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钢材需求保持较强水平,供给见顶回落。本周五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上升29.93万吨;五大品种钢厂库存下降14.55万吨。在供给持续高位,需求回调的情况下,判断钢材库存去化速度稍微减慢。本周截至到7月15日每日建材成交均值为21.22万吨,建材需求回归高位。我们测算本周钢材表观消费量1064.8万吨,维持在历史高位,其中螺纹钢表观消费量369.21万吨,较2015-2019年平均水平高12.34%(40.55万吨)。螺纹产量出现回落,钢材产量已见顶。本周五大品种钢材产量合计1080.18万吨,较上周下降2.01万吨,钢材产量见顶回落。分品种看,热卷产量保持震荡格局,处于往年平均水平;螺纹钢产量高位继续回落,整体基本见顶。本周由于废钢价格上涨,电炉利润压缩,电炉供给上升的幅度趋缓。考虑到目前高炉和电炉开工率已达相对高位,预期后期钢材产量继续上升的空间十分有限。三季度是行业价格及利润的拐点,同时板块估值有望迎来修复时刻。伴随需求端地产和基建的发力,供给端基本满负荷,下半年需求弹性将大于供给弹性,价格缓慢回升,同时四大矿山产量回升,铁矿价格有望回落,板块利润将出现同比回升。钢铁板块从2018年初至今持续下跌了两年半,板块及龙头股PB回到历史最低区间。行业的悲观预期及估值跌至冰点,供给侧改革后,行业的竞争格局及企业经营管理皆存在大幅改善,被市场所忽视,伴随经济企稳预期及政策发力,板块迎来估值修复时刻。我们认为钢铁板块已进入重要战略配置期。判断在此次疫情结束之后,一方面是需求端未来2-3年的需求周期可能因为地产和基建发生变化,我们相对乐观。同时中长期看产业格局向好,集中度提升,龙头议价权提升,竞争格局优化。钢铁板块目前处于低预期、低估值阶段。重点推荐成长性和成本优势兼具的行业龙头:三钢闽光、方大特钢、韶钢松山;低估值板材标的南钢股份、华菱钢铁、新钢股份。同时推荐特钢及高端材料标的:中信特钢、ST抚钢、久立特材、永兴材料。风险提示:疫情超预期发展;宏观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获取《钢铁行业深度报告:以美为鉴——探寻后工业化时代中国钢铁行业供需演变》完整版,请关注绿信公号:vrsina,后台回复“综合报告4 ”,该报告编号为20bg0096。[研究报告内容摘要]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看,我国已从工业化时代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经济发展阶段的变迁必然会给传统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篇报告主要聚焦于行业供需格局,通过研究美国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在后工业化时代的变化情况,来探寻我国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在后工业化时代可能发生的演变。我国已从工业化时代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根据平安宏观团队的研究成果,我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经济产业结构将出现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从制造业产品转为服务性产品;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崛起;三是人口涌向大城市。后工业化时代这些消费特征和产业趋势变化对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将会产生深刻影响。后工业化时代美国钢铁工业供需变化。美国钢铁工业大概从1975年左右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钢铁工业供需格局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需求端来看,钢材消费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非一蹴而就,而是跟随经济增速反复波动;从供给端来看,后工业化初期阶段,美国钢铁供应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1982年开始,美国钢铁产业进行了一轮长达10多年的去产能行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过剩产能才逐步出清。此后至今,美国钢铁产能维持在1.1亿吨左右,基本保持稳定。整体来看,美国钢铁工业在后工业化时代经历着“经济增速下降—钢产量下降—产能过剩—去产能—经济复苏—产量恢复增长—产能恢复增长—经济增速放缓—钢产量下降—产能过剩”周期循环过程,反映经济增长因素决定钢铁需求变化,而钢铁需求变化又决定了钢铁供给的变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我国钢铁工业供需格局会发现哪些变化?我们认为,在后工业化时代初期,我国钢铁行业也或将面临一次新的产能过剩局面。主要理由是:经过16-18三年供给侧改革红利,国内粗钢产能被充分释放,未来新增置换产能将维持较大规模;但后工业化时代前期,国内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下降,钢材消费也将随之下降。钢铁需求下降,而新增置换产能大规模投放,将不可避免导致行业再次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因此,我国钢铁工业必将会再进行一次去产能行动。但与2016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去产能显著不同的是,本次去产能将是一次完全市场化的去产能行动。主要理由是: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决定性作用将更为凸显;二是市场化去产能统一标准已经建立,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顺利开展。另外,我国钢铁行业供需结构也将会发生变化,将会与后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结构相匹配,未来钢铁产品必然要迎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以及创新性战略化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n投资建议:我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必然受到深刻影响。在市场化去产能过程中,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规模、资金实力弱小的企业将被动或主动淘汰退出,利好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市占率,建议关注宝钢股份、南钢股份;产品结构适应国家产业升级需要的特钢行业值得重视,建议关注特钢行业龙头中信特钢;在传统钢铁业务上加码发展新兴产业也不失为一种发展路径,建议关注转型“特钢+数据中心”双主业发展的沙钢股份以及加码环保和数据产业发展的杭钢股份。风险提示:1、突发事件导致经济大幅下行风险。如今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大幅衰退,导致行业需求持续承压,行业供需格局恶化。2、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风险。上游原材料供应如出现意外将会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侵蚀下游钢铁行业利润,不利于行业稳定发展。3、环保及安全事故风险。随着国家对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更加严格,公司环境治理成本及运行成本不断提高,对经营业绩有一定影响;同时,由于钢铁生产工序链条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发生将有可能导致公司进行安全生产整顿治理,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进而对业绩产生影响。4、政策执行不到位的风险。如果各项促进行业规范运行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将可能导致行业转型升级进程打折扣,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机构:华宝证券投资要点:四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加快复苏,钢企产品、尤其是冷轧系列产品盈利大幅提升;从估值来看目前钢铁板块仍然处在历史低位,截止2020年12月25日申万钢铁PE(TTM):14.7,处在历史32.7分位点。PB:1.0,处在历史18.8分位点。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加快恢复、制造业迎来新一轮补库周期,将推动冷轧产品盈利进一步增强,相关标的公司业绩提升、估值修复的基础较好,整体来看目前投资布局高端冷轧产品企业正当时。全球经济加快恢复,钢企冷轧产品盈利有保障。在12月22日的《钢企冷轧产品高盈利能否持续?》的专题报告中,我们提出: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反弹、居民消费重回高增长区间;钢铁供需边际小幅转宽松,制造业高景气度、汽车产销重归增长,对冷轧产品价格有支撑,叠加目前海外钢铁产业整体仍处在被动去库状态,未来冷轧产品价格或将整体处在高位区间,产品高盈利有保障。全球制造业陆续开启主动补库将驱动冷轧系列产品盈利进一步提升。宏观上目前全球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近几个月国内制造业营收持续加快增长,产成品和原材料端陆续开启主动补库;10月以来美国和日本制造业被动去库有见底迹象,有望迎来新一轮主动补库。中观上截止11月国内汽车制造业连续7个月高增长陆续带动产成品和原材料补库;10月家电数据表明冰箱已开启补库,空调和洗衣机补库可期。从2012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国内制造业进入主动补库,冷轧产品盈利有进一步改善。历史上钢铁板块一季度盈利转强,低估值都有修复。2005年以来申万钢铁板块一季度涨跌与盈利改善、估值状态的关系;发现钢企在一季度盈利转强(一季度平均盈利大于四季度)、且处于低估状态(估值处于50分位以下)的年份,申万钢铁指数在一季度都取得了上涨。投资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制造业景气度持续走高,黑色系价格形成共振上涨,钢企部分产品价格均已创出新高,像冷轧板这类细分产品盈利已回到近三年新高。目前钢铁板块估值处在历史较低分位区间,基本面上钢企冷轧产品盈利持续改善的基础牢靠。相关标的公司估值修复有较好的基础,整体来看目前投资布局高端冷轧产品企业正当时。建议继续关注生产高端冷轧系列产品的公司。风险提示:海外疫情影响时间较长,经济复苏偏弱,制造业景气度下滑;国内在内循环发展格局下,内需增长低于预期,汽车、家电等下游需求弱。
前言当前 11 月以来钢企冷轧产品盈利持续回升,目前已回升至近十年同期第二高位,上周吨钢毛利已回到近三年新高;未来钢企冷轧产品高盈利能否持续?我们想从历史宏观与钢价变 化规律,来探究目前顺周期趋势下钢企冷轧产品是否具备高盈利保障。我们通过分析 2005 年以来全球钢材价格变动三个周期的特征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经济 增速回升阶段性高点的年份与钢价高点时机基本同步,后续经济放缓对价格冲击受到供需状 态的附加影响,存在小幅延缓或提前效果;周期内供需差值的变化是决定价格涨跌幅度的主 要因素;板材、长材价格分别与消费、投资增速相对 GDP 增速高低相关性大。展望 2021 年影响钢材价格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变化,供需差值,经济结构:2021 年全球经济随着疫苗投入使用将进入加快复苏,受低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将快 速反弹,进一步拉动钢铁需求释放。受经济增速反弹拉动,钢价将同步上行。 疫情之前 2019 年全球钢铁供需差值为-1108 万吨,总体供需处于弱平衡状态;2016 年以来中国推进在去产能,2020 年全球产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受疫情影响,部分 产能转到 2021 年投产,预计 2021 年供需差值会出现边际小幅缩小,大幅转正的可 能性不大。供需状态对钢价变化的附加影响效果较小。 疫情之前全球经济结构中,消费增速已经开始超过投资;尽管2020年疫情对各国消 费的冲击大于投资,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将会回到高于整体 GDP 增速区 间,对面向消费链条为主的板材形成较好支撑。全球汽车产业在进入存量更新需求 为主的阶段后,连续三年销量下滑,2021 年在消费复苏和中国内循环的推动下,将 会迎来增长,进一步强化对冷轧产品价格的支撑。2021 年全球经济增速反弹、居民消费重回高增长区间的预期下;钢铁供需边际小幅转宽 松,制造业高景气度、汽车产销重归增长,对冷轧板价格有支撑,叠加目前海外钢铁产业整 体仍处在被动去库状态,未来冷轧板价格或将整体处在高位区间,产品高盈利有保障。1. 钢企冷轧产品盈利持续回升,已回到近三年新高国内钢材中冷轧和热轧产品现货价格已回到近十年的历史新高:截止 12 月 18 日,上海 冷轧板市场价格 5740 元/吨,镀锌板市场价格 5710 元/吨,是 2011 年以来的新高;上海热轧 板市场价格 4730 元/吨,是 2012 年以来的新高。整体来看,国内冷轧板和热轧板现货价格已 回到近十年的历史新高。美国和欧洲钢材市场冷轧和热轧价格已接近十年新高。截止 12 月 18 日美国冷轧板市场 价格 1147 美元/吨,10 月以来涨幅 355 美元。欧洲冷轧板市场价格 871 美元/吨,10 月以来 上涨 184 美元/吨。美国热轧板市场价格 1024 美元/吨,10 月以来上涨 360 美元。欧洲热轧 板市场价格 766 美元/吨,10 月以来上涨 192 美元/吨。美国冷轧、热轧产品价格是 2008 年 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欧盟地区冷轧、热轧产品价格是 2012 年以来的新高。钢企冷轧产品盈利持续回升,已回到近三年新高。根据钢联终端调研统计,截止 12 月 18 日,12 月钢企冷轧产品(冷轧板)平均吨钢利润达到 727 元/吨,上周为 948 元/吨;华宝 证券采用原料价格滞后 25 天作为成本进行测算模拟,12 月 18 日冷轧板吨钢毛利 1120 元/ 吨。从调研吨钢利润和模拟测算毛利来看,目前冷轧产品吨钢毛利为 2018 年以来新高,在近 十年的历史同期也已经上升到第二高位。整体来看,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制造业高景气度持续,汽车、家电等行业供需两旺,对 上游冷轧产品(包括冷轧板、镀锌板)有较大拉动;顺周期下,钢企该类产品盈利持续改善。2. 重要经济体的热轧板和冷轧板产品价格全年呈现 V 型大反弹2020 年全球经济在经历疫情冲击、复工复产以来,钢铁产品价格出现 V 型反弹,全球热 轧板、冷轧板、中厚板、螺纹钢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呈现以下特点:部分重要经济体的热轧板和冷轧板价格年中见底以来大幅回升:截止 12 月中旬重要经济 体除日本外,热轧板的市场价格在年中见底后都出现大幅回升;其中美国由底部上涨 80.93%, 欧盟上涨 55.56%,独联体上涨 72.96%,中国上涨 40%,只有日本下跌-4.4%。截止 12 月中 旬重要经济体除日本市场的冷轧板价格涨幅较弱外,其他均有大幅上涨;其中美国由底部上 涨 54.68%,欧盟上涨 47.78%,独联体上涨 41.51%,中国上涨 57.36%,日本上涨 1.58%。重要经济体的中厚板和螺纹钢价格年中见底后,回升幅度弱于热轧板和冷轧板。截止 12 月中旬重要经济体国家的中厚板市场价格在年中见底后,有一定程度的回升;其中美国上涨 38.11%,欧盟上涨 22.81%,日本上涨 3.45%,独联体上涨 41.65%,中国上涨 22.4%。重要 经济体的螺纹钢均有小幅和一定程度的上涨;美国上涨 6.26%,欧盟上涨 24.07%,日本上涨 4.97%,独联体上涨 47.95%,中国上涨 24.34%。总体来看,重要经济体的中厚板和螺纹钢 价格见底回升幅度弱于热轧板和冷轧板。重要经济体钢价见底回升时间:中国最早,美国最晚;细分品种中:螺纹钢最早,冷轧 板最晚。从各重要经济体的钢价见底回升时点来看,中国最早,四大品种基本从 4 月开始回 升;美国最晚,四大品种从 7、8 月开始回升。从各经济体细分品种回升的时间点来看,螺纹 钢最早,接下来是热轧,最后是冷轧和中厚板;整体来看,各国前期通过逆周期政策发力, 对冲疫情冲击,资本性投资的增加拉动螺纹钢之类的建筑用材价格回升,因此螺纹钢见底回 升时间最早;后续随着居民对耐用消费品需求的释放、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汽车、家电 等行业供需转暖,冷轧板市场价格才出现回升。目前尽管海外国家疫情还在蔓延,但疫苗研发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欧美部分国家已经开 始开始使用;2021 年全球经济随着疫苗投入使用,将进入加速复苏。未来钢材价格能否持续 回升,钢企盈利持续改善基础是否有保障续,冷轧产品高盈利能否持续?我们想通过研究过去 15 年全球钢材价格变化趋势,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从宏观和供 需基本面角度,探寻本轮钢价持续回升以及钢企盈利的持续性。3. 2005 年以来全球钢材市场价格三轮周期特征分析从 2005 年以来,全球钢价和中国钢价变化同步经历三轮周期变化,每轮持续时间 4-6 年 时间;目前迎来第四轮周期的初期。第一轮 2005 年 7 月-2009 年 6 月:钢价上涨时间长、下跌时间短,全球涨跌幅基本一致, 中国涨幅稍大于跌幅,品种上全球和中国的长材价格变化均好于板材。从 2005 年 7 月开始 到 2008 年 7 月上涨持续 36 个月,其中全球钢价综合指数上涨 125%,板材上涨 109%,长 材上涨 160%;中国钢价综合指数上涨 73%,板材上涨 74%,长材上涨 86%。钢价下跌持续 11 个月, 其中全球钢价综合指数下跌 56%,板材下跌 58%,长材下跌 54%;中国钢价综合 指数下跌 41%,板材下跌 41.4%,长材下跌 41%。本轮周期内全球钢铁综合指数前后变化-2.3 个点,板材变化-16.3 个点,长材变化 26.3 个点;中国钢价综合指数前后变化 1.7 个点,板 材变化 1.9 个点,长材变化 8.8 个点。总体来看本轮周期钢价上涨时间长、下跌时间短,全 球涨跌幅基本一致,中国涨幅稍大于跌幅,品种上全球和中国的长材价格变化均好于板材。第二轮 2009 年 7 月-2015 年 12 月:钢价上涨时间短、下跌时间长,全球跌幅超过涨幅、 中国跌幅大于全球,品种上板材和长材价格变化基本一致。从 2009 年 7 月开始到 2011 年 2 月钢价上涨持续时间 19 个月,其中全球钢价综合指数上涨 74%,板材上涨 88%,长材上涨 53%;中国钢价综合指数上涨 43%,板材上涨 40%,长材上涨 45%。钢价下跌持续 58 个月, 其中全球钢价综合指数下跌 47%,板材下跌 52%,长材下跌 38%;中国钢价综合指数下跌 60%,板材下跌 59%,长材下跌 61%。全球钢价综合指数前后变化-10.7 个点,板材变化-10.2 个点,长材变化-9.3 个点。中国钢价综合指数前后变化-40 个点,板材变化-40.3 个点,长材 变化-42.3 个点。总体来看本轮周期钢价下跌时间长、上涨时间短,全球跌幅超过涨幅、中国 跌幅大于全球,品种上板材和长材价格变化基本一致。第三轮 2016 年 1 月-2020 年 5 月上涨时间长,下跌时间段,全球涨幅超过跌幅、中国变 化小于全球,品种上长材价格变化好于板材。从 2016 年 1 月开始到 2018 年 8 月钢价上升持续时间 32 个月,其中全球钢价综合指数上涨 82%,板材上涨 93%,长材上涨 78%;中国钢 价综合指数上涨 128%,板材上涨 119%,长材上涨 145%。钢价下跌 20 个月,其中全球钢 价综合指数下跌 20%,板材下跌 25%,长材下跌 17%;中国钢价综合指数下跌 23%,板材 下跌 22%,长材下跌 25%。一周期下来,全球钢价综合指数前后变化 53.8,板材变化 47.6, 长材变化 69.3;中国钢价综合指数前后变化 41.9,板材变化 38.5,长材变化 47.1。总体来看 本轮周期钢价下跌时间长、上涨时间短,全球涨幅超过跌幅、中国变化小于全球,品种上长 材价格变化好于板材。总体来看,全球钢铁价格综合指数基本与全球 GDP 增速同步。3.1. 2005-2009 年:钢价上行长、下跌短;长强板弱本轮周期内 2005-2008 年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持续增长,由 10.46 亿吨增长到 12.32 亿吨,2008 年需求达到高点,与价格高点基本同步;2009 年需求 11.53 亿吨,需求和价格 同步回落。本轮周期中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增加 10650 万吨;重要经济体中,除中国增加 20397 万吨外,其他经济体成品钢表观需求都有下滑;全球钢铁消费增量完全由中国贡献。全球和中国钢价变化与经济增速走势基本同步,GDP 持续高增长也是引发本轮钢价上涨 时间长于下跌时间的主要原因。从宏观经济来看,2005-2007 年全球经济增速高速成长, 2008-2009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滑。2005-2007 年全球 GDP 增速维持在 4.9%-5.7%, 贸易增速保持在 13.9%-15.7%的水平。2008-2009 年金融危机发生,全球 GDP 增速由 5.7% 下行到近 0%,贸易增速 15.24%下滑到-22.3%。其中 2009 年美国、日本、欧盟经济均大幅 下滑;2005-2007 年中国经济增速在 10.8%-15%,金融危机期间由 11.5%下行到 2009 年 Q1:6.4%,2009 年 Q2 再次回升。整体来看全球和中国钢价变化与经济增速走势基本同步, GDP 持续高增长也是引发本轮钢价上涨时间长于下跌时间的主要原因。经济结构上,全球投资增长快于整体经济和消费增长,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高增长成为本 轮经济的重要驱动力。2005-2009 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速 3.53%,消费平均增速 2.7%, GDP 整体平均增速 2.58%。其中:中国 2005-2009 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基本维持在 20%-35% 的区间,即使在 2009 年金融危机期间,政府推进逆周期的政策,也使得固定资产维持高位。 消费和出口在 2008-2009 年出现大幅波动,中国固定投资高增长成为本轮经济的重要驱动力。受投资增长快于消费的影响,整个阶段建筑用长材需求旺盛,好于板材:2005-2009 年 长材需求强劲,板材前期需求强劲、后期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大幅下降。由于细分品种上 没有披露表观需求数据,在供需差值适度的范围内,我们将产量近视为需求数据。2005-2009 年全球长材产量增加 11406 万吨,前两年持续增长,后两年稳定;2005-2009 年板材产量增 加 1569 万吨,前两年增加 8806 万吨,后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减少了 7382 万吨。本轮周期内全球消费低增长,叠加金融危机对消费的冲击,是导致板材需求整体增幅较 小的主要原因。从 2005-2009 年全球最终消费支出来看,连续四年低于 GDP 增速;2009 年 受金融危机冲击,消费同比 0.47%;由此也导致本轮周期内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增长低于经济 总体增长;以汽车为例 2005-2007 年全球汽车产量增速维持在 3.0%-5.8%的水平,2008 年、 2009 年增速分别为-3.75%、-12.78%。由于板材主要面向耐用消费品行业为主,因此消费的 低增长也导致板材需求整体增幅较小。2008 年的供需到达平衡时点的滞后延迟了经济增速放缓对价格的冲击。用全球成品钢表 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的差值变化趋势来观察供需状态,2005-2009 年供需差值分别是-2325 万吨、-1983 万吨、973 万吨、904 万吨、2840 万吨。整体从变化趋势来看,前两年需求大 于供给,2007-2008 年供需基本平衡,2009 年供给大于需求;2008 年供需到达平衡时点相 对经济增速放缓时间有滞后,这也延迟了对价格的冲击。供需差值由期初-2325 万吨变为期末的 2840 万吨,差值变化与价格涨跌幅基本一致。用 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的差值观察供需缺口,本轮周期开始年份 2005 年供需缺口 -2325 万吨,到 2009 年供需缺口 2840 万吨,需求缺口和供给富裕基本一致,这也推动本轮 钢价涨跌幅基本一致。2005-2009 年周期内全球经济高增长持续时间长,整体对钢材需求较旺,宏观经济高增 长带来的强劲需求是驱动价格变化的主因素,由此也推动钢价上行时间长于下跌时间。本轮 周期内投资对经济的驱动大于消费,也导致长材需求增长大于板材,长材价格好于板材。3.2. 2009-2015 年:钢价上行短,下跌长;板长变化幅度一致本轮周期内 2009-2014 年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持续增长,由 11.53 亿吨增加到 15.54 亿吨,2014 年达到高点;2015 年下降到 15.09 亿吨。但从价格来看,全球和中国的价格高 点均出现在 2011 年。本轮周期内各经济体需求均有大幅增加,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增加 35605 万吨;重要经济体中,中国增加 12090 万吨外,欧盟增加 3271 万吨,独联体增加 1531 万吨,北美增加 5165 万吨,其他亚洲国家增加 9250 万吨。GDP 增速在经历短期快速发展后持续下行是引发本轮钢铁下跌时间长于上涨时间的主 要原因。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在经历金融危机后 2010 年的反弹至 4.3%,2011 年下行到 3.14%,2012-2015 年平均增速 2.73%,相比危机前增速有明显的下台阶。同期,中国经济 增速开始换挡,由 2011 年 Q1 的 10.2%下行到 2015 年 Q4 的 6.9%。整体来看全球和中国钢 价变化增速基本同步,GDP 增速在经历短期快速发展后持续下行是引发本轮钢铁下跌时间长 于上涨时间的主要原因。经济结构上,全球消费增速与投资增速差距逐步缩小,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逐步上 升。2009-2015 年,全球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速 2.98%,消费平均增速 2.20%,GDP 整体平 均增速 2.38%。2009-2015 年全球 GDP 增速与消费增速的差值为 0.31pct,相比 2005-2009 年的 0.51Pct 有缩小的趋势,整体反映了居民消费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逐步上升。消费在经济占比提升,很好地拉动了板材需求。2009-2015 年尽管中国居民消费增速由20%下行到 10%,但在三驾马车中消费下降幅度最小。整体来看消费占比的上升,也带来汽 车等耐用消费品开支增加,2009-2015 年全球汽车产量由 6179 万辆增加到 9068 万辆,复合增 速达到 6.6%,也印证了消费上升对耐用品需求的增加,这也很好地拉动了板材需求。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整体下行,但海外重要经济体的资本形成总额高于危机前水平,整体 稳定了建筑用钢需求。2009-2015 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 30%左右下行到 10%,出现了 大幅下滑。但海外国家资本形成总额却出现了回升,2009-2015 年美国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 速 7.24%,日本 3.29%,韩国 2.8%,整体高于危机前水平。一减一增稳定了全球投资增速, 对建筑用钢需求有支撑。钢材供给大幅释放,供需宽松导致价格逐步下滑。用成品钢表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差值 趋势来观察供需矛盾,2009-2015 年供给大于需求,且整体供需差值由 2009 年的 2800 万吨 上升到 2015 年的 9963 万吨,2012 年开始供需宽松在加大,供需状态对钢价变化有小幅延 迟效果。2012-2015 年中国高炉开工率持续下滑;美国、日本、韩国的粗钢产能利用相比上 一轮周期也出现大幅下降,都印证供给大幅增加。本轮周期内钢材需求在增加,但供给释放 更快,供需宽松持续加大。供给富裕扩大导致价格跌幅超过涨幅。用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的差值观察 供需缺口,本轮周期开始年份 2009 年供需差值 2840 万吨,到 2015 年供需差值 9989 万吨, 供需缺口变化与钢价涨跌幅趋势基本一致,期末相比期初差值放大,这也推动本轮钢价跌幅 大于涨幅。2009-2015 年全球经济增速在经历危机后快速反弹后,2011 年逐步下行,这也导致钢价 上涨时间短、下跌时间长。2009-2015 年钢材供给大幅释放,供需宽松,供需差值逐步放大, 这也导致跌幅大于涨幅。消费在经济的占比逐步攀升,拉动板材需求增长。尽管中国投资呈 现下行趋势,但海外重要经济体资本形成总额维持高增长,对长材需求起到很好支撑。这也 是板材和长材价格变化基本一致的主要原因。3.3. 2015-2020 年:钢价上行长、下跌短,长强板弱2015-2020 年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持续增长,由 15.1 亿吨增加到 17.67 亿吨;但从价 格来看,全球和中国的价格高点均出现在 2018 年。本轮周期内中国贡献全球主要需求增量。 本轮周期中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量增加 25779 万吨;重要经济体中,中国增加 23512 万吨外, 欧盟增加 355 万吨,独联体增加 605 万吨,北美增加 129 万吨,其他亚洲国家增加 2992 万 吨。2015-2019 年全球经济增速在经历 2017 年和 2018 年两年的回升后,2019 年受全球贸 易争端的影响,再次下行;整体经济增速中枢维持在 3.35%,相比 2009-2015 年小幅下行。从经济结构来看,本轮周期内全球消费增速开始超越投资。本轮周期中 2016 年、2019 年消费增速均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增速,反映全球经济增长对消费依赖已开始超越投资。中国 经济从 2015 年四季度开始消费增速高于投资增速,社零增速保持在 7.2%-11.2%。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更新阶段,结构性因素导致销量见顶下滑。全球汽车销量于 2017 年 到达 9566 万辆高峰后,2018 年和 2019 年全球汽车销量量同比分别是-0.63%、-3.95%:中 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目前从渗透率来看进入普及后期,未来将以存量更新需求为主;2017 年汽车销量在见顶后,2018 年和 2019 年销量同比-2.76%,-8.2%。美国销量 2016 年见顶后 下滑,2017-2019 年增速分别是-1.76%、0.86%、-1.25%;欧洲汽车销量增速在 2017 年见 顶后下滑,2018 年、2019 年增速分别是-0.28%、0.53%。整体反映全球汽车市场进入存量 更新为主的阶段,渗透率等结构性因素导致销量见顶下滑,这也引发板材需求趋弱。全球投资逐步下滑:2015-2019 年美国、日本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速分别是 3.11%、1.24%, 低于上一轮 2009 年-2015 年水平;欧元区和韩国分别是 4.1%、3.6%,则好于上一轮。中国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由2015年年初的13.9%下行到2019年末的5.4%;其中基建投资由20.8% 下行到 3.3%;制造业投资由 10.8%左右的下滑到 3.1%左右;房地产投资整体在 3.6%-11.5% 之间波动。钢材供给小幅增长,各国粗钢产能利用率稳中回升,板材释放大于长材。2015-2019 年 美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处在 68%-80%,且 2018 年三季度以来小幅回升;日本粗钢产能利用率 处在 94%-103%,韩国基本金属制造产能利用率处在 95%-104%,两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相 对稳定。中国高炉开工率从 2015 年的 87.4%下降到 2018 年 1 月的 63.5%,之后又回升到 70%左右。2015-2018 年全球长材增加 2101 万吨,全球板材增加 6263 万吨;板材供给释放 大于长材。整体来看,本轮周期内供给小幅增长,板材释放大于长材。前期供需回归平衡、价格回升,后期供需边际出现宽松、价格下行。从成品钢表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差值变化趋势来观察供需矛盾,2015-2017 年供需差值缩小,由 9989 万吨减少 到-2183 万吨,2018 年、2019 年基本持平分别是-935 万吨、-1108 万吨,基本持平。从中国、 印度、日本、韩国、欧盟、美国 6 个重要经济体的供需差值来看,2016 年到 2018 年由 4.07 亿吨下降到 2.97 亿吨,2019 年再次增加到 3.17 亿吨。整体来看,本轮周期内 2015-2018 年 供需回归平衡,2019 年开始供需出现边际变化,主要来自重要经济体供需差值的放大,有边 际宽松,导致价格再次下行。供需差值缩小推动钢价涨幅大于跌幅。用全球成品钢表观需求和热轧材产量的差值观察 供需缺口,本轮周期开始年份 2015 年供需差值 9989 万吨,到 2019 年供需差值-1108 万吨,, 期末相比期初差值缩小,这也推动本轮钢价涨幅大于跌幅。2015-2019 年全球经济在经历欧元危机后,从 2016 年开始 GDP 增速重迎上升通道,2018 年受全球贸易争端的影响、经济再次下行,同时导致钢价拐点。经济结构中 2015-2019 年消 费增速有超过投资,但随着全球最大的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更新阶段,结构性因素导致销 量见顶下滑,由此也导致板材需求增长动力不足,叠加板材供给上的大幅释放,板材供需偏 宽松。尽管大部分经济体的投资增速低于上一轮,但供给释放较缓和,供需情况好于板材。3.4. 总结:宏观上影响钢价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 2005 年以来全球钢材价格变动三个周期的特征以及背后的驱动因素:经济回升 阶段性高点的年份与钢价高点时机基本同步,经济放缓对价格冲击受到供需状态的附加影响, 存在小幅延缓或提前效果;期末和期初供需差值的变化是决定价格涨跌幅度的主要因素;板 材、长材价格分别与消费、投资增速相对 GDP 增速高低的相关性大。4. 新一轮周期冷轧板价格展望2020 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都有大幅下滑。截止 12 月 17 日,全球(除中国) 外当日新增 70.9 万人,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国家、巴西疫情新增人数仍处在历史高位。 2020 年 Q3 全球重要经济体的 GDP 增速:中国:4.9%,美国:-2.92%,欧元区:-4.3%, 日本:-5.7%,韩国:-1.3%。整体来看,除中国在控制住疫情后,经济有大幅改善,GDP 增 速回到正增长;欧美日韩等重要经济体 GDP 增速也有见底回升的趋势。全球制造业持续改善:11 月中国制造业 PMI:52.1,前值 51.4,中国制造业综合和新订 单指数从 3 月份开始回到景气线上,从 9 月开始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到景气线上。11 月美国制 造业 PMI 指数:57.5,日本:49,欧元区:53.8,韩国:52.9;欧美日韩等重要经济体最新 的制造业 PMI 值均回到景气线以上。整体反映了全球制造业在持续改善。全球制造业的高景气度将进一步支撑冷轧板、热轧板价格。从 2005 年以来中国、美国、 欧盟地区的制造业 PMI 指数与冷轧板、热轧板、中厚板、螺纹钢的相关性来看,冷轧板、热 轧板由于主要面向下游耐用消费品和机械装备的制造业链条,与制造业 PMI 指数相关性更高; 且制造业 PMI 指数领先冷轧板、热轧板价格变化约 2-3 个月。海外钢铁相对低库存迎来被动去库,将进一步加速钢材价格上行。截止 2020 年 10 月美 国耐用品中钢铁库存为 182.7 亿美元,处在 2018 年以来低位,钢材发货 95.7 亿美元,连续 5 个月环比改善。日本钢铁库存指数 87.4,处在 2014 年以来的低位;发货指数 83.7,连续 4 个与环比改善。整体来看海外重要经济体钢铁库存处在相对低点,且发货量持续回升,在被动去库状态下,将进一步加速钢材价格上行。2021 年全球汽车产量重归增长,将进一步提振冷轧板消费需求。2019 年全球汽车销量 9130 万辆,同比-3.95%;2020 年由于疫情冲击,1-11 月美国轿车销量 306.7 万辆,同比-29.5%; 美国轻卡销量 977.6 万辆,同比-11.9%;德国乘用车销量 231.6 万辆,同比-23.4%;日本汽 车销量 421.9 万辆,同比-13%。预计 2020 年全球销量整体延续负增长,全球汽车产量连续 三年负增长;其中美国从 2016 年开始连续 5 年销量呈现下行。目前海外重要经济体国家刺激 补贴政策主要针对居民,后续随着疫情控制, 耐用品消费增速回升,全球汽车产销量预计 2021 年将迎来增长。展望 2021 年影响钢材价格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变化,供需差值,经济结 构:2021 年全球经济随着疫苗投入使用将进入加快复苏,受低基数影响,经济增速将快速反 弹,进一步拉动钢铁需求释放。受经济增速反弹拉动,钢价将同步上行。疫情之前 2019 年全球钢铁供需差值为-1108 万吨,总体供需处于弱平衡状态;2016 年 以来中国推进在去产能,2020 年全球产能没有发生较大变化,受疫情影响,部分产能转到 2021 年投产,预计 2021 年供需差值会出现边际小幅缩小,大幅转正的可能性不大。供需状态对钢 价变化的附加影响效果较小。疫情之前全球经济结构中,消费增速已经开始超过投资;尽管 2020 年疫情对各国消费的 冲击大于投资,但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费将会回到高于整体 GDP 增速区间,对面向消 费链条为主的板材形成较好支撑。全球汽车产业在进入存量更新需求为主的阶段后,连续三 年销量下滑,2021 年在消费复苏和中国内循环的推动下,将会迎来增长,进一步强化对冷轧 产品价格的支撑。2021 年全球经济增速反弹、居民消费重回高增长区间的预期下;钢铁供需边际小幅转宽 松,制造业高景气度、汽车产销重归增长,对冷轧板价格有支撑,叠加目前海外钢铁产业整 体仍处在被动去库状态,未来冷轧板价格或将整体处在高位区间,产品高盈利有保障。(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出品方/作者:华宝证券,杨宇)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大家好,我是行研君,了解一个行业从阅读研报开始,每天为你寻找各行各业高质量的行研报告,如有侵权联系行研君(sosobaogao)删除。成功没有捷径,多读多看多行动总是没错的,今天为大家分享的研报内容目录如下:20210124分享目录:2020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月度报告.pdf2020年1-10月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济运行月度报告.pdf2020年1-11月中国VCPE市场数据报告.pdf2020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pdf2020年1-9月中国农产品行业经济运行月度报告.pdf2020年10月中国通信行业经济运行报告.pdf2020年10月商业地产市场月度报告.pdf2020年11月商业地产市场月度报告.pdf2020年11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pdf2020年11月移动市场报告.pdf2020年12月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pdf2020年2季度数字用户行为分析.pdf2020年4月美业月刊.pdf2020年CSR职业经理人调查报告.pdf2020年H1中国原油价格观察.pdf2020年H1化妆品网络零售市场分析报告.pdf2020年H1娱乐营销白皮书.pdf2020年IPO全观察:质与量再创新高,新三板贡献占比继续提升.pdf2020年LPG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PTA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PVC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Q2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pdf2020年Q2数字资产行业季度报告.pdf2020年Q2视频平台剧集观察报告.pdf2020年Q3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pdf2020年Q3社交媒体趋势报告.pdf2020年“5G+金融”应用发展研究报告.pdf2020年不锈钢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中国偶像产业发展报告.pdf2020年便利性曲线报告:隐私与便利性悖论.pdf2020年创新报告.pdf2020年城市大脑规划建设与应用研究报告.pdf2020年大宗商品市场.pdf2020年大数据白皮书.pdf2020年涤纶短纤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玻璃、纯碱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白糖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pdf2020年苯乙烯市场回顾与2021年展望.pdf2020年菜粕市场回顾和2021年展望.pdf2020快手母婴生态报告.pdf2020快手母婴行业数据价值报告.pdf2020快手用户及营销报告.pdf2020教育OMO模式落地应用研究报告.pdf2020环卫产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pdf2020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操作手册:房地产业.pdf2020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pdf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Mob研究院-202012.pdf2020盲盒经济洞察报告.pdf2020美好生活100品牌研究报告.pdf2020美妆行业私域电商白皮书.pdf2020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pdf2020萌宠内容生态下的“宠物经济”研究报告.pdf2020跨境出口市场消费趋势报告.pdf2020零售业自有品牌与可持续海产品发展报告.pdf2021年宏观利率展望:潜龙勿用,以逸待劳.pdf2021年宏观年度策略报告: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与中美形势.pdf2021年宏观经济与股指期货策略年报.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之路.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平衡与失衡,毁灭与新生.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把握复苏先机.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薛定谔的猫.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重塑与重估.pdf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重整旗鼓,胜负已定.pdfIDC-数实共生:2021未来经济白皮书2021.pdfMERICS中国2021年预测:中欧关系调查(英).pdf中智咨询2020年企业年终奖发放计划调研报告.pdf华尔街日报-2021-01-22.pdf清华-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1-2020).pdf经济学人-2021-01-23.pdf联合国最新报告:面对新冠大流行,世界并未做好准备!.pdf....由于篇幅有限,仅罗列出部分目录以上报告的PDF版本会分享搜搜报告分享社群,感谢您的支持!更多细分领域报告请查看星球。目前星球的报告已经按资料类型、细分行业、发布机构进行了整理,目前已经整理了200+、30000+精品报告,也持续更新了570+天。现在加入即刻获得以上所有报告。注明:报告内容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删,行研君作为内容整理方,仅作为学习使用,下载后请在24小时内删除,否则后果自负。·往日更新·每日研报更新目录2020.12.14每日研报更新目录2020.12.15每日研报更新目录2020.12.16每日研报更新目录2020.12.17每日研报更新目录2020.12.18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19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1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2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3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4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5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6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8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29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30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0.12.31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01-2020.01.04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05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06研究报告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07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08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1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2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3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4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5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6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8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19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20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21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22研究报告 | 每日更新目录2021.01.225G行业研究报告(合集)IDC行业研究报告(合集)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合集)PCB行业研究报告(合集)SAAS行业研究报告(最新合集)保险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玻璃行业研究报告(合集)餐饮行业研究报告(合集)车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大数据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动汽车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力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影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子竞技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电子商务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动漫行业研究报告(合集)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合集)房地产行业研究报告(合集)风电行业研究报告(合集)服装行业研究报告(合集)钢铁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工程机械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共享经济领域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供应链行业研究报告(合集)轨道交通行业研究报告(合集)航空领域研究报告(合集)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合集)互联网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合集)化工行业研究报告(合集)从阅读行研报告开始了解一个行业(内附260+行业30000+份最新行研报告资源)-搜搜报告-每天分享50+研报的社群从阅读研报开始了解一个行业交个朋友。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 我国已从工业化时代迈入后工业化时代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 100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即将迈上 1 万美元的台阶,稳居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那我国经济现在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呢?平安宏观团队在《经济结构转型系列报告之二: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中长期投资机遇展望》报告里明确提到:我国已经在 2007-2012 年期间迈入了 结构性转型的拐点,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当中。如果以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来看,我国已 从工业化时代迈入后工业化时代。进入到后工业化时代,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将出现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居民消费结构从制造业产品转为服务性产品。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支出结构将 更加倾向于服务性产品。从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来看,2006-2012 年,家庭设备用品、衣着、 食品等工业品消费增速较高,且高于总消费支出增速;而 2013 年之后,医疗保健类消费从此前的最 后一位跃居首位,除此之外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偏服务性的消费增速也居于前列,而食 品、衣着等基础消费支出增速垫底。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崛起。在经济从标准化、批量化的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化的高端制造 业和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后者的需求不断提升。而无论是个性化的制造业还是中高端服务业,都 需要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投入,而这都有赖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更多的创新活动。因此,在经济结构 转型的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崛起。我们统计中国各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行 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就业在全部就业中的占比)与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 2012-2016 年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人力资本更加密集的行业,如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业、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增加值增速与人力资本密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关系。三是人口涌向大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人们为了寻求更好的服务而走进大城市。大城市在知 识创造和传播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形成。当中国经济进入从制造到服务的经 济结构转型期以后,人口继续涌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2012-2017 年期间,城市规模越大,人口 流入越多。数据显示,人口 100 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驻人口增速与该城市所在省份的常驻人口增速 基本相同,分别是 0.62%与 0.63%;人口 500 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驻人口增速高于该城市所在省 份的常驻人口增速,分别是 0.79%与 0.62%;人口 1000 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驻人口增速远高于 该城市所在省份的常驻人口增速,分别是 1.21%与 0.63%。后工业化时代这些消费特征和产业趋势变化对各行各业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作为传统上游制造业 的典型代表行业,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如何演变?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我们这篇报告将要研究的内容。二、 美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梳理美国钢铁工业兴起于 19 世纪 60 年代的转炉炼钢,至今已经有 160 年的发展历史。伴随着美国工业 化进程,美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大致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860-1880 年产业革命时期,1881-1920 年工业化初期, 1921—1955 年工业化中期, 1956-1973 年工业化后期, 1975 年至今后工业化时期。后工业化时代美国钢铁工业的供需格局变化,正是我们这篇报告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我们希望通过 对美国后工业化时代钢铁行业供需变化的研究,来探寻我国钢铁工业在后工业化时代供需格局可能 会出现的变化。 三、 后工业化时代美国钢铁工业的供需变化3.1 需求变化: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非一蹴而就,跟随经济增速反复波动 从 1975—2018 年美国粗钢表观消费量来看,自 1973 年表观消费量达到 1.50 亿吨的峰值后,之后 40 多年美国钢材消费再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截止 2018 年,美国粗钢表观消费量维持在 1.12 亿吨 左右,相比 1973 年峰值水平下降 25%,整体呈下降趋势。当我们将粗钢表观消费量与 GDP 增速结合起来分析时,可以根据 GDP 增速变化将美国后工业化时 期的粗钢表观消费量划分为5个阶段: 1975-1982;1983-1992; 1993-2001; 2002-2008; 2009-2018。 通过对这 5 个阶段 GDP 增速与粗钢表观消费量变动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后工业化时代,钢材 需求仍然跟经济增速密切相关,经济增速整体下降导致钢材需求整体也下降;但下降趋势都不是一 蹴而就,钢材需求会跟随经济增速的变动而出现反复波动。3.2 供给变化:后工业化初期产能过剩,历经十年出清,产能回归合理水平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美国后工业化前期(1975—1982)年粗钢产能利用率逐年下降,表现出产能过 剩的情况。为什么 1975—1982 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前几年会出现钢铁产能过剩的情况呢?我们分析主要有 以下三点原因:(1)二战后欧洲重建带来的巨大钢材需求逐渐消失 1948 年4月,美国对在遭受二战破坏的西欧国家实施重建援助,推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 计划”,向欧洲盟国提供了总额约为 130 亿美元的援助,这些援助中约 1/5 专用于向美国进口汽车、 重型机械、大型基建设备等,极大地刺激了美国钢铁的产量,进一步扩张了美国钢铁行业生产能力。 但进入上世纪 70 年代后,随着战后欧洲重建基本完成以及经济复苏,前期扩张的钢铁产能较难在短 时间内得到有效消化,从而形成过剩。从 1960—1982 年美国商品贸易差额走势来看,美国商品贸 易在 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中期尚能维持顺差,但从 1976 年开始出现逆差,反映海外市场对美 国商品大规模采购情形已经开始出现转变。(2)欧洲和日本钢铁产业的迅速崛起挤占了美国钢铁消费市场 上世纪 60 年代后,欧洲和日本的钢铁产业迅速崛起,在技术创新、生产联合化、设备大型化、基础 设施投资、工资和基建成本等方面不断超越美国,不仅挤占美国钢铁业的出口市场,而且还将美国 作为主要出口对象,导致美国钢铁产业消费市场逐渐丧失,从而逐渐出现过剩。1948 年,美国粗钢 产量占当时世界粗钢产量 51%以上,到了 1982 年下降到了仅占 10%左右,反映了这一时期除美国 外其他地区特别是欧洲和日本钢铁产业崛起对美国钢铁产业冲击的事实。(3)后工业化时期美国国内产业政策重心转移导致国内需求下降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后,美国产业政策重心开始逐步转移到航空航天等高新技 术产业和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结果就是对传统工业包括钢铁产业在内固定资产投入的下降,导致 美国钢铁企业产品跟不上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同时政策大力扶持的以金融和服务贸易为主的第三产 业对钢铁需求相对工业时代大幅下降,导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也不断下降。在美国产业政策重心转 移但产业升级又没有完全实现的过渡阶段(类似中国新旧动能转换这个时期),钢铁产能过剩也就随 之出现。因此,美国钢铁产业从 1982 年开始,进行了一轮长达 10 多年的去产能行动。根据我们对美国粗钢 产能的推算,从 1982 年开始持续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美国钢铁过剩产能才逐步出清,此后产 能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 1.1 亿吨左右。从产量数据来看,美国钢铁产量整体上呈波动下降态势,跟随需求变动而反复波动。按照前述部分 钢材消费五个区间,我们也对产量进行等区间划分,可以明显看到钢材产量这种波动性。粗钢产能 利用率在后工业化前期和金融危机前后波动较大,整个后工业化时期产能利用率平均为 78.21%,保 持了相对合理水平。综合后工业化时期美国钢铁产业不同经济增速时段的需求和供给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美国钢铁 产业运行逻辑:美国钢铁工业经历着“经济增速下降—钢产量下降—产能过剩—去产能—经济复苏 —产量恢复增长—产能恢复增长—经济增速放缓—钢产量下降—产能过剩”周期循环过程,反映经 济增长因素决定钢铁需求变化,而钢铁需求变化又决定了钢铁供给的变化。 四、 后工业化时代中国钢铁产业供需变化猜想4.1 后工业化时代前期,中国钢铁需求或将再次出现产能过剩局面 与美国钢铁产业 20 世纪 80 年代面临的产能过剩局面类似,在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初期,中国钢铁产 业也或将面临一次新的产能过剩局面。主要逻辑是:经过三年供给侧改革红利,粗钢产能被充分释 放,未来新增置换产能维持较大规模;但随着后工业化时代前期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增速下降,钢 材消费下降。随着钢铁需求下降,行业或将再次面临一次产能过剩局面。4.1.1 供给侧改革后,国内产能充分释放,未来新增置换产能仍维持较大规模 经过 2016-2018 年三年供给侧去产能,中国累计淘汰粗钢产能 1.5 亿吨以上,同时基本取缔了“地 条钢”,行业竞争格局大为好转,企业盈利显著回升。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钢厂通过产能置换、 提高增产工艺等手段,最大程度释放生产能力,2019 年产量不断创新高。从置换产能角度来看,自 2020 年开始以后三五年内,我国新增投产产能仍然保持较大规模。据 mysteel 统计,2020 年及以后三五年将要投产的置换钢铁产能将达到 2.8 亿吨(含炼钢和炼铁)。虽 然这是置换产能,但是经过产能置换后,技术设备升级改造,置换后的新产能实际超产能力远大于 原来的置换产能,而一些原来停产闲置没有产出的产能也通过置换重新被激活释放,导致投产产能 实际产出能力可能远大于原来的置换产能,这无疑增加了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供给压力。4.1.2 从美国来看,后工业化前期经济增速会明显下降,中国也将难以例外,钢材消费随之下降 从前述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前期,由于产业政策重心转移但产业升级又没有完全 实现,导致经济增速出现了一次明显的下降。当前,我国产业政策重心已经转移至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方面。新动能也正在快速成长,但是新动能 产业还不能完全支撑起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对旧动能的依赖依然较严重。我们以上海市高新 技术产业发展为例,从 2010—2017 年,上海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基本维持在 20% 左右的水平,仍然难以支撑整个经济的增长。当下我国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与美国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初期状况十分相似,在新动能没有成长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旧动能增速持续下降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不可避免将会出现下降。因此,在经济 增长速度进一步下滑的情况下,钢材消费也将随之下降。4.1.3 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期,传统主要用钢行业增速放缓,对钢材消费拉动作用下降 当前,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正在进行中。截止2019年三季度,第三产业对GDP贡献已经达到了60.6%, 占比远超第一、第二产业。从分行业来看,传统对钢材需求较大的建筑业和房地产行业对 GDP 拉动作用稳中趋降,而信息传输、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对 GDP 拉动作用明显提升,这些行业对钢材需求拉动作用远 小于传统建筑业和房地产。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还是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消费的拉动作用都 在显著下降,靠固定投资拉动钢材消费的传统路径显然已经很难再起作用。虽然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在产能去化和钢厂产出能力提升双重作用下不断 上升,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新旧动能转化带来钢铁需求下降、未来几年新增产能不断投产的 情况下,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将或下降,行业整体再次进入产能过剩阶段。4.2 为应对产能过剩,中国钢铁产业或将进行一次“市场化”去产能行动 前述部分我们已经分析并得出结论:我国钢铁产业在进入后工业化初期或将再次面临产能过剩的局 面。为应对这种局面,我国钢铁产业势必将会进行一次去产能行动。但与 2016 年开始的供给侧改革 去产能存在显著的区别是:本次去产能将是一次完全市场化的去产能行动,而不是靠行政手段去完 成。主要逻辑如下:4.2.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进入新阶段,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决定性作用将更为凸显 2019 年 10 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份纲领性文件,指导着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市 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份报告明确提出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对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部署。其中, 再次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各项经济政策出台将更加注重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未来钢铁行业的去产能行动,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而不是行政 手段将是与此前行业去产能最为显著的区别。4.2.2 市场化去产能统一标准逐渐建立并完善,有助于市场化去产能顺利开展 去产能首先要明确去什么样的产能。2016 年开始的行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钢铁去产能手段更多的 是采取国家层面对各地区和中央企业下达去产能指标。虽然当时也要求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 等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来执行,但是有法律法规众多且各地执行标准不统一,导致去产能过程中存 在很多漏洞,产能越去越多。只有统一全国去产能标准,才有真正有效淘汰不达标产能。2019 年 5 月,生态环境部、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 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指出:要严格新改扩建项目环境准入,积极有序推进现有钢铁企业超 低排放改造,依法依规推进钢铁企业全面达标排放,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 准要求的生产设施,加强企业污染排放监测监控。它意味着国家将以统一的排放水平为标准,以环 保倒逼产业布局与结构优化,精准淘汰、适时淘汰低效的钢铁产能。通过建立统一的、一视同仁的 排放标准去产能,对被淘汰的企业,就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地方政府也没有了保护的借口,有 助于市场化去产能顺利开展。4.3 供需结构将与后工业化时代中国产业结构相匹配 如前述第一部分内容所述,后工业化时代居民消费结构从制造业产品转为服务性产品,这就意味着 未来众多工业制品将从标准化、批量化的生产向个性化、定制化的方向转变。钢铁行业作为传统流 程制造业的代表,必然也会受到这种消费结构转变的影响。首先从需求结构上来看,未来钢铁产品必然要迎合国家战略需求,满足我国制造业高端化、新型工 业化、城镇化建设以及创新性战略化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参与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与竞争提供支撑。 2016 年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发布了《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提出加快推动先进基础材料工业转型升级,这其中包括基础零部件用钢、高性能海工用钢等一系列 先进钢铁材料,例如高温不锈轴承钢、高温渗碳轴承钢、重载齿轮钢、海工用高强齿条钢特厚板、 极地用低温钢、高止裂厚钢板、高寿命耐蚀钢等等,这些都是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新材料,也 是我国钢铁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其次从供给结构来看,目前国内主要在建、新建钢铁项目产品定位均瞄准高端钢材材料,叠加现有 钢铁产品结构,未来国内钢铁行业有望做到从高端、中端、普通产品到关键核心产品、绿色钢铁产 品全覆盖和稳定供应,全面满足用户的新要求。五、 投资建议我国后工业化时代已经来临,钢铁行业供需格局必然受到深刻影响。在市场化去产能过程中,市场 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规模、资金实力弱小的企业将被动或主动淘汰退出,利好行业龙头企业进一 步提高市占率,建议关注宝钢股份、南钢股份;产品结构适应国家产业升级需要的特钢行业值得重 视,建议关注特钢行业龙头中信特钢;在传统钢铁业务上加码发展新兴产业也不失为一种发展路径, 建议关注转型“特钢+数据中心”双主业发展的沙钢股份以及加码环保和数据产业发展的杭钢股份。……(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平安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如需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一、 多因素加持,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发展驶入快车道自“十九大”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加速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 行业内外的共识。自 2016 年行业开始供给侧改革以来,至今已逾四年。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我们认 为,我国钢铁工业已经驶入转型升级快车道,迎来高质量发展良机。 1.1 供改成果为钢铁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打下坚实基础 2016 年 2 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 号), 拉开了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序幕。作为我国全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个行业,截至到目 前,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重塑了行业发展形态,为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打下了坚 实基础。 成果一: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和取缔地条钢,“优胜劣汰”竞争秩序得到重塑 截至到 2018 年底,钢铁行业共化解过剩产能 1.5 亿吨以上,同时出清地条钢产能 1.4 亿吨以上,有 效扭转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秩序得到有效恢复,合 规产能得以顺利释放,享受到相应的利润份额。 成果二:严禁新增产能政策没有放松,产能无序扩张得到遏制 国发[2016]6 号文件中在“主要任务”部分中第一条提到的就是“严禁新增产能”。在政策的有效执 行下,2016—2017 年我国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显著下降。随着行业效益的恢复,2018、2019 年 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又开始回升,但与之前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扩充产能方面不同的是,这两年新 增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再用于产能扩张,而主要用于改进工艺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严禁新增产能政 策仍然没有放松,产能无序扩张得到遏制,单纯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式发展得到有效扭转。 成果三: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行业效益明显提高,为转型升级准备了物质基础 自 2016 年以来,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于此同时,行业效益也明 显提高。2019 年由于巴西淡水河谷溃坝事故导致全球铁矿石供给暂时收缩叠加金融市场炒作造成铁 矿石价格大幅上升,侵蚀了行业利润,但整体上看,2019 年行业整体业绩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连续三年大幅盈利,为行业创新发展准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成果四:行业负债率稳步下降,现金流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供给侧改革一项重要任务,钢铁行业杠杆率自 2016 年以来稳步下降,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于此同时,钢铁行业受益于收入增长和盈利的恢复,行业现金流得到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显著 增强。 成果五:环保减排水平明显提升,为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和舆论空间 钢铁行业作为传统的高排放、重污染的典型行业,社会关注度高,环保压力大。2016 年以来,在国 家各项政策推动和倒逼下,行业企业持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各项指标明显提升,绿色发展取得了 显著成果。2019 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明确“到 2020 年底前,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 6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2025 年底前,重点区域基本完成,全国力争 80%以上产能完成改造。 ”全行业节能减排将继续推进,为行 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舆论空间。1.2 扶持政策不断出台,为钢铁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良好保障 钢铁材料是基础的工业原材料,要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钢铁工业必须要不断创造高质量、高性能 的钢铁产品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十九大以来,为了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行业 加速转型升级,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钢铁工业加速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保障。1.3 新基建发展提速为钢铁行业加速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3 月 4 日召开会议提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进度。随后,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新基建投资计划。可以预见,以 5G 网络、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明显提速,并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 新动能。我们认为,新基建发展提速将促进我国钢铁行业加速转型升级,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机 遇。 新基建发展将催生出新业务需求,倒逼钢铁行业加速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随着以 5G 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会催生出新的业务形态和产品需求。与传统 产业所需要的“量大面广”的同质化钢铁产品相比,新的业务形态和产品需求将会更加追求个性化 和差异化,这将终结钢铁行业传统的同质化大规模批量制造模式。这种颠覆性的变革,无疑将倒逼 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以适应新的业务形态对钢铁材料需求。目前,少数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在满足个 性化产品需求方面提前进行了布局,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较典型的有宝钢 EVI 模式和南钢“JIT+ C2M”模式。宝钢 EVI 模式(供应商早期介入)模式:通过与国内所有主流汽车制造商建立深入合作关系,宝钢 形成涵盖从先进工艺设计、早期(概念)和车身设计、模(工)具设计开发、车型投产和批量生产 等汽车开发制造全过程面向不同用户需求层次的 EVI 合作类型和一揽子解决方案。南钢“JIT+C2M”模式:南钢以船板定制配送为抓手,在船板定制配送取得一定市场影响力基础上, 逐步扩大定制配送的应用范围,提出“在线定制+离线深加工”的 C2M 生态系统建设,即利用移动 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以用户为中心,以智能制造和精益制造为基础,以设计为方向,构建用户、 场景、生态、入口、能力等 5 个维度的智慧生命体,并在线上、线下实现与用户的接触与交互,使 传统制造转变为适应个性化需求的精益化、敏捷化、智慧化、低成本生产,构成增值的 C2M 生态系 统。 新基建发展将带来新技术广泛运用,提升钢铁行业创新发展能力 新基建发展提速,将会促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广泛应 用,并逐渐被现行工业体系吸纳、消化、融合,从而推动制造技术变革,提升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 率。钢铁行业作为流程制造业的代表,必将受到这些新技术的影响和渗透,进而对提升钢铁行业创 新能力产生重要影响。二、 行业转型升级加速为钢铁智能制造发展带来机遇2.1 智能制造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以及推动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 业形态、商业模式带来重要影响,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重要的发展趋势。无论是美国“先进制 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还是德国“工业 4.0”,抑或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都将智能制造作为重点, 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我们国家在 2015 年也推出了《中国制造 2025》,提出了“智能制 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由此可见,智能制造已成为全球各主要国家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发 展的重点。钢铁行业作为流程型制造业的代表,实施智能制造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 能源利用率、减少人员。因此,发展钢铁智能制造是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我国钢铁 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保障。2016 年 10 月工信部发布的《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了到 2020 年钢铁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到 2020 年钢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发展到 10 家, 夯实智能制造基础,全面推进智能制造。重点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 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试点示范,支持优势企业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以互联网订 单为基础,满足客户多品种、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鼓励优势企业建设关键设备智能监测体系,开 展远程运维服务。总结试点示范经验和模式,提出钢铁智能制造路线图。 2.2“两化融合”水平提升为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良好基础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俗称“两化融合”)是智能制造的基础。自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 业“两化融合”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钢铁行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奠定了良好基础。纵向来看,我国钢 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由 2015 年的 47.7%增长至 53.6%,增幅达到了 12.4%,两化融合水平显著提 升。横向来看,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在制造领域重点行业里位居较先进水平。《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 地图(2018)》显示,2018 年钢铁行业两化融合关键指标基本超过原材料行业平均水平,反映钢铁行 业在智能制造基础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2.3 钢铁智能制造成果初步显现,大型钢企智能制造占得先机 在供给侧改革成果奠定的坚实基础上,钢铁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投入不断增加,钢铁行业智能制造 装备水平提升明显,行业整体正由点到面逐步推进智能制造进程,智能制造成果初步显现。 全行业已拥有 9 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从 2015 年开始,工信部陆续公示了三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截至到 2018 年,钢铁行业已拥有 包含宝钢、鞍钢、河钢、南钢、太钢等 7 家企业在内的共 9 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为全行业企 业推进智能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范本。 大型钢铁企业智能制造进程位居行业先进水平 大型钢铁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普遍应用,生产流程关键工序装备基本实现了较为全面的数字化控 制。目前,烧结控制系统、高炉综合自动化系统、高炉热风炉自动控制系统、转炉炼钢综合控制系 统、精炼控制系统、连铸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和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等已经在大型钢铁企业得到 广泛应用。在实现数据化控制的基础上,大型钢铁企业积极探索大数据在研发、生产、能源管控、 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有效支撑了行业整体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集约高效、实时优化的智能 生产体系正逐步构建。据《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18)》显示,2018 年大型钢铁企业智能制 造就绪率达到 19.9%,较全国平均水平(7.0%)高出 12.9 个百分点,反映大型钢铁企业智能制造 进程居全国较先进水平。2.4 供应商积极布局,钢铁智能制造迎来发展良机 根据中国金属学会 2018 年对 36 家钢铁企业智能制造需求的调研反馈,钢铁企业智能制造需求主要 集中在基于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企业内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与信息融合和产业链上下游协 同合作三个方面。从钢铁企业智能制造需求反馈来看,钢铁智能化的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因此钢铁企业绝大多数无 法独立完成自身智能制造改造,均需要借助外力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因此,相关企业纷纷布局这一 领域,拓展钢铁智能制造市场份额。从目前来看,钢铁智能制造供应商主要分为四类:(1)由钢铁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发展而来智能制造供应商,其特点是优先服务于集团内部产线或产 品,并逐步向集团外甚至其他行业拓展,代表企业宝信软件。宝信软件是宝钢股份控股的上市企业, 历经多年的发展,在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撑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城市智 能化水平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成为中国领先的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宝 信软件凭借两化融合领域的深厚积累,积极探索并策划践行智慧制造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企业 转型升级,持续保持工业软件领军地位。作为具有宝钢背景的 IT 企业,宝信软件以 MES 产品为核心的产销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在钢铁行 业的市场份额常年雄踞榜首,广泛应用于铁区、炼钢、热轧、中厚板、棒线、型钢、冷轧、钢管及 特钢等钢铁全产线全流程,市场占有率逐年上升,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在冷轧业务方面,宝 信软件可为用户提供国际领先的一流控制系统并生产一流的产品。随着“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 的推出,宝信软件全面参与宝钢股份智慧制造战略的实施。通过构建集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 互联于一体的智慧制造体系,尤其是参与国家工信部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试点——1580 热轧智能车间 建设等智能制造项目,形成了宝信钢铁智慧制造解决方案和产品。2018 年 6 月,工信部网站公示“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宝信软件作为 牵头主体中标“任务五(流程行业平台试验测试)”项目。2020 年 2 月,工信部公布 2019 年工业互 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名单包括网络方向、平台方向和安全方向三个部分。其中,宝信软件作为 申报单位入选网络方向的项目名单。(2)由专攻工业物联网、大数据等专业技术领域的科技公司发展而来的供应商,其特点是通过设备 联网,做故障预测与模型分析。代表企业如东方国信(北科亿力)等。东方国信的主营业务是为客 户提供企业级大数据和云计算产品以及行业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多年的业务经验积累,东方国信为 电信运营商、金融、工业、政府、农业等行业客户提供产品、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帮助客户发掘 数据深层次价值。2014 年 1 月,东方国信完成对北科亿力的全资收购。北科亿力在国内炼铁数字化领域处于行业领先 地位。北科亿力的核心技术团队是由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中冶集团等科 研院所,首钢、武钢、鞍钢等国内知名钢企,以及清华、首自信、东软等优秀工控及 IT 企业的博士、 硕士等高学历科研人员和具有丰富冶金现场生产实践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构成。北科亿力以工业传感器及物联网研发为基础,以冶金专业机理模型研究为核心,以大数据、人工智 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为创新手段,以降本增效和智能制造为落地解决方案,一直专注于钢铁冶金 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研究和服务,主要业务涵盖可视化解决方案、安全预警解决方案、 数字化智能化冶炼解决方案、大炼铁产线大数据智能互联平台和行业级炼铁云平台五大模块。在国 家强调全面实施“中国制造 2025”,加快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北科亿力持续致力于两化 融合在炼铁领域的落地与应用,助力企业节能增效,提升产业共享能力,助推我国工业大数据及智 能制造发展。北科亿力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宝武、河钢、首钢、马钢、包钢、酒钢、山钢、鞍钢、 本钢、攀钢、华菱、安钢、兴澄特钢、沙钢、西王钢铁、太钢等国内钢铁、海外伊朗、越南、印尼 等近百家钢铁企业超过 200 座高炉。通过包括子公司北科亿力在内的内部能力整合,东方国信在我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取得显著 成果。2017 年 6 月,公司亮相 2017 国际软件博览会“软件定义智能制造”馆,全方位展示公司大 数据技术研发实力、行业布局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 BIOP。2017 年 12 月,东方国信发布工业互联网 平台 Cloudiip(Cloudiip 是 BIOP 平台的升级)并启动 Cloudiip 工业互联网开发者生态计划。目前, Cloudiip 包括炼铁云、锅炉云、能源云等多个工业互联网子平台,已形成 2300 多个工业 APP,1500 多个机理模型,覆盖 29 个工业大类,累计服务 46 个国家。2018 年 6 月,工信部公示“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东方国信作为 牵头主体中标“任务五(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2019 年 8 月,工信部公示 2019 年十大 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东方国信 Cloudiip 工业互联网平台排名第二。(3)由 ICT 科技企业发展而来的供应商,其特点是利用技术优势,为钢铁行业提供云计算、物联 网、大数据基础性或通用性服务以及工业软件服务,主要以与钢铁生产企业合作的模式推进。代表 企业如阿里云、用友网络等。阿里巴巴依托其强大的阿里云平台在 2017 年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发布了 ET 工业大脑,目标是让 机器能够感知、传递和自我诊断问题。通过并不昂贵的传感器、智能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ET 工 业大脑通过分析工业生产中收集的数据,优化机器的产出和减少废品成本,解决的是制造业的核心 问题。2018 年 11 月,阿里巴巴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现场发布阿里 supET 工业互联网平台。阿 里 supET 平台基于阿里云公共云计算平台的基础能力,提供三个核心的工业 PaaS 服务。一是阿里 云的工业物联网服务,实现工业设备云边端一体化管理;二是阿里云的工业 APP 运营服务,实现一 站式的工业 APP 集成、托管、运维等;三是阿里云的工业数据智能服务(ET 工业大脑),实现工业数 据智能化分析应用。2018 年 6 月,工信部网站公示“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阿里云作为牵 头主体中标“任务五(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2019 年 8 月,工信部公示 2019 年十大跨 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阿里 supET 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用友网络依靠自身在工业软件领域的优势,依托稳健平台、强化工业连接、突出工业应用需求,赋 能云时代制造企业,于 2017 年推出了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工业互联网平台是用友云在工 业企业的全面应用,是面向工业企业的社会化云平台。该平台由基础技术支撑平台、工业物联网云 平台、应用开发平台、运维平台等构成,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 网络技术,核心是为工业企业提供设计云、制造云、服务云、分析云、营销云、采购云、财务云、 人力云、协同云以及第三方 SaaS 服务,以开放的生态体系,帮助工业企业实现敏经营、轻管理、 简 IT。基于工业 PaaS 云平台(iuap)基础,用友精智平台由设备模型、规则引擎、可视化监控、知识库 等模块构成。可以适配工业领域常见的通讯协议、多种品牌的数控系统及 PLC 控制器,实时采集各类设备、各类数据并完成数据清洗、标准化转换和存储,方便 ERP、MES 等业务系统调用。借助用 友工业物联云平台,企业将能够实现与不同类型设备的快速联接,实时采集设备数据,实现生产过 程透明化,动态掌控生产进度、快速下达生产指令到各机台;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立体库、AGV 根据生产计划精准配送物料;通过对水、电、风、气等能耗数据智能采集,结合机台、产线生产数 据实现精细化成本核算;还可以实现产品的云端监测、远程维护及服务。2018 年 6 月,工信部网站公示“2018 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用友网络作为 牵头主体中标“任务五(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项目。2019 年 8 月,工信部公示 2019 年十大 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4)由国内冶金设计单位转化而来的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具有“工艺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的转译 优势,以大型钢铁企业作为主要目标客户,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平台 运营服务。代表单位有冶金工业规划院、中冶系公司等。由于这些企业深入钢铁智能制造领域,为钢铁企业提供了不同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促进了钢 铁行业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同时,也为将要开展智能制造的钢铁企业提供了丰富参照范本,进一 步拓展了钢铁智能制造空间。 三、 投资建议加快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撑。在供给 侧改革阶段性成果、不断出台的扶持政策、新基建发展提速等综合作用下,我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驶入快车道,为钢铁智能制造带来发展良机。在此背景下,有两条投资逻辑值得关注:一是钢铁行 业内的大型龙头企业由于自身智能制造水平较高,有望在未来钢铁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建议关注 宝钢股份、南钢股份;二是积极布局钢铁智能制造市场,未来有望受益于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 供应商企业,推荐用友网络等。 ……(报告来源:平安证券)如需报告原文档请登录【未来智库】。
1. 2020 年行业运行情况:疫情冲击,供需错位;复工复产,供需新高;企业盈利筑底稳步回升(略)疫情冲击,供需有错位。新冠疫情发生后,国内粗钢和钢材供给受到小幅冲击,在疫情 受到控制、经济进入复工复产以后,供给端快速恢复,3 月粗钢和钢材产量实现增长,4 月累 计产量实现增长。受下游开工延缓和外需下降的影响,粗钢和钢材表观消费从 4 月开始增长, 5 月累计数据实现增长。2020 年整体呈现供需错配,受此影响国内钢材库存整体大幅高于历 史同期,截止 10 月末钢厂和社会合计库存高于去年同期约 35%。2. 供给优化渐入佳境:结构优化循序渐渐,集中度加速提升通过近五年的供给侧改革,2020 年钢铁供给端结构既有循序渐渐的变化,也有加速提升 的趋势:理论产能持续减少,区域布局不断优化,电炉钢产量占比稳步攀升;行业内兼并重 组增多,集中度有加速提升趋势;海外钢材和钢坯大幅流入,外需减弱同时面临进口增加的挑战。2.1. 理论产能持续减少,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已完成备案的产能置换净退出炼铁 3696 万吨,炼钢 3264 万吨。2020 年 1 月 24 日,国 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下发通知暂停产能置换备案。在此之前已完成备案的产能置换方案中, 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合计退出炼铁产能 22026 万吨,新建炼铁 18330 万吨,净退出约 3696 万吨;合计退出炼钢产能 21967 万吨,新建炼钢产能 18703 万吨,净退出约 3264 万吨。整 体来看,产能置换减量高于原先预期(2020 年策略报告中预期为粗钢产能减少 0.26 亿吨)。 整体理论产能稳步减少。2.2. 电炉钢在供给端占比稳步攀升从 2015 年以来,国内电炉钢产量和占比逐步提升;2019 年国内电炉钢产量约 1.2 亿吨, 占国内比重近 12%。2020 年末国内电炉产能约 1.75 亿吨,且主要以独立电炉炼钢厂为主。根据我的钢铁网 调研:2019 年末我国电炉炼钢总产能约 1.7 亿吨,其中 2020 年预计新增产能 1489 万吨, 计划淘汰产能 920 万吨,实际净增加 569 万吨,预计 2020 年末电炉产能在 1.75 亿吨。其中 独立电炉钢厂占比达到 69%,同时拥有高炉和电炉的生产企业占比只有 31%。在产能区域分 布上,华东地区占比高达约 41%,其次是华中(16%)、华南(13%)。政策鼓励、技术进步、成本劣势扭转是驱动未来电炉产量占比持续攀升的主要因素,预 计 2021 年电炉钢产量还会稳步增长。2.3. 行业内兼并重组增加,产业集中度有加速提升趋势2019 年以来,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项目增多,中国宝武接连重组马钢、重钢、太钢,河北 敬业先后在国内收购云南安宁永昌、广东泰都钢铁;北京建龙集团收购山西文水海威、宁夏 申银特钢,德龙控股收购新天钢,辽宁方大收购四川达钢。产业集中度有加速提升趋势。截止 2020 年 8 月,前十钢企产量占比 38.1%;如果将德龙收购新天钢、方大收购四川 达钢计算在内,产业集中度将有进一步提升。政策层面对兼并重组由鼓励走向直接驱动。2020 年国家、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纷纷出台方案,推动钢铁产能整合,提升钢铁产业集中度。但从政策表述来看,越来越来多 的省份直接增加了产业集中度、相关重组项目等内容,表明政策已逐步从原先的鼓励升级到 直接驱动,同时在在新的产能置换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放宽对完成兼并重组企业的产 能置换比例,也进一步驱动钢企走重组整合。随着部分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经验的逐步积累,以及规模和能力的提升,他们或将成为下 一阶段兼并重组的主力军。近年来以建龙、德龙、敬业、方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陆续在国内 开展兼并重组,其规模和财务实力持续提升;这类民营企业管理模式更加市场化,整合能力 不断增强,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兼并重组的主力军。建龙集团:拥有近 20 年的重组整合经验,实力规模位居行业前五。从 1998 年开始,建龙集团先后在国内重组整合 12 家钢企和 1 家海外钢企,截止 2020年 6 月,建龙集团实际控制的粗钢产能约 4200 万吨(含托管的文水海威)。经过 22 年的发 展,建龙集团以介入破产重整模式为主,通过对陷入困境钢企的重整,得到了部分地方政府 的高度认可,尤其是黑龙江和山西省,这也为建龙集团能够在当地持续推进产业整合的提供 了政策支持。2019 年建龙集团粗钢产量 3118.5 万吨。连续两年粗钢产量在国内排名第五位。建龙集 团目前的产品结构以建筑用螺纹钢和低端热轧板为主,经过多年的持续兼并,建龙集团在部 分省份的钢铁供给结构上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其中建龙集团占据黑龙江供给总量的 100%, 占据宁夏约 50%,占据吉林约 25%,占据山西省的约 15%。2018 年建龙集团发布“亿吨平台战略”:明确提出全资+控股钢铁产能 5000 万吨,参股钢铁产能 5000 万。未来建龙集团的 兼并重组的步伐还将加快。德龙集团:成功重组天津渤海钢铁,混改案列示范效应明显。德龙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5 年,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民营钢铁企业;2019 年德龙集团通过重整方式完成对天津渤海钢铁的重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德龙集团 控制的海内外合计产能约 2500 万吨。2020 年 9 月德龙与河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明确 在国内是存量合作,在海外开展增量合作。整体来看,成功完成天钢混改后,进一步强化了 德龙集团走并购重组的道路。方大集团:辽宁方大集团从 2009 年收购南昌钢铁进入钢铁行业,先后重组江西萍钢、萍 钢九江等钢铁公司;近年先后通过重组方式接手天津、辽宁等地国有企业,2020 年方大集团 完成对四川达钢的破产重整;目前产能近 1800 万吨。在成功完成多个项目后,方大集团具备 较强的兼并重组和多基地管理能力。河北敬业集团:公司总部在河北石家庄,以石家庄平山基地为基础,2014 年重组乌兰浩 特钢铁厂,6 年时间使乌钢产能由 50 万吨发展为 200 万吨。2020 年 3 月,收购英国第二大 钢铁企业—英国钢铁公司,成为跨国企业集团。2020 年 3 月、9 月相继接手云南永昌钢铁公 司、广东泰都钢铁公司,积极开拓西南、华南市场,并向东南亚辐射。整体来看,部分头部的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功的推进了多期兼并重组项目,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认同。国内经济进入内循环后,新旧动能转换,地 方政府推动辖区内的钢企走兼并重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增加;部分头部民营企业,拥有相 应的重组经验,规模和能力的提升,或将成为下一阶段兼并重组的主力军。2.4. 2020 年海外需求大幅下降,全球钢铁产业链要素和资源流向中国2020 年海外受疫情影响,需求下降导致供给加速下滑。2019 年海外六大区域,欧盟、 独联体、南美、北美、日本、韩国粗钢产量粗钢产量同比分别是-4.9%、-0.74%、-8.42%、-0.76%、 -4.79%、-1.52%。1-8 月六大区域累计粗钢产量同比-19.3%、-4.7%、-14.1%、-19%、-19%、 -8.6%,海外需求下降导致粗钢供给加速下滑。但部分新兴经济体粗钢产量延续增长趋势。2019 年印度粗钢产量 1.11 亿吨,同比 1.74%; 2020 年 1-8 月累计粗钢产量 6111 万吨,同比-18.8%;越南 2019 年粗钢产量 2010 万吨,同 比 29.7%;2020 年 1-8 月累计粗钢产量 1549 万吨,同比 12.2%。新兴国家受制于国内需求和原先出口地区的需求下降,将钢材出口转向中国。2020 年国 内钢材进口来源主要是从南亚、东南亚、独联体地区的钢材大幅增加。南亚地区主要是印度, 2018、2019 年的出口中国基本在月均 0 的水平,到 2020 年 6 月达到 26 万吨,7 月 58 万吨,8 月 41 万吨;东南亚地区出口中国在 2018、2019 年月均 3 万吨左右,2020 年 6-7 月达到 30-40 万吨;独联体地区 2018、2019 年出口中国月均 0 万吨左右,2020 年 7、8 月均 10 万 吨左右水平。整体来看,印度和东南亚等新兴国家之前钢材以内需为主,今年受到疫情影响, 内部需求下降;独联体地区之前钢材以出口欧盟为主,今年欧盟受到疫情影响需求下降;这 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钢材生产成本具备相对优势,因此将钢材出口转向中国。国内铁矿进口连续三月超亿吨,全球铁矿出口大量转向中国。8 月国内进口铁矿石 10036 万吨,同比 5.81%,连续三个月超过 1 亿吨。6-8 月三个月,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智利、 蒙古、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对中国的铁矿出口同比、环比都出现大幅增加;其中巴西尽管深 受疫情和溃坝事件影响,铁矿生产发货同比下降,但对中国的发货量占比持续增加,7-8月分别是 57%、60%、75%,大幅高于 18 年正常水平。整体来看,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铁 矿进口重要区域的需求下降,导致大量铁矿资源出口转向中国。今年受疫情影响,日本、韩国、欧盟等传统制造业大国经济受到大幅冲击,钢材需求和 生产下降,原本以该区域为出口导向的铁矿、钢坯、钢材只能重新寻求流向。同时印度、东 南亚等新兴经济体受疫情影响,国内钢材需求下降,导致钢坯、钢材也转向出口。中国经济 在政策的支撑下,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国内钢材需求较好,导致全球钢铁产业链要素和资源 流入中国。3. 需求转化迎来新周期:2021 年需求持平、板强长弱、特强普弱2021 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内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国内经济将进一步加速 向消费、创新驱动转变。预计国内 GDP 耗钢系数进入下行趋势,与投资链条相关的建筑用钢 需求趋弱,与消费链条相关的高端板材需求稳步增长;随着疫苗的投入使用,2021 年海外疫 情将稳步得到控制,需求逐步复苏,钢材表观消费小幅增长。整体预计 2021 年钢铁内需基本 持平、外需小幅增长。内需呈现板强长弱、特强普弱。3.1. 经济重回消费和创新驱动,GDP 耗钢系数下降2020 年国内前三季度 GDP64.83 万亿元,累计同比 0.7%。第一产业累计同比 2.3%,第 二产业累计同比 0.9%,第三产业累计同比 0.4%。受疫情冲击,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在逆周 期政策的驱动下,第二产业领先第三产业恢复增长,其中二季度第二产业当季同比 4.7%,前 值-9.6%;第三产业当季同比 1.9%,前值-5.2%。2021 年逆周期政策逐步退出,经济重回到 内生性发展轨道,消费和创新驱动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动力,第三产业将重新引领经济增长。从产业对金属产品的消耗系数来看,第三产业对包括钢材在内的的金属产品消费整体弱 于第二产业,11 个第二产业投入产出中对金属产品消耗系数平均为 0.08,5 个第三产业投入 产出中对金属产品的消耗系数平均为 0.01。2014 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速逐步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增速和所占比重均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和创新逐步引领经济发展。受此影响,国内单位 GDP 耗钢系数出现回落,由 2013 年的 1548 吨/亿元下降到 2016 年的 1046 吨/亿元。2015-2019 年,国民经济耗钢系数 整体在 950-1150 之间波动,耗钢系数呈现小幅波动、趋稳的态势。2020 年 H1 国民经济耗钢系数 1178 吨/亿元,环比上升 120 吨。短时期耗钢系数环比大 幅回升主要与上半年第二产业增速好于第三产业有关。随着疫情逐步控制,逆周期政策逐步 退出,进入内循环发展为主的格局,未来第三产业增速将再次引领,单位经济对钢材需求量 将减少。预计 2021 年国民经济耗钢系数环比下降。3.2. 房地产投资回弱,对建筑用钢需求拉动减弱3.3. 基建投资平稳,对建筑用钢需求持平3.4. 乘用车稳步增长,商用车销量趋稳,汽车用钢稳定增长3.5. 三大家电产销恢复增长,家电用钢回暖3.6. 工程机械景气度回调,机械用钢环比下降3.7. 造船完工量见底反弹,船舶用钢需求改善3.8. 预计 2021 年海外需求回升,钢材净出口小幅增长3.9. 高端特钢进口替代稳步增长3.10. 总结:2021 年国内需求基本持平,海外需求小幅增长2021 年国内基建投资企稳、房地产投资小幅回弱,消费和出口小幅改善,GDP 增速整 体回到疫情前水平,受 2020 年低基数的影响,预计 2021 年 GDP 增速回到 6%的水平。我 们预计国内粗钢表观消费基本持平,海外需求小幅增长。供给小幅增长。4. 2021 年行业盈利整体企稳,板强长弱、特强普弱4.1. 铁矿供需相对宽松,价格中枢下降2020 年前三季度两拓产量增长,淡水河谷产量下滑、但二季度以来逐步改善,FMG 产 量下滑。其中:1-9 月力拓铁矿石产量 2.47 亿吨,同比增长 1.8%;销量 2.56 亿吨,同比 0.9%。 其中一、二季度产量同比增长 2.4%、4.3%,三季度同比-1.1%。1-9 月必和必拓铁矿石产量 2.17 亿吨,同比 6.8%;销量 2.19 亿吨,同比 7.63%。其中 一、二、三季度产量持续增长,分别是 7.2%、6.3%、7.1%。1-9 月淡水河谷铁矿石产量 2.16 亿吨,同比-3.5%;销量 1.95 亿吨,同比-12.9%。其中 一、二、三季度产量同比分别是-18%、5.5%、2.3%。1-9 月 FMG 产量 1.31 亿吨,同比-4.0%;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是-1.4%、-12%、 2%。2021 年整体铁矿石供需相对宽松。铁矿石供给增量主要来 VALE 部分矿山的复产,以及 下半年新建矿山陆续投产。 从 2020 年下半年开始,VALE 前期停产矿山陆续复产,2020 年 6 月 S11D 产能通 过改造、提升至 9100 万吨/年,2021 年将完全释放。同时 2021 年还约有 4000 万 吨产能有待恢复; 新建矿山在 2021 年下半年陆续投产。包括 Eliwana、Iron Bridge、South Flank,主 要以替代枯竭矿山为主,预计将会带来部分增量。其中:2021 年投产项目:力拓旗下的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的西安吉拉斯和罗布谷矿山, 2021 年投产,弥补 Pilbara Blend 和 Robe Valley 产能的枯竭。BHP 旗下的 South Flank 项 目,产能 8000 万吨,2021 年年中投产,将作为杨迪的替补项目。FMG 旗下的 Eliwana 项目, 产能 3000 万吨,将使 West Pilbara Fines 年产能增加到 4000 万吨,计划于 2020 年 12月投产,用于取代 Firetai 矿。VALE Gelado 项目生产 64.3%的铁含量的球团矿,预计于 2021 年 下半年投产。2022 年投产项目:力拓旗下的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 Koodaideri 矿山,产能 4300 万 吨,2022 年投产,亦将支撑 Pilbara Blend 的生产。FMG 旗下的 Iron Bridge 项目,产能 2200 万吨/年,计划 2022 年上半年投产。VALE 北部系统扩产项目,从 2022-2024 年陆续投产, 新增产能 4000 万吨。2021 年国内矿供给基本稳定。其中 2020 年 1-9 月国内铁矿石原矿产量 63607 万吨,累 计同比 2.6%;1-8 月国内重点企业铁精矿产量 7660.6 万吨,同比 2.8%。由于国内铁矿资源 禀赋较差,开发成本高,审批手续复杂等问题,尽管 2019 年以来矿企效益明显好转,但企业 投资意愿整体仍然不足。1-9 月份,黑色金属采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1.9%,降幅 扩大。受此影响,未来大幅增加产量的可能性不大。预计 2021 年全球铁水产量增速低于主要矿山供给增速,受此影响,2021 年矿石供需整 体宽松,普氏指数价格中枢预计在 80-90 美元/吨左右。4.2. 焦炭供需紧平衡,价格整体维持高位2020 年前三季度我国的焦炭供给总体偏紧,产量保持负增长的态势,1-9 月焦炭产量 35086 万吨,同比-0.9%。截止 9 月末,国内焦炭总库存 728 万吨,相比年初下降 175 万吨。 与下游钢铁行业增产不同,焦化行业今年的主题是去产能。根据我的钢铁网数据,全年淘汰 产能达到 6000 万吨以上,与之对比新增产能不足 5000 万吨,全年焦炭产能总体减少 1000 万吨左右。从全年去产能节奏来看,四季度属于焦化去产能较为集中的季节,其中 10 月淘汰 产能在 1700 万吨左右,新增产能 860 万吨,产能净减少 840 万吨左右,12 月有 1100 万吨 的产能净减少。总体来看,在 2021 年国内粗钢供给小幅增长的预期下,短期电炉钢无法大幅取代转炉, 铁水供给即处于平稳状态下,2020 年焦炭去产能,尤其是四季度的集中去产能,将进一步加 剧焦炭供需紧张的局面,预计 2021 年焦炭供需紧平衡,价格整体维持高位。4.3. 行业盈利中枢底部趋稳,呈现板强长弱从 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盈利基本反映了供需状态:在 2020 年年度策略上, 我们总体判断 2020 年供需弱平衡状态,钢企盈利总体趋稳。但受疫情的冲击,需求恢复滞后 于生产,这也导致阶段性供需矛盾放大,1-9 月钢企整体盈利下滑。1-9 月,国内螺纹钢平均吨钢毛利 348 元/吨;热轧板平均吨钢毛利 318 元/吨,冷轧板平 均吨钢毛利 322 元/吨。从全年的毛利变化趋势来看,螺纹钢盈利高点在二季度,热轧板在三 季度,冷轧板在一季度。钢材盈利变化与下游需求变化一致,二季度复工复产,基建和房地 产投资快速恢复,建筑用钢需求旺盛;三季度后,随着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需求转好, 以及出口的边际改善,对热轧板和冷轧板需求增加,带动盈利改善。尽管行业集中度和电炉钢占比都在攀升,但 2021 年钢铁行业供给侧发生较大变化概率较 小,行业供需整体处于相对宽松的状态;供给决定盈利底部、需求决定盈利弹性的居民,全 行业盈利中枢处在底部趋稳状态。2021 年在以内循环为主题的发展格局中,部分消费链条的 用钢需求预期好于投资建筑链条。预计全年呈现板强长弱的盈利格局,受汽车、家电供需的 好转,生产高端冷轧板企业的盈利整体好于 2020 年水平;生产热轧和建筑用钢的企业盈利整体与2020 年相一致。部分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产和要素规模扩大,具备在不同资产、要素之间进行生产优化配置的基础,公司的资产效率、成本优势得到增强,这类公司获取行业平均盈利的基础上, 还能获取竞争力优势带来的超额盈利。4.4. 在替代进口的机遇下,特钢类公司盈利延续稳健态势在替代高端进口的机遇下,特钢类公司盈利延续稳健态势,盈利中枢高于普钢公司。2019 年以来,国内特钢上市公司毛利率基本稳定,其中沙钢股份、ST 抚钢、永兴材料、广大特材 毛利率小幅增长,且整体高于普钢类公司的平均水平。未来高端特钢进口替代的机遇空间加 大,特钢公司的盈利延续稳健、中枢高于普钢公司的态势。5. 行业估值趋势截止 10 月末,钢铁申万动态市盈率 14.72,处于历史 32 分位点;钢铁申万市净率 0.93, 处于历史 14 分位点。截止10月末,钢铁在申万28 个一级行业中市盈率排名倒数第四,2019年同期倒数第二。 钢铁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市净率排名倒数第三,2019 年同期倒数第二。5.1. 低估值推动产业资本加速兼并重组2016 年供给侧改革以来,上市公司涉及钢铁的并购项目累计达 165 个,合计金额 1995 亿元;2020 年以来,钢铁行业并购项目和并购金额都有上升趋势,2020 年三季度并购项目 16 个,合计金额 101 亿元。行业持续的低估值也推动产业资本加速兼并重组。 2019 年以来行业并购标的估值低于 10 占比较多。2019 年以来,披露估值的 13 个 项目中,静态 PE 低于 5 的项目有 3 个,PE 处在 5-10 之间的有 4 个,PE 处在 10-15 之间的有 4 个。静态 PE 估值最低的是华菱钢铁收购阳春新钢项目,估值为 3.13。 整体来看,行业兼并重组以低估值项目多。 产业资本横向并购项目占比多。2019 年以来,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产业资本涉及的 钢铁并购项目达 20 个,其中上市公司横向并购项目数量 5 个。上市公司自身股权兼 并项目 6 个,整体反映了产业资本加速对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5.2. 电炉竞争力逐步显现、占比攀升,有助进一步提升钢铁估值随着电炉炼钢工艺技术效率逐步提升,成本劣势扭转,竞争力逐步显现,在产品同等盈 利的条件下,电炉钢厂由于投资低、资产效率高,其资产周转率块,推动投资回报率 ROE 整 体高于转炉钢厂。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电炉竞争力增强、电炉钢占比攀升的时期内,市场给 予的电炉钢厂估值也高于传统传统钢厂。 分析研究美国电炉钢厂(纽柯)和转炉钢厂(美钢联),1976 年以后电炉竞争力逐 步好于转炉,转炉钢占比持平乃至下降,电炉钢占比持续上升。在此期间,电炉钢 厂产品盈利好于转炉钢厂,资产效率高于转炉钢厂,尽管杠杆倍数不及转炉钢厂, 但电炉钢厂 ROE 整体高于转炉钢厂,因此获得的 PE、PB 估值也高于转炉钢厂。 电炉钢企产品盈利整体高于转炉钢企。1987 年以来,纽柯平均毛利率为 12.8%,美 钢联平均毛利率 7.2%,电炉钢厂成本优势来自于:固定成本折旧、原燃料成本、人 力成本优势三方面。其中固定成本折旧与投资小,人力成本优势与生产效率高有关。 电炉钢厂资产周转率高于转炉钢厂。1987 年以来,纽柯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 1.42, 美钢联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 1.1。电炉钢厂资产效率优势来自:固定资产总量小,废 钢库存周转快于铁矿和焦炭库存。 尽管美钢联杠杆倍数大幅高于纽柯,1987 年以来,美钢联杠杆倍数达到 4.38,纽柯 杠杆倍数为 1.78;但电炉周期下,电炉钢企业整体净资产回报率高于转炉钢企业, 稳定性更好。1987 年以来,纽柯 ROE 均值为 14.8%,最高值 38.68%,最低值-3.81%; 美钢联 ROE 均值为 7.1%,最高值 45.5%,最低值-47.1%。 受益于高资产回报率,电炉钢厂整体获得的估值高于转炉钢厂。近 30 年美钢联平均 市盈率 17.2,纽柯平均市盈率 29。美钢联平均市净率 1.88,纽柯平均市净率为 2.54。……(报告观点属于原作者,仅供参考。报告来源:华宝证券)如需完整报告请登录【未来智库官网】。
2019年12月1日,武汉第一例新冠肺炎发病,2020年1月23日上午10点,武汉封城,全国各省市纷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开展了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战役,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深刻而又巨大的影响。在中国疫情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时,国外疫情快速爆发,近日韩国、日本、意大利、伊朗等国疫情呈现“大爆发”势头。2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宣布,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由此前的“高”上调至“非常高”,但强调全球仍有机会控制新冠肺炎疫情。如果说中国战“疫”是局部战争,在国家高效决策机制和部署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总体可控,对中国钢铁行业的影响也是阶段性的。但随着疫情的海外扩散,尤其是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度疫情快速发酵,全球经济正在遭受一场重大考验,作为制造业和出口大国,中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或将放大。基于此,上海钢联金属产业研究中心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疫情对于钢铁的行业的影响。当然,目前我们的研究还是基于当下的疫情演变推演,如果事态发展出现重大变化,我们的判断也会适时调整。我们认为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阵痛期”,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强有力的基建托底政策会释放消费,进而维持国内钢铁消费不会大幅滑坡。预计2020年国内钢铁供给仍有望同比持平,需求同比或将减少1500万吨左右,2020年钢价均价重心下移,行业利润进一步收窄。但如果国外控制不力,或引发更大动荡。来源: 我的钢铁网
来源:格隆汇机构:招商证券研究框架再梳理。2018年我们提出的与市场不同的观点均已得到验证:1)近年来钢铁相对收益主要来自供给端与成本端,其中成本端的影响至今未被充分预期;2)在严控新增供给的大前提下,需求端的小幅波动不会改变行业高景气与高利润局面;3)短期需求预期波动导致的回调可能是买点。2019年钢铁行业盈利小幅下移但仍将维持相对高位。2018年行业供给下降3%,需求上升1.4%,成本红利增长3%,对应行业利润增长30-40%。基于分析,预计2019年供需有所弱化,利润小幅下移但仍将处于高位,具体来讲:成本红利:仍是2019年利润改善最大来源。铁矿供需持续偏松,新增产能持续至2020年,未来两年继续贡献成本红利。焦炭供需平稳,影响不大。废钢未来每年带来钢铁原料总供应增长0.5%,成本红利中期化。需求端:周期平滑与政策对冲下需求可控。2018年钢铁总需求同比增长1.4%,增长主要来自于地产+制造业超预期。预计2019年钢铁需求仍将小幅增长0.5%,主要受益于基建稳增长。供给端:限产放松带来一定负面冲击。供给侧改革的影响逐步弱化,但政策底线——严禁新增产能仍然维持,钢铁行业在建工程回到2002年的水平,故在未来几年行业供给无增长。环保限产将逐渐推出历史舞台,我们预计2019年限产完全放松大概率,预计带来负面影响1500~2000万吨。?预计2019年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下降4个百分点至89.4%(考虑表外产能及产量),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预计2019年五大品种钢价均值为3957元/吨,同比下降9.5%;预计2019年铁矿石、焦炭、废钢价格同步下滑9%、10.8%、9%左右。对应吨钢净利润同比下降261元吨,同比下降30%左右。投资策略:1)受制于大盘风险偏好下降以及宏观预期悲观,钢铁板块持续倍低估。但只要盈利持续,且能支撑估值,未来估值得到修复概率更大。2)按照当前市值以及预测的2019年净利润,对应钢铁板块2019年PE为6.5倍,虽然高于2018Q1-Q3时的3-5倍,但仍处于历史最低区间,未来估值修复的概率较大。3)相对看好低估值、高分红及其他具备催化剂的个股,如宝钢股份、马钢股份、柳钢股份、华菱钢铁、三钢闽光、新钢股份等。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导致需求下滑,钢铁产能未批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