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还需补齐哪些短板慎守其真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原标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还需补齐哪些短板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须高新技术,另一方面是高校有六七十万件高价值的发明专利在“沉睡”。本报4月11日一版头条推出《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名工科教师翻越成果产业化“四座大山”的启示》,报道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从基础研究走到产业化的创新事迹,连日来持续发酵。当前,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说,如何打通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之路,让高校更多的“张跃明”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迫切而紧要。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产权不清晰,教师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专利质量参差不齐,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教授搞科研的思维不适应市场,缺少专业的中介机构”等短板。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以期解决这些短板问题。探索“现金+股权”的混合转化模式,推进重大成果转化产权不清晰问题,高校教师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这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大短板,也是大量高价值专利“沉睡”的重要原因。中南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李昌友介绍,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中南大学2014年就出台了《中南大学技术成果股权及权益分配规定》,并探索“现金+股权”的混合转化模式,推进重大成果转化,让科研人员既获得了真金白银的现实收益,又通过股权激励使其获得企业的长期收益;对受让企业来说,既减轻了支付较大数额转让费用的压力,又将科研人员切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2016年至今,中南大学9项单项金额过亿元的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让,走在了全国高校前列。”李昌友介绍,该校教授赵中伟为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一种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田红旗院士为第一发明人的发明专利“轨道车辆实车撞击试验系统”“铁路大风监测预警系统及方法”分别获得第十九届中国专利金奖、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金奖,这些中国专利金奖的项目累计产生了近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引导专利“脱虚向实”,在职称晋升和科研考核中增加成果转化情况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遴选了多所高校进行试点,探索高价值专利的科技成果转化。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专利质量参差不齐,数量庞大而质量不高,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大短板。而引导专利“脱虚向实”,正是武汉科技大学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经验。“高校教师申请专利有的是为了满足结题验收,有的为了拿到绩效奖励,有的为了通过年度考核……这些为了专利而专利的现象,极大浪费了科研资源。”武汉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佘春雨说,经过深入调研后,武汉科技大学调整了学校专利奖励的政策,取消专利申请的资助,减少授权专利的奖励,专利要实现转移转化才算科研成果。而针对缺少专业的中介机构,教授搞科研的思维不适应市场的短板,武汉科技大学在科学技术发展院增设“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中心”,负责教师专利的统计管理、转移转化,明确专利转化过程中的产权关系、利益分配等,提高专利的转化率和项目的成功率。同时,学校通过同行推荐、参加展会等方式,挑选了北京、武汉8家第三方机构,帮助高校教师通过“信息匹配”转让专利。“除了物质奖励,职称评定也是高校教师搞科研最重要的‘指挥棒’。这两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在职称晋升和科研考核中,增加成果转化情况,引导高校教师把科技成果转化摆在重要位置,提高高校科技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倪红卫说,“这样做的效果显著。2019年武科大转让专利许可仅10余项;2020年,转让许可猛增到120多项。”记者了解到,武汉科技大学的技术成果转化中,不少是解决“卡脖子”的高价值成果,比如,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樊希安研发的国内首批微型半导体制冷芯片,以3项专利技术作价1040万元入股,和湖北鄂州一家企业一起创办了学校历史上首个专利融资的科技公司。目前,已经成功实现产业化,订单不断。李昌友介绍,中南大学也有类似的例子,该校冶金院教授徐徽长期在青海盐湖搞科研,彻底解决了镁砂中间体氢氧化镁过滤性能及洗涤性能这一技术难题,并顺利实现产业化,为我国盐湖镁资源的利用开创了新的天地。学校把他破格晋升为教授,今年学校准备出台文件,在职称评定中加入科技成果转化内容。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中试基地建设需要政策、资金支持中试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必经阶段,缺乏中试基地也是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大短板。“南华大学‘十三五’期间共授权专利1762件,其中大半是高价值的发明专利。”南华大学副校长陈国民介绍,南华大学也搭建技术集成的中试基地,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技术转化专家团队,并借助第三方平台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形成全价值产业链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技术转移示范区,但总的来看,当前高校在中试基地等建设方面还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陈国民建议:“继续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的投入力度,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中试基地方面加大投入;各级政府也可以为企业需求与高校成果牵线搭桥,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技术对接盲区的问题。”(本报记者 袁于飞)

君吻

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策源地”

本报讯 记者孔爱群报道 “省级大学科技园实行认定管理,申请认定需具备10个条件;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加强和规范全省大学科技园建设与管理,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日前,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修订完成了《辽宁省大学科技园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辽宁省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一定科研优势特色的高等院校为依托,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原则,将高等院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势创新资源紧密结合,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开放协同发展,促进科技、教育、经济融通和军民融合的重要平台和科技服务机构。它是全省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高校师生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基地。《办法》提出,申请认定省级大学科技园应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需实际运营时间1年以上,管理规范,制度健全,运营状况良好,具有职业化服务团队,经过创业服务相关培训或具有创业、投融资、企业管理等经验的服务人员数量占总人员70%以上;具有边界清晰、布局合理、法律关系明确、总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的可自主支配场地;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场地面积应占科技园可自主支配面积的60%以上;建有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园内在孵企业30家以上,其中20%以上在孵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50%以上的企业在技术、成果、人才等方面与依托高等院校有实质性关联等10个条件。辽西北地区高等院校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在相关指标方面可适当放宽。运行管理上,我省对省级大学科技园运行情况实施统计年报制度。每年1月底之前应向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报送上一年度总结报告和相关统计数据。绩效考核优秀的予以表彰,并优先向科技部和教育部推荐申报国家大学科技园;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省级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

世硕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补齐哪些短板

科技深一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需补齐哪些短板】一方面是企业转型升级亟须高新技术,另一方面是高校有六七十万件高价值的发明专利在“沉睡”。光明日报4月11日报道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成功攻克了工业机器人的RV减速器技术难题,打破了日本垄断的实践探索。报道链接: ,连日来持续发酵。当前,从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说,如何打通源头创新的基础研究到产业化之路,让高校更多的“张跃明”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战场建功立业迫切而紧要。据悉,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以期解决这些短板问题。①探索“现金+股权”的混合转化模式,推进重大成果转化。②引导专利“脱虚向实”,在职称晋升和科研考核中增加成果转化情况。③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中试基地建设需要政策、资金支持。来源: 光明日报本文来源:光明网

鲤退

深化科技评价改革 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一个地区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高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有助于促进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我省是科教大省,高校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数量、研发项目数量、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等均居全国前列。但我省高校科技输出合同数及合同金额、专利转化率等指标在全国排名较为靠后,说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质量以及效率还有待提升。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不足。长期以来,高校科技评价机制存在评价对象重个人轻团队、评价标准重项目论文轻成果转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等突出问题,制约了科技成果的转化。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突出质量导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我省高校应以此为契机,以深化科技评价改革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我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势,更好服务于“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助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建立健全多元评价机制。一是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探索建立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同时建立由用户、市场、专家评价为基础的外部评价机制。基础研究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建立国内国际同行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突出市场评价,实施用户、市场和行业专家参与的第三方评价。二是创新多元评价方式。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涉及诸多环节,需要团队全体成员通力协作。因此,须强化科研团队考核评价,科学设计科研团队和团队成员贡献认定的标准和办法,从而激励团队合作、提升协同绩效。建立健全分类评价机制。高校科技评价应针对不同类型项目、成果、人才采取不同评价方式。一是建立科研项目分类评价体系。对于基础研究项目,着重评价项目的学术创新性和科学价值;对于应用研究项目,着重评价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和应用价值;对于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着重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以及在支撑引领行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二是建立科研成果分类评价体系。对于基础研究类成果,着重评价新发现、新理论的科学水平和科学价值,不仅看“成果”更要看“效果”,主要关注科研产出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学术界的积极影响。比如学术论文的评价,应强化代表作同行评议,弱化SCI论文数量等指标;对于应用技术类成果,应突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比如进一步强化高价值专利及专利转化运用效果。三是建立科研人员分类评价体系。建立与岗位特点、学科特色和研究性质相适应的评价指标。对主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着重评价其提出和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能力、成果的科学价值、学术水平;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员,着重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专利转化应用情况和对产业发展的实际贡献;对主要从事科研管理服务和实验技术的人员,着重评价其服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建立健全长效评价机制。改革“一锤定音”的高校科技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长效评价机制。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突出科研中长期目标导向,鼓励持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克服评价考核过于频繁的弊端。对于需要长期探索和检验的基础研究,应设置较长的评价周期,以避免科研创新的短期化、功利化、盲目化。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应注重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一方面,市场存在迫切需求,要求科技成果及时高效地予以满足;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较长,一般要经历产品初步开发、样品实验、中试、产品验证、规模化生产、市场检验等阶段,才能逐渐与市场需求对接。因此,对于高校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的评价应同时遵循市场需求和科研基本规律,坚持长期评价和短期评价相结合。(作者系湘潭大学商学院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湘潭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世硕

两部门:鼓励高校在海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证券时报网8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鼓励高校在海南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支持海南在陵水国际教育先行区、乐城先行区等重点开发区域设立高校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计算机及大数据、人工智能、海洋科学等各类科研成果转化基地,鼓励高校科研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海南创业、兼职、开展科研成果转化。鼓励高校在保障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参与符合国家战略的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満州編

「教育科学」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在新时代稳定发展的背景下,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正在不断提升,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企业,才能够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减少不利因素。其中针对高校科研工作来讲,其作为推动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需要得到重视。而且要想全面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仅需要重视自身的责任,还应该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从而能够制定出针对性对策,使得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日益提升。1.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原因在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推动下,高校科研水平正在不断提升,而且在研究与创新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突破,使得我国高校每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数量不断增加。但遗憾的是,这些科技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转化率始终在10%~50%。因此,为了有效解决科研成果转化率无法有效提升这一问题,则需要强化对转化工作的重视,全面分析影响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多帮助。1.1科研经费不充足,无法进行有效分配据实际调查分析,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都在实施扩建工作,对资金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再加上区域银行对高校贷款呈现惜贷的行为,这就导致高校扩建经费不够充足,从而会占用科研经费。如果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则会有很多项目会挤占科研经费,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会造成一定的限制,科研成果无法实现高效的转化。除此之外,目前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的分布通常都是根据科研人员的职称与项目级别进行划分,而不是根据市场价值进行评定,这就导致市场急需的科技成果没有教师研究,而是更加倾向于没有市场的科研成果。一旦受科研经分配不合理的因素影响,会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无法有效提升。1.2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在科技水平与经济的支撑下,目前各大高校已经走出象牙塔,而且综合能力较高的院校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园。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受多种因素影响,不仅没有走出象牙塔,还会有部分高校教师认为企业的钱不好挣,而部分企业则认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含量太高,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研究费用,这就导致两者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对称。这种不对称的现象出现会严重影响高校科研工作的开展,缺乏市场价值,若高校教师迟迟不愿意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不仅无法掌握市场情况,甚至会对教师的科研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总得来讲,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开展科研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媒介,尤其是诚信度相对较好的媒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科研的质量,而且会减少影响,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提供更多帮助。1.3缺乏激励机制由于部分高校职称的评聘政策较为重视论文、专著及获奖数量,对科研成果的推广认识度不够充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还会有部分高校重视学术、轻视技术,从而没有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激励方案,绝大部分教师并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影响高校科研成果的开发与利用。2.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分析2.1增强企业科技成果的需求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提升,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企业,自身的经济水平都在不断提升,而且企业作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部,要想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过程中取得自身的地位,则需要注重新工艺与新技术的引进,避免自身科技水平无法有效提升而被市场所淘汰。但是,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科技成果的商品化难度相对较高。因此,为了能够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则需要加强与企业合作,这样有利于优化传统单一科技研究存在的不足,同时可以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撑,使得科技研究工作不断创新,并根据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再加上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与高校及企业关系密切,需要得到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科技研究方向,加快企业的制度改革,保障高校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双赢。2.2制定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由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无法有效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则需要强化对各个环节政策的落实。首先,通过地方政府部门和专家制定产业政策及整体发展规划,这样有利于开发最直接的技术,借助市场竞争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其次,优化并创新科技人员的管理体制,全面分析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加强对财政支持的重视,从基础性研究转化为应用性研究,落实好各个环节管理要点,并合理的设计激励机制与竞争机制。最后,重视科技成果的同时,还应该搞好经济生产部门的科技成果研发工作,建设高校科技成果开发中试基地,控制科技成果的投产时间,真正意义上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2.3完善技术市场,建设成果转化平台高校在实现技术转型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市场的完善,有效解决技术成果部门分割的问题,确保高校科技成果能够在不同企业、不同区域运用。首先,需要加强对技术市场的开发与培育,地方政府可以支撑建设科技贸易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等,还应该注重建设技术网络,发布科技成果并提供科技服务。其次,强化对多种形式技术市场的重视,解决技术单一、经营效率低下等多种问题。适当的研发技术交易方式,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保障高校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使得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顺利完成。再次,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并完善有关制度,这样能够统筹规划设计,推动技术市场与信息市场的对接。最后,根据有关政策,落实好科研资金的运用,优化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重新对高校科技转化资金的配置,合理地利用高校科技资源,建立市场领域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更多帮助。2.4推展多元化科技融资渠道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资金不充足会严重影响转化率的提升。因此,高校需要加强对资金渠道拓展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每一环节工作的开展,同时可以确保经费大幅度提升,减少影响因素的出现。首先,增加各级财政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合理地对研究与开发资金进行配置,保障科技经费的日益提升,而且地方政府还应该制定鼓励机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降低税务费用,还可以提供信贷担保,帮助高校科技成果研究启动市场,并有效对市场风险进行控制。其次,针对重大科技成果,需要做好全面分析,建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严格规划方案,并且可以将企业、银行等外资资源进行整合,改善转化条件,促进转化效率的提升。最后,支持高校通过多种方式筹集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避免受资金问题影响而限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2.5支持校办企业,落实科技立法校办科技企业作为科学技术转化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盈利的方式填补科技成果产业化阶段的资金缺口,最大化发挥校办企业的作用。但由于校办企业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还会出现生产型企业困难的情况,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将资金应用到人才培养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上。除此之外,强化对科技立法的重视,保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尽可能避免产品上市而出现大批次的仿品。针对侵权现象,需要追究工作人员刑事责任,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更多帮助,促使科技转化工作有序的进行。3.结语总而言之,高校作为我国科研事业的主力军,虽然其科研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无法有效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众多影响因素,从高校的自身出发,提出战略性管理方案,强化对各个环节管理工作的重视,培养并造就成果转化人才,加大对成果转化的投入,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成果转化形式,使得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得到全面提升。作者:王延明 (辽宁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新科技》杂志2020年第2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白外套

工科院校评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转化这项

几十万件高价值专利在“沉睡”工科院校评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转化这项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光明日报4月11日一版头条刊发《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名工科教师翻越成果产业化“四座大山”的启示》,报道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自主创新的实践探索。由于张跃明一直在生产一线搞科技成果转化,到了50岁还因论文没有别人发得多而评不上教授,这件事在知识界,尤其在工科院校引发热议。目前,很多工科高校教师的技术成果具有产业化价值,而市场恰恰又缺少高科技的好项目,很多企业也正在寻找技术迭代、转型升级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工科高校的成果转化率却偏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仅“双一流”大学拥有的发明专利(高价值专利)就超过25万件,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发明专利都超过了2万件。但即便是这些高价值的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也偏低。以清华大学为例,2020年专利转让数量为1795件,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名,却也不到9%。为此,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等专家呼吁:“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时代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要改变‘论文导向’‘帽子导向’‘项目导向’等片面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敢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导向制度,鼓励更多有本事的教师有意愿、有激情去国家需要的任何创新领域开疆辟土,鼓励科研人员把实验室的成果应用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解决我国产业升级的问题。”工科院校高价值专利在“沉睡”,产业化需高校教师深度参与“不少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完论文就基本上束之高阁了,这十分浪费国家的科研资源。”清华大学河北中试基地负责人曹建国说,工科院校教师的成果,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产业化应用,但目前高校的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偏低。“清华大学2020年专利转让的科技成果,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技术转让,高校教师缺乏热情,所以产业化成功的比例不高。”曹建国介绍,“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教师的参与,他们是技术发明人,最熟悉和了解技术,没有他们的深度参与,项目中试都很难成功,更别说产业化了。清华大学走到中试阶段的技术,最终产业化的成功率也不足5%。”“现在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产业转化中。”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现在很多企业缺乏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高校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工作正当其时,现在我国高校有大约六七十万件发明专利在沉睡。据介绍,发明技术的高校教师深度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率高,结果令人欣喜:除了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解决了国产工业机器人走向高端的难题,近年来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化的成果,比如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研发团队发明新型发泡剂,一件发明专利许可使用费5亿元;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7件发明专利,转让费1.8亿元;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二代工程样车专利技术合同签约超1亿元……北京、山东、湖南、四川多地高校的高价值科技成果均成功实现转化。现实“尴尬”:科技成果转化成功还不如多发论文虽然一个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到成功产业化,技术发明人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克服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竞争等重重困难,但尴尬的是,在当前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张跃明这样的人并不占优势,只能靠破格晋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司鹏博告诉记者,“高校职称评定中确实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帽子’等不良倾向,不过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为新时代高校人才评价指明了方向,学校正在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评价等工作中探索分类、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取得突出贡献和重大突破的优秀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张跃明便是受益于人才评价改革的典型代表。他成功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技术并且实现产业化,已经突破职称评审条件限制成功晋升教授,也成了学校人才评价改革中的里程碑。”“不仅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帽子导向’‘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未解决。”欧阳钟灿院士介绍,“有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三原色激光显示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但学院多次推荐到学校评教授,却因为没有‘优青’与‘杰青’等‘帽子’被刷掉。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不如多发论文,这很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亟须改变。”用职称评审政策倾斜,激发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热情“现在,高校搞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师越来越多,每年走向市场的专利成千上万。除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都是搞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户。比如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转让专利1331件,哈尔滨工业大学转让专利1020件。大批高校教师走上了成果转化的一线,除了物质成果奖励,应该在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上向他们倾斜,激发广大高校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需要高校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去参与成果转化,张跃明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认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的调查研究结果印证了韩秀成的说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1986年至2019年累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56.49万项,产出394.27万项研究成果,但相关成果很少及时转化,像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这样从基础研究走到产业化的例子凤毛麟角。对此,聂祚仁院士说,高校是社会的“象牙塔”,是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需要在机制体制方面创新,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有所倾斜。光明日报11日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上开设的“高校什么人最有资格评教授”的调查也显示:科技成果转化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孚众望:在参与调查的858人中,有601人选择“成果产业化效果好”,超过参与人数的70%;只有16%的人选择“科研论文发得最多”,有的网友甚至直言:“现在国家各产业升级亟须创新技术,高校应该破格为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教师评教授,评院士也应该主要看产业化成果。”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13日 09版)

而无见得

高校科研成果如何落地成“金”

今年初,山东科技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王友清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后,匆匆赶回青岛,家没回就一头扎进实验室。这是因为有企业对他的“学习型人工胰脏”表达了合作意愿。高校科技成果只有走出“象牙塔”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坚持让“学问走出书斋”,成为产学研项目“蝶变”场所。盘活机制,瞄准科技前沿怎样盘活科技创新,让纸面上的成果走出“象牙塔”?多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崔洪芝在新材料领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痛点”。在学校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经略海洋重大战略,吹响向海洋经济进军的号角之初,崔洪芝确立了海洋耐磨蚀材料与表面改性、材料腐蚀与防护、新能源与环境友好材料等特色科研方向。崔洪芝发现,在船舶行驶过程中,经常因为缸体材料的磨损、腐蚀、磨蚀性能不足,而造成动力性降低,甚至破坏等问题,是我国船用发动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如何用好新材料的科研成果?“让船舶发动机穿上金属陶瓷复合衣!”崔洪芝这一前沿构想成功申请到国家“863计划”的支持。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在探索中找到了一把盘活成果转化的“金钥匙”。“首先是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山东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办法》等制度,实施‘科技创新攀登工程’‘学科筑峰工程’,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给予‘真金白银’的奖励;其次是搭建平台,推动‘青岛智能无人系统创新研究院’‘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再其次是突出目标导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行业产业现实需要’的创新方向,进行前瞻性探索。”山东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罗公利说。走进一线,破解生产难题2020年11月的一天下午,山东省春秋季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系统利用卫星监测到山东滨州市滨城区有一处秸秆焚烧疑似火点。经核实该处确为焚烧火点,过火面积约50亩,10分钟内监测上报,3小时内野外核查确认,提前消除了安全隐患。这是山东科技大学教授孙林牵头的科研成果之一。此前,如何让“高大上”的卫星遥感更接地气,一直是孙林的心事。在学校政策支持下,孙林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实现了成果和需求的“结对”,卫星监测系统成了一双“眼睛”,时刻注视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如今,该成果拓展到“机器视觉业务”,走进了企业生产车间,在汽车生产线、电视生产车间等,发挥着智能“监控”作用。“生产一线是最大的实验室,是开展研究的宝地。”山东科技大学校长姚庆国说。前不久,该校教师王冬与往年一样,带着60余名师生到淄博矿业集团亭南煤业现场实践。在与企业负责人交流中,他得知一线生产遇到了沟壑地形条件下岩移测量的难题。“特殊地形变形观测问题,我们能不能解决?”从现场回来,王冬与团队进行了4个多小时“头脑风暴”,从问题分析到解决方案,没漏下一个细节。第二天,王冬来到亭南煤业,提出了解决方案并签订了合作协议。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研发出机载激光扫描测量技术,解决了困扰亭南煤业多年的难题。“我们对学校2020年1300余项专利进行星级评价,筛选了一批高星级、高价值专利在省市专利平台和企业现场进行推介;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学校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等200余人的服务队伍,把学校的科创成果送到生产一线。”该校科技处处长陈连军介绍。强强合作,打通“最后一公里”“以前,科研成果仅仅是攥在手里,现在既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定向推介给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技术需求让成果更接地气。”该校副教授孙金全说。为了做好教师和政府、企业之间的“红娘”,山东科技大学2020年组织10余场校企技术成果对接洽谈会,为教师和企业提供面对面的合作洽谈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另外,该校每年都组织各专业教授、博士,深入合作的企业和研究院所,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通过举办产学研对接,学校每年都有100余项高水平科技成果得以转化,技术交易额年均超过6000万元。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经营部部长甘宇亮告诉记者,有一次,因海洋三维动态可视化技术问题无法解决,便电话求助合作的山东科技大学教师艾波。艾波立即带着设备到现场对接,并把研发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其中,化解了燃眉之急。近两年,山东科技大学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3月,与淄博市联袂共建山东省首个产业技术学院,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该校还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广泛的科技攻关合作,共建一批实验研发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据统计,“十三五”以来,山东科技大学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300余项,先后获国家科技奖励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800余项。《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07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孙军 特约通讯员 韩洪烁

流泪熊

几十万件专利“沉睡” 院校评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转化

来源:光明日报几十万件高价值专利在“沉睡”工科院校评教授能否突出成果转化这项本报4月11日一版头条刊发《源头创新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一名工科教师翻越成果产业化“四座大山”的启示》,报道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自主创新的实践探索。由于张跃明一直在生产一线搞科技成果转化,到了50岁还因论文没有别人发得多而评不上教授,这件事在知识界,尤其在工科院校引发热议。目前,很多工科高校教师的技术成果具有产业化价值,而市场恰恰又缺少高科技的好项目,很多企业也正在寻找技术迭代、转型升级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工科高校的成果转化率却偏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仅“双一流”大学拥有的发明专利(高价值专利)就超过25万件,其中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的发明专利都超过了2万件。但即便是这些高价值的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也偏低。以清华大学为例,2020年专利转让数量为1795件,位居全国高校第一名,却也不到9%。为此,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聂祚仁,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等专家呼吁:“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新时代需要不断解放思想,要改变‘论文导向’‘帽子导向’‘项目导向’等片面的人才评价体系,要敢于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导向制度,鼓励更多有本事的教师有意愿、有激情去国家需要的任何创新领域开疆辟土,鼓励科研人员把实验室的成果应用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解决我国产业升级的问题。”工科院校高价值专利在“沉睡”,产业化需高校教师深度参与“不少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完论文就基本上束之高阁了,这十分浪费国家的科研资源。”清华大学河北中试基地负责人曹建国说,工科院校教师的成果,最有价值的应该是产业化应用,但目前高校的发明专利进行技术成果转化的比例偏低。“清华大学2020年专利转让的科技成果,大多数都是一次性的技术转让,高校教师缺乏热情,所以产业化成功的比例不高。”曹建国介绍,“科技成果转化需要高校教师的参与,他们是技术发明人,最熟悉和了解技术,没有他们的深度参与,项目中试都很难成功,更别说产业化了。清华大学走到中试阶段的技术,最终产业化的成功率也不足5%。”“现在需要鼓励高校教师积极投身到产业转化中。”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说,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现在很多企业缺乏产业升级需要的技术,高校的高价值专利挖掘工作正当其时,现在我国高校有大约六七十万件发明专利在沉睡。据介绍,发明技术的高校教师深度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成功率高,结果令人欣喜:除了北京工业大学张跃明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解决了国产工业机器人走向高端的难题,近年来高校涌现出一大批产业化的成果,比如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研发团队发明新型发泡剂,一件发明专利许可使用费5亿元;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个体化医学基因检测技术”7件发明专利,转让费1.8亿元;西南交通大学磁悬浮二代工程样车专利技术合同签约超1亿元……北京、山东、湖南、四川多地高校的高价值科技成果均成功实现转化。现实“尴尬”:科技成果转化成功还不如多发论文虽然一个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到成功产业化,技术发明人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要克服理论验证、中试、资金投入、国际市场竞争等重重困难,但尴尬的是,在当前的职称评定体系中,张跃明这样的人并不占优势,只能靠破格晋升教授。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司鹏博告诉记者,“高校职称评定中确实存在‘唯论文’‘唯项目’‘唯帽子’等不良倾向,不过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家为新时代高校人才评价指明了方向,学校正在职称评审、高层次人才评价等工作中探索分类、多元化评价机制,为取得突出贡献和重大突破的优秀教师开通绿色通道,张跃明便是受益于人才评价改革的典型代表。他成功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卡脖子’技术并且实现产业化,已经突破职称评审条件限制成功晋升教授,也成了学校人才评价改革中的里程碑。”“不仅是在高校,科研院所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帽子导向’‘论文导向’的问题还未解决。”欧阳钟灿院士介绍,“有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发明了三原色激光显示并成功实现产业化,但学院多次推荐到学校评教授,却因为没有‘优青’与‘杰青’等‘帽子’被刷掉。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不如多发论文,这很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亟须改变。”用职称评审政策倾斜,激发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热情“现在,高校搞科研成果转化的教师越来越多,每年走向市场的专利成千上万。除了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等都是搞科研成果转化的大户。比如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转让专利1331件,哈尔滨工业大学转让专利1020件。大批高校教师走上了成果转化的一线,除了物质成果奖励,应该在职称评审等人才评价上向他们倾斜,激发广大高校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基础研究成果并不能自动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更加需要高校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去参与成果转化,张跃明就是典型的例子。”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秀成认为。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刘益春的调查研究结果印证了韩秀成的说法: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1986年至2019年累计资助基础研究项目56.49万项,产出394.27万项研究成果,但相关成果很少及时转化,像北京工业大学教师张跃明这样从基础研究走到产业化的例子凤毛麟角。对此,聂祚仁院士说,高校是社会的“象牙塔”,是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需要在机制体制方面创新,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有所倾斜。本报11日在光明日报官方微博上开设的“高校什么人最有资格评教授”的调查也显示:科技成果转化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深孚众望:在参与调查的858人中,有601人选择“成果产业化效果好”,超过参与人数的70%;只有16%的人选择“科研论文发得最多”,有的网友甚至直言:“现在国家各产业升级亟须创新技术,高校应该破格为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的教师评教授,评院士也应该主要看产业化成果。”(本报记者 袁于飞)

比安卡

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财政部综合司、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有关负责同志就《通知》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通知》出台的背景和起草的过程。答: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保障。为释放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热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文件。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奖励和报酬的最低标准从20%提高到50%。《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规定,科研人员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以下简称现金奖励)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总量限制,不纳入总量基数。但从绩效工资管理实践来看,很多地方和部门反映,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的操作办法不具体,接受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取得的项目是否属于科技成果转化等问题,也给单位发放现金奖励带来困扰,现金奖励政策难以落地。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科技部深入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了解各地各部门现金奖励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头起草了《通知》征求意见稿。通过多种方式听取意见建议,对《通知》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并联合财政部、科技部印发了《通知》。问:《通知》对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怎样的意义?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激发各类人才活力至关重要。《通知》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将更好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对于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国家科研创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科研人员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合理收入,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实际贡献相匹配。二是有利于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攻坚克难,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多出高水平成果。三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不竭发展动力。问:《通知》对于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的具体操作办法是什么?答:为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通知》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后,由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按规定对完成、转化该项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发放现金奖励。同时进一步明确,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但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不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通知》要求,各单位在开展工资数据统计以及向有关部门报送年度绩效工资执行情况时,要如实填报现金奖励情况,并单独注明。问:单位接受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取得的项目是否适用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答:《通知》明确,单位接受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委托取得的项目,其中属于科研人员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的,单位可到当地科技部门进行技术合同登记,认定登记纳入科技成果转化范围的,可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通知》规定执行。不属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的,从项目经费中提取的人员绩效支出,应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分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统一管理。问:对贯彻落实《通知》有哪些要求?答:贯彻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重要举措。《通知》印发后,关键在落实落地。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一要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实施这项政策的重大意义,深入学习领会政策内容,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二要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科技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指导,做好有关工作,确保政策平稳、有效实施。【来源:人民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