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小涵 实习生 乔春娜 通讯员 范洪艳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公布了全国497个新设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名单,我省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45家单位获批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批数量较2018年增长87.5%,占全国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9.1%,行业领域主要涉及金融、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站516个,设站数量继北京、江苏、广东,居全国第4位。其中,国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4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62个,具备独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的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2个。博士后站已经成为我省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为推动打造新时代人才聚集高地、服务我省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博士后研究哪家强?深圳的这家研究所实力强劲,让人刮目相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第64批面上资助人员名单,总计3906位拟资助人员,除去军队系统项目共有3778个项目,包括一等资助1035项,二等资助2743项。博士后科学基金的面上资助比例为当年进站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资助强度划分为8万元和5万元两档,奖励的侧重方向在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研究和公益性研究三个方面,另外对中西部高校略有倾斜。看来这次博士后基金会第64批面上资助总金额应该在两三亿的水平。下面是此次受资助人员的单位分布和项目总数统计。从上面的信息来看,此次西安交通大学和深圳大学表现非常亮眼。深圳大学作为一所很年轻的大学,这些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假以时日应该会成为一所比较厉害的有影响力的大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居于第17位的单位,它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进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经过十二年发展,先进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八个研究平台(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联合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筹)、前瞻性科学与技术中心),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深圳龙华、平湖及上海嘉定)、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创客学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杭州先进技术研究院(筹))等组成。2016年11月,深圳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深签署《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在深合作办学备忘录》,依托深圳先进院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校区。看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不容小觑,难怪能高居第17位。大家对此有何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山东网青岛6月26日讯 (记者 姜婷 通讯员 董古月) 2018年6月26日,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德智能技术专家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举行。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王建出席仪式。仪式由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副主任徐海洁主持,市发改委、经信委、中德生态园管委等政府单位代表及中外高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活动。成立仪式上,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市经信委巡视员王建,分别代表德中双方合作机构致辞。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发来贺信。在随后进行的签约仪式上,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与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7所中外知名高校,今天国际物流、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签署科研与博士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聘请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人机互动研究所所长罗斯曼教授,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不莱梅生产与物流研究院院长、不来梅大学教授透波恩4位专家为特聘科学家。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史达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党等12位中外知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智能技术共享平台致力创造新动能随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库恩,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罗斯曼共同为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揭牌。据悉,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是国内首个由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共同指导,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研究院将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基地,面向中德两国,充分发挥德方科研机构在科技、人才、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引领力,为新区乃至青岛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研究创造新动能。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将搭建以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顶尖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特聘科学家、研究员专业优势及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先进工业技术研究生态圈。通过与海尔、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博世(中国)、京东物流、菲尼克斯(中国)、澳柯玛等优秀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打造集教研合作、院企合作、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战略合作新平台。创新研发模式助力高端人才培养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首创推行基础研究(以技术方案为主)、系统研究(以软件系统为主体)和应用研究(以虚实融合技术为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模式,开展面向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一是促进中德智能领域产学研结合,二是培养承担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使命的高端人才。同时,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德国优秀博士生资源和中国博士生导师资源相对接的优势,推行人才培养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博士生培养方向重点为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技术,后期增设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培养方向,由德国相关高校授予博士学位,预计未来5年联合培养约50位博士生。首届中德智能技术高峰论坛召开揭牌仪式后,首届中德智能技术高峰论坛随即召开。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库恩,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人机互动研究所所长罗斯曼,海尔集团副总裁陈录城等10位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代表分别围绕“德国应用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成功案例分析”、“工业4.0与数字双胞胎”、“海尔COSMOPlat平台技术与实践”等话题做主题演讲。论坛结束后,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库恩、赫尔茨克,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史达赫,潍柴集团副总裁曹志月、国药集团医药物流总经理顾一民、今天国际物流董事长邵健伟就应用研究与博士生培养开展圆桌对话。近年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突出中德合作、体现国际开放融合,坚持发展智能制造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集聚了一批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应用的设计研发类企业,家电、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类项目,开放辐射周边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平台。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灯塔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获得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称号。目前已落户包含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海尔磁悬浮智能互联工厂、芯恩(青岛)集成电路等在内的高端研发、制造、教育培训机构10余家,智能制造产业已形成从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工厂建设及改造、模式及标准输出一体化产业链,为国家输出家电行业智造标准。未来,将为汽车、石化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背景链接:6月25日,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理事会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召开。会上,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库恩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院情况。会议推选了研究院理事会成员单位并通过理事会章程。在随后成立的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上,库恩教授和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先生被推选为研究院德方和中方院长。房殿军院长介绍了研究院本年度工作计划,各理事单位为研究院发展出谋划策。
本报讯 近日,临猗县第二届中国青年博士论坛暨山西临猗第二届鲜枣文化节举行,该活动以“聚人才·创品牌·促转型”为主题,邀请全国各领域近百名院士、博士参会,通过实地参观调研、博士高峰论坛、分组交流研讨等系列活动为临猗县发展把脉问诊,共谋发展良策,共话转型之路。活动期间,临猗县成立了河东博士研究院,以此为依托组建了包括1名院士、68名博士在内的临猗县人才智库,进一步树牢了“人才优先”的发展理念,夯实了临猗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人才基础。据悉,河东博士研究院成立后将依托中国青年博士联盟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技术资源、产业资源,为临猗县当地企业提供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让、科技企业孵化、战略规划咨询、科技指导培训等系列服务,丰富产学研用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努力构建常态化政府智库平台,让高端人才、磅礴智慧、前沿科技为临猗所用,真正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将临猗县打造成人才高地,帮助临猗走上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驱动发展道路。(张飞阳 朱晓琳)(责编:刘洋)【来源:山西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日前,浙大研究院、北大信研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相继授牌,首批11名博士进站,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这标志着我区博士后工作站建设由实体企业转向研究院,迈向更高层次的科研技术水平。近年来,我区大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博士后工作在建站总量、招收人数、建站质量等方面始终保持全省县(市、区)领先。截至目前,已建立39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17家,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达78人。五期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一位博士入站,所带来的效益不亚于挖到一座金矿。”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今年科创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已累计进站博士9名,另有17名博士正申请进站。“到2020年底,在站博士后达30名左右,到2021年底,在站博士后达70名左右。”“相比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聚焦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国际科学前沿,更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合作,推动产学研有效结合,推动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水平不断提升。”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中科院、北大、清华、浙大等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83个,其中国家级项目41个、省部级项目81个;获各种专利数516项,其中发明专利152项;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05亿元,累计产生利润20亿元。为使博士后工作站真正成为人才聚集的“磁场”,我区率先制定引进博士的优惠政策。去年,我区对博士后工作站政策再次“升级加码”,对新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助由30万元加大到100万元,对新建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单位由15万元加大至50万元资助,省级站晋升国家级补助50万元,同时对区外迁入萧山的工作站给予一次性25万元资助经费。设站单位每招收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给每人每年15万元的生活补助,同时资助设站单位16万元日常经费和10万元科研补助;对出站后留萧工作并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给予40万元的安家补助,留萧工作8年可得总额80万元安家补助。“今年萧山区博士后工作资助经费累计已达2239万元,明年我们还将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来源:萧山区人社局、萧山发布【来源:萧山检察】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半岛客户端记者 李晓哲 实习生 董昊6月26日,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成立仪式暨首届中德智能技术专家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据了解,该研究院将充分发挥德国优秀博士生资源和中国博士生导师资源相对接的优势,推行人才培养阶段模式。第一阶段博士生培养方向重点为智能产品设计、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技术,后期增设信息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培养方向,由德国相关高校授予博士学位,预计未来5年联合培养约50位博士生。成立仪式上,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市经信委巡视员王建,分别代表德中双方合作机构致辞。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发来贺信。在随后进行的签约仪式上,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与包括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在内的7所中外知名高校,与今天国际物流、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菲尼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等11家知名企业签署科研与博士培养合作框架协议。聘请了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莱梅大学教授赫尔茨克,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人机互动研究所所长罗斯曼教授,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不莱梅生产与物流研究院院长、不来梅大学教授透波恩4位专家为特聘科学家。德国锡根大学教授史达赫,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房殿军,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庆党等12位中外知名高等院校教授、学者被聘为特聘研究员。随后,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主任赵士玉,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教授库恩,芯恩(青岛)集成电路公司董事长张汝京博士以及德国工程院院士罗斯曼共同为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揭牌。据悉,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是国内首个由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共同指导,在政府支持下成立的技术应用研究和博士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智能技术共享平台。研究院将引进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模式,以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基地,面向中德两国,充分发挥德方科研机构在科技、人才、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引领力,为新区乃至青岛市智能制造、智能物流及智能服务技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和前沿技术研究创造新动能。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将搭建以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为核心的顶尖创新团队,充分发挥特聘科学家、研究员专业优势及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人才培养与先进工业技术研究生态圈。通过与海尔、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博世(中国)、京东物流、菲尼克斯(中国)、澳柯玛等优秀企业开展院企合作,打造集教研合作、院企合作、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战略合作新平台。中德智能技术博士研究院首创推行基础研究(以技术方案为主)、系统研究(以软件系统为主体)和应用研究(以虚实融合技术为载体)三位一体的创新研发模式,开展面向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促进中德智能领域产学研结合的同时,还担当培养承担中德两国智能制造使命的高端人才。揭牌仪式后,首届中德智能技术高峰论坛随即召开,中德专家着眼“德国应用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成功案例分析”、“工业4.0与数字双胞胎”、“海尔COSMOPlat平台技术与实践”等话题做主题演讲,并进行精彩的圆桌对话。近年来,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突出中德合作、体现国际开放融合,坚持发展智能制造关键项目和关键技术,集聚了一批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应用的设计研发类企业,家电、集成电路等智能制造类项目,开放辐射周边企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支撑平台。园区先后获批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灯塔园区”、“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园区”、获得中德智能制造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称号。目前已落户包含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海尔磁悬浮智能互联工厂、芯恩(青岛)集成电路等在内的高端研发、制造、教育培训机构10余家,智能制造产业已形成从解决方案提供、数字化工厂建设及改造、模式及标准输出一体化产业链,为国家输出家电行业智造标准。未来,将为汽车、石化等产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解决方案。
博士与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差距有多大?看完别再不知道了说到博士和博士后,大家都很羡慕,因为是很高的学历,是很聪明,很努力学习的一些人,对于学历,我们是能发现它的重要行,特别是在在社会中,特别是面对工作的时候,会有对自己的面试,面试内容就包括了关于学历的问题,在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年轻人的学历是本科或者专科,但也还有一些很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是很聪明,很爱学习的,他们一直在学校里攻读,一直读到博士,在学校里面还有博士后,两者就错了一个字,很多人会觉得博士后更厉害些,那么这两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到底差距有多大呢?看完别再不知道了。首先,博士与博士后从性质上说是不一样的,有学生攻读到了博士,就已经最高的等级了,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是学校学位中最高的一个荣誉,说完博士,现在再说说博士后,与博士不同的是,博士后是不属于学位的,而是一种工作性质,他们是有很多高校吸纳他们让他们进行科研研究,并没有给他们对应的学位,是一种讲师的身份。再看博士,他们还是一个学生的身份,是要到课堂去听课的,博士非常努力,他们获得了奖学金还有助学金,这样的补助,也能维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而博士后就是有很多的研究院会吸引大量的优秀的科研人才,给的一种称谓,博士后都是做科研工作的,吸收他们的这些高校也会给他们发工资,博士后们的待遇是很好的,是不用担心自己的生活的。博士和博士后的差距,是博士后不用面临毕业的问题,博士后在做研究的时候,也会发布自己的专业论文,对自己的职位上会有所提升,简单说,就是,博士就是一个学生的身份,博士后,就是有了自己的工作,是在学校里面做科研的,博士是最高的学位,想成为一名博士,是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的,还有博士后也是更不容易了,他们需要先通过升学的考试,还与通过专业的学术论文,先考上一名硕士然后还有更加努力才能成为博士,到了博士已经是最高学位了,之后才能成为博士后。博士想进入高校做研究,成为博士后,是不用再考试了,是只用通过了选拔,就能直接成为一名博士后了,成为博士后后,是会定期去发表一些关于自己学术研究的论文的,是再也不用担心毕业这些问题了,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了,博士与博士后,有什么不一样?差距有多大?看完别再不知道了,大家看到这里,应该已经都明白了两者的有什么不一样和差距了。
博士毕业后,你倾向于选择高校,博后,企业,研究所还是公务员?我是理工科在读博士,所以只谈论理工科的情况,文科的可能不一样。一般来说,博士毕业,首先希望去的,还是高校。当然,高校也有很多种,比如985,211,一本,地方高校,甚至也包括一些专科院校。目前来看,国内博士毕业,直接去地方高校(二本)比较多,只有少数成果特别突出的,能够去211及以上的学校。学校平台非常重要,平台决定了软硬件的条件。因此,不少博士会为了去一个更好的学校,继续出国做博后,积累研究成果以及海外工作经验。一般来说,国内顶尖高校的博士,再加一期海外博后经历,差不多可以考虑211高校了,研究成果好的,能去985。当然,如果能以人才计划,比如“青年千人”回来,那么就属于高端人才,国内高校任挑选了。除了考虑去什么学校,一般博士去高校还会考虑以什么样的身份入职。最差的是“博士后”“师资博后”,不管什么博后,都是“临时工”,没什么稳定性;大多数时候是“讲师”,讲师属于高校教师的最低层次,虽然有编制,稳定,但要上副教授,至少需要三五年;好一点的就拿到“副教授”的职位,至于直接上“教授”,那得实力非常过硬才行。因此,为了稳定,有人会放弃更好的学校,而满足一个更高的入职岗位。至于去企业、研究所、公务员,都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召开,首批10名博士研究生入学中德生态园首个国际化高水平产学研孵化平台正式启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21日讯 今天,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在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中德生态园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理事会章程,任命了青欧研究院院长、执行院长及名誉院长,为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Lars Bolund(中国科学院荣誉教授,中国国家友谊奖得主)和丹麦自然科学院院士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颁发首席科学家证书,并为首批博士研究生举行开学典礼。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坐落于中德生态园,是依托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优势平台成立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为首批入学的10名博士研究生颁发入学通知书,标志着中德生态园首个国际化高水平产学研孵化平台正式启用。开学典礼后,青欧研究院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和青岛大学附属医学院进行科研合作项目集中签约。青欧研究院将与合作单位开展密切合作,在海洋药物的筛选及功能挖掘、非洲猪瘟演化特征、肠道菌群对痛风发生及尿酸调控的影响等科研领域进行系列研究和探索。理事会前一天,青欧生命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专家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特聘七国院士杨焕明为专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专家、欧洲科学院院士张友明教授等14位业界学术泰斗为专家学术委员会委员。据了解,今年 3 月筹备成立以来,青欧研究院但依托西海岸新区和青岛华大的平台优势,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欧洲顶尖科研院所合作,在科研、教育、应用转化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推动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科研合作的形成。2020年,青欧研究院与合作伙伴联合主导绘制了哺乳动物大脑蛋白编码基因图谱和血管内皮细胞单细胞转录组图谱,相关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顶级科研期刊《科学》和《细胞》,为未来生命科学研究和产业转化奠定了关键科研基础。未来,青欧研究院将有效发挥引领作用,以“为青岛乃至全国,培养输送生命科学尖端技术与人才”为目标,全面促进全球生命科学科研要素的流动,助力自贸青岛片区在人才培养、产业集聚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实现制度创新。(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来源:青岛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7月23日,网络盛传一张华为总裁办电子邮件的截图。截图显示,华为已制定2019届顶尖学生年薪制方案:8位2019届应届博士生年薪89.6万起,其中最高的达到了201万。这八位应届博士分别是:1、钟钊,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2、秦通,博士年薪制方案:182-201万人民币/年3、李屹,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4、管高扬,博士年薪制方案:140.5-156.5万人民币/年5、贾许亚,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入民币/年6、王承珂,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7、林晗,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8、何睿,博士年薪制方案:89.6-100.8万人民币/年这8名博士的年薪分为了三档,拿到最高档的是钟钊和秦通,年薪为182—201万人民币。从相关资料发现,在不排除重名的前提下,8位博士均出自北大、清华、中科大、港科大等知名学府。钟钊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博士,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硕博中科院,攻读专业都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其导师刘成林是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据有关媒体报道称,刘成林认为“钟钊能获高薪是由于他研究的是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广,再加上他独立研究能力强”。他表示,“现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都比较好找工作,给的薪水比较高。”秦通博士是浙江大学本科,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据悉,秦通学生时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国际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多篇论文,获得IEEE IROS2018最佳学生论文奖。去年10月,秦通还在网上开了公开课,专门讲“视觉惯导里程计时差的在线标定”。李屹为北京大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软件形式化验证;管高扬也为浙大本科和浙大博士,研究方向为物联网,竺可桢学院。贾许亚博士,清华大学,本科直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王承珂博士,北京大学,电子信息科学类专业,2006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联赛一等奖。林晗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何睿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计算数学专业。(来源:建筑世家黄金屋整理) 从名单来看,基本上都是国内顶尖大学博士。实际上,华为也是各大高校优秀毕业生的理想去处。据统计,清华、北大、复旦等全国排名前10的高校中,2018年毕业生去向最集中的企业就是华为。在清华大学,华为共接收了167名毕业生,其中本科生2名、硕士生134名、博士生31名。但是也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华为每年都招了大量的博士人才,但是最后又留下的多少?以高薪把优秀人才招进来,华为又能否留住呢?2019年初,华为心声社区曾发布了一份由任正非签发的华为内部邮件,深刻检讨了近年来华为员工中博士高层次人才离职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华为公司博士类员工近5年累计平均离职率为21.8%,入职时间越长累计离职率越高,华为2014年入职的博士经过4年,只有57%留在公司。而在华为工作的特招博士的离职情况则更令人担忧,离职率达33%-42%。特招博士主要来自于三类人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已有成功项目研发实践经验的优秀博士;重点院校重点专业的优秀博士。对于这些人才,华为在校招时将他们定位为华为未来各领域内的技术领军人物。对于博士来说,去企业和去高校和科研机构哪一个更好是一个很难的抉择。企业的技术更加致力于实用,偏向应用型,并且技术到位能够拥有丰富的报酬,但同样压力和工作强度也大。高校的研究理论和应用皆有,但学术界掌握学科的话语权和社会威望。所以,企业也比较喜欢找一些大学的研究人员兼职做一些研究。不过,看到这8位博士的年薪还是很具有震撼力的。华为就是要塑造一种为人才不惜投入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技术类人才。对于一个技术公司来说,技术是公司立足的根本,而人才则是产生新技术的源泉。所以 ,华为的这种举动仍然证明了其大力招收科技人才,扩大科技竞争力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