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员的薪资行业研究员,刚入职一般都是研究员/分析师的助理,年薪在20-40万之间。工作大概2年左右,可以晋升为研究员,年薪在40-60万之间。再工作1-3年(这个时间的长短主要看你个人的能力)可以晋升为高级分析师,年薪在60-100万之间。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往上晋升就比较困难,没有固定的年限参考,主要就是看个人能力了,有能力的话可以从高级分析师晋升为首席分析师,可以独立带团队,年薪基本在一百万以上。继续往上,就是研究的一二把手,副所长、所长了。
最近,合肥中科院90多人集体离职事件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中科院是国内非常好的事业单位,人人都渴望进去安稳一生,但是有记者采访了离职人士,中科院辞职者谈离职原因时提到了工资,年薪十万和百万你怎么选?这引人深思,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其中一个离职职员接受采访时表示,论文就是工作成果,写不出论文就别想晋级,不能晋级成为副研究员、研究员,那工资就没法上涨,也无法享受额外的福利,而选择跳槽,却能够去知名外企,虽然工作节奏快,但是赚得是原来工资的几倍。还有一个男同事,虽然他已经晋级为副研究员了,但是当猎头给他百万年薪的时候,他果断离职了。年薪十万和百万你怎么选呢?尤其是要娶妻生子养家的男人,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中科院辞职者谈离职原因与个人擅长领域和工资有关,启示大家找工作的时候要找适合自己的。
中科院,多好的单位,他充满了才华,真的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然而在合肥中科院有90多人集体离开公司,这让大家非常困惑和不解,怎么了?这些人选择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以前离开中科院并且做得很好的员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些人想离开。一方面,他年薪10万元做副研究员;另一方面,他在外企工作,年薪100万元,所以选择了后者。在中科院工作中,如果你想实现个人的快速发展,你必须写论文,如果写不出来,那就不能晋级,工资也不能涨,也就没有相应的福利了。在中科院离职的员工中,有一位30多岁的男性副研究员,当猎头开出100万年薪时,他果断离开。他去了一家著名的外国企业,虽然工作节奏比较快,但他挣了几倍于原来的工资,他认为新的工作选择是正确的选择。当他在中科院时,他一边工作一边做副业,当他做风生水起时,他也选择离开。有一位39岁的雇员在离职前申请了国家青年基金计划,如果他能申请,他可以得到一些资金,然后他可以做研究和主持项目。不幸的是,他这次没有申请青年基金,这也意味着他的头衔晋级一定不能起作用。离职前,该员工参加了一家人格测试机构组织的培训班,在那里他认识了许多培训朋友,参加培训后,他发现自己不仅从事科学研究,而且说话能力也很强。她自己是个母亲,对亲子教育有很好的了解,因此有了中科院的工作背景和博士头衔,她选择了离开并开创了新天地自己的事业。在这个新的领域,她做得很好,创造创造了她自己生活的新世界。他已经中年,还没有被评为副研究员,为了更好地发展,他选择了离开。他的经历是这样的,过去,他在中科院读了六年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我在中科院工作。工作之后,他真的很努力,想在工作中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如果他渴望成为一名研究员,他必须首先被任命为副研究员,他已经工作五年了,但他觉得写论文对他来说是件痛苦的事。结果,他的收入从来没有达到他的预期,他觉得自己赚得太少了。虽然他在中科院工作,但他和妻子已经分居了。按照他的级别,工作这么多年,他的月薪只有9000元,在大城市中,养家糊口和买房是非常困难的。他的同学,毕业后和他同时去了一家公司工作。刚工作的工资是9000元。这让他很不平衡。他的同学们每年的工资至少能增加10%。想了想,他觉得他要离开中科院。后来,他的发展很好,工资涨了10倍,现在他的房子和车子都完工了。因此他觉得这次辞职是他非常正确的选择。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经验:1、人们为了生存而迁移,树木走向死亡,换一份工作可能会开创一个新的事业。如果你总是挂在树上,不能取得太多的成就,你可以把换当作一份工作,这可能是咸鱼翻身的好机会。2、每个人的专长不同,只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取得成功。虽然有些工作很稳定,但他们并不擅长自己的领域,即使他们继续这样工作,他们的业绩和平均收入仍然平平。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的长处,在自己的领域里多下点功夫,就很容易取得成就,晋升加薪,在你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3、人走高了,就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机遇层出不穷,甚至转瞬即逝。因此当你有了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当猎头找到了自己,开出了不错的薪水,你就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开拓一个新的发展空间,这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我,下一篇更精彩!
上海是一个实现梦想、施展才华的地方,也是一个成就未来、开拓视野的沃土。这几天小编连续介绍了全国各地【博士招聘】政策,相比大家对博士毕业后的政策都有了解了吧?因为地域、学校层次、发展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印象,各个学校的人才一斤政策不尽相同,有的条件十分高,甚至是好的过分,而有的呢,则是一般,甚至是有点“寒酸”。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华东理工大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在具体介绍这个学校之前,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学校。【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我国经济中心,素有“东方明珠”美誉),国家重点大学、211大学、985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强势学科有:化学、材料学和工程学等(均排在ESI全球前1%)。现有三个校区,教职员工3000多人,两院院士8名,双聘院士4名,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好了,相信大家对这个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那么,今天我就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学校2020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政策吧。01人才分类【华东理工大学】共分为四类:拔尖人才、特聘研究员和特聘副研究员、教授/副教授/骨干教师、博士后根据人才分类要求,相应的人才待遇也就不同,以拔尖人才为例,要求是很苛刻的: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40岁;学科要求: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背景要求: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求学经历,科研潜力大,取得同行认可;时限要求:全职在校连续工作36个以上高要求也就意味着高收入、高回报,【华东理工大学】对于拔尖人才的待遇也是相当诱人的,具体如下:基本薪资:50万起;科研启动费:国家拨款100-300万,学校配套300万(综合400-600万);购房补助:250万;职称评定:聘为教授、直聘博导;其他待遇:解决子女教育(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协助解决配偶工作。面对如此诱人的待遇,你难道不会心动吗?除了【拔尖人才】以外,该学校常年招聘特聘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及博士后人员,待遇也还行,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往下看。【特聘研究员】要求: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35周岁,女性可适当放宽;背景要求:原则上具有2年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有巨大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研究特色等;给的待遇是:年薪35万起,科研费50-100万,根据学科评定,直聘博导。【特聘副研究员】要求:年龄要求:要求不超过32周岁,女性可适当放宽;背景要求:原则上具有海外知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士学位,有巨大发展潜力,已初步形成研究特色等,全职受聘工作;给的待遇是:年薪25万起,科研费20-50万,根据学科评定,直聘硕导。最后一个就是【博士后】招聘了,不限定专业,常年招聘,薪资18-21万+浮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博士后入站期间获得各种国家级资助,薪资上浮,具体为:02校园环境置身优美的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恐怕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吧!但【华东理工大学】恰恰满足以上所有“选项”,校园环境干净优雅、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我也是找了一下今年学校的一些图片,以供大家参考。03总 结求职就像找女朋友,不要只看外貌,也要兼具内在美。只有两个人都看对眼了,这事才能成,也就是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理性选择,适合自己,且选且珍惜!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评论和转发,谢谢!
来源:察言观数,感谢分享!以下均为2018年数据,为保证隐私,做了匿名化处理。以下数据来源用户@everwanna211高校行政岗,中部省份,正式编制,工作两年,某权利部门科员。工资:每个月到手工资大约4000左右,年终绩效工资2.5万。房子:住房公积金每月500多。加班工资:由于部门特殊,经常有加班工资,加一天大概发1000左右,也算隐性福利了。全年到手差不多11-12万,能拿课题报帐等。社会地位而言,女性较高,男性较低。工作也的确更适合女性,只能慢慢熬,争取评职称,多拿课题。目前学校跳槽率逐年升高,招不到人的现象也逐渐出现。我也想跑,可文科感觉跑不掉的感觉。以下数据来源用户@ryd994广东,非珠三角城市,普通二本,副教授,正常工资月薪到手8800,另供积金2500,绩效工资根据你课时量,50元一节,正常每月3000元课时费左右,全部加起来每月14000左右,每年约18万,科研看每个人的能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也是高校教师的现状。总结:平淡生活耐心过、科研决定生存状态。以下数据来源用户@Ramsden中部省会城市,大专行政岗,硕士有编,每月到手大概5500,公积金双边约2000,年底约1万的绩效,次年3-4月发一波大概5~6万,每年住房补贴约7-8k,子女有医疗救助,还有其他一些补贴,加上公积金年到手约16万,跟同年进来的教师岗收入差别不大,岗位工作比较饱满,但不用加班。以下数据来源用户@gsls200808 中山大学专职科研岗,海外博士毕业,专职副研究员,合同上写的24-27万。来报道的时候就慢慢开始觉得不对劲,首先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其次,招的所谓的专职科研人员暴多,一年都快上千了;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完全不管你的住房问题,没有公寓给你住,在外面租房也没有补贴,人事处就是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工资中。等到第一个月工资一看,实际到手工资才9000多。打电话到人事处一问,说是单位帮你交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和其他的保险统统算在合同里面,加上还是第一个月是实习期,只发80%的工资,就这样被套路了。而所谓的文章奖励和团队奖励统统要看人老板的意思。学校除了12个月工资,一点都不会多出。合同给你签了三年,至于三年后怎么说?学校说的是可以继续续聘三年,或者公平地参加副教授的竞聘。而普通岗参加副教授竞聘都是走另外一个途径,多数是青年百人,海归博士后。后来学校督促新入职的专职科研人员转成博士后,学校的邮件中甚至说出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究其原因,国家对于博士后的扶植日渐增多,博士后基金这一大块肥肉中大眼红。另外,广东省公布补助博士后15万一年,转了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个人建议,无论是土鳖还是海龟,想回国在高校工作的,还是建议大家去拿一个像样一点的教职,高校里的专科科研岗真的是坑!以下数据来源用户@Bayesian11成都某高校小行政一枚,月发6509.92,年发78119.04(科员水平)。如果没房学校免费分单身宿舍住,买校内住房5000+每平,上班8:30-11:30,14:30-17:30。上班期间主要在看书,偶有一两件事需处理,下班较早无事。寒暑假和学生一样,但需值班1~2天。由于单位长年招不到人,干部梯队建设不足,后继只有我一个年轻人,现单位拟提拔为副科,但自感在高校中,知识水平欠佳和多方面不足,正在努力刷学历和学知识中。以下数据来源用户@wlwang0618合肥工业大学,新进讲师是基本工资到手1397,津贴5700,津贴里头包含前两年的博士补贴1000,所以,前两到三年是7000到手,往后如果没评上副教授,就少1000了。对了,公积金是共2300。以下数据来源用户@PalmerDuke 北京某985行政,院聘,没有公积金,五险很低。一个月到手6000左右。13薪。好处:人际关系简单,有很多时间学习;基本都是正点上下班,可以吃食堂;没有公司里那么大压力;可以更好规划以后的发展。坏处:钱少,和同龄人刚工作的收入接近,时间越久,差额越大。以下数据来源用户@longway126艺术类硕士,女生,第一份工作在魔都民办院校担任专任教师,月收入4000元左右,年终3000元,逢年过节每次礼物券约200元,租房3000元/月。工作一段时间后,因学校压榨严重,完全不把人当人看,身心俱疲,遂辞职。家里蹲近一年,快放弃找工作准备考博时,终于收到公办院校offer。目前月薪6000左右,福利和绩效工资尚可,学校整体氛围令人舒心。以下数据来源用户@xiqingongzi帝都985高校经管副教授,每月校内基本工资税前包括岗位津贴10400,税后8200。公积金1400。商学院补助绩效金每月32000,税后25400左右,每个月都有浮动。房补每月5000,税后4800,年终奖平均到每月9500,税后大概7200。教授MBA额外津贴平均到每个月6000-15000。加起来每月税后5-7万。目前还在申请国家级人才头衔和特别津贴,申请到了以后年终奖可以多30万。另外有每年学院的旅行经费以及国家专项科研经费每年15万左右,需要申请和结题。以下数据来源用户@calcitum2015年普通二本大学毕业,在北京一所技工院校做专业教师,有编制,现入职三年,工资每月到手平均5000左右(班主任费+课时费等),每年节日补贴共4000,年底奖金2w5左右,北京市补贴1w5左右,绩效奖2w5左右。以下数据来源用户@yiming西南省会,独立二本院校,刚入职基本工资2500,五险一金加起来7、800吧,还有饭补交通补贴每个月300左右,还有硕士津贴300,工龄工资几十块;如果课很多有超课时,年终会有点奖金,其他年终最高超不过4000;中级职称评了聘了基本工资多个小一千。今年涨工资了,年薪制,大概中级职称年薪8w左右,五险一金每个月扣1000左右,不发全,发一部分,其余要拿看到年终考核。以下数据来源用户@yangzhezjgs硕士毕业后在山东淄博某高职入职一年,有编,基本工资3800左右,50课时/月,课时费1600左右,五险一金差不多1200,实际到手4500上下,讲师6000左右,副教授8000左右,正教授有时过万。学校提供单身宿舍,吃饭象征性给点钱,可是看不到未来,正酝酿辞职读博。以下数据来源用户@kjdskd本人小硕一枚。入职广东珠三角地区某民办二本B,就是省外的三本,助教职称,每个月发到手5000+,餐补每个月200,交通补贴每个月300左右。年底发一万八。带论文还有监考费节日费都不提了,加起来也没多少。一周十二节课。北京某211辅导员,收入分国发、校发和部门发三个部分,我是入职4年,校发4000多,部门4000多,国发2000上下,前阵子开始学校每月发一笔补贴,2000多,所以每个月到手一万来块。有的部门有钱自己发过万的也有,所以基本上在1万-2万左右。以下数据来源用户@joyhub2140新办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硕士毕业就来了,很多老教师也是硕士,近一两年要求博士。助教每月打卡工资大约3千,一个月饭补3百,年底劳务费7、8千,科研另算。13、14薪,还有精神文明奖什么的加起来一两万吧。讲师每月工资比我高一千左右,当然公积金也高。以下数据来源用户@tatelucky 江苏三线城市,省属公办专科院校,工科,本硕车辆工程,刚评上讲师,正常到手4800+,比其他同级院校少。但据说全省都是统一的,差别就在津贴和公积金。每月津贴发放是应发额70%,剩下30%年底一次性发放,加上年终考核和决算能有个2w+。公积金实际入账3900+。剩下就是超工作量课时费,监考费,班主任费,自助津贴,比赛培训,乱七八糟多少没算过,太碎了。以下数据来源用户@azhangbing211高校讲师,每月到手7千多,年底一般发3万左右,公积金2000多,然后奖励和基金什么的能有个几万吧。不过福利也好,1:能够完美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幼儿园每个月只要交400块,相当于免费了。2:学校有福利房,每平米3100元,周边房价大概1.5万吧。以下数据来源用户@WooYou 双非大学副教授,每年收入税后20万左右,工资+绩效+奖励+各种其他钱,均合理合法。首先是工资,工资卡上发的真金白银,7000一个月;公积金2500一个月;其他什么保险什么几百块,也就是说拿到手7000,总收入10000。其次,年底绩效,我们的工资和绩效比一般是7:3左右,也就是每年年底至少2万到3万的基本绩效。这样算是不是基本上躺着就是到手10万一年吧。最后,波动最大的是奖励。发文章,一区是两万,二区1万;项目奖励是面上4万,重点8万。现在博后都要20-40万,当老师的这么点钱还多吗?以下数据来源用户@waytoe211高校行政岗工作,教育部直属学校。工资:每个月到手的钱分工资和津贴,合计大约4500左右,年终会发全年绩效工资,加一点年终奖。房子:由于在校内没房子,会发房补,住房公积金非常低。全部收入:全年实际到手接近十万。我们学校的行政工资在全省的高校里属于偏低水平。医疗:医保改革以后所有正式编制都拿公务员医保。写一点建议:男生,工科商科等热门专业,不要来这里,收入低,而且行政岗里偏技术的岗位最不受重视,行政岗的文科男生中最多的是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历史,地理这种外面难找工作的专业,这些人大部分在校的时候是学生干部,能说会道看人下菜打破头留在了学校里,最后当领导也大部分是这种人。女生,没有特别大的抱负或者要挣钱养家的,学校行政岗不错,进来就要有思想准备,一辈子干得最好也只能当副手,但是过得滋润舒服,说出去也体面。以下数据来源用户@chibupang硕士,省会城市,985行政,底层新人,到手工资+房补+年终奖约16~17w,公积金约2w,有完整寒暑假,福利房末班车已经错过,基本肯定不再有。感受就是很轻松。身体轻松,心情轻松,有非常非常充足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我本硕都就读于这所学校,很顺利留在母校工作,各方面都熟悉。人情简单,收入稳定,感觉自己无论从心态还是外貌都一直处在学生时代的延续阶段,对女生来说可能真的是比较抗衰老的工作吧。以下数据来源用户@freedomSky 硕士,无编,工作6年,985高校,与中外合作有关的工作,领导同事有的是外籍,对外语也有点要求,没有寒暑假。刚工作时12年时候每月到手4000多,年终一个月工资,工资递增,到现在,职位也上升了一点,每月到手一万多,全年加上年终税后能拿到16万左右,有商业保险。工作时忙时闲,主要工作内容是大大小小的沟通、协调、后勤安排,费心但不太费脑,对为人处事、周全部署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但对知识发展促进不大,工作久了有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不大,但是我有的同事也乐在其中。以下数据来源用户@huangdayu广州985高校行政,双985硕士毕业,正式编制,工资一年约10万,没有集资房买,在学校租房房租也很高,附属学校就读条件也很苛刻,并不是正式工就一定会有,基本没有福利,年终也没有,2年基本上没有按时下过班,差不多都是朝8晚9,工作强度和压力都很大,每天义务加班也做不完工作,没有一分钱加班补贴,领导提奉献,24h待机,随时有人会挂电话问工作的事,出问题需要担责任。就是说出去工作体面好听吧,其实压缩得没有个人生活时间,回家累瘫,基本学不到东西,跟同龄人差距越来越大,还处在学校里鄙视链底层。以下数据来源用户@yipkwong中部211副教授, 国家和学校给的钱,到手7000块左右,年底学校有1W多的岗位津贴绩效以及学院的5000块奖金,这些一年有10W;课题组一般每年有3万左右;学校的公积金和住房补贴包含自己交的有2.2W左右;每个比较大的节日都会有一些小东西发放,遇到国庆中秋会给大几百元的超市卡,一年一共1500左右;不用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属于公费医疗,仅需付药费的10%即可。把所有的算上,净收入大概16-17W左右。以下数据来源用户@surefly上海,某985211高校教辅,院聘进来,无编制。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月度补贴,到手税后6000,年终奖3.5万。行政人员就是服务教授们,为他们办理一些他们不愿干的繁琐的非科研事务。干了一年,不想再服务下去了。工作清闲,基本上上班时间就可以做完,不会影响其他时间。以下数据来源用户@green15本人17年博士毕业,现在某二线城市985任师资博后,每月到手一万二,公积金一千,但是科研压力比较大,非升即走。房价大概10000+,目前月供5000,压力不大。以下数据来源用户@xplorewhat随着民办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考人群需求的变化,教师已经不在是稀缺资源了,你辛辛苦苦985211杀进体制内,也有人函授自考成人本转身入民办,都是手持高校教师资格证。民办院校又赶上职称评审权下放的春风,一年能培养几百个讲师、七八十个副教授(民办没有职数限制,当然也不兑现退休待遇,但实打实都有讲师证)。以后吃饭做一桌子,那些以前的中等生,都是某某独立学院或民办高校教授副教授的,就你一个双一流的青椒,实在很难看的,就算你知道内幕,但家长们不会懂的。在市场竞争中,部分公办三流高校都面临着生源危机,青椒福利待遇和成长受到压力更大,连最基本的社会地位都被稀释了。以下数据来源用户@SkyHive 我导师别墅的三号门后院停着一架直升机 以下数据来源用户@多云中山大学专职科研岗,海外博士毕业,专职副研究员,合同上写的24-27万。来报道的时候就慢慢开始觉得不对劲,首先没有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其次,招的所谓的专职科研人员暴多,一年都快上千了;然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学校完全不管你的住房问题,没有公寓给你住,在外面租房也没有补贴,人事处就是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包含在工资中。等到第一个月工资一看,实际到手工资才9000多。打电话到人事处一问,说是单位帮你交的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和其他的保险统统算在合同里面,加上还是第一个月是实习期,只发80%的工资,就这样被套路了。而所谓的文章奖励和团队奖励统统要看人老板的意思。学校除了12个月工资,一点都不会多出。合同给你签了三年,至于三年后怎么说?学校说的是可以继续续聘三年,或者公平地参加副教授的竞聘。而普通岗参加副教授竞聘都是走另外一个途径,多数是青年百人,海归博士后。后来学校督促新入职的专职科研人员转成博士后,学校的邮件中甚至说出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究其原因,国家对于博士后的扶植日渐增多,博士后基金这一大块肥肉中大眼红。另外,广东省公布补助博士后15万一年,转了可以减轻学校的负担。个人建议,无论是土鳖还是海龟,想回国在高校工作的,还是建议大家去拿一个像样一点的教职,高校里的专科科研岗真的是坑! 作为大学老师的你收入多少呢?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哦!
有人说,研究人员应该专注于学术研究,不应该追求名利。也有人说,如果他们不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又何谈科研呢?首先名校博士辛苦工作数年甚至十数年后,因为论文问题没评上副研究员,月薪仅仅只有9000元,这对于三十多岁,正是养家糊口的人来说怎么能支撑他们继续专注科研工作呢。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最高的自然科学学术机构、最高的科学技术咨询机构和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发中心,是无数研究者奋斗的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人才有机会进入中国科学院。虽然这是一个为祖国服务、不断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也被中国人视为世界一流的科研圣地,他们的收入应该是普通人的几倍甚至十倍才对。然而,情况并非如此,据中科院的博士亲自回应,他的月薪只有9000元,光房租就有1700元。此外,他仍然住在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他的月薪几乎抵消了各种费用。但是,老家的父母孩子还是要花钱,这让他感到很大的压力。面对同学们都大展身手,工资不断翻倍,自己的工资却几乎不变,他的内心更加坚守不了最初的梦想了,他开始变得焦虑。因为他不擅长写论文,中国科学院最终以论文为评判标准,如果他写不出来,就不能评定副研究员的职称,也不能升职加薪,所以他的月薪可能永远只有9000元。所以他申请出国访问。为了顺利通过申请,他在申请报告中详细列出了自己的考察计划和研究方向。最重要的一点是确保他将来必须回到中国。结果,当他去到国外时,他开始反悔了,因为一家外国机构愿意以百万年薪聘请他,这比国内工作的工资高10倍。他决定放弃“访问学者”的身份,支付违约金,并主动离开中国科学院。许多人认为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应该冷静下来做研究,但是你不能解决食物和衣服的问题,你甚至不能照顾你的妻子、孩子和父母。你能忽略它并投入研究吗?科研人员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月收入实际上低于许多网红,与娱乐行业的明星相比,差距更是十万八千里。这样的薪酬待遇是不是应该整改了呢?所以很多网友建议将明星和科研人员的工资对调就行了,虽然这样说的很粗暴简单,但似乎也是一种可行的行为,要知道培养一个科研人员并不比培养一个明星省钱花费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许戈说财经犹记得,同门师弟刚刚进入券商行业做行研实习生的时候,春风得意,立志要做出一番成绩。结果,前几天,他给我发信息:“师姐,救救孩子吧,行业研究报告快把我虐残了……”怎么回事?原来,自从进入券商行业,他就天天写点评,写报告。而且,二级市场时效性很强,需要对新发布的政策、公告、新闻做出快速反馈,一旦有什么重大消息,熬夜通宵写也是常有的事!他说:团队里大家都各忙各的,我要自己到处扒资料,结果到了团队写研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辛苦找的资料根本没价值……其实,不只师弟,还有很多像他一样刚刚进入金融行业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种种问题:收集数据的渠道太少,无数据可收集好不容易找来了数据却不会分析不懂行业,如何开始行业研究……那么,真正的大神会如何做行业研究的呢?他会告诉你:与其天天扒别人的报告看得一头雾水,还不如试试这个“一劳永逸”的方法:一次性花时间学习一套专业的行业研究方法论,以后再遇到一个新行业时,就可以迅速抓到重点了。而行业研究的核心能力,其实是一套好的分析框架和判断标准,可以帮助你:洞察行业发展的空间和关键驱动力,能够预判行业未来的发展,真正做到前瞻性分析;掌握如何快速看懂一家公司的能力,分析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为投资决策打下基础。所以,不论你想从事券商或转向买方,还是去做投资经理,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多远,非常依赖你的行业研究能力。放大招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像高盛金融分析师一样做好「行业研究」,职问特开设“年末福利试听课”。↓▲扫码前小提示:已经购买过金融分析正课的同学,就不需要买这个课程啦!拿什么保证学习效果?大牛授课-职问请到曾任职于德意志银行投资部、中金投资银行部的Stephen老师,和大家分享如何做行业研究来帮助投资决策。学习激励-如果大家积极参加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任性的班班还会广撒大额优惠券。学习收获-1、概括了解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市场投资的基本流程2、明确行业研究的5大主要任务3、典型行业研究步骤分为哪三步?4、如何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投资吸引力?5、五大重要关注点,影响行业研究报告质量学员反馈>
导语:人到中年,只谈梦想和情怀是负担不起子女教育和家庭开支的……年薪10万晋升无望的事业机构和年薪百万的企业单位,你会选哪个?一边是年薪10万,一边年薪百万,如果给你会怎么选?一个30多岁的中科院的副研究员,头上顶着光环,但当猎头给他开出100万的年薪后,他动摇了,因为这是他原有薪水的十倍。这不是一个个例,“中科院合肥研究所90多人集体离职”最近吸引了外界的关注,目前离职的原因还在调查中。之前中科院90名员工集体辞职,网上就有很多议论,有人认为科学家应该淡泊名利,不要把钱看得太重,有人也说搞科研需要专心致志和全身心地投入,如今房子车子这么贵,科学家连基本地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专心搞研究?有媒体采访了一些从中科院离职的人物,发现他们离职的原因大致如下:他们有的不擅长写论文、有的对自己的薪水不满,到了中年只拿着月薪9000元的月薪,一边是慢悠悠的工作节奏看似安逸,一边却是晋升无望以及囊中羞涩的悲哀,在面对外面的高薪,选择了接受……(文首就是其中一个被采访者)对此,有人说是不是外部企业蓄意挖人才;有人说是是不是管理出现了什么问题;有人说论文太难写,晋升无望;有人说这种高精尖人才薪水不高,扛不住生活压力……这件事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话,我想答案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发生在科研人员身上呢?很多人可能就要说点什么了。有理想的人也需要面包!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中科院这个名头是多么的高大上,即使是下属的研究所,也绝对是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方。但是看到他们的故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也必须为着晋升职称而努力着,但是这种机制,必定会导致有些人晋升无望,无望到没有机会,直接的后果是工资难以上涨,要为养家糊口而想尽办法,备受煎熬,承受压力。在单位蹉跎几年岁月,老婆有了,孩子大了,家庭的重担压在肩头。一边是月薪9000,晋升无望,一边是年薪百万,升职有望,这种时候就不要谈情怀和道德绑架,现实会逼人做出选择!当一个有理想的人,要花很多心思为解决生活问题的时候,他的理想往往会被现实打败,这可能是多数人离职的主要原因。虽然这90名员工离职的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尚未有确切结论,但我认为至少有两点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1、现在很多科研机构的研究员,收入的确跟市面上的明星、企业高管等是没法比的。高精尖人才,还是副研究员,10万年薪,从老百姓看还算可以,可是回头看一下曾经娱乐圈的标价:演一个电影,片酬以千万为单位;演一集电视,片酬以百万为单位。大家比一比他们之间的贡献,心里作何感想?2、论文成为科研人员的晋升条件,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当它变为“必要条件(有不一定行,没有一定不行)”时,是否真的合理?或许有些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也很突出,就是不善于写论文,在单位长期评职称无望的情况下,那也难免会伤心辞职,另谋出路。如何留下人才?科研人员应该是振兴科技的中流砥柱,多年来,人才流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次的多人集体辞职,给我们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如何能留住这些科研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个课题。要让他们能够安下心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创造出价值来。不要埋怨他们选择外企,因为那是通过自身能力创造的价值,会产生深深的成就感,这不仅是单纯的物质上的满足,还有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可能是他们更看重的。这方面我们或许可以看看华为是如何吸纳全世界的人才:1.据媒体报道,华为员工2018年平均年薪高达人民币110万元;2.华为尊重、重视人才,有好的科研环境,可以让科研人员做到学有所用;3.华为全员持股,技术人员除年薪还有公司的持股分红;4.华为根据需要把科研人员和研究机构分散到世界各地,可以最便捷地获取最新科技成果信息,吸引当地技术人才。最后既然当初他们选择进入中科所,在最初的时候抵住了外界那些高薪的诱惑,就说明他们都有希望用自己所学回报社会,他们也都是有梦想的中华儿女。而现在他们梦想的翅膀,在还没到达成功的彼岸时,就被现实改变方向,离开自己梦开始的地方……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教兴国”?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在中科院年薪十万,在外企则是年薪百万一名在中科院离职的博士员工,30多岁了,当猎头给他开出了百万年薪时,他就果断离职了。离职后虽然非常累,但他认为离开是一次正确的选择。发现有更好的选择,便选择了离职有一个39岁的中科院博士员工,在离职之前,她便在一家培训部兼职,后来发现,她的口才在培训部有更好地发展,便毫不犹豫地辞职了,离开了她奋斗多年的中科院。人到中年,还评不上副研究员,只好离职他是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生,毕业以后就在中科院工作了。干了很多年,工资才9000元,实在是难以支撑大城市的生活。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离开。后来,他的工资涨了10倍。她对“写论文”心生恐惧一位40岁的女博士,因为难以适应写论文,便放下了众人眼中的中科院“铁饭碗”。辞职后,她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节奏陡然加快,加班到深更半夜是家常便饭。但是,她的职位和薪资都步步高升,看起来,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在中科院奋斗了11年,最后还是选择逃离这位36岁的男博士,在中科院奋斗的11年中,中科院带给他的最大烦恼是薪资少,实在没法支撑大城市的高房价和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因为他发现国外的补助很有诱惑力,便历经千难万阻申请了出国名额。到了国外之后,他是如鱼得水,就再也不想回国了,尽管出国时承诺过一定回国。后来,在国外找到合适工作岗位的他买了100多万美元的大房子,完成了以前在国内根本不敢想的梦。在许多人的眼中,能在中科院工作已经是身处天上人间,但一边是年薪十万,而另一边是年薪百万,如果是你碰上此情此景,你会做何选择?也许,“树挪死,人挪活”是对的。也许,人往高处走,新的机遇就会与你不期而遇。
有人说研究人员应该专注于学术研究,而不应该追求名利。还有人说,如果他们不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又如何谈论科学研究呢?首先,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努力,名校的博士由于论文不够优秀,没有评上副研究员,月薪只有9000元。这让有着一家老小的科研人员如何专心于科研工作呢?首先,9000只是基本工资。实际上,中科院的各种福利待遇是挺多的。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谁都向往更好的物质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学术研究需要的是需要专心注重科研工作的人,不能够一味地追求物质生活。马云曾经说过,留不住人无非就是两方面做得不好,其一是待遇不到位,其二是心里有委屈。也许不能说中科院的工资低,或许科研人员太过追求物质的生活了。但中科院也需反思一下,为何不能提高科研人员的工资,提升让好的科研环境,也许这些科研人员才会专心研究科研工作。国内华为在这员工待遇这方面做得很好。华为向员工分配其99%的股份,而任正非将仅保留其0.88%的股份。为什么硅谷有20,000名清华大学毕业生?为什么美国的前5名材料专家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中国科学院有90名研究人员集体辞职?我们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