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成立 高校科技成果不再怕“巷子深”松浦

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成立 高校科技成果不再怕“巷子深”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高校科技成果吸引更多投资,这是非常重要的。”近期,在2020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发布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迫切希望高校科技成果能够尽快转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肩负起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当天,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科转云”正式发布上线。这一平台的上线,将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落地,吸引更多资金。据了解,作为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的核心,“科转云”是在教育部科技司、财务司的指导下,由中国高校创投研究院开发运营,包括WEB端(“科转云”)和手机APP(“成果头条”),是全国首个专注于服务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的在线云服务平台。“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效力,促进大学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二级巡视员陈宏生看来,“科转云”平台必将为推进我国高校成果转化,促进高校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做出重要贡献。在发布会上,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正式成立,其成员包括部分高校及创投机构。这一联盟的成立,将更好地促进高校与企业及创投机构之间的跨领域交流,推动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深创投集团前总裁孙东升将担任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轮值理事长;天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元英进,前海母基金执行合伙人,前海方舟资产管理公司总裁陈文正,基石资本总裁、合伙人范永武,北京创新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廉,工业富联采购长褚承慶,星河资本合伙人阎镜予将担任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副理事长;国高创投执行董事陆川将担任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秘书长。记者了解到,联盟将建立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投基金,用来支撑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云平台的长期运营,提供更多资金和资源支持。基金总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首支子基金——星河硬科技创新基金也在发布会上正式成立,基金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于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重点推进“科转云”平台上的高校重大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孙东升说:“如今,各级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创投在整个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创投机构与各方通力合作,在科转云平台上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并借助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及科转云平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据悉,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已经有5个高校科技成果项目现场进行了投资签约。

擒凶记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西南大学试点专利管理平台

10月21日,西南大学举行了专利管理平台说明会。据了解,目前重庆各高校正在加快创新步伐,推进科研成果信息化、标准化,但高校内部的成果信息无法及时同步至市场,导致成果转化缓慢。基于这一问题,西南大学与重庆知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知咚(智汇通源)专利管理平台,将西南大学作为试点,提升专利管理效率,促进高校专利成果转化。在平台成熟后,预计还将推广到重庆其他高校。据悉,目前市面上的专利管理平台分为高校内部、市场企业两套体系,存在专利信息不完整和无法同步的情况。针对这两大痛点问题,此次上线的“智汇通源专利管理平台”将成为市场和高校成果连通的载体,通过对高校的专利数据标准化、信息化处理,形成高价值专利标准数据库,助推高校专利成果转化。“从专利管理角度来看,该平台采用数据库反向录入方式,降低了高校师生录入信息难度,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的准确性,实现了对自我专利实时管控,有利于梳理自我研究方向及成果管理;从专利成果转化来看,该平台打破了传统模式的一对一形式,变成了数据库的一对多的形式。”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该专利管理系统可以提供专利基本情况、专利年费、专利价值度、成果转化等信息。通过其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部署,将进一步促进科研成果市场转化的速度,促进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一体化合作。随着西南大学正式上线该系统,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科技学院也已开始洽谈,部分高校已开通试用,预计明年还将继续扩大普及范围。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曼荼罗

高校科研成果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昨日上午,在我市召开的2020年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分别与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广东中荔集团衣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利用高校前沿科研成果,助力荔枝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据悉,华南农业大学与广东中荔集团农业有限公司签订的“中国荔枝园专家管理系统”项目,主要特点是汇集关于荔枝生长(物候期与生长量、开花量、坐果量等)、生态、营养、树冠、投入品(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知识库,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建模分析,对多年观测的物候期资料进行统计,结合实时监测数据,输出荔枝园以预测物候期为依据的树冠、水分、养分、植保等综合管理技术方案,辅助荔枝园精准管理、智慧管理。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表示:“中国荔枝园专家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荔枝果园数据化管理、智慧化管理和精准化管理,实现节本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同时,系统收集整理2012年之后的全国荔枝生长数据,产区或果园生态数据,叶片营养数据、投入品等,融合数据总数超过5万个,把产业和科研数据转化成为技术指引,推动荔枝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华南农业大学与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签订的“优质荔枝品种高接换种技术示范应用”项目,主要是将怀枝品种改良为井岗红糯等优质品种,调优品种结构。推进优质品种绿色生产技术,丰产稳产提高品质。改良面积5万亩,形成规模生产,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表示:“优质荔枝品种高接换种技术示范应用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品种改良技术,改良后,其荔枝亩产效益将较改良前提高15000元以上,联农带农效益明显。”(文章来源:茂名日报)

花与棋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启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日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在对“2021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首次启用了“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深化流程再造,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着力完善科研管理机制,优化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据了解,自治区教育厅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规划、设计、调研和论证,“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构建了目标明确、定位清晰的高校科技计划体系,提高了高校科研管理效率,该平台操作便捷、特点突出,具备三大优势功能:一是实施全流程一站式管理,在教育科研管理平台开展科研项目申报评审工作中,自治区教育厅将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立项、成果管理及结题验收等相关流程放在线上,同时,以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为数据源,通过教师个人标识码进行账号分配,一人一码,一码一账号,一个账号参与项目申报到结题的全过程,实现了“一个账号一站式管理”。二是可实时跟踪办理情况。三是保证项目评审公平公正。(记者 苗青 王中宙)【来源:正北方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人其尽死

科研经费管理系统 一键解决科研管理难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项目的大力支持,各省对科研项目资金拨付开启绿色通道,科研经费管理成了科研院所和高校的重中之重。各单位对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以及经费监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宇凡软件顺应趋势,将现有的成熟产品——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做了定向开发,服务于每一个客户。灵活的预算编制模板与分析调整功能,全程把控,审批控制到位;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宇凡公司通过多家科研院所的调研发现,经费预算问题永远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宇凡公司针对行业痛点开发了经费预算管理系统,灵活的预算编制模板功能让经费拆分不再成为麻烦,其他功能通力合作,环环相扣,全方面审批控制;以项目为核心,预算为基础,形成全面闭环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宇凡经费管理系统以项目为核心,预算为基础,围绕项目进行延伸,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项目管理系统和费用管理系统可以结合使用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两者相互辅助;整个系统以戴明环思想为设计指导,有效的把PDCA循环通过IT技术进程传承和固化,使科研单位项目经非管理能得到全面的闭环掌控;支持多维度统计口径、多形式报表展现机制,满足多种管理需求;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在面对数据分析的时候需求各不相同,宇凡费用管理系统针对这一情况,增加了灵活配置门户的功能,用户登录系统后,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配置首页门户。数据统计支持图形化模式,看起来简洁美观,重点分明,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便捷的穿透式费用查询功能覆盖整个系统,方便明了;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本系统采用穿透式查询的方法,当领导想要知道账户的来源、构成以及单据的具体情况的时候,点击相应的账目数字,会显示构成该数字的协同表单,就像一个汇总的结果数字一层一层的穿透,方便领导直观全面的了解整个项目经费的状态。

吉鸿昌

专利信息助推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不久前,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为高校专利管理运营带来新机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下称专利文献部)以高校为主体,挖掘专利信息对成果的管理发布、布局保护和转移转化的助力作用,总结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实践,为正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路径和服务模式的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直以来,高校是知识产权产出和转化的重要力量,其中,高校专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部署,强化高校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2018年至2019年,专利文献部委托清华大学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专利信息利用”和“专利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两个项目,深入挖掘专利信息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和技术转移转化中的利用模式,提升高校专利信息服务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清华大学探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中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了科技成果保护和转移转化中专利信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提升专利信息利用能力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在多年实践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清华大学分析总结了部分国内外高校技术转化现状、问题与经验,并基于本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模式,梳理了专利信息管理和应用的重要环节,针对其中的需求和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例如在专利信息收集环节,清华大学对原有自主开发的专利管理系统从PCT及海外专利申请管理模块、缴费功能管理模块、提升风险控制、简化工作流程等角度,开展保密审查、工作流程、风险把控、数据管理、缴费流程、法律状态等需求分析,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践,进一步梳理了专利管理流程、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模块,为专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升级提供了依据。2019年,清华大学进一步尝试建立一站式信息交互对接平台,探索在加入技术转移模块后实现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专利管理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工作效率。在专利信息发布环节,清华大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渠道,以日、周、季度为时间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专利信息线上、线下双发布工作,并总结成果发布过程中专利信息的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发布对象与范围等。比如2019年6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五期成果发布会(生物医药专场)上,清华大学重点发布了“Toll样受体靶点药物研发平台”“一种高效的疫苗佐剂候选物”等6个项目,同时通过成果汇编手册的形式发布了50余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成果,吸引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等众多企业、投资和服务机构的参与。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清华大学线上累计发布科技成果283项,线下依托专利分析,实现了与超过400家潜在合作伙伴或投资机构的深度对接。助力高校科研成果保护助力高校科研成果的有效保护也是专利文献部设立项目的目标之一。针对高校在科技成果产生保护之初常常忽视整体技术的专利布局,并缺乏专利文献调查研究的普遍问题,清华大学积极利用专利信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应用导向和风险控制,构建有效的专利保护策略。对有转化前景的项目,清华大学组成由发明人团队、技术转移专员、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的服务小组,对项目成果开展基础专利检索、权利要求分析、应用场景调研等工作,并利用学校海外专利保护基金资助部分成果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陆续进入美国、日本、欧洲等其他国家开展专利布局,形成更为严密的专利组合。同时,跟踪已转化的项目,针对部分项目原有的专利布局数量较少,专利保护质量不高的情况,对相关技术领域开展广泛的专利检索,并针对校内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在原有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可申请的专利主题,加强和完善专利布局。此外,为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清华大学结合近5年来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探索实践,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尽职调查报告模板,针对交易方案合法性、合理性、程序合规性等内容,从技术情况调查、受让方情况调查、价格合理性分析、项目规范性调查等5大维度和12小点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并在权属情况、技术情况等两小点中,进一步规范利用专利数据库开展法律尽职调查的方式,通过专利信息检索确定标的技术情况,充分运用专利信息服务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工作。截至2019年11月,清华大学采用尽职调查报告模板,共审议处置92项科技成果,涉及229件知识产权。(余文婷 张鑫蕊)

雨音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介绍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高校科研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关键。借助智慧化校园建设和教研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搭建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基于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与实验室管理需求相结合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是实现实验室智慧信息化管理的重要载体。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三大模块:“实验资源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实验资源管理”实现从仪器设备的申报、审批、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使用、维修、报废、档案管理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而使实验资源管理更规范、更便捷、更高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现根据实验室不同危险源(人、物和环境),配备应急预防设施。对进入不同危险等级实验室的师生进行分类培训和考核。给予相应门禁授权的师生,方可准入对应实验室开展实验。建立退出机制,定期对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确保学校安全 ;“考核评价管理” 实现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以及实验室开放效能考核,以量化的方式来衡量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开发共享程度 。通过信息化平台,最终实现一图(物联网感知终端——学校全景三维地图)、一网(打通各信息“孤岛”,将学校各要素传输给“一云” )和一云(大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存储、挖掘和分析——让数据产生价值)。平台功能优势:1.实验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是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学校科研条件和科研环境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学校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最大程度提高使用效率,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搭建了覆盖学校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相关事务的网上办公和业务处理以及统一规范、功能完备的专业化、网络化管理、全业务、2.全空间管控的校级实验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系统,使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化、流程化和信息化。本系统主要包括预约管理、科研券管理、信誉积分、服务评价、培训考核、查询与报表、远程监控、耗材管理、交流论坛、收入分配、承接项目、设备维修、移动终端”等功能。3.实验室安全管理高校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沿阵地,是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实验室安全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保障,是实验室正常运行和使用的前提条件,实验室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设备和公共财产安全息息相关。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考试、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安全检查与评比、实验危险源管理、危化品仓库管理、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门禁监控管理、实验室安全准入退出管理等功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对全校实验室基础信息、实验室立项规划、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实验室预约管理等进行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设备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老师和学生互动的网络化开放管理,提高实验资源的使用效能。该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实验用房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技术队伍管理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等功能。

花凋

专利信息助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不久前,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 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为高校专利管理运营带来新机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下称专利文献部)以高校为主体,挖掘专利信息对成果的管理发布、布局保护和转移转化的助力作用,总结专利信息传播利用工作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应用实践,为正在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路径和服务模式的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直以来,高校是知识产权产出和转化的重要力量,其中,高校专利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的部署,强化高校专利的创造、运用、保护,2018年至2019年,专利文献部委托清华大学开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专利信息利用”和“专利信息服务科技创新”两个项目,深入挖掘专利信息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和技术转移转化中的利用模式,提升高校专利信息服务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清华大学探索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中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专利信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进一步优化了科技成果保护和转移转化中专利信息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提升专利信息利用能力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校之一,清华大学在多年实践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清华大学分析总结了部分国内外高校技术转化现状、问题与经验,并基于本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模式,梳理了专利信息管理和应用的重要环节,针对其中的需求和不足提出了解决措施。例如在专利信息收集环节,清华大学对原有自主开发的专利管理系统从PCT及海外专利申请管理模块、缴费功能管理模块、提升风险控制、简化工作流程等角度,开展保密审查、工作流程、风险把控、数据管理、缴费流程、法律状态等需求分析,并根据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践,进一步梳理了专利管理流程、科技成果转化流程模块,为专利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升级提供了依据。2019年,清华大学进一步尝试建立一站式信息交互对接平台,探索在加入技术转移模块后实现知识产权的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专利管理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工作效率。在专利信息发布环节,清华大学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信息渠道,以日、周、季度为时间单位开展科技成果专利信息线上、线下双发布工作,并总结成果发布过程中专利信息的发布内容、发布流程、发布对象与范围等。比如2019年6月28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五期成果发布会(生物医药专场)上,清华大学重点发布了“Toll样受体靶点药物研发平台”“一种高效的疫苗佐剂候选物”等6个项目,同时通过成果汇编手册的形式发布了50余个生物医药领域的项目成果,吸引了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北极光创投等众多企业、投资和服务机构的参与。据统计,2018年至2019年,清华大学线上累计发布科技成果283项,线下依托专利分析,实现了与超过400家潜在合作伙伴或投资机构的深度对接。助力高校科技成果保护助力高校科技成果的有效保护也是专利文献部设立项目的目标之一。针对高校在科技成果产生保护之初常常忽视整体技术的专利布局,并缺乏专利文献调查研究的普遍问题,清华大学积极利用专利信息实现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应用导向和风险控制,构建有效的专利保护策略。对有转化前景的项目,清华大学组成由发明人团队、技术转移专员、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的服务小组,对项目成果开展基础专利检索、权利要求分析、应用场景调研等工作,并利用学校海外专利保护基金资助部分成果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陆续进入美国、日本、欧洲等其他国家开展专利布局,形成更为严密的专利组合。同时,跟踪已转化的项目,针对部分项目原有的专利布局数量较少,专利保护质量不高的情况,对相关技术领域开展广泛的专利检索,并针对校内技术进行调查研究,在原有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可申请的专利主题,加强和完善专利布局。此外,为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率,清华大学结合近5年来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探索实践,制定并逐步完善了尽职调查报告模板,针对交易方案合法性、合理性、程序合规性等内容,从技术情况调查、受让方情况调查、价格合理性分析、项目规范性调查等5大维度和12小点开展尽职调查工作,并在权属情况、技术情况等两小点中,进一步规范利用专利数据库开展法律尽职调查的方式,通过专利信息检索确定标的技术情况,充分运用专利信息服务科技成果处置尽职调查工作。截至2019年11月,清华大学采用尽职调查报告模板,共审议处置92项科技成果,涉及229件知识产权。(余文婷 张鑫蕊)

不言则齐

江苏大学这样做知识产权管理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关于“提升专利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的主题发言引起了一番热议,雷朝滋的发言切中要害,强调高校应回归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除泡沫、促转化,通过政策优化、体系建设、能力建设等,引导科技创新过程与知识产权管理的融合。同时,他还提出,高校要以供给侧改革“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向深层次、高水平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番发言和观点引起本人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一些共鸣,现将江苏大学一些具体实践进行梳理,以期和大家探讨。以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根本,在于强化战略意识雷朝滋提出,知识产权是为了保护创新的价值而生,知识产权与创新相互促进,应保持保护创新创造的初心。这一论点使我想到,知识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权制度安排,这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正相契合。因此,高校知识产权工作应从根本上认识知识产权制度设计的初心,从战略维度树立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创新、激励创新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发展理念,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抓手。此外,高校也应围绕培育和运用知识产权来配置资源、构建工作架构、谋划工作模式和设计制度机制,全面发挥知识产权提升创新价值的作用。作为教育部“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高校之一,江苏大学一直把知识产权工作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抓手。江苏大学是全国高校中首家参与《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标准制定和推广实施的单位,在校内也建立了以全过程管理为实施主线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工作模式,力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全面协同。强化组织配置是以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保障雷朝滋认为,推动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核心是运用,应将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视为高校专利工作的重点任务,而其中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机构的设置是重要内容。众所周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专业性极强,专业化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责的设计对于高校推进各环节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至关重要。而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供给方,高校非市场化的组织属性是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内生性阻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应利用好知识产权制度本身的市场化内核,积极通过优化组织设计,促进专利转化实施。不断优化科技管理的组织设计和相应职责,并将知识产权作为其中的关键性考量,一直是江苏大学推进科技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激励作用的基本方向。近年来,江苏大学在学校技术转移中心以及各地分中心、地方研究院的工作中都导入知识产权运营元素,将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运营紧密对接。学校于2013年成立实体化运作的专利培育与运营中心(即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机制解决高校知识产权组织管理中存在的先天缺陷,尤其是专利转化实施环节所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专业人才缺失、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经过多年发展,江苏大学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获批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强化过程管理是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路径雷朝滋认为,应建立健全涵盖专利导航与布局、专利申请与维护、专利运用与转化的高校知识产权全流程管理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是知识产权管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此行之有效的过程管理是知识产权发挥激励作用的重要路径。紧密对接创新全过程,围绕从创新端到应用端实施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不仅有利于对科技创新的源头进行创新质量把控,为后端的专利转化奠定基础,而且能明晰科研人员的创造贡献度,为科学确定个人和学校之间合理的权益分割和分配提供支持。作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首批四所试点高校之一,江苏大学建立了覆盖知识产权获取、运用到保护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同时学校还开发了基于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将知识产权管理融入科研项目选题、立项、实施、结题和成果转化等各个环节。这其中主要环节包括:在专利创造阶段,江苏大学依托专利培育与运营中心的专业团队建立了专利布局和挖掘工作机制,让有市场化前景的方案能及时得到合理的专利保护;在专利申请阶段,实施多级专利质量管理,对专利申请进行预审,开展发明创造的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前景评判;在专利转化阶段,针对目前高校存量专利较多的情况,推行专利分级管理,基于分级结果实施质量导向的专利转化定价机制,推动学校专利培育与运营中心开展专利收储与托管,提升学校科技成果的价值。以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为例,江苏大学2018年PCT专利申请数为64件,位列中国高校第7位,国际排名410位,比2017年提升49位。这与学校着力打造的贯穿创新源头到价值实现全过程的知识产权过程管理密不可分。强化制度优化是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抓手坚决清理“唯专利数量”的考核、通过提高转化收益比例等后补助方式对发明人予以奖励,是雷朝滋倡导的人才和项目评价政策,这与我国所处的创新驱动发展关键时期合拍。能否利用好知识产权这一重要“抓手”,对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而其中制度优化是基础。要知道,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基础普遍较弱,很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仍停留在科研管理部门下设的相关科室工作,相关知识产权管理和考核制度仍沿用过去“数量”导向型的政策。围绕知识产权管理全过程,江苏大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知识产权制度优化工作:一是优化专利评价制度,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专利价值分析体系及操作手册》,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专利分级标准,实施分级管理,推动建立质量导向的专利评价机制,为转化定价、专利资助、职称评审、硕博导遴选、研究生评奖、各单位年终考核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二是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强化对重点成果PCT申请的支持,根据专利分级实施差异化的专利转化费用提成比例,引导学校专利向高质量集聚。三是颁布了《江苏大学专利分割确权管理办法》(试行),启动专利确权分割试点工作,推动在专利投资入股前的权属的分割,让创新团队最高能持有90%的份额,极大推动发明人创新热情。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系江苏大学副校长 丁建宁原标题:知识产权管理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江苏大学具体实践为例,记者赵广立整理

执行者

北京市12项举措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日前,教育部科技司、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方案》,宣布推出建设技术转移办公室、建设概念验证中心、鼓励在京高校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12项举措推动在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在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丰富的美国高校,技术经纪人、技术转移办公室十分常见。科研人员只需要专心搞科研,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系列工作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在国内,不少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人员往往由其他管理部门人员兼职担任,缺乏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人员队伍。《实施方案》提出,将在中关村试点建设多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教育部科技司和管委会联合开展认定和授牌,支持技术转移办公室以市场化方式引进专业人才,开展科技成果统计汇总、筛选评估和转化服务,强化专利管理与运营,有效疏通科技成果转化源头,为市场化机构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接口。日前,清华、北大等首批12家高校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获授牌,10余家高校与中关村分园、企业、孵化机构合作项目签约,中关村管委会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促进科技成果在中关村示范区转化的合作协议。中关村管委会将符合条件的高校技术转移办公室纳入中关村科技服务平台支持体系,根据工作绩效给予资金支持,并在设备购置、信息系统建设、房屋租赁和人员聘用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方案还提出,将支持在京高校与中关村企业、投资机构,依托开放实验室等平台联合建立一批概念验证中心,探索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工作模式,开展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评估、样品样机试制、应用场景实测、商业价值评估、市场前景论证等概念验证工作,加速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类资源在概念验证中心交会对接。中关村管委会对概念验证中心设施购置、空间改造、信息化建设、研发验证等提供资金支持。埃米空间CEO章品书举例解释道,比如高校研制出了一种新材料,这种材料能否在某些企业中实现应用、能否替代进口材料,硬科技孵化器作为验证中心能够帮助研发人员完成这些验证。“一项创新成果从无到有再到产业化落地如果是从0到9,那在高校里往往只是做到了3,比如把它研究出来、写成了论文,在到达9这个完全产业化的程度之前,需要有人来将他们推到6或7的地步,这就是概念验证中心要做的。”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说。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教育部科技司和管委会还将进一步推动落实一批支持政策。例如,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效果,明确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情况纳入“双一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纳入高校教师考评制度改革总体要求,对成果转化工作和人员实行分类考核。(记者 孙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