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绘就冶金建设绿色底色,助推钢渣处理领域新发展——中冶节能环保协办全国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不际之际

绘就冶金建设绿色底色,助推钢渣处理领域新发展——中冶节能环保协办全国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钢铁大国走向钢铁强国的关键时刻,钢渣作为固体污染物之一,如何使其资源化合理利用对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11月22日,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办,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协办、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联股份603613.SH)承办的2020年全国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研讨会在山西运城盛大开幕。本次会议主题为:钢渣“闷”起来 散尘“零”排放,各位报告嘉宾围绕会议主题对钢渣资源化利用,有压热闷新技术及装备自动化,尾渣资源利用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会议同期还有展位展示,会后参观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企业相关领导、科研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等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及配套供应商企业负责人等共计170余位嘉宾出席。大会致辞ZHI CI 大会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魏景林主持并作《深刻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构建钢铁行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致辞报告。致辞嘉宾: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大亮致辞嘉宾: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 彭犇主题报告BAO GAO 题目: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嘉宾: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郝以党题目:山西建龙钢渣有压热闷生产实践嘉宾: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炼钢总厂厂长 刘西峰题目:镔鑫钢铁集团炼钢厂钢渣有压热闷处理项目简介 嘉宾:江苏省镔鑫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主任 闫超港题目:钢铁工业建筑安全运维与管理嘉宾:国家工业建构筑物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 主任、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郭小华题目:炼钢热焖渣湿法除尘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嘉宾:上海轩鼎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张文东题目:国内外钢渣利用现状、新技术、存在问题和新课题 嘉宾: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苍大强题目:钢渣资源化多产品全利用新技术嘉宾:山西大学博士 段思宇题目:钢铁企业煤气管网.煤气柜综合治理解决方案嘉宾:武汉鼎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 艾军题目:钢渣资源利用途径与相关标准体系嘉宾: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卢忠飞题目:钢铁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及设计应用嘉宾:山东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 童岩题目:烧结烟气脱硫石膏的再资源化利用基础研究 嘉宾: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王社斌中冶节能环保ZHONG YE会议期间,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彭犇接受了国联云对话访谈,据彭犇书记介绍,中冶节能环保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噪声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检测、环保能源现状评估、工业节能和生态环境修复等节能环保领域同样建树颇多,具有钢铁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高效低阻脉冲袋式除尘技术及设备、低温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脱销技术、转炉一次干法除尘技术(LT法)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领先的工业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科技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覆盖了工业,尤其是钢铁工业的钢渣、大气、废水、热能回收利用等末端污染治理全流程,并实现了固体废弃物、废水的资源化利用,为钢铁企业解决了许多难题。中冶节能环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首次研发了熔融钢渣辊压破碎处理工艺及技术,世界首创了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关键装备,开发了钢渣高效处理成套工艺及装备,与钢渣磁选工艺技术、钢渣粉磨工艺技术等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已形成一整套钢渣资源化利用体系,极大提升了我国在钢渣处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钢渣高附加值利用的进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播报道ZHI BO为响应“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同时也为了更好的让冶金钢渣界朋友们交流学习,承办单位国联股份(603613.SH)旗下平台国联云全程对此次会议在线直播。精彩瞬间JING CAI 环境保护任道路重道远,钢渣处理领域方兴未艾。本次大会的胜利召开为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进步搭建了新平台,提供了新思路。感谢各位嘉宾的莅临交流,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大家提供更多优质服务,也特别感谢中冶节能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的专业分享与大力支持。中国设备管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国联股份(603613.SH)期待与您携手,启迪智慧,探索前沿,为推动钢铁技术发展整体效能出一份力。会议第二天将要参观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秀莹

关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你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申请表》及相关文件收悉。结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的《关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邯钢老区退城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位于冀·津(涉县·天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中的龙西工业区内,通过淘汰邯钢现有1座1000立方米高炉、2座2000立方米高炉、1座3200立方米高炉、4座100吨转炉及1座120吨转炉的钢铁产能,减量置换,建设年产烧结矿777万吨、球团矿200万吨、铁530万吨、钢400万吨、钢材340万吨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淘汰工程、公辅工程和环保工程等。主体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炼铁系统建设机械化封闭综合料场及供配料设施、1座3200立方米高炉、1座3700立方米高炉;减量置换建设一条200万吨球团生产线、2台400平米烧结机;炼钢系统建设3套铁水预处理设施、1座250吨转炉、2座100吨转炉、1座250吨脱磷炉、1座100吨脱磷炉、1座250吨LF精炼炉和1座250吨RH精炼炉,2座100吨LF精炼炉和1座100吨RH精炼炉,2台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单流板坯连铸机、1台6六流方坯连铸机,制氧机4台,分别为1台3.5万立方米每小时制氧机、2台2万立方米每小时制氧机、1台1.6万立方米每小时制氧机;轧钢系统建设1条1780毫米热连轧生产线、1条3500毫米中厚板生产线。二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轧钢系统建设1条1750毫米冷轧生产线、1条连续退火机组、2条连续热镀锌机组。淘汰工程主要包括400平方米烧结机1台、435平方米烧结机2台、200万吨/年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线1条、1000立方米高炉1座、2000立方米高炉2座、3200立方米高炉1座、三炼钢100吨转炉4座及精炼炉和连铸机、一炼钢120吨转炉1座、600毫米高速线材生产线1条、530毫米半连续棒材生产线1条、3000毫米中厚板生产线1条、3500毫米宽厚板生产线1条、1780毫米连铸连轧生产线1条、200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2座、163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1座、35000立方米/小时制氧机组1座、60MW燃气锅炉发电机组2台及相关辅助设施。公辅工程主要包括除尘、脱硫脱硝、余热回收利用、固废处理、检化验、风水电气(汽)等。环保工程主要包括废气治理设施、废水处理系统、防渗措施、降噪措施、事故水池、固体废物暂存设施等。该项目实施后,邯钢老区保留1台120吨转炉、2条棒材生产线、1条线材生产线、1350毫米重轨型钢生产线1条、1条1780毫米冷连轧生产线、2套1680毫米冷轧酸洗机组、2套1650毫米热轧热镀锌机组、1套1500毫米电镀锌机组、1套1650毫米冷轧热镀锌机组、1套1500毫米彩涂机组、1台150兆瓦发电机组、2台50兆瓦发电机组及配套的辅助设施。该项目所在区域PM10、PM2.5、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超标,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因此,该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最严格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控措施等。同时,为支持项目建设,邯郸市出具了本项目污染物现役源倍量削减方案,通过进一步加大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污染物减排力度,腾出环境容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综合考虑,我厅原则同意你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二、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按照“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采用国内外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工艺技术方案,选用优质装备和原材料,强化各装置节能降耗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单位产品能耗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严格落实“以新带老措施”。对1780毫米连铸连轧生产线轧制废气采取湿式处理或塑烧板除尘治理措施;对400平方米烧结机头配套烟气循环系统,烟气循环率大于30%,一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率不小于30%;对装煤地面站、推焦地面站、干法熄焦地面站、自备电站的自动监控设施联网;对700毫米新棒材生产线轧机废气及修磨废气、610毫米新线材生产线轧机废气、1350毫米重轨型钢生产线轧机废气按照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监测频次开展监测;邯钢老区新增6眼地下水监控井并每季度监测一次;对焦化酚氰废水处理站中隔油池、调节池、气浮池、缺氧池及污泥压滤间等逸散异味收集,收集臭气经生物滤池处理后排放。上述工程1780毫米连铸连轧生产线轧制废气采取除尘治理措施、400平方米烧结机头配套烟气循环系统、自动监控设施联网、酚氰废水处理站废气收集治理须于2020年9月底前整改完成,未完成整改前迁建项目不得投产;轧机废气按照排污许可技术规范中规定的监测频次开展监测须于2020年6月底前整改完成;老区新增6眼地下水监控井并每季度监测一次须于2020年7月底前整改完成。(三)严格落实拟建项目周边居民点散户搬迁方案,落实北乱石岩村、南乱石岩村和马布村统一供水,居民搬迁和统一供水未完成,项目不得投产。(四)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根据各类废气污染物的性质分别采用洗涤、过滤等处理方式,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效率应满足需求,排气筒高度须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要求。1.备料工序火车卸料、汽车受卸系统、输运转运系统、混匀配料等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2.烧结工序烧结机采用烟气循环,1#烧结机机头烟气经“2台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配备覆膜袋式除尘器)+SCR脱硝装置”净化处理后,2#烧结机机头烟气经“2台四电场静电除尘+活性焦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净化处理后,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并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烧结燃料破碎、烧结配料及转运站、烧结机尾卸料、整粒筛分及转运站、成品转运及料仓落料、烧结脱硫系统脱硫剂仓与脱硫灰仓、活性焦物料循环系统等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机尾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混合制粒系统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塑烧板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3.球团工序链篦机-回转窑焙烧烟气经“双室四电场静电除尘器+循环流化床半干法脱硫装置(配备覆膜袋式除尘器)+SCR脱硝装置”净化处理后,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并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球团配料及转运、成品及转运、球团脱硫系统脱硫剂仓与脱硫灰仓等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4.炼铁工序矿槽供料系统、高炉出铁过程中铁口、铁沟、主沟撇渣器、摆动流嘴、渣沟、高炉炉顶卸料等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高炉矿槽、出铁场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煤粉制备系统废气经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高炉热风炉以净化后的高炉煤气为燃料并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热风炉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高炉渣粒化及底滤渣废气经“重力旋流除尘+降温冷凝+升温”设备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5.炼钢工序转炉一次烟气、脱磷炉一次烟气经LT干法除尘装置净化后,散装料上料及转运、转炉二次烟气、脱磷炉二次烟气、三次烟气和精炼炉废气等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火焰切割废气经塑烧板除尘器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转炉二次烟气、脱磷炉二次烟气、三次烟气、LF精炼炉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6.轧钢工序1780毫米热连轧加热炉以净化后的高炉煤气为燃料,并采用低氮双蓄热技术,3500毫米中厚板加热炉以净化后的高焦混合煤气为燃料并采用低氮双蓄热技术,加热炉空气侧烟气、煤气侧烟气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轧钢加热炉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粗轧废气、精轧废气、中厚板火焰切割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塑烧板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中厚板冷矫直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中厚板表面喷丸废气经自带滤芯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中厚板正火/淬火、回火炉以净化后的高焦混合煤气为燃料,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7.钢渣处理工序钢渣一次处理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湿法电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钢渣二次处理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8.废钢堆场废钢堆场卸料产生的含尘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9.冷轧工序酸轧入口拉伸矫直机废气、废酸再生机组氧化铁粉气相输送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覆膜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颗粒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酸洗工序采用密闭酸洗槽,收集的酸洗盐酸雾废气送酸雾净化塔净化处理后,氯化氢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酸洗冷轧联合机组轧机废气、连续退火机组平整机废气、热镀锌机组平整机废气经集气罩捕集,通过油雾分离器净化处理后,油雾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非甲烷总烃须满足《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3/2322-2016)限值要求。连续退火机组清洗段脱脂废气、连续热镀锌机组脱脂废气经风管抽出,通过碱雾净化塔净化处理后,碱雾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连续退火机组退火炉、连续热镀锌退火炉均以净化后焦炉煤气为燃料并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烟气中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连续退火机组退火炉烟气、连续热镀锌退火炉烟气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废酸再生机焙烧以净化后焦炉煤气为燃料,焙烧烟气经水喷淋吸收塔后,尾气通过二级水喷淋洗涤塔净化后,烟气中各污染物浓度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限值要求。10.无组织废气料场均采用全密闭式结构,料场内配备雾炮,生产车间产尘点配备有效的抑尘措施,厂区内各物料运输及转运方式主要包括密闭皮带通廊、密闭管带、气力输送等方式,除尘灰输送全部采用气力输送或吸排罐车运输,冷轧车间封闭并采用密闭酸洗槽、酸储罐,油雾、酸雾、碱雾产生点配备捕集净化设施,厂界颗粒物、非甲烷总烃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表5企业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厂界氨、硫化氢须满足《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863-2018)表2企业边界标准限值要求,厂界硫酸雾须满足《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2-2010)表8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要求。一期工程实施后,本项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铅及其化合物、二噁英、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雾排放总量分别不得超过1435.954吨/年、1081.982吨/年、2046.348吨/年、86.651吨/年、15.163吨/年、10.831克当量/年、77012.013吨/年、0.431吨/年、56.346吨/年、0.806吨/年。二期工程实施后,本项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油雾、碱雾、非甲烷总烃排放总量分别不得超过1450.855吨/年、1103.494吨/年、2123.176吨/年、4.994吨/年,23.424吨/年、3.619吨/年、7.078吨/年。焦化项目同步实施后,全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不超过1550.386吨/年、1256.061吨/年、2583.076吨/年。(四)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建设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水的回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和废水产生量。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系统设计,提高厂内污水预处理效率。净环系统排污水:烧结工序、球团工序、炼铁工序、炼钢工序、轧钢工序、公辅系统净环水系统排污水及炼铁工序高炉冲渣乏汽消白冷凝水汇入全厂综合废水处理站净化后回用,不得外排。浊环系统排污水:炼钢工序连铸二次喷淋冷却水、冲铁皮用水浊环系统废水经“旋流沉淀+稀土磁盘+高速过滤器”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煤气冷却系统浊环水经浅层砂滤器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RH炉抽真空系统浊环水经沉淀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轧钢工序热轧浊环系统废水经“旋流井+稀土磁盘+过滤器”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层流冷却系统浊环水经高速过滤器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超快冷却系统浊环水经“旁滤+直接过滤器”处理后大部分循环使用,少量浊环水系统排污水汇入全厂综合废水处理站净化后回用,不得外排。活性焦再生系统含酸废水:经“调节池+中和+混凝沉淀+过滤+蒸氨+电磁催化+沉淀过滤”工艺处理后,全部回用于烧结混料补水,不得外排。汽化冷却系统排污水:烧结工序、炼钢工序、轧钢(热轧)工序汽化冷却系统排污水,全部作为回用水回用,不得外排。冷轧含乳化液废水:经乳化废水处理系统“酸化调节+油水分离+高效气浮”处理后排入冷轧稀油废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得外排。冷轧含平整液废水:经平整废水处理系统“酸化调节+高效气浮”处理后排入冷轧稀油废水处理系统处理,不得外排。冷轧稀油废水:经稀油废水处理系统“调节+一级中和/混凝/气浮+二级高效气浮+两级生物接触氧化+絮凝沉淀+斜板沉淀”处理后,汇入全厂综合废水处理站净化后回用,不得外排。冷轧钝化废水及含酸废水:采用无铬钝化工艺,钝化废水及冷轧含酸废水一并经冷轧酸性废水处理系统“调节+一级中和/曝气+二级中和/曝气+絮凝澄清+电氧化+高效过滤”处理后,汇入全厂综合废水处理站净化后回用,不得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送生活污水处理站采用“均质调节+厌氧+接触氧化+过滤+消毒+回用”净化处理后,汇入全厂综合废水处理站净化后回用,不得外排。全厂综合废水经综合污水处理站处理后进入除盐水站进一步处理,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全部回用于生产,不得外排。焦化项目同步实施后,全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均不得超过0吨/年。(五)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加强危险品的储运和使用管理,各类危险废物均随产随清,不在厂区内贮存,加强危险废物收集、出厂转移环节的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按规范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配备足够的应急发电设施,确保紧急情况下应急设备可有效使用。按照“单元-厂区-园区”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要求设置事故废水收集池和应急储存设施。各涉水(液)装置区、储罐均设置围堤,车间内设置事故水池等事故废水收集系统,厂区内设置初期雨水收集设施,厂区综合污水处理站调节池兼做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确保各区域的事故水可自流进入,在南厂界及邻近南厂界两端东西厂界设置30厘米高防渗墙,确保任何情况下事故水不得排出厂区。按照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做好项目与园区、涉县、邯郸市以及周边的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控区域环境风险。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六)切实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防渗设计通则》(Q/SY1303-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石油化工工程防渗技术规范》(GB/T50934-2013)的要求,依据“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厂区防渗工程。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在地基处理的基础上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废水池/井、污水/液管线、储罐/槽等涉水污染物的构筑物尽可能做到“可视化”对于确实无法采取架空措施的采用双层中空式池体、明管明渠、双层罐并在防渗层上设置砂垫层及泄漏管。在酚氰废水处理站、综合罐区等涉水单元设置18座渗漏监测井,在综合油库、酚氰废水处理站等涉水单元设置6座地下水水质监控井。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损害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加强隐蔽工程泄漏检测,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治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建立完善地下水、土壤监测制度,根据重点污染防治区平面布置、地下水流向和环境保护目标,合理设置地下水、土壤监测点,严格落实监测计划。一旦出现污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土壤的不利环境影响。(七)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加大管理、培训人员培训力度,加强非正常工况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制度完善的检修和维修操作规范,进一步降低开停车等非正常工况发生频次和污染物排放量。(八)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并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一般固废中除尘灰、瓦斯灰、污泥、氧化铁皮等含铁杂料送烧结配料综合利用,废钢铁料返回炼钢工序利用,烧结和球团工序脱硫灰、制氧废固定分子筛作为建筑材料外售综合利用;高炉渣、经回收含铁料后剩余钢渣尾渣送后续配套建设的固废深加工项目用于制备水渣微粉、钢渣微粉;氧化铁粉外售其他企业作为原料;锌渣外售锌冶炼企业作为原料;废耐火材料返回生产厂家综合利用。危险废物中废催化剂随产随清,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妥善处置;废活性焦随产随清,用于高炉喷煤;废油、脱硫脱硝制酸单元酸泥、废乳化液、乳化液过滤杂质、废酸焙烧脱硅污泥、冷轧废水处理污泥,经收集后在厂区危废间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处置。高炉煤气脱硫废微晶吸附材料待项目运行后暂按危险废物从严管理,若后续有新发布规定则从其要求,若无新发布规定则按相关规范开展鉴别,待鉴别结果确定后,按照固体废物的相关管理要求执行。(九)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高噪声设备布局,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厂区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十)严格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和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包括废气废水等各类污染源的监测管理体系,并覆盖二噁英、铅及其化合物、氨、硫化氢、一氧化碳、氟化物、氯化氢、硫酸雾等特征污染物。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HJ878-2017)及其他有关标准、规定要求,完善环境监测计划,建立污染源监测台账制度,对环境空气和土壤、地下水开展长期环境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定期向公众公布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如出现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进一步污染物减排措施。(十一)建立与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求相适应的环境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各项生态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在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主动发布企业环境保护信息,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宣传与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十二)项目配套的供热工程、供水管线工程、煤气发电工程、固废深加工工程、干熄焦发电工程、焦化搬迁项目须按照《报告书》中的要求,确保在该项目投产前建成投运,上述项目建成前,该项目不得投运。(十三)项目配套的铁路专用线工程须按照《报告书》中的要求,确保在该项目投产前建成投运,保证大宗原辅材料及产品采用铁运、管带机及封闭皮带通廊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铁路专用线工程建成前,该项目不得投运;其他运输方式须采用新能源车或国六以上汽车运输,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主要排放设施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减排措施及错峰运输要求,严禁重型柴油货车运输。(十四)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应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认真落实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规定程序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应当重新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十五)在启动生产设施或在实际排污之前,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认真梳理并确认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后,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依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项目投产后3至5年内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三、你公司应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配合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及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涉县分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该项目污染物倍量削减方案,如期完成邯钢老区相关设备退出、天铁360平方米烧结机和350平米烧结机机头烟气脱硫脱硝及烟气再循环治理、天铁350平方米烧结机机尾超低排放改造、天铁1#~5#150吨竖窑焙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天铁1#~2#300吨竖窑焙烧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天铁1#~2#600吨回转窑废气超低排放改造、天铁高炉和料场及白灰等工序无组织减排改造、涉县区域内23家企业无组织废气棚化治理减排改造、河北鑫森冶金建材有限公司涉县兴发焦化厂污水处理站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收集及处理减排改造。确保该项目投产前削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分别不少于2901.71吨/年、2206.988吨/年、4246.352吨/年、14.156吨/年。该项目申领排污许可之前,应确保上述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落实到位,被替代工程排污许可证完成变更。(二)配合河北省发改委,落实煤炭替代方案,如期完成邯郸市139555户农村居民“煤改气、煤改电”形成的煤炭削减量6.7万吨作为替代源。(三)配合河北省工信厅,落实产能置换方案,如期完成淘汰现1座1000立方米高炉、2座2000立方米高炉、1座3200立方米高炉、4座100吨转炉、1座120吨转炉,确保满足产能置换要求。(四)配合涉县人民政府做好厂区周边村庄散户搬迁工作,共搬迁散户41户、重新划分宅基地22户,其中西戌镇散户搬迁33户、重新划分宅基地21户;北乱石岩村散户搬迁8户、重新划分宅基地1户。(五)配合涉县人民政府做好厂区地下水下游的北乱石岩村、南乱石岩村和马布村的饮用水安全工作,上述三个村庄实施统一供水,并停止使用已有水井。四、你公司须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列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配合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完成各项区域现役源削减、“以新带老”工程、淘汰工程、依托工程、产能替代方案、村庄搬迁方案、铁路专用线及依托的各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在上述工作完成前,邯郸市排污许可证核发部门不得核发该项目排污许可证,项目不得投入运行。五、应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的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产能替代方案等工作内容,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管理。承诺的“以新带老”整改措施及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由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并定期报送我厅。六、我厅委托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涉县分局组织开展该项目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文件分送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执法局、邯郸市生态环境局、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涉县分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要求,定期向省生态环境执法局和邯郸市生态环境局报告项目环保“三同时”进展情况。本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日常监管由邯郸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七、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河钢集团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老区焦化退城进园产能置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冀环环评〔2019〕212号)同时废止。河北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5月11日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往也

变“废”为“宝” 自主创新绘就冶金建设绿色底色

原标题:变“废”为“宝” 自主创新绘就冶金建设绿色底色 11月22-23日,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联合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在山西运城开展“国企顶梁柱 绘就冶金建设绿色底色”活动。活动中展示了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并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参观现场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冶建研院钢渣处理及利用技术的的研发历程及成果应用。在报告交流环节中,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总工程师郝以党介绍了中冶建研院钢渣处理及利用技术的研发历史,并围绕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自主研发的“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进行专题报告;来自技术应用企业的山西建龙、镔鑫钢铁等相关负责人结合钢渣处理技术应用情况分别做题为《山西建龙钢渣有压热闷生产实践》《镔鑫钢铁集团炼钢厂钢渣有压热闷处理项目》的专题报告。在参观环节中,参会人员前往“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应用项目山西建龙钢渣处理及加工生产线项目进行参观,参观了渣罐倾翻机、钢渣辊压破碎机、立式钢渣有压热闷罐等核心设备,了解了“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处理效果。该项目由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承建,采用EPC管理模式,共包含钢渣热闷和加工两条生产线,其中热闷处理生产线采用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自主研发的“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包含2套辊压破碎系统,热闷罐14个,年处理规模为96万吨,可有效解决山西建龙现有热泼法处理钢渣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等问题。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党委书记彭犇表示,中冶建研院中冶节能环保在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水处理及资源化技术、大气污染防治、噪声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检测、环保能源现状评估、工业节能和生态环境修复等节能环保领域砥砺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装备”首次研发了熔融钢渣辊压破碎处理工艺及技术,首创了熔融钢渣高效罐式有压热闷处理技术与关键装备,开发了钢渣高效处理成套工艺及装备,与钢渣磁选工艺技术、钢渣粉磨工艺技术等资源化利用相结合,已形成一整套钢渣资源化利用体系,提升了我国在钢渣处理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推动钢渣高附加值利用的进程,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记者 马爱平)

玫瑰谷

伊春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1月5日在伊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长 韩库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一、2019年工作回顾2019年,是伊春大事要事集中、改革发展攻坚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我市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强化推进,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稳增长、扩投资、促消费。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2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除受嘉荫口岸未能通关影响外贸进出口指标以外,其它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完成了既定目标。全市经济在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提升,取得了多年未有的好成绩。——三大攻坚战取得进展。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市级投入各类扶贫资金7229万元,重点解决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问题,扶贫项目累计发展到8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退出。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任务基本完成,深入落实河长制,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5个县级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实现规范化建设,畜禽养殖和废弃菌袋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7.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提升,全面排查重点领域重大风险点168个,逐一落实了防范化解措施,重点对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乱象加强了源头管控。——生态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实施天保二期工程,坚决打击破坏林木林地、乱捕滥猎等违法行为,查处涉林案件153起,清理违建别墅30栋,关闭狩猎场4个,退出保护区内采矿、探矿权23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74万平方公里,实现连续16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培育后备森林资源12.8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04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14.5万亩。创新生态保护机制,《伊春市废弃菌包污染防治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全国首家空天地云网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中科院林业遥感(伊春)试验站落地伊春。经中国林科院再次评估,全市森林资源资产总价值已达1.47万亿元,绿色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围绕打造“两座金山银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森林生态旅游业借势升温。成功承办第二届全省旅发大会,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作模式、打样板”“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提升一个承办地”的任务要求,实现了“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叫响了“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坚持规划先行,高质量编制《伊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建成了“岭尚·欲雪”“溪水松月”“汤旺河林居”等一批特色民宿,打造了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五营、汤旺河汽车营地,开通了旅游观光小火车,推出了康体养生、避暑度假、自驾研学等一批新业态,发布了“小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电视剧《青山不墨》开机,市级游客服务中心投入运营。森林冰雪欢乐季全面铺开,“滑雪+民宿”等特色产品供给日益丰富,冬季旅游市场正在搅热。汤旺河景区针阔混交林获评“中国最美森林”,朗乡花海荣登“2019最美花海”榜首,乌翠区荣获“中国研学旅行最佳目的地”,我市荣获“中国文化休闲旅游城市”和“微博2019最值得期待康养旅游目的地”十佳城市之一。全年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5%、13.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与文化体育、商贸物流、会议会展深度融合,成功举办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夏季)推介、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中国伊春森林康养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伊春的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森林食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集中力量建基地、强加工、促营销,绿色有机作物达140万亩、蓝莓等小浆果达7.2万亩、食用菌7亿袋,森林猪、森林鸡、雪貂饲养量分别达36.2万头、57万羽和20万只,蓝莓果汁、黑木耳茸饮、森林猪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铁力市成功晋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伊春黑木耳”“伊春蓝莓”获龙江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药材种植加工同步提升。制定出台中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和扶持政策,扩大“森林百草园”等基地规模,全市药材种改基地达97个、53万亩,GMP认证药企9家,中成药、西药批准文号325个。铁力市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绿色矿业支撑工业经济稳增长。西钢破产重整后,焕发生机活力,投入24亿元,新建140万吨焦化、双高线复建、炼铁系统优化、80兆瓦余热余气综合利用4个技改项目,全年完成钢材产量40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3亿元,上缴税金4.5亿元。鹿鸣钼矿产销两旺,全年实现产值24.5亿元,销售收入26.7亿元,上缴税金7.4亿元。木业加工向高端化迈进。光明集团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拓展整体家居设计领域,美江、永达等企业打造“木艺+研学”发展模式,“北沉香”文创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优化整合市、区所属省级经济开发区,加快清理“僵尸企业”,全市经开区入驻企业119户,集聚承载能力日益增强。——深化改革取得突破。国有林区改革深入推进。伊春森工集团被列入省级预算单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了以17个林业局公司为主体的母子公司组织体系。原“政企合一”区(局)分离分立有序推进。原伊春林管局、“政企合一”林业局、“南四局”承担的行政和社会事业职能,正在有序移交属地政府。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撤销15个市辖区,新设立4县4区,形成了“一市五县四区”新格局,新设11个镇和13个街道办事处挂牌运行,建市以来范围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次系统性、重构性区划调整基本完成,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无缝对接、工作不断、保持稳定”的目标要求。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实现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双减10%以上的目标。统筹推进地方公安与森林公安改革,“职责不清、管理不顺”体制弊端得到解决。——城乡建设步伐加快。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城市功能品位同步提升。哈伊高速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汤伊公路全线竣工,嘉汤公路开工建设,林都机场改扩建如期推进,市公路客运中心投入运营,改造升级中心城区道路11条,新建农村公路176公里。深入开展“治超治违”,城市交通更加有序。“三供三治”加快建设,新建供水管网31公里、排水管网15公里,改造供热老旧管网68公里。保障性安居工程接续推进,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47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16个,伊美区铁路棚改启动实施,金林区完成征收拆迁2703户。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章、残破建筑1494处,围栏遮挡3.7万延长米,植树663万株,新增绿地127万平方米,第二次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公共财政支出87.2%投向民生领域。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2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省控指标。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增强。“全民参保”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居民大额医疗保险水平不断提高。31种抗癌药品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双通道”,实现在全国1.6万个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573元和每人每年4017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8.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格率100%,高考实现“十四连增”,文理科平均分在全省名列前茅。职业教育技能型落地人才就业率稳步提升。全面开放文化体育场馆,承办国际冬泳邀请赛、全国青少年足球精英赛等体育赛事40余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重大进展,各县(市)区全部突破“零线索”“零战果”,打掉黑恶犯罪团伙24个,破获刑事案件210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整体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市上下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明显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走流程”818人次,解决企业群众最急最忧最盼问题1196个。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一网通办”事项占比由50%提升至80%,市本级“只进一扇门”事项达873项,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844项。教育系统“四零承诺”群众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100%。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迎难而上、务实苦干,啃下了不少硬骨头、完成了不少硬任务,干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实事。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三大改革顺利实施、旅发大会成功承办,各条战线、各主战区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主动承压、担当作为,伊春森工集团及各林业局公司改革创新、多点突破,全市上下凝聚了全员冲锋的强大合力,展现了干部群众的崭新风貌,拼出了转型发展的超常速度。这些成绩可谓难中求成、来之不易,这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和市政协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戮力同心、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支持、参与伊春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安不忘危,稳不忘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伊春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还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充分;市场主体少、经济活跃度低、内生动力不足;深化改革难点多,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完全破除;民生领域还有不少历史欠账和短板;一些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对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加以解决。二、2020年工作安排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按照市委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对伊春特指要求,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着力解放思想,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集聚各类人才,对标建设“六个强省”,围绕“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定位,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和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验收,加快推进伊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努力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进出口总额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不低于经济增长幅度。要实现上述总体目标,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形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坚定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东北地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省实施方案,编制市“十四五”规划,要与国家政策相衔接。拿出“争”的意识和“抢”的劲头,深入谋划、储备、争取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承接政策红利,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在伊春落地生根,确保国家和省深化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在伊春落地见效。要牢牢把握“生态立市、旅游强市”的发展定位。深入践行“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围绕建设“六个强省”,坚持“生态立市”,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切实担负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任;坚持“旅游强市”,做大做强旅游这一主业,牵动结构调整,力促经济转型。要牢牢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转型发展,民生为要”的政治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接着一件办,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努力让全市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七项工作:(一)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目标任务。坚持工作重点和工作力量向“三大攻坚战”汇聚,对标对表,有效施策,推动各项攻坚任务全面完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继续保持攻坚势头,扎实开展“回头看”,坚决整改各类问题。推广合作社带动、龙头企业牵动等产业扶贫模式。继续补齐“两不愁三保障”和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短板。落实兜底政策,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坚决实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重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决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整改各项任务。推进建成区20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达标排放。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推进秸秆离田还田,综合利用率达到90%。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完成“两规两划”年度任务,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严控农业面源污染,认真执行《废弃菌包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处理率达到95%。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决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和科学防控。坚持底线思维,健全债务风险防控机制,通过拓宽财源、优化支出、盘活存量等方式,妥善化解政府债务。全面完成农村信用联社改制化险工作。深入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套路贷”和非法集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二)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深入推进“严管林”,探索建立“林长制”,加快《野生林蛙保护条例》立法,严厉打击盗伐林木、蚕食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抓好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合理确定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布局。加强森防“网化”建设,提高预防扑救综合能力,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加快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做好天保工程数据测算和政策争取。突出抓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推进南北山林缘交错带植被恢复和保护、伊翠铁路生态修复、伊春河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建设。计划林辅用地造林102公顷,恢复湿地174.6公顷,提高坚果、浆果、木本中药材等经济林还林比例。加大山体“斑秃”补植力度。推进森林培育经营。支持伊春森工集团发挥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森林经营新模式,加快组建森林经营公司。推进27个国营苗圃提高标准化水平,苗木产能达到1亿株。强化造林质量管理,全年培育后备资源21万亩,抚育中幼林292万亩,完成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14万亩。积极推进森林碳汇试点工作。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从严查处破坏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向一切破坏生态、降低负氧离子含量的行为亮剑。强化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推动汤旺河石林、五营红松原始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三)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体系。深入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聚焦产业发展,推动一产提质、二产增效、三产拓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体系。提高现代农业发展质量。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全域绿色有机农林食品生产。加快推动特色农业发展。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持续扩大高值高效作物面积,种植水稻73.6万亩、鲜食玉米3.5万亩、杂粮杂豆3.9万亩、设施蔬菜0.7万亩,新建农业“三减”高标准示范基地2个,绿色有机食品增加到141万亩。稳步推进农村改革,筹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抓好农村宅基地改革,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5个。推动嘉荫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提高森林食品生产能力。支持伊春森工集团整合利用森工多种经营用地,重点加强小浆果、坚果、食用菌、山野菜等标准化基地建设,力争全市蓝莓、蓝靛果种植达到8万亩,黑木耳达到7亿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一产接二连三,鼓励中盟、越橘、鑫旺、忠芝、汇源佳伊等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蓝莓果汁、果酒、花青素以及红松籽坚果油等产品供给能力。抓好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新增绿色有机产品10个,建设中国农林特产集散地,叫响“小兴安岭大森林”品牌。稳步发展生态畜牧业。坚持“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推进铁力新希望集团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开工,推动铁力金新农、宝宇南岔繁育生猪项目投产达效,实现生猪出栏40万头,保障市场供应。加快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力争森林猪、森林鸡、雪貂、冷水鱼养殖规模分别达到50万头、60万羽、22万只和9200亩。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抓好以生猪为主的菜肉商品稳产保供工作。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加快建设中医药产业体系。推动金南公路北药产业带、汤旺县万亩北药基地、红星平贝基地等“森林百草园”建设。加强基地、种植户与药企对接,发展订单式种植。支持铁力市、南岔县创建省级中药材示范县,力争北药种改达到58.5万亩。推动建设铁力市中药材检验检疫中心。支持葵花、格润、金北药等龙头企业加强中药片剂、芩暴红儿童口服液等新药研发,提高就地加工增值能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林区工业发展动能。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强产业、强企业、强园区为重点,扩大工业规模,增强引擎动力。推动绿色矿业提质增效。支持建龙西钢继续加大产品升级、环保改造投入,重点推进钢渣环保处理、4万立方米智能制氧、80兆瓦余气余热发电二期、绿色工厂4个技改项目建设。支持鹿鸣钼矿发展钼冶炼项目,推动矿渣处理、废石利用等意向项目落地。推动“北红玛瑙”“桃山玉”生产企业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整合矿泉水资源,引进行业知名企业,打造拳头品牌。提高木业产品竞争力。支持光明集团等龙头企业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提高生态环保家装、木制建材等产品的定制生产水平。支持美江、永达等企业提高木艺产品质量,扩大“北沉香”产品影响力。强化规上企业培育。做好要素保障,支持华能热电、北方水泥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对临规、退规、漏统企业的跟踪监控和协调服务,力争6户企业升规入统。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坚持特色化、专业化、集约化,推动伊春和铁力经开区完善综合功能,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出清“僵尸企业”,切实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和企业集聚效应。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旅游强市三年行动,力争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突出规划引领。颁布实施《伊春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争取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验收。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围绕放大“深呼吸、深睡眠、深度游”和“夏季凉爽、冬季冰爽”核心竞争力,推动汤旺河石林、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新青户外运动谷、九峰山养心谷、西岭度假区、梅花山滑雪场等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实现游客必到必游。开发提升森林观光、康体养生、休闲度假、温泉滑雪等旅游产品,鼓励重点民宿、汽车营地、研学基地打造特色品牌,丰富旅游观光小火车沿线业态,加快“小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建设。围绕“旅游+”“+旅游”,推进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更多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把增强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培养,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功能,建立全市旅游信息平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旅游服务业,提高旅游市场化程度。推动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在游客集散地设立服务点,新建停车场5个、旅游厕所32个。抓好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完善升级“一部手机游伊春”APP功能,加快构建智慧服务体系。用好“旅游诚信基金”,完善“先行赔付”机制,净化旅游市场秩序,推进精准营销,全面叫响“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激发现代服务业发展活力。抓住消费升级需求,以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提升体育、医养康养、会议会展、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有效供给。承办好省级以上体育赛事,争取国家和省级体育训练基地落户伊春。支持伊春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中心医院怡养健康养护中心建设。办好中国金融40人伊春论坛、中国(东北亚)森林博览会。加强汇源物流园和“林都汇”电商平台建设管理,鼓励商业门店延长营业时间,发展城市夜经济。加大旅游地产供给力度,支持发展集养生、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度假地产项目。拓展银企对接平台,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四)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积蓄高质量转型发展动能。集中力量组织推进省“百大项目”和市重点项目,坚决打好项目建设三年大会战。全年安排市级重点项目187个,总投资46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9.6亿元。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抢抓国家强化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机遇,突出抓好“铁公机水”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哈伊高速铁路,嘉汤公路要完成70%以上工程量,林都机场改扩建全面竣工。实施汤旺河、呼兰河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产业项目建设。成立重大项目建设专班,建立绿色通道,完善“百大项目”容缺审批,推行“承诺即开工”“首席服务员”模式,全力以赴抓开工、抓进度、抓保障,确保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和资金到位率。重点推进建龙西钢绿色工厂、华能生物质热电联产等“百大项目”。支持伊春环球蓝莓文旅小镇项目落地建设。推进葵花药业中药提取车间、汤旺河蓝品森林食品加工等项目竣工投产。深入开展“项目谋划之冬”,做好项目储备和审批申报工作。全市项目储备库中超千万元、五千万元和超亿元的成熟项目,分别动态保持在500个、200个和100个以上。务实开展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完善“专班+园区”“目标+考核”机制,落实好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按照招商产业链图谱,建立重大项目台账,重点瞄准500强企业,开展领导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各县(市)区至少引进3个产业项目,其中亿元以上至少1个。加强与月星、新希望集团等战略投资者的跟踪对接,促进合作项目尽快落地。全力抓好对上争取,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计划。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出台《伊春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做好成熟企业新三板挂牌培育工作。坚持一企一策,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大清理拖欠民营及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力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培育壮大县域经济,鼓励支持“一市五县”立足资源、区位和产业基础,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主导产业,每个县(市)重点培育1—2个立县产业。(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转型发展活力动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相互促进、协同发力,着力理顺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林区大转型、大改革。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国有林区改革。支持伊春森工集团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做大森林旅游康养、森林食品、中医药等经营板块,带动林业职工就业增收。推进原“政企合一”区(局)分离分立,完成“南四局”代管的社会职能移交,6月底前实现“四分开”。全面完成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任务。抓好建政设镇、街道办事处设置后续工作。加快区域界线勘定。推进新设县区机构、事权、人员、资产加快融合,切实提升区域统筹发展能力。巩固机构改革成果。规范涉改部门“三定”规定,优化职能配置。推进新设县区党政、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工作。加快实施《森工院墙企业处置办法》,推进企业整合和市场出清、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全面完成公安改革各项任务。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精简审批、优化流程,推动招投标制度改革,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招标效率。加强实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乌翠区试点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快打造智慧政务,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网办率达到90%以上,通过“键对键”减少“面对面”,推动“办事不求人”有效落实。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动嘉荫口岸复关,扩大对俄农业林业合作。加强与德国、芬兰等国际友城在文化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与茂名市对口合作,重点推动中药康养、森林食品经销等14项合作协议落地见效。继续做好对口援疆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落实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支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与伊春森工集团等企业加强合作,重点围绕森林食品、北药种植加工开展科技攻关。坚持事业留人,出台有利于引进留住人才的房地产政策和住房政策,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围绕企业用人,强化校企合作,支持伊春森工集团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展“助学引才”行动,推动建龙西钢与伊春职业学院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伊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森林城市。突出规划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伊春市城乡规划条例》,加快编制《伊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融合统一,实现“多规合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青山大街、通山路等城市道路建设项目16个。完善“三供三治”设施,改造供热、供水老旧管网2500米、7500米,全部完成中心城区剩余5346户供水分户改造,新增天然气用户800户。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改造老旧小区8个。推动乡村林场所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林场所振兴规划,争取将林场所振兴纳入国家和省乡村振兴政策范围。结合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优化林场所设置布局,着力打造中心林场。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特色民宿、乡村旅游等兴村立场富民产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6条、危桥30座,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8个村屯(林场所)、402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坚决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扎实推进“五项革命”,促进人居环境大改观、大变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城区综合管理体制,理顺市区两级责任边界。深入开展“六项整治”,推行城市垃圾分类、污水无害化处理,整治交通拥堵、停车难等“城市病”,提升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市场化运营。推进5G网络建设,利用好时空信息云平台,推动“数字伊春”向“智慧伊春”转变。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复审迎检工作。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组织编制《伊春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实施城区绿化攻坚,重点加强公园广场、道路沿线、庭院小区等区域绿化建设,力争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0%。推进森林乡村建设,充分利用闲置土地,扩大村屯公共绿地面积,加大“四旁”立体式绿化美化力度,确保村屯绿化率达到30%。同步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城市。(七)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林区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工作,让更多发展成果惠及林区人民。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加快建设统筹城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强化养老金发放预警监控,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提高医保待遇,扩大“单病种”结算范围,在全市公立卫生机构实行药品带量集中采购,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提高低保标准,兜住基本生活底线。加强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工作。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长效机制。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扶持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体自主创业,做好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办好林区人民满意教育,统筹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展校园大阅读活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省市示范高中建设水平。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完成市技师学院、林校、农技校实质性整合。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全面实施健康老龄化工程,新建公办养老机构2家、改扩建2家,支持民营资本投入养老事业。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开办幼儿教育,新建公办幼儿园3所,全市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分别达到60%、80%以上。解决小学3点半放学问题。推进“健康伊春”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调整医疗卫生布局,深化与哈医大附属医院的合作。深入落实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做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力争实现七连冠。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推进“平安伊春”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建好“天眼工程”“雪亮工程”,推进以市域为主体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信访和社会矛盾调解疏导工作,依法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新时代、新使命更要体现新担当,展示新作为。我们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快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坚持务实勤政。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政府全体人员要时刻牢记责任和使命,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做到“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持续转变作风,强化“五细”工作标准,突出整治“五不”问题,始终保持履职尽责、勤勉作为的工作状态。摒弃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发扬斗争精神和钉钉子精神,敢于触碰矛盾、勇于攻坚争先。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广大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试、敢打敢拼,切实提升工作推动力、落实力、执行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伊春”建设,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严格执行政府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完善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诚信伊春”建设,深入治理政府失信违诺、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坚持高效执政。用好解放思想这个法宝,破除传统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强化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开放意识,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自觉践行为民宗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着力解决群众烦心事、闹心事、揪心事。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凭专业说话,按程序办事”的业务水准,努力把各项工作干出加速度、干出高质量、干出新成效。坚持廉洁从政。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强化关键岗位、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加强对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工程建设、惠民资金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落实落靠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厉惩治公职人员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让清正清廉清明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各位代表,实干书写精彩答卷,奋斗开创美好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推动伊春高质量转型发展,谱写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篇章,努力让老林区早日焕发青春活力!

动不为利

关于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退城搬迁环保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大气网讯: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所报《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退城搬迁环保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申请表》及相关文件收悉。结合河北省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出具的《关于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退城搬迁环保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评估意见》,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该项目位于河北乐亭经济开发区,厂址西邻唐港高速连接线,隔路为唐山市天顺煤焦化工有限公司厂区,东侧为河钢乐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厂前区,南侧为黄海路,隔路为河钢乐钢厂区,北侧为小长河。项目分三期建设,建成后具备年产烧结矿475万吨、球团矿120万吨、铁水266万吨、粗钢300万吨、钢材285万吨、焦炭176万吨的生产能力。主体工程包括一期工程建设TGS石灰窑2座,300平方米带式烧结机1台,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线1条,1580立方米高炉1座,150吨转炉1座及配套建设KR铁水预处理站及LF精炼设施,6流矩形坯连铸机1台,10流方坯连铸机1台,线改棒生产线2条(搬迁),H型钢轧机生产线(中型)1条;二期工程建设TGS石灰窑1座,单孔煤饼体积67立方米16组×18孔热回收焦炉及配套建设2×110吨/小时干熄焦装置及4×60兆瓦余热发电,240平方米带式烧结机1台,1580立方米高炉1座,150吨转炉配套建设LF精炼设施1座,1台8流方坯连铸机。三期工程建设H型钢轧机生产线(小型)1条,1450毫米热轧带钢生产线1条,KR铁水预处理站1座,双流板坯连铸机2台。储运工程包括一期建设1座全封闭矿石贮料场、1座全封闭熔剂贮料场、1座全封闭煤棚、1座全封闭焦棚、密闭皮带通廊、1座10万立方米的高炉煤气柜和1座12万立方米的转炉煤气柜。公辅工程包括配套建设制氧站、空压站、余压/余热/煤气发电系统、冲渣水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环保工程包括废气治理措施、废水治理措施、噪声治理措施、固体废物治理措施等。该项目所在区域PM10、PM2.5等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超标,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压力大。该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采取最严格的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监控措施等。同时,为支持项目建设,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出具了本项目污染物现役源倍量削减方案,通过进一步加大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污染物减排力度,以便腾出环境容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综合考虑,我厅原则同意你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工艺、地点和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二、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中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在设计、建设和运行中,按照“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理念,采用国内外成熟可靠、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的工艺技术方案,选用优质装备和原材料,强化各装置节能降耗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单位产品能耗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项目投产前须拆除国义钢铁2座5.5米焦炉和荣义焦化2座5.5米焦炉。拆除工作及固体废物处理须严格按照《关于保障工业企业场地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的通知》(环发〔2012〕140号)、《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发〔2014〕66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等相关要求进行。(三)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根据各类废气污染物的性质分别采用洗涤、过滤等处理方式,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效率应满足需求,排气筒高度须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要求。焦电工序转运废气、粉碎废气、装煤推焦废气、接焦废气、焦转运废气、筛贮焦废气、脱硫装置活性焦环境除尘废气、活性焦筛分废气经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外排颗粒物须满足《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863-2018)表1排放限值要求。焦炉烟气经SCR脱硝装置+活性焦吸附装置+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氮氧化物浓度均须满足《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863-2018)表1排放限值要求和《关于印发钢铁、焦化、水泥行业全流程烟气达标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唐环气〔2019〕3号)中相关排放限值要求,同时焦炉烟气中氮氧化物须满足建设单位承诺的“50毫克/立方米”排放限值。干熄焦烟气经地面除尘站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外排废气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均须满足《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863-2018)表1排放限值要求,同时满足《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中表2超低排放限值。备用湿熄焦采用低水分熄焦工艺,各污染物须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要求后排放。原料场矿石、熔剂受料槽、混匀配料槽上方、料场各转运点均设置集气罩,上述废气收集后经各自脉冲袋式除尘器处理;烧结工序燃料破碎废气、配料废气、烧结机尾废气、成品筛分废气、成品仓废气收集后经各自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混合制粒废气经塑烧板除尘器处理,烧结机头烟气经双室四电场高效电除尘器+旋转喷雾干燥(SDA)脱硫+袋式除尘器+中温SCR脱硝系统净化处理;球团工序配料烘干废气、混合转运废气、环冷废气、成品仓废气收集后经各自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球团焙烧废气经双室四电场高效电除尘器+旋转喷雾干燥(SDA)脱硫+袋式除尘器+中温SCR脱硝系统净化处理;炼铁工序矿焦槽废气、煤粉制备废气等收集后经各自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热风炉以精脱硫后的高炉煤气为燃料并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出铁场设置集气罩,铁沟、渣沟等部位密闭设置集气管并经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高炉渣粒化废气经粒化塔喷淋水装置冷却回收蒸汽;炼钢工序地下料仓废气、铁水预处理废气、转炉二次烟气、转炉三次烟气、精炼废气收集后经各自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转炉一次烟气经LT干法除尘系统处理,钢渣处理废气经喷淋塔+旋流除尘器+湿法电除尘器处理;白灰工序焙烧烟气以精脱硫后的高炉煤气为燃料,受料废气、窑前废气、成品仓废气、焙烧烟气收集后经各自的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轧钢工序加热炉烟气均以净化后的高炉煤气为燃料,采用低氮燃烧技术,粗轧废气、精轧废气收集后经各自的塑烧板除尘器处理;煤气发电系统均以净化后的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为燃料,燃烧废气经旋转喷雾干燥(SDA)脱硫+布袋除尘器+SCR脱硝系统处理。上述废气经治理后,各污染物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排放限值要求,同时满足《唐山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重点企业日常管理的通知》(唐环气〔2018〕11号)、《关于印发钢铁、焦化、水泥行业全流程烟气达标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唐环气〔2019〕3号)限值要求。出铁场废气、高炉渣粒化废气中硫化氢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标准要求。焦电工序装煤推焦烟气、接焦废气、焦炉烟气、干熄焦烟气、烧结工序机头、机尾、球团工序焙烧烟气、炼铁工序高炉出铁场、高炉矿槽、炼钢工序铁水预处理、二次烟气、石灰窑焙烧工序、轧钢工序加热炉、发电锅炉烟气均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及分布式控制系统;原料场、焦炉炉体、烧结环冷区域、高炉矿槽和炉顶区域、炼钢车间顶部均须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施,并与相关部门联网。均须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及分布式控制系统。原料场均设置为全密闭结构,场地地面全部硬化,作业时全封闭,场内设置雾炮+干雾抑尘装置,厂内物料转运均采用封闭式皮带机运输;各除尘系统产生的除尘灰全部采用气力输送方式运输;各污染物均须满足《钢铁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169-2018)表5颗粒物厂界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表1新扩改建项目厂界二级标准限值、《炼焦化学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DB13/2863-2018)表2企业边界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项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分别不得超过1447.375吨/年、545.804吨/年、1522.508吨/年、3.555吨/年。(四)严格落实各项水污染防治措施。根据“雨污分流、清污分流、分质处理、一水多用”的原则建设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水的回用率,减少新鲜水用量和废水产生量。炼焦工序循环系统排污水、烧结工序设备间接冷却排水、球团工序设备间接冷却排水、炼铁工序净环水系统排污水、高炉冲渣乏汽消白冷凝水、白灰工序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轧钢工序汽化冷却系统排污水、煤气发电净环水系统排污水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备用湿熄焦工序熄焦废水经一体化净水装置(采用“混凝+沉淀+过滤+高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后,分批排入全厂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炼钢工序氧枪、转炉、LF炉、各除尘风机等间接冷却排水,排入炼钢浊环水系统作补水;连铸浊环水系统排污水经“旋流井+化学除油器+高速过滤器”系统处理后,再排入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轧钢工序净环水系统排污水用作浊环水系统补水,浊环水净化设施采用“旋流井+化学除油器+高速过滤器”处理工艺,处理后循环使用,定期外排至厂区污水处理站净化处理后回用,不得外排。厂区污水处理站废水处理工艺采用“絮凝沉淀+MBBR+V型滤池”,处理后出水水质须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表1再生水用作工业水水源的水质标准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限值,回用于生产,不得外排。项目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总量均不得超过0吨/年。(五)强化各项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加强危险品的储运和使用管理,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和出厂转移环节的环境管理和风险防范。按规范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配备足够的应急发电设施,确保紧急情况下应急设备有效使用。按照分类管理、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做好项目与园区、乐亭县、唐山市以及周边的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区域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有效防控区域环境风险。一旦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六)切实落实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分区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进行地下水污染防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要求,对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等采取分区防渗措施,管线铺设尽量“可视化”。加强防渗设施的日常维护,对出现损害的防渗设施应及时修复和加固,确保防渗设施牢固安全。加强隐蔽工程泄漏检测,一旦发现泄漏,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和土壤监测制度。根据重点污染防治区平面布置、地下水流向和环境保护目标,合理设置地下水监测井;根据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合理设置土壤监测点。严格落实地下水和土壤监测计划。一旦出现地下水或土壤污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减少对水体和土壤的不利影响。(七)提高管理和运营水平,加大管理、操作人培训力度,加强非正常工况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从环境保护角度制定完善的检修和维修操作规程,进一步降低非正常工况发生频次及污染物排放量,严禁长时间非正常工况超标排放污染物。结合特殊气象条件预警,制定和实施环境应急方案,必要时采取降低主体工程装置生产负荷等应急措施。(八)严格落实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对固体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和处置,并确保不造成二次污染。一般固废中除尘灰,返回配料系统,高炉渣作为建材外售,脱硫系统产生的脱硫灰作为建材定期外售,废耐火材料由生产厂家回收,厂区综合污水处理站污泥及生活垃圾送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危险废物中脱硝废催化剂更换后直接由危废处置单位转运出厂;制氧单元产生的废分子筛、高炉煤气精脱硫废微晶吸附材料、连铸、轧钢工序产生的废油、废油桶、油抹布等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全部送有危废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置。(九)严格落实声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高噪声设备布局,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厂区噪声须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4类标准要求。(十)严格落实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源和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包括废气废水等各类污染源的监测管理体系,并覆盖二噁英、硫化氢、铅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氟化物等特征污染物。按照《国家重点监控企业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397-200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HJ878-2017)及其他有关标准、规定要求,完善环境监测计划,建立污染源监测台账制度,对环境空气和土壤开展长期环境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定期向公众公布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安装污染物排放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并与生态环境部门联网。如出现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应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进一步污染物减排措施。(十一)建立与项目环境保护工作需求相适应的环境管理团队,完善企业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管理。在项目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主动发布企业环境保护信息,并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渠道,加强宣传与沟通工作,及时解决公众反映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保护要求。(十二)项目应确保大宗原料及产品采用海运、管带机及封闭皮带通廊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0%,其他本地采购辅料须采用满足国六标准汽车,配套落实重污染天气主要排放设施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减排措施及错峰运输方案,严禁重型柴油货车运输。在管带机通廊建成前,该项目不得投运。(十三)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施工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应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认真落实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按规定程序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生产工艺和环境保护措施发生重大变动,且可能导致环境影响显著变化(特别是不利环境影响加重)的,应当重新报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十四)在启动生产设施或在实际排污之前,按照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认真梳理并确认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后,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依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项目投产后3至5年内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应作为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依据。三、你公司应协助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一)会同唐山海港开发区管委会,落实项目依托的京唐港至厂区管带机通廊工程的建设工作。在管带机通廊建成前,该项目不得投运。(二)配合唐山市人民政府,落实过剩产能压减任务,在该项目投产前拆除现有唐山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和唐山市荣义炼焦制气有限公司装备。(三)配合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落实该项目污染物倍量削减方案(唐环评函〔2020〕21号),如期完成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1#和2#210平方米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炼钢白灰窑节能环保技术改造项目、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烧结机烟气环保减排综合治理项目(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1#和2#210平方米烧结机机头烟气外循环改造)、唐山德龙钢铁有限公司超低排放改造项目(230平方米烧结机机头烟气改造)、唐山德龙钢铁有限公司无组织排放管控项目、区域内公转铁建设工程、关停的唐山国义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关停的唐山市荣义炼焦制气有限公司。确保该项目投产前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VOCs排放量分别不少于1159.676吨/年、3071.718吨/年、3078.75吨/年、7.11吨/年。(四)配合河北省工信厅,落实产能置换方案,如期完成该项投产前国义钢铁2座5.5米焦炉和荣义焦化2座5.5米焦炉拆除(封停)到位。(五)配合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落实煤炭替代方案,如期完成关停迁安市宏奥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线1(全部年煤炭消费量中的9.45万吨)和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陡河发电厂5#、6#机组(全部年煤炭消费量中的17.55万吨)形成的煤炭削减量27万吨作为替代来源。四、你公司须认真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所列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同时,按照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相关要求,完成各项区域削减措施、以新带老措施、产能替代方案、拆除方案、依托的各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在上述工作完成前,唐山市排污许可证核发部门不得核发该项目排污许可证,项目不得投入运行。五、应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主体责任的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等工作内容,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管理。相关工作落实情况由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汇总形成专题报告,并于每年12月31日前报送我厅。六、我厅委托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乐亭县分局组织开展该项目的“三同时”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管理。你公司应在收到本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将批准后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等文件分送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生态环境执法局、唐山市生态环境局、唐山市生态环境局乐亭县分局,并按规定接受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执行情况》要求,定期向省生态环境执法局和唐山市生态环境局报告项目环保“三同时”进展情况。本项目“三同时”制度落实日常监管由唐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大气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其始无首

湖北崇阳县钒产业调研报告:占据钒电池生产的绝对竞争优势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北极星储能网讯:当前崇阳县已掌握钒电池电解液“液固转换”技术,占据钒电池生产方面的绝对竞争优势。崇阳钒业集团已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钒电池合作意向协议和保密协定,疫情稳定后将派员来崇阳考察,落实年产值20亿的钒电池固体电解液出售项目,并表示有兴趣在崇阳直接投资建钒电池工厂。抢占高新阵地 打造中国钒谷 ——关于崇阳县钒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 杭莺 按照全市推进高质量发展“六大”活动有关要求,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增长极”这一课题,以“崇阳县钒产业集群发展”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调研,形成了《关于崇阳县钒产业集群发展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一、产业特点“不同钒响”,奠定集群发展基础崇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钒业之乡”,钒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有着鲜明特点:有“久经考验”的成长历程。崇阳县钒产业发展,经历产业萌芽期(1976-1981年)—工艺改进期(1982-1989年)—起伏徘徊期(1990-1999年)—复苏繁荣期(2000-2008年)—转型发展期(2009-2019年)五个阶段,已有43年发展历程。从全国最早开展石煤提钒到发展成县支柱产业,从谈钒色变到以钒为荣,从粗糙生产到高新发展,从污染企业到绿色产业,钒产业在历经阵痛中蜕变成长。发展轨迹起起落落,如“过山车”一般,即使片钒价格从每吨50万元跌落至每吨3万元低谷,仍然有一批打不垮的人才和企业在坚持,他们的身份由冶炼工—钒贩子—钒厂长—钒老总华丽转变,企业产品由低片钒—高纯钒—钒铁—钒氮合金逐步提升,历尽沧桑,永不言弃,奠定今天崇阳的钒产业地位。有“环保达标”的产业转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崇阳钒业叮当响,是县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因钒提炼工艺原始,技术粗糙,污染严重,最后走向死胡同。面对钒产业陷入萧条冷落的困境,崇阳县在“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中做出最佳选择,加强技术创新升级,果断推动产业转型,在生产中广泛运用无废水、无废气、无废渣的“三无”清洁工艺。如青山钒铁、鑫发钒业等厂家投入重金上环保设施,使50#钒铁站稳脚跟;晶洋公司率先引进国内技术含量最高的钒氮合金产品;许多投资者纷纷转向,不再生产一两钒原料,全部改为片钒做原料进行钒产品深加工,让企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当前发展以钒氮合金为主的钒深加工,每月环保监测数据显示,各项指标均为达标排放,没有“三废”污染,是一种完全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业、高新产业。有“三足鼎立”的历史地位。经过多年摸爬滚打,崇阳人成为国内石煤和其它废渣提钒领域当之无愧的技术领军者,省外很多钒企聘请崇阳人为其做技术指导。常年在外从事钒技术指导和产品贸易工作的有1000余人,从业足迹和销售渠道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通过县内平台和渠道销售钒产品,每年引进销售五氧化二钒和偏钒酸铵10000吨以上,既活跃了崇阳钒产业市场,又保证了县内深加工原料供应。崇阳一度成为华中地区钒产品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和钒产品最完备的深加工基地。国内知名的钒业、化工网站都有大量崇阳钒业信息,崇阳与攀钢、承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崇阳钒价成为国内钒价的重要风向标之一。有“天宽地阔”的发展前景。钒是一种重要战略物资,钒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原子能、航空航海、陶瓷、医药、新兴钒电池等领域。尤其钒是生产钢铁的添加剂,又称“钢铁味精”,能增强钢的强度和韧性,应用量和潜力较大,据统计钢铁生产用钒占到全球用钒量的95%。目前,我国钒产品应用程度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钢铁工业中钒的消耗强度不到30公斤/1000吨钢,而发达国家钒消耗量接近100公斤/1000吨钢。2018年,国家及时颁布热轧带肋钢筋新国标GB/T1499.2-2018(简称钢筋新国标),取代旧国标GB1499.2-2007,旨在利用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钒电池技术已取得较大突破,2017年大连融科公司的钒电池用钒量接近10000吨,预计到2022年中国钒电池市场规模将达到15000亿元以上。此外非钢用钒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从各种叠加因素来看,钒产业走向繁荣似乎成为必然。二、产业优势“显山露水”,搭起集群发展平台钒产业作为崇阳县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县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2014年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以来,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1、集群优势。从1976年最早开始石煤提钒试验,到1978年初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到1982年被煤炭部定名为“石煤提钒综合利用试点县”,到1989年年均产钒近200吨,产品获得省优部优称号,产品大部分免检出口,在当时国内可谓一家独大。2008年前,崇阳县内可年产钒7000吨,加上遍布国内崇阳人30多家企业年产钒也超过7000吨,总共年产钒14000吨以上。转型后,全县市场主体1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县共有以钒氮合金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线17条,年进出钒产品2万吨以上,年产值超18亿元,到2025年预计可达100亿元。目前,从偏钒酸铵提纯精钒到片钒、50钒铁、80钒铁、钒氮合金、钒铝合金、高纯钒、钒电池电解液等高新产品一应俱全,崇阳成为国内最齐备的深加工基地,形成全产业链,是名副其实的钒业大县。2、技术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崇阳县在钒产业中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积累。石煤提钒领域,掌握的钙化焙烧、复合焙烧、碱化焙烧、免焙烧酸浸和离子交换法提钒工艺等先进技术,在全国石煤提钒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废触煤、钢渣等废渣提钒工艺国内领先,符合环保要求,为废物利用闯出了一条新路;转型升级后钒产业工艺技术一直在与时俱进,主要产品钒氮合金与央企中国电子集团长沙48所合作,在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能耗水平由10年前的吨耗电近10000度降到现在4000度以下,并且还在持续改进之中;利用偏钒酸铵精制五氧化二钒,采用全新滚筒式烤炉加除尘器收尘、吸收塔氨气回收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完全做到清洁无污染生产。另外在高纯钒生产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还拥有生产钒电池固体电解液技术,为今后迎接钒电池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崇阳县在全国各地有钒产业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技术骨干1000余人。多年来,崇阳钒业共获得11项国家发明专利和23项实用新型专利。3、带动优势。钒产业作为崇阳传统产业,经过几轮起伏仍保持不衰。第一,从业前景好。业界有一个说法,“只要有钒资源的地方就有崇阳人的身影”。鼎盛时期,崇阳人在县内外创办各类钒业企业达到100家以上,产业工人加上从事钒贸易、运输、配套加工等人员,总规模在1万人以上,成就了、致富了一大批人。目前崇阳县钒业界有身价过亿的钒老板,有过千万的老板50多人、几百万的老板一大批。第二,比较效益高。相比较而言,钒业企业占地、厂房、用工都不多,投资额也不是特别高,但产出效益非常明显。一个占地30余亩的企业一般年产值在2.5亿元以上,亩均效益突出。目前落户崇阳经济开发区的1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纳税过千万的有7家,少的也有几百万;2018年钒企共纳税近1.5亿元,占全县工业企业纳税的三分之一;县委、县政府年度表彰的11家企业中有9家是钒企业。第三,新生力量强。近些年来,崇阳县不断擦亮“绿色钒业”和“高新钒业”品牌。有的开始接过上一代的“接力棒”,有的凭借自己的胆识跻身钒产业链,一批新生代力量在崛起。如华中科技大学毕业生陈晓念夫妇,2016年回归创办崇阳中瑞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沙钢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5000万元建设钒氮合金生产线,其产品均由沙钢集团实施订单式收购。2019年在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实现产值1.72亿元,缴纳税收1287万元。4、资源优势。崇阳县境内石煤储量丰富,预测资源储量5亿吨,V205(五氧化二钒)总量约280万吨,占湖北省总储量的27.3%,占咸宁市总储量的61%。这些资源呈层状、似层状分布,适合露天开采,且品位稳定,平均品位为0.88%,最高达3%。矿区分南北两带,已详查的几处重点矿藏五氧化二钒金属储量70万吨,属国内钒资源大县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石煤矿藏中五氧化二钒金属储量约3000万吨,是钒钛磁铁矿枯竭后五氧化二钒的主要来源,石煤资源在若干年后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三、产业短板“不可忽视”,指明集群发展方向经过40多年的扶持和发展,崇阳县钒产业积累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华中地区“一枝独秀”,纳入全省钒钛千亿项目产业工程和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比当前崇阳县任何一个产业都更占先机,但作为一个产业集群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1、量的稳定存在波动。目前,崇阳县企业数量不多,产量也小,而且处于分散状态,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单独排入全国钒行业企业前10名,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都较弱。由于已不再生产五氧化二钒,原来华中地区最大的钒产品交易集散地没有了基础,钒产品交易出现萎缩,全县钒氮合金的产量也逐步被攀钢、承钢等大型集团公司所超越。另外,受国内钢铁企业的制约影响严重,钢铁企业形势好,钒企业形势就好,钒的价格和产量波动较大,甚至暴涨暴跌,对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干扰和隐患。可喜的是,国家落实去产能政策,钢铁市场的相对稳定为钒市场带来相对稳定;环保方面的硬杠杠,给钒渣进口、钢渣提钒、废触煤等废渣提钒设立较高门槛,一窝蜂上钒的现象不会出现;国家将执行钢筋新国标,钒电池开发应用,大大拓展钒市场空间等等,都会为钒产业稳定发展带来机遇。2、质的提升存在瓶颈。目前全县钒企业主要是进行五氧化二钒的深加工,钒产品以钒氮合金为主,产品较为单一,虽然在钒电池、高纯金属钒、纳米钒等高科技含量产品方面有一些探索,但是还未取得根本性突破,没有形成新的增长极,钒产业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存在一定瓶颈。3、链的配套存在缺陷。虽然崇阳钒矿储量丰富,但受限于生态环保要求,原有的采矿提钒企业已经全部关闭,县内目前并不生产五氧化二钒这种原材料,钒企业原料完全依赖从甘肃、四川等地外购,在原材料上受制于人,在钒价上受控于人,而且还经常存在钒原料不足的风险。作为一个产业集群,“两头”在外,特别是经常深陷“手中无粮,心中带慌”的尴尬境地,这是十分不利的。4、群的形成存在缝隙。虽然成立有钒产业办,钒企业也成立了钒业协会,但开展实质性的业务合作和信息共享不多,似乎是有名无实。各企业主缺乏抱团取暖思维,大多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强有力的拳头。在外争原料和跑销售,存在着一些相互杀价的恶性竞争。虽然目前有17家规模以上企业,但是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培育龙头方面做得不够,缺乏带动全县钒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企业,不利于整个钒产业的发展。钒产业作为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没有很好显现集群合力。5、扶的力度存在不足。对于钒产业,国家和省一直没有相应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县级层面在厂区建设、贷款担保、税费减免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钒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额很大,购买原料必须先付款后提货。按现在市场价,购一车片钒原料需资金600万元以上,但是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是钢厂,一般货到次月才能付半年期的银行承兑,资金回笼慢。而企业自有资金有限,银行货款门槛又相对较高,为防止资金链断裂,往往向社会高息借款,增大了企业运行成本。四、产业突破“多管齐下”,提升集群发展高度崇阳县将借市委、市政府大力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有利时机,推出崇阳钒业“125”发展规划,即围绕“一个定位”(抢占高新阵地,打造中国钒谷),制定“两步目标”(到2025年,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引进入园规上企业5家以上,产值达200亿元,创利税5亿元,带动就业1000人;到2030年,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钒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入园规上企业达20家以上,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打造“五大中心”(中国钒业研发中心、全国钒业交易中心、全国钒业信息中心、全国钒业集散中心、全国钒业培训中心),创建“一柱擎天”的中国钒业大集群。1、政策扶持打好“一组拳”,在资本运作上要突破。帮助包装钒产业高新项目,努力争取中央和国家部委支持湖北疫后重振一揽子政策的份额。加大对钒业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对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技改项目、品牌创建等进行奖励。设立钒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政银担”融资业务,以1:10放贷,发挥出资金撬动作用。创新“物押”、“质押”模式,降低银行贷款门槛,开辟以产品、设备、房产、信誉、商标、专利等为企业争贷款的新途径,帮助解决资金困难。以资本为纽带,以技术为依托,推进钒产业“资本共股”改革。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市公司参股控股,或通过现有规模以上钒企业自身努力,向资本市场进军,制定上市目标,完成资本扩张,或通过企业并购形式形成真正的“资本联盟”,打造抗风破浪的“钒业航母”。2、产业链条形成“一条龙”,在原料自主上要突破。大力支持钒产业稳链强链补链延链,开展“云洽谈”、“云招商”、“云签约”,与国内外大公司广泛加强合作,形成从原料生产到产品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在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前提下,支持石煤提钒企业建厂、投产,让崇阳县丰富的石煤资源优势充分显现。争取省环保部门支持钒企业取得“固废处理资质”,新上1—2家利用废触煤、钢渣等钒废料提钒企业,使崇阳县五氧化二钒产能达到5000至10000吨,解决加工原料受制于人的问题。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企业主动出击,大胆走出去,形成内外呼应的产业格局。支持久福科技公司抱团新上钢渣提钒项目,实现钒产业从原料到终端产品全产业链一条龙生产,提高崇阳钒产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和话语权。该公司在南非购买了20多平方公里铁矿,把铁矿石运回国内,与嘉鱼金盛兰公司合作,利用其炼钢后的钢渣生产五氧化二钒,其它废渣可作玻璃、砖、水泥等建筑原料,实现综合利用。3、创新驱动打开“一片天”,在产品研发上要突破。聚焦钒产品主要应用市场,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崇阳县钒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鼓励企业推进技术、产品创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获得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进行奖励,对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贴息补贴。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大连化物所等高校院所和国家钒产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规划建设中国钒业研发中心、崇阳钒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流动站,扩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系面,集中开展钒资源绿色综合利用和钒储能的科技研发、标准制定、检验检测、孵化推广等工作。支持崇阳县钒企与军工企业加大合作,开创新电源产业“钒电池时代”。当前崇阳县已掌握钒电池电解液“液固转换”技术,占据钒电池生产方面的绝对竞争优势。崇阳钒业集团已与德国一家公司签订钒电池合作意向协议和保密协定,疫情稳定后将派员来崇阳考察,落实年产值20亿的钒电池固体电解液出售项目,并表示有兴趣在崇阳直接投资建钒电池工厂。4、公共品牌同炒“一盘菜”,在统领发展上要突破。为提升崇阳钒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实现由松散经营到集群经营转变,建立强有力的崇阳钒业集团,做到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市场进退,共御风险,分开结算,各得其所。在钒业集团的统领下,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高新钒”公共品牌的标准制定,推进品牌建设。做实崇阳钒业协会,修订完善协会章程,订立行规行约,建立价格同盟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推动公共品牌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崇阳钒网”的作用,利用网络和各种宣传媒体,加大推介宣传崇阳钒业公共品牌的宣传力度。在统一产业公共品牌的前提下,全县钒业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抱团发展,优势互补,聚力出击,共同打造崇阳钒业品牌。5、特色发展厚植“一枝花”,在产业影响上要突破。坚定不移将钒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产业来打造,加强县钒产业办建设,选聘一支有经验、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钒产业服务队伍,专门负责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信息搜集、政策制订、行业监管、人员培训、产销对接、仓储运输、品牌创建、风险防范等工作。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扬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利用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的设备、人员、场所建设崇阳钒产品检测中心,实行挂靠管理,方便开展钒产品检测。稳步推进崇阳钒产业集团建设,紧扣“五大中心”,重点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建立深入企业、涵盖全国、关注世界的钒业信息网络,开发崇阳钒业交易指数,稳步推进生产智能化、销售网络化、市场全球化。抢占产业制高点、扩大产品辐射圈、提升品牌影响力,健全完备的钒产品流通体系,促进全县钒企之间、国内外行业之间联系更活跃、信息更全面、合作更密切,让崇阳县钒产业成为香飘国内外的“香饽饽”。原标题:抢占高新阵地 打造中国钒谷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电力新闻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适莽苍者

10月冶金行业、玻璃行业、焦化行业、盐业重要通知

长假已过,蓄势待发,10月会议精彩呈现,冶金、玻璃、焦化、盐业等行业会议将如何解读政策信息,又将释放何种机遇信号,高新技术、尖端科技、学术论点,国联“云会议”邀您一一解读。重要会议详情各钢铁企业,各有关单位:随着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和高速发展,企业生产设备的系统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高,为推动钢铁行业设备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企业及时掌握先进的设备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快设备管理人员知识更新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提高设备使用效率,降低维修成本。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定于2020年10月14-16日在苏州召开第六届全国冶金设备故障诊断、处理及润滑行业发展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1、冶金企业智能制造技术和系统的应用;2、远程智能运维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3、机器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在冶金行业的应用(振动、声发射、温度(红外)、润滑材料、电气等);4、低速或高速传动系统轴承、轴、齿轮、联轴器的日常保养维护、检测、检修和故障处理;5、润滑材料(油品)研发动态及国产化应用成果和经验;6、润滑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的自主创新和产品应用方面的成果;7、冶金企业设备各种检测参量的元件和系统的应用;8、其它与本次会议有关的技术及工程应用。各相关单位:玻璃成份设计与调整影响整个玻璃生产系统的质量、成本和运行稳定,原料的配制技术是保证玻璃生产稳定的关键一环﹔玻璃熔制被誉为玻璃工艺的"心脏"”,气泡、结石、条纹等熔体缺陷都是在熔制过程中造成的,玻璃产量、质量、合格率、能耗、成本、环保和窑炉寿命都与玻璃熔制直接相关。成型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企业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系统关注配方、原料、熔制、成型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习交流先进企业积累的各方面生产经验和心得,必将有利于生产企业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产品品质、产量、合格率的提高,有利于生产技术人员技术素质的提升。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玻璃行业装备发展中心特定于2020年10月15~17日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玻璃组成设计与调整&熔制与成型工序过程控制培训会(2020),本届会议关注的焦点是:技术、质量、环保、成本和效益。会议将邀请全国玻璃行业优秀专家教授、代表性生产企业为我们带来精彩报告,欢迎业内同仁积极参与。会议内容:1、玻璃生产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2、玻璃组成的设计与调整;3、玻璃配方的科学计算与原料的配伍使用;4、玻璃熔制工艺过程控制;5、玻璃熔体缺陷的预防与控制;6、玻璃成型缺陷的预防与控制;7、碎玻璃对工序过程控制及成品性能的影响;8、新型玻璃熔窑的优化设计与应用;9、玻璃窑炉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10、耐火材料的选择对玻璃质量和窑炉寿命的影响;11、玻璃行业相关配套企业三新推介;12、技术探讨。各相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研讨和借鉴盐行业前沿技术、现代化管理理念,国联股份(603613.SH)于10月21日-23日在成都组织召开 2020 年全国 盐化行业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旨在全面总结盐化行业的发展状况,聚焦行业焦点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交流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引领 行业高质量发展。本次会议涵盖盐化行业高新装备、盐化行业最新技术成果、 盐化行业应急与安全管理、盐产品深度开发利用、节能降耗等领域。会议内容:1、膜技术在制盐业中的应用;2、食盐分装车间智能化工厂;3、制盐企业的安全效益如何保障;4、关于盐穴储气储能的市场前景;5、真空制盐关键技术及控制措施;6、优化升级食盐生产线与细分市场;7、多品种日化盐市场发展现状分析;8、设备设计节能在制盐业中的应用;9、熔盐塔式光热发电技术及市场前景;10、石膏型卤水节能制盐工艺技术路线分析;11、制盐及高盐废水处理中的节能措施、及装置常见的问题。全国酚醛材料产业发展中心已举办九届酚醛树脂行业年会,应广大企业要求,中心定于2020年10月21-23日召开“第十届酚醛树脂行业年会庆典暨技术及市场创新应用研讨会”。本次会议将着重研讨酚醛树脂开发、树脂改性前沿技术、技术创新成果以及最新应用趋势,届时将邀请行业专家、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参会企业家、业内同仁互动交流,欢迎业界企业踊跃参加。会议内容、专题报告:1、木质素代苯酚合成酚醛树脂;2、高性能酚醛树脂的研制和应用;3、功能苯并噁嗪树脂的设计合成;4、航空复材用的酚醛树脂;5、酚醛树脂行业水气一体化最新解决方案;6、酚醛改性树脂在下游各领域的应用;7、二氧化碳发泡酚醛泡沫及准中性高阻燃酚醛泡沫;8、酚醛树脂行业废水处理工艺;9、酚醛树脂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在线黏度测量和控制技术;10、新型轮胎橡胶用树脂及其应用;11、酚醛树脂行业的智能化未来。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自2014年起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空分技术研讨会,对推动空分装备制造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我国大型空分装备技术水平提高,加强项目业主、设计院、服务商之间交流与合作,更好的帮助空分企业提升自动化工厂的效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及世界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我会定于2020年10月21日-23日在陕西·榆林召开“第七届大型空分装备技术交流会”。各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炼化工业节能,助力炼化工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切实解决我国炼化企业节能低碳的关键与瓶颈问题,促进炼化企业节能低碳技术交流,帮助炼化企业实现节能降耗和降本增效的双重目标,提升总体竞争力和深度推进企业精细化绿色转型,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将联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有关部门,于2020年10月28日-30日在杭州组织召开“炼化企业节能与绿色低碳技术研讨会暨创新成果展示会”,大会将重点交流节能低碳先进管理方法与经验,推广重大科技攻关、重点工程建设、重要改造优化方案等方面的创新技术、经验、成果和产品,为有关企业间和项目供需双方搭建对接平台。会议内容:(一)节能综合管理(二)节能技术1、炼厂、化肥厂、电厂等各工艺系统的能源优化管理和综合节能技术;2、炼化企业冷却和制冷设备、间接和直接加热设备、空气压缩机、 干燥设备等高耗能设备提效工程和节能新技术;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技术;4、余热余压等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5、循环水系统高效节能技术,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工艺节水技术、回用节水技术;6、变频、永磁调速节能技术;7、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节能监测、节能监察、节能评估、节能量审核、能量系统优化、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能源管控中心建设等方面的应用与经验;8、先进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装备在炼化领域中典型应用推广;9、大型空分关键节能技术;10、炼化企业公用工程系统智能优化技术。(三)绿色低碳技术1、石油石化企业 CCER 项目和 CDM 项目开发与核证减排量交易;2、碳捕捉、碳封存、碳驱油等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及案例介绍;3、碳盘查、碳评价、碳履约、碳交易、碳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与经验;4、绿色工厂评价、创建的程序、经验及典型案例分享;5、废水处理技术、废气回收治理技术、危固废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6、LNG 冷能利用、 BOG 回收与储罐泄漏检测技术;7、先进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应用推广。节能低碳新技术新设备展示:高效节能锅炉、压缩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清洁供热(冷)节能技术、电力电气节能、能源高效清洁利用、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储能技术、冷能利用、智能节能控制系统、无功补偿装置、节能制冷系统、太阳能产品、余热/余压/余能发电技术、加热炉、冷却(凝)设备、热能交换机和分离装置、电机、变压器、变频器、照明产品、节能开关柜、节能流体机械、节能风机、地源热泵、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方案、ERP、EMS、DCS 等信息技术系统与设备。各相关单位: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我国钢渣产生量大,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钢渣的资源化利用日益迫切,对于钢铁企业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批准,由中设协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办的“2020年全国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研讨会”将于2020年10月28-30在山西·运城召开。会议将邀请钢铁企业相关领导、总工、技术人员,设备管理部、采购部、生产运行处等负责人,科研院所、设计院、大专院校等专家、教授、科研人员及配套供应商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将对钢渣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入探讨,钢渣有压热闷新技术及装备自动化,尾渣资源利用等,使钢渣处理效果好,更加环保,大力推广应用,促进钢渣的资源化利用。会议内容1、钢渣综合利用及钢渣热闷技术概述;2、新型热闷钢渣综合利用分析;3、钢渣热闷蒸汽余热利用技术;4、熔融钢渣热闷处理及金属回收技术;5、钢渣处理及绿色化深加工技术;6、钢渣破碎技术:钢渣破碎机对钢渣的高效处理;钢渣破碎生产工艺的技术装备及应用;立磨生产工艺技术在粒化高炉渣、钢渣粉等粉渣领域应用实践;7、钢渣除尘工艺推介;8、熔融钢渣有压热闷及显热回收工艺研究;9、第四代钢渣有压热闷,实现钢渣零排;10、钢铁冶炼高温渣余热回收及尾渣资源化利用新技术研究进展。

黄缭

织密法网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法治头条·法治长江调研行①)

重庆市全国人大代表调研长江保护情况。 廖灿勇摄 江苏省扬州市江豚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安民警在保护区江面上寻找江豚踪迹。孟德龙摄 船舶在湖北省武汉市阳逻港区水域行驶。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编者按:全程6300多公里,全流域涉及19个省区市,行经180万平方公里,横跨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蕴藏着全国1/3的水资源、1/5的水能资源……千百年来,长江水滚滚东流,滋养了一代代中华儿女。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江保护,法治先行。如何为长江保护提供充分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如何建立协同高效的执法机制,如何实现严格公正司法,如何形成依法保护长江的合力?记者赴长江沿线各地进行了调研采访。站在长江泰州段岸边眺望,江中有洲、河网密集,两岸绿树成荫、水鸟高飞。在一处环保主题公园内,“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标语格外醒目。“泰州市在2015年7月获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法规便是《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从泰州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了长江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江苏泰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和环境资源与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葛银余说。近年来,长江沿线各地人大常委会加快长江保护地方立法,组织人大代表助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督办涉长江重点议案建议,不断推动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与此同时,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也引起重视,制定一部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长江保护法进入议事日程。“‘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长江生态环境问题。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农业面源污染、化工污染、船舶污染、尾矿库污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复杂的污染源正使得长江水质逐渐变差、生态环境恶化。“沿江城镇林立,港口码头密集,排污口与取水口犬牙交错,直接影响饮用水源地的供水安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春宁说,部分地区长江岸线受到侵蚀,长江干流生态退化趋势加剧,鱼类种类锐减,底栖动物群落优势生物演变为寡毛类,部分区域已无底栖动物,长江生态安全的警钟已经敲响。“施工产生的建筑弃土被倾倒在长江河道边,对河道环境造成污染的情形仍时有发生。在部分长江支流,违规挖沙采石、非法捕捞鱼类的行为还屡禁不绝,河面上的漂浮垃圾、沿岸垃圾也威胁着长江生态。”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一位工作人员说。“洞庭湖、鄱阳湖频频干旱见底,部分水系严重断流、河湖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完整性指数到了最差的‘无鱼’等级;岸线、港口乱占滥用问题突出;部分区域土壤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较为严重。同时,水污染形势严峻,重要湖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30%的环境风险企业位于饮用水水源地周边5公里范围内、污染产业向中上游转移,跨区域违法倾倒危险废物呈多发态势。”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高虎城说。长期从事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说,保护长江,应该科学合理划定各方职责边界,理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长江流域管理体制。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起全流域水岸协调、陆海统筹、社会共治的综合协调管理体系。在这方面,应该加强人大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好人大代表的作用。“为长江保护提供制度支撑”在位于江苏扬州的淮河入江水道,有一片开阔的区域,这里水系发达、岛屿湿地众多,被称作“七河八岛”。站在桥上远眺,江河浩渺、波光粼粼,天色空蒙、树木葱茏。这一壮美的自然景观得以完好保护,和扬州市人大多年的努力分不开。“‘七河八岛’区域既是扬州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又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输水通道。保护好这一区域不仅对扬州至关重要,对南水北调工程也有着重要意义。”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工委主任刘焕琴说。然而,截至2012年底,这里林立着大大小小的船厂、砂石厂71家,不但破坏沿岸湿地,而且对河道的行洪与水体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当时,许多房地产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区域,想在河岸边建别墅、河景房。2013年7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提出“四控一禁”,即严控廊道宽度、建筑高度、开发强度、污染排放,禁止违法建设,并且连续多年聚焦“七河八岛”船厂、砂石厂关闭搬迁,盯住决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昔日的“龙门塔吊”不见了,天际线保住了,鱼儿成群、水鸭嬉戏。素有“千湖之省”称号的湖北,围湖养殖曾十分普遍。截至2000年,各种填湖占湖后所剩湖泊只有800个左右,四处可见杆连杆、网连网。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付正中介绍,网箱养鱼、培育珍珠的经济效益很好,但污染很大。如何取舍?各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地方政府也顶住了压力。2012年出台《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6年,120万亩的湖水网箱养殖全部拆除。“近年来,长江沿线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职责,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为长江保护提供制度支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冯玉军说。在长江上游,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及时修订环境保护条例、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节约能源条例,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为解决长江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提供多层次、宽领域的立法保障;在长江中游,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按照水陆空系统、协调保护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湖泊保护、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土壤污染防治、天然林保护、河道采砂管理等13件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地方性法规;在长江下游,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明确了区域限批制度、沿江地区政府水质达标责任制、上下游交界断面水质交接制度等,许多制度在长江保护立法中开了先河。“让制度长牙齿、有刚性”“请问区民政局,部分渔民退捕上岸后,没有生活来源,有哪些救助措施,能否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请问区农业农村委,除了实施渔船退捕上岸措施外,还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长江渔业资源?”这是重庆市万州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监督问政行动的场景。为保护长江生物资源及物种多样性,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修复,重庆人大以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监督政府部门推动长江禁渔令在重庆的全面贯彻实施。2019年8月26日,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省政府办公厅印送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这份意见以清单的形式列出了江苏省124个水环境突出问题。“江北新区葛中路乡村河水体颜色发黑,味道发臭”“张家港市沙钢集团百万吨钢渣弃置江边”“宿城区运河宿迁港污水未收集处理”……翻阅这份清单,问题具体、责任部门清晰、整改时间明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主任汪泉说,根据省人大提供的这份清单,政府部门正紧锣密鼓落实整改。这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推动长江保护的一个缩影。“不仅要立法,而且要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让制度长牙齿、有刚性。”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环资城建委主任陈雷说,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环保专题视察调研,听取年度环境状况报告,发挥人大监督职能作用,推动难点问题解决。南京市人大代表喻君杰提出“关于开展秦淮河保护立法调研”,韩顺霞代表提出“将污水管网验收纳入《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等建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其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受到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人大积极作为,为保护长江贡献力量,推动长江生态环境好转。“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解决”早在2004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就制定了《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其中规定,江苏段长江中泓水质不得低于二类。然而,10年后的2014年,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在对这部条例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水质普遍降为三类,对饮用水源地构成严重威胁。原因之一,是上游来水水质下降。10年来,江苏入境断面水体总磷浓度上升50%以上。长江成为沿江城市的“下水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长江保护是一个全流域的系统工程。2018年3月,一份由32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制定长江水环境保护法的议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这是2014年以来,江苏代表团代表第四次联名提出保护长江的议案。“水污染的流动性与水环境保护行政分割性存在矛盾,局部地区开发的盲目性与流域生态保护系统性存在矛盾,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解决。”牵头提出议案的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震宁说。“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制定长江保护法,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责任”……2019年12月23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高虎城作关于长江保护法草案的说明时表示,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草案围绕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这一突出问题,特别强化有关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以及绿色发展的特殊性问题,把法律的一般性规定与特殊性规定有机结合,突出特殊性。长江保护法立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草案两次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收到大量意见建议。“建议提高污水处理厂水质标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要通盘考虑”“要坚持第三方环评,不能自说自话”……付正中梳理了湖北省人大代表们提出的主要意见。“目前缺少对养殖尾水排放的专门性立法规定,应该细化养殖投入品管理,规范、限制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品,明确不当使用化肥、粪便、动物源性饲料等行为的处罚标准。”一位重庆市人大代表说。“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20世纪80年代,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中华民族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随着立法的推进,长江保护将更加有法可依。织密法网,必将守护长江一江清水向东流。《 人民日报 》( 2020年11月26日 19 版)

美成在久

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及曹妃甸区调研报告

曹妃甸首钢京唐公司及曹妃甸区调研报告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冯丹 副研究员)二零一七年九月目 录内容简介  一、疏解先行者首钢京唐公司:技术升级式疏解开辟新天地  (一)首钢搬迁历程  (二)首钢京唐公司功能疏解的示范性作用  (二)首钢搬迁探索了技术升级式疏解之路  (三)新首钢(京唐公司)发展面临的隐忧  (四)首钢搬迁及新发展启示与思考  (五)推动新首钢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先行先试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要走“增量协同”的新路子  (一)协同发展示范区概况  (二)示范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  (三)“存量协同”面临的挑战  (四)做好“增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三、东方鹿特丹曹妃甸新区: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新理念  (一)曹妃甸区的发展历程  (二)曹妃甸区的主要发展特征  (四)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五)曹妃甸区十年发展历程的启示和思考  内容简介  从功能疏解的视角出发,通过对首钢京唐公司的调研,我们认为首钢搬迁对于我市被疏解企业而言,疏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疏解为载体、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  从协同发展视角出发,对曹妃甸协同发展区的调研后我们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增量协同发展”,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人民获得感为中心,创造出更多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需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时指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十二字方针,实现“增量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增加共识、增加动力、增加要素、增加素质、增加效率”这“五个增加”。  从副中心建设的视角出发,将曹妃甸区作为一个新城来考察,我们认为城市建设是长周期,不能有“着急心态”,需要以10年为节点来进行规划;要破除“政府主导下的发展模式,推动社会资本的参与;要从要素集聚的视角推动城市建设。  为更好落实党的教育实践活动,8月中下旬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团委联合组织实施了“曹妃甸京唐公司驻厂活动”,委机关和下属单位共计22位青年干部参与。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地处渤海湾核心位置,总面积19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下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垦区四大功能区域。  在曹期间,我们通过座谈会、现场考察、参与劳动、文献资料整理等途径全面了解了京唐公司以及其所在地曹妃甸地区的发展情况,对标我市京津冀协同发展、副中心建设和功能疏解工作,结合所调研企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组,撰写了本调研报告,以期为我委相关工作提供支撑和参考。  一、疏解先行者首钢京唐公司:技术升级式疏解开辟新天地  功能疏解作为全市工作的牛鼻子,是我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功能疏解的实施与落地,就是一个个企业搬迁疏解的集合体。首钢搬迁是10年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搬迁先行者,这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企业疏解搬迁的真实案例,从个案中来总结归纳疏解经验对于我们的政策制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首钢搬迁历程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环境保护提出更高要求,首钢集团开始逐步将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河北。2003年以来,为完成首钢搬迁调整工作,先后在河北秦皇岛、迁安、曹妃甸等设立并建设秦皇岛首钢板材有限公司、首钢迁安钢铁公司、京唐钢铁等。其中,曹妃甸京唐钢铁是重中之重,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建成后占地30平方公里,是原来老首钢面积(8平方公里)的3.7倍。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关于首钢实施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2005年6月,老首钢锅炉相继停产;2007年3月,京唐公司钢铁项目一期开工建设;2009年5月,1号5500立方米高炉送风点火出铁,随后炼钢、热轧、冷轧部分工序相继投产,一步工程全线贯通;2010年6月26日,一期工程竣工投产。  首钢搬迁并不是把原有的设备搬到另一个地方去,而是把一座正在生产中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彻底停产,在完全陌生的新地区,建设一座现代化钢铁厂,再造一业多地的新首钢。  (二)首钢京唐公司功能疏解的示范性作用  首钢京唐钢公司投产以来,按照国家要求已逐步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品板材生产基地和自主创新的示范工厂,成为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志性工厂”,在疏解功能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体现。  一是带动产业转移。首钢京唐公司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为首钢京唐公司和周边企业服务。  二是妥善分流老职工。2010年北京首钢主流程停产,最后的2.2万人迎来安置分流高峰,此前五年,首钢完成了4万多名职工的分流安置。在曹妃甸地区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分流安置老职工的办法主要依靠三个手段,第一是待遇激励,依靠来曹补贴、津贴等保障老职工经济利益;第二是事业激励,以京唐公司的先进技术、先进设备、一流工作环境等良好的发展平台来留人;第三是人文关怀,真正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如针对京唐公司4500多职工要在“北京—曹妃甸”两地跑的实际情况,调整为休息4天的班制,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三是形成新的产业链条。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向三友化工公司供应海水淡化浓盐水等,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化工等行业的发展。  四是主动式社会融入。与曹妃甸地区携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京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引领作用。首钢京唐公司的实践表明,首钢搬迁调整取得了成功。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2月26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会议上指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北京市、河北省领导2014年6月28日在首钢京唐公司调研时,也充分肯定了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发展,并对首钢京唐公司的未来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二)首钢搬迁探索出了升级式的疏解之路  经过1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首钢京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个临海靠港的1000万吨级钢铁企业。从一个疏解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首钢京唐公司探索出了一条以战略搬迁为契机、技术升级为核心、发展思路转型为主线、降低成本为重点的升级疏解道路。  一是通过自主创新“提技术”。京唐公司采用了220余项国内外先进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达到了三分之二。本次调研中,课题组感受最大的是每个部门、班组都有创新工作室,为技术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自主研发高炉无料钟炉顶,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联合研发顶燃式热风炉,风温1300℃,达世界最高水平;自主研发高炉—转炉界面“一罐到底”技术,为世界大型钢铁企业首家使用;自主创新“全三脱”炼钢工艺,打造出国内第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洁净钢生产平台。京唐公司建设和发展中获得专利授权27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3项,科技奖励56项,实现了新一代钢铁厂“先进的产品制造、高效能源转换、消纳社会废弃物”三大功能。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降成本”。首钢京唐公司临海靠港、运输便捷,有利于大幅度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曹妃甸拥有的25米深水港口,不冻不淤,是我国北方最佳条件的深水港,是我国中西部的重要出海通道,是连接东北亚的桥头堡。从原料到成品码头,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物流运距,流程紧凑;高炉到炼钢的运输距离只有900米,在大型钢铁厂中运距最短;炼钢到热轧实现了工艺零距离衔接。同时,采用了高效率的大型装备5500立方米高炉、7.63米特大型焦炉等。  三是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首钢京唐公司按照循环经济构建的全流程能源转换体系,实现了余热、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构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一,打造以海水淡化催生的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在国内首次应用热法低温多效海水能源梯“电—水”的大循环,年发电量3.4亿度,是循环经营的最好体现;海水淡化与下游制盐产业形成产业链,海水淡化产生的浓盐水供给附近的唐山三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向社会提供能源产品。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资源,除满足企业自用外,还向周边企业供应,目前已实现向工业区部分企业供应采暖水。目前,50余种能源产品已有20种外销,实现了为社会服务。第三,充分利用固体废弃物。通过对全流程废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高效回收、再资源化和产品化技术集成,实现了零排放,并通过深加工提升固废再资源化产品的价值。高炉水渣、钢渣、粉煤灰、除尘灰、轧钢氧化铁皮等各类固体废弃物,实现了100%循环利用。  四是细分市场需求“定生产”。首钢京唐公司产品定位于高端精品板材,主要产品分为热轧、冷轧两大系列。目前,热轧产品已经达到14大类、26个类别、153个牌号,形成高强钢、管线钢、薄规格集装箱板为特色的热轧产品系列;冷轧产品6大类、18个类别、145个牌号,主要有镀锡板、汽车板、家电板、专用板四大类。积极开拓和占领市场,主要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以汽车板“五大体系”建设为抓手,推进全流程制造能力提升,高端产品接单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些年,首都京唐公司多措并举,生产水平、技经指标、产品结构、精细化管理等都迈上新水平,2014年逐步扭亏为盈,实现盈利1.23亿元,2016年全年盈利达到7亿元,2017年前半年盈利已超过7亿元。  (三)新首钢(京唐公司)发展面临的隐忧  本次调研中,与企业管理层、企业青年职工、曹妃甸地区管理机构的座谈走访中,不少职工和管理者反映,当前由于钢铁行业的好行情推动了京唐公司的发展,但其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服务“极端缺乏”的隐忧。调研中,职工最大的诉求是公共服务诉求,目前多数职工居住在距离工厂40公里外的首钢集中居住区,但居住区内医疗资源匮乏、教育资源短缺。虽然近两年来北京相关的医疗教育机构开始在此进行布局,但其作用仍未发挥。不少职工认为“子女教育”、“医疗条件”和“娱乐生活”会成为他们离职的主要原因,亟需加快推进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是部分职工过高预期的隐忧。从目前的职工构成来看,来自于唐山钢铁和2010年以后新招收大学生的职工已是首钢京唐公司的职工主体,老首钢职工目前仅有1000多人,所占比重很低。但职工对于企业的诉求为“与北京的同城待遇”,希望能够在户口政策、上学就医、交通建设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从客观的发展趋势来看,“京唐公司”的发展是“首都色彩”逐渐淡化的过程,不能再寄希望于同城待遇。如何协调这些预期,需要更新认识、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曹妃甸区域发展前景的隐忧。总的来看,公司对区域发展的担忧集中为三个方面,第一,产业体系未成型,京唐公司所在区域为曹妃甸工业区,按照以“大港口、大电力、大钢铁、大石化”为支柱产业,并形成以港口为依托的重工业基地,然而目前并未形成集群式发展,可能会导致公司运营成本上升;第二,区域投资负债较多,据相关部门统计曹妃甸因前期吹沙造地等建设负债较多,商务区已经沦为“烂尾空城”,城市发展前景不太明朗;第三,滨海新区以及雄安新区等的竞争压力,曹妃甸距滨海新区38海里,竞争力不足,也担心雄安新区建设会分散北京资源和河北省级资源,从而对本区域发展带来影响。  这三个挑战是课题组在访谈中、座谈中听到的最集中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如社会保障的衔接、港口利用效率较低等,但我们认为那些为次要挑战,不做详细论述。  (四)首钢搬迁及新发展启示与思考  总体上来看,首钢搬迁、京唐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表明,对于我市被疏解企业而言,疏解是转型升级的契机,以疏解为载体、遵循市场规律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是一条可行之路。从其经历和探索中,课题组认为有以下几个经验和启示值得借鉴和思考。  一是遵循市场规律,降低要素成本推动搬迁。首钢搬迁的确是由行政命令而起,但北京奥运会只是诱因。首钢将主要生产环节放在河北,也是因为客观经济规律所致。首先,发展环境受限,一个现代化都市里没有钢铁行业的容身之地,大钢厂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整体规划,单位面积产出也有限,随着城市发展,不仅是钢铁行业,很多工厂都搬出了城市,首钢附近的石景山发电厂也关闭了。其次,行业发展的必然,从行业的发展态势来看,陆地走向海洋,是武钢、首钢、鞍钢等钢铁行业不约而同的选择。再次,这是企业降低运营成本的选择性迁移,从要素经济学来看,运输等生产成本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而实现盈利发展,首钢疏解也是遵循这一规律而为。  二是依靠组织重视、政策支持实现搬迁。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这种大疏解、大搬迁需要组织的有力保障。首钢京唐公司钢铁项目建设始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胡锦涛、温家宝等相继到首钢京唐公司调研并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北京市、河北省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推动疏解搬迁,唐山市更是举全市之力推动建设。  三是大工业须姓“党”,疏解搬迁要算经济、政治、社会综合账。本次调研中,课题组被钢铁工业的宏大规模和较长时间的建设周期(5年为期)所震惊,认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业必须姓“党”,这类基础性工业在和平期虽然利润不高、但是在非常时期就显得极其重要。在对这类大工业企业进行衡量时候,不能将其作为一般性的经营企业,仅仅盯着财务报表算账,而要将经济账和政治账、社会账一起算。京唐钢铁刚投产后有过几年的亏损,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净亏损5.3亿元、31.37亿元、51.41亿元,2012年亏损31.32亿元,2013年亏损10.32亿元,5年时间,京唐钢铁亏损120.72亿元,直到2014年才开始盈利。如果仅仅从经济账入手,可能就会做出偏差决策,忽略了新钢厂从“投产—达产—达效”所需要的时间,对企业、对地区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五)推动新首钢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功能疏解不是为了疏解而疏解,是要企业更好的发展,增加社会的总供给,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存量发展,也要实现增量发展。为此,针对首钢京唐公司存在挑战,未雨绸缪,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的发力。  (一)引导形成合理预期,稳定职工队伍  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制度建设等引导职工形成合理认知,认识到京唐公司既有“京”也有“唐”,逐步降低职工对“京”的不合理预期,形成对“唐”的忠诚认可。培训形成新的首钢文化,发挥企业文化在稳定职工队伍中的作用。对职工队伍进行分层分类引导管理,逐步形成新预期。  (二)推动产城融合,探索新时期“企业办社会”模式  针对社会公共服务极度缺乏的现状,要面对现实,在曹妃甸地区发展比较乏力的情况下,借鉴历史上的“企业办社会”经验,探索企业出资、社会出力、政府出政策的多方合力举办医疗、教育、养老、文化娱乐等社会公共服务机制,满足职工诉求,推动产城一体。  (三)强化生存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针对京唐公司所处曹妃甸区域的发展现状,要认清形势,切实认识到“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现实,做好持久战准备。强化降成本、提技术、细分市场等举措和行动,不断提高产品的行业竞争力,持续积累资金与技术,为城市发展赢得时间。  二、先行先试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要走“增量协同”的新路子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以下称示范区)是京冀落实协同发展战略打造创新共同体的探索实践,占地109平方公里。2014年7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与河北省政府签署《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明确了共同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曹妃甸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型石化产业基地等内容。  (一)协同发展示范区概况  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包括: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5.5平方公里的产业先行启动区、3.5平方公里的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以及若干重大协同项目“N”,形成“100+5.5+3.5+N”的近远期结合、产城融合、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目前,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管理机构已批复成立(30个编制),北京选派的13名挂职干部已进驻开展工作。《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加速聚焦。  2016年签约京津项目82个,总投资1011亿元,其中北京项目69个,总投资974亿元;全年开工京津项目42个,总投资1440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5个,一期总投资468.6亿元,完成投资81.4亿元。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中恒映美复印材料、城建重工新能源汽车、相变绿色能源、首朗10万吨钢铁工业煤气制燃料乙醇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并形成效应,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成果并呈现良好态势,  (二)示范区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  课题组通过与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发展区管理层及职工的座谈访谈,结合相关资料,梳理出其协同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1、创新协同共建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就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实现三地的有效衔接和联动发展,主要协同机制如下。  一是建立会商机制。京冀高层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互访就示范区共建问题把关定向,两地分管领导每年至少一次会商就示范区重大问题研究议定,两地各明确一名政府副秘书长协调联络,并通过微信群实时沟通,形成了高层指导、直通直联的会商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共管机制。2015年7月组建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2016年4月省编委正式批复示范区管理机构,12月明确为省派出机构,由北京市牵头负责。北京选派的13名挂职干部进驻开展工作,按照充分授权、主体运行、实体化运作的原则正在组建管委会。  三是建立共建机制。京冀共同出资成立京冀曹建投公司,总资本金50亿元,已全面参与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由首钢基金发起设立曹妃甸发展基金,总规模100亿元,一期10亿元已投资3个项目。  四是建立互联机制。与北京近20个市直部门紧密沟通联系,北京市经信委、金融局、教育、卫计、投促、科委、农委、中关村管委会等10余家单位或协会企业来曹对接,促成了教育、卫生等领域一批战略合作项目。2017年以来,示范区赴通州区、朝阳区、北京市教委、卫计委、国资委、发改委、旅游委等拜访对接,就市属企业搬迁转移,承接北京教育资源疏解、旅游宣传推介等事项加强沟通,共同推动北京产业和非首都功能向曹妃甸疏解转移。  2、创新产业承接机制  落实好北京市“引导产业项目向曹妃甸示范区等地转移集聚”要求和河北省“打造曹妃甸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重大战略平台”指示,研究确定了“一区六基地”为重点予以精准对接。  一是规划共绘。北京市经信委和省工信厅共同编制的《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已联合发布,会同首钢完成100平方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和“5.5”、“3.5”两个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  二是基础共建。以“九通一平”和“新九通一平”为重点,总投资65.4亿元的35个项目累计投入17.6亿元,示范区市政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三是产业共赢。北京投促局、经信委、经开区已将示范区纳入其招商推介的工作内容,定期与通州、顺义、石景山等县区联合组织产业转移承接活动,与2000余家京津企业对接联络沟通,参加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会、京港经贸洽谈会等30余场次,吸引承接一批京津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示范区。全区2016年建成投产京津项目12个,总投资43.92亿元。  3、创新要素保障机制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制度、土地、资金等要素的支撑,示范区在要素保障上下大工夫,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共同打造营商环境。成立行政审批局,实行“一枚公章管审批、一口受理全程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落实项目落地全程代办一条龙服务和项目建设投产一条龙服务。总投资380亿元的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从洽谈到全部手续办结正式开工仅用102天,一期投资52亿元的三所校区去年开工、建成并有一所学校开学。  二是共同推行资质互认。北京企业整体搬迁曹妃甸工商注册推行“落地迁”模式,可保留原名称不变,只需变更地址,缩短了企业落户时间。  三是共同拓展融资渠道。由省人行和北京市金融局联合举办京冀大型融资培训对接会,给予曹妃甸三年授信4834亿元,已到位资金800多亿元。  四是共同强化智力支撑。与北京联合智业共建曹妃甸协同发展研究院智库,建成华北理工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研究制定“6+1”人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人才智力引领示范区建设。  4、创新公共服务协同机制  示范区在开始就树立了“产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社会公共服务入手,推动示范区社会事业发展。  一是推动教育事业协同。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招生开学,现有教师50名、学生301人,学校影响和吸引力不断增强。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已批复成立,并实现招生。唐山工职院与北京化工大学开办3+2高职专业;首钢工学院在曹妃甸建校意向已定;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及北京工美集团高级技工学校均已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实现卫生事业协同。北京安贞、妇产医院曹妃甸合作医院已挂牌开诊,北京友谊医院与曹妃甸工人医院合作医院开诊,北京市医保中心设立支付中心及信息系统年内将取得实质进展。  三是促进文化事业协同。成功举办“魅力曹妃甸”北京巡回摄影展、京冀梅花奖名家和京津相声名家走进曹妃甸、《梦圆曹妃甸》赴京演出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累计开展文艺演出、摄影展览、非遗交流、戏剧曲艺等各类活动达280余次,文化搭台带动京冀交流全面活跃。  (三)“存量协同”面临的挑战  整体上来看,示范区在京冀协同发展中起到了良好作用,有效推动了两地的协同发展。课题组通过调研和对比研究分析发现,目前示范区无意间所主导的是一种“存量协同”发展思路,即通过体制机制设置来推动经济资源、发展资源的空间转移,发力点和关注点是资源的空间转移,而并不关注京冀两地总的经济总量的增加亦或是减少,是用“转移”来替代“协同”的发展思路。  我们认为这种将“转移”代替“协同”的发展思路具有消极的杀伤力,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协同发展的“反制和阻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展理念上存在“被动式等待”现象。示范区调研发现,在协同发展的理念上,不少地区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等待中央、省级政策,等待北京的疏解,没有真正树立“自身内涵发展是第一、承接功能发展是锦上添花”的理念,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没有搞清楚“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的区别。客观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落后地区来讲是机遇,但没有自身的发展,承接发展的机遇也会随之而去。当然,这并不是说不去努力争取京津资源,而是要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基础上去争取。  二是干部素质跟不上形势需求。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调研发现,不少干部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认识为停留在“一体化”、“同城待遇”的层面,没有深入思考“协同发展”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协作发展”、“同节奏发展”理念,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偏差影响。  三是视野固化在“京津资源”。调研发现,曹妃甸不少单位将协同发展的视野固化京津两地,形成了只要京津资源,不要国内甚至国外等其他资源的情况,从行政的角度可以理解,但也实实在在的耽搁了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有“存量变减量”的可能。存量发展不以增加京冀两地经济资源总量为目标,仅仅注重资源的空间腾挪,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腾挪后的“水土不服”问题,从而造成了存量资源的进一步萎缩,成为减量发展。  (四)做好“增量协同”发展的建议  课题组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增量协同发展”,是在更大空间范围内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以人民获得感为中心,创造出更多物质文化产品来满足人民需求。  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曹妃甸时指示的“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快推进”十二字方针,我们认为实现“增量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是“增加共识、增加动力、增加要素、增加素质、增加效率”这“五个增加”。  一是要优势互补“增加共识”。协同发展是三地同节奏发展,三地要结合自身条件分析优劣势,通过资源条件分析、区位条件分析、优势资源分析等来合理定位自己在合作中的角色和诉求,既不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不丧失发展机遇,既考虑自身利益,也考虑对方利益,从而推动形成共识,做到信息互通、资源有效对接。  二是要互利共赢“增加动力”。客观来说,从协同发展推进角度,感受到京津发展的动力稍显不足,积极性有但还不够,而河北各地都有积极性,但没有认真考虑京津的难处和痛处。也就是说,河北各地没有考虑到合作发展中各方的利益如何保障,没有考虑到己方的诉求可能会减损对方的利益。因此,要寻找协同发展的共同利益点,实现多方共赢,增加各方的协同动力,才能真正的实现协同。  三是要跳出京津“增加要素”。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中央将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来规划发展,是落实国家城市群战略的重要举措,目的是在京津冀区域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规模效应和经济增长极,从而带动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实际协同发展中,京津冀三家各自为政、甚至各自为战,没有结成一体增加生产要素,而是在三地间转移生产要素。因此,急迫需要跳出京津冀,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来增加生产要素。  四是要打破篱笆“增加效率”。从这三年的实践来看,打破三地的制度篱笆还需时日,制约三地资源有效配置的障碍还不少,这些障碍最终降低了三地的发展效率,影响协同发展的推进。  五是干部队伍要“增加素养”。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干部队伍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落后地区的干部素质继续增加科学素养、增加行政素养、增强理论素养,真正形成统一认识和统一行动。  三、东方鹿特丹曹妃甸新区:要树立久久为功的新理念  曹妃甸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地处渤海湾核心位置。曹妃甸开放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先后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120多位省部级领导来曹视察考察,称之为黄金宝地、耀眼明珠、北方深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曹妃甸时指出:要把唐山和曹妃甸建成东北亚区域合作的窗口、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课题组所调研的首钢京唐公司正式坐落在这一新区,拉长时间维度,从这10多年发展状况来看,我们既看到了快速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形成的经验,也感受到其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曹妃甸区的发展历程  曹妃甸本是唐山市南部沿海的一座20多平方公里的小岛,岛前500米就是25米深的天然深水港,但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小岛距离陆地较远,通岛工程浩大,一直未能开发。直到2004年,伴随首钢搬迁的机遇,曹妃甸的矿石、原油码头被列入《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曹妃甸发展干事起航。  唐山市于2005年10月成立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管委会,2008年10月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组建曹妃甸新区,辖“两区一县一城”,即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2012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唐海县,设立唐山市曹妃甸区,建制县30年的唐海县自此成为历史。  曹妃甸区最初规划为30平方公里,后来改为250平方公里,接着是310平方公里,目前将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新城纳为一体,区域总面积达19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人。  下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唐山湾生态城、垦区四大功能区域。其中,工业区是曹妃甸产业发展和聚集的主战场;南堡开发区是海洋化工聚集区域;唐山湾生态城是产业配套生活区;垦区是以农业为主的产业聚集区。首钢京唐公司位于曹妃甸工业区,曹妃甸工业区是曹妃甸四大板块之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的三个区域分别坐落在工业区、南堡开发区和生态新城。  (二)曹妃甸区的主要发展特征  开发建设十多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近5000亿元,先后被列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综合保税区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从其所取得的发展效果来看,应该来说是一种“政府主导下依托优势资源的发展模式” 。  一是发挥港口区位优势。曹妃甸拥有116公里的深水岸线,可规划建设375个万吨级以上各类码头,国家批复的7个停靠40万吨船舶泊位曹妃甸占据两席,是不可多得的钻石级港口。利用其地处渤海中心地带、唐山南部,毗邻京津两大城市,与青岛、大连、上海以及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等区位优势,来吸引企业集聚,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效果。  二是利用土地资源优势集聚生产要素。区域经济增长需要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及制度等生产要素,曹妃甸拥有浅滩荒滩1000多平方公里,岸线存量土地达200多平方公里,且全部为国有土地,具有临港产业低成本聚集的先天要素优势,建成或在建高速、国省干线10条、铁路5条,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投融资开发,撬动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聚集。  三是管委会主导开发建设模式。成立了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统筹以港口为依托的“大港口、大化工、大电力、大钢铁”产业建设;成立曹妃甸投资建设公司来承担土地的资源的开发,并对重大项目进行运营管理。  四是借势组织资源营造发展环境。积极推动区域发展上升为省级、国家级战略,2005年国务院批准首钢搬迁曹妃甸,以此为契机提出“蓝海经济战略”,2008年推动《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通过国务院批准。据统计,2005年至2007年两年内,有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相继来到曹妃甸考察。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李克强总理考察曹妃甸,强调危机应对之策,推动产业升级;201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曹妃甸,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些因素综合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独特的发展模式推动了该区域的快速发展,建设的高峰时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工地”,每天投入4亿元。从发展效果来看,2016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4.6亿元,同比增长7.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6.6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886.4亿元,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75元和16216元,分别增长8.8%和8.4%。主要指标位居省市前列,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区第41位、创新创业百强区第81位和综合实力百强区第87位。  (四)新形势下面临的主要挑战  从国际上来看,世界经济的低迷、钢铁行业的运行周期,从国内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从自身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完成、产业体系构建等,这些是曹妃甸区发展面临的环境变化,这种变化给原有发展带来诸多挑战,我们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访谈座谈,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省内战略转换的影响。2012年前曹妃甸开发为河北省“一号工程”,在河北省层面,举全省之力全力支持,专门形成曹妃甸开发议事会议制度,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官员共同参加。但随后河北的临海新区一度更青睐沧州的渤海新区而不是唐山的曹妃甸,再往后,河北沿海发展战略包括的是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地,三个点同时动,以河北有限的实力,并不足以支撑。特别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战略的提出,河北省内对曹妃甸在新形势下的定位模糊,曹妃甸自身强烈希望融入到协同发展中去,其发展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  二是主要干部调换太频繁。客观来讲,当下中国的发展环境,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思路。在2006-2010年唐山市主要领导强势推进曹妃甸开发,其后“虽然官员都说支持曹妃甸开发,但支持力度和抓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同时,在曹妃甸新区层面,其管委会主任自2008年以来,便频繁换将,5年间先后经历了4任主任。干部调换太频繁,其所带来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发展的瓶颈。  三是战略产业发展迟缓。曹妃甸建设之初,基于其港口、资源和区位条件,确定了“大港口、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力”四大战略产业,目前来看,发展相对迟缓于规划设计。曹妃甸港虽然成为集疏运大港,吞吐量在2亿吨左右,但没有贸易功能,绝大多数为过境货物,除运输环节外基本不在本区域产生效益,使得其效益微薄。“大钢铁”产业寄托的首钢千万吨炼钢项目,亦遭遇困难,一期上马以来事故频发,损失惨重,且成本远高于同行业竞争对手,二期项目虽已动工,取得效益还需时日。“大电力”产业的关键华润电厂,何时能够实现落地运营,还难以确定。  三是滨海新区的竞争压力。曹妃甸与天津滨海新区仅仅相距38海里,两者是一种竞争关系,两地依托的资源港口、石油雷同,甚至瞄准的产业结构也都偏于重化工。从发展的效果来看,目前滨海新区已是名副其实的增长极,而曹妃甸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分别是滨海新区的5%和17%,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及唐山的10%,甚至称不上唐山经济增长的一极。  四是“有业无城”的困境。曹妃甸区是以产业发展优先的新城,经历10余年发展后,其公共服务仍处于极其短期状态,难以满足30万人的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虽然有景山学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相继进入,但也是一种形式上的进入。没有人口的集聚难以吸引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嵌入,而没有较好的公共资源又难以吸引人口进入,这就是曹妃甸发展中“有业无城”的现实困境。  五是前期投资所带来的债务压力。近年来,曹妃甸的投资开始萎缩。2009年,曹妃甸新增投资为1023亿元;2010年为1000亿元;2011年下降至600.9亿元;2012年下降到600亿元以下;2013年为650亿元,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闲置、工程烂尾等问题开始出现,这期间所花费的投资债务也成了曹妃甸发展的压力。相关信息表明,仅贷款利息方面,曹妃甸每日应付利息高达几百万。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曹妃甸的发展经历一个从“黄金宝地”“北方深圳”到“空城”的巨变,但并不是没有机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的“2+4+N”战略中,将曹妃甸作为“4”的首位来定位。  (五)曹妃甸区十年发展历程的启示和思考  曹妃甸区作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新城建设的缩影,作为产业发展一个探索实践,作为协同发展的先行者,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经验、教训、启示与思考,特别是对于通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有四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是警惕行政决策膨胀。大批领导考察,使曹妃甸的光环愈来愈亮,其定位超越唐山市最初的“蓝色战略”层面,开始被诠释到发展循环经济以及环渤海崛起乃至东北亚合作的“国家使命”层面,即发展战略从“沿海经济”到“蓝色经济”,再到“唐山湾湾域经济”,规划面积从最初30平方公里,到250平方公里,再到310平方公里,最后为1943平方公里;并以此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10年来累计投资总额达到了5000多亿元,高峰时候被称为“世界上投资最大的单体工地”。然而,在产业转移和发展难以同步跟进的情况下,曹妃甸产业集聚效应一直难以实现,基础设施闲置、工程烂尾等问题不断发生,行政决策的负面效应开始凸显。  二是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从定位来看,曹妃甸“四大战略产业”为大工业产业,而我国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20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间,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直接让我国进入了工业化的后期,工业化布局基本形成,这时候曹妃甸建设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同时,在曹妃甸发展的决策上,没有预估到到工业发展的转型、工业发展的瓶颈等问题,使得目前的产业发展迟滞不前。  三是城市建设是长周期。对比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曹妃甸的“着急心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以10年为周期来进行规划。曹妃甸规划设计中系统性设计缺失,推动城市建设、运行和治理的长效机制没有建立。此外,我们也看到曹妃甸对公共服务的供给、公共服务对城市发展作用发挥没有深刻的认识和规划布局。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出来了“有业无城”和“空城”的现实。  四是注重分工合作。天津滨海新区的竞争压力、河北省内的战略摇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没有做好战略性的分工合作。若当时采取区域合作,由天津港联合曹妃甸港,以天津港良好的货源、曹妃甸良好的港口资源强强联手,走一种市场化合作的道路,相信目前的发展环境会好很多。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冯丹 副研究员)

鲂鳢

2020年碳中和深度研究报告

1、 碳中和:大重构1.1、 发展的权利:大国博弈与利益统一站在全球视角,我们认为中国加快“碳达峰、碳中和”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推动:(1)“碳中和”是中国经济的内在需求——能源保障、产业转型在能源保障方面:2020 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达 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 也在 40%以上;基于能源保障考虑,发展新能源具有必要性。与此同时,我国 已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全球优势。根据麦肯锡测算,我国在太阳能电池板领域的 国家表现远超美国,在所有行业对比中位列第一。在产业转型方面:虽然“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消除,但是 仍有流动性泛滥、债务问题等未来潜在的风险点;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 度,然而面对比如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复杂的国际形势,做好自己显得尤为重 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加快新产业的战略布局,产 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步伐明显加快,在能源与资源领域、网络信息领域、 先进材料与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等出现科技革命的可能性较大。“碳减排”作为重要的抓手,通过“碳成本”这一要素的流动,推动我国产业结 构性改革。2)“碳中和”的对立性——大国博弈、贸易摩擦部分发达国家其实此前已多次讨论过包括对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 的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但因经济与贸易依赖性、碳市场不成熟等原因而搁 浅。根据 OECD 数据,2015 年我国对外出口约 6 亿吨 CO2,其中对美出口 2.26 亿 吨,占比约 35%。假设国际对我国按 40 美元/吨征收碳税,增加开支约 260 亿 美元;按 100 美元/吨,增加 650 亿美元。假设我国碳排放成本全部内部化,2019 年我国碳排放 98.26 亿吨,按碳价 100 美元/吨测算,需 9826 亿美元。“排碳限制”的本质,是一种发展权的限制;而“碳关税”的本质,是应对贸易 劣势的一种手段,而这种劣势,可能一部分是由实施碳减排后成本增加而造成的。站在我国的角度:“碳关税”既是贸易壁垒“压力”,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动 力”。为什么“新冠疫情”后,我国推动“碳中和”更加迅速?——增加国际声誉和话 语权。2019 年我国碳排放量达 98.26 亿吨位列全球第一(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 量/GDP 均相对较低),自 2005 年以来为全球碳排放总量最高的国家(加入世 贸组织后,全球产业链分工变化所致)。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增速已有所放缓,但 较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碳排放全球占比仍在持续提升,2019 年达 28.76%。而针对“新冠疫情”源头问题,经常有部分西方国家和人员因政治原因公开抹黑 中国。而加速推动“碳中和”将助力我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在国际气候法 律秩序构建中争取获得“话语权”,并掌握未来全球“游戏规则”的主动权和制 定权。目前,全人类气候目标竞赛已经开启,根据 EnergyClimate 机构推出的净零排 放竞赛计分卡,目前我国已处于第四梯队,位列全球第 28 位。3)“碳中和”的统一性:全球难得的政策与利益一致点从全球来看,多数国家已更新 NDC(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碳中和”已成为 全球大趋势。拜登上台后,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是拜登此次总统竞选的 核心承诺之一,未来美国将在全球气候变化、新能源发展方面采取更多的措施。虽然前期中美在贸易和技术层面有着种种的不愉快,但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 面,无论是中美还是全球,在碳中和方面,具有相同的利益和方向。1.2、 我国的碳减排将是一段艰苦的历程尽管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正在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国家战略,但就具体目标而言, 仍有区别。如欧盟在 2020 年 3 月提交《气候中性法》,旨在从法律层面确保欧洲到2050 年成为首个“气候中性”大陆。美国加州和中国分别制定了 2045 年 和 2060 年“碳中和”目标。加州的目标包括削减所有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二氧 化碳、甲烷等,并抵消其无法削减的排放量,而中国的目标仅针对二氧化碳。我国碳排放下降斜率更大。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发达国家已普遍经历“碳达峰”, 为达到 2050 年“碳中和”,更大程度上只是延续以往的减排斜率。而我国碳排 放总量仍在增加,需要经历 2030 年前“碳达峰”,然后走向 2060 年前“碳中 和”。从实现“碳中和”的年限来看,比发达国家时间更紧迫,碳排放下降的斜 率更大。在陡峭的碳排放量下降曲线背后,是规模化的经济结构转型。这意味着我国当前 经济结构下相当规模的存量资产将失去原有功能。煤电资产搁浅的问题,表明了转型需经历阵痛。一方面,从能源结构和自身禀赋 来看,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煤电发电量在 2019 年占总发电量的 65%,远 超发达国家;另一方面,我国煤电机组的平均服役年限仅 12 年,而发达国家普 遍达到 40 年以上。更快的碳排放量下降斜率,意味着将会有大量的未达到退役 年限的煤电资产提前“搁浅”。根据牛津大学 2017 年研究,在不同的情景假设下,我国煤电搁浅资产规模估算 可能高达 30,860-72,010 亿元(合 4,490-10,470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15 年 GDP 的 4.1-9.5%。由于近年来我国仍在新建煤电机组,实际搁浅规模可能更 大。1.3、 “碳中和”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在碳排放量结构方面,目前发电已成为占比最高的部门。2019 年我国碳排放量 115 亿吨,其中发电碳排放量 45.69 亿吨 CO2,占比 40%;工业燃烧碳排放量 33.12 亿吨 CO2,占比 29%。各大碳排放重点国家中,除美国外,碳排放占比最高的均为发电部门(美国为交通,占比 45%)。因此,要实现“碳中和”,能源转型首当其冲。广义的能源板块包括能源的产生、转换、消费过程,用途包括驱动、产热等,是 大多数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源。除此之外,交通、工业过程和农业也是温室气体排 放的主要来源。从微观角度看,工业企业碳核算边界内主要包含三个方面:1)燃料在氧化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2)在生产、废弃物处理处置过程中除燃料燃烧之外的物理或化学变化造成的温 室气体排放;3)企业输入/出的电力、热力所对应的电力、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燃料燃烧/非燃烧过程着手,向可再生能源转变;或通过节 能降耗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 六大碳减排路线:供给侧改革、能源革命与产业升级我们从“能源碳”和“物质碳”两方面出发,构建了“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一、能源碳1)能源供给侧: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构建零碳电力为主、氢能为辅的能源结 构,同时大力发展储能以保障电网平衡。2)能源需求侧:分行业看,主要是工业、交通、建筑三个部门;按实现路径划 分,主要有终端电气化、源头减量、节能提效三种途径。二、物质碳物质碳与工业过程息息相关,因此涉及到大规模的工艺改变和原材料替换。2.1、 源头减量:碳减排驱动的供给侧改革(1)2021 年 1 月 26 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披露,工信部与国家发改委等相关 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逐步建立以碳排放、 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确保 2021 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 同比的下降。促进钢铁产量的压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需要严格执行产能置换 的政策,对违法违规新增的冶炼产能行为将加大查处力度,强化负面预警。同时 不断地强化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要素约束,规范企业生产行为。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根据产业发展的新情况,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 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和项目备案的指导意见,将进一步指导巩固 钢铁去产能的工作成效。三是推进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 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创新协同能力不强等问题,提高行业的 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量。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 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 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 2021 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下降。回顾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以差别化电价、阶梯电价为代表的市场化政策,以及清 查中频炉(地条钢)为代表的行政手段(包括后期的环保督查),有效促进了钢 铁行业落后产能淘汰,也使钢铁价格飙升。目前,政策尚处于讨论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1)虽然碳减排是一场“马拉松”,但是指标的设定、路径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政 策因素,而目前在其他减排路径经济技术较为一般或时间成本较高的情况下,短 期压减产能或许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2)目前,生态环境部主管碳减排相关事宜,从环保督察手段来看,历史已证明 其有效性;3)各地、各行业都将制定自己的减排目标和减排路径,不可避免有排名、比较 的因素。 综上所述,我们对通过压减落后产能来降低能耗进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手 段持乐观态度。当然具体仍需要待政策最终落地,具体评估减排指标与减排路线。(2) 2021 年 2 月 4 日,内蒙发布《调整部分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 策》,对部分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进行调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 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 8 个行业实行差别电 价政策,继续对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2021 年 2 月 24 日,甘肃省发布《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管理办法通知》, 要求 2021 年 3 月 31 日前完成本地区首次执行差别电价企业确认工作。针对钢 铁、铁合金、电解铝、锌冶炼、电石、烧碱、黄磷、水泥等八个高耗能企业,按 照允许类、限制类、淘汰类,执行差别化电价。从近期政策来看,以碳排放、能耗总量、污染物排放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正在 收紧。电网企业因实施差别电价政策而增加的加价电费收入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纳入省 级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统筹用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 工作。对水泥行业、钢铁行业因实施差别电价政策增加的电费收入,10%留电网 企业用于弥补执行差别电价增加的成本;90%上缴省级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 统筹用于支持行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倒逼之下,“能耗指标”将成为重要的抓手, 2021 年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较强,叠加“碳中和”目标下的 产能压降手段,高能耗产品供给侧约束后,价格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我们根据能耗指标,梳理了高耗能类型产品:电解铝、硅铁、电炉锰铁、石墨电 极、烧碱、涤纶、铜等,都有可能成为限制对象。2.2、 能源替代:新能源长期发展的盛宴现有的能源系统中,煤、石油是主要力量。据统计年鉴数据,2019 年我国能源 消费总量 48.7 亿吨标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占比 分别为 57.7%、18.9%、8.1%、15.3%。从用途来看,石油主要用于终端消费(交通、工业),煤炭主要用于中间消费(火 力发电),天然气主要用于终端消费(交通、工业、建筑部门)。回顾人类对能源利用的探索历程,实际上是从利用核外电子到利用核内电子的过 程,但这恰是宇宙、物质、能源发展的逆过程。二次能源中,对电能的利用是一项伟大的革命,现已成为能源利用的枢纽,从历 史上看,“电”也引发了多次生产技术革命。而氢能同作为二次能源,具有可存 储的优势,但也因制备和使用效率稍逊而经济性较差,但从能量循环的角度看, 可以有助于碳的减排。锂、氢能同作为可行且具有前景电子存储载体,其重要的原理特点在于,Li+与 H2 都是小粒子,有助于提升物质/能源转换便利性。碳中和的最重要目的就是减少含碳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合适的技术固碳,最终 达到平衡。为达到碳中和,我们预计到 2060 年,清洁电力将成为能源系统的配置中枢。供 给侧以光伏+风电为主,辅以核电、水电、生物质发电;需求侧全面电动化,并 辅以氢能。2.2.1、能源供给侧:可再生能源主导总量层面:核心假设:(1)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测算方法,假设未来 GDP 增速和发电量增速从“十 三五”末期的 5%逐步下降到 2.5%;而由于节能降耗的原因,未来单位 GDP 能 耗逐步下降,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小于 1。(2)假设未来我国总发电量和 GDP 保持同步增长态势且增速一致,假设 GDP 和总发电量增速分别为 2021-2030 年 4%、2031-2040 年 3%、2041-2060 年 2.5%。根据我们的上述假设,以 2019 年发电量 7.22 万亿千瓦时为基础,2030 年发电 量达到 11.9 万亿千瓦时(和部分机构的预测数据基本一致),2060 年发电量进一步达到 32.71 万亿千瓦时。结构层面:在总发电量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对不同发电方式未来的发电量及相应的 装机需求进行拆分。(1)火电:装机量方面,在 2030 年碳达峰基础上,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2020-2030 年仍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火电装机支撑发电量增长,因此我们假设火电 装机在 2020-2030 年间每年仍将维持增长态势,但增量逐步减少直至 2030 年无 新增火电装机;2030-2060 年,火电装机每年将逐步退出电力市场,直至 2060 年碳中和时存量火电装机清零。利用小时数方面,随着火电装机的逐步减少,未 来火电将更多用于调峰平抑发电曲线,因此我们假设火电利用小时数从 2020 年 的 4080 小时逐步降低至 2030 年的 3080 小时,后续则保持平稳。发电量方面, 在装机量和利用小时数假设的基础上,火电的发电量占比将从 2020 年的 68%逐 步减少至 2060 年碳达峰时的 0%。(2)水+核能+生物质:假设未来水+核能+生物质整体的发电量情况保持稳定, 2020-2060 年,在 1.7 万亿千瓦时的基础上每年增长 2%。(3)光伏+风电:在火电发电量逐步减少,水+核能+生物质发电量保持相对稳 健增长的背景下,光伏和风力发电将逐步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发电方式。发电量占 比方面,我们假设光伏+风电发电量中光伏发电的占比维持在 40%;利用小时数 方面,假设风电、光伏年利用小时数分别维持在 2400h、1300h;装机量方面, 在总发电量发展、其他发电方式发电量、光伏发电量占比、以及光伏和风电利用 小时数等预测的基础上,我们测算得出2030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为1.53、 1.88 亿千瓦,2060 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进一步达到为 2.19、2.7 亿千瓦。(4)储能:由于光伏、风电的不稳定性,必须辅以必要的储能以平抑发电波动。假设储能容配比从 2020 年的 10%逐步提升至 2060 年的 100%,备电时长从 2020 年的 2h 逐步提升至 2060 年的 4h,则储能每年的新增容量将从 2020 年的 0.24 亿千瓦时增长至 2060 年的 19.55 亿千瓦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的预测源自对部分关键变量的核心 假设,如果其未来发生变化(如火电利用小时降低超预期、水+核能+生物质发 电量降低、储能配套设施建设超预期等),则未来光伏、风电每年的新增装机量 或将超预期增长。投资层面:在每年光伏、风电新增装机量的测算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测算可再生能源发电 设施建设所需要的投资规模。(1)预测光伏、风电、储能的单位投资成本保持下降趋势,到 2030 年分别达 到 0.371 元/瓦、5.63 元/瓦、1.03 元/瓦时,到 2060 年分别达到 1.35 元/瓦、 4.5 元/瓦、0.5 元/瓦时。结合我们对光伏、风电、储能新增装机预测,可以得到 2021-2060 年每年在可 再生能源发电端所需要的投资规模。我们预测“碳中和”将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领 域累计增加约 84 万亿元人民币的新增投资,其中光伏、风电装机建设投资规模 约 60 万亿元,储能设施投资规模约 24 万亿元。氢能在能源供给侧脱碳的过程中,氢能与电能同为重要的二次能源,扮演着重要作用, 如重工业(高温-超高温环境)、道路交通(氢燃料汽车)、大规模储能、船运 等。目前,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仍较高。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的预测,随着电解槽成本 下降,未来电解水制氢将成为主流方法。要实现“零碳”排放,电解水所需的电 力也必须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由此产生的氢气称为“绿氢”。海上风电制氢(直接在风机附近制氢)是海上风电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主要有 两个原因:1)随着海上风电离岸越来越远,外送电缆投资成本也逐步攀升,而利用风机所 发电力将水电解产生氢气后,通过比电缆便宜得多的管道将氢气送到岸上,甚至 有些海域有现成的天然气管道可供使用;2)氢气可以储存,而电力难以储存。2.2.2、能源需求侧:终端电气化由于能源供给侧向绿色电力转变,所以需求侧的脱碳首先意味着终端电气化。根据国网能源研究院 2019 年 12 月的研究成果,终端电气化率在 2050 年达到 50%以上,其中工业、建筑、交通部门分别达到 52%、65%、35%。工业部门电气化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是能耗大户,也是碳排放大户。钢铁行业的电气化路径主要是从高炉转向电炉,电炉及其设备、耗材仍具有较好 的投资机会。根据钢协数据,2019 年我国钢铁行业 90%以上的产能采用高炉 (BOF)技术,而电炉技术(EAF)仅占生产总量的 9%。特别是以废钢为原料 的短流程炼钢技术,碳排放量仅 0.4 吨二氧化碳/吨钢,若使用绿色电力为电炉 供能,则碳排放量可降为 0。水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水泥窑加热到 1600 摄氏度以上,目前电炉的使用尚未 商业化,投资成本较高。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是用沼气、生物质替代化石燃料。建筑部门电气化从建筑属性来看,可以分为公共建筑、城镇居民建筑和农村居民建筑。从用途来 看,供热、制冷、烹饪是中国建筑部门的主要能源消费来源。建筑部门的电气化 率仍较低,2017 年仅为 28%。目前,制冷、照明、家电已经实现了 100%电气化,供暖和烹饪的电气化推进较 为缓慢。我国北方城镇普遍实行集中供暖,主要热源为燃煤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自 2017 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对建筑部门的电 气化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炊事方面,根据清华大学建筑电气化接受程度调研,一方面,住宅炊事用能逐渐 向公建转移,应关注公建餐厅电气化;另一方面,住宅炊事电气化最大难点在于 改变用户习惯。总之,建筑部门电气化需综合考虑公共部门与居民住宅,也要考虑南北方气候差 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用电器的数量和使用强度呈上升趋势。未来采暖 电气化应逐步替代燃煤锅炉,炊事电气化应重点关注餐厅电气化和住宅炊事习惯 引导。交通部门电气化交通部门的电气化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1)道路交通(小型、轻型):绿色电力为基础的电动车(电池),配套充电桩、换电站;2)道路交通(重型)、铁路或海运:氢能(或氨气),配套加氢站;3)航空:生物航空柴油为主要方向。我们预计,乘用车销量在 2040 年见顶,电动车的渗透率在 2045 年达到 100%, 则电动车的销量将在 2045 年达到 3600 万辆/年。假设单车售价保持下行趋势, 在 2060 年达到 12 万元/辆左右。则电动车领域累计将带来 130 万亿人民币的累 计新增投资。随着电动车保有量的提升,假设车桩比在 2030 年达到 1:1,则 2060 年充电桩 总数将超过 5 亿个。综合考虑充电桩的新建需求和更换需求,累计新增投资达到 18.15 万亿元人民币。氢能燃料电池将主要用于重型道路交通(客车、货车)。假设轻型、中型、大型 货车的年销量保持在 150、20、70 万辆,燃料电池渗透率在 2045 年达到 40%、 60%、80%,而后保持该渗透率;轻型、中型、大型客车的年销量保持 30、7、 7 万辆,燃料电池渗透率在 2045 年达到 30%、50%、70%,而后保持该渗透率, 则累计新增投资达到 29 万亿元人民币。2.3、 回收利用: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目前来看,市场潜 力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1)高耗能行业(钢铁、水泥、铝和塑料)的产品再生;2)废弃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生活垃圾)的能源化利用;3)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废钢利用:据世界钢铁协会预测,从中长期来看,过去二十年中国钢材消费量的迅速增长, 将带动中国国内的废钢资源快速增长。在未来数年里,中国国内的废钢供应量可 满足中国的炼钢需求。钢铁行业的电气化趋势(电炉代替高炉)与废钢的利用属于同一路径。对比发达 国家,我国的电炉钢产量占比处于较低水平。再生铝:电解铝的碳排放来源主要包括:电力消耗、碳阳极消耗、阳极效应导致全氟化碳 排放。再生铝可以有效减少初次生产的能耗与碳排放,目前我国的再生铝产量占 比同样处于较低水平。塑料循环利用:在化工行业的数千种产品中,仅氨、甲醇和 HVC(高价值化学品,包括轻烯烃 和芳烃)三大类基础化工产品的终端能耗总量就占到该行业的四分之三左右。据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披露,2019 年我国产生废塑料 6300 万吨, 回收量 1890 万吨,回收率仅 30%。根据能源转型委员会研究,2050 年,中国的塑料需求中 52%可由回收再利用的 二次塑料提供,初级塑料产量与国际能源署的照常发展情景中的回收率水平下的 产量相比减少 45%,HVC 和甲醇的需求分别较照常发展情景大幅减少 40%和 18%。动力电池回收:磷酸铁锂电池回收后两大利用途径:梯次利用与拆解回收,这两个途径并不是排 斥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三元正极材料回收与再生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以下两种形式:物理修复再生,对只是失去活性锂元素的三元正极材料,直接添加锂元素并通过 高温烧结进行修复再生;对于严重容量衰减、表面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的正极材料, 进行水热处理和短暂的高温烧结再生;冶金法回收,主要有火法、湿法、生物浸出法三种方式。其中火法耗能高,会产 生有价成分损失,且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生物浸出法处理效果差,周期较长,且 菌群培养困难;相比之下,湿法具有效率高、运行可靠、能耗低、不产生有毒有 害气体等有毒,因此应用更普遍。对于三元电池,我们预测:2019 年预计可回收三元正极 0.13 万吨,随后逐年递 增至 2030 年的 29.25 万吨。1)NCM333:随着 2014 年安装的 NCM333 三元电池于2019 年开始退役,2019 到 2022 年 NCM333 回收量逐步增加,2022 年达峰值 1.28 万吨,随后由于 NCM333 的退出而逐步减少,至 2026 年回收量归零;2)NCM523:2016 年开始进入市场的 NCM523 于 2021 年开始报废回收,随后 回收量于 23-28 年稳定在 4-6 万吨之间,预计 2030 年上涨至 10.78 万吨;3)NCM622:2017 年进入市场的 NCM622 于 2022 年开始报废回收,回收量小 幅上涨,直到 28 年上涨幅度增加,预计 30 年可回收 6.03 万吨;4)NCM811:2018 年进入市场的 NCM811 于 2023 年开始报废回收,预计 30 年可增长至 12.44 万吨。预计 30 年可回收锂 2.09 万吨,镍 11.47 万吨,钴 2.80 万吨,锰 3.23 万吨。对于磷酸铁锂电池,我们预测:1)2030 年,报废铁锂电池将达到 31.33 万吨;2)随着梯次利用逐年上升,预计 2030 年可梯次利用的铁锂电池达 109.93GWh, 共 25.06 万吨;其余 6.27 万吨进行拆解回收,可回收锂元素 0.28 万吨;3)2027 年梯次利用的磷酸铁锂电池将在 2030 年达到报废标准,此时拆解回收 8.604 万吨,可回收锂元素 0.379 万吨。二者总计可以回收锂元素 0.65 万吨。市场空间方面,根据我们的测算:三元电池回收:在金属处于现价( )时,2030 年三元电池锂/镍/钴/ 锰回收市场空间预计 103.67/154.24/85.80/5.29 亿元。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中性假设条件下(梯次利用残值率 30%),2030 年梯次利用市场空间预计 180.93 亿元。在锂金属处于现价(2021/1/22)时,2030 年磷酸铁锂电池锂元素回收 市场空间预计 32.38 亿元。2.4、 节能提效:低碳社会的护航者工业节能:2020年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已下降至85kg标煤,较2005年下降35%。吨钢综合能耗下降至 552 克标煤,较 2005 年下降 20%以上。中国钢铁行业还有一定的节能技术推广、能效提高的空间。如余热回收(TRT 等技术)、高级干熄焦技术(CDQ)等。对于水泥行业来说,2020 年底已有 80%的水泥窑利用余热发电,总装机 4850 兆瓦。同时,现有的商业模式(DBB 模式、EPC 模式、BOT 模式)较为成熟, 将推动我国实现“2035 年熟料生产完全不依赖外部电力”的目标。针对化工行业,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耗能产 品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评选已持续多年,2018 年行业单位能耗持续下降, 万元收入耗标煤同比下降 10%,电石、纯碱、烧碱、合成氨等重点产品单位综 合能耗同比分别下降 2.18%、0.6%、0.51%和 0.69%。建筑能效提升: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截止 2019 年底,我 国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 198 亿平米,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过 56%。推 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升公共建筑能效水平,是建筑领域节能的重要途径。在居民制冷、取暖领域,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利用空气热能,较现有的壁挂炉、电 加热等方式更节能。节能设备功率半导体 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能效水平,尤 其是在家电(变频家电)和工业(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两者占 IGBT 下游 需求的 47%左右。根据产业在线统计,2013 年变频空调标准颁布实施,空调的变频占有率提升超 过了 6 个百分点;2016 年 10 月份冰箱新标准实施,2017 年冰箱的变频化率迅 速提高了 10%;洗衣机新标准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2019 年变频洗衣机的市 占率较推出前大幅增加了 8 个百分点。未来随着能效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以 IGBT 为核心的变频领域前景广阔。2.5、 工业过程脱碳与工艺变革工艺变革除了能源使用(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烧及电力/热力使用),工业过程碳排放也是 重要的二氧化碳来源,2017 年占比 13%。工业过程碳排放与各个行业采用的生产工艺直接相关。(1)如钢铁行业:含碳原料(电极、生铁、直接还原铁)和溶剂的分解和氧化;(2)电解铝:碳阳极消耗、阳极效应导致全氟化碳排放;(3)水泥:污水污泥等废弃物里所含有的非生物质碳的燃烧、原材料碳酸盐分 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生料中非燃料碳煅烧。相比于“能源碳”,“过程碳”的去除更加困难。原因在于:(1)生产工艺深度整合,对工艺过程的某一部分的改变都伴随着过程其他部分 的改变;(2)生产设施的使用寿命很长,通常超过 50 年(定期维护)。改变现有场地 的工艺需要昂贵的重建或改造;(3)大宗商品全球交易,水泥、钢铁、氨和乙烯是大宗商品,在采购决策中, 成本是决定性因素。除水泥外,这些产品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交易。一般来说, 在所有四个部门中,外部性都没有被考虑在内,而且还没有为可持续或脱碳产品 支付更多费用的意愿。随着“碳中和”的推进,短流程钢的产量占比将逐步提升。对于剩余长流程钢来 说,可以采用基于工艺改造的脱碳路线,如基于氢气的直接还原铁(DRI)、电 解法炼钢、生物质炼钢、碳捕集与封存(CCS)。水泥生产过程中,由于石灰石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到总量的 60%,因此 将不可避免用到碳捕集与封存(CCS)。其次,原料替代(粉煤灰、钢渣)等替 代品已被广泛使用,其他如氧化镁、碱/地质聚合物粘合剂等同样具备潜力。2.6、 CCUS:零排放“兜底”技术由于工艺替代的困难,“物质碳”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特别是在水泥、钢铁、 化工等重工业领域。也即如果不采用 CCUS,这些行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净零排放。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是指将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分离后或直接 加以利用或封存,以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的工业过程。碳捕集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1)煤气化制氢以及甲烷重整制氢过程;(2)工业部门的化石燃料燃烧过程;(3)化工原料相关碳排放和水泥生产的过程排放等;(4)电力部门中的应对短期和季节性峰值的火力发电。2019 年中国共有 18 个捕集项目在运行,二氧化碳捕集量约 170 万吨;12个地质利用项目运行中,地质利用量约 100 万吨;化工利用量约 25 万吨、生物利用 量约 6 万吨。在 CCUS 捕集、输送、利用与封存环节中,捕集是能耗和成本最高的环节。二 氧化碳排放源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浓度源(如煤化工、炼化厂、天然气净化厂等),另一类是低浓度源(如 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高浓度源的捕集成本大大低于低浓度源。捕集环节:典型项目(低浓度燃煤电厂)的成本约在 300-500 元/吨;运输环节:罐车运输成本约为 0.9-1.4 元/吨/公里,管道运输成本约为 0.9-1.4 元/吨/公里;利用封存环节:驱油封存技术成本约在 120-800 元/吨,同时可以提高石油采收 率。咸水层封存的成本约为 249 元/吨。3、 投资观点:快与慢、短与长通过构建“碳中和”实现框架,我们跟随全社会碳足迹,总结出各个领域的不同 的路径。当然,由于技术、成本、实施条件的差异,不同的路径之间成熟度差异 较大。目前比较成熟的路径有:工业领域的钢铁电炉、废钢利用、水泥协同处置、再生 铝等,道路交通领域的电动车与充电桩,能源领域的清洁能源,建筑领域的电气 化与空气热泵、装配式建筑等,以及消费侧的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处于起步阶段的路径有:工业领域的压减、转移产能,交通领域的燃料电池、氢 能、电池回收等,能源领域的智慧电网、弃风弃光利用、火电产能压减等;处于研究阶段的路径有:水泥清洁燃料、化工 Power-to-X、钢铁氢还原,以及 碳捕集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