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直是大陆学生的热门留学地,每个学校的申请条件都不一样,所以大家去香港留学之前一定要提前看好申请条件,提前准备考试以及一些申请所需的材料等,下面和智课选校帝来看一下详细的介绍吧!香港科技大学博士申请条件需要做两个准备:第一,论文的撰写。论文的撰写通常涉及选题、形式、内容三方面的要求。选题上的要求:不同培养模式里的博士生可以自愿确定选题方式,但是研究的领域却有一定的要求,反映了三种模式培养目标的根本差异。科研型模式,要求论文的选题具有“学术价值”,能够对发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出学术贡献,达到出版专著的水平;专业型模式,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应用型模式,要求学生的选题必须围绕实践中的问题,并能在论文中提出独特的、有价值的解决途径。形式上的要求:主要是指字数要求和论文格式要求。字数要求因专业而异,如香港中文大学对博士论文字数规定为:每篇非理科论文中文不超过15万字,英文不超过10万字,理科论文中文不超过7万5千字,英文不超过5万字。另外,各校对论文摘要的字数也有规定,如香港大学要求博士论文摘要为200-500字英文。格式要求包括语言、字号、纸张规格、页边距、摘要的形式、装订的形式和颜色、呈递的册书、论文的电子版本,等等。内容上的要求分为两种:一是对论文组成部分的要求,二是对论文原创性的要求。关于前者的规定为:论文正文前必须包括完整的目录、摘要、声明(声明论文中的任何内容末被用于其它学校申请其它学位)。正文必须包括导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以及论证过程等若干章节。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结论及其论证,论证要有说服力,否则结论就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关于原创性,各大学都提出了详尽的规定,虽然对于“原创性”的理解见仁见智,但总体而言包括以下两点:①论文有助于扩充该领域的知识,体现出发现新事实和独立批判能力;②在即使并非原创性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原创性的方法、视角、观点或结果。专家们在审查论文时,就是以这样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原创性”。第二,论文的答辩。博士学位候选人要在论文答辩前四个月提出递呈论文的申请。论文要提交给由3—5名著名学者组成的论文审查委员会,每位委员都必须对该论文写出书面意见,辨明论文的优劣及能否授予博士学位的理由。论文提交后,四个月内举行学位论文口试或笔试,,即答辩。答辩通过的学生将被授予相应的博士学位。如果论文被认为符合学位标准,但不能通过答辩考试,则可一年内再复试一次,若仍不通过,那么此次申请宣告失败。审查委员会在考试后必须做出决定:或颁授博士学位,或聘请新委员来解决有关争论,或建议修改论文再行复试,或准予毕业但不授学位,或建议改颁相应硕士学位等。以上是智课选校帝为你整理的出国留学干货,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资讯,欢迎关注智课选校帝。
香港科技大学又双叒叕传出新消息,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开启2020fall研究型硕士及博士入学申请。这已经是港科大广州校区第二年招生了,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在2019年先行招收了106名研究型研究生(Research Postgraate),在香港的清水湾校园授课,试行港科大(广州)拟设的课程、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你想知道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生计划,一起看看看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试点计划为配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南沙设立分校的筹备工作,香港科技大学在清水湾校园推行广州试点计划,开始招收研究型研究生(RPg)。这些学生将在香港科技大学将设立的研究中心下进行跨学科研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致力提供与香港科技大学相同质素和标准的教学环境,并以英语为基本语言。根据香港科技大学的要求,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拥有不同的兴趣、观点、能力和创业精神。香港科技大学—国际认可2019年THE世界年轻大学中位列第12020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322019全球就业能力大学排名第101.申请时间目标招收150名学生(全日制博士及研究型硕士)申请开始时间:2020年2月申请截止时间:2020年3月15日入学时间:2020年9月2.申请要求一般要求:受认可的学士/硕士学位。语言要求:雅思6.5,均分不低于5.5或托福550(纸考)/80(机考)及以上。*申请人在下列情况下无需提供雅思/托福成绩:第一语言是英语或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3.申请专业研究领域包含:先进材料、大气与海洋工程、可持续能源及环境、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分析、人工智能、数字媒体及艺术、城市治理与设计、创新政策与创业、金融科技、智能运输、智能制造、机器人、生物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来源于香港科技大学官网4.学费及奖学金学费:42100港币/年(暂定)奖学金:18030/月(暂定)*所有根据广州试点计划被录取的学生都将获得奖学金,不需要再递交申请。5.上课地点及毕业证学习地点:2020年9月—2022年在香港清水湾校区学习预计在2020年9月后搬至广州校区学习。毕业证书:将获得香港科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同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颁发的毕业证书。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已开启2021fall研究型硕士及博士入学申请。这已经是港科大广州校区第三年招生了,香港科技大学已经在2019-2020年先行招收了超过250名研究型研究生(Research Postgraate),在香港的清水湾校园授课,试行港科大(广州)拟设的课程、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你想知道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招生计划,小编都已经整理好了,一起来看看吧。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试点计划简介为配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在南沙设立分校的筹备工作,香港科技大学在清水湾校园推行广州试点计划,开始招收研究型研究生(RPg)。这些学生将在香港科技大学将设立的研究中心下进行跨学科研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致力提供与香港科技大学相同质素和标准的教学环境,并以英语为基本语言。根据香港科技大学的要求,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拥有不同的兴趣、观点、能力和创业精神。国际认可2020年THE世界年轻大学中位列第12019全球就业能力大学排名第10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世界第271.申请时间目标招收共150名学生(全日制博士及研究型硕士)申请截止时间:2020年12月1日(HKPFS申请截止)2021年6月1日(最终截止)入学时间:2021年9月2.申请要求一般要求:受认可的学士/硕士学位。语言要求:(满足其一即可)雅思6.5,均分不低于5.5托福550(纸考)/80(机考)及以上。*申请人在下列情况下无需提供雅思/托福成绩:第一语言是英语或在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学校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3.申请专业研究领域包含:先进材料、大气与海洋工程、可持续能源及环境、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分析、数字媒体及艺术、城市管理与设计、金融科技、智能运输、生物医学及生物医学工程等。详情了解各研究领域,可后台咨询小编。4.学费及奖学金学费:42100奖学金:图源自香港科技大学5.上课地点及毕业证学习地点:2022年以前在香港清水湾校区学习。在清水湾校区,学校为学生提供住宿。预计在2022年9月后搬至广州校区学习。毕业证书:将获得香港科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同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颁发的毕业证书。小编提醒:目前各港澳高校硕士博士申请通道均已开放。早准备,早申请,早录取。
那是2008年的秋天,我刚刚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的导师吴景深教授有一天和我说:“吕冬,有空去我们组在南沙的研究中心看看吧。”于是,第二天,我就奔赴南沙了。我记得,当时我是坐大巴去的,路上花了五六个小时才到了南沙。最后,车停在了“旧镇”。下了车有点儿傻眼,汽车站十分嘈杂,到处都是摩托车,幸亏有来过的同学同行,要不我还真挺慌。““旧镇”离我们研究院有4公里左右。当时我们几个兄弟打了摩的去的,一路上风驰电掣,后来想想应该也没有多快,就是风大而已(哈哈)。初到资讯科技园(霍英东研究院所在地),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依山傍水、风景优美,与港科大在香港清水湾的校园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居然有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也可能正是为此,南沙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印象。之后,我频繁往返于南沙和香港之间,在我读博的后半期,我索性在南沙常住下来,完成了我博士论文的大部分工作。当时很多港科大的同学觉得南沙有点远,有点偏僻。我却自得其乐,感受着南沙给我带来的那份平静。博士毕业后,我主动申请到港科大在南沙的研究院工作,直至今天。//南沙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充满了生机与机遇//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了她独一无二的优势。位于中国最繁华湾区的几何中心,南沙毗邻广州市区、深圳、东莞、佛山、中山,光是广深的经济体量都已经逼近5万亿。如此大的体量带给南沙海量的机会,也给我们这些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实现理想的机会。很幸运,我赶上了南沙蓬勃发展的开端时期,跟随着南沙的发展,我也慢慢地在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我是搞材料的,在南沙工作让我有很好的资源将我们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工业化产品。由于可在珠三角主要城市实现1小时内通勤,我们迅速与广州、东莞及深圳等城市的新材料企业建立了很紧密的合作关系及产学研体系。这几年,我们在新材料研究、产品化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另外,我们也利用南沙的发展优势大力开展新材料高端科技服务的业务,尤其是在电子封装及其可靠性方面,已服务了大湾区数家国际知名企业,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未来,我们会在南沙继续将香港科技大学大量原创性成果产业化,在大湾区实现工业价值。南沙近几年飞速发展,在科技、金融、交通、航运等方面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交通方面,近几年的变化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地铁4号线延长线的开通让广州市区的人们更频繁地到南沙来,了解南沙或在南沙居住,也让我们研究院的同事上班更便利了,普遍节省了20-40分钟的宝贵时间。两年后,随着快速地铁18号线的通车,南沙到市区的公共交通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至30分钟,这将大大加强南沙与广州市区的联系,为吸引人才及商业活动创造了极大的可能性。更让人兴奋的是,南沙庆盛高铁站也开通运营了,庆盛站是广深港高铁中的一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到深圳及香港的时间,为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随着南沙大桥的通车,著名的虎门大桥不再拥堵,节省的不只是时间,更增添了一份信心,让南沙名副其实地四通八达,高效通勤。当然,南沙交通的变化绝不仅仅如此,未来还会有高铁、深中通道、高速地铁、高速公路引入南沙,我无比期待。南沙中张开环抱欢迎五湖四海的有识之士,包容且贴心地让他们在这块热土上奋斗。我常常给我的朋友介绍南沙,我把她比作广州东南端的“希望之星”,是实现理想与梦想的地方。时间过得真快,南沙自贸片区已经挂牌5周年了,看着美丽而现代的南沙,我觉得我没看错这块地方。作为科技工作者,我希望南沙区可以进一步建设大湾区科技高地,发展一批具有世界级的高端科技服务团队,为大湾区原创性科技进步及产业进一步升级积累宝贵资源。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未来的20年是中国的20年,我相信,南沙会是中国那顶王冠上面最闪亮的宝石之一。【作者】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博士【摄影】刘伟【整理】南方+记者 宾红霞【作者】 宾红霞【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05:04刘江川(Jiangchuan Liu),1994年通过信息学竞赛入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99年以“清华大学优良毕业生”荣誉毕业;2003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获得香港青年科学家奖。 现为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学院终身教授,并获得大学杰出教授这一校内最高荣誉。
文/易扬每周坐船往返于香港、南沙两地,高民对此早已习以为常。2007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他便来到当时刚刚落户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并在后来一举促成了广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科研界开放。在过去的十一年间,高民一直尝试在科技研发与产业转化的鸿沟上搭建桥梁,如今更是游走在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的两个角色之间。“在推动科研成果对接产业这件事情上,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尝试的东西。”他说道。承担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双重角色跟人们印象中不善言辞的理工博士不同,出身计算机系的高民十分健谈。他专攻物联网技术方向,也是最早参与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筹建的人员之一,现在担任研究院的物联网研发部总监。高民和团队在物联网技术的落地应用上做过不少探索,曾为中国电信、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华为等企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从NFC支付到冷链跟踪等技术,先后获得了3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在近两三年,他们开始尝试直接推动科研成果的孵化落地。由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孵化的广州码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高民带领的其中一个初创团队。这家以感知技术为主攻方向的科创企业,主要提供基于微信的室内定位一体化解决方案,而该团队的技术应用已于今年2月在广州南站落地,截至目前累计使用已有几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高民的首次创业经历。早在1999年,他刚从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便与师兄合伙开了一家专做在线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公司,涉足最早的云计算概念。尽管同时承担了科研带头人与创业者的角色,但在高民看来,科研和创业是两码事。“科研本质是为人类创造知识,在做研究的过程中不大会考虑比如成本、适用性等因素,而这些东西在做产品时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甚至比创新更重要。”他认为,正是科研者与创业者两者迥然不同的思考方式,让技术研究与产业转化之间隔着一条天然的鸿沟。所幸的是,近年来包括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在内的一些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上做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让高民相信,在科研和产业间架起桥梁这件事情还有很大的值得探索的空间。促成超算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开放通过香港专才的输入计划,高民如今已成为一名拥有香港籍的高端技术人才。从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设立至今,他得以见证并参与粤港科研协作的进展历程。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南沙分中心面向香港科研界开放服务平台,便是由高民参与促成的。超级计算资源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常常用于大气、海洋、生物分子等复杂运动的模拟。“香港八大院校里的很多科研团队都要用到超级计算,但是苦于香港本地缺乏大型基础科研设施,做超算非常辛苦。”曾有一位在做科研的老师对高民说,他每次做超算只能通过硬盘拷下1TB的数据,让学生送到超算中心进行处理,再将算好的数据“人肉”带回香港。“如果让香港科研界得以分享广州的超算资源,不仅能提高超算资源的利用率,也将大幅提升香港科研的创新效率,这是一个‘多赢’的结果。”在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筹备建设之时,高民通过积极的沟通和倡议,最终成功促成南沙分中心架设专用数据通道到香港,实现了广州科研资源与香港科研界的对接。据悉,自2016年国家超算广州南沙分中心试运行以来,如今约有160个港澳科研团队使用该平台。这已经是高民到南沙的第十一个年头了。他还记得,初到南沙时,这里还是一个村镇模样。“当时我们都调侃南沙是个‘三无地区’——无超市、无的士、无巴士,”高民笑着说,“现在这里高楼越来越多,地铁、高铁也在兴建,慢慢有了城市的样子。”他也明显地感觉到,这几年南沙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高民认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内同城化的推进,将有更多的港澳籍科创人才选择来这里扎根发展。(通讯员:余丽颖)
近日,石门中学2016届校友、现南京大学学生凌浩收到了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获得了从本科跳过硕士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凌浩因出色的计算机竞赛成绩获得多所大学的青睐,其中就有来自德国和中国香港两地的学校可以供他选择。最终他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并获得学校的全额奖学金。今后,他将在香港科大攻读该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凌浩在南京大学的发展情况(部分):.连续三年获得本院拔尖班一等奖学金(全院每年仅2人)。.大学一年级被南京市外国语学校聘为信息班科任老师。.大二起被南京大学聘为助教,负责离散数学等四门学科的助教工作。.大三任南京大学ACM_CCPC队长兼助教。.被聘任为江苏省信息学省集训队选拔赛命题老师。.被聘任为江苏省集训队指导员。.大学三年一直作为南京大学代表参加全国、亚洲区及世界大赛,多次获得金奖。.18至19年度曾分别获得亚洲区域赛冠军和亚军,并作为参赛选手代表在全国总决赛上发言。.2019年3月被邀请参加(俄罗斯)大学生编程世界金牌精英选手集训营。.2019年4月参加第43届ACM_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葡萄牙)总决赛,喜获全球排名第13,并列中国参赛选手第一名,同时还获得全球最快解题单项大奖。凌浩感言:我曾经是石中理科有为班的一员,参加了石中的信息学竞赛提高学习组,师从江涛老师和梁冠健老师。在石中的三年里,我感受到石门中学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学校尤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虽然我很遗憾地未能在高中的省赛中脱颖而出,但在石中打下的扎实根基,使我在南京大学的拔尖人才选拔项目中勇夺第一,成功转到了计算机系的拔尖人才班,而高中竞赛的遗憾也在大学得到了弥补,我在ICPC的世界总决赛中夺得了全球第13名。我非常感激石中,石中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能让学生在高考中永争上游,还能让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后仍然具备相当的竞争力。石门中学为我们埋下一颗种子,从此树苗生根发芽,在未来的道路上给予我们终生的庇荫。来源:石门中学
近日,香港科大商学院联合零壹智库共同推出《袁老师访谈录》直播访谈栏目,聚焦在科技与商业领域,访谈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本期访谈邀请到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温维佳博士,话题为“听诊未来,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以访谈和主题分享相结合的形式,带大家深入了解“科学研究与政府决策”领域的新知识。本期嘉宾介绍温维佳,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温教授在微流控及芯片设计及制备、基于微流及纳流的POCT技术、微米及纳米生物材料,先进功能结构材料,软物质及光电子先进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成果,处于国际上领先地位。其主要成果均发表在国际一流杂志。迄今已发表了300 多篇SCI文章,被多次邀请在著名杂志编写评论文章,文章引用超过8000次。温教授已获得 18 项美国专利,40多项中国专利。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2013年担任农业部公益性项目“微流PCR项目”的首席专家。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项研究成果也已被成功转化并孵化了三间国家高新企业。以下为访谈全文:Part 1初识教授:初识核酸检测袁老师:在疫情初期,您带领团队就研发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新冠病毒检测仪。从取样到检测结果约40分钟内即可完成确诊。对于新冠病毒的检测,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一种是核酸分子检测,一种是抗体检测。目前,在国家的诊疗方案里,核酸检测是主要的确诊手段,抗体检测更多作为补充检测指标。您们研发的检测仪,到目前为止,还是核酸分子检测领域最快的是吗?您和您的团队是怎样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里,研制出如此领先的检测仪?温教授:我们现在的检测仪最主要的还是核酸分子的技术路径,从取样到检测结果约40分钟内即可完成确诊。首先我想纠正一点,这个仪器不是一天两天研发出的,我们是从2005年就开始做了相关研究。在2008年我们就开始做第一款All-in-one的检测芯片,2009年我们把微加热器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并发了相关文章,2011年时我们发表了第三篇文章。2016年我的学生高一博博士毕业,他表示要创办一间公司,希望将我们原来的成果转化,即深圳尚维高科,主要是做快速分子核酸检测,这是世界上现在比较少见的仪器,我们称为on-site (实时快速)检测。我们的要求是在25-40分钟之间完成核酸检测。至今公司成立了三年多,已经取得了EC等资质,是国家高新企业,也是深圳市的院士工作站单位。这一次新冠病毒出现以后,团队只花了几天时间研发完成了试剂盒,匹配我们的仪器。试剂盒是在几天之内研发的,而仪器本身不是。现在的病毒检测仪器目前有两款。一种包括试剂盒,芯片及PCR仪。做前处理以后,将DNA进行扩增,可以很快得到结果,操作难度也很低;另外一种是on-site,可以用一个箱子把所有的仪器、试剂及芯片及前处理器放到一个箱子里,它可以拖到任何地方做现场检测,最适合机场及海关检疫。袁老师:温教授,您是一位物理学家,您从小就对物理和动手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就动手做过捕鱼器、组装过自行车、收音机,配过钥匙等。请您用非常简单易懂的语言,介绍一下您的专业和科研领域吧?温教授:我现在的专业主要是涉及软凝聚态物理,涉及很多新材料,比如智能功能材料、超材料、生物材料以及电子通讯材料。除此之外,也做一些智能制造的研究,涉及仪器和关键部件的研发。袁老师:2014年,您也是站上了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讲台,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那当时是什么项目,获得了如此的殊荣?温教授:当时我们的获奖题目是"巨电流变液"的项目,主要是涉及新材料,它是一个智能软物质材料。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平常这个材料是液体,像牛奶,当你加电场之后可以从液体变成固体,去掉电场之后又变回液体,是一个状态可逆的材料。它的用途主要是用于智能减震系统,比如越野车要爬坡下槛很不舒服,有了我们的减震器就可以坐得很平稳,可以自动来调整你的减震阻力大小,这样的话,开在山坡相当于坐在沙发里一样舒服。另外,下一代的人工骨关节也可以用这个材料。袁老师:温教授,您被誉为新材料研究领域的杰出“魔术师”您攻坚下来很多的科研项目和专利,现在回想起来,最难的是哪个?温教授:我记得有两个最难的时刻。第一个是2014年获奖材料的研发。从1992年开始做基础研究,一直做到2000年,花了8年时间把基础研究的材料性质搞清楚,直到2003年发现了新材料,基本是花了8年时间把这个事做起来;另一个是电磁波材料,这个是2000年开始在科大做的项目,可以说那几年我每天晚上工作到12点甚至通宵,因为做起来后实验不能停。Part 2访谈嘉宾主题分享:科研教授的硬核创业之道袁老师:在创业的浪潮中,最引人注目的和最受期待的,是拥有高科技项目的科研工作者。教授,无疑是拥有最多高科技成果的顶尖科研人员。我们也看到,一些高校也纷纷出台一些政策,鼓励或支持教授去参与到创业中去。那么在创业项目中,温教授推荐创业项目应该有的特质是什么?又不推荐哪些项目去创业呢?接下来,我们就请温教授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硬核创业之道!温教授:一般的课题首先要有原创科技,原创科技一般是从你发表的文章和你的发明创造开始。做教授的第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把学生教好,把书教好;第二个是在教书的同时还得把研究做好,你的文章要在全球顶尖杂志发表。首先你要知道创业的项目的特质,有四个最重要的特质:第一个是原创性,第二个是独特性,第三个是先进性,最后一个是持续性。原创性-即你的成果是从原始idea开始,它是非常特别的发现,别人抄不了。独特性-即你的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和人家不一样,这是你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先进性-即使你的成果很好,但不能转化也不行,所以工艺尽量简单,设备不要太贵。持续性-即你必须要不断的研发,不断的引领这个领域的前沿,这需要教授和学生长期研发,也就是说产品要有迭代性。关于不要做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周期太长,花销太多的不要做;第二个是产品不能迭代的这种创业不适合,它是短期的行为;第三个需要拿证的、需要强制性的国家认证,比如药、医疗器械这些就不适合创业。袁老师:您现在有三家企业,能不能介绍一下您这三家企业都是做什么的?温教授:第一个公司-华科创智。现在是深圳市的明星企业,我们现在做了全球最大的纳米银线的生产及透明导电膜生产线,可以做110寸的电子会议平板,可以书写也可以触屏。第二个在重庆的禾维科技,是做智能玻璃的高科技公司。这个玻璃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它在通常情况下是透明玻璃,当夏天阳光很强的时候就变成磨砂玻璃,可以把直射光变成散射光,阻挡光的侵入,我们称为智能环保玻璃。第三家公司是刚才讲到的深圳尚维科技,主要是做分子诊断的。这几家公司都不完全一样,是交叉学科的集成,这三家公司也都是国家高新企业。Part 3问诊未来:广州校区一览袁老师:如果分别用一个词去形容香港清水湾校区和广州南沙校区的话,您会什么词?温教授:清水湾校区是依山傍水,幽静大气,适合学生苦读,教授苦研。南沙校区,我认为今后一定是世界一流的校区,非常漂亮,学科设置是交叉学科,基础和应用并进,服务大湾区,一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个词总结:“高大上”。袁老师:我们看到现在温教授还有一个新身份-香港科大(广州)功能枢纽署理院长,您能介绍一下,功能枢纽是什么意思吗?您作为功能枢纽署理院长,主要负责什么方面的工作?广州校区现在的发展进度大概是什么样的吗?我们的广州校区与校本部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吗?温教授:枢纽是可以互相交叉,我们有4个枢纽(function 、information、system、society ),这几个枢纽中每一个枢纽里包括四个学域, 这16个学域在不同的hub,每一个枢纽里也是完全融合的交叉学科。广州南沙校区是跨学科融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尝试,是一种新型大学的模式,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这种跨学科的、未来型的人才。目前建设进展很顺利,基本主要规划已经做出了,很快会施工。另外,很幸运的是今年我们要开始招第二批新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希望大家可以推荐合适的人来香港科大求学,我们希望一起把科大南沙校区建设得更好。袁老师:我们这个系列也是问诊未来院长系列,所以我们也要请院长都来给我们问诊一下未来。我们想向您问诊的未来是您觉得在物理学领域,未来最大的突破是什么?我们广州校区的未来又会是如何?温教授:物理学研究的领域太多了,我认为从物理基础研究开始到应用,离不开新材料、先进材料。以后新材料是物理方面的新突破,各种新材料出来,我们的时代就不一样了。关于广州校区,我一直和几位教授讨论,以后广州校区是“科学有高度,应用有前景”。我到全球很多学校都去访问了,我感觉香港科技大学可以有很多的自由空间做你想做的事。我们可以招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很难做到。香港科技大学从清水湾校区到广州校区,都是非常创新及上进的,我很希望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Part 4互动问答:全方面了解教授袁老师:我们在留言区中也选出了一些问题来和教授探讨。有一个问题是跟您的检测仪比较相关的,观众说今天刚看到一个新闻,由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开发,采用快速增加遗传物质的技术,除去采集样板和检查前处理的时间,只需15分钟就可以得到结果,此外,这个设备体积小,方便携带,可以同时检测4人的样本,一台机器的价格大约为几百万日元,不知道这个检测设备靠谱吗?温教授:不能说人家不靠谱,但有一个标准,核酸检测仪是40个cycle,大家可以算一下40个cycle花多少时间,一般的加热器不可能做那么快,可能它是恒温PCR,即等温PCR,温度不会变,一个cycle从90、50、70多度循环一次,一个cycle里面每个温度要停留一定时间,所以可以算一下40个cycle需要多少时间,15分钟能完成吗?但我们可以理解为有可能大家采取的技术路径不一样。袁老师:还有人问到您的检测仪现在已经市场化了吗,可以买到了吗?温教授:可以买到,现在已经市场化了,我们的公司叫深圳尚维高科,最近也有很多国外的经销商和厂商希望和我们合作。袁老师:还有人问广州校区预计多久能完工?温教授:2022年9月,全校师生入住,新校区开学。袁老师:还有一个关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香港科技大学是否有转化的科技转化生产力的机构?温教授:我们有TTC(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技术转移中心,可以通过TTC转化,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每年有52天可以忙自己创办事业的公司,这是香港科技大学的特点。袁老师:请您以大家都听得懂的方式简要介绍一下采用芯片测试核酸的原理。温教授:举个例子,一般的核酸检测仪是一个大的加热台,可以测96个样品。把这么大的加热台加热,因为热容量比较大,加温很慢,散热也很慢。整个循环需要时间很长 ,一般的大型仪器不能做快速检测,这是热容量决定的。我们的芯片是微芯片,它的传热很快,热容量比较小,可以快速的进行循环。这里面有两个技术,一个是加热技术,第二个是芯片技术。袁老师:感谢观众们的提问。接下来就进入到我们今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快问快答环节,我们也是准备了几个有趣的问题,请温教授回答:袁老师:温教授,我知道您是重庆人,重庆人能吃辣。您能吃辣吗?如果吃辣椒的水平在1-10级的话,您是几级?温教授:很能吃辣,第五级。袁老师:听说您很会做菜,您的拿手菜是什么?温教授:麻婆豆腐、鱼香茄子、回锅肉、粉蒸肉。袁老师:如果一个高中学生在选择大学的专业,您会怎么劝他选择物理专业呢?温教授:如果人不是足够聪明,我劝他还是不要报,因为太枯燥。袁老师:您是工作狂吗?温教授:我不是,我也经常去走一走、玩一玩,但日常基本是早出晚归,因为在办公室研究的事情太多。袁老师:您是运动达人吗?最爱什么运动?温教授:主要是游泳、跑步,以前也打篮球,现在不行了。袁老师:香港科大校园里面最美丽的风景是哪里?温教授:从我办公室往外望去就最美丽。袁老师:您现在的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温教授:现在的梦想就是有时间睡个好觉。主持人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创业路上,除了必要的管理能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公司的核心技术。回观温教授的硬核创业之路,各位创业的伙伴们可以深入了解温教授给我们分享的四件法宝,原创性、独特性、先进性和持续性缺一不可。正如温教授所讲,新时代需要的是知识融合的未来型人才,站在新时代的前沿,香港科大即将落成的广州校区也将在学科融合上走出开创性的一步。让我们一起来期待吧!End.「《袁老师访谈录》下期节目预告」3月11日(周三)20:00,我们邀请到了WeLab虚拟银行董事局主席、香港科大商学院前院长、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前局长陈家强教授,与我们分享“科技铺就创新之路”!
信息时报讯(记者 欧嘉福)12月10日,广州举办“链接世界 智汇南沙”新闻发布会。记者现场获悉,南沙将在海交会举办前夕,于2020年12月14日在南沙越秀喜来登酒店举办2020“链接世界 智汇南沙”人才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州南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一批优秀创新创业者及优秀人才团队项目落地南沙。据介绍,该活动面向全球传播,以线上线下结合、海内外协同的形式,实现海内外精英人才“百人同行、千人同屏、万人在线”,面向全球人才传播南沙省应。活动期间,将聘用一批人才大使,促进“以才引才”;签约国际高端猎头机构,促进“市场引才”。以此为契机,南沙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人才特区建设,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职业资格认定,赋予用人单位更大自主权等方面先行先试,构筑集聚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创新高地。活动亮点亮点1:发布广州南沙国际英才需求榜单。其中已正式动工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首次面向全球揽才,拟招聘400名博士后、研究助理教授,以及800名行政岗位职员。亮点2:发布“南沙集聚国际英才20条”。为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南沙提出的“加快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要求,南沙积极探索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和体制机制,制定了《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国际英才20条措施》,彰显南沙积极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的决心和信心。亮点3:颁发2020南沙高端领军人才证书和安家补贴。2017年,南沙制定“1+1+10”产业政策体系,印发《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其中实施高端领军人才计划,对高端领军人才予以200—1000万的安家补贴,同时配套创新创业团队支持及人才服务保障等措施。本批次共为69人颁发高端领军人才证书,其中杰出人才12人,优秀人才32人,青年后备人才25人。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香港博士奖学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 HKSAR ,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的研究奖学金委员会( RGC,Research Grants Council )创立 , 旨在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来香港攻读博士项目 。这个奖学金,主要针对博士项目申请者, 要求硕士学历学生(包括授课型硕士)或条件优秀的本科学历学生),申请人应表现出优异的学术表现、研究能力/潜力、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申请人,如欲申请香港八大(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的全日制博士生,不论其原籍国、过往工作经验及种族背景,均可申请。每年这个奖学金都会有所调整。2019年的金额是每个月25100港币。因为这个奖学金比较高,每年全港也只有大概250个名额,所以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申请截止时间是每年十二月一号。这个奖学金需要单独申请。合格的申请人,先在博士开放时间(如2020年9月1日,须于香港时间2020年12月1日12:00前),先通过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电子系统(HKPFSES)在网上,向研究资助局提交初步申请 ,以取得香港专业进修的学院的参考编号,然后才可向其理想的大学递交博士入学申请。可在一间或两间大学选择不多于两项课程/学系攻读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