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复试是令很多考研学生所头大的一件事情,因为其和考研初试有着显著的区别,因为考研的学生准备初试或许更多的是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用到专业课和公共课的复习上,这样就能够很大概率的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成绩,而对于考研复试由于存在很多的主观性,所以考研的学生有时候是无从下手,但是几乎所有的考研学生都知道硕士导师的作用,所以会在复试前特意去拜访硕士研究生导师。可是,对于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第一次去找硕士导师,第一次和这样的领域研究的大牛对话,这一定会紧张,更为重要的是不知道要和硕士导师聊些什么?总不能就一直冷场,一直尬聊,而作为研究生学长我想说的是,在和导师第一次见面时,这些话题是可以涉及的,并且很大可能是不会冷场的:首先,可以聊聊自己考研复习这一段时间心得和硕士导师见面主题一定是考研,而自己在漫长的考研复习中获得了哪些心得是很关键的一个部分,对于硕士研究生导师来说,通过你的考研心得分享,导师也会对你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能够看出你在考研复习中的所付出的,已经现在已经收获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大学生要巧妙地插入这个主题,如果导师不问的时候,那么我们自己就需要自己插入这样的话题,可以讲讲自己的考研心得。其次,可以说说自己对导师的了解,以及自己对导师研究方向的喜爱。既然是去见硕士导师,那么主体一定不能脱离导师,所以在之前我们需要做好充足的功课,当真正见面时能够准确详细地说出自己对导师的了解,适当时可以加很多的赞美之词,并且还可以表明自己对导师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兴趣,希望能够在导师的带领下在这个研究方向上,能够获得自己的科研成果。最后,自己大学四年所获得的荣誉和各种值得一提的经历。硕士导师肯定是要了解你,所以在和导师见面时,可以详细的说一下自己的各种荣誉和一些有价值的经历,但一定要记得的是不要将一些毫无营养的事情也拿出来,这没有任何的作用,简单地介绍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即可,没必要大段大段的去分析自己。当然,在和导师见面时,一定不要触犯这些原则:给自己认可的导师送礼,这是不要做的很多的学生都觉得给导师送礼,能够更大程度的帮助自己顺利的通过复试,其实这是很多导师所比较讨厌的一个行为,几乎没有导师会接受学生的赠礼,所以去见自己的硕士导师时,不要带各种名贵的礼物。导师没答应见面,自己就去办公室找导师想和导师见面需要征得导师的同意,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不可能你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见面,所以导师就得按时出现。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先和导师通过邮件沟通好,或者通过学长和学姐帮助和导师取得联系不要提希望导师在复试中给予照顾的话题有的考生和导师见面就非常直接的说明,希望硕士导师能够在复试中给予一定的照顾,希望硕士导师能够给自己高分,这几乎是最愚蠢的做法,所以见自己的导师一定不要这样做和导师见面不要带着自己的父母一定不要带着自己的父母去见自己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具备一定的执行力和行动力,而不是还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为自己一味的遮风挡雨,这样会给导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总之,考研的学生去见硕士研究生导师,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的一件事情,自己应该和导师聊什么?怎么聊?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当然也不要忘记的是不要过于的紧张,更不要过度的约束,毕竟是学生去和老师见面,以一个轻松的状态去沟通,这样或许能够有更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基本的礼貌问题必须要注意。
见导师提前准备,第一次见研究生导师应该说些什么?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第一次见面,是导师主动联系我的,因为我已经获得本校的推免资格。你复试之前,想见一次导师,出发点是极好的,也算是一种主动。但是,有几个注意事项:1、是否合适见面见面一定要在复试名单出来之前,因为名单出来后,你再见面,容易造成一定的误会,对导师造成不好的影响。一般那个时候,导师也不会见的,但是可以用邮件保持沟通。2、见面之前的准备见面之前,你需要在学院的网站看看你导师的介绍,比如他的年纪、哪里人,你导师近10年发表见刊的文章,通过文章,你可以了解他的研究方向。针对这个方向,你自己拟定一个500字的读研规划,这样你在见面后的聊天才比较有深度和层次,给导师一个好的印象。3、见面的注意点见面,一般是在他的办公室,注意你的着装和言辞,不要乱说话,不要抢着说话,尤其输坐姿要正,不要软塌塌的。交流的时候,眼神交流也是需要的,不要低头一直看地。另外,导师问你问题的时候,不要就一个字“嗯,啊,哦”。4、见面的特别注意点记得,带一点家乡的特产,如果和导师是一个地方,就更应该带一点,不要贵,几十快就可以,一份给导师,一份给导师课题组的学生,增强好交流和感情。最后,祝福你如愿被录取。想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每天推送哦!
现在是各个高校考研复试的收尾工作了,很多的学校都已经出了拟录取的名单,考上研究生上岸的同学都处在一个内心欢呼雀跃的状态,但是这个时候还不能够的掉以轻心,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做的!在拟录取之后就会出现大名单,这只是开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每个环节都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去做的,在拟录取之后很多的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的疑问,在这之后应该怎么做?拟录取之后,必须联系老师研究生生涯最重要的可能就是研究生导师了,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可能会给你的未来带来不一样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一定是需要主动出击的,主动的与老师联系,联系自己心目中心仪的导师,选择好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这对未来的学术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不能干等着让导师联系你,让导师主动联系你的话,就失去了自己选择的机会,只有老师选你的份,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学术研究的方向有很大的影响!联系老师应该说些什么?在联系上自己心仪的导师后第一句话应该说些什么?一定是毕恭毕敬地问一下导师研究生是否还有空缺的位置,表明自己的心意,表示自己对这位导师的研究方向有浓厚的兴趣,表示自己愿意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中愿意跟着老师一同做学术研究。可以和研究生导师聊一下自己对于学术方面的追求和决心,让导师看见你的诚心,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点,毕竟研究生导师们都是愿意找一个踏踏实实和自己一起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可以帮上自己忙的学生!可以主动的咨询一下老师这方面的文献或者是科研成果,提前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在学校确认了拟录取之后还是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做的,比如说政审和调档,对于二战的同学事情还是比较的多,需要做的事情也是比较的多,这些事情一定要抓紧时间做。在收到拟录取之后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做?1、放松心情,出去游玩我们都知道考研的过程到研究生上岸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考生们的心理压力十分的巨大,在等待了四个月的时候,一切的结果都是好的,这个时候就是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出去游玩是一个绝佳的选择!2、学习一门才艺从研究生的录取到研究生的开学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其中还有大半年的时间,这个时间比高考结束完的时间还要相对较长,所以这个时间是一个很好的时间去学习一门自己喜欢的才艺,毕竟到了研究生的生涯是一个比较枯燥的时候,整天都是需要在实验室中度过的,所以有自己喜欢的一门才艺是自己放松的利器!3、找一份实习工作在这段时间相对于来说比较久的日子里,选择一份实习工作是一个好的选择,长时间地待在学校里,对于社会的人情世故或者是社会的经验可能是不足的,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增加社会经验,毕竟到了研究生的生活就不再是那么的幼稚的时候了,是需要一些人情世故的!写在最后:考上研究生是一个喜事,考研的心酸过程只有自己才能体会,这其中也告诉了我们一些道理,那就是只有自己努力争取过的东西才是最珍贵的!您对于准研究生有什么建议?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考生复试时,一般都会提前联系导师,导师会给你指导,甚至在复试关键时刻还会给你说话,决定你考研的命运,今天启航小编就来介绍一些联系导师的方法及其聊天技巧!1、联系导师的最佳方式联系导师总是无从下手,其实很好联系,方法也有很多!考生可以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甚至可以直接登门拜访与导师面对面交流!至于导师的联系方式也很容易,那就是通过浏览你所报院校的官网,或者如果你有认识的学长学姐都可以直接请教获取导师的第一手详细信息!这几种方法一般以邮件成功率最高,电话最低!如果以上方式都失败的话,就试试登门拜访,对于冒昧上门拜访,最好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给导师一个良好的印象是很重要的!一般大部分老师都不会喜欢登门拜访,所以最好的地点就是办公室,或者下课之后去找导师,,说明自己的来意,确定合适的时间进行单独交流一下!2、诚恳礼貌最重要联系导师就是为了给导师一个良好的印象,然后让导师指导一下考研复试的一些经验!那么怎么才能留下好印象,那就要从导师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一般导师都比较忙,所以给导师节约时间就是一个成熟的表现,所以考研学子就有必要直接说明自己的来意,当然在此过程,一些基本礼貌用语就一定要注意!首先一些该有的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如:“问好、用敬称、打扰一下等”这都是最基本的。一般问候最好要始终,不要太热情,简单寒暄之后,就要表明来意,直接切入正题!表达自己的来意,最好要真诚,让导师感觉你是认真的,下定决心的想要成为导师麾下的一员!3、给导师一个不得不要你的理由除了真诚的态度,良好的印象,你还需要一些真材实料,让导师“喜欢你”!让导师心里接受你,就要拿出足够的筹码,而这个筹码是导师看中的才行!导师喜欢什么样的的学生?那就是有知识,听话的学生,没有导师会喜欢没有知识、缺乏上进心的研究生,所以你的专业知识就是你最好的武器,所以和导师聊聊的专业知识、未来规划就是很好的一个聊天内容!小建议,带点小特产也是很好的选择,不要太贵重,最主要展现自己的用心!以上就是小编的一些关于联系导师的一些方法技巧整理,考研学子你了解了吗?
30%的研究生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不受导师待见,导致毕业困难。小姨家的孩子已经是一个研三的学生了,眼看着要毕业了,但毕业论文还没写,小姨很着急,但没办法,因为孩子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所以导师不太喜欢他。从上了研究生那天起,导师也不太喜欢带着小姨家的孩子做研究,导致研究生这3年里,没有什么研究项目,毕业论文也不知道如何写,问导师,也爱搭不理。说到底还是因为孩子自身的性格原因,导致的和导师相处不好,一些其他的学长和学姐就很受导师喜欢,节日的时候还会请这些学生到家里吃饭,但唯独没有小姨家的孩子。自己的同门,其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都写得差不多了,自己却面临不能毕业的困境,也很后悔当初没好好和导师搞好关系,所以说上了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还是“有讲究”的。考上研究生后,与导师相处“有门道”,学姐经验:这样相处更吃香90%的研究生导师不喜欢被学生反驳。了解导师的脾气、习性以及爱好有一些导师本身也是比较内向的,还有的导师是比较热情开朗的,自己要了解自己导师的习性,按照导师的性格等来分析和导师的相处方式。学姐也说,刚开始来的时候,感觉导师非常严肃,自己也是比较害怕导师,在导师身边总是瑟瑟发抖,但后来相处好了,才发现导师也是一个可以成为朋友的人。认真完成导师交给自己的任务其实让导师喜欢自己,其实不是你说一些好听的话,还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导师给你布置的任务,如果你能很漂亮地完成,并且没有怨念,那么导师会很喜欢你。很多研究生一直埋怨导师让自己成为导师的“打工人”,如果长时间有厌烦的心理,表现出来后导师会不待见你,你还不如接受现实,好好给导师“打工”,至少毕业没有问题。出现意见分歧,要合理探讨,适当“言听计从”导师也不是完人,有的导师也会出现错误,很多研究生不敢质疑和反驳导师,就会出现做错很多事情,所以不要怕和导师讨论,但讨论的方式要有技巧。有的研究生感觉导师说错了一句话,就会不依不饶说导师的不对,这样不仅没有礼貌,导师对你也是很难喜欢起来,要合理探讨,以导师为中心,互相尊重才是最好的关系。很多考研党考上了研究生后,开学了才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导师,可能才发现这个导师并不适合自己,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你不可能退学,所以这2、3年只能硬挺。所以建议考研党们在初试成绩下来之后就要提前选择好自己想跟随的导师,也要提前了解导师,这样才有助于以后的学习,研究生毕业才能更顺利。那么考研党该如何选择导师呢?40%的考研党在复试前没有认真选择导师,报上哪个算哪个。了解自己所选择导师的性格导师的性格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如果遇到了一个不太认真带学生的导师,那研究生这2、3年可能对自己一点好处没有,甚至毕业论文都没有可写的内容。建议考研党先和学姐学长们沟通,侧面打探一下导师的性格和习惯,如果感觉不适合自己,还是要及时选择其他的导师的,适合自己的话再联系导师。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导师的研究方向其实也是可以看出,自己以后跟随导师后,自己的研究方向,如果不是自己想做的研究,可以及时更改。还有就是要知道导师的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什么重大的奖项,如果导师非常厉害,导师资源也很好,可能对自己以后毕业后的工作就业方面都会有帮助。了解毕业生对导师的评价学姐学长们的评价其实并不是很全面的,因为他们还是在读研究生,也担心说了导师不好的话传到导师耳朵里对自己不利,所以很学姐学长更喜欢说导师的好话。因此建议考研党可以看一些已经毕业的研究生在论坛上等地方对导师的评价,如果评价非常好,那也就证明导师不错,适合我们选择,如果不好,那还需谨慎考虑。考上研究生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因为和导师相处不好,或者是因为导师人品不行,会直接导致研究生生涯出现问题的,所以一定要提前了解导师的为人。总而言之,就是积极向上的研究生才更得导师的青睐,你对导师尊重,认真完成导师给的任务,不抱怨,努力认真,这样不仅导师喜欢你,研究生毕业也会很顺利。今日讨论:你认为考上研究生后需要和导师如何相处?你感觉研究生应该对导师言听计从吗?
考研的学生都知道选择一个好的导师对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学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师,但是,作为导师也是很无奈的,毕竟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的是很不一样的,不说不行,说重了也不行。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导师好,学生好导师和学生的心态都放得很平衡。导师本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教学,具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和育人经验;学生本着自己能长才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作风脚踏实地。这便是两相宜。再简单的说, 导师是在培养人才,而不是找几个打杂助理在身边,学生也是很有可塑性,而不是来混文凭的。还有一种师生关系也是两相宜,只不过通常是在日后才发现。那就是导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在跟着导师的这段时间可能因为经常挨骂心里会产生怨气,但是,毕业之后才发现多亏了导师的严格教导,日后跟导师关系也一直很好。研究生2、导师好,学生不好文章开头,小编也说过,现在的学生跟十几年前是不一样了。以前的学生吃食堂都勤俭节约,现在学生都是叫外卖的;以前的学生都是骑自行车,现在的学生都是开车了;以前的学生学好了能出国深造就是很了不起的了,现在的学生一个假期就可以走遍几个国家。很多导师都感言,现在的学生难带啊,不跟导师请假就不来的学生很普遍,还有的回家了再回头跟导师请假的。说实话,导师们对这样的学生真是拿他们没办法,在符合学校毕业要求的情况下,能过就过吧,真是带不了。研究生院3、导师不好,学生好如果遇到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比较倒霉,导师对研究生的主动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你遇到的导师水平如何,有时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出来,完全是两种境界。4、导师不好,学生不好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扩招研究生,而研究生导师水平也是相差很大,师生之间关系一度比较紧张,甚至出现了一些比较恶劣的事件。导师对学生不负责任,是学生的悲剧,学生学业不精,对导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考研小编觉得,师生关系不是毫无感情的上下级关系,越是温情的父子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的缘分,至于缘分的深浅,那就得看各自的尊重程度了。
随着研究生群体的日益壮大,导学关系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更多的注意。研究生和导师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恶性事件也偶有报道,这里固然有网络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因素,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师生关系处理不当的确会对当事人甚至在更广泛范围内造成恶劣影响,相反,良好的师生关系将会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以及享受研究生生活,同时也会减轻老师的负担,更好地开展科研。因此我们有必要思考究竟应该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题目中使用保鲜是想提醒大家注意一个现象,当研究生刚刚进入课题组的时候,回想自己和导师的关系,是不是可以用和谐融洽来形容。所以让我们回到最初的美好,导学关系和其他所有关系一样,如果需要这段关系向正向的方向去发展,就要花费心思去经营这段关系。如何保鲜导学关系,我们在这里提出三个关键词。期望偏差,换位思考,有效沟通01、明确导师在科研中对自己的期望和自己对自己的期望是否存在偏差?我们在刚入学的时候,对自己都有很高的期望,老师也对自己的学生有一定的期望,但是在学生和老师相处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己对未来职业规划定位和老师所预期的会出现不一致。在一些情况下,导师认为学生应该专注学业,在自己研究的领域有一定产出。但是会出现学生更想就业实习的情况,所以这就在期望上出现了偏差。其实双方的想法都有道理,导师作为某个科研领域的学术中坚力量,对于自己科研的专注和执着是科研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尚未明晰也有自由选择行业和人生发展的权利。两者对未来的预期不同,也就是出现期望偏差,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比如完成毕业要求,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等。如果可以意识到有共同目标的存在,对待期望偏差就可以抱有求同存异的心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明确自己可以为共同目标付出哪些努力,如何付诸行动等,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时间去完成和自己未来职业规划相关的事务。02、在遇到导学关系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时是否尝试过换位思考?在研究生阶段,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关系。人们在沟通或者遇到问题时,总是会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但是,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待事物更重要,这要求我们保持足够的好奇心。换句话说,拥有把事情探究明白的能力,要比拥有如何做某件事的具体知识更重要。这在我们与导师的沟通中,主要体现在,我们需要努力去思考为什么导师会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果我们能理解对待同一件事情,产生不同看法的背后的思维是怎样的,也就意味着我们具备了换位思考的能力,接下来就是要努力锻炼自己在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时候,用理智控制情感,优先去思考不同看法背后的逻辑。如果常常能够抱有谦逊的态度,便可以很自然地做到换位思考。03、为了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的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有效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和收获,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互相沟通和交流非常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可以根据情况建立高效的沟通方式,比如定期会面或通过邮件等,沟通时大家都敞开心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最终实现双赢局面。在有效沟通的具体实施步骤上,向导师汇报前,先问问自己是否付出了足够多的精力进行了调研,对于自己遇到的问题是否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带着问题去讨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给出的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一方面是对导师的付出的时间精力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思辨能力的提升。其实,对于不知道如何和导师沟通的小伙伴,可以去稍微了解一些关于MBTI或者4D理论相关知识,在了解并接受人与人性格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后,可以通过长期的行为训练,提高自己与导师相处的能力,并且更快乐更开心的度过研究生阶段。来源:清华大学 乐学 前研工作室 撰稿:王凡 校对:黄万慧
每一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导师,导师也是陪伴自己研究生生活最重要的人,从自己选导师的那一刻起,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就注定和导师联系在了一起,直到毕业,请假要找导师、开题要找导师、申请项目要找导师签字、出去实习要向导师申请、奖学金申请要找导师、毕业要找导师签字----所以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和导师和谐相处呢?首先要对研究生生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研究生是做研究的学生,本科阶段“视分如命”的传统一定要摒弃,“考试,60分及格,科研,90分及格。”研究生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虽然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也包括了课程、学分、考试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科研成果,是论文。从小到大我们被灌输的知识很多,但是我们会的也可以忽略不计,不只是我们,就连最厉害的专家掌握的知识也很有限,最重要的是学习的能力 ,研究生期间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就算自己不具备,导师也会默认我们具备的。我们要知道研究生是要自己攻读的,这是自己的事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再上心,甚至把自己的研究项目给你,你不努力,看不懂,最后导师也是没有办法的,每一个考上研究生的人智力都是不错的,再好好努力,一定不会差的。研究生阶段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课题不同,方向不同,不能互相比,可能你考试很厉害,但是别人可能在专业能力上更强,有问题一定要问,大家讨论更容易解决难题,千万别不好意思;研究生期间不像本科阶段有那么多考试和证书考试,能用这些来衡量自己的进步和得失,科研本身就是枯燥的,可能研究了很久最后也没有结果的,这就需要一个好心态了,不要恐惧和抵制。研究生时我们的又一次自主学习的机会,这几年我们能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好好经营!
如果毕业论文不能通过,意味着你拿不到学位证而无法正常毕业,但对于你的导师来说,这可能并没有什么。因为最终对你论文负责的人应该是你,而不是你的导师。指望导师帮你确定课题,帮你设计实验方案,和你一起做实验,试图让导师一勺一勺的喂你,劝你趁早放弃!人们做导师的原因五花八门,但无非有以下几种,一.学校硬性要求,就像必须给学生上课一样,带研究生也是工作内容之一;二.热爱学术,受责任感驱使,需要找学术传承人;三.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研究生就是免费劳动人,利用学生发展自己。但不管导师动机如何,从为研究生的那一刻起,你就与导师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既包括私人方面,也包括学术方面。如何与导师相处取决于你碰上了一位什么类型的导师。完全放养型:除非你亲自去请教,否则他是不会主动帮你的,能否得到指导,完全取决于你主不主动。老板型:平时会给你指导,但更像是下达任务,你就是免费的劳动力,如果研究出什么成果,导师会心安理得的拿来发表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流水线型:批量生产研究生,对待学生严厉,严格,会教你一些研究中需要的技能和方法,但不会和你谈与课题无关的任何话题,平时高高在上,学生的感觉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家长型:对你的生活了如指掌,包括私人生活,甚至会过度干预你的生活,过度的工作狂有时半夜里给你打电话。指导上非常热心,但往往会让你很不自在。不管你遇见什么类型的导师,都应该明白没有完美的导师。抱怨你的导师不够完美,于事无补。作为学生,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你是一位学生!在与导师相处时最重的一点就是信任你的导师,相信他有能力指导你的毕业论文,比较常见的就是不听取导师的意见,另搞一套。但是同样应该认识到导师不是神,如果你问一个问题,导师不能解答,不要抱怨导师没有能力,学生也应该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导师解答所有的问题。如果导师没能达到你的期望,或者关心不够,学会原谅。
来源 | 大木虫综合整理编辑 | 学术君师生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讲述者:赵显 性别 :男国内某985高校工科专业硕士毕业生我当时是通过一个已经保研的同学联系的导师,我们都不了解他,见面后的第一印象还可以,感觉他比较严厉,不苟言笑。导师学术造诣还可以,但是因为本校大牛比较多,他就不那么突出了。入学后我们基本上是导师给选课,研一前半学期上课,然后进入教研室学习,基本上就是帮导师做项目、写论文等。一般的实验室是学生在一起,导师偶尔过来看一下,每周一次汇报。我们导师要求比较严,和互联网公司加班时间类似,早上9点工作,一天工作9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老师规定,一天中9:00-12:00,15:00-18:00,21:00-24:00,三个时间段必须在,一般夜里都会被导师留下来加班。导师是夜猫子,我一般走的时候到凌晨两三点,只有每周六晚上和每周日上午休息,偶尔还有加班。基本上休息不过来。最令人感到压抑的是,导师会一直在教研室盯着你,就像在工作时老板坐在你旁边监工一样。当然,我们导师这种情况算是比较极端的,更多的还是自己做项目,一周汇报一次。导师会让我们做两种项目,一种是研究所或者公司的项目,一种是国家的科学研究基金。第一种项目是有实物或者其他软件要交付,学生要不停地调试出差;第二种基金主要就是写论文和相关的一些实验,一直在教研室坐着不出门,不过论文有SCI或者EI的要求,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导师也是经常潜在研究室,他租住学校的宿舍,平时基本上是教研室-食堂-宿舍,基本不出校门。他对学生到岗的规定特别严。有一次十一假期, 我的姥姥去世了,当时没来得及和导师请假就回家奔丧了,在家待了五天,刚到学校就接到电话被骂了一顿,可是我当时还在假期啊,为了不耽误进度我八号就返校了。这件事之后,我就预感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可能会很苦。导师基本上除了上课,就是在教研室盯着,我和师兄弟在教研室基本是零交流,一言不发地盯着电脑,不是看论文就是编程序,环境特别压抑。导师对同学们的态度也很差,基本上就是讽刺加吵,平时没有交流。有一次,一名同学骑自行车被摩托车撞了,找导师请病假,他很不屑地对那个女孩说,为什么那个摩托车只撞你不撞别人?因为长期压抑,有两个学生因一些小矛盾和导师爆发冲突,相继离开了实验室。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教研室是一个导师独裁的空间,学生要去适应老师,我的一名本科同学因为项目延期,被迫留级半年,完全是导师决定的。我也只能平时和同学吐槽倾诉一下,但是交流也不多,因为教研室工作太忙,我回宿舍的时候别人都睡了,也想过退学或者换导师,但是所有人都劝我忍忍就毕业了,不要冲动。后来我忍不住,还是和导师爆发了冲突,当时就想干脆退学算了,之后和同学商量,找学院领导反映情况,领导说“你不是第一个离开这个导师的学生,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同学们的支持下,我最终换了导师。我是近几年第一个成功换导师的,之后几年也有同学更换导师,然后学校反复和他谈话,听说这两年已经有所改观。导师对我的监督比较严格,学术上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现在回头来看,最大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工作环境过于压抑,而不是工作强度大。我关注了最近几起高校事件,我觉得学生自杀并不是某件事情直接引起的,而是导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对等,学生对导师的恐惧心理强烈,长期以往,个别人会有一些极端的选择。高校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制度上解决学生和老师之间地位不对等的关系。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姓名:喻玉性别:女 国内某高校医科专业硕士在读我2015年从外地考过来,导师是学院直接安排的,我事先对他一无所知。导师在我们这个领域很有名气,他确实有很强的学术能力。刚开始我觉得他挺好的,很喜欢他的课,会给他发微信讲我最近遇到了什么新鲜事儿,有什么问题也会去问他。他很有爱心,有的病人家庭条件特别差,他会主动减免费用、给病人捐款。过年回家时,他会给我们一些路费。入学第一个月,我的手机丢了。导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手机丢了,饭还是要吃的,就给了我一个信封,里面有800块钱。我推辞了好几次,他一直说没事没事,你就拿着吧。我当时觉得这属于长辈对晚辈的关心,丝毫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会发微信提醒导师注意身体,会使用喵、啦等语音词,或许是我没表达好,让导师产生了误会。有一次下课以后,导师把我叫去他办公室,询问了我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事,然后又给了我一个信封,我当即表示没干活不能要钱。导师说他喜欢我,愿意照顾我。我从小被家人疼爱,以为长辈对我的喜欢只是单纯地疼爱。况且导师都五十岁了,我怎么也没有往男女之间的喜欢那方面想。在我弯腰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他突然过来,亲了一下我的额头。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他就退了回去。导师以前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我以为这是他表达亲昵的方式,仍然没有多想。我和导师关系的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12月份。一天,我因事去找导师,路上很冷,手快冻僵了。他说来我给你暖暖,我说没事一会儿就好了,他就直接握住了我的手。他力气很大,我没能把手抽出来。然后他又摸了摸我的头发,我只是尴尬地笑了笑。我以为这就结束了,他却说亲一下,我没有多想就低头把额头给了他。导师吻了一下额头,然后居然亲了我的嘴,连舌头都伸进来了一半,这也太恶心了吧!我马上推开他,大喊,老师这太过了!死一般地沉默。我当时整个人都懵了,直接傻掉了。我万万没有想到,作为一个旁人眼中事业有成、疼爱妻女的模范老公,居然会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舌吻。导师问是不是吓到我了,问有没有人喜欢我。他让我笑一笑,我僵硬地扯了一下嘴角,转身走了,没走两步忍不住眼泪就掉下来了。回去以后我给导师发了一条微信,说您今天的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我所能接受的范围,我是您的学生,请您以正常的师生关系对待我。然后我把导师曾经给过我的钱都转了过去。他表示自己很内疚,说不要钱,这不是交易。图源:unsplash 文图无关自那以后,每次见他我都有所防备,如果单独见他,我就把手背在后面,站得离他很远。这段时间要修改毕业论文,需要经常去找他。你知道每次去我心里有多慌吗?我连门都不敢关,随时做好逃跑的准备。当时我想的是,如果他继续侵犯我,我就跟他拼个鱼死网破,哪怕是退学,我也不能让他把我怎么样。所幸他还没有坏透,那之后没有发生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了,平时拍拍肩膀我就忍了,毕业之后我赶紧滚蛋就好。他以前从来不骂我,从那以后就开始骂我了,我犯一点错,他就说你不要来上班了,你出去吧。还有一次,我男朋友来科室接我,被他看见了,回去以后他就给我发微信,说我很讨厌,不要我了,让我休学。刚开始我还打算读博,现在我靠自己已经找好了工作。即使以后工作一段时间再去读博,我也不会读跟他相关的专业,他在我们这个领域算是大咖,我不想和他再有任何接触,毕业之后做到老死不相往来就好了。评判学生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讲述者:李立 性别 :男国内某高校理科专业博士在读当时考上硕士后,我刚开始进行本科的毕业设计,那天老师还没到办公室,我在研究生办公室等待,旁边的师兄师姐们跟我搭话,问我考研了吗?选好导师了吗?我稀里糊涂的啥都不知道,他们就推荐我选现在的导师,说他很年轻、比较容易沟通。第一次见到导师,给我的感觉就是他很有气场,说话也比较严肃,一开始讨论的问题就是专业,然后问我对于他的了解(网上有资料),还问有没有感兴趣的课题。我觉得他给学生的选择挺多的,给人感觉很开明,于是坚定地选他了。之前我没有想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带着做事学技能;现在觉得其实也差不多,导师指导做课题、提点需要注意的方向,额外也就是做项目跟偶尔跑下腿,没有其他多余的事。我的导师要求每周发报告,所以和他沟通是最少一周一次,内容都是课题方面的。有解决不了和需要确认的问题都直接找导师,他一般都在办公室。平时都是学术研究,需要合作的项目是找好了相关的学生,安排好各自的工作然后去做。频率不好说,要是外面自己接的项目一般都是合作完成,抽空做,最后大家分成,国家项目就是当课题做,这些行政上都有分配。实际情况自己分配时间,时间最久的从早9点到晚11点,有些科研任务客观要求比较高也可能需要通宵。虽然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会不舒服,但是为了实验和工作也可以接受,毕竟完成项目确实是需要时间和投入的。而且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解释。实验室的工作是比较累,但自己的课题做出成果也会很开心。工作的理由最主要还是想要毕业,当然也想学到东西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觉得我的导师还是不错,硕士毕业的时候论文抽到盲审,我担心论文写不完于是向他求助,老师熬夜到凌晨三点多帮我改论文。如果我延期其实还能帮老师至少多做半年的事,但是老师更希望我顺利毕业。他能给指导的都给了,不能的大概率会提供一个思考方向,让自己去摸索。有时候导师比较严格,每个微小的方面都要我们去深究其原因,工作量大的时候会觉得顾及不过来,我会觉得心理压力比较大。他也让我帮他做过私人事情,比如取过工厂的样品,然后转手就让我做相关分析了;还办过个人信息,用于参加会议等。有一些学生可能会经常帮导师跑腿甚至做家务,这个情况看导师个人,如果双方平时沟通比较多,有这种信赖感,大体上是没问题的;如果没有,只是导师单方面要求的话,就很不合适了。我觉得师生之间相处首先大前提是双方都觉得OK,比如我的导师几乎只关心学生工作方面的事,学生也从导师这里学到了很多科研的思路。有的导师会与学生走得比较近,邀请学生一起吃饭,同时也互相分享各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挺好,主要就是要规避其他不健康的关系,比如处理涉及个人生活的私人问题或者是单方面的索取而另一方忍气吞声等。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相比遇见过的很多正常的导师,我觉得近段时间这些高校事件中导师自身思想行为不当是主要的原因,任何人有这种不好的特质都容易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而拥有这些特质的人群担当导师这个职位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反差,从而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老师作为教育者的形象一直都被要求光明与正直,然而个人特质与其学历或者某方面的思想深度无关,人很复杂。我和同学有讨论过,按照现行的导师制,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很密切,导师最了解学生的学术能力,因此评判学生毕业相关问题的最大权限都给了导师,但权力过于集中就会导致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人提出过释放这些权力,就我个人经历而言,硕士毕业时,学院给的各种要求也挺让人喘不过气的,我的导师也感叹毕业怎么这么麻烦。所以事情还是要专业的来做,权力需要监管。师生之间的界限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讲述者:张晶性别 :女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士在读我是自己选的导师。第一印象是老师很可爱又温柔,会很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讲话,也会很兴奋的讨论他钟爱的哲学,没有一点点的架子,很有耐心。我咨询过师哥师姐的建议,觉得老师的性格和自己更合拍,个人更加偏爱这种暖心型老师。之前在准备读研前读了许多导师写得书,他擅长用最简洁的文字阐释清楚复杂的理论,觉得更适合跨专业的自己。我觉得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学业上传道授业解惑,生活上也会有关心和慰问。课程多的时候我和导师沟通比较频繁,特别是老师在学校时,都会和我们沟通一下最近的学习状况,及时予以指导。开始实习后我由于经常不在学校,沟通频率降低,我和导师沟通方式主要通过微信。沟通的内容主要有最近的学习状况,论文准备,生活状态,实习进度。我觉得一个好的导师首先在学业上会花大量时间和学生讨论如何读书写论文,了解学生对学术生涯的整体规划并予以指导。硕士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好而且可行的题目,并逐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我的导师会分阶段对我们看书论文做出不同的要求,并且耐心的传授自己读书教学的一些感悟,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能与导师研究方向有些偏差,老师也会在和自己沟通过题目可行性后宽容地鼓励自己去探索。他是一个很温柔善良的人,对教过的每个学生都会热情的打招呼,非常认真的倾听你的问题给出反馈。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期末复习焦头烂额时,导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了橙子,希望我们学习之余也要注意身体健康;他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生活习惯,早起和跑步,他也会把他的生活理念传达给我们,在微信群里早起打卡,言传身教,每天看到老师的早安打卡都会觉得既温暖,又是自己的榜样。导师有什么困难,学生提出帮忙,分担自己能分担的工作,自然是皆大欢喜。作为学生,我觉得帮老师干活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我的导师一般不会让学生去分摊琐碎的杂事,连报账这些都身体力行,把更多时间交给学生好好读书。可能工科研究生需要到实验室做实验等,师生见面机会更多,除了学习工作之外,在生活上有些接触也是很正常的。但师生之间应该有一定的边界,绝对不能把家里的琐事让学生去承担。我觉得老师关心学生的个人生活是正常的,任何事物都有量和适度的要求,中间的界限是需要导师和学生共同维护的。师生关系应当保持在正规的轨道上,尽量拒绝导师在学生职责之外的要求,不要把师生关系变成主奴式人身依附关系。导师没有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讲述者:郑淑性别 :女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硕导我在高校工作有17年了,当硕导有10年时间。我每年会带2名学生,是按学校统一的招生考试方式筛选的。学校研究生选择导师原则上以学生的想法为主,学生填表格申请导师,有三个志愿,原则上满足学生第一志愿,由研究生院统一调度。当然,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是不愿意选择高分低能的学生。所谓导师,就是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老师。这一角色即便不是唯一的,也是首要的,至于其他角色如生活顾问等则不是必要的。当然,这也不排除和反对导师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和爱护,但这种关心和爱护是要有度的。我带学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面授读书和研究方法;一是修改学生的论文。我对他们没有太高和太多的要求和期待,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能写出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就够了。作为导师,关心和爱护学生是一回事,但师生关系还是纯粹一点好。我并不主张导师要当学生的生活顾问,更不希望老师扮演学生家长或保姆的角色。我之所以在生活上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是觉得通过这种生活上的关心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师生之间的严肃的“高级政治”关系,缓和其“官方”色彩。从客观上讲,正如家庭里面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学校里的师生之间是存在权力差的。但我并不认为这种客观的权力关系会必然地产生老师对学生的剥削和压迫,因为师生之间的这种权力关系不同于政治权力关系,它是自然生成的,是隐性的,它隐秘得几乎让老师与学生双方都感受不到。如果师生之间的权力差引发了灾难,那一定是老师有意地“滥用”权力了。我不会过于亲近学生,不会与学生称兄道弟,因为不希望师生关系发生变异。健康合理的师生关系就是——学问上,学生有求,导师必应。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近期媒体曝光了很多起高校中师生关系的负面新闻,我关注了。我觉得导致这些极端事件的根源不完全是制度上的,主要还是人性上的,关键在于个人的修为和价值观。导师应只有学术指导上的职责,没有判定学生学术水平和决定学生是否可以毕业的垄断权。如果导师有坏心思学生容易成为牺牲品讲述者:孙彬 性别 :男 国内某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博导我在2016年招了三个学生,平均每年招收两个,现在手下就是五个研究生。我会不定时和他们见面,一般都是指导学术论文。我对学生的要求是,做一篇论文,需要看大量英文文献,国外的文献确实在我们专业方面做得比较好。做一篇论文下来实际上也是一个学术的指导。他们要看书,我就让他们用我的课题经费订,因为他们的生活费本来就不多,想买什么书就用我的课题经费买,到我这里报销就行了。平时,我和学生很少聚餐,一般一个学期一次,我不会单独和任何学生吃饭。私生活方面的话,硕士生我一般没有怎么管,博士生的话有两个一年级的女生都已经成家了,她们一般时间抓得紧,大事会主动告诉我,比如要生孩子了,小事的话我就没怎么管了。我觉得不需要过多的关注,因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学术研究之外,我唯一让学生做的事情就是报账。报账是很麻烦的,所以每年我是指定一个博士生,但也不会只让一个博士生做,会有分工,不然会让学生觉得压力太大。国内的导师制是搬国外的,学生跟老师做实验,称老师为老板。但中国的导师制还有他的独特性,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学生对老师会更加尊重,服从,这样会加深导师的这种权力。如果导师有坏心思,那么学生确实容易成为牺牲品。各个学校可以制定一些相关政策来规范导师的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学术委员会,如果导师觉得学生的论文不行,那还有一个学术委员会,如果他们都觉得可以,导师觉得不行那肯定也没办法。此外就是学生要有一个申诉投诉的机制,让他们能够向学院、学校直接反映。尽管学校有申请换导师的政策,但是学生很怕老师的话,就不敢提出这个要求。比如我们学院就有一个教授,15年六个博士生联名告到了党委书记那里,最后他们是换了导师。那是学生比较多,但是单个人的话,我觉得学生就不敢。 高校师生之间当然是以学术为主,其他个人的事不要去掺和。过于公私不分的话,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图源:unsplash文图无关我觉得应该有一种明确的政策,没有特殊情况,不能让学生到自己家里去,以前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需要到老师家里去。但现在一般都有自己的办公室,学生有什么事就在办公室去谈,没必要公私夹在一起。我在美国做过教授,知道(和学生谈话)老师办公室的门都是敞开着的。说事情我也一般倾向在微信群里说,可以让其他同学都知道。因为是探讨学术方面的问题,其他同学也可以学习。2018年1月19日,我提出了《全国高校教师反性骚扰宣言》。国内高校性骚扰现象确实比较严重,受害的学生整个人生都是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在中国这种文化环境下,女生遇到这种事可能不会说出来,但如果有老师站出来支持学生的话,实际上对于性骚扰者是一种极大的威慑。国外对性骚扰的界定很清晰,比如你经常约一个女学生出去喝酒,就已经属于性骚扰的范畴了,我在国外读书和工作时也有很多这方面的培训,而在国内,目前这块并没有培训,还存在制度性的空白。国内很多老师也都不知道性骚扰是什么,所以我觉得应该让大家警醒,知道性骚扰的范畴是什么。本文来源:大木虫综合整理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