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部为高校科研管理松绑鬼作秀

教育部为高校科研管理松绑

据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胡浩)记者27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党组印发相关通知,对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科研管理松绑助力。通知明确,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通知还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

范蠡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启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对“2021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首次启用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深化流程再造,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着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据了解,自治区教育厅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规划、设计、调研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构建了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高校科技计划体系,提高了高校科研管理效率,该平台操作便捷、特点突出,具备三大优势功能:一是实施全流程一站式管理,在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开展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自治区教育厅将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成果管理及结题验收等相关流程放在线上,同时,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源,通过教师个人标识码进行账号分配,一人一码,一码一账号,一个账号参与项目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实现了“一个账号一站式管理”。二是可实时跟踪办理情况。三是保证项目评审公平公正。(记者 苗青 王中宙)【来源:正北方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咕噜牛

陕西高校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累计已达400余个

西安1月8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8日从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全省高校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累计已达400余个。“十三五”以来,陕西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保障,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研诚信及科技安全等出台各类政策文件及管理办法30余项,坚持尊重科研规律、尊重科技人员,优化科研管理。高校科技政策体系日臻健全,科技评价改革走向深入,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科研人员负担不断减轻、自主权持续扩大,高校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十三五”时期,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陕西省支柱产业,该省加强科研平台布局建设,推动国家和省部级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实现优势资源有效集聚,大力开展有组织的科研。目前,全省高校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4个(含省部共建),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47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6个,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6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个,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4个,新型智库25个。全省高校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平台累计已达400余个。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陕西省高校积极发挥科研育人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支撑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2019年,全省高校投入科研人员81383人,较2015年增长24.41%,科研人员中,高层次人才比例持续提升,人员结构更加优化。(完)【编辑:郭梦媛】 【来源:中国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介绍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关键。借助智慧化校园建设和教研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搭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是实现实验室智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载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实验资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实验资源管理”实现从仪器设备的申报、审批、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使用、维修、报废、档案管理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使实验资源管理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根据实验室不同危险源(人、物和环境),配备应急预防设施。对进入不同危险等级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分类培训和考核。给予相应门禁授权的师生,方可准入对应实验室开展实验。建立退出机制,定期对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安全 ;“考核评价管理” 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实验室开放效能考核,以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发共享程度 。通过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一图(物联网感知终端——学校全景三维地图)、一网(打通各信息“孤岛”,将学校各要素传输给“一云” )和一云(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让数据产生价值)。平台功能优势:1.实验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是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学校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学校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最大程度提高使用效率,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搭建了覆盖学校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事务的网上办公和业务处理以及统一规范、功能完备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全业务、2.全空间管控的校级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使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本系统主要包括预约管理、科研券管理、信誉积分、服务评价、培训考核、查询与报表、远程监控、耗材管理、交流论坛、收入分配、承接项目、设备维修、移动终端”等功能。3.实验室安全管理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沿阵地,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是实验室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前提条件,实验室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设备和公共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考试、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检查与评比、实验危险源管理、危化品仓库管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门禁监控管理、实验室安全准入退出管理等功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对全校实验室基础信息、实验室立项规划、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室预约管理等进行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设备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能。该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等功能。

京房

助力科研管理再“松绑”

对于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说,“层层审批、人人存疑、每票必核、违规难罚”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成为他们心头绕不过去的“一道坎”。日前,教育部再次就科研管理自主权问题,印发《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这份引发万千科研工作者关注的文件,究竟传递出怎样的政策意图和实践考量?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体现在哪些方面?关键词:获得感更大的预算调剂自主权【文件信息】《通知》指出,各高校要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一站式”服务,各种管理事务限时办结,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效率。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预算调剂自主权,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切实解决“报销繁”问题。《通知》强调,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审计、巡视巡察等部门要统筹规范各类监督检查,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科研项目完成(验收)前,一般不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各高校纪委要强化政治监督,针对中央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堵点难点、科研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加以解决,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要严肃问责。【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聚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等方面,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教育部党组高度重视,积极指导高校贯彻落实。但实践中发现,仍有部分高校在贯彻落实科研自主权过程中有顾虑,不敢接、不会接、不愿接,导致政策红利没有充分释放,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近年来,我们大力推动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下发了不少文件,但一直有科研人员反映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这说明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仍有许多“坚冰”要破。《通知》的出台,是为了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切实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专家点评】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教授沈有禄:尽管下放科研经费管理权非常重要,可基层执行时总是有所顾虑,怕自己承担责任,故放权执行效果还是不理想。教育部此次下发通知,就是要强化基层对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在于扭转每票必核,审批报销效率低下的问题,把广大科研工作人员从报账的烦琐事务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从事科研创新与服务工作。但目前,基层财务部门的担当意识还不够,不作为行为还比较普遍,高校基层财务部门在省级财务部门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措施时,就不敢接、不愿接,使科研人员从国家政策中获得感不强,将来需要加快省级部门出台相应配套政策的步伐,学校才敢接、敢做下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姜朝晖:科研工作,对于建立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学研究发展、赋予科研工作更多自主权的文件,为科研工作“放管服”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但是,从政策出台到具体落实,大多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加上我国高校数量众多,情况迥异,在落实政策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高校及时落实中央精神,做出一些改革,让科研人员享受了政策红利;但也有些高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未能及时落实政策,比如,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要思想理念跟得上,同时也还要有相配套资金做支持。从总体上看,科研工作者的获得感还有待提升。关键词:创新活力把科研人员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文件信息】《通知》指出,各高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办法,要体现教学科研经费与学校行政管理经费的差异性,合理区分业务活动与公务活动,支持科研活动规范、高效开展。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按国家规定执行,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横向科研经费除上述费用外,可按实际需要开支少量科研活动接待费,由学校确定具体管理办法,严格管理。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特别是对于科研急需的设备和耗材,要落实特事特办、随到随办的采购机制,明确适用情况,确定可不进行招投标程序的采购情形。《通知》明确,要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把科研人员从报表、报销等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通知》在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细化科研经费管理、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强化科研部门责任、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直指科研管理长期存在的问题。比如,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此外,赋予科研管理更大的自主权,既要应放尽放,又要有明确的底线要求。因此,《通知》明确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专家点评】沈有禄:《通知》及之前的相关文件已经赋予了项目负责人和基层管理单位更大的经费预算自主权,也增加了提取间接经费用于奖励科研工作人员的绩效,这对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基层财务部门要敢于担当,需要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才能把科研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报账事务中解放出来。在缩短审批程序、3年期以下项目不再中期或过程性检查,现在基层科研管理部门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在落实项目负责人经费预算自主权上基层财务部门也给了较大的自主权,这些值得肯定。但基层财务部门还没有真正把科研工作人员从烦琐的报账事务中解放出来,基层财务部门还要狠抓落实、强化服务意识和端正自己只是审批或管理而不增强服务的态度。姜朝晖:激发创新活力的前提,是要让科研人员有获得感,但更重要的是要遵循科研规律,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合理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有助于推进科研工作的开展;但过于烦琐复杂的科研管理制度,对科研工作则是非常巨大的消耗。许多高校科研人员,忙于填表,忙于粘贴发票,同时还要面对各种检查,必然影响科研工作专注度和成果产出。《通知》中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报销更加简化,横向科研经费适当灵活,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可用于科研绩效奖励等,确实能让科研人员拥有获得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力。同时,《通知》中简化仪器设备的采购、建立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制度以及3年以下项目不做过程检查等,可以最大限度让科研人员从繁杂的填表、报销、应付检查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专注于科研工作,必然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创新。关键词:红线底线增强高校科研自主权的可操作性【文件信息】《通知》指出,科研人员不得弄虚作假,骗取科技项目、科研经费以及奖励、荣誉等,不得在科研经费中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不得将科研经费挪用于非科研用途,不得把外协单位作为逃避监管的法外之地。项目负责人如与外协单位有利益关联,应在签订外协合同前主动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备。担任党务、行政职务的科研人员,不得利用审批、管理职权在项目申报或经费分配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或竞争优势。《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制定违背科研诚信要求行为调查处理办法,明确调查程序、处理规则、处理措施等具体要求。涉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的信访举报,先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办理。【权威解读】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划出政策红线底线,增强高校科研自主权的可操作性,解除高校后顾之忧,是《通知》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是科研自主权落实的主体,政策举措能否落地见效,科研人员能否有获得感,关键要看高校是否能把下放的权力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操作措施。为此,《通知》明确高校党委担负落实科研自主权主体责任,切实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通知》从充分保护科研人员的角度出发,着眼于抓早抓小,改进工作机制,强化科研管理部门责任,层层设置“防火墙”。涉及科研经费使用问题的信访举报,先由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办理,发现存在违规问题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予以通报批评、暂停项目拨款、终止项目执行、追回已拨项目资金、取消项目负责人一定期限内申报资格等处罚。涉嫌违纪的,由高校纪委调查核实,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处理。涉嫌违法犯罪的,由高校纪委调查核实后按规定移送地方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并配合依纪依法妥善处理。【专家点评】沈有禄:再次强调科研经费使用的红线,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罚力度,有利于确保科研经费管理权下放,解放科研工作人员于烦琐的报账事务,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骗取国家科研经费的行为可以放任自流。未来,可通过设立基层科研经费管理与保障方面的负面清单,对负面清单以外的财务报销与管理行为都应该给予支持,把进一步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落到实处,做好国务院、教育部、省及高校间相关制度的衔接,避免基层财务及科研管理部门无章可循,不敢接、不愿做。姜朝晖:落实高校科研自主权,不仅是要在“破”上下功夫,同时也要在“立”上做文章。高校科研工作相当长时期管理过死、过细,就在于科研管理部门担心“一放就乱”的风险,事实上这是因为没有真正建立严格的追责制度,或者严格的执行。虽然有极少数的高校科研工作者被亮过“红牌”,但总体上仍是极少数,制度规范和约束得还不够实、不够严。根据《通知》要求,各个高校要因地制宜研制适合自身的科研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让他们真正有获得感;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对科研工作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增加惩戒力度和机会成本,这样才能守住一方科研净土、营建良好的学术生态。来源:光明日报

太一形虚

2019年教育部重量级科研平台评估结果出炉,八所高校整改或未通过

就在今天,教育部科技司在官网公布了2019年度教育部工程中心评估结果,那么我们先来看看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地位到底是怎么样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虽然教育部工程中心重要程度不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仍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这次教育部工程中心评估是依据《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评估细则》,从2019年10月至12月,教育部组织开展了能源与矿业、环境与轻纺、土木、水利与建筑等领域7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定期评估。评估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经过多方考察与评价,教育部于今天在官网公布了此次评估结果。教育部希望通过这次评估,促进有关学校和参评中心认真总结,以评促建,切实加强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发挥中心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牵引作用,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此次评估有12个中心被评估为优秀,包括大型地下洞室群、建筑节能、生物采油等教育部工程中心。山东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85高校表现较为优秀,东华大学、南航、中国地质大学等211高校同样表现不俗。而在一众985、211高校中,武汉纺织大学作为唯一一所双非高校评估结果也为优秀,作为全国唯一以纺织命名的高校,武汉纺织大学在纺织印染学科方面优势明显,此次的优秀成绩也是实至名归。而有54个教育部工程中心获得良好的成绩,占比还是比较大的。985高校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等表现依然亮眼。在这54所高校中,双非高校占了多个名额,可以看出这些双非高校虽然得不到像985、211那样的资源支持,但是仍然利用有限的资源正在努力发展。像长沙理工大学入选了两个良好类的教育部工程中心,重庆交通大学也是,证明双非高校的实力也都在进一步增长,慢慢向985、211靠近。此外还有八个教育部工程中心评估结果为限期整改或未通过,当然对于这些高校来说不是好消息,但是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能拿着国家的经费和仪器但是出不了成果。相信这八个教育部工程中心会知耻而后勇,限期整改的需要好好建设这一科研平台,争取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独生子

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公示

信息时报讯(记者 孙小鹏 通讯员 王艳君)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拟立项名单。全省重点平台、创新团队项目、重点领域专项和重点研究项目共拟立项323项,其中人文社科类98项、自然科学类225项。据悉,2019年度广东高校科研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研项目包括创新团队项目、重点领域专项、重点研究项目、特色创新类项目、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其中特色创新类项目和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按照学校自主组织专家评审并报省教育厅备案审核的方式予以立项,未在此次公示之列。而重点平台、创新团队项目、重点领域专项和重点研究项目,则首次实行全省所有公民办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统一申报、公平竞争,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的方式,择优予以立项。在拟立项的项目中,公办高校包办了323项中的301项,民办高校仅获得22项,其中有7所民办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共立项11项,5所民办高职院校共立项11项。值得关注的是,在12所民办本专科高校获得的22项2019年度广东省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中,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获得1个重点平台、1个重点领域专项、2个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共4项,立项数全省民办高校排名第一。据了解,此次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共组织申报了包括重点平台、创新团队项目、重点领域专项和重点研究项目在内的四个类别6个重点平台和项目,最终有4个在与全省高校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该校校长李国年教授主持申报的“广东高水平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研究院”获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立项。该校作为全省获得2019年度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立项的12所高校中的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实现了省级重点科研平台的突破,彰显了该校办学软实力。此外,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刘海宏副教授主持的《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振兴政策绩效研究》获重点领域(乡村振兴战略)专项立项,机电与汽车学院副院长陈友鹏副教授主持的《基于物联网的草地贪吃蛾实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和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邵孟良副教授主持的《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获得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立项。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高级别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已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省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省级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领域专项、省哲社规划基金等五大类高水平项目立项,形成了包含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和1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在内的重点科研平台建设格局,并着力构建奖励、考核、服务三位一体的科研工作机制,推动学校形成申报高水平项目、收获高水平成果的科研工作新局面,促进学校办学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今年,该校又将启动标志性成果培育等特色工作,持续加大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力度,为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升格本科院校奠定坚实基础。

盗道道

「管理科学」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有力抓手。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的逐年增大,国家科技政策和评价体系的大幅调整改革,高校的科研管理与统计工作日益烦重复杂,切实落地放管服的政策,将科研工作者从繁琐的财务报销事务中解脱,依托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优化科研管理工作,有助于构建数字化校园环境和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高校科技管理水平。1.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1.1传统信息化管理模式缺乏部门协同高校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涉及学校多部门数据交换,包括科管部、人事、财务、研究生院、校办、资产等部门,科研经费和业绩考核等多形式数据的交互共享,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目前高校的现状是各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缺乏部门协同,学校内部系统平台太多,开发模式不一,各自开发的软件系统使数据交换困难,师生体验无法更新,浏览器升级和兼容的压力突显,导致信息化便利快捷的优势减弱,解决已建立的应用系统间的信息集成和部门协同成为关键。1.2过程管理和模块管理功能之间信息化衔接不畅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对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研究与结题的全过程管理,也是对科研绩效、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决策支持和科研统计等工作内容的模块管理。科研信息按照科研项目、成果、产权和绩效的不同分类进行汇总,按照学科部门进行统计分析,向学校决策者提供科研工作发展趋势和深度数据,以实现科研情况有效评价。但实际情况通常是模块管理与过程管理不能友好衔接,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产生冗余数据,数据信息不一致、不同步,过程管理和模块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系统分层、集成与协同,功能逻辑不清、衔接不畅,导致有的系统就是一个记录本,没有进入业务流动中,大大降低了信息化的灵活高效。1.3内部信息化顶层设计不够,信息建设投入不足高校科研信息化建设不能脱离学校的组织构架和人员资源大环境,要与学校总体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规划保持一致,应该是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目前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统一规则,不能依据国家“十四五”科研战略规划的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形成有效的分步实施战略。另外,也普遍存在对信息化建设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支持不到位问题,信息化建设不只是辅助手段,更是推动信息进步、科研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动力,没有把此重要性上升到认识层面。2.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高校科研信息系统的需求与功能2.1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系统需求数字化校园是基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建立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宣传、安全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全面数字化系统,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要满足以下功能设计和需求:完成科研项目立项功能,同时对科研项目的成果论文、著作与专利进行信息化管理;实现与财务部门对接,完成无纸化的科研经费管理;实现科研项目信息的延展性功能,包含科研成果级别、论文引用、科研能力指标评价和数据统计;实现科研数据报表自动生成,完成多方位跨部门科研数据查询和统计功能;实现人机友好交互界面功能,包括多部门软件兼容扩展和良好的数据存储分析与安全保密能力。2.2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构架按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具体过程,信息系统具有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绩效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统计报表等基本功能,实现以上基本逻辑功能,需要对科研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分解和集成,建立多构架模块功能。第1层级是以科研项目负责人信息作为人员信息,录入相应的信息数据,包括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科研成果、科研专利和科研著作等;第2层级是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评估体系,包括综合评估科研项目和科研论文的级别及科研经费额度,对高校各科研负责人、课题组、学院的科研综合水平和整体实力进行评估,以及对不同学院的科研人员在一段时期内的科研考核得分进行数据统计;第3层级是科研项目数据的存储管理备份还原、科研信息系统权限设置和职能分工,生成最终统计数据信息,并具备分类查询、定期统计分析的功能。2.3信息系统的系统门户功能与设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门户建设包括个人门户和对外门户两个逻辑功能,针对不同用户,为多信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个人门户功能是由针对科研人员点对点的科研通知、学校OA系统、校内发布的科研信息综合服务门户组成。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科研OA系统查看科研项目的相关数据,提交科研成果到学院二级管理部门审核,然后经过科研管理部门最后审核后生效。对外门户功能主要包括科研外部门户网站,是科研管理工作对外信息发布的界面,实现科研信息的动态更新,形成校内外科研交流的平台。门户功能建设可以按照高校需求完善自定义策略,围绕成果交易和学术交流,形成适合高校自身特色的功能模式。3.高校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3.1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链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研项目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信息系统建设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系统资源,注重高校内部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简化系统开发难度,避免系统重复建设,实现科技项目全链条在线管理,减少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人员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加强不同层级、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动,尤其完成与财务部门的对接,打通业务费和财务报表关联,在教师层面实现项目、财务和成果的一站式突破,完善成果与项目月报季报制度的数据共享关联,加强流程、资源和人员的关联性,利用多形式数据交互共享,推动部门协同,提升师生体验,解决浏览器升级兼容的矛盾与压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的结合。3.2构建适应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模式高校科研管理以科研管理部门为桥梁,完成上级管理部门向下级科研人员的信息发布,同时提供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科研管理部门“传达室”的现状,加速了管理模式向网络化的转型,科研管理人员成为信息发布和集合的结点,借助多个层级和不同关联部门的信息交错辐射,实现科研信息的网络化传递,项目管理层级和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信息化进程把科研管理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有助其致力于更多的宏观思考。管理流程的改善,管理效率的提升,更大限度地激发出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适应现有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柔性组织和管理制度。3.3加强高校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培养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管理队伍作为学校科研政策制定者、制度执行者、组织协调者和服务者,是一支非常重要的队伍,培养一批知识体系完整、管理意识强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十分重要。通过参加各类信息学术讲座、信息技术培训与竞赛活动等途径,强化科研管理人员对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特质、管理信息化的最新要求与模式,调动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适应新的科研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科技管理体系创新主体作用。3.4建立高校内部诚信监督与风险警示制度高校科研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强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科研项目信用管理机制,通过高校内部诚信监督与风险警示,形成诚实守信的科研创新环境氛围。科研项目负责人作为信用体系责任主体,对项目的进展执行情况和结题验收形成年度报告,依托系统查询检索功能,对照分析科研项目执行完成情况,形成失信行为记录,建立统一的失信行为数据库。风险预警制度是实时监督和检查科研项目实施过程,对于存在失信行为的科研人员进行风险预警,并及时打通失信行为数据库联网,通过数据共享,限制失信科研人员在各系统中的功能流动,进一步增强科研项目诚信管理。4.结语智能化网络技术与现代化信息技术加速了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进程,管理的创新依靠管理工具的创新,更加依靠管理理念的创新,完善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建立适应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水平才能迈上新的台阶。撰稿:刘少娜 同济大学(转自《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11期)

按摩师

教育部为科研管理“松绑”:赋予高校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7日从教育部了解到,教育部党组印发相关通知,对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管理自主权、优化管理服务、加强诚信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完善监督机制等作出明确规定,为科研管理“松绑”助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通知明确,科研人员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等,由高校结合学校实际自主确定开支标准、报销范围,优化审批程序,简化报销手续;用于科研活动的仪器设备、耗材备件以及服务、工程的采购,各高校要根据科研需要,制定具体办法,缩短采购周期,简化采购流程;减少科研经费报销各类证明材料,缩减审批环节,简化报销流程,推进网络服务;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完善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制度,根据科研需要和科研人员意愿,统筹落实专门经费、专职人员。各高校科研项目中提取的间接费用,要更多用于科研绩效奖励,加大科研人员绩效工资比重。同时,建立检查结果共享机制,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活动的干扰。(完)

夺命号

2019 CDPDL高等教育科研管理分会丨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研讨会暨“双对接双助力”专项行动推进会成功召开

继8月8日“全球知识创新服务业发展高峰会议暨2019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盛大召开之后,由吉林省教育厅主办,长春工业大学和中国知网联合承办的 “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研讨会暨‘双对接双助力’专项行动推进会”于9日在长春工业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召开。会议聚焦高校科研管理服务创新,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提升及成果转化,促进我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吉林省教育厅副厅长、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孙长智,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会轩,同方知网副总赵凤华分别致辞。研讨会由教育厅科研处副处长曾繁明和闻博共同主持。孙长智在致辞中强调,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创新驱动发展,把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服务吉林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以“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为导向,大力实施高教强省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双特色”建设,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加速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有效对接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和地方科技攻关项目,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校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他也指出高校科技创新发展,关键是科研管理创新,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科学高效管理,深化科研评价改革和科研服务水平,从而促进项目深度融合,加速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张会轩在致辞中指出,长春工业大学多年来一直将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与企业积极对接,已助力形成诸多行业领先企业,积极促进“双对接双助力”专项行动落地。同时,张会轩校长也表示科研问题“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结合企业实际”,才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最佳路径。赵凤华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知网围绕高校科研工作全活动周期不断进行服务地深入,开发了研究型学习平台、科研选题分析平台、知识管理与协同创新平台、腾云数字出版平台、文献评价及科研成果评价、转化平台等多种产品,力图打造从个人到团队,从科研选题、到知识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评价、知识转化的一站式科研服务链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好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策部署,聚合高校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发展要素,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用结合、协同创新”为导向,省教育厅与省工信厅联合开展“双对接双助力”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十百千”专项行动。来自吉林省26家企业及高校科研团队代表一一签约,将高校科技成果落地企业,提高企业创新力,助力省内产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详细地介绍了人才与科技评价方式演变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科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人才与科技评价导向问题的新思路。同方知网知识管理研究院科研管理大数据研发中心主任韩文从项目情报管理、科学研究、知识管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科研分析与报表管理等科研全过程进行了深入剖析,清晰展示了互联网与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如何在规范科研管理、支撑科研决策、提高科研管理效率等环节发挥作用。东北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王春雨从新文科的背景、新文科的思考、新文科的时间三个方面梳理了高校科研管理创新的新思路。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伍军红以成果大数据如何帮助高校随时掌握国内外高校学科建设状态,指导科学决策,进行详细汇报。广西大学科技处处长廖小平分享了对科研团队建设与创新能力提升的思考。同方知网科研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张艳丽就创新协同支撑科技建设作深入汇报。南京大学创新创业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董婷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发展历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基本现状、国内外协同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模式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成果管理优化的方法论。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阐述了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情况,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新模式。本次会议报告精彩纷呈,汇聚了海内外学者、专家的智慧,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院校领导、科研管理的负责同志,20余所企业代表共270余人参加本次会议,为高校科研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指导方向。(中国日报吉林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