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已在高校工作的讲师,依然选择读博的理由是什么呢?蛇舌

已在高校工作的讲师,依然选择读博的理由是什么呢?

还记得2018年临沂大学被曝出与校内300余硕士学历教职不再续人事代理合同的新闻吗?而这些不能续签的教职主要是两类,一是2012年公开招聘引入的教职工,二是符合解决配偶工作条件的人才家属。其实,临沂大学之前升格为大学时就有"老区"因素,尤其是博士学位教职占比仅为26%(比例真不高)。站在学校发展的角度,也许这样的选择没有错呢。但是,后续报道中曝出临沂大学曾出多项政策鼓励校内教职"深造",但效果不佳!临沂大学美景在高校工作,若是仅仅教学型,不做科研的老师,很容易被日常生活的琐事分神,安逸的氛围很容易让不少年龄较大的讲师放弃了读博的打算。或者干脆不少人眼看职称晋升无望,转为行政岗希望可以有所改变呢!小西建议有政策扶持的高校教师,真的非常有必要攻读博士学位。哪怕是学历在贬值,但是博士研究生学历依然较为短缺,尤其是部分非省会城市的双非院校。这些学校每年都提供高额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配套政策(如解决配偶工作等),尤其是3-4月份工信部组织的博士全国巡回招聘,大红的"100-120万安家费"、"提供90平米住房一套"、"配偶安排工作(带编制)"还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呢!就小西知道的情况,部分院校在评定副高职称时同样明确有要求"必须取得博士学位",因此,退无可退,只能选择再次前行!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授予仪式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名校的博士招生不再接受在职攻读学位,非定向已明确要求脱产学习且提档,而这个时候原单位可沟通"同意提档",但是需要签订《保留工作协议》,即博士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福利就是可报销博士学费、工资照发、推荐院校和导师呢!若是希望借助攻读博士学位后去更好的城市和平台,不再想回原单位工作,就得"下决心"辞职,压力不小!毕竟,毕业时大于35岁的男博士、大于40岁的女博士,如理工科将无法申请青年基金,区域或平台较好的高校不会引进呢!其实,还有个不错的途径,即本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点且自己专业一致或近似的,可选择在职攻读本校的博士学位,也算是一种"在职读博"。2000-2010年,双非院校类似这样获得博士学位的老师不再少数呢,尤其是部分院校博士点较少的。这样的选择同样存在弊端,就是平台没有改变,博士期间更多的是完成自己的课题和发表部分论文,个人能力和学术成果提升非常有限,仅仅是获得一纸"博士学位证"。导师和博士毕业生交流在选择读博时,肯定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学校和导师呢?博士学位授予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平台更好的双一流院校。不宜将考博过于功利化,4-5年的博士学习阶段其实非常有帮助,而一个好导师在小西看来比平台更应该优先。也许,不少人会想到自己之前读研时的导师,说不定几年过去后已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学校、导师和研究方向熟悉的优势很难让人拒绝。不过,小西还是不太推荐继续回原来的院校攻读博士学位,毕竟大部分人工作后进行的研究方向和原先还是有不小差异,应该选择更贴切自己目前工作的研究内容。一是对自己能力和学识都有显著提升;二是融入导师所在该领域的小圈子,利于自己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小西觉得可以直接邮件沟通一些自己研究领域较为知名的大牛导师,不要觉得这个方法"老土"或"笨",只有你很好的表明自己的学术理念和选择他作为导师读博的原因,一般都会收获导师的认可,邮件中那句"欢迎报考!"是对你最大的激励呢!博士生入学考试还有个小细节,不少院校不会售卖每年的考博真题,不过学校内的小打印室肯定有售卖或者在小木虫等也有分享。相对硕士入学考试,博士的2门专业课难度不会很大,不少人被拒之门外仅仅是因为"被丢下"多年的英语不能过线(划线50分左右,看学科)。只要努力,且导师同意接受,成功的机会很高呢!最后,预祝各位朋友有兴趣、有想法读博的,都能4年顺利毕业,棒棒的呢!

彼其于世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

敢问畸人

教育部实施“示范培训计划”,每年百人在职读博士,这类教师受益

教育部近日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为了更好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建设,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努力培养造就数十名国内有广泛影响的思政课名师大家、数百名思政课教学领军人才、数万名思政课教学骨干,推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更平衡更充分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切实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工作目标,提出了四项计划。这四项计划一是“专题理论轮训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推动思政课教师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二是示范培训计划,主要是通过各种培训项目,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培养,形成思政课教师的培养体系。三是项目资助计划,主要是选择不同类别的思政课的研究项目进行资助,加强教学研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四是宣传推广计划,主要是加强优秀思政课的推广和优秀思政课教学团队和教师的宣传。示范培训计划中“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博士项目”提出,每年依托全国高校第一批19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招收100名从事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学5年以上的在岗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这也就明确了专职从事高校思政课的在岗教师有了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由于各种原因,对于工作5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而言,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有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育部的“示范培训计划”为一批专职从事思政课有一定年限的教师提供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这对于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业务能力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思政课由于其特殊的地位,真要收到良好的效果,确实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知识层次。对思政课教师提供专门的机会,帮助他们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对于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有重要意义的。由于各方面原因,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是多元的,全面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高层次人才还是非常缺乏的,这样一个措施不但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水平和学历,还可以提高思政课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同时由于教师水平的提高,也可以更好地改进思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现在很多学校的一部分思政课都是由一些辅导员或者管理干部担任,加大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应该是提高思政课水平的关键。而真正能让学生喜欢思政课,发挥思政课应有的作用,更是思政课教师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关注教育、点评热点、阐释政策、分享感受,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不迁其德

高校教师赴韩国速成博士,这样的博士有意义吗,不值得深思吗?

具有博士学位已经成为高校教师的标配,不但在人才招聘中博士学位已经成了必要条件,就是已经在职的教师也对博士学位趋之若鹜。这里既有博士学位会给相关人员带来的好处,也有学校对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要求的压力。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学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本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盲目地要求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就可能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其中目前在一些高校中比较普遍存在的一些到韩国、菲律宾等国家获取博士学位的情况,就是值得认真思考和分析的。目前,国内对攻读博士学位的要求比较高,不但录取比较难,而且毕业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国人在这方面往往有很强的探索能力,于是周边一些国家由于生源缺乏,在博士生培养上放松要求的现象,就成了国内高校一批在职教师的机会。这几年,高校在职教师在周边国家,特别是韩国读博士成了一种潮流。这种现象中国人见怪不怪,然而却引起了韩国人的关注。作为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最近报道:“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据韩国教育部5月19日公布的资料显示,2018年来韩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共计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几乎翻了一倍,而且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持硕士文凭的中国大学教师。按道理说,韩国这些大学也都具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中国的在职教师到韩国读博士也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是当到韩国读博士成为一个生意链之后,相关的问题就出来了。对于一些韩国的私立大学,生源就是他们的经营支柱。而现在面临生源在减少,学费涨幅空间有限,大学陷入招生难、财政状况捉襟见肘的局面。这就使得韩国一些大学想尽办法吸引中国学生去读博士,甚至发展到“买博士”的地步,赴韩读博已经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市场。17万元左右的学费加上均价1.8万元的中介费,20万元左右就能买到一个博士学位。而留学中介机构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提出了各种项目,比如汉桥教育“2018年-2019年中国高校在职教师韩国读博士”项目显示,上课时间实行集中授课学期制,每年寒、暑假期安排上课;授课方式为集中面授形式,韩语授课,汉语翻译;最终,拿到的是全日制证书。更有甚者,一所地方大学被查出招来中国留学生读博后,安排他们在12天内修完一个学期的课程。可是,这样的“水博士”却受到中国的高校教师,甚至是中国高校的青睐,甚至有学校集体组织教师到韩国去拿博士学位,这不仅让人为我们这些高校感到担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高校对博士学位的盲目追求。教师队伍中有多少海外高校毕业的博士,是我国高校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这一指标,我国包括建设“双一流”高校在内的高校还出台了晋升正高级职称,必须有海外高校学习经历、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明知这些速成的博士对于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却就是热衷于这样做,用这样的办法建世界一流大学,这不是极大的讽刺吗?我们的一些高校一边大喊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一边干着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事情,难道还不应该引起深刻的反思吗?关注教育、点评热点、阐释政策、分享感受,拙木侃教育,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转发

爱很大

读博6年无法毕业,难在哪里?大学教师读博:3个月读完博士课程

近些年,博士毕业成为了社会一个热点难题,原本三年学制的博士基本都会延期毕业。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我国有接近17万的在读博士研究生面临毕业,然而,实际毕业人数只有不到6万人,接近三分之二的在读博士无法毕业。中科大在读博士刘春杨正是因为读博6年,没能交出1篇论文,最后不堪学业压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论文是博士毕业的至关条件,但是,想要出成果并不是容易的一件事。大多数高校博士毕业要求至少发表3篇期刊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收录。而想要被SCI收录,就必须能写得一手漂亮的英文文章。上海某985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在读博士陈铭(化名),正是因为英文基础差,大学英语四级考了4次,六级考了8次,直到博士入学后才通过。以至于后来,博士论文投稿多次被拒主要原因就是英语语法错误太多,陈铭坦言:“如果英文好,一篇论文至少可以节省半年时间。”现在,四年博士学制,因为达不到毕业要求,他已经延期毕业一年。博士论文背后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导师。博士毕业就像游戏里打怪升级,论文就是装备,导师则是GM。装备再好,也顶不住GM随时可以“调高游戏”难度。没有导师的指导(包括提供课题方向和思路、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等),想要顺利毕业,几乎不可能。还有更糟糕的,由于高校对博士生导师把关不力,有些博导即便不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一样还有招生权利,结果就是学生招进来了,毕业却只能自己想办法,因为导师根本无法给出指导。同学的男朋友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读的是学硕,发表的论文必须要被SCI收录。导师是骨科主任,但是多年在一线工作不再做研究,手中没有课题也没有经费。到头来,这位同学只能自己倒贴几万块做实验写论文,再花钱找做基础研究的老师帮忙修改论文、帮忙投稿。遇到这样的导师,读硕都已困难如此,可想而知,读博想要毕业真要难于上青天了。博士如此难读,大学教师读博却另有“出路”。随着“双一流”高校陆续出台“晋升正高级职称必须要有博士学位”的硬性规定,大学教师读博迫在眉睫,然而,根据教育部统计的数据,目前中国大学教师足有163万,拥有博士学位的只有不到40万。依照目前博士毕业的难度看,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大学教师想要在国内读博,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毕业。于是,一条“全日制博士速成”的产业市场悄然形成。5月20日,韩国三大报纸之一的《东亚日报》报道了一篇文章《来韩留学拿速成博士学位,韩国恐成中国的“学历工厂”》,文章指出在韩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占据一半人数,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的最多的群体是中国大学的在职教师。韩国大学甚至为这些读博留学生开设“特色”课程,12天读完一学期课程,3个月读完三年博士课程。不仅如此,韩国大学还提供了一种“买”博士的方案,大约17万的学费加上2万左右的中介费,合计20万就可以拿下一个博士学位。这样得来的博士学位,还能让人相信吗?这样成长的大学老师,有能力培养博士研究生吗?因此,博士毕业难,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博士扩张导致生源不高,有些考生读博没有相关学术基础和能力,不是因为学术上的喜爱,而是为了获得“虚荣”的资本。另一部分原因则是高校对于导师把关不严,有些导师缺乏培养学生的能力,却依旧在招收学生。

兼怀万物

硕士学历的大学老师去读全日制博士,工作会丢吗?

在很多普通的大学中,有很多老师的学历只有研究生学历,很多老师都希望进一步提升一下自己的学历来增强以后的竞争力。很多老师考上博士之后,都是打算读全日制博士。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老师去读博士了,带编制的工作是不是就丢了?有一个带编制的职位代表着铁饭碗,如果是读了一个博士而把铁饭碗丢了可能很多人都会犹豫一下。其实很多普通高校会在你准备考博士期间都会有院里的领导找你谈话。谈话的内容主要是谈一下你的工作和你读博之间的关系。一般是两种选择,一种就是保留工作岗位,读完博士之后回来继续在学校工作一定的年限才可以考虑转校任教等。另一种就是辞职,全身心的去读博士之后有权利选择自己想去的高校或工作岗位进行工作。所以面对这个读博之后的去留问题其实主要是在教师身上。教师读博与不读博有何区别呢?1.最直接的利益就是评职称问题,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都和学历挂钩。2.现在许多高校都有博士人才引进计划,一些非常普通的高校甚至直接给出了百万现金奖励和一套房。如果你是一个硕士的话,不好意思这些都与你无关。3.读博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你在学校的地位,也有机会进入更好的高校去工作。任何时候学历都是越高越好,因为知识不会陪你演戏。

勇也

读博的目的,就是为了进高校当老师?大学老师真的安稳又清闲?

读博这么艰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还是要走上这条路?读博到底是为了什么?学霸姐姐身边的很多同学,包括很多家长们,他们的想法都是惊人的一致——读博就是为了毕业之后直接进大学当老师,一辈子就安安稳稳不用愁了!......唉,还是太年轻了......你以为博士毕业了,就真的能当大学老师?想进985/211院校当大学老师,至少得是博士+留学经验,没有去海外镀个金,基本是没希望的;普通一本二本院校,最低也得要985/211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博士都是博士,但是也要看“出身”,现如今,清华北大博士都争当中学老师还有辅导员了,你觉得大学老师能说当就当吗?你以为当了大学老师,就真的安稳清闲了?高校老师的压力有多大你们知道吗?要上课、申请科研项目、帮教授带研究生,评职称等等,关键刚开始收入并不高,如果你年终完不成考核及指标,甚至“非升即走”。为什么大家要热衷于进高校当老师?既然这是一份收入不高,竞争压力又大的工作,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挤破了头想要进高校任教呢?据统计,从博士就业的去向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占68%以上。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从本科读到硕士又读到博士,大半个青春留给了学校,很多人早就习惯了这里的氛围,感觉走到哪里都不如待在学校来得舒服。学校的氛围要比社会上纯粹很多,每天打交道的无非是学生、老师和书本,生活目标也简单,只需要埋头治学即可。久而久之,你自身的社会属性都被弱化了,社会上复杂多变的竞争态势和人际交往仿佛和你没关系了。其实,所谓“习惯了学校的氛围”,不过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自己未知的不熟悉的领域,不想也不敢靠近罢了。当人,肯定也有人真的是喜欢做学术研究,对于这部分怀揣理想的人,学霸姐姐是敬佩的。如今,大学老师压力重重,如果仅仅是为了求安稳,那么,这可能真的不适合你了。大学老师的收入高吗?学霸姐姐在网上也看了一些数据,一个985/211的博士生刚工作,如果是在一个普通高校当讲师,大概年薪在8-15W之间,有少量的安家费和科研启动资金,不会很高,压力还特别大,为了评上副教授,需要发文章写基金,通常都会没日没夜的工作,更别提假期什么的了。再想想其它985/211的研究生,只要是进入互联网行业,基本上都能够达到这个工资水平,甚至远超这个水平。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宁愿去当老师,也不愿意去企业。因为我国的博士教育,当下确实有严重的师范化倾向,大家也都觉得高校是就业避风港。殊不知,高校教师真的没那么容易,近几年国内很多高校编制已处于饱和,进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了。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进高校当老师?其实也很简单,如果你不喜欢复杂的社会关系,喜欢在“象牙塔”生活,并且热爱学术研究、静得下心来、扛得住压力、喜欢教书育人,那么,你将非常适合进高校。不要以为你可以逃避社会关系,因为你不仅要教学、申请科研项目、指导研究生、评职称等,还要写论文、时间管理、项目管理、人际沟通等等,你的时间将严重碎片化。老师的本质是教学,而作为高校的老师,我们不仅需要科研成果,更需要教书育人。如果只自己闷头科研,却不能将核心知识传递出去,显然,你也不适合当老师。最后,博士学历只是一张船票,读博的目的有千千万万种,并不只是当高校老师才是“避风港”,如果你真的想进高校当老师,那么希望你能明白,高校青年教师也不是这么好当的,希望大家都能因为热爱研究而去读博,又因为教书育人而去当老师。生物女学霸,一个自称学霸其实很渣的生物汪,努力将有趣的、有用的、有血有肉的科研那些事儿呈现给大家,关注一个好不啦~

冉有

要求离职教师归还读博期间工资补贴 高校:系借支

近来由澎湃新闻报道的“高校教师离职遭校方索赔”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围绕协议合理性和人才去留的问题展开热议。日前,河南某大学两位离职教师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就读全日制博士毕业回校,因人才政策跟学校协商未果选择离职,但校方要求离职教师必须退还读博期间学校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工资、社保、生活补贴等。 上述两位离职教师认为:第一,自己在读博期间,虽然人事档案转移到了就读学校,但与河南某大学的编制并未解除,拿的是省财政发的基本工资,不应该还钱给学校;第二,自己在读博期间也参与了学校的工作,不应该归还工资。第三,学校要求归还的费用过多,包括工资、社保、公积金、津贴补贴、绩效工资、考核奖等,并不合理。 “总之,三个问题,我们的编制还在,该不该还?还多少?还给谁?”上述两位离职教师发问。对此,河南某大学人事处师资科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学校与上述离职教师签署的《协议书》明确写的是“统招非定向”,也就是说他们跟学校脱离了人事关系,他们在读博期间领取的工资是学校以“借支生活补贴”的形式发放的,目前学校已经在走法律诉讼程序。读博领取的工资补贴成借款?离职教师刘玲(化名)并不同意学校“借款”的说法。她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本来是河南某大学的正式在编老师,在2013年跟校方签署了《协议书》,获得校方同意到另一所高校攻读统招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学习时间从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入学时,自己的人事档案转入攻读博士学校。“当初河南某大学签协议时承诺给我的生活补贴,是按正式工资来发放的。”刘玲称,现在学校以一纸协议把那几年的工资划定为借支生活费,当成借款给自己,这并不公平。“我在读博期间也回校全职上班了两年多,延期毕业,相当于读博后期完全在职工作,但学校现在让我把钱全还了,所有发到工资单上的金额都要赔。”刘玲不接受这一处理结果。她强调,虽然自己在读博期间把人事档案已经转移到就读博士学校,但人事关系并没有跟河南某大学脱离,还是属于在编教师,这几年也照常领取工资、社保、公积金、绩效考核奖等。“我们的养老保险都是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交的,这期间也没有填写过任何正式的文件解除教师编制。现在学校就是不敢承认我们是在编的老师,也没有出示解除编制的手续和证据。”刘玲说道。人事处师资科相关负责人却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他们读博期间没有编制,跟学校解除人事劳动关系了。他们领取的不是在编教师工资,而是人才培养经费,是学校以借款担保的形式支付的。” 上述负责人解释,河南某大学每年约有30位教师走出校门深造培训,大部分属于定向委培的,也有少数非定向的。这些教师深造完回校工作直到服务期满,就可以把之前领取到的人才培养经费抵消掉。“我们主要目的是督促教师毕业回校工作,不是说故意收取他们这笔费用。” 无人事关系的“定向培养博士”双方各执一词,这笔钱到底算是工资还是借款? 根据刘玲向澎湃新闻提供的《协议书》显示:甲方(河南某大学)同意丙方(教师本人)报考博士类别由定向(委培)改为统招非定向。丙方在培养期间,甲方为其保留住房,由学校的具体用人单位(教师所在学院)乙方担保借支生活补贴。但其中约定,丙方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到甲方工作后,毕业待遇按照《河南某大学关于人才待遇的规定(修订)》(校党字【2010】25号)中定向(委培)博士相关条款执行。《协议书》写明:丙方在到甲方正式报到工作前,与甲方无隶属人事关系。丙方在完成学业取得学位后,应按时回甲方报到,由乙方安排具体工作,在甲方服务期不少于八年;如因丙方原因,不能按时来校工作,乙方负责督促丙方偿还其上学期间向甲方借支的生活补贴,丙方逾期三个月不予偿还者,其借支的生活补贴从乙方酬金中直接扣还。离职教师刘玲与河南某大学签署的《协议书》。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河南某大学关于人才待遇的规定(修订)》(校党字【2017】5号)中关于“定向培养博士”的条款,为原文件(校党字【2010】25号)的修订版本。跟刘玲同一时期签署上述协议读博深造的,还有陈军(化名),他也同样因为家属安置问题与学校协商未果而选择离职。陈军说,当初按照2013年学校的政策,教师外出读博毕业回校,其配偶的安置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2016年,学校的引进人才政策发生变化,门槛提高了,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包括自己在内的2013年这一批外出读博的教师,在2016-2018年毕业后面临了这个困境,只好离职。针对教师配偶安置的问题,上述师资科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上述离职教师并没有达到学校帮助安置其配偶工作的条件,比如他本人需要发表高级别的文章,或者拿到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以及有能力培养硕士研究生等等。“这些在学校都有文件规定的,而且协议也写明‘待遇按照教师毕业当年的政策来执行’。”澎湃新闻注意到,双方签署的《协议书》明确:若遇学校政策调整,丙方享受的待遇按照其毕业并取得博士学位当时甲方关于人才待遇的规定中定向(委培)博士相关条款执行。“学校不能给我们解决配偶的安置问题,我们也认了,其实双方都有过错。但现在,学校要求我们把在读博期间发放的工资待遇等都退还给他们,这相当于霸王条款。”陈军说。他认为,此前自己都是以在读博士的身份参与了学校不少工作,包括给学生指导毕业论文等,所以很难界定学校发放的算是工资还是劳务报酬。“我们应该得到合理合法的报酬,不应该把全部钱都退还给学校。”而上述师资科相关负责人称,对于教师在读博期间趁寒暑假回来带课或者辅导学生,学院已经给他们支付了酬金,这部分钱并没有追还。学校只是要回培养成本,没有增加额外的惩罚性措施,更没有收取违约金。假设教师的服务期是8年,他只回来服务一年,就要交回7/8的人才培养费用,如果服务了4年,那么就交回4/8的费用。“他们读博期间不应该拿这些待遇,但我们是为了培养人才,鼓励他们毕业后回校工作才给的。现在他们不回来了,我们就要把成本收回来。”上述师资科相关负责人表示。9月25日,澎湃新闻从双方了解到,目前此劳动纠纷案件仍在审理中,判决结果尚未公布。(来源:澎湃新闻)

开以阴阳

高校以博士学位为标准招聘老师会导致什么弊端?你怎么看待?

高校以博士学位为标准招聘老师会导致什么弊端?你怎么看待?表面上看,高校教师的招聘要求都是博士、博士、博士,但实际上,高校招聘的最核心标准是“学术能力”(当然,也有一些高校一些专业看中教学能力,那不在本讨论之列),只要学术能力达到要求,其实是不论学历的。比如说有一些老教授、老专家,学历也就是硕士,甚至还有本科,但我还没见过有高校会嫌弃他们的学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学术能力”而不是“学术潜力”。不可否认,很多硕士毕业生甚至本科生是非常有学术潜力的,本科期间就可以发nature、science,但不代表他就已经有足够的学术能力。从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来看,博士毕业生与硕士、本科毕业生在学术能力上面的差距是巨大的,可以说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本科生培养主要是课程学习和实践实习,打基础,培养专业的思维方式,即便做科研,也是以实际操作为主;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学术能力训练,学术入门,培养学术的思维方式,做科研仍然是跟着老师做;博士研究生则主要是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始承担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做科研是在导师给出的大方向和实验条件下,自己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简单来说就是,博士生完全可以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而硕士和本科还不行。所以,只要高校对教师有科研上的要求,就应该招聘博士研究生,这没有什么弊端不弊端的问题。即便有个别硕士学术能力已经超过了博士,他也完全可以再去读个博士,再提升一下自己的学术能力。不过呢,在2000年以前,国内各专业的博士都还比较少,高校在招聘时无法保证能招到博士,所以不少专业招聘的教师都只有硕士学历。不过,高校针对这部分硕士学历的教师安排了继续教育的通道,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鼓励他们在职读博士。这实际上还是在提高他们的学术能力,这也是需要成本的。我在高校做人事工作就能明显感觉到,有些硕士毕业生,来校时后只能上上课,申请不到基金,发不了高水平论文,但在职读完博士后,高水平论文出来了,基金也能申报上了,也能自己组建课题组了。大家也可以看看,目前高校里4、50岁的教授和有称号的人才,不少都是在职读的博士。但目前,博士基本已经普及了,各个专业都有大量的博士毕业生,高校再去招聘硕士,然后送出去培养已经没有必要,直接招博士不更好吗?

请问天下

博士离职却被高校索赔51万,双方谁对谁错?网友:要有契约精神

博士目前作为最高学历,代表着一定的学术荣誉,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作出一些科研成果,因此现在很多科研大学、高校等目前在招聘人才时候,把博士学历作为招聘的主要门槛,如果没有博士学历是很难进入高校当老师的。而由于很多高校过去招聘老师,主要还是以为硕士学历为主,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科研水平,提高老师整体学历素质,现在不少高校都出台了一些措施去鼓励在职老师报考博士学位,并且都提供了一些优厚待遇。但是也容易出现一些老师获得博士学位后,选择辞职而选择其他高校的现象。近日山西省忻州师范学院就出现了一个博士离职最后被高校索赔51万元,最后双方对簿公堂,双方因为赔偿金额问题都不满意。据悉忻州师范学院为了在该老师读博时,和该老师签订了协议书,协议书规定老师博士毕业后,需要在单位服务五年,不满五年,每年违约金5万元。现在双方争论的焦点就是到底该赔偿多少钱。那么双方谁对谁错呢?作为老师认为,可能该博士可能不太对,理由有两点。一是该老师读博属于定向博士,也属于全日制博士,但是在读博期间单位一般会照常发放工资,而那些全日制非定向博士在上学期间是没有工资的。因此该博士如果想离职,对于单位而言损失是很大的,毕竟是单位给博士提供了工资待遇,给老师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发展环境,支持该老师完成博士学业。所以该老师博士毕业选择离职是不合适的。二是该老师和学校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根据服务期协议内容,该老师博士毕业以后需要在单位工作5年,如果不满5年,每年的违约金按照5万元来计算,同时需要退还学费和住宿费等。因为有服务期协议的规定,所以现在双方之所以僵持不下,就是因为关于协议违约金如何计算产生矛盾。作为老师既然签了该协议,就要按照协议来执行。对此不少网友表示,博士要有契约精神,很多网友都支持学校的做法,认为学校培养人才不容易,是学校给博士提供了科研经费和工资待遇,而现在该老师博士毕业了却选择辞职,对学校而言是很大的损失。而博士和学校签订了服务期协议,就应该遵守该协议,否则将来学校老师都这样做,学校就留不住人才了。对此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