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改变自己”系列:看完这两本书让你拥有这种能力沉睡者

“改变自己”系列:看完这两本书让你拥有这种能力

随着年关的逼近,各个公司企业的年度汇报基本上都告一段落了,但是朋友圈的那些flag却从来只是此flag未平那flag又起。以前的《奇葩说》出了一期关于“爱”的论题,刚好看到,出自于正作品《延禧攻略》最后的那场皇后和女主的那场戏,到结局,皇后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皇上那个大猪蹄子,会那么喜欢女主,她爱了皇上那么多年,却还是得不到。女主只用食指压了压唇,说:“爱,不能说出来,谁先说出来谁就输了”如果你真的相信了于正这个明显是为了引起女性情绪的话的话,那么我想很有必要去训练一下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确实是现在大部分人所缺的,神奇的是,你的大脑会告诉你,你不缺,它会给你找各种理由来让你证明自己,而很多人也确实被大脑给证明了。最近看了一本叫《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作者是斯金纳,斯金纳可能是除了弗洛伊德之外,最有名气的心理学家了。他的名气和「行为主义」这个概念紧紧地绑在了一起。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看得见的行为,而不是研究看不见的心理活动。斯金纳是最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之一,他甚至相信,人类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人类行为的原因,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其实是我们行为的结果。他认为,只要运用他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我们就能解释几乎所有的人类行为。这不禁又使我想到了昨天看的《笛卡尔的错误》里面作者也有相似之处,作者认为:人所认为的理性决定其实是情绪+理性经验的组成而做出的决定,这个经验又何尝不是人们的行为结果呢,我们不去谈论作者是否对错,我们只谈论这本书如何让我们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里面斯金纳认为: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其实是我们行为的结果,为了证明这一点作者举出了几个例子:当我们对小狗说汉语的“坐下”时小狗就会坐下,很显然,小狗是听不懂人类的语言的,但是它却能听懂人类对它的指令,作者认为(我们也知道)小狗之所以能听懂是因为人类对它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性条件反射例如:我们用汉语说「坐下」,我们的宠物狗可能依然跑来跑去,并不坐下。于是,我们一边说「坐下」,一边手动控制宠物狗,强制它坐下。在经历过多次失败后,终于有一次,我们说「坐下」时,这个宠物狗真的坐下了,于是我们就给它食物作为奖励。再重复训练很多次,这个宠物狗终于学会了在听到「坐下」这个汉语词之后,表现出坐下的行为,从而收获食物奖励。从这个宠物狗的视角看,它听到了某个声音,然后做出了某种行为,最后得到了好吃的食物。于是,它以后再次听到这个声音时,就会做出那个行为,期待得到食物。这个食物就叫做「强化」。强化」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中最关键的概念,它可以加强信号和行为之间的联系。在宠物狗这个例子中,信号就是汉语「坐下」的声音,行为就是狗表现出坐下这个行为。用一句话来概括操作性条件反射,就是说,那些在特定情境下被强化的行为,会在下次出现类似情境时,再次发生。作者甚至认为就连批判性思维也是能够训练出来的,例如我们在读一篇议论文时,当读到某个例子不严谨或者不科学,有别于实践时,只要我们的老师能够鼓励这种怀疑,并且与之辩论,那怕最终我们是错的,老师也能够循循善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强化和思辨来让我们敢于怀疑权威,从而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即使我们知道进行强化训练能够使自己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但是如何进行这样的强化训练、怎么进行这样的强化训练,作者却并没有提到。但是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曾经看过一本叫《刻意训练》的书,作者是那个现在很多人还相信的“一万小时定律”的作者,作者却辟谣的那个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安德斯-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里面认为训练应该要层层递进,而不是一直保持在同一个层级的训练,也不应该比第一个层级难太多,例如:练口语,当你能正确地说出英语句子时,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提升速度,或者练习比这长一点的句子,而不是马上就去读整篇课文,这样容易产生焦虑,或者你一直拿这种难度的句子去练习,那样只会低效努力。人都有一个舒适区,我们常常说要跳出舒适区,但是跳出多少又是一个学问,当你练习口语时,一段20词的中难度句子是你的舒适区,当你想要精进时,也就是你想要跳出舒适区时,你的计划最好在开始时不要定得太高,而是大概30词左右的中难度句子,也就是能够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而不是望洋兴叹一般的崇高远大理想,这样只会加速你放弃的速度。同样的作者在书中也反复强调了那么一点:时常监控反思复盘自己,以通过改善计划,来进行最有效的刻意练习。同理,强化批判思维也是一样,我们第一步不能跳出思维舒适区太远,只能徐徐图之,当对某一个权威感到稍稍有点怀疑时,我们应该鼓励自己去找出证据,在找出证据的过程就是一个徐徐图之的训练,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强化自己对于任何一种理论的批判性思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连属其乡

探悉自己的内心:成长期的孩子要懂点心理学

01为什么读心理的孩子这么少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完美胜任家庭教育者的角色。除了家庭环境、生活方式、性格态度、价值观念的影响,知识和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比如,很多父母对于儿童心理的了解、对于个体成长机制的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分析等全凭个人生活经验或网络信息参考,并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指导。所以,教育专家们都提倡,父母要读心理学。但孩子呢?关于孩子要懂心理的提议很少,也较少有家长在亲子共读的清单中加上心理学的书籍。个人觉得,这里面可能有几个原因:l 孩子的理解力有限,生活阅历也很浅,那些深奥枯燥的心理知识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他们可能很难坚持读下去;l 孩子的功课紧张,课外阅读大都本着实用的目的来进行,心理学好像与他们的课程优化、成绩提高、能力进展没有太大关联;l 如果孩子读了心理,弄清楚了人们言行背后的动机,洞悉了那些人性的弱点,会不会变得清高、孤独、疏离?会不会觉得人生无趣无聊?这是很可怕的事情。l 如果孩子读了心理,认为心理就是读心术、厚黑术,学了心理就可以在社会交往中游刃有余,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他们会不会很失望?这将是对他们学习热情的极大打击。其实这些都是对孩子学习心理学的误解。心理学既然是一门科学,是一类专门的知识领域,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选择合适的书目,孩子肯定会有收获,看待人生的问题也会有更好的视角。02成长期的心理有烦恼前两年,也就是外甥女小升初的那个阶段,活泼爱笑的小姑娘突然像变了个人,叛逆得尤其厉害。孩子在学校的精神状态挺好,上课认真听讲,课后高效完成作业,和同学们关系融洽,成绩优秀,管理能力强,深受老师们的器重。但是只要放学回到家,马上晴转阴。家里的环境看不顺眼,家里的气氛觉得压抑,家里的人更让她心烦。这个让她心烦的人就是她妈妈。因为她爸爸长期驻外,妈妈全职在家,老人也不和他们一起住,家庭构成特别简单。母女俩的关系脆弱而紧张。外甥女的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敏感,不仅晚上失眠,脸上还冒出很多痘痘。她经常无端找茬发火,一个小小不言的问题都能成为争吵的导火索,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每次争吵都要浪费一两个小时,导致很多学习计划都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叛逆与家庭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我首先从开导姐姐入手。我让她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要充分相信孩子。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多的压力,也不要对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如每次考试都要争第一之类。其次,当孩子主动挑起争端时,作为大人要选择性忽视或转移话题,不能针尖对麦芒,直接对吵,火上浇油。心力交瘁的姐姐开始改变。但效果并不明显。孩子眼里的妈妈和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她还是喜欢一回家就躲进自己的房间里,不愿和妈妈交流。除非吵架。当时我自己正在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也建议姐姐多看看这些书,专家不是也建议父母要和孩子共同成长吗?但姐姐说,光她自己读没用,小孩也要读,这样大家都进步,还能交流心得,岂不更好?外甥女从小爱看书,也喜欢看英文的版本,这或许是个办法。于是,从《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开始,外甥女的心理学读书计划正式启动。03读心理让孩子更强大如今,两年多的时间过去,外甥女有了哪些变化?【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在我们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他的某些行为与他的真实诉求之间并不是直接的对位关系。l 今天的饭这么难吃!l 家里真乱!我的东西又找不着了。l 你为什么穿了这件衣服?这些话背后的心理翻译可能是:l 他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情,想要得到理解和帮助,但不知如何开口;l 他在学习上有了一定的困难,正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但还没有突破;l 他有了一个新的打算,想和家人交流,但又害怕大人反对阻止;当孩子的情绪、态度有别于常时,我们要反复思考,寻找蛛丝马迹:孩子的真正需求是什么?他内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心结?但家长的诸种努力未必奏效。无论是心平气,推心置腹,还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前提是他要打开自己的内心。外甥女说,很长时间以来,她的内心仿佛有个小黑匣,最大的苦闷就是无从得知它到底是什么。她们母女俩的矛盾就在于,一个含辛茹苦全情付出,一个却不甘乖乖坐享其成。彼此各自委屈,都觉得对方有问题。读了心理学之后,了解了那些感觉、意识、动机、认知、情绪、人格的特点之后,这个黑暗的小匣子,正一点点被打开,她开始看清里面的内容。原来,她想要的是『独立』:l 她不想被当作小孩来对待,不想被过多的照顾,打扰。l 她想按自己的意愿和思路来学习,并得到理解和认可,而不是批评、指责、指正。l 她最反感的就是父母把孩子的进步归结为教育的成功,而不是自己应得的回报。总之,她想拥有的不仅是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更是一个独立的心理空间、人格价值。这之后,她在表达希望或诉求时,就会在头脑中思索这几个问题:l 我究竟想要什么?l 我为什么会这样?l 我的需求是否合理?l 我有没有实现内心愿望的能力?l 我应该如何和父母沟通?我们都曾有这样的体会:同样的知识,直接告诉孩子一个结论或观点,是苍白无力的,只有他自己读过,思索过,消化过,才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成果。孩子阅读心理的过程,使自我探索的旅程,是学会倾听自己声音、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让现在的自己与那个曾经易怒偏执又胆小懦弱的自我握手和解并坦然共处。【对生活更有掌控感】有一段时间,外甥女在家的学习状态分成两个极端:有时候情绪低落,什么事都不想干,连她最喜欢看的书都面目可憎,味同嚼蜡。写作业时,拿笔的手犹如千斤重,不仅速度慢,思维也特别迟钝;有时候情绪高涨,对生活和学习充满了激情和动力,觉得自己很强大,什么事情都想做。这种时候的学习效率很高,刷刷刷,一会儿就完成了,也不觉得累。这种反差是不是很奇怪?很多时候,情绪的切换就在转瞬间,并没有外界的原因或刺激。她自己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姐姐非常担心,一度以为孩子有抑郁症的倾向。心理学的知识告诉人们,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心理和意识。每当遇到自己的情绪不佳时,外甥女就刻意地主动改变行为,让自己的心态好起来:l 当自己不想学习的时候,强迫自己去学习,大脑过一会就习惯了,心里也就不抵触了;l 当自己不想起床的时候,命令自己马上起床,真的起来也就不感觉到困了;l 当自己不想看某本枯燥的书,让自己立即翻开页 ,看几页以后就适应了,不再似天书一般;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被自己的情绪所控制,并沉浸其中难以自拔。任何时候,改变自己、调整自己的行为总是比改变大环境、控制他人要好办得多。意识到了这一点,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了。因为生活是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思想。掌控生活的前提在于掌控自己,才能摆脱无力感。【更好地理解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关系。哪怕相濡以沫的爱人、相依为命的家人、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时候都难以做到真正的理解。从孩子学前班起,姐夫负责挣钱养家,姐姐就全心全意在家照顾女儿。由于长期的服务角色定位,她逐渐隐退了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爱好,不再修饰自己的边幅,不再考虑自己的需求,生活上也变得很粗糙,一切都以女儿为主。时间久了,她的付出却被女儿解读成另一种文本:l 别的妈妈都打扮得那么漂亮,你整天老气横秋的,难道家里就缺这点钱吗?l 我每天上学这么辛苦,你在家里那么多时间,为什么还喊累?l 我喜欢吃皮萨意面,为什么你就做不出必胜客的味道?l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听的英文歌?咱们没有共同语言!其实,姐姐一直以来也想改变。但来自亲生女儿的这种指责,实在让她难以忍受,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矛盾一触即发。读了心理学之后,外甥女学会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妈妈着想:l 妈妈是一个安静质朴的人,年轻的时候就不“爱美”,这样自自然然也挺好;l 妈妈虽然不用上课学习,但她每天在家也有一大摊琐事,一点都没闲着;l 妈妈不喜欢添加剂、调味料,做的饭菜都很清淡,这也是为健康好;l 妈妈对我热衷的流行歌曲不感冒,但她喜欢我推荐的书啊,我不能那么小心眼……读心理可以让人宽容。懂得心理知识可以让人们对人对事有一个客观的态度,允许别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别人与自己的不一致,并且能够理性面对自己的不足。读心理让人具备同理心,共情共感。当人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也不会一味地怨天尤人,为自己撇清。帮助别人,其实是在提高自己。外甥女出于对心理学的兴趣爱好,不仅打开了自己的心结,化解了叛逆期的家庭矛盾,还主动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心理社团,召集那些爱好心理的同学们,大家一起讨论话题,一起学习新知。应该说,学习心理并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也不能改变他人的思维方式,但它可以让人更理性,能够从消极情绪中更快地走出来;可以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来治愈自己,更好地爱自己;还可以通过用心理学知识来帮助到别人,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实现自己,带来本质上的飞跃。对孩子来说,带着问题去探索,带着兴趣去阅读,是学习心理学的关键。日积月累,那些看似专业、高深的心理学知识也可以内化到自己的灵魂里,给生活带来刷新,对成长形成推动。附:曾经读过的那些心理书罗杰·霍克《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阿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罗伯特·B·西奥迪尼《影响力》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简·博克/莱诺拉·袁《拖延心理学》马尔科·冯·明希豪森《专注力》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斯科特·派克 《少有人走的路》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詹姆斯·法隆《天生变态狂》武志红 《为何家会伤人》

伟哉

“改变自己”系列书单:抱起影子的人

这个标题有一点怪,之所以取这个标题是因为这个抱起影子的故事让我至今深刻不已,在大概读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大力士,他的力气很大很大因此得过很多的奖,一日,一位记者采访他,问:您觉得对您来说最大的敌人是谁?那位大力士说:“是我的影子。”球王贝利不知踢进过多少好球。他那超凡的球技不仅令千千万万的球迷心醉,而且常常使场上的对手拍手叫绝,有人问贝利:“您那个球踢得最好?”贝利回答说:“下一个!”当球王贝利创造进球满一千的记录后,有人问他:您对这些球中的哪一个最满意?”贝利意味深长地回答:“第一千零一个!”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假如你懒惰,那么你的敌人就是克服懒惰;如果你易怒,那么你的敌人就是改变你那糟糕的坏脾气;如果你脑子没那么灵光,那么读书使人明智,你的敌人就是书,你要去学习去,去研究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敌人让我们依赖它、臣服于它、轻易改变不了它,往往我们被它卖了,还帮着它数钱,它就是“习惯。”习惯大致分为两种:行为习惯,思维习惯,这两个行为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在《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里面斯金纳认为:人类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人类行为的原因,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其实是我们行为的结果。有时候我们的行为习惯往往会给对方钻空子:在每次世界杯中,点球都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守门员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反应球会往那边进,而他们又该往那边扑。那他们一般是怎么判断的呢?其实他们就是看脸来决定往那边扑,没错就是看脸,因为每个球员差不多都会有自己擅长的那个方向(脚)而守门员就是熟悉那个球员的习惯,看脸做出判断。我们的思维习惯则更容易让人利用:我的寝室有一个女生a,她非常的爱请客以此来衬托自己的“富有”但是无疑她这是非常愚蠢的,我们寝室还有一个女生b她非常的会占便宜,因为a女生不仅喜欢炫富还情商令人捉急,就是那种对她稍微和颜悦色她就蹬鼻子上眼,大吼大叫的,你一对她凶,她就老实了,所以寝室没有一个人喜欢她,但是她喜欢炫富啊,所以b女生就经常向她借钱让她请客,然后还不和她玩,慢慢的她就成了那个女生的银行了……其实这就是思维的惯性,因为b女生了解了a女生的思维习惯,知道她不敢忤逆她,所以更加肆无忌惮,我们电视里面常常看的各种权谋,其实也是那些人深谙此道,加以利用。甚至我还有一个朋友,因为受到了另外一个人的精神控制(道德绑架)竟然帮她以自己名义开了六张信用卡。这就是思维的力量。那么我们怎么来改变这种习惯呢?在《习惯的力量》里面作者认为我们要通过奖励自己以此改变自己的习惯,我在《像训练狗一样训练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里面也谈到了如何改变自己的习惯。作者认为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组成; 当a女生请客或者借钱给b女生时,b女生通过言语表达暗示需要借钱,而a女生的惯常行为就是借钱给那个暗示a女生的人,以此得到虚荣心的奖励或者认可。那么怎么改变这个习惯回路呢?作者认为要在奖赏处开刀:当球在球员的范围内时,这个“球”暗示球员通过惯常行为,也就是用那个自己更熟练的脚(方向)踢向球门,而用自己那个更熟练的脚(方向)踢向球门时的顺遂感和即将进球时的快感就是奖赏。想要用奖赏改变习惯那么就需要用更大的奖赏来改变习惯。当球员的习惯被守门员知道后,就会被阻止这个球的进入,如果球员改变习惯,让守门员捉摸不透那么进球后的奖励比用自己那个更熟练的脚(方向)踢向球门时的顺遂感,和即将进球时的快感的奖赏无疑是大的多得多。我在《像训练狗一样训练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里面也谈到过意志力,有时候习惯的改变太难,仅仅用更大的奖赏来改变自己的习惯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脑子这个懒惰的东西给打乱,最后弄得功亏一篑。我们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

一本

【推荐】多读书,读好书,心理学30本最热高分书籍推荐

1.《怪诞心理学》评分:7这一类的书都挺有趣,讲一些日常不注意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原理。2.《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评分:8.5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对集体行为及社会心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3.《社会心理学》评分:7《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4.《引爆点》评分:7营销心理学,创业的人也可以看看,产品是如何一夜之间爆发的。什么是时尚,也在里边阐述了。5.《进化心理学》评分:8相亲前必读。6.《心理学与生活》评分:9杂糅了很多门心理学分支在一起,所以每一门都没办法写得很深。不过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已经很不错了。7.《说谎》评分:7don’t lie to me.8.《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评分:8本书和《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我见过心理学书籍里的两个极端。前者只讲HOW,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做的,所有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用于讲解方法时所举的例证;后者只讲WHAT,心理学研究有哪些牛掰的成果,所有关于方法和过程的描述不过是用来支持成果的合理性。虽然大相径庭,两本书却同样精彩,都给人以深刻的教益。9.《睡眠与做梦》评分:7.4对梦境好奇的可以看看。10.《3分钟爱上心理学》评分:6适合完全不懂的人看,入门级11.《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评分:8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终于读到了一本集大成的书。 我是一边读《心理学的故事》,一边读的《心理学导论》,感觉启发很大。 强力推荐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12.《社会性动物》评分:9《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13.《怪诞行为学》评分:8又一本有趣的经济行为学14.《别做正常的傻瓜》评分:8从心理学阐述经济行为学。15.《拖延心理学》评分:8.4关于拖延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向拖延恶习开刀去吧~16.《少有人走的路》评分:8.4作者是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医生,以他的经历及专业写出来的一本书,看了很有感觉。17.《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评分:8.8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18.《影响力》评分:8.8心理学类别的畅销书,挺经典的19.《当下的力量》评分:8.4蛮好读的一本书,倾向于心灵启迪。20.《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评分:8.8主要是心理研究的实验,比较学术,也很科普。21.《追寻记忆的痕迹》评分:9.0精分类的作品,关于人类对记忆研究上的探索。22.《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评分:7.8对成功人士的统计学23.《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评分:7.8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24.《生命的重建》评分:8.3心理励志畅销书25.《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评分:7.7改善两性关系,对了解异性心理有点帮助26.《拆掉思维里的墙》评分:8.3挺热的一本书,也耐读27.《登天的感觉》评分:8.1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岳晓东在哈佛大学做的十个心理咨询个案,还不错的。28.《遇见未知的自己》评分:8.3都市心灵励志方面的书籍,教会我们爱自己,以不一样的视野面对世界。29.《你的误区:如何摆脱负面思维掌控你的生活》评分:8.0自我挫败行为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域。看看此书,也许能为你解答些什么。30.《身体语言密码》评分:7.9凭借肢体语言解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皆有所长

女权、测谎仪与神奇女侠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加离奇。“审判”午后,阳光从枝叶间穿过,伴随着刺耳的劣质摩擦声,一个男孩在大人的陪伴下从街道上走过。发出噪音的,是男孩手中所牵引的推车。这一路上,他们挨家挨户地从社区中每一家手上收过漫画,堆放在拖车上,只是一个下午的时间,他的拖车已经被堆得不能再满了。几乎所有居民都坚信,他们接下来要进行的,是一场善良对抗邪恶、纯洁对抗污秽的“正义审判”,就好像他们在两百多年前对塞勒姆那群邪恶“女巫”所做的一样。大人、小孩,人群嬉笑着把收集来的漫画书堆放在一起,点燃火把,大喊着“烧掉!烧掉!”他们手舞足蹈,扭曲而狰狞。“焚书”一个头戴深色绅士帽的中年男人,默默地矗立在人群之外,望着逐渐被化成灰烬的“戴安娜·普林斯”,束手无策。他的脸上,只透出着无法言说的苦楚与无奈。这是发生在2017年上映的独立电影,《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开头的一幕,虽然有一些过于戏剧化的描写,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是上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许多美国城市中曾经发生的真实一幕。而这一幕中那个和周围人群格格不入,身穿深色大衣头戴绅士帽的中年男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在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剧本作家、女权运动家,以及发明家的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号——“神奇女侠”的创作者。虽然含有大量杜撰的成分,但《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仍不失为一部有趣的伪传记片“马斯顿”威廉·马斯顿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天才,但他确实拥有许多普通人所没有的才能。马斯顿一家马斯顿出生于189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叫做索格斯的小镇上,他的父母怎么都想不到,自己的孩子日后,竟然会成为现代美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人物。1915年对于22岁的威廉·马斯顿而言,是非常特别的一年,他不光拿到了美国哈佛大学法学专业的学士学位,还与一名同样不太普通的女性,拥有心理学学位的伊丽莎白·霍洛威组建了家庭。之后,马斯顿开始跟随妻子的脚步,进入哈佛大学心理学院进行深造。在共同攻读心理学专业的期间,马斯顿夫妇受到意大利心理学家,维托里奥·贝努西关于测试谎言实验的启发,合作发表了一篇关于说谎与血压之间联系的研究论文,但是并没能在学界引起太大反响。幸运的是,一名加州大学的生理学博士对这篇论文非常感兴趣,在他的帮助下,马斯顿成功发明出了第一台可以通过检测血压变化,测试受试者是否在说谎的机器,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测谎仪的起源。马斯顿于1922年对测谎仪进行测试的场景不过,马斯顿似乎并不是一个能够安于某种固定生活的人,在哈佛大学深造期间,他还抽空创作了一个名为《小偷》(The Thief)的电影剧本,而买下这个剧本的人,正是法国第一位女性电影导演,爱丽丝·盖·布拉奇。1921年,马斯顿拿到了博士学位,伊丽莎白获得了硕士学位,而也是在这之后,这个标准的“知识分子”家庭,开始逐渐偏离大众的认知。威廉·马斯顿与伊丽莎白·马斯顿的合影1925年,在塔夫茨大学担任心理学讲师的马斯顿,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奥利弗·拜恩。奥利弗是马斯顿的学生,也是他的授课助理、实验对象,以及婚外情对象。马斯顿渊博的学识与魅力让奥利弗深陷其中,而奥利弗的美貌与温柔也让马斯顿无法自拔。“通奸”,在当时的美国社会。是最为人所不齿的行为之一,不仅会遭到道德舆论的谴责,在某些州,更是不可触碰法律红线。不过有趣的是,受到“背叛”的伊丽莎白,不光没有急于申诉或是拆散两人,反而认可了丈夫的出轨行为,甚至主动接纳奥利弗,让她加入了自己和马斯顿的家庭,开始了三人的同居生活。在之后的日子里,这种“异常”的三角关系,不仅没有引发婚姻矛盾,甚至使伊丽莎白和奥利弗成为了最亲密的朋友,即使在马斯顿去世之后,她们之间的关系都没有发生改变。四年之后,怀揣电影梦的马斯顿辞掉了塔弗茨大学讲师的职位,来到加利福尼亚的环球影业,担任起了公共行政的职位。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的日常开销,刚刚生完孩子的伊丽莎白只得重返大学执教,而照顾孩子和家庭的责任也落在了奥利弗的肩上。马斯顿使用测谎仪为吉列剃须刀打的广告时间来到三十年代中期,也许是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马斯顿放弃了在环球影业的工作,将测谎仪的推广当作了主要工作。他频繁地出入美国各地的法院与警局,甚至将测谎仪投入商业运作之中。虽然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测谎仪的准确度着实让人起疑,但在刑侦手段极度匮乏的当时,光是有可能“看穿人心”这一点,就足够引起社会关注了。这一次,马斯顿在测谎仪上下的赌注没有白费,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赢得了从未有过的声誉与关注。而这,还不是一切的终点。“戴安娜”威廉·马斯顿是一名著名的“女权主义”倡导者,即使在他拥有两位妻子的情况下(部分资料显示马斯顿还拥有第三位情人)。“女人比男人更加优秀”、“应该让更多的女性加入社会的生产与运作系统之中”、“女性应该拥有自主选择权”这是长期以来,马斯顿一直所倡导和强调的。在男性拥有绝对社会主导权的二十世纪,一个像马斯顿家这样“怪异”的家庭,无疑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威廉·马斯顿通过测谎仪出名之后,代表“公序良俗”的社会舆论便将矛头指向了他们,但是很显然,马斯顿一家早就站在了主流舆论的对立面上。早在结识奥利弗之前,马斯顿夫妇就已经是当时美国“激进派女权运动领袖”,玛格丽特·桑格的拥护者。玛格丽特·桑格是上个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权主义推进者”。无数次看着母亲在分娩和流产中痛苦挣扎的玛格丽特,最初的工作是纽约下城区的一名护士,但在那里,当发现自己对那些死于堕胎和流产的女性,仍旧无能为力的时候,她决定从根本问题上下手,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名敢于站在法律的对立面,推广“计划生育”与“避孕”手段的女权斗士。在后半生中,玛格丽特与自己的妹妹,一直在为女性争夺权利。最终,她不仅为美国女性赢得了律法胜利,更直接推动了避孕药的研发和推广。玛格丽特·桑格被漫画家刻意描绘成了近似“神奇女侠”的形象也许是冥冥中自有的定数,又或许只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巧合,奥利弗·拜恩正是玛格丽特·桑格的侄女。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母亲与姑姑的“激进派运动”,但奥利弗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女权主义的影响,在她看来,自己与马斯度以及伊丽莎白的关系,正是女性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最好体现。而比起奥利弗,伊丽莎白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女强人”,在三十年代的美国,每年,能够从波士顿大学拿到法学学位的女性不超过五人,而奥利弗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仅主导了测谎仪研究和开发,甚至为后来马斯顿的漫画创作,都提供了大量灵感。在创作中,马斯顿似乎是一个对自己的“性癖”从不遮遮掩掩的人。据说,最早“神奇女侠”的衣着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奥利弗的情趣内衣形象。在早期的《神奇女侠》漫画作品中,“捆绑”与“被捆绑”,更视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穿插在每一期故事当中,而作为最重要的“捆绑”道具,那条能让人身体变“诚实”的“真言套索”,也充满了说不出的“情趣”意味。然而这种“坦诚”也让马斯顿的漫画在日后惹上了大麻烦另一方面,对于伊丽莎白和奥利弗的关系,民间总是存在着大量的猜测和幻想。“毕竟天堂岛上本来只有女人。”而引起这个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神奇女侠”的性取向之谜,而在早期的漫画中,确实也出现戴安娜与多名角色之间,“含糊不清”的暧昧关系。戴安娜与自己的好友马拉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不少读者的联想虽然马斯顿从来没有直接点破“神奇女侠”的性取向,但就在2016年,负责执笔“神奇女侠”漫画的作者,格雷·卢卡在接受漫画书评网站Comicosity采访时表示:“戴安娜就是双性恋者”,这便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于马斯顿两位伴侣关系的猜测。在影片《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中,她们两人被描绘为典型的“LGBT”人群,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同性恋者”,或者“双性恋者”,而这似乎也是对这三人怪异关系的最好解释(虽然马斯顿的后人对这种关系表达了否认)。2016年10月,联合国宣布“神奇女侠”成为新一任的妇女和女童权利荣誉大使,她将在未来一年里,作为联合国代表,出席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平权运动,而在电影中神奇女侠的扮演者盖尔·加朵,也将出任荣誉大使一职。不过很明显,并不是所有人都对这名身材窈窕、强大性感的白人女性抱有好感。就在“神奇女侠”上任的不久之后,联合国便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质疑与批判,事情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神奇女侠”的形象,和大众印象中的“女权”的概念真的相差太远了。“敌人”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余波还没有完全平息,美国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就因由谁主导新世界的秩序,而陷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之中。在民间,受到冷战与反战思潮影响的美国人民,急需一种不同于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和批判。一位名叫弗雷德里克·魏特汉德的精神病学家,提出了一个不怎么新鲜的观点:“漫画比希特勒的危害还大!”就这样,那些穿着暴露,言行充满性暗示的漫画角色,立刻成为了人民群众攻击的“头号目标”。大量家长向漫画出版商提出抗议与威胁,誓与漫画斗争到底。接下来所发生的,就是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但和电影中不同的是,这时的威廉·马斯顿,已经不在人世了。时间回到四十年代初,漫画作为一项新鲜事物,正在受到社会的全面质疑,为了化解这场公关危机,时任“国家联合出版公司”子公司,“全美出版物”负责人的马克思·盖恩斯,邀请了当时正因为测谎仪而大红大紫的“女权先锋”,威廉·马斯顿担任公司的教育主管,希望他为这样的情况带来改变。次年2月,马斯顿向盖恩斯提交了一份简单的故事脚本,在这个故事中,马斯顿创造了一个与世隔绝,受众神守护的绝对女权主义世界,和一位拥有神力、智慧、自由意志,以及有那么一点SM倾向的亚马逊公主。“神奇女侠”的首次亮相

非耦

「译文分享」人类行为模式改变的研究论证

人类行为模式的改变为什么这么困难,怎样才能更好的改变行为模式。前言我们对“改变、变化”这一词并不陌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临时有事会取消之前约定好的聚会或者重新规划商务会议的时间。既然改变对于我们来说这么容易,那么为什么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或者运动模式却这么难呢?主要是由于人们的行为是非常复杂而神秘的。很多人打破之前的旧习惯,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行为方式,但是一旦行为改变发展成为新的习惯,它们就会变成本能。想要正确地引导我们的客户改变其行为方式,需要遵循行为本身的复杂性原则,并且要意识到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他(她)们对于改变生活方式的影响。通过将合理、科学的健康教育融入到训练规划实践中去,我们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使客户获得更多的满意感。不仅仅与身材和营养健康有关,还包括了生活方式的创新和平衡。行为方式的变化是使客户实现平衡的重要道路。数十年的研究为影响我们改变行为能力的因素提供了重要线索。本篇文章对目前研究的结论进行了总结,以助于我们引导客户将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过程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部分。一、关于行为改变的早期理论行为修正理论已经被讨论了一个多世纪,在20世纪20年代,Ivan Pavlov关于犬类的行为研究就帮助美国的心理学家John B Watson理解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20世纪50年代,B.F.Skinner探索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行为与奖罚的关系。上世纪80年代,Albert Banra发表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ACE 2013)。这些研究形成了描述影响人类行为的模型或框架。相对普遍的模型包括健康信念模型、计划行为理论、合理行动理论、综合行为模型和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Glanz,Rimer&Viswanath 2015)。研究也支持了动机式访谈和认知行为指导等策略的有效性。行为改变心理学对私人教练或其他健康专家具有重要价值。“我认为行为改变策略长期以来一直是体能专业人士训练的一部分。最近大家普遍意识到了健康专业人员在行为改变策略中培养能力的重要性,”Natalie Digate Muth, MD, MPH, RDN, FAAP说道。Margaret Moore,是Wellcoaches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指出了一些适用于健身行业的研究成果:·只有20%的人准备改变健康习惯,健身计划针对的是这些准备好进行改变的人。·提高我们转变的意识需要前期进行大量的认知工作以激发自主动机以及建立信心。积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是改变的前提,可以培养恢复能力,并且有助于保持人们对学习和成长的关注,而不是只追求成功,一味的追求成功反而更容易失败。二、文献综述以下的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要求健身产业进行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加深入的思考如何通过心理变化来指导客户。如果你已经掌握了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动机式访谈和自我决定理论,那么这些概念看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如果大家对跨理论模型的六个阶段和十个过程不了解的话,可以花几分钟时间先看一下以下的表格,然后再返回来看目前关于行为改变方面的研究。(1)TTM,身体满意程度和活动水平研究综述:Johnson, P., et al.2012. Body satisfaction is associated with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for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change. Body Image, 10 (2), 163–74.Johnson和他的同事利用跨理论模型来探索身体形象满意度与锻炼活动之间的关系。思路很简单:如果我们理解了身体形象如何影响我们锻炼的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制定出解决这些影响的计划。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让1887名大学生和社区成员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身体满意度、闲暇时间锻炼情况、锻炼变化的阶段、影响效果的障碍因素、不想锻炼的原因、决策平衡和变化的过程,这些都是TTM的核心组成部分。研究发现身体形象和自我效能之间、变化阶段和决策权衡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是只有处于TTM的维持和最终阶段的人们才显示出这一规律。本质上来看,身体形象在TTM的六个阶段中只在最后两个阶段起了显著作用。出乎意料的是,研究数据显示,在变化的早期阶段,较高的身体满意度与更多避免运动的现象相关,这推翻了科学家最初的一个假设。因此,那些对自己身体感觉良好的研究受试者不太可能进行足够的体育活动来获得健康益处。在后面的阶段出现了转变,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参加短期跑步(>6个月)和长期跑步(>5年)的运动中,较高的身体满意度和进行锻炼的倾向之间出现了显著的关联。相关性与应用:健身教练和客户都被外形导向的观念影响。我们都有强烈的意愿对外表进行改变——瘦身、塑形等等。这项研究表明我们应该放弃对身材的狭隘执念,专注于保持健康,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练出六块腹肌。我们可以尝试这些方法:·指导客户更多地关注一些量表上没有出现的因素(精力提升、改善睡眠、情绪改善、信心提升)。·鼓励客户讨论并记录他们的喜好,帮助他们更加专注自身,肯定自己,再提升自己。·建立社交网和自己的交际圈。2018年2月,Amanda Vogel在健身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健身专业人士要更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并鼓励在市场中要关注身体的多样性,倡导平衡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只追求“以瘦为美”。该篇文章支持这样的观点——形成一个更健康的身体状态,而不仅仅是追求“更好看的身体”,这一点非常关键。(2)TTM与静坐行为的关系研究综述:Ho, H., Gabriel, K.P.,& Kohl, H.W. 2017.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sedentarybehavio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hysical activity status. PLOSOne, 12 (4), e176330.这篇文章将TTM应用至减少久坐行为中去,这一问题在近几年的文献中尚未被解决。主要关注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研究人员调查了避免久坐现象的动机状态。它采用TTM的结构来探寻目前身体活动与久坐行为的关系。该研究向225名体育教育和参加体育课程的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收集了有关他们在TTM准备阶段以避免久坐行为的信息,以及他们的转变过程、自我效能、决策权衡、过去一周可调整的活动和不同情境下的久坐时间。为了客观地测量活动和久坐时间,受试者连续7天都佩戴着三轴加速度计。数据分析显示了大多数学生都有久坐习惯,但是他们都希望通过运动来改变和(或)打破长时间久坐行为。有趣的是,在避免久坐行为方面,男性和女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阶段分布。女性比男性久坐的时间更多,但更多的女性认为是TTM准备阶段,而更多男性处于预期前阶段。研究人员发现,在久坐行为方面,女性进入TTM行动和维持阶段的倾向更强。研究人员注意到了在TTM阶段中的性别差异,女性在情绪释放、环境再评估、自我解放方面反应良好。男性在意识提升、反条件作用和刺激控制方面有反应。研究显示静坐和身体活动水平在TTM的结果方面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结果并未显示出久坐行为和积极参加运动时间之间有显著的关系。这表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是独立的变量,而不是相互对立的。尽管这项研究有局限性,但它将自我报告的数据与客观数据收集测量结合起来,这一方面是独特的。相关性和应用:这篇研究提供了两种有价值的见解:·女性和男性对变化的过程有不同的反应,并使用不同的策略进行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个性化的方案来指导并设计干预措施。·促进积极的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的时间可以被作为客户的不同目标。(3)TTM,营养和体型研究综述:Ho,H., Gabriel,K.P., & Kohl, H.W. 2017. Applic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sedentary behavio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hysical activity status.PLOS One, 12 (4), e176330.这篇文章针对巴西国家医疗保健系统中的女性进行了基于TTM的两个阶段的干预,以测试其对营养习惯和体型(人体测量方面的数据)的影响。第一阶段为改变阶段。第二阶段采用了基于受试者变化阶段的分组干预。71名女性受试者参加了由巴西医疗保健系统提供的免费体育锻炼和营养咨询计划。科学家将31名女性分配到对照组,将40名女性分为干预组。数据来源于一份调查问卷,身体维度重量测量和5份24小时的饮食回忆日志。对照组的女士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每个月接受公开的营养教育。干预组被分为“行动前组”(准备阶段的预备阶段)和“行动组”(活动和保持阶段)。TTM具体阶段干预的方案是基于受试者个人的健康和营养特点实施的。在“行动前”组内的成员接受认知和体验变化过程的指导,而行动组则接受行为变化过程的指导。干预过程持续了6个月,其中包括20次研讨会。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饮食行为习惯得到提升·体型测量结果提升·成功减重·对身体形态的感知更加良好但是我们要谨慎看待研究结果,样本量较小,并且该研究没有提供证据表明干预组能够长期保持其初始状态的结果。Muth表明:“我认为这种行为转变理论模型(TTM)非常有用,它可以根据具体的个体来调整方法。”“例如,如果某位客户说——‘我不想锻炼’或者说‘是我的妻子让我来的。’那么我们如果针对他的状态制定一个活动计划,期望他进行锻炼是没有用的,这种状态不太可能取得满意的结果。”“更好的方法可能是指导客户进入认真考虑的阶段。在动机访谈中,这被称为矛盾心理。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辅导帮助客户说服自己改变。然后进入到下一阶段(准备阶段),最后再采取行动。(4)增加肥胖青少年的身体活动研究综述: Gourlan, M., Sarrazin, P., & Trouilloud, D. 2013. Motivationalinterviewing as a way to promote physical activity in obese adolescents: Arandomised-controlled trial using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s an explanatoryframework. Psychology & Health, 28 (11),1265–86.这一篇来自法国的研究采用自我决定理论(SDT)评估了动机访谈在肥胖青少年中促进身体活动和降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有效性。研究人员随机选了54名年龄在11-18岁之间的青少年(其中41%为女生),一组参加标准的减肥项目,另一部分人参加标准减肥项目同时加上6次动机电话访谈。研究人员预计,接受电话访谈组的成员参加身体活动更高,BMI下降更多。标准减肥计划表包括两个30分钟的部分,由一名医生介绍体育活动与身心健康的关系;说明身体活动的益处和不运动的风险;并讨论目标设定、自我监控和保持身体活动的方法,同时还提供反馈。动机访谈包括六次电话访问,访谈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意识建立、选择和解决问题、目标和计划设定、行为方式改变的结果和期望。数据收集了记录动机、感知能力、感知自主支撑、报告主观活动、客观活动和身体质量指数。数据分析显示增加了动机访谈组的受试者的身体活动时间平均增加了33分钟,BMI得到改善(尽管6个月的随机访问之后BMI未显示显著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动机访谈可以作为增加青少年活动和减重计划中的一部分。相关性与应用:尽管本项研究受到样本量和人数统计的限制,但其结果是有一定意义的。动机访谈可以作为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一种有效的、被广泛接受并且有意义的方法(ACE 2013;Brehm 2014)。如果您缺乏动机访谈方面的经验或知识,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进行了解,其实作为健身或体育行业的专业人士,我们都需要花时间来了解行为改变相关的知识。在我们获得了知识之后,就可以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去为客户解决问题。(5)在动机访谈中加入电脑信息研究综述:Friederichs, S.A., etal. 2017.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n aweb-based computer tailored physical activity intervention: 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Psychology & Health, 31 (8), 907–30.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性访谈为基础,探讨了基于网络实践活动干预的有效性。研究人员将参与者分为两组:自我行动组(1423名参与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积极干预组(1452名参与者):没有自我决定理论和动机性访谈的传统干预。干预源于其他理论的组合,如社会认知理论、TTM和计划行为理论。虽然两组参与者都通过短信收到了四个单独的“干预时间”,但在自我行动组的设计中,互动的程度是有意提高的。例如,自我行动组本质上是有协作和对话的,而积极干预组只是提供信息。自我行动组使用的是互动策略和具有同理心的思考方式,而积极干预组更多的注意对行为进行自我监控,并向他们提供无特定方向性的建议。自我行动组还讨论了自主动机的决定因素——对自主性、能力及有关联性的基本心理需求。积极干预组则强调意识、知识、自我认知、建模和态度。数据收集包括了基线、以及研究开始后3个月和6个月各一次。最后,自我行动组的表现并没有明显优于积极干预组。然而数据显示,与积极干预组的无方向性风格相比,自我行动组在某些方面表现更佳。相关性及应用:尽管基于计算机的活动计划似乎违反常规认知,但这项研究鼓励大家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利用技术为我们服务。总的来说,健身行业应该在不断变化的疾病模式、医疗保健环境以及技术对行为交流和体育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先进的技术进步以其特有的方式使我们联系在一起,而在其他方面却使我们与外界脱节。健身专业人士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创造性地全面指导客户。三、小结人类行为是动态的,并受环境,社会支持,思维过程,体态形象,自我认知和动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行为改变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社会心理和个体化的过程。行为转变通常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复杂的阶段。尽管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并尊重变化的复杂性,但在许多方面它仍是一个谜。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我们必须首先加深对健康行为的认识,并进一步掌握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每以期给客户带来最大的收获。我们面临的工作是充满挑战性的。我们不仅需要学会更全面地了解人们为什么会改变,而且还应该了解他们如何接受和维持改变。我们的职责是指导他们正确的突破自我,激励我们的客户在变化的过程中成为更有自信和能力的挑战者。翻译:吴柳柳审译:张魏磊

符箓

【推荐】多读书,读好书,心理学30本最热高分书籍推荐

1.《怪诞心理学》评分:7这一类的书都挺有趣,讲一些日常不注意的现象背后是什么原理。2.《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评分:8.5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有的著作中,最有影响的,是这本并不很厚的《乌合之众》,对集体行为及社会心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3.《社会心理学》评分:7《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4.《引爆点》评分:7营销心理学,创业的人也可以看看,产品是如何一夜之间爆发的。什么是时尚,也在里边阐述了。5.《进化心理学》评分:8相亲前必读。6.《心理学与生活》评分:9杂糅了很多门心理学分支在一起,所以每一门都没办法写得很深。不过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已经很不错了。7.《说谎》评分:7don’t lie to me.8.《与“众”不同的心理学》评分:8本书和《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我见过心理学书籍里的两个极端。前者只讲HOW,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做的,所有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用于讲解方法时所举的例证;后者只讲WHAT,心理学研究有哪些牛掰的成果,所有关于方法和过程的描述不过是用来支持成果的合理性。虽然大相径庭,两本书却同样精彩,都给人以深刻的教益。9.《睡眠与做梦》评分:7.4对梦境好奇的可以看看。10.《3分钟爱上心理学》评分:6适合完全不懂的人看,入门级11.《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评分:8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终于读到了一本集大成的书。 我是一边读《心理学的故事》,一边读的《心理学导论》,感觉启发很大。 强力推荐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12.《社会性动物》评分:9《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 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13.《怪诞行为学》评分:8又一本有趣的经济行为学14.《别做正常的傻瓜》评分:8从心理学阐述经济行为学。15.《拖延心理学》评分:8.4关于拖延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两位加利福尼亚心理学家在她们治疗拖延者的实践中精准地捕捉到了拖延的根本原因,向拖延恶习开刀去吧~16.《少有人走的路》评分:8.4作者是一个很著名的心理医生,以他的经历及专业写出来的一本书,看了很有感觉。17.《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评分:8.8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18.《影响力》评分:8.8心理学类别的畅销书,挺经典的19.《当下的力量》评分:8.4蛮好读的一本书,倾向于心灵启迪。20.《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评分:8.8主要是心理研究的实验,比较学术,也很科普。21.《追寻记忆的痕迹》评分:9.0精分类的作品,关于人类对记忆研究上的探索。22.《异类:不一样的成功启示录》评分:7.8对成功人士的统计学23.《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评分:7.8如果你是心理学的门外汉,对心理学一窍不通,却想认识人类性格的差异,那么《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所概括的内容和易于理解的叙述方式,是一本值得推荐的“性格心理学”入门书。24.《生命的重建》评分:8.3心理励志畅销书25.《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评分:7.7改善两性关系,对了解异性心理有点帮助26.《拆掉思维里的墙》评分:8.3挺热的一本书,也耐读27.《登天的感觉》评分:8.1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岳晓东在哈佛大学做的十个心理咨询个案,还不错的。28.《遇见未知的自己》评分:8.3都市心灵励志方面的书籍,教会我们爱自己,以不一样的视野面对世界。29.《你的误区:如何摆脱负面思维掌控你的生活》评分:8.0自我挫败行为及其解脱办法是令人感到头痛的领域。看看此书,也许能为你解答些什么。30.《身体语言密码》评分:7.9凭借肢体语言解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事思

36氪领读丨分享10本治愈焦虑的书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范阳”(ID:beingmorehuman),作者:范阳,36氪经授权发布。阅读,音乐和冥想,是我最近获得平静的方式。而阅读,不只让我获得与自己相处的平静,还有我工作的力量,生活的灵感,激励别人的动能,同理心,以及与别人分享知识的乐趣。过去的两个月,外部世界剧烈地冲击着我们的内在,裹挟着我们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所以在春节的时候,我建立了一个读书学习小组,邀请了一些我身边爱读书爱思考的朋友加入进来,希望可以创造一个空间,让阅读变成大家抵挡外部混乱的缓冲带。在这个快速的世界,读书的确很难变成一个日常的行为,但是每一次阅读,都应该有仪式感。你可以独自点起一支香,或者手写记下读书笔记。Everyone needs a temple in this age, reading is one. 根据我自己读过的书,还有朋友们的推荐,我选择了十本可以让人获得平静、抚慰焦虑的书。这十本的选择,有一个前提,就是享受阅读的乐趣,希望你能很容易上手,容易买到,容易理解,容易读完,以及有会心一笑的地方。分享给大家。1.《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村上春树“痛楚难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这句话应该是这本书被谈论的最多的一句。读完这本书,你看到了一位克制,内省,自律,享受独处,大器晚成,与自己和解,知道生活里如何苦中知乐的作家;也看到一位“比比皆是的普通人”,拥有那些正是自己理想中的品格。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村上说,如果他要在墓志铭上刻一行字那就是:“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此时此刻,这句话让人心安。2. 《The Meditations 沉思录》古罗马皇帝 Marcus Aurelius这本书来自于逸菲的推荐。“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模糊;心灵不可完全倾注在本身上面,不可任其激动。生活中总要有一点闲暇。”《沉思录》是属于那种在家里老爸老妈陈年的书架上很有可能也会有一本的书。一直想读这本书,这样的书穿越了时间和历史,能帮助我们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审视我们的世界,也能让我们理解即使是一位帝王,他的“哲学”也是去指导自己遵循自己本性(follow the nature)的活着,也是去帮助自己,在一个纷乱的世界里,冷静而达观的活着。3. 《The Power of Now 当下的力量》Eckhart Tolle活在当下太难了,我们无时不刻的在分心,我们怀念过去,担心未来。其实我总觉得,如果现在是一个困苦的时代,哪有人真正想去“修炼心灵”,活着即是当下。而如果是一个富足的时代,人们享受吃喝玩乐,也不会有心灵深层的追求。所以这本书我买了很久,我只是翻阅,还没有读完。但是看到很多段落,还是想找个完整的时间专心读完。“一个情境出现时,我们要么是去应付它,要么就是去接受它,对它说“好的”。为什么要把它转变成问题呢?为什么要将任何事情都转变成问题呢?难道生活中的挑战还不够多吗?你需要问题来做什么呢?思维会无意识的喜欢上问题,因为它们给你某种身份的认同。这是正常的,同时也是病态的。“问题”的意思是,你在心理上不断的琢磨这种情况,而没有真正的在当下采取行动,并且你还无意识的将它变成你的自我感的一部分。你被你的生活情境所累倒,以至于丧失了对生命的感觉、存在的感觉。或者,你大脑中背负着100件你在未来将会或必须做的事情的重担,却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你现在就能做的事情上。”4. 《冥想》斯瓦米·拉玛“冥想是一种改变意识的形式,它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识和幸福感。”这本书是我推荐给跟我一样正在冥想入门的朋友的书籍之一。要让人对冥想产生兴趣,不要太高深,应该从生活出发,用大白话娓娓道来。本书作者斯瓦米·拉玛是一位在欧美有声望的瑜伽禅修大师,曾经在喜马拉雅山区修行了四十多年,这本书中我能体会到深刻而平静的力量,但是又像是日常朋友间的对话。为什么要冥想?也许你可以给自己找一个很简单的理由,比如“就像乔布斯和达里欧那样日常修行,看起来挺酷的。”越聪明的大脑,越是善于利用简单的、有效的工具,运用内在的力量来生活和工作。以及,不要跟自然对抗。5. 《Zen Mind,Beginner’s Mind 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 这本书来自于Amanda的推荐。来源于佛教,起源于中国的禅宗被很多西方人了解,却是由日本的禅师带入的。很多人知道这本书,是因为这是乔布斯学习禅者入门的书籍,并且乔布斯多次提到铃木俊隆和禅修对他的影响,乔布斯说 “它强调感悟而不是知识。我看到很多人苦苦思索,却好像没有多少心得。我感兴趣的是那些在抽象的知识以外有重大发现的人。”很多人评价这是一本很朴实很素的书。在看书评的时候,我很喜欢一位书友的评价:禅不是什么,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期待阅读这本书。6. 《 The Undoing Project 思维的发现 》迈克尔·刘易斯这本书来自Mikes的推荐,一位往返硅谷和中国,在一二级市场都有建树的投资人,但他的日常阅读分享大多与投资和金融无关。我知道这本书,写作大师迈克尔·刘易斯的书总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我印象中这是一本有关心理学,经济运转以及决策科学的书。“为什么读完让你心安呢?” 我问,Mikes说:“ 我刚刚在飞机上读完。因为这本书加强了我之前的一个认知,就是我的重要决策都是不可避免的或者潜意识里遵循我的感性冲动,而不受理性智慧的束缚。当我真实的做一个人时,我的统计学在感情面前都失效了。而认识到其他人也是这样,让我对我时常的“愚蠢”也没有那么焦虑了。” “ You waste years by not being able to waste hours. – Amos Tversky, page 230不要因为没有退后一步休息片刻,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以至于浪费了整整数年。”7. 《Humans of New York 人在纽约》Brandon Stanton你人生最糟糕的时刻,往往是人生真正的转折。Humans of New York的创始人 Brandon Stanton 原本生活在芝加哥,是一名年轻的证券交易员,但是突然有一天他被裁员了。失去工作的他认为要去找一件他能得到乐趣的事情,重新开始生活。于是他选择了他一直喜欢的摄影。在摄影的时候Brandon能感觉到在和别人交换能量,他能感觉到自己在发现和探索生命。最后他在纽约落脚生活下来,开设了一个Facebook页面,坚持每天拍摄生活在纽约的路人的照片。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关注,每天可能也只有10个点赞,而且街上10个人里可能有9个会拒绝他拍摄的请求。但是他并没有太在意这些数字,他还是一个个人去交流,一张张去拍摄,并且把他们的故事讲述出来,分享在Humans of New York的页面上。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个Facebook的页面,让他自己也惊奇的是这些故事已经让千万人关注到他。再后来,Brandon Stanton变成了互联网上最受人们喜爱的自媒体的创造者之一,最受关注的讲故事的人,以及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因为遵循了他喜爱的事情,他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被彻底改变了。我第一次读到Humans of New York的时候还生活在纽约市,第一次翻到这本书觉得只是一本感人的城市画册。但是后来读到了创始人自己的故事,却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更平静的思考和对待生活的选择。“Don’t wait for the perfect idea, life doesn't wait. If I had waited for the idea for ‘Humans of New York,’ I would have never begun ‘Humans of New York. 不要等着一个完美的主意,生活不等人。如果我等着想到Humans of New York这个主意,可能我就永远不会开始Humans of New York这件事。”8. 《创造人生的伙伴》松浦弥太郎“ 工作成功和人生幸福的关键就是,有“伙伴”在内外支撑你!正因为人类软弱不坚强,必须有值得依靠的伙伴,才能鼓起勇气往前跨出一步。漫长的人生该如何度过,解決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你的“伙伴”。外在伙伴包括家人、朋友、甚至敌人等,内在伙伴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和知识等。每个人都肯定有伙伴,他(它)们会在人生各种局面,化为影子或阳光成为你的力量!”对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的了解,之前仅限于在书店畅销书专区偶然翻阅的时候,总能看到他的作品,尤其是那本《100个基本》。因为他被冠以“生活美学家” “全日本最懂得生活的男人”,我对这样的名头是有些抵触的。去年年底在书店偶尔翻到他的新书《创造人生的伙伴》,买回家读完,发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作者用大白话在讲述人生的“常识”。我们生活和工作里的苦恼,很多造成的原因是我们不再相信生活的常识。小时候那些我们学习的最基本的道理,都统统忘在脑后。或者我们理解的常识,又要用复杂艰深的语言表述出来。所以我喜欢这样一本小书,松浦弥太郎的文字不会让我觉得醍醐灌顶,但是会感叹“对啊,确实是这样,我怎么没想到可以这样说出来”。记得我们生活的常识,会让我们坦然面对生活。9. 《108件小事》山下英子,自凝心平在书店“碰巧”买了这本书,原因就是它躺在上面那本《创造人生的伙伴》的旁边。前面一本是松浦弥太郎进入职业新的阶段的一本新书,而这本书也是畅销书《断舍离》的作者山下英子在进入人生新的阶段的一本新书,合著者自凝心平是一位心理学家和自然疗愈师。我翻到序言的时候看到,山下英子在书稿完成之际,刚刚从中国的五台山完成禅修回到日本,这本书也是她对“人生常识”的凝练和探索,尤其是对人性,空间,心灵,身体和健康的思考。以及之所以有《断舍离》这本书,是因为作者从大学起就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作者的修行经历都让我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她写了五年,书里都是很短的句子和章节,但是每一篇又让人有深深的思考。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解了归纳的意义,归纳就是在整理自己,从整理自己的空间开始,就是日常的修行,以及身心健康的开始。“所谓诸行无常,指的是万事万物变化多端,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而万物流转,意思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哪怕一瞬间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世界是在变化的前提下形成的,变化是构成世界的主要成分,享受变化就是充分享受这个世界。”10. 《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心流 》Mihaly Csikszentmihalyi这本书来自茁茁的推荐。作者Mihaly Csikszentmihalyi成为心理学家的原因是因为成长中的不幸。在二战时期,他在监狱坐牢,看到了很多人的苦难和创伤。在战后,他非常想为身边的人做些什么,他对人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满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阅读荣格的心理学著作,后来辗转到美国开始了心理学的学习。Csikszentmihalyi的研究让他认识到幸福是内在的满足,而不是外在的。在他1990年的著作《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中,他认为幸福的水平可以以心流的状态来衡量,人们在心流的状态时,最有创造力,最有生产力以及感到最幸福。在这种状态时,人们的好状态就像水流一样溢出,似乎不需要刻意的努力。“ Flow is a state in which people are so involved in an activity that nothing else seems to matter; the experience is so enjoyable that people will continue to do it even at great cost, for the sheer sake of doing it .心流是一种人们完全沉浸在一个事情当中的状态,这时候其他事情都变得没那么重要了。这种体验如此美妙,人们甚至愿意冒着风险和损失重复的去做,有时候只是因为享受这种感觉。”我的朋友还推荐了其他很棒的书,选择以上十本有中文版的,不过我也推荐英文阅读好的朋友读原版。我尤其喜欢纸质书,阅读纸质书本身就是一种专注的练习,能心无杂念的看20分钟书,在这个时代比冥想10分钟还要难。每次你做到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心和大脑都被唤醒了,这一天也会过的不一样。Good day, keep calm and carry on.

君火

颠覆常识!这项耗时46年的研究表明:智商决定成功

摘要:史上耗时最长的神童研究表明,让儿童及早开智,并“因材施教”允许智力超常者跳级,对其后天成功影响巨大,远比刻苦努力反复练习,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外部因素更加重要。在史上耗时最长的神童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筛选了5000位在智商测试中得分最高的1%儿童,并跟进对照达四十余载。研究表明,智商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后天的成功与否,并且让儿童及早开智“因材施教”,对其后天影响巨大。“数学方面天赋异禀青少年研究” (Study of Mathematically Precocious Youth) 最早于1971年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起,现在由范德堡大学协办。与其字面意思相反,该研究也包括语言方面天赋异禀者,参与者绝大部分目前也都已是成家立业的大人。该研究结论指出,比起反复让儿童接受特定练习督促其努力,或是改变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给予其优厚的成长环境,对于其日后成功与否的影响都远不如及早开发儿童的认知智力。这一研究推翻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公认的“常识”,即“天才来自于99%的汗水”。所谓后天的优异表现主要来自于反复练习,认为在某件事上足够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出类拔萃,其实都不如早期开智来得实在。参与该研究并就职于杜克大学天赋认证项目的心理学家Jonathan Wai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表示,“当时在智商测试中得分最高的1%孩子,一般而言更容易成为出色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位列财富500榜单的CEO、联邦法官或参议员。”《自然》杂志相关报道“如何养成一位天才”该研究同样也着重强调对智力超常儿童“因材施教”,并允许快速学习者在学制当中跳级的重要性。研究数据显示,曾经跳过一级的儿童比起早期智商测试得分相似但未跳级的儿童之间,日后获得博士学位或注册专利的可能性要上升达60%,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统称)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可能性甚至要高出200%。《自然》杂志特别指出,目前该研究所的跟进比照对象,目前基本上都进入了事业黄金期,“智力超常者对社会的影响力远超其他成员”的事实也愈发明显。事实上,很多超常认知智力及早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天才儿童中心这样的机构发现并给予特殊支持的孩子,日后都成为了各个行业当中顶尖的人才。从该中心走出的著名例子,就包括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谷歌的联合创始人Sergey Brin,以及著名歌星Lady Gaga。图源:CNBC但同时也别“揠苗助长”,对自己的孩子过早施加不当的压力也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会“造成各种社交和情绪问题”,上述研究主管、范德堡大学教育与人类开发专业主任Camilla Benbow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如是说。研究当中为儿童日后能够在有所成就的同时依然幸福快乐,给出了如下8条建议:1. 尽可能让儿童接受多样化体验的洗礼;2. 当儿童对某样事物显露出特别的兴趣或天赋时,为其开发这方面才能提供充分的机遇;3. 在智力和情绪上为儿童提供支持;4. 通过赞美儿童在开发才能过程中的投入而非才能本身,使得儿童逐渐养成一种“增长型”的思维方式;5. 鼓励儿童在智识开发上承担风险勇于尝试,并坦然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帮助他们学习成长;6. 尤其注意儿童是否被区别对待:被旁人认为是“天赋异禀”可能对儿童造成情绪负担;7. 与老师经常交流合作,以满足你的孩子的特定需求;8. 带你的孩子去专业大学研究机构,测试其智商与能力。

而和

心理学研究显示:女人这辈子,最不快乐的是四十到五十岁这十年

本文是《女性课堂:自我发展心理学》专栏,通过学习,你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解决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困扰,无论是生活还是职场。让你更懂女性心理,寻找到属于你的人生真谛和感悟。专栏讲师:说爱,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学博主,专注研究女性心理学女人的四十岁就是一个分水岭,都说女人四十豆腐渣,步入中年之后,女人的各个方面似乎都在走着下坡路。岁月是女人最大的敌人,女人尤其是到了40岁,脸部的衰老呼之欲出,美人迟暮,色衰爱弛,都是对女人人生中的考验。40岁到50岁这个年纪又被称为"灰色中年",也就是大家常常听到的中年危机,而也正是这个时候,对女人各方面的压力是最大的。有研究显示:女人这辈子,最不快乐的时期就是四十到五十这十年。危机感所致的负面情绪01)、女人之所以会不快乐,来源于负面情绪的产生,而女人到了中年,由于更年期,年龄,处境等等情况,情绪就会很不稳定,而产生消极情绪。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家庭主妇罗子君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她要考虑的是今天穿什么裙子,明天买什么首饰。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幸福"的女人,还是在自己的中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负面情绪,女人害怕衰老,更害怕男人变心,这是中年女人的压力之一。02)、罗子君每天提防着丈夫身边的女人,让闺蜜像特工一样查探对方的底细,总是对丈夫身边的美女说话阴阳怪气,但她再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输给一个不施粉黛的中年女人。而离婚之后,罗子君的危机感才真正的来临,习惯了当家庭主妇,她已经完全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她将要面临的是如何重返职场,如何独立生存,如何一个人在这个地方站稳脚跟,这些危机感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曾经让她一度崩溃。多少女人不是这样?即便没有离婚,40岁所面临的压力,拥有的负面情绪,所处的现况,都不免让一个曾经风风火火的女人变得极度消极和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