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4日,以“人工智能无所不在”(AI&ALL)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广东)人工智能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沙举行,超过600位国内外行业大咖和专家将齐聚南沙,多名国内外院士为人工智能产业下一步发展把脉问诊、贡献智慧。记者从会上获悉,港科大广州校区将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助力湾区人才培养。多名院士齐聚广州献计献策峰会采取“1+5+3”模式,包括一场高级别主题大会,5场平行论坛和3场专业论坛。10月24日举行的主题大会,多位国际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将围绕主题献上9场精彩的演讲。大会还进行业内重要影响力的技术和产品发布,举行重大项目及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并对多个开放创新平台进行授牌。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将云集广州。重磅嘉宾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郑南宁、潘云鹤,英国皇家学院院士Wendy Hall(温迪·霍尔),美国通用人工智能会议主席Ben Goertzel(本·戈泽尔),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朱松纯,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Pascal Fua(帕斯卡·福亚),以及周曦、张顺茂、杜兰、张迪煊、叶甜春等人工智能业界及学界领军人物。人工智能怎么走?大咖们这么说潘云鹤:AI带动中国进入高质量快速发展期“我们相信,中国AI技术与产业一定能够促进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走向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快速发展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潘云鹤表示,AI2.0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中,其发展方向包括大数据智能、群体智能、跨媒体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应用方面,包括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潘云鹤透露,中国的数字经济体量是全球第二,但我国数字经济的工业渗透率低,仅17%,发展潜力巨大。那么AI2.0和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应该如何进行?潘云鹤认为,中国工业智能化发展有5个层次,分别是工厂运行智能化、企业经营智能化、产品创新智能化、供应链接智能化、经济调节智能化。高文:发挥大湾区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提出,大湾区应发挥区域政策与产业优势,为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贡献核心要素。人工智能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进入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第三阶段,大量企业、投资界进入该领域,对产业发展会起催化剂作用。他强调,我国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四大优势:拥有强有力的战略引领和政策支撑、海量数据资源、丰富的应用场景、具有潜力的青年人才快速成长聚集。但也存在四个薄弱环节:基础理论和原创算法存在差距、高端芯片等基础薄弱、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还没有形成、高水平人才不足短板。如何发挥广东优势补短板?高文认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助攻关键核心技术,强化科技应用开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湾区优势明显,具有经济实力优势、体制机制优势、区域优势,对国际化人才有很好的吸引政策。”他建议,广东可以建设开源的托管平台,打造人工智能开源开放平台与大装置。广东应通过发挥大湾区的优势,补齐开源平台短板,使人工智能在中国能更好发展下去。何积丰:可信AI须具备与人类智能类似特征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生活已被人工智能渗透,然而人工智能是否可信?何院士表示,一次调查显示,只有41%的人表示应该信任完全自动驾驶的车辆的,只有17%的人表示应该信任完全自动化技术来管理财务,只有6%的人表示应该完全信任没有人工参与的自动医疗诊断。他认为,可信的人工智能必须具备与人类智能类似的特征。人工智能已经用在很多地方,比如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语音识别。但现在人工智能基于机器学习理论,行为存在不可预测性。他表示,可信人工智能应能自我反省、自适应性、透明性、可解释性与公平性。他建议对环境建模,对智能模块进行形式化描述。郑南宁:未来实现全自动驾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郑南宁聚焦无人驾驶。“我们的目标就是实现全自动的驾驶。”郑南宁在现场展示了无人驾驶智能车的基本技术框架,这同时也是在推进无人驾驶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一一实现的任务。郑南宁认为,实现完全自主驾驶面临的挑战包括:复杂交通场景的“周密感知”、预行为理解、“意外遭遇”的应对、网络安全和人——车的交互。Dame Wendy Hall:加强全球合作培育更多AI人才“中国在引领人工智能潮流,所以我来到了广东。”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ame Wendy Hall表示,美丽中国有很多人工智能的机会,要抓住人工智能的机会,希望人工智能提高我们的生活。她非常认可人工智能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并认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但她也提到,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社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候必须更加小心细致,思考如何能够更加安全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作用于社会。在英国有很多人工智能创业企业,有人担心人工智能会导致失业,她提出要考虑如何培养人们的新技能适应工作。她建议加强全球合作,同时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李德纮:中国在人工智能大赛中占优“如果把人工智能比喻为一场大赛,那么中国在这场大赛中占优。”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李德纮表示,今年1月来到广州全职,之前在新加坡高校工作二十年。之所以来中国,因为人工智能行业方面中国拥有巨大优势。中国对于教育重视,储备了大量人才,这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需求巨大。“在国际上多个主要人工智能领域,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丰富,已经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带动了人工智能复兴。”比如移动支付已经普及,改变着生活,这些便利化应用会导致人工智能应用带来大爆发。港科大广州校区将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本次论坛,粤港澳大湾区元素更为突出。9月26日刚刚开工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下一步将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利用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参加论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港科大在人工智能多方面取得了成就。港科大广州校区预计2022年招生,未来做什么?他透露,港科大广州校区将研究生先行,2026年招生规模达到4000位研究生,未来十年招生规模达到1万名,其中包括4000本科生和6000研究生。倪明选表示,广州校区将实行新型教育培养模式、新学术架构。香港校区和广州校区未来一样重要,实现学科互补。“广州校区不是香港校区的分校,会实现差异化发展。在广州校区不会重复港科大传统学科,而是会发力交叉学科,打破院系边界。”据透露,考虑设置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如机器人与自动化学科、智能制造学科、智能交通学科等。未来师资配置上,也将实行多导师制,打破传统边界,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港科大将选派资深教授前来广州,很多教师乐意到广州,同时全球招聘已经启动,所有的教授都是跨学科聘任。”他提出,新校区未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高端人才培育和产学研转化,尽快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至关重要。为了整合产学研资源,未来霍英东研究院将并入港科大广州校区。港科大广州校区将是零排放的先进校园。“希望港科大为大湾区培育高端人才尽一份力。”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张顺茂谈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张顺茂首先以电力的检修为案例。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直升机上,电力工人不再需要辛苦爬竿进行检修,整体检修效率提高了80倍。目标: 南沙剑指人工智能城市典范目前,南沙已有四大智能产业平台——广州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云从人工智能视觉图像创新中心和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南沙还在2017年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母基金,“真金白银”支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据悉,下一步,南沙将通过建立跨部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协调机构、不断适时出台南沙人工智能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及实施细则、优化人工智能扶持基金、加强法律法规研究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和开展监督评估等实实在在的举措,进一步夯实南沙人工智能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抢占全国乃至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重点发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软件、智能芯片、智能服务型机器人、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领域及方向,打造人工智能人才高地、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创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环境,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化进程,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形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城市典范。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黎旭阳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赵碧莹
9月26日上午,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重点项目建设动员会举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和广州南沙科学城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两项目正式动工。动员会宣布,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备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这将是一所怎样的大学?会怎样招生?培养什么学科人才?你想知道的,有料哥都替你问了!港科大(广州)将如何办学?当天上午,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庆盛枢纽地块西北角,挖掘机轰鸣。面积约1.13平方公里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式动工。时光回溯,2018年12月21日,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及广州大学签订三方协议,合作建设港科大(广州)。从去年签约到正式动工仅用了10个月时间,可见广州和港科大之间合作的诚意。要了解这所大学的办学特色,首先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港科大?翻开港科大的履历,就能窥一二。●港科大履历这所大学学虽然年轻,但实力不容小觑。1991年创校的港科大,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其科学、工程、商业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达世界一流水平。再来数一数港科大近年来的排名:2019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顶尖350所年轻大学排名第一凯洛格——港科大EMBA课程于2007—2018年间九度荣登“金融时报”全球EMBA课程排名榜榜首2018年度全球大学就业能力调查及排名16(位列大中华区之首)2020年度《QS全球大学排名》全球顶尖1000所大学排名32此外,与全球逾250个学术及研究合作伙伴签订协议,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副其实的牛校!在广州南沙设立的港科大(广州),又当作何期待?有料哥获悉,港科大(广州)是由广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合作举办的一所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办学特色港科大(广州)在办学方式上也颇有特色。将实行研究生先行、多导师制的新兴教育培养模式,同时通过选派港科大资深创校教授、全球招聘、鼓励跨学科聘任等方式,遴选一流教学人才。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教授此前表示,在大湾区发展视角下,港科大有更宽广的发展契机,这是港科大(广州)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港科大方面称:拟建的广州校园不会重叠清水湾校园已提供的学科,而会专注更多的跨学科主题,相互补足。课程设计将围绕信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研究范畴涵盖数据科学、机械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新兴和前沿领域。有料哥了解到,港科大已于本年度率先在清水湾校园推出先导计划,先行招收了106名研究生,试行港科大(广州)拟设的课程、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招生方式在招生上,新校园首阶段将先招收研究生,待条件许可后也会招收本科生。校园建筑风格将与港科大一脉相承,还将参照国际标准及传承港科大可持续智慧校园理念,依水而建,与建筑共融,致力创建绿色智慧校园。新校园亦将在大学广场放置一个与清水湾校园一样的日晷雕塑。●建设进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进展也是网友关注的焦点。有料哥拿到了港科大(广州)的建设日程表:8月初,港科大选取美国设计团队KPF开始启动校园设计工作;8月底,南沙区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019年底完成校园首期场地平整;预计18个月内完成校园首期建设工作。港科大“联姻”广州,探路大湾区产学研一体化港科大(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港科大(广州)将为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注入更多国际化的创新要素,辐射大湾区内城市群、驱动创新发展。摊开地图,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规划面积803平方公里,其中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60平方公里。而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庆盛枢纽区块,是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7大区块之一,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其功能定位为泛珠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区,粤港深度合作园重要组成部分。此前,港科大(广州)明确落户南沙,港科大校董会主席廖长城就公开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要打造国际科创中心,产学研合作是其中重要一环,“让港科大科研优势在广州落地生根”。对于香港而言,港科大(广州)同样将促进香港与大湾区内各个城市在教学产研上有良性互动,加强知识转移,弥补香港高科技制造产业的不足,促进科技与商业协作,创造双赢。港科大(广州)不仅能为产业实践提供新动能,作为青春汇聚的开放场所,同样能让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史维认为,大湾区有许多在国际上有地位的工业和产业,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群体,香港科技大学的角色,应该是一个开放、创新、跨学科的联络员。“将这些领先的工业与商业全方位和学术研究联络起来,通过大湾区的产业实践培育大湾区创新人才。”港科大“牵手”广州,早有先例。作为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和他的创新团队在5G智能无人船领域不断发力,茫茫海面上惊涛骇浪,无人船却能不受影响继续工作,这项“黑科技”背后正是吕冬团队的研究成果。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位于广州南沙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吕冬更愿意将其称之为梦工场。港科大(广州)能释放出怎样的粤港合作动能,令人期待。港科大(广州)所在的南沙,同样在谋划粤港深度合作。广州携手中科院,签约4个月后明珠科学园即动工提到产业支撑,不得不提的就是科技创新。旨在成为综合型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的南沙科学城,今天也迎来了重大进展——核心区明珠科学园正式动工。南沙科学城是广州举全市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向科技创新的“高、精、尖”迈进的重要一步。今年5月,广州市与中国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协议,决定共同推进广州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建设。此次开工的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定位为南沙科学城的核心区。从5月份签约,到9月底动工,短短4个多月的时间,合作便进入实质性阶段。广州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南沙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三城一区”创新核的决心,令人期待。迎来重大进展的南沙科学城,与坐落在珠江东西两岸的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中子科学城以及中山翠亨科学城傲立于珠江口,正努力通过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协同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有港科大加持、南沙科学城建设蓄势待发,未来的南沙,不应只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文章来源:柳时强 宾红霞
11月17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广州拉开帷幕。当日下午,“智绘未来”世界湾区高等教育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论坛上,与会官员、专家、学者,围绕高等教育和创新创业等议题展开讨论。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湾区与大学要双向赋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做了题为《推动湾区高教发展 打造全球创新高地》的发言。吴岩认为,眼下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并引领这种变局。他说,世界几大湾区都是名校云集,比如纽约湾区有哈佛大学、康奈尔大学、耶鲁大学,旧金山湾区有斯坦福大学,东京湾区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粤港澳大湾区也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湾区跟大学要双向赋能,促互动、促融合、促共荣。”吴岩认为,现在中国高等教育界正在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新医科建设、新农科建设和新文科建设,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释放“四大红利”,即工程师红利、健康红利、生态红利、文化红利。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将于2022年9月开学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倪明选以《粤港澳大湾区推动香港科技大学2.0》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说,明年香港科技大学迎来建校30周年。现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生就要入驻新的校园。“办个漂亮、宏伟的校园并不是很难,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广州校区要做些什么?”倪明选说,从2018年开始规划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时,他们就想做一些香港科大之前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他说,香港科大清水湾校区和广州校区要增效互补,以推动港科大的未来发展,并迅速为大湾区培育国家急需的多元化高端人才。倪明选透露,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模式是“融合学科”,其学术架构不叫学院,而叫枢纽。届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会成立4个“枢纽”:第一个是硬科学方面的功能枢纽学术领域,如材料、微电子、海洋能源等;第二个是软科学方面的信息枢纽学术领域,包括数据计算等;第三个则是系统枢纽学术领域;第四个则是社会枢纽学术领域。倪明选表示,香港科技大学的两个校区学位含金量是一样的。“我也希望我们培养的这些研究生能够留在大湾区,参与大湾区的蓬勃发展。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林霞虹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高鹤涛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张影
BestU今天要给同学们说一个大事:香港科技大学要在内地建立分校区啦!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细节即将出炉,香港科技大学证实,拟于广州南沙区高铁庆盛站旁筹办分校。港科大作为香港前3的大学,在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一直有不错的成绩。香港科技大学在《2018泰晤士报全球年轻大学排名》中,世界排名位列榜首;而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世界排名30;在2017年全球就业能力大学排名中,排名12.港科大此举,可谓既解决了本身香港地少人多扩建不易的困境,也突破了港科技既有一个总校模式。建立分校的新模式必将带动香港新一轮的教育热潮,并催生大批全球精英学子就读。1、港科大为什么在广州建分校?据《星岛日报》报道,9月即将接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史维透露:开办分校并非因内地资金充裕,而是想增强港科大本校欠缺的部分,期望分校与本校发挥协同效应,促成学生以至香港与大湾区内城市的良性互动,创造双赢。此外,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论坛上,香港科大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吴逊认为:合作办学能利用三地资源优势,突破现有发展瓶颈,如香港院校在科研经费、生源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可获更长远支持,内地大学则可通过跟港澳院校合作提高国际化水平。在签约仪式上获悉,广州市将给予建设、办学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及校方,以全校之力推动学校落户南沙开展合作办学。广州校区也将建一个与香港本部校区一样的雕塑“日晷”,表明这两个校区的重要性是一样的。2、港科大分校会建在哪里?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选址南沙,邻近高铁庆盛站,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科技大学本部面积的两倍。今年10月份,广州市国土规划委公布的一份关于南沙庆盛区块的文件显示,广州在该区块西部的沙湾水道旁,规划了大片的高等院校用地。根据规划显示,广州地铁四号线将行经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且设有公共交通站场等用地。这个广深港高铁,就是那条香港一直热议的港高铁,而庆盛站距离香港西九龙5站路,35分钟;距离广州南1站路,13分钟!使得科大本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及科大位于南沙的霍英东研究院构成了便捷的生活圈,有利三方的紧密合作和交流。3、未来办学定位是什么?科大校长史维教授称:“希望将港科大(广州)打造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国际先进大学的模式办学。新校定位为与科大具同等质量和水平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术院系架构不与科大重叠,而是互补优势。新校位处广州市最新规划的高端科技园,科大生的科研成果及创新意念不但可透过当地完善的高科技产业链进行转移,两校学生更可共享实验室及科研设施,彼此交流,这对促进大湾区和香港地区科研的发展将带来莫大的裨益。根据协议,新校将以英文为基本语言,首阶段先招收研究生,计划将在校研究生逐步增至4000人。科大教务委员会将负责新校的课程审批及评议,以确保新校的教学质量和大学政策符合科大办学的理念和原则。新校课程将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大湾区的发展需要,专注不同的跨学科主题。4、何时开始招生?目前该校广州校区正在向教育部申请建校批文,如果短期内顺利拿到批文的话,预计三年之内可以招收第一批研究生,而校园仍将继续建设。5、内地生怎么报读港科大?香港科技大学2019年內地本科招生工作已启动。根据其官网的公告,以择优录取方式招生,综合面试表现、高考成绩、综合素质等择优而录。另外,申请人的高考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而高考外语语种并非英语的申请人,必须具有有效和达标的英语考试(如:雅思、托福等)成绩。该校以独立招生形式在内地招收本科生,香港科技大学所发的录取资格跟申请人在内地所获的其他录取资格并没有冲突。因此,建议获邀请的申请人务必出席面试,以免失去被录取的机会。将于2019年6月28-30日在北京、广州及上海举行面试。各省市的面试分数将于6月25日起陆续公布。敲黑板!港科大的面试形式香港科大非常注重同学的综合素质,包括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应对与沟通能力等。面试也会着重考察同学综合素质。面试以英语、小组形式进行,除“理学士(综合系统与设计)”课程外,每组面试时间约30-45分钟,具体内容没有特定范围,时事、生活到个人兴趣都有机会成为面试题目。面试时,同学阐述理念观点立场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并有逻辑性。在小组讨论的互动中,展现自己,尊重他人。面试后,学院代表将会介绍其本科课程特色、学习内容、学生活动及毕业生出路等,同学亦可以藉此发问问题,此环节约需30分钟。相信随着新校区的开设,港科技的教育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每年考虑港科技的同学可能也会有更多机会进入港科大哦!
招聘资料显示,新校区坐落在广州市南沙区庆盛区块的港科大(广州)面积达1.13平方公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第一期建设将于2022年秋季前完工。该校区的设计规模可容纳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总数将达到10000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不会重叠香港清水湾校区已提供的学科,而会专注更多的融合学科主题,与港科大本校区相互补足。课程设置将围绕信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研究范畴涵盖数据科学、机械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金融科技等新兴和前沿领域。将设16个前沿融合学科领域公开资料显示,港科大(广州)正面向全球招聘以下融合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从教授、副教授、到助理教授。招聘的人员数量和等级将随着学科发展变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重点为融合学科,与港科大本校区的学科互补,但不重叠。将规划建设4个融合学科枢纽,下设16个融合学科领域。功能枢纽下设可持续发展、能源和环境、大气与海洋工程、先进材料、微电子和传感技术4个融合学科领域。信息枢纽下设数字化媒体与艺术、未来通讯网络、数据科学及分析、人工智能4个融合学科领域。系统枢纽下设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生物医学及生物医药工程、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4个融合学科领域。社会枢纽下设金融科技、城市管理与设计、创业、创新及管理、MBA+ 等4个融合学科领域。英语会是港科大(广州)的基本工作和教学语言。港科大(广州)致力于员工多元化并为所有员工提供公平机会。收入在国际高校间具高竞争力在校区发展的初期阶段,港科大更鼓励拥有跨学科研究和项目经验的教授和副教授的高级职员应聘。上述跨学科领域的负责人将与清水湾校区同事通力合作,为新校区的全面运营做好准备。成功获聘的教职员将先执教研究生课程,并对他们的专业进行管理。应聘人员须取得博士学位,并公开发表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刊物。高级教职员应拥有一定的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愿意为学科、社区和公众提供服务。资料显示,聘任成功后收入水平在国际高校标准内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并将随资历和经验进行上调。学校将为教职员提供充裕的研究经费,先进的实验室和精良的科研设备。申请资料包括:一、完整简历;二、课题研究、教学和服务的陈述;三、五份PDF版本最有代表性的出版物;四、三位推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申请资料可酌情加入2-3份推荐信,不强制要求。2020年3月开始接收简历,直至所有职位招满。申请资料应发送至各个中心对应的邮箱地址:Function Hub(功能枢纽) – gzrecruitFUN@ust.hkInformation Hub(信息枢纽)– gzrecruitINF@ust.hkSystems Hub(系统枢纽)– gzrecruitSYS@ust.hkSociety Hub(社科枢纽)– gzrecruitSOC@ust.hk招管理人才推新校区建设除了教学人才,港科大(广州)正招聘高级管理人才。港科大(广州)中央行政办公室(Central Administration Office)作为大学筹建广州校园的综合协调部门,负责招聘高品质高效努力的管理人才,协助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整体建设进程。聘任人员将为港科大(广州)理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和各部门提供全方位的行政管理、秘书和执行服务,包括文件起草各项规章制度和会议纪要;计划和执行项目及活动;作为窗口单位与校内外相关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推进新校区的规划、筹备和正式建设成立工作。聘任人员可能需要在清水湾校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频繁往返。应聘条件包括:一、拥有大学学位;二、拥有6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有高校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经验较少的应聘者可考虑担任初级职务;三、熟练掌握英文和中文,包括书写和口语;四、良好的沟通、分析和人际交往能力;五、恪尽职守,能在重压之下独立完成工作。入围者将收到笔试通知。感兴趣的申请者可将简历和期望薪酬,通过邮件方式送至港科大(广州)人力资源办公室邮箱,邮箱地址为:gzrecruit@ust.hk。2020年3月开始审阅申请,并持续直至职位招满。招聘资料显示,自建立于1991年,香港科技大学便将自身定位为教学和研究并重的研究型大学。经数十年发展,港科大在教育、知识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上做出卓越贡献。拥有国际高等教育的顶级资源,港科大将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力量建设,重视在广州市开办新校区的珍贵机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先导计划公布香港科技大学正式公布港科大(广州)先导计划,招收2020/21年度港科大(广州)先导计划研究生,目标招收不超过150名全日制硕士(MPhil)或博士(PhD)研究生,成功入读的学生将获得大学提供的研究生助学金,在今年9月前往香港清水湾校区就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课程。广州校园不会重叠清水湾校园已提供的学科,而会专注更多的融合学科主题,相互补足。课程设计将围绕信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研究范畴涵盖数据科学、机械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和金融技术等新兴和前沿领域。记者从发布计划详情了解到,2019年已有首批先导计划学生入读,总人数约100人。第二批学生入读将于2020年启动,总名额为150人。申请学生将根据四个枢纽下设的融合学科领域,以及自身的学术背景和兴趣进行申请。由于融合学科设置,先导计划的学生会由有不同专业的两位导师进行指导。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申请需在大学网站上进行线上申请,其他方式递送的申请资料将不被接受。所有申请学生需满足大学招生资格和英文入学资格。先导计划的学费和入学程序与清水湾校区均保持一致。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设投入使用后,先导计划研究生将转至新校园继续完成学业。在开学后,先导计划的部分学生将依据各学科领域的项目需求,到南沙区的广州市霍英东研究院启动校园进行项目研究。公告材料显示,待教育部正式批准港科大(广州)课程以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学生将可分别在清水湾校区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取得相应的学位证书,但学生必须满足两个校园学位的毕业条件。先导计划申请开始时间为2020年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3月15日。申请程序需在 pg.ust.hk/gz 上完成。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 罗瑞娴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 罗瑞娴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宽伟
2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一期工程发布了两条招标公告,对核心建筑、配套建筑的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分别进行公开招标。一同发布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披露,港科大(广州)计划自2022年开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将在重点交叉学科领域,先行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最终达到10000名在校生规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最终招生规模10000人 研究型学生占六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港科大(广州)计划自2022年开始正式招生,首六年将在重点交叉学科领域,先行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一期研究生达到4000人;港科大(广州)原则上在正式设立后的六年内开展本科生教育。最终达到10000名在校生规模,其中研究型研究生6000人,本科生4000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一期项目合计总投资估算约为958542.6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606116.71万元,建设用地费352425.97万元。港科大(广州)学生同时享受双学位项目拟建设地点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庆盛枢纽片区,规划用地面积为7.98平方公里。根据学校定位,探索合作建设一所交流互融的世界一流湾区大学。港科大(广州)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全国和全球招收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实施全程培养,授予港科大(广州)的学位。同时,港科大(广州)学生也注册为港科大学生,授予港科大的学位。学科设置方面,港科大(广州)将结合国家对于“新工科”、“新理科”,以及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参考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经验,先行在可持续发展、数字社会、数据科学及分析、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生物医学及生物医药工程、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创业、创新与管理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交叉学科领域,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教育、科研和科技成果转化。教学语言上,以英文为基本工作语言和教学语言,以把港科大(广州)建设成为与港科大同等质量与水平的国际一流大学。研究生、本科生年度学费10万、15万港科大(广州)正式设立后的办学经费,包括运营、人事、教学、设施设备和基本的科研经费等,将通过政府财政支持、学费收入、社会捐赠等多途径筹措。报告还进行了收入估算,研究生及本科生年度学费分别为10万元及15万元。假设所有学生于校园住宿,学生宿舍每月租金为1200元。职员宿舍租金为薪金的10%。按照上述标准计算,预计2021-2030年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总收入为53.8亿元。其他收入(学生住宿杂费和职员宿舍租金)约19亿元。来源:南方都市报
11月22日下午,广州大学举行合并组建20周年大会,大会同时线上直播。兄弟高校代表、院士专家、省市有关厅局负责人以及校友代表、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贺广州大学合并组建20周年,共话高水平大学发展建设大计。据悉,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建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于2022年9月开学。广州大学举行合并组建20周年大会。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摄开展学术会议、学年礼等合并组建系列活动会上,宣读了省教育厅、市委市政府的贺信,向院士、海内外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颁授了合并组建二十周年章,播放了合并组建20周年宣传片和海内外合作高校、海内外校友会及校友代表等发来的祝贺视频。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周福霖在会上致辞。“扎根中国大地,聚焦大学使命,为奋力创建一流创新型大学而奋斗!”广州大学党委书记屈哨兵在大会致辞中回顾了合并组建20年来的发展历程,“广州大学将聚焦大学使命,努力建设与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度融合,与广州城市地位相得益彰的一流创新型大学。”当晚,合并组建20周年暨2020年迎新晚会在广州大学北区田径运动场副场举行。晚会以原创作品为主,通过管弦乐演奏、诗朗诵、歌舞、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广州大学合并组建20年的发展历程和“博学笃行、与时俱进”的精神传统,以及广州大学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发展的激情展望。据了解,广州大学还将举办院士智库创新论坛系列学术会议、教师专场音乐会、学生学年礼、“奋进广大”诗词创作大赛等合并组建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广州大学合并组建以来的发展成就,为学校在更高起点上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凝心聚力。港科大(广州)拟于2022年9月开学记者了解到,广州大学是以广州城市命名的大学,最早的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27年。上世纪50-90年代,广州教育学院等五校相继设立。2000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广州教育学院、广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广州大学。2005年,合并后的广州大学主体迁入大学城。2006年,广州大学被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16年,广州大学全面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根据上海软科、U.S.News等机构的最新发布,广州大学综合办学实力进入软科中国内地高校百强(“2020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居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名第706位、中国内地高校第60位。目前,广州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授权培养完整的学位培养体系,将近2/3的本科专业进入国家和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在校研究生数量增长近100倍,为社会输送了30万各类人才。专任教师人数从当初1131人发展到2038人,专任教师博士占比从11%提高到71.26%。现有全职两院院士、全职外国院士1人、特聘院士、双聘院士等以及长江学者、杰青等超过370位高层次人才。学科方面,计算机科学、工程学和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冲进ESI全球前5‰。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网络空间安全列全国第4位,统计学列全国第7位。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8个学科上榜,入选数位居全国第51位、广东省第5名。深度对接广州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先后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广州无线电集团、鹏城实验室等近百家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被列为在穗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单位。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声像灯光等一批重要成果在广州塔、港珠澳大桥、国际重大展会等得到充分应用。先后与33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发起成立广州国际友城大学联盟,现有联盟成员大学11所;与国外大学合作建立了三所孔子学院;重点建设15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2019年,学校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后首个内地与港澳地区高校合作举办的独立法人合作办学机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计划于2022年9月开学。屈哨兵表示,学校将进一步夯实理科基础,强化新工科、新师范、新文科建设,积极探索新医科发展,突出一流、交叉融合、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学科专业体系更加完善,为大湾区建设发展和广州的“四个出新出彩”贡献更多的“广大品牌”。此外,冲击更高服务社会水平,大力推进学校“信息+智慧”“重大基础设施安全+智能”两个创新枢纽和新型智库建设,锚定广州高质量发展需求,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深度融入城市与区域发展。冲击更高对外交流合作水平,更积极主动投身“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港澳台地区高校合作。新闻来源:信息时报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建筑群效果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简称“港科大(广州)”,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的大学,是一所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全景鸟瞰效果图总平面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已于2019年秋季破土动工,项目位于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附近,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科技大学本部的两倍,该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额约150亿元。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KPF是校园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设计牵头方,同时与ARUP,ASG,Jacobs,MVA和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合作组成设计团队。校园中心效果图校园中心效果图校园总体规划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创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领先的校园空间。设计汲取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成功经验,将所有专业设施汇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央区域周围,以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创新并构建强大的社区模式。大片的绿色空间围绕校园中心展开,说明了设计的要点是面向未来以及生态更新,将目前校园面积最小化,并有目的地保留未开发区域以供未来进行扩展。校区三条运河包围的三角洲区域将执行“零水浪费”目标,收集和过滤雨水以供再利用,并通过防涝及湿地保护措施提高基地生态抵御力。港科大(广州)将成为一个“零排放“”的校园,智能电动交通网络将提供所有物料和人员的运输服务。设计把高性能建筑系统可再生能源自供给结合起来,港科大(广州)校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据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不会重叠香港清水湾校园已提供的学科,而会专注更多的跨学科主题,相互补足。课程设计将围绕讯息、功能、系统、社会四个枢纽定位,研究范畴涵盖数据科学、机械人与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新兴和前沿领域。建成后的港科大(广州)将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再添一所世界级学府!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已于2019年9月26日破土动工,项目位于广州南沙庆盛高铁站附近,占地1.13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科技大学本部的两倍。近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校园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透露,将创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领先的校园空间。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由广州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筹备设立的大学,是一所实施学历教育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记者获悉,世界顶级建筑事务所KPF是校园总体规划及建筑设计的设计牵头方,同时与多个团队合作组成设计团队。根据透露的校园总体规划,校园总体规划致力于统筹校区的功能需求,场地自然景观以及周围社区未来城市版图,创建一个可容纳10,000多名学生和教职员工以及满足住宿,教学科研,体育竞技,艺术表演等全功能的世界领先的校园空间。设计汲取了世界顶尖学府的成功经验,将所有专业设施汇聚在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央区域周围,以促进跨学科合作,鼓励创新并构建强大的社区模式。大片的绿色空间围绕校园中心展开,说明了设计的要点是面向未来以及生态更新,将目前校园面积最小化,并有目的地保留未开发区域以供未来进行扩展。校区三条运河包围的三角洲区域将执行“零水浪费”目标,收集和过滤雨水以供再利用,并通过防涝及湿地保护措施提高基地生态抵御力。港科大(广州)将成为一个“零排放”的校园,智能电动交通网络将提供所有物料和人员的运输服务。设计把高性能建筑系统可再生能源自供给结合起来,港科大(广州)校区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碳中和。广州校区将开设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此项目为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重点建设项目。记者获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下一步将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利用国际化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方式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校区将实行新型教育培养模式、新学术架构。广州校区考虑设置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如机器人与自动化学科、智能制造学科、智能交通学科等。未来师资配置上,也将实行多导师制,打破传统边界,促进交叉学科发展。新校区未来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高端人才培育和产学研转化,尽快实现研究成果转化至关重要。为了整合产学研资源,未来霍英东研究院将并入港科大广州校区。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耿旭静 董业衡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龙嘉丽
今日,记者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发现,中铁广州局等负责工地打桩声不断,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生就要入驻新的校园。中铁广州局负责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区主体教学楼、河道等核心区域建设,工作人员正在加紧施工。据介绍,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模式是“融合学科”,其学术架构不叫学院,而叫枢纽。届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会成立4个“枢纽”:第一个是硬科学方面的功能枢纽学术领域,如材料、微电子、海洋能源等;第二个是软科学方面的信息枢纽学术领域,包括数据计算等;第三个则是系统枢纽学术领域;第四个则是社会枢纽学术领域。00:12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曾卫康、高鹤涛 通讯员陈睿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黄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