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学生公寓招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网友炸锅,校方解释:绝非大材小用坏男孩

高校学生公寓招辅导员,要求博士学历!网友炸锅,校方解释:绝非大材小用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近日,云南师范大学发布《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专职辅导员(博士)需求信息》,欲招聘15名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其中男生公寓辅导员12名(男性),女生公寓辅导员3名(女性)。但招聘的条件并不低,具体包括:取得博士学历学位双证的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云南师范大学官方渠道的信息显示,此次该校需求15名博士,均为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这批15名博士辅导员进入学校工作后,将在该校的文学院、哲学与政法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等11个二级学院工作。其中,哲学与政法学院需求3名特定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化学与化工学院需求1名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其他9个学院均不限专业类型。截图自“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专职辅导员(博士)需求信息表” (部分) 这个招聘要求,也迅速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连公寓辅导员都要博士学历,博士学历难道已经这么不值钱了?当然还有部分人对此表示理解,认为这个招聘岗位是带编制的,相比之下应聘教师还要承受非升即走的压力,很多人觉得当公寓辅导员反而是不错的选择。还有人认为,只要招聘方给足相应的报酬就行了,哪怕是花博士的钱请博士去扫地也没什么大问题。有网友从岗位要求来解读:“辅导员这个岗位做好了有很大用!陪伴引导学生正确和同学相处,积极健康生活!但是和博士学历没有直接相关!如果是书呆子,反而不擅长这个职位,而哪怕学历普通,只要有爱心,擅沟通,懂技巧,三观正,更加适合。”校方回应:不是宿管,不存在大材小用据公开资料,云南师范大学坐落在云南省昆明市,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由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可追溯到诞生于1938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1950年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更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图片来源:wiki Commons(图文无关)11月18日,云南师范大学人事处工作人员向上游新闻记者证实了此次云南师范大学招聘“博士辅导员”消息的真实性。但他强调,这批“博士辅导员”并不是宿舍管理员,不存在大材小用的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般学历或者一般老师可以做的。”对于此次需求的“博士辅导员”具体从事哪些工作、是否授课、相关待遇等具体情况,校方没有做出更近一步的解释。另外校方还表示,这批需求的专职辅导员,管理和待遇按照国家和云南省事业单位相关规定执行,按照《云南师范大学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引进办法》文件兑现博士相关待遇。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11月7日,与“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专职辅导员(博士)需求信息”一同发布的还有一则“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公开招聘9名非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公告”:公开招聘非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9名,这批非事业编制专职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为“具有硕士学历学位证书”。中国教育报:博士“学历贬值”论站不住脚此事引发的热烈讨论,也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11月20日,人民网发布了中国教育报的评论文章认为,一些人提出的博士“学历贬值”论站不住脚。评论文章指出:就像报道中云南师范大学校方发言人所回应的,“宿舍思想政治工作并非一般宿管工作,不是一般的老师或一般的学位可以做。”在新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的确需要优秀的人才投身其中,这不算大材小用。而且,从用金钱衡量的“工作价值”来看,该工作待遇水平不低。在招聘启事中,该校按照人才级别给予不菲的金额配套。此外,市场的供需基本面决定着当前我国博士价值不会明显贬损。根据教育部统计,2018年全国博士毕业生6.07万人,而当年全国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300万人,博士占就业人口比例不足千分之五,处于绝对顶端。近两年来,有知名地产企业以年薪500万招聘名校博士的新闻;有大量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在争抢人才中给予博士优渥待遇的案例,杭州甚至开出100万安家费补助吸引博士赴杭工作。挖人都挖不到,又怎么会大量贬值?那么,宿舍辅导员需要的人才特质与博士本该具备“科研能力”之间是否冲突?对此评论文章认为:博士即“窄士”,是在某些专业比较擅长的人才,而学生宿舍管理与思想政治辅导属于典型的教育工作,更多需要的不是博士的“专业知识”,而是对教育的热情。在一些发达国家,名校博士主动选择做小学、幼儿园教师的非常常见。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孩子就读的公立幼儿园班主任就是知名大学英语系的博士毕业生,从事幼教工作已经30年。相对而言,选择更加热爱思政工作、热爱教育的优秀人才,而非是否具有博士学位,才是招聘的关键要素。编辑|郑直 杜恒峰 肖勇

七仙女

高校招聘辅导员要求博士研究生,不但没遇冷,来的都是名校毕业生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人数为62578人,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业界、事业单位等,还有部分博士研究生会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做博士后研究,以更待更合适的职位。根据科学网统计报道,近年来博士生留在学术界的比例越来越低,2019年博士研究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只有50.2%,而在1997年、2007年,博士毕业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分别为74.6%、54.3%。近10年来博士生培养规模的快速增加,高校教职需求的缓慢增长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开始饱和,致使博士毕业生获得学术职业的难度逐渐提高。但是高校对于博士研究生的吸引力一点没有降低。不能获得学术职位,行政管理职位也是不少博士研究生的选择,而且近年来不少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提高到了博士研究生。前段时间,苏州大学招聘的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岗位要求不但要求应聘者是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担任过1年及以上学生会、班级、团支部或社团的主要干部,而且所有辅导员岗位都要求博士研究生。从最终录取的人员名单来看,基本来自985、211高校,而且不少是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顶尖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不过从表中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的专业相对冷门,就业过程中可选的岗位相对少一些。苏州大学并非第一家招聘专职辅导员要求博士研究生的高校,2019年,同济大学招聘20名专职辅导员,也要求必须是博士研究生,2020年5月,河南某高校招聘15名专职辅导员,不仅要求博士研究生,而且要求应聘和在199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并且要求在专职辅导员岗位上连续工作至少4年。按照正常年龄计算,博士研究生正常毕业年龄应该在28、29岁左右,但相当部分博士研究生都会选择延期毕业,不得不说这所高校要求的挺高的。博士生总人数并不多,培养和成长的周期长,投入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多,所以博士研究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时常会伴随着“人才浪费”的质疑声,毕竟在大家看来,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琐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压力大,关键是放弃了专业从事行政事务工作,难免有些可惜。但事实上,高校辅导员成为如此多博士毕业生的竞聘岗位,并非没有原因。首先,博士担任专职辅导员直接给予事业编制,这与以往硕士研究生担任辅导员的人才派遣制有很大差别,简单说,就是高校环境好,学术氛围浓厚,在高校里担任辅导员工作稳定,且相对舒适。其次,博士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发展较快。现在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也提倡招聘和培养专家型、学术型辅导员,博士研究生有天然的优势,今后转岗相对容易。而且不少高校都把辅导员岗位作为锻炼储备干部的主要岗位,基本上中层干部都要求有担任辅导员的经历。我熟悉的一位博士生辅导员,毕业后留校工作刚三年,如今已是校团委的副书记,还有一位博士辅导员工作五年后也转岗到了学院担任学工副书记。第三,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也不算低,虽然无法与一线的教授们相比,但是有事业编制的辅导员同样有安家费等补助,工资水平甚至比一些没有科研项目的讲师、副教授等更高一些。更重要的是,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中小学、医院等,在高校工作,就顺带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不用为学区房发愁。对博士研究生来说,一直担任辅导员的概率非常低,一方面大学生青春活泼的特点要求辅导员年龄差距不能太大,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自己也有向前发展的要求,学校也积极在为辅导员开辟越来越宽的发展道路,总体上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对于博士研究生担任高校辅导员,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本地人

从高校大量“清退”博士事件,看博士毕业难!

来源 | 募格学术原创,作者:憨憨编辑 | 学术君2019年以来,“清退”这个词对广大博士生来说并不算陌生,躺着毕业已是陈年往事。2019年以来,合肥工大清退46名研究生,清华大学劝退2名博士生,中南林大清退29名博士生,延边大学清退博士14名博士,河北工业大学一次性清退143名博士生。清退逾期博士生的新闻不断曝出。近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第一,对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予以取消学籍。第二,2011级及2012级博士生,如未在2021年01月01日之前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予以取消学籍。第三,2013级及以后各年级博士生,如在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6年内未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将分批作退学处理。图片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学生若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学校可予退学处理。由此可见,“博士分流淘汰制”真的已成为事实,在一批批博士被“清退”趋势下,我们可以看出博士毕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博士为什么那么难毕业呢?宽进严出的教育制度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甚至硕士研究生阶段,国内教育体系一直奉行的是严进宽出。而博士阶段,为了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各个学校实施的是西方式的宽进严出的博士招生模式,有专家表示,中国大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一定的淘汰机制是完全必要的,而设置博士生的分流淘汰制更是必要,因此我国每年博士的正常毕业率还不足一半。博士导师和学生畸形的雇佣关系有一些已经出台博士毕业不限制文章的数量学校(比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或者老师水平较高的学校,博士毕业很简单,基本不需要发表。说直白点,如果导师不用占你便宜,反而可能你需要占他便宜,那么博士一定是容易毕业的。一般越是好的学校,越是非实验学科,毕业越容易。导师的学术素养和人品素养有人说导师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未来的科研水平,导师的成就决定了你未来博士的成就,因此导师的学术素养和你的毕业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导师学术水平有限根本指导不了你。导师大致分为几类:1、管的多,指导多;2、管的少,指导多;3、管的多,指导少;4、管的少,指导少。如果你的导师是管得少指导少,管得多指导少,那么全靠自己的读博就很难毕业。导师的人品也很重要,有的导师为了让你给他最项目无缘无故的抓住你不放,全责制下的导师为了自己利益,甚至为了自己一点小心思,随便摆你两刀,你就喘不过气了。读博的动机不纯,缺乏科研兴趣在国外我见到的读博的老外多数都是为了兴趣,出于对这个专业的喜爱才读博。而国内的学生,可能是被导师忽悠的读博,可能是不知道人生出路是什么,出于惯性思维而读博,也可能是为了毕业后找一个有编制的工作而读博。当一个人读博的动机不纯时,他或她通常会希望用最小的代价,最少的精力拿到博士学位,读个性价比比较高的博士。这类人一旦遇到困难,往往直接怂了,只会一边叫着这个问题太难了,一边期待导师、师兄师姐,甚至师弟师妹能帮忙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动脑动手。博士论文难以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不难,难的是评审,尤其是盲审,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博士生,论文送三位专家盲审,分别给分94、95、58的悲剧。只要评审过了,同意答辩一般是没问题的,答辩一般主要是检验一下是不是你自己写的而已,如果答不出来,那么抄袭甚至代写的嫌疑就比较大了,答辩主要起这作用。学校要求发表论文的硬性条件不达标每个学校对博士毕业的要求不同,甚至不同学科都不同。比较主流的是理工科要求发一篇或两篇SCI,文科大概就是南大核心2篇或3篇。有的强势学校强势专业会在学校的要求上加码,比如发三篇SCI,或者要求只准发SCI中的一区或影响因子多少以上的,不一而足。只会应试考试,浑水摸鱼的读博多数人在先前的6+3+3+4+3一路19年的学生生涯中,过着一直在忙于准备考试和考试,只是养成了应试考试的习惯和能力,考完就过摸鱼的生活。这些人懵懵懂懂地申上或考上博士之后。博一上课摸鱼,博二实验室摸鱼,博三说要写论文,然而拖延症又犯了,宿舍摸鱼,博四发现还没论文,慌的一批,根本静不下心来做实验,更写不出来了。一晃就到博五博六,才发现博士阶段摸不了鱼啦,没文章真的毕不了业,这时候毕业的难度就显现出来了。 研究方向没有选对选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这个很重要,同一个专业,如果你方向选的好,那么你和别人付出一样的努力,你可能三年就毕业了,别人估计需要四年甚至五年才能毕业。方向不能选的太大,太大就显得很空洞,不能深入,也不能选的太小,太小就可能陷入死胡同,不能出成果。如果你研究生的方向很有意义,那么接着做下去,对于自己来说就非常好,有基础又有积累,还可以深入,为以后的提早毕业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杂事缠身不是拿快递就是去报账,没事还陪个饭局。课题全横向,全是帮老师挣钱的项目,一个接一个,没事还帮以前师兄师姐的项目擦屁股,各种报告,各种盖章,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博士就是社会缩影。在社会,不是你努力又有能力就能挣钱,更要有个合适的机会,当你想找个机会时,才发现到处都是为利益与你竞争的人。在读博,不是你勤奋又聪明就能发文章就能毕业,还要看导师、看方向、看机遇。总之,当你努力时,现实告诉你到处都是堵你路的人,不过没有关系,总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人终归要向前走,所以调节心态,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最后,预祝每一位博士都能顺利毕业!!本文来源:募格学术原创,作者:憨憨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事业不同

教育部出台政策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 将扩招博士研究生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2016年起,中国启动了“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双一流“高校建设工作。但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双一流”建设还存在认识不深、思路不清、机制不明、措施不强等情况,个别高校在建设方向、建设重点等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把握不准,亟待加强引导和指导。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制定了《指导意见》。未来,高精尖、急缺专业的人才将成为高校培养的重点。《指导意见》要求,适度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完善多元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适度提高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比例。国家战略、国家安全、国际组织等相关急需学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是培养人才的重点方向。实践性创新人才是《指导意见》指明的学生培养方向。《指导意见》要求,研究生招生计划要与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重点科技创新基地等相衔接。产教结合是未来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实践能力成为研究生未来强化的重点,师生创新创业也成为政策鼓励的方向。为了鼓励人才培养,《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科学公正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并将健全分流退出机制和学生权益保护制度,完善有利于激励学习、公平公正的学生奖助体系。交叉、前沿学科将成为高校学科建设的重点。《指导意见》表示,高校应着重围绕大物理科学、大社会科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生命科学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信息科学为代表的应用学科,组建交叉学科。同时,高校需促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搞平衡、铺摊子、拉郎配”,《指导意见》点明了过去高校学科建设出现的问题,并要求各学科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培养创新人才。为了防止盲目跟风,未来学科新增、退出机制都将得到完善,学科将遵循发展规律被调整或撤销。为了保证师资质量,《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坚决杜绝片面抢挖“帽子”人才等短期行为,精准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而在高校教师职称评审、考核评价上,政策要求不唯头衔、资历、论文评价,要突出教师的学术贡献和影响力,并且在制度上要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海外影响力,是中国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准。为此,《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建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海外学者互访、学生交流、公派留学都将在未来加大力度。《指导意见》要求,“双一流“建设要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高校党委是“双一流”建设全程的领导核心,高校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并完善基层教学科研组织和学术管理模式、学术治理体系、学校理事会制度。为了提升管理能力,《指导意见》认为高校应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数字校园体系。对于地方政府,《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地方区域统筹,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加强建设过程的指导督导,完善评价和建设协调机制。除了政府投入资金,《指导意见》表示将增强建设高校资金统筹权。在现有财政拨款制度基础上,高校要建立多元筹资机制,统筹自主资金以及其他可由高校按规定自主使用的资金。“双一流“建设将按建设周期跟踪评估效果。《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建立内部监测评价制度,按年度发布建设进展报告,避免简单化层层分解、机械分派任务指标。学科评议组、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各类专家组织也将开展建设评价、诊断、督导。另外,《指导意见》鼓励第三方独立开展建设过程及建设成效的监测评价。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建立起具体的中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评估制度,并根据建设进展和评价情况,动态调整支持力度和建设范围。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办法目前还在研究制定当中。

小雅典

高校再动真格,某高校11名博士要被退学!还有川大……

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一则通告。根据有关规定,该校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从附件中的名单可以看到,其中共有11名博士和5名硕士。根据通告中提到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显示,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可予退学处理:(一)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 (二)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 (三)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四)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 (五)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六)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学生本人申请退学的,经学校审核同意后,办理退学手续。而在2019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曾一次性对28名研究生作自动退学处理,其中明确指出这些学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今年以来,多所高校对部分学生作出退学处理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四川大学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向学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宁夏大学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当时,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据吉林日报消息,目前,吉林大学有超20个学院发布公告,超期研究生超过100人。但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对学业负责!对人生负责!收藏!2020西班牙热门专业分数线(一)2020-08-03收藏!2020西班牙热门专业分数线(二)2020-08-03收藏!白俄罗斯留学手册2020-07-19精选!艺考生留学的最佳选择2020-07-17@高三学子 西班牙留学攻略2020-02-29主编:梁翔来源:微言教育

幻境

动真格!这所高校11名博士生将被退学(内含退学原因探讨)

来源 | 海报新闻、中国青年报、南方医科大学官网、财新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编辑 | 学术君8月3日,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网置顶了一则通告。根据有关规定,该校拟对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其原因为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在规定学年未能完成学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年被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退学处理的16人中,有博士生11人,硕士生5人,其中有10人专业为外科学。通告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我校拟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8月3日至2020年8月9日,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另外校方在8月10日上午表示,上述退学处理决定是学校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做出的,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已退学的研究生不能复学。今年已有近30多所高校退学研究生严出渐成研究生培养常态据@中国之声报道,从今年1月份到现在,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被高校劝退,这里面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比如:北京交通大学7月10日,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发布《关于处理超过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学籍的通知》,因超过全日制博士(含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的59名博士生,对其学籍管理将作出分类处理。四川大学近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法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相继在官网向学生发出正式退学通知,要求学生在2周内办理离校手续。宁夏大学6月24日,宁夏大学发布通知,同意自愿申请退学的17名研究生按退学处理。上海师范大学6月28日,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对125名超过学校规定学习期限不能毕业的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中南大学5月20日,中南大学表示,截至目前,共有10名研究生休学期满已超过2周仍未提出复学申请。对于6月3日后仍未办理复学手续的研究生,研究生院将上报校务会给予退学处理。吉林大学据吉林日报消息,目前,吉林大学有超20个学院发布公告,超期研究生超过100人。但对于正在积极准备论文答辩的超期研究生,可以给予答辩机会,最后答辩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超期不能答辩的研究生将按退学处理。此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中要求“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要落实及早分流,加大分流力度”。同时提到,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对于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1300多人被清退,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相比,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这也传达出了研究生招录及毕业情况转变的信号。“按照高校正常的淘汰率,这个比例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同时也是一个信号,相比于过去研究生的铁饭碗,你只要进门就相当于拿到学位了,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有了一些改变,就是对研究生的考核更加依据实际情况,成为一个有规则淘汰、进入的进程。” 退学原因探讨其实,从高校的规定来说,一般出现下列情形之一,学校才可予退学处理:1、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2、休学、保留学籍期满,在学校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复学申请或者申请复学经复查不合格的;3、根据学校指定医院诊断,患有疾病或者意外伤残不能继续在校学习的;4、未经批准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的;5、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未履行暂缓注册手续的;6、学校规定的不能完成学业、应予退学的其他情形。但纵观今年来的所有退学事件,基本原因都是因为第一条,研究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的。其实这个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业通俗点来说,就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不下去科研了,达不到要求。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研究生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比如就是能力达不到,做不出来科研。比如有了更好的选择没有时间继续做科研。但令人遗憾的是,有时候被退学,也有很多外力因素。比如有的人因为导师的不作为或者故意卡毕业,而导致的完不成学业。还有的人,则是因为学校突如其来的奇葩规定。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八年制临时增设毕业要求,导致近 8 成博士被迫延毕事件。简单来讲就是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时出通知,要求 2010 级,2011 级赴外交流学生及 2012 级全体学生发表一作 SCI 论文后才能毕业,但这让 10、11、12 级的学生陷入一个尴尬的处境。因为10 级、11 级、12 级分别进入第 8、7、6 学年,突然增设的毕业要求让许多没有准备的学生不得不延毕。毕竟SCI的发表是需要时间的,对于我们普通学生来说,一篇文章从开始设计实验、投稿、修改、补实验到最后接收,也至少需要 2-3 年。这对于10级马上就要毕业的研究生来说,眼前无疑只剩延毕一条路。有的人,延毕着延毕着就超过了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这时就只能被清退了,你说这能怪到这些研究生头上吗?似乎也不能。并且,这也绝对不是一所学校的个例,就在今年5月份,广西大学的学生也曾在网上求助,原因也是学校临时出文件改变毕业论文评阅与答辩资格。这让170多名学生面临延毕的情况。学校严抓毕业论文,是好事,但突如其来的改变毕业规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因为规则的突然改变导致学生延毕,是否对这些学生来说,就剩下最后被迫清退一条路了呢?其实,研究生被清退,很多人认为是与教育部办公厅之前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有关的,通知中曾分别就研究生考试招生和培养管理工作提出一系列更加严格的规范性要求,如“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而这可能是多家高校清退研究生的原因之一。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普通本科生的竞争力不断降低,面临不断增加的就业竞争压力,为了提升综合竞争力,部分学子会通过读研深造的方式,这样可以错过当年的毕业就业压力,学历提升之后将来也会有更高的发展平台以及更多的发展机遇,但随着我国的教育行业研究生规模不断的扩大,研究生的质量也被社会所关注。因此,对达不到学校时间管理与质量管理要求的研究生进行清退是必须的,既可以严肃研究生培养纪律,改进质量,也可以给其他在读研究生和准备读研的学生以警示作用。这点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我们往往都忽略了,为什么研究生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学业?如果是因为研究生自身原因,如能力不达标,那么清退是没有一点问题的,但如果是因为除研究生本身外的外力因素呢?或许,我们在为高校清退研究生把控研究生质量叫好时,也要给予外力因素一定的审查。对于学子来说,如果发现自己不适合科研,勇敢放手避免沉没成本增加也是好事。对于学校来说,做好研究生的分流,把控研究生质量的同时,要注意不能朝令夕改相关毕业政策。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完成学业,毕竟到了研究生被清退这一步,就不仅仅是个人面子问题,更多是花费的数年时光就这样浪费了,而学校在招收研究生时,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经过多个流程,研究生退学对学校而言也很可惜。研究生培养,我们似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来源:海报新闻、中国青年报、南方医科大学官网、财新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

永濑

33名博士生被退学处理!宽进严出正在成为中国大学“新常态”

8月21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安电子科大”)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简称《公示》),拟对33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失联博士生作出退学处理。2018年以来,类似的新闻正在越来越多。事实上,尤其是2018年以来,从教育部到高校,“宽进严出”正在成为中国大学的新常态,“玩命的中学 快乐的大学”将渐行渐远。超最长学习年限,33名博士生被退学西安电子科大在《公示》中称,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有关规定,该校拟对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退学处理。本次拟退学人员中,有以下人员联系不到,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表示,“学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相关学院或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学校将按照规定作出正式处理决定。公示期结束后,视为退学决定书已送达。”在官方发布的《拟退学处理但未联系到的博士生名单》中,33名博士生分别来自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2019年修订)》为例,西安电子科大规定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5年,最长学习年限7年;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7年;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人员学制4年,最长学习年限7年。宽进严出成中国大学新常态这两年,因为种种原因毕不了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2020年1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在其官网发布“关于对彭**等全日制研究生拟作退学处理的公告”。公告称“根据《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师政教学〔2017〕222号)的相关规定,经研究生院和各相关学院(部)审核,拟给予彭**等215名全日制研究生)退学处理。2019年,全国各大高校更是集中清理了一部分长期未毕业的学生,被誉为“清退年”。2019年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2名博士生退学处理(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的,或逾期两周未注册);2019年河北体育学院对40名学生做退学处理(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也未办理相关手续,或因休学期满未返校办理复学或退学申请,按退学处理);2019年深圳大学研究生院132人退学处理(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而退学);2019年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2019年广州大学72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业年限未完成学业)。2019年西南交通大学对于2012级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和2014级硕士研究生(含留学生)退学处理(超出最长学习年限且未提出结业申请);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学籍管理相关规定,对16名不及格课程累积超过20学分的本科生予以退学处理”。同时很多高校正在加强严格执行最长学习年限的力度。例如,2019年12月31日,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规范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通知。通知称“自2021年1月1日起,各级各类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将严格按照《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及《上海师范大学超修业年限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因此我们可以预测随着2019、2020年清退的开展,那些长期未毕业的学生将会陆续被退学处理,未来不会再有历经15年终于取得博士学位的消息了。严出不是目的,关键是过程要严格中国高校此前一直是“严进宽出”,学生们经历了玩命一般的中学之后,进入大学之后再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人处于放飞状态。如今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开始重视起来,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严出”应该从课程标准上严格,在学生管理上严格起来,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为什么之前很多高校都对学生“心慈手软”呢?此前有媒体分析,因为在现在的高考体制下,中国学生读大学的机会成本太高。学生一旦被退学,就相当于一无所有,只能返回原籍,想再读大学,就要重新参加高考。所以,大学在把严出口关的同时,对于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应该有制度配套,以免让他们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要真正实现严出,最根本的则是推进招生和培养制度的深层次改革。

再动真格!高校11名博士生将被退学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8月3日公布文件《关于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三十条和《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三十七条有关规定,我校拟对黄某某等16名研究生作退学处理。现将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0年8月3日至2020年8月9日,研究生本人对处理决定如有异议,可于公示期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逾期未提出申诉的,不再予以受理。今年被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退学处理的16人中,有博士生11人,硕士生5人,其中有10人专业为外科学。8月10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相关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上述退学处理决定是学校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学籍管理制度做出的,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四十条规定,已退学的研究生不能复学。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也曾在去年8月发布28名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去年的公示信息明确,这28名研究生系因“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8年,硕士研究生5年)内未完成学业”,方才作出自动退学处理。据@中国之声 今年1月报道,有近30所高校公布了超过1300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对于高校清退不合格研究生的情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1300多人被清退,和在校研究生数量相比,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这也传达出了研究生招录及毕业情况转变的信号。“按照高校正常的淘汰率,这个比例依然是一个小比例。但同时也是一个信号,相比于过去研究生的铁饭碗,你只要进门就相当于拿到学位了,这样的一个管理方式有了一些改变,就是对研究生的考核更加依据实际情况,成为一个有规则淘汰、进入的进程。” 储朝晖说。来源:澎湃新闻

吸血鬼

“清华博士生被退学”让严进严出成为高校管理常态

近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两份通知公告:《关于拟予马XX退学处理意见》和《关于拟予许XX退学处理意见》。公告称,清华大学拟对这两名博士研究生作出予以退学处理,由于难于联系到学生,无法直接送达本通知,特予公告送达。消息甫出,引来无数叹息:“被退学很可惜”。与此同时,更多的是认可声:“严进严出!大大的赞!”根据公告显示,马某某的退学处理意见是“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批准,连续两周及以上未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研究活动”。许某某退学处理意见是“未请假或者请假未获得批准,逾期两周未注册”。可见,校方根据《清华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拟对这2名博士生退学,是清华大学严格校风的做法,彰显的是从严治学的精神。大学不是用来混的,“严进严出”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曾表示,中国教育“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应该扭转。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取消“清考”、严进严出。让我们乐见的是,“严进严出”正在成为高校管理常态。2018年,深圳大学被退学博士、硕士研究生132人,74%是因为未写学位论文或学位论文达不到申请学位的要求无法毕业而退学;今年3月,合肥工业大学对46名硕士研究生予以退学处理,因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或超过学校规定期限未注册而又无正当理由,且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未参加学校的教学活动;广州大学72名研究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被退学处理……曾有人这样感叹:“中国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太轻松了。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任务也一点点加大,大学是最苦的;而中国的有些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四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四年,积蓄人生黄金能量的四年。”不可否认,“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曾是多少人的口头禅。然而,大学本该是积蓄人生黄金能量的最好时光,以这样的时光“混日子”何其可惜?唯有大力改变“严进宽出”的模式,健全合理的淘汰机制,才能倒逼学生学习,保证教育质量,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这是对人才负责,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而今,公告已出,不管结果如何,作为国内一流的清华大学已表明“严进严出”的态度,足以为其他高校率先垂范,也足以为广大学子敲响警钟: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再不努力就毕不了业了!(特约评论员 胡辉)

田巴

教育部:2018年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8.21%

为全面总结2018年全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状况,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委托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研制完成《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和全国1000余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紧扣“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等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要求,以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采用海量数据挖掘、多维案例分析、大规模问卷调查等方法,呈现高校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效,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本科教育全面振兴。2018年,教育部通过全面布局“四新”建设、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部署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颁布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在本科教育关键领域“谋突破、上水平”,打响新一轮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报告》认为,高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工作有序开展。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动高校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深化思政工作改革,建立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机制,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2018年,全国培育“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125家,以“三全育人”为导向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200项、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设项目20个。《报告》表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按照《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高校在教师聘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坚持师德第一标准,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2018年,高校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8.21%,较2017年增长1.5个百分点;行业背景教师占比17.68%,较2017年增长5.8个百分点;辅导员队伍规模从2017年的58750人增加到2018年的65571人。《报告》显示,高校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作持续推进。2018年,高校打破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的壁垒,将社会课堂、虚拟课堂引入传统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高校累计开设专业实验课达到144.17万门,累计建设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210个、校外实践实习基地22.6万个,实践育人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深化科教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截至2018年底,452所高校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达30.49万人次。《报告》强调,高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得到明显改善,“大学质量文化建设”呈现新风貌。各级财政加大高等教育投入,高校生均教育经费(全日制学生)达到3.27万元。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得到强化,教育部认定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91门,上线慕课数量达到8100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政府完善质量标准,强化外部教育教学评估;高校内修教学督导、专项评估、常态监测,质量文化得到培育和养成,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成为主旋律。《报告》反映,学生学习体验满意度不断提升,大部分学生对自身成长与收获满意。2016—2018年,学生对课程教学和学习风气的满意度得分分别为64.48、66.25、67.62和60.75、61.64、63.83,呈现持续上升趋势。2018年,7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确立明晰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极大或较大提高,75.9%的学生认为大学期间自己的合作能力有较大或极大提高,74.1%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成长与收获满意。与此同时,《报告》还指出,部分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未完全落实。部分高校对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落实保障度不够,制度保障教学、全员服务教学等落实不到位,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仅为77.11%。二是教学模式创新性不足。部分高校慕课、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不足,高校专业课小班化课堂(30人及以下)平均开设率仅为29.11%。三是学习过程管理总体不严格。部分高校课程学习难度、挑战度不高,考核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2016—2018年,高校学业挑战度总体上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四是师德师风建设未形成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统筹领导力度不够,个别教师不能认真履职尽责,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师德考核在教师考核评价中被弱化。此外,《报告》还进一步指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待继续健全完善。评估制度设计需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立德树人评估指标尚不够具体,高校分类评估有待进一步完善。高校在职称评聘、职务考核、激励奖励、资源分配等方面依然强调“帽子、课题、成果、经费、奖项”等指标,人才培养成效的评价标准尚未得到充分体现。目前,《报告》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