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却在科大和美国均失败他是实打实的天才,出生书香世家,11岁便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5岁的时候,别人还在中学,他已经是研究生。然而到了读博的时候,情商低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导师意见听不进去,一味的坚持己见,在国内读博待不下去,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深造,却成为潜在威胁对象,再次被接回了科大。他叫谢彦波。智商惊人,年少成名上学之前,谢彦波因为是在乡下成长,所以并未凸显出多么高的智商。上学之后,老师发现他,点名回答问题时不说话,但是做作业都对,就告知谢彦波父亲,孩子的相关情况。谢彦波父亲是一名物理老师,有一次在检查儿子作业的时候,发现他作业本上一道五年级的题目,居然做对了,而那个时候的谢彦波刚上二年级。一番询问才知道,儿子听了一遍五年级的课堂,所以就会做了。惊讶于孩子的高智商,父亲决心好好的培养这个孩子。此后,父亲开始亲自指导儿子的学习,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学习之余,也会适当的安排孩子喜欢的游戏。坚持了一年的时间,他已经可以把初中的数学都学完了。第二年,又完成了高中的数理化课程。第三年,谢彦波开始钻研大学微积分课程。后来,参加高二数学竞赛,拿到了第二名。之后参加长沙市的高中数理化竞赛,也名列前茅。就这样,还没有念完小学的谢彦波,几战之后,快速成名,也被中国科技大学所注意到。中科大少年班的负责人,几次测试之后,决定录取这个优秀的少年,此时的谢彦波刚刚11岁的年纪。高智商,却没有高情商在学业上,谢彦波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进入科大之前,他更多的是和家里人相处,而到了科大少年班,因为谢彦波年纪太小,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同学,他不知道如何相处。谢彦波虽然是城里孩子,但是在1岁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一直到快上学的年纪,才被接回去。他性格内向,不怎么说话,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提问从来不回答。起初的时候,母亲也非常忧虑,想要慢慢引导他改变。但是父亲觉得,到了一定的年纪,自然会“开窍”,加上后来儿子的智商展现,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多的是放在一路超车。在科大虽然磕磕绊绊,并未影响他到的学习,15岁这年,高智商的他考上了科大研究生。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谢彦波的情商并未开窍,一度和导师的关系不太和睦。兜兜转转,10年博士未毕业研究生阶段,谢彦波虽然和导师不睦,但是因为爱才之心,导师还是让他毕业了。刚开始读博的时候,谢彦波是跟着周光召院士学习的,但是这个过程中,年轻气盛的谢彦波,对导师提出的一些意见不接受,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到一年的时间,导师对这个博士失望至极。后来谢彦波远赴美国,攻读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本来是冲着安德森教授去的,但阴差阳错的,跟着另外一位女教授学的,到了提交论文的阶段,安德森教授的通知书到了,他二话不说,立马转头安德森教授门下。可是跟着安德森教授做研究的时候,他的理论站在了安德森教授理论的对立面。因为立场的不同,安德森曾经委婉的拒绝了他,但是,谢彦波不相信安德森会有门派之见,执念的跟随。兜兜转转,折腾了9年的时间。后来,美国发生了一件枪击事件,一个北大留美学生因为和导师关系不好,便拿着枪杀了自己的导师还有同学,最后又自杀。一时间,谢彦波因为和导师不睦也成了美国潜在的危险,就这样,彻底结束了谢彦波的留学生涯。中科大的领导,决定将谢彦波带回来。之后,天才谢彦波转身做了他曾就读的中国科技大学理学院的老师。从第三视角来看,谢彦波就是执着于学术追求,并没有错。但是从与人相处上,他却是失败的。从硕士,到博士,十几年的时光,他多走了许多弯路。原本,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却因为他的低情商,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不知道,他可曾后悔过。
美国的大学教育分为本科(undergraate)以及研究生(graate)。硕士与博士项目同属于研究生教育(graate ecation)。与国内考研一般只能取得硕士学位不同的是,留学美国的本科学生是可以直接申请硕士或者博士的。那么问题来了,申请一次,是申请硕士呢还是申请博士呢?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考量:专业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要深入研究一个领域的博士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如果对自己专业的某个方向或者课题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并愿意在这个细分方向做深入的学习以及研究,那么读博士是适合你的。博士学位就是要将学生培养成某某研究领域内的佼佼者,课程内容主要是理论研究,实践性课程少,但是美国博士的申请难度非常大,毕业通过率很低,很多学生花费6至8的时间才毕业,如果不具备顽强无比的意志力是无法顺利完成学业的。2、长远目标这点可以说是判断适合读研还是读博最重要的条件了。去美国读书只是我们人生经历的一小部分,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目标。我们需要比较清晰地知道自己长远的目标,至少大方向要有概念。对大部分专业来说,博士毕业的出路主要是学术科研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大学,科学研究院,企业研发部门等;而硕士主要是应用与就业,职业范围更广。如果说对自己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只想多看、多了解或者出国留学是想转专业,扩大视野或者帮助自己在职场上提升,那么建议优先考虑申请硕士,有了进一步的规划再申请博士不迟。3、从留学费用来看留学资金是一个很重要的限制性因素,目前博士奖学金的数额要远大于硕士奖学金的数额,抛开申请难度而言,博士生的费用相对难度降低,所以如果家里没有足够的留学资金的话,建议选择申请博士。当然,志于申请PhD,院校会针对你的自身条件和学术背景进行评估,如果有幸被录取,通常会以全奖的方式,来帮助申请者完成学业,但申请到拿到的过程,还是需要经过一轮又一轮套磁,与导师反复沟通的。主要还是看院系或导师后中是否有相关的费用。毕竟,博士毕业的年限比较长,费用也是申请者除了专业实力外,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
她,10岁上初中,21岁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在美5年间发表20余篇SCN文章,留在美国完全有非常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她选择了回国。她就是1992年出生的四川姑娘刘琬璐,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浙江大学任教,成为了浙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7岁),她最大的学生也才24岁,24岁之前就读博,也就是说她带的可都是天才型的学生。学成回国,不忘初心"刘琬璐是国内非常紧缺的交叉型科研人才,学术成果非常丰富。"浙大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对她赞赏有加。刘琬璐21岁在浙大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5年博士研究、1年博士后研究,期间在NC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被引用500余次。国家培养、学以报国,不仅仅是在嘴上,而最主要的是在行动和行为上。以刘琬璐骄人的成绩如果留在美国,会获得非常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但她毫不犹豫地学成回国了。"这是时代给我们那代人的印记,当年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学医或是学建筑。"刘琬璐2008年参加高考,作为四川姑娘,身边发生的地震和电视里触目惊心的汶川地震灾后场景,让她非常深切地理解灾民的痛苦,加上母亲患病一年多才确诊但又没有治疗方法,从没考虑过从医的刘琬璐,决定报考浙江大学的医学专业,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和国民健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汗水浇灌,成绩非偶然“27岁的刘琬璐老师应该是目前浙大最年轻的PI独立研究员,医学出身的她这么年轻就是博导,这在全国都非常稀少。”欧阳宏伟院长在朋友圈里对刘琬璐的一段评价说。每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只不过是吃了比常人多很多倍的苦。耀眼成绩的取得,纵是天才也需要用汗水来浇灌。刘琬璐清楚自己的家境一般,所以在大学里,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和图书馆。而在美国读博的6年里,刘琬璐说自己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六点就进了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她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实验室,为了获得详细的数据,忙的时候一天都顾不上吃饭。“在这些国际期刊上发文一般都都需要3-5年的研究周期,我经常同时进行多个课题。”正是因为如此废寝忘食的工作,才有了她耀眼夺目的成绩。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生豪门,都要靠自己。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就是要告诉你,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一份优异成绩的取得,学霸都尚且需要如此刻苦,普通人难道不应该更加努力吗?纯心科研,爱心教学对于刘琬璐来说,探索科学奥秘有无穷的乐趣,科研是自己"止不住想念到失眠的对象",读书期间,她几乎把自己除下吃饭睡觉之外的所有时间都给了科研,到浙大后有了自己的实验室,也要开始培养自己的博士学生。虽然是导师,带领学生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断攀越,但也是一位知心小姐姐,她最大的学生也才比自己小3岁。每周她都会给实验室的学生发一封几千字的长信,"我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的迷茫和选择,科研上、生活上、职业发展与规划上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通过书信的方式,刘琬璐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学生,以对他们当下的学习和未来的方向,都给予一些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付出总是会有收获的,在刘琬璐的第一个教师节,她收到了一个博士学生写给她的万言长信,讲述了刘琬璐对自己学习和人生经历的引导和影响,以及表示对老师的感谢。这封回信让刘琬璐流下了感动和欣慰的泪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刘琬璐对自己未来的科研充满了雄心壮志,相信她定会达成自己的目标,在我们越来越强大的国家,和对科研投入越来越大的环境下,众多心怀家国的科研人才定会取得更多夺目的成就。本文作者:清木北分享学霸高分秘诀,用学霸的方法四两拨千斤,轻松考高分,喜欢我记得关注哦!更多学习方法课:数学成绩不理想,因为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试试来川老师的方法家长都知道语文很重要,但语文如何复习和提分呢?试试这个方法
对于申请美国博士的同学来说,学校排名可以低一些,但是导师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这影响了你博士生涯是否能顺利毕业,那么去美国读博选大牛导师还是新人?下面对二者进行利弊分析,希望大家有所参考!首先来解决标题中的问题,去去美国读博选大牛导师还是新人?不管是选大牛导师,还是活跃的新人,能够满足下列条件的,才是最好的导师。第一:你对他的研究是有强烈的兴趣的;第二:导师所做的科研课题应用性比较强,选择他做导师能够对你将来的就业有帮助;第三:他人品好,而且有足够的funding。不管是大牛导师还是活跃的新人导师,能够同时满足以上几个条件的,才算是好的导师。选择大牛导师的利弊:大牛导师在学术圈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团队、大项目、学术前沿的成就感。之所以是大牛导师,就因为他们手里的科研项目足够厉害,可以受益的各种资源更多,包括各种学术资源,经费资源和人脉资源。选择大牛导师做导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大牛导师有经费,有课题,而且实验室的管理上也比较系统,一般也会有实验员和秘书,学生比较不需要操心行政方面的杂事。而且如果不想做科研,大牛导师也能给你找到相当靠谱的企业去实习。大牛导师比较注重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他的手里掌握着无数课题,会培养学生独立承担课题的能力,但是大牛导师通常都很忙,一般都是由实验室的博导进行指导。博后指导也并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博后都是从博士成长起来的,所以他对博士生涯都有切身的体会,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大牛导师在行业领域内的学术地位能够更多的帮助你开阔视野,让你更近距离接触到这个领域里最领先的知识和技术,能够更容易的与周围的各个方面打交道。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大牛导师的学生大多都是成功人士,并且都是行业内的佼佼者,师门之谊更能够让你学到他们身上的成功经验,并且能够让你在刚进入行业的时候起到帮助作用。选择大牛导师的有利方面体现在:一是资深教授所带来的资源很多,其声名显赫,所拥有的实验室设备齐全,研究经费充足;二是如果你的文章能够在高质量期刊发表,将有利于你以后毕业选择回国工作;三是选择资深教授,人脉也很广泛,你的同门也会成为你身边的优质资源,将来对你的事业会有所帮助。选择资深大牛的弊端也很明显:一是资深教授的弟子很多,你如果不是很出众,可能得不到老师的重视;二是资深教授工作很忙,很可能会让博后去带你,为了科研项目很可能会在实验室和人勾心斗角;三是师门之间竞争激烈,自己得不到项目,发论文也就变得相当困难。选择新人导师的利弊:新人指的是年轻的,学术生涯正处于上升期的年轻学者。这类年轻导师们,通常需要写高质量的论文来进行提职,所以对于学生,他们会手把手的带,一篇论文一篇论文的写。活跃的新人都会从基础的教起,不怕学生基础差,从课题方向选择、综述撰写、实验的方法和细节、结果的评估和分析等,各个层面事无巨细。如果学生选择这样的导师,科研进步速度会比较快,论文质量也比较高,能够增加学术之路的信心。但这一类类导师经费上、影响力、知名度和人脉资源相对于大牛导师都稍显逊色。选择年轻博导,其有利的方面体现在:一是年轻教师工作起来很有干劲,发文章动力很强;二是年轻教师相对来说比较亲和,代沟较少,沟通起来更为轻松愉悦,和年轻博导相处起来,关系比较融洽。三是近年来,学术界注重对年轻人的培养,会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当然,年轻博导的弊端也同样存在:一是年轻博导的名声很小,其实验室还在初期,设备不全,资金相对不足;二是很有可能你的满腔热血到最后成为学弟学妹们的垫脚石;三是年轻博导经验不足,不会给你提供更好的科研方法。美国读博导师选择建议:1. 选择技巧(1)选择有钱的教授和招学生的教授在选择导师之前,可以先通过浏览学校的网站,可以看到某位老师明确的写明了自己要招募学生,或者某位教授为课题申请到了研究经费,这样的教授更容易套到磁。(2)选择刚任教不久的教授和年轻的教授刚任教的教授为了升迁要做大量的科研并产出出各种成果,需要数把手指导学生,学校相应也会予以各方面的支持。年轻的教授往往比老教授更加好套磁。(3)通过学生了解教授通过某位教授教导过的学生,来咨询教授的基本情况。有些是可以在实验室的网站里面找到往届学生的信息的,通过学生才能更好的了解实验室以及老师的内部信息。(4)专业方向需匹配根据自己的专业需求,与教授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项目进行匹配,选择最优导师。2. 应当根据自身的情况(1)如果你本身基础不好,应当首先选择活跃的新人,他能从最基础的开始,给你更多的指导,把各方面的基础打牢。(2)如果你性格坚韧,肯吃苦,直接选择大牛导师,在大牛导师的实验室里,能够各方面锤炼自己的综合能力。但大牛一般都很忙,不能亲自指导学生,指导你的都是实验室的博导博导。(3)如果你想从事科研项目,一定要选大牛导师,毕竟他手上掌握着无数的资源,科研、经费、人力等等,都会在你的科研之路上有所帮助。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在选择导师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去选定。读博的目标有很多,提升学位学历、拿到高薪工作、拓展人脉资源等,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读博目标来确定导师。最后,不管是选择活跃的新人,还是选择大牛导师,都是需要自己的勤奋,提升综合能力,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中国少年说》爱迪生曾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这句话用在大多数人身上都非常贴切,但总有一些人,他们的人生如开挂一般,一路顺风顺水,不管是学业还是事业,都很顺遂,年纪轻轻便已有很大的成就。中国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因为成就斐然而闻名于世界,其中有一个叫曹原的少年天才,更是人人望尘莫及的存在。少年天才,与众不同曹原出生于1996年,四川成都一个普通的家庭。小时候的曹原和别的普通男孩子并无两样,喜欢玩喜欢闹,很调皮,不过他的学习成绩非常好,从一年级开始,从未考出过年级前三。2007年,曹原的父母决定去深圳打工,在如何归置曹原这件事上,父母也经过了一番思考,一方面他们不想让曹原成为留守儿童,一方面又是来到深圳的不确定因素,考虑了很久,父母决定带上他一起前往深圳,毕竟深圳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讲会比四川好一点。2007年,11岁的曹原转学到了深圳耀华实验学校上了四年级,在进入学校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曹原就从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了第一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转学生迅速引起了老师的注意,成为了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而接下来,曹原的学习能力更是令所有执教的老师折服。本身应该上四年级的他,竟然在几周时间内将四、五、六年级的内容全部掌握,12岁那年,在校长和老师的推荐下,他跳级到六年级,成为了毕业班里面最小的学生,毕业考中,他更是以优异的成绩完美谢幕。到了初中,他的人生如同开挂一般,只花了一年时间就全部掌握了初中知识,13岁就顺利从初中毕业,进入了高中,成为高一新生最小的学生。“这个孩子太厉害了!思维非常活跃!”这是很多教过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简单的课内知识已经满足不了他了,曹原经常在网上查找资料,寻找合适的课题。14岁时,曹原以669分的高考分顺利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成为当年最小的高考生。这下子几乎全国都认识了这个孩子,用老百姓的话来讲,这简直就是一个“少年天才”!不断进修,震惊世界由于曹原的年龄太小,中国科技大学并不适合,国家直接给他分配到了中科大少年班,中科大少年班在全中国都非常有名,在这里的孩子都有很多特长,尤其在学术方面非常有研究。一进去,曹原就感受到了激烈的竞争,但他并没有被打倒,反而还调侃说:“这才是学习的样子嘛!”这个地方,他仿佛找到了同道中人,结交了很多好友,而且他也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继续以众人望尘莫及的速度前进,19岁时,当一个普通人正迈进大学门口的时候,曹原就已经完成了本科连研究生的学习。在少年班读本科的时候,曹原就已经对石墨烯非常感兴趣,那时他的教授刚好是物理学的泰斗曾长淦教授,对于曹原的兴趣,曾教授刚开始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一个孩子偶尔的兴趣所在,因为石墨烯这个研究非常枯燥,而且在很多世界科学大佬的研究下,这个课题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很难再往上突破。可以说,这个课题已经失去研究价值了。然而曹原的坚持和努力却让曾教授非常意外,在曹原的感染下,曾教授重新审视这个孩子,并将自己所学倾囊相授!2014年,研究生毕业后,麻省理工学院向曹原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进入麻省理工读博士,能在这样一座顶级学府深造,是所有人的梦想。曹原也不例外,年仅19岁的他简单收拾了行李,带着梦想来到了麻省。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一举动被国人知道后,很多人对他产生了质疑。因为中国之前也出现过很多厉害的人才,他们都以深造的名义出国留学,而后再也没有回来过。在当时,各种说闲话的人都有,有的说他肯定也是忘恩负义的人,将来不会回来。有的说他带着中国教的知识传给国外,是卖国贼,对于这些质疑,曹原只是无奈地笑笑。在麻省学习期间,曹原重新拾起石墨烯的课题,为了能研究出成果,他废寝忘食,一心扑在了实验室里,一刻都没有松懈。22岁时,曹原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成功地做了一个实验——“石墨烯超导体实验”,原来,曹原经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发现只要将两层石墨烯摆成一定的角度,这两层就能产生奇妙的反应。成就卓越,选择回国这个实验,在石墨烯研究者中产生了重要意义,让曹原声名远扬,破解了100年来科学家无法解决的难题,因为在曹原的这个实验出来之前,世界科学界对于石墨烯的研究已经进入了瓶颈期,再也无法上升一定的高度,而曹原的实验,迅速打破了僵局,将科学家们的难题彻底解决。不少世界顶级的科学家都纷纷赞叹这个中国少年,也不得不佩服中国少年的魔力。2018年底,世界顶尖学刊《自然》发表了2018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人物,曹原赫然在列,位居榜首,他所做的研究,有望在将来为世界能源带来一场新的革命,预估可以为新能源行业剩下几千亿美金的投入,这下子,一场对曹原的争夺战悄悄展开,在这个能源紧缺的时代,谁拥有了曹原,谁就拥有了全世界。都说少年强,则国强,曹原的成功,也为祖国争得了非常大的荣誉!世界十几所顶尖大学和数十家科研机构纷纷开出高薪聘请曹原,希望他能投入自己的怀抱。难道曹原要和大多数的学子一样,有了成就就抛弃祖国了吗?正当大家又发出一波质疑时,曹原却默默地用行动回击了这些质疑,如今他放弃了国外的高薪,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身边。当记者采访他时,曹原强有力地回答:“我的心在中国,我永远是中国人。”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在中国想读博士,要遵守考硕士再到博士的途径,也有一些专业可以硕博连读。而我们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可以直接用本科学历来申请美国的博士。这不是做梦,你在国内本科毕业后,就可以申请美国的硕士,当然也可以直接申请美国博士。下面郑州立思辰留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申请。首先我们看看本科直申美国博士的难度。一般来说需要以下条件:①本科学士学位②GPA大于3.5③托福100分以上④GRE325左右⑤GMAT大于700分。 相对来说,文科的专业比理工科直申博士会容易一些,理工科需要在专业方面有比较深的研究,在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做过相关的项目在申请上会比较有优势。如果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在读博士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考试获得硕士学位,这个时候可以进行一次选择,是拿到硕士学位后结业,还是继续读博士。其次需要考虑你是否真的适合直接去美国读博士?博士跟本科生不一样,是为了培养研究生人才,课程偏理论,就业方向是专业的研究学者。学习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枯燥和漫长的,这不仅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考虑一下费用。美国大学的博士一般是5年左右,全部自费的情况下,一年大概需要100-150万左右。当然美国博士申请到全额奖学金的机率非常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合理的发展方向,有足够的专业研究背景,能够承担学费,那么可以尝试直接申请美国博士。
赵茜,陕西师大附中高2011届毕业生,201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5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攻读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漫漫人生路,拳拳附中情,悠悠学子心弹指间,我离开附中已过十年。回首附中的三年时光里,恩师的谆谆教诲,同窗的勉励相伴,甚至是西门外那家烟火气十足的大排档,都是我记忆深处最宝贵的珍藏。时光如水,浸润了曾经的美好年华,多年沉淀,酿成如今的悠悠甘醇。漫漫人生路,拳拳附中情,那些回忆将始终伴我前行。——题记拼搏,是附中的日常印象从进入附中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宽松的氛围”只是表象,“拼搏的劲道”才是内里。关于拼搏,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高一时期接触的两位老师和我经历的“苦海”。第一位是我的班主任,她是一个严肃、干练而精益求精的物理特级教师。还有一位是我的数学老师,她的课思维敏捷、逻辑严密、对计算能力要求极高,像我这样计算速度并不快的人,在一开始的课堂上确实听得云里雾里。两位老师在我高中期间,循循善诱,督促教导,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我在高中三年不断的突破自己。高中的生活,每日我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学到晚上十二点半,不懂就问、不熟就练,也感觉不到苦和累。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支撑着我一路从年级八十八名学到第八名。老师们肯定的目光和夸赞的言语让我尝到了拼搏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我在附中也学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品质——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如今为人师表的我更能体会到“严师出高徒”的真谛,没有恩师们如冬日严寒般的鞭策和激励,我又怎能收获满怀扑鼻的梅香呢?高二我选择了文科,并非我理科不如人,而是在高一的学习和与恩师的交流中我终于明确了自己的喜好和擅长,果不其然,文科学习于我而言如鱼得水般轻松而顺利。但文科的学习也并非想象中那般容易,没有第二位班主任的引领,我也难以考上心仪的北京大学。班主任王建军老师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宽容、亲和、有趣。我至今还记得王老师惊人的歌技、幽默的谈吐、宽中带严的鼓励。在王老师的引领下,高三的学习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依旧是日复一日的刻苦学习、努力拼搏,我以综合第一的成绩得到了北京大学的校荐机会,得以在高考前就获得了自主招生的加分,最终如愿以偿地考入北京大学。毕业照那日,王老师抱着自己可爱的儿子同我们合照,那一天的笑颜仿佛春日里的暖阳,会永远留存在我的心中。情怀,是附中深远的底蕴“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并不是一句空话,在我高中的生活中确实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这句话深刻的内涵。我还记得正是上一个一百周年校庆之时,我有幸参与其中,经历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庆祝活动。例如,我代表年级参加校史知识大赛,凭借过人的记忆里斩获奖项,这使我第一次感受到附中厚重的历史底蕴。我跟着音乐老师学唱了张寒晖校友的《松花江上》,这使我第一次感受附中作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的崇高使命感。我作为“英语歌曲风采大赛”主持人参与赛事的组织,这使我第一次见证附中学子个个都才艺非凡。如今我身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我更加能体会到一所名校对“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的重视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爱国的精神和人文的情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当然,落实“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每一位一线教师的默默付出,他们的笑脸至今还留在我记忆的深处。一身高挑的黑色套装、一条精美别致的配有胸针的丝巾、一口纯正英伦风的腔调、一曲男步领舞的灵活的身姿,这是英语黄丽宏老师给我的印象。微卷的短发、优雅的身姿、隽永的词句,这是语文高丽文老师给我的印象。美丽的笑容、鼓励的眼神、耐心的讲解,这是数学郅伟萍老师给我印象。还有许多老师都在日常的教学中贯彻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厚重的文化素养、深刻的品质内涵在荡涤着我的心灵,扮演着附中学子人生的领路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拼搏,是我在附中学到的第一课,也是我将引领我的学生继续坚持的品质。情怀,是我在附中积淀的最深刻的人生底色,也是我将不断丰富自己人生价值的指明灯。在附中虽然只有短短三年,我却学习到了人生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我也将在未来的人生中不断传承下去。附中的底蕴,恩师的辛劳,都将伴我一生,不断前行。北大学长 黄晟林 黄晟林,陕西师大附中初2008届、高2011届毕业生,2011年获得第27届物理竞赛铜牌,保送至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2015年保送至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2018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机械工程与应用力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非平衡态统计力学的研究工作。我在陕师大附中一共度过了六年的时光,这六年为我打下了许多良好的基础,也为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关于附中我有许多的话想说,在此我选择其中最重要的几点简单谈一谈我的感受。首先是关于附中的教学方面。初中时,我们年级有两个奥数班,两个英语班,我所在的班级是英语班。比起其他班级,我们班需要额外学习一门英语教学的科学课。这门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英语学习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知识,让我学习了不少超越当时初中英语范围的知识。同时我们英语班的英语老师一直尽可能保持全英文教学,鼓励所有学生多说多练,让大家完全浸泡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现在回想起来我依然觉得这种实战式的语言学习模式非常好,对我们的英语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我希望附中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学生们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在师资方面,附中真的有很多优秀的老师。我的妈妈也是一名中学英语老师,她就一直说我很幸运,因为我遇见了很多非常优秀的老师,这是其他许多学生可遇不可求的。他们都在我的中学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是学习上的良师,更是生活上的益友。附中一直秉持着“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教学理念,为我们提供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就我个人而言,我就参加过附中的合唱团,参与过学校举办的乐器大赛,而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则是英语、汉语风采大赛和我高一元旦时举办的以班为单位的合唱比赛。我记得每次英语、汉语风采大赛时班里的同学都十分积极,比赛本身在娱乐的同时也让大家学习了英语和语文知识。而高一的那次合唱比赛中我担任了我们班的指挥,带领大家排练,最终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也让我在台上小风光了一把。高中的那次合唱算是开启了我的指挥经历,此后我在北大期间也多次参加过类似的合唱活动,并担任过数次指挥,结交了不少朋友。可以说附中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我一直热爱附中的原因之一,他们为了学生提供了多元发展的平台,鼓励支持大家展示自己的才艺,让大家不仅会读书,更会生活。这一点非常重要。当我到了北大后我就发现,周围许多优秀的学生都不仅会读书,他们都有自己的特长,活得多姿多彩。我想附中在这一方面就是成功的,让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且优秀的。希望附中可以继续维护自己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给学生们展示个人才艺的平台。希望附中的学弟学妹们学习越来越好,每个人都能拥有美好的未来。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一直以来,美国博士教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每年有很多的中国顶尖学子会选择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12月初,《美国博士学位调查报告》(Survey of Earned Doctorates)正式公布了2018年美国博士学位的变化趋势。这个报告对于有意攻读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来说有着指导性意义。那么,近年来赴美读博趋势有何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看。01美国博士学位整体趋势变化自1957年来,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为3.2%。到了2018年,美国授予的博士学位数量多达55195个。02美国博士学位之【性别分布情况】1999-2018,女性博士学位获得者比例有所上升,其中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女博士比例从48%上升至52%,临时签证持有者的女博士比例从27%上升到35%。而从学科领域来看,女性博士在生命科学领域占比从45%增至56%,在工程学领域占比从15%增至24%,在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占比从24%增至33%,心理学和社科领域占比从55%增至59%,在计算机与数学领域虽然增速稍缓,但也从占比23%增至24%。2008-2018年,女性博士学位增长最快的领域是工程领域中的其他类别和材料科学领域。到了2018年,有46%的博士学位授予给了女性,而临时签证持有者男性比例大于女性;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男性比例小于女性。而在科学与工程领域,女性博士占比从1999年的37%增加到了2009年的42,并保持稳定。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自2000年以来,直到2018年,女性博士比例达到57%,变化不大。03美国博士学位之【国籍分布情况】从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155401个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三名分别是中、印、韩,三国人数占比高达54%;人数占比最多的国籍前十位总人数占持有临时签证全体人数的71%。在2018年,有35404名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获得博士学位,有14815名亚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在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博士群体中,白人占70%,亚裔占7%,西班牙裔占7%,非裔占7%。而在亚裔博士群体中,临时签证持有者11475人(男性7320人,女性4155人,6182人为中国籍学生,2040人为印度籍学生,1035人为韩国籍学生),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为3305人,另有国籍不明者35人。而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中,2009-2018年间,西班牙裔占比从6%增长至7%,非裔占卜稳定在7%,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则在1%以下。04美国博士学位之【院校分布情况】2018年,获颁博士学位最多的Top3院校分别为密歇根大学(853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852个)以及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770个)。05美国博士学位之【专业分布情况】2018年,在授予的55195个博士学位中,科学与工程领域占42227个,其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12968个。其中,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持有临时签证的人数为15223个,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数为25473个。长期以来,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都超过了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且差距越拉越大。从1979-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数增加了一倍以上,占比从58%上升到了77%;而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在2018年时却还略低于1979年。从1998-2018,科学与工程领域里心理学和社会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略微增加,但在所有博士中的占比在减少;工程学博士比例增速最快,从13%增至18%。而在非科学与工程领域,教育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数量和占比均有所下降;人文艺术博士数量略增,占比却下降了3%。20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为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12780个学位;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颁发了6335个学位;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颁布了4030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5%;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颁布了8899个学位;工程学颁布了10183个学位,其中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57%;教育学颁布了4834个学位;人文艺术领域颁布了5145个学位。18年获得博士学位人数最多的生命科学领域颁发了高达12780个学位,平均年龄30.9岁,男性占比44.3%,女性占比55.7%,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占比70.7%,临时签证持有者占比26.3%,已婚人士占比43.3%。这其中哈佛大学269个,佛罗里达大学247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244个。从获得学士学位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8.2年;从进入研究生院算起,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平均为6.8年。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群体中,亚裔在地球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及工程学等领域占比更多,非裔则在教育学、非科学与工程领域占比更大,西班牙裔则在社会科学、心理学领域占比更多。06美国博士学位之【就业情况分析】过去 20 年中,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比例有所下降,包括博士后职位,尤其是 2014 年达到峰谷。2018 年,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博士就业率为 75.1%,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为 73.8%,已经接近峰值。如果不包括博士后职位的话,2018 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有就业的人群中,43% 将进入学术界。其中人文艺术领域与非 S&E 领域的其他类别比例最高,达到 75%,而工程学领域最低,只有13%。而单看博士后职位,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博士后研究一直是该群体的常见就业。2018 年,生命科学领域有 60.7% 博士学位获得者就业选择了博士后,物理科学和地球科学则有 56.5%。07美国博士学位之【毕业后待遇情况】2018 年,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博士后待遇为 4.8 万美元,学术界为 6.5 万美元,工业界为 9.5 万美元。工资中位数:除了人文艺术领域,工业界就业薪水高于博士后和学术界,而人文艺术领域则无差异。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博士后平均薪水为 6 万美元,而其他领域在 4.7 万美元到 5.3 万美元之间。工程学和非 S&E 领域其他类别如商业的学术界薪水最高,分别为 8.1 万美元和 8.3 万美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和工程学领域的工业就业薪水最高,分别为 13 万美元和 10.8 万美元。08美国博士学位之【中国籍博士情况】先给大家看一张图,下图红色曲线为美籍学生在中国留学的情况,绿色曲线为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情况 ——(来源: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2008-2018年,在持有临时签证的博士学位获得者中,中国籍博士有48470位。其中,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44809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人数为3661人。2017-2018年,赴美就读的109万国际学生中,有36万人来自中国(研究生有13万人),占比高达32%,比紧随其后的印度多了15.3%。2018年,在获得博士学位的、持有临时签证的6182名中国籍学生中,有5689人为科学与工程领域,493人为非科学与工程领域。这些中国籍博士获得者,有79.4%打算留在美国。相较于79.4%的中国籍博士愿意留美的情况,沙特阿拉伯人留美意愿最低,仅为14.9%,而伊朗人留美意愿最高,为91.6%。以上,就是美国博士学位数据的内容。为什么说社会如此重视博士学位呢,因为美国每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数据将会成为科研投入的度量,也是各个领域创新能力的指标。当然,大家在选择是否读博的时候,肯定也不会是头脑一热就决定的,因为读博是一条很艰苦的道路,无论是时间、精力、金钱等方方面面,都需要考虑到,但是,你一旦选择了这条路,你就会发现,其实这是一段能让你怀念终身的经历。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考学霸。他们其中不乏以满分的成绩夺得高考状元的头衔,成为当时高考榜上闪耀的明星。有些人对这些高考学霸嗤之以鼻,认为他们只是一群学习考试机器并没有极佳的才能。其实不然,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有些人甚至以优异的成绩被国外的名校录取。看着这些天之骄子们纷纷踏上出国深造的道路,不免让国人担心这些栋梁们是否还会归来。很多人在离开的时候,都曾斩钉截铁地表示最终还是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当时光流逝,人世变迁,曾经信誓旦旦的承诺是否能一成不变?自律学霸1985年12月2日,出生于河南新乡的何碧玉便是万千高考学霸中的一员。她的传奇更在于2000年,年仅14岁半便参加高考。她以标准分750分夺得当年河南省高考的理科状元,最终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生物科学专业录取。如此稚嫩的年纪却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何碧玉用自己绝佳的事迹缔造了高考史上不二的奇迹与传说。爱迪生曾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何碧玉不仅有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更有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付出。自小何碧玉就有着不凡的记忆力,学习能力极强,年仅10岁就进入了河南新乡一中设立的全省唯一的超常教育实验班。在这个高手云集的少年班中,她依旧是翘楚,用4年时光学完了小学到高中课程。这样的特殊经历折射出何碧玉自身本就有百分之一的天才光辉。然而如此天才却从不自视过高,眼高手低。在父母的教导下,自小便树立了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观念,计划周全,从不浪费光阴。制定了计划便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为了完成学业耐着性子不碰自己喜欢的小说与音乐。这份自律和努力是很多人难以坚持下来的。何碧玉能有如此成绩,自然与她本身的天分脱不开关系,但借着自己的天分依旧努力自律才是最终有所成的根本。远赴他乡14岁以满分的高考成绩被清华录取,这份荣耀是多少人期盼的。可能有些人达到这个水平就会彻底放松下来,利用大学的时光好好补偿下为了应付繁重学业无暇玩乐的遗憾。有太多的年轻人步入大学后就彻底放飞自我无心学业。可优秀如何碧玉却没有停止求学的步伐,大学四年的本科学业结束后继续读研究生。在其他人恣意挥洒青春的时候,她依旧将大部分时光留给书本。刻苦优异的何碧玉被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录取。何碧玉踏上了许多前辈的前行路途,选择远赴他乡出国深造。在她上大学之前,有记者采访何碧玉问到之后的人生有何规划,她表示自己一定会读研究生,读博士,有机会也想出国深造。这样的积极进取令采访者和观众都非常动容。继而记者询问她,如果出国深造之后还会不会回国。那时候的何碧玉坚定地表示自己是中国人,父母亲人都在这里,自己肯定会落叶归根的。这番言论令围观者欣慰赞叹。只是时光流逝最是无情,人所处的环境会不断改变自身,直到脱胎换骨的全新自己最终再也无法回望往昔,沧海桑田,物换星移。或许在何碧玉乘上去往他乡的飞机上时,她也是千般不舍的,心中必定归来的信念也不曾动摇过。只是他乡的生活与环境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她的心境。这样的结局或许也是最初的她未曾料想到的。人世无常2009年,何碧玉拿到了神经科学的博士学位。即使是在异国他乡汇集着诸多高手的环境里,她依旧是耀眼的存在。毕业后,她作为独立研究员进行研究工作,在2016年凭借自身的研究成绩进入了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成为助理教授。当人们询问何碧玉何时归国时,何碧玉表示自己已经习惯了美国的生活工作节奏,计划长期留在这里。此言一出,在国内引起一片哗然。其中不乏指责声,觉得何碧玉忘记祖国的培养恩情,诸如"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国外空气比较香甜"等讽刺言论甚嚣尘上。也有理智的声音表示,这是个人生活,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别人没权利指手画脚。可见时光确实是拨弄人心的一双手。无从知晓何碧玉在美国的求学工作岁月里经历了什么,使得曾经那样坚定会归来的人最终放弃。世人看到的结果便是,又一位学霸,国之栋梁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在这数十年的留学大潮里,无数的优秀学生离开祖国怀抱后都未选择归来。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依旧有无数海归学子投入到了祖国建设中。而且那些离开的学子,人们也不能妄加揣测他们对祖国的信念。毕竟这确实只是个人的选择。只是在唏嘘遗憾里,不免感慨人世无常,或许世间的人情事物都是在无尽的变化中,这是人们无法逃脱的现状。在高速运转的世界里,有太多的人与事都选择了改变。人们无法知晓未来,所以这样的改变是否正确绝对就同样交给时间给出答案吧。结尾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学霸何碧玉最终选择在异国他乡工作生活,不再归来。人们面对如此光景自有各自的言论。何碧玉并不是第一个不回归的留学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人们更应该把视线聚焦在无法留住人才的国内学术环境里,近年来各种学术不端的问题被不断报道。加之,国内的生活压力不断增高。这些问题都造成了人才流失。虽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因素,可当人们一味指责他人忘本同时也要对自身状态积极反思。毕竟流言蜚语不能改变现状,只有实实在在地改变才可以。当自身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时,或许可以令更多人归来或是更多新人加入。但无论人们走什么样的道路,依旧是个人选择,不必也不应该被他人的期待左右。
你9岁的时候在干嘛?我想应该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吧。很多孩子正在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有的孩子乘法口诀还背不熟练呢。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浑浑噩噩的混日子,一位9岁的男孩已经快大学毕业了。不过他选择了退学,因为美国一所大学已经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去直读博士。很多网友看到他的经历,纷纷说:“这是开挂了啊。”他的名字叫做洛朗西蒙,目前正在一所大学学习电机工程,预计2020年可以毕业。本来按照学习计划,西蒙将成为年龄最小的大学毕业生,没有之一。西蒙确实是一位神童,他智商超过145,拥有过目不忘的超能力,4岁就熟练掌握了4门外语,非常喜欢数学和科学。西蒙4岁开始上学后,5岁完成了小学课程,8岁前完成了中学所有课程,9岁开始上大学,正常流程是今年12月可以毕业。但是学校认为太早毕业对他不好,要求他2020年年6月前不能毕业。西蒙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退学,然后去美国读博士。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很多人在网上批评孩子的父母,认为父母这样做,会让孩子失去童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西蒙的回答,让大家知道了:学霸的世界,你永远不懂。西蒙说:“你们误会我的父母了,他们对我很好,从来没有强迫我做任何事。我只是比较喜欢思考和看书。不过,学习之外,我也玩玩游戏,比如《Fortnite》和《Minecraft》,也会在耐飞上追剧”很多人也来问西蒙如此高智商的原因,在一次采访的时候,他妈妈告诉cnn的记者:1、爱吃鱼她说自己也不太清楚开挂的原因,可能和自己孕期爱吃鱼有关系吧,孩子的大脑发育比较好吧。2、重视动手能力西蒙小时候,他们非常喜欢和西蒙一起玩水、玩沙子,玩积木的游戏。西蒙的空间感和逻辑推理从小就比其他的孩子好一些。3、注重思维方式西蒙从小就善于分析、归纳、联想,和总结。西蒙玩积木后,都习惯性地分析原因,梳理和归纳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每次看完书后,西蒙总会把书中的内容和生活联系起来。他很享受那种找出不同现象后的本质特点和区别的成就感。4、正视失败西蒙小时候,搭积木失败后,不像其他小孩子一样哭闹。他常常静静坐在那里,然后手里不停地比划着,重新一次一次尝试。西蒙从小就表现出超常的抗挫折的能力。他总能在失败后,冷静的分析、总结,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最后妈妈开玩笑说:“西蒙这么聪明的主要原因还是完美遗传的我们的优秀基因,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呢?”9岁男孩退学去美国读博士,你会怎么看?你会让孩子这么早进入成人世界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