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部推荐课题(2017年)1、清洁能源发展现状调查及推广2、家乡生态环境考察及生态旅游设计3、食品安全状况调查4、家乡交通问题研究5、关注知识产权保护6、农业机械的发展变化与改进7、家乡土地污染状况及防治8、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研究9、社区管理问题调查及改进10、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11、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与实施 12、考察当地公共设施二、综合性课题 (一)环境保护13、对十堰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14、十堰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15、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16、十堰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17、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18、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19、塑料及其回收利用20、光污染与光能节约(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21、农用生物肥2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23、生命之源——营养24、家庭包装2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2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2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2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29、油烟革命3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三)资源利用:31、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32、创造绿色电能33、未来能源技术 三、学科性研究课题(一)、语文研究性学习课题34、如何解读赏析外国小说35、追溯诗歌的源头—《诗经》艺术探究36、我眼中的孔子(老子、庄子、孟子……)37、交际中的语言艺术 38、追寻在(某地)留下足迹的文化名人39、寓言对生活的启迪 40、《三国》人物性格探析 41、现代流行语言的背后42、高考满分作文研究43、广告语的修辞分析 44、民俗文化研究45、记文学中的精神力量46、 朱自清的散文艺术探究47、冰心作品中的爱的哲学研究48、张洁作品中的人性美49、中国古典诗歌发展探讨等50、学生名著阅读情况调查及分析 (二)、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51、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52、主要十字路口人行道宽度的科学设计53、生活中的数字问题 54、生活中的数学——贷款决策问题55、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56、促销中的打折与分期付款问题57、三角函数的应用问题 58、数学中的黄金分割59、向量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60、登高望远—数学中的测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6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62、购房贷款决策问题63、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64、证券投资中的数学65、以“养老金”问题谈起66、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67、如何存款最合算68、如何合理抽税69、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70、哪家超市最便宜(三)、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 71、称呼中的英文与汉译方法探究72、中英美人之间的交际习惯73、性格与英语学习 74、饮食行业的英语规范75、趣味英语收集 76、旅游景区的标识英语77、西方国家节日谈趣 78、兴趣爱好与学习英语之间的联系79、英语口语训练 80、英语中的颜色与心情 (四)、物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81、温室效应的产生与影响 82、物理与能源开发83、防盗门的防盗原理 84、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85、鸡蛋身上的物理学 86、学校周围噪声的防治87、现代交通与噪声污染及防治88、魔术中的物理原理89、建筑中的物理原理90、音乐中的物理知识 (五)、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 91、家庭装修材料的取材研究92、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93、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改进94、汞是如何进入食物链的?95、对市场补钙药品的研究96、食用油脂与健康97、常用食品添加剂的成分98、各种水果的维C含量之比较99、调查医院化验室中化学知识的应用100、日用洗涤剂对人体和环境有害吗? (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 10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研究 102、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03、世界史上著名人物研究 104、十堰发展简史105、二中发展简史(七)、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06、冰川搬运设备制作107、从生态观点进行节能108、从地缘关系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109、我国风水学中的科学地理成分110、地理素养对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影响(八)、 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11、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112、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113、制作反射弧模型 114、设计小麦品种间杂交育种程序115、卧室内放绿色盆景多多益善吗?(九)、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主题116、如何使用信用卡促进十堰的消费117、对某某商品的销售情况的跟踪调查 118、中国保险业将何去何从119、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变化120、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发展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人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新时代新学习第一节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及四个特点研究性学习是由英文“InquiryLearning”翻译而来的,是人们在总结发现式学习和有意义学习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形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同学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核心是要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学科教学相比,它有以下一些特点:(一)问题(或专题、课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同学的学习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学校首先要组织同学从学习生活、自然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你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你们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纯思辨性的,也可以是实践操作类的;可以是已经证明的结论,也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二)研究性学习课程呈开放学习的特点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你们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同学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研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各异,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你们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同学们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首先它提供给你们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同学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同学获得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其次,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种学习中将培养起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在长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训练中,慢慢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研究性学习恰恰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学研究的问题各不相同,每一个问题由于所获取的资料不同、对资料的分析处理不同,其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事实上已经不可能。没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完全可以在你们负责的研究领域中任思绪自由地驰骋,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三)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门主要由同学自己负责完成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同学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后,通常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整个课程的内容、方式、进度、实施地点、最后的表现形态等主要取决于个人或小组的努力。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成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你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负有主要的责任。你们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研究性学习既赋予了你们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也要求你们承担达成课程目标的义务。当同学感到背负一种责任时,你们的主观积极性便得到极大的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就有了积极的内在动力。(四)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同学的感受和体验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其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无足称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你们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而且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快乐;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交往与合作中,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培养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通过多方面收集资料,知道除了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以外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这为你们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题研究中,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问题,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等。让你们通过课程的实施获得上述感受和体验,正是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目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你也可以拿你的成果去发表、去申请专利、去评奖……一不小心就成功了,这也是重视结果。我们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你的打算呢?因此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自主性特点。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均逐渐突出对研究性能力的考查。例如,语文作文命题的开放性、体裁的可变性、叙述或论述方法的可自由选择性,就是对研究性判断与选择能力及构思与设计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基础知识题还是综合题,都渗透了对学科研究性思想方法的考查,简单的知识记忆型试题在试卷中日益减少。常用的学科之通性通法考查全面,并在研究性应用中考查,而不是从理论上考查对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认识。例如,在数学思想的考查上,着重于对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离的思想、归纳与转化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的考查,使数学试卷的特色更加鲜明;物理规律的获得更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体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展望高考命题能在研究性应用意识方面,对同学的研究性学力进行有成效的考查,以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第二节 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安排(一)专题讲座和开设课程相结合。由学校组织各类优秀教师,特别是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作讲座,内容有:介绍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手段、途径;根据各学科特点,介绍如何收集资料、选择和处理资料,如何考察调查、实验操作,如何成果表述、论文撰写等;进行科学基础知识讲座,为以后选题作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提供一定课时开设《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二) 确定研究课题。由学校提供一些适宜于学生研究的课题,供学生选择和参考,学生在确定课题时,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课题,也可以另外确定课题。课题选择一般与自己生活直接关联的且切入口较小的课题,这样的容易实施研究。(三)组织课题组。课题的研究可以独自一人进行,也可以几个人或十几个人组成一个课题组进行研究,课题组的组成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适当调节,但不管是独自一人研究还是组成课题组研究,都必须制订研究计划,在研究计划中要有对目标的清晰表述,研究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的设计等,开始填写《研究性学习手册》。(四)实施研究由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如何利用社会资源的指导,同学们要作好较详细的过程记录,并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五)研究成果总结(一般放在下学期)、撰写报告、学生自己整理资料、加工处理信息、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六)组织研究成果的交流研讨,通过交流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得到提升。同时,对其中的优秀成果将汇编成册,供其他同学学习参考。(七)成绩评定1.评定的内容:(1)态度:如:听讲座是否参加,有否记笔记,是否主动承担或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研究计划是否完善等。(2)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主要看学生的记录本和收集的资料等。(3)成果。可以是论文、研究报告、也可以是设计一种产品、策划一项活动、提出一项建议和改进方案等。2.评定的形式:学分制和综合实践活动等级。(八)推荐、评奖、汇编优秀论文小问题:1. 对研究性学习现在你了解它的特点了吗?2.终于有了自主学习的机会,你不想跃跃欲试吗?我们相信你,你能行!
2020年12月31日,石楼中学在阶梯教室举办了高一、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比赛。石楼中学常务副校长高永红、工会主席王国珍、教科处主任辛金平、团委书记呼利平出席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比赛。本次比赛是以本学期高一高二年级200多个课题中被评为优秀的18个课题作为参赛课题。《洋洋景观 屈地古迹——石楼古建筑研究》《趣味数学游戏研究》《“亦真亦假”争赤壁》等课题,涉及高中所有学科内容。各课题小组通过精美的课件制作,精彩的汇报展示,博得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手工皂的制作》《怎样在高考中英语作文取得高分》等7个课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6班、203班、195班等12个班级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教科处主任辛金平作了点评,肯定了高一高二学生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赞扬了这些课题在选题、内容、研究深度、真实性等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希望今后从课题的学科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诸多方面强化研究性学习。高永红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研究手段、研究途径等多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作了总结,对部分课题作了深刻点评,并强调,一定要认真扎实完成好平时每周六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微石楼
第一节 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一)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成功者的重要素养纵观历史上和当今社会的所有名人,不管他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是政治家还是外交家,是哲学家还是数学家,无一不是善于思考、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或是找到别人的发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而获得成功的。(二)任何创造都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学术上的突破,技术上的革新,文艺的创作,无一不是从发现、提出问题开始的。只要有人发现、提出了问题,就得回答。用传统的学说来回答已经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解决问题了,自然也就必须用新的事实、新的道理来回答。一旦新的事实被揭示出来,新的道理被阐述出来,创造也就开始了。1742年,德国数学家歌德巴赫发现,每个大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的和。但是,他自己不能证明。他向大数学家欧拉请教。欧拉也不能证明。从此,这个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吸引了成千上万个数学家为之绞尽脑汁。整个 18 世纪、 19 世纪也没有人能证明它。到了 20世纪 70年代以后,终于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哥德巴赫发现的问题,终于有了突破,因为中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证明了“1+2”。2004年,美国各大新闻媒体竞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旧金山市政当局悬赏1 000万元美金久而未决的旧金山大桥堵车问题。据报道,该青年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细心的观察和缜密的调查,他发现了久而未决的旧金山大桥堵车现象不但具有上下班高峰时段的时间性,而且还具有上班时段进城方向发生堵车和下班时段出城方向发生堵车的方向性特征,从而追根寻源找到了同时发生时间性和方向性特征堵车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市郊农民上下班的车流太大”。最后他创造性地采用可改变“活动车道中间隔栏”的方法,巧妙地改变上班时段“活动车道中间隔栏”,使进城方向四个车道变为六个车道,出城方向四个车道变为两个车道,下班则反其道而行之,把问题轻而易举的以最小的代价圆满地解决了。这充分说明了人的能力中,最可贵的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生活中伟大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怀疑将引发很多的问题。(三)不追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完美性。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不一定每一个都完美,都正确。因为好的思想不是一下子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的。不过,我们提出的问题越多,出现好思想的机会也就越多。爱因斯坦说过:“假如我每天都提了十个问题,即使九个半都是错的,但只要有半个有价值就了不得了。”牛顿在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光学》中的最后部分,一口气提出了 3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瑕瑜互见,既有熠熠闪光的真知灼见,也夹杂着一些今天看来显而易见的谬误。但是正因为牛顿提的问题多了,才可能迸发出光辉思想的火花。微型案例1:微软公司面试人才出的“怪题”:1、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怎样移动富士山?估算一下美国有多少辆汽车?2、你让工人为你工作7天,给工人的回报是一根金条。金条平分成相连的7段,你必须在每天结束时给他们一段金条,如果只许你两次把金条弄断,你如何给你的工人付费?3、请把一盒蛋糕切成8份,分给8个人,但蛋糕盒里还必须留有一份。正确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些问题,都是通过猝不及防的一问、短时间内的回答,考察你的判断能力、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精力集中程度,从而看出你全方位的能力。第二节 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不少同学说:“我看了不少书,也经常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但我总觉得它们完美无缺,所以总发现不了问题,也提不出什么问题来,我该怎么办?”这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寻找产生阻碍他们发现并提出问题障碍的根本原因。阻碍同学发现并提出问题的障碍可分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欠缺障碍,二是同学自身的科学素质欠缺障碍。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去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以消除发现并提出问题的环境条件欠缺障碍,还应该运用科学方法去寻找产生自身科学素质欠缺障碍的内部原因,并设法予以克服。只要做到上述两点,肯定会使同学都能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有的还可能将提出的问题确定为研究的专题,再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一定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同学产生自身科学素质欠缺的内部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观察障碍。多数同学未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第二,思维障碍。不少同学思维深度不够,造成洞察力差。第三,找不到“切入点”的障碍。很多同学受传统经验束缚,发现提出问题方法不多,不知从何处“切入”。所谓观察,就是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的方法。观察分两种:一种是对突发事物的观察,称为被动观察或自发观察;一种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即将出现的自然现象或人为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叫做主动观察或诱发观察。、观察的要领是:1.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两位同学同时同地观察蚂蚁的活动,一位同学既没有翻阅查寻有关蚂蚁的资料,也没有请教有关教师和专家,毫无目的、自以为是地观察蚂蚁的活动,除了取乐,结果什么也没得到。另一位同学在查寻了一些有关蚂蚁习性的文献资料后,又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计划,重点观察蚂蚁在不同地形的行走方式的规律,坚持了两年,终于对蚂蚁的行走规律有所发现,提出并确定了蚂蚁行走的研究专题,经过专家指导和自己的悉心研究,他的蚂蚁在不同地形的行走规律的小论文因为专家认为对月球登陆车有借鉴作用获了全国金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由上例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观察,都是为完成特定的任务,围绕一定的目的进行的。目的明确,准确地选择对象,进行集中的观察,就容易收到效果,发现并提出问题,甚至确定为研究专题。决不能盲目观察。弄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强化这一观察与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关系,把观察活动变成自己自觉的要求。另外,为解决知识不足、思维能力弱而给有目的的观察带来的困难,还应适当地补充观察必备的知识和经验,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地进行观察。(1)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观察者要对事实负责,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能无中生有,也不能指有为无。尤其要防止预先抱有成见和偏见所造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犯主观主义的“误观察”错误。(2)要注意观察的全面性。即要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观察对象,切忌把局部当成整体,一叶障目,由片面性导致未观察的错误。(3)还要把握观察的典型性。换言之,就是要使观察的事实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特性,为此就要善于把事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从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剥离出来,以保证观察结果更具有典型意义。观察要掌握正确的理论思维。爱因斯坦说过:“你能不能观察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你到底能够观察到什么。”传说鲁班和李时珍上山时都曾被茅草割破了手。经过对茅草叶和伤口的观察,鲁班发现茅草叶上有齿才能割破手,发明了锯;而李时珍则观察伤口状况而发明了一种快捷止血的自制草药。又例如,观察一只正在“唱歌”的知了,美术家运用美术理论观察知了各部位的色彩、结构、形态,而音乐家则运用音乐理论观察知了发音的频率、音调、泛音多少及和声效果、旋律结构。若生物学家运用昆虫学理论与普通人仅从观赏的角度去观察知了,他俩进行的理论思维也是大不相同的。 综上所述,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要领,这是青少年观察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因为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偶然发现都是在这种观察中实现的。对正在进行着的实验的兴趣,聚精会神地注视各种细节,发现那些意料之外的现象并进行研究,就很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发现,否则将与可能到来的发现机会失之交臂而抱憾终生。例如,在伦琴发现 X 射线以前,很多科学家都有机会发现 X 射线,但都因为没有抓住实验中出现的短暂现象,而与 X射线的发现机会失之交臂。1896年 1月 23日,伦琴在自己的研究所里举行关于新射线的报告会上说:“关于放电研究,赫兹、雷纳特、克鲁克斯等科学家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我自己不过是重复了前人的工作,我的成功只不过比他们稍微细心一点罢了。”小问题:1. 小时候你是个旁边的符号(“小问号”)吗?是不是经常有许多问题呢?2.现在你问问题少了吧?是不是没有问题了呢?还是解决了?请回想一下,列出你想探究的问题吧。小资料1:微型案例2:高一(7)班黄同学一天在家吃晚饭时看到有人担水路过,发现两只桶里水面浮着树枝,来回好几次都是这样,不禁问他爸爸:桶里为什么要放树枝?他爸爸回答,使水不晃出来。为什么加了树枝水就不晃出来?作用原理是怎样的?爸爸回答不出他问老师,老师说,放树枝能减缓水的受迫振动的幅度,在高二《机械振动》一章知识可以解答,他还没学过,找来书看也没写这事,就自己动手做试验,多次观察、实验,结合书本知识,得到了最佳方案。
本学期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研究性学习。高二的学姐在给我们介绍的时候说,这是一门“能够增强女汉子技能”的学科。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之后,我想学姐要表达的,就应是这门科目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吧。(一)课程总结1、新知识研究性学习,在我看来,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极强的学科。开学的第一个月,我在老师的指导和教授下,了解到研究性学习的资料、特点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研学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它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以及动手潜力,对文科和理科的学习,个性是理科的学习,有十分大的帮忙,如设计实验时对方案的方方面面都要思考到,要有十分具体可操作的步骤以及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这段时间的学习也为之后的课题研究实践打下了基础,指导我们在进行研究前要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等等。2、九连环和四巧板九连环和四巧板是这学期的课程中最有意思的资料了。九连环和四巧板都是中国的传统益智游戏,是祖先们的智慧结晶。九连环是小时候就学会的,看到老师带着一大箱九连环来到教室的时候,觉得很亲切。下课了同学们常常花上10分钟的休息时间来一场速度大比拼。能够说玩九连环的时候,整个人的思维都务必高度集中,要能提前预想到下一步甚至是整个解锁的过程,先下哪个环,再装哪个环,注意力稍不集中有可能就会解错掉。我更喜欢的是四巧板。我们不仅仅花了一节课亲手制作了四巧板,了解了它的组成和构成的过程,而老师给大家尝试的那些图案,更是让我兴趣满满想要挑战一下。最后在我和小伙伴们的齐心研究后,我们成功地从“幼儿园”级别拼到了“研究生”级别,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3、我的收获让我记忆十分深刻的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如何研究的方法,有文献研究法、网络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等,原本我以为做研究就是查查资料、做实验,没想到能够各种各样的方法都能够进行有效的研究。这为我们小组之后的实际工作带给了多元化的思路,让我觉得十分新颖。老师曾说,研学是一门和语文数学外语同等重要的学科,把研学课认真学好,对每一门科目都有帮忙。一开始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不相信,但在经历了自己的小组合作之后,我觉得研学的确在逐渐地改变我思考一些题目的方法方向,而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慢慢收获研学课给我的帮忙。(二)自我评价1、我的工作首先需要解释一下,我们小组因班级学号安排有些特殊,我们5号小组一共只有4位同学。又因为我们的课题是“影响中美两国人生活习惯的差异的研究”,而有一位同学是日班的,所以大多数工作都又剩下的三位同学商议完成。在我们小组中,我参与了课题的讨论选取并最终确定了本小组的研究课题,完成了开题报告中“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的初步设计和规划,组织了本小组同学尝试各种资源与外国友人进行沟通了解(但最终由于参与的人数太少,学校当时没有来自美国的交流生,采访的结果不具普遍性,经小组讨论去掉了该资料)以及结题报告的回答老师同学的问题解答部分。2、工作比例大约占总工作的25%-30%,耗时约5小时3、评分我给自己打85分。理由:本来小组在设计实验方案是有许多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只能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进过小组讨论做出了许多修改与调整。虽然最后呈现出的东西里并没有我们失败的资料,但是这样一个探索的过程我一向参与其中,也觉得很有好处。我觉得从开题报告的任务下达开始,我和另外两位组员都态度用心,合作也十分愉快。鉴于我的投入,我给自己85分。最后有一点必须要说的,不明白是哪一部分里的。当做自己的感想好了。我们组做完结题报告后,我负责回答问题。我本以为老师会提问我们组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的过程或者是思考,结果老师的问题是,你们的研究对我们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有何实际的应用好处。我当时回答的时候并没有多想只是按照我们当初讨论时的思路回答了问题。然而之后我想起来这个问题的时候,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十分有好处的问题。研学不像数理化,虽然需要的都是严密的逻辑和理科的思维,但是做出一道难题的目的是拿到分数,而开展一个课题的目的却是运用研究成果更好的更快捷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去。而这将给我们之后的研学课、甚至是走上社会以后,我们就应如何选取职业、如何有方向地工作,带给一个明确而有现实好处的目的,那就是,努力让生活更加完美。作者:一位研究性学习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高中三年对人生发展至关重要,全面认识自我、理性规划未来是每一个高中生的必修课,职业生涯规划为高中生以后选择大学专业做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也为将来能够实现理想职业的目标提供了可能性。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和性格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山西通宝育杰学校高中部积极响应高考课改新要求,在高二下学期开展研究性学习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导师开题讲座,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责任教师指导分析、修改完善到最终形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为期两个月分析、探究、完善的研究过程,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结题展示。5月17日下午2:30在多功能厅,高二年级以“行稳致远,扬帆远航”为主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结题展示,共有8位同学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8位同学分别从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主要内容、内(外)部条件等方面展开,并充分结合个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及自己认识的职业类型与大学专业的设置,确立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并阐释原因。84班黎春林是一个安静、腼腆的女孩子,她结合自身特点及以后职业发展前景,将新闻学、编辑学这类研究性的职业定为自己的目标,分别从“我是谁”,“我喜欢的大学专业”及“如何实现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展示;81班卞一丹同学准确把握自身性格特点,责任感强、有恒心,但不善言谈、不懂变通。综观适合自己的职业及发展前景,确定了军事及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工作为理想目标。她提到这一职业不仅具有挑战性,同时也能锻炼自己交际能力,她最后与我们分享了一首激情昂扬的“青春不一样”,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83班杨坚涛同学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与不同类型职业的发展前景两方面详细地给大家阐释了自己对这一研究性课题的认识,并深入分析自身喜欢音乐、电子类产品的兴趣爱好和有创新意识等内因,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因确定“软件设计师”为自己的理想职业。82班周天旸同学语言风趣幽默地道出了自己对理想职业的理解与憧憬,“对外贸易”这一理想职业既符合他擅长英语的特点,又是一个锻炼自己交际能力、拓宽人脉的好机会。81班刘怡楼、82班宋宇扬、83班杨若江及84班史安娜也分别从自身特点、自己对理想职业的认识及相应的大学专业设置等各方面作了精彩的展示。此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最终评出一等奖两名:卞一丹、刘怡楼,二等奖三名:杨若江、杨坚涛、史安娜,三等奖三名:黎春林、周天旸、宋宇扬,高二年级主任郭爱梅老师上台为获奖选手颁奖。这样的课程让高二全体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明晰,奋斗也更有方向。
九江 九江三中在校体育馆前举办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通讯员 杨旭)2021年1月7日,九江三中在校体育馆前举办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展。2020年研究性学习在高二年级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下,在科研处与高二年级部的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20年研究性学习选题渗透各学科,涉及生活各方面。三中学子的社会意识与人文关怀滋养了三中学子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关于疫情下经济下行压力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紧抓社会热点,关注民生,彰显中学生的气魄与担当。《关于在火灾情况逃生路线选择的研究》关注身边现象,为公共场所减灾提出了一些建议。心有家国,心怀家乡,身为九江人,同学们用不断发现又不失理性的眼光审视九江的发展与进步,开展对九江历史文化、九江茶文化、庐山旅游、身边人消费观等相关研究,既饱含对家乡的热爱,宣传家乡,也发现问题,期许家乡更美。近年来,九江三中研究性学习开展地有声有色,成果斐然。本次成果展为研究性学习活动深入开展提供了学习借鉴、展示交流的平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热情。石楼 石楼中学在阶梯教室举办了高一、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比赛2020年12月31日,石楼中学在阶梯教室举办了高一、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比赛。石楼中学常务副校长高永红、工会主席王国珍、教科处主任辛金平、团委书记呼利平出席活动,高一、高二年级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参加比赛。本次比赛是以本学期高一高二年级200多个课题中被评为优秀的18个课题作为参赛课题。《洋洋景观 屈地古迹——石楼古建筑研究》《趣味数学游戏研究》《“亦真亦假”争赤壁》等课题,涉及高中所有学科内容。各课题小组通过精美的课件制作,精彩的汇报展示,博得与会师生的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角逐,《手工皂的制作》《怎样在高考中英语作文取得高分》等7个课题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206班、203班、195班等12个班级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教科处主任辛金平作了点评,肯定了高一高二学生在本学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赞扬了这些课题在选题、内容、研究深度、真实性等方面的优点,同时指出了不足之处,希望今后从课题的学科性、科学性、实用性等诸多方面强化研究性学习。高永红从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及研究手段、研究途径等多方面对研究性学习作了总结,对部分课题作了深刻点评,并强调,一定要认真扎实完成好平时每周六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虽然综合素质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完成的内容,是高考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高考影响越来越大,研究性学习又是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我们发现到目前为止仍旧有很多家长不了解,既然这么重要,小编就带领各位家长详细了解一下。新背景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科技已经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让世界更迭越来越快!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崛起、华为天才少年计划、高考的强基计划(国家未来基础学科领军人才的培养计划)、综合素质评价招生、都表明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新课改已明确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国家课程。研究性学习价值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工作,培养孩子面对新时代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激发孩子自己的课题研究学习,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提前规划和打下基础,开启名校之旅!高中生为什么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新高考改革重点是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两依据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就是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依据。众多高校在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中要求学生具备相关领域的学科特长或创新潜质,或者具备研究性学习经历。提前规划参与高质量的研究性学习为将来升学提高竞争力。高校研学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实践创新能力,也能够激发孩子对某高校、某学科的热爱,激励孩子为了理想努力奋斗。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以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获得的各种课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基本的学习载体;以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到的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研究为基本的教学形式的课程。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俗点说,就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主导,而是指导。"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或其他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泛。它可能是某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可能偏重于实践方面,也可能偏重于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实践性: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提供条件和可能。哪个年级的学生适合参加“研究性学习”高一、高二学生为主,初三、高三学生亦可参加提升综合素养、丰富综合素质档案,完成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代表成果、通用技术代表作品,建立自我发展的知识系统,特别适合备考各类专业综合评价招生的学生。参加"研究性学习“有哪些收益对话名师,启迪思维,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研学能力。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顶级大学的精神气质,探索自我兴趣明确未来学业职业规划。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核心素养提升。通过研究性学习训练学术思维,启蒙理性求真精神养成创新思维习惯,获得专属研究性学习成果完成学习。通过答辩考核,可获顶尖名校结业证书,表现突出者可该高校教授的推荐信等荣誉证书。2000年 1月,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把“研究性学习”确定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内容;2001年4月,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比较详细地阐述了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同时要求全国各省市高中从2002年9月1日起都要实施研究性学习;同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研究性学习”又作为小学至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被纳入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陈宝生部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提出:“高考改革之后,高中阶段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这样一个内容,这是非常明显的素质教育措施。上海80%的学校都建立了创新实验室等这样一些措施。”《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指出:“学业成就部分……重点记录学生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学习内容和成绩,研究性学习表现与成果等”。《浙江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山东大学2017年山东省综合评价招生简章》指出:“报名条件……需完成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在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提到要“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原文如下: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科技厅(科委)、财政厅(局)、科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科技局、财政局、科协,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基础学科是国家创新发展的源泉、先导和后盾。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现就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思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深化国际合作,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二、目标要求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拔尖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更加完善,培养机制更加健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引领示范作用更加凸显,初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三、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立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前期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有效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形成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标准、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一)强化使命驱动。引导学生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人类未来发展、思想文化创新和基础学科前沿,增强使命责任,激发学术志趣和内在动力。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激励学生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人类健康、地缘冲突、全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挑战,树立破解人类发展难题的远大志向,孕育产生新思想、新理论。探索重大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在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基础科学领域深入探索、坚定志趣,为推动实现重大科学突破、形成自然科学“中国力量”和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学派”奠定基础。依托国家科技计划,在国家战略布局的重点和重大研究领域,鼓励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攀登学术高峰搭建平台。(二)注重大师引领。汇聚热爱教育、造诣深厚、德才兼备的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通过学术大师言传身教,加强对拔尖学生的精神感召、学术引领和人生指导,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深入实施导师制,设立学业导师、科研导师和生活导师,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生涯规划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有计划地组织拔尖学生进入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接受大师言传身教和环境熏陶,接触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研究前沿。高校要在教师编制、教师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对参与计划的教师给予政策保障,激励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人才培养。(三)创新学习方式。给天才留空间,营造创新环境,厚植成长沃土。深入探索书院制模式,建设学习生活社区,注重环境浸润熏陶,加强师生心灵沟通,促进拔尖学生的价值塑造和人格养成。注重个性化培养,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导师、专业和课程的空间。开展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训练,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形成多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读书、多实践、知民情、懂国情,从经典著作和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养分,获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实施荣誉学位项目,提升学生学习的挑战性,增强优秀学生的荣誉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创设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和机制,提高学习成效。(四)提升综合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世界胸怀,促进学生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汲取人类文明精华,形成整体的知识观和智慧的生活观。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科学道德、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造就敢闯会创、敢为天下先的青年英才。(五)促进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把促进交叉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努力为学生建构“底宽顶尖”的金字塔型知识结构。深入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计划,搭建高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鼓励学生进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参与科技创新实践,大胆探索基础学科前沿,科教协同培养高水平人才。(六)深化国际合作。构建国内外双向互动、合作共赢的拔尖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汇聚全球优质资源,深化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战略合作,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拓展拔尖学生的国际视野,通过研修实习、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提升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团队、打造学术共同体,为拔尖学生接触世界科学文化研究最前沿、融入国际一流学术群体创造条件。(七)科学选才鉴才。选才与鉴才结合,真正发现和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优秀学生。建立科学化、多阶段的动态进出机制,对进入计划的学生进行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鼓励通过计划考核培养的优秀学生进入更高层次阶段学习。推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吸引一批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参加科研实践、激发科学兴趣,成为拔尖人才的后备力量。四、组织实施(一)组织结构1.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教育部、中央组织部、科技部、财政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协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计划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决策,指导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2.成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咨询、指导、评价作用,负责论证高校计划实施方案、指导高校人才培养过程、评价计划实施成效。(二)实施范围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保障。高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知名学者和教学名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小组,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为计划实施提供支持。2.加强政策保障。改革教师激励办法、学生奖励办法、教学管理办法等,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推进制度创新,打造拔尖人才培养的绿色通道。3.加强经费保障。高校应统筹利用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等各类资源支持拔尖计划,推动学生国际交流、科研训练和创新实践、学术交流和社会实践活动、国内外高水平教师合作交流等工作的开展。(四)实施机制1.完善绩效评价机制。推动高校加强拔尖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估,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持续改进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计划实施效果、经费使用效益等进行评估,加强质量监管,构建动态进出机制。2.完善拔尖人才培养研究机制。鼓励高校和有关专家围绕顶尖科学家成长规律、拔尖学生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培养、国际化培养、导师制、学生成长跟踪与评价机制、拔尖学生培养模式与体制机制改革、拔尖人才培养成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有质量有分量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拔尖计划深入实施提供参考,推动改革实践。教育部 科技部 财政部中国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科协2018年9月17日新高考改革方案中将研究性学习经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中阶段参与创新性、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情况,参与调查研究、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性课题报告等情况已作为高校综合评价招生初审材料和进入面试后取得高分的重要条件。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和升学紧密相关,学生必须完成研究性学习才能符合高校的招生要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要求,学生才能重视研究性学习,才能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效收获知识、培养综合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高中数学是很难的,同时也非常重要的。数学知识点只是一个载体,真正学习的是在载体之上的数学思维。很多老师上课的时候,都是讲解习题却没有延伸,此时只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学生没有提升,也没有得到升华,只是就题论题;同样的很多同学学习数学也只是一味的做题,认为做题就可以考高分,其实不然,我们做题是为了学习知识,学习数学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是多做题,同时多总结,也要多提升,多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学懂,同时做到举一反三。学习激情张景中院士指出,推广,对数学学习、数学竞赛及数学研究都十分重要。如何做到推广呢?推广有什么作用?推广可以加强对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类比和发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研究性学习。推广可以产生新问题和新方法,可以加深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产生二级结论,以后直接运用,减少运算时间。其实推广就是把问题考虑得更加全面,提出新问题来,思考原来已经解决了的问题是否还有新解法和引申。数学学习这个思想其实是已经到了相对比较高的思想层次了,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适当运用,其实更加重要的是要掌握基本题型和基本方法。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知行合一,帮助学生在长知识、长见识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树立理想信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已成为关乎城市之运、国家未来的重大命题。在上海市闵行中学,学校坚持从打造生涯教育入手,在多元教育价值冲突与矛盾中辩证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协同促进五育融合。“教育的本质是要让每一个个体的未来更美好。我们希望通过好的课程、专业的手段,去唤醒学生的生涯发展意识,让生涯素养成为学生终身的能力,通过生涯教育的形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个体对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主动思索和探求,寻求自我与环境的契合点,进而实现人生的理想。”上海市特级教师、闵行中学校长何美龙说。唤醒生涯自主意识,从兴趣中找到志趣“我的兴趣在哪里?我的能力是什么?我的优势和不足有哪些?”从踏入高中的第一天起,这些问题可能多多少少都会伴随着每一位学子。该如何尽快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在闵行中学,肩负这一使命的生涯实践课程早已作为必修课被排进了高一、高二年级的课表里。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能够快速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包括探索自我认知、社会角色、职业角色、社会行为及自身应负责任等方面的认识;能够逐渐认识自我,感受价值观、兴趣、能力、心理等自我意识;能够逐渐认清自己的能力和潜质,与社会更好地连接起来。“当亲手触摸到运十驾驶舱零部件的时候,我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在参加了学校去年新增设的“商飞和C919总装生产线”参观课程后,高一学生小谢激动地说。像这样的生涯实践课程,闵行中学还开设了很多。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启航课程”为同学们设计了航模(无人机)技术、VEX机器人、慧鱼模型和PYTHON等创新科技项目。“在启航课程上,我第一次接触到VEX机器人,两周的课程不但让我渐渐熟悉搭建、编程以及操作练习等每一个流程,更将我的视野提升到了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关注。”高三学生顾毅说。2016年从闵行中学毕业的张闵,如今正在进行第三次创业,为上海市各创业孵化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如果高中阶段没有这方面经历的话,我应该不会想到做这一行。”他坦言,“闵行中学的生涯课程对我的影响很深,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平台和资源来帮助我认清自己的能力、潜质和目标。将生涯实践课程设置为“必选项”,学校希望借此为同学们的兴趣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将同学们的视野拓展到大学和未来,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筑梦起航。2020年8月,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录取名单公布。其中唯一的一位上海学生,是来自闵行中学的徐小航。2018年,徐小航以589分的中考成绩从文绮中学考入闵行中学实验班,至此沉浸到学校系统科学的生涯教育体系之中。最初的生涯课堂入学心理普测显示,徐小航的创造个性因素得分很高。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自我探索和外部探索,他定下了座右铭——“我为人类作贡献,不求俸禄不求功”,也明确了自己生涯方向:“希望未来能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为国家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校内丰富的生涯课程和平台让徐小航获益良多。在闵行中学科学社,志同道合群体间的智慧频频碰撞,让徐小航大呼过瘾。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没过多久,他就入选2019年上海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还考上了上海市业余物理学校AP大学物理先修班,提前体验到了大学那种浸润式学习的氛围。繁忙的活动和规律的课堂学习在时间上难免会有冲突。获得2020年中科大招生复试资格后,徐小航心中尚有一丝担忧:自己的语文、英语相对偏弱,而对物理、数学两门课,中科大的要求又极高。此时,闵行中学为他定制了个性化的冲刺计划,通过插班高三实验班,安排专门老师进行针对性辅导等手段,让徐小航最终如偿所愿。比徐小航早一年进闵中的学长张钧雷,从小对理科偏爱有加,数学、物理、化学都是他的兴趣所在。高一的生涯课堂上,一则有关中国托卡马克装置点火的新闻激发了他对核物理的兴趣。学期末的生涯测试,从个性、兴趣、价值观、能力及需求五个生涯选择要素综合评估出的结论是建议张钧雷选择科学研究。“当时,我就初步确立了工程类科学研究的生涯方向,并逐渐形成了高中生涯规划。”张钧雷说,是学校的生涯教育唤醒了他的生涯自主意识,让他主动探索自我和外部世界。张钧雷成了闵中单片机社的活跃分子,但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他大都泡在单片机实验室里。从出于兴趣爱好参与到一头扎入科研,他的兴趣也渐渐发展成为了志趣。“我希望,未来能够投身科研事业,安贫乐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发展核电的光荣与使命,为国家做一份实实在在贡献。”他说。2020年高考,“强基计划“的出现让张钧雷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他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安参加西安交通大学的强基面试,并最终被该校核工程专业录取。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在“试错”中找准人生航向闵行中学高一的“南京行”和高二的“跟着课本游绍兴”,既是该校别具特色的两项社会研学活动,也是生涯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体验的重要结合点。“南京行”,除了会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前往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标重温历史祭拜先烈外,每位同学还要带着研究课题,以班级为单位组建研学团队,每个研学团队在本年级的导师团中邀请一位教师作为研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开展研学活动,让每位同学在课题研究、社会调查的研学过程中与社会近距离接触,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在“跟着课本游绍兴,实践体验悟人生”活动中,老师会带着同学们利用两天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带着前期精心准备的研究课题一起饱览兰亭美景、瞻仰“书圣”墨迹,同时还会前往鲁迅故里,一起探访伟人的足迹,全方位感知“名士之乡”的风土人情。在自由活动过程中,课题小组的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有选择性地对当地人文历史进行重点探访,最终行成课题报告。闵行中学的戏剧社还会将语文课本中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正传》三部课本剧精心编排后一同搬到鲁镇的大戏台上向广大师生和游客演绎,带着观众们重温那段文学经典,将课本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机融合。刚刚过去的2020年,由高二年级六位同学组成的闵行中学模拟政协委员组提出的“建立飞毛絮预警系统”提案在上海市第六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杰出团队奖等6个奖项。“我们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过程,体验到人民政协的组织形式、议事规则,对中国特色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有了更深的理解。”闵行中学模拟政协委员组崔嘉豪同学说。在模拟政协、要形成提案的关键和核心是调查研究过程,这也是整个活动中最重要的社会实践过程。“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议题,制定适切的调查研究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我在不断深入思考和模拟真实场景中掌握了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的能力。”组员叶子易说。这样具备开放型、引导性、思辨性和融合性的主动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科学地认识时政和政治学科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作为一项活的国情教育,时政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关心国家大事、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渠道。有了这个重要渠道,才能激发青少年的责任和担当意识,让他们的思想始终与时俱进,与时代脉搏一起跳动。闵行中学的时政课堂上,老师常常会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来寻找时政热点资料并进行分析,再由老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适当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民生的责任担当意识。2019届毕业生唐李唯,曾是闵行中学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社长。在她看来,模联社长这段经历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模联虽是一项课余时间的学生社团活动,但它不仅影响了我的高中生活,对我的大学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众所周知,大学与高中的最大不同在于被高度放大的自主性。不光是课程学习,每个人都需要在校园生活中更主动地争取机会并且抓住机会,而我在模联期间所积攒的经验无疑让我有了更大的优势,面对一些突发状况、临时任务,我都可以从容应对。”近年来,闵行中学先后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银行、上海市群益职校等单位共建生涯实践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生活、接受大学课程和走进科学实验室,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学校还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个性化的暑期实践,如交大科创夏令营、微软女生夏令营、清华营、中日韩历史论坛、德国文化探访等,引导学生探索专业,明确方向。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将课本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在针对学生的生涯规划上,闵行中学本着夯实基础、由浅入深的理念,形成了“人生观澄清—职业意向—高校和专业意向—三年学业规划—高中综合素质发展规划”的链条式规划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生涯准备、生涯觉醒、生涯模拟”的三大阶段,同时融入“公益劳动、生涯讲堂、暑期实践、海外课堂、孵化基金”等生涯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公益劳动课程化中进入社会初步体验,在生涯讲堂系列化中感悟他人成长经验,在暑期实践个性化中探索专业明确方向,在海外课堂学术化中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在孵化基金系统化中敢想敢做脚踏实地。2020年,上海市公布首批中小幼“中国系列”课程,闵行中学的“进馆有益”位列其中。“进馆有益”是闵行中学为学生暑期生活度身定制的一项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将上海众多文博场馆的优质社会资源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整合,以课题研究引领学生走进这些场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研究活动。通过学校的导师制,任课老师与学生形成以点带面的“师导生研”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把高一选修课程‘进馆有益’和‘生活中的历史’围绕博物馆展开教学,从文物、博物馆、城市三个维度展开,让学生们从小到大认识文博世界。”闵行中学副校长、历史特级教师林唯介绍说,“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参加由上海博物馆举办的‘文博杯’征文比赛以及上海市‘进馆有益’课题研究评比,通过比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形成‘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当时我是抱着’试一下’的态度参加文博大赛的,那时的我还在如何选科中游移不定。父母与周围人的建议使得我更偏向理科一些,当时的历史于我而言,还只是一个‘懵懂’的爱好。从最开始的初选到正式参赛的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很多,开始的随意准备在老师不断耐心指导下,逐渐发酵成了一片赤诚之心。一次次跑办公室探讨细节,一次次在夜晚修改作业,很累,却也很值得。感谢学校和老师让我更加热爱历史这门学科。高考我的第一志愿是“文博专业’,虽然没能如愿,但我进入了同样喜爱的’古典文献学’专业,它让我找到了心中的一份宁静和归宿。”从闵行中学毕业两年多的颖颖同学特地写来了这样一段感悟。从闵行中学毕业近十年的顾申昊,如今是民办上宝中学的地理老师。当年的闵中课堂,让他最紧张且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由何美龙亲自执教的地理课。一张景观图,就要答出与所学过的哪些地理知识相关,接着还会有两种:“还有呢?”“然后呢?”一追追个四、五次,仿佛万事万物都与无穷无尽的地理知识相关。顾申昊说,自己直到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地理学才逐渐体会到这种“无穷感”,明白“还有呢?”和“然后呢?”的背后用意。“经过地理学习的人,思考问题就如在地球仪上找地点:我们的目标是确定的,经纬坐标是单一的,但我们的路径是不固定的,经线与纬线都是无数多的。”顾申昊告诉笔者,最近,他的区级公开课《长江“十年禁渔”的思考》就是基于这两种思考的结晶:纬向联想跳出常规洪涝案例、经向挖掘地理与生物跨学科的逻辑思考。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到生活之中,是所有闵中人的不懈追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上海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就总能把闵中学子吸引上“擂台”。据介绍,闵中地理组每年都组织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竞赛选拔的工作,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去参加市级竞赛,希望通过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可以渐渐起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青史杯”历史剧本大赛本是华东师范大学校内的一项学生活动。2014年,闵行中学作为唯一一所中学参加了该项赛事的剧本创作和展演活动。从此以后,每一届比赛都少不了闵中学子的身影。“我们和学生一起创设历史情境,回到历史场景之中。通过挖掘优秀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以人物身上复杂的历史抉择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每一个鲜活的剧本人物身上所感受到的浓浓的家国情怀、天地正道和人间真情。形成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共情。”在林唯看来,这项活动不仅仅是一项比赛,更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的过程,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德育、智育、美育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历史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