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案已不再唯一警察局

研究生和导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答案已不再唯一

国内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真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的。这个和不同导师的处事风格、课题组的氛围有关。昨天,刚好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师门对研究生发展的影响》,2019年5月见刊的,非常神奇。其作者是北师大的一个博士生,文章的观点挺新颖。文中“有研究生抱怨:导师就像老板,师姐就是包工头,他们就是最下面搬砖的。也有谈话记录体现导师崇拜的,比如有学生描述称,一位博士生姐姐经常会说,”老师我们是你的迷妹“……”就体现出两种研究生和导师间的关系。通常来说,不少研究生在读研、读博时私下也会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不过,导师并不喜欢这样的称呼,依然坚持让喊导师或老师。部分大的科研团队,为区分挂名导师的青年教师和带头人,将课题组内导师分为“大老板”、“小老板”。称呼老板的原因在于,除研究生补贴外(硕士生500元/月、博士生1500元/月),导师还会根据研究生的科研进展情况,额外补发部分助研津贴。津贴来源导师获批横向或纵向课题的劳务费部分,申报课题做预算时就有算入几个研究生的工作时间、费用。基于这份不高的“助研津贴”,部分研究生就开始称呼自己的导师为老板,表达出一种“雇佣”的关系。在第一届学生有类似称呼后,课题组内学生就会私下沟通交流,将这个称呼传下去。比如说,同学们私下都喊导师为老板,自己喊老师会觉得格格不入。有时候,我也问过不少研究生,你们都喊自己的导师为老板。可是,当面有几个敢喊的啊?导师树立的“师威”不是假的呢。深有感触的是,在学生毕业后再喊自己的为老板时,又会表达出一种亲密的感觉。很奇怪吧。我自己依然是喊自己导师“姓+导师”,可是经常听到几个同事喊自己导师为老板(见面时)。之前,我也说过研究生读研、读博期间,除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外,也会有安排部分其他琐事,如小额经费管理(团队活动使用,如过节聚餐、看望生病学生、部分无法报账物品等)、实验室安全管理、财务报账、横向课题等。站在学生的角度,这类事情更像是“压榨”,做的这些都是和自己课题研究不相关的。在我看来,部分导师没有良好的引导和激励。也许这就是引发矛盾的主因。管理一个研究生团队,肯定无法做到一视同仁,对于努力勤奋的学生肯定会有偏向。单独,给某个学生多发点补贴,肯定引发其他同学不满。但是,对于有心多做事的同学,肯定要给予激励。部分团队还会成立课题组学生自治小组。比如说,课题组小额经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同学,每月的主演津贴会+100元。参与导师重大课题申报的同学,在申请书递交后会发放1-2000元的补助,获批后也会再次发放1-2000元的补助。小西认识几个做规划类课题的导师,带着自己硕士生外面到处跑、做课题,但是会给自己学生每月发2-3000元/月的津贴。我有和他的几个学生聊过,他们并不反感。在入学之前,导师就和他们说明这个情况,觉得在外面跑能学到不少、有补贴,能接受。研究生早已是成人,我觉得很多事情得和他们说透,也尊重他们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过,我还是想说大部分导师和学生是“师门传承”的关系,类似于师徒。硕士生还好一些,不少博士生在读阶段进行的课题,也许就是一辈子的研究方向。其中,也有不少博士生毕业后留在自己的导师团队,甚至多年后接管团队,成为队伍的带头人。另外,很多年轻导师和研究生相处得和朋友一样,尤其是课题组内其他老师的学生。比如说,不少人就称呼年轻导师为“某哥”或“某姐”,小导师也不会反感的。当然,遇到课题研究、进展汇报中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一样会给予批评的。之前,也曾有博士生抱怨自己的导师生活不能自理,什么事都让他干,结果读博后一篇论文都没发着。这也就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讲究度和平衡,学生各方面能力要锻炼,但是主要任务得分清。你觉得呢?

昊天

读研期间可以换导师吗?研究生换导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读研期间,导师虐待压榨学生,该怎么办?这是一位网友的留言。当时我跟他是这样回答,我说,能忍就忍,不能忍,再换。后来他又跟我留言说,学院不给换导师。这个事情很纠结,那么本文就谈到了在读研期间学生能不能换导师。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很多答案,我也看了一下,作为研究生同学在读研的时候真有可能碰到一个导师对自己不太好,萌发了想换导师念头。但是,研究生去换导师,好像有一点点感觉叫欺师灭祖也好,叫踩红线也好,总是很难的事情,那么问题是我们研究生想换导师,到底有什么依据,参照哪一个法条呢?那么法条来了,在2020年的11月份,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名字叫做【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大家把这个文件的名字记清楚,可以上网去查,教育部的网站也有这条文件。在这条文件里面就规定了研究生导师的行为八个准则,写得非常清楚,基本上就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个指导意见下发了之后,有很多大学。就已经修改了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的相关文件。以前我们研究生在换导师的时候,主要是因为可能导师调离或者病退,或者说不愿意带了,或者其他的原因,就把学生给了其他的导师去带。除了这些原因,如果是因为导师和学生之间其他的问题,比如说关系实在是处理不好,比如说导师压榨学生,多半学生是敢怒不敢言。其实在教育部的这个文件,以前也有很多学校的导师指导规定中,有可以换导师的这种相关的通知,有些人性化的大学就有这样的规定,那么教育部的这个文件更让现代的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公开化,确实这几年也出了不少,因为导师和学生关系而出现了严重后果的问题,有了这个文件,我们研究生同学换导师应该怎么去换呢?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怎样的呢?小编的个人建议,如果确实你跟导师相处不下去了,你可以提出书面的申请,书面的申请先交给你所在的学院,因为你的学院是培养单位,而不是直接交给学校,你要按照程序一步一步来,培养单位认可了你后面就好操作了,在提交书面申请之前,建议你是可以先找自己的导师先聊一聊,能不换,还是尽量不换,如果确实无法沟通,你提出正式的书面申请,交给所在学院。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考虑你能够找到另外其他的导师吗?有很多导师是一个课题组的,你不想请A作为导师,那么B也是这个课题组的,以后相处的关系,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你正常的提出的申请学院不理睬,不找你谈话,而你和导师的关系已经很恶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你考虑在给你所在大学里的研究生院,有的也叫研究生处,去写一个书面的申请,一般来说事情做到了这个份上,就会引起学校相关部门的重视,学校重视起来了,换导师的可能就大了很多。本文是说给那些正在读研的同学们,如果你跟导师关系不好,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如果不是自己的原因,确实是因为其他的各种原因的话,我们也应当按照程序来,因为换导师,毕竟涉及到你以后还要在学校里面读书拿毕业证,还要生存下去,如果事情一旦处理得不好,可能对你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即使我们想更换导师,也要按照正确的程序来,教育部的文件研究生导师行为准则的通知,就是大家最好的法律依据。关于大学换导师的内容就说到这里,关注我,了解更多考研知识。

乃不自得

导师选不对,读研也“痛苦”,学长给你3点建议!

文|学个习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研究生导师,到底有多重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读研期间,所有与你读研相关的事情,可能都需要经过你的导师同意。比如,你的研究生开题、中期考核、更换课题、要去实习、发表论文、毕业答辩等等,都需要导师的参与以及导师的签字确认。这还只是在学术研究上对你的影响,除此之外,导师可能还会在你的生活、心理等方面带来影响。有一位已经退学的研究生同学说:“短短两年的读研生活,让他从一个自信、乐观、开朗的人变成了一个严重怀疑自己,内心极度不自信的人,对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所以说,选择导师真的很重要,也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件事,不要太过于随意,你如果很随意,那估计导师对你也就会很随意。下面,就针对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注意事项,给大家3点建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快乐读研,快乐生活。1、选导师前,先想清楚两个问题在选择导师之前,建议大家先想清楚以下这两个问题。①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被动还是主动的人?喜欢被Push才能行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不喜欢被束缚?在行动上,你是一个主动的人还是被动的人?你的自制力怎么样?能不能主动管理好自己的事情。② 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将来会不会考虑读博?对于未来,有什么设想,有什么规划,最重要的是将来要不要读博?针对以上这两种情况,我们选择的导师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会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问题直接关系着你选择什么样的导师。2、选择的导师与自己的预期最好符合根据前面两个问题,我们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跟自己预期一样的导师。比如,你是一个比较松散的人,需要有人Push你才能行动,那么,最好选择一个年轻又科研动力十足的导师。这些导师,多半还是硕导,只是个副教授,有升职称需要,同时,在学术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所以,这些导师可能会对自己的学生比较严格,要求也比较高,我们的时间可能会被发论文、做科研给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所以说,如果有同学对科研满怀热情,并且,抗压能力也不错,喜欢被Push,那么,选择这种类型的导师就挺好的。至少能学点东西。而有些同学,喜欢自由自在,对于学术研究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想“混”毕业拿证走人。那么,就不要选择以上这种类型的导师,你可以选择“佛系”一些的导师,俗称“放羊型”导师。什么优青、万人领军、长江学者、千人、杰青、院士、等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因为,这些导师已经属于“大牛”,在所研究的领域也是佼佼者,他们可能会很忙,谈项目、谈合作、经常出差见不到人,并且,带的学生又多。可能压根都顾不上指导学生,基本上都是靠学生自己在“野蛮生长”。所以,这就需要学生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能够安排好自己的所有时间。不过,这类导师也有一定的好处,那就是影响力很大,项目、资源可能也会比较多,手下的学生不缺项目,这一点也是小导师无法比的。而如果有同学想读博,那么,在选择导师时最好选择一个“博士生导师”,这样可以直接转博,免去很多麻烦,导师也更愿意带。3、选择导师,人品好要排在第一位关于导师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我想不用再或多强调了。看看最近两年不断传出的一些研究生“悲剧”事件就知道了。一个人品有问题的导师,不光会影响学生顺利毕业,可能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轻则让学生抑郁,重则让学生严重怀疑自己,然后给心理造成创伤乃至于走向极端。所以说,在选择导师时,我觉得应该将人品放在第一位,人品可能要比学术能力、行政级别重要得多。但是,人品又不容易被看出来,不像学术能力(看导师是一作的论文和科研经历),行政级别(看头衔,比如院长、系主任等等)那么容易看出来。所以,想要知道导师的人品,你可能需要动一些脑筋。下面教大家一些方法。① 向同课题组师兄师姐打听这是一个比较直接的方法,大家可以向他们问两个问题。导师会不会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以前的学生,都能不能顺利毕业?当然,这个方法可能不一定能够听到真话,所以还得需要自己判断。毕竟,在他们没有毕业之前,是与导师存在利益关系的,所以,也怕“得罪”导师。然后,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比较“模棱两可”的话,你就得聪明点,学会从话里听话。比如,他们可能会告诉你,“导师还行,就是要求比较严格了点”,那你最好别选。相反的是,如果能够从其他课题组的学生口中去了解你的导师,可能效果会更好。因为,同学们私下讨论都会说真话。比如,之前帮同学打听过一个导师,得到的反馈如下。② 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判断在决定选导师前,最好与导师接触一下,可以见面,也可以通一次电话。然后,根据自己的交流情况进行判断,看看导师是不是一个比较纯粹,有啥说啥的人,比如,对你的要求,你所面临的压力等等,都能提前讲出来。如果,导师说话有点不着调,一直都在给你“画大饼”,还超级热情,那你可能就需要留个心眼了。有些人,真的很善变,前后完全就是两副面孔。比如,某邮电大学宣称“快乐科研”的那位姓张的女导师。所以,大家不要被“骗了”,选择导师还是要擦亮眼睛。最后,在大家选择导师时,一定要尽早,不要等着学校分配,否则就会被动。以上,关于研究生选择导师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快乐读研,快乐生活。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银狼

为什么很多研究生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学姐告诉你答案!

20届的硕士研究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或许现在对于学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或许现在还处于不断摸索的阶段,但相信所有的研一新生已经和自己的导师有过一定的接触,对于导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然在刚开学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很多的研一新生也遇到了很多的研究生学姐学长,而在交谈的过程中必然会谈到这样一个话题,即导师是靠不住的了,于是便有很多的研一新生也慢慢被同化,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可事实并非如此。那么,为什么很多的研究生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呢?研究生学姐来告诉你答案。曾经的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认为我的硕导真的是靠不住,发C刊时不带我的名字,有好的实习机会也不推荐我,总之就是一切好的直接性的福利都没有我,于是抱怨就慢慢产生了,这种观念也坚定了。可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产生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在还没有开始研究生生活的时候就已经被一些观念所影响,例如导师会给学生推荐非常好的就业机会,导师发高端论文时会带自己的学生等等,于是我们都认为每一位导师都应该是这样的了,不然就是不负责的硕导了。然而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研究生院中有大量的硕导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并不是我们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获得导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更多的还是靠学生自己的。于是当你看到和你同一届的学生在导师的帮助下获得了怎样的荣誉,发表了怎样的论文,而你的导师更多的只是让你自己努力,所以你就会产生不平衡,慢慢这种不平衡便形成抱怨,最终就认为导师是靠不住的,并且还会通过自己的社交关系将其宣传,于是和你有同感的研究生都秉持了这样的观点。但我们都忽视了一个问题,我们所认为最完美硕导的样子仅仅只是我们所理想的,绝大多数硕士研究生导师并不会真的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导师写好论文,发的时候带上你的名字,导师为你操碎心,导师为你做足功课等等这些,实际上本身就不应该出现。毕竟研究生学姐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位硕士研究生自己探索、研究、整理、整合的学习阶段,导师应该是起到辅助作用,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导师给你醍醐灌顶一下,在你遇到难题时,给你一些帮助,这是每一位硕导都在做的事情,只是我们并没有发现,或者我们认为还不够。总之,不要想着导师能够给予你怎样的帮助,更应该想着我们自己能够给自己创造怎样的竞争力,只有秉持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导师关键性的指点,才能够获得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拥有完美的研究生生活。

军曹

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讲究”,学生需提前知晓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日益增多,大学生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值钱”了,以往谁家要是出一个大学生,那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但是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仿佛一抓一大把一样。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据预测2021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将高达909万余人,而如此庞大的数目,也让学生之间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所以学生纷纷寻找新的出路,那就是“考研”。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讲,考研并不算啥新鲜的事情了,甚至已经成为了学生之间的“潮流”,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考研之中,但是能够成功上岸的仅有十之二三,其余的学生都将会沦为“陪跑”。而考上研究生之后,学生们便要与导师朝夕相对,但是学生知道吗,据数据显示国内30%的研究生因为和导师的关系不好,导致毕业困难。所以今天我们讲的便是:考上研究生之后,与导师相处要注重“细节”,有很大的“讲究”,做好对未来的帮助很大,学生需要提前知晓。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要注重“细节”认真对待导师布置的任务,不要随意糊弄其实只要学生认真完成导师所布置的任务,做个听话的好学生,那基本上导师也不会过于为难学生,毕竟导师的时间和精力也是宝贵的,没有必要非要针对学生。学生认真的对待任务,并从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知识,而不是随意地糊弄完事,或者是不将导师的话放在心上,那估计导师也会很欣慰吧。在探讨中吸取自身的不足与缺点,改正自身的陋习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与导师的探讨中,清楚地知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改正,也代表学生在不断地努力,估计导师也会觉得学生孺子可教,从而对学生产生好感。了解导师的脾性与习惯,适当的“投其所好”在考上研究生之前,学生应该了解过导师的脾性与相关习惯,所以学生也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若是导师喜欢安静,那就做个听话认真的好学生,做好对学生未来的帮助很大。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成为导师的“左膀右臂”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知识,那样也能够成为导师的“左膀右臂”,从而成为导师的好助手,所以学生也要多多努力才可以。导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一定要认真对待首先不要有顶撞导师的行为,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研究生导师也是学生的老师,尊师重道是学生们从小便知道的词语,所以学生也不要有顶撞导师或辱骂导师的行为,那样都是不对的,很有可能会直接面临着开除。其次将导师所说的话放在心上,学生在校期间,要以导师为中心,认真对待其布置的课业任务,那样才是最好的师生关系。最后导师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也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和课题,所以学生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对待,不要对导师不礼貌。研究生想要顺利毕业,需要注意这2个方面1、保持和导师相同的学习节奏,紧跟导师的步伐走在读研期间,学生尽量和导师保持着相同的节奏,认真对待并且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及时向导师总结汇报,并加以改正和提升,紧紧跟着导师的步伐走。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学生都要认真的对待,学习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尤其是读研期间,若是自身不努力的话,是不会有人对学生耳提面命的。2、尽快适应研究生角色,充分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考上研究生之后,就飘忽所以然了,但是学生要清楚地知道,考上研究生之后只是迈向成功的一步,所以学生也要尽快的适应研究生角色,充分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学生先以学习为主,后期才是以科研为主,所以学生也要提前熟悉相关的领域,并做好相关的准备,最后还要为毕业论文以及发表学术论文做好准备,留给学生的时间并不是很充足。笔者寄语:研究生三年的时间并不长,学生与导师相处有很大的讲究,一定要注重细节,那样对学生的未来是有很大帮助的,最后也祝愿学生都能够学有所成!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记得分享和收藏,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黯而不明

研究生与导师相处的6段真实经历

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

龙鸣

研究生该如何选择导师:大导师or小导师,犹豫彷徨?

本文由硬核博士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全文1738字 ,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每年10月份考研报名以及3月份考研调剂的时候,都有很多同学在网上问,读硕士研究生,究竟是选择大导师好还是小导师好呢?可能很多没有问的同学,也有相关的疑问。今天,硬核博士根据自己的了解,就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希望你能在大、小之间获得真解!一、大、小导师定义大导师:起点是正教授,另外还有一些学术头衔,比如院士、长江、杰青、863项目首席、973项目首席等等,或者是某个学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等等。小导师:刚毕业的师资博士后、讲师等(青椒),或者是在一个大课题组刚上副教授的老师。二、大、小导师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大导师: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具有很广的人脉资源和项目资源,有较多的科研经费可供学生开展科研研究,能够在物质条件等方面有力的保障学生出成果。此外,学术视野好,看问题独到,能够为学生指明方向。在毕业找工作时,也能够出一把力。小导师:学术新人,热情很高,冲劲十足,能够手把手地教导自己的学生做实验、搞计算、发Paper、写毕业论文等。在生活上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照顾到你。2.缺点大导师:一个字——忙!两个字——很忙!三子字——非常忙。没有精力亲自教导自己学生,极大可能将自己名下的学生交给课题组的小导师,或者博士生。小导师:项目经费少、人脉资源少,无法在科研经费上给予你充足的保障。找工作时,可能也无能为力。发文章时,有的甚至存在和学生抢“一作”的现象,没办法,他们也得晋升,也得要文章。三、具体选择通过前面的描述,可能很多同学仍然不知道怎么抉择,然而这个抉择又对你至关重要!下面,根据个人经验,为大家分类描述一下这几类同学的最优选择。1.自制力强,有一定的科研能力的同学对于这类同学,极其建议选择大导师。跟着大导师,即使他没有太多的时间管你,但是为你指明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凭借自己的努力,也能够做出非常不错的成绩。而后,如果想读博士,或者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他们都能够帮到你。不要小瞧了大导师的能量!与此同时,有大导师的人脉关系,在帮你找其他工作的时候,也能够让你如鱼得水,一封推荐信,就能够让你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而对于这类学生,如果选择小导师,当然也能出成果,但是觉得享受不到大导师后面的几个优点。所以,建议这类学生选择大导师。2.对于自制力差,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同学可能你觉得自己和前面一种,凭借自己的科研能力,跟着大导师能够吃香的喝辣的,以为进入大导师门下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大错特错!跟着大导师,你可能一个月和导师一次面也见不上,他可能直接是空中飞人!虽然大导师可以为你指明一个方向,以你的科研能力,也具备做出好成绩的潜力。但是,研究生管理真的很松,你自制力不行的话,极大可能就放羊了,可能到每次你老板问你做得怎么样时,你才可能提前一晚准备准备。这样能出成绩?咋可能!而这种学生跟着小导师就不一样了。小导师对自己的学生极其上心,要求很严,可能做到每周跟踪你的科研进度,并且手把手带你怎么。再加上你不错的科研能力,可能会出非常优秀的科研成果。所以,建议这类同学选择小导师。3.对于自制力不行,科研能力一般的同学对于他们,随便怎么选都一样,因为他们就不适合读研。既然考上了,那么就跟着混一个吧。跟着大导师,如果只读一个硕士,你可以抱着大导师的腿,然后跟着他的博士学生混点汤喝,然后你就毕业了。但是,对于这类同学,还是有风险的,看大导师的心情。跟着小导师,每天盯着你干科研,虽然你不是那块料,但是架不住投入时间多啊,达到硕士毕业的条件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这种情况,有时候不是小导师会气疯,就是你被逼疯,所以慎重。对于这类同学,你就凭心情吧。四、最后写到最后,可能很多同学觉得硬核博士有的话有点尖锐,但是读研真的还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近些年,在网上看到各种关于研究生不好的消息爆出,所以衷心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导师。无论是大导师还是小导师,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家可以套套上面三种情况你适合哪种。如果你都不属于,可以留言一起讨论。硬核博士作为过来人,读完硕士读博士,大导师、小导师的情况都经历过,但是非常有幸遇到的人都不错,也希望所有同学也能一样!祝大家好运,考研顺利上岸!往期文章:1.截止3月10日,1308条考研调剂信息,10000+调剂名额2.调剂成功:一天搞定考研调剂,导师撤贴表示已招满!3.重磅:1141条2021年考研调剂信息,9000+调剂名额,部分名额用完

瓣坛枫

研究生应该如何选导师?过来人告诉你,这三类老师尽量不要选

文/芝麻侃教育俗话说得好:本科生看学校,研究生看导师,这句话说得其实不无道理。导师选得好,研究生期间会比较忙碌,做不完的项目、写不完的论文,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会比较充实。想反导师选得不好,研究生期间会学不到任何的专业知识,有时候顺利毕业可能也会成为问题。有的人说,研究生导师没有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其实不然,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导师固然很重要,但是有几类导师无论如何不建议学弟学妹们选择。研究生期间应该如何选择导师?过来人告诉你,这三类老师尽量不要选。第一类:外行型导师“可以,可以,都可以”,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中,其实也会有外行。所谓外行,是指导师对领域的研究内容了解不深入,或者了解的内容过于陈旧。这一类导师平时很少阅读科学文献,因此很难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如果选择了一个外行型导师,那么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就是你开始自学的第一天。导师给不了建设性的建议,课题和试验都需要自己摸索,难免会走很多弯路。如果自学能力不强或者自制力不强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毕业。第二类:老板型导师取快递、报账,甚至是帮老师公司做事情,有一些研究生在入学后会有“跑不完的腿、干不完的活”。有些导师会有自己的事业,有的人还会开办公司,自然没有足够的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如果选择这类导师的话,应该做好“免费劳动”的准备。有一部分老师也会不定时地给学生发放生活费用,但是学术方面可能给不了过多的指导。第三类:佛系型导师如果你选择的是一位佛系型导师,你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变得很无聊。即接触不到科研课题,也不用担心每周一次的课题组汇报。即没有发文章的压力,也没有老师日常监督和督促。佛系型导师的心思已经不在科研,他们或许即将退休,或许没有了科研兴趣。如果选择这类导师的话,你不要奢求在研究生期间学到什么专业知识,有意选择读博士的学弟学妹更要谨慎选择。应该如何选择导师?有些学弟学妹可能会问,在研究生入学之前,怎么了解老师的性格和科研方面的能力呢?其实并不难。首先,可以通过科研文献检索网站搜索老师的论文,论文的发表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一位老师的科研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师兄师姐了解老师的性格,通过聊天群、论坛等,主动地联系课题组的在读研究生,了解具体的情况;最后,可以登录导师评价类网站,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主动地联系导师,通过接触了解导师的大致情况。今日话题:以上三类导师不建议学弟学妹们选择,过来人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少走些弯路。那么,你的理想型导师又是什么样子?在读研究生的你又有哪些好的建议呢?欢迎各位评论留言、关注转发。

嘉舞堂

研究生该如何与导师相处?6段真实经历突显选对导师的重要性

师生不对等 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 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 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 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 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 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

飞蝇钓

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

30%的研究生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不受导师待见,导致毕业困难。小姨家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研三的学生了,眼看着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还没写,小姨很着急,但没办法,因为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所以导师不太喜欢他。从上了研究生那天起,导师也不太喜欢带着小姨家的孩子做研究,导致研究生这3年里,没有什么研究项目,毕业论文也不知道如何写,问导师,也爱搭不理。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导致的和导师相处不好,一些其他的学长和学姐就很受导师喜欢,节日的时候还会请这些学生到家里吃饭,但唯独没有小姨家的孩子。自己的同门,其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自己却面临不能毕业的困境,也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和导师搞好关系,所以说上了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还是“有讲究”的。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90%的研究生导师不喜欢被学生反驳。了解导师的脾气、习性以及爱好有一些导师本身也是比较内向的,还有的导师是比较热情开朗的,自己要了解自己导师的习性,按照导师的性格等来分析和导师的相处方式。学姐也说,刚开始来的时候,感觉导师非常严肃,自己也是比较害怕导师,在导师身边总是瑟瑟发抖,但后来相处好了,才发现导师也是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认真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其实让导师喜欢自己,其实不是你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导师给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你能很漂亮地完成,并且没有怨念,那么导师会很喜欢你。很多研究生一直埋怨导师让自己成为导师的“打工人”,如果长时间有厌烦的心理,表现出来后导师会不待见你,你还不如接受现实,好好给导师“打工”,至少毕业没有问题。出现意见分歧,要合理探讨,适当“言听计从”导师也不是完人,有的导师也会出现错误,很多研究生不敢质疑和反驳导师,就会出现做错很多事情,所以不要怕和导师讨论,但讨论的方式要有技巧。有的研究生感觉导师说错了一句话,就会不依不饶说导师的不对,这样不仅没有礼貌,导师对你也是很难喜欢起来,要合理探讨,以导师为中心,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关系。很多考研党考上了研究生后,开学了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导师,可能才发现这个导师并不适合自己,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不可能退学,所以这2、3年只能硬挺。所以建议考研党们在初试成绩下来之后就要提前选择好自己想跟随的导师,也要提前了解导师,这样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研究生毕业才能更顺利。那么考研党该如何选择导师呢?40%的考研党在复试前没有认真选择导师,报上哪个算哪个。了解自己所选择导师的性格导师的性格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如果遇到了一个不太认真带学生的导师,那研究生这2、3年可能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甚至毕业论文都没有可写的内容。建议考研党先和学姐学长们沟通,侧面打探一下导师的性格和习惯,如果感觉不适合自己,还是要及时选择其他的导师的,适合自己的话再联系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导师的研究方向其实也是可以看出,自己以后跟随导师后,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自己想做的研究,可以及时更改。还有就是要知道导师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重大的奖项,如果导师非常厉害,导师资源也很好,可能对自己以后毕业后的工作就业方面都会有帮助。了解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学姐学长们的评价其实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他们还是在读研究生,也担心说了导师不好的话传到导师耳朵里对自己不利,所以很学姐学长更喜欢说导师的好话。因此建议考研党可以看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论坛上等地方对导师的评价,如果评价非常好,那也就证明导师不错,适合我们选择,如果不好,那还需谨慎考虑。考上研究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是因为导师人品不行,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生涯出现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导师的为人。总而言之,就是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才更得导师的青睐,你对导师尊重,认真完成导师给的任务,不抱怨,努力认真,这样不仅导师喜欢你,研究生毕业也会很顺利。今日讨论:你认为考上研究生后需要和导师如何相处?你感觉研究生应该对导师言听计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