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的省会是哪个地方,很多人肯定会脱口而出—厦门。作为一座闻名的旅游城市,厦门不仅景色宜人,号称中国最美大学的厦门大学更是以其美景和强悍的教研实力让大家广为称赞!厦门大学一景其实,在福建省除了厦门大学以外,还存在着几所不错的学校。从校友会公布的排名情况来看,福建省还有包括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在内的三所中国高水平建设大学,而这三所学校无一例外都位于福建省会——福州市。这三所高校中,福州大学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其化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均为福建省属高校,我们今天重点介绍一下福建师范大学,作为A类学科排名全省第2的高校,综合排名只位居第四,实在有点可惜!福建师范大学简介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高校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建设三所高水平大学之一、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受院校、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学校。福建师范大学学科情况虽然只是省属高校,但是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实力还是可圈可点的,作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公费师范生招生院校就是对其实力的最佳赞扬!当然,福建师范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成绩也是非常骄人的。从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的情况来看,福建师范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和音乐与舞蹈学的学科排名为A-,相当于有三个A类学科。这一成绩不仅在我国省属高校中是翘楚般的存在,也碾压了很多的“双一流高校”。除此之外,福建师范大学还有23个学科评估级别位于B和C类。上榜学科总数和福州大学一样都是排在省内第2的位置。为什么排在第四位但是,这样一所学科实力非常强的高校在全省的排名只排在了第四位,其实是有点可惜的,因为只有17个入选学科的福建农林大学都排在前一位,我想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虽然学科实力非常强,但是福建师范大学主要偏重于文科,其理工科专业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在所有的大学排名中,不仅光看中学科实力,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等都是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这对于文科为主的高校就很不利,就拿科研成果来说,文科生发文章的难度真的要比理科生难太多了!福建农林大学的专业以理科为主,所以说在很多指标方面都比较占优势,因此排名也在其前面。u品牌效应。虽然福建师范大学的学科评估很强,但是你压不住他的办学层次只是福建省属的省部共建大学,在现在人们对985、211高校追求的大背景下,很多学生宁愿选择只有一个A类学科的福州大学,也不会选择这所高校,这也导致了生源质量的降低。是否推荐报考但是就我个人看法,对于想要报考福建高校的文科类考生来说,这所学校的人文实力绝对是可以让你学到很多的东西,也是非常推荐报考的。但是对于理科类考生来说,华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以上信息希望能对报考福建省大学的学生提供帮助!欢迎大家留言讨论,获取更多报考信息!点赞+关注,大学生活不迷路!谢谢支持!
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报记者 赵婀娜 张烁 吴月
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福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错的,每年很多高考的学生包括考研的学生,都是因为福建省内优美的校园环境而选择报考福建省的大学,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是福建省最好的大学,也是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小编就整体介绍一下福建省的各个大学的排名情况。1、厦门大学厦门大学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也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临海而建厦门大学是无数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也是一所985建工程大学。2、福州大学福州大学位于福建省的省会福州市,是一所211工程大学全国知名性重点大学,学校始建于1958年。3、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境内的最好的师范类高等院校,学校位于福州市创立于1907年,是一所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的著名老校。4、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业大学是一所农林类的高等院校,学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学校始建于1936年,是全国最早创办的农林院校之一。5、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创建于1960年,学校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和泉州市,由中央统战部直属,也是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院校。6、集美大学集美大学时间于1918年,也是一所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大学,是一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公立综合性大学。7、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是一所医科类的高等医学类院校,为全国范围内培养了众多的优秀的医护人员,如果有想学医的同学们,福建医科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8、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是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医学类高等院校,学校位于福建闽侯县,创立于1958年,也是全国最早创办的中医类院校之一。9、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位于福州市,学校的创办时间可以追溯于1896年,应该在福建省境内是最为古老的一所大学。10、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部学校创立于1981年,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各位同学们,你们认为福建省还有哪些比较好的大学?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2020年研究生在学人数预计突破300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引擎核心阅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与科技支撑。从1949年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到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凤毛麟角”,到发展成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国,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实现历史性跨越。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石。1949年我国研究生在学人数仅629人,2020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300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扎根中国大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影响的研究生教育,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由大变强。 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 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 70余年来,从最初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到“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始终坚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频共振。 “氢弹之父”于敏、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研发新冠病毒疫苗的陈薇……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还有一个共同身份——我国自主培养的研究生。他们的成长经历,反映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党和人民面临着考验。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将培养高等学校师资和科学研究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目标。 1949年,招收研究生242人;1978年,招生数达1.07万人;2020年,招生数突破110万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从“凤毛麟角”到“百万大军”的跨越。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逐步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累计培养超过1000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人才支撑。 站在新起点上的研究生教育事业,必须答好时代考题—— 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看,如何在规模增长的同时保证教育质量、走好内涵式发展道路? 从国家创新发展需要看,如何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供更扎实的人才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了内涵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 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突出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共识; 2014年,“五位一体”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监管不断强化; 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吹响了迈向研究生教育强国的冲锋号; 2017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 2020年,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即将启动…… 特别是在一些长期困扰研究生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上,我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人才培养结构日趋优化;通过推进“放管服”改革,发展动力向更加注重自下而上、内在追求转变;通过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建设、“985工程”建设、“双一流”建设等,加快中国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显著提高。 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 嫦娥飞天、航母下水、蛟龙入海……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背后,都有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贡献。 7月23日,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天际划出一道金色曲线,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东,正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他带领团队突破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全新无毒无污染低温动力等12类247项关键技术,完成我国火箭箭体结构的设计、材料、工艺、制造装备和试验能力从3.35米到5米的全面升级换代。 与李东一样,一大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精尖人才,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在人工岛筑成核心技术、隧道抗震方案、三个大跨度通航桥孔抗风方案等技术难点攻克的背后凝结了“同济智慧”。北京大学首次从单细胞层面刻画肝细胞癌的免疫微环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完成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实验团队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中科院西安光机所飞秒激光加工设备解决了医用口罩核心材料熔喷布的超精细微小孔高品质加工难题……每一个重大科研突破,背后都凝结了一大批研究生人才的智慧与心血。 疫情防控中,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学校60%以上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留守医院工作;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湖北医药学院等湖北高校在岗医学研究生,坚守一线,有效缓解了医护人员的紧缺状况……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成果和高水平研究生人才的精神风貌。 一组数字熠熠生辉: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的中国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工作和“973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产出了全国80%以上的高水平论文和社科重大成果。近年来,高校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稳定在2/3以上,承担着超过8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一组数据令人振奋:2019年,全国139名新晋院士中,90%以上在我国境内接受过研究生教育,近80%由我国境内高校和科研院所授予最终博士或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科技三大奖224项通用项目中,第一完成人中2/3是我国自主培养的博士。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人员组成中,在学研究生占比超过50%,研究生已成为我国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构筑起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累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超过1000万高层次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在原始创新、基础研究、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加显著,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科研创新的重要使命,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速度’的强大智慧引擎。”教育部研究生司相关负责人谈道。 从中国特色到国际认可 坚持立德树人的同时提升国际影响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作为科技事业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研究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中国石油大学油气井工程专业2020届硕士研究生王财忠,毕业后将奔赴西部基层就业。 “对边疆的坚守,不一定是每天都轰轰烈烈,更多是在平常之中的坚持。不放弃、不动摇、不懈怠,就是对志向的最好坚守。”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赵江涛已成长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的一名基层干部,扎根边疆,建功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工作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导师队伍立德树人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在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诚信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涌现出了黄大年、钟扬等一大批优秀导师。 与祖国同行,在完成从小到大、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也显著提升,国际交流日益广泛,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2019年,包括英、法、德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52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署了相互承认学位学历协议。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和亚太区域研究生教育中心,来自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的9.1万名研究生在中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国际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呼唤着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加速,新时代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将再踏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编辑 彭谦
福建医科大学位于福建省省会福州市,是教学、研究、治疗和预防的中心。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在上街和台江设有两个校区,总土地面积约87公顷,建筑面积37.9万平方米。该大学由19个学院和系组成,提供23个本科课程,22个博士课程,59个硕士课程和2个授权硕士学位专业。除了广泛的学术课程外,大学还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临床教学和实践网络,由1个口腔医院、26个临床教学医院和10个附属医院组成,其中9个被列为一流医院。2003年被福建省政府指定为重点建设和发展大学。同年,它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育评估。现在,福建医科大学共有超过20000名全日制学生,其中包括约2000名研究生和10000名本科生。它还有权招收港澳台学生和国外学生参加本科课程。该大学还有5398名教职员工和医务人员,其中有835名全职教师,58%拥有硕士学位,55.1%拥有副教授或教授职称。它还有1个博士后临床研究中心,65个研究机构,2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13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福建省科技厅指定的先期发展学科,6个学校重点学科, 6个省级重点医学专业,5个省级医学特色专业和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该大学与来自美国、日本、瑞典、丹麦、芬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的一些大学和医学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和人才培训的合作关系。福建医科大学简介中文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创办时间:1937年学校类别:公立大学学校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学校类型:医药类学校属性:无福建医科大学世界排名福建医科大学中国排名中国医药类大学排行榜福建医科大学专业排名(来源:一点排行网)如果您喜欢此类文章,我们请关注或使用评论功能↓↓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公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23日作为全球四大高校排名系统之一拥有16年历史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最新发布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除我国台港澳地区之外综合实力最强的549所大学上榜值得注意的是基于更为细分的学科数据这一排行系统还首次披露了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共有71所医科大学榜上有名而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不在其中参与排名厉害了 我的福建福建共有16所高校上榜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来看详情——全国前十是...福建三所高校杀入百强厦门大学厦门大学(Xiamen University),简称厦大(XMU),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8个学院(含76个系)和14个研究院。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厦门大学入选36所A类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和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福州大学福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教育部共建高校。创建于1958年,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重点大学。学校设有19个以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福州大学入选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化学(自定)专业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华侨大学华侨大学1960年创办于著名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设立、中国第一所以“华侨”命名的高等学府。1983年中共中央确定华侨大学为“国家重点扶植的大学”。1997年,坐落于福建厦门集美学村的原集美华侨补习学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更名为华侨大学华文学院。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评优秀等级。2006年厦门校区正式启用。2017年学校入选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他福建高校排在...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公布作为大学分类排名,2019年入选中国最好医科大学综合排名的学校数量共71所。除北京协和医学院领跑之外,首都医科大学排名第二,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位列前五。之后,依次为: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福建高校排在...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创建于1937年,经过近80年的建设发展,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优良校风,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日报微信 综合上观新闻、各校官网)
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省份,省会是福州市,地理位置优越。福建省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福建省风景优美,是一个旅游大省。其中厦门鼓浪屿等地的旅游业最为发达。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也尤为迅速!福建省不仅经济发展好,教育行业也发展地很不错,这有有很多的知名大学,例如厦门大学、福州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优秀的一流大学。当然我们今天不是讲这些优秀的大学,我们要讲的是适合“中等生”报考的二本大学。接下来小编九个给各位讲一下这些优秀的二本大学吧,他们有着优秀的专业,专业特色鲜明,就业率高!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所:厦门理工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始建于1981年,前身是鹭江职业大学,学校位于美丽的厦门市。学校目前共设有18个二级教学单位,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试点高校。目前共有61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厦门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为:车辆工程 光学信息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等,其中车辆工程是王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而且理工科毕业就业待遇很高。2019年厦门理工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是500分左右,优势专业分数更高一些!第二所:福建江夏学院福建江夏学院始建于2010年,虽然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但是办学实力雄厚,前身是1978年的福建银行学院,学校是在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成立的。可见办学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丰富!福建江夏学院的优势专业是:金融学、法学、行政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法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专业,学校是以财经管理专业为优势专业。学校每年在毕业季的时候都会有大量优质的企业到学校招聘,学生就业率很高,待遇也很好。2019年福建江夏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是463分,优势专业在480分左右!分数不高,适合中等生!第三所:闽江学院闽江学院始建于2002年,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创办的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闽江学院是在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教育资源丰富!是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双万计划”高校!闽江学院的优势专业有:服装设计与工程、广告学、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音乐学,其中广告学和服装设计与工程是王牌专业。闽江学院学生就业率很高,特别是王牌专业在行业里享有名誉。学生初次就业率也很高,基本在6000+左右。2019年闽江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是470分左右,优势专业在500分左右!第四所: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是苍霞精舍。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使其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学水平。学校办学实力雄厚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优势专业是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等专业,学校专业特色鲜明,毕业生质量高。学校在工科专业优势突出,在业内享有名誉!2019年福建工程学院的最低录取分数是458分左右,优势专业录取分数是在480分左右。以上是福建省“最好”的四所二本大学的简单介绍,学校分数不高,适合中等生报考!学校专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就业好待遇高!那应该如何选择学校呢?小编觉得可以结合以下几点!第一,兴趣专业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感兴趣才能把专业学好学精了,这样才能更好的就业!第二,录取分数线以上这几所学校的录取分数虽然不高,适合中等生报考,但是彼此之间也有分数的差异,要结合自身的分数和往年的录取分数差异,去选择学校和专业,实事求是!第三,招生区域问题这几所学校在福建省内肯定是有招生,但在其他的地区就不一定有招生了。要看清楚招生的信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报考。这几所学校之间差异并不大,合适最重要!以上是福建几所学校的简单介绍,大家对这几所学校还有其他的意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4月21日,福建医科大学公布了该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具体如下:初试成绩基本要求“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的复试分数线参照2020年国家教育部规定的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相关说明(一)达国家线但未达我校该专业自划线的考生,可申请调剂至基础医学专业。(二)复试时间、形式及要求等,将视疫情发展进行安排,并提前一周公布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请一志愿上线考生耐心等待后续通知。(三)我校将在一志愿考生复试结束后,视缺额情况开展调剂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安排,“全国硕士生招生调剂服务系统”将于5月20日左右开通。有调剂意愿的考生,请届时关注调剂系统和我校研究生院官网。福建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20年4月21日
#福建#福建,简称“闵”,于2019年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截至2019年底,人均生产总值较上年上升6.7%,是一个发展前景较好的省份。近年来,市场较为需要的是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教育人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福建省三所优质的医科院校,看看有没有让你心动的呢?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简称福医大,学校创办于:1937年,历时较长,于96年4月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学校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2003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建设高校,同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20该校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547,(文科)539厦门医学院厦门医学院是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全日制公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前身是鼓浪屿救世医院于1900年开办的医学专门学校,1953年整合成立福建省厦门卫生学校,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厦门医学院。2020该校本科一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504,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466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原名福建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中国创办较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设有13个学院(部),开办19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生1.2万多人,其中研究生1500多人;有教职医护员工(含四所直属附属医院)3000多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2020该校本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理科)565,(文科)501以上就是这3所学校的基础信息了,如果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可以留言告诉我,学校排名不分先后,以上素材均来自网络和学校官网,数据仅供参考。