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中国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服务行业未来前景分析五行

中国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服务行业未来前景分析

中国下一个风口在哪里?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指出,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这就涵盖了吃、穿、住、用、行,包括体验、感受、陪伴等方方面面,人们愿意用钱来交换能使自己感到快乐和有幸福感的东西,其核心就是人本思想,为人服务,那么这就意味着服务行业已是风口,服务行业未来前景分析如下。服务业——图:unsplash中国下一个风口在哪里?毫无疑问,是服务行业。大城市发展得好的如北上广深,都是服务业发达的城市。从国际分工来说,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的承接。酒店、俱乐部、康养业、餐饮业、文旅业都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业,本质上,他们都是相通的。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而我国只占比50%左右。因此,按客观规律来说,我们会经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历程,譬如城市化、环境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服务行业不是一个下行行业,而是一个上行行业;不是一个发展过剩的行业,而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养老护理员就业前景)服务行业未来前景分析服务行业范畴还是比较广的,主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流通部门服务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行业、邮电行业、商业行业、餐饮行业、仓储行业等;第二、生产和生活服务,包括金融行业、保险行业、公用事行业、居民服务行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行业,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社会公共需要服务,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近些年来,人口红利衰退使服务行业发展进入一个小瓶颈期,但是服务市场规模仍然还是呈上升趋势的。尤其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后,整个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会更大。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服务行业入行门槛低、流动性大,意味着行业壁垒不高、专业技能边缘化、核心竞争力不强、不可替代性弱。同时这又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行业,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修炼”成精,才能质变飞跃吧。本文为每日财经网独家原创稿件,观点仅供参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适莽苍者

2020年中国数据服务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数据作为一种资产,是数据服务业的基础,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政府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产生,并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兴起、数据应用的普及和数据服务业的发展而逐步受到了社会关注和重视。大数据服务是数据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98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31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大数据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922亿元。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20年5月,数据服务领域投融资事件16起,比上月多4起。投融资金额15.28亿元,比上月增加29.4%。从投融资轮次来看,2020年5月数据服务领域A轮投融资事件6起,B+轮投融资事件3起,B轮投融资事件2起,A+轮、C+轮、Pre-A轮、战略投资、种子轮融资事件各1起。数据来源:IT桔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互联网行业持续扩张,促使数据规模爆发式增长随着信息技术和人类生产生活交汇融合,互联网快速普及,全球数据呈现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发展态势。据IDC预测,全球数据圈规模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增幅达4倍以上;其中,中国数据圈规模的增长速度处于领先,预计将从2018年的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年均增速比全球高出3个百分点,占全球数据圈的比例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至27.8%。数据的有效应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驱动力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经济社会、科技研发等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各行各业加速数字化进程,对数据的有效应用成为关键。硬件算力的迅速提升,使得数据应用向智能化和敏捷化发展算力的跃升是数据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并已经成为当下智慧时代的重要生产力。根据IDC发布的数据,2018年下半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为7.8亿美元,2018年全年为13.05亿美元,同比增长131.2%,至2023年中国GPU服务器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3.2亿美元,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7.1%。未来,硬件算力将持续提升,从而为数据应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加速,数据安全保障措施逐步强化随着技术与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数据要素资源的挖掘及开发利用进一步充分完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也在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数据市场化进程,对数据资源的利用及交易流转的安全保障也逐步强化。数据服务行业发展趋势1、数据开放共享进程加速近年来,诸如政务、电力等行业已经逐渐开始在数据共享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未来,推动数据开放共享的政策举措将不断加强。此外,同态加密、差分隐私、多方安全计算、零知识证明等技术也将进一步取得突破,从而推进数据共享和流通进程。2、数据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数据应用的过程中,数据的搜集、清洗和加工耗费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且数据质量的降低通常会导致数据分析效果显著降低,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未来,数据对企业成长的驱动效应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着眼于长期发展战略,在基础数据资产管理上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在政策引领下,各行业的数据治理水平也将不断提升。3、数据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持续深化尽管目前数据应用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行业与数据应用融合的业务类型、地域分布和行业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旧突出。未来,数据服务行业中的企业将致力于提升数据平台和相关应用的可用性和操作便捷程度,优先支持面向传统企业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开发,简化数据应用底层繁琐复杂的技术,方便数据应用的部署;数据服务公司将运用日益先进的数据管理和分析技术,为各行业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与解决方案。数据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将持续深化,数据驱动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数据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乳间股脚

2020年养发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多方入局养发市场「组图」

随着颜值经济的到来,发型也逐渐成为消费者重视的一个关键部位。空气污染、工作压力大、频繁染烫等因素导致年轻一代脱发掉发频发,因此催生了对头发护理的需求,近年来美发服务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2%。养发护发需求旺盛——脱发掉发催生对养发服务的需求头发毛躁、头发油腻、头屑、发丝分叉、发丝干枯是五大主要困扰,而导致这些头发问题的原因则包括空气污染、过度熬夜、工作压力大、频繁染烫、不良护发习惯、美发产品的使用不当等方面。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对全国643所高校的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71.79%的大学生有轻微脱发现象,15.36%的大学生有严重脱发问题,而又12.65%的大学生表示快秃了。——消费者对护发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普通护发随着消费升级,颜值经济被推至高端,头发的保养护理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消费者在选择洗发水产品时已经不仅是挑选护发素/润发乳产品,护发精油、头皮清洁乳也逐渐进入消费者养护发产品的购物清单中。美发馆相继诞生,多方入局养发市场除了厂商推出养发护发产品,丝域养发、章光101、诗碧曼等美发馆也相继出现。随着市场被不断挖掘,美容院、理发店、医院等也相继入局养发护发服务。由于养发馆专注于养发服务,因此其养发服务项目众多,服务流程也更加细分化。而美容院和理发店的养发服务较原主营业务单价较低,但具有客户资源优势。植发医院虽然目前的养发服务业务规模较小,但因其具有医疗背书,因此其发展潜力较大。行业发展迅速美发服务因其专业的服务、可靠的产品也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养发服务市场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了一个具备规模的细分行业,2019年中国养发服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663亿元,2014-2019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2%。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保护欲

厚积而薄发丨《2019餐饮供应链B2B服务行业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如果一家餐饮品牌在供应链上出了纰漏,它会因为食材不新鲜卫生与消费者站在对立面,它会因为无法保障食材供应成本、质量、时效影响营收和市场地位,它会因为原材料的不可控失去规模化发展的机会,甚至它还会忽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所带来的变革。中国饭店协会《2019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关注品牌化发展的企业占比72.80%,其次则是供应链发展,占比52.03%,绿色发展占比49.19%。通过这组数据得出,餐饮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正好过半,多数品牌还是将关注点放在了品牌化方向,对精益管理、培训等认知度都很低。一方面是餐饮企业意识不够强烈,另一方面餐饮供应链B2B服务行业发展仍处于早期,百家争鸣的阶段。近年投入餐饮供应链B2B服务的企业增多,2018-2019年上半年,公开披露获得融资的中国餐饮企业发生200起,产生金额约65亿美元,其中餐饮供应链及服务商角色融资金额为57%亿美元,今年上半年餐饮供应链领域也发生了大额融资包括美餐数亿元战略融资,易久批2亿元D轮融资,壹号食品5亿元战略融资,一亩田数亿元C轮融资等。从中国餐饮供应链本身来看,目前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种:轻资产模式和重资产模式,轻资产模式又分为平台服务和数据系统服务。通过对餐饮供应链企业梳理,亿欧智库发现,目前行业的头部玩家主要集中在在重资产模式,对企业或行业影响较大,轻资产模式的供应链服务内容有一定的业务优势,相对比较聚焦某个细分赛道,玩家相对较多。无论是哪一种模式,至少当前的餐饮供应链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借鉴,正从无序化走向有序化,整体水平取得一定提升。但面对食材品类多、产地分散所导致的供应链整合难度大,企业对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门店分散,冷链物流普及率低等痛点,企业在争夺万亿餐饮供应链规模时依然存在极大的挑战。展望未来,亿欧智库认为短期内团餐行业的崛起将会给餐饮供应链品牌厮杀迎来新的战场。主要原因:1)需求相对稳定。团餐与商业终端签约时间长,菜谱规划时效性弱,食材相对固定。其次餐饮品牌更换供应商成本较高,稳定的输出能够保持客户忠诚度。2)食材需求量大。团餐所需的食材较散户而言更多,随着团餐企业规模大小,供应链服务商边际成本会不断降低。3)需求可被预测。团餐市场对于菜单相较稳定,变数较少,可提前预测预防食材运输等问题。中长期来看,随着餐饮经营单体逐渐年轻化,餐饮企业对于供应链管理的想法及考量与传统经营者不同,更加注重高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从供应链方来看,轻资产模式企业往重资产模式延展,将成为战略发展的走向之一。轻资产模式的企业相较于采取重资产模式的企业而言,其最大资产即为餐饮企业及门店经营数据的累积。而这些长期累积的大量数据将成为轻资产模式企业的业务决策参考,可更好地理解需求端用户的需求及痛点。由于有数据的支撑,以及行业前期重资产模式企业的经验,这两者将有机会降低轻资产模式走向重资产模式的试错成本。其他内容详见《2019餐饮供应链B2B服务行业研究报告》

胡绳

2019年全国服务业运行情况分析:增加值增长6.9% 发展提质增效

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强化“六稳”举措,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新动能持续壮大,幸福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一、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据初步核算,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534233亿元,比上年增长6.9%,分别高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0.8和1.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9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比第二产业高22.6个百分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6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1.4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年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6.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增长,比上年增长20.4%,拉动总指数增长1.8个百分点,是服务业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较快,增长9.2%;金融业增速较上年明显加快。服务业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投资稳步增长。2019年,工商新登记服务业企业594.7万户,比上年增长10.8%,占全部工商新登记企业数量的80.5%,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63.2个百分点。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5%,增速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服务贸易成为“稳外贸”新亮点。2019年1-11月份,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8711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9.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逆差减少1623亿元,收窄10.5%。服务贸易“含金量”持续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6675亿元,增长10.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2%,提升2.5个百分点。二、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从增加值看,2019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两大门类增加值合计比上年增长14.2%,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增加值7.3个百分点,拉动第三产业增长1.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生产指数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分别快于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13.5和2.3个百分点,这两大门类对服务业生产指数贡献率达34.4%,拉动指数增长2.4个百分点。服务业创新发展态势良好。2019年1-11月份,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4%、12.0%和12.0%,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3.0、2.6和2.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矿产地质勘查增长24.2%,互联网搜索服务增长23.7%,生物技术推广服务增长22.0%,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增长20.8%。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572.7亿元,同比增长43.4%。其中,信息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8.3%、60.7%和67.8%。2019年,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5%,增速比全部服务业投资高10.0个百分点,比上年高3.6个百分点。新业态新模式成为重要引擎。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5.7%和16.6%,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6.3和7.2个百分点。2019年是5G商用元年,全国开通5G基站12.6万个。全年超额完成网络提速降费年度任务,“携号转网”全国实行,信息消费实现高速增长。2019年1-11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1107.0亿GB,同比增长77.4%。2019年消费领域繁荣发展,亮点频出。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5%,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2019年,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快速壮大,天猫“双十一”期间,超过10万商家开通直播,超过50%的商家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品质化、个性化、高端化,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及教育培训等“幸福产业”蓬勃发展。“品质化旅游”带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估计,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60.15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将达1.44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6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6.6万亿元。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休闲观光活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0%。“文化旅游”“冰雪旅游”成为旅游新亮点,2019年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数量首次突破1900万人次,40岁以下观众占到56.16%;2018至2019年的冰雪季期间,我国冰雪旅游人数达到2.24亿人次,冰雪旅游收入约为3860亿元,分别比2017至2018年的冰雪季增长13.7%和17.1%。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字化文体”赋能文体产业活跃发展。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娱乐业和文化艺术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7%和8.0%。数字化技术打造文体产品新业态,网络动漫、短视频、电子竞技等发展活跃。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斩获50亿票房;数字故宫、数字敦煌赢得盛誉,故宫成为抖音2019年度被赞次数最多的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分列第二和第三名;腾讯企鹅智库报告显示,“数字化+体育”的代表产物电子竞技2019年迎来“爆发元年”,我国电竞用户预计突破3.5亿人,产业生态规模将达138亿元。“智慧化养老”助力养老产业创新发展。2019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9.8%和9.7%,其中,家庭服务、医院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7.5%和10.5%。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持续快速增长,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测算,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2019年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突破4万亿元。四、企业景气扩张预期稳定服务业景气保持扩张。2019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各月均位于51.0%以上的景气区间,年均值为53.1%。其中,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0%。从行业看,铁路运输业、住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5.0%以上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活动较为活跃。企业市场预期总体稳定。调查显示,2019年四季度,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下季度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60.5%,2019年12月,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9.1%,均位于较高景气区间。随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不断落实,“六稳”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业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势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油助力。

卦辞

2020年中国及全球美容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三线城市发展潜力巨大「组图」

水疗按摩为全球美容服务行业最大市场由于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人民越来越关注其个人形象。随着对个人美容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美容服务等相关行业加速发展。美容服务通常指在门店为客户提供各种美容护理及美容服务的公司。美容服务可细分为水疗按摩、护肤服务、瘦身服务、美甲沙龙、纹身、私密护理、美黑、面部塑形等。其中,水疗按摩2019年占据33.4%的最大份额,其次是护肤服务。同时私密护理及面部塑性将成为全球美容服务市场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私密护理增长势头强劲私密护理涵盖在美容门店提供的脱毛(包括蜜蜡、其他半永久脱毛技术以及护理前及护理后服务)、私密部位活力再生以及热塑形服务的疗程及产品。由于全球对个人美容的追求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私密护理市场在全球呈现强劲增长势头。不断提升的美容意识促进了对专业私密护理服务的需求。全球私密护理行业自2014年起按复合年增长率5.9%增至2019年的19.69亿美元。由于城市化程度不同,中国一线城市的居民相对低线城市具有较高的美容意识及消费能力。2019年中国私密护理行业的市场规模为79390万元。未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及伴随城市化而来的个人卫生意识的增强,中国私密护理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面部塑形市场稳健发展全球面部塑形市场在过去五年保持稳健的发展。按收益计算,其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10.41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2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4%。过去几年中国经济一直告诉发展,支撑了面部塑形服务市场的整体发展。2019年中国面部塑形行业市场规模为65560万元,2014-201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3%。未来,二三线城市将会为中国整体市场增长做出重大贡献。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机构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回东之齐

物业生活服务行业全景深度研究

行业历史沿革我国的物业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政策面上实现了从"物业"到"物业管理"再到"物业服务"的转变。"物业"第一次作为法律概念出现在1994年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中,被定义为"住宅区各类房屋及相配套的公用设施、设备及公共场地"。2003年国务院发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将"物业管理"界定为"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2007年修订后的《物业管理条例》将条款中的物业管理企业变更为了物业服务企业,我国物业服务企业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定位转变。1、政策推动行业从制度化到市场化,从一元化到多元化不断探索和变革我国的物业管理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关政策建设的历史,可以大体以《物业管理条例》和《物权法》为两大分水岭,划分为特点鲜明的三大阶段:政策主导时代(1981-1999年)、企业管理时代(2000-2006年)和业主主导时代(2007年-至今)。1.1 第一阶段:政策主导时代(1981-1999年),奠定行业发展方向物业管理行业初期呈现出弱体系性、辅助性以及强依赖性等特点,物业管理源于房地产销售后对物业的管理与维护,自1981年深圳学习香港成立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起,我国物业管理行业开始萌芽。从1981年深圳、广州首推商品房开发试点起,我国房地产开始发展和提升。在住宅小区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指引下,国家开始逐步通过制度建设加以推动和规范物业管理事业。1988年随着深圳房改推进,房屋管理制度也同步革新。建设部于1994年3月颁布了第一部系统规范物业管理的文件《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确立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新体制,指明了我国房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1.2 第二阶段:企业管理时代(2000-2006年),行业逐步规范化该阶段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探索期,行业逐步走向企业管理规范化。在物业管理迅猛发展形势下,众多物业管理企业在这一阶段应运而生;2001年建设部公告了第一批审核合格的一级资质物业管理企业名单。政府在这一阶段颁布了众多推动物管企业发展和规范其物管行为的政策法规。2003年《物业管理条例》正式颁布,成为我国第一部物业管理行政法规,明确了企业的法律责任。为规范物业管理市场秩序和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建设部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发布了《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办法》和《物业管理师制度规定》。但此阶段过于强调物业公司的管理权力,而忽略了业主本身的决策,从而形成了企业独大而业主孱弱的市场,不利于行业的自由竞争和价格自我调节机制的运行。1.3 第三阶段:业主主导时代(2007年-至今),行业逐步市场化和互联网化1.3.1 业主决策力逐步提升,行业实现充分竞争和完全市场化该阶段为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成型期,随着业主决策力的逐步提升,行业逐步实现充分竞争和完全市场化。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强化了业主对自身财产的管理权利,明确了业主作为物业区域内法定的"物业管理人"身份。2009年住建部发布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进一步维护了业主的合法权益。2013年全国首个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业主大会在温州诞生。截至2015年百强企业管理的1.8万个住宅项目中,已成立业主委员会的有3548个,占比达19.8%。随着业主的决策力不断加强,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发改委于2014年发布了《关于放开部分服务价格意见的通知了物》,取消业服务价格控制,允许其与业主自由合同定价,开放了物业费的市场化定。根据《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物业服务收费的监督管理工作,也就是说物业费的收费标准是由当地政府的物价部门和房屋住建部门来进行管理。1.3.2 自2014年起行业进入"互联网+"时代,业主的智能化需求获高度重视2014年后"互联网+"成为行业新热点,在此背景下业主智能化需求引起物业服务企业的高度重视。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利好物业管理等生活性服务的发展。同年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展便民服务新业态,发展社区经济,在餐饮、娱乐、家政等领域培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在此战略背景下,传统物业服务企业开始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提升服务品质,创新行业模式。在消费升级持续和"互联网+"的大势下,社区承载的功能更加丰富,物业服务企业开始重新定位和思考业主的价值,提供更多的智慧化服务,并积极参与社区O2O建设工作,业主主导现象更为明显。"互联网+物业"大势下,社区O2O逐渐发展与壮大。2014年6月,花样年分拆彩生活,并成功在香港上市,标志着我国社区物业O2O模式的开启。2016年至今,处于调整升级的关键阶段,社区O2O服务边界进一步从基础服务的延伸至增值服务,并向社区周边拓展。随着众多企业进入社区O2O领域,市场逐步实现优胜劣汰,社区物业不再是完全依附于房地产行业的存在,其独立价值完全显现。二、行业政策近年来,物业行业政策逐步松动,由规范型性政策向鼓励型政策转变,最高限价大幅上升,部分省市已放开管制。我国物业管理监管法律法规主要依据2003-2004 年制定的《物业管理条例》,以及其他关于招标、收费、资质的管理办法。政策监管逐步放松,首先是取消物业人员的职业资质管理,然后是取消物业资质核定审批,降低了该类基础服务业的门槛,将竞争推向市场化。物业管理费的价格规章制度主要由各个地方政府自行约定,价格呈现逐步放松的态势,最高限价大幅提升,为物业公司提价提供了法律依据。2018年,广东省定价目录显示,惠州只对保障性住房的物业费限价,其他住宅类型不进行限制,已经全面进入市场化。佛山市监管层的收费管理调整方案中提到,将最高限价提高18%,并与社会平均工资联动,为成本的上升对冲风险。2019年江苏省取消了空置房减免物业费的规定,为物业费缴纳时点提供了依据。深圳的收费意见稿,将住宅类型分为多层、高层两类,最高限价分别为2.2 元,5.63 元,相比此前的规定上涨69.23%、44.36%,幅度巨大,定价水平更加符合市场现状。三、行业趋势1、集中度提升,绝对份额较小,马太效应明显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但目前仍处于低位,头部物管企业在管规模与背后房企的销售实力高度相关。2018 年百强企业管理面积总值为81.8 亿平米,同比增长 29.2%,集中度为 38.76%,较 2017 年提升了6.4 个百分点。而十强企业的管理面积均值远超百强企业,集中度为10.44%。相当于十分之一的物管企业占据了四分之一的集中度。 2014-2018 年 Top10 企业管理面积均值由 7847 万方提升到了 2.2 亿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 29.4%,管理面积均值是百强企业的 5.93 倍。对比近 5 年物业管理规模 Top10 与房地产销售面积 Top10 的排名,可以发现物业管理面积与背后房企的销售实力呈高度相关性,其中万科物业、碧桂园服务以及保利物业由于有背后房企万科地产、碧桂园和保利地产强大的销售面积作为支撑,物业管理规模常年稳定在 Top5;随着恒大地产近年来在物管业务方面发力,恒大金碧物业也在近两年逐渐进入上位圈;绿城服务则凭借着强大的外拓能力连续五年保持管理规模前三的位置。2、整合加剧,收并购更加理性增量是物业企业盈利增长的基础,物业企业主要通过:(1)通过兄弟开发企业资源获得项目、(2)拓展第三方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落成物业,和(3)外延式收并购。前两者依托的是房地产行业开发的竣工,即争夺物业行业增量,而第三点是通过资本性支出短期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占率,属于在存量上的拓展。(1)、(2)拓展方式是以最小成本实现了规模增长,不管增量来自兄弟公司还是第三方,这种利用经营杠杆实现的增长无疑比外延式收并购更好的体现了企业自身优势,并且节约了大量资金,是扩张规模的最佳方式。但对于上市或计划上市的物业企业,收并购无疑是快速扩张最有效的途径,上市企业通过收并购继续做大做强,维持高增长高估值的预期;计划上市物业企业寄望通过收并购做大规模来更好的融资。因此,物业行业的收并购在过去几年呈井喷之势,价格也水涨船高。收并购市场热情高涨,但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收并购案例,主要问题集中在收购方单纯追求规模,但受困于资金有限,只能收购一些小型物业企业,而这些规模较小的物业企业无论在盈利能力、拓展能力或管理能力方面都存在问题,管理项目的质量也一般,收购方也很难对其赋能。在高价收购以后,对集团整体的利润贡献并不显著。随着行业收并购经验增加以及资本市场开始谨慎,收并购逐步回归合理。从目前上市物业企业的收并购案例可以看出标的物业企业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 标的企业往往是具备一定规模的百强物业或区域龙头,能够明显提升的管理规模;(2) 标的企业本身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运营能力,收购方只收购控股股权,原管理层持有剩余股权,绑定共同利益,同时收购金额分期支付,可能含有业绩对赌。(3) 标的企业也可能是非物业公司,主要是社区服务类,或房屋资产管理类企业,这类标的能够与收购方在围绕社区业务上很好的互补;物业行业收并购是普遍现象,是行业马太效应的结果,目前收购的估值普遍在 10-13 倍市盈率之间。因此,市场一般对于小规模收并购的反应可能并不积极,多以外延式收收并购实现增长的企业会给予一定估值折让。对于收并购市场的顾虑主要在于:(1) 由于物业的轻资产属性,收并购的本质是收购物业合同和标的公司管理团队,但收并购后会增加集团的管理难度,若出现服务质量下滑或管理团队激励不到位情况,物业合同和标的公司管理团队可能都会流失,使得收购价值大打折扣;(2) 此外,如果标的公司本身经营能力一般,管理的项目质量较差,或收购价格偏高,都会增加收并购的风险,并体现在商誉减值。在这种情况下收并购可能仅仅膨胀了规模,对利润本身的贡献并不大;(3) 如果收并购的长期投资回报率低于资本要求的回报,那么收并购可能并没有为股东创造出额外价值。但现实中市场很难判断一个收并购是否对公司带来额外价值;(4) 以资本性支出来带动短期盈利增长,可持续性有限,并且无法向市场展示出企业的内生增长能力。3、向非住宅蓝海延伸2018年,500强企业基础物业管理营业收入 2,257亿元。住宅项目面积虽然占比超六成,但收入占基础物业费总收入不到一半。写字楼和商业中心由于收费较高,两者收入占比将近 30%,加上产业园区,总收入占比达 35.1%。除此以外,虽然公建类项目,包括公共物业、学校、医院,收入占比只有 12%,但政府作为业主方,项目的利润和续约都更加稳定。所以非住宅物业市场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市场,是上市物业企业拓展的焦点。不少大型物业企业已经开始将业务延伸至非住宅物业管理,包括公建项目和商业项目,这将是上市物业企业另一个新的增长空间。但向非住宅项目延伸需要背靠集团的资源和相关背景,国有背景的物业企业在公建项目上会有优势,而兄弟开发公司涉足商业地产开发的物业企业则在商业物业管理上更有经验。(1)存量市场足够大机构物业拓展空间巨大,测算存量面积约260亿平方米。根据统计局相关数据,结合机关办公用房人均标准、学校均面积标准、医院床均面积标准等数据,可初步测算得到全国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的存量建筑面积。从业态看,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商业、办公、产业园区的存量面积分别为 20 亿平方米、84 亿平方米、9亿平方米、22亿平方米、30亿平方米、94亿平方米。由此带来物业费收入达到万亿的规模。(2)机构物业渗透率低,处于成长初期国内机构物业的渗透率仅为 13%,尚处于行业发展早期。其中,政府机关、产业园区、学校的渗透率极低,分别为 5%、7%、8%。即便是行业龙头,也在探索阶段,增值服务收入占比不高,实际具备综合增值服务的在管面积可能低于 13%。机构物管渗透率是用含综合增值服务的现代化机构物管面积除以机构存量房面积。4、物业供给侧进化——科技赋能,提质增效物管行业作为劳动力密集行业,其人力成本存在巨大优化空间。助力资本力量,龙头物管公司不断深化科技应用,提升运营效率。百强物管公司的营业成本率、人均净利润在近两年都有明显改善,2016年至2018年,百强物管公司营业成本率78.77%由下降至76.44%,人均净利润由0.88万元上升至1.23万元。行业龙头碧桂园服务更是在探索机器人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5、物业管理公司自 2018 年以来加速拆分上市资本市场青睐物业管理行业,2018 年以来企业加速上市。近年来,随着核心区域的拿地成本和难度的不断增加,房企纷纷寻求转型之道。物流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资产较轻,且利润空间远超过目前很多品牌房企的开发业务,故许多大型房企纷纷将物业管理业务拆分出去上市,一方面可以提估值,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一个融资渠道。。目前已有 23 家物业公司在 H 股上市,3 家在 A 股上市。A 股在关联交易方面规则更严,因此房企背景物业管理公司普遍选择了 H股上市。物管公司的 ROE 相较于背后房企来说更高,房企的 ROE 主要是靠杠杆驱动的,而物管公司的 ROE 主要是靠利润率和周转率驱动的。四、市场规模当前行业规模稳定扩张,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根据中指院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国物业管理面积279亿平方米,其中住宅类管理面积177亿平方米,非住宅类管理面积为102亿平方米,按照住宅类每平米面积约为2.1元每月,非主要类面积每平米约为4.63元每月可以推测出2018年物业服务市场规模约为1.01万亿元。物业企业数量12.7万家,从业人员数量984万人。保守假设到2023年,每年平均新增管理面积23亿平,物业费每年平均上涨3%,增值服务每年平均增长15%,在2021年,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年复合增长超过10%。图1:2014-2018年物业管理行业面积 图2:2014-2018年物业管理行业收入图3:2018-2023年物业行业市场规模五、商业模式1、盈利模式目前我国物业管理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个基本大类,一种是通过提供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向业主收取物业管理费,包括提供房屋、设备的维修和维护,环境卫生、安全消防、清洁绿化等的管理,它的价值创造主要在于房屋设备的保值增值。以基础物业服务为主的企业主要通过项目的获取来扩张管理面积以实现收入的可持续性增长。第二种是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收取费用,包括业主增值服务(空间运营收入、房屋经纪、电商服务、社区金融、家政服务及养老服务等)和非业主增值服务(顾问咨询服务、案场服务、工程服务等)。(1)基础物业服务开发商在获取预售许可证前,需要聘请物业管理公司,通常会通过招标形式选取合格物业管理公司。中标后,公司将物业管理合同内的面积计入订约管理建筑面积。其后,开发商售出物业后,会对购房人发出入伙通知书,购房人即开始承担交纳物业管理费的义务,所以订约管理建筑面积转化为计算收益的建筑面积。因此强大的项目获取的能力以及管理面积的扩张是基础物业服务盈利增长的核心因素,公司通过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获得业主的满意度,提高议价能力以及物业费的收缴率,从而提高项目获取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① 收费方式基础物业服务有两种计费方式:包干制和酬金制。酬金制是指在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中按约定比例或者约定数额提取酬金支付给物业企业,其余全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支出,结余或者不足均由业主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包干制是指由业主向物业企业支付固定的物业服务费用,盈余或者亏损均由物业企业享有或者承担的物业服务计费方式。两者的主要差异在于盈亏承担主体差异以及资金管理透明度的不同。包干制下,业主无权干预企业对所收取物业费的使用,而酬金制下,企业酬金以外的物业费必须存放于专门的账户,且业主有权进行监管。包干制下,所收取的物业管理费全部计收入,并从物业管理费中支付与物业管理相关的开支,相应成本确认为销售及服务成本,剩余计毛利,因此收入较高,但是毛利率较低。酬金制下,预收的物业服务资金包括物业服务支出和物业服务公司的酬金。公司保留的物管费作为酬金收入,剩余预收的物业服务支出是代管性质,作为物业管理的运营资金,酬金制度下费用支出主要为物业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社区公共设施设备的运维费用、社区能耗费用,还有业务分包费用等,这些费用均由业主承担,因此酬金制的收入规模小,但是毛利率接近100%。目前我国的住宅物业多以包干制为主,非住宅物业多以酬金制为主。以我国目前的物业费水平,对于公司来说,一般酬金制可以获得的毛利更大。但由于当前我国住宅业主委员会发展尚未成熟,包干制的收费方式省去了账目审计等监督工作,同时保证了物业费的收缴率。在我国居民对物业服务消费的承受能力不高的情况下,对于中低档物业来说,包干制收费模式相对低廉,更加具有吸引力。② 成本构成基础物业管理服务的"四保一服务"(保安、保洁、保绿、维保,客服),主要由大量人员来完成工作。因此,人力成本是营业成本中最大的部分。2018 年,百强企业人员费用占营业成本总值的 58%。面对不断攀升的用工成本,物业企业主要通过科技化物业管理来提高人均效能,和适度增加外包比例来降低成本。一般披露的人力成本主要指企业雇佣员工的成本,外包费用计做"清洁费"、"绿化费"、及"维护成本"等。(2)增值业务增值业务主要包括业主增值服务和非业主增值服务。近年来消费升级以及互联网技术创新,百强企业不约而同发力增值服务,不断完善社区生态布局,打开新的利润增长空间。物业百强企业增值服务项目的分类上,主要包括业主增值服务和非业主增值服务两大类。业主增值服务的基础是社区O2O平台,主要通过轻资产输出平台扩大用户基数、外加不断嫁接新增值服务项目来实现收入的增长。非业主增值服务针对地产开发商展开,企业利用掌握的物业管理方面技术优势和运营经验,提供案场服务、工程服务以及顾问咨询服务等以收取费用。增值服务按照项目收取费用,单价不同,具有较强的可拓展性。总的来说,分为以下两类。1)物业管理公司自己直接提供服务获得收益,包括了大部分的业主增值服务,如面对业主的停车场管理费用,以及面对地产开发商及其他物业管理公司的顾问咨询费用等;物管公司向非业主提供系统或软件,收取一定的信息系统软件使用费。2)作为第三方获取佣金或空间使用费,比如提供 APP 平台连接业主和第三方的商家,入驻商家需根据其透过 APP 平台下订单的销售向物业管理公司支付一定金额的酬金;再比如经营小区的空间相当于连接小区的资源和外部的广告商。前物业企业主要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前期物业咨询和销售案场物业管理,部分物业企业也逐渐为兄弟开发公司提供新房销售代理服务。一般而言,背靠大型开发商的物业企业在非业主增值服务的开展会比较快速和顺利。2020年物业百强企业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占总增值服务收入47.86%,其中案场服务、工程服务以及咨询服务占比分别为17.65%、15.38%、14.83%。业主增值服务主要是以业主需求为出发点开展的社区服务,包括社区空间运营服务、房屋经纪、O2O电商服务、社区金融、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2018年营业收入均值占总增值服务收入比重分别为12.15%、9.98%、7.56%、5.53%、4.36%、2.93%。2、增长驱动因素:城镇化、存量渗透率、社区商业(1)当前仍以基础物业服务为主,增值服务为辅2018 年百强物业企业的基础物业服务占收入 80.5%,占利润 55.7%,物业行业的盈利模式仍以基础物业服务为主,增值服务为辅。但增值服务的收入和利润占比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利润的重要来源,其中社区增值服务占增值服务收入的比已经超 50%,因此挖掘社区商业是目前物业企业除了拓展管理面积外最重要的任务。但行业目前仍发处于规模发展阶段,基础物业服务依然是物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和最主要的增长来源,管理面积也成为资本市场最关心的指标。利润率方面,百强企业的基础物业服务净利润率为 5.6%,增值服务为 18.5%,综合整体利润率为 8.2%。增值服务的利润率明显高于基础物业服务,并且可以在成熟社区迅速复制,是增值服务利润贡献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也是物业企业开展增值服务的主要动力。(2)城镇化、存量渗透率、社区商业,是目前推动行业发展的三个主要驱动因素① 存量物业涨价难,基础物业服务靠增量存量物业服务的增长主要来自物业费上涨。虽然政策支持费用市场化,但物业企业想要上涨物业费依然存在很大难度。按照规定,除因政府调整价格外,开发商和物业企业都不得单方提价。如果要增加则必须召开业主大会,征得业主同意后方能增加。如果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期满但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则必须经过半业主同意,由物业企业与业主在公布的指导价范围内重新约定。而小区业主往往对物业费上涨存在抵触心理,若物业企业上涨物业费来抵消员工成本增加或提高利润,很容易遭到收费更低的物业企业替换。所以多数物业企业会先选择加强成本端控制,再小幅增加物业费。在存量物业涨价难的情况下,基础物业服务板块主要依靠增量实现增长。② 增量物业来源一:提高存量房产渗透率提高存量房产渗透率是指存量房首次聘请市场化的物业企业,是增量物业管理其中一个重要来源。典型的例子是:2016 年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将家属区水、电、暖和物业管理职能从国企剥离,转由社会专业单位实施管理,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截至 2017 年底,"三供一业"完成分离移交或签订移交协议的达到 80%。2018 年年底基本完成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2019 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除"三供一业"分离,预计未来将有更多公建项目逐步交由第三方专业物业企业进行管理。目前碧桂园服务、保利物业、中海物业、雅生活已经开始承接公建项目的物业管理,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性、专业性、普及性不断提高,行业对整个存量房的渗透率也会逐渐提高,进而扩大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规模。③ 增量物业来源二:城镇化带来新房竣工物业管理作为房地产开发的下游,每年新房屋竣工直接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巨大增量。而其背后主要推动力则是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截止 2018 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9.6%。相比发达国家 80%的水平,中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预计未来竣工面积能够维持在10 亿平以上,尤其在 2018/19 年高销量低竣工的情况下,预计 2020/2021 年的竣工量会有明显反弹,从而刺激下游的物业管理行业。城镇化带来增量房屋,进而带来更多物管需求,是基础物业服务增长最主要的增长动力。④ 掌握社区入口:社区流量变现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整体呈现升级态势,而且是长期趋势。消费结构中,服务类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中国的社区经济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城市居民在社区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满足,这为发展"社区经济"创造了空间。社区是巨大的线下流量入口,而物业企业天然掌握着这个入口,并且与社区居民的物理距离最近,先天优势明显。物业企业可以举办线下实体服务,包括社区零售、社区教育和房屋租赁等,也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开展社区 O2O、特色电商等。相比基础物业服务和非业主增值服务,社区增值服务摆脱了房地产周期波动,向消费靠拢,具有更大成长空间和想象,因此这块业务的估值也相对更高。六、投资建议·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背靠地产公司的可持续增长性·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国有性质易于第三方业务拓展)·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文化、实际控制人的行业背景与经营理念·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成本管理控制(人均效能、控制成本的措施、管理层背景)·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第三方管理面积所占比例与增长率·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管理面积增长及确定性(内生、并购、技术输出)· 关注标的物业公司物业业务收入包干制与酬金制的比例

务义

客户服务行业B端市场发展趋势研究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客户世界机构”(ID:customerworld),作者陈琪,36氪经授权发布。近年来,客户服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不面临以下困境:一是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进一步加深,再加上市场供给不断充盈,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成为翘楚越来越困难;二是终端客户愈加追求高品质客户服务体验,每一次服务接触都决定了客户的去留,客户粘性的维持愈加艰难。为了走出困境,得以生存,客服行业企业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市场发展趋势,然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发展战略,优化内部管理,输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笔者基于30家国内外客户服务行业上市/拟上市企业近三年的官网信息、财报、媒体报道等材料,研究并发现客户服务行业B端市场的近期发展趋势,具体趋势如下:一、客户需求:(一)整合原有固定通信渠道与新型移动通信渠道首先,对于B端客户而言,为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改造和优化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一条绝佳的路径,尤其是对传统企业而言。在数字化转型中,就客户服务领域而言,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移动渠道与其服务商进行沟通,因此如何整合原有固定通信和新型移动化通信,以满足C端客户的服务需求,已经成为B端客户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供应商们提出了新的需求。(二)“一揽子”项目“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市场能够为B端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面临繁多的产品和解决方案,B端客户更希望能够通过一个项目、对接一个供应商就能够“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从而规避因采用不同供应商产品导致的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数据孤岛现象,节省后续实现各平台互联互通所需的成本。因此,具有集成化、综合性解决方案能力的供应商将获得更多市场机会。(三)更高的数据安全性和数据使用合规性要求在通信方式复杂化、通信数据量爆发、信息安全意识崛起的今天,B端客户在产品选型过程中,不仅要求产品具备全渠道接入、多点并发、快速或即时通信等功能,也在越来越多地要求供应商在合规性要求的框架内保护并合规使用其数据(如C端客户数据、公司运营数据、产品生产数据等)。因此,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也越来越成为优势B端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二、技术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部署、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分析技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拓展或巩固其优势竞争地位。1、相较于传统部署方式,云部署是一种更为灵活、更经济高效、定价方式更多样化的部署方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采用云部署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满足其更为个性化的需求。此外,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基于云的业务通信和协作解决方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其中不乏寻求新竞争优势的大企业。2、基于AI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知识库、协同办公、客户服务等领域,如基于业务场景的知识推送、个人助理、客服机器人等。这些RPA技术的使用,使B端客户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如高级坐席人员,为更具价值的客户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服务。3、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能够从数据中获取价值,这些数据包括内部运营数据、客户数据、第三方数据等。B端客户期望供应商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技术支持,帮助企业优化内部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组合,定位不同市场群体以提供具有更高针对性、回报率的产品和服务。三、竞争格局1、竞争范围:跨界竞争成为重要的竞争特征垂直行业纵深方向的厂商,以及寻求跨行业、跨领域转型或提供综合、一体化服务的大型企业纷纷进入客户服务领域。较之传统同行,这些客户服务市场新的参与者也许更具威胁性。来自垂直领域的新的参与者,往往在产业链某一节点深耕多年,期望利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打造与行业深度融合的客户服务解决方案,具备专业化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大型企业企图通过收购与兼并来不断拓展其产品和服务生态,加强产品组合优势,提供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集成化、标准化客户服务解决方案。2、竞争方式:创新技术和客户参与成为关键在原有技术基础上建立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趋同正在越来越不可避免。依靠价格或产品差异化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做法越来越不可行。笔者通过对30家全球上市/拟上市行业企业研究发现,新兴技术的应用和良好的客户参与正在成为影响竞争的关键要素。一方面,掌握大、物、移、云、AI等核心技术,加之与各垂直市场深度结合的应用设计,能够为客户提供更智能、更便捷、更个性化的产品,从而建立竞争力壁垒。另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客户参与体系,提升新老客户的参与度,如,让产品的出新和优化成为客户群力群策的结果,从而极大地提高客户粘性,获得更高的客户价值转化。注:文中提及的全球30家行业上市/拟上市企业为:Verint Systems Inc.、WNS、Vonage Holdings Corp(VG)、宝尊电商、Teleperformance、8×8、TeleTech Holdings(TTEC)、CSG Systems International, Inc.、Sykes Enterprise、eGain Corporation、海联讯、Atento、STARTEK、Loopup、泰盈科技、Nfon AG、Gamma Communications PLC、佳音在线。(本文刊载于《客户世界》2019年4月刊;作者陈琪为远传技术咨询顾问。)看过来

哭泣吧

2020年中国数据服务行业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近年来,在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下游领域数字化转型需求不断释放等有利因素的驱动下,我国数据服务行业及其细分领域(数据交易服务、数据采集服务、数据应用服务、数据增值服务等)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698亿元跃升至2018年的131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我国大数据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922亿元。数据服务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数据服务行业发展困境:(1)数据分析人才的缺乏目前拥有数据分析技能的专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数据分析行业是人员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核心技术人员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行业技术更新加快,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核心技术和了解市场趋势的专业人才将成为行业的紧缺资源。核心技术人员是行业内各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人员流失将会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运营管理活动产生不良影响,使其丧失市场竞争力。(2)数据积累不足很多企业在过往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存储上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历史数据进行有效保存。因此,上述企业虽然目前有意识去建立数据分析系统来提升企业的经营能力,但由于缺乏有价值的数据或数据分析能力不足,实际上很难从数据分析中获得实际收益。数据服务行业发展前景:(1)政策支持引领发展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着力推动数据服务产业及相关细分领域的生态建设。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产业政策,旨在促进数据服务与生态环保、政府管理、工业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下游应用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高端共性技术与产品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对数据应用和技术的多元化需求,带动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2)数据共享形成行业发展基础商业数据与政务数据的开放共享,为数据分析行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和行业基础。随着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市场的不断拓展,数据资源建设、数据软硬件产品开发不断完善,形成了囊括数据生产、采集、传输、处理、存储、计算、分析及可视化等全链式数据分析体系和行业标准,这些将有望助力数据实现进一步的开放共享。(3)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在互联网传输速度持续提升、移动互联网更新换代,硬件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数据采集技术、存储技术、处理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数据分析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分析对人们的便捷生活、企业的运营、政府的有效管理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4)垂直领域的精细化管理需求明显提升基于数据价值的日益凸显,政务、环保、旅游、金融等各垂直领域对数据资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进而对数据分析服务的需求日益提升,以此实现业务运营流程优化、管理效率提升、客户需求洞察,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提高收入规模和核心竞争力。(5)传统行业有强烈的提质增效需求我国传统工业与制造业的生产经营存在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具体表现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对市场供需把握不准确,部分行业存在大量的落后产能,以上问题已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对海量生产性数据进行采集和数据分析,生成相关的业务优化模型与自动策略机制,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运营等核心环节的效率提升、节能减排与流程优化,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供给质量,有助于管理层进行精准决策,实现企业整体的提质增效,为其转型升级赋能。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数据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红樱桃

2020年中国虚拟商品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虚拟商品是在虚拟或非实物领域中交换的非实物物件。虚拟商品包括电子代金券、游戏内虚拟货币及物品、账号、礼品卡、会员卡及礼券,可以用作交换虚拟商品提供商提供的产品及服务。中国是全球最大及增长最快的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之一。中国的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由2014年的645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293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9%。预计2020年中国的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将达1417.7亿元,同比增长9.6%。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中国的四个主要虚拟商品及服务类别分别是文娱、游戏、通信及生活服务。其中,文娱虚拟商品提供商提供会员服务及程序内虚拟货币等虚拟商品以获得彼等平台上的视频、音乐、付费知识、直播、教育、体育及其他内容。以下是中国的四个主要虚拟商品及服务简介:图表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虚拟商品及服务市场中,通信服务2019年市场规模为7235亿元,同比增长1%,占整个虚拟商品及服务业市场规模的55.9%。其次是游戏和生活服务,2019年市场规模分别是2446亿元和2024亿元。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未来发展前景中国经济及消费力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实际GDP由2014年的64.1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89.8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0%。中国的经济增长导致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2014-2019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复合年增长率为8.8%,预计2019-2024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按复合年增长率4.3%增长。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多,中国消费者所购买的虚拟产品及服务数量不断增加。移动支付的日益普及与消费习惯转向线上。随着智能手机日渐普及,手机成为进入互联网的主要方法。移动互联网及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使消费者可通过移动装置更有效方便地获取虚拟商品及服务。移动交易亦使中国虚拟商品提供商及服务提供者能够轻易地追踪及分析消费者数据,从而深入了解消费者喜好与行为,并提供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中国线上泛娱乐行业的发展。线上泛娱乐行业涵盖各种数位内容,例如网络游戏、线上视频、线上音乐、直播及线上付费知识。据了解,中国线上泛娱乐行业的收入由2014年的274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775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3.1%。在迅速改善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线上泛娱乐行业仍处於发展的早期阶段,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中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加了中国所授予或发行版本权及专利的数量和价值。开发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各种形式的娱乐内容已成为重要的行业趋势。技术发展得益於包括5G手机技术在内的技术发展,我国虚拟产品服务平台业务得以增长。另外,技术发展也让第三方虚拟商品及服务平台运营商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建立虚拟商品销售平台及提供其他增值服务。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中国虚拟商品及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