提供了路线图。护理一直是应对COVID病毒的核心。护理是我们展望未来、想象新常态并且使其能够保持下去的核心。”昨天的会议包括世卫组织的高级代表(由世卫组织首席护理官Elizabeth Iro领导)以及莱索托、加纳和加拿大国家护理协会的护理领导。他们认识到与决策者围绕《世界护理报告》的关键发现开展新的对话的重要性,以及立即采取行动开始塑造新冠肺炎后世界卫生保健的紧迫性。《世界护理报告》强调了护士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中心作用。它确定了需要在全球采取的关键行动,包括增加资金来教育和招募更多的护士,发展护理领导能力,使护士能够全面开展工作,提供对性别敏感的护理政策,树立专业自律的榜样。三合会的会议声明指出,有必要利用《世界护理报告》的数据,为各国政府在这一领域提供“政策对话和循证投资路线图”。霍华德·卡顿(Howard Catton)讲到,现在至关重要的是将这份报告转化为行动。《世界护理报告》为所有有关未来护理和助产学的讨论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数据。今天富有成果的会谈是对话的开始,对话将确保未来的政策利用护理和助产士可以为世界各地的社区带来福利。政府需要在护理方面进行投资,并解决阻碍国家发展的劳动力问题。政府必须确保有关医疗政策的决定对护士是有利的,支持他们的工作,并允许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最大的潜力。世卫组织总干事DG Dr Tedros(谭德塞博士)本周早些时候呼吁,一旦COVID-19疫苗上市,就应优先考虑医护人员,这一点很能说明问题,但并不令人惊讶。现在护士是现在和将来创建工作卫生系统中心来对抗COVID-19的关键人物,这一点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世界护理报告》中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路线图,今天试点的这些政策对话举措将为实现这一目标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